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10: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法定代表人:刘建伟,总经理。
委托人:陈蘅,该公司工作人员。
委托人:郭峰,北京市鼎铭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兰州金城旅游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续国,董事长。
委托人:冉志江,北京市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外贸)为与被上诉人兰州金城旅游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城公司)保证合同关系确认纠纷一案,不服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保证合同关系民事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5年2月27日,上海外贸与案外人匈牙利金城豪克国际贸易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克公司)法定代表人田丰年签订一份95 H T I 4 E 025售货合同,约定:由上海外贸供给豪克公司不同规格的童晴棉服和童羽绒服货物总计数量为28000 PC S(即28000件),总金额为365600美元,装运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价格条件为C IF布达佩斯;装运期限为1995年7月到8月;装运口岸为中国上海;目的地为匈牙利布达佩斯;付款条件为提单日后70天内电汇付款;品质异议为买方须于货到目的口岸之日起30天内提出;数量异议为买方须于货到目的口岸之日起15天内提出,索赔均须提供卖方同意的公证行的检验证明。上海外贸业务员郑亦和豪克公司法定代表人田丰年在该合同上签字。同年4月20日,金城公司给上海外贸出具了关于给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担保的函。该函称“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是兰州市金城旅游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派出的境外企业。关于今年贵公司与该公司签订的进出口合同,我们同意作合同经济担保。希望合作顺利”。售货合同签订后,上海外贸于1995年7月20日将集装箱装运情况传真给豪克公司,同年7月26日将货物装上船只,取得提单并交给豪克公司,后因合同项下货物一部分被匈牙利海关没收,一部分下落不明,豪克公司未给付上海外贸货款,双方发生争议,上海外贸遂于1996年3月8日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以下简称上海仲裁分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豪克公司立即向上海外贸支付货款328478美元、赔偿损失并承担仲裁费用。上海仲裁分会认为,上海外贸已按销售合同约定将货物装船,支付了至目的地布达佩斯运费,装船后及时通知了豪克公司,负担了货物装上船以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提供了全套装运单据,已按约履行了义务,而豪克公司接受了全套正本装运单据后,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五十条关于“买方必须按照合同和本公约规定支付货物价款和收取货物”的规定,显属根本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上海外贸因豪克公司违约造成的经济损失。上海仲裁分会遂于1997年8月29日作出了(97)沪贸仲字第505号裁决:豪克公司支付上海外贸货款328478美元;豪克公司赔偿上海外贸经济损失21040美元;仲裁费由豪克公司承担90%,上海外贸承担10%;豪克公司补偿上海外贸办案费用人民币186000元。因上述仲裁裁决没有涉及金城公司保证责任,上海外贸遂于1998年2月19日向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请判令金城公司承担383883.88美元的保证责任并赔偿利息损失。诉讼期间,上海外贸又于同年3月24日向原审法院提出申请称: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担保责任赔偿案中,由于赔偿数额有待对豪克公司的执行结果而定,故本案的诉讼请求变更为,依法确认金城公司的担保合同有效并承担担保赔偿责任。
另查明:1995年3月16日,金城公司给案外人上海市针织品进出口公司出具了一份“关于给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担保的函”,该函内容与金城公司于同年4月20日给上海外贸的担保函内容相同。对于金城公司出具保函问题,该公司承认给上海市针织品进出口公司的担保函系该公司出具。对于该公司是否向上海外贸出具相同内容的担保函问题,原审判决认定给上海外贸的担保函系该公司所出具,金城公司对此认定未提起上诉;在最高人民法院二审期间,金城公司称其未向上海外贸出具过保函,至于加盖在保函上的金城公司公章是否为真实的则不能肯定,但金城公司不申请对此公章进行鉴定。关于豪克公司的称谓问题,原审法院曾委托兰州大学外语系对豪克公司的名称进行翻译,确认为“金城企业集团豪克公司”。金城公司分别向上海外贸和案外人上海市针织品进出口公司出具保函时称豪克公司为“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上海外贸向上海仲裁分会申请仲裁时称被申请人豪克公司为“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豪克公司亦以“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的名义进行书面答辩。豪克公司于1996年6月20日给上海外贸关于推选首席仲裁员的函件中以“匈牙利金城豪克公司”名义落款并加盖豪克公司公章。豪克公司于1996年3月28日给金城公司的报告中称本案售货合同是上海外贸与“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签订的。上海仲裁分会秘书处于1998年4月8日给上海外贸的复函中证实:上海外贸以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为被申请人申请仲裁,被申请人曾以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名义答辩,但此后在递交仲裁文件中又以“金城豪克国际贸易责任有限公司”、“金城豪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匈牙利金城豪克公司”的名义出现(公司公章完全相同),鉴于被申请人使用的名称前后不一,故仲裁庭曾要求其确认自己的名称,被申请人于1996年11月27日致函上海仲裁分会称“本公司全称为金城豪克国际贸易责任有限公司”。上海仲裁分会认为,“以上事实,说明被申请人尽管使用上述提及的不同名称,但仍是同一主体”。一、二审诉讼期间,金城公司未举证证明其在匈牙利还有第二家豪克公司。
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金城公司保函所列被保证人为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与上海外贸所诉被保证人及仲裁裁决书所列被申请人并非同一公司,亦与主合同买方单位不一,不能确认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之间存在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上海外贸起诉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之规定,判决:驳回上海外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31 200元由上海外贸承担。
上海外贸不服原审法院的上述民事判决,其上诉理由是:原审法院认定“保函所列被保证人是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与原告所诉被保证人及仲裁被申请人并非同一公司,亦与主合同买方单位不一”与事实不符。实际情况是被保证人作为一家匈牙利公司,虽以不同文字表述同时使用了多个名称,但不能改变其法律关系中作为同一主体的性质,在其与上海外贸的主合同执行过程中及仲裁过程中有充分证据证明这一事实。被保证人虽使用不同名称,但均系同一经营场所、同一电话号码和使用同一枚匈牙利文公章,且通过同一总经理田丰年履行同一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原审法院仅凭名称文字表述上的不同就轻率地认定主体不一是错误的。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之间存在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自1995年4月20日金城公司向上海外贸出具保函之日起,双方即确立了保证合同关系。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故请求撤销原判,改判金城公司对豪克公司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并承担诉讼费用。
金城公司答辩称:能证明上海外贸提交的1995年4月20日的担保函是否真实和是否成立的关键证人是金昕、郑亦、田丰年三位经办人,金昕和郑亦是上海外贸的业务负责人,其未出庭作证和提供证言,田丰年不仅是必须到庭的证人,而且是上海外贸申请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被执行人。上海外贸既没有将被担保人列为共同被告,又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仅凭一纸空文要求金城公司承担没有确定的被担保人的责任,以及要求金城公司为一个没有保证条款且排除第三者责任的主合同承担赔偿责任,应不予支持。金城公司未参加上海外贸与豪克公司的仲裁庭审过程,无法对该案件事实进行质证或答辩,金城公司无上述诉讼权利,也没有义务替仲裁案件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确认事实和承担赔偿责任。故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涉及上海外贸与豪克公司以及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之间两个不同法律关系。关于上海外贸与豪克公司之间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业经上海仲裁分会作出(97)沪贸仲字第505号裁决,豪克公司应承担给付上海外贸货款及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即主合同债务人债务范围已经确定。因上海仲裁分会的裁决不能涉及仲裁协议之外的当事人,即从合同中的保证人金城公司。上海外贸有权以金城公司为被告,单独就本案保证合同关系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之间存在保证合同关系并判令金城公司对主债务人豪克公司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
原审判决业已查明:1995年4月20日的担保函系金城公司出具,金城公司对此未提起上诉,亦未对原审认定的事实提出异议。在本院二审期间,虽然金城公司称该公司未出具担保函,但又对加盖在担保函上的单位公章是否为真实不能作出肯定的回答,且该公司也不申请对此公章进行鉴定,故应认定该担保函系金城公司所出具。关于被保证人豪克公司的名称问题,豪克公司虽有多个中文名称,但均使用同一枚印章,法定代表人亦同为田丰年一人,且金城公司不能举证证明其在匈牙利还开办了第二家豪克公司,应认定担保函上所称被保证人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即为主合同的债务人豪克公司。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之间已形成保证合同关系,该合同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法,应认定为有效。因此,金城公司的上述辩称均无事实和法律根据,其辩解的理由不予采纳。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部分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上海外贸的上诉理由成立,应予支持。
鉴于本案所涉保函没有约定保证人承担何种保证责任,且该担保行为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施行之前,依照本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关于“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人承担何种保证责任,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金城公司应对被保证人豪克公司给付货款及赔偿损失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
据此,最高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三项之规定,于1999年4月24日判决如下:
一、撤销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甘经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
二、确认兰州金城旅游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出具的保函成立,双方之间已形成保证合同关系。
一、深刻认识服务贸易的功能和作用
综合来看,服务贸易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
一是促进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相对于制造业和货物贸易,我国服务经济和服务贸易发展明显滞后。例如,中国服务出口占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全球约 20%,中国约 10%。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不匹配既是过去发展中的问题,也是未来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空间。由于服务贸易具有能源资源消耗少、无污染、高增加值等属性,服务贸易将推动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同时,服务业不仅本身是一种独立产业,它还是中介产业,即通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的提档升级,从而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对经济贸易增长的综合贡献将是倍增的。
二是促进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在货物贸易推动下,制造业领域开放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然而服务业开放相对滞后导致低水平发展,已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例如,物流业发展水平低下导致物流运输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 商业零售企业演变成为物业经营公司,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挤压了生产商的利润,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 作为海运大国,我国在海运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旁落; 我国的金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不能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势; 国内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等行业的顽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而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领域开放,可以有效推动服务行业改革,从而将我国改革开放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三是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快了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以较低的资源能源消耗,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一种途径,它改变了传统制造业高投入、高消耗创造社会财富的方式。因此,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我国走上集约化、内涵式的增长道路,促进经济和贸易转型升级。制造业和货物贸易推动我国经济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相当程度上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国际分工中的低端环节,发达国家企业通过控制研发和营销等 “微笑曲线”两端,达到了控制整个产业链、贸易链和价值链的目的。通过发展研发设计、培育品牌、建立营销网络和终端销售渠道,能使我国摆脱 “微笑曲线”的宿命,使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和经济发展的效益得到实质性提升,这也是未来我国能否从发展中国家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因素。
四是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和规则的国际影响力。当今世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多体现在经济文化层面,更多与规则、标准、文化时尚等联系在一起。虽然我国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经济和商业为依托的西方文化占据了世界舞台。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文化和行业标准,美国电影占据了国际影视行业最高端; 麦当劳、肯德基成就了风靡全球的美国快餐文化; 一提到金融业就联想到华尔街; 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大信用评级公司掌握话语权的影响力; 波罗的海指数成为世界海运价格的风向标等等。因此,只有通过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高端形态的服务业,才能把中国经济贸易总量优势和悠久文化历史优势,转化为基于商业经济的国际文化和国际规则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宏观战略
服务贸易行业门类复杂,各行业发展特点差异较大,涉及的服务行业管理部门众多,因此,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缺乏宏观发展思路和总体战略。本文力图站在服务贸易共性角度,依据 “十二五”规划内容,提出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思路和总体战略。
一是服务业市场开放战略。根据入世承诺,我国 80% 的服务行业已经开放,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11 年我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产业增加值的比值达到 13. 3%,高于美国这一比值。尽管如此,我国服务行业的开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不相适应,还有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也有扩大开放的空间。为此,国家 “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要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不仅仅要停留在政策文件和承诺上,还要在具体操作层面,如服务领域要在扩大市场准入范围,放宽准入的限制,吸引外商投资服务产业等方面迈出新步伐。为此,要把服务贸易作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把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服务业市场开放、提升服务产业国际化水平作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首要 宏 观战略。
二是服务出口结构优化战略。服务业门类庞杂,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新型服务业、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并存,通过优化服务业和服务出口结构,提高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大的服务比例,才能更大程度提升服务业和服务出口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2010 年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的使用和特许、咨询和广告宣传等新兴服务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了 21% 。虽然我国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型服务出口占比逐年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差距还较大。为此,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优化服务出口结构,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运输、旅游、分销等服务出口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通信、计算机、金融、文化、咨询等高附加值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的比重,这也是我国未来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战略之一。
三是服务价值链提升战略。一般来说,服务出口结构不同于价值链,优化服务出口结构主要是指 12 大类、160 多项服务子行业结构的调整,而价值链提升是指在同一类服务贸易项下分工环节及出口价值含量的提高,这更具有实质的经济含义。对于面向出口的服务业,无论是新型服务贸易,还是传统服务贸易,与制造业类似,都有一个国际产业链和相应的价值链。只有占据服务产业国际分工的高端环节,才能发挥服务贸易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促进作用。新型现代服务业也有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传统服务产业也有价值链的高端,如软件信息产业既有系统集成与方案设计,也有软件外包领域的编码等价值链低端环节; 传统的建筑服务既有一级总承包商,承担着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也有二级、三级建筑施工承包; 咨询服务行业既有像标准普尔等掌握着信用评级话语权的世界顶级信用评级机构,也有承担简单数据录入与处理的低端业务的机构;文化行业既有简单的版权交易或项目演出业务,也有 “走出去”收购国外影院或剧场,掌握境外文化出口终端渠道等利润更大更可持续发展的出口模式。因此,服务贸易发展不仅要优化服务出口结构,更要实施价值链提升战略,吸取货物贸易发展经验教训,从一开始就要特别注重抢抓服务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四是服务业海外投资战略。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模式中,以商业存在形式提供的服务贸易,与海外投资紧密相联,这种服务贸易提供模式必须以海外投资为前提。因此,服务业海外投资是我国全面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战略。据推测,全球以商业存在形式实现的服务贸易超过了跨境服务贸易,我国也不例外。目前,世界服务业国际投资占全球跨境投资比重已接近 2 /3,我国服务产业正在成为吸引外资和境外投资新 的 增 长 领 域。随 着 “走 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金融、保险、分销、物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服务企业,将跟随制造业企业 “走出去”,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孔子学院、中医药、武术、杂技、影视等等机构也将在海外建立更多的交流平台和境外机构,这些都将成为我国服务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培育服务跨国公司和服务品牌战略。抢占国际服务产业发展制高点,增强我国对国际文化和国际规则影响力和话语权,必须要培育服务领域的跨国公司和服务品牌。麦当劳、肯德基是美国餐饮文化的代表,标准普尔等是美国信用评级领域的代表,微软是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代表,马士基是海运领域的代表,美国跨国公司在上述服务领域的品牌效应,牢牢掌控了美国对全球文化和商业规则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为此,我国应基于自身优势,在每一个重点细分服务行业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潜质的跨国公司,打造中国在相应行业的服务品牌,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和国际商业规则打下基础。
三、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推进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应按照服务贸易发展战略,遵循服务贸易发展规律,借鉴货物贸易发展经验,选择符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路径。
( 一) 与其他领域一体化融合发展
服务贸易与其他国际贸易经济合作方式联系紧密,当前,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一体化、服务贸易和服务业跨国投资一体化,服务贸易与国内服务业一体化、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发展服务贸易就应与其他国际经济合作方式、途径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以下四个一体化互动融合发展。
一是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一体化融合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的一体化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转变为服务企业。如苹果公司、耐克等新型制造公司基本把制造业务全部外包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自己专做研发和营销等核心环节,新型制造企业俨然成为专做服务的服务型企业了。另一方面,服务业也开始呈现制造化的趋势,一些服务公司利用物流、营销等方面的服务优势进军制造业。如沃尔通过掌握的终端销售网络和遍布全球的物流网络,给制造加工企业下订单,并贴上自己的商标,将委托制造企业生产加工的产品销售出去。另外,随着产品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是通过嵌入机器设备间接出口的,因此,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越来越难以分离。相应地,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也应总体考虑,联动发展。
二是服务贸易与服务业跨国投资一体化融合发展。目前我们常引用的是基于国际收支统计的服务贸易数据。事实上,跨境交易只是四种服务提供模式之一,而目前以商业存在形式出现的服务贸易量更大。根据服务的性质,一些服务贸易是无法跨境交易的,必须通过投资以商业存在形式提供。因此,服务贸易和服务领域的跨国投资密不可分。因此,服务贸易和跨国投资应一体化考虑,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三是服务贸易与国内服务业一体化融合发展。世界各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不断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各国部分降低了服务贸易市场的进入壁垒,国际服务产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的服务企业同时面对国内消费者和境外消费者提供服务,国际服务业投资更是推动了商业存在形式的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以服务外包为例,离岸外包是国际服务贸易,而在岸外包则属于国内服务产业,并不产生跨境交易行为,然而,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联系十分紧密,作为服务外包企业,既有在岸外包,也有离岸外包,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同时推进。因此,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应综合考虑,总体规划、融合发展。
四是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一体化融合发展。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推动下,服务的可贸易性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服务贸易可以通过跨境交易完成,服务外包越来越成为跨境交易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异军突起,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新方兴未艾,这不仅大大推动了软件和信息产业服务外包的发展,也使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软件信息技术领域尤其如此。因此,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应在统一框架下,相互促进,以服务外包为起点,向更高的服务贸易形态升级。
( 二) 建立综合性发展载体、促进平台和营销网络
第一,依托已有的服务贸易基地城市、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其他载体,建立服务贸易发展平台。货物贸易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建立以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为载体的货物贸易集聚发展园区,形成面向出口的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在服务贸易领域,我国也应充分发挥目前已经授牌的国家级服务贸易示范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等的作用,调动地方政府尤其是重点地区和城市发展服务贸易的积极性,引导基地城市带动周边区域形成服务贸易集聚区,形成服务产业的上下游专业化分工和服务产业的配套分工与合作,打造区域性国际服务品牌。
第二,打造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为核心的服务贸易促进平台。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我国促进货物贸易发展的核心平台,在服务贸易领域应借鉴货物贸易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易会的经验,培育建设好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 简称京交会) ,形成 “南有货物贸易广交会、北有服务贸易京交会”的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交易平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专业促进平台,如各类软件交易会、服务外包交易会、文化博览会、旅游博览会、国际电影节等等,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展会平台。最终形成以综合贸易交易会“京交会”为龙头,其他专业展会为补充的,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服务贸易促进平台体系。
第三,以企业海外分支机构为基础,设立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海外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海外服务推介营销网络。货物贸易境外营销网络的缺乏是制约我国货物出口效益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服务贸易应借鉴货物贸易经验教训,特别强调服务出口营销网络和境外接单中心建设工作。服务贸易境外营销网络包括两个层次: 一个是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它既是接单中心,也是服务出口中心; 另一个是政府和行业协会建立海外公共服务机构,它是为境外服务类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提供公共服务的促进机构。
( 三) 结合服务贸易具体行业,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活动
《服务贸易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了 30 个重点发展领域,对于传统服务贸易如旅游、建筑服务等,其发展方向在于 “巩固优势”,对于咨询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其发展方向在于 “重点培育”。因此,分门别类制定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显得十分必要。从商务工作角度看,目前已经基本确定服务外包、技术贸易、文化贸易、商贸服务业、会展服务、货运、中医药服务等七个重点领域。服务外包依托 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探索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下的新一代服务外包,培育服务外包新业态。在技术贸易方面,依托中国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把其打造成为我国参与国际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的核心平台。在文化贸易方面,抓紧完善文化出口指导目录,以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为依托,加大支持力度。在中医药、物流、货代、会展业等方面抓紧制订相关法规、标准,确定龙头企业,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相关行业和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分行业制定相应的促进政策和措施的发展路径基本明确,未来应抓紧实施相关规划设想,进一步丰富完善相应的促进政策措施,并延伸至其他未涵盖的行业或子行业。
四、完善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软件外包;发展现状;对策;大连市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40-02
一、软件外包的内涵
软件外包(Software Outsourcing)属于服务贸易的一种,它是指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软件外包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软件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软件外包也正好符合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各国之间软件技术水平大不相同,产品价格也存在差异,接包国劳动要素丰裕,发包国资本要素丰裕,发包国利用软件外包与接包国合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使双方都能获益,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软件外包企业借助于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从而释放企业资源,分担风险、加速重构优势。
二、大连软件外包发展的现状、趋势与前景展望
(一)大连软件外包的基本现状
随着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进程的加快,软件外包尤其是对日软件外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连之所以形成如此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集群得益于“官助民办”的运营模式。在大连高新园区建设的大连国家软件公共技术平台,它是由国家、省市和大连高新园区共同支持建设起来的公益性技术平台,项目总投资 1 100 万元,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服务于高新区乃至全市的软件企业,旨在降低软件企业研发、测试、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成本。通过专业技术服务,推进软件企业的规范化、国际化进程,实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打造世界级现代软件产业聚集区提供有效的自主创新服务平台。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前瞻性的产业政策导向,避免了政府在操作环节的低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政府在软件园开发建设上直接投入带来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利益的激励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促进软件园区更快地发展,提高软件园区开发和运行的效率,也提高了对软件企业的服务质量。在过去的11年中,大连软件出口从1 000多万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13.3亿美元,软件企业从15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900多家,软件从业人员从当时的5 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9.5万人。11年间,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了60%。如今,软件业已经成为大连的支柱产业,“大连软件”四个字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品牌。
(二)大连软件外包产业促进大连市经济全面发展
在2009年初的“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亿达集团董事长孙荫环指出,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2010年将继续加大IT人才吸纳和培养力度,使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大学生就业和人才聚集的“蓄水池”。国务院已确定大连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将在这些城市实行包括实用人才培训、特殊劳动工时等在内的支持政策,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下面采用模型研究的方法,分析大连市1999―2009年软件出口额与工程师数量之间的增长关系。
为了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先把数据作出散点图(如图1所示)。从散点图上看大连市软件出口额与工程师数量之间具有很强的一元线性关系。因此,下面将用线性回归模型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设模型为:
Y=A1+A2X(Y表示大连市软件出口贸易额,X表示大连市工程师数量)
对大连市软件出口额与工程师数量之间的模型进行检验,假设大连市工程师就业数量对大连市软件出口贸易额没有影响,即H0∶A2=0.将2000―2009年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线性关系为: Y=8.048+6.5723X。计算统计量T的观测值: t=33.779>2.306=t0.975(8)
结果显示,常数项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回归参数也通过显著水平0.05的检验。因此拒绝零假设H0,即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中国自加入WTO之后,大连市软件对外出口贸易额从0.15亿美元增加到13.3亿美元,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虽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顺差的增速并没有减慢,出口贸易的增长,企业数量随之增加,工程师就业人数也迅猛增长。这样,大连软件外包产业促进大连市经济全面发展。
(三)大连软件外包产业的前景展望
1.大连将成为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领军城市。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影响,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依然取得不俗的业绩,成为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领军城市。目前,全市已有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近900家,其中外资企业300多家,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大连设立了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中心,使大连市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软件和服务外包最为集中的城市。全球前十大ITO和BPO服务提供商中,已有6家在大连开展外包业务;东软、华信、海辉三家本地企业连续几年排名全国软件出口前三位。大连已经把加快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实现城市转型的强有力支撑,作为战胜当前金融危机的最有力途径。争取在未来几年内培育出几家万人规模以上的软件外包企业,推动大连软件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2.加大对欧美市场开拓的引导。市场空间决定了未来产业的发展质量和规模,加大对欧美市场的开拓,是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大连软件企业对欧美外包市场的拓展起步较晚,并且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由于软件开发具有高度的知识密集型特点,发包商在对承包商进行评估时,更看重对方的开发经验、双方在语言文化上的共通性以及长期合作的默契与信任程度。在大连投资的跨国公司,如HP、IBM在初期主要将日本业务转移到大连获得成功后,已经越来越多地将欧美业务转移过来,他们的做法在欧美企业中间形成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可以预期,未来大连企业承接欧美业务的份额将越来越大。
3.大连软件逐渐向自主创新过渡。大连未来的目标是:做中国软件的自主研发基地、高端服务外包的承接基地、连接国内服务外包的再次转移中心。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对于软件产业来说,外包业务是保证自主创新的起点和标准接轨国际软件产业的链条。在外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大连开始鼓励本地的服务外包企业学会用“服务外包”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
三、大连软件外包产业的政策建议
1.扩大企业规模。首先,从资源整合层面来考虑,建立以大型软件企业为龙头,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以大促强”具有规模化的软件外包联盟。通过产权、品牌、行业地位等一系列优秀资源的整合,从根本上把众多小而分散的软件企业,构建成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软件外包联盟;其次,组建区域性软件外包企业联盟,做到一家接包,多家参与,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联盟本着以承接优秀外包业务为宗旨,为中外软件客户在联盟内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和项目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后,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为支撑平台建立软件外包企业联盟。根据国际软件外包的主导产品,结合产学研自主创新的研究与开发,可以吸引诸如微软、IBM等欧美软件公司向该外包联盟发包相关软件项目。
2.注重人才培养。人才供给不足仍是大连软件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大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国内率先提出根据企业每年员工和销售收入增长量情况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每新录用一名大学生(含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企业每人不超过4 500元的定额培训支持。除了培养人才外,企业必须通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来留住人才,使他们乐于在企业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承接更多更好的项目打下基础。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重视帮助员工成长,将股权、培训项目或其他激励机制等引入对人才的管理,用好和留住现有的人才,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
3.改善投融资环境。资金不足直接限制了大连软件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一个高效的投融资机制将是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风险投资是发展软件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融资方式,比如苹果电脑公司、SUN微系统公司、微软公司等。因此我们要借鉴美国的经验,多渠道开辟风险投资来源,建立健康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和高效的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势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人才队伍。注重完善以民间资本为主,政府引导扶持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鼓励对软件外包产业的风险投资,逐步建立服务外包产业风险投资体制。积极为重点软件外包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扶持大型软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目前大连已经建立了将近90 家的各种形式的担保公司,资本金已超过了100 亿。这样的尝试,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既规避了民间融资的法律风险,又便利了政府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樊哲高.大连软件:“走出去”迈上新台阶[N].中国电子报,2008,(4).
1.促进传统服务贸易加快转型升级
继续巩固运输、旅游、建筑与工程服务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规模,努力提高传统服务贸易的层次和附加值,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发展带动效应的服务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知名品牌企业和产品。一是加快培育高附加值旅游服务。推进旅游便利化,有效落实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口岸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积极争取将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从机场扩大至海、陆、空口岸的方面试点,进一步优化“144小时便利签证”有关措施,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有效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创新旅游项目,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旅游。加强大连旅游目的地在海外的宣传推广,建立国外旅游营销网点和信息平台;二是完善以海运为核心的现代物流运输服务体系。以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契机,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以大窑湾港区为核心,加强集装箱场站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港口运作流程,增加集装箱货运生成量。逐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完善航运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航运金融服务,积极吸引航运产业基金、航运金融租赁公司、航运保险机构落户大连,鼓励大型企业和团体联合设立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不断扩展航运保险业务,积极引进国际上知名保障和赔偿组织在大连设立船舶保险、航运金融保险等的代表处或办事处;三是积极拓展境外劳务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大连的人才优势,鼓励采用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国际通行方式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以此来带动工程设计、劳务和咨询等建筑服务的出口。
2.推动新兴服务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地方金融保险、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加快生产贸易发展,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是积极推动涉外金融和保险业务创新。争取国家放宽大连市涉外金融的管制和外汇管制,允许服务贸易相关的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出流入,提高服务贸易金融便利化。鼓励大连市内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服务贸易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和担保服务。加快开发保险和再保险险种,推进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创新。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在生物制药、设备制造、航运物流、船舶租赁等产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二是加快发展会展商贸等特色服务贸易。大力发展会议展览服务,继续办好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等现有品牌展会,积极引进世界海洋博览会、中国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国内知名展会。利用区域商贸服务业迅速崛起的有利时机,重点依托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集展贸直销、电子商务、信息、物流配送、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服务平台;三是大力发展医疗教育等专业服务贸易。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推动大连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专业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鼓励大连市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与国际知名医疗服务机构合作,建设国际标准的远程医疗系统,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支持大连教育机构提高教育服务创新能力,开发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国际化教育服务项目,鼓励各类高校扩大国外留学生规模,完善服务贸易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提高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国际标准化程度;四是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引入国内外(尤其是日韩等)知名企业,积极打造大连大型文化产业园区。举办国家级文化贸易展区和论坛,探索文化版权的交易、经纪等文化贸易服务。
3.继续做强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自2003年以来,大连市先后被评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服务外包产业取得了高速发展,以此为依托推动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的快速发展,构筑特色鲜明、错位互补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一是继续增强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通过重点企业扶持,形成若干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牵引力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和与之配套、覆盖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产业集群。在已形成软件和服务外包千亿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继续扶持华信、海辉、东软等服务外包知名企业的发展,使其从地区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大连服务外包品牌;二是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升级。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优势,结合已有产业基础,以大连软件园为载体,将大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确定为:软件设计与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业务。努力培育和积极引进研发型企业和机构,加快对现有企业的升级改造,引导重点企业以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为发展重点,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三是积极拓展服务外包内容。充分发挥语言和地缘优势,通过加强与日韩等国家船舶交通、装备制造、汽车、医疗器械、电子信息产品等行业企业合作,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为重点,提供高端化的信息技术产品设计开发服务。面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等领域开发和建设支撑平台,提供增值服务。四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依法惩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为服务外包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优化大连服务贸易发展环境
1.加强对服务贸易知名品牌的培育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成立服务贸易发展专项基金,完善相关技术创新奖励制度,健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重点服务贸易出口企业进行相关研发活动。通过税收、土地、水电等优惠政策,支持大连市服务贸易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发挥服务外包企业品牌领导力和影响力,在服务外包、旅游、文化等具有比较优势领域创立品牌,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以大连高新园区、双D港、小窑湾、保税区等特殊功能区为依托,培育服务贸易重点企业,逐步打造国家级服务贸易示范区、软件出口创新基地。鼓励高新园区充分依托其在服务外包领域的优势,加快提升物流、设计研发、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生产贸易发展水平;促进双D港生物科技服务领域向深度拓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鼓励小窑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境外大型企业在区内设立运营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品牌培育中心、外包中心等具有贸易营运和管理功能的贸易型总部;发挥保税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积极争取开展保税贸易试点,实行特殊的金融、航运和税收政策,开展研发设计、创立品牌、服务集成、金融投资等现代服务业。发挥大连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在符合条件的区域开展保税服务贸易试点,吸引跨国公司贸易总部和贸易性机构落户。
2.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发展
政府作为市场宏观调控的管理者,应该强化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为服务贸易的开展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一是完善财税政策扶持。结合大连每年制订出台的外贸扶持政策,设立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信息技术、专利、咨询等亟需的生产的进口。对于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并充分保障其用地需求,逐步实行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以降低该类企业成本;二是争取建立服务贸易便利化试点。根据大连市服务贸易自身的发展水平,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为契机推进探索在大连对日、韩服务贸易便利化的试点。在检验检疫方面,设立“快速检验绿色通道”,在保证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进口审批手续;在自然人流动方面,出台服务贸易企业外籍高管的签证和居留便利政策;在外汇结算方面,推动外汇审核流程和手续简化,为重点企业在开户、收支、结售汇、融资等方面服务贸易结算“绿色通道”,并鼓励企业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三是扩大服务贸易的开放。以中美投资协定(TPP)、服务贸易协定谈判确立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借鉴上海自贸区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大连在航运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等投资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适度降低对于投资者资产规模、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的市场准入限制,减少外资审批手续。
3.搭建服务贸易发展促进平台
确立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提高对服务贸易的重视力度,加强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建立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夯实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建立由市外经贸局牵头,市有关单位参加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大连市服务外包协会的服务功能,支持大连市服务贸易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强化行业自律,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网络服务体系和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大连投资政务网站”、“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网”、“大连服务外包协会”等网站有关大连服务贸易的信息,适时组织设立“大连市服务贸易指南网”,及时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供求等服务。完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及时大连服务贸易领域的相关数据,以便为企业开拓市场和政府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4.加强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首先,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有利于为利用外资创造更好的环境。据统计,2001―2002年间,全球服务业占到FDI流入总量的2/3,约为5000亿美元,可以说服务业已经取代制造业,成为FDI结构中的主流。以往,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但从长远看,服务业应该也必将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服务业市场开放度不断加大,我国服务业投资环境大大改善,服务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其次,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有利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服务贸易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和调整贸易结构的战略选择。贸易增长不仅是货物贸易增长,更包括服务贸易增长。后者的增长,是一种更高级的增长。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信息、会计、法律等生产的发展,可以降低农业和制造业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效率的提高。据1985―2001年服务贸易总额与GDP总量的比较分析,我国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服务贸易总量每增加1元,GDP增加12.42元。每增加1元的服务进口比增加1元的服务出口多产生0.75元的GDP。
再者,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有利于促进就业。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在落实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就业问题是我国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对外劳务输出、承包工程等服务出口可以直接带来就业机会,而服务进口也因与外资流入的结合,同样可以吸纳劳动力就业。统计显示,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1980年的13.1%上升到2003年的29.3%,是同期第二产业净增加就业人数的近两倍。服务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正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已然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以及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主要渠道。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中央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定之后,我国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国际上通常用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反映一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表1就列出了1996―2004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及服务业的增长率。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在1996―2002年间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同时也可看出,近些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并不大,尤其是近两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更有下滑苗头,服务业未能与国民经济整体成比例、同速度发展。
从1990年到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经历了速度较快、起伏较大的一个发展时期。其间,服务贸易出口总体增速较快,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也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2列出了1990―2004年间主要年份,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总额以及占全球的比例。
由表2可以看出,1990―2004年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相对值和绝对值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却比较低,且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有扩大趋势。因此,可以说,我国服务贸易相对规模虽有较大增长,但绝对规模仍很小,总体水平仍很低。
分析一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可以借助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也称贸易专业化系数(TSC),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系数越大表明优势越大。表3列出了1990―2004年主要年份我国服务业及主要服务部门的TC指数。
由表3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TC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几年基本保持在-0.08的水平上。我国传统服务部门――运输服务业TC指数也呈现下降趋势。通讯服务业前几年发展较快,在1998―2000年间通讯服务贸易连续顺差,且TC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对邮电部门的体制性垄断。2001、2002、2004这三年,通讯服务业的TC指数为负值,开始呈现下滑态势。2007年后我国电信市场对外开放进入承诺终点,通讯服务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计算机信息服务的TC指数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其绝对值很低,说明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尚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金融与保险服务的TC指数连年下降,自1994年起一直为负值,表明竞争能力很弱。2006年底,我国将完成对WTO承诺的金融业市场开放,届时金融服务业将开始直面国际同业的激烈竞争。我国旅游服务业的TC指数一直较高,虽然受“非典”影响,2003年出现一点波动,但整体表现出较强竞争优势。
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第一,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贸易基础不牢。
一是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较低。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达到70%以上至90%,世界平均水平也约达60%,而2004年我国仅为40.7%(经济普查后数据),虽接近发展中国家一般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二是服务业企业层次较低。长期以来的政策性垄断、公司组织机构缺陷、管理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足、人员素质低下等因素直接导致我国服务业企业普遍层次较低,缺乏一批多元投资的大公司、大集团,阻碍了我国服务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三是服务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我国在旅游、运输、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以及部分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服务项目上发展较快,但在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电影音像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服务上则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较大。至于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安全调查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行业,更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第二,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低,且结构不合理。
服务业发展滞后使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一是服务贸易发展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589亿美元,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9%,明显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服务贸易总值偏低。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1286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41800亿美元的3%。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达5783亿美元,占全球的14%。三是服务贸易长期呈现逆差状态。我国服务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出现逆差,2004年逆差为108亿美元,较2003年增加15亿美元,运输、保险、专有权利特许费和咨询是主要逆差项目。四是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2004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业占43.7%,传统运输业占20.5%,通信业占0.75%,建筑业占2.49%,金融、保险占0.8%,计算机和信息占2.78%,咨询业占5.35%,其他高端服务出口更是微乎其微,甚至尚未实现零的突破。较低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也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水平还很低。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如不尽快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的这种不利局面恐将进一步恶化。
第三,思想障碍长期存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意识不强。
一是社会对发展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存在认识误区。不少人包括一些地方的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发展服务业只是商业、餐饮业等传统项目,而对信息、咨询、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知之甚少;一些人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得靠工业,服务业成不了大产业,服务贸易无关紧要。受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服务业及服务贸易长期受到冷落,其发展在遭遇思想障碍的同时还遭遇到一些体制。如商业用电、用水的价格就高于工业,从事服务贸易的中小企业较少得到政策性关心和支持。二是企业对服务贸易的出口意识不强。国内绝大部分服务业企业缺乏开拓进取意识,没有外向型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满足于小打小闹,不想“走出去”或不敢“走出去”。
第四,服务贸易立法滞后,服务贸易管理不力。
服务业发展缓慢,也使得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服务贸易立法步伐,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律师法》等法规,但仍不能满足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仍属立法“盲区”。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各地的政策,且有些规章和政策之间缺乏协调。同时,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也较为不力。一是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过于集中,民间资本无法激活,地方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二是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权责不明晰,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缺乏协调、互动和统一的发展规划。三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不完善。譬如,出口服务部门无法细分,没有针对不同服务模式的贸易统计数据,缺乏国别服务贸易统计数据。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的不健全,使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统计数据无法准确地反映国内各地区GDP总量和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无法准确地反映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和贸易结构变化,政府也就很难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第五,服务贸易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贸易人才面临流失考验。
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的消费与生产同时完成,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必然存在某种形式的接触,这就对服务贸易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在服务业人员教育与科技方面投入相对较低,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我国服务贸易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服务贸易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我国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后,外资服务企业的大量进入势必使人才竞争白热化,我国服务贸易人才将面临流失考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恐将因此受到影响。
第六,缺乏相关产业支持,服务业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竞争优势的取得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个体行为,而是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集体行为。服务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依赖相关产业的支持。例如美国的信息技术行业和新加坡的旅游业都与一流的教育体系相联系。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行业条块分割局面仍然存在,相关的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甚至出现恶性竞争。譬如,我国较有竞争力的旅游业就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更没有相关产业的支持,致使整个行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大力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和措施
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服务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开放竞争为手段,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在确保传统优势项目稳步发展的同时,在现代服务进出口上寻求突破。
第一,重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和保护力度。一是认识要到位。政府作为经济贸易发展中生产力要素的组织协调者,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适当措施,不断推进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二是尽快建立科学管理体系。要按照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要求,深化改革,尽快建立服务贸易的科学管理体系,制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并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三是加强规划引导。从中央到地方都应认真制定和实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管理、协调好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四是加大扶持力度。要尽快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给予服务业以工业同等优惠政策,在项目建设、企业运营、信息和人才等关键领域,政策甚至更应向现代服务业倾斜。五是尽快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统计制度和监测、预测以及信息制度。
第二,完善国内服务业竞争市场,全面提升服务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在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进程中,应优先实行对内开放,完善国内服务业竞争市场,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民营化进程,全面提升服务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一是彻底消除政府、企业“办社会”情况,政府尤其不应再直接投资服务业,真正将服务领域的事情推向市场。二是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引进竞争。要打破服务业市场分割局面,打破电信、银行、保险等行业的垄断地位和自我封闭体系,适度增加竞争主体,通过充分的国内竞争来鼓励创新,真正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注重激活民间企业投资,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行业竞争,吸引和加大服务业民有资本的入驻。四是加快企业联合重组,培育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企业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特色服务,以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四是积极吸引外资参与,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技术和管理理念,取长补短、不断创新,以培育自身竞争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产业升级。在新科技浪潮推动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服务项目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仍在旅游、运输、对外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领域。因此,在扩大开放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传统领域的优势,扩大传统出口,另一方面更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服务贸易增长点,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唯有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行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产业升级,才能尽快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相关领域的差距。
第四,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是无形贸易,简单的关税手段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服务贸易的健康有序进行更有赖于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所以,我们应加强对GATS、WTO等有关条款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又不违背国际规则的法律、法规制度;同时,应充分利用WTO有关条款和“灰色区域”,制订适度保护政策,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减轻国外服务产业的冲击,为我国幼稚服务行业赢得一个相对宽松的优化调整环境,进而保证我国服务贸易在自由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中收获更多利益。
第五,加大教育力度,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印度的软件产业和软件出口之所以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就是仰仗着一批精通英语、掌握世界前沿科技且与海外市场联系广泛的人才。针对我国服务贸易人才,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奇缺的现状,我们必须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加强对现有服务贸易人员的短期培训,让他们更加熟悉和了解《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及我国服务业、服务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是在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制订人力资本素质提高计划和人力资本开发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培训人力资源。三是通过产学研联合、社会与用人单位结合的方式,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四是适当调整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为社会培养急需的特别是高层次的服务贸易人才。五是通过某些服务领域的开放,引进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同时,服务企业内部更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和竞争激励机制,努力做到吸引人才、开发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防止服务贸易人才流失。
通知要求今年我国服务贸易工作要点将围绕以下九个方面展开。
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十二五”期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任务。要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贯穿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促进作用、对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作用、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从研发、设计、营销、市场资讯、管理咨询、物流、专业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业良性互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要完善服务贸易跨部门联系机制,加强服务贸易发展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指导,开创服务贸易工作的新格局。
各地要全面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和跨部门联系机制,加强对服务贸易企业各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区域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
加强服务创新
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新形势,加强服务贸易领域的服务创新研究,特别是要加强云计算、物联网等对服务贸易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密切跟踪新型服务贸易业态、交易内容、交易方式的变化趋势,在服务贸易工作中体现服务创新,有效提升服务贸易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研究适应服务贸易创新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和指导企业开展相关创新。研究探索符合服务贸易特点、具备现代管理模式的新型服务交易平台,使其成为服务贸易领域的创新载体,推动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
完善服务贸易法规政策体系
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的完善与落实。组织实施《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十二五”期间服务贸易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出台《服务贸易促进条例》,为服务贸易的管理和促进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管理模式,促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出台服务贸易发展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服务出口
研究开拓服务贸易出口新领域,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技术、文化、中医药、会计、医疗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在一些有增长潜力和比较优势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落实文化出口的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修订并《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组织开展2011~2012年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评选工作,积极拓展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并跟踪落实。完善促进软件出口政策措施,落实国务院制订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软件出口基地能力建设的扶持和指导。各地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服务贸易出口,建立健全重点企业和项目联系机制,落实重点扶持政策,促进重点领域服务出口。
扎实推进技术贸易的管理和促进
进一步完善技术进出口管理体制,修订《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组织落实《关于鼓励技术出口的若干意见》,积极促进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出口。完善技术出口贴息项目申报和管理制度,做好技术出口贴息审核工作。组织落实《关于鼓励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指导意见》,研究建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统计体系。加强技术进出口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技术贸易促进体系,积极推进技术进出易平台的研究和建设,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大力推进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平台建设
结合服务贸易特点,研究服务贸易新型交易形式,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交易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展会平台,办好6月份的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提升实效、扩大影响;组织参加5月份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指导和协助其在欧洲地区开展推介活动;办好5月份的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成都分会;办好6月份的第九届中国(大连)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办好10月份的第四届国际服务贸易(重庆)高峰会;办好11月份的第五届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9月份的境外服务贸易促进活动,组织中英服务贸易促进团,开展创意、设计、广告等领域的交流交易活动;组织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参加日本东京国际电玩展;组织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软件园和企业参加美国Gartner服务外包峰会。
充分发挥服务贸易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交流与配合,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各行业协会或商会等服务贸易中介组织更好地发展。推进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建设,完善栏目设置,强化交易功能,提升信息质量。
各地要加强服务贸易中介组织建设;健全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并充分利用境内外服务贸易支持网络和促进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全面实施新《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全面实施新《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深入推进服务贸易统计企业直报工作。推动出台《服务贸易统计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文化、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的专项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技术进出口、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统计体系,实现与服务贸易统计的衔接。深入开展统计分析,监测国内外服务贸易运行情况。实现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监测与预警功能。各地要根据《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的要求,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人员、经费、技术设备等支持,确保服务贸易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督促、指导企业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并强化监督、检查与培训,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进一步深化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渠道。完善和深化中欧、中韩、中德、中英等服务贸易促进双边合作机制,举办中德服务业工作组第二次会议。研究建立与美国、日本等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机制。进~步深化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框架下的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加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的服务贸易交流。深化服务贸易统计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京交会的一大特点,是起点高,规模大。由商务部与北京市共同主办的京交会,既得到了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的永久支持,也得到了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中国贸促会等十六个部委单位的支持。京交会定位于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交易会,是目前全球唯一涵盖世界贸易组织界定的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与旅行相关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12大类服务贸易领域的综合型交易平台。
说实话,除了中国,世界上暂时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推动这么大规模的交易会。当然,有的国家也可能是不屑,但更多的,还是做不到。
那么,京交会,能给中国贸易或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京交会是中国大力发展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致力于成为中国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渠道。简言之,京交会可能是个机遇式的平台,北京可能通过这个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甚至建立服务业的新优势。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抓住了全球加工制造业转移的时机,相继超过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中国获得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但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较低端位置,产业结构、外贸结构失衡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
如何突破产业结构与外贸结构上的瓶颈,实现中国发展方式的转换?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
世界产业转移第一个阶段是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这点中国30年前就抓住了。第二个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转移,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期意识到并抓住了这一机遇。目前,全球产业转移正在经历以新技术、新材料、IT产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的转移。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资源和资讯通过互联网在全球重新配置,全球出现了以现代服务业和研发环节转移为特征的世界经济新一轮产业转移。服务外包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而且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
有分析认为,过去三十年的加工贸易解决了农民工的就业,而未来服务外包则可能是解决中国成千上万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服务外包中大量编程方面的工作,将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2009年,中国服务外包就业大学生是110万人,按照20%比较保守的增长率,到2020年,服务外包将承载超过1000万大学生就业。另据权威人力资源机构调查,服务外包行业中,一个白领岗位,能够带来五个蓝领岗位。按这一调查,2020年服务外包可以解决5000万农民工就业,总就业量可能超过6000万人,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可谓居功甚伟。
据统计,2010年底,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服务外包执行总额403.3亿美元。虽然势头很好,但从总体来看,中国服务外包仍存在散、乱、小、差阶段。
关键词 服务贸易 上海 路径选择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市之一。进入2l世纪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正面临重大的转型,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将在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海依托科技、教育、管理、信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运输、金融、保险、邮电、广告、展览、人力资源、信息、咨询、审计、法律等国际服务贸易业。80年代,上海每年的国际服务贸易额为20亿美元左右。进入90年代,国际服务贸易额明显增长。1999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0亿美元左右。同时,上海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逐步进入银行、保险、交通运输、房地产、信息咨询、设计装潢、广告等领域。到1999年底,上海服务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1,85亿美元,占比达47.55%。到2005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已达到近324.6亿美元。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
从服务贸易规模看,贸易规模加速增长。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出口额从2000年的36.1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1.1亿美元,进口额从2000年的4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3.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79.1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24.6亿美元,如表1-1所示。根据计算,2000-2005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2.7%,出口年均增长35.4%,进口年均增长30.4%,均高于同期上海口岸贸易进出口的年均增长率。
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20.5%。其中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8%,进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2%。
但是从总体规模来看,上海服务贸易总额仍较小,2002年新加坡、中国香港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269亿美元和452亿美元,是上海的4.7倍和7.9倍;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206亿美元和242亿美元,是上海的3.5倍和4.1倍。
(二)各服务行业进出口状况
从行业分类来看,在十四个子项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出现逆差,前三位分别是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和教育医疗保健,2004年其服务贸易逆差分别为11.77亿美元、9.15亿美元和2.62亿美元。顺差主要来自于旅游行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2004年顺差分别为13.02亿美元、4.32亿美元和2.02亿美元,但后两者的顺差额明显偏低。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具有比较优势且一直保持顺差的工程承包项2003年出现逆差,这主要是受“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所致。扣除这一因素,可以看出上海在传统的旅游、工程承包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大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等新兴服务业的领域,上海企业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预示着上海在服务业领域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正在慢慢发生变化,新兴服务业的异军突起将可能成为上海未来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整体能级和规模提升的助推器。br>
(三)服务贸易结构和形态
从贸易结构看,上海服务贸易近年来形态相对单一,但贸易结构有所优化。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在近几年维持稳定,但服务贸易类型较少。其中,运输、旅游、咨询所占比重最大,分另0约占出口总额的50%、20%和10%。从进口结构看,运输基本保持在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50%以上;旅游这一项从2000年的19%下降到现在的9%,2003年因“非典”下降到4%;特许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咨询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现在稳定在10%左右。
从服务贸易结构看。上海服务贸易类型较少,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工程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其贸易额约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0%,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而计算机信息、专利权利使用和特许经营、教育医疗等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所占份额虽较少,但比重持续上升,贸易结构有所优化。
(四)服务贸易竞争力
从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上海服务贸易总体逆差呈缩小趋势,但核心竞争力仍有待提高。表5中tc指数大多呈负数。上海总体竞争力较弱,2005年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同2004年持平,均为-0.01。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是产生顺差最大的三个项目。而体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教育医疗保险一直是产生逆差最大的三个项目,国际竞争力不高,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三大途径
(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
关于目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到底是重点发展服务业还是重点发展制造业,对照借鉴香港的发展经验,现在有两种观点;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是应该继续维持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还是要大力建设国际服务中心,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
1、产业结构两种发展道路之争
香港20世纪80年代后的增长主要依赖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支柱,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形成离岸形式。主张上海走此道路的人认为上海发展的瓶颈在于:长期以来,即使在人均gdp增长和产业结构自发演进的转折阶段,仍不断强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不符合产业结构的升级规律。香港正是强调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才保持其较高的gdp水平,在2004年服务业更是占到gdp的85.7%;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也同样显示了这个规律。另一种思路是,上海应认识到今天香港经济面临的困境就在于丧失了制造业优势,单纯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地产业的发展,使整体经济失却了依托,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削弱了香港经济的增长动力,并增加了由金融地产业所引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鉴此,上海更应强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不应削弱它以促成第三产业份额上升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 香港近几年一直提出发展高增值服务业以及重振制造业。香港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在追求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额提升的同时,也应加快高增值制造业的发展。
2、本文的观点
我们认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可以互相推动、互补相长,亦即可以协同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的本质含义是指高科技制造业、科技密集型的制造业。因此,发展先进制造业,就要提高其科技、知识的含量,而不是提高资源消耗的比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定会为制造业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等等。制造业的发展也必定会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上海过多地强调制造业主导地位、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丧失很多发展先机和竞争优势。同样,如果一味单纯地依赖服务业,那么整体经济失却依托,产业空心化会削弱经济的增长动力。而新加坡却由于仍然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平衡发展,因此能更快地摆脱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增长动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无需对立,而是应该共同发展、协同发展。
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贸易的提升,以服务贸易的提升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除破各种不合理的行政性壁垒,加大市场开放程度,积极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人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通过国际运输、国际物流、国际旅游、国际贸易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对目前不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加大开放力度和深度,以开放促进发展,培育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
商务成本的适度提高,有利于城市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方向升级。这已经在跨国公司加速将其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向上海转移上体现了出来。对上海而言,人均gdp达5000美元显示出其已经和上世纪80年代时候的香港一样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借鉴后者二十多年来的直接经验,上海应在发展服务业、产业结构轻型化的同时,顺应制造业自身的演进,注重培养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分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些环节上发挥比较优势并形成集聚,从而增强价值增值。与此同时适当发展部分有优势的高端制造业,避免制造业空心化。
总的来说,就是应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会促进现代服务业,使之具有更准确地发展方向。
(二)加大对外开放度
1、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的必要性
要加快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尽快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贸易倾斜发展,发达的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以及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势在必行,它是加速发展服务贸易,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
根据杜珍儿《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估模型》的研究结果,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发展水平。另外还指出,对于整个服务市场,对外开放度是最重要的,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的行业,它的影响力却是不一样的。wto前副总干事、印度计划委员会委员安瓦鲁尔·豪达在2005年6月份举行的世界服务贸易论坛上表示,开放的服务业发展进程要高于低自由度的行业,实现各种服务也对内对外的市场“自由化”有助于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做大作强。张蕴如(2002)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度和竞争力问题。她认为,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服务业的开放度不够,包括服务业对外贸的开放度和外资的开放度都较薄弱。 香港服务业高度发达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高度自由化的经济制度,实行低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
2、上海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现状
近几年上海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有所加大。自浦东开放以来,中央授予浦东和上海各项功能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有许多与服务贸易有关,比如允许外商在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投资经营,允许外资在整个上海的范围内开办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允许外商在外高桥保税区开办贸易机构,批准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批准部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
根据wto公布的《服务贸易分类表》所列的12大类150多个项目,除金融保险部分项目以及新闻、出版、电信等大类外,上海已向全世界开放了大部分的服务贸易项目。
从表6,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跨国公司投资上海服务业领域各行业的现状及需要采取的战略措施:第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其他类服务业等行业在服务业领域中利用外资的项目数和金额都相对较小,需要从数量和金额方面同时加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第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的项目数虽然相对较少,但投资总额却相对较大,根据这一特点,今后要重点与更多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力争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上海的房地产业;第三,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在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的项目数虽然较大,但投资总额相对偏小,需要提高项目合作的水平和层次。目前,在服务业领域中还没有利用外资的项目数量和金额都相对较大的、相对处于强势地位的行业,这也表明上海服务业领域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分散度较大,没有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
3、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建议
第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入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谨慎渐进开放。采取渐进的方式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并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开放计划,确定不同的开放深度,尽可能使竞争能力弱的行业有较长的适应和缓冲时间。
(三)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服务行业贸易竞争力普遍非常弱,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除了要加大对外开放度之外,其次要考虑的就是服务外包。
1、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必要性
所谓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业务,发包给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逐步把部分服务内容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且这一趋势呈愈演愈烈之势。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是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提升服务业的能级和水平;是上海转变外资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优化外资结构,推动实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是上海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服务全国,带动上海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已成为上海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一个新增长点。
2、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是要主动承接跨国公司内部的离岸外包,大力吸引、承接全球的服务外包;巩固目前服务市场,加快向高端服务市场转变,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台服务等领域,提升上海服务外包能级;大力培育若干个知名的本土服务外包企业,使之成为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服务外包总发包商。
二是要加快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规章和规定,健全相关行业的管理规范和行政执法机制,推动行业信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三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和服务。设立市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依法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通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信息服务。
四是建立服务外包统计指标体系。根据国家最新统计标准,结合上海实际,研究建立反映服务外包发展特点的统计指标体系,并试行服务外包统计制度;加强服务外包发展的趋势分析,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关键词]服务业FDI;服务贸易;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045-03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FDI一直在我国引资总额中占据较大比重。而服务业开放整体晚于制造业。2005年之前,服务业FDI在我国实际使用FDI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在25%左右,此后服务业FDI总额和占比均呈现显著提升,2010年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达589.62亿美元,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55.8%。近年来,服务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水平较低,服务业进口远大于出口,2010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209.2亿美元。随着我国在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行业履行入世承诺,服务业市场日益开放,外资企业在我国服务业市场上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合理利用服务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服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模型与数据
(一)计量模型
本文所使用的计量模型是VAR模型,这种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VAR模型避开了结构建模方法中需要对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及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函数建模的问题。
(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三个变量的VAR模型,三个变量依次是服务业FDI(SFDI)、服务贸易出口(EX)、服务贸易进口(IM),时间跨度为1997—201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为了统一货币单位,把实际使用服务业FDI和服务业进出口额用当年的平均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并折算成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为了消除方程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性,对SFDI、EX、IM分别取对数。各种检验均采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7.0。
三、实证分析
(二)建立VAR模型
对于lnSFDI、lnEX、lnIM这三个具有同样单位根性质的时间序列数据,满足VAR模型估算的要求,可以进行建模。考虑到样本区间有限,不宜选取较大的阶数,根据AIC和SC准则,本文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建立VAR(2)模型。对VAR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发现所有的单位根都在圆内,模型稳定且整体拟合程度较好。研究表明滞后一期的服务业FDI对当期服务出口和进口均产生负效应,且服务出口的影响稍大于服务进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滞后一期的服务业FDI每增加1个单位,服务出口、服务进口分别减少0.344、0.337个单位。但滞后两期的服务业FDI每增加1个单位,服务出口、服务进口分别下降0.129、0.15个单位。服务业出口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对SFDI产生正效应,滞后一期服务业出口每增加1单位,服务业FDI增加2.27个单位。滞后二期的服务业出口每增加1单位,服务业FDI增加1.75个单位。滞后一期和二期的服务业进口对SFDI均产生负效应,滞后一期的服务业进口增加1单位,SFDI减少2.03个单位,滞后二期的服务业进口每增加1单位,SFDI减少0.86个单位。
(三)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用于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根据得到的VAR模型,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服务业FDI、服务贸易EX、服务贸易IM之间的相互冲击动态响应路径。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进出口从长期来看存在替代关系。服务业的进口和出口促进了更多的FDI流入,而服务业FDI对服务贸易的带动效应则不明显,这一结果表明我国长期以来重视吸引制造业FDI,而忽视吸引服务业外资。此外,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服务业FDI存在过多的市场进入限制。在全球经济贸易结构不断调整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于保持外贸稳步发展意义重大,服务业引资政策调整和制度变革势在必行。
首先,应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着力发展以生产业、知识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和扶植我国本土龙头服务企业,努力推进我国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优势向服务环节优势延伸。
其次,要进一步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加大服务业 FDI 的引入和服务贸易的进口。要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与方法,尤其要积极引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产品,扩大产品研发、设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等生产型服务的进口,优化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结构,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服务贸易进口和服务业市场开放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要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之提升我国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第四,将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积极引进高质量的FDI进入服务外包领域。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外商投资的软硬件环境;要促进信息技术发展,不断降低服务外包的交易成本;要加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建设,加大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参考文献]
[1]赵玉娟,王光伟.服务业FDI、制造业FDI的技术进步效应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4):143-146.
[2]张宇馨.制造业FDI与服务业FDI区位决策的互动影响——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46-55.
[3]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