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节能减排体系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2 09:24: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节能减排体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节能减排体系

第1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节能减排;体系构建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很到的能量体系作为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不断发展,经济和环境资源的矛盾开始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及安排工作,力求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消耗。根据国际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节能减排机制体系的构建最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只是目前在我国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样的一个复杂背景之下,我们既要完成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建立起长效的节能减排体制,特别针对电力系统,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节能减排机制,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1 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1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1.2 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1.3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1.4 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1.5 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2 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2.1 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2 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3 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3.1 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2 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3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3.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4 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5 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5.1 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5.2 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5.3 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5.4 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6 结语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智能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节能减排是当前社会所倡导的形式,可以有效的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但是节能减排评估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如何行之有效的予以评估,保证整个评估过程具有科学性、公平公正性以及客观性极为重要。所以,在进行节能减排评估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第一,注重能源消耗。在评估过程中,对能源消耗的各个方面予以考虑,包括电力、汽油以及柴油等方面;第二,节能减排过程要体现在整个评估过程中。节能减排评估不应该体现在后期的总结方面,还要加强对早期预测与中期控制的评估工作;第三,评估过程应有的放矢。在评估过程中,应加强长期评估和短期评估相结合的形式,避免评估过程出现漏洞;第四,评估过程信息化。在评估时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而提升评估的效率,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与财力;第五,注重通信行业自身特点。依据行业特点予以评估,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在节能减排评估过程中遵循以上原则,可以令整个评估工作更具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可操作性。以上所提出的各项原则不仅作为节能减排评估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评估理论与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2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所需的层次分析

资源、能源消耗已成为现阶段环境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通信行业当中,资源消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单从某个方面或是某个层次对通信行业的资源消耗予以理解与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对该体系所需的层次予以充分考虑与分析。通过对不同层次的能源消耗现象予以分析,分析出具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后期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参考相关理论论著,可以得出以下三个层次的评估体系:首先,基站能耗层。在通信行业中,基站耗电是其核心,对基站能耗予以分析与换算可以将通信企业的能耗情况予以掌握,体现出直观性、透明性;其次,业务能耗层。在通信行业中,业务量与能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度,一旦通信企业业务量上涨,将会带动能源消耗的增加。所以,对通信行业的业务能耗予以分析可以直观的了解通信企业业务量的能耗情况,为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奠定基础;最后,综合能耗层。对通信企业的整体能耗情况予以分析,进而使通信企业可以更准确的了解自身能耗的整体情况。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是探寻可以节约能源的环节,以此来优化通信行业的能耗情况。所以,在通信行业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多角度分析与了解,进而令通信企业更好的了解能耗情况。

3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通信行业中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对相关企业的能耗情况予以描述、分析,还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对比、评估。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整体。在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对评估指标的类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予以分析。评估指标的类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经济指标类。通信行业的经济指标主要指的是话务量、载频到达量以及数据流量等等;其次,能耗指标类。能耗指标主要是上文提到的电力、汽油以及柴油等方面;再次,环境指标类。环境指标要求较高,主要指的是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水污染排放量以及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等;最后,综合指标类。通信行业综合业务的能耗情况,包括业务能耗比例,节能比例等等。在通信行业当中,在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过程中,应对企业的效益、企业能耗情况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将通信行业能耗过程、资源的有效回收以及资源再利用等予以数字化处理,优化通信行业资源配置情况,在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完整性原则。整个评估体系要体现出通信行业能耗的真实情况,要将整个过程予以评估;②可操作性原则。在进行评估过程中,要合理的分析与换算,进而将结果呈现,要求过程不可过于复杂,以便操作处理;③简要性原则。对评估指标体系概念具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必须简单明确,得出的数据可以直观的反映出通信企业的能耗情况;④重要性原则。评估指标可以直观的反映出通信行业的重要指标,减少评估数量,进而降低分析与换算数量;⑤可比性原则。通过对比可以令结果更加真实的呈现。

4节能减排评估指标换算

针对当前通信行业的实际情况,在构建节能减排评估指标过程中,不仅要依据上文中所提到的内容,还要对各项评估指标予以换算。比如,业务量能耗变化率换算、每载频耗电量下降率换算等等。

5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第4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节能减排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034-02

引言

煤炭企业属于社会经济基础能源生产、提供的行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部门。煤炭行业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九大重点行业之一,做好煤炭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完成中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对煤炭企业自身而言,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保护其自身的生存环境质量,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因此,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当前行业的重要课题。

一、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1)科学性原则。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确立必须依据科学的计算方法,遵循科学发展理念,全面把握节能减排的相关概念,对各个指标的概念、分类、范围、方法、口径、计量单位都应加以规定,使指标尽量规范化、标准化,能准确、公正、客观的反应节能减排的内容。(2)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节能减排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复合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在将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的基础上分出层次,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将指标进行分类细化,是指标体系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便于使用。(3)稳定性和动态性原则。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设计,应根据现实的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将可能性和需要性相结合,做到灵活性、经济性、准确性相结合,使节能减排体系能真实的反应客观事实,并且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4)简明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节能减排指标的选择应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人力、物力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测量或者聚合生成,概念明确,易测易得。同时,节能减排指标应具备可比性和可测性,定量指标可以根据现有的数据进行计算,定性指标也可以量化,并且尽量避免很难量化或定性的指标。

二、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在选定指标时参考了与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文件要求,先初步提出了一些指标,然后在对煤炭企业和相关专家的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节能降耗指标、污染物减排指标、生态保护指标、节能减排综合指标、节能减排人员管理、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创新研究应用6个一级指标,原煤生产水耗、原煤生产电耗、原煤入选率、节能量完成率等28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基于AHP法构建的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见下页表1)。其中“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为目标层,6个一级指标为准则层,27个二级指标为指标层。

三、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模型构建

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进行。其步骤如下:

1.建立评价因素集。评价因素集一般用U=(u1,u2,…,un)表示,式中,ui为评价因素,评价元素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本文中评价因素指之前建立的27个指标。

一级指标因素集:U =(U1,U2,U3,U4,U5,U6)1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二级指标因素集:U1=(U11,U12,U13,U14);U2=(U21,U22,U23,U24,U25,U26,U27,U28);U3=(U31,U32,U33);U4=(U41,U42,U43,U44,U45);U5=(U51,U52,U53);U6= (U61,U62,U63,U64)。

2.确定等级评语集。评语集是指评价者根据实际需求,对每个子因素集进行的各种评价,将评价结果组合而成的集合。一般用V=(v1,v2,…,vm)表示,vi是评价等级标准,m是等级评语次数。本文根据专家打分投票,确定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的等级评语集为V=(好,较好,一般,较差)。

3.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设Ui对U权重分别为w1,w2,w3,w4,w5,w6,则对应的权重矩阵为W=(w1,w2,w3,w4,w5,w6);同样,设Uij对Ui的权重矩阵分别为:B1 =(b11,b12,b13,b14);B2 =(b21,b22,b23,b24,b25,b26,b27,b28);B3 =(b31,b32,b33);B4 =(b41,b42,b43,b44,b45);B5= (b51,b52,b53);B6=(b61,b62,b63,b64)。

对于权重的设计,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对上一层次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权重。根据表1所示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L.Saaty的1~9标度法对两两元素进行比较确定其重要性等级时,考虑了城市的现实状况和参与实施人员的经验,也考虑了其他专家的建议,由此构造出各层判断矩阵。

同时,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出相应的权重值,并检验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以保证所得权重的合理性。

通过有关专家(资深企业管理人员、大学及研究机构教授或学者等)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进行单因素评价打分,结合各指标的权重,得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的权重及模糊评价关系矩阵。

4.计算处理。(1)确定Ui的模糊评价判断距阵Ri,得到R1、R2、R3、R4、R5、R6。(2)确定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集A:

由公式Ai=Bi・Ri得到:A=A1A2A3A4A5A6

(3)确定最终评价对象的模糊评价集合E,E=W・A。(4)判断。经计算得到的E=(E1,E2,E3,E4,E5,E6)对应于评语要素集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处于何种水平。

结论

本文根据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设计了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因素集、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的隶属度,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得出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模糊评价的最终结果。Evaluation System and Modeling Construction of Coal Companies and Energy Saving

LIU Yuan-ming1,SHAN Shao-lei1,GAO Peng-zhao2

(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Xinwen Mining Group,Xintai 271219,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10,China)

第5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 审计评价 指标体系

一、引言

1、节能减排政策与制度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是世界能源委员会给出的“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狭义的定义,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我国认为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从开采、加工到运输分配,从能源消耗到有害物的排放每个环节中都实能现节能减排。政府、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手段很多,比如可以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总尔言之,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的强度。

2006年我国实施了《能源法》,同年《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要降低能耗,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监督检查节能减排的执行情况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加快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从而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2、衡阳市节能减排管理模式

构建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立足于衡阳市,引入衡阳市节能减排管理模式,这是构建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家的节能减排的任务,衡阳市在“十一五”市政府全面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安排,2006年衡阳市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源工作的决定》,2007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衡阳市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衡了市节能减工作的实施方案》,2012年衡阳市委印发了关于《衡阳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衡阳市政府从2007年开始由市发改委牵头,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节能减排的评价考核工作,目的是督促检查各区县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情况。

3、平衡计分卡在节能减排审计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在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种管理方法。把平衡计分卡运用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因素

1、衡阳节能减排审计现状

衡阳市审计局是实施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主体。针对审计时间、内容和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有此因素制约了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的发展。首先审计内容单一,目前节能减排审计主要以专项资金审计为主,没有将人口、资源、环境统一纳入审计范围。其次是节能减排审计队伍的专业能力欠缺,节能减排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它综合了经济、环境法、环境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对我们的审计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最后审计扫行的期限受到约束,节能减排审地项目的时间不超过90天,成员不超过6人,这一样来实行全面审计工作是不可能的。

2、分析衡阳市节能减审计评价存在问题

(1)正、负影响审计评价不均衡

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没有全面描述,只是客观反映节能减排的整体现状主,如衡阳市审计局关于《落实要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调查结果公告》为例,评价时负面评价较多,而正面评价一代而过。正、负面影响审计评价不均衡,无法起到准描述的作用。

(2)缺少必要的审计评价内容

经调研发现,12个项目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计评价,大部分项目没有对专项资金的分配情况进行评价,资金分配是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一,不可缺少。12个项中没有对节能减排扶持项目的内容目标进行审计评价的有4项,而项目的内容目标是审计评价项目绩效情况的重要依据,是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必要的一项评价内容

三、构建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客观性原则。反映节能减排项目的真实情况,是节能减排审计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时应采用客观性原则。三个方面反映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即一是评价指标的设置应符合衡阳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性;二是判断依据和指标计算应是客观的;三是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应是客观公正1。

(2)实用性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原则是指,指标设计的实际应用水平,必须容易采用,易于获得,指标数据应是已有统计数据或经过实际检测、调查和统计可以获得的数据,如依照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被审计单位每天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需要完成的资源环境统计指标,就是“现有的”数据,可以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审计的参考指标2。

(3)兼容性原则。衡阳市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体系的建立应符合兼容性的原则,兼容性指对类节能减排审计具有通用性。根据兼容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会有三种情形,专项资金,扶贫资金、节能技术改造资金是兼容性很高的一类指标,它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要指标一致。二是一般兼容性指标,三是很差的兼容性指标。

2、指标体系的构成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评价环境、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以及评价反馈组成的3 。评价环境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是相互联系的,这是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主要因素。评价主体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确定所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要参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将评价指标进行转化形成实用性的数值,经过精确的计算得出最后的标准结果。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进一步完善是节能减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路径,最终的总结是指导被审计单位实现评价的目标,这是构建符合衡阳市特色的节能减排审指标评价体系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高志远.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研究.会计之友[J],2009.4

[2]鲁小静,朱小露.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体系之研究.绿色会计[J],2012,5

第6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1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从国际形势来看,能源的持续过量消耗以及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均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07年,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把气候变化作为安全问题进行辩论,促使187个国家就未来气候谈判战略达成共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了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关注对象。

从国内形势来看,节能减排是有效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在2012年3月5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行阐述,提出要重点做好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交通运输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户,其每年消耗的燃油量约占我国汽、柴油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2 影响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成效的因素分析

2.1 政策与制度因素

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节能减排的激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从而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缺乏积极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还没有建立起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即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与考核体系,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成效无法准确衡量。这均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技术因素

一方面,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及设备的节能技术不足,如公路、航道等的实际状况,造成高耗能、高污染的物流运作工艺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从事交通运输的主体,即从业人员的驾驶技术等不达标,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交通运输工具的节能减排操作技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2.3 管理因素

主要在于缺乏对物流运作的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使得在物流具体运作的过程中,物流运作方式选择不合理、物流路线选择不合理以及物流衔接不够顺畅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同样也会影响到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成效。

3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的构建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是推进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制度保证,同时也是规范、准确地衡量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成效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以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为例,着力构建其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即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

3.1 节能减排的统计体系

3.1.1 能耗指标的设立

(1)公路能耗指标。主要能耗:汽油、柴油、电力等。能耗指标:机动车燃料总消耗量;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百吨(千人)公里燃料消耗量;单位GDP能耗;机动车运行耗能效率;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2)水路能耗指标。主要能耗:重油、柴油等。能耗指标:船舶燃料总消耗量;各类船舶燃料消耗量;单位产量燃料消耗量;单位GDP能耗;船舶运行耗能效率;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3)港口企业能耗指标。主要能耗:煤炭、柴油、汽油、电力等。能耗指标:港口能源消耗量指标,主要包括装卸生产能源消耗量、辅助生产能源消耗量、附属生活能源消耗量、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港口综合能源消耗总量;港口能源单耗指标,主要包括装卸生产能源单耗、生产综合能源单耗、港口综合能源单耗;单位GDP能耗;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3.1.2 污染物排放指标的设立

交通运输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废气排放和废水排放。在运输工具的排气中,除了排出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外,还有许多有害成分,如一氧化碳、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粉尘等;对于废水排放,重点关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排放指标:二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一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排放率(克/公里);氮氧化物排放率(克/公里);硫氧化物排放率(克/公里);粉尘排放率(克/公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t)等。

3.1.3 节能减排统计报表制度的设立

节能减排统计报表的类型可以分为年度报表制度和季度报表制度。具体的执行思路为要求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按照国家或地方统计局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及统计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程序(网上直报)和报送时间向上级监管部门(统计局)报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资料。

在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统计的工作中,主要涉及到统计主管部门、环保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水路以及港口企业等四个主体,其各自的职责如下:

(1)统计主管部门:负责设计统计表格形式;选定需统计的能耗指标;在统计网站上定期公布统计结果。

(2)环保主管部门:确定需统计的污染物排放指标。

(3)交通主管部门:加强对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的监管,确保统计数据及时上报。

(4)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完善仪器仪表配置、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建设等基础工作,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全面加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计量、记录和统计,依法履行统计义务,如实上报统计资料。

3.2 节能减排的监测体系

在建立健全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的真实、准确。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置可根据节能减排监测需要,选取统计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统计指标,作为监测指标。其监测方法可以采取自动监测与不定期流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在减排检测方面,主要区分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确定有效的检测方法。

对于固定污染源,建议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实施自动监测,通过高效的数据传输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如港口企业,可按码头分布及作业特性,确定检测重点区域,实施自动监测,动态掌控港口空气质量。

对于移动污染源,由于实施自动监测的成本过高,建议实施不定期流动监测,设置监测数据台帐,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保管。

在耗能检测方面,对电力消耗,其监测数据可从当地的电力主管部门获得;对油类消耗,可在重点耗油设备上采用能源计量技术(能耗智能分析系统)来获得耗能数据,并实现能耗数据的在线监测。例如,中远集团通过建立燃油消耗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油耗数据,实现了燃油数字化精细管理。

对于其他的耗油设备(如机动车、轮船等),实施自动监测的成本太高,可实施不定期流动监测,设置监测数据台帐,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保管。

此外,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监测工作的成效,还需明确监测实施主体,划定监测责任。具体职责如下:环保部门主要负责监测污染物排放相关数据;统计主管部门负责监测能源消耗相关数据;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环保主管部门和统计主管部门的监测工作,起到协调与配合的作用。

3.3 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可以采取“省、市、县、企业”四级的分级考核体系。省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市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和节能减排示范单位进行考核;市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内一、二级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企业及县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县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三级以下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企业进行考核,企业进行内部考核。

具体的考核方法可分为半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采用量化办法,相应设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指标(如节能量、减排量等)和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指标(如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革新等方面),满分为100分,主要考核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及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具体评分工作可由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依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进行。

总的来说,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就能够从制度上来规范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而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预设的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做出交通运输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滔,孙兴洋.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对策建议[J].法制与经济,2009,(02).

第7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生和教职工数量的增加,高校能源消耗也不断增加。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目前,各高校节能减排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是还面临许多问题。面对高校节能减排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搭建一个高校节能减排体系,以此对高校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评价,这既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是建立在对系统有一定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要求指标体系严密,要能比较客观真实的反应节能减排情况。

(二)系统性。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不能仅仅考虑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全面、综合的考虑高校节能减排的情况,指标体系只有遵循系统性的原则,才能得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的选取应当是针对高等院校及影响其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因素选取的,而对于那些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无关紧要的指标要果断去除。

(四)可操作性。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要易于采集,无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并且容易取得;操作方法通俗易懂,简单易行, 尽可能以较少的指标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节能减排状况,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决策者能够方便地做出决策。

三、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

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是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它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形成有关联的多个层次结构,由各级子问题的重要程度确定总目标的重要性。

(二)高校节能减排体系。在遵循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下,结合高校节能减排现状和对高校后勤相关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

图1 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反映了评价指标在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体系中所具有的不同重要性,表达评价指标对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的影响程度。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据高校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在AHP支持下对评价指标逐层对比的方法构建。主要过程为:(1)基于综合评价体系构造模糊判断矩阵。同一指标下的任意两个子因素i和j进行重要性模糊对比,生成相对标度值aij,当i=j时,aij=1,由所有的aij构成重要性模糊判断矩阵A.

A=

判断矩阵A是一个互反矩阵,Aij表示i相对于j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值。通常采用T.L.Satty的标度理论(见表1)给赋值,即用1~9表示元素之间的重要性Aij,用Aij的倒数1/Aij表示不重要性Aij。

表1 两两比较的标度含义

(2)确定单层指标权重。设评价指标体系某层各元素的权重向量为W=(w1,w2,…wm)T,通过如下公式求得W。

AW=λmaxW (1)。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所求的权重向量。

(3)判断矩阵逻辑性检验。为了避免判断矩阵A的逻辑性混乱,需对A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找出判断矩阵A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常用的取值见表2。

表2 平均一致性指标

然后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当与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时,则有CI =0;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当

CR

(4)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在单层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一层次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设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ι-1、ι层分别有x,y个元素,第ι层的权重向量为Wι,Wι=(Wij)Tx×y其中Wij为第ι层第i个元素针对第ι-1层第j个元素的相对权重。第ι层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向量为W■■,W■■由式(2)求得.同理,对于综合权重向量也需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方法同前。

W■■ =Wι×Wι-1×…×W1(2)

四、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判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评判因素论域:代表综合评判中各评判因素所组成的集合;(2)评语等级论域:代表综合评判中评语所组成的集合,它实质是对被评事物变化区间的一个划分,如很好、好、中、差、极差等评语;(3)模糊关系矩阵:模糊关系矩阵是单因素评价的结果,即单因素评价矩阵,模糊综合评价所综合的对象正是模糊关系矩阵;(4)模糊算子:模糊算子是指合成与所用的计算方法,即合成方法。

(二)构造评价指标模糊关系矩阵。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人均耗水量、人均耗电量、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和生活垃圾资源化率为定量指标; 节能设备使用、节能科研项目、节能减排机构的建立、节能减排相关制度的制定、节能减排教育为定性指标。由于各指标的含义和测度方法的不尽相同,导致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变化和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方向不尽相同。指标一致化处理的要求是,处理后的指标值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方向应相同;指标无量纲处理的要求是,对各评价指标而言,评价对象集在无量纲化处理前后的排序应保持不变。针对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建立五级评语集R = {r1,r2,r3,r4,r5},其中,代表r1“很差”;r2代表“差”;r3代表“一般”;r4代表“好”;r5代表“很好”。

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集为P,P=

{p1,p2,…,pn},指标集P中各元素的权重集为W,W= {w1,w2,…,wn},基于评语集R对评价指标集P中单指标pi进行评价,诱导出指标集P与评语集R的模糊关系矩阵F为

对于定性指标,F中的模糊隶属度fij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得到,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均为越大越优型指标,因此可以采用式(3)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定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度为 (3)。上式(3)中,eij表示第i个指标在评语rj上的值。对于定量指标,需要将定量指标无量纲化,针对越大越优型指标采用式(4)转化,针对越小越优型指标采用式(5)转化。

(4) (5)

上式(4)和(5)中,yij为第i个高校节能减排的第j个指标的的属性值,xij为yij相对应的无量纲属性值,经过处理,将yij变换到[0,1]区间,其相对评语集的模糊隶属度fij可由梯形模糊数(x1,x2,x3,x4)求得,计算公式为式(6)。R= {r1,r2,r3,r4,r5}对应的模糊数分别为r1=(0,0.1,0.2,0.3);r2=(0.2,0.3,0.4,0.5);r3=(0.4,0.5,0.6,

0.7);r4=(0.7,0.8,0.9, 0.9);r5= (0.9,0.9,0.9,1.0).

(6)

(三)综合评判。得到模糊关系矩阵后,对高校节能减排进行综合评判,综合评判模糊集为G,G=F?W′。G的运算通过主因素决定模型(∧∨)运算公式求得,其运算公式为

(7)

第8篇

关键词:工业园区 节能减排指标 构建 应用

1 工业园区的概念

工业园区是各个企业与公司聚集在一大片土地上进行作业和办公的场所,公司和企业通过满足园区一定的条件进入园区并享用园区内的公共设施,园区内的公司企业优化功能布局,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功能的产业群集。

在我国,工业园区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工业园”、“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归为工业园区范畴。

当前我国工业园区发展趋势是:

①工业园区发展进程加快。

②工业园区向高新化发展,“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发展方针。

③工业集群化趋势显现。

④生态产业园区发展迅速。从1984年第一个经济开发区――大连经开区的正式设立开始,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由大量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我国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政府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较好的着力点。

2 工业园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

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标和园区综合排污评价指标。而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标是由单个企业的能耗指数与权重的乘积累加之和构成,园区综合排污评价指数则是由单个企业的排污评价指标与权重的乘积累加之和构成。当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标和综合排污指标同时小于等于1时,则说明该工业园区总体满足清洁生产的标准,园区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充分而有效的工作;反之,当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标和园区综合排污指标不能同时小于等于1时,则说明该工业园区总体不能满足清洁生产的标准,其中必然存在节能减排上的问题,此时应当找出相应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单个企业的能耗评价指数为其实际能耗量分别与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相应指标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比值,若评价的项目较多,则能耗评价指数取其多个比值的平均值;单个企业的排污评价指数为其实际排污量分别与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相应指标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比值,若评价的项目较多,则排污评价指数取其多个比值的平均值。当单个企业的能耗评价指数或排污评价指数小于等于1时,则说明该企业的能耗水平或排污水平符合行业清洁生产的标准;反之当单个企业的能耗评价指数或排污评价指数大于1时,则说明该企业的能耗水平或排污水平不符合行业清洁生产的标准,对于这类企业,应找出其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梯次评价,当单个企业的实际排污量或能耗量满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一级标准,则不必再进行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的评价;若单个企业的实际排污量或能耗量不能满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一级标准,则再进行行业清洁生产二级标准的评价,同理再进行三级标准的评价;若单个企业的实际排污量或能耗量不能满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三级标准,则认定该企业为高耗能或高排污企业,应勒令其停产整顿或列入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并予以取缔。

3 工业园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以下部分将着重介绍相关节能减排指标的具体核算方法:

在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工业园区节能降耗和排污的具体相关指标,但我国在清洁生产审核标准中对各个行业的能耗和排污给出了具体的限制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分级。因此以下部分我们将参考清洁生产中给出的分级标准对经开区内各个行业进行能耗和排污的评价,以这样的标准进行评价对经开区的节能减排具有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3.1 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标

①单个企业能耗评价指数Pn=an/qn

其中an为园区内某行业单个企业能耗量,qn为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中相应等级能耗量,分别对应清洁生产行业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当Pn≤1时,该企业满足清洁生产能好标准;当Pn>1时则该企业不满足清洁生产能耗标准。

②权重核算方法

权重αn=Sn/S总

其中为Sn单个企业年产值,S总为园区企业总年产值

③单个企业的贡献值

单个企业的贡献值In=αn・Pn

④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数

E=■I■,当E≤1时,园区总体满足清洁生产标准;当E>1时则不满足。

3.2 园区综合排污评价指标

①单个企业排污评价指数P′n=a′n/q′n

其中a′n为单个企业排污量,q′n为该企业对应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中等级排污标准,分别对应清洁生产行业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当P′n≤1时,该企业满足清洁生产标准;当P′n>1时则该企业不满足清洁生产标准。

②权重核算方法

权重αn=Sn/S总

其中为Sn单个企业年产值,S总为园区企业总年产值

③单个企业的贡献值

单个企业的贡献值I′n=αn′P′n

④园区综合排污评价指标

E′=■I′■,当E′≤1时,园区总行业生产满足清洁生产标准;当E′>1时则不满足。

4 应用实效分析

通过工业园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本文研究的工业园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对工业园区的节能减排成效做出评价之后,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工业园区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经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之后,能够对园区本身和内企业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同时也对园区和企业继续保持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4.1 在此评价体系评价得出的结果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问题:一个节能减排成效总体很好的园区也存在着不可忽视姑息的问题。例如:个别产能小的企业出于对其生产成本的考虑尤其会忽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忽视,这些企业的排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产生的经济价值。因此,对于这一类企业,相关部门更应该督促其改善其环保设施,保证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不能因为其产能小而忽视对其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

4.2 在具体的节能减排成效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清洁生产审核标准中对于个别行业类别的审核标准并不完善,还有个别行业类别属于清洁生产审核标准的行业类别的交叉部分,因此,对这些企业做出的评价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在新的清洁生产审核标准中再将这些交叉部分的行业具体分类以细化清洁生产审核的标准,提高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温宗国.能源效率、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环境科学,2000(02).

[2]陈一萍.基于密切值法的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02).

[3]欧阳培.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其路径选择[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08).

第9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项目评价;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耗用问题逐渐突出。当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也逐渐成为节能减排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有利于确保项目建设有效性和确保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二.节能项目特点

节能即节约能源,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环境、社会可接受的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和最低的支出成本,生产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提供更好的服务。节能要兼顾效率和效益。对企业而言,节能以效益为主,包括效率和替代问题;对宏观全局,更主要的是节约能源资源问题,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排放。节能分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直接节能是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的一种节能活动;间接节能是依靠改善经济管理水平,采用调整和控制手段减少能源消耗。

节能项目主要指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且项目收益50%以上来自于节约能源产生的收益。节能项目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投资、企业或个人投资项目;按建设特点分为4种类型,即增添型、更新型、替代型和综合型。我国建设项目中的改建、扩建、技术改造、迁建、停产复建等项目都可归入改扩建项目范畴,节能项目不全是建设项目,部分大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

节能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是对节能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依据。由于项目的复杂性,任何一种具体的评价指标都只能反映项目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侧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所以仅凭单一经济指标很难达到全面评价项目的目的。因此,为了系统而全面地评价一个项目,往往需要采用多个评价指标,从多个方面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分析考察。这些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就构成了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节能减排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

1.评价主体

我国企业评价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从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技术经济评价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

2.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技术经济评价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3.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技术经济评价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4.评价指标

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四.节能减排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1. 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2. 不断提高技术经济评价人员业务能力

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的要求。对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技术经济评价人员环境会计技术经济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技术经济评价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技术经济文化传授,不断增强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3.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技术经济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五.结束语

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评价工作,注重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尽可能解决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宁芳.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及其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2]康艳兵.不同采暖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分析[J].中国能源,2008,30(1):16-22.

[3]方明露.我国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周晓亮,周英利.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研究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状况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5]侯冰.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