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09: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全球数字贸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供给侧;ICT服务增值;数字经济;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54-05
数字经济作为世界创新和包容性增长的动力,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政府的共识,而数字经济战略的制定往往会使得这些国家在数字信息革命浪潮下占据国际制高点[1](衡量数字经济主要是基础技术设施、IT和通信部门投资、电子商务和宽带普及率等)。2016年举办的杭州G20峰会,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峰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主持并起草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如今,全球约有25亿人连接互联网,预计2020年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40亿人,2016年G20集F成员互联网经济规模达到4.2万亿美元,平均E-GDP增长率为4.2%,超出其GDP平均增长率5%以上。2010―2016年全球E-GDP平均增长率为11%,发达国家为8%、新兴经济体为18%。在数字经济不断驱动下,全球有28个国家制定了数字经济战略,分别是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土耳其、英国、埃及、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虽然一些国家并未制定整体数字经济战略,但数字经济内容被包含在国家宽带战略、电子政务战略和网络安全战略和国家创新战略之中。数字经济将是未来增长最快,也最具潜力的领域。
一、全球ICT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背离
纵观全球主要国家信息、通信和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产品贸易,其整体贸易中比重普遍出现下降趋势,这与经济全球化下生产网络的片段化和分散化趋势比较吻合[2]。与此相反,ICT服务贸易占各国服务贸易比重却普遍呈现上升趋势,表明ICT服务贸易对各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
货物贸易方面,从出口看,2013年ICT产品出口占整体出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中国、韩国、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以色列、爱沙尼亚、荷兰、美国和日本(如下页表1所示)。与2000年相比,有6个国家ICT产品出口占整体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分别是智利、捷克、波兰、斯洛伐克、中国和俄罗斯。从进口看,2013年ICT产品进口占整体进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美国、荷兰、日本、爱沙尼亚、韩国和瑞典。与2000年相比,2013年有六个国家的ICT产品进口占整体进口比重有所上升,分别是捷克、斯洛伐克、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服务贸易方面,从出口看,2013年 ICT服务贸易出口占整体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印度、法国、爱尔兰、中国、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较2000年相比,2013年有4个国家的ICT服务贸易出口占整体服务贸易出口比重有所下降,分别是印度、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和冰岛;而增长较快的国家则分别是爱尔兰、比利时、巴西、西班牙、中国、芬兰和卢森堡(见下页表1)。
二、全球ICT服务业增加值的贡献
选取上述38个国家的最终ICT服务业需求作为研究对象,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国家、非OECD国家、中国、印度、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ICT服务业对该38个国家的最终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ICT服务业自我增值贡献占比偏高且自给自足模式明显
在全球生产片段化趋势下,ICT服务业增值的自我贡献部分占整体需求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以OECD国家平均值来看,由1995年的75.73%下降至2011年的71.91%(如下页表2所示)。虽然呈现出小幅度下降,但是阶段性平均值一直在70%以上;相对于OECD国家,BRICS国家(包括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ICT服务业增值的自我贡献占整体需求比重则同样较高,由1995年的79.75%上升至2011年的82.89%,中国增幅相对较大,由1995年的84.29%上升到2011年的91.86%。ICT服务业的自我贡献率较高往往代表着该类服务业封闭度相对较高,其国内呈现典型的自给自足[3]。
(二)ICT服务业增值贡献表现出显著的区域集中性
以澳大利亚为例,1995年其ICT服务业自我增值为114.22亿美元,2000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10.44亿美元、100.13亿美元、159.34亿美元、219.25亿美元、215.84亿美元和292.14亿美元,2000―2011年平均增速为20.73%,相对于全球对澳大利亚贡献的平均增速20.67%基本持平。但是,中国在其中所体现的参与度却较高,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1.45%,2011年中国ICT服务业对澳大利亚最终需求的贡献值达到4.05亿美元。OECD国家ICT服务业对澳大利亚整体需求的贡献年均为7.99%,非OECD国家对其年均贡献为4.93%,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为APEC)国家则为7.82%,东盟国家是1.93%,北美自贸区国家是2.13%。
(三)发展中国家ICT服务对中国需求贡献的地域集中度和发展相似度较高
在对中国贡献较大的国家或集团中,APEC国家、东南亚国家和东亚国家位居前列(如本文表3所示)。相对于1995年的ICT贡献值,2011年ICT贡献值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德国、马来西亚、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排名靠前的均为发展中经济体,分别是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CT服务业对中国贡献的增长速度较慢,如西班牙、荷兰、法国、日本、美国、德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可见,发展中国家的ICT服务对中国的贡献增速远超发达国家经济体。
三、全球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
从供给侧角度看,上述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28个国家努力改善、提供通信技术设施质量,促进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变革[4],其目标共性主要体现在:支持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研究和开发,促进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建立,吸引风险资本投资对信息通信技术投资,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5]。各国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接幸韵录父龇矫妫
一是普遍加强国内ICT基础设施建设。各国普遍将国内宽带容量和速度,提高宽带覆盖面积进而更好连接较为偏远的地区。这些国家对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都设定了目标,比如,加拿大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3.5亿加元使至少28万个加拿大家庭的宽带接入速度达到5兆比特每秒;美国国会考虑60亿美元的联邦拨款计划,以支持国内建设无线、互操作的宽带公共安全网络。提高宽带基础设施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6],这些国家通过建设包括海底电缆在内的国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或者区域分布数据中心以鼓励和支持建设互联网的分布交换和备份系统[7]。
二是加速ICT新技术、商品和服务创新。这方面内容包括加速ICT研究和开发项目的培育,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是技术投资的优先领域,如开发超级计算机、发展云计算、深化大数据和信息网络分析;促进区域性或全球性ICT标准统一[8],例如,欧盟为了实现成员国任何新的IT设备和应用程序、数据存储和服务的无缝交互链接进入,启动了互操作性标准建设;鼓励吸引外国资本对ICT领域进行投资,有些国家通过引入全球性竞争较强的风险投资改善ICT产业投资效应,或者鼓励初创型企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或者有针对性支持ICT创始公司在本国设立企业等[9];扩大ICT产品和服务出口,例如墨西哥数字经济战略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IT设备出口国,并且IT产值要在全球居第四位。
三是建设数据开放和电子政府。数据开放的重点主要是政府以及公共部门的数据向民众开放,为民众和企业提供跨境数据服务[10]。通过建设一站式的电子商务网站,能够确保政府公共部门可以在一定权限下进行数据访问,实现普通商业数据为国家层面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11]。一些国家也通过建设数字信任来完善国家管理,例如建立居民数字身份识别和电子审批系统等。
四是开展数字身份和电子认证。公民电子身份体系建设,包括移动数字身份体系、推进公民电子身份识别认证跨境下的可操作性。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高度安全和有效的电子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以便为公民和私营部门提供移动设备参与下的高效和可使用性[12]。同时,加强个人和机构数字号码的分配和设计,以便系统快速准确地对身份识别和验证。根据目前对于数据需求特征,合理合法设置行业数据知情标准,以确保政府可以对需要了解的关键行业数据进行获取、分析或者公开[13]。另外,开展电子文档验证服务,例如数字签名验证。
五是维护数字隐私和安全。数字信任是数字经济战略的目标和核心所在,而隐私保护是建设数字信任的基础。上述各国数字经济战略几乎都涉及隐私保护问题,并将隐私保护视同于知识产权保护行为。其做法主要有:提倡公司在使用和公布传播信息资料的自律性,公布和践行数字公民行为准则[14];出台最先进最有效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公民和企业的核心敏感资料,比如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专门成立机构来检测ICT技术的进步和技术形式的变革,及时修订落后法律和规章制度以符合技术进步要求,并且对已违反法律规定的相关方面实施制裁和惩戒;开展数字风险监测和预防研究,比如,政府与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创新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大力支持网络安全的相关研究等。
六是促进ICT与教育、医疗和运输结合。在加强ICT与教育融合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和改进驾驭系统的有效性,重视对教育机构的数字化建设投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推广和改善在线学习环境,为方便民众在图书馆使用相关数据而提供的个性化学习辅助或高效快捷的宽带解决方案。在ICT技术手段与医疗体系结合方面,加速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提供在线健康和医疗保健预定,全面普及建设老年人等医疗电子档案,扩大远程医疗保险和福利范围,汇总研究和分析远程电子医疗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制约电子医疗推广的制度障碍[15]。在ICT与运输物流结合方面,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交通体系。
七是促进信息包容和提升数字职业技能。促进信息包容方面,不断扩大对宽带接入服务不足的地区进行扶持,特别是辅助家庭弱势的社会群体,政府加速推进全民数字素养水平,提高网上风险自我防范意识教育、网上机会识别能力和捕捉能力[16]。提升数字职业技能方面,提升数字化素养以帮助女性回归工作岗位,以Web为基础对劳动力进行培训、加大对数字培训机构公共资金支持,扩宽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课程,提高ICT技术培训课程的数量,提高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毕业生数量和水平,以及提高政府公务员数字技能。
四、对中国制定和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国家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而我国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同时,应积极从供给侧角度制定和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并逐渐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引擎。从以上主要国家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核心和实施路径看,可对我国数字经济战略的制定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培育国内数字市场。我国应大力培育国内数字经济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数字经济的管理上,政府监管和引导定位不是放松而是加强,在为数字经济参与方提供开放数据共享平台的同时,提供公开透明、法制化的市场环境。通过共享基础数据源方式促进数字经济参与方享有平等市场准入地位,进而降低参与的进入壁垒,扩大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是大力发展ICT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要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宽带服务支持,更要加快对最先进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跨越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鸿沟,努力ICT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和主导权。建立国内统一的高标准的ICT技术设施网络,为国内创新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数字信息共享和分享型支持。
三是加速ICT新技术和商品及服务创新。我国应为数字技术的革新项目提供资金激励,并建设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共享开放式平台,这要在研发领域率先实现数字和信息的开放共享,降低企业数据重复搜集和数据库建设的成本。
四是建设强大的数字开放平台,促进电子政府服务体系的形成,不断丰富服务层次和内容,全面铺开数字城市网和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建设。
五是开展公民和企业数字身份数据库建设。大力拓展数字身份的识别和认证体系建设,为深化公民和企业的其他相关数据的采集形成构建平台。
六是继续加大维护数字隐私和数字安全。大力开展确保数字隐私和数字安全的技术研发,高度确保对数字经济参与者的数字信息保护。
七是促进ICT与其他民生领域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切实可行的实用性技术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利用数字经济改善民生领域或助推其他产业,如智能制造业发展。
八是通过人力培训和开发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参与者的数字职业技能水平,强调数字经济的普惠性,特备是要重视和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数字包容支持建设。
参考文献:
[1] D.W.Jorgenson,MS Ho,K.J.Stiroh.Lessons from the US growth resurgence[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0,(5):453-470.
[2] J.Jalavaa,M.Pohjolab. The roles of electricity and ICT in economic growth: Case Finland[J].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2008,
(3):270-287.
[3] M.L.Mueller,Y.Park,J.Lee,T.Y.Kim.Digital identity: How users value the attributes of online identifiers[J].Information Economics &
Policy,2006,(4):405-422.
[4] W.D.Nordhau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he New Economy[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002,(2):211-244.
[5] P.M.Romer.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5):1002-1037.
[6] P.A.David.The Dynamo and the Computer: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Modern Productivity Paradox[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2):355-361.
[7] 何枭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战略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3,(3):39-43.
[8] 闫世刚.数字内容产业国际发展模式比较及借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04-107.
[9] D.W.Jorgenson,KJ Stiro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2):109-115.
[10] S.D.Oliner,DE Siche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are we going?[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3,(5):477-503.
[11] 李忠民,周S颖.美国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及我国的对策思考[J].全球化,2014,(11):60-72.
[12] 李忠民,周维颖,田仲他.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4,(6):131-144.
[13] 张娜.我国数字经济现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22-23.
[14] 彭德雷.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与中国路径选择[J].亚太经济,2015,(2):39-44.
[15] K.J.Stiroh,J.Baldwin,S.Greenstein,B.Hobijn,M.Orl. Are ICT Spillovers Driving the New Economy? [J].Review of Income & Wealth,
2011,(1):33-57.
关键词:数字文化产品;国际贸易;关税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数字化文化产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关税的征收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经济。因此,应加大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征管力度,保障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数字化文化产品自身的独特性,其关税征管的难度比较大,这对数字化文化产品税收征管模式及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1.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关税征收存在的问题
关于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关税征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往,在对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国家贸易进行关税征收的时候,对关税是否征收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并且尽管对关税征收保持统一的意见,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在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2)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征收关税的成本要远高于对数字化文化产品所征收的关税所得。新技术出现后,在线视频点播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就给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关税征收问题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尤其是付费电影的下载,如何对其进行关税征收更是存在很大的难度。以A、B两国为例,A国消费者通过服务器从B过电影网站上下载电影,并以电子支付的形式完成交易,这其中并未索取发票,因而A国相关部门对交易的发生与否并不知情。(3)不同国家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关税征收立场不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不主张征收,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认为不征收关税会对自己本国数字化文化产品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2.世界贸易组织暂时免征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计划
一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关税征收问题都比较重视。1997年,经合组织组织的会议中,制定了适用于电子商务税务框架条件,提出了“电子商务:税务政策框架条件”的报告。1998年,世界贸易组织就与电子商务相关问题开始进行审查,并对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关税征收提出了一个工作计划,即以电子传输方式进行贸易延迟征收关税。但是对于这一计划,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关税的征收存在分歧,但是发展中国家最终也赞同了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暂时免征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的计划,认为这一计划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然而关于永久性免征关税方面,相关成员都不愿意做出承诺。一方面,有的认为永久性免征将会导致相关关税永久丧失;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考虑到长远国家利益,只是希望通过暂时免征来获取发达国家更多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无论如何,在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征收问题上,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仍未达成一致。
3.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暂时免征关税的弊端
暂时免征关税,从全局出发考虑的,既有利也有弊,因为暂时免征关税这一举措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既表现在发达国家,有表现在发展中国家。综合当前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来看,暂时免征关税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电子传输方式进行的贸易所涵盖的范围不是十分清晰。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各国对什么是电子交付并没有形成共识,各成员国之间对电子传输的理解存在分歧。因此,就导致了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征管难度增大。各成员国具有不同的国情及对电子传输贸易标准的定义,并且在电子支付及电子传输中有不同的方式,所征收的关税比例和种类难免不同。因此各成员国制定的数字化文化产品及所征关税的标准具有差异,为保障各自国家的经济主体及利益,暂时免征关税也是难免。(2)暂时征税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达成的政治性共识不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中援用。暂时免征关税从其名字就不难看出,该举措其实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无奈之举,是一个无法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得以强制执行的政治义务。(3)暂时征收关税在解决影响服务贸易歧视性原则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国际贸易中存在一定的贸易歧视、贸易壁垒,暂时免征关税的举措并没有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何实质性的作用。针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进行暂时免征关税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国际贸易中问题的爆发,并且正在制造新的贸易问题。因此,暂时征收关税存在很大的弊端,影响了国际贸易正常进行。(4)暂时免征关税在实践中并没有阻止对电子商务征税。从目前暂时免征关税的实践来看,以欧盟为例,认为数字化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不应该承担传统贸易不存在的税收形式,并不希望将电子商务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而增加新的税种。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暂时免征关税举措的实施难度非常大,且实施这一举措可能造成更大的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问题,对各成员国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经济主体、经济造成损害。
4.结语
总之,关税问题是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主要的问题。数字化文化产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处理好关税征收的问题,净化数字化文化产品的贸易环境,及早提出一个能够长久解决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征收争端的举措,为构建一个可以预测的数字化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框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雨微.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关税问题研究[J].楚天法治,2015,12(7):191-192.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二、 “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的高压态势,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推动实现顺向可追、逆向可溯、风险可控的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 “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800字范文稿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维护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发展数字科技,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坚强基石。尽管我国是数字科技应用大国,却不是数字科技研发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因此,须加强数字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布局,以数字科技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采取清单制梳理我国数字科技的短板软肋,短期内寻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备份源,使“卡脖子”技术不因外国的封锁而断供。
与此同时,发起专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短板,补齐数字科技研发链。
二是面向数字科技前沿领域,设立国家或世界实验室,牵头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嵌入全球数字科技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吸引和积聚全球创新人才。
三是支持数字科技试点应用,积极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发展契机,推进数字新科技先行应用,为数字科技应用提供试验平台和应用场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基建,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发展数字基建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由此,应科学决策、统筹布局,把数据中心、场景中心、区域中心、应用中心有效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互联互通等,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承受情况,尤其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是正确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牵引,把应用场景建设置于数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自身需求参与数字基建,并开放为社会使用,实现数字基建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合理跨区域布局数字基建,将数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产业链应用生态。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引擎。随着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b2b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推动的企业间数字贸易将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依托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效益与质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在线化、无接触、可传输”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端便捷的消费选择。加大主要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收购或自建本土化网站,建设更多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等,带动更多中国产品与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拓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制订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等,促进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抓手。当前,各国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实践,竞相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布局。对于我国而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零售支付体系发达,同时,较早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步伐。展望未来,须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早谋划、动态应对、争取主动。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工作,实现国际国内同步部署,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助力人民币更好承担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并发挥世界储备货币角色。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进地区整体落地,及时总结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运营与管理经验,有序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多场景推广应用进程。与此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零售移动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三是深化系统研究,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运行体系及国际金融格局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现实影响和预期影响、直接影响和关联影响等,推动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数字治理,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制度保障。数字经济正在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和运行规则,对传统治理方式构成巨大挑战,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为数字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未来学家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曾如是说。十几年前,当他鼓吹数字化时代和数字化生活时,许多人还将信将疑。如今,“数字化”这个字眼无处不在,熟悉得如同空气,我们已身处于这个自己创造出来的数字化世界。甚至,我们有时不得不诚惶诚恐,因为几乎所有东西看起来都有可能被转化成0和1。这不仅是数字化时代,更是一个数字化加速时代,我们被技术的洪流裹围着前行,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生活都与之息息相关,除了拥抱它,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从《数字化生存》说起
1995年,个人电脑对普通人而言,还是个顶稀罕的玩意儿,甚至见都没见过,上网也是闻所未闻。此时,美国学者、M1T媒体实验室主席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已经出版了其著作《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按照他的解释,“数字化生存”是指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他总结数字化生存有四大特质——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与赋予权力。可以说,数字化生存是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生存方式。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比如,生产力要素的数字化渗透,生产关系的数字化重构,经济活动走向全面数字化,就连工作、学习、娱乐、购物等日常生活都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这种方式既是对现实生存的模拟,更是对现实生存的延伸与超越。尼葛洛庞帝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
如今再重温《数字化生存》,说不上有多少新鲜感了,因为一切正在我们周围发生,但还是不得不佩服“预言帝”当初的真知远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加速到来,网民的数量也急遽膨胀。据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Pingdom的调查报告,2012年全球网民总量已超22.7亿,较5年前的11.5亿将近翻番。而《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则显示,到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达到4.2亿。报告认为,中国网民数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都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促进了手机网民数的快速提升。显然,对于世界上大约1/3的人来说,“数字化生存”已成为“现在进行时态”。
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共识
伴随着“数字化地球村”的日益成型,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识。
经历了上一轮金融危机的元气大伤,欧盟把欧洲复苏的希望寄托在数字经济的提升之上。在今年的欧盟秋季峰会上,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Herman Van Rompuy)宣布将通过鼓励投资政策、统一市场法规、增加劳动者技能等三大举措发展欧盟数字市场。此次欧盟秋季峰会将建立“单一数字市场”上升到关乎整个欧盟竞争力、经济持续增长的高度。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估计,欧盟范围内若能实现统一数字市场,将在10年内带动5000亿欧元的经济增长,电信基础设备建设、网络消费、电子商务等领域都会受益于该市场的建立。
澳大利亚也于今年了首个国家云计算战略。澳大利亚宽带、通信及数字经济部长史蒂芬·康罗(Stephen Corrroy)称:“这是一个将互联网摆在我们经济核心位置的一项议程。国家宽带网络是这个数字经济的基石,澳大利亚将创建并使用云服务来加强整个数字经济的创新。”他表示正确地采用云计算战略,到2020年将为澳大利GDP增加33亿澳元。同时,他认为云计算最大的变革在于个人和小型企业。“现在规模较小的企业还没有参与其中,需要支持和采购云服务的信心。作为澳大利亚国家云计算战略的一部分,政府将为10家行业领先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以开发专门针对领域的数字业务包,这个举动也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熟悉云计算。”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其目标是:建成一个连接到各社会机构、团体和每个家庭的宽带高速网络,为全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开展多样化的高级信息服务,全面满足人们在生产、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信息需求。如今奥巴马政府在推动更新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持续发展也下了大功夫。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2年,美国无线网络的年投资额以40%的速度增长,从每年210亿美元增长到300亿美元,已经超过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汽车公司。2013年,美国的有线网络投资额预计达到350亿美元。
而今年8月,我国国务院正式公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这标志着中国宽带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被认为是升级基础设施、为促进信息消费提供前提。由此可见,数字经济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谁都不想在新一轮的经济大潮中丧失竞争地位。
做数字时代的弄潮儿
关键词:贸易逆差;产生原因;理性看待;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7)02-0064-06
2005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中美纺织品贸易硝烟刚刚散尽,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由于美国商务部于2006年2月10日对外贸易统计报告的出炉,一石激起千重浪,又使刚刚平静的中美贸易关系,泛起新的波澜。按美方统计,2005年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为7 258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赤字达到了创纪录的2016亿美元。仅就一个中国与其构成的贸易赤字就达到了逆差总额度的将近1/3。这一结果的推出,使得双方刚刚舒展的神经重新紧绷了起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甚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尽管美国对华出口连续3年保持了增长,但就目前来看,双边贸易关系为两国提供的机会仍然‘不公平’,造成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是:中国未能信守某些承诺,包括知识产权执法不力,对国内某些产业政府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和扶持,以及不履行某些开放市场的承诺等”。并进一步声称:“中国在与世界的接触中获得了收益,但是,为了保持经济和政治上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必须为解决过去4年来,全球迅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全球不平衡承担自己的责任”。
虽然波特曼的这一番话未必完全正确,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高层对美中贸易逆差过大的极度焦虑。面对中美经贸快速发展,贸易摩擦有可能再度升温的紧张局势,进入2006年2月以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就一些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重大贸易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中美同意在商贸联委会框架下成立中美高科技与战略贸易工作组;启动并加强了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签署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谅解备忘录》……。2006年4月11日随访的中国企业代表团就美国13个州、14个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签署采购合同或协议108项,总金额超过了162亿美元。这一切都能显示出中国政府为扭转中美贸易失衡所表示的诚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自然资源、市场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致使20多年来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06年以来,中美贸易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据我海关资料显示,仅1-5月份,中美贸易额已达到了973.7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其中中国对美出口738.2亿美元,同比增长26.6%,进口235.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中美顺差达到了5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O%。截至2006年5月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到了50 289个,合同内资金额共计l 163.2亿美元。同时,中国在美国兴办的贸易型和非贸易型公司也呈增长趋势,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在美直接投资达7.92亿美元。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一些暂时的不和谐和摩擦也是难免的,甚至可以说是正常的。为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双方首先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就当前双方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客观、公正地进行分析,以求共同推动中美经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两国统计方法上的差异,也有双方贸易方式、贸易结构、贸易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此外还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导致新的国际分工出现等多种原因。
一、双方统计标准不一致造成统计结果不一致
1.进出口产品统计数字对美贸易逆差的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以来,中美就双边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且争论至今。按中国海关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了211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亿美元。但是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却显示,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为285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为2434亿美元,自美国的进口为418亿美元。再如中国海关统计,美国于1993年首次出现对华贸易逆差,金额为62.76亿美元,到2005年达到了1142亿美元,是1993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的18倍。而美方统计,美国从1983年就开始出现了3亿美元的逆差,到2004年猛增至1620亿美元,到2005年又突破了2000亿美元,达到了创纪录的2016亿美元。并且认为是首次出现贸易逆差的1983年的672倍。
以上两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美双方统计数字时所采用的标准不一致,其呈现的特点是:(1)美方统计的贸易总额大于中方统计的贸易总额;(2)美方统计的逆差数字大于中国海关统计的逆差数字;(3)美方统计的中方出口数字大于中方统计的出口数字,而美方统计的中方进口数字却小于中方统计的进口数字。由于美方采用的统计标准与我方采用的统计标准不一致,从而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科学性和可比性(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有意被夸大的可能性)。
据我方了解的情况是:中国产品在出口时一般使用的是离岸价格(包括货物的成本、路途运输费和装船费),而美国的产品在出口时使用的却是船边交货价格(只包括货物的生产成本和路途运输费,不包括装船费)。按世界银行的估计,同一批货物,采用离岸价计算的出口价格要比采用船边交货价至少高出1个百分点。因此说,同一批货物的出口用不同标准进行统计,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有时得出的结果相差还会很大。这也就是说,在美国的统计结果中,应该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所有产品的价格,减少相应的百分点;而从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所有产品的价格,加大相应的百分点。只有进行了这样的较为科学的修正之后,对于来自(美中)两个不同国家统计的结果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经中国香港的转口贸易对美贸易逆差的影响 每年经香港转口至中美两国的货物很多,通常称这类贸易为转口贸易。经香港转口的这类贸易,同样也会由于两国统计方法的不一致,导致统计结果不一致。
中国每年对外公布的进、出口商品的额度仅仅限于直接贸易:即中国生产并直接销往美国国内的产品,对于由中国生产、但是经香港进出口商购买后再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并不统计在中国的出口产品额度中。这一点美国倒同我们取得了完全的一致;即由美国生产并直接销往中国的产品计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统计。美国生产,经香港进出口商购买后销往中国大陆的产品也同样不计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但是,美国的进口数据则既包括直接贸易,同时也包括间接贸易:既包括由美国直接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同时也要包括经香港进出口商手中
进口的中国产品。这种统计结果显然使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数额无形中被增大了许多,最终导致美国统计的贸易逆差不合理地被放大。
3.经中国香港转口产品的加价对美贸易逆差的影响 香港的进出口商对于产自美国和产自中国的产品增值加价的幅度也不一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因此来自中国的产品价格普遍偏低。对于这些来自中国的产品当进入美国时,考虑到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他们对于消费品的价格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因此,香港进出口商对于来自中国,并且即将进入美国消费市场的中国产品增值加价的幅度一般较高。相反,对于产自美国的产品,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高,因此美国产品价格普遍偏高。对于这些来自美国的产品当进入中国大陆时,由于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承受力较低,因此香港进出口商对于这些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产品增值加价的幅度一般不是很高。
有资料显示,经香港出口到中国的美国产品,增值加价的平均幅度为9.6%;而经香港出口到美国的中国产品增值加价的平均幅度一般为27%。这种增值加价幅度的差异,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对于美国贸易逆差的影响。无论是单纯对于出口的产品,还是通过转口贸易的产品,还是转口贸易产品的不同增值加价的幅度差异,都对增大美中贸易逆差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我们认为,中美采用的两种不同的统计标准,不能科学地、严格地反映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真实情况。大量的事实也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果没有一种共同遵守的统计准则,双边贸易的平衡与不平衡,不能真实地反映两国贸易的全貌。中美贸易有可能会随着中美之间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统计方法的不一致,所造成的贸易不平衡也一定会越来越大。
二、中美两国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导致的贸易不平衡很难消除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美国已经将支持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逐步淘汰和转移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制造业。从美国整体产业状况来看,美国经济现处于国际产业链的高端,可以说美国现在是世界上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国跨国公司已经渗透到各国和地区的几乎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他们正在以全球市场为舞台进行资源、资本、人才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由此判断,美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受益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依据自身的优势和能力,承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来的一些中低端产品的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美国来讲,中国经济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
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高附加值产品,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物美价廉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据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物美价廉的日常生活品,一年将能为美国消费者节省1000亿美元的支出。 每年大批量日用生活必需品的进口,也是引起美国贸易逆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缩小贸易逆差,首先应减少该类产品的大批量进口。但事实上,美国生活必需品的90%美国本土早已不再生产,这意味着美国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势必会从其他国家进口。然而,中国产品的物美价廉早已深受美国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这是消费者的选择,而不能算作生产者的过错。
三、中美贸易不平衡不能忽略服务贸易的存在
当谈到中美贸易不平衡时,美国反复强调的是货物贸易,而对于属于美国出口强项而属于中国出口弱项的服务贸易则往往不予提及。
随着中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具有极强实力和竞争优势的美国服务贸易定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据美国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美国服务贸易总出口增速在11%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增速竟达到了20%。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2004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到了16亿美元,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逐渐兑现,我国服务市场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对外开放,如果能把美国服务贸易的贡献一并加以考虑,美中贸易逆差应该减少。
四、贸易方式不同使得贸易不平衡现象加剧
美国是拥有世界级知名品牌、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业量最多的国家。据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联合公布的2004年“世界百强品牌价值排名”中,美国有58家公司榜上有名。而中国企业则无一家入选。在全球75个世界级名牌产品中,美国占据了42个。此外美国拥有着世界发明专利的50%以上。而中国的发明专利中,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目前中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有约不足万分之三,也就是说9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
中国经济要发展、要前进,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专利,但是,在短时期内仅凭中国自己的力量确实还不够。还需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大力支持与援助。美国的很多高技术专利产品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但是美国长期实行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对华限制政策迫使中国只能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也是导致美国对中国出口总值不能大幅度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每年的出口量虽然很大,但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仍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国出口总额中55%以上的产品来自于加工贸易。而在加工贸易中,85%属于外商投资企业所有;二是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90%的出口产品属于贴牌生产;三是在高新技术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占到了85%以上。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因此每年不得不将出口产品价格中的很大一部分缴于专利所有者或核心技术所有者。如中国是DVD生产大国,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因此对于每台售价32美元的DVD,其中专利费18美元,生产成本13美元,中国所能得到的利润仅仅为1美元。正如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指出:“看上去中国好像从贸易中获得了很大的回报,但实际上最大的赢家是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
五、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与美国的贸易逆差
中国改革开放27年来,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一直占中国引进外商投资的60%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的“加工中心”。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将大量零部件运到中国加工,组装后再对美欧出口。所以中国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都是逆差,而对于欧美国家的大量贸易则构成了顺差。中美之间贸易顺差的很大一部分是亚洲经济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此同时,在中国大量引进外资的政策感召下,美国的世界五百强的绝大部分企业也已登陆中国,他们同样看好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拥有13亿人口的广大市场以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不同,也使得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了极强的互补性。美国通过跨国公司把部分产业(夕阳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对美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承接了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美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腾出了空间。这也就使得过去美国通过货物贸易直接向中国出口产品,现在则越来越多
地转变为利用在华的投资企业生产并在中国本土上直接销售,这种贸易方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美国公司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所占份额,相对也大大减少了美国对华的直接出口。但遗憾的是,这一贸易方式的变化,并未在双方的对外贸易统计数字上得以体现,既无法增加美国统计数字中的出口总值,也未增加中国统计数字中的进口总值,从贸易收支平衡上考虑,得益的显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30多年来,美中贸易逆差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国际产业调整的结果,也是大规模、广泛地进行新的国际分工合作的必然产物,美中贸易逆差不会损害美国的经济。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是美国市场的需求所致,有利于美国广大的消费者,也是美国经济发展和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补充。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对美国的这种贸易逆差具有切实的了解,他认为,美国贸易的逆差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是赤字,而是盈余。法国经济学家雅克吕夫也说,美国可以任凭贸易赤字居高不下而安然无恙,美国的贸易赤字可称之为“无泪的赤字”。
六、加强相互理解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健康发展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由于外资企业是出口的主体,这种出口是外国资本、技术、标准、品牌、销售网络等与中国劳动力相结合的产物。除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出口更多地体现的是广义外国生产要素的竞争力,而不是中国的竞争力。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基本上是外国生产要素与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结合而采用了“中国出口”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中国出口的绝对数值。产品优势与销售渠道作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两大核心因素都属于外资企业所有。在这种贸易方式下的“中国出口”仅仅是只有中国国家的地理意义。
关于美中贸易逆差问题,必须承认跨国公司的作用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要具体分析贸易总额和贸易不平衡背后的实际财富和利益分配问题。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中美之间的贸易中,美国的贸易逆差较大,但美国受益始终大于中国却是铁定的事实。由于中美经贸关系中两国之间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双边扩大经贸交往是互惠互利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这种贸易方式的改变,是美国通过他们的脑力劳动,而中国依靠自己的体力劳动的新的国际分工的具体体现。直接投资的贸易方式,使得美国比中国获得了更多的财富积累,虽然中国通过这种引进外资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在与美国差距日益拉大的前提下实现的。
客观地来讲,作为一个生产能力庞大的国家,中国也不能过分地依赖国际市场,毕竟国际市场的容量也是有限的,中国巨大的生产力对任何一个国家造成的冲击都可能是巨大的,极易引发不满和摩擦。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均衡是很重要的,中国需要在投资和消费方面寻找新的出路。当前我国迫切需要采取制度创新,自主技术创新培育国际化品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及时调整我国对外贸易政策,适度加大进口和重视内需的作用。同时,也要鼓励企业走出去,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贸易不平衡,同时还可以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经贸往来。一旦在经济交往中出现摩擦,双方一定要冷静、理智地从贸易大局出发,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友好磋商谈判以达到解决。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今天,不能仅仅满足于摆脱贫困和造就一个经济大国,要以尽早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建设经济强国为最终目标。
当前中美经贸交往迅速发展的一种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基本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妥善处理贸易摩擦,深化互利合作。在合作中,双方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思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来客观看待和处理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中美经贸关系将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往来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扩大,中美相互间的依存度也将进一步提高,这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经济结构关系也将预示着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中彼此都有着巨大的实际利益,美国把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这也构成了中国产品能够长期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的基本保证。这种经济关系也就构成了两国长期合作和繁荣的基础。中美双方应加强相互理解,共同为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健康发展而努力。
由于出口回升及本地需求持续增长,2010年,香港经济从前一年的衰退大幅反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地需求强劲,企业及家庭开支依然理想。举例而言,由于劳工市场情况改善,零售销售额连续10个月取得双位数字增长,2010年前11个月急升18.2%。11月份总就业人数上升至354万的新高,超越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高位。经季节性调整后的11月份,失业率自年初的4.9%降至4.1%的近两年来低位。楼价上升缔造的财富效应,亦可能是原因之一。
出口复苏,出口亦于前11个月取得双位数字增长,尽管近期外部需求放缓,出口表现迄今仍超出预期。
通胀压力上升,迄今通胀仍属温和。由于政府的公屋租金豁免及差饷宽免措施,压低了消费物价指数,消费物价去年前11个月仅上升2.2%。抛开政府有关特殊措施的影响,基本通胀明显趋升,由年初不足1%升至11月的2.6%。
资产泡沫风险,全球热钱充斥,令保持资产价格稳定成为更大的挑战。去年前10个月,住宅物业价格已攀升25%,恒生指数在过去半年中也已跳升逾15%。然而,自政府于2010年11月19日采取新措施令楼市降温,包括征收24个月内转售物业的额外印花税,以及进一步收紧银行的按揭借贷后,物业市场似乎已有调整迹象。
2011年增长持续
展望2011年,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致不变。全球经济将维持双速发展:一方面新兴国家增长强劲,另一方面,工业国家仍在奋力走出金融风暴的影响,但增长速度低于过往。以欧洲为例,债务问题仍未解决;不少国家减债灭赤亦将拖累增长。
相反,不少新兴国家不仅取得强劲增长,而且外资流入迅速增加,当然,通胀问题也日趋严重。2010年,估计内地经济增长10%,而2011年则为8.5%;食品及房价上升,成为拉动通胀上升的主因。
由于不少工业国家的增长将低于过往,预料这些国家将保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增长。这些现象意味着全球游资将仍然充裕,促使大量资金流入新兴市场。面对如此局面,有关地区政府可能会加强紧缩措施,以防止通胀和资产泡沫,但同时又要设法避免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因此,我们相信内地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推动消费和收入增长,但预计央行会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以遏止通胀及楼价上升。
香港贸易前景转弱
贸易前景正为全球需求快速降温的阴影所笼罩。抛开基本因素,香港出口增长自去年4月起已开始下滑。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出口于11月份收缩3.5%,为2009年9月以来首次,显示出口正失去动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贸易量增长将由去年的11.4%,大幅放缓至今年的7%,对香港等依赖出口的地区而言并非好现象。
本地需求企稳
企业及个人的消费意欲依然高涨,因此香港本地需求料会保持稳定。除私人投资外、政府超大型基建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增长。个人消费开支,亦将受益于低失业率及收入增长。
通胀趋升
通胀压力来自全球粮油价格不断攀升,以及港元追随美元弱势。营商成本亦将因工资及写字楼租金上升而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则可能转嫁消费者。
港元疲弱使高度依赖进口的香港经济面临输入型通胀。过去数月,港元兑大部分主要货品来源地的货币均下跌,其中兑日元贬值约12%,兑人民币、新加坡元及韩元亦分别贬值超过3%,令进口价格有上升压力。
根据美国商品研究局的数据,全球食品价格自去年5月中以来已上升25%,且未有见顶迹象。油价亦自5月起上升约20%至每桶90美元,创2008年10月以来新高。原油价格的双位数字升幅及食品供应短缺,是导致2008年中通胀攀升至2010年高峰的主要原因,当时原油价格上升至每桶140美元。
私人住宅租金亦连续五个月取得双位数字增长。然而,由于计算消费物价指数的住屋组成部分包括新订及现有租金,所以数字滞后于市值租金。这表示住屋租金的上升压力,将于新一轮租约签订后才会陆续显现。
营商成本亦将因工资及租金上升而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则可能转嫁于消费者。写字楼租金已连续六个月取得双位数字增长。随着经济复苏,整体工资回升。预计大部分雇员今年可获温和加薪,当中部分雇员特别是那些受雇于餐饮、零售及清洁业的员工,在2011年5月香港首次实施最低工资后,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加薪。
美国的霸道也着实可恶,凭什么你一实施数字电视广播,就跟中国的彩电企业收取专利费呢?为什么不受那些日本、韩国彩电企业的专利费呢?
但是仔细审视一下,在这些企业中,中国的彩电企业是最弱的,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加上市场网络,哪样也比不了那些日本和韩国的企业。但是又不能就这样任人摆布。所以也就有了13家中国彩电企业抱团应对美国专利费。
这件事情透露出的另一个信息是,中国彩电企业如果有“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功夫,也许这样的事情压根就不会有。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彩电出口总量达到8641万台,总价值为88.05亿美元,平均每台的单价在101美元。另一项数据显示,在中国彩电出口中,2006年1—10月美国市场所占比例达到27%,数量为1281.6万台。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是中国彩电企业重要的出口市场。
在此背景下,在中国彩电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进程中,频繁遭遇反倾销、专利费的贸易和技术壁垒的背景下,中国彩电业和企业更需要以全球化的思维和战略来重新审视和考量规模优势的走出去的战略。
所谓的全球化的思维和战略,就是要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的不同国别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贸易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变数,带来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进入市场的变量,包括技术的和非贸易的壁垒等诸多因素。以近两年中国彩电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遭遇来说,先是在欧盟市场,中国彩电企业受到配额制的限制,接着又被欧盟对CRT电视征收44.6%的高额反倾销税,在美国市场遭遇反倾销之后,现在又面临着美国升级数字电视的专利费问题。而这些早在10年前美国已经广而告之,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数字电视广播。这期间中国彩电企业认真地研究过美国实施数字电视广播之后的技术要求了吗?认真地研究过欧盟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了吗?认真地研究过全球显示技术多元化带来的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产品更新带来世行环境变化了吗?再有就是,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我们所依赖的规模制造优势,能支撑全球显示技术多元化带来的差异化竞争吗?
关键词: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22-02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自由贸易是国际贸易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21世纪将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其对世界经济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必定十分深远。
1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越性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电子商务在整个商务活动中的比重定迅速增加,传统的贸易方式已不能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有,其有着种种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提供远高于传统商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电子商务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布局的全球化,资源的配置得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分工的深化和全球化合作的开展。由于电子化交易手段的广泛应用,各国之间的交易变得更为有效率。正因如此,日益增多的国家把电子商务视作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正如同志所说的,“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
1.1 降低国际贸易成本
据国外权威机构预测,一桩采购交易的平均管理成本是130美元,但采用自动化软件之后成本可以削减70%。网络平台可以对多个分销点和区域进行资金统一管理,使资金使用状况迅速反馈,缩短资金周转周期;通过网络平台,企业可以随时向客户、商有效、准确、快速地提供进销存信息和订单状态的报告以及产品趋势等公共信息,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货物周转率,利用数字化传输网络,实施供应链管理,对销售进行实时追踪,并获得即刻反馈,使预留库存压缩到极低的限度,降低库存成本,企业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生产,有效地管理库存。
1.2 改变经营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普及,提高了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交易方式的无纸化和支付手段的电子化也将成为主要形式,这就促使企业实现经营模式的改变。企业可以和任何一个客户直接接触,掌握每一个客户的情况,并借助数据库系统进行一对一营销。生产厂商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网络进行定制生产,让客户提出需求来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赢得客户满意。
1.3 减少贸易壁垒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电子商务彻底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对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和无形壁垒有着积极的意义。没有了的限制,也没有了种族的歧视,甚至公司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差别都显得不再重要。
1.4 高效率的营销
企业网站和网页作为一种集多种媒体于一身的,具有非强迫性、交互性、实时性、广泛性、经济性和易统计性的传播手段。企业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制作网页,广告,以及使用电子邮件传送信息和自动回复等方式,都为企业开展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和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为企业最大限度向全球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产品提供了高速通道,可以使客户和消费者更能详尽地了解产品的各方面具体指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足不出户地挑选到品质好,价格便宜的商品。
1.5 提高交易效率
在传统国际贸易的程序中都必须由人工参与,交易效率低,错误发生率高,时间局限性大。而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格式的相关单证,在网上实现瞬间传递,既节省了操作时间,有效地减少各种数据错误,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成本,并且不受时间限制,提高了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2 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化的发展趋势
2.1 有形贸易下降,无形贸易增加
近年来,世界各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而使国际贸易中有形贸易的比重相对下降,无形贸易的比重相对增加。
软件、图书、印刷材料、音乐、电影和其他多媒体产品在传统国际贸易中都是通过相应的载体形式以物理方式进行运输,比如纸张、CD、VCD、磁带、电影胶片、录像带等,这些可以看得见的产品交易属于有形贸易。而在电子商务交易中,这些看得见的实物产品都可以转化成数字形式,并在网络上以电子的方式进行传输,所以被称为数字化产品。由于这些数字化产品的形态表现为电子符号,在磁盘上储存时是磁介质,在网络中传播时是电磁波或者光波,在CPU处理器中是电脉冲,因而都是一种非实物形态,因而数字化产品贸易属于无形贸易。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很大一部分的实物交易都由有形贸易转化为无形贸易。
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传播和消费非常迅速。同时,信息流和技术流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将大大超过以往的商品流和物流。
2.2 高科技产品和信息产品贸易快速增长
随着世界各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球高科技产品和信息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增长较快。
在互联网上,一些如软件制品、多媒体音像制品、书籍、杂志、报纸等的实物产品都可以以电子形式通过网络的传输达成交易,一方面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的范畴,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贸易双方的交易速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加强各个国家、企业的信息化广度和深度,所以对高科技和信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知识广泛普及的环境下,各国居民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因此,许多高科技产品和信息产品就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商品市场中需求量较大的商品。高科技和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和最强大的行业。
2.3 制订新的贸易规则
由于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大不相同,所以许多适用传统贸易的贸易规则已经不再适用电子商务贸易。为了让电子商务贸易顺利开展,有些传统的贸易规则就必须有所变化。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交易与传统贸易相比较,电子商务贸易新增了许多非实物贸易的交易,所以在贸易纠纷的问题上,也会与传统贸易有所不同。这样,制订新的适合电子商务贸易仲裁的规则就顺势而出。
一是适合新的商品形态的贸易规则;二是适合电子合同的贸易规则,包括电子合同的缔结地、合同的履行地、交易所所在地、电子合同的信用如何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等;三是适合电子商务贸易仲裁的规则。主要体现在,计算机中保留的数据是否具备法律效力,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电子单据的发送时间、接收时间,电子单据的数字签名等。
2.4 电子商务向移动商务演变
移动商务会是继电子商务带来21世纪初最大的商机,其原因就是移动商务的发展速度比有线要快得多。移动商务凭其无线的特点,更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交易活动的限制,使交易活动变得更为便利。
移动互联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传输信息的梦想,它重构了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生态系统。移动商务作为电子商务的新引擎,它将向用户提供快捷的购物、付款和寻求产品的途径。
2.5 与网格计算相结合
IBM中国研发中心的王玮博士说,网格计算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下一次浪潮。所谓的网格就是未来的互联网将会从联网通信逐步成为一个计算平台,这个平台可同时运用网络中所有的CPU、存储、作业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的资源。用户透过PC、手机或PDA,可从互联网上获取来自全球的计算资源,互联网将变成一个虚拟的、非常强大的计算平台。而这一现实过程就是网格计算。
自主计算和计算力公司将成为网格计算的发展趋势。自主计算具有自优化、自配置、自诊断和自保护特性,可使网络实行自主管理,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费用。计算力公司作为网络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更适合于中小企业,可帮助企业减少先行性投资,获得企业内部缺乏的专门知识和经验。
3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在21世纪,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全球各国已采取各种策略,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开展,电子贸易占整个国际贸易的比例在逐渐加大,最终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而我国要想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保有自己的竞争地位,就要作出一些新的应对策略去顺应这个新的贸易方式。
3.1 加强并完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与技术支持。为此,企业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基础建设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作用,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案例,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建设个性化的信息化系统,降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成功率。我国政府在对于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继续加大国家主干网络建设,促进网络统一协调,提高网络覆盖面,增加出口带宽,逐步降低外费用。
3.2 重视技术研究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能力,通过合作、自建等形式建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系统。同时还要积极研发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的科学技术,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水平,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与地位。
3.3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要与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等相关部门开展合作,根据我国国情推出适合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规范各级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运用过程中所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为推动电子商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与指导,以保证电子商务按预期轨道发展。
3.4 加快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电子商务发展
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介来保证电子商务各个环节高效运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电子商务提供高效、便捷的货物运输服务,实现网络交易与实务转移的无缝隙对接。通过国际贸易企业、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联动,对货物运输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单据标准化、电子化和网络化,让国际贸易程序变得更加便利。
总之,我国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驱动、改善环境”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电子商务,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竞争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吕廷杰,徐华飞.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这次“中兴通讯”事件,表面看来是中国“芯”病问题,其内涵就是科技战,是贸易战的重大转折,是需求端斗争发展成为生产端的直接封杀,给企业品牌“一招致命”, 美国出手够狠呀!
大家知道,美国发动的中美贸易战,其实质就是科技战,针对性十分明显。美国人所谓的“觉醒”,就是要科技霸权,简单来说,就是技术垄断。为此,美国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为理由,发动了贸易战和科技战,其目的就是要打乱中国经济发展,特别在我国依赖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美国的险恶用心,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很可惜,美国真的找错了对象,无论从文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技术发展和中国国情来看,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注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得不偿失的不理智决策。
从文化和全球化趋势来看,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艰辛万苦,起伏不平,从未间断,其内核是什么?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主体靠谁呢?当然是人,只要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华文明就不会消失。
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沉淀和研究不同于西方文明,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发展出现了具有影响力的“四大文明”,如巴比伦、古埃及、印度和中华文明等。但是,各个文明发展和偏重,有着全球化分工,比如,以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为基础的西方文明,它研究是人与物质的关系,古印度文明研究是人与神的关系,唯独中华文明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我认为,这是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的主要原因。
如今,中国孩子们仍然读着几千年的书,比如“人之初、性本善”等等,这是西方人搞不明白的地方,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蕴。美国贸易战选择对手,却是“玩太极”的中国,我们以熟透人性的中华文明为依托,最不惧怕“简单、粗暴”的美国大棒,正如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一样,以变应万变,化以无形。
问题在于,在全球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的情况下,美国的“焦虑症”己经爆发,并且越来越不可收拾,贸易战向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等多层次扩散,这是最令人担心的。但从美国角度来看,贸易战是美国长期制定的“抑制中国战略”的重要部分,从东海、南海、台海及贸易战,一路发展延伸,美国可谓战略执行高手,清晰不含糊,我国应该万分重视美国的“出牌”,运用举国及团结其他国家的力量,必须打赢这场全球化发展的捍卫战。
从科技发展和国情来看,人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人类发展过程来看,的确如此。无论从最初的石器时代到铁器青铜时代,然后发展到18世纪的蒸汽时代,再到19世纪的电气时代,直至20世纪未的信息和互联网时代,科技是决定性发展的动力。
由于目前互联网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普遍广泛应用,人类交往和信息交换越来越便捷,地球成为了地球村,当前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加快推动了人类全球化发展进程。
这种全球化发展势头,势不可当。21世纪将是人类智慧大爆发的新时代,也是科技改变生态的智能化全新社会,如今的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等创新技术不断地涌现,数字产业面临千载难逢的机会,成为各个国家战略布局的优先方向。
当然,中国不甘落后,利用基本国情,有一些领域先拔头筹。比如移动互联、共享经济、移动支付、高铁等产业,涌现了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华为、中兴通讯、格力、联想、海尔、中车等众多著名品牌,特别是量子通讯、5G、物联网、人工智能、高铁等技术方面,全面蓬勃发展,让美国人感受了“科技威胁”。
但是,我国很多品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更多注重商业模式创新和眼前利益,并投入了太多的资源配置,比如共享单车、网络平台等。而科技核“芯”基础被忽略了,造成了中国无“芯”可用、有“芯”无力的局面,通过这次“中兴通讯”事件,彻底打醒了中国品牌。
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虽然这几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自给率不断地提高。比如,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可以取代美国高通骁龙820;中国龙芯成熟应用到自主的北斗卫星上面等等,但残酷的现实是,这些国产芯片的成功应用大多在消费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