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6 16:13: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1篇

图1 2007-2012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及增长

据中国IDC圈最新的《2012-2013年度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简称“IDC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210.5亿元人民币,增速达到23.2%,相比去年增速有较大下滑,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IDC基础业务市场规模137.2亿元人民币,增速为20%,IDC增值业务市场规模73.3亿元人民币,增速为29.7%,增值业务成为拉动IDC市场增长的主力军。

图2 2007-2012年中国IDC市场基础业务规模及增长

图3 2007-2012年中国IDC市场增值业务规模及增长

近两年,国内IDC产业呈现政策导向明显、产业合并加速、基础建设火热等几个特点,主要得益于国内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推动。虽然近年国内IDC市场增速明显。据统计,2005~2012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但相比欧美地区,国内45万座数据中心总量不低,但大型数据中心偏少,仅不足百座,而且目前国内可以为市场用户提供IDC服务的数据中心仅有有500多座,其中70%以上的数据中心为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所有,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等经济相对发达、业务量大、带宽资源充足的省市。而且IDC的平均能耗效率(PUE)在2.2一3,远低于发达国家1.5的水平。

另外,因为受“云模式”发展和数据中心能耗影响,2012年大型IDC服务商业新建数据中心部署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形成全国跨各大区域分散部署的态势。中国三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继在西部建立大型数据中心,在业务运营、合作模式等领域开展创新,引领了IDC的新的业务发展模式。

报告图表摘要:

2012年全球IDC市场规模与增长2012年,全球IDC市场增长的趋势有所减缓,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55.2亿美元,增速为14.6%。其增长速度的主要拉动力还在于亚太,仍然源于IT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电信企业从自身业务支撑和拓展强烈需求。

图1 2007-2012年全球IDC市场规模及增长2007-2012年中国电信运营商投资规模2012年,三大运营商都在经历了电信重组3G大规模建网的几年后,一方面,通过经营策略调整和业务整合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新兴业务积极探索,寻求开辟新的市场。2012年全年电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总投资3278亿元,比去年增速有所上升,增速达到6.2%。

图2 2007-2012年中国电信运营商投资规模2007-2012年中国IDC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高速发展,IDC市场正进入快速增长期。据统计,2005~2012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12年中国IDC基础业务规模达到137.2亿元,同比增长20%,2012年中国IDC增值业务规模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29.7%。

图3 2007-2012年中国IDC市场基础业务规模及增长

图4 2007-2012年中国IDC市场增值业务规模及增长2012年中国IDC公司的机房服务器数量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被调查IDC服务商机房拥有服务器数量在5000台以上所占比例与2011年没有多大变化;被调查IDC服务商机房拥有服务器数量在1000-3000台的所占比例下降到23%,说明这两年行业进行重组整合,较小的IDC服务商已经被重组或者淘汰。

图5 2012年中国IDC公司的机房服务器数量IDC服务商整体分析2012年,基础电信运营商所占比例基本上没有改变,这说明IDC服务提供商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趋向于稳定,随之而带来的是市场的有序竞争。

表1 基础电信运营商与第三方IDC服务商的对比

图6 2012年中国IDC公司的数量分布2012年中国IDC客户类型分布2012年,IDC公司客户分布行业如下:互联网客户仍旧是主要快速增长的客户群体,2012年所占比例达到38.7%;11.7%被调查用户是制造行业。政府、教育行业增长较快,所占比例分别为8.7%和7.8%,随着政府电子政府、物联网以及部分公共云平台的快速建设,对IDC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教育行业随着班班通等项目的带动,一些校园应用平台的建设与整合,大数据的集中也会带来对IDC业务的需求。

图7 2012年中国IDC客户类型分布 《2012-2013年度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专题地址:idcquan.com/special/2013baogao/

第2篇

3G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范围来看,距离第一张3G牌照的发放已经有十个年头,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都已经颁发3G牌照。3G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移动网络平台,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此推动下,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将呈现出向移动互联网演进、媒体化、视频化三大发展趋势。

 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用户规模增长的日趋稳定,用户对移动电话以及移动通讯服务的使用程度逐步提高,话音业务收入增长趋缓,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拉动移动运营商收入的重要动力。同时,增值业务的发展增强了移动运营商的盈利能力,运营商正在与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加强合作,以进一步扩大增值业务收入,提高盈利水平。

 移动互联网服务类型日益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提供WAP服务的网站已经达到10万个。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内容和服务类型上来看,初步服务格局已经形成。一方面,与传统PC互联网类似的,移动门户、移动搜索、手机游戏、移动IM和手机视频成为目前主要的服务类型,同时,在细分领域当中也呈现出了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从手机作为服务终端的角度上,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软件也迅速发展起来,例如UCWEB、V8书客、尚邮、瑞图等软件。

 手机操作系统、移动开放系统及移动widget技术竞争是重要的技术和竞争趋势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向3G时代的迈进,智能手机成为应用3G服务越来越重要的终端。而抢占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则成为发展的重点。与互联网对比后可以发现,操作系统的竞争往往是产业竞争中最关键的环节,一旦某个操作系统成为市场的主流,围绕此操作系统所做的应用开发也就会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因此,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出现的Symbian、Windows Mobile、Linux以及Android的竞争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前的基础和缩影。

中国移动即将推出的开放移动系统(Open Mobile System,即“OMS”)将成为未来几年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对产业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OMS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开源和开放,可以让各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在跨平台的领域上实现。Widget最初是由雅虎推出的免费并开放源码的桌面应用程序平台。由于不同的Widget类型都是基于的相同的技术基础,因此不论是在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通过搭建widget平台而形成开发的生态系统成为众多企业的追求。中国移动OMS的推出将较大的推动widget的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加全新的体验。

 手机游戏占据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的最大比重得益于手机上网速度的提高以及上网资费的下降,手机游戏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其收入比重达到29%,其次为移动音乐,占据27%的市场份额;接下来依次为移动IM、手机视频、移动广告、移动搜索以及移动支付。

 3G牌照的颁发及移动上网资费下调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发展2009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宣布,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同时发放3G牌照。3G牌照发放后,电信运营商开始对上网资费进行了调整。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旗下全球通、动感地带及神州行畅听卡用户GPRS包月资费已经全面下调,除原有套餐内含流量加倍外,超出部分的流量费用由0.03元/KB降为0.01元/KB,下降幅度超过66%。而中国电信更是以免费上网为有引诱来推进新到手的后付费套餐业务。中国联通也推出了类似的措施。类似数据业务资费下调刚起帷幕。可以看出,在中国等待多年的3G牌照发放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后,重组后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将不遗余力的在3G时代开展业务并展开竞争。而伴随3G网络与业务而来的,诸如上网资费下调等因素有利于运营商吸引更多用户积极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与服务,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目录

主要结论与观点2

研究摘要8

研究定义8

研究方法8

一、全球移动互联网2008年发展概述10

1.1发展现状10

1.1.1产业市场规模10

1.1.2产业结构12

1.2产业特点13

1.2.1 2G-3G让移动互联网面临加速发展的新机遇13

1.2.2 LTE成为全球3G未来演进的共同方向13

1.2.3 HSPA网络快速发展,3G业务运营环境大为改善14

1.2.4在亚太地区之后欧洲成为3G用户和业务增长的新中心14

1.2.5创新3G业务定位不同用户需求15

1.3主要国家与地区15

1.3.1欧洲15

1.3.2韩国16

1.3.3日本16

1.3.4美国17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2008年发展概述18

2.1发展现状182.1.1产业环境18

2.1.2市场规模与增长21

2.1.3市场结构22

2.1.4市场盈利水平23

2.2基本特点24

2.2.1移动增值业务逐渐成为电信运营业主要驱动力24

2.2.2网络升级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更多发展空间25

2.2.3移动互联网服务产业链条逐渐成长成熟25

三、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分析27

3.1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27

3.1.1产业链概况27

3.1.2特征28

3.2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趋势29

3.2.1产业生命周期分析29

3.2.2产业链价值流动31

四、移动互联网用户结构分析33

4.1性别结构33

4.2年龄结构33

4.3学历结构34

4.4收入结构35

五、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细分市场发展状况及其竞争状况分析36

5.1移动门户36

5.1.1发展现状36

5.1.2盈利状况37

5.1.3竞争格局37

5.1.4主力企业评价38

5.2移动视频39

5.2.1发展现状39

5.2.2盈利状况40

5.2.3竞争格局41

5.2.4主力企业评价42

5.3移动即时通讯43

5.3.1发展现状43

5.3.2盈利状况43

5.3.3竞争格局44

5.3.4主力企业评价45

5.4手机游戏46

5.4.1发展现状46

5.4.2盈利状况48

5.4.3竞争格局48

5.4.4主力企业评价51

5.5移动搜索52

5.5.1发展现状52

5.5.2盈利模式分析53

5.5.3竞争格局54

5.5.4主力企业评价54

5.6移动音乐55

5.6.1发展现状55

5.6.2盈利模式分析56

5.6.3竞争格局57

5.6.4主力企业评价57

六、未来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分析59

6.1产品技术趋势59

6.1.1操作系统竞争转向手机战场59

6.1.2移动开放系统将主宰移动互联网市场59

6.1.3移动widget技术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推进因素之一60

6.2应用(业务)创新606.2.1手机游戏领域将借3G加快发展60

6.2.2位置服务空间尚待挖掘60

6.2.3垂直移动搜索仍然是近期主要模式61

6.2.4移动社区全球成功经验为中国互联网指路61

6.3市场演进61

6.4厂商竞争趋势61

七、未来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影响因素及市场发展预测63

7.1影响因素63

7.1.1有利因素63

7.1.2不利因素64

7.2 2009-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预测65

7.3 2009-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预测66

7.3.1用户结构66

7.3.2服务内容结构66

7.3.3收入结构67

八、发展建议69

8.1对运营商的建议69

8.1.1加强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发69

8.1.2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推动产业链协调发展69

8.2对投资机构的建议69

8.2.1移动门户69

8.2.2移动搜索70

8.2.3手机游戏70

8.2.4移动IM 70

8.2.5手机视频70

表目录

表1 2007-2008年中国手机宽带互联网用户规模20

表2 移动网络升级带来的增值业务提升25

表3 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服务类型及代表企业26

表4 新一轮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实力比较28

表5 产业生命周期主要特征列表29

表6 2008年空中网主要竞争策略39

表7 移动视频主要盈利模式分析40

表8 2008年上海文广主要竞争策略42

表9 2008年中国移动主要竞争策略45

表10 手机游戏的分类47

表11 手机游戏的主要盈利模式48

表12 2008年盛大数位红主要竞争策略52

表13 移动搜索分类52

表14 2008年易查主要竞争策略55

表15 2008年12530主要竞争策略58

表16 北京移动GPRS套餐方案64

图目录

图1 2002-2008年全球手机用户数和互联网用户数规模10

图2 2003-200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11

图3 2004-200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收入规模11

图4 200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12

图5 2002-2008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19

图6 2004-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20

图7 2003-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21

图8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市场结构22

图9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经常使用的服务23

图10 2004-2008年中移动、中联通增值业务收入占比24

图11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27

图12 中国电信业重组情况28

图13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生命周期31

图14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性别结构33

图15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34

图16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学历结构34

图17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收入结构35

图18 2008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竞争格局38

图19 2008年中国移动视频市场竞争格局41

图20 2008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竞争格局44

图21 中国手机游戏产业链47

图22 2008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竞争格局49

图23 2008年短信手机游戏SP排名及市场份额50

图24 2008年WAP手机游戏SP排名及市场份额50

图25 2008年JAVA手机游戏SP排名及市场份额51

图26 2008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竞争格局54

图27 中国移动音乐盈利模式56

图28 2008年中国移动音乐品牌结构57

图29 2009-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收入规模预测65

图30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预测66

第3篇

2002年,受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稳定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增速比2001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9%,对GDP的增长贡献为5.6%;第二产业增长9.9%,对GDP的增长贡献为63.3%;第三产业增长7.3%,对GDP的增长贡献为31.2%。与2001年相比,GDP增量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和贡献率都明显提高,工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

从行业层面看,2001年至2002年年底,处于较好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大于110)以上的行业数量及所占比重呈递增的趋势,而处于较差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小于100)的行业数量及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到2002年年底,20个主要的工业行业中已有11个处于较好景气水平以上,情况比2001年大为改观,处于较差景气水平的行业数量则由2001年的11个下降到2个,如图所示:

  

2001年至2002年工业行业总体景气变化情况

  

根据2002年各行业平均景气状况,可将20个主要的工业行业划分为五大类:

  

表1

2002年重要行业平均景气状况分类

  

同2001年行业增长格局的基本特征相比,多数行业增长景气水平明显提高,行业增长景气的分化局面开始形成。如下表所示:

  

表2

2001年至2002年各主要行业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上表显示,2002年除石油天然气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及饮料工业外,其余行业的增长景气较2001年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汽车、煤炭、食品、机械、金属制品和建材工业的提升幅度尤为突出。上升行业的数量及上升幅度都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综合考虑行业增长景气的水平和增长景气的变化情况,可将主要的工业行业进一步划分为四类:

  

表3

2002年重要行业景气综合分类

  

第一类是景气状况良好(指数≥13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以汽车工业为主,该行业2002年景气均值达137.9,同2001年相比提高36个点以上,景气水平和景气增幅均为近年来各行业之最;

第二类是景气水平较好(130>指数≥11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有食品工业、煤炭工业、机械工业(不含汽车)和金属制品业。2002年,这4个行业的平均增长景气水平和上升幅度也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水平,是2002年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第三类是景气水平适中(110>指数≥10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包括建材、医药、钢铁、电力、电子、烟草、家电、造纸印刷、饮料、化学和纺织服装等行业,这类行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60%以上,是保证我国工业乃至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

第四类是景气水平较差(指数<100),而且相对下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工业和石油天然气工业。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下半年,石油及石油加工业基本走出谷底,在低位景气水平出现稳步回升的态势,有色金属工业在年底出现较明显的回升势头,景气水平有望继续高走。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除了电子、机械等传统的经济增长带动力量之外,增长景气快速提升的行业如汽车、煤炭、钢铁、电力、建材等工业行业,以及重新焕发增长活力的传统消费品制造业如食品加工业、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逐步加强,并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行业增长格局的这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增长活力的提高。

二、分行业分析与预测

钢铁工业。2002年基本进入一个新的、具有较好持续性的增长阶段,行业增长景气指数除个别月份受市场预期调整影响出现短暂波折外,总体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年末景气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国内钢铁消费总量达到2.1亿吨,受此影响,钢铁价格在板材的带动下强劲复苏,有力地拉动了钢铁企业效益的普遍回升。据估算,2002年房地产业用钢新增量占全部钢铁新增量的60%以上,机械工业占新增钢产量的30%以上,是拉动钢铁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应对美国201条款,我国政府出台较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国内钢材需求将继续扩张,国际钢材市场消费形势也将出现一定程度好转。“中国产业增长景气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显示,钢铁工业增长景气将延续2002年的运行态势,保持在良好状态,钢铁生产将持续增长,全年钢产量将达到2.1亿吨以上;国内钢材价格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企业效益继续增长,全年实现利润将超过2002年;另外,钢材进口将得到抑制,出口有望高于2002年。

石油天然气工业。2002年,石油天然气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经历了下降——震荡——上升三个阶段,以近似于倾斜的“W”状由年初的谷底缓慢攀升,虽然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全行业增长景气缓慢复苏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企业的市场预期是影响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运行态势的主要因素。从年初的情况看,由于国际油价总体水平低于上年同期,市场消费未见明显起色,行业运行延续着上年的颓势,增长景气指数滑落至历史最低。5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出现波动,国内油价走势也有所波动,受此影响,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先升后降,表现出一定的反复性。9月以后,中东局势日益恶化和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力量的推波助澜使国际油价震荡攀升,引起国内主管部门对油品价格的调整,国内石油企业也加大了对市场的操控力度,虽然实际需求没有出现显著改善,下游企业补充库存以规避高价风险使国内消费形势开始好转,增长景气稳定上升,全行业开始出现回暖现象。预计2003年,国际油价将先高后低,全年均价与2002年持平或高于2002年,国内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全年成品油消费总量为12250~12500万吨,同比增长4%左右。全行业增长景气将保持2002年的回升势头,行业复苏之路还将继续。

电力行业。2002年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景气指数全年运行于较高区间。电力生产、供应高速增长,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全年发电量164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5%,用电162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用电590、11830、1980亿千瓦时,增长3.0%、11.2%、10.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80亿千瓦时,增长7.7%;全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2002年电力行业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原因:第一,宏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为电力行业提供了动力;第二,钢铁、煤炭、建材、机械制造等高能耗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电力需求;第三,农业电网新建和城市电网改造及西部地区用电普及,大大改变了电网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和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迅速提高了农村通电率。中国产业增长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显示:2003年电力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增长景气将总体运行于良好景气区间(历史峰值水平)。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达到17820亿千瓦时,增长率约10%。另外,由于电力全国联网工程尚未全面完成,竞价渠道尚未建立和煤炭价格上涨致使火电成本上升,电价在2003年不会出现明显下调。

化学工业。2002年是我国化工行业复苏的一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指数均值明显高于2001年;生产和销售保持同步快速增长,全行业完成产值7596.2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销售收入7216亿元,同比增长15.7%,受此影响企业获利水平显著提高,全行业资产利润率达到2.5%,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2002年化工行业良性发展首先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的需求拉动力量,如修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对基础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十分直接,特别是塑料板、管、带制造业,橡胶零件制造业充分受益,景气指数稳步上扬。其次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中(洗涤用品、化妆品药品)、日用塑料制造业的需求快速增加。再次是汽车、通讯、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橡胶制造业(轮胎制造业)、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发展。最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需求也有所增加。2003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仍将是保证化工行业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不过,如国际原油市场大幅波动,会对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原料、塑料原料等多种化工原料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化工行业增长预测模型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后的预测成果显示,2003年化工行业总体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但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增大。

汽车工业。2002年是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的第一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上升幅度和持续性不仅以往不曾出现,在所有行业中也是绝无仅有。与此相应,汽车行业整体效益景气出现“井喷式”增长,汽车市场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据统计,2002年全国汽车累计生产325万辆,比2001年增长38.5%,其中,轿车109万辆,比上年增加55%,累计销量112万辆,比上年增长56%,是拉动汽车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002年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首先是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使市场需求急剧扩大,2002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居民消费热点转向住、行、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国内大城市私车拥有量大幅增长,私人购车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其次,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增加了汽车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而大大促进了需求的增长。由过去的目录制管理改为公告制管理,生产厂商数量增加,民营资本、外资相继进入轿车、客车和零部件行业,供给主体多元化促进了市场竞争,令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价格水平不断降低,进而极大刺激了用户的购车欲望。再次,汽车服务体系发展迅速,消费环境有效改善,汽车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程序更加规范,汽车消费信贷大幅度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加紧修改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鼓励汽车消费、规范市场行为、推进税费改革的政策法规,极大地鼓舞了消费者的信心,汽车消费使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2002年汽车市场火爆的刺激下,各大汽车企业大幅度修订了增产计划,新车型的推出步伐比2002年将明显加快,势必形成更为白热化的竞争局面。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进口汽车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加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中国产业增长景气预测分析系统”的最新预测结果,预计2003年汽车工业(含整车和零部件)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将达到20%以上,汽车工业全行业景气水平将在2002年基础上再创新的景气高峰,达到160点左右的水平。预计2003年汽车产销总量可以达到400万辆以上,增长幅度在23%左右。分车型看,预计2003年国产轿车产销量将达到约160万辆,增长幅度40%以上。进口轿车数量10万辆左右。客车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120万辆,增长率约为13%。载货车中,重型货车仍将成为带动增长的主力军,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约125万辆,增长幅度13%左右。

机械工业。2002年,机械工业全线飘红,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提升,总产值达18489亿元,同比增长25.1%,居工业各行业之首,经济运行质量也明显提高。从发展态势看,机械工业增长景气指数自2002年初开始平稳上升,在经历7、8、9月的震荡调整之后,逐步在115点左右的历史最好水平的区间内稳定下来。2002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内在增长力量的集中表现。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03年机械工业增长率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不过由于2002年基数太高,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可能要适当低些,按工业总产值计,将达15%左右的水平,按增加值计将达12%左右的水平。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将继续看好,并可能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纺织服装业。2002年,纺织服装业呈现良好运行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整体水平好于去年并且处于自199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全行业生产稳定增长,服装业和棉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盈利行业。2003年,纺织经济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纺织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纺织服装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增长景气指数将在较好景气区间内波动,纺织工业生产、出口持续增长,但增幅有可能回落,纺织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产品价格仍将处于低位,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增幅提高的难度较大。

电子工业。2002年,消费类电子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产品高速增长;国内电子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电子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产品出口大幅度上升,我国电子工业增长景气逐步回暖,景气指数从年初的100点以下上扬至113点,达到近3年以来的最高点。全年产值同比增长22.3%,成为对2002年工业快速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然而,在行业增长景气复苏的同时,企业效益景气未见明显起色,延续了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下滑势头,全年下滑近10个百分点,跌至近3年以来的最低点。全行业亏损116.2亿元,同比增加18%;完成税金总额247.6亿元,同比下降了8%。预测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2003年,电子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在100点以上的高位区间运行。其中,消费类产品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投资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也将保持快速增长。另外,预计全球PC市场增长7.6%;2003年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口产品结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信业总体规模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到2003年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规模将达到3亿户,年增长40%以上,固定电话用户也将超过2.5亿户,电话普及率将达到40%。

家电制造业。2002年,家电行业呈现出缓慢复苏的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呈现前高后低的整体回升态势,其中,黑色家电景气水平要好于白色家电,是拉动行业景气主要力量。引领行业景气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出口迅猛增长,出口景气与出口量表现出一致的前高后底。伴随增长景气的缓慢回升,家电业效益景气也开始走出亏损的地带,总体平稳回升,黑色家电表现出稳步上升的势头,白色家电效益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2003年,家电制造业仍将维续复苏势头,增长景气继续回升;多数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与2002年基本持平或有小幅增长,空调器如果天气形势好将会有10%左右的增长空间,微波炉的跌势将趋于停止,大致稳定在2002年的水平;同时,家电的价格将持续保持在低位;2002年中国家电企业中民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2003年将继续有上乘表现,业绩将会有大幅度的跃升。

建材工业。2002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和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拉动下,建材行业整体运行状况好于往年,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较快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显著提升。全行业景气指数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并先后出现两波较有力度的上升。维持行业良好运行的主要动力为水泥制造业,在年初的100点上方盘横了5个月后,6月份景气指数从100.8点上升到108点。与此同时,全行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全年盈亏相抵后可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私营经济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58%。2002年建材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为2003年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奠定了基础,预计2003年建材工业产销量和利润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进一步上升,但增长速度将会有所放缓,增长指数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在各个子行业中,水泥制造业由于受固定投资增长和关小上大的结构调整政策等有利因素持续发挥作用的影响,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态,但下半年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将会延续自2002年9月出现的复苏趋势。

建筑业。2002年建筑业景气指数全年增势强劲,从年初的96点迅速攀升至120左右,增幅达25%,前半年景气指数上升的速度要略高于后半年,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预计2003年建筑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平稳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并低于2002年。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5%左右,近几年的热点包括住宅、大型能源建设和调度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将持续,建筑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仍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但由于投资体制改革的滞后、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有所改变。

煤炭工业。2002年,煤炭市场保持供求基本平衡格局,产销同步增长,煤炭价格继续适度回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是1997年以来运行质量和效益最好的年份。全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2年上半年出现一定程度波动,进入下半年后则呈平稳上升的态势。企业实现利润显著增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85.7亿元,同比增加42.3亿元,增长97.3%。2003年,煤炭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行业运行质量继续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行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预计全国煤炭产量将在14.3~14.5亿吨,其中国内市场消费13.5~13.7亿吨,出口继续稳定在8500万吨左右。

烟草行业。2002年,烟草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呈现总量供求平衡,税利总额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全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2年初基本延续了2001年下半年的大幅上升的走势,并在4月份到达了今年的高点120.3点,随后稳步下降,但仍处于较好的景气区间,全年整体水平明显好于去年。据统计,烟草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27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208亿元,上缴税金908亿元,同比增长23%。2003年,烟草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烟草行业的工商利税将在今年1400亿元的基数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将与今年基本持平,但质量和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卷烟产量将在今年的3425万箱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卷烟销售量也会适度增长。在卷烟产品结构上,预计2003年一、五类卷烟将维持今年的水平,二、三类卷烟则将分别提高1~2个百分点,而四类卷烟将可能相应有所减少。此外,市场竞争将向中高档烟集中;烟草产业结构将有效调整,市场集中度提高。

有色金属行业。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摆脱了上一年度的下滑势头,出现回暖迹象。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小幅下挫之后,开始逐步升高,年终攀升至105点,创造了2000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呈现出明显的前低后高特征。由于主要产品的价格低迷,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出现滑坡,但势头逐月趋缓,据统计,2002年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年减少30个百分点。各分行业中,重有色金属行业景气明显回暖;贵金属冶炼业发展很不稳定;稀有稀土金属是景气攀升幅度最大的行业。2003年,有色金属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稳步上升,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将比2002年有所改善,有色金属产量将继续增长。预计,2003年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将达1000万吨,同比增长5%;主要产品价格将呈现上扬之势,涨幅达6~10%;中等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650亿元,比2002年增长8%左右,完成工业增加值725亿元,比2002年增长6%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5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长沙,产学研,模式

一、研究背景

为贯彻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国家科技部开始在全国部分城市和高新区组织开展了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工作。长沙市在1998年初被批准列为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城市之一。长沙“九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的目标任务。“十五”期间,长沙又提出“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优势带动战略,把长沙建成繁荣的经济强市、开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现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城市”。2009年11月,长沙凭借“科技和人才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位居前列”、“全市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160亿元”、“技术合同成产额突破32亿元”等多项硬实力指标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

这一切得益于长沙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采取了正确的产学研发展模式。有效的产学研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长沙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而且促使企业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一) 借鉴成功经验,指导产学研合作,推动经济、生产力发展

研究长沙产学研发展的模式,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指导本地的产学研合作。在借鉴的同时再吸取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适合本地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 指出不足,加以完善,促进长沙经济、生产力发展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何产学研合作模式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其缺陷。只能说某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某个时期最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指出长沙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不足之处,本身就是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修正和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长沙经济、生产力发展。

(三) 在研究中通过整合优点的模式推广有效可行的新的产学研模式

在对长沙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中,要对各种模式的优点加以概括和总结,在总结的同时再根据本地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情况,对适合于本地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点加以整合,形成一种适合本地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三、长沙产学研现存模式及其特点研究

湖南制定并颁布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意见中提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坚持大科技、大产业、大开放、大协作,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产业资本、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多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产学研结合。因而,长沙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吸引高精尖人才参与,创造了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得到社会及海外投资机构的热捧,为长沙的科技创新发展吸引了大批的资本,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长沙的生产力发展。

长沙的产学研模式主要有:产学研资,科技园区模式、企业附属研究院模式、校办企业、技术转让论文范文。

(一)产学研资模式

产学研资模式是长沙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运用的最主要的产学研模式,也是最成功,对长沙科技、经济、社会促进作用最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它是通过新的观念,把新的体制、机制、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学、企业、资本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大学、企业进行研发、生产,而资本为科研项目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注入动力和提供保障,为企业的生产提供资本支持,当新的科技成果进行市场转化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的壮大,资本壮大后,又回来投入科研和生产,如此良性循环,使长沙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长沙的科技创新短期内跃入中部省份城市的第一。

它的具体特点有:

1、政府引导并建立科技投融资机构

长沙为了使科技创新顺利进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由政府注资3000万并成立了长沙长沙市科技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沙科技创业投融资协会、长沙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些公司的成立

2、以多种方式巧妙实行科技成果与资本的对接

通过成立民间投融资机构,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引国内外投资机构对科研及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而达到把科研成果与资本对接的目的。

通过与银行合作,达到把科研成果与金融资本对接的目的。通过技术交易平台和科交会等,把科研成果与资本对接,迅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市场化的运作吸引各方资本

民间投融资机构对科技投入的参与,大量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引海内外投资机构及金融机构,采取互惠互利共促发展的方式,达到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现,又满足了投入资本的壮大和发展。

(二)科技园区模式

长沙通过对科技园区的规划兴办,达到了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建立大量孵化器的作用。以园区的四大特色产业掀起和带动整个长沙经济和产业的腾飞。它的具体特点有:

1、由政府规划和引导

政府对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好基本设施,引导高新企业和高校产业进入,吸引高精尖人才进入创业。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园区的运作进行保护和监督。政府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通过对税费和行政收费的减免,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认定和淘汰及对高新技术企业一系列优惠措施的采取,达到对园区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2、园区形成研究基地、产业基地、孵化基地的有效对接

园区的高新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甚至博士后工作站,或者有院士带队的专家团队进行研发,因而自主创新能力强。

在园区发展的同时,以四大产业为支柱,形成系列化的产业基地。通过对孵化器的建设,培育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3、以科研成果或自有资金为基础,吸引社会投资

园区中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以自有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自身最初的投入资金为起点,通过吸引社会对科技的风险投资及与金融资本的对接,达到发展壮大的目的。

(二)企业附属研究院模式

长沙高新区岳麓山高科技园中的园区企业与23 所驻长高校、70 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近400 个,共建国家级工程中心6 个、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8 个,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还有的企业根据自己招来的人才及自身固有的技术力量,成立了独立的科研机构甚至博士后工科站。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在整个科研过程中,企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进行的科研工作,都是围绕着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营销来进行的,以获取最终的经济效益和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推进生产和企业发展为目的。

2、科研院所是附属于企业的

在整个科研过程中,这些科研院所是依靠于企业的资金的投入而建立并发展的,它的科研目标的制定和项目的确立,是以企业的需要为目标的。企业是这些科研院所的所有人,企业支配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科研院所是企业的一个附属机构。

3、科技成果转化迅速

在这种产学研模式下,由于科研项目是企业以生产任务形式下发给附属的科研院所,而科研院所又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和市场信息进行研发,因而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对市场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拓展性,同时,在研发出来后,科技成果迅速投向企业进行生产力转化和市场实现,极大促进生产。从科研项目的研发、科技成果的出现到科技成果的市场实现,实现了流水作业式的一条龙式的生产,因而,这种模式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是最快的。

(三)校办企业

长沙高新区大学科技园采取“一校一园”、“多校一园”等方式:在麓谷,湖南大学设立湖南大学麓谷产学研基地;中南大学设立研究院,建设产学研基地。从而有效实现长沙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实体化。这种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高校是所设立企业的产权所有者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是所设立企业的产权所有者,对企业的资产和管理、财务的决定、人事的任免、生产的方向,都有决定权。而企业只是高校的一个下属机构。

2、企业是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

企业是附属于高校的,一般在高校有某个能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产生后,这种企业才予以建立。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由高校决定。当高校有与企业生产方向相应的科研成果产生,便迅速下发给企业进行生产论文范文。高校科研机构也可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对企业生产的调研进行立项。

3、高校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共享

在发展过程中,高校与企业的资源是共享的。在人才资源、资本支持上,高校与企业是相通相促进的。高校为企业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企业进行生产和科研成果的市场实现,又以丰厚的利润回报高校,促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技术转让

长沙这种产学研模式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甚至科研个人,将科研成果通过以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的方式转给企业,再以企业为主体对科研成果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转化。这种方式能较为迅速地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避免了高校或个人因自身的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转让科研成果,从而对科研资源及科研投入造成巨大的浪费,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体的特点有:

1、科研成果的拥有者与转化者不相同

科技创新成果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或个人所有,但是,依高校、科研机构和个人的条件无法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继续搁置成果不用,将会使科技创新成果随时间的推移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也会使在进行科研过程中所投入的资金和智力处于被浪费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长沙成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通过科技成果交易会和技术成果交易公司使很多科技成果转向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生产力和市场转化,既使科技成果的研发人获得经济利益,也使企业节约了研发资本,迅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向市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有偿转让科技成果

高校、科研机构、个人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时,是通过有偿方式进行的。企业可以一次性全部购买;也可分批次根据市场前景状况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多次付转让费;也可以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给以提成。

3、市场的需要对科技成果的顺利转让起重要作用

科技成果要想转让,必须在转化后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因而,有市场生产前景的科技成果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后,就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刺激企业的发展。而缺乏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即使转让给企业,也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四、长沙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长沙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利用产学研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极大地成就。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政策监护

作为政府,在产学研的过程中一定要起协调和引导的作用,排除障碍,制定政策法规,引导正确的发展。

1、政府要有完善的产业布局规划

政府要做好相应的产业布局规划,针对优势产业要重点引导建立产学研联盟。以有效的产学研模式的运作带动科技成果迅速向生产力转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从而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再以优势产业的龙头效应带个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政府要对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和发展加以引导

企业缺人才,而高校人才聚集,为了企业的发展和高精尖人才的有效利用,政府就要恰当适时引导高校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关系,及时处理好所建立的产学研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的因素。让高校在向企业输出技术的同时,双方能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发展。企业可以项目联合高校建立产学研关系,也可以生产领域联合高校建立学科领域类的产学研关系。而高校呢,也可进一步影响企业将企业作为自己的实习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基地。

3、要制定适宜的政策法规对产学研联盟加以监护

在产学研成立和运作后,政府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而应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对其加以监护。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护好高校的利益,也要照顾好企业的发展,更要考虑到人才的心理。政府要重奖对社会科技和经济、产业有重大贡献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个人。同时,也要对无所作为的产学研联盟加以惩戒,撤消其所享有的优惠待遇。

(二)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

在产学研的发展过程中,应以企业为整个科技创新的主体,从企业发展和经济需要的角度来建立和健全产学研模式。

1、以企业为中心来进行科技创新

在产学研联盟建立的过程中,应以企业为中心来进行科技创新。企业处于生产的第一线,对于生产需要、市场信息,企业把握得较准,因此,企业的生产带有市场化,他们所提出的科研要求通常也最符合市场的需求。所以以企业为中心进行科技创新,从而建立产学研联盟的模式,不仅有利于科研,也有利于经济和市场的发展。

2、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中国的高层次人才大多聚集在高校,而企业相对于来说,专业技术人才、策略管理人才缺乏。因而,必须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在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激发人才的潜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促进人才的创新,反过来,又会极大地促进高校的发展。

3、建立企业独立的研发机构

要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迅速得到专业性地解决,在生产需要时提出的项目得到适时的攻克,并使科研成果迅速得到转化论文范文。最好能在企业内部建立附属于企业的研发机构,处于企业生产线上的研发机构,既能随时对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和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难题,也会及时根据产业和市场需要确立科研项目,同时也会研发出更适合生产力转化和经济发展需求并具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

(三)产学研资是产学研联盟发展的有效模式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产学研是把科研与生产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研、产,为科研成果和生产搭建了平台。但是,在科研成果出来后,必须有相当的资本保证其转化和健康运行,这样,才能使科研、生产、转化位于一条快速的流水生产线上。

1、将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本对接

这种产学研模式的最有特色的就是直接将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本实行对接,以雄厚的产业资本来保证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以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来吸引社会各行业各层次资本的投入。同时,产业资本的大量存在,也促使大量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科研成果的产生。

2、雄厚资本的保障有利于产学研的进一步深化

雄厚的产业资本的存在,为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和市场实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在产学研资一体化运作快速发展时,会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激发产业升级和转型,甚至新的产业的产生。

3、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产学研资一体化运作,会极大地促进产业发展,当这种模式运行到一定程度并使该产业得到升级甚至转型时,就会促使该产业成为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带来整个区域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科技投入和中介机构

建立多元化的较为完善的科技投入机制会为产学研的运作带来雄厚的资本支持,而好的服务中介机构的建立又会随时为产学研搭建一系列平台,能有利地沟通好产、学、研之间的关系。

1、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机制

科技投入必须建立好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政府做引导性和启动式的投资;民间的科技投融资机构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来进行投入,确保科研的顺利进行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创造好的科技创新环境,通过一定方式吸引海内外科技投资机构来对本区科技创新进行投入。

2、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搭建好中介平台

产学研联盟的成功建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需要政策的扶持、人才的加盟、项目的吸引、经济的激励,以资本为基础,以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发展为最终实现。因而,良好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建立,对于串接好产学研建立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服务至关重要,对于各个环节的顺利和有效对接也至关重要。

3、为科技研发打造好科技投入风险平台

产学研联盟成立后,进行科技研发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可能面临失败,出不了成果,或者所出的科研成果在进行生产力转化和市场实现时,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那这就意味着先前为了研发而投入的大量资本、人力处于一种亏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仅以宽容失败是不够的。还必须以风险投资对科研进行有利地保障。因而创立好科技投入风险平台也很重要。

五、结论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采用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加以引导,以产学研资模式甚至更恰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巧妙建立科技成果与资本的对接,鼓励社会风险资本的参与,以人才为基础,以资本为推动,以政策为保障,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从而促进科技和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长沙市技术创新工程成绩斐然[N],科技日报,2003年07月17日;

[2]陶小爱,长沙强化科技创新实施技术跨越[N],湖南日报, 2000年12月20日第A01版;

[3]湖南省统计局,科技创新助推长沙经济发展[J/OL],湖南省统计局,hntj.gov.cn/sxfx/csfx/200908060002.htm,2009年8月10日;

[4]徐东,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三个层次分析及五点思考[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年第2期;

[5]刘庆华,产学研合作机制及发展模式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9期;

[6]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2月

[7]柳卸林,2004-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12月;

[8]毛竹,长沙: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 年/8 月/27 日/第B05 版;

第5篇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服务业;非首都功能;协同发展

自2000年,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型社会,且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这样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更加突出,但北京的土地、环境、基础设施等制约着养老业发展,而河北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的自然社会资源,有力的政策支持等条件为承接首都养老服务产业功能提供便利。

一、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北京养老问题严重,养老产业亟待发展

北京早在1990年就进入了人口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三化并存的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底,北京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突破30万,占16.2%,失能老人占5.5%,空巢老人占到一半,另外还有失独老人0.7万人,而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北京市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长。与此同时,2012年北京养老机构床位仅为7万多张,到2015年,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床位缺口在2万张以上,且处于公办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价格太高的窘境。北京养老服务业发展任务艰巨。

(二)河北紧邻北京,地理位置优越

河北环首都的13个县市基本都处在北京的“一小时经济固”内,交通便利,与北京联系紧密,既方便老人出行生活,也便于子女探望。同时,河北的涞水、涞源、易县等地有众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可称之为北京的郊区,非常适合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河北具有充足的土地、人力等资源

北京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众所周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面积只有河北总面积的8.7%,可谓寸土寸金;且劳动力成本高,增加了养老产业发展成本,阻碍高投入、慢回报的养老产业发展。而河北则具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且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力成本明显低于北京,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引导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强调要努力形成京津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等新格局。同时倡议破除阻碍区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这一政策导向为河北承接北京养老产业转移提供依据。同时,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订的《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三地要协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引导鼓励养老服务业积极向北京之外疏散转移等措施,也表明政府的政策趋向于河北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

二、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北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产业拥有上述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自身仍存很多不足。在硬实力方面,河北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北京,大多数民办养老机硬件设施不足,距养老机构的建筑标准相差太多,且河北省的老龄化程度虽不如北京大,但也相对较严重,养老缺口压力较大,降低其疏解功能。在软实力方面,河北的文娱等活动落后于较发达的北京,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且当前河北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偏向中年女性,受过的相关专业培训较少,综合素质较低,阻碍养老服务的进步。同时,两地的老年人在享受医疗保险方面存在难题,老年人需要经常看病就医,但目前河北和北京没有实现无障碍的异地报销制度,如果不返回参保地,就存在异地就医报销时的不必要麻烦,阻碍河北对北京养老产业的承接。

三、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河北养老机构的硬件条件,提高居住标准,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达到让其满意的最大效果。同时,增加养老机构点的设立,政策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开展,增强河北承接北京养老产业发展的能力。

其次应加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素质,使其为老年人提供最舒适合理的医护服务;同时应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多样化。老年人一般都长时间远离子女独自居住在养老院,其内心孤独脆弱,希望有子孙陪伴,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可满足老年人思念亲人的内心诉求,多样化可满足老年人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帮助老年人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最后,政府应改善异地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管理,在河北和北京之间建立一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通道,使得在河北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可以实现异地就医、异地报销直接在当地有关部门办理,减轻老年人医疗报销的负担,解决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提高北京市老年人异地养老的积极性。

第6篇

2015年,在国家完善立法机制,构建法治化社会的治国思想指导下,我国文

>> 2016年度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2015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2014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演进 扭转中国文化交流逆差的文化输出战略研究 文化安全视域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从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看中国文化安全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战略研究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综述 探索完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路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及其特征与经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定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2年度《产品意识》研究报告摘要 《2015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演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 盐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姜潇、王菲菲.深入生活前沿,为人民书写华章――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综述.http://.cn/xw/

jishixinwen/201501/t20150113_280952.htm。

第7篇

创意产业研究主体

从1997年开始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手段之后,英国各界就对英国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研究的主体来看,英国对创意产业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政府部门:主要指的是负责推动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部门,最典型的就是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及其的《创意产业经济评估》报告。该报告以国家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吸引海外投资英国创意产业非常重要。同时,报告还可以帮助衡量创意产业政策的效果。这一报告的优点是数据权威、涉及面广,但缺点是数据更新慢,提供的小类数据不足,无法满足金融投资者的数据需求。

2.贸易机构与推广机构:主要指的是一些推动、吸引海内外投资者投资英国创意产业或进行海外投资的贸易机构,如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他们的研究报告解决了英国政府部门研究数据滞后、产业细分类别数据不详尽等问题。研究报告的数据大多来自于机构会员。如《印度市场的创意产业报告》。

3.国际机构:这类机构主要是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类似的机构及其的创意产业出口研究报告。他们的报告针对各个国家的创意产业出口情况进行了研究,据此可以进行国际比对。但存在的问题是数据多为创意产品的数据,且“创意”的概念比较宽泛。

4.区域政策制定者与创意产业发展机构:这类机构通常是与创意产业公司合作进行研究,其研究报告提供了丰富的区域数据,详细介绍了区域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对创意产业活动进行了评估。如英格兰创意组织(Creafive England)、TSB、Nesta、北部电影与媒体的独立发展机构进行的创意产业研究。

《创意产业经济评估》的研究方法

由于使用了国民帐户(国民收入和生产帐户简称国民账户,是测量6DP的基本方法和框架),因此,在众多研究报告中,《创意产业经济评估》年度报告是在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之后,最为重要的一份报告。这一研究报告使用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出的“创意产业”的概念来测算每年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情况。报告为创意产业的政策制定者、倡导者和从业者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011年12月,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了最新的《创意产业经济评估》报告,报告通过4个方面衡量了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创意产业所占的经济增加值总额(GVA)、创意产业出口服务、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创意企业数量。报告采用了标准行业代码(SIC07)与标准职业分类代码(sOC)进行测算,所有数据都来自于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ONS)进行的4项调查报告——《商业年度统计报告》《国际服务贸易》《全国人口调查》《跨部门商业调查》。

经济增加值总额(GVA)的测算:测算创意产业经济增加值总额的数据都源于《商业年度统计报告》。在一些数据信息由于不能公布而无法获得时,报告就通过不同年份的数据或者四位SIC07代码来测算GVA数据。整个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每一行业类别的GVA数据在英国GVA中所占的比例都是通过英国国家统计局的《蓝皮书》获得的。

创意产业出口服务的测算:《国际服务贸易》报告中的数据主要用于测算创意产业出口的情况。整个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每一行业类别的出口额在英国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也都是通过ITIS提供的数据进行测算的。

就业人数的测算:就业人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人口调查报告。APS调查采用了标准行业代码(SIC07)与标准职业分类代码(SOC),因此可以测算出在创意产业工作,并从事创意工作的劳动者的情况;在创意产业工作,但从事的是非创意工作的劳动者的情况;以及在非创意产业工作,但从事创意工作的劳动者的情况。报告在界定受访者是否从事创意工作和是否在创意产业工作的时候使用了虚拟变量。通过交差排列这些虚拟变量对上述三种情况中每种劳动者的情况进行测算,然后再进一步分成被雇佣或自主经营两种情况。整个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在英国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也是通过APS的数据测算的。

创意企业数量的测算:企业或企业的工厂、商店等小单元的数量都是通过跨部门商业调查来测算的。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每一行业类别的企业数量在英国总企业数中所占的比例也是通过IDBR提供的数据进行测算的。

对我国的启示

近十多来年创意产业的发展让英国从曾经的“世界工厂”转变为如今的全球“创意中心”,世界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国也都相继开始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并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典范国家。这些国家的创意产品、营销和服务,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创意产业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转变成为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客观现实。他们的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

重视创意产业的经济价值

创意产业是集艺术、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它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民族的创新能力。事实上,那些重视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家的“软实力”也得到了增强。“创意产业”概念在英国被正式提出后,短短几年内迅速地被新加坡,新西兰、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加以调整后采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以伦敦为代表的几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的典型。事实证明,创意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

除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之外,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科研工作:1998年出版了《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1999年了《地区的规模》(The Regional Dimension)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2000年的《下一个十年》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2年,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开始年度报告《创意产业经济评估》公布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订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一致性。

制定配套政策,健全法律

英国政府的创意产业政策,是目前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英国的创意企业不希望政府干预太多,只希望政府协助建立优质健康的环境,帮助产业的未来发展。所以,英国政府的推进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政府就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加强机制建设,对创意文化产品,从研发、制作、销售到出口,实施全方位的系统性扶持。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文件,通过出口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协助融资、税收减免及开放规则、保护知识产权和容许每个地区保留本地文化发展的自等政策,大力推动创意产业。其次,规划创意产业蓝图,倡导创意产业的概念,培养公民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发掘大众文化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力。再次,各地政府与民间广泛合作,以伙伴关系推动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对创意产业提供补救对策,如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产品输出,提供从业者教育和训练等。

关注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第8篇

英文名称:Edible Fungi of Zhejiang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浙江省食用菌协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4-1188

国内刊号:33-1178/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9篇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强创佳”奔小康和“四化”发展目标,分析研究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及各重点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战略重点及对科技的需求,提出总体及各领域今后5—15年科技发展的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制定“十一五”规划和“规划纲要”奠定良好基础。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战略研究的目标

通过战略研究,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在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上有所突破。提出未来5-15年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方针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二是在重大科技发展任务上有所突破。根据市长远发展和近期需求,提出我市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等,力争能凝练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项目。三是在科技环境、科技政策上有所突破。根据科技发展需要,提出科技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政策措施等,以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战略研究的内容包含12个专题。

1、市中长期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研究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客观评价我市科技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结合实际,研究如何通过科技体制创新提高我市持续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四化”发展理念对科技的总体需求,确定未来5-15年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基本任务、重点布局和战略途径。

2、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在客观分析世界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我市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第三产业)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对科技的需求,明确我市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提出加速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分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确定我市基础应用研究的重点与方向,提出加强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分析世界性产业与技术转移的趋势和我市现有条件与优势,提出应对策略、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重大专项;提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确定优先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系统成套技术和重大科技专项。

4、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分析我市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研究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科技人才和教育的需求,明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技人才的类型及数量,比较我市与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人才政策,研究提出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

5、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科技问题研究。

研究分析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现状,明确我市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重点、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确定技术引进、二次开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应对世界产业转移趋势,明确加速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确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研究分析几年内有望成为10个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

6、军民融合科技发展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现状,研究我市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和推进机制,明确军工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密切融合的切入点,确定军工技术民品化和民用技术军品化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提出加快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及对策建议。

7、旅游、商贸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旅游、商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旅游、商贸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和树立我市旅游品牌,加快商贸业发展的重大专项,研究加速旅游、商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8、城市公共管理科技问题研究。

为打造“国际化、市场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新,提升政府管理城市的综合水平,在分析我市城市安全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城市公共管理能力的现状与趋势基础上,提出相关重大科技问题,筛选出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对策与思路。

9、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研究分析基于电子化、网络化的商务、教育、文化娱乐、金融、社区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和技术创新现状与趋势,提炼出影响现代服务业的重大科技问题,筛选出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与思路。

10、基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研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科技的总体需求,明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重大科技任务,并提出对策建议。针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城市垃圾的科学处置中需要科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11、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分析我市科技资源现状,根据我市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体布局,明确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发展目标、重大任务,提出为科技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平台以及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措施。

12、科学普及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研究。

根据我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分析科普工作现状,研究提出未来我市科普工作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研究创新文化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我市创新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

三、组织设置与工作方式

战略研究工作由规划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多部门共同协作,并充分发挥科技、经济、社会、管理等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尤其注重发挥一线优秀专家的作用,确保战略研究全过程的开放。要动员我市有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眼光的优秀专家参与,调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战略研究工作取得有效成果。

(一)组织设置

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规划研究总体战略组共同负责战略研究的组织实施。

总体战略组主要负责规划研究的顶层设计,包括制定规划总体架构,确定战略研究专题设置及研究内容,对各战略研究专题组进行指导等,同时负责总体战略研究报告的起草工作。

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联络组、文件组。联络组主要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包括规划战略研究各专题组的协调,办公室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总体战略组及专家顾问组之间的沟通协调,负责战略课题研讨会、论证会的召开及资料准备和整理等。文件组主要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工作方案的起草及文档管理等工作。

(二)工作方式

战略规划研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和专题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参与协作,其负责同志作为专题组副组长。专题组长根据规划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全面负责本专题的研究工作。在组长和规划办公室签订战略研究计划任务书后,专题研究的具体部署,研究人员的组织、资料收集和调研、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由专题组负责组织完成。

四、对战略研究工作的要求

规划的战略研究是规划制定的核心和基础,直接服务于“十一五”规划和“规划纲要”的编制。

(一)战略研究的方法

在对我市科技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充分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把握科技发展的前沿,做好技术预测,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全局做出前瞻性安排。

对我市科技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注意广泛调研,听取意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分析入手,找准科技发展的切入点与突破口,逐渐深入,不断总结和凝练,提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关键技术、重大项目与课题等。

对典型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并与其他省市有关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客观评价我市科技发展的地位与差距。

加强研究的开放性,提倡大跨度、多视角考虑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等问题。利用多种多样的渠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发扬民主、鼓励争鸣,使各种观点相互交锋,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注意加强专题之间的交流,对于领域比较宽的专题,尤其是要注意系统研究和交叉融合。

注重专题研究的顶层设计和综合,使专题研究工作做到宏观有序,并根据专题研究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专题研究方案和专题任务分解方案,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同时,在专题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允许专题之间的合理交叉,但要加强专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调沟通,以减少专题间不必要的重复,保持整个专题研究的完整性。

专题研究应特别强调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维,力争为制定出一个有新意的规划奠定坚定基础。

(二)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规划制定的总体要求,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发展趋势分析:系统分析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等的背景,以及本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现状分析:在系统研究我市实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本研究领域我市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问题,并与国内省市相对比提出我市的主要差距、阶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重大需求。必要的统计数据要求详实,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合理。

3、发展思路研究:根据形势和现状,研究本领域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发展途径等,提出未来15年本领域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未来5年的阶段目标。4个战略研究专题要重点提出未来15年发展目标,同时提出未来5年阶段目标;8个问题研究专题以提出未来5年目标为主,同时展望未来15年发展目标。

4、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研究:根据目标和需求,研究本领域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布局与部署,提出优先发展关键技术和重点、以及重大项目等。

5、政策措施研究:研究为实施上述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政策、保障、条件、环境等建议。

(三)专题研究报告形式

各专题研究任务完成后,须提交专题研究报告,主要包括:

1、专题主要研究成果与总报告摘要;

2、专题研究总报告;

3、关于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任务的建议说明;

4、相关研究成果与资料。

五、时间进度安排

战略研究时间进度安排分为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3月底前):确定战略研究专题,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战略研究专题承担单位和课题组组长,成立专题组,组建研究队伍,落实研究任务。召开各专题开题报告会,下达任务书,启动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