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5 16:09: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脑干出血护理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脑干出血护理措施

第1篇

摘要目的:总结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48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愈6例,好转18例,恶化4例,死亡20例。结论:脑干出血患者虽然死亡率较高,但经精心治疗护理,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对于中型和重型的脑干出血患者,即便是在出血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只要治疗措施和护理配合得当,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康复。

关键词 脑干出血;治疗;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12

脑干出血是神经内科急重症,病情严重,死亡率高。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是引起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1]。现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8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2~82岁,平均61.5岁。其中桥脑出血10例,延脑出血23例,中脑出血15例。结果:48例患者中,6例治愈,18例出现好转,4例恶化,20例死亡。

2观察护理

2.1生命体征观察对脑干出血患者监测生命体征非常重要,病情变化的指标能较早反映出来。脑干出血患者发病后短期内植物神经症状明显,多出现39 ℃以上的高热、呼吸异常、血压明显升高。由于脑干出血患者后组Ⅸ,Ⅹ,Ⅺ颅神经常受压、损伤,较易出现极度的呼吸困难。本组48例患者发病后48 h内血压均显著升高,有时高达240/130 mmHg,此时我院护理人员均采取降压处理,避免诱发再次出血和心力衰竭的危险, 避免病情更加恶化[2]。

2.2意识和瞳孔变化的观察失语、汗流浃背,随后胸闷、呼吸不畅,最终进入昏迷状态,这是脑干出血患者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通过对本组12例双眼球偏视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双眼球固定正视中央,瞳孔张合度极度减小也是脑干出血的早期症状。同时对本组另外10例出血病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出血,会使环池及蛛网膜下腔遭到破坏,从而使幕上出现梗阻性脑积水、脑疝并伴随两侧瞳孔散射放大。对于出现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立即报告医师。

2.3吸氧流量的监护本组患者均昏迷、呼吸不顺畅,而脑缺氧可导致继发脑水肿,给予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85%时,氧流量应增加。停吸氧5 min,血氧饱和度同样保持在90%时,可降低为低流量吸氧。若血氧饱和度升至96%左右时,可进行间断吸氧,最终变为不吸氧。

2.4气管切开护理脑干出血患者常因为后组颅神经损伤或受压,易形成痰多、通气受阻及吞咽困难。本组中23例因呼吸困难切开气管,给予头罩吸氧。吸痰负压一般不超过26.7 kPa(200 mmHg),防止因吸力过大而损伤气管黏膜。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对有痰鸣音者及时吸出痰液。及时气管湿化,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或气管内滴入雾化剂,并适当在雾入液中加入抗生素,防止痰液黏稠。

2.5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脑干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这种并发症有较高的死亡率,一般情况出现在病发后5~15 d[3]。上消化道出血量少者表现为柏油样黑便,上消化道出血量多的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面色苍白、心率加快,柏油样黑便中出现红色血凝块。要特别注意观察大便颜色的改变及血压的变化,不定期复查便潜血及血色素化验,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6鼻饲护理本组有46例患者全部采用鼻饲进食,一般在病发后5~6 d开始,使用在市场上购买的普通食物多功能搅拌机,把米汤、肉汤、菜汤、牛奶、鸡蛋、果汁等食物单独搅拌成浆状,定时定量鼻饲。初期少量,每天1000 ml左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鼻饲量逐渐增加,且逐渐减少静脉滴注液体,静脉滴注液体和鼻饲量之和保持在3000 ml左右[4]。

2.7康复护理本组48例脑干出血患者,虽然在初期病发时给予了脱水、抗感染、止血、激素等支持疗法及护理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大多数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语言、吞咽、肢体活动等功能方面尚未恢复完全,在生活不能够自理的情况下,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这种情况,我们对本组大部分患者进行了有目标、有计划的康复护理。

2.7.1指导肢体按摩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易于掌握和便于操作的按摩,尤其是对一侧瘫或肌无力的肢体按摩,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营养。按摩的时间为每个部位5 min,每日1~2次。

2.7.2指导活动康复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肌肉韧带萎缩、肌肉痉挛、肌肉坏死,应该在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的同时,加强患者各关节韧带以及肌肉的活动。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由大变小,分别以卧位、俯位或坐位进行伸、屈、展、翻、弯等动作,以促进神经恢复。

2.7.3对出院患者和家属的医嘱要具体细化本组48例患者出院时我们对患者和家属都给予医嘱:对患者注意定时测量血压,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要努力控制和调节血压,饮食上给予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质,并处理好降脂及降糖[5]。对于易激动急躁的患者,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细心照料患者的生活,使患者达到心情舒畅、生活安逸的目的,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对有饮酒和吸烟嗜好的患者,要劝其适量饮酒和戒烟,预防剧烈的血管舒缩导致紊乱,以防止复发脑血管意外。对于身体肥胖的患者,注意要让其养成循序渐进锻炼身体的习惯。定时复查,随时咨询。

3体会

脑干出血的患者病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如果护理进行不当很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死亡。护理人员应加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认真细致观察病情,为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以此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玉英,高天霞.脑干出血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46-147.

[2]周国花,何菁菁,张庆荣,等.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0A):2592-2593.

[3]王军,王晓峰,毛小林,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37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0,23(3):171-172.

[4]薛振生.64排CT导引立体定向治疗脑干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4):171-172.

[5]姚爱华.45例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43-44.

第2篇

【关键词】脑干出血;并发症;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496-02

脑干是人体呼吸和循环中枢所在地,该处损伤会引起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病情常呈现进行性恶化,死亡率高。我科于2012年3月5日收治1例外伤性脑干出血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对症施护,患者得以成功救治,现将主要护理体会叙述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因从3、4米高处坠落臀部着地伴神智不清th人院,跌落后曾双鼻孔出血,头颅外观无明显外伤迹象,头颅CT片示脑干出血血肿形成约5ml左右,既往有高血压史,入院查体示:生命体征正常,神志呈朦胧状态,呼唤睁眼,不能言语,刺痛能定位,GCS评分为9分,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双侧眼球向右同向凝视,左侧面瘫,左眼睑闭合不全,右眼睑下垂,张口困难,不能吞咽,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上肢肌力O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入院后即予以气管切开术,特级护理,氧气吸人,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导尿,开通静脉通路,予以止血、抗炎、脱水对症处理,并加用神经保护药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入院第3d给予鼻饲。1w后根据病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第20d行假性导尿,第2d小便自解;第42d停气管切开;目前生命体征正常,语言表达能力恢复较好,肢体功能锻炼配合针灸仍在进行。

2观察项目

2.1 人院评估根据《护理人院评估表》进行评估,包括症状、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等。

2.2辅助检查 头颅CT检查示脑干出血伴血肿,DSA检查示颅内未见血管改变。

2.3实验室检查人院当日急查血以及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做血常规、血脂、血电解质以及交叉配血、两便常规等检查。

3护理措施

3.1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脑干损伤可致呼吸和循环功能不全,早期呼吸变化必须密切关注,急性期每30min记录一次,病情稳定后逐渐改为每1~2h记录一次。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血压的高低决定血流量的多少,过高会增加脑血流量,过低可造成脑缺氧,都会加重颅内高压,观察血压变化对该患者同样重要。同时要注重对颅内压增高症状的观察,如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改变等。备抢救物品、药品及呼吸机在床旁,保证每班人员都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3.2正确有效吸痰 吸痰动作轻柔迅速,将对气管壁的损伤降到最低,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引负压以200mmHg为宜,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鼻内分泌物。在操作中采用将吸痰管伸人气管深部,咳嗽后即退至管口吸痰,不但减小对患者的刺激反应,同时也减少了对气管粘膜的损伤。

3.3 气管切开的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在22℃,湿度在60%,气管套管口覆盖2~4层温湿纱,妥善固定套管,保持切口干燥,每日更换切口纱布3次,污染时随时更换,每2h做1次雾化吸人,每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3次。

3.4预防并发症

3.4.1 预防肺部感染 患者早期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易吸入气道,中晚期因为卧床时间长,呼吸道分泌物易淤积,也易造成肺部感染,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就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如下措施:①急性期床头抬高150,头偏向一侧,每日4次抬高床头至300维持1h;②按需吸痰,吸痰过程在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同时观察病人的反应;③保持气道湿化,定期作痰培养,根据痰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④每2h翻身、拍背,力度适当,通过震动促进支气管内痰栓移至气管内;⑤观察体温、呼吸、痰量及其性状变化,有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措施。

3.4.2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脑干损伤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胃粘膜血管痉挛、缺血,同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刺激胃壁细胞和G细胞,使胃酸分泌增加,加重了胃粘膜缺血、糜烂而致出血…。患者留置胃管后给予法莫替丁鼻饲和静滴,以减少胃酸分泌,用洛赛克等抗酸剂防止消化道出血,胃管每

2w更换1次。同时保持大便通畅,超过3d未解大便即给予开塞露塞肛通便。

3.4.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①导尿操作严格无菌;②做好保留导尿的护理:每日2次0.2%呋喃西林消毒外阴和膀胱冲洗,保持会清洁,每日更换尿袋;③预防尿液返流:翻身时夹住尿管后再搬移尿袋;④尽早拔除尿管:第21d予假性导尿,1d后小便自解。

3.4.4预防口腔感染 长期卧床、鼻饲及使用抗生素,易引起口腔感染。每日用O.2%呋喃西林清洗口腔2次,并密切观察口腔粘膜状况。

3.4.5 预防褥疮、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使用气垫床,每2h翻身1次,翻身时注意保持头部和身体中心在一个轴方向,动作要轻、稳、慢。早期置软垫于患侧肢体的肩、肘、腕、膝、踝关节以及双足足心处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病情稳定后予以各肢体关节做被动运动和肌肉按摩,用痱子粉涂抹骶部等骨隆突部分。定期观察受压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平整,建立翻身巡视卡,同时注意加强营养。

3.4.6预防角膜溃疡 由于左眼睑闭合不全,角膜长期暴露在外,病程第21d发现左眼红肿,经五官科会诊后考虑为暴露性结膜炎,局部用红霉素眼膏涂抹,患眼用消毒生理盐水纱布湿热敷并遮盖,2w后红肿消退。

3.5 饮食护理 胃肠内外联合营养:胃肠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胃肠外营养为静脉输入脂肪乳和氨基酸,同时保持24h出入量平衡。

3.6心理护理 因起病突然,患者及家属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我科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向家属介绍疾病病因、预后、治疗,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通过病人外露的表情动作来分析他们的心理,在患者气管切开期准备好纸板备用。

4体会

外伤性脑干出血是一种发生率低、死亡率高的~类疾病。在护理此类患者时,护理人员首先要掌握疾病治疗和护理的基本方法,加强预见性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疾病各阶段护理工作中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同时操作前要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在临床中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迅速采取有效的抢救和护理,为患者的生命争取时间。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只是注重患者身体上的疾病,还要对生理、心理、肢体功能锻炼各方面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注重多学科协作。只有全面规范的整体护理与康复训练,才能使患者有一个完整、健康的身体,而护理人员应该将爱心、耐心、细心以及高度的责任心都体现在工作中,为患者的早日全面康复做好切实的保障。

第3篇

关键词 脑干出血 临床分析 病因 临床表现

脑干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是所有脑卒中中死亡率最高,预后最差的疾病。然而,随着影像学技术及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救治脑干出血经验的积累,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已有所改观,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经CT或MRI证实脑干出血患者46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脑干出血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33~78岁,平均55.5岁,50~65岁占多数,共3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8例,冠心病史25例,脑梗死史16例,糖尿病史12例,脑出血史6例,长期吸烟饮酒35例。其中13例于安静状态下发病,19例于情绪激动中发病,15例饮酒后发病,25例于活动后发病。

症状与体征:以突发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35例,以突发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16例。发病到入院25分钟~28小时。就诊时高热15例,血压>210/120mmHg 20例,血压测不出12例,呼吸节律不齐或微弱19例;昏迷28例,昏睡7例,嗜睡6例,意识清楚5例,伴有呕吐症状35例,伴有消化道出血10例。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30例,双侧瞳孔不等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眼震21例,一侧动眼神经麻痹8例;面部及半侧肢体麻木10例,周围性面瘫12例;四肢瘫痪25例,肢体偏瘫19例,交叉瘫8例,共济失调12例;双侧巴宾斯基征(+)28例,单侧巴宾斯基征(+)23例,脑膜刺激征6例,去大脑强直发作6例。

CT或MRI表现:46例病例均经CT和MRI证实为脑干出血,出血量1~15ml;出血部位:中脑出血5例,脑桥出血28例,延髓出血2例,中脑及脑桥6例,脑桥及延髓出血3例,全脑干出血2例。

治疗:治疗与其他脑出血基本相同,46例患者均应用甘露醇和呋塞米,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白蛋白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止血,并应用抗感染、保护脑细胞、抗自由基、抑制胃酸、预防消化道出血,营养支持,电冰毯降低温度(针对中枢性高热)。控制好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管理好血压、心率。做好呼吸道管理,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以确保患者的氧合。

结 果

6例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和脑室出血者行侧脑室引流等治疗。4例痊愈,13例好转,植物生存8例,21例死亡。

讨 论

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1]。脑干出血病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长期吸烟、饮酒史等,本组患者中大多数有上述疾病史。其机制可能是这些高危因素使血液中凝血因子发生改变,血液动力学异常,血管壁结构破坏,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同时使纤溶功能亢进,纤维蛋白降解加快,在血流冲击下血管壁易于形成微小动脉瘤[2]。

脑干是生命的中枢所在。脑干出血因累及不同结构而引起不同临床表现。本组46例患者中,28例神志不清,是由于出血累及了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而后者是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该结构的损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意识障碍。15例出现中枢性高热,是由于下丘脑或其下行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性损害所致。19例早期出现呼吸节律改变,为出血累及脑干呼吸中枢所致。脑干出血可引起多种眼征:双瞳孔缩小、双瞳孔不等大、双眼凝视等。从本组病例看,以双瞳孔缩小最常见(30例),其次为双瞳孔不等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

过去认为,脑干出血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其病死率也逐步下降。本组患者病死率45.6%。对于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虽然有一些手术清除脑干血肿成功的报导,但由于脑干周围结构复杂,手术难度极大,风险高,病死率高,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明显改善预后,一般不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侧脑室引流术是救治出现梗阻性脑积水或出现破入脑室的脑干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组病例共实施了6例侧脑室引流术,其中死亡2例。侧脑室引流术主要目的是,引流了脑脊液,清除了脑干周围的积血,减轻了脑干周围的压力,降低了脑干血管发生痉挛的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有较大益处。但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放置以5~10天为宜,避免颅内感染,且引流管不能过细,应>2.5mm,否则容易引流不畅。

积极地内科综合治疗,仍然是脑干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脑干出血原则上与其他的出血性卒中治疗相似。主要是止血、脱水降低颅内压,目的在于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防止或消除脑干受压。管理好血压、但不宜降得过低,以免加重脑供血不足。控制好血糖,特别是应激性高血糖。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衰竭、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脑干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因此,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脑干出血病死率的重要环节。对于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患者有益。积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防止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加强翻身、拍背、吸痰护理。

应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脑干出血的患者早期积极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于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男女比例为35:25。年龄在35-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6.15)岁。其中,27例患者为基底节区出血,10例患者为小脑出血,13例患者为丘脑出血,4例患者为脑室出血,6例患者为脑干出血。

1.2方法

1.2.1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于患者患病早期观察其意识的变化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脑萎缩、脑水肿与脑疝的延迟症状。针对年老的患者,应加强注意,防止因病情估计错误而延误抢救,从而导致死亡情况的出现。同时,查看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查看瞳孔对光的反映、是否对称以及大小的变化,以防患者出现并发症。此外,还应观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1]。由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大脑的调节功能会受到一定的破坏,血压会直接影响到脑血的流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以防因血压过高而引起脑血流量增大,或血压过低而导致患者脑组织受缺血性的损害加深。

1.2.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针对急性期的患者监测并记录其血压、脉搏、温度和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平均30min/次,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可以改成1h/次。为避免因呕吐而造成患者窒息,应使患者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若患者已出现昏迷,应将其头固定偏向一方,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予患者吸痰。如果患者无法自主排痰,则需给予雾化吸入或翻身扣背,2h/次,并予以低流量2L/min持续的吸氧[2]。同时,给予患者开通两条静脉输液通道,使患者的水电解质得以纠正,并使其体液保持平衡。

1.2.3给予患者一般护理措施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减少搬动,并予以卧床休息,再根据患者情况调高床头,确保静脉回流得以通畅,减少头部的水肿和充血症状。若患者的出现高温发热,应,通过口服降温药、酒精擦拭和冰袋降温等措施,给予患者降温处理。此外,还应使患者的皮肤、头发和口腔等身体部位保持清洁,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形状与次数,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排便方法,以防因便秘而引起脑出血的二次发生。

1.2.4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肢体功能通常会出现障碍,加之无法生活自理,因此极易出现自卑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或是拒绝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安抚患者情绪,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宣传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特征与治疗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树立治疗信心,主动配合医师治疗。

1.2.5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急性脑出血常会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首先,应保持病房的通气和清新的空气,湿度控制为70%左右,室温为20℃左右,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与呼吸道的通畅。同时,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不应频繁翻身,只需帮助患者更换,2h/次,避免牵动患者头部。给予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温水拭擦身体,使患者的身体保持清洁和干燥。

2结果

经我院护理人员行之有效的护理,有39例(65.00%)患者已痊愈出院,19例(31.67%)患者的病情明显还转,出现了2例死亡病例,为脑干出血和脑疝死亡,没有出现并发症。

3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环境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三高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急性脑出血已经成为当前各医疗机构的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脑出血的发病原理主要表现为非外伤性及原发性的脑实质内因血管破裂而出现的出血反应,是引起神经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

急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并发症发生率的特点,其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肢体出现偏瘫、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瞳孔散光和面色潮红等[3]。若患者患上急性脑出血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抢救,则其发病可能会在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之内达到最高峰,使患者失去意识,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给予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第5篇

[关键词] 脑出血; 护理;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1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04-0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易产生并发症。2009-09-2010-09我科共为44例患者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0例,女28例,平均年龄67.5岁。病例由CT或核磁共振确诊。其中基底节出血44例,丘脑出血20例,脑叶出血16例,脑干出血8例。出血量为20-90ml。平均住院21d。住院期间出血量30ml一下,意识清醒48例中,无死亡。出血量在30-60ml以下,嗜睡或浅昏迷34例中,无死亡。只有脑干出血6例死亡。

1.2 护理干预方法 脑出血的患者均执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41例治愈,3例死亡,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昏迷患者每天进行格拉斯哥评分,评价意识障碍的程度,观察瞳孔、意识每2h1次,及时发现有无格拉斯哥值的下降和瞳孔大小是否对称,本组1例在入院后12h发现瞳孔大小不等,格拉斯哥值由8分降至5分,护士判断为脑疝,立即报告医生,经脱水降颅压治疗后好转。故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可间接了解颅内压情况,当意识障碍加深,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加快,可能并发感染,本组9例出现高热,给予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15例经治疗未出现颅内压增高,体温恢复正常。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及时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有效给氧。密切监测血糖,以防再出血和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损伤。

2.2 基础护理 患者因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减少,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引起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应每日给患者做口腔护理两次,对长期卧床患者,给氧气垫床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感觉恢复,皮肤护理2次每日,避免抓伤,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无1例褥疮发生。

2.3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消化道出血时本病潜在的并发症,观察清醒患者是否出现腹胀、呕吐、大便的颜色、量及性质。昏迷患者每天早上抽取胃液,查看有无出血。(2)泌尿系感染:由于患者大小便失禁,我们选用气囊尿管给予患者留置导尿,每日檫洗会阴两次,每周更换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3)肺部感染:保持病室湿润,定时翻身扣背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咯出,给予雾化吸入2次每日,以利痰液咯出,并保持口腔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感染。

2.4 康复训练 (1)语言功能的训练:护理人员通过口形由单音节字开始训练患者,如‘啊、呀’:有效后,可采取简单的提问方式,及时给于鼓励和安慰。(2)肢体功能的锻炼:44例脑出血患者只有3例死亡。12例有不同程度地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病情稳定期给予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曲、伸、内收、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运动并借助电疗、针灸等方法。协助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对肢体进行按摩,尤其是患侧手臂、下肢的按摩,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褥疮和静脉炎、肌肉萎缩,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

2.5 饮食护理 昏迷患者不能进食,给予下胃管补充营养水分,如牛奶,果汁;清醒患者给予易消化,低脂低糖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防止便秘。

2.6 大小便护理 脑出血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通过饮食调节,必要时用开塞露灌肠。尿储留者应留置导尿,严格无菌操作,同时观察尿液的量和色。

2.7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配合,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避免不良刺激,头部保持平稳,减少搬动次数。

2.8 出院指导 脑出血患者出院时,部分仍留有智力及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应让家属配合进行语言和肌力灵活性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舒畅,定期门诊复查。

3 讨论

本组中只有3例因有高血压病,未能及时治疗,而失去了生命。有效及时的抢救治疗及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故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对患者和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定期复查,积极治疗。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161.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3月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25例,鼻饲1 092例次为对照组。2011年4月~2011年6月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34例,鼻饲1 386例次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3~82岁,平均(631)岁。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干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9例,额叶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重型颅脑外伤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0~80岁,平均(621)岁。其中颞叶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干出血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15例,重型颅脑外伤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采取传统鼻饲护理流程,即护士按医嘱进行告知、留置胃管(硅胶胃管)、鼻饲、宣教。

1.2.2 观察组:采用优化后鼻饲护理流程(即在传统鼻饲护理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具体方法如下: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制(即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工作由责任护士负责),调整工作流程,责任护士合理安排操作时间:雾化吸入、电动排痰、更换床单等安排在鼻饲后2 h或鼻饲前进行。选用胃十二指肠营养管,插入长度根据常规插胃管长度延长插入深度10~15 cm;同时对胃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标识,记录插入长度。①鼻饲前吸净痰液,鼻饲时及鼻饲后30 min尽量避免吸痰。②气管切开者应每4小时及鼻饲前检查气囊压力情况,如有漏气或破损,应及时充气,根据需要更换气管套管。③床头抬高30~45,维持至鼻饲后60 min;操作后:①对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②鼻饲后进行腹部按摩,4次/d,20 min/次。加强管理:①责任护士每天检查负压吸引装置。②实施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长三级查房,每天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查房。③发生误吸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请专家会诊。

1.3 护理质量考评:护理质量考评涉及鼻饲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护长每天对误吸情况进行登记,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在实施鼻饲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助理护士、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立即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4 评价标准:①误吸阳性判断指标:鼻饲前无呕吐、呛咳、咳嗽症状,鼻饲过程中发生呛咳、憋喘、呼吸加快、口唇紫绀、口腔或鼻腔中有鼻饲液残留物,鼻饲后2 h吸痰发现痰液中有鼻饲液残留物,排除痰堵等呼吸系统的病情变化。②如出现误吸,由责任护士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P<0.01)。

3 讨论

与传统鼻饲流程相比,优化鼻饲流程能更有效的减少昏迷患者误吸的发生。误吸是由于吞咽动作无力,食物吞咽不完全,残留于咽部的食物随呼吸进入气管,或由于吞咽反射动作失调,气管不锁不全所致。昏迷患者因其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使口咽分泌物及反流的胃内容物误入气管。邵翠霞等报道:误吸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意识障碍、胃管插入长度过短、进食不当、输注速度过快、量过多等。也有文献报道:所用鼻饲管直径越粗,对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扩张开放作用越大,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机会相应增加,误吸也更易发生。本优化流程将传统留置胃管改为小直径的胃十二指肠营养管,其末端到达胃十二指肠,鼻饲后食物能刺激十二指肠近段黏膜的G细胞释放大量胃肠激素,配合腹部按摩,能增强胃肠运动,减少营养液在胃内储留导致的反流误吸。同时又可有效防止因鼻饲管插入过短,使营养液从鼻饲管末端侧孔流出后反流,引起误吸。注重护理,床头抬高30~45,维持鼻饲完60 min能有效地减少误吸。

第7篇

[关键词] 脑梗塞;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16-01

1 脑梗塞类型主要有血栓形成及栓塞两类。

1.1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

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血液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1.2 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

主要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①心源性。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②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

2 治疗方法

对急性大面积梗塞灶应及时应用脱水剂,消除脑水肿,对一般梗塞灶则宜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 血管扩张剂。

2.1急性期治疗。

①脱水剂,对较大面积的梗塞应及时应用脱水治疗; ②抗血小板聚集药,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心、肾疾患者慎用。此外,可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 ③钙拮抗剂,可选用脑益嗪、盐酸氟桂嗪(西比灵); ④血管扩张剂。

2.2 恢复期治疗(偏瘫治疗)。

继续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等,进行康复治疗,经过3~6个月即可生活自理。

2.3 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2.4 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2.5手术治疗

如大面积梗塞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除脱水药以外,必要时可进行外科手术减压,以缓解症状。

3 护理

3.1 对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急性期应严格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切忌饱餐。翻身时动作要轻,保持大便通畅。

3.2 对其他脑梗塞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发生褥疮和肺部感染。同时配合康复治疗,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

3.3 中医、中药、针灸、按摩方法对本病防治和康复有较好疗效

一般应辩证施治,针灸、按摩,对功能恢复,十分有利。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坏死、软化,形成梗塞灶的脑血管疾病。其原因有: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3.4 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

4 预防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比较困难。脑梗塞与脑出血就其致病因素,它们有其共同的地方在脑动脉硬化形成后,其发病诱因却有不同。在致病因素的预防上可参照脑出血一章的预防措施,现仅对脑栓塞的前驱症状和一些诱因的预防措施叙述如下。

4.1戒烟 烟草中有一种尼古丁的物质,对人体毒害很大,刺激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4.2 把脑梗塞病防止在发病前阶段。预防脑梗塞病要早抓,警惕脑梗塞病前的各种信号。可分为五个方面。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 如嗜睡。性格反常态,变得孤僻寡言,表情淡漠和烦躁不安,有的可出现短暂性的意识丧失或智能减退。这些表现与脑缺血有关;运动障碍表现为突然嘴歪,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偏身无力,持物失落,走路不稳,突然摔倒,有的可出现肢体抽动;感觉障碍表现为舌、面、唇及四肢麻木。耳听力减退,视物有旋转感;头痛、头晕头痛形式与往日不同,头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参考文献

[1] 金铭等.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9).

[2] 邢宏义.自发性脑干出血的预后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0,7(1).

[3] 吴光勇等.原发性脑干损伤中GCS评分和脑干反射与预后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

第8篇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护理措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64-02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急危重症,其发生率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死亡率高达20%~45%[1]。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各种不良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高血压等因素使急性脑出血的发生机率不断上升,特别是情绪激动或用力过猛导致高血压突然增高,血液从血管壁渗出或从动脉壁直接破裂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发生意识障碍和偏瘫[2],甚至发生迅速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危害。为探讨急性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对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12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并发症、心理等全方位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收治12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男89例,女35例,年龄37~83岁,平均(62.6±2.4)岁。发病时间至入院为 3.4~2 d,平均(13.6±1.2)h;入院时神志清楚98例,嗜睡、昏睡21例,昏迷5例,41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既往史:高血压82例,糖尿病55例,脑血栓31例。脑出血部位:壳核出血13例,小脑出血25例,丘脑出血15例,脑桥出血19例,额叶出血26例,其他出血26例。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及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准确评估。①观察患者早期意识变化。意识变化及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疝和脑水肿出现延迟,在加上其神经代偿能力低下,对应激状态的耐受性降低,出现障碍的时间缓慢,容易延误抢救导致患者死亡。②瞳孔变化。瞳孔受交感神经和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其大小、对光反应、对称的改变是提示其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最早征象。③血压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时脑调节功能遭到破坏,脑血流量易受血压的影响。研究表明[3],控制血压可减少35%~40%的脑卒中事件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血压的波动,防止血压过高增加脑血流量和颅内压,血压过低引起脑灌注压下降加重脑组织缺血性损害。

2.2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急性期每10 min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神志、意识、面色、瞳孔等变化并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1 h监测1次。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多因呕吐容易误吸而造成窒息。因此,对神志不清或昏迷患者应使其头偏向一侧,取出义齿,避免舌后坠及痰液阻塞呼吸道,必要时吸痰,以防发生误吸,对无力自行咳嗽排痰者每1~2 h翻身叩背1次或给予雾化吸入,同时给予1~2 L/min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缺氧状态,保护脑细胞。对神志清楚和病情稳定患者,应指导其经常变换,缩短平卧时间,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快速滴入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临床上常给予20%甘露醇250 mL 30 min滴完,但应注意滴注的量,避免因大量脱水剂使用导致心、肺、肾功能急性衰竭,加重脑出血。资料显示[4],偏瘫肢体静脉炎发生率较正常肢体静脉炎发生率高3~4倍,输液部位最好选上肢活动正常的静脉,以减少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发生血栓和炎症的机率。

2.3 一般护理

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根据血压变化适当调整床头高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头部过度充血、水肿。急性脑出血患者多伴有发热,如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降温减轻脑的需氧量和代谢率,改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5],可给予酒精擦拭、冰袋等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加强患者口腔、皮肤、手足、头发等部位的清洁,做好便秘与腹泻护理,患者由于卧床,肠蠕动减弱以及神经系统反应迟钝,容易出现便秘,该院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大便的次数、形状,指导患者正确用力排出大便,或使用开塞露与小剂量不保留灌肠等,以免腹压增高而造成颅内压增高再次发生脑出血。

2.4 并发症护理

①肺部感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口腔中的分泌物或呕吐物被误吸入肺部,再加上医院内的交叉感染也增强了肺部感染的发生机率。应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通气,室温18~20℃,湿度60%~70%,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口腔中的呕吐物,防止窒息。②预防褥疮,褥疮是因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形成的组织坏死[6],脑出血患者多伴有瘫痪,自理能力差,不宜做大幅度翻身,每2~3 h应嘱其家属帮助更换患者,动作应轻柔,尽量不牵动头部,并根据病情使患者瘫痪侧肢体保持功能位,每次翻身时注意检查和按摩受压部位,每周用温水擦浴,保持患者身体干燥、清洁。③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出血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脑出血患者的丘脑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胃肠粘膜缺血导致胃、十二指肠粘膜出血和急性应激性溃疡[7]。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有呃逆、腹部饱胀、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引起出血性休克。

2.5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在加上生活自理能力变差,容易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的心理,甚至不愿接受治疗,该院护理应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安慰,随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说明情绪稳定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向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和预后,彻底消除其顾虑,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促进早日康复。

3 结果

入院后患者均给予完整、精心的护理,治愈57例(45.9%),好转61例(49.2%),死亡6例(4.9%),其中脑干出血死亡2例,脑疝死亡4例。出现并发症14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10例,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4例,经对症处理痊愈,住院时间14~26 d,平均(17.4±2.6)d。

4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该组资料护理结果表明,治愈57例(45.9%),好转61例(49.2%),死亡6例(4.9%),其中脑干出血死亡2例,脑疝死亡4例。出现并发症14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10例,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4例。该研究认为,认真细致观察和耐心护理在提高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有效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该院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全面的疾病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灵活的运用临床护理经验,从而为患者病情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命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丽.浅谈急性脑出血的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3):172.

[2] 贾红梅.急性脑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7):181.

[3] 陈惠霞,谢景萍.急性脑出血的护理及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0):89-390.

[4] 黄蕊,张俊贤.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37):201-202.

[5] 林惠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医药前沿,2012(3):277-278.

[6] 闫宏.急性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特点[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7):166.

第9篇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化道出血患者28例,男16例,女12;年龄43~84岁,平均59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出血量30~70ml,>40m1,9例,脑干出血>5ml,脑梗死面积>2cm27例,意识障碍15例。患者表现为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解柏油样便, 脑出血病情平稳后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色素减少等情况

2护理

2.1一般护理

①绝对卧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血或在咳嗽及吞咽受抑制时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双下肢抬高10~15°位置,以增加回心血量,防止脑缺血;②室内要保持清洁,空气新鲜,污染的被褥要及时更换;③注意保暖,避免受凉;④必要时给予吸氧;⑤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痰,必要时及时进行气管切开。

2.2病情的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可直接了解颅内压和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观察病人呕吐物、胃液颜色、大便性状及行大便潜血试验,确定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如病人昏迷加重,血压及脉搏改变,出现胃液呈暗红色或咖啡色或大便潜血试验+,甚至呕血,解柏油样便,则说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观察未梢循环及肢端体温变化,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以评估组织血流灌注及血容量。当未梢循环差及肢端体温低,尿量

2.3失血量的估计

对失血量的判断,主要依据呕血及黑便的量、色泽和次数,以及脉搏、血压的变化来评估。只有对出血量的正确评估,才能作出正确的救治措施。一般认为,每日出血量达5ml以上时、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每日出血量达50~70ml可表现为黑便;胃内积血达250~300ml时可导致呕血。如果出血量不超过400ml,由于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可很快被组织与脾脏贮血所补充而无明显失血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失血又较快时,患者可头昏、乏力、解柏油样便、心动过速和血压偏低等表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加,症状更加显著,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

2.4留置胃管的护理

昏迷病人早期留置胃管的意义:①可以观察出血是否停止;②抽取胃内容物减轻胃的压力,及时抽吸存在胃内的血液,减少吸收热或氮质血症的发生;③抽出胃液降低胃内酸值,防止凝血块被消化,有利于止血;④通过胃管给药。如甲氰眯胍、去甲肾上腺素、冷盐水、凝血酶溶液等,以达到局部止血的目的。因此应保证胃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2.5预防性治疗及护理

预防的重点在于积极消除应激因素。颅脑病变时,有效抑制颅内压,及时纠正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减轻应激反应,可有效抑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减少胃内酸度,增加胃粘膜屏障。目前的H泵抑制剂有强有力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其预防胃出血效果良好。本组患者轻度失血所占比例较大,无全身症状表现,如无呕血或黑便常难判断,需注意反复抽取胃液及以腹胀难以控制的呃逆,大便潜血试验及是否尿素氮单项升高的观察,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并及时得到处理。

2.6饮食护理

出血时饮食护理是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可促进止血,饮食不当可加重病情。在病情严重时,禁食24~72h,待病情稳定出血停止后,逐渐给予流质饮食,并酌情限制纳盐,避免高蛋白食品;未禁食者其方法是给予患者温凉流质,少量多餐,选用米汤、豆浆等碱性食物。忌有刺激性的、粗纤维食物,忌酸、 辣、硬、生冷食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