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13: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机体逐渐衰老,如食欲、记忆、认知功能减退,失眠、听力及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或多或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此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1 否认有些老年病人怕别人知道自己年老体弱,害怕遭到家人的嫌弃而不承认自己有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1.1 否认疾病存在。有些老年人对医护做出的病情诊断难以接受,他们常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良好来否认疾病存在的事实。
1.1.2 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某些老年人虽然接受了疾病诊断,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半信半疑,因此,不按医嘱行事。
1.2 焦虑:老年病人多已退休,收入减少,所患疾病多为慢性终身疾病,加上医疗费用昂贵,使病人容易对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郁,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活动范围缩小,生活意念下降,食欲不振,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自动出院率高。
1.3 恐惧: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后自理能力,心理压力较重,会产生忧郁感和恐惧感,情绪易烦躁激动,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表现为害怕、敏感、多疑,病人主诉常与体征不符合。另外,一些对其陌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也会增加病人的负担而产生恐惧心理。
1.4 孤独感: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分家另过;老年人由于丧偶、离退休、独居,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住院老年病人由于病房生活单调乏味,周围都是陌生人,与医护人员交谈较少,病房病人形形,易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1.5 幼稚心理:有的老年病人表现天真,提出不现实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人发生冲突,自控能力差,缺乏信心,对家人和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生活意念下降,自己能做的小事也要别人帮助。
1.6 自尊心理:老年人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固执,喜欢别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人安排,尤其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意见,有时候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候又争强好胜,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样可能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尊重老年病人老年病人渴望受到重视和尊敬,喜欢谈往事,因此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说明原因,以免伤害患者自尊心。平时谈话要肯定他们过去的成绩,特别是过去担任领导的患者,在家里是长者,在医护人员面前则成被管理者,潜意识中又可能顽强的保持着角色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帮助病人适应角色转化。
2.2 关心老年病人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准确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老年病人住院治疗,打乱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感到生活很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别人。因此,护士对老年病人的住院生活更要细心照顾。
2.3 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老年病人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独特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对不良的方式尽量采用协商提醒的方法指出,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强化积极的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对疑心较大的病人要善于使用积极暗示调动积极性,帮助病人用理智克服情绪上的不良反应,逐渐缩小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保持良好的情绪。
2.4 调动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合物质上关怀老年病人:
2.4.1 家庭的配合对病人有重要影响。家庭要给病人创造倾诉发泄机会,一旦病人把积压在心头的负担和怨气倾泻出来,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就会缓解,治疗的信心就会增加。护理工作者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要给家属以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4.2 老年病人是社会的一员,方方面面都需要社会特别是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的关照,如果病人单位及社会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病人治疗,送去关心和温暖,可以减轻病人的生活压力,消除孤独感,从中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环境调节对可能引起不良刺激的环境应尽量回避,鼓励老年病人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身体状况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要鼓励他们与亲戚朋友书信、电话交往,以减少生活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激发生活情趣,增强身心健康。
【关键词】 内科 老年病人 心理特点 护理
内科老年病人住院后,通常会产生消极的态度,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外,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心情及病情,将爱心和关怀注入患者的心里,有取得更好的成效。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2010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54例患者对内科老年病人心里特点及护理做分析,在这54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在64~86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方法: 在对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的同时,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里和生理上进行观察和研究,护士和病人建立两哈的新人友爱关系后,依据他们个人的特点,护士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关怀和护理,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1)护理人员主动的去和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接触和交流,谈些病人感兴趣的话题,使自己在病人的心中留下印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要帮助和扶持病人同其他人的交流,帮助病人们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例如唱歌、下棋等。
(2)对于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疑惑和问题,护士进行详细、认真的解释,不但让病人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病情的严重程度,还要提醒患者焦虑会带来的不利伤害和影响,并建议病人做好自我放松和调节。
(3)对于一些意志力消沉的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要去除他们心中的阴霾,就要将爱注入到他们的心中,对于一些逃避现实的病人,首先要和病人的家属取得联系,并通力配合,努力让患者清楚的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爱,对他病情的关心,对他康复的期盼,鼓励病人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与病魔抗争。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有52位的患者和家属对贴心的护理感到满意,即满意程度96%;有2位患者的家属持保留意见。
3 讨论
3.1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对于住院的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里特点:
3.1.1烦躁不安
烦躁不安是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基本上每一位住院的患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来这一特点,在第一次住院的患者身上表现更突出,在住院的第一周表现得最明显,是因为老年人自身年龄已很高,他们对自己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康复日期都一无所知,对生命的期盼加上对病痛的折磨,所以很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特点,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也不佳。
3.1.2 孤独落寞
病人们之所以会感觉到孤独落寞,是由于本身病人的性格便不是特别开朗,加之病魔的折磨,不爱言语,不愿意与其他病人进行沟通,对于一些亲属都比较忙,没有充裕的时间来陪护的病人更加常见,病人们每天少言寡语,情绪低落,感觉到孤独落寞。
3.1.3 自暴自弃
内科老年病人有的认为自己年事颇高,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在住院后会有种畏惧和失望的感觉,觉得自己被病魔战胜了,向命运屈服,觉得自己没有指望了,在这种消极态度的驱使下,病人们便自暴自弃,不去主动接受治疗,也不去配合做治疗,而是每天沉浸在黑暗中不能自拔,不对生命满怀期待,甚至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
3.1.4 极度恐慌
9极度恐慌的心里特点,主要表现在首次住院的患者或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剧的患者,在癌症患者中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里特点了,他们会突然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在恶化,是死亡在向自己宣战,这个心里状态的病人一般求生的欲望会消减,失望悲观的情绪会滋长蔓延,产生极度的恐慌。
3.1.5 固执猜忌
固执己见的心理特点在内科老年病人中也比较常见,具有这种心理特点的病人通常情况下都是只相信和执着于自己的观点,比较顽固,他们不去相信除了自己和亲人以外的任何人,不但在沟通上不能与病友建立良好的桥梁,而且当稍微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一点小不舒服时,便会肆意猜忌自己的病人一定加重了,一定治不好了等等,这类病人容易轻易的下结论,而且大都是悲观的结论。
3.1.6 依赖他人
内科老年病人大多数都有依赖他人的心理特点,其依赖对象主要是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具有这类心理特点的病人,不是自己不能做,而是自己本身不想去做,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别人悉心照顾下生活,便不愿意自己努力去尝试做些什么,经常时间的不去活动舒展筋骨,其实对于病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参 考 文 献
【摘要】 探讨在对老年住院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我院9600例老年患者(男7200例,女2400例)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0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相应的控制。出院随访护理满意率99%。结论:对老年住院病人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可缩减病程,促进康复。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老年; 住院病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将发展中国家年龄≥60岁的人称为老年人[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我科自创办心脑血管专科以来,收治患者95%为老年患者,是个名符其实的老年病人科室。老年患者记忆力差,认知减退,且大多数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为了提高我科住院老年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加强其家属对老年人的照顾能力和配合治疗意识,促进老年病人早日康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6年始,对老年住院病人开展了健康教育,并取得满意成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创办心脑血管专科以来,已收治老年病人约9600人,其中男7200例,女2400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0岁。病程7-15天。其中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1.2.1 口头讲解
1.2.1.1 由接诊护士和责任班护士对新住院老年病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介绍同病房的其他病人,让老年住院病人减少陌生感、孤独感、初步了解住院环境。
1.2.1.2 在治疗和护理操作中随时解答老年患者的疑问,让老年病人对所患疾病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去除心理负担,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1.2.1.3 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每周五组织住院老年病人和家属参加病人座谈会,对本科室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常见病的基础知识进行宣教。让患者互相交流,增加康复的信心。
1.2.2 图文宣教
1.2.2.1 在病人入院时,发放健康教育小册,介绍本科室的人员组成,科室特点,联系方式,及本科室常见病的基本防治方法,治疗措施,用药注意事项等。小册图文并茂,字体较大,文字说明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让每个住院老年病人都能看清,看懂。
1.2.2.2 在病室走廊设健康教育宣教栏,每周对一种心脑血管病病进行宣教。介绍可活动的老年病人或康复期老年病人走出病房,到宣教栏阅读健康知识。
2.内容
2.1 向老年住院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措施。解释各项医疗,护理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
2.2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所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服药的注意事项。
2.3 宣教心理因素与老年疾病的关系,减轻老年病人的心理压力。合理调整老年病人的饮食,配合治疗。并及时修改康复训练计划。
2.4 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住院老年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让每个老年患者都能了解常见老年病的防治,护理及急救。改变某些陋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5 对即将出院的老年病人和家属进行详细、具体的出院指导。
3.执行
3.1 住院老年病人多较悲观,在心理上突出表现无价值感和孤独感[2]。情绪上较为任性,迫切需要他人,特别是来自家庭的关心。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尽量取得家属的配合,利用良好的家庭关系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3.2 与老年病人交流应恰当使用敬语和谦语,态度要耐心,温和,不厌其烦,尽量多用安慰,鼓励的语言,避免刺激,消极性的语言。
3.3 老年患者均存在记忆力、感官功能及反应速度的减退,在进行宣教时,应适当提高音量,放缓语速,吐词清楚,一项内容可重复几遍。
3.4 灵活掌握宣教时间,分清主次,宣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老年人疲惫。首先讲解老年病人最想了解的内容。对于危重病人应首先给予心理支持,减轻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出院老年病人的健康宣教则应提前1-2天开始进行,不要等到出院时才匆忙向病人进行宣教。
3.5 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于目前病人还不能接受或不应该让病人知道的内容,不宜马上进行,以免老年病人在精神上不能接受,甚至精神崩溃,不利于康复[3]。
3.6 对住院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避免不成熟的建议、承诺,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4]。态度应和蔼,真诚,语言通俗易懂,重点突出。
4.体会
4.1 健康教育丰富了老年病人的住院生活,护患间的沟通促进了双方的了解,让老年病人的情感有所寄托,减少了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和焦虑情绪,和谐了医患关系。
4.2 健康教育可促进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从而得到他们的配合。共同帮助老年患者理解治疗中的一些新概念及治疗方法。并可利用家属对患者生活习惯的熟悉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
4.3 通过有效健康教育能使病人家属了解老年人常见病的发病原因、症状、预防、紧急处理办法等知识。从而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4.4 健康教育能调动老年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调节病人情绪,帮助病人变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乐观情绪,有利于病人心理健康。同时激励护士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形象。
5.小结
我科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深得老年病人喜爱,和谐了医患关系。增加了老年患者防病治病知识,减轻了老年病人身体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压力,让他们能正确面对现实,坚定康复信心。减少了平均住院天数。另一方面,健康教育的开展让护士更好地发挥了自身作用,增加了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胡佩诚 老年病人的护理 医学心理学
[2] 史美珍 老年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实施体会 山西护理杂志[C] 2009年第4期第14卷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20—01
心内科老年病人住院后,往往会产生消极的态度。我们作为护理人员,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外,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将爱心注入患者的心里,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情绪,还能使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
1一般资料
从2007年~2011年在我院住院的心内科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34例患者进行心里特点及护理分析,在这34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65~84岁,平均年龄为73岁。
2方法
在对上述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进行常规临床护理的同时,对其心理特点进行观察和研究,待护士和病人建立和谐信赖的友爱关系后,依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关怀和护理。
3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有34位的患者和家属对贴心的护理感到满意,即满意程度97%;有1位患者的家属持保留意见。
4 护理
4.1心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
对于住院的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心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里特点:
4.1.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基本上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且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1]。是因为老年人自身年龄已很高,他们对自己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康复日期等还不清楚,对生命的期盼加上对病痛的折磨,所以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佳等。
4.1.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病人之所以会感觉到孤独落寞,是由于本身病人的性格多内向,加上病魔的折磨,不爱言语,不愿意与其他病人进行沟通,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4.1.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病人们便自暴自弃,不去主动接受治疗,也不去配合做治疗,而是每天沉浸在黑暗中不能自拔,不对生命满怀期待,甚至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4.1.4恐惧紧张
主要表现在首次住院的患者或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剧的患者,在癌症患者中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里特点了,他们会突然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在恶化,是死亡在向自己宣战,这个心里状态的病人一般求生的欲望会消减,失望悲观的情绪会滋长蔓延,产生极度的恐慌。
4.1.5 依赖他人
心内科老年病人大多数都有依赖他人的心理特点,其依赖对象主要是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具有这类心理特点的病人,不是自己不能做,而是自己本身不想去做,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别人悉心照顾下生活,便不愿意自己努力去尝试做些什么,经常时间的不去活动舒展筋骨,其实对于病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4.2 护理措施
4.2.1帮助病人自我放松
对于病人的疑惑和问题,护士应进行认真、耐心的解释,不仅要让病人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还要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给病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建议病人做好自我调节,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4.2.2建立感情交流平台
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是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这类病人虽然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护理人员应主动的去和病人进行接触、交流,谈些病人感兴趣的话题,使自己在病人的心中留下好的印象,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帮助他们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2]。
4.2.3关心一支持一鼓励
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首先要在精神上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4.2.4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病人积极主动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康复活动, 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和预防保健措施,可以减轻恐惧心理。同时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减少不必要的帮助, 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对于一些逃避现实的病人,首先要和其家属取得联系,并努力配合,让患者清楚的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关心和爱,以及对他康复的期盼,鼓励病人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与疾病相斗争。
5体会
针对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 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帮助心内科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 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 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获得病人信赖, 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愉快地接受治疗, 配合治疗, 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人类社会逐渐趋向老龄化,老年病人占患病人群的比例也在增加,如何在了解老年内科病人住院中临床特点心理特点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进行讨论的问题。
1一般资料
100例老年内科病人中男60例,女40例,病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53例,呼吸系统疾病31例,糖尿病9例,其他7例,其中合并2种以上疾病的有17例。
2临床特点
老年内科疾病大多数具有老年病特征,一旦有感染、发热等诱因就可能把潜伏的其他疾病情况加重,由于老年病人不能完整叙述病史,症状和体征也不典型,给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另外,老年人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多脏器病变且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病情重,恢复预后较差,并发症发生几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大,治疗效果差。
3心理特点
焦虑是老年病人住院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以首次住院三天内最明显,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严重程度,何时可以出院等还不了解。因此可引起睡眠质量下降,食欲欠佳等一系列问题。而另一个重要心理特点是孤单寂寞,主要表现在住院时间长且缺少家人陪伴的老年病人身上,这种老年病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会主动与同室病友进行交流,家属家人工作繁忙探望时间较少,病人情绪明显低落。还有一小部分病人由于病情重,容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认为自己所剩日子不多,所以不能积极治疗配合。
4临床护理措施
老年病人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住院期间容易发生意外、摔道等,所以人性化服务要求高,当气温变化较大时应及时提醒增减衣服。老年病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压疮等。在病情允许之下,建议老年病人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改善心功能状态,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方面由于病程长,消耗大,应该给予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另外,老年病人病情观察应及时仔细全面耐心,做到预见性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老年病人的用药要强调个体化,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严密观察并及时进行处理
5心理护理措施
与老年病人交流要注意讲话方式,有耐心,态度亲切。针对老年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认真详细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在短时间内消除病人焦虑不安的情况,睡眠质量和食欲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孤单寂寞的老年病人应鼓励他们与其他病友进行感情交流, 并取得家人的积极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家人对他的支持和温暖。对于悲观消极病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护理过程中更加细心,言行谨慎,不让病人感到病情加重,鼓励病人重新建立信心,在精神上战胜疾病,更好的配合治疗。
【关键词】心内科 老年病人 安全隐患 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老年病人在生理、心理各个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为了加强和保障老年住院病人的护理安全,分析其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提出减少、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对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实际意义[1]。
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病人原因
1.1.1年龄大,多科疾病共存。
1.1.2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
1.1.3药物治疗因素。
1.1.4直立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2]。
1.1.5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不愿麻烦护士或他人,个别病人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自伤的行为。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安全意识薄弱。
1.2.2工作责任心不强。
1.2.3缺乏预见性护理。
1.2.4外出检查计划不周全。
1.2.5健康教育不到位。
1.3环境因素 走廊、病房无扶手、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室患者多、拥挤、不够宽敞;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
1.4陪护因素 老年病人因病情反复、多次住院,陪护者大部分依靠患者家属或者未进行正式培训的护工。
家属和护工有时缺乏照顾病人的科学方法,如给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翻身或使用便器不当导致患者皮肤破损。
2 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慎独精神,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在各种护理工作和操作时都一丝不苟,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切记四个不可,即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查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严格质量考核,有针对性地讨论总结,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做到警钟长鸣。
2.2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加强护士约束观念,认真执行操作流程,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监护措施,保证护理安全。
2.3重视和加强老年病人的护理 掌握老年病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病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对高危险病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警惕,以减少老年病人摔倒,重视老年病人的基础、生活、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病情变化。
2.4重视患者检查活动 虽然时间短,却存在威胁生命或对病情及预后有不利影响的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特别是高龄、卧床或重患外出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必要时与相关科室预约沟通,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2.5做好老年病人的药物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影响,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现象。心内科老年病人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泻药等。服用降压药易发生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及必须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餐前、进餐时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以防患者受凉及夜间病情变化。
2.6改善注意环境 物品的摆放及建筑格局,以方便老年病人,如走廊有扶手、地面设置防滑地板、病房宽敞;室内光线充足柔和,有夜灯设置,卫生间有呼叫器和扶手。
2.7重视陪护管理 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反应,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2.8落实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 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采取口头、书面教育方式,并且要反复多次的讲解,体现其个性化。
总之,护理安全与病人的生命安危息息相关,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人护理风险以及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并回顾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临床收治的100例老年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根据这些患者在护理中的状况来分析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技能,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加强护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老年病人的护理是医院护理中需要特别注重的护理对象,由于老年人自身对护理等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等因素的存在,那么,老年病人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必定也存在过多的焦虑,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了护理中的风险,寻求有效地护理防范措施对护理效果影响极大。
关键词:老年病人; 护理; 风险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92-01
老年病人在医院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因为老年人自身的免疫力、身体素质下降等原因,会造成一些身体上及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增大了老年病人的数量。老年病人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各类风险,老年病人体制下降,会出现步态稳定性下降、平衡功能受损,极易跌倒,这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跌倒的防范措施。老年病人在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除了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生理因素外,还包括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进行护理的老年病人的相关资料,老分析老年病人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临床护理的老年病人作为分析研究资料。这些老年病人的年龄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5.5)岁,他们均存在不同的病症后入院治疗。
1.2 护理: 老年病人年龄大,病情严重而复杂,死亡率极高,病程长且伴随着多种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多方面的护理知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他们受病情、环境、文化程度、家庭构成、地位等的限制,护患沟通就具有了特殊性。只有掌握了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护士与年老患者沟通的效果,进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在对老年病人护理中,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关心老年病人,了解其需求;
第二,与老年病人沟通时,要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
第三,尊重老年病人;
第四,注重与老年病人说话的方式、内容;
第五,与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病人沟通,要掌握不同的契机;
第六,嘱咐老年病人家属合理用药、按时用药;
2 护理风险
2.1 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对老年病人的恢复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如果存在纰漏,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护理人员在护理老年病人的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第一,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不完善,使得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了消极懈怠的心理;第二,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更新少; 第三,护理人员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对护患纠纷的认识较为肤浅,一旦出现护理缺陷,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第四,护士长不负责,导致护士们打错针或者用错药等问题出现。
2.2 老年病人方面: 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常见于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并且其对自身的病情也不了解,极易形成焦虑不安等心理。部分老年病人还会出现擅自离开医院等行为,也会极易造成其他的安全隐患。
3 防范措施
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老年病人的生命健康,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这就需要护士做到:
第一,嘱咐病人或者家属按医嘱正确服药;
第二,遵循“起床三步曲”,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u行走;
第三,当需要协助而无家属在旁,请立即打呼叫铃,勿自行活动;
第四,老年人行动不便,所以行动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
第五,夜间家属应该将小便器放于床旁;
第六,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老年人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
综上所述,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医院建立健全护士管理制度,加强护士护理的缜密程度,组织护士定期学习相关的专业护理知识以及在护理中的相关维权知识等,对老年病人给与详细的病情介绍,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防止护理风险状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丽芬,葛正中.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7):588-590.
[2] 白秀荣.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42-5643.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平均寿命日趋延长,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措施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可见,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收到实效。本文就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谈几点体会。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1]
1.1孤独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2.3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06-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理管理中应用系统整体护理,转变护理模式,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现代化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生理机能逐渐衰老,各系统器官功能退化,患病在所难免,老年患病群体在整个医院患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老年病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变化及社会关系、知识层次的特点,其心理也与其他常规病人有所不同。老年人患病后的护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在护理工作中重视对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的观察,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使他们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这是护士应尽的职责。
1 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内科疾病以多系统病、慢性病、肿瘤等多见,且多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而老年人由于自身机体的衰老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状态本身不稳定,处于一种适应期。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患病住院后较其他病人更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概括下来有以下特点。
1.1 猜疑心理 老年病人认为自己阅历广泛,常常对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出怀疑[1];常担心自己被误诊或医护人员及家属隐瞒自己的病情;对年轻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感,担心他们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而误诊误治,会想办法找年龄较大的医护人员为自己做各种治疗,甚至有时还会担心吃错了药、打错了针;经常会凭着自己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推断疾病的发展、预后以及药物的疗效。这会严重降低病人用药行为的依从性,降低临床疗效。
1.2 自尊心理 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衰退及认知功能的减退,患病后往往因为丧失部分能力,处于被动地位,表现出更强的“自尊心理”。希望得到他人重视,不服老,不习惯甚至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稍微不如意就发脾气。对护理要求也比其他病人高。总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像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尊重自己,表现为倔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不讲道理、易激惹、好挑剔、责备他人。
1.3 焦虑、恐惧心理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焦虑过于频繁、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都会导致心理疾病、身体疾病或加重疾病本身[2],老年病人在患病初期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但在治疗过程中当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发生反复,同时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发展及治疗过程缺乏正确认识,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担心疾病恶化,怕痛苦,更害怕死亡,产生恐惧感[3]。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多疑等,以至食欲减退、睡眠差。有的病人以致产生了人格心理的变态,不通情理等等。
1.4 孤独、失落心理 老年病人住院后,由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生活上感到不方便,觉得自己老而无用,生病后希望有子女、亲人陪伴,但又担心给家庭成员带来麻烦而感到矛盾,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或经济基础较差的老年人生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常有被遗弃的感觉,孤独、失落感油然而生[4]。
1.5 药物依赖心理 由于一些新药在媒体上的夸大宣传,对老年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导致不少老年患者迷信某些新药及补药,认为多吃好药、补药对身体总是有利而无害。
1.6 悲观心理 老年病人由于年龄大、病情迁延,并且反复变化,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心理。他们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易伤感、沮丧、绝望、束手无策、情绪极端低落,经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于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
2 护理对策
护理人员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创造良好的治疗、康复环境,能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营造良好的病室氛围,调节老年患者的情绪 住院的老年病人,单调的治疗和病房生活,使他们感到沉闷。老年人的睡眠也常因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降低,夜间入睡浅,不能沉睡,易惊醒;白天在安静的环境中常爱睡眠。因此,为了使老年病人尽快适应环境,护理人员必须为他们排除各种干扰,调整病房的环境,完善病房设施,避免噪音刺激,消除不安。
2.2 关心和尊重老年病人 护理中把他们真正当成自己的长辈,平时主动用尊称和他们打招呼,说话时态度和蔼、语言清晰缓慢;耐心听取患者的陈述,不要打断话题,更不能有不耐烦的表现;对老人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避免奚落与讥讽;查房时多问候,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饮食及睡眠情况;做每一项治疗前,护士要先把目的如实的告诉患者,取得充分的合作。
2.3 加强与家属的联系,鼓励病人间的交流 老人患病时,家属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主动与病人的家属联系,指导家属做简单的护理,指导病人合理饮食、科学服药、适当运动,针对病人所患疾病,讲解一些注意事项。鼓励家属多来探望,使病人产生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把同病室的病友介绍给他们,让病人尽快与同室的病友熟悉起来,结交朋友,使其情绪安定,消除其孤独感。
2.4 帮助病人认识疾病,做好病情解释及暗示治疗 对疾病诊断的了解能帮助病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可能的对策,提高病人参与诊治过程的能力。这也有利于消除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情绪。针对病人不同的知识层次,主动向老年病人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规律、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使他们能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让疗效明显的病人作亲身经验介绍,包括怎样配合治疗、治疗中注意的问题等,从而大大减轻了抑郁、焦虑的心理,提高了他们治疗疾病的信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
2.5 指导自理 生活自理是保证老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无法自理而完全依赖他人生活,会导致老人对自身价值的消极评估,长此下去,便会降低其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因此,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要指导他们搞好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仅靠热情和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内容,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老年病人临床护理的要求,创建和谐护患关系,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瞿延利.谈老年人心理护理[J].中华医院管理,1999,15(10):554.
[2] 胡佩成.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2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