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安全小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5 16:10: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厂安全小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厂安全小建议

第1篇

分析上述典型火灾案例,不难看出,违章用火用电是施工现场火灾频发的主要直接原因,但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才是导致火势蔓延、酿成大灾的内在原因。

1.1用火用电管理不规范跟随施工进度的临时性用电多,且安装不规范;工人宿舍、食堂等电线、插座私拉乱接现象比较严重,电炉、火炉、液化石油气等被普遍使用;电、气焊、切割等明火作业时的现场防护、可燃物清理等措施不落实;电焊工无证上岗或不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现场吸烟、烟头乱扔等问题十分严重。

1.2易燃可燃物品多且乱工棚、仓库、食堂等临时性建筑多由木材、竹子、油毡、聚氨酯夹心板等可燃材料搭建;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物多为可燃物;混凝土早强剂、防冻剂亚硝酸钠,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防腐材料,油漆、油漆稀释剂等易燃可燃物大量使用。并且,这些材料随意堆放、相互毗邻,导致施工现场火灾荷载大,且一旦起火极易火烧连营。

1.3消防设施配备不到位大部分施工现场没有配备灭火器或配备数量不足,还有的因害怕丢失、损坏而将灭火器锁起来或几种存放,导致使用不便;施工现场大多采用临时水源,无消防水源或压力不足现象十分普遍;一些施工现场不能按要求随进度敷设室内消火栓系统,或者敷设了但无水、无相关器材。

1.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对消防安全不重视,多数施工现场没有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均不明确,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消防安全责任划分不清,每日巡查、定期检查、用火审批、现场防护、入场培训、定期演练等消防工作制度不落实,形同虚设。

1.5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素质不高。很多施工负责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不知道、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同时,建筑工人多数来自农村且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又极少经过消防安全培训,消防知识和逃生自纠能力差,加之大量工人集中居住,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2预防的对策措施

2.1严格落实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119号令)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成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义务消防组织,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项目经理为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全面负责;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开展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在各班组、工段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并对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防安全责任网络。同时,监理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监理范围,督促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2.2认真贯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2011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以下简称《规范》),对施工现场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消防技术要求。施工单位要按照《规范》要求,合理安排施工现场总平面部局,满足各项防火间距要求,配备、设置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加强日常防火管理,确保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具体技术要求不再赘述)。

2.3细化对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人员进场前,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讲授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防火技术方案、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临时消防设施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扑救初起火灾及逃生自救常识等。施工作业前,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应向作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技术交底,介绍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或环节,施工过程应采取的防火措施及应配备的临时消防设施,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逃生路线等。要特别注重对电焊、气焊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督促落实动火审批、现场防火等制度,确保用火用电安全。

第2篇

1、是否通过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

2、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重点检查顶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以及窗帘、幕布,其燃烧性能等级是否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等国家标准要求;

3、建筑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有效;

4、是否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开展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二、专项整治的范围

重点是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

1、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

2、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等歌舞娱乐场所;

3、酒吧、咖啡厅和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馆、茶馆等餐饮场所;

4、网吧、游艺场所;

5、洗浴馆、保龄球馆、旱冰场、健身房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三、专项整治的工作措施

1、对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公众聚集场所,公安消防部门要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文化、工商部门要依法予以取缔。

2、对公众聚集场所采用聚氨酯类泡沫塑料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公安消防部门要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文化、工商部门要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采用其他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材料装修装饰的,责令限期改正。

3、对公众聚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封堵,自动消防设施损坏,不能立即整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

4、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制度不建立、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员工不具备基本消防安全素质的,要依法责令限期改正。

5、对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违法使用、燃放烟花爆竹的,依法责令立即改正。

对有发生火灾事故危险,拒不改正的,公安机关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对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依法拘留。

四、专项整治的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的时间从2009年3月10日至4月15日,分四个阶段进行。

1、全面部署阶段(3月10日至3月15日)。县政府成立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伏玉琼为组长,县公安局、县安监局、县工商局、县文体局、县公安消防大队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公安消防大队,具体负责全县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部署和信息收集。

2、摸底排查阶段(3月16日至3月20日)。县政府将组织公安、文化、工商、消防等职能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对全县公众聚集场所消防行政许可文件、娱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办理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核查,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全面清理盘点全县公众聚集场所的基本情况并登记造册建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3、集中整治阶段(3月21日至4月10日)。县公安、文化、工商、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要组成联合检查组,对照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对全县公众聚集场所逐一排查。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要责令单位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督促单位落实整改方案、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整改资金,制订应急预案;对单位难以自行完成整改的,要提请县政府挂牌督办,确保按期消除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对排查的每处公众聚集场所均要如实记载检查人员的姓名、检查时间、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并填写《2009年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1)存档备查。

4、检查验收阶段(4月11日至4月15日)。4月15日前,县政府将组织县公安局、县文体局、县工商局、县安监局、县公安消防大队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全县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县级相关部门要提早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县政府对所辖乡镇(街道)的检查验收,实地抽查公众聚集场所的数量不得少于该乡镇(街道)公众聚集场所总数的20%。对检查验收发现整治不到位、公众聚集场所存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的地区,应责令重新组织排查整治。检查验收人员要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职责,对所抽查单位要全部填写检查验收意见和《2009年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检查验收登记表》并签字存档。

五、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这次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措施和要求。公安、文化、工商、安监、消防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及时通报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形成执法合力。媒体要加大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形成良好的集中整治氛围。

2、严格执法,确保整治成效。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法,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整治,绝不姑息。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业务指导,积极督促存在问题的业主、单位制订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监督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3、明确责任,严格整治要求。要加大专项整治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对未按要求开展整治、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要严格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未在规定时间完成专项整治任务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停职检查;对工作失职特别是因易燃可燃装修材料造成公众聚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要严格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建设是否能够预期顺利完工,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收益,还关乎施工建设队伍全体人员的安全权益,努力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有效贯彻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在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环境中,现场的安全管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众的关注,国家为了推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实现,逐步加大了对于建筑单位的安全施工的约束与引导,建筑单位应对当前紧迫的安全管理形势来开展有效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安全管理是每一个施工单位都必须全面贯彻的工作。当前时期,随着建筑工程建设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建筑行业工作人员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强化开展就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愈加重要。本文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现场安全管理开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现场安全管理由建筑工程的本质决定,是施工队伍顺利开展施工工作的必然要求。建筑工程行业存在高空作业、易燃易爆作业、重型起吊作业、露天作业等诸多高位的作业,而且其施工中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强,各种施工建材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坠落,这些特点界定了建筑工程行业的高危性,工程施工队伍在施工现场必须获得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够切实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保证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其次,现场安全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各项建设收益的关键措施。建筑工程中的现场施工遭遇安全事故非常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从而既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度,又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间接费用的直线上涨,从而不利于工程获得其预期的收益。同时,工程施工中出现类似火灾、爆炸、材料坠落等问题,还会使工程施工前期工作毁于一旦,从而不得不进行工程修补,为工程增加各个方面的开支。因此,开展必要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必要。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现状

1、安全意识现状

一方面,建筑工程的施工队伍缺乏对于各项安全资料的有效重视,无法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对各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存储,且存在着施工资料造价的问题,非常不利于管理人员对施工资料进行安全管理。同时,施工中针对安全保障制定的各项组织规定措施,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的问题,无法被切实地落到实处。而且,施工中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都处于较为随意的状态,不能够保障各项目施工人员根据具体的技术规范要求以及安全保护措施,推动施工工作的有效安全开展。

另一方面,施工队伍缺乏必要的施工文明意识,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污水、废气材料、生活垃圾等随意堆放,严重地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将施工人员置入了不安全的环境中。同时,施工队伍对各种易燃易爆的材料所配备的灭火设备,普遍无法达到标准的技术状态,某些易挥发的存在毒性的材料,也未得到施工人员的有效重视与应对,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实现。

2、施工操作现状

一方面,施工人员当前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或者由于自身安全意识不足,或者由于对于技术规范要求的认知不清,或者对某些施工工作按照工序进行施工的必要性缺乏认识,致使他们在施工中存在诸多的不规范施工的问题。比如,对脚手架的搭设未按照要求进行牢固处理,脚手架上存在过多的杂物或者重物等,都造成了脚手架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对于重点安全施工环节的安全强化措施不足,导致重点安全保护环节处于严重的危险状态。以模板工程为例,施工人员未能对木板制作规范、稳定、结实的支撑系统,或者违反规范要求而进行模板的无序拆卸。再以用电工作为例,施工人员未施工现场架设的线路,或者被错误的搭设于脚手架,或者没有按照要求合理安装符合规格的配电箱,或者没有装载漏电保护措施等,都将施工工作置入了高危状态。

三、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顺利开展的生命线,建筑工程单位必须努力推动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本文下面就具体谈论几点强化开展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

1、加强安全教育,注重安全预防

一方面,施工单位强化开展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对于全体工作人员的有效安全教育,争取让所有工作人员都达到对于安全施工重要意义的正确认知。具体来讲,要保证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与分享目标、各种潜在安全隐患、危险项目触发机制、日常的施工操作错误性的危害、事故应急处理等各个方面内容在教育工作中全面地传递给每一个施工人员,为所有的人员配发清晰、易懂、易执行的安全手册。

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必须将预防意识彻底地贯彻到具体施工工作中,以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比如,施工单位可以为施工现场装载安全施工的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以高科技手段监督强制工作人员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同时,还要积极地做推动安全评价工作的有效落实,将施工中的各项危险因素全面挖掘出来,做到对于施工事故的有效事前预防。

2、重视高危工作,做好安全保障

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当以现场施工的各项高危工作为基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其安全保护工作的开展。比如,施工单位要为深基坑打设、吊装、支模、拆模、爆破等具有高危险性的作业配备详细全面的技术安全保障方案,并且在施工人员开展此工作之前检查其安全保护措施是否齐全,在各项安全保障及技术认知全部检验合格之后,再允许他们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要树立以施工人员为本的意识,切实地针对各项常见的施工事故,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保护。比如,施工单位应当严厉禁止机械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对于易燃易爆或坑洞等场所要设立鲜明的警示牌及围栏、某些喷漆工作与混凝土搅拌工作应当进行降低毒素的处理。

再一方面,施工队伍要采取完善的奖惩机制,强制施工人员切实地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措施,比如,对那些从事高危作业的人员但不做安全保护的,进行严厉的处罚,或直接取消其施工资格,而对那些严格按照施工保护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甚至是为改进施工安全现状提供良好建议的人员加以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奖励。

四、结语:

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安全问题直接地关系着建设单位以及国民的利益,推动现场安全管理各项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建筑单位在新时期开展施工建设工作时所必须践行的一项工作任务。因此,建筑单位必须着重针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各种问题,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强化开展。

参考文献:

[1]郭武林.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讨[J]. 广东建材, 2009(06)

[2]刘春霞.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措施[J]. 科技资讯,201(28)

[3]刘志丰,胡林,程华清. 浅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 山西建筑,2009(07)

第4篇

【关键词】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隐患;防火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各种娱乐场所的发展和扩张,使得人们在日常工作之后有了释放人文物质的地方,也极大的丰富了生活。娱乐场所由于是人口密集地,所以消防问题是必须要得到重视的,但是许多娱乐场所在兴建的过程中就没有全面详细的考虑到防火设施以及逃生通道。这些问题在娱乐场所的火灾事故增多之后暴露在人们眼中,娱乐场所的木材和可燃装修物质较多,一旦发生火灾之后,防火措施不完备,逃生通道不通常,人员逃生困难,一旦在这种环境之下发生火灾,极其容易造成人口伤亡的现象,所以,对目前的各个娱乐场所安全问题必须要予以重视。

1、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隐患

1.1未经消防设计审核、验收等擅自投入使用。国家法律已经明确规定,没有经过安全审核和安全监察的公共场所,决不能投入使用或者商业运营。但是在众多的娱乐场所中,我们还是能看到很多消防意识不强的现象,比如较多的娱乐场所都是在开始装修之后,或者装修完成之后才向工商部门等申请执照,而在办理的过程中,只有遇到某项要求必须要消防证明,才会注意到消防问题;还例如一些娱乐场所在经过安全审批后的一段时间,开始整改或者二次装修,但是装修之后就不再像消防部门提出审批,使得原设计符合消防标准的布局已经完全被改变,导致一些消防手段形同虚设。消防通道堵塞,设备不足,极易导致发生火灾,并且发生火灾之后人员难以疏散,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1.2建筑面积过大,防火分隔达不到要求。在众多娱乐场所中,有一些娱乐场所所处的位置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公共地区范围内,与其他周边相邻的建筑或者设备没有采取任何分隔措施,形成一个独立的防火区域,如果发生火灾,或导致其火势范围不断扩大,给相邻的建筑或者设备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一些娱乐场所的拥有者,为了更好的娱乐效果或者更好的经济利益,在不经过任何安全审批的情况就对娱乐场所进行扩张,增大场所占地面积,与之配套的防火装置则与实际面积所需的数量不配套。在防火区域的分割之上,较多的娱乐场所都达到了规范中规定的防火不低于2H和不低于1H的防火极限规定,但是平常的检查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即使是娱乐场所内的墙体或者楼板达到了防火极限的标准,但是很多使用的门则完全没有达到防火极限要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一些娱乐场所的拥有者,为了减少对场所装修资金的投入,使用材料构造极其简单的普通木门,这些材料在制造的过程中没有经过任何的防火处理,其耐火极限等级极低,完全没有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更起不到防火分隔火势的作用。

2)还有一些娱乐场所虽然在装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按照了符合标准的防火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客人的进出或者其他,就将自动关门器擅自拆除,使得自动防火门失去了效用,这样的情况下也对防火和阻止烟雾起步不到任何的作用。

1.3大量采用易燃材料进行内部装修,火灾荷载增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建筑物顶棚、墙面等部位以及窗帘、帷幕等装饰织物必须满足的燃烧性能等级要求。然而近些年来开业的公共娱乐场所大多为私营公共娱乐场所,具有经营周期短,转让快,二次装修频繁的特点。由于固定资产不为经营者所有,导致许多经营者在装修时忽视消防安全,且为了吸引顾客,追求场所的美观,在装修时使用了大鼍易燃、可燃材料,如:木板、纤维板、聚合埋料等材料,未经阻燃处理,增大了场所的火灾荷载。虽然在消防验收(备案)时消防监督人员对场所使用的装修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然而很多经营者为了尽快通过消防验收,从市场上购买部分阻燃材料代替娱乐场所实际使用的材料,使得抽样检测失去意义,这些问题都为娱乐场所埋下了大的火灾隐患。

1.4安全出口数量不足、安全门上锁,通道堵塞等现象突出公共娱乐场所本身有行业及使用要求,有时候为了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往往在走道两侧布置房间,内部疏散通道复杂,拐弯多、门多、通道狭窄、疏散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等,令人如身处迷宫;部分建筑工程虽经消防机构审核、验收,但在出售过程中化整为零分块销售,导致安全出口数量不足;一些增设在室外钢架的楼梯因年久失修,腐蚀严重,承载能力削弱,作为安全疏散通道令人担忧。

2、公共娱乐场所的防火对策

2.1加强建审、验收和开业前的检查,杜绝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建单位和公安消防监督部门都要认真贯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建筑物防火设计图纸施工,不得随意改动防火设计图,从源头上把好关。

2.2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和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不得超过额定人数,一般按营业面积每平方米不得超过1人的额定人数。在消防监督检查中,要重点整治安全出口上锁和堵塞疏散通道等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及消防器材的完好,尤其应坚决拆除设置在疏散通道内以及可开启外窗处影响人员疏散逃生的固定铁栅栏和隔音板以及广告牌等物品。

2.3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自防自救能力要针对当前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因素日趋复杂的现状,以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场所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为重点,全方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将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之学会安全用火用电,熟知各种避难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开展防火安全疏散预案的演练,不断提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其在火灾发生时能正确、及时引导顾客安全逃生。

2.4建立消防疏散志愿队,加大灭火疏散演练次数

公共娱乐场所自身应当建立一支能够自救的并保证人员及时疏散逃生的消防疏散志愿队,身着特制反光背心,主要承担公共娱乐场所内的日常防火检查,营业时间的安全巡逻检查、火灾时组织群众疏散及扑救初期火灾等工作。

第5篇

关键词:汽车三包法;制动总泵;售后失效;工艺稳定性;防错能力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14

1 概述

我国从2014年10月起全面实施汽车三包法,新的法规对于消费者权益进行了保护,同时对于汽车售后质量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制动总泵作为关键安全零部件,其多个失效模式可能导致三包退换车。因此对于安装工艺的成熟性,稳定性及防错性能都有很高的要求。

本文首先总结了制动总泵常见售后失效模式,并从产品结构对于各失效模式进行了剖析;然后根据各关键安装工艺要求,尤其是稳定性及防错性能方面给出了优化的改进方法,这些优化方法是在多年售后工作中经过实际验证有效的方法。

2 失效模式梳理及原理解析

从制动系统实际售后表现看,制动总泵失效是引起车辆退换比例最大的制动系统零部件。制动总泵失效主要有以下三种:

(1)密封圈未安装到位,无法有效建压,密封性丧失;

(2)密封圈表面破损,制动液泄漏;

(3)异物夹杂在密封圈密封部位导致泄漏。

制动总泵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01号密封圈失效,会导致制动液外泄漏,并侵入空气而制动失效;02-04号密封圈失效导致,液压腔体无法有效建压,刹车疲软失效。

3 关键工艺过程提升方案

制动总泵的腔体较深,密封圈需要安装在腔体不同深度的安装槽上,因此密封圈的安装难度最大,为制动总泵最为关键的安装工艺,制动总泵安装工艺解析如下。

3.1 工序01主缸内腔体检查

该工序相关联的失效模式主要有:总泵内腔有杂质,毛刺等异物残留,或者内腔体表面有划伤等缺陷,这些都会影响密封性能。该工序关键点为需要确保检查的有效性,可有效探测出异物或缺陷。

推荐优化方法:采用360度摄像进行表面缺陷及异物防错,一旦发现表面缺陷或异物点可以快速识别,防止缺陷发生或产生潜在风险。

3.2 工序02主缸内腔涂油

该工序相关联的失效模式主要有:油的喷涂不均匀或者量不正确,从而导致密封圈安装不顺滑产生偏斜,影响密封圈密封性能。该工艺关键点为需要保证设备涂油量的稳定性及喷涂的均匀性。

推荐优化方法:一、涂油量的稳定性采用精确的定量阀保证,每班需要做好定量阀的设备点检校验;喷涂量的校验方法为采用量杯收集油量并精确称量来确认是否合格;喷涂均匀性的校验方法为将油喷涂到有上下刻度线的纸杯,通过确认脂的宽度及有无超出上下线来确认是否合格。

3.3 工序03密封圈安装

该工序相关联的失效模式主要有:01-04密封圈任一个未安装或未安装到位都会直接导致无法正常密封,失去制动功能。四个密封圈安装槽分布在较深的制动总泵内腔体中,对于安装精度要求非常高; 该工艺关键点为保证安装夹具的精度。

推荐优化方法:安装夹具推荐采用吸入式夹头将密封圈吸入夹具头,然后通过将夹具头输送到安装槽位置后将密封圈推出安装到安装槽内;安装行程精度建议采用位移传感器来保证,可以有效监控每次安装位置是否有效。设备校验推荐采用透明制动总泵样件(或者半剖总泵件)来每班次校核,可直观目视确认安装效果。

3.4 工序04密封圈抚平

该工序为03工序的辅助工序,密封圈安装完成后如果存在位置偏斜则在活塞安装过程中会产生密封圈变形移位,因此密封圈安装完成后再次抚平非常必要。

推荐优化方法:采用凸形抚平头对四个密封圈进行抚平操作,有效防止密封圈偏移。

3.5 工序05密封圈检查

该工序为检查工序主要用来确认密封圈安装完成后状态进行确认,可有效确认密封圈是否遗漏安装、安装的位置状态及密封圈表面是否有损伤。

推荐优化方法:建议采用高精度360度摄像检查,可快速准确检测密封圈状态,确保缺陷件不流出工位。

3.6 工序06活塞组件安装

该工序相关联的失效模式主要有:活塞安装位置度超差将密封圈损坏或偏移;另一种为活塞表面有伤将密封圈损伤。

建议优化措施:针对活塞安装位置度失效,关键是做好工装设备的点检校验,建议可制造专用检具进行位置度校验。对于活塞表面缺陷建议建议采用专用凹形塑料托盘,可以防止活塞碰撞损伤。

4 总结

本文从安装工艺的稳定性及防错性能进行提升,可以有效预防制动总泵的售后失效。该方法主要针对已经暴露出来的制动总泵常见售后失效,对现有工艺的薄弱环节进行提升,不但可以对于制动总泵的工艺过程提升提供帮助,而且可为其它整车零部件的售后质量工作方法提供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关文达.《汽车构造》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