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济性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5 16:10: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性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济性研究

第1篇

【关键词】非经济性报酬;薪酬;激励

在我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需求的多样化,工资、奖金等经济性报酬越来越显示出其所具有的保健因素特性(Fredrick Herzberg,1959),或者说单纯的经济性报酬忽视了员工的个人态度和需求偏好(庞彪 ,2011),而非济性报酬又具有经济性报酬所不能比拟的特点和激励效果(郑炜、黄顺春,2007)。正因为如此,非经济性报酬不仅广泛为实际部门所运用,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所以,理清理论界对非经济性报酬的研究现状和动态,正确把握非经济性报酬的内涵和激励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非经济性报酬的内涵

非经济性报酬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John E.Tropman于1990年在其著作《薪酬方案一如何制定员工激励机制》中第一次提出。John E.Tropman基于传统薪酬体制对员工激励的动力日渐枯竭的现状,认为应该把基本工资、附加工资、福利工资、工业用品补贴、额外津贴等货币性收入和晋升机会、发展机会、心理收入、生活质量及个人因素等非货币报酬统一起来,或者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核心思想是将有形报酬和无形报酬有机结合,而不再局限于以工资和福利为主体的现金报酬(曾湘泉,2009)。在此基础上,美国薪酬协会(WAW)在2000年提出了第一个总报酬模型,并将工作体验(包括赞誉和认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组织文化、职业生涯发展以及工作环境)作为模型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廖泉文(2003)把报酬体系中的非物质回报(软报酬)理解为非经济性报酬,认为它包括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企业形象三个部分。彭剑锋(2003)把非经济性报酬解释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以及组织特征带来的效用。刘洪(2006)认为非经济性报酬是个人对工作本身或者对工作在心理或物质环境上的满足感。赵曙明(2007)将非经济性报酬理解为总报酬组成中的内在报酬,是雇员因完成工作而形成的心理思维形式,对个人而言是内在的,通常是因参与特定的任务和活动而产生的。

综上可见,理论界对非经济性报酬内涵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所致,也可能是根据研究的内容不同引起,还可能是由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所造成的。实际上,在对非经济性报酬进行理解时,把握住以下两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非经济性报酬是报酬,是来自员工参与工作的回报,换言之,员工如果没有参与到某个组织的某项工作,就得不到这些回报。它是员工工作之应得而不是别人的施舍或恩赐(黄顺春,2007)。其次,它是非经济性的,即不是以直接或间接的货币形式体现的回报,而是属于员工的一种精神的或心理的收入。据此,可以把非经济性报酬概括为总报酬中除去薪酬和福利之外的任何用于吸纳、保留和激励员工的并被员工认为具有价值的回报。

2 非经济性报酬的构成维度

关于非经济性报酬的构成维度,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国外学者John E.Tropman(1990)把非经济性报酬构成进行了简单划分,他认为整体薪酬方案应分为晋升机会、发展机会、心理收入(工作中的情感回报、协调家庭和工作生活)、生活质量(上下班便利措施、弹性的工作时间、孩子看护)、私人因素等。Joseph J.Martocchio(2005)认为内部薪酬也属于非经济性报酬,内部薪酬反映了员工工作时的心理状态,根据工作特征理论,当员工的工作在技术种类、工作性质、工作意义、自和反馈这五个核心方面的评价高时,员工的工作经验会增强其心理状态。2006年,美国薪酬协会将总报酬中的工作体验进一步划分为平衡工作与生活、绩效与赏识和个人发展与职业机会三个方面。George T.milkovich(2008)用列举的方式指出相关性回报包括认可与社会地位、就业保障、富于挑战性的工作,学习机会。

国内学者廖泉文和彭剑锋(2003)对非经济性报酬的分类比较一致。他们都将非经济性报酬分为三个维度,而其中的两个维度是相同的。廖泉文将软报酬系统划分为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和企业形象三个维度,彭剑锋则认为非经济性报酬包括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和组织本身带来的效用三部分。但二者对各个维度的包括的内容却存在很大差异。

可见,国内外学者对非经济性报酬的具体划分虽然很有见地,但其划分基本是简单地列举,缺乏系统性,更没有对其各种非经济性报酬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3 非经济性报酬的影响因素

最初对非经济性报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内部的特征上,大多忽略了外部因素。易正伟(2004)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相对密集的通信和互联网行业中三家公司的调查,发现学历层次、收入水平和职务高低是导致员工对各薪酬因素表现出认可差异的主要因素,年龄因素对员工薪酬认知的影响程度却较小,而性别对员工的薪酬认知基本上没有影响。

第2篇

【摘要】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是发动机性能,同时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包括汽车的构造、驾驶技术和道路情况等。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可以从改进汽车的技术状况、掌握一定的驾驶技术等方面入手。目前广泛采用的混合动力技术、先进内燃机技术、无级变速器、稀燃技术等;车身流线形设计,轻量化材料的使用等从技术层面上很好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关键词】发动机性能汽车技术状况驾驶技术

汽车燃油经济性是汽车的一个重要性能。它关系到个人和运输企业的经济利益,在汽车说明书中大概最引人注意的技术规格也是燃油消耗。如何节约能源和减少消耗能源时产生的温室效应的副作用,降低汽车燃油消耗似乎就成了汽车制造者和使用者的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对如何提高燃油经济性提出几点粗略的个人观点。

一、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1.发动机与油耗的关系

说到发动机与油耗的关系,有的人往往把油耗的大小与发动机的排量联系在一起,认为大排量的发动机的油耗会大于小排量的发动机。实事不尽然,大车和小车相比油耗相对较大主要是整车质量上的问题而不是发动机的原因。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影响油耗的两个最根本因素是空燃比和发动机负荷,这两个值都有一个理论上的最佳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空燃比和发动机负荷的实际值越接近理论值,汽车就越省油。发动机在负荷为90%、空燃比为1.05:1时燃烧效率最高

2.轮胎与油耗的关系

轮胎作为汽车的关键承载部件之一,承受车辆负荷、向路面传递驱动力和制动力等作用。因此,轮胎也能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操纵性和安全性。胎面上的花纹是轮胎与路面直接接触的唯一部位,从表面上看起来,它的形状、排布不过是简单的直线与弧线的组合,事实上这里边蕴藏着轮胎科技的精华,直接影响着轮胎的抓地力和胎噪、滚动阻力等性能。

不同类型花纹的轮胎的燃油消耗率不同,折线花纹轮胎比一般花纹要省油。节油轮胎可省油。节油轮胎比起同规格产品来说,在负载不变的情况下滚动阻力值平均降低21%至24%。由于每减少3%-5%的滚动阻力就能节约1%的燃油消耗,因此,如果一部车使用四条节油轮胎,平均可降低约5%的汽车燃油量。

3.车重与油耗的关系

对一台车油耗影响最大的因素其实要算车重。行驶同样的距离,越重的车做功越多,也就需要更多的燃油。

4.汽车的传动系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

汽车的传动系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变速器档位越多,不但汽车换档平顺,而且使发动机增加了处于经济工况下运行的机会,有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因此现代汽车都是趋向于5档或以上变速器,或者采用无极变速,保证在任何条件下具有使发动机在最经济工况下工作的可能性。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接合高速档时,传动比小发动机转速低,接合低速档时,传动比大相应的发动机转速高。由发动机负荷特性可知,当发动机负荷相同时,一般是转速越低燃油消耗率越小。在一定的行驶条件下,传动系的速比越小,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越高,因此汽车的经济行驶都在高档位。自动挡变速箱,挡位越多越省油,无级变速CVT最省油。

5.风阻系数

由于现代汽车速度的增高,汽车的造型对燃油经济性也有重要影响,车速越快影响越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阻”。减小空气阻力主要是通过减少汽车的迎风面积和空气阻力系数来实现,一般而言迎风面积取决于汽车的体积,空气阻力取决于车身造型。为此,汽车车身紧凑化和流线型是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途径。目前许多轿车的空气阻力系数在0.28-0.3左右,对减少燃油消耗起到很大作用。很多人认为风阻只是一个微小的技术参数,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它与耗油之间的关系非常大。一般来说,车辆高速行驶中,最大的阻力就来自空气。因此风阻系数哪怕是0.01的降低油耗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同。

二、技术上改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

汽车发动机的节油和车身轻量化或者汽车风阻系数不同,后两者车主对其办法不多,但我可以采取很多办法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控制,以达到节油的目的。与汽车发动机相关的节油技术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司机的驾驶习惯,一个是发动机技术上的一些局部的改装。

相对而言,司机的驾驶习惯只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就可以掌握,因此,个人观点:在提高燃油经济性对策的问题上需要汽车厂商对技术的不断追求。

以北京车展为例,东风日产轩逸通过XTRONICCVT无级变速器实现燃油经济性。其所搭载的XTRONICCVT无级变速器不使用传统的齿轮传动,而是根据车速和路况自动连续调整速比,克服了传统自动变速箱加速时的能量损耗,实现无缝加速,既降低能耗,又能防止油耗水平的大幅变化,有利于稳定整个驾驶过程中油耗水平。采用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在保证扭矩增加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同时综合采用各种新技术,以达到高效节油的目的,这使CIVIC拥有2.0L级的动力,油耗却只有1.5L级。

借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自主品牌企业尝试利用各种手段降低油耗。长城哈弗CUV柴油车匹配了采用电控高压共轨技术的“智能节油王”INTEC柴油发动机,较汽油机油耗降低30%-40%。奇瑞展出一款命名为1.9DTCI柴油发动机,它融合了TCI技术、高压共轨直喷技术、EGR系统等数项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气和发动机噪音。其燃油消耗量较点燃式汽油机减少40%-45%,满足欧IV排放标准。

就目前的发展而言,混合动力车无疑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降低油耗手段。油电混合动力车融合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优点,较好地满足了汽车低排放、低油耗、高性价比的综合要求。当然其他技术的出现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譬如先进内燃机技术、CVT无级变速器等。

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并不代表那些相对成熟的技术没有改进的余地,以下是几点具体例子:

1.在空燃比的控制上,采用空燃比控制系统

举一种空燃比控制系统的方案的硬件设计:空燃比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Unit)、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执行器及驱动电路3部分组成。传感器部分包括氧传感器、冷却水温传感器,并从与分电器断电器相连接的接线柱上取得转速信号。加热型氧传感器安装在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前面,这种氧传感器在汽车启动后能够迅速达到工作温度。执行部分为电磁补气阀,补气阀进气端接在空气滤清器下,出气端接在化油器节气门后,是1种一定频率的占空比阀,阀开和关由占空比决定,占空比大,阀的开启时间就长,补气量就多;反之则少。因此调节占空比就可以调节补气量。

2.通过压缩比改善经济性

目前国内的轿车发动机都是高速汽油发动机,发动机的热效率越高燃油利用率越高,也就越省油。而发动机的热效率随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现在轿车汽油发动机压缩比一般在9.3-10.5之间。同时,还采用配气系统可变装置(可变气门升程、可变凸轮轴转角、可变进气管长度等)和稀燃技术,来达到节油目的。21写作秘书网

3.采用高强度、低质量的新材料也是降低整车重要

数据显示,车重与油耗的关系成正比,据说车重每下降10%,油耗也会相应下降若干个百分点。这也是日系车省油的一大原因。

三、驾驶技术层面上改善燃油经济性

由前说述,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措施决不仅仅如此,从汽车制造上的层面上,不断追求新技术无疑是提高汽车经济性的有效解决办法,从车主的角度,良好的驾车习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燃油经济性。参考他人经验,有如下几点驾车习惯可以降低油耗。

1.杜绝不必要的轰大油门

日常行车,脚踏油门要轻缓,做到轻踏缓抬。轻踏油门所以能节油,这因为一般化油器都有加速装置和省油装置,若猛踏油门,加速装置和省油装置都会提前起作用而“额外”供油,使混合气过浓,造成汽车油耗量增加。测试表明,原地轰一次大油门,至少等于行驶一公里。在路口遇到红灯停车,变绿灯后起步加速跑500米。先用比较舒缓的方式换档,转速为1500~2000转之间,到500米计时点车速为86km/h,用时35.2秒,平均油耗相当于13.14L/100km;然后用相对凶猛的方式,额定转速5000转换档,终点速度达到114km/h,用时23.9秒,平均油耗几乎高出一倍,达到25.89L/100km。

2.避免长时间的怠速运转

一般汽车运转一分钟以上所消耗的燃油要比重新起动所消耗燃油多。根据测算,怠速运转4分钟的耗油量就大约相当于以60km/h速度行驶1分钟的耗油量。因此建议较长时间停车还是熄火更好。

3.减少汽车不必要的启动次数

汽车每启动一次的耗油量可以行驶3公里,对发动机的磨损相当于行驶50公里的磨损量;所以尽量不要让汽车非正常熄火,频繁的启动将会增加不必要的油耗。

4.避免不必要的紧急制动

汽车每紧急制动一次,所浪费的油可行驶2公里,对轮胎的磨损相当于行驶80公里的磨损量。

5.空档滑行不省油

测试表明,在60km/h等速下,完全抬起油门踏板,直线滑行至停止,在这个过程中空档滑行的耗油量是31.4mL,滑行距离为890米,而带档滑行(带挡,松油门)的测试结果是15.7mL,其滑行距离比空档短,是608米,但算起来还是省了油。空档滑行时最低油耗相当于怠速油耗,而带档滑行时,ECU会在一段时间内让发动机完全停止喷油,这时的最低油耗是零。因此带挡滑行更省油!

6.及时合理换档

由于骏捷的发动机是高转速发动机,所以建议一挡在2000转换挡,其他挡位在2300~2500转换挡。85公里速度以内不用五挡,市区行驶一般不用上五档,90公里以上一定换五挡。换档的动作要准确迅速及时,避免因动作过慢而使车速下降过多。不要把油门加得很大、发动机转速很高的情况下再慢慢换入下一个档位。而应当在油门开度不大,发动机转速不高的情况下迅速换档。换档过程的快慢直接影响汽车的油耗,试验证实两者可使油耗相差一倍以上。发动机的大部分时间在中等转速下运转,而且节气门开度适当(70%左右)时耗油量最小。在道路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高速档行驶,避免在中间过度档位停留过长时间,这样会获得较好的燃油经济性能。在高速档时不要拖档,在低速档时不要使发动机转速很高,这是合理使用档位的原则。

第3篇

独立性的一般含义

通常的理解,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与形式上的独立性两个方面含义。

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一种公正无偏的态度,一种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的压力的精神状态。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自己的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和压力。

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又称为“形体独立性”、“外在独立性”或“表面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他们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具体是指审计人员必须与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在客户中有直接经济利益、不能是客户的贷款人、不得与客户存在近亲关系等。

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有时又密不可分。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即不偏不倚)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在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则审计结果再正确也是徒劳,他的服务也会丧失其价值。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的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一、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存在一个价值变化范围

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说,注册会计师要么是独立的,要么是不独立的,即在独立性上一般采取的是一种二分的方法,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一个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存在一个价值范围。如RogerW.Bartlett曾提出:“社会公众可能将独立性看作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职业特征”。早在1968年,Carmichael和Swieringa就指出,“像职业的所有特征一样,独立性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可以达到独立性的必要程度......”。Brink和Witt在1982年指出,“没有人自己可以成为一座孤岛,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或者强一些或者弱一些,但决不会是绝对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绝对的独立性永远也不会达到的事实,因为总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独立性”。

对独立性绝对性的认识属于对注册会计师职业性质的早期认识,明显带有职业界自我标示的意味。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在其职业界内部要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幻想着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可能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可以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理由。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

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

对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注册会计师服务的价值决定于利害关系人所预期的注册会计师能力的高低,即发现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或舞弊的能力以及在发现存在错报、漏报或舞弊下,不受客户的影响而客观地对其进行调整或披露的能力。因此,有学者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定义为: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中错误或缺陷的能力,以及在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错误或缺陷的情况下,顶住客户压力对其加以披露的能力(DeAngele,1981)。按照这种广义的定义,若不考虑注册会计师的技术能力,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还可狭义地表述为:在某一错报或缺陷已经发现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顶住客户压力披露该项错报或缺陷的概率。概率越大,独立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一种主观的概率。当我们说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或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会计师时,实际上是说,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左右而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致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科学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左右而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

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

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存在一个变化范围,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他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换句话说,他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他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仅做到了相对独立,这个独立性水平也是他予以认可的,或处在他心目中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他认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他的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就不是他的本意,其对报表信息的过份信赖就是风险。因此,将独立性看成是一种风险,则报表使用者所承受的风险就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独立的实际结果。

我们可以定量化地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假设在执行某单位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A、B受执业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被审计单位施加的影响,而未能在实质上保持绝对独立的精神状态,其发表的审计意见中隐去了一些应予加以披露的错报信息。我们假定其独立性至多达到75%。而某个会计报表使用者看到该单位审计后的会计报表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后,从形式上判断,未能发现注册会计师有什么违背独立性的情形存在,于是他断定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但考虑到注册会计师绝对的独立无论如何也是难以企及的,他于是评估本项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水平应该达到90%。而按照他的经验,他认为只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达到80%以上,就可以信赖注册会计师审定后的报表进行相关决策而不致发生大的偏差或招致不应有的损失。本项决策中,由于90%(评估的注册会计师独立水平)>80%(可接受的注册会计师独立水平)>75%(实际的注册会计师独立水平),因此他决定对注册会计师工作予以信赖。但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实际独立性水平仅仅为75%,低于他决策时的可接受水平80%,所以实际上本不应进行相关决策时,他却进行了决策。这种决策失误就源于独立性风险。

对行业管理的启示

首先,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独立程度上存在一个价值范围,那么我们对之前经常标榜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提法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大众化的理解当然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提法有意无意地过份神化了注册会计师的形象,在我们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可能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今后的行业宣传中,有必要淡化甚至取消超然独立的提法,坚持审计只能提供合理保证、合理确信的理念。

第4篇

1材料利用率低

制药工艺从原材料里面提取有效成分,产率太低仅为百分之几,材料利用率低下的起因与制药工艺的生产工艺设备说没有关系是不可能的,设备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制药企业所有的制药装备与制药工艺存在着很大的不符,这样一来,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制药工艺对于制药设备的洁净程度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彻底清除掉设备里的所存有的微生物及病菌。现有的设备是以灭菌水的喷射为基础的,或是利用超声波所发出的能量,但这些方法与设备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完全达标。此外,材料提取率低下还与提取的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提取材料本身的性质,提取方法操作步骤等因素有关。

2提高制药工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解决办法

2.1精简流程,减少费用,降低成本

要想做到精简流程,应该根据提取材料的性质采用不同优化筛选后的制药工艺技术路线。举例,经实验发现提取时间对药品提取率的影响较大,技术人员在提取时可以适当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效率,从而节约能源增加效益。如果,料液与提取率成正比关系,随着料液比的增加而提高,当料液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虽然两相中有效成分的浓度差依然存在,但传质动力增加不大,所以提取率增幅不明显,应该把握最佳料液比,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投资。此外,温度对于制药工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讲,药品有个最适溶解提取温度,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提取率增大,一旦超过最适温度点又会有所下降。温度随材料药品的变化而有所变动。制药工艺的生产过程中,省略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成本就会随之下降,生产效率也会得到显著地提高。固定资金无法人为地过度干涉,但是可以从可变费用精简降低成本。制药企业一般会考虑差额投资收益率,方案一为投资大的方案以每年所节约的年成本来收回差额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方案二为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相比较方案净收益差额与投资差额的比率。在两个方案的比较中,选取用于提高经济效益。其实,最红的目的在于是否进行技术改造项目,改进后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益。归根结底,客观事实证明了技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2.2优化制药工艺设备,绿色生产

对于中国这种制药生产大国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占取领先地位,制药工艺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与改革。其中,从制药设备的结构优化升级而形成化工制药工艺的改进这一方面入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化工制药工艺的优化需要有制药工厂里完备的制药设备为基础。完善制药设备,首先是对药品包装材料的消毒和灭菌。对于国内的很多制药企业开始配备隧道式的灭菌干燥机进行消毒杀菌,这种化工制药设备的洁净度是可调的。在化工制药的生产过程中,理论上采用真空的远红外线法,但是多数采用高温的灭菌方法或者是热辐射的方法,比较切实可行。化工制药工艺设备既要具备洁净度也要具有更高的可适用性,以最少的企业资金投入量获取最大的制药企业设备的使用率,提高药品生产质量。优化制药工艺设备,还需从灭菌效果方面入手。因为,药品对清洁度有着较高要求,制药车间必须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着重对每个环节的有效灭菌进行监控,保证药品质量,让药品的生产更加趋于简洁与高效。任何科技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污染环境。绿色制药工艺也是这几年热议的话题。绿色生产理念的引入,近年来相继出现了普瑞巴林的绿色制作工艺和西他列汀的绿色制备工艺。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 :锅炉 燃烧经济性 火力发电厂前言:

随着潮汐能、风能、水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火力发电在供电系统比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从我国现有的电力发展水平分析可知,火力发电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一脉。而为推进火电厂的稳定发展,加强对锅炉燃烧的全面管理、提高其燃烧的经济性,是火电厂必须强化研究的重点。在火电厂锅炉燃烧中只有全面的分析出影响锅炉燃烧经济性的因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火力发电厂保持着其在电力供应体系中的优势地位,为我国电力供应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技术与能源上的保障。

一、锅炉燃烧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在锅炉燃烧中的应用,锅炉燃烧的经济性更侧重于强调提高煤炭等能源的燃烧率、降低锅炉的辅机电耗,更深入的实现节能、减排,在提高资源燃烧效率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一)固体未充分燃烧对锅炉燃烧经济性的影响

用于锅炉燃烧的主要能源是煤炭,而煤炭燃烧过程中如果其没有得到充分的燃烧便会造成部分的热量的损失,从而降低燃烧的经济性,而煤炭资源的未充分燃烧,一方面加剧了能源的消耗量,另一方面会使一些没有得到充分处理的有害物质流通到空气中,为锅炉燃烧的整体经济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造成煤炭等固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燃烧的原因有很多,如飞灰、炉渣等含碳量较高的物质没有得到充分的燃烧,在这一过程中石子煤发热量过高,引起了较大的热量损失。飞灰、灰渣中含碳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煤粉细度偏粗、燃烧器配风不合理、细分分离器效率偏低、制粉系统漏风严重、粉仓下粉不好、煤粉混合器性能不高、燃烧器上下倾角及切角混乱、同一层燃烧器煤粉量偏差大、旋流燃烧器各风道同心度差、旋流燃烧其旋流强度不合理、不同燃烧特性的煤随意掺烧以及燃煤燃烧特性下降后配风方式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综合上述原因分析可知锅炉燃烧中燃烧器、制粉系统、混合器、旋流燃煤器等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灰渣的含碳量,也就是在影响煤炭的燃烧程度,从而造成了锅炉燃烧经济性方面的损失。

(二)蒸汽参数与锅炉的实际设计值不相符

锅炉全面运行前需要对其蒸汽参数进行详细的设计,以通过控制各热力设备系统的全面运行状况来确保锅炉的经济运行。锅炉蒸汽参数中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以及再热蒸汽温度是影响锅炉经济性的主要参数,其中主蒸汽压力通过定压――滑压――定压的循环运行方式来强化锅炉整体运行的经济性。如果锅炉主蒸汽压力降低会造成燃烧中汽耗量与煤耗量的增大,对锅炉的燃烧性造成一定的损失,因而为确保锅炉的经济运行必须加强对其主蒸汽压力参数的控制;主蒸汽的温度是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如果其高出了允许的范围便会加大过热器与汽轮机的负荷,对设备的使用年限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温度的降低不但会加大煤炭的实际消耗量,还会在消耗汽轮机的湿汽的同时加大对汽轮机叶片的腐蚀程度,从而降低了锅炉的整体燃烧效率;而锅炉的再热蒸汽温度强调的是再热器中流放出去的蒸汽再一次进入汽轮机中运作前的温度,如果温度超过了允许范围,便会引发再热器、中压缸强度的降低,从而对两种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综上分析,三大蒸汽参数的不合理控制会对锅炉中不同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而这种损坏便会成为锅炉燃烧经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为确保锅炉的高质量燃烧,必须加大对各项蒸汽参数的有效控制。

二、锅炉燃烧经济性的对策研究

影响锅炉燃烧经济性的因素较多,而煤炭等固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燃烧与锅炉燃烧过程中各种参数与实际的设计值不相符是影响其燃烧经济性的最主要原因,强化锅炉燃烧管理中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在保证各种运营设备的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提高煤炭等固体资源的燃烧率,这样锅炉的整体燃烧经济性才会随之得以提升。

(一)加强对设备的全面控制,提升固体的燃烧率

锅炉的运行是通过磨煤机、燃烧器、制粉系统、混合器、汽轮机、再热器等各种设备的协调运作实现的,因而为提高锅炉燃烧的经济性,火力发电厂首先要加强对锅炉各项设备的全面监管,通过实时监控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每种设备的实际运作情况,一旦发现某种设备没有处于最佳的运作状态,便及时进行检查或更换,这样保证锅炉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是提高其燃烧经济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煤炭等固体资源的未充分燃烧的全面探究总结出飞灰、煤渣等的含碳量升高是主要影响因素,因而要采取具体的措施降低飞灰、煤渣的含碳量,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首先,加大对高科技设备的引进力度,如引进BBD双进双出磨煤机,利用分离器、回粉管、内锥锁气器等对煤粉细度进行控制,从而在控制煤粉细度的同时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其次,结合燃煤燃烧特性对配风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燃煤燃烧特性会随着燃烧的时间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因而锅炉管理人员要根据燃煤的实际燃烧情况及时调整配风方式,从而提供锅炉经济燃烧效率。最后,加强对煤炭选择环节的控制,选取质量好、燃烧性能强的煤炭,为锅炉的高效燃烧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二)提高蒸汽参数

蒸汽参数是影响锅炉燃烧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因而针对锅炉燃烧中相关蒸汽参数的控制时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详细进行下去:首先,强化对相关燃烧技术的优化,锅炉管理人员可以结合锅炉燃烧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的燃烧试验,通过实验总结出正确的数据并将正确的试验结果作用到实际操作中,通过改变燃烧器的倾斜角度、烟气的挡板方向及弧度、改变锅炉燃烧运行中氧气的含量等各种措施,来确保锅炉整个燃烧过程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下。其次,加强对各项技术的合理改造,锅炉运行中蒸汽参数无法达到相应的设计值便说明设备与参数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为缩小这种误差,工作人员要尽可能的结合相关数据对设备进行合理的改造,通过对主蒸汽压力、再热器的受热程度等的有效改造,来强化设备的吸热程度,从而提高锅炉运作中各项蒸汽参数。最后,加强技术管理,综合利用现有的能耗在线分析软件,对锅炉运行中各项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管,并对影响能耗的相关指标进行自动的控制与调节。

总结:

锅炉燃烧的经济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火力发电厂的实际供电状况,而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提出与贯彻,在提高锅炉综合燃烧效率的同时降低锅炉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新时期提高锅炉燃烧经济性的根本要求。文章从两个方面对锅炉燃烧经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希望其中正确的观点能为火力发电厂锅炉的高效经济燃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米翠丽.富氧燃煤锅炉设计研究及其技术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第6篇

Abstract: Economic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reen building economy and determines the main contents of economic eval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namely: the life cycle costs of green buildings, the life cycl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 and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and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成本;效益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economic evaluation;cost;benefit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126-02

1 绿色建筑经济性的国内外研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英国建筑研究院(BRE,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其1990年制定了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现在应用最成功的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其评价对象涵盖住宅、办公建筑、商店和超级市场和工业建筑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于1995年制定了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它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为满足国内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评定的要求,提高建筑环境及经济特性而设定的一套评定标准。绿色建筑挑战(GBC,Green Building Challenge)是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发起并领导,用以评价建筑环境性能的一种评价方法。香港房地产开发商协会于1996年制定了“香港建筑物环境评估方法”(HK-BEAM)。它是一套主要针对新建和已使用的办公、住宅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

我国于2001年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组成的课题组于2003年制定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它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建设部和科技部于2005年10月颁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做出了明确的阐述,提出了我国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及评价体系。2011年9月,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地方标准,规定今后凡政府投资的新建、改扩建的民用建筑项目,都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重要功能性园区应建成绿色低碳园区,园区的建筑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2013年住建部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根据规定,2015年后,我国所有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筑都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业内专家预计,未来10年里,绿色建筑面积会超过10亿平方米/年。

纵观国外绿色建筑的研究,英国的BREEAM和美国的LEED都没有对绿色建筑做出明确的经济性评价,它们的评价子项中涉及到建筑物经济性如节水、节能、资源再利用等指标,体现了成本在全生命周期的降低。加拿大的GBC中全生命周期的经济评价指标包括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建设成本评价、运行和维护成本评价,经济评价指标占总权重的10%

国内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性研究大部分是针对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学者孙大明对国内40个绿色建筑重点项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3],2010年我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每平方米:公建一星45元、公建二星176元、公建三星320元、住宅一星63元、住宅二星131元、住宅三星219元,与2008年对比平均降幅为50%。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2年《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中规定[4],绿色建筑若达到二星级标准,可以每平方米奖励45元;达到三星级标准,每平方米奖励80元;保障性住房基本保障一星级,到一定规模也给定额的补助。在此之前,新增绿色建筑的成本大致为一星级增加100元/平方米,二星级增加200元/平方米,三星级400元/平方米,然而最新的测算结果显示,一星级增加29元/平方米,二星级增加50元/平方米,三星级增加100元/平方米。这些资料说明,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正处于前期的不断发展阶段,作为绿色建筑推广应用的坚实基础,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也随着各项技术的逐渐成熟与不断完善而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现在,对于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方面,国内的研究还较少,对绿色建筑效益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定性的判断而较少有定量计算,更没有关于定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较强的完整性理论体系。所以,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性评价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2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内容

2.1 绿色建筑全过程成本 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成本(LCC,Life Cycle Cost)要考虑建筑物“从摇篮到坟墓的”的全过程,即并不只是考虑初始的建设投资,而是考虑在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中期施工,后期使用、维修及拆除的整个过程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全都列入成本,将其折算到评价初期。对于绿色建筑,一般都具备初期投资较大而运行和维护费用较低的特性。利用系统的理念和统计学的相关方法,以国内外绿色建筑全过程的成本构成内容为基础,与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和应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绿色建筑的成本构成内容,对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分类――企业开发成本、用户使用成本和社会成本,对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成本进行定量计算。

2.2 绿色建筑全过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在前期的规划、设计和中期的施工阶段采取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相关措施,虽然使设计和建造成本有所增加,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持续产生资源节约效益会明显降低运营成本;采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等措施,会增加一定的建造和运营成本,但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轻了所在地区市政公用设施的处理负荷,并通过改善建筑物的室内物理环境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使得使用者的居住健康和舒适性得到更好的满足[5]。所以,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效益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及社会效益评价指标。需界定绿色建筑的的效益,使效益的外部化转为内部化;建立绿色建筑全过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全面的量化评估。

2.3 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净现值NPV或年金NA、内部收益率IRR、费效比a、投资回收期等。对独立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价时,方案经济上是否可行的判断依据是其绝对经济效果是否优于设定的检验标准,可用经济效果评价指标NPV大于0,NA大于0,a大于l,IRR大于IRR0(社会折现率)或两方案进行绝对效果检验,只要方案通过绝对效果检验,该方案在经济上认为是可行的,否则就认为不可行。成本效益分析采用“有无”对比分析,应对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无”指一般建筑的成本效益,“有”指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增量成本特指在现有生产条件和技术下,增加特定产出(效益)所引起的成本增加量。与绿色建筑增加效益内容无关的建筑成本不应包括在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之中。所以,在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中,应当对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评价指标如成本净现值、效益年值等,都应建立在“有无“对比的基础上。通过经济评价可以客观的反映绿色建筑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优越性。

3 结论

本文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构建绿色建筑全过程的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成本、增量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出界定。从全过程的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性评价,更突出绿色建筑的价值和优势,可以更好地推进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6.

[2]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8.

[3]孙大明,邵文.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研究[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4:43-49.

第7篇

关键词:PET;经济性比较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111

0 引言

PET材料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该种材料是由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经缩合聚合化学反应后而得到的一种高聚物,以往大多用在日用品、食品包装等一些方面;但随着近年来对改材料的深入研究,已经逐渐将其运用到土木工程方面,主要是作为一种新型的FRP来对受损或承载力不够结构构件进行外包加固,使其达到结构安全性的要求。而本文将对这种新型材料在工程上运用后的经济性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同时为工程设计、施工加固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不同加固方法的性能比较

目前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加固方法以及各自优缺点分析如下:

增大构件截面法:其优点是施工成本较低,且设计和施工的经验丰富;但缺点也很明显,湿作业时间长,对周边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构件的自重以及截面增大,加固后建筑的使用空间会有所减小。

外包钢加固法:其优点是施工相对快捷简便、钢材的受力性能较好,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缺点是用钢量大,经济成本较高,并且不适合腐蚀介质较强的环境中使用。

增加支撑加固法:该种加固方法受力明确、方法简单且效果明显,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会改变建筑物的原貌以及影响使用功能,而且影响建筑物内外的空间并且现场工作量较大,往往只用于整体结构的加固。

外包FRP加固法:这种加固法方法不需要建筑模板,并且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以及更好的能量吸收能力。特别是外包FRP层(无论是CFRP还是PET),都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因此更适合恶劣环境下应用。

2 不同加固方法经济性比较

首先先来看增大构件截面法的加固成本,该种方法相当于重新施工制作一根原有的结构构件,当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时,该方法仅仅需要少量的钢筋和部分混凝土即可,因此其加固材料成本较低。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该方法施工r间较长并且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并且工程量较少时人工费所占极高,经调查人工费与材料费的比例要到1:1甚至更多,这还没有考虑到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工程时间成本以及加固工程后期保养维护等一些额外费用。因此,该种加固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总体计算下来成本较高,并不是非常合算。

其次来分析增加支撑加固法,该加固方法与增大构件截面法的经济性类似。但由于增加支撑加固法大多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整体结构加固,因此工程量往往都较大,所以单位工程量中的人工费与材料费的比例要低于前一种方法。但同样该种方法后期养护费用也不低,并且会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在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经济损失程度不可预计,而且必须要在工程结构的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

外包钢加固法以及外包碳纤维材料的加固方法目前在我国已经使用的非常广泛,而外包PET材料则运用的较少。这三种加固方法机理类似,因此将其经济性对比分析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和试验数据整理分析。

外包PET材料的加固方法,在施工人工费,材料费以及后期的维护费用上都要低于外包钢和外包碳纤维材料的加固方法;并且在实际工程的调查情况和试验研究结果中也显示出外包PET材料的构件承载力性能不低于外包碳纤维材料的构件,但由于本文不着重分析加固后构件性能,因此不再赘述。

3 结语

采用外包PET材料的结构加固技术措施,能够恢复和提高旧有结构承载能力和保护周边环境不受影响,延长结构寿命,满足使用需要,同时消除结构安全隐患,又节省大量投资和维护费用,可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柴油机 动力性 经济性 影响因素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K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49-01

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即使是一台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均优的柴油机,也难免其性能指标滑坡的问题,导致其应有的功率不能正常发挥,增大油耗量。为此,为提高柴油机的使用效益,降低油耗量,必须根据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制定并落实具体的技术性措施,以改善其性能的发挥,确保柴油机在运转时保持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一、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如果有效功率、进气管的空气密度、气缸充气效率、指示效率、过量空气系数、机械效率、发动机的转速、有效燃油消耗率分别用Ne、 、 、

、a、 、n、Ge表示,那么,可以用下列公式描述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Ne oc Ge oc

由上述公式可知道,影响柴油机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 、 、

、 和n。

1.关于进气管中的空气密度

进气管的空气密度 影响着柴油机的有效功率Ne。如果等几个参数保持不变,而且,通过运用增压技术措施以提高 ,那么,柴油机的有效功率Ne会随之而成正比例提高。

2.关于充气效率

换气完善程度影响着充气效率 。发动机作功之后,如果气缸内废气排得越净,气缸内的空气充得越多,那么,完全燃烧的每一个循环的供油量就会越多。因此,为了尽量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必须相对应地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

3.关于指示效率

燃气完善程度影响着指示效率 。在每一个工作循环中,在气缸内,如果能排净废气,吸足空气,形成良好的混合气,及时地、完全地燃烧,那么,就可以使气缸单位工作容积的作功量增加,使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提高。

4.关于机械效率

各摩擦副的热状态、状态和技术状态影响着机械效率 。机械损失的减小了,机械效率 随之而增大。因此,为了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机械效率 ,应尽量减小机械损失。

二、提高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技术措施

1.保持气缸进排气顺畅

当柴油机的换气系统受到污物堵塞后,排气与进气都受阻,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在气缸内,便会出现“排气不净,充气不足”的问题,充气量降低,由于缺氧,导致喷入气缸的柴油不能及时地、完全地燃烧,油耗增大,功率下降等问题。在使用柴油机过程中,为使气缸进排气顺畅,对换气系统应采取以下措施:

1.1按时更换或清洗滤芯,但不能运用在滤芯或空气滤清器外面包一层纱布的方法以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

1.2在保持正常油面高度的同时,按时清洗油浴式空气滤清器的油盘。

1.3按时清洗消音器隔音板、进排气管道的污物尤其是积炭,但不能任意改用直径小的进排气管道或加长进排气管道。

2.保持气缸内良好的密封性

2.1导致气缸密封性不良的原因包括: ①安装时活塞环对口以及活塞环边间隙、开口间隙失准;②气门弹力减弱或弹簧拆断,气门积炭或磨损,造成空气滤清器滤清效果不良,大量灰尘和杂质进入气缸;③燃烧气体中的酸腐蚀以及柴油中的机械杂质,使活塞环、活塞乃至气缸产生不正常的磨损。上述种种原因,都会造成燃气漏入曲轴箱而产生负压,增大功率消耗,减少有用功。同时,气缸内不能建立正常压缩压力,而且压缩终了气缸内温度偏低,空气运动减弱,导致不能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而燃烧不完全,结果使柴油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大,动力性和经济性受影响。因此,在使用柴油机过程中应保持气缸内良好的密封性。

2.2为保持气缸内良好的密封性,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按时检查活塞环的开口间隙、边间隙、气门弹簧的技术状态、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性、空气滤清器。②添加经沉淀后的柴油。

3.保持正确的配气相位

检测数据表明,当柴油机使用2至3年后,由于气门间隙变化,定时齿轮安装与调整不当,配气机构零件变形以及磨损等原因,均能改变配气相位,引起持续角变化和气门关闭失常,影响进排气效率。如果配气相位误差3°至5°,气门间隙增加0.2mm,那么,持续角分别平均减小3.4°和2.4°,有效功率的下降幅度为0.09至0.11 kw,耗油量的上升幅度为5.13至5.46g/(kw・h),所以,配气相位不正,对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影响很大。配气正时,能使柴油机在运转时排气净,进气足,柴油在气缸内能及时地、完全地燃烧,增大热效率。据此,在使用中,为弥补配气相位的误差,应以“排气净,进气足”, 充分发挥柴油机潜在功率为目的,以保证准确的配气相位为原则,根据柴油机实际情况,按时检查、合理调整气门间隙和开闭时刻,使换气过程尽可能完善。

4.保持正确的喷油压力和正常的供油提前角

4.1保持正确的喷油压力。检测数据表明,当喷油压力由131kg/cm2降到108 kg/cm2时,功率减小0.25至0.52kw。这是由于喷油压力过小或过大,都能使喷出雾度、射程和油束的锥角改变,使燃烧过程乃至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受到影响。因此,对于气缸压力偏低和技术状态较差的柴油机,供油时间调到接近规定值下限,喷油压力调到接近规定值的上限,才能保证较好的燃烧,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4.2保持正常的供油提前角。检测数据表明,若供油提前角小于9°至25°,柴油机功率下降22%至27%。因此,柴油机功率与油耗量受到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重要影响。如果供油提前角过小,供油过迟,喷入气缸内的柴油在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甚至越过上止点之后才开始点燃,混合气的燃烧膨胀在较大的气缸容积中进行,导致燃烧不完全,且暴发无劲,油耗增大,功率下降。如果供油提前角过大,供油过早,柴油喷入到气缸内温度和压力都不高的压缩空气中,物理化学条件准备比较差,不能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而且大量的混合气在压缩上止点前就开始点燃,给正在上行的活塞造成很大阻力,导致燃烧不完全,功率下降,油耗量增加。因此,为保证柴油机在运转时降低油耗,提高功率,应经常检查、调准供油提前角。

5.控制正常的水温

气缸壁面温度和传给冷却水的热量随着冷却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冷却水的温度,不仅可以减少冷却水带走的热量,而且能提高燃烧室内壁和压缩终了的温度,传给燃烧油滴的热量多,油滴汽化蒸发加快,与空气分子碰撞速度加快,燃烧前的中间化学反应和形成可燃混合气的速度加快,使着火开始早,最大压力出现早,缩短滞燃期,明显地改善整个燃烧过程,提高热能利用率,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指标随着提高。相反,水温度一定时,冷却水的温度高,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多,热量损失严重,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转变成有用功减少,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指标随着降低。为控制正常的水温,应采取以下措施:

5.1及时清洗水垢,添加冷却水,包括河水、雨水、雪水。

5.2保持节温度器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工作,控制正常水温――热流式与强制式冷却系水温达到85℃左右,敞开式冷却系水温达到100℃。

5.3定期检查调扇皮带松紧和水泵油。

6.正确选用油

油粘度小,内摩擦力小,流动性好,对运动机件的阻力小,摩擦阻力小,有效功率增加。油粘度大,内摩擦力大,流动性差,对运动机件的阻力大,摩擦阻力大,有效功率减少。一般来说,柴油机不能选用车用机油,夏天选用粘度较大的柴油机用机油,冬天选用粘度较小的柴油机用机油。

当然,其他方面的因素还影响着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因此,从柴油机运转过程来看,还应采取提高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的其他方面技术措施。由于使用中喷油器密封垫过厚,气门下陷量过大而造成压缩余隙大;出油阀与阀座的密封锥面、柱塞副偶件、喷油器针阀偶件等磨损;活塞顶凹坑方向装反;发动机的负荷与转速等原因,都会破坏正常燃烧条件,造成燃烧不完全,影响柴油机使用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对于这些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为此,在使用柴油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留意柴油机使用时所出现的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U4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6)06-0034-06

Abstract: There were complex multi-level multi-indexe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dynamic and fuel economy.In this paper, evaluation weight was obtained based on Stakehold Analyse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was given as well a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 result of whol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ith the scores of single weight was given.

Key Words: dynamic; fuel economy; evaluating mea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随着国家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和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对于商用车客户和整车生产厂家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如何在设计阶段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选择出最优的传动总成匹配方案,已经成为各大汽车生产厂商重点研究的课题。

1 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指标的设定

国内外的汽车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整车特性评价体系,其中也包括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对于商用车而言,其运行工况相对复杂,既包括路况较好的高速公路,也包括使用环境极端恶劣的煤矿基坑[1]。仅仅采用一套固定的指标对车辆特性进行评价,其准确性和科学性无法保证。因此,在确定特定车型的主要运行路线和应对的细分市场后,可在汽车企业现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本文在该指标的基础上,细化制定了三级动力性、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具体见文章的第3节。

2 动力性、经济性指标权重的设定

在进行动力性、经济性指标权重的设定中,通过选定典型的干系人专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其进行主观评价。评价过程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2.1 评价者的选择

采用项目管理中干系人分析法选择3-5个专家参与指标权重的评价。干系人指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可能受项目实施或完成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个人或组织(如客户、发起人、执行组织或公众)[2]。在商用车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设计过程中,干系人识别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采用专家分析法保证干系人识别的全面性。整车商品特性开发的干系人通常包括客户、研发人员、试验人员、销售人员。但在这几个领域进行干系人选择时,并非每个人都能客观的对商品特性进行评价,如部分个人用户受自身知识水平、驾驶经验的限制,并不能对整车的特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对干系人的选择范围界定如下:大客户车队管理者、资深驾驶员、整车开发高级工程师、专业试验员和区域销售经理。

2.2 权重的设定

在本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对动力性、经济性指标的权重来进行判定。层次分析法[3][4]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适用于将结构错综复杂、模糊不清的相互关系转化为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具体指标之间重要性的相对程度,设定判定矩阵标度,包括标度范围和极差。

2)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关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请专家针对每个层级中的指标进行打分,构建出判断矩阵A,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对每位专家的打分进行加权平均,形成最终的指标权重。

3 实践案例

某公司2013年进行了一款中型载货车C01(开发代号)的传动系统的优化匹配,在设计阶段,采用了上述优化后的动力性、经济性分析方法。

3.1 动力性、经济性指标的设定

C01主要运行在G城附近,运营半径为200km,

行驶道路包括城市近郊、环城高速、国道和高速公路。选择一辆运行工况较为典型的车辆,在车上安装GPS等仪器,对车辆运行工况进行跟车,对C01的运行路况进行采集,如表2所示:

3.2 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指标的设定

根据该车型开发项目的干系人分析结果,在研发部门、销售部门和目标客户群中各选择了一位专家,分别为整车开发高级工程师、该车型主销区域销售经理和重点大客户代表,请他们进行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在判断时,采用如表5所示判断矩阵。

同理计算其他专家单一因素下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然后对同一指标下的三位工程师的评分取算术平均作为单个指标的权重,得到表14。

在C01车型的传动系统改进过程中,制定了3套改进方案,方案4为改进前方案。按照动力性、经济性的评价要素,分别对这4套方案进行打分,并根据上述权重进行了分值计算,结果见表1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方案1的得分最高,因此,C01的改进款采用了方案1的传动匹配方案。2013年改进款的C01上市后,其动力性、经济性口碑较改进前有了较大的改善,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4 结论

本文针对商用车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评价方法,采用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中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和科学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评价方法,可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动力性、经济性匹配的正向开发方法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本文还选取了典型的车型进行了实践应用,对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为整车动力性、经济性这两项重要性能的开发或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国勇; 曾力, 国内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现状分析[J], 科技咨询, 2009(10), 13-16.

[2](美)项目管理协会.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四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23-24.

[3]王化吉、宗长富、管欣、管欣、刑如飞、刘立国,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1(24).

[4]刘新宪、朱道立, 选择与判断―AHP(层次分析法)决策[M],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0:44-5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