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衍生金融市场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5 16:10: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衍生金融市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衍生金融市场

第1篇

一、我国衍生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主要以货币、利率、汇率、股票、股指等为标的物,是从这些标的物中衍生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本节主要从场内与场外业务出发,综合阐述衍生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1.场内业务发展现状。场内业务又称交易所业务,是指在交易所(一般为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出售一种衍生金融产品的业务。场内业务具有标准化的特点,流动性强,但很难做到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在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核心就是交易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从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后开始逐步发展,目前虽然只有沪深300股指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以及上证50ETF期权三个品种,但中金所的10年期国债期货、上证50和中证500指数期货以及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期货已处在仿真交易运行阶段;上交所的上证180ETF期权、中国平安期权、上汽集团期权以及深交所的期权品种也在仿真交易期。2.场外业务发展现状。场外是指通过代销渠道如银行、券商等,金融衍生场外业务是指通过非证券市场的代销渠道进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而我国衍生金融场外业务发展主要以商业银行的衍生金融业务为主。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最大的特点是交易金额大,交易成本低,交易灵活性高。然而,由于商业银行衍生金融业务起步时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市场暂时还不具备能够支撑衍生金融产品发展的要素,这使得我国衍生金融市场产外业务受到一定的挫伤。直至2003年2月5日银监会颁布《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后,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业务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我国衍生金融场外业务与国际衍生金融场外业务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衍生金融场外市场业务发展规模仍较小,收入占比比较低,业务品种单一、应用领域还有待开阔,同金融市场业务一样,各地衍生金融市场业务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

(二)发展特点1.交易品种丰富,业务繁多,投资者结构以机构与企业为主。衍生金融业务种类繁多,交易品种丰富,涉及股票、指数、汇率和利率等的期货、期权、互换和远期交易,其中场内交易市场(交易所市场)主要交易期货、期权等标准化合约,场外市场(OTC)市场主要交易互换、远期等非标准化合约。目前,我国投资衍生金融品的个体较少,多为机构或企业为了套期保值而进行投资。2.我国衍生金融业务全球化趋势逐渐明显,交易所竞争力增强,但我国衍生金融业务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论场外市场还是场内市场,吸引更多的交易者进行交易是实现规模效应的主要手段之一,从而带来成本的节约。因此,全球各个交易市场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形成自家的优势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致使衍生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交易所业不例外,我国衍生金融业务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区门户对金融行业的开放,我国衍生金融行业也开始追随金融业的步伐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尽管交易量逐渐增多,竞争力有所增强,但不论从监管还是从风险控制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二、我国衍生金融业务存在问题

(一)衍生金融业务普及度低尽管我国衍生金融产品繁多,但衍生金融业务普及度却是极低的。第一,衍生金融知识普及率低,没有接触过衍生金融产品的商户一般情况下对衍生金融市场是完全不了解的,甚至许多投资者在完全不了解衍生金融产品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投资,对衍生金融业务更是一头雾水,这不仅增大了自身投资风险,同时也增强了市场风险。第二,衍生金融业务种类繁多,不易了解。多数衍生金融业务都是从一些金融业务中衍生出来的,很多都是金融业务的创新,种类繁多,新颖,不具备专业知识是很难对其有深刻的认识的。一些衍生金融业务的复杂性也决定了金融衍生业务的普及率低这一特点。

(二)衍生金融市场场内业务发展缓慢与全球衍生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发展相比,我国衍生金融市场场内业务发展缓慢,一方面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使得场内交易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另一方面,场内业务缺乏创新,自主研发的交易产品较为局限。加之,境外市场多内来一直对中国衍生金融市场虎视眈眈,纷纷抢先于中国,上市中国金融品类衍生产品,例如,2006年9月5日,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这是全球第一个针对中国A股市场的指数期货合约。境外市场抢先推出我国金融品的衍生产品对我国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从时间上来看,同一时区中后发行同一种衍生产品的,在竞争中就处于不利地位;从监管方面来看,我国监管机构无权管理境外发行衍生金融产品的场内市场,境外发行的国内衍生品由于一些境外市场价格的操作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波及我国证券市场,我国监管机构对这些现象所能采取的监管和补救措施十分有限。

(三)衍生金融市场场外业务纷繁复杂,建设不规范①,缺乏有力的监管机构监督管理衍生金融产品本身是企业用于规避风险所产生的一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它将市场经济中分散在社会经济每个角落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集中在几个期货、期权市场或互换、远期等场外交易市场上,将风险先集中,再分割,然后消除或重新分配,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有助于投资者认识分离各种风险构成和正确定价,使其能根据各种风险的大小和自己的偏好更有效地配置资金,以达到收益和风险的权衡。然而,由于衍生金融市场场外业务纷繁复杂,且缺乏有力的监管机构监督管理,导致有部分投机商家利用衍生金融市场进行投机,这一种行为将衍生金融市场风险无限放大,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重则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我国目前建立有效的衍生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三、结论

第2篇

关键词:金融;衍生;市场;监管;研究

目前,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成为了金融危机扩散的直接途径。金融衍生品具有不确定性、虚拟性、杠杆性和复杂性,结合金融衍生品的特征不难看出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很容造成金融危机。而我国金融危机的频发爆发,说明我国的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深刻的认识到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控制金融风险成为了金融衍生市场监管的关键。

一、金融衍生品的特征

1.不确定性

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主要结合目前基础工具,分析未来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结果所产生的交易。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具有不确定性,是对未来预测的交易,交易可能产生的结果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2.虚拟性

金融衍生品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由于它本身没有实际的价值,因此还有一定的虚拟性,独立存在于资产运作以外的范围,虽然能给持有者带来经济收入,但是在虚拟的交易环境中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规模不易控制,很可能超出或脱离基础工具市场范围。

3.杠杆性

金融衍生品的保证金交易,只需要持有者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能快速实现全额的交易,根本不用进行本金的实际转移。除了以实物进行交割的方式需要交足货款之外,合约的结算方式通常采用补交现金差价。因此,交易双方的信誉度成为了杠杆式交易的前提和基础,也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导致了金融衍生品的高风险性。

4.复杂性

金融工程师通常将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当作基本工具,通过对其进行指数化、证券化、组合、分解和剥离等,衍生出不同的金融产品,并且具有独特的风险收益。金融衍生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由于缺乏深入的特性了解,导致金融衍生品具有很高的操作风险。除此之外,金融衍生品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合约风险级别、金额、杠杆比率等参数设计,充分发挥保值避险的作用。

二、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理论依据

1.保护公众的信心

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的建立基础就是保护公众的信心,设立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才能保证公众的信息,一旦公众对金融衍生品失去信心,金融体系就会面临崩溃,最终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因此,维护公众信心才能确保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金融监管成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构成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金融权力的制衡

金融监管对金融权力具有很强的制衡作用,由于保险、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具有调节和分配社会资源的职能,因此会存在一些金融权力因素。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同样存在金融权力,强化对金融权力的监管,能够有效的防止金融权力的滥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实施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能够制衡金融的权力,避免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垄断,使金融市场能够稳定的发展。

3.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

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逐渐成为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核心。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需要通过政府的审批,才能获得特许权,使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监管,主要为了避免获取特许权的金融机构滥用权力垄断市场,保护相对不占优势的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三、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金融衍生品的分业监管模式不够完善

目前,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中,种类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很少有业务往来,监管部门通过分业监管模式进行金融机构的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分业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金融机构的混业发展趋势,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已经无法发挥出监管的作用,致使不同的监管机构之间存在不同的监管原则,监管主体存在差异性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分业监管模式不够完善还体现在监管体制的管理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衍生品的创新,部分金融机构采用业务审批的模式进行金融衍生品的管理,具有交叉特性的创新型金融衍生品推出时,协调工作需要经过多个监管部分的审批才能通过,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使金融衍生品失去了优势性,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金融衍生品业务监管依靠的法律法规为《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在法律法规不够系统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进行衍生品业务交易的方式和方法,来源于金融监管的管理规定,比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金融衍生品管理方法等。由于的管理规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导致的法律法规不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与权威性的法律法规相比而言,的管理规定对于金融衍生品业务交易还过于简单,缺乏系统的法律监管条例以及相关的细则。在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实践过程中,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不够系统和完善,就会导致金融监管缺乏理论依据和操作依据,造成金融衍生品业务操作的随意性,不仅不利于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的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还不利于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监管,造成国家经济的损失。

3.金融的监管理念没有重视监管的效率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是降低、防范以及化解金融衍生品交易带来的金融风险。从目前的形势上看,金融监管的主要指导思想是“限制竞争,保障安全”,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为“控制业务资金的价格、范围以及市场准入标准”,虽然确保了金融机构能够稳定的运行,但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机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导致我国金融衍生品业务交易的效率明显下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造成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制约了金融机构的发展规模。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外的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提高金融的效率和竞争力不利于维持金融机构的长久发展。

4.金融监管在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缺陷

传统的金融监管重视金融机构的合规性,通常实施现场监管,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增多,金融市场的风险不可控性也在增长,依赖于传统的监管方法进行金融风险的防范,很难维护金融机构的安全以及正常运行。因此,金融监管需要创新监管的方式,使金融监管具备合规性、风险可控性,利用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代化的金融监管。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的监管手段应该适应金融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5.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缺乏协调性的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协调明显有所欠缺,其中“三会”主要通过联席会议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然而目前出现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会议的时间间隔较长,没有充分发挥协调的作用。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会议的主导者,对于问题的解决策略等问题,存在监管上的分歧,缺乏执行和相关的操作依据和理论依据,导致协调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金融领域的企业债券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私人股权投资等业务服务的管理涉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委员会、财政部门等,并不属于“三会”的监管范围。因此,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否则难以解决实际的金融监管问题。

6.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需要加强

根据国际监管的经验能够表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控制金融风险、化解金融危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性、系统性、科学性是维护金融机构稳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实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监管效果不够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出监管的作用。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行业的自我管理意识需要加强,结合官方的金融监管制度共同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无论是官方金融监管制度还是行业自律方面都有待加强和完善。

7.金融监管相关的人才培养需要加强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承担金融监管的严峻任务,缺乏对金融机构各项指标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致使金融监管的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距离监管的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符合金融监管需求的综合性创新人才非常匮乏,通常金融监管需要监管人员具备经济、金融、英语、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面对金融市场多变、复杂的环境,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性很大,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监管人员才能有效的降低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风险。

四、完善金融衍生市场监管的策略

1.创新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理念

随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改革也逐步深入,面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金融业经营模式。我国金融的监管理念应该不断的创新,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金融监管应该改变传统的事后处置监管模式,将被动监管变为主动监管,做好金融的风险预警防范措施,有效的控制金融风险,防患于未然。同时,金融监管应该符合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金融监管的作用,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管理、强化金融行业的自律性、强化政府监管的力度、强化社会的舆论监督效力,树立正确的金融风险管理理念,明确金融风险的控制思路,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竞争力。

2.完善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法规

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如果不够完善,就会影响我国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因此,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法律法规,及时对法律法规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使金融衍生品业务进行交易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方面,通常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应该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国情,制定出合理、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

3.完善监管的方式,规范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我国金融监管的方式应该具备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结合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方法,定期进行随机检查,通过动、静态相结合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的效率,充分发挥金融监管的效果,有效的控制、预防和化解金融的风险。首先,结合金融衍生品的特点,改革金融机构的会计制度,披露金融衍生品业务的资产负债情况。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非现场监管系统,通过计算机先进技术,将金融机构的衍生品信息输送到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确保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实现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同步,规范对金融机构的管理。

4.采用统一监管的模式,发挥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

随着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当跨国银行的进入,加快了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传统的分业式管理已经无法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变化,采用统一监管的模式成为了发展的主要趋势。金融监管的模式首先应该考虑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划分,增加监管机构彼此之间的联系,定期进行协商,指定某个金融机构作为牵头机构,落实协调个机构之间的金融监管行为,组织成立联席会议,统一监管的目标,逐步实施统一监管模式。随着监管范围的不断扩大,监管部门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加强金融行业的自律。我国金融监管机构职权的划分情况如下表:

表 我国各金融监管机构的职权划分情况

5.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金融监管一方面是政府的外部金融监管,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内部监管。依据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监管的作用。首先,改革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将金融机构发展成为金融风险的主体承担者;其次,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完善金融机构的监管治理结构,促进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使金融机构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并且提高管理能力;最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力度,由于金融机构政府的外部监管无法替代内部管理的监管,因此金融监管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形成能够强化金融的监管力度,稳定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6.加强监管部门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稳定发展,高素质的综合型监管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强化高素质监管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不断加强金融监管者的金融知识结构的建立,培养专业监管人才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定期进行金融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专业人才掌握金融监管的最新经验、理论和技术,适应金融业的发展的变化。在培训的基础上,监管部门需要完善培训的管理机制,组合高素质的监管人才到先进的监管机构进行进修,使高素质的监管人员能够具备先进的国际金融知识、法律、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建立科学的用人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培养复合型的专业监管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衍生品是金融业创新的成果,发展的空间很大,对于国家的市场经济同样有促进作用。结合金融衍生产品的特征以及投资者“非理性”的投资行为,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性很强,政府对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教育,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成为了重要的任务,然而金融衍生的监管仍然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创新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理念,不断完善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法规法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监管的方式,规范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采用统一监管的模式,充分发挥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并且加强监管部门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晶晶.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2]肖夏冰.我国金融衍生品的法律监管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卢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律监管制度的构建[D].安徽大学,2014.

第3篇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 分型市场 金融危机 健康稳定

一、浅析金融衍生品及其特点

金融衍生品,即金融产品的相关延伸概念,是建立在金融基础产品或是金融基础变量上而拓展出的其他相关产品,是金融产品价值变动的派生。当然,对于金融基础产品以及基础变量而言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仅仅指债券、股票等现金金融,其中也包括了其他相关金融衍生工具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其金融衍生品才刚刚被搬上历史舞台,其发展状况、规模以及稳定性均不如国际金融市场般成熟。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遭受重创,经济发展极不稳定,更不容说是金融衍生品的健康稳步运行。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证券市场也日趋成熟、稳定,金融衍生品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交易也随之频繁。

对于金融衍生品而言,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对于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而言具有一定的市场集中性。虽然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开始有所发展并呈现良好势头,但我国毕竟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并不成熟,更不用说是对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了。因此,这就造成,就我国目前而言,对对于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仍局限于少数几个金融市场。其二,对于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发展而言,其发展趋势极其容易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日益增多,人们对经济管理的难度也随着加深,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受到更多阻碍。此外,通过数据调查表明,我国每个季度影响金融衍生平的因素呈现出了翻倍增长的现象。最后,在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中,其中指数也信用衍生品发展最为迅速。众所周知,金融衍生品中的指数衍生品具有低成本和高流动的特征,这也为众多机构的投资者获取更大的利益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信用衍生品而言,由于金融危机的诞生,造成了众多资产家的迅速破产,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信用的关注。

二、金融衍生品中实施分形市场研究

市场存在的目的就在于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的高流动性的交易平台。对于投资者而言,促使他们作出投资决策的莫过于价格的驱使。对于每一个投资者而言他们都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收益,但在现实的市场交易过程中这种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此外,在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并非每个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是长期稳定的,其中更多存在的是短期、频繁的投资交易,这就破坏了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但是,对于分形市场研究而言,它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市场之上的,因此分形市场研究也称作分形市场假说。

众所周知,在金融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必然不仅仅存在一个或少数几个投资者,并且这些投资者的投资水平亦不相同,这些都是影响市场运动的因素。例如,对于不同的投资者而言作出的投资决策也是不同的,老年人的投资或许会在养老保值方面,而对于年轻人的投资一般都聚集在高利润的地方。这同时也影响了金融衍生品的投资方向。在分形市场假说中,其中的信息的提供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对于那些日交易者而言,他们的投资方面一般都聚焦于信息价值以及技术层次的分析,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交易投资行为比较频繁。然而对于那些中长期投资者而言,他们所评估的更多是长远的投资收益,这也就保证了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性。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短期的价格变化容易造成市场运动的可变性,不利于决策者的投资,也容易造成投资交易的多变性。对于金融市场发展而言,其发展趋势一般是投资者投资期望的反应,同时也受到周围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然而,对于短期交易而言,它更多反应的是投资者从众投资的行为。因此,这就证明了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短期趋势而言与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并无线性关系。再者,随着金融市场运行中价格的不断变化,高价格的金融产品必然被其他金融衍生品所取代,这也就促进了金融衍生品在分形市场中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呈现出了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随之诞生并引入中国,这对我国国内市场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市场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资金流动平台,对其研究只能借助分形市场假说的辅助。然而,从稳定的市场假说研究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同时也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建荣,黄丹,顾锋.基于分形时变维数变化的股价突变动力学特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第4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 衍生工具 市场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地发展,从一开始最传统的基础金融衍生工具演变为一些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这种发展可以看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同时这也是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进步创新的作用。在现下金融逐步自由化的情况下,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避免金融风险、调整价格、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减小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使金融市场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顺畅,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资金配置更加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市场来说是把“双刃剑”,我们需要取之精华加以利用,从大局观上把握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发展。本文对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特点进行探讨研究。

一、简介

(一)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金融的创新方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由于金融的发展逐渐自由化和金融管制逐步完善使得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现如今,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由此也给了金融衍生工具一个发展的机会;而人们对风险的规避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优势

在最近几十年,金融贸易逐步自由化,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避免金融风险、调整价格、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减小金融投资风险,促进经济市场发展,使金融市场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顺畅,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资金配置更加完善。

(三)双面性

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市场来说是把“双刃剑”,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同时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较大且含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以及经营中的风险包括一定的信用危机等,这些会让金融的监督管理方面更加困难,降低国际金融市场的安全性,使得金融市场动荡。因此我们需要取之精华加以利用,从大局观上把握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发展,逐步健全完善规范这一市场.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现状分析

从宏观上来说,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前者是交易所交易,是指在正规的交易所进行买卖,后者则是场外交易市场交易。而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逐步发展,其市场发展的特殊性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据报道,2010年一年,全球交易所交易期货的总价值高达258.68亿美元,这比2009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虽然2014年、2015年总价值稍有下降,并没有前些年的上升的那么快速,但是,却也充分说明了期货市场的炙手可热。目前,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交易过程中,外汇期货的增长率最高。利率在交易过程中,是最主要的一种方式。

八十年代之前,国际上金融衍生工具出现的还不够普遍,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才刚刚兴起。但是发展到1984年时,其交易量竟然高达200多万亿美元。这期间,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不断发展,其中原因归结如下:

(一)减小金融投资风险

我们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减小金融投资风险促进经济市场发展,使金融市场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顺畅,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资金配置更加完善。在一些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下,金融风险逐步增大,投资者需要寻求更加安全稳定的投资方法,于是金融衍生工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满足了金融投资者的需要,成为一种减小风险的有效方式被人们使用。这时候,一些西方国家作出了一定的货币调整政策,而国际间收支不够平衡,金融收益风险加大,也促进了一部分衍生工具为大家所熟知、运用。因此,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减少金融风险、降低投资的危险。

(二)各种金融机构开创新型金融衍生工具,由此使得金融衍生工具不断进步发展。

现如今,经济全球化促使每个国家间的金融贸易更加密切,国家银行与其他的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使得金融机构不得不以降低收益提高投资者利益的方式去吸引投资者。并且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问题,国际很多银行都被波及,信用危机、信用贷款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大。为了银行业的复兴,增长一定的利润,银行开始积极地发展衍生工具的市场交易,巩固自身地位,降低收益风险。这在一方面促使银行不断发展新型业务,另一方面也使得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加剧,因此其他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入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中来,促进了其间的良性竞争,间接促进了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

三、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如今趋势

(一)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

最近这些年来,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一个对比,以此来体现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是否脱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10年代初期近30年来,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规模扩大了近30倍,但期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却没有翻一倍。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规模仅仅只是全球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到21世纪10年代初期时,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规模已经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6倍。由此可见,金融衍生工具的增长速度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脱节。

(二)区域不均衡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交易量还是增长速度都相差甚远。英国依旧作为世界金融贸易重心,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风险更小且交易量增长更快。而发展中国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发展。

(三)参与主体由个人转变为机构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刚发展的时候,参与主体大多为个人。目前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其特有优势带来的利益吸引,参与主体已经发展为机构。

四、结语

现如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不断发展,以其降低投资风险、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势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运用。但是,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市场来说是把“双刃剑”,含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以及经营中的风险包括一定的信用危机等,这些会让金融的监督管理方面更加困难,降低国际金融市场的安全性,使得金融市场动荡。因此,我们需要取之精华加以利用,从大局观上把握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发展。这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把握机会,迎难而上。

参考文献

[1]冯福来,高燕.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研究[J].海南金融,2006,04:38-40.

[2]翟立荣.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3]王刚.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

[4]马晓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国际监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

第5篇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场外市场;发展追溯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6)08-0044-03

一、金融衍生品OTC市场的理论探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衍生交易是一份双边合约或支付交换协议,它们的价值是从基本的资产或某种基础性的利率或指数上衍生出来的。衍生交易所依赖的基础包括利率、汇率、商品、股票及其他指数。”Claude Brown,How to Recognize a Derivative,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May 1995。转引自徐明棋《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近期的发展与监管趋势》,《世界经济政治》,1997年第1期,第51页。衍生金融工具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将金融衍生工具描述为:“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欠缺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金融衍生品市场既包括标准化的交易所交易,也包括非标准化的场外交易(柜台交易),即OTC交易。金融衍生品OTC市场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之一,是一种有效率、并且效率不断提高的制度。

(一)从国外金融衍生产品发展顺序看OTC衍生市场的形成

从发达国家的基础资产标的看,美国最先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是外汇类合约,随后是国债类、利率类、股票类、互换类,最后是信用衍生产品。而其他发达国家,除法国最先推出的是国债类衍生合约外,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首先推出的也是外汇类衍生产品合约。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国际外汇市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累积了巨大的风险。国际固定汇率制度解体后,国际金融市场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因此,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以及金融市场在新的体系中对外汇市场风险管理、有效控制手段的需求,外汇类衍生产品率先出现在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衍生产品紧随其后产生。

根据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及艾因齐格的利率、汇率“互动效应”,汇率的剧烈波动,在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必然导致大量的投机性资金在不同货币间寻找套利机会,引起主要货币资金市场供求大幅变动,进而引发市场利率的剧烈波动,加大利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利率衍生产品应运而生,同时,也导致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加入建立衍生产品市场的大潮中。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区别的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纷纷以股指期货作为首选的衍生产品上市。这是由于外汇衍生市场、利率衍生市场等市场一体化程度非常高,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建立此类市场,是缺乏竞争力的。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有价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有一定分离,其股价的运行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新兴市场国家衍生产品的发展从股指类衍生合约开始。

(二)从制度角度分析OTC衍生市场的形成

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OTC)产生、发展的动因从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创新、变迁的理论与模型中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20世纪70年代,世界金融业纷纷放松管制,走向金融创新和自由化进程的时期。正如哈佛大学的罗伯特・默顿教授所言,以衍生工具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正改变着未来的全球金融系统。

通常,金融创新分为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市场创新主要包括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组织创新、经营手段的创新。制度创新是金融制度的变革,既包括解除管制的措施,也包括加强管制的制度安排。制度学派认为金融市场的创新是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的,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变革。金融体系的任何制度变革引起的变动都可以视为金融创新。

希克斯(J.R.Hicks)和尼汉斯(J.Nichans)1976年提出了金融创新的交易成本理论,它的基本命题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交易成本就会刺激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可以说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创新动力则主要基于降低交易费用和规避风险。

(三)从“金融深化”角度看OTC衍生市场的形成

“金融深化”是美国经济学家E・S・肖和麦金农提出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政府应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放开对利率和汇率的控制,使它们能充分反映外汇和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金融深化是金融创新最根本的原因,每一种创新都与市场规模、结构和机制的深化有密切关系。市场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产生了巨大的融资和金融服务需求,导致了原有金融手段和金融服务的相对落后,使得能够适应大规模融资需求的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问世;市场结构的延伸导致市场交易对象和交易过程发生变化,使得灵活多样的创新工具和新型市场出现;市场机制的深化要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分散风险和管理风险手段多元化、现代化,使得各种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层出不穷。

因此,金融深化既产生了金融创新的需求,也使金融创新的供给能够实现。OTC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在国际金融深化的进程中必将产生强烈的需求,并使供给的条件日益完善。

(四)从融资手段多样化需要分析OTC衍生市场形成

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理论的职责就在于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并阐明这些因素怎样通过相互作用而促成金融发展雷蒙德・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第44页,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从存量方面观察,金融结构的主要统计特征之一便是金融资产(金融工具)总额在各个组成部分中的分布,尤其是在短期、长期债券和股票之间的分布。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国际贷款规模。这种变化是市场机制深化的结果。

市场机制有两大功能:资源配置和风险的分散与转移。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经济的按比例发展都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创造出一种机制,使风险转嫁出去,让市场体系中最有能力、最愿意承担风险的实体来承担。这种机制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的,因此,金融市场不但具有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而且还承担着转移和分散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风险的功能。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深化,社会对金融市场分散和转移风险功能的要求就越高,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本身就是这种需求的结果,并成为新的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市场机制产生的动力,即OTC市场形成、发展的动力。

二、OTC衍生产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金融市场在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些最重要的金融创新(Allen和Gale,1994),其中大多数成功的金融创新是这一时期引入的各种各样的衍生证券,包括在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期货期权以及场外交易工具如互换。在1972年国际货币市场(IMM)引入外汇期货和期权、1973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引入第一个标准化的期权、1976年IMM引入91天国库券(Treasure-Bill)以及1977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引入国债(Treasure Bond)合约并取得成功后,产生了金融期货的标准化市场。与此同时,场外衍生工具也大量增加,特别是互换。第一个货币互换是作为英国公司绕过外汇控制的一种手段,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它涉及一种货币的支付流和另一种货币的支付流之间的互换。这种技术也被运用到其他方面,最重要的是用固定利率贷款来互换浮动利率贷款。以场内交易为主、场外交易作为补充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形态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确立起来。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其中场外衍生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交易所,这反映在产品品种、未平仓合约量以及交易量等方面。特别是在1998年第三季度之后(当时,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了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流动性的恐慌,导致场内衍生市场达到创历史新高的交易量),交易所至今已经无力与场外衍生市场竞争。

尽管与交易所交易的标准衍生工具相比,场外衍生交易没有很高的流动性,但场外衍生交易产品所具有的高度灵活性使其更有竞争优势,特别是在风险管理业务中,特殊定制的风险管理产品往往有更大的需求,因此两个市场之间分化的趋势日益加剧。此外,一些原生金融产品交易的变化也导致了一些衍生品交易从交易所转移到场外市场,比如一些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政府债券发行量的减少或者是其回购活动都将减少场内品种的交易量,然而这样的变化对场外交易的需求基本没有影响。

根据BIS的统计数据,以银行为主的交易商和其他金融机构是OTC衍生工具的主要使用者,两者共占据所有名义交易额的85%,而非金融交易者只有15%。这些说明金融中介主要从事OTC衍生工具的交易,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正在日益专注于风险转移和管理的业务,利用OTC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金融部门主要或是最重要的业务。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早在清朝中后期就出现了市场的萌芽及其初级形态,民国时期还出现过由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如:1919年6月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设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不过那时的衍生品市场仅仅是一种市场的萌芽。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大体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理论研究阶段(1987―1990年)、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阶段(1990―1993年)、清理整顿、制度调整阶段(1994―1999年)、恢复性发展阶段(2000―至今),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制度建设。经过这几年的恢复性发展,期货市场制度不断完善,交易量不断增加,已经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三、总结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是一种为市场经济高效运转提供的制度安排,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利用金融工程的各类原生金融产品、衍生产品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风险管理方面的需要。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创新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必然,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默顿・米勒.金融衍生工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

[2]理查德・J・特维莱斯,弗兰克・J・琼斯(美)著.周刚,王化斌译.Futures Game(名期货交易实用指南)[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8

[3](美)查尔斯・W・史密森(Charles・W・Smithson).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 重要意义 问题 措施

一、金融衍生品的涵义

(一)金融衍生品的概念

金融衍生品主要是指衍生于金融基础产品之上的金融工具,例如股票、汇率、货币、利率等。此类产品一般不具有实际价值,以契约或合同的形式存在,自身价格的波动往往受相应标的物价值浮动的影响。

(二)金融衍生品的类别及特点

金融衍生品的类别多种多样,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分为四大类,主要包括期货、互换、期权、期货。按照交易方法有可以将其分为场外交易和场内交易。

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其特点也具有多样性。首先,由于自身属于衍生产品,因此自身不具备价值,其价值主要依附于衍生物;其次,衍生品具有复杂性,一方面是因为其自身属于衍生品,衍生工具自身定义有所不同,在运作和理解上已经有所难度,另一方面,衍生品在运用过程中一般采用多种组合的形式进行操作,核算上需要多样化的数学模式及计算方式,对投资者而言具有难度。再次,金融衍生品具有灵活性,设计者根据投资者自身需求以及自身投资规模设计出不同杠杆、不同价格等参数的金融产品,因此在设计上相当灵活。最后,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具有杠杆性,能够起到以小博大的功效。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的必要性

发展金融衍生品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投资者实现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者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同,这就需要通过衍生品将风险进行转移,能够将风险转移给具有承担能力的投资者身上,这样能够有效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同时提高了投资者抗风险的能力。另外,在金融衍生品的买卖过程中,主要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实现产品的成交,能够预期价格的走势,实现风险的转移。

在国际竞价一体化的基础上,金融衍生品在与国际金融相接轨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发展金融衍生品不仅能够实现资金的有效融通,而且能够将投资风险向外转移。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才能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才能不断转移金融风险,提高我国金融安全系数。

(二)发展现状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衍生工具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金融产品的种类较为单一。我国金融衍生品主要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包括国债期货、股票权证、外汇期货以及股票指数期货等衍生品类型。在我国衍生品工具发展的20多年中,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在不断的完善,包括90年代初期我国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实行的股指期货交易、上海交易中心推出的国债期货等。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相继推出了不少金融衍生产品,但由于自身发展不成熟,大部分衍生品都没有生存下去。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也是风生水起,经历了就是年代初期的快速增长,九十年代末的倒退,直到21世纪初期,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重新复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与2010年发行了沪深300综合指数期货合约。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至今已经初具规模,但其类型和品种依然相对匮乏,金融衍生品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三、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金融基础市场尚不成熟

我国金融基础市场尚不成熟,这就制约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目前,只有我国香港地区的金融市场比较成熟,拥有黄金市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东南亚地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考标准,在此基础上,各种金融衍生品得以发展,形成了多类型、多种类的金融衍生产品。而我国内地由于自身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没有完善的股票机制,股票市场存在严重缺陷,而债券市场又难以有效发展壮大,外汇市场尚未完全开放,总之我国金融基础市场尚不成熟,制约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长远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市场发展缓慢

由于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涉及金融衍品的类型较多,因此想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还需时间。尽管我国于2004年实行了《金融机构衍生品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并不断进行完善,但衍生品自身具有复杂性等特征,再加上金融机构监管不严,我国金融衍生品制度依然不健全。

由于制度不健全,我国的金融衍生品数量也有所减少,交易总额与世界衍生品交易相比相差甚大,这就制约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衍生品类型单一,缺乏自出创新

我国衍生品类型目前主要包括四类,主要是期权、远期、调期、期货。但由于产品缺乏层次和深度,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类型却有限,在交易中,交易者主要选择传统衍生产品进行交易,如利率互换、商品期货、远期结售汇等,而信用衍生品等高级类型的衍生产品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交易有限。另外,我国金融机构如银行等主题所推出的衍生品没有显著特色,往往都是采用国外成熟的金融衍生品,不能有效的激发客户需求,缺乏产品创新。

(四)投资主体缺乏理性,信用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投资主体多样化,大部分投资者跟风意识较强,缺乏理性判断,尤其是在股市投资中,投资者容易盲目跟风。企业作为投资主体也缺乏风险管理投资理念,部分企业还没有将规避风险纳入到投资当中,这些都属于投资主体缺乏理性投资的表现。其次,在衍生品的交易过程中,信用体系也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信用等级的机构才能参与到相应的衍生品交易中,这也是为了降低投资者交易风险,但我国依然缺乏较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四、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进一步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必须不断健全衍生品法律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金融衍生品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而且具有较高的风险,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优化监管体制,才能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纵观今年来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所出现的问题,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监管不严以及制度缺失造成的,衍生品本身往往没有问题,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提高监管力度,保障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运行。

(二)提高投资主体的投资水平

作为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主体,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投资水平,提高风险认识,这是投资者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投资者尚不成熟,没有较强的风险控制意识。因此要不断提高投资者的认知水平,建立长效投资教育机制。

首先,要提高投资者的认知水平,让投资者认识到金融衍生产品的自身特性,培养投资者的专业投资技巧。其次要提高投资者对衍生产品风险控制的能力,让投资者认识到衍生品投资是一种博弈关系,一方的盈利必须以另一方的损失为基础,整个投资是平衡的,交易对国家财富是没有影响的,并且要懂得杠杆的涵义,任何收益和风险都是成正比例的,让投资者始终认识到风险的存在,要学会理性对待投资。

只有了解产品,才能理性投资,只有认识风险,才能谋取利益,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投资者才会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成为一名理性投资者,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的发展。

(三)健全信用体系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力度

信用体系制度建设能够有效的防范风险,将不同类型的产品风险进行分离。进行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将客户细分,根据客户类型为客户推荐相应风险等级的产品,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拓展金融市场,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为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一个健康的金融交易平台。另外,要进一步提高金融交易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及时披露相关产品信息,让投资者更加精确的把握交易风险。最后,还要不断提高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的评估机制,防范信用危机以及金融风险。

五、结束语

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衍生产品自身也具有双面性,这就需要投资者理性对待,既要看到它的有利面,也要看到它的不利面,作为投资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风险意识,提高投资技巧以及对衍生产品的认知水平。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衍生产品,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也是衍生产品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上,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需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还需不断健全,市场主体参与者依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及投资水平,只有这样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才能不断完善,才能推动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伏安.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中国外汇2013.5.

[2]陈晗.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路径与监管措施.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8.

第7篇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金融监管

一、金融衍生品的涵义

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新一轮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近20年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日益显现。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阶段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处于混乱的状态

首先,表现在多头管理上,证监会、人行、国家发改会、财政部、地方政府,以及沪深证券交易所都享有一定的管理权。导致政出多门、市场政策缺乏稳定性、交易所之间不平等竞争,管理混乱。其次,交易制度、交易程序不规范。

2.产品设计不尽合理

金融衍生品的基本功能是转移风险。然而实践表明,多个品种的运用中风险并未有效转移反而扩大。这是由于金融衍生品“双刃剑”自身特点决定的,而导致我们实践应用中无益而害的导火索即是不尽合理的产品设计。以国债期货为例此产品的设计功能之一就是规避利率风险,但由于我国利率的非市场化,国债到期价格是固定的,这使国债现货的买卖并无风险可避。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的国债期货就变成了一种投机手段,国债期货市场变成了各大券商赌博的场所。

3.缺少真正市场均衡价格

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大多数金融价格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均衡价格,相差于均衡价格之间的价差,即是游资和投机者的争夺之战,这将加大风险范围,削弱其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功能。国家对外汇管制仍然较严,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和利率市场化都还未实现。1996年全国银行间统一拆借利率CHIBOR已经出现,但还远未像英国LIBOR利率那样具有权威性指导作用,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市场均衡利率。另外,国家对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发行利率还实行管制,真正的市场利率也还不能形成。

4.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金融衍生品的价格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衍生品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对金融价格管制较紧的国家,金融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家政策对金融产品价格变化影响很大,并且与重大信息的披露和财政金融政策的公布有密切关系。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重大的信息披露及有关政策的公布均有严格的程序,泄密者和传播谣言者将会受到严惩,以保证交易公平、公正、公开。我国证券法规将发行人澄清谣传的义务仅限于澄清“公共传播媒介”中出现的谣传,这显然过于狭窄;对“重要问题”的标准界定不清,概念外延很大。另外,信息披露频率过低。

5.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由于创新型证券的特性、现状及其深远影响一时很难以完全了解,对创新性衍生证券的投资更应当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办法是严格控制创新型证券的投资规模。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即使发生损失也不会是致命性的。控制投资规模的另一个方面是构造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创新的性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不仅对金融工程师和银行家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来说也是深远影响认识不足,也就不可及时制定相应的健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再加上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管理当局难免会有顾此失彼。就这次次贷危机而言,政府的救市行动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美联储需要多大规模的注资才能保住卷入次贷风波的大型金融机构,以及受其拖累的资本市场体系,政府的救助行动能否在每一类衍生产品都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一实施救助?

6.金融衍生品可能助长投机行为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机构受到的来自国内和国际双重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业务增长有限且不断地受到其他竞争者的侵蚀,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展创新性业务来弥补传统业务增长的不足。这就使一些银行铤而走险,进行“过度”的创新,并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抢占大的市场份额。

三、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1.发展金融衍生品宜采取谨慎的态度

在金融衍生品投资上,跌过大跟头的国外知名公司有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巴林银行,最近又有花旗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等。在国内,也有万国证券投资国债期货、株洲冶炼厂投资金属期货造成巨额亏损的例子。发达国家的衍生品交易尚且时常会引发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更何况处于金融转型中的中国。因此,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宜采取谨慎的态度,要集思广益,循序渐进,要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相应的应对措施。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要打好宏观经济和基础证券市场这个基础。

2.稳步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国际化

金融衍生市场本质上是国际化的竞争性市场。从我国未来的衍生市场的发展来看,实现国际化的目标,需要经过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以开拓国内金融衍生市场为中心的国内经营阶段。这是起步阶段,应重点发展合乎社会需要的衍生产品,完善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培育衍生市场的交易主体。二是金融衍生市场的国际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应当放开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衍生市场的限制,同时允许外国资本在规定条件下参与中国衍生市场。

3.鼓励金融衍生品创新和交易所制度创新

金融衍生品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市场,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新产品创新能提供新机会,提供新的交易手段,产生新的盈利模式,因而能促进交易量的持续增长。而交易所的制度创新,则可以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走低成本扩张的道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交易所的竞争力。

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金融市场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交易系统的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较低,应该积蓄力量强化对远程异地交易的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电子化、网络化交易模式,为衍生产品市场的稳步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持,条件成熟时,要探索与国外交易所联网交易。

4.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市场立法和监管体系

在立法体系建设方面,一要尽快制定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法》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法》,以保证金融监管框架的稳定性、持续性和一致性;二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各类规范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借鉴欧美的监管经验,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衍生品交易实行集中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其次,要建立行业自律的监管体系,重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非官方监管和行业自律。再次,有效的金融衍生市场监管需要国际间的通力合作。

5.培养和引进专家型人才,发展中坚力量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与传统的银行业务有本质的区别,需要专家型人才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和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人才需要对衍生产品的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控制,因此同样需要具有高素质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21世纪发展之最终竞争力是人才的竞争,金融市场发展之关键也是专业人才。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来相结合,培养一只熟悉国际市场运行规则,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特点,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华: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效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

[2]张敏黄阅王芳: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道路分析[J].财经界(下旬刊),2007,07

第8篇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 现在 问题 对策

金融衍生品是指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金融创新的产物。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和完善一国资本市场体系,推进金融深化,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升金融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晚,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人民币外汇衍生品

我国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虽然起步于1997年,但发展一直很缓慢。2003年我国人民币远期的成交额不足90亿元,仅为贸易总额的1.06%,2004、2005 年不足贸易总额1.15万亿和1.42万亿美元的1.3%,而国际上的相应比例则高达150%。而场外交易方面,2005年以后外汇交易中心推出的人民币远期交易的起色也不大,2006年前两季度成交金额分别相当于4.3、9亿美元,皆低于境外离岸市场的日均成交额。我国现有的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交易、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人民币与外币的掉期交易等交易品种。这些都是非常初级的简单的产品,我国人民币外汇衍生品才刚刚起步。

(二)利率类衍生品

我国的利率衍生品主要包括债券远期和人民币利率互换协议。我国债券远期交易只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其他投资者无法参与,但由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份额巨大,债券远期交易发展前景仍十分广阔,自2005年推出以来,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我国市场利率化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利率互换逐渐兴起,这一衍生品自2006年2月正式推出,至2007年3月,总成交名义本金达到约733.33 亿元人民币,互换市场备案机构达到55家。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三)股票类衍生品

我国股票类衍生品起步更晚,2010年4月,中金所才在国务院的批准下正式推出股指期货,适应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但目前,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者较少,投机气氛较严重,其股票指数的价格发现和引导投资者规避风险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处于混乱状态

由于我国证监会、银监会、央行、发改委、财政部、地方政府等都对沪深证券交易所享有一定的管理权,往往有些时候会导致政出多门,相互冲突,管理混乱。此外,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制度和交易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某些问题。

(二)金融衍生品缺乏创新,同质性高,产品设计不合理

我国的金融衍生品主要是模仿和借鉴欧美国家的基础上推出的,缺乏创新性,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衍生品也具有高度的同质性。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产品设计能力差,同时各商业银行却只关注盈利,而忽视衍生品的转移风险等基本功能。

(三)金融市场信息披露不健全

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对金融产品的价格干预和管制较严,导致金融衍生品的价格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金融产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被国家财政政策或重大信息的披露所影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披露的不健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有时候难以做到公平、公开和公正。

(四)金融衍生品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

金融衍生品具有多样性、创新性、远期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监管难度更大。而我国虽然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五)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较大的投机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面临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国内一些金融机构推出过度创新的金融衍生品,以高利润吸引客户。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整个市场上缺乏理性的投资者。过度投机成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过度投机会使金融衍生品价格波动巨大,失去连续性,不能反映正确的资金供求关系,甚至造成金融衍生品市场价格操纵、垄断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相关建议

(一)采取谨慎态度,立足我国实际,防范风险

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西方国家因金融衍生品引发的金融风险屡见不鲜,对于正处于金融转型期的我国而言,应引以为戒,在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时候,不能一味求速度和规模,而应该采取谨慎态度,更加重视其潜在的风险。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必须具备较好的宏观经济基础和基础证券市场基础,如果脱离了这一实际,就会产生很大的潜在风险。

(二)建立和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

有效的监管能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应建立和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主要应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统一监管机构,对金融衍生品实行集中监管,提高监管效率;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界定市场参与主体;③完善市场交易和清算制度,防止过度投机;④完善法规与监管体系,增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透明度。

(三)大力培养投资主体

在我国,各类中小投资者和中小机构投资者是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最大需求者。因此需要重点培育多种投资主体,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完善住房公积金、地方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资金信托计划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等措施,允许其参与投资金融创新产品,扩大投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镇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3).

第9篇

1.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它是一种金融合约,是以一种或多种基础标的资产或指数衍生出来的各种合约的总称。金融衍生工具的标的资产范围广泛,既包括贵金属、大宗商品、股票债权等基础金融资产,也包括在期货、期权等基础衍生品上再衍生出的各种复杂的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对象并不是基础标的资产本身,而是要在现在交易取得能够在未来某个约定时点处置某项标的资产的权利和义务。交易者既可以是买方,也可以是卖方。

2.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

根据产品形态分,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分为期货、期权、远期、互换四大类。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另外在金融市场还有大量已存在或尚待发掘的复杂的衍生工具。

3.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1)跨期性

金融衍生产品是在现在交易取得未来某个约定时点处置标的资产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是现在与未来时间的跨期。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走势随着标的资产价格的变动会受到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时点各种心理预期和各种其他事件或因素的影响。

(2)联动性

因为金融衍生产品是从基础金融产品或指数衍生而来,以基础产品的走势为主要变量,与其变动紧密联系。通常,金融衍生工具与基础变量相联系的支付特征由衍生工具合约所规定,其联动关系既可以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可以表达为非线性函数或者分段函数。

(3)保证金交易和高杠杆性

金融衍生产品通常采用保证金制度,即只需付出一定百分比的保证金(保证金相对于标的资产本身价值低很多)和少许交易手续费就可以拥有在未来交易(可买入或卖出)该项标的资产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诸如到期交割、风险损失等相应义务。这就是所谓的以小资金撬动起大资金,金融衍生工具就像是发挥撬动作用的这根杠杆。因此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也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4)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

金融衍生产品的高风险性来源于标的资产未来价格的波动性和人们对标的资产价格走势预测的不确定性。而金融衍生工具的高杠杆性又强化了这一特点,使风险较基础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剧。金融衍生产品中交易的标的资产价值往往金额较大,跨期的不确定性易诱发违约风险,与保证金制度配套的强行平仓等机制虽然目的是保障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却又使得交易者很容易遭遇损失,因此具有高风险性。

(5)零和博弈

指合约交易的双方盈亏完全负相关,并且净损益为零,因此称零和。以买卖双方为主体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具有零和博弈的特点,即一方的的盈利或亏损以另一方的损失或盈利为代价,二者盈亏相反,互为补偿。因此整个市场没有绝对的价值净增长,净损益为零,利益只存在于市场内部交易者之间的博弈,可谓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经济功能

尽管金融衍生工具给人们留下了诸多负面影响,但是在短短几十年间仍然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品创新层出不穷,这主要是在于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两大基本功能:对冲风险和价格发现。

1.对冲风险功能

一般来讲,风险管理有两个思路:一个是风险分散,一个是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即通过构建证券资产组合将风险- 收益有效分散,避免出现鸡飞蛋打一场空的重大损失的结果。而风险转移则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经济功能之一。在整个市场中存在风险厌恶者和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就是市场中的套期保值者,这些人希望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对冲掉自己在另一资产市场中的风险,于是将风险转移给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中的有意愿和能力承担风险的风险偏好者,而这些风险偏好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中的投机者,他们希望仅凭自己对产品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测和判断利用价差赚取风险利润。

以期货为例,对于同一种商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保持着相同或相近的变动趋势,且由于套利机制的作用,随着期货合约交割日期的临近,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价格也趋于一致。套期保值就是分别在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对同一商品进行交易方向相反的操作,到期时以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使得盈利额和亏损额大致相等,二者相抵,将风险对冲转移。套期保值者以对冲风险为目的,他们大多是现货市场的经营者和供货商。这种有效低廉的对冲风险功能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

2.价格发现功能

所谓价格发现功能, 是指市场参与者根据自己了解的市场信息和对价格走势的预测,对衍生产品进行反复交易的结果,能够形成真实反映供求关系,具有竞争性、预期性和世界性特点的价格体系。与现货市场通过个别交易、分散谈判、间断成交订价的方式不同,衍生品市场特别是场内市场集中了大量的交易者和交易信息,交易者基于现货市场对未来供求量和价格趋势进行客观谨慎的预测,进行公开集中竞价,保证了竞争的公开、公平、公正,供求关系连续不断的变化也不断修正形成统一的衍生品市场价格。同时,由于衍生品市场价格的超前性和套利机制的存在,使得在衍生品市场价格发现的信息传递到现货市场,使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逐渐趋同,最终的现货市场价格就反映了衍生品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形成的比较权威公正的价格信息。

除了以上两大基本功能外,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具有投机功能、资产配置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功能等经济功能。

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作用

1.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家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运作效率,维护金融安全有重要意义。金融衍生品的产生源自于规避逐渐放大的金融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特有的功能与其提供的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手段,对国内金融机构分散金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减缓国际金融风险的冲击具有重要作用。金融衍生品交易是现代金融市场的内容之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提供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合约及平台,推动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衍生品市场价格发现具有权威性,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深入的运用推广和改进设计,将有利于中国金融创新的发展,也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并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

2.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价值发现和风险转移的功能。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变动取决于标的变量的价格变动,而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标的价格更加符合价值规律,有利于对现货市场的价格进行合理的调节。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是密切相关且一定程度上是正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供需状况往往可以帮助现货市场建立起均衡价格,形成能够反映真实供求关系和商品价值的合理价格体系。金融衍生品交易是将现货市场上的交易风险进行打包创造出新的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最后将金融衍生品和风险重新分配转移到其他持有金融衍生品的经济体中。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只是减少了某部分经济行为的风险,而将风险以新的方式重新转移到其他经济部分去,经济体系的总风险并未因此而降低企业应该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及时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减少风险损失。同时利用其价格发现功能提供的价格信号,及时组织安排现货生产,并在期货等衍生品市场中积极拓展现货销售和采购渠道,从而促进企业经营发展和盈利增长。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