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24: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物理评课标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20-01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由于物理学极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历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中外科学家无不经历了巨大的艰辛和磨难,尤其在他们发现新定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次的复杂实验,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通过对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中学习他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的信念,学习他们勤奋不息、不知疲倦的实干精神,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学习他们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他们为人类幸福终身服务的责任心。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1、对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因此,“德育渗透”的重点在于渗透,即如何在不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并不需要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教学,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3、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大家好!
我们初二物理组由八人组成,由张校长和李主任带头,我们大家都配合的非常默契,每一位老师都非常的务实和敬业。以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投入到物理教学之中。两年多来我们学校的物理成绩总是高于兄弟学校。新学年,我们初二物理组的工作目标就是“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再创辉煌”。
1. 发扬团队精神――做一个和谐共赢的教研团队
一个教研组就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我们每个老师都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大家相互尊重,坦诚相待,相互学习。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设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在我们这个教研组里,碰到大型的教研活动,大家总是一起来备课、研讨,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建议,做到优势互补。例如:隋老师的课件做的比较好,唐老师的实验做的非常成功,张校长的说课、评课比较精辟,林老师的教材挖掘比较透彻;李老师的课比较扎实,张老师语言比较幽默……。
九一年我刚毕业的时候就和唐老师一块教毕业班,如今唐老师工作三十多年了,可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增无减,尤其是他的备课、作业批改非常的认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说心里话有时候真不好意思让唐老师干,可唐老师总是任劳任怨,一点没有倚老卖老的架子。我们都非常的感动。
李主任担任级部主任、班主任、还有后勤工作,忙的很少在办公室里碰到他,可轮到他备课的时候总是说“好”,可谓雷厉风行。
教研室来学校督导,我们总是先找到年轻的隋老师,她总是不折不扣的答应、保质保量的完成。
还有任劳任怨的李老师、林老师等,使的我们组的工作总是有条不紊。
2. 做一个善于学习的教研团队
积极参加教研室、学校等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如研课标、煮教材、说教法等活动,让学习成为习惯 。珍惜每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以前我不知道怎么进行说课,也没说过。去年暑假期间我们在这里举行了说课大比武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记得王爱民、高国圆、孙培森、李树明等十几位老师精彩的说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深受启发,在去年的潍坊市教学能手选拔活动中,就是采用了说课的形式。在此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老师提供了这次业务学习的机会。
有些毕业多年的学生问我:老师您还用备课吗?我只是微微一笑,工作二十多年了,我从不用现成的备课,课堂检测、作业本等的次数可能少了点,书写可能差一些,但备课、上课从不马虎。每天再忙,我总要拿出点时间研究点教材、教法,发现几个问题。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用来催我自新,教我进取。努力打造每一节精品的备课,这是我不懈的追求。
对于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总是反复推敲、仔细研究,和老师们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尽量少走弯路。
3.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研团队:
让反思成为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催化剂。为了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组进行了以下反思。
3.1 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从内心深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我心目中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品质第一;态度第二;学习第三。即使学习差一点,只要态度端正了,差也是暂时的。尤其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不只是智力的较量;更重要的是毅力、态度、习惯的较量。
为了不使每一个学生落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起学生的自信 心,并且采用了“盯人”战术。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让学生觉得“我行,我能行,我要行”。哪怕有一线希望,就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
3.2 将知识落实进行到底。
教学不是看你教给学生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我对“会”是这样理解的:知道――理解――会说、会做――会讲――会变。我经常对学生说:学物理就像学英语一样,要学会“翻译”,也就是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规律变成自己的话。
为了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上课的时候眼睛最好盯在学生上,六十多个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视野之内,对学生不能估计过高。提问问题的时候尽量提问那些中下等的学生,从而为教学很好的“把脉”。狠抓两头,促中间,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的成绩。
3.3 夯实基础,狠抓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
在那些年的毕业班教学中,总是围绕中考的指挥棒,由于受评价机制的影响,我们老师总是围绕班里的尖子生转,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并且差的越差。现在我们彻底转变了。其实班里的尖子生根本不用去管,因此例题、习题的选编主要应该考虑到中下等学生的接受水平。当大多数学生都对基本知识掌握很好的时候再去逐渐的拓宽知识面。但放的不能过宽,尤其在一轮复习的时候,要始终围绕课本这条主线,教辅永远代替不了教材;再说做题不在多少,在于“精”。
3.4 善于研课标、煮教材、说教法
现在的物理中考,实验题占了三十多分,而计算题才二十分左右,因此练习的重点不要只放在计算上,更要深入研究课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插图、例题、习题。要让学生跳出“题海”,教师首先要跳进“题海”。在研究中考试题的时候,应该拿出更多的时间考虑一下,这道题目和课本上的哪一个插图、习题、例题、实验类似?是怎样变式的?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达到中考的最前沿?
3.5 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释疑的习惯和能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觉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导学稿中,往往是一些老师预设的问题,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呢?在学生中吃等食的不在少数。以前是老师解答,现在弄不好就是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好学生的“一言堂”。我提倡学生不到万不得已不问别人,大多数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大多数学生不会的老师也不讲,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顿悟的时间。
反思我们初二物理组的教学,也存在以下问题:
(1)在在“细化”、“打磨”、“做精”,教学常规上下功夫。我们学校的整体物理教学水平很高,但现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创造出我们第一初中的品牌。
(2)如何删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无效教学环节,打造大容量、高效率的课堂上下功夫。
(3)在研课标、煮教材、说教法上下功夫。尤其在说课方面还没有像讲课那么熟练,没有达到顺口成章、脱稿的程度。
(4)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一提到教研活动好像就是年轻教师的事。其实从两次全市的物理教研活动来看,我们学校的老师水平很高,就是怕麻烦、不愿参加。
(5)我们物理专业方面的书读的较多,但教育理论方面的书较少。
新学期,我们将以求真、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
继续发扬团体合作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深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小组合作教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教务处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任务是中考复习。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学生对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误。
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为了赢得中考的胜利,必须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辅导后进生的同时,要加强优生的辅导,力求奥赛、中考双丰收。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初二教学主要是声学、光学、热学的部分内容、电学,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初二时每个教师所教班级比较多,分层辅导不能落实,两级分化较严重;到了初三的力学,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很吃力,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熟悉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教学目标:
1、狠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
“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概念和规律则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而对概念的复习不能死记硬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着重去理解。
2、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复习。
在新课标理念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正所谓“鱼”与“渔”的关系。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积极主动地自主获取知识,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做人,做有爱心的人,有科学意识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熟悉常见的中考题型和解题技巧。
5、升学考试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更要提高学生的优秀率
五、主要措施:
1、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2、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
3、关注热点问题,把握考试动态
4、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
5、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入学考试第一轮复习(以考纲为主,结合《株洲中考》):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二周热和能
第三周热和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周能源、声学
第五周物态变化检测
第六周光现象
第七周透镜及应用光学检测
第八周电路、电流、电压、电阻
第九周欧姆定律
第十周欧姆定律及检测
第十一周电功、电功率
第十二周电与磁信息的传递电学检测
第十三、十四周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第十五、十六周第三轮复习(综合考练)
第十七周中考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根据《株洲中考》的安排进行复习,夯实基础。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每个章节要完成适当的练习题,每单元复习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习题全部由备课组教师商定。
第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同时备课组每位老师出一套模拟试题,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考练,提升解题能力。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2一、基本情况
本组共有3位教师,2位中年教师、1位青年教师,充满活力,初三有6个班,教师的变动大,应尽快让师生相互磨合,力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
雨花区实施新课改,新课标已有二年,如何进一步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改中的重点与难点成为教师教学的关键。
2、落实集体备课,抓好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常规课”,探索新教法,每一课都共同商量、探讨、力求更好,同时备课组成员相互督促,相互促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新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搞好初三的3次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工作。
日常教学中提倡教师采用课前5分钟测试法,以考促学,同时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及月考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省级教学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三、主要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新教材的教法与学法。
2、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并及时评课。
3、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与成长。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5、积极开展教学兴趣活动,认真组织初三的学生参加雨花区的学科竞赛活动,为下一期初三的学生参加长沙市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做准备。
6、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提倡教师备好教案和学案,上活课,上好课,加强课后的辅导工作和作业批改。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3活动思路:
备课组本学期主要以完成学科总复习的教学工作为重点,以提高备课组的备课质量为中心,加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形成良好的备课组教研活动氛围,认真学习和钻研课标、考纲及--年中考学科考试说明,深入研讨和把脉--年中考方向,精心设计和上好每堂复习课,努力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力求在今年的中考有所突破。
活动内容:
1、突出双基,紧扣教材,按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进度,认真完成本学期学科教学任务。
2、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学观念,把握教学策略和要求,认真研读和钻研《课程标准》、《教学常规管理暂行条例》和中考考纲及试题,加强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取长补短。
3、按学校统一部署及教研组要求,围绕课程改革,积极参与教研组开展的教研课题活动,根据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科实验和科学探究等教学,围绕课程改革,努力把“科学探究”、“实验探究”、“素质教育”、“美育教学”、“环保教育”、“节能意识”等新课标理念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树立“STS”和“爱国主义”思想。
4、积极配合年段,在平时的教学或课外活动过程中继续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学科扶差”辅导工作。
具体措施:
1、研究、分析、跟踪年段提高班和平行班学生的学业情况,把握住“尖子生的发展、中等生的优化、学困生的预防”原则,摒弃“一刀切,起步走”的教学模式,根据本年段学生的实际,在总复习教学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2、发扬集体力量,加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提高备课质量,坚持每周一次备课组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研讨,通过“说”、“听”、“议”、“评”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备课组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3、按学校要求,备课组每位老师每学年力求开设一节公开课(课题、课型、时间、班级以科任老师向教研组报名为准)。
4、配合年段抓好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扶差工作,除科任老师在平时教学中给予个别拔尖、辅导外,备课组每周拟定1~2次的集体辅导,组员共同轮流承担责任辅导,做到有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对象、活动内容及指导老师。
5、开展“一帮一”活动,通过互相听、说、议、评等途径,互帮互学,达到优势互补、互通信息和资源共享。
6、配合学校、年段做好本届初中毕业班的各项常规工作;
配合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学科实验技能考查和各项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以“减负增效”为指导思想,紧紧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法、学法研究和落实教学为抓手,强化集体备课、作业批改等细节管理,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1、提高理论水平,重学习
(1)继续学习新课标,要把握好课程标准中总目标,认真研究考纲和中考说明,对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要有合理的安排,内容与要求要熟悉。加快形成新观念,切实体现“减负增效”,改变满堂灌的现象。
(2)深入研读考纲,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的标准,做到准确无误。认真研究考纲里的例题和习题,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和研究教材,认真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注意精选习题,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想办法杜绝学生抄袭现象,开展优秀作业本展示、学习方法交流活动。
2、减负,重作业
(1)改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提高设计作业的能力。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和社会实际,设计出相关的作业,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精选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首先要做一遍。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实行分层作业。加强作业的针对性。指导学生作业方法。精选精编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教师认真细致选择学生练习,精心准备双休日家作。
(2)认真批改作业。力争做到“基本作业、全批全改;重点作业,精批细改;学困学生、面批面改”。认真做好单元检测工作,认真研究近两年的中考试卷,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出好试卷,试卷要体现基础性,有较强的针对性。考试检测规范有序,成绩质量分析及时到位,对考试尝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而诊断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3)改进对学生的辅导方式。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面批。批改学生作业,有批有改。要给学生适度的鼓励,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语言。发现教学问题,在下节课改进教学。及时归纳出作业的共性问题,集体讲解。针对个性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个别辅导要耐心热情。
3、增效,重课堂
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本学期要针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多做努力。
(1)认真研究本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考要求,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适当降低难度,提高教师语言讲解能力,尽可能通俗易懂,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力。
(2)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随堂教学听课、评课活动。每位要做好准备,并要认真听同学科其它教师的课,同时提倡跨学科听课。认真学习同行的经验,并提出自己听课的意见。对于其它公开课更要积极参加。
(3)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的工作。要制定好改进教学五环节的具体要求。重视学法研究,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要落实内容、地点、人员等。
4、促进教师专业,重科研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科研先导、服务的功能,使教研、科研有机结合,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学习,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专题讲座、培训等;使每位教师能开展研究。
(2)重视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在研究中要认真做好课题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包括实施计划、活动记录、个案积累、理论学习材料、阶段性情况汇报、专题总结等内容,以便课题总结时能有较坚实的基础并有可信度,便于推广科研成果。
初三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5一、总体思路:
继续发扬团体合作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深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小组合作教学。下面就本学期初三物理备课组的一些设想,谈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二、具体措施:
1、开展研讨,集体备课,课堂效益创新高
坚持每周一至二次的集体备课工作(时间: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在集体备课中注意聚焦问题,确立主题。每个主题设立中心发言人,落实集体备课的内容、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资源利用等。形成专人主讲,共享资源,每个教师参与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薄弱点或困惑点,发挥每个教师的个人特长,形成全组公认的教学预案。在教授过程中,对研讨时没能预料到的问题,又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既为还没上课的老师提供了经验,免走了弯路,提高课堂实效,积累了经验,为后面此类课题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小组合作教学
3、加强组内“转转课”,互听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跟踪会诊。对课堂实践效果和观课中发现的不足及时指出,聚焦新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对好的教学方法、手段、措施及时肯定并借鉴
4、加强教学反思,积累经验,业务水平上台阶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开展了教学反思活动,我们共同参与意见,研究课型和教法。
5、抓好教学进度。
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工作的主动权。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做好双基卷、单元测验卷、月考卷的命题、阅卷、分析、讲评工作。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涵养与人格养成。但是该如何充分的挖掘课本中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呢?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本文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德育教学渗透这一问题。并在物理教学中缺乏贯彻德育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而,提高物理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德育的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它给我国各条战线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也给广大青少年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败坏等行为时有出现,这也无疑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充分利用物理学中的史料,例如科学家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除了对学生进行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外,必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无疑是为了下一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关于物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知识,而且还会受到观察、实验、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这对学生继续学习科学技术和投身祖国建设事业将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力的保障。可见,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必须提高物理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有些教师对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党团组织、班主任以及政治教师的事,与物理教师关系不大。有些人认为,讲物理知识容易,寓德育教育难,而且往往会显得牵强附会,节外生枝。事实上,物理知识及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例如,在讲到电磁感应时讲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给人类带来了一片光明,从而激发学生对待科学必须有孜孜不倦的精神。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并与工农业生产紧密联系,这里不仅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打动学生的心,也可使学生学到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包括许多爱国主义的光辉事例和物理学家的高贵品质。这些内在的德育素材,易与引起学生的兴趣,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因此我们认为只要站在这一高度看到问题,就能自觉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其次,必须紧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寓德育教育与物理教学之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在思想因素,发挥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将德育教学渗透与物理教学之中。
要增强德育教育的仪式,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仪式地进行德育渗透的教育,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教育放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上、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要有机地将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及德育教学结合起来。
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反复进行,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德育所要求的内容,以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再次,要充分发挥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无疑要注重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两年的时间与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总体规划,合理安排,自始自终。教学过程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是教育活动中的忌讳,因此根据物理教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对德育教育过程中有一个统筹安排。如初中物理实用知识较多,可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用技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可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科技产品方面的成就来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提高。因此在备课时不但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要把德育目标一起备进去。例如,在讲到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时介绍堤坝为何下宽上窄,可以讲抗洪救灾抢修堤坝的艰难,以此培养学生不畏艰辛的品格和意志。
2.以身示范,教书育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模范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既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又是进行学科德育的基础。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师德和精神面貌.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举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认真地准备好演示实验,操作要规范,哪怕再简单的演示也要一丝不苟,这样学生才会起到仿效的作用.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表现出对事业的热爱,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课堂的讲解,清楚的板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都应该一丝不苟;语言的表达要有科学性、逻辑性,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教材、阐明教材、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揭示的科学结论,处处表现出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科学工作者应有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也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使学生从心底里尊敬老师、引起共鸣,从而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深入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本中编者作了精心的设计,教材中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科学的方法论往往包含于物理教材内容的深层,科学家为事业的献身精神和态度都是宝贵的德育素材,利用这些材料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愿意献身科学以及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积极探讨、勇于攀登、不屈不挠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思维方法等。同时物理学科的有利条件还存在于介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的同时,把他们的格言介绍给学生。例如,爱因斯坦说:“一个人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在科学工作中有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青年从事科学工作的第一关。”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发挥、去揭示、去拓宽。例如在阅读材料和读图中使学生接受教育。物理课本中古代的“春”、“桔槔”,现代的“火箭发射成功”、“太阳能卫星”、“对发射卫星的测试”、“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插图,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祖国古代物理学史上的光辉成就、重大贡献,以及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例如,在讲物理学史中,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规律和发展的历史,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辨证法的生动教材。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
(三)课堂教学是物理课德育渗透的主要渠道。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渗透主渠道的作用,我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德育目标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将德育内容与知识内容、能力培养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实施的方法主要有:
1.渗透法。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时,不是空洞的讲哲学原理,而是将哲学原理寓知识的讲授之中。如讲“力”的概念时不要求讲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对立统一,而是要讲清:⑴力是离不开物体的;⑵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同时小时的;⑶在研究对象变化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三点学生如果真正了解,就自然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恰当运用讲授法。对于科学方法要结合知识内容给予讲授,对于我国古代,现代物理与科技成就以及物理学家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精神都要通过适当的讲授。
3.讨论法。在讲授诸如噪声的防止、能源开发和利用、光的本质等德育内容含量较高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使其在讨论中受到教育。
4.重视运用实验法。教师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时,是对学生进行真理的客观性教育的最有力手段,所以教师要认真规范地抓好实验教学。
通过知道学生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认真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做好小结,如实写好实验报告,这不仅可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热爱劳动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四)、在课外活动中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接受教育。
如:组织科技讲座,介绍我国及世界的科技成就使学生认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学生应该学好物理学科基础知识,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知道学生阅读科技读物、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感知和吸收大量的德育营养,使学生感受科技成果对身心的熏陶;知道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培养学生诚恳求实的作风和劳动观点;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工农业生产中的现代化设备,使学生亲身体验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中学阶段物理课程目标,课标从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中学阶段物理课程的目标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其一,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其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一、生活知识化:拓展课程资源提升物理素养
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和感受,那就是现在的中学生对于物理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在于孩子们谈心时,有些孩子坦言:他们对物理没有感觉,没有情趣,也不知道如何学习,更不知道如何运用。反思这些问题的根源,不难发现,这些学生其实从思想上已深深的陷入误区,他们片面的认为物理这门学科是“天外之物”,总是高高在上,总是脱离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的,无法理解、无法把握。实事求是的讲,孩子们之所以出现这些误区,不仅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作为物理科任教师,帮助孩子们走出这些认识误区是其应有的责任。物理教学的环境与场所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和教室,应该在开展常规教学的前提下,带领孩子们广泛的深入工厂、深入社区、深入自然界,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眼睛、鼻孔、嘴巴、耳朵,去感知声、电、力、光的现象,去归纳和总结有关物理学的相关规律,可以说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譬如:夜间行驶的汽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挡风玻璃反射光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近视眼病人要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物体成像在人的视网膜上,手电筒能“收光”是利用凹透焦点发出的光能平行射出。另外,教室的长度限制10m左右是避免原声、回声两次声音,从而使两种声音叠加在一起,加强原声;两山距离和海底深度的测定也是利用声音的传播原理。科任教师将生活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加以合理的利用和整合,有益于提升孩子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益于提高孩子学习物理知识的情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让课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更进一步细化了课堂教学环节。在平时组内听评课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一些老师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按照老教材的知识体系去授课,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要记在笔记本上,常常一讲到底,满堂灌、堂堂灌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有些教师虽然形式上具备了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内容却没有发生丝毫的变化。预习展示、课堂小组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活动,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所增加的点缀而已。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已在一些地方运用的非常成熟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有益于在互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初中物理知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一些现象、原理、规律需要孩子们共同发现、共同体验。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整合文本资源,对涉及到概念、现象的一些知识可以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规律、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各个生涩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逐一消化。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充分的整合文本资源,利用多媒体、白板等辅助工具,将所要探究的问题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呈现于学生。在问题设计方面,一定要确保所抛出的问题是值得一探的问题,而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虚空问题。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摩擦力的测量问题,实验的研究方法问题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摩擦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要先引导学生对摩擦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出猜想,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包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等等。教师只需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即可。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其重点是物理学科的知识及教师“教”的过程及方法。如何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相融合,新课程标准特将探究式实验纳入新课标之中,旨在将学生学习的重心从传统的知识的接纳者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从而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但是从大量的课例和听评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对探究实验的教学存在些误区和不良现象,上好探究实验课,最大程度发挥探究实验课的作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变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提问过程
案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教师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其成像的规律,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下:
师:请同学们将蜡烛放在大于2倍焦距处,观察像的特点?
生:倒立的、缩水的实像。
师:再请同学们将蜡烛放在等于2倍焦距处,观察像的特点?
生: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
分析: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学生思维是跟在老师的后面,也就是老师问什么,学生就想什么,老师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究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的答案。在问题课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基本上是围绕教学的知识点这一条轴展开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只能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有所实现,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却无从谈起。教师应努力将实验、过程、方法三者有机结合,通过深度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对实验探究过程深入思考,从而获得结论。
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小展示让学生感知凸透镜成像的现象,通过提问让学生感知凸透镜成的像是有区别的,进而大胆放手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自觉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过程,既能对知识点有效地掌握,又能感受在探究过程的乐趣,提高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对三维的实现更具有推动作用。
2 变探究实验过程为结论验证过程
案例2:在“电压、电流、电阻三者关系”探究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预习课本中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前提下:“我们先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并记录三组电阻和对应的电流”、“计算出电流与电阻的积是否与电压大小相等?”显然,这位教师把本应该学生探究的活动变为寻找规律的条件或验证规律的实验了。
分析:这种变探究活动为结论验证的实验是平时的教学中是常见的现象。教师认为这样实验设计,学生也有活动过程、活动目的明确,又能节省课堂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结论的记忆。但这样设计,对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兴趣大大地被抑制了,学生没有体验到探究过程、体验不到探究过程中的曲折与乐趣、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都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引导出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进而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主探究,既能对知识点有效地掌握,又能感受在探究过程的乐趣,提高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对三维的实现更具有推动作用。初中物理真正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学素养和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记住物理规律的结论,而是强调在活动中理解物理规律,在协作中分享小伙伴的思想。
3 变探究目标为活动内容
案例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同学在探究平衡时并没有按照猜想,而是胡乱地拿着不同个数的钩码在不同位置一点点的尝试,有的学生使用多组钩码作为动力,这样的尝试不但使探究的目的不明确,更使探究结论的得出增大了难度。乙组同学在做探究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弹簧测力计的伸长方向既力的方向没有垂直于杠杆,这也使探究实验的本身的难度加大。教师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固然重要,但甲乙两组的学生探究过程对活动的目标不明确而导致的。最后在时间的不足的情况下草草收场。最终也没有探究出结论,只能按照书本中的结论去死记硬背了。
分析: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同时它也是探究活动的“根”。如果探究过程中只有活动,而对活动的目标视而不见的话,这样的探究活动会偏离教学的目标,这样的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活动是有的,但是并没有得到他们所要的,这样的探究是只有活动,而没有目标的无效探究。。
建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前,教师不防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提出一些要求之后再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探究目标对探究过程具有指导作用。没有目标的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得不到训练。因此,确定合理的探究目标是三维目标的实现的前提,更是对学生的有效探究活动的推动。
总之,在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的课堂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探究实验的本质,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的探究之中,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明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关键词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实验室;可变稳压输出电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0-0029-02
1 冤屈
听初中物理青年教师“以导促学”汇报课“欧姆定律”,评课时,很多老教师对该教师的“电压的调节与改变问题”的处理,提出了中肯且详细的点评。笔者既对老教师的无私点拨感到欣慰,同时更为这位青年教师“叫屈”。屈之一,老教师们受以往教学经验的启发,以所谓教材、器材、试题为依据,面面俱到地来看待新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这是因为没有看到探究教学的发展之需要;屈之二,让青年教师的创新教育来承担教材编写本身的缺陷、学校实验室实验器材配置不足以及某次中考试题的偏颇等,似乎更为冤屈。
就初中物理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一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二是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观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这本来应该是一个极其自然的、也是学生立马就能想到的实验设计过程。由于一般学校的实验室没有“可变稳压输出电源”仪器,所以,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给定的实验设计为图1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一直以来似乎被认为是经典,而从来就没有受到过质疑。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采用提前做伏笔,或当堂给学生以点拨的方式来完成。
为使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才能增大(或者减小)电压表读数;二是改变电阻时是先大后小还是先小后大。这样就出现滑稽的现象。滑稽之一在于:这一与本次探究无关的问题却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滑稽之二在于:用探究所得到的结论来设计探究结论,颠倒了“过程与结论”的逻辑发展关系。
2 缘由
一个青年教师的“冤屈”,也许不那么受人关注,然而,当这样的“冤屈”已经阻碍教学改革的时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了。回顾落实探究教育的过程,可以发现,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课标要求的提出,到教师的主动实施;从将探究视为方法,到视探究为教学目标。当今的教师普遍认同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于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遗憾的是,教师始终发现有“三座大山”正在阻挡探究的自然发展。
第一座“大山”是教材。在一纲多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体系中,某一版本的教材应该也仅仅只能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很多老教师喜欢以教材为本并视教材所述为金科玉律,这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而且就是这样的片面认识,在广大教师中却依然很流行,甚至成为一种评价课堂的唯一准则。
如果教材编写者能将图1变化为图2,并告诉学生,虚线框就是一个可以改变电压的电源,并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改变电压大小的方法(这本身也是“做中学”的一种方式),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的纠结。至于其原理,可以作为欧姆定律应用的一个问题来讨论(根据笔者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这样的动态分析似乎有违探究教育本意,建议以后试题不出现)。
第二座“大山”是器材。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的实验室与教室的地理位置配备问题,实验仪器的陈旧与不配套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探究教学的落实与发展。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自笔者1980年参加工作,30多年来,可以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如果要说变化,那就是价钱更高了,而质量更低了!教师为了寻找一个探究实验的器材,所做出的努力真的是难以想象,更不用说向学生开放探究实验室的可能。就本文提及的“可变稳压输出电源”,按照图3,也就是个由电池盒与电位器的组合问题,应该不是难事,可以自制,也可以批量生产,遗憾的是一直没有被相关部门所重视。
第三座“大山”是考试。“初中物理是被考难的”,这是目前的共识。就图1的设计,某地的中考试题竟然让学生回答:换用电阻时,阻值是该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虽然说中考试题属于终结性评价,学生回答该问题不存在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遗憾的是,这样的试题一出现,来年就被无情地收录进了各种随堂教辅资料中,甚至被各地的教研员编进了相关的试卷之中。那些视考试分数为自己荣誉的教师,只能步步小心地向学生进行介绍,从而彻底摧毁了探究教学的自然发展规律,因而也导致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要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不合时宜的试题安排,已经真的成为探究教学发展的绊脚石。教材的编写是为了照顾学校已有实验条件,试题却在别人不得已的基础上再次兴浪,实为不该。
3 体会
探究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脑思维的自然性体现,或者称它为“最临近发现区”的构建。这里为思维发展的自然性提供探究实验及配套的器材,成为探究能否自然发展的“架梯”。
探究教学,在国内应该还是个新名词,其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摸索过程,才能被教师炉火纯青地所运用。教师要真正以探究教育的观点来设计教学活动,要有勇气有能力去挑战所面对的“三座大山”。
比如图4的实验,教材用以说明的是物体具有惯性,而教师如果仅仅将该实验看成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失去了一次探究教学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突破教材安排,具有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探究资源的能力。因为这个实验可以提供一个更值得探究的问题:惯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如果将该实验改为:给学生两个高度、形状、体积相等而质量有明显区别的物体,分别做同样的实验,哪个更容易成功呢?为什么?经过这样探究学习的学生,对于理解“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不是更有帮助吗?同时,这样的探究还需要有突破实验室配置的要求,毕竟“两个高度、形状、体积相等而质量有明显区别的物体”是很容易找到的吧。
作为探究教学发展趋势中所出现的“以导促学”教学方式(或者是其他教学方式),是凝聚着广大教师在探究教学道路上的走向反映,也就是说欣喜地看到了探究教学正在发展。这样的发展甚至只能用刚刚起步来定义。
那么,如何让初中物理课堂富有诗意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某个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些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节物理课是一首交响乐,而我的每节课的第一乐章是“说生活中的物理”,在这2分钟里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畅所欲言,说出心中的疑问。同样在这2分钟里,我会用眼睛微笑着跟学生交流,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此举的目的是吸引所有学生的眼球,让他们都尽快参与到课堂中来,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一节课45分钟,我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争分夺秒,目的是绝不多占用课下一分钟。
试卷讲评课上,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每一次试卷下发后,我会发自内心地告诉学生,成绩只代表过去,只要做到真正把知识理解掌握就是最好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我只负责给学生限定试卷每个大题留出的解决问题时间,其余的问题都下放给学生,我尽量发挥老师的“懒惰性”,正是由于我这个“懒”老师,培养出了一个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每到此时,课堂上是最“乱”的,到处是一个个渴求知识的面孔“对说”、“对讲”的场面。事实证明,学生讲一遍胜过听教师讲多遍。当然,我也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充当“小先生”讲授,学生要有选择、内容要有选择、时机也要有选择。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个人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学生物理课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出来。
二、注意物理习题的选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习题课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优化习题课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物理观念的形成。
如何选用物理习题呢?我个人认为应从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中考要求这三个角度考虑。一般来说,好的物理习题符合以下几点标准:1.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以及物理学习方法的培养;3.与现代科技联系紧密,有助于增强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注重知识面拓宽,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物理试题还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由于每位学生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满足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等的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多思考,要对习题进行重新设计。对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多设问,设问要具有梯度,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一步步的阶梯攀上“成功”的高峰,尝试成功的快乐。
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的基本特征,它体现了执教者的教育理念、对教材的整体规划、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缺乏周密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就会陷入盲目和无效,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对于每种课型,我精心备课,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我该干什么,学生该干什么,只要学生能完成的,我绝不包办。以新授课为例,我努力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提高“讲”的艺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上好新授课做好以下三点是关键。
1.巧妙引入课题。人们常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是在课堂的开始。
2.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幽默和谐的语言、丰富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教学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长技能,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每到此时,教室里每一位学生的眼睛都紧盯着老师,学习他们想知道的知识。
四、重视学生学科能力培养――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物理学科从单纯的对学生成绩的片面追求,逐渐转变为对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关注。物理学科能力培养是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我每章都会安排小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如在讲《杠杆》一节时,力臂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难点,我让学生模拟撬棒、撬石头的实验,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在哪施力更省力?
探究二:同一点上施力,动力的大小相等吗?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秋季学期,外地来大姚寄读的高中学生已达到了500多人。为什么大姚能吸引那么多外地学生来大姚寄读呢?究其原因,教学质量是关键因素。
近年来,大姚的高考成绩一直居楚雄州前列,就拿2011来说,全县1 448名考生参加高考,本专科上线1 443人,上线率达99.65%,其中,本科上线1 296人,上线率达89.6%,比2010年提高18.1个百分点,重点上线225人。
在教学改革的热潮中,大姚不断推出新举措,全县新课程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在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更大的步伐。
科研先导,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课改不缺少理念,也不再缺少方法,缺的是责任感和担当的勇气。”大姚人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直面课改存在的问题,着眼未来大姚教育的发展,在大量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成功地推出了旨在从实践层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大姚教学范式”。通过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流程,统一标准,使教师从迷雾中走出来,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理解了新课程理念的真谛,全县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大姚人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在对“大姚教学范式”推广第一阶段成果诊断评估的基础上,发挥广大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智慧,又总结了具有大姚特色的“疑探练思教学模式”。至此,大姚的新课程改革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系统的常规化教学模式。在县域范围内通过教学模式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这一做法,对大姚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更大的挑战在召唤着大姚人的教育智慧。为了深层推进“大姚教学范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在运用“疑探练思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三个可控变量(素材、方法和态度)的最优化组合,真正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县教育局局长杨必军在“大姚教学范式”深化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了关于“标杆教学”的一系列主张,随即率先在大姚一中、金碧小学进行实践、研究、总结后向全县推广。实践证明,“标杆教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疑探练思教学模式”的运用效率,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为实现全县教育的内涵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效研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使教师适应“大姚教学范式”深化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运用“疑探练思教学模式”和“标杆教学”的能力,大姚把教师的研训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县上下采用专家指导,骨干引领,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检查、交流、研讨、展示、示范、观摩,全员过关等措施,对教师的理论学习、备课、教案设计、课堂实践、说课反思、观课议课、每学期一次过关提升培训,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大姚教学范示”深化发展同步。
2010年6月底前,为检查落实“疑探练思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标杆教学”的实施,县教育局先后组织三岔河、七街、仓街、新街、七街、石羊5个点进行课堂教学检查和交流,全县共有1 1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交流和观摩。
2010年8月中旬,在县城举办“疑探练思教学模式”运用和“标杆教学”实施提高培训班。在金碧小学举办三期小学教师培训,其中语文教师657人,数学教师325人;在大姚一中举办中学教师培训班,其中政治两期93人,化学1期53人,物理2期65人,语文3期167人,数学3期152人,英语3期139人。初中6个学科共培训669人,高中9个学科共培训293人。这个暑假,全县共培训教师1 619人。
2010年8月下旬,为提升全县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在金碧小学举办校长培训班。4位优秀校长分别以“教育从尊重开始”、“让校园充满文化活力”、“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主题对校长进行了岗位培训。
2011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县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标杆教学优化推进”校本培训,共有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1 060人参加。培训指导教师由省级骨干教师、县级名师、课题主要研究者担任。培训内容为:一是理论培训。首先进行以学习目标叙写、课堂教学细节优化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学习“大姚一中‘大姚教学范式――标杆教学’优化推进评课标准”,并与指导教师开展互动交流。培训结束思考内化后进行理论考核。二是跟班研修。跟随指导教师深入班级,全面参与教研活动、备课活动、课堂教学、自习辅导、作业批改及班级管理等,不断内化新理念。三是教案设计。独立设计指导教师所教教学内容教案,然后交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并通过听课和对照评课标准不断改进和优化。四是教学实践。在大姚一中进行1周的集中培训后,返回各自所在学校,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实践,通过不断磨课(揣摩、反思),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五是课堂考评。经过实践在大姚一中和金碧小学进行课堂过关考评。
催生课堂质变,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在“大姚教学范式”引领下,大姚人上下一心,精心浇灌、培育的课堂如今已是异彩纷呈,走进每一所学校,你一定会发现这里让你心动的,是生机盎然的课堂。
――通过激疑、解疑、质疑,激发学生潜能,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为高效学习提供持久动力。
――学生在自探、共探、深探中激荡思维,碰撞思想,启迪方法,在灵动的课堂中享受高效的学习快乐。
――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中练、巩固练、拓展练,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巩固和迁移,在促进成长的课堂中获得能力提升的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