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联网安全监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2 09:24: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联网安全监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物联网安全监管

第1篇

信息化填补监管漏洞

“在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普遍存在着监管人员少、企业分布分散、监管难等诸多问题。监管部门往往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才能发挥作用,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落后的监管手段。”航天信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项目负责人张立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为了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近年来我国开始尝试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食品药品进行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的全程监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国家食品药品“十二五规划”》、《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法规文件为依据,利用高科技、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航天信息结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际工作设计研发了一套完整、规范、长期有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地在辽宁省的锦州市、本溪市、辽阳市、朝阳市、抚顺等城市实施应用,对药品生产流通和餐饮业的生产经营实现了安全监管

全程监管供应链

“作为国家级信息化企业,航天信息先后研发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以及北京口岸进口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等食品药品安全解决方案。”张立岩告诉记者,基于此前的经验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际工作要求,该监管系统的功能架构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经营和服务许可审批管理系统、从业人员上岗信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台账远程巡查管理系统、移动执法管理系统、指挥监控调度中心等六大系统组成。

“其中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食品、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管;食品药品经营和服务许可审批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服务许可证核发、变更、延续、补发以及注销等业务的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制证、送达等全过程的信息自动流转与管理。”张立岩说道。

其中,从业人员上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防止一个人重复注册、在多个企业注册的情况,以及企业虚报、乱报从业人员信息的情况,为执法人员执法提供相关依据;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台账远程巡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远程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移动执法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现场扫描、数据上传、罚单打印、应急、信息查询、在线交流、GPS定位、实时监控的移动信息化。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 物流金融 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166-02

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和保险等相关服务的统称,其核心是物流融资(狭义上物流金融指的就是物流融资),即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创新,以企业所从事交易项下的担保品为依托,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与资金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依靠企业对处于银行监控下的商品和资金的贸易流转所产生的现金流实现对银行授信的偿还。随着物流金融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已达到了较高层次,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物流金融产品的安全监管问题。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具有全面的信息感知、无缝的互联协同、高度的智能化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有助于物流金融产品信息获取更加实时、快捷、准确,产品动态信息的传递、共享更加精确,供应链指挥决策更加智能、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物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

一、物联网技术特征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是“物与物相联的网络”,其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但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物联网还有其自身的技术特征:

(一)全程性

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格式不同。传感器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采集信息,不断更新数据,物联网可以说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物体上的传感器,物联网对物与物、物与人之间传递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对物体的流通进行精细的管理,实现物体之间、物体与人之间信息交换和通信的全程监控与管理。

(二)技术性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与基础仍然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物联网上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识别技术,以实现物联网络稳定高效运行,因此物联网具有高技术性特征。物联网络的构建不仅要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还要综合各种传感器数据获得与处理技术,运用大数据处理理念,融合互联网与先进数据处理手段的优势,真正实现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实时精准“沟通”和“对话”。

(三)智能化

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还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大数据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国。所以物联网本身也具有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物与物、人与物的智能链接。

二、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需求与条件分析

结合物联网技术特征,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全过程,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和各类可能的网络,对物流金融业务过程实施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应当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全程性,要对物流金融业务全过程实施管控,而不是局部或部分;二是技术性,要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金融业务的“可知、可视、可控”;三是智能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物与物、人与物的智能链接。

(一)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需求分析

1.降低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信息不对称的需要。随着物流金融行业的加速发展,物流金融模式越来越复杂化,物流金融业务过程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加多元,物流金融产品信息层级逐渐递增,准确及时的信息获取愈发困难。准确及时信息的获取来源于产品流通过程的精确管控,物联网是实现精确管控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从产品信息采集、信息联通、信息管理、信息决策等全过程,以信息流调控物流,大幅提升动态信息的抓取效率。因此,从降低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客观要求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

2.降低物流金融服务违约风险的需要。物流金融服务主要涉及三方即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选择是物流金融服务能否成功的关键。但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鱼龙混杂,好坏参差不齐,一些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信息化能力、内部管控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对供应链环节的管控,使得物流金融面临较大的失》缦铡N锪鹘鹑诎踩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减少物流金融违约情况的发生。

3.提高物流金融安全监控效率的需要。当前,物流金融安全监控技术已经较为落后,信息化程度已不能跟上物流金融发展的步伐,严重影响了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效率。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的先进技术,对物与物、物与人之间传递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对物体的流通进行精细的管理,将其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过程,能够较好地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整合,形成以信息互联互通为核心,数据集成交互为纽带,有线无线随机链接的安全监管体系。因此,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从技术上突破物流监管瓶颈,促进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科学高效开展。

(二)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条件分析

物联网技术虽然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较短,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产品等通过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技术具有全程性、技术性与智能化的特征,能够对质押品在供应链中动态信息进行全程监控,实施精确远程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排除安全隐患。物联网技术网络以全程记录的供应链信息为依托建立风险数据库,其中不仅包含了质押品的物流与资金流信息,还包含通过实际调研所获得的大部分风险类型,以及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通过风险数据库就能实现风险的基本应对,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提高物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物联网的整个技术体系与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应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了经验帮助和技术支持。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按照物联网运作要求,进行设施设备建设,优化信息流程设计,完善技术接口和模块嵌入,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依托,能够较快的实现技术的投入使用,尽快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监管方面的应有作用。

三、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应用的对策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与环境基础,2012年,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并且以快速大踏步的节奏发展壮大。目前已整合了包括货权登记、物联网监管、仓储管理、仓单流转、现货交易、存货质检、价格预警、价格保险、征信融资、不良处置等全过程的物流金融产品链条,并形成了一个开放型的合作平台,吸引了成熟产品和成熟用户服务平台的资源聚集。但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方面,软硬件配套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一)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总体设计

物联网实现的是人与物、物与物的智慧“沟通与交流”,是多种力量的整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过程,需要将物与物、物与人信息交互的各个环节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并保持其内部的顺畅流通。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信息化与智能化,提升物流金融产品供应链的安全性,必须加强总体设计,构建智慧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大脑”,从源头增强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分析判断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着力建设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物联网运行平台,借助“智能化”的物联网管控系统,实施辅助决策、管控指令,实现对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各环节的协调控制和决策指挥。健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物流规划和决策指挥制度,实现供应链信息的综合分析、流通环节的集中控制、运行流程的决策优化。

(二)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设施设备建设力度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除了要研制贯穿全流程的信息系统之外,还应当分系统重点推进一些信息工程建设,以具体任务为牵引逐步建成物联网系统。为了积极配合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有必要按照物联网技术的要求,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设施建设力度,从智能感知技术应用、自动仓储系统建设、运输调度可视化建设、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突破,全面构建物联网系统,开发和购置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全过程,借助先进的物联网设施设备,整合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使产品信息(物资的运动轨迹、存放状态)和供应链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组织、访问控制和分析)互联互通,实现物流金融全程可视可控,从而有效提高物流金融安全监管的安全性。

(三)加快物联网技术人才业务能力培训

为保障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加快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建设工作。(1)结合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过程的实际运用,构建适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监管模式,明确物联网运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安全操作手册。(2)着力培养精通物联网技术的技术员,掌握物联网设施设备的操作流程,严格依照流程科学高效运用物联网设施设备进行物流金融管控,提高物流金融安全监管效率。(3)加强物联网技术研发工作,结合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工作实际,对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中的物联网设施设备以及相关技术进行相适应的研究、设计和开发,规范物流金融产品标准化编码,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业务处理平台,促进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化。

⒖嘉南祝

[1] 李严锋.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黄玉兰.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 李美艳.金融物流的变迁与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3篇

关键词: 物联网安全;感知层;传输层

1 物联网面临的问题

1.1 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由大量的设备构成,缺少人对设备的有效监控,因此物联网具有拓扑结构变化频繁、网络环境复杂等特点,在数据处理和通信环境中易受到安全威胁,主要有物理俘获,攻击者使用外部手段非法俘获部署在开放区域内的节点;传输威胁,信息面临拦截、篡改等;自私性威胁,网络节点为节省自身能量拒绝提供转发数据包服务;拒绝服务威胁,破坏网络的可用性,降低网络执行某一期望功能的能力等。

1.2 物联网中的网络攻击

物联网在数据处理和通信环境中易受到网络攻击,主要有碰撞攻击,攻击者和正常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包,使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冲突,导致包丢弃;耗尽攻击,通过持续通信的方式使节点耗尽;拥塞攻击,攻击者在获取目标通信的中心频率后,通过在这个频率点发射无线电波,进行干扰活动,使得攻击节点通信范围内的传感节点不能正常工作,以至于网络瘫痪;以及非公平攻击、选择转发攻击、黑洞攻击等。

2 物联网安全体系概述

2.1 物联网安全特征与目标

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目标[2]是要保证被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安全是保障物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要求贯穿了物联网的感知信息采集、汇聚、传输、决策等处理的全过程,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有不同于现有网络系统的特征:在感知数据采集传输和信息安全方面,感知节点结构单一,无法支持复杂的安全功能,但是网络种类繁多、通信技术多样、相关标准不完善,尚未建立统一的安全体系。同时支撑物联网业务的平台具有不同的安全策略,多业务、多平台的特点使物联网业务的层次安全面临新挑战以及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同样也存在隐私保护问题,需要建立访问控制机制以控制网中的信息处理操作。

感知信息的多样性、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应用需求的多样性,给安全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物联网以数据为中心的特点和应用密切相关性,决定了物联网总体安全目标要达到:保密性,避免非法用户读取机密数据;数据鉴别能力,避免节点被恶意注入虚假信息;设备鉴别,避免非法设备接入物联网;完整性,校验数据是否被修改;可用性,确保感知网络的服务任何时间都可提供给合法用户。

2.2 物联网安全体系

根据前面介绍的物联网的安全威胁和特征,物联网安全体系包括三个部分。

1)数据的安全。通过安全定位,在物联网恶攻的套件下,仍能有效安全地确定节点位置;安全数据融合,任何情况下保证融合数据的真实准确的方法,保证处理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2)网络的安全。通过安全路由,防止因误、滥用路由协议而导致网络瘫痪或信息泄露;容侵容错,网络从传输层技术应避免入侵或攻击对系统造成的影响,还应使用网络可扩展、负载均衡等策略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服务。

3)节点的安全。通过安全有效的密钥管理机制、高效冗余的密码算法、较量级的安全协议为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安全基础设施。

3 感知层的安全策略

3.1 密钥管理

密钥管理系统是安全的基础,是实现感知信息保护的手段之一。应具备密钥生成或更新算法的安全性;前向私密性,中途退出网络或被俘获的恶意节点无法利用先前的密钥信息生成合法密钥后,继续参与通信活动;后向私密性和可扩展性,新加入的合法节点可利用新分发或周围更新的密钥参与通信活动;源端认证性,要求发送方身份的可认证性和消息的可认证性,每个数据包都可找到其发送源并且不可否认。管理机制涉及密钥材料的产生、分配、更新和注销;共享密钥的建立、撤销和更新;会话密钥的建立和更新三个方面。

3.2 鉴别机制

物联网感知层鉴权技术包括:网络内部节点之间的鉴别,是内部节点之间能够相互鉴别的基础,基于密码算法,共享密钥的节点之间实现相互鉴别;节点对用户的鉴别,用户为感知层外部的、能够使用感知层收集数据的实体;消息鉴别,信息可能被篡改或插入恶意信息时,采用鉴别机制保证其合法、完整性,包括点对点消息鉴别和广播消息鉴别。

3.3 安全路由机制

安全路由机制以保证网络在受到威胁和攻击时,仍能进行正确的路由发现、构建和维护为目标。包括数据保密和鉴别机制、数据完整性和新鲜性校验、设备与身份鉴别和路由信息广播鉴别。针对不同的网络攻击,可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案:身份验证法、双向链路认证法、多径路由技术、广播认证等。

3.4 访问控制机制

访问控制机制以控制用户对物联网感知层的访问为目的,能防止未授权用户访问感知层的节点和数据。访问控制机制包括自主访问机制和强制访问机制等。在自主访问控制中,为了实现灵活的访问控制,可以将自主访问控制与角色结合,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便于实现角色的继承。强制访问控制可基于单个用户、用户组和角色进行实施,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安全级别标记,根据标记实施强制访问控制。

3.5 安全数据融合机制

安全数据融合机制,以保证信息保密性、信息传输安全、信息聚合的准确性为目的,通过加密、安全路由、融合算法的设计、节点间的交互证明、节点采集信息的抽样、采集信息的签名等机制实现。

3.6 容侵容错机制

容侵框架主要包括:判定疑似恶意节点、针对疑似恶意节点的容侵机制、通过节点协作对恶意节点做出处理决定。可容错范围包括:网络拓扑、网路覆盖、数据检测中的容错。

4 传输层的安全策略

4.1 IPSec

IPSec(IP Security)是一个开放式的IP网络安全标准[1],它在TCP协议栈中间位置的网络层实现,可为上层协议无缝地提供安全保障,高层的应用协议可以透明地使用这些安全服务,而不必设计自己的安全机制。

IPSec提供三种形式保护网络数据。原发方鉴别,可以确定声称的发送者是真实的发送者,并非伪装者;数据完整性,可确定接收数据与发送是否一致,保证数据在传输途中,无任何不可检测的数据改变或丢失;机密性,使相应的接受者能获取发送的真正内容,而非授权的接受者无法获知数据的真正内容。

4.2 防火墙

防火墙是部署在两个网络系统之间的一个或一组部件,定义了一系列预先设定的安全策略,要求所有进出内部网络的数据流都通过它,并根据安全策略检查,只有符合的数据流方可通过,由此保护内部网络安全。它是逻辑上的隔离,非物理上的隔离,包括访问控制、内容过滤、地址转换。存在形态有纯软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和软硬件结合防火墙。

4.3 隧道服务

隧道技术的原理[2]是在消息的发起端对数据报文进行加密封装,然后通过在互联网中建立的数据通道,将其传输到消息的接收端,接受端再对包进行解封装,最后得到原始数据包。该技术主要应用于OSI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4.4 数字签名与数字证书

数字签名包括两个过程:签名者对给定的数据单元进行签名;接受者验证该签名。其过程需要使用签名者的私有信息,验证过程应当仅使用公开的规程和信息,并且公开信息不能算出签名者的私有信息。

数字证书是一种权威性的电子文档,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加密技术可以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完整性。

4.5 身份识别与访问控制

身份识别通常与访问控制联合使用。物联网通常会为用户设定一个用户名,身份识别是后续用户对其标识符的一个证明过程,通常由交互式协议实现。身份识别与访问控制通常联合使用,访问控制机制确定权限,授予访问权。实体如试图非授权访问,将被拒绝。授权中心或被访实体都有访问控制列表,记录了访问规则。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物联网安全管理技术非常多,对物联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是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来的。文章重点讨论了感知层和传输层的关键技术以及安全管理技术对物联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以上介绍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联网安全体系的基础建设,同时逐步在提高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效率。

5.2 展望

物联网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安全机制也在不断成熟,但对于建立一个更优的物联网安全体系,我们目前的技术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检验,以适应未来物联网通信安全的需要,同时促进关键技术的进一步革新和突破。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发展趋势是: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过渡,这也是网络从虚拟走向现实,从局域走向泛在的过程。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物联网的应用会更加深化,更加安全,实现进一步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成建波、诸瑾文、邓佳佳,走进物联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第4篇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矿山安全管理系统,将矿山重大危险源的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分析[5],然后将采集到的环境与设备的信息及时处理,实现矿山生产、安全信息的实时监控与管理,从而达到矿山安全管控智能化目的。本文提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山安全管理系统主要是由三个层面构成:采矿现场和重大危险源的感知系统层、信息传输层和智能处理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感官,主要利用RFID标签和读写器、M2M终端、传感器、GPS以及其他感知设备感知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与采集各类数据,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它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关键;信息传输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主要实现异构网络之间信息的可靠传递,包括局域网、延伸网、接入网和主干网,可以通过电信网、互联网、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实现传输;智能处理应用层提供物联网和用户之间的接口,它与具体的现实场景相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矿井环境监测及管理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为矿山资源监控运维平台、通风系统监测监控、视频监控、地压监测、系统管理、查询平台、统计分析平台和报表平台等。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矿井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由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通风系统监测监控、地压监测和视频监控等4个部分构成。1)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矿井中通常含有很多有毒有害气体,其中需要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02)、瓦斯气等,其中对H2S和S02的监测主要在深部中段。2)通风系统监测监控。对通风系统的监测监控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通风系统环境及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的监测,包括井下风速、温湿度、粉尘浓度的监测,主通风机的负压、电机温度、电流、电压监测,主通风机、局扇、辅扇的开停监测;二是对通风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控制,如主通风机的开停控制、转速控制以及风机的自动轮换控制等。3)地压监测。为保证矿体开采过程的安全可靠,需对深部中段的地压实施监测。4)视频监控。井下视频监控的主要目的是对井下重要区域的可视化直观监视以及对井下工作现场生产情况的图像记录,使值班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为事后分析事故或特定查询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料。

通过矿山安全管理平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实现智能矿业、数字矿山。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实时性:矿山安全管理物联网能获取原始的采矿生产过程数据、生产安全信息,实现实时控制与管理;(2)可视化:通过安全管理平台,将生产安全管理有效数据可视化展现;(3)精准化:决策者通过对实时生产、安全信息数据的判断,实现精确化管理[6];(4)自动化:通过物联网功能,实现管理和决策的自动反馈与实施,从而提高矿山生产效率。

应用物联网技术完善矿山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己成为矿山开采者的共识。然而,物联网技术在矿山开采行业方面的成功的案例还比较少,相应的技术研究也较少,概念上研究多,实际应用相对来说较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山开采安全管理系统的感知、传输和智能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希望更多的人来研究和实现这样的系统,为矿山开采的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作者:时强 王国帅 单位:甘肃工程地质研究院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工程 安全监理 技术

物联网技术通过对高度集成化环境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工程整体生产效率,并逐步凸显出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优势,因而在此基础上,当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实现物联网技术的科学应用,以此来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是对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技术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信息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当前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信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例如,涉及到了国防事业、军事管理、政府部门等领域信息的维护,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信息安全管理难度。同时,物联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亦逐渐凸显出节点数量有限、常态化安全监理手段无法直接引入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了信息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为此,当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应注重引入信息加密手段、数据融合等,同时致力于密钥的形成与开发,继而由此实现安全网络环境的营造;第二,蠕虫病毒的引发亦是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需面临的关键问题,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在物联网技术优化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节点恶意攻击现象的应对,由此来优化物联网运行空间,规避信息损坏现象的凸显;第三,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亦表现在节点内隐私问题的暴露,为此,当代信息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应强调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即优化信息存储系统,并赋予物联网系统位置信息获取功能,以此来达到最佳的系统运行目的,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二、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技术研究

(一)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即为信息交互、信息感知的过程,因而在物联网系统运行过程中若存在网络恶意节点,那么节点在运行过程中将凸显出无法精准辨识信息的问题。同时,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下游节点信息的识别及节点信息的有效传递。为此,为了保障物联网系统中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要求当代企业在信息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网络数据融合中信息安全状况、信息应用程度等层面的判定,继而从根本上规避恶意信息的凸显。此外,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以抽样的方式,对数据融合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验证预处理,从而及时发现信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展开有效的解决。另外,在物联网系统数据融合过程中,亦应强调提高用户捕捉水平,即实现对数据信息安全性、可靠性的辨识,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信息传递空间。

(二)路由定位协议设置

物联网系统节点处涵盖着大量隐私信息,为此信息内容的暴露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监测目标的实现。因而,相关技术人员在信息工程操控过程中应致力于安全机制的建构,即对隐私信息形成监测、保护,由此规避信息暴露现象的凸显,并就此满足用户信息使用需求。此外,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过程中,为了满足隐私信息保存、处理需求,应注重完善安全协议或路由定位协议,且在协议内容制定过程中明确对节点信息的真实反映及信息位置数据的反馈,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物联网系统交互、感知能力,并实现对信息的高效管理。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物联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强调路由定位协议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强化对其的有效落实。

(三)物联网技术应用实例

物联技术即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运用物品编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对产品进行跟踪、追溯。例如,某食品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即涉及到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同时其在信息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首先为每个设备配置EPC标签,继而将工程实施阶段的信息反馈至网络中心,便于监理部门透过EPC标签获取到食品原材料到成品生产阶段的所有信息,最终就此实现对产品信息的严格把控。其次,该企业在食品追踪过程中亦涉及到了数据采集、数据库设计、RFID等技术环节,最终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环境,规避了食品不安全生产行为的凸显,满足了消费者消费需求。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当代人类生活质量,因而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三、结论

综上可知,在当前信息工程安全监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隐私信息暴露等问题,影响到了用户对信息的使用、识别,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信息安全性、真实性的严格把控,要求当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将物联网技术贯穿于信息工程安全监理过程中,继而由此实现对节点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识别,达到信息的有效管理状态,并及时发现信息应用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提升信息识别精准性。

参考文献:

[1]张云霄,刘宏志.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安全,2012,11(01):46-48.

第6篇

关键词:航天信息;获奖;物联网;领军地位

物联网是被我国政府明确列入“十二五”规划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其对于推进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物联网领域应用的领先者,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信息)已经拥有一系列先进解决方案,并在多个领域都树立了良好的应用典范。日前,凭借其在物联网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航天信息成功摘得第五届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年会2012年度“中国物联网领先企业奖”,连续五年获得该年会奖项。与此同时,其自主研发的航天信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及航天信息居住证管理及服务平台也分别斩获“中国RFID优秀应用成果奖”和“中国物联网优秀应用示范项目奖”,突显了航天信息在物联网领域的实力和领军地位。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解决方案

力护民众饮食安全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法商贩的造假方法也越来越让人们目不暇接、防不胜防。“瘦肉精”、“塑化剂”、“病死猪”、“假羊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其影响也越来越大。为助力国家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航天信息在食品安全领域展开了非常广泛的创新和探索,并利用物联网等信息化先进技术陆续实施了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朝阳市等辽宁五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北京口岸进口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内蒙古赤峰市药监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以及“放心肉”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等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解决方案。

航天信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是一套全面覆盖从食品原料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监管的系列方案,该方案不仅有效保障了公众的饮食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帮助监管部门大幅提升了监管效能,有效降低了监管成本。2012年11月,航天信息再次中标“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本药物电子监管采购项目”,并凭借其近年来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于之后召开的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荣获了“突出贡献单位”大奖,成为物联网领域唯一一家荣获食品安全行业该殊荣的企业。

居住证管理及服务平台 助力流动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流动人口的辛勤劳动和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流动人口构成复杂、流动性强、分布广泛,同时也给城市的稳定造成了不小的隐患。如何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凭借在智能卡与RFID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航天信息针对流动人口管理难点以及我国居住证制度管理及服务要求,研制开发了航天信息居证住信息管理及服务系统。

第7篇

【关键词】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

1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

我国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码头数量在不断增加,港口危险化学品存储罐区及输运管线规模也在日益扩大,港口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和运输管线给港口区域带来的安全风险也与日俱增。2010年,大连市“7?6”中联油石油管道爆炸事故造成逾430 km2海面污染,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3亿元,事故救援费用为万元,事故清污费用为11.68亿元; 2013年,青岛市“11?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165人遇难,已核定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可见,港口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危害大、影响面广、应急处理难度大等特点,给港口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工作带来非常严峻的考验,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已明确规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是港口危险化学品储罐和运输管线的安全监管部门。目前已有部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相关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加强对港口危险化学品信息的动态掌控,提升其对港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能力。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这项工作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仍以人员现场巡查监管为主,缺乏相应的监管设施设备,监管方式和手段落后,监管信息化水平低;管理部门缺乏对建立完备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的思路和能力。[1]

(2)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数据资料的有效汇总,静态数据多,动态数据少;缺乏基于电子地图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的数据分析,缺少在通过信息系统开展应急指挥调度辅助决策方面的技术支撑。

(3)目前已建成的应急指挥系统在运行初期尚可使用,但由于缺少与日常安全监管业务工作的结合,“平战脱节”,导致应急指挥系统中数据库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当发生突发事故时,难以有效辅助决策。[2]

针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基于“平战结合”思路,提出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的建设方案,将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应急预案演练等工作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指挥调度等有机串联,通过整合数据资源,使数据资源“常用常新”,实现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

2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目标

(1)建立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建立港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码头、罐区、管线,以及安全、应急设备设施“三维可视化”电子分布图数据库。

(2)建立基于“二维与三维联动”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为便于直观分析,基于港口电子分布图对危险化学品罐区、管线等建立三维场景,从事故信息报警、事故地点,到周边现场分析、应急救援指挥,形成层级明晰、联动迅速、指挥有效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3)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系统。立足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工作,实现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备案、港口企业安全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港口安全评价备案、港口日常监督检查等信息的整合。[3]

为保障应用系统使用效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指挥场所,配置相应的远程监控设备、监管检测设备、现场取证设备、监管交通工具、应急通信工具等。

3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设计

3.1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根据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系统的建设目标,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如下:

(1)网络平台层。此部分是承载数据传输、交换的基础条件,一般依托政务外网等现有的网络实现信息的采集、整合、处理、分析和展现。网络平台层为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等在网络传输方面提供支撑服务。

(2)应急指挥中心。此部分包括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应急会商室、会议室、新闻室,以及应急指挥分中心应急会商室的装修设计(机房、机电系统等设计)。移动应急指挥平台是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的延伸和扩展。

(3)基础支撑系统层。此部分包括港口安全监管业务数据采集整合、视频数据整合、呼叫中心系统、二维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等。基础支撑系统层为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软、硬件支撑。

(4)数据资源层。此部分是在通过交换平台整合现有业务系统数据的基础上产生的。采用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确保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传输、分析、管理和共享的整个流程在各系统间顺利交换,以实现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目标。数据资源层为各类应用系统的应用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5)综合应用层。此部分是在基础支撑系统层及数据资源层的基础之上,基于“平战结合”的思路,深入分析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需求,整合、设计和开发“三维可视化”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二维与三维联动”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和“移动互联网”的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系统。

(6)信息层。此部分包括大屏幕、视频会议系统、显示终端、电话传真、手机、门户网站等,其中除门户网站和视频会议系统外,其余均主要为应急业务管理使用。

(7)应用接口层。此部分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接口,为上下级应急信息资源接入和共享提供数据基础和通信机制,也为将来与其他行业的各类外部应用(安监、公安、消防、环保等)进行数据共享打下扎实的基础。

3.2 应用系统功能设计

3.2.1 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

此系统主要实现对包括地面、建筑物(如辅助建筑、锅炉房、污水处理厂、配电所、消防泵站、办公楼、消防车库等)、储罐和管线、细节设施(如消防设施、仪器仪表等)、码头及其设备设施等整个港口危险化学品监管区域和地上地下设备设施建立精细的地理信息模型。此系统不仅可实现包括罐区、化工泊位、管线等重要设备设施的三维可视化,而且还可实现包括放大、缩小、旋转、平移等在内的外部环境交互式浏览功能,同时实现公共设施、消防设施内部精细化建模和交互式浏览功能。

3.2.2 基于“二维与三维联动”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此系统用于港口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处置决策,主要功能包括应急值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辅助决策、应急指挥调度、应急信息、应急评估、事故案例管理和综合统计分析等。为体现“平战结合”的思路,用户可开展全程计算机模拟的应急演练演习及基于情景规划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危险化学品应急事故模拟演练,同时实现演练计划制订、演练场景搭建、演练过程控制和回放、演练效果评估和记录等功能。

3.2.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系统

此系统主要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港口危险化学品企业基础信息、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审批、人员持证情况、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事故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备案、安全评价机构备案和综合统计分析等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监管业务功能。

3.3 应用系统数据库设计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数据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其主要用于描述港口及与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有关的地理位置和几何形状;第二类是与空间位置无关的数据(见表1)。

4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在 大连港的应用

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针对大连港实际业务情况,设计开发了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平台,平台应用情况及特点如下。

4.1 海量多元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和高效展示

大连港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可以高效支持海量三维场景数据加载及模型显示处理,具备分级加载、高效展示能力,同时能够叠加展示高分辨率影像图信息。大连大孤山区域三维模型、高分辨率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一整套数据量在系统中可以流畅加载、漫游,并且可以与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兼容和共享,实现数据同源化处理。

4.3 以分类图、剖面图等方式展示管线数据动态

大连港范围内管线繁多,传统的地图展示无法直观了解管线的材质、管径、货种等信息。因此,按照原油、成品油等不同货种对管线进行分类,并在管线交汇等重要节点处以剖面图形式展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4.4 既定预案与随机触发并存的应急模拟演练

除可实现按传统的预案方式开展演习外,此系统还可以模拟各种突发状况。系统有观摩功能可为评估和教学提供场景演示,完善的评估功能对演练全过程进行记录和数据采集,且可以随时回放。整个演练过程完全基于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其中控制转向可对三维空间中的场景、设备、人物、事故表现等元素进行控制,从而使演练参与人员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模拟演练的内容和效果,实现演练过程的所见即所得,大幅度提升演练效果。

4.5 基于“互联网+”的港口安全监管

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和企业整改工作是港口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互联网+”思路,将日常安全检查工作从计算机端移植到手机等移动设备端,开发相应的安全监管软件,使现场检查人员可通过智能终端查询港口企业安全基础信息,下载安全检查记录表,在移动终端上记录检查结果。同时,通过蓝牙连接便携式打印机,可以进一步实现现场检查结果单的即刻打印,整个检查过程的全部信息可以自动同步至服务器端,方便后期统计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曾亚梅,徐连胜.新条例实施后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场所现状[J].港口科技,2013(12):40-45.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电梯;维保检验;监管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343-01

目前各地电梯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希望依靠人海战术对每部电梯进行安全检查不太现实,一些维保质量不过关的电梯就成为了漏网之鱼,给电梯安全留下隐患。电梯数量大、分布广、增速快,监管部门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很难做到对电梯使用、维保和定期检验情况的有效监控。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对电梯维保过程和检验工作进行监管的装置,以提高电梯维保检测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1 电梯维保检验监管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

1.1 需求分析

以物联网为技术支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电梯维保检验监管系统。

督促维保单位按时对电梯进行全面、系统的维保工作,提高电梯维保检验水平,提升电梯安全系数,最大程度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响应国家“智慧城市”计划,为现代化科技发展提供助力。

1.2 技术框架

目前电梯轿厢内的纸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标示牌能够显示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和下一次年检时间等信息,但不能动态反映电梯 15日进行一次维保的维护保养、超期未维保、超期未年检等信息。我公司研发的电梯维保监管系统中,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采用LED液晶显示屏,通过2G、3G、4G 无线网络与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保单位、电梯检验单位、电梯监管单位联网,将电梯的维保信息、安全检验信息动态的显示在LED液晶显示屏上,方便电梯乘客及时掌握电梯运行安全情况。电梯维保人员在电梯进行维保时,通过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维保人员脸部特征,记录维保人员的身份识别信息。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乘客还可以通过终端上的呼叫按键联系电梯管理相关人员,尽快展开救援。电梯发生维保超期、年检超期时,乘客也可以通过终端上的投诉按键联系电梯监管单位,进行投诉。

1.3 系统组成

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由主控CPU单元、4G模块、摄像头模组、RFID模块、LED液晶显示单元、喇叭、拾音器、报警按键、投诉按键等模块组成硬件系统。由Linux操作系统和QT图形显示界面组成软件操作系统。该终端LED显示界面分为电梯安全检验信息显示区域和滚动文字显示区域组成。电梯安全检验信息显示区域显示信息为电梯设备代码、使用编号、维保单位、维保电话、检验单位、检验人员、下次检验日期等信息。电梯运行在正常年检合格时间内,显示背景图片信息为绿色,表示正常;电梯运行在年检到期前30天,显示背景图片信息为黄色,表示预警;电梯运行在超期未年检期间,显示背景图片信息为红色,表示告警。滚动文字区域显示上一次电梯维保日期,下一次维保日期、超期未维保天数、其他公告等信息。电梯在正常维保时间区间内,滚动文字背景为蓝色;电梯超期未维保时间在15日内,滚动文字背景色为黄色;超过2个维保周期未维保,滚动文字背景色为红色。电梯电子监管平台架构图如图1所示。

1.4 系统工作过程

电梯维保人员进行电梯维保作业时,在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的 RFID 刷卡区域刷自己的身份卡后,LED显示屏信息显示区域显示该维保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同时通过摄像头捕捉维保人员脸部信息,进行身份二次脸部特征识别。识别通过后,记录当前时间为维保开始时间,电梯维保工作结束后,维保人员再次进行身份信息确认,终端将记录维保人员身份信息、维保开始时间、维保结束时间、维保用时等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4G 网络上传到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平台数据库中。

当电梯发生超期未年检或者超期未维保的情况时,电梯乘客可以通过投诉按钮呼叫电梯相关管理单位,进行投诉,投诉内容可录音。当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电梯乘客可以通过报警按钮呼叫电梯管理相关单位,进行双向视频通话,了解轿厢内被困情况,进行施救。滚动文字区域也可以通过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平台下发一些通知、公告、投诉反馈信息等。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平台可以按管理权限发起通过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的摄像头了解电梯轿厢内乘客乘梯的视频信息。

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在电梯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系统可以加强质监部门监管,规范维保单位作业,提高检验机构效率,落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向社会公开公布电梯信息。系统能自动生成维保记录,反映作业人员工作情况,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系统还可以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将电梯的维保和检验信息实时反馈到质监部门的数据中心,质监部门据此可以及时掌握所有电梯的日常维保和检验情况,杜绝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实现历史追溯;业主和公众可通过访问质监部门的官方网站,实时查询电梯的维保和检验信息。

2 电梯维保监管系统发挥的管理作用和社会效益

电梯维保监管系统对完善电梯监管手段,促进维保行业健康发展,建立电梯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帮助消除电梯安全隐患,提高电梯维保检修的效率,降低电梯维护成本;可随时对电梯的运行和故障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方便电梯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掌握电梯的运行状况 ;在出现电梯故障或发生运行事故后,可通过查阅故障前后的电梯运行数据,分析故障或运行事故形成的原因;对电梯维保人员的例行巡检进行有效监督,确保维保巡检工作按规定进行;电梯维保有了透明度,公众享有了知情权,便于公众参与到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中;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情况下,不用到现场,利用电子监管平台,即可知道电梯的维保情况,大大提高了对电梯维保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显著提高了安全监察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安全监察中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对电梯维保监管难以监控评估的问题。

3 结语

电梯维保检验监管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实时采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记录电梯运行的状态,对于异常数据提前报警;当电梯出现故障后,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若出现困人情况,本系统将电梯轿厢内部与外界通过电话保持连接,提高救援效率,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尽可能保证被困人员人身安全。

通过电梯维保检验监管系统,实现了对电梯安全了实施监管,最大程度上保证维保质量,提高电梯安全性,对人员安全有极大保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9篇

摘 要:完整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建立,不仅可有效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从事后监管向全程监管和事先预防监管的转变,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航天信息使用集成有温度、湿度传感器的电子标签对温度、湿度进行自动记录,对非安全状况及时报警,从而有效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跟踪与实时监控,为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食品安全;追溯;监管;预防监管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频频发生问题,从食品添加剂到农药残留,毒牛奶到速成鸡,再到地沟油、瘦肉精和塑化剂等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使食品安全成为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在今年的两会上,众多人大代表也纷纷就此提案,建言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重点要从源头抓起,并且需要学习发达国家建立一条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产业链。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研发的食品安全监管解决方案,全面覆盖食品从原料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为守卫舌尖安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践行经验。

 

信息化技术应用 从食品源头构筑安全长城

纵观以往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都会发现同一个问题:监管部门在事件发生后总不能及时准确地查明和找到问题食品原料的来源。因此,从食品原料开始监管无疑会对保障食品安全更加有效。为了助力国家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航天信息作为国内物联网应用领域的领军者之一,自设计研发食品安全监管解决方案之始,就制定了从食品的源头、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的思路,其利用先进的物联网、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移动办公等技术,结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最终成功地实现了食品“从原料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公众的饮食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帮助监管部门大幅提升了监管效能,有效降低了监管成本。

 

以航天信息曾为北京奥运会承建的“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为例,自2007年8月8日正式运行起,该系统便采用物联网等技术对所有奥运专供食品及其原材料进行管理,;同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移动通信技术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与调度指挥,使用集成有温度、湿度传感器的电子标签对车厢GPS定位系统和温度、湿度进行自动记录,对非安全状况及时报警,有效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跟踪与实时监控,为北京奥运期间的食品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年实践 力护国家食品安全

基于“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成功实施经验,航天信息近几年在食品安全领域展开了非常广泛的创新探索,陆续成功打造出了朝阳等辽宁五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北京口岸进口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以及“放心肉”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等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解决方案,为各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放心肉”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为例,该系统利用 RFID作为信息载体,依托网络通信、系统集成及数据库应用等技术,实现对生猪从防疫、屠宰、加工、储存、运输,一直到终端消费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的记录。该平台上线使用后,真正从根源上使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够买到放心猪肉,即使出现了问题猪肉,也能够通过追溯系统迅速找到责任单位,采取召回、封存等措施,把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从而有效地保障市民食肉安全。

 

获行业唯一 “突出贡献单位”奖 展现领先实力

凭借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域的突出贡献,航天信息在2012年的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成功荣获了由工信部、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多部门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单位”大奖,成为物联网领域唯一一家荣获食品安全行业“突出贡献单位”殊荣的企业。与此同时,在同月举行的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本药物电子监管采购项目招标会上,航天信息也再次中标,承担其日常监管网格化应用系统、移动监察执法系统、电子监察系统、信息集成系统及在线培训考试系统等五部分工程的建设任务,助力青岛市打造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调度及移动监察执法平台。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