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24: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体育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体育教学评价 高校体育 现实反思 完善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简单而言,指的就是在遵循高校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理性分析的前提下,总结、提炼、细化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指标,并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价值反馈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高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其不但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还会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由此可知,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内容。然而,综观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开展情况却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并没有发挥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鉴于此,本文就从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了反思。
一、评价理念层面
评价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根本依据,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灵魂所在。评价理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不但会直接决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价值属性,还会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成效。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在评价理念的层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长期受“以技术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思想的影响,过多的重视生物体育与技能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高校体育教学的这种现实状况使得与此相对应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也过多的强调学生体育运动成绩的评价权重,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这显然是与我国社会大环境和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不符的。
二、评价目标层面
从评价目标的层面来看,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还存在生态观扭曲的问题。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和内涵可知,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和衡量高校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教学评价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高校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却仅仅将完成评价任务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将评价活动本身当作目标来看待,造成了生态观的扭曲,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评价内容层面
在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过程中,评价内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成效。通常来说,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不但要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要符合高校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生态系统而言,其生态要素包括了高校体育范畴内的组织、人力、设施以及制度等多个方面,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实际上就是针对这些要素围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的状态或者是相互之间的作用所进行的审核和衡量。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中,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却仍然是以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为主的,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运动技术和体能的达标程度。这样的评价内容,不但不符合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而且还很容易使得任课教师和学生忽视教育的服务性和体育的娱乐性,从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
四、评价方法层面
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量化的评价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评价方法之一,在部分学科教学中,甚至是教学评价的唯一方法,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一部分,显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部分高校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时,将量化评价作为组织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方法甚至是唯一方法,以至于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出现了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
实际上,虽然说量化的评价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但能够将抽象的情况和现象以数据的方式直观的呈现出来,而且多数情况下这种以数据来直观反映事物运行状态和实施效果的方法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但是如果在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这一种单一的方法却是不可行的。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一部分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内容是无法采用量化的方法来进行衡量的,仅仅以量化的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往往会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质量。例如: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临场状态要求比较高,偶尔性也比较大,某些学生虽然已经熟练掌握了所学习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但是在达标测试的过程中,也很有可能因为临场状态不好或者是其他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无法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甚至是取得与自己实际水平相差较大的低分数。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以达标测试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唯一依据,显然是不科学的,不但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南开大学体育教学部,天津300071)
摘 要:采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观察工具(ASUOI)修改版”作为教师教学行为系统观察的研究工具,对某高校8名体育教师教学录像进行行为观察,分类统计其教学行为数据,并结合对被观察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所表现出的内在教学理念。结果发现,教师教学行为主要集中在教学指导、传授与督促练习等两个方面,却很少关注情感交流、引发思考等教育环节。据此,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教学目标单一、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教学理念;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3-0084-03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NKZXC1108)。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教学行为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受思想支配表现出来的组织、言行等方面的行为方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的整个过程,其教学行为表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此外,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领域。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呈现从关注教学整体过程(比如: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环境的影响等整体环节)到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本身的趋势。研究趋向深入课堂教学,直接观察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教练员)的行为,以直观得到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教练员)究竟做什么,通过其教学行为表现来推断其主体思维过程及教学理念,进而反思并改进被观察者的教学行为。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随之改进,然而教师教学理念是否与当前的教育观相符,却难以度量。本研究以系统观察方式对个案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对获得的教师教学行为数据进行量化,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究其行为方式与教学理念的联系。依据研究结果进行教学行为反思,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使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改进,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并引导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小样本个案研究,选择了某普通高校为研究范围,该校学生众多,拥有30多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体育课专任教师,符合当前我国普通大学教育的现实情况。选取该校8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他们都具有长期大学体育教学的经验,其中6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2人为本科学历;3人为副教授,5人为讲师,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观察工具( ASUOI)修改版作为教师教学行为系统观察的研究工具。ASUOI源自于Tharp and Galliamor(1976)开发的10个行为条目,最先是用来观察篮球教练训练活动的行为,其后经逐渐扩增、修订成为完善的系统观察工具,也适用于观察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此工具观察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所有观察到的教学行为都能被合理地归纳、编码,显示出此工具具备良好的适用性。
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本研究将以13个行为项目为基础,其项目内容可分成以下3类。(1)指导行为:练习前指导、练习中指导、练习后指导、提问、肢体协助、正确动作示范、错误动作示范;(2)情感互动行为:鼓励、责备、催促;(3)管理行为:指示、安静和管理。
1.3研究过程
1.3.1 教师教学行为的系统观察、拍摄
本研究于2013年10月到11月,使用系统观察法对8位教师各进行2次观察,每次45 min。并在事先征求教师意见的前提下对教师的教学实况进行拍摄,拍摄时尽量不影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活动,随后,再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见表2)。
1.3.2教师教学行为数据的记录
对另外3位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将其作为观察员,对拍摄到的教学实录分别进行观察并记录。采用分时记录的方式对8位教师的课堂录像进行记录,并对3位观察者的观察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对于某事件分类不一致时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确定。经检验,3位观察员的一致性即观察事件一致次数/观察事件总次数×100%达到了91. 34%,可以认为观察结果可信、有效。
1.3.3对被观察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
观察数据统计结束后,对被观察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前对研究的结果使用与研究的隐私性进行说明,排除访谈对象的心理顾虑,然后,就教学中出现的行为统计结果进行询问,了解他们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1.3.4数据分析
以描述统计方式分别计算出每一个行为条目的次数、教学行为的总数、各类行为的百分比,以及每分钟的行为数,用来描述8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并与对教师进行访谈的结果相印证,以分析其教学理念的特征。
2研究结果
本研究用ASUOI观察8位体育教师各2次(每次45 min),共计16次640 min的教学活动,发现体育教师出现的教学行为总数为2 697次,各行为项目的总数、百分比、RPM如表3所示。
由表3发现,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总数依次是指导类行为、管理类行为、情感互动类行为,其大致比例为7:2:1,其中以指导类行为为主,约占行为总数的2/3,平均每20s就出现一次。情感互动类行为出现次数大约是管理类行为出现次数的一半,占所有教学行为的12%,平均每2 min出现1次。
在所有出现的教学行为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练习中指导、正确示范、指示,约占所有行为总数的70%。排名后几位的是:其他行为、练习后指导、催促、提问等,总共不到10%。三种不同时机(事前、当场与事后指导)的指导行为中,又以当场指导使用最多,其他二者使用较少,尤其是事后指导最小;而包含“事前指导、当场指导、事后指导、问问题、肢体协助、正确动作示范与错误动作示范”在内的7种“指导类行为”的使用,占据了所有教学行为的绝大多数,大大多于“非指导类行为”的使用。其次,包含鼓励与责备的反馈行为使用共占11. 19%,其中,赞美行为约占7.45%,而鼓励与责备之比约为2:1。再则,包含指示与管理的管理类行为合计共占21. 24%,二者以指示的使用居多(见表4)。
3分析与讨论
从上述各项目的教学行为统计中可以直观得出,上课过程中,指导(含事前、当场与事后指导)行为是教师们上课的主要行为方式,再辅以正确动作示范作讲解,以指示、命令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在学生练习中进行指导,教学反馈则采用多鼓励、少责备的方式。
3.1教师最常使用的行为与教学理念反思
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最常使用的行为是“当场指导、正确动作示范与指示”,高达所有教学行为的70%,可知,教师主要教学行为集中在传授技术动作,讲解练习要点与动作要领,而且通过正确示范、清晰的讲解,让学生可以理解和模仿,能够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与提醒,相应地表明教师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运动技术学习。极小比重出现的练习后指导、提问等关注情感、心理、思维的教学行为表明,教师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教学目标相对单一。
3.2教师指导时机与教学理念的反思
在三种同时机的“指导”中,教师最常使用当场指导,占所有行为总数的26. 29%,远大于练习前指导的5.45%和练习后指导的1. 04%。说明教师习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偏差时,及时发现指出并协助改正其错误,却忽视了练习前的思维引导与兴趣激发,形成了灌输多启发少的情况。练习后指导不仅仅是对运动技术学习的集中反馈,更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感、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判。二者的缺失也表明,教师包办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环节还有待改进。
3.3教学反馈与教学理念的反思
整个教学反馈行为的使用显示出鼓励多与责备,大概比例是2:1,教师比较喜欢用赞扬的方式,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那些认真练习的同学会更容易受到教师的鼓励与称赞。教师较少采用责备的方式给予负面反馈。从教师访谈及反馈行为统计结果来看,教学反馈以鼓励为主,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师范高等专业学校是集师范专科教育、职前和职后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师范学校的简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是影响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要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合新课改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然后调整体育教学方案,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以优化体育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1 新课改给师范高等专科学习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1.1 以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培养为主
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可能就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它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水平的任务,还肩负着承接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重担。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长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新课改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体育教学受益。这就要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重技能、轻实践”的体育教学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定“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全新的、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体育教学模式。
1.2 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分别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其中,新课改给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提出的要求是,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的教学模式,关注体育教学的各种功能和价值,重点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感受运动的乐趣,增强其体育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使每一位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性方面获得充分发展。这就要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对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娱乐化、休闲化改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尽快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目标。
2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问题
2.1 教学理念落后
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部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未能根据体育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也没有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构建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师范院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需求完善体育课程设置,优化体育课程体系。受此影响,一些体育教师也缺少主动改革的魄力和勇气,在体育教学中仍以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却不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体育锻炼习惯培养。
2.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
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师范类人才的根本。但是,从目前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虽然新课改已经提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许多学校在体育教学上采用的仍旧是老版本的老教材,体育教学内容不仅严重老化,而且体育教学在课时、课程体系中安排不合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非常单一。如许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选修课数量有限,体育课时非常少,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使用以传统的灌输式、示范式教手段为主,很少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体育教学效果极差。
2.3 体育教学评价存在明显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考核与评价上采用的是以技术考核和理论知识书面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法,关注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量化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看起来貌似公平,但是由于考核内容的目的性太强,并且体育技术、理论知识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我们根本无法从中看到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学习态度,学生在学生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都被否定,这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习惯培养来说,都是不利的。此外,这种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最大缺陷在于,它不仅会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围绕考试内容来教学,还会促使学生只会根据考试标准和要求来学习,体育教学的功利色彩非常浓重。
3 新课改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建议
3.1 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然后通过体育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这也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教学上首先要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然后按照学生长远发展需要进行体育教学课程设计,构建以体育健身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为主的校内课程体系,同时构建以学生健身习惯和课外活动为主的体育课外教学体系。然后将体育教学远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结合起来,构建积极、开放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如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增设更多的体育教学选修课,同时要求教师在体育知识、技能和体育活动中渗透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然后依据体育教学规律和师范类学生的体育素质提炼高效、有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快乐体育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感情。
3.2 构建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新课改使体育教学的结构要素发生了重大改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教学目标制定、课程设计方面也要随之做出改变。过去,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的大都是“基础课+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即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教,重点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伴以简单的体育教学活动;在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体育课程,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但是,在新课改下,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需要通过构建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朝着健身、娱乐的方向发展,以实现体育新课改教学目标。那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用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第一,利用分层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体育能力、技术层次制定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供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供学生选择。然后,在体育教学中施行分层教学,并对教学结果进行分层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并列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主张在大学生一二年纪就开设体育选修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并在三四年级对学生做出具体要求,以确保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这两种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要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范围推广实施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3.3 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由上述可知,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是影响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也要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新课改下,重新认识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学校体育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促进学生思想认识和身体素质同步发展。那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该如何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加强教材建设,根据师范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先(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进的教材,或组织体育专家学者编写校本教材,为体育教学打好基础。然后,立足于体育教材拓宽体育教学内容,将学生体育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同时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主锻炼,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环境。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变自身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变学生为教学的合作者,通过问题教学、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等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
3.4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体育教学评价是反映体育教学效果、发现体育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新课改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要想不断发展进步,必须构建科学民主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教学效果。确切来说,新课改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上必须将目光聚焦于教学形成、诊断、改进等重要环节,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变他人评价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变知识评价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评价。然后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教学考核的标准,通过分层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将学生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学生自评等都纳入到教学评价范围,使学生乐于积极参与教学评价并乐于接受评价结果。使教师通过评价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深入进行教学反思,然后根据教学评价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雪莲.新课标下高校体育课时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53-54.
[2] 兰涛.浅析新时期下的大学体育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关键词:语文;基础课程;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要想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教学方法、技巧是不够的,更要重视在教学之后的反思工作,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更有效地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以外,由于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不仅要让教师做好“教”的反思工作,更要让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的反思工作,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做好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提高“教”的效率
1.备课阶段的反思工作
备课阶段是每一个科目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但是由于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学习新的知识,因此语文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也会更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仔细、遗漏知识点的情况,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按照备课内容进行授课,在按照缺少知识点教案授课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基于此,语文教师备课阶段的反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反思自身的备课工作,不仅能够发现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及时为学生讲授遗漏的知识点,还能够发现备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使备课工作更加完善,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只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更要重视在教学后期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及时测评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此内容的分析,能够使教师发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二是及时总结自身在使用该教学方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教师将教学方法形式化,从而使教学方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的反思
正确的教学内容是保证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前提,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沟通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其反思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反馈情况,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接反映出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时内容是否丰富,是否充分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全面分析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知识面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性格特点,是否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补充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进步。
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提高“学”的效率
1.培养学生对上课认真度的反思
要想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对上课认真度的反思,语文教师应该以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第一,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阐述自身在该节语文课程中是否紧跟教师思路进行了学习,并让学生互评,通过自评和互评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没有认真听讲的行为,从而避免该行为,更准确地掌握语文知识;二是如果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过程中发现某位学生不认真听讲,教师就应该及时提醒学生。例如,教师可以询问该名学生:“你怎么理解老师刚才的话?”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听课,保证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反思
除上述内容外,在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反思,通过该反思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对知识理解的不足,从而及时向教师询问相关的知识,更深入地学到语文知识。但是在此^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反思,更要结合学生对不了解知识的反思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及时了解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学生学习中一门重要的课程,语文教师不仅要从自身教学做起,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更要在教学后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反思,使学生能够在自身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更全面、深入地找出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段平平.试论农村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5.
高中英语老师是英语教学重任的直接承担者,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课堂上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关系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而,高中英语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课堂知识的传输过程,更是全方位、多层次、自上而下的教学创新活动。笔者结合所处地区教学现状,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
一、现状
涟水地处江苏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受历史因素与现实状况制约,英语教育改革进展速度缓慢,教学水平与效果落后苏南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始终徘徊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语法、词汇知识讲解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便是被视为重中之重的“阅读”,也不曾跳出教科书和与之相关阅读题海练习的圈子。这与现代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改革发展极不协调,也与我国提出“将外语作为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必备条件之一”的目标不相适应。
二、高中英语教学的偏颇
反思自身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亟需改进:
首先,语法、词汇知识讲解过多,语言技能实践机会少。英语课程改革凸显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一崭新理念。但许多地区和学校仍以讲解语法、词汇知识为主,没有充分贯彻“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一统课堂”,满堂灌的背后却是学生语言技能实践——听、说、读、写的缺失,长此以往,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导致一部分学生练就了“听不懂,讲不出”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
其次,课文内容分析多.相关话题讨论少。许多老师只侧重课文文本的解读,仅仅停留在肉眼所见的课本中,未能对课文内容充分延伸,引导学生对课文背后潜在的话题进行查阅并组织相关讨论,使得学生的语言信息输入和语言表达输出缺少实践的环境。我们很多高中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经常只局限于“Yes”或“No”。对相关的话题长期缺少有深度和独创性的探讨,导致很多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以口头的形式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一点就是,阅读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短篇文章阅读的次数多,中、长篇文章的阅读机会少,这和老师的重视程度也有关联。许多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短平快”,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时,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多半是300词至400词之间的短文章,而阅读中、长篇文章和英语原文小说节选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不仅难以达到所要求的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拓展知识与积累词汇的空间。
三、应对不利现状的策略
首先,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江苏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即“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每一个英语老师都应该把重视语言技能培养摆在教学突出的位置,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听”与“说”的语用环境。在进行“听”的训练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等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之间进行“问路”和“指路”合作性对话练习,引导他们共同编排符合语言规范且有创意的对话,然后选优秀者到台前表演,激发学生“听说”的积极性。最后还可以以“写”的方式将对话写成作文。这样经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练习,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
其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个木桶的容量不是取决于长板的长度,而是短板的长度。作为老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应“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努力创设可供不同程度学生认知、思维、分析、研究等能力发展的相关情境,通过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供其讨论,让他们有更多的表达机会,体验到参与的成就与欣喜。在讨论中让学生的知识缺漏及语言表达缺陷得到相应的弥补与修正。
最后就是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蕴涵该语言使用国家的历史文化积淀。英语的学习也必然要通过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文化这一途径。美国语言学家A.Samovar曾经这样说:“了解世界的方式远不止了解其信仰和价值,文化除了信仰和价值还包括与文化倾向有关的态度、准则及物质方面的内容。”每个英语老师首先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其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跨文化背景学习,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特有的、民俗礼仪、价值取向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准确、得体地使用该种语言。
一、深入教材,浅出课堂,在“二度设计”上下功夫
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情况,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积极的应对策略对课堂教学进行“二度设计”。
(一)课前“二度设计”——多份把握
长期以来,人们赋予我们的教科书美其名曰“书本”,顾名思义即“以书为本”,书被喻为“圣经”,其神圣不可侵犯。新课程改革给这根深蒂固的思想注入了一缕新鲜的血液,“书”的价值我们依然不可否认,但“本”的味道却已变了味。
(二)课中“二度设计”——动态生成
好不容易精心准备了一节自己颇为满意的课,自认为虽说不上空前绝后,也还能说上“不错”二字。谁料人算不如天算,课堂上学生不依了:“老师,这些我们都会了,不想学了。”“老师,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老师也许会目瞪口呆,束手无策;也许会依然绘声绘色地按步就搬,尽情演绎;也许……。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教。新课程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控教学环节,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活跃思维、急中生智、交流发展的智慧场。这使我深深懂得了要想完成好“课中二度设计”,把握住动态的灵动生成应该待在孩子的中间,以孩子的身心来激起学伴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孩子探讨、发现知识的愿望,共同总结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发展孩子的认知水平。
(三)课后“二度设计”——反思进步
“人无完人”,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许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及时进行“课后二度设计”,反思一下在课堂上让自己欣喜的亮点,它将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今后继续保持的风格;反思一个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欠缺,它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反思一下我们应如何去改进,它会使我们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的教学,它会让我们少作一些“婆婆妈妈”或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表面文章;反思一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二、体现主体,注重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学会等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大纲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不迭地启发当然很多情况下是暗示,然而,在这及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进行多深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里匆忙寻找片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二)引导学会质疑问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质疑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我还指点发问的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等。
(三)给学生当堂练写的时间
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
三、培养学生自主心理,变“依赖”为“自主”
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心理的需求。”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设计符合小学心理特点的课堂结构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怎样把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中去,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有的实效性呢?我认为着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抓: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他们的依赖心理,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反正有人帮他解难。学生表现在课堂上的依赖是:
四、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
什么是教学反思呢?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知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即在教中学,学中教。
怎样写好语文教学反思呢?从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坚持做教学反思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环节的设置、知识点的落实、学生掌握的情况,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没有过关,没有过关问题是什么原因,采取哪些措施补救,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中的教训,为以后教学更上一层楼做好铺垫。
三、写教学机制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不期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及时归纳总结,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写同伴反思
教研离不开团体互助,教学反思也不例外。除教师独立的自我反思之外,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同样也很重要,教师之间要通过对话与交流,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与得失,做到时时反思,处处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疏漏,及时补救,以防微杜渐、治病救人为最终目的,实实在在,防止假、大、空,通过同伴(年级组)反思明白知道自己的管理缺陷,借鉴别人的长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失与同伴分享,同时吸纳同伴成功的精华、失败的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六、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丰富材料养分。
七、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充分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发展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勒内・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让我们培养学生多多反思吧!
八、反思学生的内心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反思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运用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围绕激发学生主观内驱动力来优化教学思维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多元化学习过程中,不断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正确学习认知思维和语言感知。这就是英语课程教学所倡导的生态式有效性教学。该模式运用,不仅是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积累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表达运用的有效途径。反思传统教学的弊端,以有效性统筹课堂教学过程优化与方法创新,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尊重学生差异需求,激活积极情感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情趣浓浓和议论纷纷的情境,真正体现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价值。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来创设情境式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更能够激活积极学习情感。
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得以体现,应该在尊重彼此学习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多为学生提供可自由交流表达的环境氛围。首先,应该相信学生能够具有自我学习发展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学习余地。其次,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鼓励学生能够学习过程中大胆自由地表达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才能。再者,多为特殊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多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多为学困生提供阶梯式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模式运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需要与课程知识目标的融合。
通过尊重学生的差异需要,更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技能内化生成。例如,《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lucky escape”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来尝试分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互相提问、默写比赛等形式来掌握阅读词汇。其次,建议学优生和学困生能够运用角色对话朗读的方式来互相学习,以此来增强学困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再者,教师可要求围绕“What do you find from the article?”来互相表达交流,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感悟。
二、注重任务合作探究,提高语用技能
有效的英语教学应该体现互动的智慧。任务合作模式运用,就是运用项目式学习方法来为学生提供可学习探究内容,以此来发挥学生团队学习力量,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学习。任务合作探究过程就是学生思维深化和语言表达不断提升过程。
在运用任务合作探究过程中,可结合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和学生的学习个性特征来优化组合。首先,设计富有层次性的思考探究任务,让学生能够有可表达交流的话题。其次,注重学习方式优化,可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师生、小组、同桌等资源作用,鼓励合作交流。再者,建议学生能够运用多元化的语言进行表达,以丰富学习思维,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学生在这样的任务合作探究中,更能够提高语言学习运用的灵活性和敏锐性。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 Reading 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学习重点,来设计相应的思考探究题目,像:Why does the author feel confused?和How to settle the troubles?等,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小组讨论或者师生对话交流等形式来予以完成,以增强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载体。
三、丰富语言表达思维,培养善学习惯
有效的英语教学应该体现思维情感的多元化和发展性。教师不妨多从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思维来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这样的语言表达思维丰富,更是他们善于学习的必然发展需要。
在教学中,围绕学生语言表达思维丰富来创新教学过程,更能激活学生内驱动力。首先,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达学习话题,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其中的深层内涵。其次,多宽容和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有信心、有激情投入到课程学习过程中。再者,建议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反思来总结自己学习得失,调整学习策略,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良好习惯,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四、结束语
正如前所言,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基于激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基础上的教学互动深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重突出如下几方面:(1)围绕学生需要优化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策略。(2)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氛围,增强认知体验。(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促进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1]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关键词:休闲体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1休闲体育概述
1.1休闲体育概念
关于休闲体育的概念,美国著名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体育是“人类着手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其实,休闲体育是一种休闲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它集健康、时尚、文明和科学于一体。其他学者对于休闲体育的定义则是从哲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的。从哲学的角度讲,休闲体育是人们对待体育和健康的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人生观点,包括对休闲的探索,也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关键就在于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从社会学的角度给休闲体育下定义是比较直观又通俗的,简言之就是一种体育活动,这种定义的方法,比较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综上所述,对于休闲体育的概念,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定义。
1.2休闲体育的功能
休闲体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一是文化的教育功能。休闲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是体育教师通过统一的课堂教学规定和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通过教学,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都能够得到发展。这就是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二是身体健康的功能。显而易见,学生通过休闲体育课的锻炼,可以强身健体,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三是文化的娱乐功能。休闲体育项目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紧张的学习生活,这经常使学生焦虑和疲倦。而休闲体育的娱乐性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休闲体育中放松自己,缓解学习的压力,增加大学生活的娱乐性。四是人际交往的功能。休闲体育可以促进人际交往,使每个参与休闲体育的参与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交际、增进感情。五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休闲体育能够带动传媒业、旅游业、娱乐业的发展,甚至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从休闲体育的视角谈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
2.1知识、理解和意识领域
第一,要对休闲体育内容和概念等知识进行学习。第二,要理解休闲体育的重要性和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第三,要掌握休闲体育的内涵和多元价值。第四,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体育运动。第五,对体育休闲活动要有合理的评价。比如,对篮球运动文化内涵要有正确的认识;又如,对篮球比赛要学会欣赏和合理评价。
2.2行为、习惯和技能领域
笔者将以排球运动为例,研究休闲体育的行为、习惯和技能领域。第一,学生要热爱运动,尝试去掌握通过排球运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第二,学生要制定运动计划,培养对排网球运动的兴趣爱好;第三,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形成科学的锻炼方式;第四,学生要学习并掌握打排球的基本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锻炼效果。
2.3情感和价值领域
以网球为例,研究休闲体育的情感和价值领域。第一,学生在网球运动中可以体验运动中的兴奋、满足、成功、自由、愉悦等良好的心理感受,这是学生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情感收获。第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休闲体育,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评价他人,不骄不躁,尊重队友和对手,提高生活质量。第三,网球比赛的成败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胜不骄,败不馁。要从比赛中正确理解与对手的竞争以及和队友的合作关系,在以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带有团队精神。
3从休闲体育的视角谈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3.1休闲体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应注意的因素
3.1.1情感体验休闲体育的核心是休闲,我们要通过休闲体育的多元价值给自己带来快乐,让自己获得良好的身心体验。让自己平时的压力得以发泄,让自己放松,让自己享受休闲运动。这也是休闲体育的娱乐性特点的体现。3.1.2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品质化。休闲体育正是从体育运动的角度强调生活的品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品质。所以,休闲体育是体现现代生活“享受生活”这一价值理念的。而且休闲体育的教学内容与现代生活方式是息息相关的。3.1.3自我个性发展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休闲体育课堂教学时要以人为本,挖掘人的潜在能力,激发人的创造力。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也是学生顺应时展的需要。以上3个因素的范畴、内容和体育教学的目标领域是一致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方式体现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目标要求;情感和价值领域则体现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需要。它们的目标都是实现终身体育、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等休闲体育的教育理念。
3.2从休闲体育的视角探讨高职体育课教学内容
3.2.1满足学生的休闲需求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所以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一要考虑到学生的休闲需求,不能一味地只注重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二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尽量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3.2.2丰富休闲体育课堂形式大学休闲体育教育一定要向多样化进行发展,这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举个例子,“花式篮球”这项休闲体育运动,就属于休闲体育课堂形式。因为它不但有观赏性和娱乐性,而且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又体现了团队精神。
4从休闲体育的视角谈高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
高职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这是适应社会和大学生运动休闲价值取向的需要。改革的原则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4.1小群体教学法
小群体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的集体进行教授。要加强学生间交流、提高的互动精神,培养学生交往互动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休闲体育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得休闲体育的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通俗地讲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必须说明的是,互相合作在这里包括师生之间,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只要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互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就一定能够提高休闲体育的学习效果。此外,合作学习法还能避免竞争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给后进生宽松休闲的环境,这也是休闲体育的社会化功能的体现。
5休闲体育视角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影响
众所周知,教学相长,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必然会提高。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第一,休闲体育教育促使教师努力地去掌握知识。让教师坚持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二,帮助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向着复合型体育教师发展。第三,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师对休闲体育教学理念的理解,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总之,体育教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主体,体育教师的素质高低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有重大影响。为保障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要提高教师的意识,更新教师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休闲体育运动,这是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李顺英.上海市普通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J].体育科研,2006(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