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少儿音乐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6 16:13: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少儿音乐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少儿音乐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教学法中西合璧少儿音乐

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任何一种先进的音乐教学法都有可能脱离我国音乐教育实际。完全模仿某种音乐教学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任何一种优秀的音乐教学法都是根据本国、本民族的音乐特点、音乐审美方式以及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逐步形成的完整系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它们的先进教学理念,结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特点和国情,从而创造出诸如“柯达伊教学法”同样优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学法。以下就是本人的少儿音乐教学观和初步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环境——弥漫快乐和诗意

传统的中国音乐教育的环境需要改善,如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喜欢童话故事,他们乐于接受有着童话故事般的教学环境,所以我们可根据这一特点尽量把教室布置的童趣点、活泼点和生动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教室装扮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主题教室”,让学生在美丽多彩的环境里接受音乐教学。

二、教学方式——唤醒天性,自由表现

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不一样,它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单纯学习和掌握音乐方面的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而重在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一种会欣赏各种音乐作品的能力和简单创作音乐的能力。正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所倡导的那样:“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结合奥尔夫教学法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实情,本人的观点是: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教学,单教儿童用嘴巴学唱一首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肢体动作和节奏、声音以及画面,以达到唤醒天性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学生更加健康活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人文感动,中西合璧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内容是单纯地教唱歌,学生主要还是模仿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一般都会认真严肃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这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其实我们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和常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所以我们在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这首作品,而且也要向学生传递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创作背景、动机、手法和主题立意等等。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认为:一个国家的音乐教育内容必须立足于国家未来前景的指导思想,利用民间音乐可以提高民族感情和民族意志,所以该法要以首调唱名法和五声音阶为基础,其教材要以匈牙利民歌或民间音乐风格创作的歌曲为主,以此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这就成为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特色。受此启发,我认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教材要以中国民歌、著名地方戏曲和以根据民间音乐风格创作的歌曲为主,从而提高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教学时,首先要把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文化等知识和唱段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讲解,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所要学的曲目。同时还可以与历史课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历史英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民族气节,对学生也是一种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可以把京剧脸谱常识介绍给学生,因为京剧中各种人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如:像关羽的红脸一般表示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像曹操的白脸一般表示阴险奸诈、刚愎自用;像包公的黑脸一般表示刚正威武;不媚权贵,等等。京剧脸谱五颜六色、丰富多彩,必定会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综上所述,我们应秉承“中西合璧”的原则,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基础教学内容,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把国内外经典和流行的音乐与相关的音乐知识和信息,灵活有趣地介绍给我们的学生。把音乐作为桥梁,巧妙地把学生与多元世界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努力把广大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欣赏民族乃至世界音乐作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涛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少年宫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儿童早期钢琴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这一西乐(器)之王也走进寻常百姓人家。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钢琴,想尽办法聘请钢琴老师。

不辞辛苦,风雨无阻的带孩子上课,从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兴起了“钢琴热”。然而,钢琴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学问,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具有特殊性。儿童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在儿童的钢琴教育中,一定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教育,采用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孩子学习时感到愉快而有趣。如果采用教条的方法,或者采用教成人的方法去教孩子,都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讨厌弹奏的种子,更不要说爱好音乐、献身音乐了。二十世纪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1882~1962),就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柯达伊教育体系从整体上讲,也是建立在早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的,他的教育思想高度重视童年形成性格时期的音乐教育。特别是以1941年发表的《音乐在幼儿园》一文为起点,他对幼儿、婴儿音乐教育的关切直至终生。柯达伊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证实了三岁到七岁的年龄是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这个年龄段被损坏、被疏忽的地方,将来难以弥补,这个阶段影响着人的一生的发展。教育的起点必须始自幼儿园,音乐教育亦然如此。

二、家长及教师在儿童早期钢琴音乐教育中应起的作用

第一,家长应起的作用。当今的教育领域百家争鸣,各种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冲进人们的视野,挑战传统观念。双语学校、艺术幼儿园几乎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圭臬,而类似“从宝宝抓起”这样的口号也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更为复杂且具体实际的教育问题就接踵而来了。如何培养儿童的特长,最初的定向、时机的选择、事前的准备等诸多问题常常令家长焦虑。

[德]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谈到:孩子的天赋是方方面面的,父母要善于发现并为之提供良好的环境。只要父母能够发现并及时夸奖,孩子都是大有可为的,孩子的潜能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及时发现并鼓励,孩子一定会前进。小卡尔·威特(1800~1883)由幼年被认为“傻孩子”到14岁获博士学位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孩子的特长培养,有可能成就他日后的事业方向,也很有可能成为他这一生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发展才能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高度活跃的智能。要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以及培养才能的萌芽问题,这个领域可以是语言,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舞蹈。从这些领域里或其它的任何领域挑选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件好事。

爱因斯坦(1879~1955)也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琴童的家长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取得的成绩上,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生理上的特点。一些孩子对钢琴的学习从有神秘感、好奇心到逐步消失,转为感到厌烦,最后导致产生抵触情绪。

作为辅助钢琴教师的家长,也可以多引导孩子听唱片,看音乐会,观察积累。教师可以把进度差不多的学生进行分组。平时用打分、夺红旗的方式鼓励他们练琴,让他们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儿童的点滴进步,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经常在一定范围内举行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找差距。既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又可以锻炼心理素质,还可以产生竞争意识。

第二,教师应起的作用。儿童活泼可爱,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儿童学习音乐的大门,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用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譬如:把低音谱号比作鲤鱼跳龙门;音符比作小蝌蚪。在布置标题性乐曲时,教师最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用讲述童话故事的形式。例如:在教学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时,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出小天鹅在湖边嬉戏、跳跃、翩翩起舞的情景,指导学生用灵活敏捷的触键方法弹奏。这样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想像空间,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力及学习兴趣。

三、在儿童早期钢琴音乐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儿童的想象力的培养

上述培养儿童兴趣的手法只是浅层次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现转化与创造性表现的心理能力———想象力,才是使孩子持久学琴的永恒动力。这种想象力用在儿童身上亦可称作幻想。

幻想是连接儿童主体精神与所弹奏作品并使其转化为音乐的桥梁。这种通过演奏激发出来的音乐幻想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内在主要因素。把看似枯燥的钢琴练习曲比作大自然的色彩;把琴谱上的旋律变成人物或动作的故事等等。在孩子的弹奏中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物质,这些都能使他们心灵感到愉悦。

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念。其次教师应正确积极地鼓励儿童学习钢琴,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使儿童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这样,儿童的钢琴教学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稚嫩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

(二)要注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也是重要的一环,儿童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可以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奏感。

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道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各种节奏。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艺术形象的画面介绍音乐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配合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反过来,通过听音乐产生联想,让学生将其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也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三)要注意儿童钢琴弹奏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幼儿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若是刻板的传统教学,是很不利于儿童对钢琴的兴趣和想象力的发展的。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法。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直观形象是适合于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理解方法。7岁以前儿童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很好的发展,他们不能清楚的理解老师的意思,如果没有实际的东西,他们很难理解。也不会有兴趣,更不会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调动弹奏者的直观形象思维,可以促使弹奏的动作更精确。譬如: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站”、“走”、“跑”、“跳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因而,我们在钢琴教学时常常会说“站稳”、“手指立住”,使手指的动作达到精确的程度。这几种技能,都是最基本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手指想象成“腿”,然后通过直观形象思维促使这“十条腿”在钢琴上跑动起来。例如,我们说“站立”,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站不稳,就不能走,更谈不上跑和跳。所以,教授弹钢琴一定要强调“站”的功夫。许多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往往在实际问题中只会说“站稳”,而没有告知学生怎样才能“站稳”。我们可以想象十个手指如同举重运动员的“腿”,由此联想到举重运动员手举杠铃而负重的两条腿的坚挺与力量。由此而进一步联想和体会手指从指根到指尖之间的坚挺有力,手指“站稳”如同练武功的“扎马步”。从而联想指尖“踩”稳琴键不能浮。初学者要严格训练“站”功。如让儿童的力量集中到指尖,可以用芭蕾舞演员的“足尖”来形容。让儿童更好理解,读谱方面关键是准确,即音高、音值节奏、速度、力度、指法、演奏、符号、表情术语、旋律走势等方面的准确。教师要用形象的语言解决每一要点,让孩子们理解深刻,记得牢固。应让孩子们每弹一个音都能知道它的“家”在哪个位置,手指在“家”呆多长时间等。倘若读谱不正确,音乐就会凌乱,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与作曲家的意图背道而驰。

作为老师,我们要看清每个儿童的性格、想象力、兴趣。“这一个”孩子现实钢琴水平就是教学的起点,必须因材施教,切不可揠苗助长。学琴非一日之寒,何况钢琴曲目演奏技法浩如烟海,学生素质不同,接受能力就不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由于现在学琴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所以老师要针对初学钢琴的儿童(3-6岁)采取“少时多次”的方法。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年龄偏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短暂。过长时间的教学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在以后每次的教学中要反复重复以前上课所讲的内容,以便温故知新,巩固兴趣。

第3篇

说到歌唱教学,也许我们的脑海中便会有这样的思考:“要让幼儿会唱这首歌曲”。所以我们教多地把眼光停留在记歌词、学唱歌,当孩子们能跟着琴声唱出这首歌曲时,教师便觉得感觉良好。有时候,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觉:今天这首歌就是教不好,孩子们没有兴趣。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幼儿的歌唱教学。上一次朱老师也给我们下发了一份调查问卷,我看了一些大家的回答,感觉大多数老师会回答得很详细。歌唱活动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应该让幼儿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旋律,理解歌词含义,体验歌曲的情感。同时更应该让幼儿通过歌唱活动,培养对歌唱活动的兴趣,产生快乐的情绪。我就围绕着歌唱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来讲一讲。

一、练声环节

一直以来,孩子我们都在摒弃传统的歌唱教学方法。传统的幼儿歌唱活动,首先让幼儿听歌曲——围绕歌词提问——学唱(一句一句跟唱),这种以教师的“教唱”和幼儿单纯的“学唱”为主的方法,它注重的是让幼儿学会教材的内容,满足于幼儿会唱几首歌,教学方法单一。反思这样的活动过程,孩子确实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任何时间、空间可以自由地表达或创造。但是我认为传统的一些音乐教学的方法也不能全盘丢弃。比如,现在的歌唱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比较直接地进入教唱环节,而将练声这一环节省略。其实我觉得练声这一环节在歌唱教学中很重要。通过调查表我发现我和我们许多老师的观点都一致。

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在唱歌时,颈部青筋凸起,面部涨红,特别是在他们情绪高涨时,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时喉部紧张、用力,时间久了,就会损伤幼儿的嗓音。歌唱教学我们要求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如让孩子用说话的力气来唱歌;让孩子用好听的声音让大家能听见。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要从小班就开始培养。因为小班的歌曲接近于口语。例:我爱我的小动物、我上幼儿园,“5、3”用得特别多,这两个音基本接近口语,所以有了这样一个自然的过程,加上我们运用轻声学唱法,孩子会形成用自然声音演唱的习惯。如出现高声喊叫式演唱时,让孩子对比着听。让她们通过模仿而学习。日常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把发声练习作为重要环节,运用各种简短的模式进行发声练习。

1. 小动物的声音:《我爱我的小动物118》《小动物唱歌120》 (音色)、《在农场119》(节奏)小猪睡觉打呼噜(呼噜噜噜噜),小青蛙呱呱呱,小鸭嘎嘎嘎……

《大猫小猫94》(音量)在练声时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音乐素养的训练。如:(音色)(音量)(节奏)

2.自然界的声音下雨声:(哗啦啦啦啦),刮风(呜呜呜呜呜),树叶声如《下雨了》、《太阳出来了》

3.生活物品发出的声音:

《大鼓小鼓187》训练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自编《汽车汽车嘟嘟都》)训练幼儿用自然以游戏的方式练习气息:(用气息打“嘟”,放松脸部肌肉

1 1 1-|3 3 | 3-|5 5|

4.哼唱练习:恩、昂、翁 《咿呀咿呀吆》275《摇啊摇20》《我的小宝宝20》

  练声时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感受、发现,并学会用听觉去辨别歌唱音质的优劣,懂得什么是好听的歌声,什么是不好听的歌声。引导他们从老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歌唱中,去体会歌唱艺术丰富的表现力。这样,教给孩子们在学会鉴赏歌唱音质的优劣,提高歌唱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懂得爱护自己的嗓音。

二、难点前置:(感受旋律、节奏)

一般学唱得歌曲的节奏复杂,课前可以适当根据这首歌曲加入一些节奏训练。旋律较复杂的,课前可以适当根据这首歌曲加入旋律感受训练等等。一般情况下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环节或演唱一两首音域较窄的有趣小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开始新歌曲的学习,而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上的前后变化,因此,开始时自然进入比较好,不能太花哨,否则影响幼儿的注意力。那么练声环节。怎样开始可以让幼儿在自由、自然的情况下,发出比较自然、舒适、美好的声音呢?我觉得要根据新授歌曲的实际内容而定。像大班歌唱《孤独的牧羊人》我就采用了“回音游戏”,将歌曲中的教难得旋律用哼唱的形式提出来让幼儿在回音游戏中感受。

有时候可以将歌曲中的一些幼儿不太容易掌握的乐句,抽出来用哼唱的方法进行嗓子的“热身运动”。如把某一部分的歌词去掉,填上有趣的相声词,让幼儿玩唱。用一些无意义音节或象声词,如:嘟(du),答(da),啦(la),还有很多如:di,yi,ya…只要幼儿感兴趣,可以让幼儿一直玩下去。运用无意义音节玩唱开始歌唱活动(在新授歌曲中选取一个难点乐句的旋律,填上有趣的相声词作为练声曲)的教学组织方法,即激发了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又突破了教学难点,这些“奇奇怪怪”的声音,起到增加情趣、降低困难的效果。同时,我发现运用无意义音节玩唱开始歌唱活动的教学组织时既可以由教师向幼儿提出建议,有的时候也可以由教师鼓励幼儿进行创造,因为这些“奇奇怪怪”的声音很多,只要幼儿有兴趣就可以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如:“啦啦啦”“嘟嘟嘟”或“嘀嘀哒哒”等等,这个方法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应该是一个很好并且有效的手段。

例如:小月亮 基本流程:

练声环节自然引出:自编“太阳出来了……月亮出来了,宝贝开始睡觉,恩恩恩……”

游戏导入重点前置(掌握× ×××节奏)——:

可用前半段音乐:月亮姑娘和小朋友玩挠痒痒游戏、听到感受切分音做含羞动作;可用后半段音乐玩游戏:月亮回头游戏

学唱歌曲表演歌曲内容(感受旋律,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演唱歌曲(抒感)

创编歌曲

三、教唱环节

1.不可缺少的范唱

一般我们在让幼儿初步感受时, 比较贯用的是弹唱和音乐磁带(VCD),让幼儿从这些范唱中感受歌曲。但是我觉得在幼儿园的音乐歌唱活动中,不管是哪个年龄的歌唱教学。第一遍比较提倡教师清唱。因为音乐活动首先是传递情感的活动,歌唱教学能 “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传递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是教师。教师就要用自身的歌声、表情、适当的体态语,给孩子一个整体的、美的全方位的感知,因此教师的范唱在歌唱教学中是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通过范唱把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消除幼儿对歌唱高不可攀的恐惧心理。在范唱中,教师富于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动作、眼神及亲切清晰的发音吐字等,都能感染激发幼儿,给幼儿提供学习的“样板”,让幼儿从中得到启发、借鉴。但是清唱对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教材的熟练程度要高,歌唱的情感要丰富,歌唱

时做到尽量不走调。 2.范唱要渐渐隐退:孩子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要从台前到台后,慢慢退出。开始时,整首歌曲要用较响的声音与幼儿共同来演唱,然后从带动的角度慢慢退到帮助的角度,最后退出。

  3.伴奏的问题

学唱过程中总会有教师伴奏环节。伴奏是一种合作的艺术。歌唱活动中的伴奏应与歌唱活动本身溶为一体。因此,教师课前要做充分的弹唱练习,即使是我们熟悉的歌曲课前也要弹唱几遍,才能保证在上课时的熟练程度)。我们不提倡自我陶醉、脱离歌唱活动的“高技术”伴奏。我们应正确处理好伴奏在歌唱活动中的位置,即伴奏是伴随着歌唱的演奏,因而总体上要服从歌唱的需要。但是,伴奏也不总处于伴随地位。特别在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中,由于没有歌唱者的限制,这时,伴奏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充分表现,以起到对歌曲的引领、烘托、补充的作用。特别是前奏,前奏又称引子,是歌曲开始前的一段钢琴演奏。它预示歌曲的主题内容、音乐形象和风格特征,为歌唱者提示情绪、音高、速度、调式、节拍等。歌曲前奏响,就是要重重地唱。前奏轻,暗示着轻轻唱,前奏慢,则要求慢慢唱,前奏快,就是说要快快唱。

弹琴时还需要注意: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在学唱新歌时,需要借助教师的体态、动作神态表情、口型变化以及教具的演示来理解、学习和记忆歌词。

幼儿学唱时,一般采用整首教唱法。幼儿在感受、欣赏的基础上,整体学唱,能把握歌曲的整体美,把握歌曲的整体脉络。演唱歌曲这是孩子用声音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孩子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歌唱活动中,演唱歌曲要占一定的比例,练唱时可安排5遍左右的练习。进行学唱时,每一遍都要提出新的要求;

①理性的提法;什么地方在唱得响一点。什么地方有一拍休息的地方(休止符);

②形象的启发。例:春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跳跃的声音来演唱“嘀嘀嗒”。如《给爷爷奶奶 敲敲背,捶捶腿》爷爷亲吆,奶奶亲吆“咚咚咚”如果发现孩子在咚咚咚的力度,可以这样引导:爷爷奶奶做了一天的家务很累,我们的小拳头要敲得怎样?(幼儿讲,教师也可用动作引导)让孩子知道要有力。

4.可采用的教学手段

歌唱教学,教师面琴而坐,边弹边唱,如果只是让幼儿一遍又一遍的大声模唱,可导致幼儿由于学习内容困难过大,又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或机械发音等不良结果。

歌词的记忆:感受旋律、理解歌词是歌唱教学中的两大难点。我们常常会用表演、律动、节奏练习、游戏等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氛围中感受。不管在歌唱教学中我们采用哪种歌唱教学手段,都不能缺少以下两点:

感受旋律、理解歌词:为了有效地降低幼儿学习难度,消除学习的障碍。只有在充分感受与理解歌词、旋律的基础上跟唱歌曲,幼儿在学唱时会产生似曾相识的心理体验,才会轻松的学习。(流行歌曲的效果),

演唱歌曲:这是孩子用声音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孩子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所以要歌唱活动中,演唱歌曲要占一定的比例,练唱时可安排5遍左右的练习。

①游戏式:整个活动都根据孩子有模仿学习和喜欢游戏的共性。如《小猫叫,咪》(小班)用生活模仿游戏“洗脸”一气呵成。基本流程:设置情境(认识客人,营造师幼之间宽松的氛围)——游戏:帮客人洗脸(欣赏歌曲)——游戏:为小动物洗脸(学唱歌曲)——游戏:找朋友(演唱歌曲,体验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应注意的问题:采用了游戏的方法,而歌唱份量不适当。小班孩子运用游戏的方法,但忽视了幼儿用声音演唱,而且孩子本身的特点就是喜欢动不喜欢静的,老师对唱无要求,那就达不到用歌声来表达情感的要求了。又如:《挠痒痒》149;《哈巴狗100》加入间奏和吃骨头情节

②故事式:《狼和小兔》(大班)、《迷路的小花鸭》《猴子学样》。基本流程:谈话导入(欣赏音乐,唤醒记忆,激发兴趣)——讲述故事,理解歌词。——教师示范演唱——幼儿学习演唱——创编歌曲

③情境表演式:如:《办家家》 基本流程:观看情景表演(它比图片直观、形象,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幼儿讲述,教师归纳歌词——学习演唱——表演歌曲

④图谱式:图片《合拢放开2》、《小手爬》学会后创编小手爬的地方,用简单的图示代表。

节奏卡:《水果歌》《小手哪里去了》

乐曲图谱的介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应用图谱能在节奏训练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节奏意识;能在歌曲学唱中帮助幼儿建立优良的旋律概念,使幼儿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还能在音乐欣赏中帮助幼儿更好、更充分地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结构性质。图谱可以更直接地显示音乐活动的内容节拍,当然前提图谱的设计简洁明了,让孩子看着图谱就能很快明白,这样图谱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相反,如果老师将图谱设计的而很复杂,这样,反而起了反作用,误导孩子。

完整式图谱:《小兔子的菜园》《买菜》

填空式图谱:(适用于:歌词是描述性的内容)小篱笆(大班)、春天里来 夏天里(大班)

《春天里》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图片填空)。 基本流程:情境练声——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旋律的优美)——理解歌词(通过图谱理解歌词)——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增强幼儿的动作表现力,并通过柔美的动作进一步理解歌曲优美的意境)。

四、复习环节——歌唱与游戏的结合

我们的歌唱教学,可采用多形式的练唱。如齐唱、独唱第、对唱、领唱;还可采用多方式的练习:改变歌曲快慢、轻重来演唱等等。当幼儿学会了歌唱,我们在复习巩固歌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改变方法。融入游戏化的内容,从对音乐材料的处理上着手,将音乐中的一些重要元素,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乐意接受的形式来做为一种复习手段,使歌唱活动更具活力。那就是创新游戏,创编内容

艺术教育的关健能力,是创造力。在歌唱活动中加入创编内容,一是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性的机会,二是给歌曲注入了新的学习元素,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注意,创编时,给予孩子创造的机会,还要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时间、空间,让孩子们来说去做,教师要帮助孩子归纳、提炼,切不可包办代替。

1)根据歌曲情节创编游戏:《小老鼠上灯台》(两种游戏方法)《小青蛙》(两两合作游戏)

变歌曲为音乐游戏:变换游戏的形式激起幼儿音乐游戏的兴趣:

2)变换合作方式进行游戏:《蚕豆花》,《炒豆豆》,《两只小鸟》

《汽车上》如把小椅子排一排当成公共汽车,幼儿做小司机《看公共上的轮子》

2)创编:仿编歌词—— 替换一个词的:要尊重孩子。例:小小蛋儿把门开。你们知道谁也会生蛋?你们会把刚才说的动物唱进歌曲里去吗?师幼儿共同唱歌,唱到替换处,停一下:开出一只“××”(这时教师可以手指图片、或指编出替换词的幼儿、或做动作让幼儿共同把歌词替换上;也就是说“把空间留给幼儿。”

替换一句的。例:“山谷回音真好听”,把这一句提出来,编一编,唱一唱。“咚咚咚”仿编时,可以问:还想给谁捶捶背?幼儿说“爸爸”“爸爸做什么事呢?”仿编难度大一点的可以替换一句,仿编难度小一点的可以是替换几个字。这时,老师就把这一句提出来,让幼儿说或唱,教师归纳后再让大家一起唱一唱,最后可以用累加的方法把孩子创编的内容全唱出来。

例:歌词《小象爱妈妈》节奏:《鼓上的小米粒》

第4篇

关键词:少儿古筝;音乐教学;兴趣;培养

前言

古筝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既能柔美细腻,又能宏伟磅礴。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创作突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结构型,进一步扩展了筝的表现力,如今,很多家长希望把孩子从小培养的多才多艺,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习筝。但学习古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少年儿童学筝时断时续,兴趣不持久。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兴趣,或兴趣不持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面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时,就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

一、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琴原动力

以琴激趣,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年龄较小,他们对古筝有很强的好奇心,但缺乏耐性,思想不集中。所以在感情上就要和他们亲近,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和喜欢自己。作为教师,还要抓住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他们一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所以要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在少儿刚接触古筝时,要从基本功抓起,因为基本功的好坏对能否弹好古筝至关的重要。但是练习基本功时的单一和枯燥会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慢慢产生厌倦,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把基本功和熟悉的儿歌小曲子结合起来,当他们听见熟悉的儿歌后,就会合着拍子轻声哼唱。通过这种技巧与乐曲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以美的旋律,来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二)提高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因此在古筝作品中想要把节奏、音色、力度、速度表现出来的话,一定要从技巧开始抓起。把勾、托、抹、劈、滑、揉等技巧教学同审美教育联系在一起,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时,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力,通过结合典型的乐曲,去启发学生感知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不同作用。从技能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什么是筝乐美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美,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得向往和追求,所以教师在范奏中要注意古筝技巧的正确方法。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结合而产生的,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重要的是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体会与理解。

(三)增强音乐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是无限的,所以音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古筝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引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为题,描绘了夕阳西下,小船轻轻荡漾,辛苦的渔民忘却一天的疲劳,悠闲自得,满载而归的画面。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脑中去想象画面,置身其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曲目的内容后,再去识谱演奏,这样就会显得轻松愉快。在古筝教学中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凡是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才会作出更多的投入并使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兴趣一经形成,就会吸引儿童去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兴趣是一种心理特征,它不是生来固有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是生活所需激发而发展起来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在这个入门阶段,老师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兴趣的责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琴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将自己的老师视为榜样,视为偶像。假如,一个老师对于古筝事业执着追求,那他的学生也会对古筝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若老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那他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大打折。所以,老师的兴趣和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是成正比的。

三、培养学习兴趣的几个要素

(一)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渠

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尊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渠道。少年儿童学习古筝基本上都是利用课余时间。但是存在年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教学很难采取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古筝教师,必须全面的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家长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纽带

儿童学筝启蒙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孩子自身天赋和勤奋,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态度,剩下的一点则是家长的密切配合与辅导。实际上,对于年幼的初学者来说,家长起着“助教”的作用。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家长应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语气和语言。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最后,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而要适时奖励,不然容易信心减去,兴趣低落,还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弹琴不是件容易事,它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要做到手、眼、脑并用,让孩子协调好这一切本来就是件复杂的事情。所以有缺点是正常的,可能一个缺点克服了,又会有新的缺点需要克服,这都不足为怪。只要脚踏实地,最终都会积少成多,取得可观的进步。

(三)循序渐进是学好古筝的重要方法

科学的安排练习时间,学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地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固定练琴时间,养成定时对音乐的兴奋习惯,提高效率,快速进入状态达到省时的作用。要持之以恒,连续不间断地上课,在每次古筝课后要安排练习,来巩固当天所学。其次,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练习方式来适应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短的特点,将一天中可以用来练习的时间分散开来使用。在练习时要做到,认真正确地练好每一遍,不强求数量。争取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养成注意力集中,认真练琴的好习惯。

第5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民族地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1-02

一、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社会三大著名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奥尔夫音乐注重的是音乐的原本性及艺术的本源。原本性的音乐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情感。人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并体验的,是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没有大型的形式、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有关的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素材,简单不单调,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学习高深的专业音乐知识、培养专业音乐素养,而是注重开发人的音乐潜能,是人类音乐的启蒙,是儿童学习其他所有音乐的基础。

(一)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可以激发幼儿自信主动的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其教育理念包括主动性参与性,即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与以往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区别。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奥尔夫音乐是开放式的。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无限可能无限的答案,它允许任意答案的存在,只要孩子们做了就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就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儿童天生具有探索精神,只是在后天的教育中逐渐的埋没了,因此奥尔夫提倡儿童的自主探索,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尊重儿童的探索精神,并努力挖掘儿童的各种潜能。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新意识与交往合作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自由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让儿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活动,这也符合《纲要》精神。对儿童来说培养兴趣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与他人相比不一样的创新更重要,而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创作更多的活动才能引导儿童去创造与创新。奥尔夫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即兴性,即要求儿童根据乐曲能够即兴创作出新的动作、造型等,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合作活动存在,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奥尔夫音乐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

1.丰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育内容

艺术领域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两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课核心课,是根据3―6岁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着重讲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涉猎较少。虽然目前音乐教育中也培养幼儿的能力、兴趣,倡导幼儿大胆表现,但从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上看仍显单调传统。奥尔夫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发现、探索与创造,重视节奏学习、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强调幼儿主动感受、大胆表现、自由探索,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空白,丰富了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2.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享誉全球的优秀儿童音乐教育法,倡导主动参与、积极实践。高校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系统的讲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3.有利于幼儿园实际教学的开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岗位后势必要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教育领域,也能够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好处: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进行综合学科的教育;采用儿童熟悉亲切、易学易懂的教学手段;掌握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乐学易学。

4.开设奥尔夫音乐幼儿特色班

有研究表明:5岁前能开发出90%的音乐潜能;7岁前能开发出50%的音乐潜能;17岁前最多只能开发10%的音乐潜能。因此奥尔夫音乐应及早进行,奥尔夫音乐能够对乳儿期4个月的儿童进行教育,在熟练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班、早教班等,也为收入偏低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

5.奥尔夫音乐教师前景喜人

据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的专家指出,由于幼师行业倍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尤其在北京等各大城市需求量更是供不应求,而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师又是幼师中的稀缺职位,所以奥尔夫教师有着相当绝对的就业优势。

三、呼伦贝尔学院《奥尔夫音乐》课程开设现状

呼伦贝尔学院自2012年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以来,已经开设三年,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处于探索阶段,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技能,又为学生培养一技之长。

1.具备较为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师

自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之前的一年,学院派遣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与实操技能方面都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工作。

2.课时有限,教学内容较多

《奥尔夫音乐》作为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占1学分,共计18课时(以前为16课时),其中包含根据考试改革要求的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以及结课考核的课时量。奥尔夫音乐是一个内容体系完整的音乐教学法,内容较多,方法丰富多样,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但由于课时量有限,只能选择最重要的部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3.奥尔夫音乐教育场地不足

学校没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每年根据教师需求不同不停地更换奥尔夫音乐授课教室,使奥尔夫音乐成为一门“游击”课程,不便于课程的开展。奥尔夫音乐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可看可听,但是目前教室内不具备相应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室内设备的不足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4.奥尔夫乐器配备不尽完善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一大贡献,因此乐器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所使用的乐器不尽完善合理,有大量损坏的情况,也存在部分乐器“过剩”,缺少部分重要乐器的情况。常用的乐器用的比较频繁,部分乐器从未使用过。

四、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对《奥尔夫音乐》的重视程度

1.建设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

完备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是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应提供资金建设一个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为培养专业人才投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活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2.精选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大特色,乐器贵在精与实用。精心选择的乐器,不仅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最大作用,还能节省资金。要做到精心选择奥尔夫乐器,就要参考任课教师意见,将教学过程中常用语必须的乐器备齐,不必要的花哨乐器则可以大量删减,即可节省资金,又可以提高乐器的使用率。

3.组织教师定期培训

学习与成长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任课教师在开课前进行了培训,具备了开设课程的能力,不代表一辈子就不再需要学习,虽然奥尔夫教育理念是七十年前的理念,但是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运用却日新月起、天天发展。因此学校投入小部分资金,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外出学习与培训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奥尔夫音乐教育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能力

(1)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的把奥尔夫音乐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要不断的外出学习和培训,获得系统的奥尔夫音乐知识与理念,及时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奥尔夫音乐教育效果,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精品课,参与其他教师的经验交流,从而获得活动设计的经验。也可到基层幼儿园实地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与观摩中加强对奥尔夫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本土特色

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来组织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参与废物利用的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并指导实践,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因此《奥尔夫音乐》课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展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师要注重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学生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引进奥尔夫音乐课程[J].科技风.2011(8)

[2]刘晓娜.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J].学周刊. 2013(10)

[3]张冬梅.论幼师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5)

第6篇

音乐是最能够展现人类艺术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自幼儿时期,就会对音乐充满各种各样的幻想和兴趣,同时,少儿期是孩子发掘自身音乐潜能最重要的黄金时期。

对于少儿音乐教育来说,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观、鉴赏力和创造力是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其中对少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是进行少儿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著名的美国教育家罗威菲尔特曾说过:音乐常规教育只是进行儿童美育教育的一种手段,而通过音乐教育去发展儿童的各方面感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少儿音乐教育的创造力培养中,应注重三个环节的塑造,即:兴趣、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要将激发少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作为前提,调动少儿对音乐的想象力作为关键,注重少儿音乐实践能力的锻炼作为手段。以下,笔者将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探讨在音乐教育中少儿创造力的培养。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力

兴趣是培养少儿音乐创造力的源泉。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少儿对音乐的喜爱,让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享受音乐,提升他们创造力的源泉。抓住培养兴趣的着力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少儿音乐兴趣最好的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育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贴近生活的教育模式,培养少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少儿对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来源于对音乐的兴趣,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育手段正是培养他们兴趣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应注意让少儿更多地倾听来自于生活的声音和乐曲,例如:他们自己的心跳声、小河流水的哗哗声等,这些声音都来源于生活并很容易模仿,少儿能够很轻易地将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声音学会,并演奏出来,从中找到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2.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少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少年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如一味地采用课堂式的音乐教育手段,会本文由收集整理限制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容易使他们产生乏味、无趣的感觉,从而对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培养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应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少儿多融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在自然中找寻最原生态的音乐节奏,如小鸟的歌唱、娟娟的流水等,这些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创造出来的音乐正式激发少儿音乐学习兴趣的最好导师,少儿能够在自然的嬉戏中发掘出对音乐最浓厚的兴趣。

三、以想象力发展为关键,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教育给少儿带来的想象是深远的,马克思曾经把想象力成为“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在少儿的音乐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是关键环节,它是少儿发挥音乐创造潜能的基础。

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特定的音乐形式充分调动少儿的音乐想象力,例如:在学习《金蛇狂舞》一曲时,教师通过现场音乐演奏,让学生进行欣赏,并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以问答的方式给学生制造一种音乐的意境。发问方式一:“同学们通过音乐能够想象出什么景象?”学生回答道“我们看到了好多条龙在空中飞舞,好像很多条绸带在飘舞一样。”发问方式二:“在表达金蛇狂舞的意境时,同学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学生回答道“欢快、精神、活力。”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多采用类似的启发、引导式的问答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开发少儿的智力,培养他们丰富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为增强音乐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四、以实践锻炼作为手段,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力

实践锻炼是一切创造力的来源,没有深入实际的动手操作,一切创造都是空中楼阁。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源泉来自于他们的手指。”这充分证明了实践锻炼是培养少年儿童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多制造机会,让少儿参与到音乐的实践锻炼中去,让少儿养成动口又动手的良好习惯,即让他们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也进行音乐实践训练。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少儿对歌曲旋律、节奏形成认识,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教会少儿用自己的手去根据音乐节奏打节拍,并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旋律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将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背景设置相应的场景剧目,让学生根据音乐背景扮演不同的音乐角色,进行音乐剧表演,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使他们做到感同身受,从而以多样化的实践锻炼模式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课堂;游戏环节;生活化

一、音乐游戏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幼儿园教学内容中融入游戏环节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少儿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在选择音乐教材时,可以将一些游戏性和趣味性等融入歌词和旋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音乐教育更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开展能培养音乐素养的小游戏,形式简单但是又能够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在游戏内容的设计中,必须培养幼儿的兴趣,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环节中,为了能更好地促使幼儿积极地进入音乐游戏的角色中,从而更好地得到锻炼。在进入一段歌曲的演唱前,可以通过相应的游戏方式进行简短发声的练习,利用手势发声等来进行。又如,在“猫和老鼠”的教学环节中,利用相应的角色扮演游戏,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感受到音乐教学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全面运用自由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当前的少儿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手段多元化,这就必须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利用唱歌、跳舞等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可以配合音乐游戏来开展各种组织形式的教学,从而有效地加强幼儿的审美情趣训练。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得其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其下意识地进行相应的跟唱和表演,从而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情感,而这正是当前幼儿音乐教育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将音乐学习和幼儿的相关活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进而能够更好地促使幼儿学习参与活动。同时,在培养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必须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相应环节的设计,使得各个教育环节更加情节化,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从陌生主题顺利走向一个熟悉的意境。

3.采用多元化的游戏元素教学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看,幼儿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要充分依据幼儿的心理特征,有效地利用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非常可爱的图形来表现音乐符号,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增强幼儿对音乐符号的认知。这是由于幼儿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为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得音乐游戏更加具有律动性,有效地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能力。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更加正确、熟练的教学手势,继而能够正确展现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为幼儿提供正确的模仿板块,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二、音乐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表达

从现阶段来看,音乐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一般来说,音乐总体是来源于生活,基本上相关的音乐内容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在幼儿园的幼儿音乐课堂中,教学的音乐内容必须要贴近生活,才能够更好地找到音乐和幼儿生活的结合点。

具体而言,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以幼儿兴趣为导向,逐步发现和选择一些与生活、自然相关联的内容。例如,虫鸣鸟叫和雷雨等,都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声音,教师可以在讲授《小鸭子》等歌曲中,利用播放器将一些没有经过处理的声音播放给幼儿听,以此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熟悉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并模仿一些声音,在《小汽车》的歌曲中,可以让幼儿模仿汽车的喇叭声,从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让幼儿在初步学会歌曲后,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提供更多关于春天的图片,进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又或者可以采用教材上的一些歌曲,选用一些经典和深受幼儿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进而使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资源。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将幼儿对动画片的喜爱逐渐转移到对音乐的喜爱上,进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幼儿对音乐学习的认识。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幼儿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只有在音乐课堂中加强对音乐游戏的把握,将诸多游戏元素有效地融入音乐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音乐课堂的效率。与此同时,本文笔者还认为,音乐创作大多来源于生活,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喜爱。

参考文献:

[1]杜涓.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08):2-16.

第8篇

通过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及儿童以上几个方面的特征,我觉得游戏法教学应用在少儿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适合的。

第一,在视唱的教学中,学生进行试唱练习,首先就要对音符音高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如果我们只是按照乐理书中的文字单一的传授给孩子,不仅让他们难以理解而产生畏难心理,而且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热爱游戏、逻辑思维能力弱等特点,我们可将枯燥无味的音符编成旋律优美的儿歌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让儿童对生动、形象、上口、易懂、易记的知识更容易接受,从而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比如儿歌:“do像一支笔,re像每嘴鸭。mi像人耳朵,fa像三角叉。sol像小钥匙,la梨歪把。si像小拐棍,高do头戴花”。当讲到哪个唱名的时候,就在音符下面贴上相应的图片。待学生背熟并准确地认识了各个音符后,把图片撤掉,只唱“do、re、mi、fa、sol、la、si、do”。由于有儿歌内容的提示,学生很快地辨认并能记住每个唱名,再结合柯尔文手势,学生基本能唱准每个音符的音高。

第二,在古典吉他演奏,钢琴弹奏,视唱等方面都要求会识别五线谱。由于儿童控制和调节自己心活动和行为活动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在教他们识谱时,最初谱子上的一些插图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兴趣,可不一会儿,他们就心不在焉了,注意力可能就转移到壁画或其它事物上了。而形象直观的语言及简单的互动游戏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易懂,能使儿童的注意力不断地吸引到教学上来。因此,对于五线谱的教学,我们应试着用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及简单的游戏来进行讲授。例如:我们可以把五线谱比作我们的五根手指,每根手指上都住着一个音符,手指和手指之间也住着一个音符,每个音符在我们的手指及手指间就好像一个温馨的家,然后我们可以找他们玩。比如老师写出某个音,然后让学生在自己手上找出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心理上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让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第三,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好比是骨骼。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我们在少儿音乐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节奏,动作节奏的训练。例如:我们可以把二分音符节奏比作老爷爷走路,四分音符比作年轻人走路,八分音符比作小朋友走路。然后老师模仿老爷爷、年轻人、小朋友走路,让学生边拍边唱。比如,老师模仿老爷爷走路时,学生拍打x节奏,边拍边唱“走啊,走啊”;老师模仿年轻人走路时,学生就拍打“xx”节奏,边拍边唱“走,走”;老师模仿小朋友走路时,学生就拍打xx节奏,边拍边唱“跑跑跑跑”。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游戏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模仿三种年龄阶段的人走路。比如,把所有人分成三组,分别模仿老爷爷、年轻人、小朋友走路,并且要边走边唱。看哪组进行的比较好,好的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最后三组可以同时进行,让学生在这种放松,有趣的氛围中很快的掌握了三种节奏并使三种节奏合在一起,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些简单的模仿游戏不仅使他们在玩乐中掌握了三种节奏,而且为今后的多声部合唱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四,在少儿的练耳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把抽象的内容化为活泼形象的游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介绍音及音的高低时可以说“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的声音时乐音。又尖又细的声音是高音,又粗又宽的声音是低音。”并且请学生模仿鸭、老爷爷、小朋友、牛、猫的声音,同时让学生说出老爷爷和小哥哥,牛和猫,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我们还可以把音阶比喻为小熊猫上楼梯,小跳音程比作为小兔跳,大跳音程比作为小猴翻筋斗等。例如在“送信的邮递员”游戏教学中,老师在琴上弹一个音程(四度)请学生听,文艺委员邀请一位同学当邮递员,学生边唱音乐边做最后一个音所表现的小动物形象,听后把信送到小动物家,游戏反复的进行。这些与儿童生活十分贴近的游戏不仅使儿童乐于玩,还培养了他们对音高概念的认识。

游戏教学法在少儿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如能把游戏恰如其分,灵活自如地应用到少儿音乐教学中去,我们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应用游戏来导入课程可以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应用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

三、根据音乐教学内容,让儿童自由创编游戏。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而且能让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愉悦环境氛围中展示各自的才华。

四、游戏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知识,可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及简单有趣的游戏来进行渗透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9篇

一、民族文化与少儿音乐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民族音乐能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调动少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少儿早期音乐教育”,是一个可以“大做”的“小题”。民族音乐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因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这些节日是展示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一个大舞台。由于对“少儿早期音乐教育”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一个独特的角度,更加明晰地透视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美的本质,更加清楚地了解民族音乐艺术的审美机制,更加深入地把握“少儿早期音乐教育”与“少儿生理发育节律和少儿心理发育节律”的内在契合和反馈协同关系。通过广泛地欣赏民族音乐,陶冶情操,还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民族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丰富和多方面的,有活泼欢快、忧愁悲切的,有热烈奔放、豪放深沉的,也有诙谐有趣、庄严凝重的。这对于学生丰富的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必须加强学校的少儿民族音乐文化教育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也是每个民族特有的语言。音乐教育起到传承音乐文化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发扬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必须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教育首先应从学校音乐教育入手。在音乐活动中,培养了少儿语言、艺术、创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少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有利地塑造少儿良好的气质和性格。快乐音符的教育理念,充分将音乐与民族文化相融合。

少儿教育中忽视正确导向,也是少儿音乐教育缺乏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不良倾向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危害。当然,闭关锁国也是不行的,发扬民族文化,不是与西方文化一刀两断。反之,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恰到好处地吸取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使之为我所用,就能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比如:学习西方的声乐、器乐、演唱、演奏中的技能、技巧,并把它们和我国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像日本、韩国,他们虽是发达国家,接触西方文化更多、更具体,但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民族教育、民族文化。都知道本民族是根、是魂!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各民族经过长期创作、积累,在劳动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传统并继续发展下来的音乐艺术,它包括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民族传统音乐,因为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是一个民族心理素质、文化传统、习俗和审美观念在音乐中的反映。它不但与特定民族的人民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也直接体现出他们的音乐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

可见,研究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工作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是中国新音乐建设的需要,更是教育好我们下一代、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

三、学校音乐课要成为少儿民族音乐文化的输送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