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合同管理标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5 16:10: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合同管理标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合同管理标准

第1篇

关键词标准合同企业合同管理企业标准

一、合同文本的种类及标准合同的基本概念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只有书面合同,才能更好的保障交易安全和利益。再好的权利义务安排,如果不能形成书面合同,就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合同实践,合同书分为特定合同文本、示范合同文本和标准合同文本。特定合同文本是针对特定的业务一事一议而起草的文本,一般不进行大量重复使用;而示范合同文本,一般是国家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国际团体或企业等的,可以反复使用,但是不需要强制使用的文本;与特定文本和示范文本不同,标准合同文本是合同制定单位以最大程度满足己方利益为宗旨,针对某类业务,强制推行使用的文本。一部分观点认为标准合同也被称为格式合同,合同对方没有谈判、修改的空间。例如航空公司的机票格式合同、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银行的开户协议、供水/供电/供气等单位提供的文本。本文中讨论的标准文本与此有所不同,虽然由处于有利谈判地位的企业制定和强制使用,但是合同双方可以针对业务特点和价格等因素,对合同部分条款,有商务谈判空间,合同双方可以经过商务博弈形成最终文本。标准合同,在石油、工程、化工、运输等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

二、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属于施工类企业,与业务单一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涉及到设计、采办、建造、安装等多个板块业务类型合同。在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实行标准合同的推广使用,规避因合同文本选择不当引起的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部门审核效率,为业务操作提供指引,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它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商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具体表现为:1.标准合同是经过实际业务较长时间的反复运用而总结出来的,能够科学地反映特定业务的基本需求和对标准合同制定方关注的合同风险点进行全面保护。标准合同具有使用广泛性,在某类型业务中适用,其适用面大,适用频率高,适用时间长,适用相对方较广。同时,标准合同规范了合同内容,节约了谈判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合同交易效率。2.在企业推广标准合同,掌握标准合同制定的主动权,在出现合同纠纷时,可以通过完善的合同条款有效地防范与化解经营上的风险,维护企业的权益。3.标准合同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加强标准合同相关工作,为合同人员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提高效率。4.标准化的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采用标准化合同有助于让合作伙伴感受到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与秩序,也能够让其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提升企业形象。总的来看,在企业建立起标准化的合同体系是企业解决合同管理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企业标准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往往涉及的合同种类较多,合同周期长,项目实施风险大,虽然合同的风险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在标准合同管理工作中还是容易存在一些不足:1.对标准合同制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部分观点认为,标准合同就是法律部门的工作,缺乏与法律部门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2.标准文本不能及时修订、更新。企业一些合同使用人员在使用标准合同过程中,如果没有形成合同风险总结和分享的长效意识,则很难将经验教训固化下来,也难以为合同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3.标准合同的制定跟不上企业国际化速度。在标准合同的制定过程中,如果一味地秉着保护合同制定方利益,有着设置霸王条款的思维,这也难以跟上企业国际化的进程。4.合同的部分经办人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其合同风险意识淡薄,也缺乏基本的合同法律知识,对标准文本条款的理解上也不够全面。选用标准文本后,有着一劳永逸的懒惰思维。针对项目独有风险点,不能及时完善和修改条款,没有将项目的实际风险与标准文本进行很好地融合

第2篇

[关键词] 企业; 合同管理; 标准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42

[中图分类号] F273; F71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077- 01

1 标准化理念的概述

由国际标准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对“标准”所下的定义可知,标准的目的是为在某一情况下获得秩序的最佳程度。这里所称的“最佳程度”是理解标准与技术之间关联性作用的一种言简意赅的陈述。这说明了标准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基础上,反映当下的技术水平。这是因为制定标准的过程,就是将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并对其进行总结。该标准化过程不是不加分析地纳入,而是要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再加以综合,是一个总结和提炼的优化过程[1]。此外,标准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制定标准又不断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足以表明它是积累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比其他形式更系统、更广泛,而且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个新标准的产生是科学技术积累的开始,标准的修订是深化和提高,是新经验取代旧经验。从另一角度来看,标准化过程如人类文明社会经济与科研活动实践经验的规范化过程。

2 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意义

(1) 通过标准化降低合同管理沟通成本。对企业合同管理的沟通与协作而言,在企业内、外各部门之间,通过制定各种合同标准实现合同管理的统一性,以保证企业合同管理功能的发挥。尤其是通过发展合同管理业务标准化,可把合同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相互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的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这不仅是加强管理的有效措施,而且可以使合同管理工作经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为实现合同管理制度化与自动化奠定基础。对企业外部合同签订而言,标准化使企业合同管理与企业外部约束条件相协调,不仅有利于企业解决原物料、配套产品、外购、委外业务等管理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实施效率与效益化生产方式、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创造条件。

(2) 以标准化作为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手段。从人的观点切入,并结合标准化的概念,在实行合同管理标准化时,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是在规律与创新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说,一方面提供固定程序让员工遵循,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一定的自由度,让员工能创新与有创意地处理成本、质量等挑战性目标。在遵循工作规范上,将明确的工作标准,作为员工工作的指引。其次,在创新方面,企业在上述对员工明示的工作标准基础上,应鼓励员工改善现有的工作合同标准,当员工发现能够加入自己的创新并可行的改善构想时,可带给员工无比的活力与成就感,使员工工作的态度由被动接受指令,转变为主动产生附加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3 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措施

(1) 设计合同标准化管理的组织体系。为了实现合同管理的标准化操作,企业有必要首先对合同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标准化的重构。这种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包括如下一些内容。一是对于项目的申报部门进行重新定位,严格按照工程需要来设立项目,并且通过合同作为介质来协调工程项目申报所涉及的部门之间的合作问题。二是对于合同的归口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重构。对于企业内部所涉及的所有工程合同,设立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减少合同管理方面的冲突。设立统一的合同管理部门还需要配以明确系统的合同管理技术,如编制标准化的合同签订程序、合同验收标准、合同解除与变更的标准等,通过标准化来提升合同管理的质量。三是商务活动机构的设立。这一机构的设立目的在于对合同管理所涉及的所有部门进行协调,督促合同上游部门做好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并监督其与合同下游部门所开展的谈判与签约活动。

(2) 完善合同标准化管理的运行程序。第一,合同签订流程清晰化、签订过程主管化、成本控制层次化。项目管理机构须形成较为合理的合同签订过程管理程序。由于项目管理机构签订的合同大多数具有较多的专业元素,这就决定了专业工程师在合同签订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合同签订前的合同洽商,由承办人与合同相对方进行联络、沟通、洽商,计财部等其他部门在概预算情况、类似合同文本提供等方面配合合同承办部门的工作。第二,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化、过程化、常态化。合同承办人按项目管理机构合同管理部门要求跟踪合同履行结束前相关情况,并围绕合同收集、管理和保管合同签订前、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和合同结束各个环节形成的合同相关资料。原则上在合同履行结束后10日内将上述资料归档、装订成册并形成资料清单送交合同管理员。第三,合同管理相关岗位互控化。合同相关各个岗位的工作是相互衔接、联动的整体,各个岗位虽然分工各异,但本岗位对其他岗位也有控制、纠错的义务。比如此次填报合同管理签订、履行表的过程,就是一个内部合同文本、验工计价、财务付款各环节相互纠错的一个绝好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

1、项目经理参与拟定合同草稿;

2、项目控制部拟定合同草稿;

3、项目管理中心初审合同草稿;

4、项目控制部与与分包沟通、洽商合同、确定合同内容,项目经理参与分包沟通洽商。

分包合同管理标准有:

1、明确分包合同的管理职责;

2、对分包合同实施监控;

3、分包合同变更处理。

【法律依据】

第4篇

关键词: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管理;

作者简介:宋鹏(1980-),男,山东省青岛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邮电经济;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在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经济形势更是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的各类私营或公办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的涌现出来,在这其中,邮电企业的发展速度更是引人瞩目。但是,伴随着邮电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在邮电企业发展所显现出来的众多问题中,关于经济合同标准化方面的问题与漏洞就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一个企业中,无论是外部的贸易合作还是内部职工的入职上岗,合同的签订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一旦合同中存在漏洞,轻则企业内部离心离德,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甚至有可能卷入到繁杂的法律官司风波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因此遭受到灭顶性的打击。所以,对于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应重视并加以完善,使经济合同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邮电企业的经营活动,以保证邮电企业的有序发展,对邮电产业的繁荣稳定加以保障。

一、强化邮电经济合同的标准化问题

随着邮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司法方面的合同纠纷问题日渐严重。归其原因,是在于我国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存在漏洞,合同条款不完备、合同内同模糊不清存在歧义则是合同中漏洞的主要表现形式。面对这种问题,就应当建立邮电企业的合同标准化机制,使合同的订立手续更加快捷、简便。毕竟,在当前快节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生产经营的周转速度还是生活节奏的运动速度都在呈现加快的趋势,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合同的证明效果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在当前时期,无论签订什么样的合同,都需要不断的进行邀约、反邀约和再邀约,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在人为方面阻碍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效率,违背了现今社会快节奏的社会潮流。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加快合同标准化机制的建立进程,在保证合同具备应有的法律效应基础之上,简化合同的签订环节和订立过程,以节省时间,增加效率,让合同的签订符合先进社会的快节奏潮流,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建立一种理想的合同签订标准,加快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其独特的社会制度下,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合同签订模式都非常成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合同标准化机制早已发展并应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千百次的实际应用中,已经成为一门具备完整操作体系的司法类企业常规流程。现如今,标准合同的条文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已经可以说是无懈可击。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少出现因合同条文不完备而出现的法律纠纷,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也很少出现因合同内容的歧义而出现的争执,投机者也很难从合同内容中发现漏洞从而谋取利益。所以,我国邮电企业合同标准机制的建立应当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合同机制,从中汲取对我国标准合同机制的建立有益的部分,在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属于我国的标准合同机制,以促进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标准化,引导邮电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使我国司法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完善,最终加快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前进脚步。

在当前时期,我国并没有出台具备指导意义或行政意义的合同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致使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条文尚不完善,合同内容不具体。但是,不能因此对合同的标准化问题不重视,我国邮电企业要强化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标准合同条文和流程的学习,尽快的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机制,减少邮电企业因合同问题而引发的纠纷,使我国邮电企业的发展迈入正常的轨道之中。

二、邮电经济合同的管理问题

对于有点企业来说,经济合同的管理问题是重中之重。1995年,国家邮电部门就出台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规定》以正规文字条文的形式加强了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力度,这足见国家对于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并且,加强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能预防合同纠纷,促使邮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邮电企业的经营合同管理即是,邮电企业内部合同管理部门或上级专管机关对一定时间内已签订或正在执行的经济合同进行监督和检查,以此为依据调整企业经济合同方面所存在的纠纷,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经济合同制度虽然在邮电企业中推行发展了很多年,但大量的企业工作和管理人员对于经济合同制度的认识度及其重要性并不重视,在经济合同签订与执行时的把握度不足,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漏洞和不完善,致使经济合同方面的司法纠纷产生频繁。因此,要在邮政企业中加强对于合同法规的教育,加深企业职工对于经济合同制度的了解,并保证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条款解劝、用语准确、手续完备,合同的整个内容、形式和主体合理合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

从法律上来说,企业订立经济合同属于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在合同的义务履行方面,一切法律后果由企业承担,并且其中的法律条款对于邮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力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管理工作,经济合同管理也是邮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经济合同管理的加强,还有利于合同纠纷的预防。在当前时期,存在大量利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漏洞进行经济诈骗等违法活动的犯罪分子,他们利用经济合同中的漏洞签订假合同,使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并从中赚取钱财,这种行为使邮电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面对这种利用经济合同漏洞进行经济诈骗的违法行为,就应该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在合同签订前调查对方的信用评级和正常财政收入,加强对于合同条文内容的审查和监督。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经济合同的纠纷,预防经济诈骗的发生几率,避免邮电企业遭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二)在邮电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中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协同管理

第5篇

关键词:设计流程;有效;难题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536-02

常州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是一家管理相对良好的德资公司,公司内部已经正在使用一套ERP系统。目前,该套ERP系统并不能把设计部门的项目设计过程进行统一管理,使得企业的设计效率低下,与之矛盾的是企业的现有产能非常充裕,使得企业的设备不能高效的运转,从而导致企业面临进一步发展“瓶颈”。笔者应邀开发了一套适用常州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的系统。本项目是属于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费用相对来说比较低。软件后期运行中,在维护方面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也是比较小的,但是本系统却能够节省大量的项目设计工作时间,大大地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并充分利用了企业的产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个系统。

1 系统功能结构

为了实现项目设计和工时标准化管理系统的目标,对本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系统功能结构图。

2 系统架构设计

本系统可以采用基于C/S(客户/服务器)的架构模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台应用程序端部分;第二部分是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部分。本系统前台客户端应用程序主要只有设计部的项目管理部分,其他生产部、财务部、销售部、仓储部和领导有系统的原有ERP管理,该文不做讨论。后台数据库配备系统管理员完成数据库维护和日常的处理工作。

3 开发平台

本系统前台的客户端程序采用下的Delphi 7.0作为程序开发工具;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为本系统提供数据管理服务。下面对这些系统开发中所用到技术进行相关介绍。

3.1 C/S架构介绍

C/S(Client/Server也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又称为C/S结构或C/S架构,是一种常用的经典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C/S架构把数据服务能分布在后台机(即后台服务器)上执行;把一些程序执行功能分布在前台机(即客户机)上运行。通过把功能分别放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上这种方式,可以减轻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瓶颈问题。通常采用性能较高的PC机、小型机或工作站作为系统的数据服务器,并采用大型DBMS,如SQL Server、SYBASE、ORACLE或Informix;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程序。C/S结构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比较而言,C/S结构不依靠企业外网环境就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系统最大的优点,即无论公司是否能够连接Internet,都不影响使用,而且C/S的执行效率、查询速度和操作方便性都优于B/S结构。简单地来说C/S结构可以看作是基于公司内部局域网络的应用系统。

3.2 Delphi 7.0开发工具介绍

Delphi 7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等方面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提高开发人员的效率、方便开发人员的使用方面也做了很多改进 ;从Delphi特性的历史看,Delphi的每推出一个新的版本都向用户提供了更新更强壮的功能,这一点Delphi 7.0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3 SQL Server 2005简介

SQL Server 2005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新特性:通过提供一个更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数据管理平台,增强企业组织中用户的管理能力,大幅提升IT管理效率并降低运维风险和成本;通过提供先进的商业智能平台满足众多客户对业务的实时统计分析、监控预测等多种复杂管理需求,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同时,SQL Server 2005将提供一个极具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开发平台,不断拓展应用空间,实现Internet数据业务互联。

4 数据库设计

4.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对非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项目设计和工时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前期的需求分析,可将用户提出的需求抽象为数据结构概念模型,要更好地、更准确地用DBMS来实现这些需求,必须把在需求分析阶段所得到的信息抽象为信息世界的结构。因此在设计概念结构时应遵循能真实地反映博世力士乐(常州)有限公司当前生产的实际情况、易于理解、易于扩展、易于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

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采用最适于描述与表达相应概念结构的数据模型,接着对支持这种数据模型的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对比,选择最终适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把概念模型转变为一般的关系模型。

2)把转变的关系模型向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3)将数据模型进行最后优化。

5 关键技术分析

本系统根据常州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提出的项目设计管理和工时标准化系统的基本需求,要求按照企业当前项目设计流程,把设计部中所有设计工程师根据自己的权限共享数据库,使得所有的设计工程师的能够并行协同工作。另外因为本企业为德资全资企业,有很多外籍员工在此工作,要求本系统必须有双语语言设置功能;通过对机械制造业企业项目设计和工时标准化中的问题及现状的分析,建立项目设计的“树型”模块化应用模型,设计和实现项目设计和工时标准化系统,将“项目设计”和“工时标准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能够项目投入生产之前根据已有的项目快速组合设计成新的项目,并继承原有项目的标准工时,快速统计出新项目的标准工时,从而为生产的排程和领导决策提供支持,提高企业的设计效率。

非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项目设计和工时标准化管理系统包括身份验证登录界面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基础参数管理模块、项目设计管理模块、查询统计管理模块和帮助模块;本系统界面友好、易操作,具有很好的运行稳定性、灵活性和系统安全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蒋顺达.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15-15.

第6篇

一、合格标准: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科目为90分。

工程建设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科目为90分。

工程建设监理基本理论和相关法规72分。

工程建设监理案例科目为40分。

报考全部科目或符合免试条件只参加部分科目考试的人员,所考科目同时达到上述标准,既可获得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二、各地按上述合格标准进行复核,并准确填写“1997年度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情况统计表”,报我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司,抄送人事考试中心。

第7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系统(EAM);标准核电业绩模型(SNPM);核电厂;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4-0152-03

1 概述

随着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核电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和要求也不断发展和提高,所有核电机组的技术研发、设计、建造、生产、运营、技术服务等实体化业务必将对核电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各核电集团所属核电厂的信息系统尽管可以满足其基本业务需求,但是没有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设计、开发和实施,而且由于所属的各核电厂堆型不尽相同,生产管理关键领域的业务管理流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核电厂各业务系统在业务和数据之间的交互程度也不够,存在较多信息孤岛。为了尽快推进各核电集团及其核电厂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消除或减少目前在核电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说来主要表现为解决以下两个方面问题:独立核电业务信息系统或数据库较多,各系统之间的业务和数据互联度不够,在业务系统的范围上需要解决从单一业务系统的开发到关键业务系统的集成开发过渡,并一步整合、集成和消除核电信息孤岛;各电厂关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存在较大差异,在集团层面上标准化程度不够,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推广实施核电厂标准化业务流程进行解决。

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 Assets Management,EAM)系统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综合性的业务信息系统。在核电领域来说,统一核电业务规划、统一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的建设也正是解决核电厂目前在信息孤岛、信息标准化、群堆管理以及集团管控等方面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

2 建设目的

结合核电的发展战略要求,面向核电厂的业务需求,提出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的建设目的是:以国内外类似企业的最佳实践、行业信息化先进实践或信息化发展趋势作为参考,根据核电企业生产的价值链,建设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提升信息化在核电企业的价值,从而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核电厂运行业绩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3 参考模型

目前在国外核电行业内,应用较好的标准是美国核能研究所(NEI)、电力公司成本管理组织(EUCG)和核动力运行研究院(INPO)合作制订的标准的核电业绩模型SNPM,其结构关系如下图1所示。SNPM模型由EAM核心业务流程、辅助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成本与业绩改进等内容组成。其中EAM核心业务流程包括工作管理、电厂运行、配置管理、设备可靠性管理以及物料与服务5大块业务,是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的核心业务。

4 建设内容

参照SNPM模型及其分类,我国核电厂实施基于标准业务的EAM系统建设主要是核心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建设,从对电厂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和领域来说,核心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工作管理、运行管理、配置管理、物料与服务(采购、仓储等供应链管理)以及设备可靠性五大类业务流程,而核心业务流程及其业务系统的建设的标准化与否是该EAM系统能否在后续项目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并统一推广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实施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建设主要就是EAM核心业务流程及其业务系统的建设,它已经成为核电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的业务处理和数据采集捕获能力,其业务流程关系如图2所示:

4.1 工作管理

工作管理是针对电厂所有现场缺陷的不同阶段进行处理的操作,其主要活动就是能够识别出需关注的作业,以设备为主线,贯穿于核电厂整个工作活动的管理之中,分为工作准备、工作规划管理、工作执行管理、完工管理等业务流程,使得相关人员能够识别出需要对核电厂资产进行的修理和改进工作,是核电厂最重要的关键业务。从功能组成来分,工作管理业务系统主要包括工作申请、工单准备、工作计划管理、计划与日程、大小修管理、消防管理、非电厂设备维修、纠正性维修、预防性维修、行动跟踪、辐照管理、改进性维修等功能子系统,以工单为核心载体,实现维修、设备、物资、采购、仓储、安全信息、承包商、文档以及人力、维修成本等信息的关联。

4.2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是核电厂重要的关键业务之一,是生产管理的核心,帮助电厂运行人员接受调度指令,安排发电计划,通过工作票、操作票、运行值班日志、交接班、日报生成、自动收集实时数据系统的日志数据等管理活动和手段,使得电厂设备和人员都处于安全高效的状态之下。从功能组成来分,运行管理业务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监视、排放监控、化学监控、值班电子日志、运行日报、定期试验、巡检、手动抄表、运行隔离(工作票管理)、生产早会、机组热点、运行监督、值班计划、交接班等功能子系统。

第8篇

【关键词】速度;时间频率;准确度,量值传递;溯源标准;统一性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54-02

一、概述

速度是衡量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列车运行控制和安全事故分析的核心依据。当各趟列车在同一铁路线路上运行或站场中编组时为确保其安全准时必须统一调度分时有序按规定速度运行,铁路运输体系这个大联动机各部门必须协调动作,准确测量列车的速度是正确控制列车运行保证运输安全、快速、高效的关键,为此负责线路建设维护的工程(工务)部门、列车信号控制的电务部门、操作机车动车运行的机务和车辆部门以及编组调度的车务部门都有自己的测速装置;但其测量装置的原理、方法却各不相同,准确度差异较大,特别是在提速和高铁线路上当列车高速运行时即便同等准确度的测量装置其绝对测量误差值也较普速线路时大得多,由此引起的矛盾更加突出,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安全隐患。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及技术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缺乏技术协调,忽视测速计量量值传递体系系统分析研究,仅简单硬性的规定评判标准,缺乏令人信服的定量的实验证据,也因此导致计量溯源标准不统一。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基于计量检定校准实验方式的量值传递体系以实现对铁路各种速度测量装置的准确度进行全面的评价比较,为判定准确性可靠性必须定期使用计量标准对各种测速装置进行(校准)检定,当然首先必须统一测速装置计量检定溯源标准。

二、量值传递准确度的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以工务采用的列车测速仪的检定为例,客观总结列车测速仪现行检定存在的困难,是保障科学地开展检定工作,研制操作便捷的综合检测设备的基础;由于从计量原理上列车测速仪属于间接测量的典型,从根本上正确分析理解其测量不确定度及速度量值溯源关系,对于解决类似问题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对启发思路解决铁路各种测速装置量值溯源标准统一问题也大有裨益。

(一)根据速度的物理定义速度V等于经过的距离L除以时间T(V=L/T),列车测速仪的测量原理是通过测量车辆(轮)经过安装在钢轨上且距离固定(已知)的两传感器的时间间隔测量,并计算得到速度值。目前,其作为安全防护的重要设备广泛地用于铁路线路大中修、抢险施工以及道岔、曲线养护的速度监测。由于列车测速仪通常都在露天野外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因此定期对其技术状态进行维护调试、检定特别重要。

(二)列车测速仪检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现列车测速仪检定规程中规定两通道临界动作距离差的检定靠人工肉眼捕捉所谓临界动作点,既费时、判读困难而且误差大;其实所谓两通道不一致性对速度V的影响本质上是直接体现在对响应时间 T的影响上,两通道不一致性的检定可简化为两传感器随安装高度(2mm-6mm)变化的输出特性的一致性的检定,这样一来就可采用电学的方法如用双踪示波器等仪器更直观的看到其输出波形并判读频率、相位、幅值计算出时间差,从而使检定测量装置和方法大为简化,相比测量临界动作距离的方法可大幅提高测量准确度而且还可直接定量地细分出两通道不一致性导致的时间差及其对测速综合示值不确定度的影响,当然具体的这项允差可根据误差分配原理结合检定装置的情况作出合理规定。因此建议增加直接测量两传感器不一致性的时间差的方法作为第二种方法供选择。

对于两传感器的安装距离的检定,实际操作中由于传感器并非是理想的一个点且几何形状加工比较粗糙、生产厂家往往没有标出定位中心,导致与测时误差相比安装距离测量误差很大,为解决上述检定中存在的传感器距离检定的测量定位问题,建议生产厂家标出定位中心、提高加工精度。

三、列车测速仪测速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

(1)不确定度分析中需要重点明确的概念

众所周知,速度是距离和时间的导出量,所以一切有关速度计量性能的检定及不确定度分析都必须最终能定量的归算、溯源到此二参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标准速度源”也只是间接测量的合成装置;特别应指出的是其测量不确定度在采用B类方法评定时使用一些包含了几个因素的影响结果的实验数据应尽量注意等效地分解或归结为对单一的影响量上(或是时间或是距离),以免重复或遗漏,笼统地提出影响速度的综合因素不利于定量分析。(例如以下临界动作距离值不确定度的分析)。

四、解决测速装置量值溯源和评判标准统一关键因素的分析及建议

表面上看速度V是关于距离L的二元函数,而且从以上不确定度分析表明对UC影响因素中距离u(L)比u(T)大得多,因为从测量技术上讲时频测量比较容易实现高精度测量;而几何量测量精度很难提高,而且极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但进一步深入分析可看出,在速度的实际测量中由于两传感器的距离L为固定值,在速度函数V中L实际属于不变的常量,因此它对速度的引入的误差属于常值系统误差,通过“标准速度源”和多点检测是可线性修正或标定的,这样列车测速仪的速度V就成为只与时间T有关的单变量函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测速就等于测时”,而时间T本质上是与频率f同源的(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关系)。

对其他铁路速度测量装置的情况分析也与此类似(见表二)。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类方式:第一类以安装在地面的工务的采用磁钢传感器的列车测速仪、电务的通过固定位置的轨道电路信号或地面信号(简称绝对信标)距离和时间的测速;第二类是车载的机务车辆的机车动车的采用光电脉冲转速传感器的运行监控记录(或速度表)以及车务部门编组场测速雷达等方式。第一类由于测距短可视为测量的是列车即时线速度,而第二类直接测量的是车轮的转速,需以轮径为乘数转化为线速度,因轮径测量准确度较低,故转速误差经其“放大”很多倍,同时受制于车轮磨耗、空转及滑行影响造成的累计误差也很大;第三类和卫星定位测速一样受电磁波信号影响较大。

可以看出,由于机车的显示速度实质上是通过轮径转速计算得来,而转速 就是频率f,因此机务和工务的速度量值溯源统一由于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是可以实现的;而电务的利用轨道信号测速原理与列车测速仪原理是一样的,至于车务部门的编组场作业常用的雷达测速仪更是直接测量频率fd(变化)来计算速度。总之它们的数学模型都是速度V与频率f或时间T 呈定值比例系数(不妨称之为时间频率系数)的线性函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频率是铁路各种测速装置的关键指标,而测频技术发展很快,溯源和量传方便,数字化自动化程度高,重要的是具有极高的准确度(目前是各计量专业最高),已成为多个计量专业的基础和先导技术,因此建立以时间频率为关键基础计量标准的铁路测速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既很有必要也完全可行。

第9篇

[关键词]GIS;RIA;AE;Flex;Silverlight;高标准基本农田

中图分类号:TF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18-03

1 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简称“高标农田建设”)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重点推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但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展与监管仍采用手工方式,实时性不高且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分级审批和监管,也不利于存档、汇总和报备。针对目前高标农田建设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如何实现建设任务、项目进展、资金去向的实时动态掌握?如何解决省级人员在立项、验收等工作下放后对全省高标农田建设的全程实时监管?如何解决市县项目范围重叠、实施项目进度监控与上报?基于以上问题,应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构建基于GIS和RIA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引入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模型,以及Silverlight的“一张图”监管,制订规范的数据共享接口,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一次填报、分级管理、多级共享的对下监管和对上报备,提高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信息。

2 系统设计与功能特点

2.1 系统设计

系统体系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依据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思路,系统在统一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备份等安全体系下,结合统一的数据规范与标准,构建统一的土地开发电子政务与空间基础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层建立系统的设施层、数据层、地图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表现层,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如下图所示。

(1)设施层

网络体系、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等设施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系统建设按照最大限度节省投资的原则,尽量考虑运用各类现有的设施与设备,只对部分确实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少部分设施进行升级。

(2)数据层

根据数据存储结构的不同,将数据分成关系型数据源、非关系型数据源。关系型数据源包括系统元数据库、字典表、系统表、各类业务专题数据库表等。非关系型数据源包括各类文档、图片等。业务表包括年度计划、项目、规划编制、中介、用户等专题数据库表。

地图服务层

在数据层上进行地图服务的,供系统业务逻辑和应用层功能调用。的地图服务包括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项目范围等。

业务逻辑层

处在数据之上、应用表现之下的系统业务层,主要用来实现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与服务,包括数据服务、目录服务、工作流引擎、安全验证、权限控制、日志管理等。

应用表现层

处在最上层的应用表现层是业务功能的最终交互终端,包括年度计划管理、项目进度管理、规划编制进度管理、月报管理、中介管理、项目范围管理、接口开发与集成、系统后台管理等。

2.2 系统功能特点

本系统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

采用Flex技术的工作流引擎,可以根据项目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具有执行效率高、易用性等优点。

2、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张图”

系统利用GIS成熟的数据共享及互操作技术,实现项目区在“一张图”上的各种空间分析功能。

3、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通过信息的逐层填报、审核、汇总,系统自动实现归档检索、统计分析,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管理。

4、图形化管理,解决数据规范与统一问题。

通过统计报表与图表的联动、项目范围自动生成与重叠检查,解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据的规范与统一问题。

3 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3.1 基于Flex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与定制应用

为实现对高标农田项目的逐层填报、审核、汇总,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本系统采用了工作流(WorkFlow)技术和模型。

工作流(Workflow)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任务。实施工作流管理可以规范业务流程、跟踪业务处理过程、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流程设计器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人员通过流程设计器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从而产生一系列可以在流程引擎中运行的业务流程模型。本系统采用基于Flex技术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Flex是一种很轻便的客户端技术,只要客户端安装了FlashPlayer就可以使用Flex技术,而目前世界上95%的机器上都安装了Flash播放器。Flex项目最终编译成的Swf文件在FlashPlayer中是以字节码形式运行的,其执行效率远远高于浏览器解析执行的JavaScript,而且Flash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对比其他技术实现的流程设计器,可以根据项目进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在效率和易用性上具有优势,如下图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右侧的操作导航来进行流程各个组件的创建,如拖动缩放工具条,可以缩放整个流程查看界面,点击“选择”按钮则可以选中节点或连线,点击“节点”按钮则可以在左边的画布中增加一个活动节点,点击“连线”则可以增加一条迁移线,如果用户需要删除流程的节点时,则点击选中需要删除的组件,然后利用键盘上面的Delete键就可以删除组件,如果用户无意做了错误操作,则点击“撤销”按钮撤销前一操作,或者“重做”按钮返回上一操作,整个流程设计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进行流程保存。整个过程基于可视化操作,简单明了,用户可以很容易上手。

通过可视化工具对流程进行定制,流程定制完成之后,将会生成相应的xml文件,通过调用Web Service接口将流程配置保存到数据库,从而实现整个工作流的配置操作。

3.2 基于silverlight的“一张图”监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张图”监管是以空间数据库引擎与GIS空间分析、Web Service、Silverlight等技术为基础,结合项目建设地块信息、空间分析服务等云服务资源,开发对地块坐标等空间信息全过程管理的应用接口,与可视化工作流、定制应用等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它不仅实现项目地块在地图上的浏览、查询、定位等操作,同时具备地块空间信息的属性信息检查、逻辑检查、空间拓扑检查,实现空间数据导入导出的数据接口和与其他模块交互操作的应用接口,强化空间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从而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全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测与监管。“一张图”监管在实现中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统一坐标系统的确定

坐标系统是GIS图形显示、数据组织分析的基础,所以建立完善的坐标投影系统对于GIS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的空间数据由各县级单位生产提供,其采用高斯克吕格3度带投影坐标系统,且广东省包含37、38、39共3个投影带号,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均采用西安80地理坐标系统来存储和显示数据。系统开发了ProjectXian80ToGaussKruger()和ProjectGaussKrugerToXian80()方法实现了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与西安80地理坐标系统的坐标正算与反算。

2、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共享使用

“天地图”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利用编程接口将“天地图”的服务资源嵌入到已有的各类应用系统中,并以“天地图”的服务为支撑开展项目管理的地图服务与应用,从而有效缓解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动态更新难等突出问题。编程接口通过继承ArcGIS API for Silverlight中的TiledMapServiceLayer类,重写该类的Initialize()与GetTileUrl()等方法实现了对天地图服务资源的嵌入式调用。

3、空间数据的检查与提交入库

用户在客户端导入项目空间数据之后,客户端负责对数据进行逻辑检查并提交至服务端的Web Services接口,服务端将数据检查后分类存放入空间数据库中。采用Web Services + Arc Engine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提交,可以使该工作在服务器后台运行,减少客户端压力与节约用户时间,并且实现较为全面的空间数据检查。

4、图形应用接口与交互

地图管理模块设计应用接口供项目管理模块调用,从而实现项目管理模块对于图形的多种操作。在地图管理模块中对其他模块开放RunOperation(string OperatorArgs)方法,传入参数OperatorArgs中指定地图操作类型、操作对象及其他必须与可选参数,在RunOperation方法中实现对参数的解析与操作的实现。

4 系统实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从总体功能结构上分为基础框架、五大业务功能、后台管理、接口开发、项目范围检查工具等模块。

1、基础框架平台是支撑整个系统平台的基础,根据统一数据库、地图服务、工作流引擎、权限控制、接口集成、标准机制、网站服务等7个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实现系统平台各个子系统模块的数据及资源共享。

2、五大业务功能。年度计划管理、高标农田项目进度管理、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进度管理、高标农田项目月报管理、土地整治中介管理等组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业务功能。

3、后台管理功能。包括行政区划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系统基础数据管理,以及业务账号管理、用户管理等业务数据管理。

4、接口开发。系统接口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与部报备系统对接接口,实现与国土资源部新版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报备系统)的无缝对接。二是项目报备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将本系统涉及的报备数据按条件、批量导入、导出为如excel、word、jpg等通用中间格式,方便与其他系统对接或撰写整理文字报告。

5、项目范围检查工具。对各类高标农田项目的空间范围是否重叠进行检查,主要功能包括:坐标导入:读取、导入固定格式的txt或excel坐标文件,自动生成图形。当坐标系统不一致时,自动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范围审核:对导入的项目空间范围进行叠加检查,包括与已有高标农田项目的空间范围、基本农田范围、行政区划范围进行叠加,检查是否有重叠。截图打印:当有重叠发生时,对当前项目范围进行截图、打印。

5 结语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及相关业务管理提供全程的信息化服务及管理支持。该系统解决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工作量大、任务多、人员少的情况下,在立项、验收等工作下放后如何实现任务进展、资金去向的全程有效监管的问题,为高标农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为职能部门大幅节省了劳动力投入和项目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伍育鹏, 郧文聚, 李武艳. 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 2006(04).

[2] 胡存智. 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研究――兼论《农用地分等规程》总体思路及技术方案设计[J]. 中国土地科学, 2012(03).

[3] 张凤荣, 郧文聚, 胡存志. 《农用地分等规程》的几个理论问题及应用方向[J]. 资源科学, 2005(02).

[4] 王加恩, 胡艳华, 宋明义, 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J]. 广东土地科学, 2012(02).

[5] 陈柏松, 游娟, 潘瑜春, 等. 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6] 兰小机, 刘德儿. ArcObjects GIS 应用开发-基于C#.NET[J]. 江西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7] 朱仕杰, 南卓铜. 基于ArcEngine的GIS软件框架建设[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6(04).

[8] Nagel Karli Watson Christian, Others. C#入门经典[J].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9] 马建辉, 吴克宁, 赵华甫, 等. 我国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1).

[10] 颜国强, 杨洋.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J]. 国土资源情报, 2005(03).

[11] 彭强勇, 周卫, 张彦彦, 等. 基于ArcEngine的地图整饰功能的实现[J]. 现代测绘, 2007(0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