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10: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风险评估采用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风险评估 评估方法 档案馆风险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尚未结束),对该事件给人们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所谓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就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资源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可能造成影响的可能性的评估。
档案馆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就是对整个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和涉及到的形式和途径进行探索,为档案馆风险评估提供一种具体的、可行的、普适的理论支持和应用基础。评估方法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量化的、具体的衡量指标和尺度,使风险评估工作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为评估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在其他领域适用的,在档案馆不一定适用,究竟选择哪种方法,一定要根据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工作对象等做出选择。普遍使用的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定性定量结合评估法。
第一,定性评估法是指采用文字或描述性的级别说明风险的影响程度和这些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较为典型的有经验评估法。
经验评估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以专家作为信息获取的对象,依靠专家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由专家对风险程度作出判断和预测的一种方法。通过专家的分析,可以识别某一事件或者对象可能遇到的绝大部分风险类型,列出风险表格,并按等级程度进行排列。例如,首先,采用查找文献、调查档案修复专业人员等方法列举出档案修复过程中通常可能出现的风险;然后,列出评价标准,根据档案修复的经验对风险因子进行分析和评价,列出表格并使用等级进行标识;最后,将各种风险因子相结合,推断出档案修复过程中各类风险的等级。
第二,定量评估法是指利用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历史记录、实验数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等数据的分析,来判断风险影响程度大小和可能性的一种方式。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概率统计法。
概率统计法又称数理统计法,是指研究自然界中随机现象出现规律的一种数学方法。风险的发生虽然具有随机性,但也有着特定的规律,即在一定的发生频次范围内,其出现概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定值。概率统计法理论基础完善,分析过程简单,无需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但是历史数据的积累收集及估算则相对较为困难。
第三,定性定量结合评估法是指将定性评估法和定量评估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二者的优缺点,将二者优点结合而得到的一种方法,首先对风险因子进行总体性质的确定,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在量化基础上再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代表方法是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就是在矩阵的基础上,将各个因子按类别分别放在行和列上,然后用数量来描述和计算风险因子的关系、大小,确定因子相对等级的一种方法。风险矩阵法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但计算概率时需要历史数据,此外由于划分的依据是主观的,依赖于人对评价风险的良好判断力,不能够为风险评估提供较高的精度。
二、风险评估方法在档案部门的具体应用
不同风险评估方法的特点各异,应用的形式和角度也有所不同。如何针对不同的风险源,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需要具体分析档案部门不同风险类型的情况而定。
1.经验评估法
经验评估法适用于缺乏历史数据和具体资料,或者因素无法采用客观标准进行衡量的风险类型。例如,在档案修裱过程中,档案面临的风险类型多样,如字迹洇化、纸张起皱等。上述风险并不适宜采用精确的数字或概率来衡量,只可以通过经验评估法来评价此类风险的等级。
首先,列举出档案修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并确定风险评估因子,如:字迹洇化、纸张起皱、纸张破损、误揭补、误裁剪。
其次,对“风险可能性”与“风险危害性”两个评估因子进行定性,及描述性评估,如表1所示:
再次,将风险评估的描述性语言进行处理,根据修裱过程中不同风险的属性进行综合打分,如表2所示:
最后,综合两个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给出各风险类型的综合风险大小,1级表示风险很小,5级则表示风险巨大,如表3所示:
为最大程度避免专家评估法主观性强、量化程度低的缺陷,可采用多专家打分求均值的方法。即每一位专家对不同风险因素的排序进行编号,再将编号相加,求取平均值,并按照均值大小进行排序,得到的结果便是档案修复过程中各风险的等级程度。此方法有效地增加了评估结果的客观程度,对档案修复风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2.概率统计法
概率统计法适用于具有衡量标准、历史数据或者可以进行量化的风险类型,并且这些风险的有关因素可以进行赋值运算。例如:库房日常管理中的温度、湿度控制等。上述风险发生频率或概率是可以量化统计的数值,则该风险等级的评估可以使用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以年为单位,利用历史数据确定温度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如表4所示。然后,估算不同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危害性,如表5所示。
根据不同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影响程度,对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危害性赋值。按照等间距原则,在0-1范围内对风险的强度进行赋值,如表6所示。
最后,综合“温度区间出现的概率”与“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危害性”两个风险因子,依据公式R(风险等级)=P(风险可能性)×D(风险危害性),计算出风险值最大的温变区间,如表7所示:
比较风险等级的数值大小,将三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3-2-1),3级风险最高,1级风险最低。每日库房温度检测时,当温度取值所属的区间就是当日温度的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程度采取温度调控的措施。
3.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是定性评估法与定量评估法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二者的优点,既可以用描述性语言定性,又可以采用数值定量的风险类型。例如:档案馆库房管理中的若干风险,这些风险可以先使用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利用赋值法进行计算,最后得出风险等级情况。
以档案库房管理的若干种风险为例,列举出的风险类型有:风险1是库房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2是消防灭火设施不齐全;风险3是温湿度、光照等外界因素控制不当;风险4是档案灭菌杀虫等处理不当。
首先,使用定性评估法对上述风险进行评估,如表8所不:
然后,根据定性评估的描述,对各风险类型进行赋值,按照等间距原则,在0-1范围内对风险因素进行赋值,如表9所示:
最后,利用矩阵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判断风险等级,如图1所示:
根据风险矩阵图,可以查找出各风险类型对应的风险等级值,即库房管理制度不健全为等级4,消防灭火设施不齐全为等级3,温湿度、光照等外界因素控制不当为等级3,档案灭菌杀虫等处理不当为等级4。
三、风险评估方法
的优缺点比较
综合前述的介绍可知,经验评估法、概率统计法及风险矩阵法是档案馆风险评估的三种重要方法。通过上述表格来看,以经验评估法为代表的定性法不能够精确计算风险值的大小,只能够通过主观经验来推测和判断风险发生概率及危害性程度;以概率统计法为代表的定量法可以通过绝对的数值衡量风险发生的概率,但对于风险危害程度的大小则需要通过赋值法来转化:以风险矩阵法为代表的定性定量结合法集中了前二者的优点,评估过程与结果清晰明了,但存在着误差失真的情况。三类方法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为档案馆各类风险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见表10。
关键词: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防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电梯的使用数量逐渐增多。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电梯的使用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增长,老旧电梯中经常会在使用中出现一些故障,甚至会由于管理和维护不当而产生安全事故,为人们的生活和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电梯业界中,老旧电梯的使用安全成为了主要的问题,如何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解决已经成了安装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电梯的使用进行风险管理就是指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管理,保证公共利益和人身使用安全。
1.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采用定性的方法对电梯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判断和及时的评价。在进行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时,主要针对电梯在使用中的安全系数和可靠度为主要对象,综合采用红外线热像仪、故障诊断检测仪灯对电梯使用中的控制和驱动系统进行监测和危险因素的有效识别,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进行安全风险的确定。在进行危险因素的确定时主要采用定期的检测和监控技术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源以及其产生的部位、产生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减少其危险因素对于正常使用的影响。对老旧电梯进行及时的安全风险评估能够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加大对于老旧电梯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实现节能减耗的目的。
在进行电梯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1.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中需要针对电梯的损坏程度和各个零部件的老化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制定出相应的评估措施,明确评估目的 ,对于电梯使用中的故障记录和维修记录进行收集,为维修和检测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2.风险种类的判断和风险源的确定
针对要进行评估的电梯系统的整体情况确定出各个不同的评估单元,找出电梯中存在的风险源,对电梯中易产生老化和损坏的部件进行检测,排除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积极借助先进的检测仪器确定存在风险的部位,事故产生的原因和事故存在的规律。
1.3.针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在进行电梯的有害因素的确定后,采用正确的评判的方法ui零部件的损坏和产生事故的可能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1.4.提出相对应的安全措施
在进行安全结果的判定后要根据产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技术和管理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应急方案,降低在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
1.5.形成正确的评估结果和评估建议
针对电梯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指出,并强调重大的危险因素,针对电梯中不同的部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6.生成评估报告
在进行风险评估后要生成相关的评估报告,为电梯的使用单位和管理单位提供方风险治理对策和参考。
2.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的作用
对老旧电梯部件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等级进行准确地判断,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能够显著降低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2.1.有效提高老旧电梯的使用安全性和节能性
针对老旧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降低使用中的安全风险,提高电梯的安全使用性能,进一步降低老旧电梯在使用的能耗,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老旧式电梯中采用的控制技术较为落后,因此可以将老旧电梯进行集中的梯群的控制方式,也可以使用单双层的控制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电梯在使用中产生的能耗。在电梯的拖动方式中可以使用变片调速式改造,将减速装置转变为同步曳引机方式,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电梯在使用中产生的能耗。
2.2.协调使用老旧电梯
在进行老旧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估后,能够为电梯的进一步改造和维修提供可靠的意见。在进行电梯的维修和改造的过程中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就需要采用专业的技术,这样就容易造成维修单位和管理单位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在对老旧电梯进行风险评估后能够出具相关的评估报告,较具有权威性,为电梯的使用和维修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各方之间矛盾的产生。
2.3.有效弥补现行的安全技术和规范中存在的不足
针对老旧电梯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能够有效确定电梯使用中产生的不确定危险因素,同时做出风险等级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防护,对电梯的安全使用进行有效监督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提高电梯的安全使用性能。为老旧电梯的报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提高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3.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和防治
3.1.安全风险识别
电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电梯安全使用的重视程度,加强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对于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的确定,同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报告,制定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随着电梯使用数量的逐渐增加,电梯的使用安全也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随着电梯使用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要求在电梯的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提高风险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
关键词:元评估;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评估指标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资源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可能性的评估。[1]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程序查找档案安全隐患和漏洞、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可能地规避和降低风险,确保档案的安全。因此,评估的科学与否、评估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评估效果的好与坏。因而,判断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本身的科学性就成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元评估就是评估的评估,是判定原评估科学性的方法。美国学者丹尼尔・L・斯塔弗尔比姆(Daniel L. Stufflebeam)非常形象地指出:“元评估对评估领域的重要性,就如审计制度对于会计领域的重要性一样。”[2]鉴于此,本文将从元评估的角度来解析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科学性的问题。
1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元评估的涵义及其开展的必要性
1.1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元评估的涵义。元评估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元科学(科学的科学,Meta-science)[3]发展的推动,是元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应用于评估学领域的结果。元评估(Meta-evaluation)即对评估本身进行评估。[4]20世纪以来,随着评估学发展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元评估研究亦逐渐成为推进评估学发展的重要途径。1940年皮多・奥若塔(Pedro Orata)提出“评估的评估”(evaluation of evaluation),是元评估概念的雏形。1969年迈克尔・斯克里文(Michael Scriven)首次提出“元评估”概念。[5]
元评估又称为“元评价”[6]“再评价”[7]“再评估”[8]“后设评估”[9]等。美国学者丹尼尔・L・斯塔弗尔比姆(Daniel L. Stufflebeam)将其定义为“经由记述、获取及运用关于评估的效用性、可行性、适当性及精确性等描述性信息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据以引导评估,并公开报导其优点和缺点。” [10]国内学者张道民认为“元评估亦称为评估的评估。它是以已有的评估(原评估,primary-evaluation)活动及结果为对象,从整体上多视角地进行反思认识,进而对其可信度(可靠性)和有效度(功效性)作出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估结论。”[11]
元评估,同样适用于档案安全风险评估领域。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领域,元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运用可行的科学方法和价值标准,对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标准、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从而对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从我国在天津[12]、河南[13]等地开展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实践来看,在评估结束后开始注重对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活动本身的经验总结,从评估的组织领导、评估标准、评估方案、评估方法、程序、结论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整个过程虽然缺乏严格的元评估程序与标准,但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实际上已经迈出了元评估探索的步伐,对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的改进、评估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元评估开展的必要性。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元评估开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误差的客观存在,需要元评估对原来的评估进行偏差控制,使偏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提高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从而提高评估的整体质量。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评估不可避免存在误差,影响评估的质量。这些因素主要有:由于评估指标体系本身(包括评估指标及评估内容的选择、评估权重的确定等方面)设计不科学产生的误差;由于评估专家组成员结构不合理、不良心理因素产生的误差;由于风险本身的动态性、复杂性而产生的误差。
偏差控制是元评估的一项重要功能,元评估首先检测与识别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偏差。元评估通过方差法、肯德尔和谐系数法等分析原评估数据和流程,识别原来评估的偏差环节。在偏差识别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和其他各种方法,对原来评估的偏差原因进行分析,对偏差值进行计算,从而对评估偏差予以纠正,保证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质量。
第二,元评估是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科学理论形成和完善的推进器。由于风险的复杂性,它处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未知的、新的风险随时有可能发生,已识别出来的风险其发生的可能性和产生的后果严重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已经识别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产生的后果进行重新评估。风险的复杂性、风险评估的周期性决定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认识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规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完善也需要经历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修正与完善。元评估则是连接实践与认识的链条,元评估通过对风险评估方案、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过程的检验来验证风险评估理论的正确性,在不断修正与完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评估理论。
2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元评估主体及模式
2.1 元评估主体。元评估主体是指元评估行为的实施者,主要回答由谁来进行元评估的问题。可以有几种选择:一是原评估者,二是原评估组织者,三是外部专业评估者。第一种可信度不高,第二种受理论与技术的限制,第三种理论上科学高效、客观公正,需要较高的花费,但即便如此很大程度上也受该行业发展成熟度的影响。理想化的选择是元评估主体要比原评估主体素质更高,不但能胜任原评估还能对原评估进行优劣评价。因此,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元评估主体的选择,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适当的元评估主体,可以采取内部评估专家与外部评估专家相结合的方式。
2.2 元评估模式。关于元评估的模式,不管是Cook和Gruder(1978)的七种元评估模式,还是stufflebeam(1974)的元评估模式,或是Gowin的QUEMAC模式,所依据的分类标准共同的地方是元评估与原评估是同时实施,还是在原评估完成后实施,即形成性元评估(pro-active meta-evaluation)和总结性元评估(retro-active meta-evaluation)。形成性元评估强调在评估的不同阶段,尤其是各个阶段的衔接处,应及时进行元评估,以便及时修正评估的方案、技术或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若等到评估结束,某种无效甚至有害的评估已产生不良影响,此时进行元评估为时已晚。总结性元评估强调元评估作为经验总结性质的总结性评估的作用,即在评估结束后,对此次评估的方案设计、技术方法、实施程序、结论质量及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做出全面的分析、评估和估价,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咨询建议或施加影响,也为改进评估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元评估中可以将元评估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原评估的过程管理,通过对原评估过程的评估,发挥内部监控的作用,做好对评估过程的评价与监控,做到结果监控与过程监控相结合,外部监控与内部监控相结合。
3 档案安全风险元评估的内容、方法及程序
3.1 元评估内容。档案安全风险元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标准、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进行整体、综合的评估。具体主要包括:(1)评估目的是否明确;(2)评估标准是否合理;(3)评估指标体系是否完整,指标权重系数是否准确;(4)评估实施方案是否合理;(5)评估方法是否科学;(6)评估结果是否真实、合理、有效;(7)评估功效能否发挥等。
3.2 元评估方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元评估除了采用内容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常用的定性评估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效度检验和信度检验等定量的方法来判断。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如果一项评估的效度很低,则其实际效果肯定不佳。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如果评估的信度很低,则其结果就缺乏可靠性。在档案安
全风险评估的元评估中,可以运用肯德(M.Kendall)和谐系数法对专家的评分差异进行检验。肯德尔和谐系数法计算公式[14]如下:
W=S/[(1/12)n2(m3-m)],
式中,n为评估者人数;m为被评项目(指标)的个数;s为各种被评因素秩和的离差平方和:S=∑(Rj-Rj)2=∑Rj2-(1/m)(∑Rj)2。W值越接近1,则表示专家的评分越一致,差异性越小。
3.3 元评估程序。根据丹尼尔・L・斯塔弗尔比姆(Daniel L. Stufflebeam)后设评估的十个步骤[15],结合档案安全风险元评估的实际情况,元评估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开展:(1)建立一个合格的元评估小组;(2)决议元评估的判断标准;(3)收集和检视适当可用的信息;(4)必要时收集新信息,包括实地访谈、观察及问卷调查等;(5)分析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判断评估符合所选定评估标准的程度;(6)形成元评估报告;(7)解释及应用元评估结果。
4 搞好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元评估的几点建议
1.1定性、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定性评估方法可分为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故障树法、事故树法、包络分析法、可靠性工程理论、灰色关联理论和肯特指数法等。目前,我国研究人员结合英国Muhlbauer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多种定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5],同济大学张琳、北京化工大学马令申、西南石油学院汪涛等根据各自研究方向建立了相应风险评估体系。上海大众燃气公司的汪定怡、吕学珍也建立了城市燃气输配管道风险评价指数体系;南京工业大学赵建平、缪春生等人研究了在役液化气压力管道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定量评估方面,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的研究多是针对某一种燃气事故灾害的提出相应的分析模型,还没有广泛认可的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整体思路,且对于事故后果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较多,没有普遍认可的分析模型。近十年来,国内外高校、企业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城镇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方面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一定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张甫仁等[6],提出了基于首末端监控的双向同步仿真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时差最小化的三色泄漏定位方法和基于GIS的城市燃气管网区域风险评价方法,为获得高精度泄漏危险性和对已发事故的分析和再现提供了参考。郑飞[7]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了国外成熟管道风险评估模型运用于上海燃气管道风险评估过程中参数设置的合理性问题,使评估结果更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姜栋方[8]等在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模型,从而避免了由于依靠专家打分确定权重带来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可靠。该方法目前还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的去修改算法,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杜学平[9]等探讨了燃气管道泄漏事故分类方法与回归分析方法的结合,得出了便于调用的简单函数,为定量风险评估中事故率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方法。林武春[10]等借助必要的检测技术对可能导致埋地管道失效的部位进行检测,再结合导致埋地管道失效的各种因素,最后根据模糊数学风险评价方法,对埋地管道进行风险评估。王文和[11]等以某市在役燃气管道为例,使用模糊数学语言表达了埋地燃气管道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燃气管道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进行了评价,并以美国石油协会(API)风险矩阵表征了埋地燃气管道的风险等级,得到不同管道单元的风险级别和管道单元数,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策略或措施,完善管道的完整性管理,降低管道的使用风险,确保城市燃气管网的正常安全运行。彭伟[12]等根据煤气站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建立各因素之间的层次模型,然后通过AHP-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煤气站安全现状进行评价。余硕成[13]分析总结了穆氏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估上的适用范围,采用模糊综合评分法对上海市区范围内使用年代较长的铸铁燃气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估。袁金彪[14]等根据城市燃气管道风险因素的多样性和可变性特点,根据可变因素的变动值,动态搜集风险评估所需要的数据,实现管道系统持续循环的风险评估。刘茂等[15]在进行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估中,引入了管线的致死长度,并定义其为在此管线长度内的失效能对特定地点的人产生致死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个人风险的定量计算,即管线失效率与致死长度的乘积,并基于个人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确定了管线的危险距离。黄郑华[16]对西安市1997年以来发生的燃气泄露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燃气泄露火灾事故特点,根据火灾事故特点,选择计算模型,计算了喷射火的危害程度和范围。HamidRezaJafari[17]通过GIS与信息叠加方式,建立了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对伊朗北部一城市燃气管道所有有效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和预测,并将管道按500米长度划分为若干段,分别计算每个段的风险水平。M.JabbariGharabagh[18]利用概率标引模型,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型,该模型了以前大多数模型的不足,并用于燃气管道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M.H.Alencar[19]采用多目标决策模型,建立了多维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该方法进行燃气管道风险评估,能为管理部门开展燃气管道风险评估提供宝贵且可信的信息。
1.2与其它技术联用的综合评估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GIS、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以及HSE管理体系的逐渐发展成熟,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的方法逐渐多样化,形成了多种技术联用的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汤仁锋[20]等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利用ArcSDE和SQLServer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Adobe的Flex地图表达RIA技术,BEST方式的SOA服务技术,ArclMS的地图数据与服务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城市燃气系统风险评估应用系统,为燃气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提供技术工具。该系统实现了城市生命线的数据的空间化存储、管理、表达及风险分析模拟,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实用性强,共享性高,可扩充性强等优点。蒋漳河[21]针对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评估与管理现存的不足,提出应用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的HSE管理理念与风险评估、预警、控制的技术建立城市燃气管道HSE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技术体系。综合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事故后果影响等级建立HSE风险矩阵作为风险评价标准和预警依据。通过构建该技术体系实现对城市燃气管道的持续动态安全评估与管理,为企业提供参考。谷洪雁[22]将GIS和DEA方法引入对城市燃气管道失效后果损失的评估与预测,通过数字化某市地图及其燃气管道图将其叠加,并输入管道的性质,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管道进行损失评估。从而,为风险较大的管段提供降低风险的信息和借鉴的样本。张鲁冰等[23]在参考国内外先进燃气风险评估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上海燃气管道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本地情况的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GIS技术,使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系统更具有可操作性。郑海旭[24]将GIS用于埋地燃气管道风险分析中,采用GIS软件做出管道风险评估图。尤秋菊[25]对北京市近年来的燃气状况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安全分析的“人一机一环一管”理论,找出了影响燃气突发事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素和后果严重性因素,从而建立了风险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指标体系。
2建议
对燃气管道进行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利用较少的成本实现燃气管道的科学化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减少灾难性事故的发生,从而使燃气管道运营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保证人员和社会财产的安全。燃气管道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活动,涉及到材料科学、经济学、可靠性、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理论。笔者根据调研资料和所在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估方面的一些做好,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1)以笔者所在的乌鲁木齐市为例,由于城市燃气管道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随着地面建设活动的增加,存在着地下管线运行状况底数不清。根据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特点,要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该城市燃气管网基础数据信息的完整程度。目前,乌鲁木齐市燃气管道还缺乏管道地面建设情况、管道腐蚀、人口分布及城市其它生命线分布等基本信息情况,因此,当地燃气、安监等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力量对城市所辖范围内燃气管道现场进行核查,建立风险影响因素数据库。(2)为了使管道信息数据库具有规范性和通用性,国家燃气管道主管部门应尽早制订管道信息数据库的基本要求和录用标准。我国目前还缺乏燃气管道历史事故数据,在风险评估时主要借鉴EGIG的燃气管网事故历史数据进行估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评估结果的可信性,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一个实时的城镇燃气管网事故数据库,定期录入全国各地燃气管网发生的事故,为研究开发我国的管道风险评价体系作好基本数据准备。(3)目前,国内外所建立的定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尚未考虑燃气管网事故在社会范围内引起的心理影响和事故后果。在实际的灾害应急管理过程中,燃气管网事故将会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不同阶层、不同属性人群中造成较强的社会心理影响。因此,可以进一步研究城市燃气管网事故后果所造成的其他类型的事故后果影响(4)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为决策者提供制定措施的依据。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对于管理者难以有直观的感官认知,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GIS等相关技术,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直观的显示,更好地为风险控制的决策服务。
3结束语
关键词 企业网 信息系统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信息技术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增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是辨别各种系统的脆弱性及其对系统构成威胁,识别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最后制定控制和变更措施的过程 。通过安全评估能够明确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了解企业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并分析可能由此造成的损失或影响,为满足企业信息安全需求和降低风险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要素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三个关键要素是信息资产、威胁、弱点(即脆弱性)。每个要素都有各自的属性,信息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威胁的属性是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弱点的属性是弱点被威胁利用后对资产带来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本身条件和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威胁,脆弱点分析如下:
实物资产的脆弱性:对电脑等办公物品的保护措施不力,办公场所防范灾害措施不力,电缆松动,通讯线路保护缺失。
信息资产的脆弱性:相关技术文档不全,信息传输保护缺失,拨号线路网络访问受限,单点故障,网络管理不力,不受控制的拷贝。
软件资产的脆弱性:未使用正版稳定软件。
人员的脆弱性:对外来人员监管不力,安全技术培训不力,授权使用控制不力,内部员工的道德培训不力。
三、风险评估过程
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核心和关键。风险评估过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是分析系统,找出系统的薄弱点和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了保证风险分析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管理层面应该有具备丰富风险知识的部门经理、IT人员、关键用户、审计人员和专家顾问,他们能够帮助快速地指出关键风险。
风险分析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各个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并按照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大小进行排序,得到风险的级别。风险分析有助于企业就安全项目和构成该项目的安全组成部分编制正确的预算,有助于将安全项目的目标与企业的业务目标和要求结合起来。
风险管理是由以上步骤得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实施在评估阶段创建的各种计划,并用这些计划来创建新的安全策略,在完成补救措施策略的开发和相关系统管理的更改,并且确定其有效性的策略和过程已经写好之后,即进行安全风险补救措施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将按照安全风险的控制效果来评估对策的有效性。
四、评估系统的设计
(一)评估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
该评估系统主要采用B/S/S三层体系结构,即包括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部分。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访问应用服务器,在Web页面的引导下指导用户与评估人员进行风险识别、数据收集,并显示最后的评估结果。同时丰富的在线帮助信息又为用户及评估人员参与风险评估以及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提供了很好的在线支持,系统管理员也可以利用任意一台客户端登录管理帐号对系统数据库进行权限范围内的维护。管理者需了解部门、员工及资产总体情况,明确风险种类及大小,并以知识库的形式,为如何处置风险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面向评估人员的功能模块,展示了本部门目前面临的威胁和薄弱点情况,帮助评估人员明确风险。相比而言,该模块更主要的功能,是协助上报本部门的人员及资产信息,以满足评估需要。
图1 评估系统体系结构
应用服务器处理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并采取多种手段,利用综合评估算法 ,完成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并实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客户端Web浏览器。应用服务器配置了系统运行所需要的Web服务器程序以及Web站点页面文件,我们选择动态网页编程技术对系统的Web站点页面文件进行编码和开发。数据库服务器上配置了系统运行所需要的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程序以及系统数据库资源,通过Web服务器与客户端实现实时数据交互。
(二)工作流程设计
首先,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数据采集,用户填写由评估单位制定的评估申请,将信息系统按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同时利用漏洞扫描器、正反向工具从技术角度了解系统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使得评估人员从整体上了解该信息系统及其评估重点,并针对系统业务特点进行裁剪;接下来,在前面所做的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着系统所承载的业务对数据进行资产、威胁、脆弱性分析;最后,依据发生的可能性及对系统业务造成的影响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类,利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算法以及消除主观性的各种算法,对风险识别中获得的风险信息进行风险综合评估,并在整体和局部、管理和技术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生成评估报告。
(三)数据库设计
该系统的数据库由企业信息库、知识库、评估标准库和评估方法库组成,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该数据库的开发和运行平台,其中:企业信息库存储的是有关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评估方法库存储了针对所设计的评估结构所采用的评估方法集合;知识库存储的是以往已评估系统的完整评估资料,可以为当前的风险评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数据库设计中评估标准库是几个库中最重要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部分,该库涵盖了各评估标准的评估要素,即遵从标准,又针对各行业的业务特点,提供了灵活的数据结构。
(四)网站内容风险算法。
对风险进行计算,需要确定影响的风险要素、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具体的计算方法。将风险要素按照组合方式使用具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到风险值。目前通用的风险评估中风险值计算涉及的风险要素一般为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由威胁和脆弱性确定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由资产和脆弱性确定安全事件的损失;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安全事件的损失确定风险值。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矩阵法和相乘法。
五、总结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加速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同时,也加大了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了解其安全风险,评估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与影响程度,为安全策略的确定、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安全运行提供依据,给用户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可靠性的信心,增强产品、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信息安全)
注释:
关键词:信息安全 风险评估 计算机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179-01
1 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时代大幅度迈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其已经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通信运营、金融证券等行业信息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行业信息化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比如黑客攻击、木马病毒感染都将会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导致数据泄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因此,为了能够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系统设计、实现与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以便能够更好地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御措施,阻止安全事故发生。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意义
信息系统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可以对资产的使用造成严重的损害,比如一些潜在的攻击行为和非法事件可以利用资产存在的漏洞、安全防御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攻击[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和措施,比如神经网络技术、层次分析方法、模糊矩阵方法等,评估对信息和信息处理流程的威胁、攻击和危害,评估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可以及时地确定信息系统中是否潜在的威胁和攻击事件,以便能够及时地采取防御和响应措施,比如采用入侵检测、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措施,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打击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4]。
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提高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能力,有效阻挡攻击行为,防止系统安全事故发生。目前,常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层次分析法、BP神经网络、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安全检查表法、专家评价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等,详细描述如下。
3.1 层次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方法根据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可以将问题分解为许多不同的组成要素,根据相关要素的影响、隶属关系能够将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组织为一个层次化的分析结构模型,最终把相关的风险分析问题归结为一个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具有重要的风险评估意义。
3.2 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可以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学习和预测,并且将学习结果存储到知识库中,通过训练不断的改进网络结构和优化BP学习参数,使得风险评估更加准确,更好的构建一个完整的风险防御体系。
3.3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可以将一切的变量在一定阈值空间上进行实例化,将其看做是灰色变量。解决灰色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其将传统控制论的观点应用到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大型系统中,并且将运筹学、自动控制等理论进行结合,使得客观世界具有灰色特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实体化、模型化和量化,已经成为解决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复杂系统事务的有力的方法。
3.4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可以根据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规范、标准等准则,制定详细地、明确地安全事件检查内容,并且能够邀请经验较为丰富的安全风险评估专家进行评估,根据制定的检查表逐条进行现场检查和评测,以便能够发现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是一种非常有用且简单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安全检查表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信息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是较为评估经验较多的案例,比如专家熟知信息设备、设计集成的内容和过程等。
3.5 专家评价方法
专家评价方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由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经验比较丰富的评估专家制定并且参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根据信息系统过去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归纳和分析,根据评估风险的标准和准则,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分析,确保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的状态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相关安全事件,预测信息系统将来发展趋势。专家评价方法包括两种具体的执行方式,分别是专家审议法和专家质疑法,都可以有效的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3.6 事件树分析方法
事件树分析方法能够自上而下的分析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从一个事件发生的出事原因出发,考虑事件发生的成功几率,直到寻找到最终的安全事故发生结果为止,事件树分析方法能够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进行分析,该方法比较有利于保护系统,能够及时的响应特定事件引起的系统故障等。
4 结语
随着政企单位信息系统的普及和使用,有效提高了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人们工作的便利性。由于许多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许多都是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很容导致信息系统产生安全风险,造成信息系统产生安全漏洞,受到黑客攻击、木马病毒攻击。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和攻击行为,采取防御措施,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林宁.IT类中小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效果调查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25(3):31-33.
[2]杨武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21(11):33-34.
关键词:项目融资;风险评估;方法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就是风险评估的难点。只有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并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达到最后对项目融资中的风险有科学的处理方法,进而使项目顺利完成。
1 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定义概念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就是对项目融资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整合后,得出的综合性的风险评估。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既能对整个项目进行前对所要涉及的风险因素给出不同的影响评价,又能为如何规避和处置这些预计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从整体上来说,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就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后期所要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解决方案。
2 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在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经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项目风险的概率,应用正确的风险评估步骤,可以提升提升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成功率。作者将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总结如下:
(1)评估所有方法。在评估的过程中,每个影响因素和方法都要考虑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评估中不会有因素影响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准确度。
(2)考虑风险态度。对于每个风险都要有慎重考虑的态度,态度会影响整个风险评估。由于人为的原因,每个人进行风险评估时所考虑的都不太一样,主要是对影响因素的不同考虑,对不同的数据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这就使得考虑风险的态度成为影响整个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重要方面。
(3)考虑风险的特征。对于每个发现的风险都要进行详细深入的剖析,以求达到对每个识别风险的控制。
(4)建立测量系统。对于风险的评估要有相应的测量系统与之配合,建立测量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系统性预测。在对已经认识的风险可以做到依据经验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测量评估。
(5)解释结果。对于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在进行测量分析后要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解释。解释不单单是为了对数据有更深刻的了解,更要对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处理。通过解释结果,不但能让评估人员对测量数据有深入的了解,更能在解释数据时,对未来要发生的风险进行推断。
(6)做决策。做决策可以说是整个风险评估中的最后阶段,对前面进行分析估计的风险进行对比做出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以实际的情况。但我们不能排除每个决策者所独有的见解,对于风险评估的决策,决策者的个人见解对决策也有影响。最终的决策对风险的留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 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可采用的方法
(一)定性风险评估
(1)历史资料法
所谓历史资料法,就是根据在以往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历史记录,通过把现在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数据与历史资料中的数据对比,进而的出相应的风险评估数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历史资料法就是依靠以往的风险评估经验进行现在的风险评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有时受到历史资料的拘束,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这种方法就无法运用。一味的使用历史资料法也会导致很多问题,毕竟很多历史资料都不是十分的准确,必然会导致结果又一定的偏差。
(2)理论概率分布法
通过对以往项目的风险评估,可以综合得出一定的理论概率,这种理论概率就相当于不同项目风险的比例。如果决策者没有十分充足的项目管理经验,又对历史资料法运用的不是十分得心应手,就要对风险评估进行理论的概率分布修正。通过运用概论修正,达到风险评估理论上精确的目标。
(3)风险事件后果的估计
对于项目融资风险评估,不能仅仅进行风险评估后就结束了。对于项目融资后的风险事件估计也不能缺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甚至比风险评估更为重要。风险事件后的估计不但能衡量风险的各方面要素,更能确定风险评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数据记录,为以后更好的使用历史资料法奠定基础。
(二)定量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包括访谈法、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决策树分析和非肯定型决策分析。定量风险评估主要是从各种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盈亏决策的关键因素,进而得出风险评估的作用与效果。
4 结语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是整个项目风险评估中的一部分,但对于整个项目风险评估来说,确实十分重要的。项目融资就是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是整个项目的资金保证。但相应的资金的风险评估对每个投资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风险投资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投资者才会进行投资。笔者通过对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方法的分析总计,总结出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希望这些方法和步骤能对从事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的工作的人员给与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彭鹏.浅析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2(18).
[2]王静红.以“项目融资”方式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J].环渤海经济t望,2012(10).
[3]期海明.商业银行参与BT项目融资法律风险分析――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J].广西金融研究,2013(10).
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关键词】风险评估 维修管理 理论维修 区间分析 输变电设备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风险评估视角下的输变电设备维修技术全面评估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维修决策,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当前,对于一些资产密集型的企业,集合的资金虽多,但平时的支出也是巨大的,设备维修的费用就是日常支出的一笔重要开销,因此,对于这种企业来说,开发一项新型的维修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若是充分利用好风险评估视角下的输变电设备维修技术,长期来看,会为企业制造很大的隐藏性利润。
1 输变电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作出评估,会减小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风险评估运用了多门学科,在输变电设备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自身风险、人身环境风险、社会风险和系统风险四大类。在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时,引入了区间分析的方法,使分析数值更加准确、可信。
1.1 自身风险的分析
自身风险也就是设备出现状况后对机器自身所造成的损坏,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是由维修设备所需要的费用以及在设备损坏和维修的时间里所能完成的任务来判断的,是由设备的类型、电压的等级和损坏的程度来决定的。设备所损坏的程度由高到低分为LA级、LB级、LC级,当损坏的技术越高,维修费用越高,维修难度越大,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设备损坏的等级是由设备损坏时的状态决定的。
1.2 人身环境风险的分析
人身风险是指,设备在损坏的同时,或许会对设备使用者和设备周围的人群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衡量人身损失的标准是比较困难的,要综合多项衡量标准,并且,对人身损失处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按照常规的方法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LA级、LB级、LC级、LD级,若是按照死亡、重伤、轻伤的分类来看,LD级损坏程度最低,基本不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什么损坏。
环境风险是指,设备在毁坏时对周遭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情况。由于设备中含有一些化学物品,在设备出现状况时,会发生设备内部化学物品泄露的显现,影响周围环境的指标。环境损失标准的评定也是十分困难的,同样分为LA级、LB级、LC级、LD级四个等级,LA的损失等级高,LD损失等级最低,几乎没有任何污染情况。
1.3 社会风险的分析
社会风险是指,设备在损坏后,停止工作,最直接的对广大用电户造成影响,使用电户造成生活和生产上的损失。如何评定社风险的评定等级是一大难题,我国也在致力于对此风险等级评定的研究,目前所使用的评定方法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评定。产电比法是就是采用经济的方法做评估而使用的常规方法,也就是说,设备损坏后,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有产电比、切除负荷量以及停电时间来决定。
1.4 系统风险的分析
系统风险是指,设备发生损坏后,可能对设备的系统安全造成影响。设备在发生损坏后,就会停止运行,会影响设备整体的供电和安全,如此,会发生一些潜在的经济损失。系统安全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潮流越限、电压越限、电压失稳和连锁故障。前两者是设备发生故障后,所产生的主要系统安全,后两者为前两者的连锁反应。
2 风险评估视角下的输变电设备维修技术的研究
对输变电设备进行风险评估,最终是为了实现对设备的维修。设备维修分成三个步骤,先是决定设备维修的策略,再是安排维修,最后实施具体的维修。综合对各个层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后,认为决定设备维修的策略,是整个过程的重要一环,所以,本文重点对设备的维修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大家未来的参考和学习。
2.1 决定设备是否需要维修
判断一个设备的维修情况,是由设备损坏的现状决定的,也就是设备故障概率,这作为一个变量,决定设备是否需要维修。此变量由设备使用的时间来决定,设备使用的时间越短,自然损坏的程度就越低,设备使用的时间长,损坏累积的就严重。因此,设备损坏的概率我们可以参考以往设备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情况,从而决定是否需要维修,以及如何维修。在研究设备维修中,设定了两个值来描述设备故障概率,当设备故障概率大于所设最大值时,则需要大修,当设备故障概率处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时,则需要小修,当设备故障概率小于所设最小值时,可以不用修理。
2.2 设备维修的顺序
设备损坏所带来的风险越大,对各方面所带来的损失也就越大。因此,在决定设备维修的顺序时,应先维修设备损害而带来的风险大的设备,从而将损失降到最小,而后维修因设备损坏带来风险小的设备,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减小财产的损失,避免环境的污染,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此,我们将风险评估指标作为设备维修顺序的变量。在前面我们分析的几种风险中,除了系统风险是表示设备损坏严重程度的指标,其余都为表示经济的指标。在做出设备维修顺序的决策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不一定表示设备损坏程度的指标越严重,风险就越大。
3 结语
无论是对风险评估还是对设备维修,都是想将资源合理运用,将利益最大化,这里的利益,不光是为企业赢得利润,更是为社会提供便利,服务广大人们群体。而传统的维修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人们需求,因此,风险评估视角下的输变电设备维修技术营运而生,并且更易于人们的操作。本文从风险评估和维修决策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建立输变电维修过程的基本框架,并且,还会根据人们未来的需求和技术的更新,对设备维修的方式方法作出与时俱进的更改,为各行各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郭锦.基于风险评估的输变电设备维修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126.
[2]张炜.基于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的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3]郭丽娟,鲁宗相,邓雨荣.基于风险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实用化技术研究[J].高压电器,2013(01):81-86+91.
[4]张大波.基于状态监测与系统风险评估的电力设备维修及更新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