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作业案例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5 16:10: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作业案例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作业案例设计

第1篇

笔者参与了本校图书馆管理方案的改革实践,认为在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方案的设计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管理方案要完整化、系统化

目前,有些职业学校图书馆地位不高,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方案不完整,内容也不深刻,管理方式延续多年,跟不上教育形势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除了提高领导者的思想政策和文化业务水平外,还要依据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合理制定包括各种规划、制度、条例等在内的完整化、系统化的管理方案。当然,图书馆管理方案完整化、系统化不是面面俱到,应集中表现在带有原则性的应用范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包括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它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也应该有个人的规划)要指标化,任务要标准化,使领导者、工作人员有时间、数据和质的概念。规划是整个管理工作的灵魂,它决定着一切岗位责任制和条例的性质。只有具有创新性又切合实际的规划,才能体现出较高的管理和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2.思想作风。将馆内指导思想与工作作风有机结合,并形成条文,这种务虚的东西不可忽略。要使图书馆人员在大的原则问题上统一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作、学习、思想、纪律等方面的良好作风。

3.岗位责任制。每个人的分工及岗位责任都要明确,行政和业务两部分要有详尽的说明,形成岗位工作标准和责任书。

4.业务条例和规章制度。条例和制度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保证,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因此,条例和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合理,执行要坚决彻底,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学校师生的自觉遵守和拥护。

5.领导方式。应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馆长负责制的同时要有党委(或支部)领导下的职工大会制。

6.考核奖惩方案。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这一环节是检验全馆工作、推动今后工作的重要环节。方案要充分征求广大师生意见,测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时间,确定工作内容和评分标准等。把对工作人员的一切要求都融到岗位考核和绩效考核中去,考核要奖惩兑现,并与评先创优挂钩。

7.记录和档案工作。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任务要指标化、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特别要讲求时间、数据、质量和事件。馆内值周日记、个人工作和学习日记、月份百分考核表,都要由当事人填好,经管理部门审核后存档、兑现。

二、要充分利用依赖和制约的规律

学校教育包括科研、教学、图书三大方面,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丰富图书,图书供应科研,这三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又有着依赖和制约的内在联系。因此,图书馆管理方案的设计也要把握这一规律,注意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图书馆的人、财、物是一个相互依赖和制约的有机整体。管理工作中的某些小环节与馆内业务工作的某项环节,又是一个个的小的依赖和制约的整体,如财务、账务管理线中,会计固定资产账中的图书类、册数、金额直接对应采编总账的种类、册数、金额。采编总账的种类、册数、金额又通过个别账对应各库的书卡,书卡直接参与流通,流通又反转来检验和促进固定资产资金的运用,如果这其中有一方不准,整个图书财产就要乱套。所以,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管理是内在的,而不是表象的形式管理。

2.图书馆管理方案的目的是将图书馆的人、财、物置于循环制约的自然规律中去。完整的管理方案,要靠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来落实。图书馆管理方案一般要求图书馆实行馆长负责制和四线管理(财务、账务管理线,财产管理线,书刊管理线,服务工作管理线)模式。这一整套的行政业务管理既受各项政策、规划、条例的制约,也直接接受上级领导和职工大会的监督检查。

三、切实做好考核奖惩工作

第2篇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多样性

新课程改革针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也应是多样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高年级数学作业设多样性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趣”激趣,设计富有童趣的作业

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计新颖有趣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做作业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例如,五年级学生学完了整除内容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

案例1: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

( ) 8的最大因数。 ( ) 3的最小的倍数。

( )是质数又是5的倍数。 ( )最小的合数。

( )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 ( ) 6的最小倍数。

(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

学生根据条件,猜出“83541692”这个号码,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第二天我将这份作业推广,要求学生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同学猜。学生都能主动地把课内知识应用起来,非常乐意去完成。 “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性数学作业,在我任教班级中已成为学生自主家庭作业。

二、以“用”促学,设计现实性作业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数学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应把数学作业的内容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了数学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作业设计时,让学生跳出了机械繁琐的作业圈,充分地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提升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案例2:一个家庭(5人)外出旅游,中国国旅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春秋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3000元。

1.如果你家(5人)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

这样现实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

三、以“思”促能,设计合作、探究性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取信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设计以探索与合作为主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在做作业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四、以“动” 促能,设计实践性作业

当前,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长于计算、善于推理,但疏于操作。经常看见学生画平面图形的高时,拿着直尺、三角板移来摆去,不知所措。原因在于学生对动手操作缺乏深刻认识和应有训练,数学应用意识、实践意识簿弱。动手实践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因此,应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

总之,数学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J].武习平.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第3篇

一、结合现实,使作业更具实用性

当今教学中,作业经常被视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重点常常放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上,这会使小学生感觉所学知识完全没有用途,与生活渐行渐远,失去学习兴趣。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强调学以致用。作为新型的学习模式,让数学紧贴生活,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消除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之间的隔阂,使学生明白其所学内容并不一无是处,而是生活中随处可以得到运用的工具,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信心。

案例1:小李家电表今年2月初和3月初的读数分别为0186.5和0269.6,请你计算小李家2月份用电量为多少千瓦时(度)?当前电费按0.6元/千瓦时计算,小李家需要缴纳多少电费?

案例2: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二、整合其他学科,形成统一的学习形式

将不同学科区分开来进行教学,虽然看似“术业有专攻”,便于教学,但是也不利于学生整体运用各个学科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也是目前作业创新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小学生各科作业分开的传统模式,找出各个学科的内在联系,强调以整合的方式来巩固各科所学技能,发挥“团结力量大”的优点。

1.数学与美术作业的整合

其实,数学中包含着很多美学元素,当今许多艺术作品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定的数学规律,最著名的当属黄金分割模型等。将数学与美术相结合,有助于体现数学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由于小学生尚处在儿童阶段,对美术图形等形式更有亲切感,可以唤醒学习兴趣。

案例3:下面使用纽扣摆成的“T”字。

请问(1)摆成第一个“T”字需要用掉多少枚纽扣?第三个第四个呢?

(2)按照这种摆放形式,摆放第5个需要用掉多少枚纽扣?

2.数学与音乐作业的整合

相对于枯燥无味的数字,音乐的韵律感显然对学生更具吸引力。不光对于数学,许多儿歌也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工具,音乐凭借其简单易懂、引人入胜的特点,可以很轻松地融入其他学科当中。

案例4: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4 , , ?

3. 数学与语文作业的整合

之所以将语文放在最后,是因为数学与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一个最主要的共同点,即容易变得枯燥无味。但是,将数学与语文作业相结合,可以巧妙地将两个枯燥的内容变得活灵活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收集与圆周率有关的故事并制作一份手抄报告。

三、结合网络,突破学习的局限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家各户,网络带给我们最大的便捷就是获取信息更加容易。网络环境为数学作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使作业形式变得多姿多彩。学生可以自主、自助地从事作业活动,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内容,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合作学习,获得自身所需的数学知识与能力。这既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发展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和立足点,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网络环境着手,创新小学数学作业形式。通过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一定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这不但会对数学的学习有帮助,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例如上文数学与语文作业相结合中的案例,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其搜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家庭作业设计 有效学习

教育学认为,学习对象学习活动成效,需要借助于有效手段或介质进行有效的巩固和强化。数学作业是巩固强化学习对象学习效果的有效抓手之一,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习对象学习成效的重要“渠道”之一。教育构建学认为,数学作业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有机体系,其中家庭作业是其重要组成“构件”之一。如何将课堂之中所解的知识,解题的技能,进行巩固、强化、提升,并让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进行“无缝对接”,家庭作业是其有效“手段”或“载体”之一。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活动都需要精心准备。要达到巩固强化、预习新知、深化拓展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作业设计的“工作”。下面我谈谈对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初步认知和感受。

一、家庭作业设计要注重数学技能素养巩固强化

家庭作业设置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提升解析能力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强化学习实践效果。家庭作业设置,是为教材目标要求、知识要点“服务”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紧紧抓住数学教材这个“纲”,围绕数学教材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以及学习对象课堂学习的实情,设置具有针对性、目的性、侧重性的练习内容,不能脱离教材,脱离课堂,设计缺乏“生命力”、缺少“地气”的练习内容,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家庭作业练习题,对教材重点、学习难点进一步地感知和理解,让小学生能够借助家庭作业习题,对自身学习活动不足进行深刻的纠正,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课堂所学技能的目标。

例如在“千克和吨”一节课家庭作业设计时,教师通过教材整体研究分析活动,结合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以及小学生在该节课教学活动的表现和成效,设计了“比较的大小关系:800克8千克;4千克4000克;2500克3千克”、“红枫粮油店新进了大米2吨,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少250千克,运来的面粉有多少千克?”、“一辆货车自身重2吨,他装了5000千克的货物,现在这辆车连车带货物一共多少吨?”等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紧贴教材要义的家庭作业内容。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内容的实践活动中,能够进一步掌握该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以及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技能,使小学生能够在家庭作业“阶梯”之上,获得更显著的锻炼和提升。

二、家庭作业设计要利于学生主体预习感知新知

教育发展学指出,作业是为“教”与“学”的活动有效开展,深入实施,“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预习新知是家庭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将预习新知的学习任务,融入渗透在数学家庭作业内容之中。在做好已有课堂教学内容要义练习题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数学知识的关联性,设计出具有铺垫性、探索性的练习内容,让小学生根据所设计的家庭作业练习内容,有的放矢地研究分析新课教材内容,能够对新课整体内容及知识重点有初步的感知和掌握,从而为新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足准备。如“平行与垂直”新课教学前的家庭作业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围绕该节课教材内容要义及学习实效等情况,设置了数学练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数学家庭作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围绕准备教学的“平行与垂直”一节课教材内容要点,设置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摇?摇)、(?摇?摇)叫做互相垂直,(?摇?摇)垂线,(?摇?摇)垂足、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样的直线可以画(?摇?摇)条、两条直线相交能组成(?摇?摇)个角。如果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摇?摇)”、“作图: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的直线垂直”等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认真预习感知下一节课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作业练习内容的解答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预习练习内容初步感知和认知新课知识点内容,为新课讲解有效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三、家庭作业设计要重视教材要义内涵深化丰富

家庭作业是教师考量学习对象学习成效的重要“抓手”之一,同时也是呈现数学知识深刻内涵、丰富关联的有效“载体”之一。数学学科知识点相对较丰富,并且知识点之间具有深刻的关联性。家庭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巩固升华教学原则。但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怕麻烦”,设计家庭作业时,经常将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案例“舍去”、“筛除”,设计一些较易完成、不需深思的作业案例,导致学生不能对所讲教材内容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有深入、清晰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深度、一定难度、一定综合意义的练习内容,将数学教材内容深刻内涵进行有效展示,并对教材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关联进行展示,提高了家庭作业设计的“深刻性”、“延伸性”、“拓展性”。

总之,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家庭作业时,要遵循教学改革标准要求,抓住课堂教学各方面实际,认真预设,精心准备,将教学要求、学习目标等意图融入其中,让家庭作业成为升华课堂教学实效的“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龚晓芸.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0).

第5篇

一、游戏型作业的设计

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小学生年纪较小,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数学经历较少,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时间还很难建立完整的数学思维和浓厚的数学兴趣。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帮助他们尽快建立数学思维,我们数学教师就需要适时地设计一些游戏型作业,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求索。

【案例】学习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型作业:事先准备好一些1~10和“+”“=”的标码牌,然后分发给大家。然后我口头发出号令,让同学们完成。例如,我说出9+5等于几?抱着“9”“+”“5”“=”标码牌的同学立即按顺序站在一起,等待计算结果的出现。当同学们得出计算结果之后,抱着1和4标码牌的同学便会立刻站队排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算式。做错的同学在其脸上贴一个小纸条。如此操作同学们不仅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体会到快乐,更锻炼了同学们快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再如在教学完《比长短》的知识后,让学生回家给家里人排排位置,看看谁高谁矮;在教学《前后左右》后,让学生回家给家长喊口令,第二天回来,学生反馈时,学生感悟到和家长面对面时,前后左右是相反的,于是对这一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家长和孩子都觉得这样的作业很有趣。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游戏型作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同时也增加了我设计游戏型作业的信心。

二、动手型作业的设计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过于偏重计算,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不注重。有研究证明,过量的计算会压抑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动手实践却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促进创新意识的建立,所以,动手型作业的设计正好可以弥补传统作业的不足,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手脑并用。

【案例】学习完《轴对称图形》之后,我布置学生动手制作一些轴对称图形,然后第二天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同学带来了自己的剪纸作品,有的同学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拼图模型……看到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我心中感到莫名的欣慰,接着说道:“同学们制作的轴对称图形都很好,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作品呢?”问题抛出之后,甲同学站起来介绍说:“我所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红双喜,这个红双喜是在妈妈的指导下完成的。我沿着中间线进行对折,大家可以发现左右各有一个喜字。所以说我剪的红双喜是符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乙同学接着介绍说:“我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是自己用各种颜色的纸板所拼接成的一个楼房图案,这也是我幼儿园时候的手工作品,这次我又进行了加工改良,现在是不是很漂亮啊?”再如,在学习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后,我让学生回家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看看不同摆法,周长和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据家长反映,学生回去后完成作业时热情高涨,可见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他们在制作轴对称图形和摆长方形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美的熏陶。

三、调查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经历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想调查型数学作业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和载体。所谓调查型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深入生活进行调查,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案例】在执教《统计》的时候,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对我校同年级的所有同学的生日进行调查,统计同学们在同一天生日的概率。为了让同学们更有效的完成任务,我把班里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的同学分别负责访谈、记录。面对这样的任务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他们充分利用课前、课间和课后对我校同年级的所有同学的生日进行统计,得出数据之后,各个小组的同学对调查来的数据再进行整合,最终得出了相关的统计数据。例如,出生于9月18号的同学有6名,而整个级段的同学为254名,其概率是2.362%;出生于6月13号的同学有5名,占全年级学生的1.969%。当同学们把统计的数据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他们统计时的一些问题。与此同时,我还把同学们对全校1069名学生的生日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贴在学校的公告栏上,其他同学看到居然有那么多同学与自己是同一天生日,心中对大家的工作成果也不免心生感激。运用动手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对于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同学们都非常认可,在学习到复式统计图、百分数等知识后,他们一次又一次兴起调研作业的。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合理、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让趣味的数学作业,调节学生学习的心情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二、用实用性的数学作业,还原数学学科的本质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在学习完“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我让学生学习设计一个表格,到当地信用社或邮政银行,把当时的利率表抄下来。设定一个情节,给你们10000元,你们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计算一下,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同学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很积极的就完成了这项作业。

三、设探究性数学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他们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经全部掌握了。

再如,在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前,我预留作业,让他们进超市,看看那些东西打折,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比原价便宜多少钱。学生很欣然的接受了这项作业,他们自发组成小组,去超市完成作业。到预定的时间,每个人都有好多收获,全班同学不但弄清了折扣的意义,并且会进行相关原价和现价的计算。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自主思考,有的同伴讨论,有的询问调查……我想,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正是需要这样的效果吗?

四、以层次性数学作业――体现个体的差异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了”,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一般把作业分成“三星”,“一星”题为每位同学必做题;“二星”题是提高题,对学困生(班上有10%左右的学困生,)不作要求;“三星”题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作业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以上是我实施新课程以来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些粗浅认识,很不全面,但我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使其最大发挥作用,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全面的提高。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改浪潮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优化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95-01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布置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

1 让趣味性的作业,调节学习的心情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例如:在教学完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增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2 作业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3 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因此实施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在设置数学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置数学作业,这样,既能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能锻炼基础一般的学生,更能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分层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结构,根据当节课的课堂效果来决定,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时将作业分易、中、难三类;有时分基础、创新两类;有时一个题目设计几问,每一问层层递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做到哪一问。比如概念教学往往分三类,第一类作业是基本知识,例如考察对概念的辨别,题目形式要灵活,可以是选择填空等,让程度差的学生不感到困难,同时要掌握基本知识以便继续提高;第二类作业要针对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可根据练习册的习题进行变式改进;第三类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可将一些奥数题选编到作业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4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小明的妈妈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花99元买了一套书,作为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钱”,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

5 设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第8篇

【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基本探究性内容,促使学生在探究性作业过程培养的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充分发挥探究性作业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作业。对此,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给学生充分主动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根据数学教材、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数学探究性作业,促使探索性教学贴近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笔者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为例,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探究小学高年级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以促使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牢固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为促使小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创造条件。

(2)研究方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文献研究方法。也就是查阅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相关的文献,学习其中的相关理论,借鉴已经可以有效应用的研究成果,为此次研究课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其二,个案研究方法。也就是找出与此次研究课题符合的代表案例,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内容,从中总结经验,进而应用到此次研究课题中。

其三,经验总结方法。总结实践,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总结经验形成理论。

(3)研究内容

此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研究中主要是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探索性作业类型、形式、方法途径的设计与研究;研究数学探究性作业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情况;研究学校、教师、学生对探究性作业实施的评价。

(4)研究结果分析

在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当前市场上课外辅导书多且杂,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利用此类学习辅导教材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成效。而探究性作业的实施,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因为数学探索性作业是以任务学习理论为基础,起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作业学习的过程中从简到难,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行为倾向,促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一)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探索性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设计的探索性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创造能力。

②层次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促使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数学作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当中。

③趣味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灵特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1)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

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对所要练习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清晰的了解,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采用苏教版教材,那么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来进行设计。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可以将数学探究性作业分为两部分,即课内部分和课外部分。由于课内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所以,将课内部分分为基础型练习、操作型练习、以及拓展型练习。而课外部分主要是锻炼学生数学技能,所以课外部分主要分为基础型练习、实践型练习、调查型练习。

(2)各个板块作业内容说明

①基础型探索作业。基础型探索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基础型探究作业中主要练习的是数学知识重点、难点、关键部分,促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②操作型探究作业。操作型探究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不佳的部分提出来,促使学生可以再次对实践操作中得到的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计算,从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③调查型探究作业。调查型探究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懂得数学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总之,数学探究性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其能够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当然,需要促使此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促使探索性作业有效应用。相信随着相关人士的不断研究,探究性作业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强,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70-01

1.设计趣味作业

1.1 设计游戏类作业。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题。比如:可以将一些较为枯燥乏味的计算题改为"数学口算直通车"、"算一算如何摘取星星"、"闯关夺宝"等等。这种以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为特色的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因而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练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正确理解与认识数学知识。

1.2 设计角色类作业。小学生往往都爱表现,常常喜欢扮演一个个生动而活泼的动画形象。教师可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孩子们尝试扮演不同的动画角色。设计趣味性家庭作业,不仅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还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数学知识充满情趣。

2.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2.1 小学数学题的一题多解模式。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同一问题,对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给他们提出的要求可以高些,要求他们掌握题目的多种解法,相反对那些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数学教师可适当降低要求, 只要求学生能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解题的解法就可以了,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证明其适合复习课教学的作业布置:例:小红花小学三年级共有学生 150 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2/3,求女生有多少人?案例解法一:把它看成分数应用题来分析求解,把全年级人数看成单位 1, 女生人数就是全年级人数的 2/5, 可以列式为150×2 / 5=60(人)。案例解法二:看成数学和倍的应用题,把女生人数看成是一倍量,男生人数就是女生人数的 3/2 倍,可以列式为:150÷(1+3/2)一 30(人)。案例解法三:看成平均数应用题,全年级共有 150 人,把它看成是总数, 份数是 2+3=5 份, 求出平均每份人数 150÷5=30(人),再用 30x2=60(人)。案例解法四:看成是正比例应用题,根据每份的人数是一定的,人数与份数成正比例,解:设女生人数有 X 人,得到比例 X/2=150 (3+2),解得 X=60。

2.2 小学数学题的程序练习模式。教师通常在一道有难度的舒小旭作业题中, 设计出多个小问题,这些小数学题又是互相关联的,往往是前面小问题是后面小问题的铺垫和基础, 后面小问题是前面小问题的难度提高和发展,数学作业题的解题过程就有难度了,由此进行分解,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难度, 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要求小学生针对自身的实际既可按部就班地按照程序做, 也可间隔性地做到最后一小题,提倡有能力的学生直接做最后的小题。该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 对学生对以后数学学习的数学思维的培养, 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帮助的意义。

3.作业设计要有探究性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新课标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业设计要有探究性,学以致用永远是学习的最终的目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如我在教学了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后,让几个同学合作到操场测量旗杆、教学楼等的高度。至于需要什么工具几个同学自己讨论决定,并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详细的做好记录。

又如我在教了九册第一单元《数的奇偶性》时让学生去探究①小明和小亮两个小朋友玩接球游戏,一开始球在小明手中,扔80次后球在谁的手中?199次后呢? ②"1+2+3+4+5+6+7+8+……+2010"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1+2+3+4+5+6……+2011"的结果呢?你能得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吗?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把数的奇偶性巧妙地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和差运算规律,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创新性和实践性作业

应避免机械化与程式化,要力求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感知"新课程下的现实数学",享受"快乐数学"。

事实证明,个性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地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个性化作业的度和量,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祖辉.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布置之我见 [J]. 教学管理 ,2006(1).

[2] 张志伟.作业选择与布置[J].上海教育科研,2005(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