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6 16:13: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工程规模分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

第1篇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基础设施建筑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大中小型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土壤、地质结构等环境要素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由于缺乏对地形的勘察和当地地质灾害的了解,造成或加剧了当地的地质灾害,给国民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前,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防治地质灾害的依据,在建筑工程启动前要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且根据评估和预测的结果对建筑项目进行调整,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以往许多建设单位没有对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受到或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意识,地质灾害事件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建设单位吸取这如血般的教训,逐步认识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很多建设单位已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更深的认识,把其上升到作为勘测地质灾害及其前期预防的重要手段。根据自身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在项目选址和启动前主动地咨询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等,自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效地避免因建筑工程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作用,是通过调查清楚了解本项建筑工程所受到的地质灾害影响的危险性,或可能引发当地地质灾害发生而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危险性的全部问题所在。即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内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其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影响;对工程建设加剧、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这里说的评估范围不能局限在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以及整体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上述说的有关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大概如下:

 

1.1地质环境:(1)对于地形、地貌的实体调查研究分析;(2)对于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3)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的研究分析;(4)对于岩土体工程特征的研究分析。

 

1.2地质灾害:(1)滑坡、崩塌分析探查;(2)泥石流分析探查;(3)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分析探查;(4)其他类型地质灾害分析探查。

 

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1其工作内容:

 

(1)明确拟建项目工程的概况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或基本查明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包含有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诱发因素,评价其稳定性、易发性;

 

(3)涉及建筑工程选址的场地问题及与建筑工程相关的环境地质内容,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以及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方式,对于在建设过程中或者是工程完成后,对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变化,进行评估是否会引起或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于可能会产生的灾害进行等级评估,分析对建筑物物主以及周围居民所大概带来的损失;

 

(4)通过对拟建项目场地地区进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对于工程施工和运行环节中可能会引起、造成或者加剧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方面的分析;

 

(5)应该制定出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运行的相关因素,从根本上降低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6)对已经发现和检查到的可能会加剧、引起的地质灾害,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和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2评估工作级别

 

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等级评估。具体的评估工作级别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重要级别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状态的复杂程度分为一、二、三级。评估单位也需要客观地、合理的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杜绝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差异。把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别实行,能更科学、更有条理地进行评估工作,合理安排评估人员工作量和评估工作进行时所需要的资源,便于结合实际情况和评估情况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也便于科学合理地把评估后的成果报告等资料分类存档。

 

2.3评估工作制度化

 

文章前面已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据此,笔者认为可以把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制度化。制度化评估更有利于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比较现有的几种常用的评估工作程序,整合发展出一种较科学的能总领建筑工程前所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程序大纲,并可根据各种地质环境分析细化程序来优化评估工作,使其发展成更专门、更专业的工作。

 

2.4评估工作资料收集和整理

 

因环境是运动变化的,在建筑工程完工后的特定时期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查等。由于在项目进行前对建筑工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成果只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地质状况,所以收集和整理评估工作的前中后期资料并进行分类存档非常重要。这也便于日后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对比和对建筑物所处的以及附近环境进行检查、对比和分析。

 

有关的评估工作资料收集:(1)评估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2)评估区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等;(3)评估区社会、经济及人口等方面;(4)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特征;(5)本项目建设工程概况;(6)本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资料收集。

 

结语

 

人类的生存、活动与环境息息相关,建筑工程与环境相互影响着。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重要性尤为突出。为了把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好,从工作的目的、内容到优化工序、把工作做精做细都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努力。

第2篇

住宅工程中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住宅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而实施的一项相关活动,它是贯穿整个住宅建筑过程中的基本任务。进行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建筑过程中各个独立的工序及整个施工过程。其控制的主要原则是以预防为主,在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后最终保证住宅的质量。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繁琐,在检测过程中,从订购原材料、加工、包装、运输及流通到施工现场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工作,才能确保建筑材料质量合格。

1 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类型和分类依据

原材料的质量监控与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控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对材料的质检是对整个工程质检的基础。在施工的总体费用中,原材料的使用费用占一半以上,并处于不断上升趋势。所以控制好建筑原材料的成本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总体成本。

1.1 根据用途分类

每一种建筑的原材料都有各自的用途,根据其主要用途可以分为装饰原材料、结构原材料和功能性原材料。其中,装饰原材料又可以分为地砖、墙砖等。功能性原材料又可以分为防火原材料、防潮原材料、防火水原材料、隔音原材料等。

1.2 根据使用位置分类

不用的建筑原材料会用于建筑过程中不同的位置,主要可以分为地面建筑原材料、屋面建筑原材料、墙体所用原材料、吊顶所用原材料等。

1.3 根据化学成分分类

每种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都不一样,主要分为有机原材料、无机原材料、复合原材料(即有机原材料和无机原材料混合)三类。有机原材料包含油漆、沥青、木质建材、高分子建材等。无机原材料包含石头、混凝土、水泥等。复合原材料包含聚合混凝土等。

1.4 根据材料重要性分类

分为主要原材料和次要原材料。另外依据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标准还有很多分类方式和分类方案,比如可以依照制造工艺或者建筑工程种类,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就要看在实际的住宅建筑工程中哪一种分类方式更符合建筑单位的特点,可以灵活选择。但是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分类会按照化学成分分类。

2 对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方式和程序研究

2.1 建筑工程质检控制方法分析

(1)控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检查验收方法。这是一种通过基础工具来检测原材料外观是否合格的方法,原材料的重量、高度、尺寸等外观条件都是显示出是否符合标准的特性。

(2)测验方法。这是质检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质检人员经过具体的测试操作和采取较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建筑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这种方法更具备科学性和说服力。

(3)技术管理方法。原材料在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储存过程,在这个期间内,仍然不能放松对建筑原材料的质检,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原材料发生变潮、变质、生锈或者损坏遗失等情况。

(4)联合监控方法。这种方法增加了对建筑原材料质量检测的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联合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多方的互相配合协作,从而在技术手段、管理手段上更有效实施质量监管,实现对原材料质量完全控制。

2.2 建筑工程质检基本程序

任何一家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都要在正式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做好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工期顺利进行。这时会将原材料简单的分为重要原材料和一般原材料。对于重要原材料,要求由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的工作人员,同时对生产原材料的厂商进行考核,确定生产厂商的技术硬件和生产产品的质量已达到建筑质量的要求时,进行小规模小批量的样品生产,再将样品由监理单位进行检测,合格后要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这样的建筑原材料,才能流通到施工单位。在建筑原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以后,一部分直接用于建筑使用,另一部分则需要暂时性的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建筑原材料有质量问题,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都要从头进行测试,再次检验原材料的质量情况。

3 建筑原材料在住宅建筑工程中使用范围的划分

3.1 住宅工程建筑中的常用材料

通常住宅工程建筑的原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石头、混凝土、砖瓦、石油沥青、砂浆等等。

3.2 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主要依据

建筑原材料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控制时要考虑几种依据:第一,国家、政府及住宅建筑行业的标准要求;第二,设计单位要在图纸设计方面提出相应要求;第三,施工单位要与监理单位签订合同;第四,要向国家和省市级政府上交产品质量说明书、质检检测报告和质检复试报告。

3.3 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评价的标准分析

对待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评价的标准分析,主要依据原材料不同的分类等级,例如水泥的质量等级可以分成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和废品。钢筋的质量等级可以分成Ⅰ、Ⅱ、Ⅲ、Ⅳ、Ⅴ级。混凝土合格产品按质量可以分成粗砂、中砂和细砂。防水材料的合格品可以按照外观质量、尺寸大小分成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4 结语

近些年来,具备质检住宅工程中建筑材料质量资质的机构在逐年增加,提高机构的质检技术水平,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过关的基础。住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关系到住宅工程建设的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人员的生命。作为住宅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要时刻保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信责任的态度,要有责任和义务为施工单位提供质检合格的建筑原材料。作为检测住宅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建设单位,把好建筑原材料质量关,也是对业主安心入住优质工程的一种服务,保证千家万户的住宅安全,是所有建筑相关企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谢勤娟.抓质量管理,创精品工程.工程质量,2001(5).

文建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分析与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建筑施工 融合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45-01

1 建筑施工管理进程中融入信息技术状况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在一定层面加强了信息技术应用,并显著提升了施工建设效率,在施工管理层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纵观我国建筑领域当前融入信息技术现状,其整体产业水平却仍然较为薄弱,并包含较多制约与不足之处。具体体现为,建筑企业网站多用于信息,相关网络软件工具却较为匮乏,导致了同登陆客户的沟通互动交流极为不畅。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网络技术总量不高,一般多为单机或脱机应用操作,仅令计算机技术在计算速度层面体现了一定优势,却没有真正开发出计算机技术在共享、传递信息层面的价值,令应用效率始终偏低。同时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的范畴相对有限,例如施工进度、监督质量、控制成本等层面较少应用信息技术,而是仍然通过经验管理、人为管理等传统方式操作,体现了较低的科学化程度。在开发软件层面,则呈现出选题相似、无法统筹规划、投入资金不足,重复低水平开发建设等状况。另外,一些建筑施工单位无法科学利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性,没有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采购材料、招投标、管理项目与交换信息,而是虚有电子商务的表象,而继续践行管理经营的传统方式。

2 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的科学途径

新时期,现代化社会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广泛的信息使用与交流是建筑企业发展、提升的科学方式手段。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知识经济已成为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模式,基于此背景,建筑施工单位的竞争已逐步成为根本的信息与知识竞争,施工企业只有实现畅通的信息交换,才能赢得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主动权,并实现全面发展。当前知识与信息是建筑企业的核心资本,在企业发展管理实践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谁拥有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商业资源,令其良好融入实践管理中,便会赢取先机,利用优质信息提升生产效益,并获取最终利益。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重要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创建动态信息与科学知识网络体系,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效率。信息时代,政策形势瞬息万变,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单位应科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累累硕果有效充实自身,构建完整统一的信息网络。由我国当前建筑单位管理综合状况来看,发展规模较大的一些企业创建了契合自身特性的网络信息平台,取得了信息管理层面的成效,为有效迎合快速的市场变化,在健康发展中稳步提升市场地位,建筑企业应促进施工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进而继续完善健全企业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3 建筑施工实践技术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科学策略

3.1 融入信息技术,促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

施工单位的实践发展与成长离不开高素质施工管理人员的支持配合,因此人的因素不容忽视,在建筑工程全面开展施工之前,各层级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管理理念,秉承科学发展观,永葆先进性,针对建筑项目工程的现实特征与建设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管理方案措施,全面融入适宜的信息技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可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开展施工管理人员综合培训,借助企业网站定期学习内容、讲座安排,结合网络分散学习、集中学习模式,双管齐下,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令其全面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科学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软件提升施工管理效率。同时信息管理服务人员应同相关业务服务管理人员默契配合,高度合作,采用先进性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科学项目管理软件准确精密的解读各个施工工序的关联关系及前后特征,并结合多年总结的施工现场经验,实施对建筑施工的科学有效管理。

3.2 融入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合同管理与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工程合同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可令合同归档、建档、变更及分类更加全面细致,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合同模块,充分满足大规模日常管理实践工作需求。同时应科学配备制作、查询、监控合同与冲突检查各项功能,构建信息化合同管理体系,掌握工程合同状况,令工程施工进度、建设安排科学有序,紧凑开展,高效进行。无论建筑工程规模大小,其均会包含较多关键信息,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倘若管理不善,将会令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建筑施工材料管理中应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设备清单、表格形式等主体材料及设备应借助信息技术制定科学采购方案。可应用网络平台制定收发工程总进度施工方案相关计划,清楚明晰各类材料的现实变更需求。同时施工企业应科学依据各信息库包含的物资信息,阶段性实施物资分类,预设材料属性,制定租赁物资材料、采购及资金投入计划,并自动获取相关数据。

3.3 推广建设网络办公系统,搭建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

伴随建筑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充,施工项目涉及的管理环节越来越多,涵盖标准审核、进度安排、变更设计图纸等,包含了众多信息量。倘若建筑施工单位片面应用传输纸质文件方式,则会令项目信息的横向交流及实时纵向沟通增添较多冗余环节,进而令信息误差率全面提升,令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营给建筑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为杜绝该类不良现象,建筑单位应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基于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化技术管理共享平台与自动化办公系统,令复杂的信息传递环节实现真正简化,并令纸质文件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实践管理进程中退出,令共享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优质的施工管理工具。再者建筑施工单位还应持续扩充应用网络职能,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网络采购、网上招标、网络视频会议与共享资料网络查询,全面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促进建筑施工单位真正实现信息化发展。

4 结语

伴随建筑施工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充,各工种交叉应用的日渐复杂,建筑项目施工技术迫切需要与信息技术良好融合。因此我们只有明晰信息技术科学重要性、现实应用状况,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科学融入信息技术,才能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建设质量,适应新时期需求,令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资金投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正因如此,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其所涉及的因素和需要考虑的方面众多,这给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必须对现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科学合理的分析,采取相应手段进行改进,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1 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对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都有一定的关系。只有切实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得建筑施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 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2.1 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从工程规模、资金投入,还是从工程质量、施工效率上来看,都较以往有了巨大的提升。尽管我国拥有十分久远的建筑史,在建筑的造型设计和施工技术上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但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却存在技术人员不足、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部分工程企业的领导,过于重视建筑工程的资源配置、工作进度,而忽略了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体系。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机构较为臃肿,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上下级之间的任务交接和信息传达也难以做到及时准确,这导致整个建筑施工管理机构在处理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时,难以做到及时彻底。

2.2 节能环保意识不足。在日趋严峻的资源形势和环境状况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近些年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相继提出了各种有关节能环保的战略思想,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推动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许多传统企业也开始走向一条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社会上也逐渐兴起了许多与节能环保有关的企业和组织。现代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资源众多,并且许多材料都是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尽管如此,大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时,能够有效的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极大的降低了污染物的出现。然而,仍旧有部分建筑工程企业中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标、资源能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建筑施工管理上的失误。这些建筑工程企业在对建筑施工进行管理时,没有按照相关标准,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施工人员的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最终导致大量的材料浪费。

2.3 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无论是何种规模的生产,人员的安全总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其中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会给施工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前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大,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设备仪器也较多,这些施工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也会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不仅要从基础设施设备的质量上进行考虑,同时也要及时有效地排除整个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然而,当前许多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设备设施的检查上不够严格仔细,许多在质量和规格上不满足施工要求的设施设备被运用到施工当中。在对施工人员的日常管理时,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也没有做好安全意识的普及工作,对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也是视而不见,这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 提升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体系,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下,施工管理上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若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察觉这些新的改变,并对这些新的状况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作出准确地决断,就很难规避这些问题给建筑工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当前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中所存在的结构和职能上的问题,企业应该积极作出调整,精简机构,提高管理部门的执行力,这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也起到了节约企业运营成本的作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3.2 提升管理技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定下,各国之间加强的资源、技术、人才的交流,各种新的技术和理论不断被创造出来,并在不断的实验和实践的过程中,走向成熟,为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面对这种趋势,建筑行业也应当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与企业建筑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出对建筑施工管理具有积极影响的新方法,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传递、处理、储存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数据库,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管理。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需要我们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保障该工作的质量,以此推动建筑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 资质管理 ,现状 ,未来

【 abstract 】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qualifications, and administr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qualifica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ong-term development.

【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qualification administr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future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即为政府针对建筑市场实施的一个准入制度。到2007 年,制订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这象征了我国资质管理水平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由于环境的一直改变,我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还具有若干问题有待处理,本文就此探讨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一、实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

建筑业治理的龙头实际为建筑业的主体,也就是建筑业企业。所有影响建筑业市场的因素一定经过建筑业企业此市场的关口迈进建筑市场,同时建筑业企业管理的规范即为关口建设的合理对策。实际事实综合证明:建筑业企业管理的基础即为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于是一定要实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依靠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可以确保建筑业企业诚信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保证建筑工程安全与质量,充分负责于百姓与社会,防止出现劣质建筑产品。

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现状

1.建筑市场没有高的市场集中度

一般,一个市场的集中度升高了,市场支配势力也就加大了,随之竞争程度也就降低,相反,市场集中度变低,竞争程度也就剧烈。另外,大企业、中企业及小企业没有恰当的数量比率,造成建筑市场临近层次或者相同层次之间企业竞争加大,出现过度竞争的现象。另外规模分部比较匀称,规模差距还小,层次鲜明不足,具有结构规模不恰当的现象。企业实力、资质以及规模接近,造成很多相等资质企业经营范围业务方面相近,致使通过公开招标工程的潜在投标人往往就有十家,甚至百家以上,恶性以及低价竞争、不当以及无序竞争经常出现,比率恰当,把专业承包视作依托,将总承包视作龙头,把劳务分包视作前提的三层次结构体系未合理产生。

2.资质划分过于精细

类别划分过于精细,进而不能发挥及发展相似专业的施工能力,企业竞争机率变小,企业竞争能力变弱。目前的三十五种资质类别内,其中的二十三种均根据国务院对应部门的业务管辖内容得以划分,一些程度地使若干企业行业面对的难度更大。和国外对比,日本划成28种,除了建筑以及土木工程总承包这些之外,另外绝大多数根据工种得以分类。英国划成20种。同时新加坡把工程仅划成五种:机电工程、建筑施工、建筑有关工程、建筑维护以及建筑材料供应,和以上发达国家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技术水平相比较,我国的资质分类过于繁多过于精细。还因为历史原因,铁路、矿山、冶金、电力、交通、市政以及水利这些建设单独产生一个资质,到目前也没有归给行业进行统一管理。

3.对建筑工人素质缺少考虑

对于资质等级的划分,针对建筑业企业每个方面的综合实力均实施了考量,不管为财务、人员素质,还是经验。然而就建筑业企业而言,建筑工人保证最终建筑产品的实现,然而,当今很多工地上的工人均是农民工,他们的劳动技能及文化素质在决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及质量的同时,还关系着建筑业产业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劳动力的进入门槛不高,大量农民工为非建制的包工头进行带队,于工地之间进行流动的散工团体,于钢筋以及混凝土这些工种内,变为生产主力军。然而因为缺少经济以及劳动保障、社会及法律保障这些基础性的保障,还有施工点的流动与分散,造成农民工跳槽次数多,流动性加大,常常缺少职业技能以及岗位培训。技术水平不能合理提升,流动性还不能正确解决,立足于将来,

对全部建筑业的稳定发展及技术进步产生阻碍。就建筑工人素质进行合理考量,为当今资质等级管理内比较欠缺的部分。

三、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未来发展

1.合并资质类别,实现归口管理

应该就目前制定的建筑业企业85个类别的资质实施瘦身及合并,资质分类应粗,不能细,应降低内部障碍,要给企业发展留下比较大的空间,进而大力发挥出企业优势及潜力,针对工程内容而言,能够分解归并成为土木工程以及建筑工程资质、设备安装的每类专业资质以及劳务资质,保证归口统一管理的实现。

2.进行每个等级建筑业企业经营下限的设置

建筑业进行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为建立存在适度垄断特点的产业结构,确保大型建筑业企业资质评审标准的重点提升,进行每种企业市场行为及生存空间的规范,进行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与综合及专业企业比率关系的正确确认,产生建筑业企业分层竞争的这种格局,确保适度垄断及适度竞争这种均衡状态能够达到。针对缺少层次竞争的建筑业而言,应该制约很多企业迈进高等级企业的太高欲望,更应对中小企业利益进行保护。所以资质管理办法要恰当规范各种规模企业存在的生存空间,保证各种规模企业各获其利。

3.实施动态监管

要深化实施建筑业企业的动态监管,合理实施年度打分制,企业要是出现违规,应扣分,在分数比某种额度低的时候,使资质变低,进而制约从事每种作业,打分重点有:工程安全、质量、合同履行以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状况。针对企业资质实施动态监管,随时随地会被取消、降级。某城市在2006年,就实施此类动态监管,针对建筑业企业,实施打分,在累加至某分数时,把它的资质降低,这些对目前建筑业企业降级滞性问题的解决处理是有利的。

4.深化进行建筑工人素质的考核

基于现状,应把建筑工人的素质考量增设到资质等级评定标准内。实际方案能考虑于企业资质标准内,深化进行基层劳务工的考核,针对特级资质而言,能加设就科技进步含量进行的考核,加大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以及进行企业技术中心的设置这些要求即为实际考核指标,同时就建筑工人素质进行的考核主要有企业实施农民工培训,增设的机构,以及基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状况。

四、总结

对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它的效果与作用在建筑工程产品的安全及质量、进度及效益内得以反映。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极其重要,紧抓此龙头,配设有关制度,会对建筑市场的合理建设以及建筑业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旭丹.浅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M].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9(4)

[2]李小东,我国建筑业组织及其合理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管理;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1前言

工程管理是时展的需求,新的需求催生新的工程管理技术和措施。理念的更新以及措施的实施都是建筑工程管理十分重要的改进方面,对于明确工程管理发展方向,推进建筑工程整体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在新时代延伸出新特色和新领域,政府的改革目光逐渐放到建筑工程行业尤其是其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突破,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得到实现。

2企业组织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运作的效益和成果,企业组织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方面的管理。我们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分析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展开:

2.1现代组织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之法制完善程度

法律的缺失会使得不同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形成行业整体方面的管理大格局。同时面对管理方面的纠纷,没有相关制度和法律的支撑,就难以进行迅速且严格、公正的决断。进行科学的且有据可依的建筑工程管理少不了完善的制度和相应的法律,因为这是进行管理设计和管理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参照。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法律的缺失会使得管理主体对于自身权力和职责难以得到清晰的认识,在进行管理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进而就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2.2现代组织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之正确控制意识

对工程建筑的控制和管理越不注重,在最终的成果验收阶段就会发现企业运行的成果与预期差距越大。建筑工程管理是提升组织企业利润的重要方面,但是很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培养起对这方面管理的充分意识。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很多方面缺乏精细化管理,缺乏对各种资源的控制管理意识,这种现象在工程建筑企业中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已经形成普遍化的问题。

2.3现代组织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之工程实施阶段把控

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资源使用和资源分配问题,甚至会遇到很多在项目设计阶段并没有考虑到的突发状况,面对项目实施阶段的各种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资源控制,实施工程的科学化管理。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就要注重在工程各个阶段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在项目工程的实施阶段。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仔细分析,不能武断下定论,在建设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对比最初的设计思想和路线,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综合水平。

3建筑工程规模

为适应工程建设项目分级管理的需要,国家将发展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分为小型项目,更新改造项目可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两类:国家规定的分类标准工程建设审批机构和申请程序也不同,项目分类原则:(1)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经批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确定的总设计能力或总投资,按照国家颁布的分类。(2)单一产品生产的项目一般按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区分,而由多个产品生产的项目一般都是按生产能力设计的主要产品。当产品分类多、层次不同时,根据产品的设计能力很难区分,可以根据总投资来区分。(3)一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项目,其设计能力或总投资都不算太大,虽然是中等规模的项目标准,但经国家批准,项目进入规模大、中型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应当按照大中型项目进行管理。(4)改造项目一般按投资额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项目,且以上产能或其他标准不区分。(5)具体定额划分标准较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中小企业和转型项目,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各时期的实际经营业绩而有所不同。

4建筑施工技术常见问题的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存在三个问题:①基础工程技术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②屋面防渗技术存在问题;③混凝土质量和养护技术有待提高;上述问题实际上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整个建设工程的进度,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将影响到施工质量。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4.1桩基施工技术

施工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木桩的施工,也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它是根据建筑物的沉降和承载力设计的一种沉降技术,是最复杂的技术之一。木桩的抗压承载力为水平方向,根据竖向压力计算,然后利用水平杆和复合被动力函数进行打桩施工。然而,在实际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不按规定进行设计,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整个工程的施工也不能顺利进行。

4.2屋面防渗漏的技术

许多施工人员在屋面防渗漏施工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够规范,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屋面防渗工作中,一些工人工作不认真,减少用工和材料这是一种现象,在业主使用过程中,房屋出现漏水现象,不利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

4.3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养护技术

除上面问题外,在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养护技术方面也存在问题,一方面存在混凝土质量问题。如混凝土中存在少量蜂窝、三面现象等问题,混凝土保护中存在浇水少等养护时间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利于今后整个建筑的使用,也不利于质量和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

5施工技术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通过对上述相关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建设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严谨,管理方法不科学,建设项目管理最重要的部分是施工技术管理,包括项目的全过程、项目技术管理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信誉、主要竞争力和公司的发展命运。在这场竞争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要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体制和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的变革,以儆效尤,提高项目的效果和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里有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5.1高度重视桩基基础施工技术

在实际打桩施工前,应确定木桩的施工范围,选择相对平坦的地面,清理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在早期打桩试验中,应通过仪器测量跟踪桩位,并在气密性试验中最终确定木桩,每次试验的结果必须记录下来以便施工。同时,木桩施工现场的排水对保证施工现场排水管道畅通至关重要。另外,在打桩工作中应详细掌握木桩的密度、长度和规格;其次,准确施工木桩,可防止对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5.2严格把控屋面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在实际建筑物的防渗工程中,不仅对防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且各项规定均符合要求,保证了建筑物的防渗工作质量,加强了施工人员的管理,切实落实防止人居环境渗透的各项工作,按照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才能消除建设方存在的问题。

5.3正确使用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做好混凝土的管理。时间足够,浇水时混凝土应充分湿润。此外,表面应涂上优质水泥砂浆,以保护钢筋和混凝土,避免损坏。

5.4明确施工技术管理职责,注重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完全解决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它要求各部门协调配合、合理分工、严格配合,使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此外,根据有关规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此外,技术管理队伍的培训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加强专业实践和素质建设,强化管理方法和措施,通过定期培训落实到各地。要紧跟科技步伐,逐步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我们应该努力创新。借鉴前卫管理技术经验,注重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5.5严格审核设计方案及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设计方案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当设计中出现问题时,很难预测结果。因此,在审查方案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结合各种建议提出最终可行的方案,设计要科学创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也是关键阶段。在工程竣工之前,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越到竣工阶段,越需要严格控制,工程验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更好地完成整个工程,必须保证质量,完善相关监理制度,严格工程质量管理。

6针对现代组织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对策的策略性分析

6.1现代组织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需要管理者意识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还需要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有一个标准的参照和依据,这样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的建筑工程管理才是有依据的,可以进行衡量和比较的。在相关法律建设方面的滞后,将会减慢整体建筑工程管理建设的步伐。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有法可依,有相关的制度作支撑,之后就是有法必依,这是形成整体建筑行业高效管理的必要前提。

6.2现代组织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需要紧跟时代管理步伐

企业组织要及时引导相关人员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更新,不断让其接受新时代新特色的管理思想,用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工程建筑管理。对于处在不断变革发展中的建筑工程行业来说,管理的相关思想和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进行不断的更新迭代。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资金断裂等,不同的时代已经产生了十分鲜明的差异化处理方式。在迅速迭代的现代化社会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中有很多已经不再适用,甚至会成为阻碍整体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绊脚石,需要加以改变,实施新的管理发展策略与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建筑工程建筑管理的综合水平。

6.3现代组织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发挥组织整体作用

提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需要学习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意识,不断重视项目运行各个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筑工程管理并不是一个割裂的部分,它和建筑工程整体运行的各个方面都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需要得到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在建筑工程进行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持续的管理,并不是仅仅在建筑工程初始阶段和结算阶段才会涉及。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影响因素;降低工程造价办法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了工程项目的建造质量。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这也是摆在我们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面前一项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含义

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的客观特点和规律,运用经济和科学技术原理等管理手段解决建筑工程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确定、技术与管理、经济与经营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全部组织活动和业务行为。其基本内容就是合理控制和管理工程项目造价,不断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近些年,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为从根本上控制和管理住工程造价,就要实施全过程控制和管理,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把建筑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之内,做到偏差的随时纠正,以确保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并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使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算额内。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特征 

1、建筑工程造价的数值比较巨大

建筑工程的建设是涉及国家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民生的大事,工程的工期较长,工程的花费巨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

2、建筑工程造价具有差异性

受使用功能、建设规模、空间分割和建造技术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之间存在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的建筑在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下,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花费也是不同的,因此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

3、工程造价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建筑工程的工期较长,影响工程造价的原因有很多,建筑设备、材料以及人工价格的变化都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动态的影响。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之前购进足够的设备和原料,降低价格变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招标投标工作不尽规范 

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的两个方面,通过招标投资方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对建筑工程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方只希望以低价招标,在工程价值和质量上都会造成隐患。另一方面,承包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盈利”的方式承揽工程,靠合同漏洞和监控不力来“赚钱”,造成工程造价管理的被动局面。

2、忽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是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判断和决定不同建设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过程。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项目建设的成败。我国的工程建设前期估算工程造价的缺少详实资料,通常由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类似项目工程造价进行类比、估算,所以投资估算与实际投入有较大出入。因此,在经济工作中应该实施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完整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

3、施工阶段设计变更的随意性大

通常来说,建筑工程项目在经过了严格的投资额度与可行性研究的审批程序后,在建筑工程建设实施的各个阶段,只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组织实施、精心准备、严格监控,能够将建筑工程造价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批准限额范围以内。但是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往往盲目急于项目开工,却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没有对建设标准的把握、投资额度的要求、设计深度的审查、承包合同和招标文件的完善与合理程度严格把关,导致边施工边变更,对处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工程想改就改,有的工程项目甚至是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缺乏监督和研究,从而对更改造成的相应损失没有责任制约。

4、竣工决算造价虚报多报现象普遍

施工承包方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在竣工决算时普遍虚报多报工程量,重复计算,高估冒算,而发包方在结算时再请造价咨询机构进行事后监督,其力度不够,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和监管不力,对承包合同、工程月度款、签证、变更中涉及造价的内容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扯皮推诿现象严重,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交付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

四、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方法

1、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投资决策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重点,也是工程投资的行动准则。项目一经决策,就确定了的投资规模和建设方案,在工程建设中,正确的决策是项目设计的主要依据,这种决策依据的应用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水准和投资效益。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应选择合理的建设规模。规模过小,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建设和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规模过大,超过了产品的市场需求,导致销售不畅,也会使经济效益降低。在确定电源项目建设规模时既要考虑建设成本,又要考虑运行成本,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又要考虑企业长远效益。因此,合理的建设规模是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建设标准应根据技术进步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标准订得过高,只能无谓地增加造价,浪费投资。标准订得过低,达不到先进高效、安全可行的技术标准,不利于技术进步。

2、加强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建设单位要积极参与到设计的全过程中,首先,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建设单位应该通过招标进行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不仅要保证设计方案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其次,在设计中实行限额设计,在工程项目设计中要按照投资方案中的估算值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这样能促使设计单位在提高设计水平的基础上,减少工程项目中的投资。最后,优化设计方案,建筑企业要对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保证设计方案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建筑工程量也已经具体化,并完成了施工招标工作,签订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因此施工阶段对整个项目的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度很小,但是整个建筑工程投资却主要发生在本阶段,存在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在本阶段应重点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事件的发生,可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3.1认真做好施工设计的审查工作,组织图纸会审,杜绝不必要的设计、造价浪费;

3.2有效控制建筑项目工程变更,从而进行造价控制; 

3.3加强监理监督制度,强化监理责任。 

4、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竣工决算阶段是工程建设的最后阶段,是对整个项目的合理性进行确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不管是施工范围还是业主都应该对工程价款的设计核算给予充分的重视。造价管理人员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还要充分遵照发承包合同来进行公平合理的工程结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目标成本控制是一个极为复杂,却非常重要的过程。因此,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建筑工程的每个施工阶段进行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建筑的框架结构主要由混凝土和钢筋筑成,这种建筑主要通过利用膨胀珍珠岩、蛭石等轻质量板材进行建设隔离墙体。大型建筑的梁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梁柱的截面比较小,造成框架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较低。其受力的特点是楼层越高,水平方向的位移就会越慢。框架结构的高层既要承受纵向水平力亦要承受横向水平力。框架结构的一般墙体为填充墙,其主要起维护和分割的作用。它的优点是可为建筑物提供多元化的空间结构,缺点为其抗震性差。框架结构的分类主要有跨数分类、层数分类、立面分类、用材分类等。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包括如下的原则:

1.1 防线多重原则

建筑工程的安全结构需要科学设计,其结构体系需要多重设防。当建筑结构遇到外力冲击时,多重防护结构能够同时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建筑安全体系不能依靠单一的安全构件。在建筑工程中多肢墙和构架剪力墙就是多重安全结构体系的应用。多重安全结构能够抵抗外力冲击,充分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

1.2弹性适中原则

合理的建筑安全体系要求建筑结构必须有适度的弹性。建筑结构硬度太高会使其变形能力较差。瞬间强外力会造成刚性强度大的建筑构件受到巨大的伤害,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建筑工程的柔性过高亦会造成建筑工程变形,从而使其倾覆。

1.3 建筑整体性原则

建筑工程的结构体系要求尽量能够保证其的结构整体性,这种结构的整体性能够保证建筑遭受的强大外力时使其迅速消减和传递。因此基于这种原则要求建筑设计者尽可能使建筑构件中的关节疏通,保证外力能够顺畅消减。通过科学的受力分析,增加建筑的受力能力和建筑工程中建筑构件的整体性。

1.4 主次有序的原则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中钢结构的设计具有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特点。各种建筑构件组成了整个的建筑结构体系。但建筑构件在建筑工程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需要,按照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做好建筑工程的安防体系。对不同的结构构件进行不同的设计,充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增加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中若干主要问题探析

2.1 现浇框架结构主体混凝土强度问题

当前的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现浇框架结构为了使建筑的成本受到控制,起不同作用的构件往往采购了不同等级的混凝土。但这种仅仅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造成了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安全性。其弊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同一个浇筑平面如果出现几种不同等级的混凝土会直接造成施工周期过长,施工管理的难度和施工难度增加,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降低。

采用不同的混凝土会造成施工作业面中接缝增加,如果施工人员施工技术不太纯熟的话会直接造成接缝密封性下降,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建筑构件的施工中,现浇工程的主体构件需要采用同一种标准的混凝土,保证其强度相同,降低施工难度,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另外现浇框架中的柱体采用一种混凝土,梁和板采用同一种强度的混凝土,通过在构件的结点处采用技术手段可以保证梁、柱、板的混凝土强度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即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亦降低了建筑框架构件的成本。

2.2 框架结构中梁体钢筋和结点过密问题

建筑工程中根据结构计算,框架结构中梁体钢筋与结点过于密集,这种情况会造成施工时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振捣难度加大,容易造成钢筋间距小,甚至多根钢筋平行放置,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不够,不能保证建筑工程适度的弹性。另外这种施工会造成重点建筑平面的空洞和缝隙。

通过对这种施工情况的分析,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建筑施工中要对梁体断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梁体与其上下部分的钢筋的距离合理设置。如果施工中要求钢筋并排放置,那就要注意上下钢筋不能交错。

梁端起竖向载荷作用部分进行负弯矩,这种施工可以使塑性内力进行重新分布。在施工中现浇框架与梁结构体的调整幅度保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种施工可以减少框架结构的钢筋数量,简化施工步骤,降低施工难度,既保证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投入。

科学的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的剪力要由混凝土和钢筋进行承担。尽量减少结点和梁端钢筋数量。

在框架结构施工时,钢筋的分布和捆扎要尽量均匀,保证受力的均匀性。

2.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

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的混凝土层主要是起保护钢筋不锈蚀,保证钢筋的粘结和锚固。混凝土的厚度将对框架结构的使用年限和钢筋的柔韧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会遇到忽视捆扎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导致扎筋外露,影响钢筋的耐久性和建筑的安全性。主体梁与副梁和板、钢筋关系处理混乱,导致构件截面与负筋的保护层厚度不足,严重影响了框架构件的质量和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在建筑施工时,设计者应该注重以下几种原则:

建筑施工时对不同框架构件所处环境进行分析,不同环境中同一构件的混凝土的厚度也不一定必须相同。地下部分框架构件通过增加断面加大满足保护层的厚度,保证钢筋的受力要求。

设计者要处理好不同框架构件的关系。通过对不同位置的构件进行分析确定保护层的厚度。

2.4 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

由于地球的地理构造十分复杂,当今科学界对地震的发生无法准确预测,对地震的破坏机理的研究也并不深入,因此造成了建筑工程无法准确测算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达到多少才能够抵抗地震的破坏。一般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要加强截面硬度和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延展性,从而能够防止地震强大外力的突然侵袭,而保证建筑框架构件的安全。

2.5 建筑工程中电梯井设计问题

如今的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在地震中,高层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会发生较大的不易受控制的位移,从而对建筑主体造成伤害,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因而在高层建筑中常用多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这种手段会有效的控制地震中高层建筑物的位移。多层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电梯井宜采用框架加填充物墙面的施工方法,采用这种施工方法时需注意填充墙构造柱的密度要大,电梯井周围的框架结构梁柱的配筋也应精心计算。电梯井筒在地震中不可避免的会吸收地震中强大的外力,因此电梯井筒的配筋应从其可能受力的最大值去考虑。同时对电梯井的井壁采取墙体厚度要薄、开适当数量的竖缝等多种施工方法来减轻电梯井的受力压力,降低电梯井的刚硬程度,适度增加电梯井的柔性,避免电梯井在地震强外力冲击下墙体开裂,造成框架结构受到破坏。这种设计保证了建筑物在地震中不易坍塌,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人们在地震中的生命安全。

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行业更加繁荣。我国在建的建筑物的数量居全球前列。建筑工程的数量在增加,它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建筑框架结构作为建筑物的主体部分在设计和施工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基于框架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使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安全,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小谷俊介.日本基于性能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J].建筑结构,2009

[2] 罗奇峰.从近几年震害总结中提出的结构性能设计理论[J]. 2010,(2)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编制原则;技术交底

文章编号:2095-4085( 2015) 03-0071-02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使参与建筑全体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了解工程项目设计意图、项目特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多变性、复杂性特点,各施工企业应严格贯彻技术交底责任制,加强施工监督管理、质量检查,以实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1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编制原则

基于建筑工程特点及其施工内容分析,建筑施工技术交底编制的原则主要有“针对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三方面。

1.1 针对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技术交底编制是基于施工技术而进行的。在进行交底编制时,其不仅要针对施工技术的具体特点而进行交底,还必须要针对施工技术的实际施工效果来进行交底,并在充分核查上述两方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底内容的编制,因此施工技术交底编制具有针对性。

1.2 可行性原则

建筑技术的交底编制是基于已经建设完成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进行的,所以交底编制必须要基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编写。在已完成建筑工程建设内容的支持下,施工技术交底必须要具备可行性,才能保证其所编制的交底内容与实际施工情况保持一致,因此建筑技术交底具有可行性原刚

1.3 规范性原则

规范的建筑技术交底编制是保证建筑技术交底效果的基础。在技术交底编制过程中,如果其存在规范性不足情况,那么就无法体现出建筑工程建设已完成内容的真实情况,这会使技术交底编制内容失去意义。

2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的分类及方式

2.1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分类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分为两类即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下面分别对这两类进行阐述。技术交底通常是按照工程结构复杂程度和建筑规模情况,在不同层次施工人员范围内进行技术交底,其角度的深度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安全交底是按照施工特点、工艺等情况对各个施工项目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交底中明确安全责任制,使作业人员了解安全生产的权力和义务。此外,建筑交底按形式还分为设计交底、施工组织交底、施工工艺交底、施工质量评定交底和安全生产交底。(1)设计交底是指设计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建设方针及建设单位工艺要求设计工程施工蓝图。经由相关部门审批和建设单位确认后,由工程设计人员对施工单位就设计图纸要求、新材料、设计意图及关键部位等进行建筑施工技术交底。(2)施工组织交底。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新工艺、材料的应用情况,确定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3)施工工艺、质量评定、安全生产交底。建筑工程分项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组织要求对作业班组进行施工交底,其中包括施工关键部位及和各工种注意事项、施工质量要求、新工艺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工程验收标准等等。

2.2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方式

建筑施工技术的交底方式有“书面交底”和“样板交底”两种类型。

(1)书面交底

书面交底是将包括施工技术在内的一切交底内容,以书面记录的方式进行交底。在实际工作中,此种交底形式适用于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明确相关质量标准、技术规定和安全要求,已完成对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的要求。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书面交底需要配备一定的设计图纸来方便施工队伍、班组长理解施工技术要求,以保证技术交底效果。

(2)样板交底

样板交底是基于施工设计图纸,以施工样板进行交底的模式。此种交底方法适用于难度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交底,通常以建筑工程中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为主。

3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注意事项

3.1 施工前做技术交底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的时间非常重要,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在施工任务开始前完成。如果施工前没有进行技术交底,其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书面技术交底后,交底人与接受人必须签订相关手续以示备忘。

3.2 保证技术交底真实性

技术交底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其交底的真实性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技术交底过程中,班组长必须要做好对技术交底内容的正确传达,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全面、细致的了解到技术交底内容,并能够参与到技术交底讨论当中来,为建筑工程的有效建设献计献策。

3.3 做好对技术交底的监督

在技术交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很难保证技术交底的效果,如果技术交底效果不佳,那么其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对技术交底工作的有效监督。为此施工企业可以建立起专门的技术交底监督机构,对建筑工程技术交底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指导,保证技术交底工作行为的规范性与正确性,发挥出技术交底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的作用,为建筑工程的有效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在建筑工程领域有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来提高工程质量。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对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