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带教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6 16:13: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理带教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护理带教建议

第1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90后护生;护理带教;护生实习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91-02

面对90后带来的新动向、新问题,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教学管理者,如果不与时俱进,仍旧沿用老一套的管理与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90后护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影响护理管理及护理带教工作。本文从加强在校期间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护理教学队伍自身建设,积极进行职业危机意识干预,搭建平台扩展师生交流渠道,重视90后学生特质研究等五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对策。

1 90后护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客观的讲,90后护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他们总体上个性鲜明,充满朝气与活力,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能力强,但一小部分则存在自觉性不高、团队精神不强,过于注重个人感受等不足。90后青年还处于成长的阶段,针对他们的问题,应当帮助、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成为合格的医药卫生事业接班人。

1.1 团队精神不足:一小部分90后护生缺乏团队精神,注重个人感受和得失。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如果有同学或同事要求互换值班时间,或代为照看患者,一些90后护生则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当其他护士在工作中出现疏漏和问题,或因故需离开岗位一段时间时,他们对其他人负责的工作往往不够关心和主动。在当今各大医院竞争激烈、团队精神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护理毕业生,势必也是缺乏就业竞争力的。

1.2 心理素质有待提高:90后的学生较之80后、70后的学生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生存条件更加优越了。他们成长的时代,物质生活、家庭经济条件都要相对富足。而在有优越性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吃苦精神、抗挫能力相对较弱。这些90后护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父母亲人过于关爱、个人阅历等方面影响,面对困难勇气不够,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1.3 人际交往能力较弱:90后护生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弱,交际范围狭小。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只认识同校的同学,对其他学校来的同学,则很少接触。一些90后护生也很少与科室的其他老师、护士、医生交流、往来。随访一些结束实习的护生时,问其有没有某某老师的电话号码,或认识某某护士医生,得到的多是摇头不知,这种现象令人担优。部分90后护生不喜欢主动交流,这将影响他们尽快融人工作集体。

1.4 自学能力不足:一些90后护生抱怨带教老师:老师都不怎么教我们,老是让我们重复做些打针、输液这些事情。而带教老师却认为这些护生学习不够主动。在临床教导中,带教的护士老师也面临着很多日常护理工作,根本不可能一对一地教学生,往往是将学生集合到一起见习。同时,在工作中,也特意多讲一些护理专业的知识、技巧,并将一些护理程序、技巧“细节化处理”或“慢放”,目的就是让周围的护生观摩学习。但是,个别护生表现得很懒散,不积极主动学习,只有老师点名提醒才会加以注意。

2 90后护生实习问题的策略思考

2.1 加强在校期间职业道德教育:90后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固然与他们的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但高校教学工作者应注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职业道德教育在新生人学时即可开始,授课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有意识地加人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目的是在学生进驻医院实习之前就具有足够的职业道德思想意识。有利于他们在实习阶段端正工作态度,积极接受带教老师的指导。其次,护生在实习阶段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道德的熏陶。作为护生实践和实战的医院,有更多鲜活的案例和机会对实习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干预。第三,重视理论教学阶段教师的选择。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懂得实习生存在的问题,更能把握住护理行业的情况,让他们介人护生早期教育最好不过。因此,高校可以大量接受医院临床的护士担任学生理论课教学任务。虽然不少医学院校都有从附属医院抽调理论课教学老师的情况,但是尚未形成制度,也缺乏对这类老师教学的激励、福利待遇制度,这点应引起各高校的重视。

2.2 加强护理教学队伍自身建设:面对90后护生存在的问题,一些带教老师依然用旧的观念和方法去看待、引导他们。换言之,老师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更好地解决90后护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也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鼓励临床护理老师热心和耐心地做带教工作,因为他们本身的临床护理工作就比较繁琐,难免对教学工作力不从心。

2.3 积极进行职业危机意识干预:90后的学生对社会大环境和未来了解较少,心理准备不足。一旦进人实习阶段,难免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在学生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很多实习生的思想仍旧还在大学的象牙塔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了解和思考,对自己的职业危机关注不够。缺乏危机意识的90后护生,很容易在实习阶段表现得散漫,缺乏责任心等。因此,加强对90后护生的危机意识干预,有助于他们积极认真对待实习工作,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增强就业竞争力人手,鼓励他们刻苦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要以反面教材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通过宣教与护士有关的法律,护理失职要承担的刑事、民事责任等,给予警示。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2.4 搭建平台扩展师生交流果道:90后护生交际范围小,交往能力差,说明沟通不够是师生互不信任、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扩展师生交流渠道,成为护理教学管理者的一个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根据90后护生更喜欢使用手机短信、QQ等间接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的特点。我们可以开设医院护理论坛,方便学生留言、反映问题;建立QQ交流群,方便师生在线或离线交流;开通反映问题的邮箱,接受学生提出的间题。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此外,还必须增加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例如师生座谈会、师生联谊会等。

3 总结

作为带教老师,我们要清醒的认识90后学生的特点和不足,并针对90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重视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只有全方位研究90后的特点,我们才能找到更全面,更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第2篇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加强创新教育、构建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创新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普遍关注的热点。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是医学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部分,护理学科的发展比较缓慢,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和护理人员的经济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护理队伍缺少技术精湛的专家型人才和勇于挑大梁的学科带头人,护理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革高等护理教育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人才的评价体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护理人才,尽快改变高等护理教育的落后面貌。

文章从目前高级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提出中医护理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几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重视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取得创新性成果的人才,其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人才是创新之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因此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

重视技能训练和跟踪模仿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护理理念、护理理论、临床和教学用的护理模型强调与国际接轨,基本上都依赖进口。但是跟踪模仿只能是始终落在别人后面,我国护理界一定要重视护理理论、护理技术的创新,重视护理设备和护理模型的研发,尤其是中医护理更应发挥中医理论和技术的特色和优势。护理专业的学生逐步养成了一种甘当配角的习惯,创新的欲望不强,创新的意识不足。多数护生进入临床后,以执行医嘱为己任,机械摹仿、被动执行,不善于分析思考,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中医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中医药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

重视竞争力和合作能力的意识培养

创新需要合作,需要团队精神。现在的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合作精神。培养创新护理人才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想改变社会上“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使护理行业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首先行业内要自强,要勇于创新,通过创新加快护理学科的发展,提升护理技术的含金量,提高护理事业对社会的贡献度;其次,作为高等护理院校,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创新教育,树立科学的、现代的人才质量观,努力营造有利与创新人才成长所需要的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把创新看成是一种组织学习的方式,把创新教育的实施寓于严格的教学管理之中,把创新教育的实施立足于良好的学科环境、严谨求实的学风之中,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创新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淑萍.浅谈中医护理实习生带教的心得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2(3):862.

第3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441-04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59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除对其进行医疗护理外,还对病人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预防方法及自我保健的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和交流互动,提高对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的意识,能够自觉地行使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扩展,为探讨适合我国医疗现行体制与有利于健康教育发展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就“教育模式转变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能、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评价、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及应用前景”等问题作一综述。教育模式转变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能传统教育的概念是指学校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也泛指对社会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对受教育者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知识。教育是有目的和要求的,就健康而言,健康是指机体发育良好,功能活动正常,适应环境能力强,反应敏捷,身心协调的一种精神状态。健康教育也就是按照这种精神状态,传授相关的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刘明慧[1]研究认为,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从护理健康教育评价,其实健康教育是一种干预,它为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技术及服务,使人们有能力作出决策,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一词面世之前,我国卫生部门专设有卫生教育所,其职责是卫生宣传教育,也就是常说的“卫生宣教”,具体执行的部门挂靠卫生防疫站宣传科。“卫生宣教”与“健康教育”意思相似,但前者只是面向“普及卫生知识”,教育效果评价无从谈起。而后者具有目的和具体操作规程,通过行为干预,达到提高健康认知能力的目的。对于教育模式的转变,高德彰等[2]认为,从卫生宣教过渡到健康教育,是观念和工作模式的转变。不难理解,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则是建立健康行为,其操作体系是从知识灌输转变到计划的实施。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对这些疾病不能单靠药物来治疗,还要靠健康教育来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对疾病状态下的人群进行与疾病有关的医学护理知识教育,对普通人群进行疾病预防,增进健康知识的教育,两者共同构成了健康教育完整的概念[3]。 WHO对健康教育十分关注,提出了新型的“健康”定义,指出心理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咨询、健康指导是医院发展的趋势[4]。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院的医疗观念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使医疗服务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转化,以个体服务向群体服务转化,以单纯的技术服务向社会全方位服务转化,医院在诸多的工作中,健康教育展示出举足轻重的角色,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5]。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合同号:Z2011139)。

作者简介:陆柳雪(1972-),女(壮族),广西德保县人,副主任护师,学士学位。

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这明确了护士教育的义务,健康教育成为护士的职责。在医院工作条例中,强调要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面对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为病人创造一个整洁、肃静、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6]。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不停留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上,而在进一步地向“咨询—预防—保健—护理—康复”一体化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也在向“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方法、效果评价”方向拓展,并进入多样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7]。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评价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多,学者钟勤[8]认为,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临床检验、用药指导、心理卫生等,都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林清然[9]报道,美国医院健康教育内容更具体、更全面,不但介绍护理机构、医院设施、就医指南,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具体到解剖、病因、病理、治疗、护理、预后、康复、功能锻炼等。就手术而言,具体到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活动、用药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康复锻炼、居家护理、饮食调理等。在教育方法上,王玲玲等[10]认为,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各类住院病人的不同健康问题,内容要有所选择,对慢性患者、病情稳定者,重点介绍治疗效果、病情现状、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并发症、生活起居、饮食等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11]认为,教育形式要多样化,除采用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在具体做法上要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护理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这是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沟通与交流是最主要的手段,在向病人宣教时,注意做到少而精,短而明,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具体指出病人应知道的内容[12]。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取决于教育的时机,当入院病人处于心情不定、顾虑重重、或正在病重急诊、疼痛不安的情况下很难接受教育。此时应让病人住院,经检查治疗,病情稳定后选择合适时机,结合病情进行宣教,病人才能专心倾听,提高认知能力[13]。正如学者郑维英[14]总结的那样,做到“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健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刘建萍等[15]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与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对照研究,实验组的健康信念综合度和服药依从性分别为61.67%和40.75%,高于对照组的33.00%和15.50%,表明护理健康教育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信念,也提高了治疗用药的依从性。在评价指标方面,目前多数医院单纯采用“卫生知识知晓率”指标,我们认为该指标只是其中之一,评价指标应建立在患者掌握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或掌握某些相关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提升健康水平等方面。刘斌报道[16],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与病人建立一种指导与合作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解决病人存在的实际问题,病人的满意率由92.6%上升981%,满意度得明显提高。用这些指标的满意率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也许最能够说明问题。学者温丽芳[17]在对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中,指出其近期效应能协调医患关系,使患者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远期效果是增强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显示出医院健康教育的巨大潜力,肯定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前景随着医院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如何搞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国内诸多专家、学者都对医院健康教育的对策作出有益的研究,也探索出一些特色模式和值得借鉴的经验。陈启超等[18]认为,要把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搞好,还应在管理上将健康教育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的议事日程,经常讨论。同时建立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以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予指导,工作各个环节的指标要做到量化、标准化、制度化。南京总医院医务部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在构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着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信息系统、考核系统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在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系统帮带、社区人群等四个群体中,建立立体网状式的全面医疗健康教育体系[10],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健康教育的模式有计划性、自主性、护理程序、健康信念等,计划性健康教育为临床普遍采用的模式,一般是根据科室护理的特点,制定不同病种标准健康内容,由责任护士实施。范丽凤等[19]通过有计划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培训,结果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评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自我血糖监测、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提高,血压和糖代谢控制明显改善。自主性健康教育是让患者自行选择,根据自己病情提出相关问题,由护患双方共同制定,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使受教育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20]。在护理健康教育改革探讨中,有提到“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其核心内容是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以达到自己希望掌握的知识,这其实是自主式健康教育的一种补充,对患者而言,教育效果、满意度及主动咨询方面可能优于计划性健康教育。但有的则认为,计划性健康教育只是按计划的教育内容照本宣科,会使听众失去学习兴趣,教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自主性健康教育模式强调的只是患者主动参与的理念,没有一个可操作性的系统模式。有人认为护理程序才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同样适用于健康教育,运用其对患者实施教育,是提高健康教育实效的一种有效方法[21]。在临床整体护理中,护理健康教育又有新的扩展,有不少学者把企业的PDCA管理循环方法应用于健康教育工作并作有益的尝试。PDCA循环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用中文表达是按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循环管理,将每一次循环的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戴莉敏等[22]采用这种循环程序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与常规随访模式管理对照研究。按既定的时间随访观察,结果全程健康教育形式管理的知识掌握情况、糖尿病自我行为评分、生化指标等均较常规随访模式管理优。学者黄敏[23]也把该管理模式应用到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管理中,经与常规健康教育比较,观察发现PDCA管理健康教育干预后,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行为方式、肝功能指标恢复效果都较常规健康教育好,患者的满意度非常高。表明循环程序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能提高患者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健康信念模式理论运用于护理健康教育,更充分体现教育行为改变的实质。王井霞等[24]报道,近年来健康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更加广泛,教育过程呈现一体化,教育对象也进一步扩展,形式上研究更加深入,显示出护理健康教育应用的前景更加宽广。

综上所述,护士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明确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能;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临床检验、用药指导、心理卫生等,都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形式有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实施教育要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口头讲解是直接、简便、有效的方法;效果评价应建立在病人掌握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等指标上;护理程序式是能循序渐进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模式,适用于临床护理,也适用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纳入医院工作计划的议事日程,以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予指导。同时强化医院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拓宽医院健康教育思路,逐步将其扩展到全民健康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明慧.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形式及方法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4):6768.

[2]张玥,高德彰,孙月刚,等.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志,2000,35(6):366368.

[3]李旭,刘箴.肿瘤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2):747749.

[4]郑海智,曹秀风,白智刚.医院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486.

[5]张艳萍,韩雪.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1):4446.

[6]刘丽,胡敏,韩韬.医院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增刊):4952.

[7]武美娥,厉兆春,孙清海.浅谈医院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08,6(5):158159.

[8]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364366.

[9]林清然.美国医院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启示[J].广东医学,2008,29(7):12321233.

[10]王玲玲,杨国斌,汪春晖.强化健康教育 促医疗质量持续提高[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9395.

[11].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141.

[12]刘化侠,李蓉琼.提供有效的病人教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3):128129.

[13]何永芳.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和语言运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68.

[14]郑维英.患儿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6.

[15]刘建萍,何晓俐,任晓丹.健康教育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5860.

[16]刘斌.我院实行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初步实践[J].广西医学,1999,21(6):5253.

[17]温丽芳.基层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2):11971198.

[18]陈启超,陈清蓉,陆高刚.建立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1):8182.

[19]范丽凤,陆菊明,田慧,等.全程糖尿病教育模式的构建、组织与管理[J].现代护理,2005,11(8):575579.

[20]张锦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护理杂志,2009,26(1A):3233.

[21]魏碧蓉.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管理[J].中华护理教育,2010,7(6):264265.

[22]戴莉敏,贡浩凌,方英,等. 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82885.

[23]黄敏. PDCA管理模式在乙型肝炎病人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2):475476.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57-0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自愈能力较差,移植重 建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本科自2005年以来共收治前、后交叉韧带断裂45例,其中前交叉 韧带断裂33例,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绳肌腱移植重建术。笔者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及术后康复训练的指导,使患者膝关节达到良好的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中,男25例,女8例;年龄16~54岁,平均35岁。其中22例为运动损伤 ,其余为交通伤,均为闭合性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2.4个月(3周至10个月),术前M RI 均显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同时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6例,半月板断裂20例,内或外侧副韧带 损伤5例。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29~76分,平均53.1分。

1.2 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33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达0~1 10度,活动时无明显疼痛,复查前抽屉试验阴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首先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关系 ,使其对医 护人员有一种信任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 活动、心理特征、压力源及其应对模式,根据不同个性及接受能力,采用口头、书面、录像 、床旁示范的方式让患者了解麻醉方式、手术目的、术前注意事项、术后效果、主刀医师,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及康复训练,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1.2 术前一般护理 因术后患者患肢用石膏托外固定,需卧床休息,术前2d 指导患者床上 使用大便器,训练床上排便功能,以免因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引起尿潴留或便秘。术前检查 手术区域皮肤及邻近皮肤有无伤口及感染灶。膝关节区域备皮,操作时动作轻柔,不要刮破 皮 肤,用温肥皂水清洁皮肤。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和踝关节屈伸锻炼,方法: 持续收缩股四头肌10s,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方法:患者平卧床 上,患肢膝关节伸直抬高,保持10s后缓慢放下。注意抬高床面角度不要超过45度,因为超 过45度锻炼的是屈髋肌的力量,练习10次/d,20min/次。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h,禁食6h,注意监测神志、精 神状态,测量体温,进行血氧心电监测,了解生命征变化情况。清洁会,尿道口用迅碘 消毒,2次/d,预防尿路感染。注意伤口渗血情况,正常为血性液体,3d后无明显渗出。术 后以石膏托将患肢膝关节固定屈曲15~20度,可使重建后的前交叉韧带处于低张力状态,有 利于韧带吻合口的愈合。同时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静脉、淋巴回流,减少伤口渗血及患肢肿 胀。

2.2.2 防止膝关节积血 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减轻创面 渗血和体液外渗,向患 者讲明弹力绷带包扎的目的、注意事项。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压迫打折,加强巡视,及时 放出引流液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关节积血一般出现在术后5~6h内,如果膝关节明显肿胀,剧烈疼痛,患者拒绝患肢活动,此时应立即协助医生进行膝关节穿刺抽液。

2.3 术后康复训练

患者常因术后疼痛,担 心重建韧带松动和断裂而不愿接受膝关节功能锻炼。因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使 其明白交叉韧带重建后,并不意味着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只有通过正常的康复训练才能有 效地防止股四头肌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及膝关节积液的吸收,消除肿胀,防止粘连 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从而有效地促进关节功能康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方素华等 [2]对43例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程序锻炼,由专业 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个性化、渐进性和全面性的康复训练,其结果明显优于未按程序训练的对 照组。

早期康复训练(术后0~7d)的目的是防止膝关节无法伸直,同时保护 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肌力,消肿止痛。术后1d开始进行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和股 四头肌等长 收缩练习,以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有助于肌力恢复,开始3组/d,10 ~20次/组,逐渐增加至4~5组/d,60~80次/组。负压引流管拔出后,可进行膝关节被动屈 伸锻炼,最后应用CPM机,2次/d,膝关节屈伸从10~20度开始,逐渐增加至60~90 度 ,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此阶段不宜进行直腿抬高练习,以防在抬高患肢过程中胫骨的异常移 动,造成重建的ACL,影响胫骨愈合。

中期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加强患肢肌力,提高患肢主动 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继续股四头肌的静息收缩锻炼,进行直腿抬高练习,直腿抬高时应快 抬慢放,增加空中滞留时间。此期的CPM机活动范围已不能满足康复要求,嘱患者坐床边,双下肢自然下垂,将健肢小腿压在患肢小腿上,慢慢向臀部方向压,应防止力量过强过猛引 起再损伤,与CPM机相交替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并做好记录,用每日增长角度来鼓励患 者坚持不懈的锻炼,此阶段训练患肢膝关节屈伸角度应在90度以上。此阶段还有一个重要 的训练目的就是本体感觉的训练,正常韧带的本体感觉对于膝关节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目 前重建技术只能使膝关节得到局部的稳定性,还不能恢复其本体感觉[3],故术后 功能锻 炼对本体感觉功能恢复十分重要。此期可进行简单有效的骑固定自行车训练,2次/d,每次3 0min,逐渐延长训练时间。此期还需训练行走平衡能力和正常步态练习。

后期康复训练(术后4周以上)的目的是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逐渐负重行走。在此期间患者应达到全范围关节活动度,术后8周部分可负重,12周完全 负重,开始进行过伸及下蹲训练,术后6~8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及轻微体育运动。

2.4 出院指导

术后2周拆线后即可出院,出院前向患者宣传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为患者制 定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使之遵循,告知患者康复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保证 膝 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负重。术后3周逐渐扶拐下地行走,8周 后 可弃拐,下地行走注意安全,出院时需带膝关节限制性活动支具保护3个月,1年后才能恢复 剧烈运动。3个月内需来院复查1次/2周,既可检验训练成果,也可指导患者进行下一步的康 复训练计划。

参考文献:

[1] 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24-225.

[2] 方素华,黄芳平,林湘燕,等.康复训练程序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18):1739-1740.

第5篇

通讯作者:黄海璋

【摘要】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办法。方法 选取73例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者为观察对象,报告其围手术期护理的配合方法,包括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护理配合等。结果 经手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中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恰当的手术护理配合,73例病例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过硬的技术和操作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重建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镜; 护理

关节镜外科手术随着医学的发展,在技术上取得了新的发展[1],在新的理念及技术下,结合新的材料,使得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有着更好的效果。本文结合73例成功的膝关节镜下行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ACL),介绍其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3例患者中,男50例,女23例,年龄13~58岁,30~44岁的有61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有47例,合并膝关节内的其他结构损伤有26例。73名患者膝关节损伤之后,引起前交叉韧带全部或者大部分断裂的,在手术前均存在膝关节屈伸和负重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疼痛感、不稳定感以及滑落感。

1.2 手术方法 73例患者均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组织重建。手术步骤为:首先置入关节镜,检查并评估膝关节,确定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情况,处理异体组织,之后建立起胫骨隧道和股骨隧道。植入同种异体韧带并固定。此后闭合创口。在手术后对患者随访。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准备 患者在手术前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或思想顾虑,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从关怀与鼓励着手,酌情恰当地对患者的疑虑进行交谈和阐释,以获取患者信任,得到患者充分配合 [2]。

2.1.2 环境准备 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有严格的无菌要求。因此,手术间每日晨、晚间须进行紫外线照射60 min,晨间用75%的酒精纱布擦拭物品表面和无影灯,采取湿式打扫房间,将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控制室温在22 ℃~25 ℃,室内光线需能保证屏幕图像清晰,不宜太亮。

2.1.3 器材准备 术前检查仪器柜中包括电视监视系统、摄像系统、冷光源、等离子系统、电动气压止血仪、电动刨削打磨器、负压吸引器等,确保其功能状况良好。ACL重建所需专用器械。将等离子连接线、光导纤维索、电动刨削手柄等用具,进行低温等离子灭菌柜灭菌,专用器械、常规器械、专用敷料等打包送高压灭菌。准备手术中所需要的同种异体韧带、界面螺钉、钮扣钢板、强生缝合线(2-0、5-0)、阻断钉、灭菌保护套、弹性绷带、脑科专用黏帖手术巾(45 cm×45 cm)、下肢棉垫、下肢气压止血袖带,渗冲洗液(3000 ml/袋)、注射器(5.20 ml)等[3]。

2.2 术前护理

2.2.1 心理护理 许多患者会因担心术后疼痛或者担心治疗效果而产生一些顾虑,甚至影响到饮食和睡眠,护士在这时就该发挥作用,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目的以及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向患者解释清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属于微创手术,术后只有轻微疼痛,并且功能恢复较快。此外,部分患者以为手术后患肢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而对术后其实需要较长时间的功能锻炼缺乏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应当阐明,韧带重建术之后患者是需要进行恢复锻炼的,在韧带重建术后约1年时间才可能恢复剧烈的体育运动[4]。术后及时运用镇痛剂或者镇痛泵,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以最佳状态准备手术。

2.2.2 饮食护理 鼓励、指导患者多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食物,也可以根据患者个体的身体状况,制定专门的营养食谱,增强机体抵抗力。

2.3 术中护理配合 巡回护士的配合:(1)推膝关节镜仪器柜至待术患者的健肢侧,接上总电源后,再次检测仪器,待机备用。(2)严格遵守接送患者制度以及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查对制度。(3)用20号动静脉套管针,建立起静脉通路,并协助麻醉师施行麻醉,之后使患者平卧。(4)在靠近大腿近端绑上止血带,以不妨碍术中导针从大腿前方穿出。(5)按照下肢手术常规消毒铺巾,正确连接好各种导线及操作部件,等离子刀及刨削器踏脚包裹塑料袋后置于术者脚下,灌注液袋悬挂在术者的对侧,手术开始时抬高患肢3 min或驱血后给止血带充气,详细记录止血时间,摇下手术床腿板,屈曲膝关节约90°利于术者屈膝操作。(6)协助麻醉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更换灌注液袋。洗手护士配合有:(1)协助医生把导线及管道固定在手术台上,过程中要避免污染或者相互缠绕。(2)对于异体组织的处理:协助医生施行同种异体韧带修复,选择适当的缝合线编织韧带,用韧带测量器量取其直径后,浸泡在已配有抗菌素的冰盐水中备用。(3)检查诊断性关节镜,从外侧入路插入关节镜,观察ACL损伤情况,明确诊断。(4)建立胫骨隧道内口,钻入导针,选用移植物远端直径大小的胫骨隧道钻头,沿导针扩钻胫骨隧道。(5)建立股骨隧道,股骨隧道的建立通过胫骨隧道定位,定位准确后,先钻入导针拔出定位器,随后沿导针扩钻股骨隧道,包括靠关节的粗隧道和靠外侧的细隧道两部分操作。(6)协助麻醉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更换灌注液袋。

3 结果

经手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中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恰当的手术护理配合,全组73例病例手术均获成功。

4 讨论

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属于高科、先进的微创外科技术。手术室护士须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性能、手术步骤、手术要点,并且必须正确使用器械,高效传递器械配合手术。同种异体韧带组织必须冰冻保存,已修复的编织待用的韧带必须浸泡在已配抗菌素的冰盐水中,防止韧带细胞破裂或坏死,影响异体韧带的成活率[5]。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证好器械的灭菌,以防感染发生,并且护士必须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术中的各项配合措施。从本组的临床护理实践表明,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过硬的技术和操作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曾炳芳,赵金忠,张经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隧道定位对移植物等距特性影响的研究.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7):79-83.

[2] 陈齐勇,许卫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固定的研究进展.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5,3(2):26-28.

[3] 张俊,王红亚,陈妙仙.13例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22-23.

[4] 唐文燕.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人工韧带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体会.中国伤残医学杂志,2010(3):56.

第6篇

1.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84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腱重建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28例,年龄20~52岁。将2011年1~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96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腱重建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19~55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手术方式相同,应用材料及固定方式均相同。对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开始,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l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所推荐的实施原则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同时医护配合。由专门护士作为责任护士来进行接待,介绍入院须知,给患者提供无缝隙的连续性的护理服务,解决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医护一体查房,医生向护士讲解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化了解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积极预防并发症,使护士能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情况,并能及时采取措施。重视护理质量,并在每个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测评,出院后1个月内进行电话随访1次,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按照传统的护理分工模式,接待入院患者,进行常规处置,包括采血、静脉输液、测体温、量血压、吸氧等,有紧急情况时给予抢救处理。制订护理计划,预防并发症,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

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4.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率为7.3%,对照组术后并发率为1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结论

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中应用有针对性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加速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6.讨论

6.1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转变了护理理念,坚持“患者为中心”,同时还加强了病房管理,提高了病人对我们医护工作的满意度[2]。

6.2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实施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地对我们的医护工作提出评价和建议,对改善医患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6.3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护士们通过不断的培训,加强了其价值观以及提高了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改进了医院的人文建设。

第7篇

【关键词】护理;老师;心理压力;应对机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30-01

带教老师肩负着培养护理接班人的任务,既是护理者,又是教育者[1],他们是护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引导者、辅导者、示范者,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抽时间花精力来手把手的指导学生,有的带教老师甚至兼任护士长的职务。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的思想技术都要过硬,态度要求和蔼可亲,服务周到,处处以身作则[2]。他们在心理上都担负着怎样的压力?为了研究和掌握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引起医院对带教老师心理压力的关注,作者做了此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石家庄市几家三级医院的带教老师进行抽样调查,共调查了40名带教老师。工龄:10年以下,8名(20%)、11―20年,23名(57.5%)、21年以上,9名(22.5%)。

1.2研究方法:问卷是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发给带教老师填写并当场回收,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 结果

2.1影响带教老师心理压力状况的因素(表1)

3 讨论

3.1影响带教老师的心理压力状况的因素

有调查发现,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实际关心远低于护生期望值,这与带教老师身兼数职,工作繁忙有关[3]。但在本调查中有超过3/4的老师表示与所带教学生关系比较好,有95%的老师会努力搞好师生关系,这显然又增加了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的精力投入,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就是说带教老师都在投入精力改进方法,这又增加了其心理压力。虽然带教老师在上岗前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但这远远不够,他们缺少一套专业的带教系统。另外,在带教中作为一名带教老师要时刻提心吊胆的监督学生,放手不放眼以防学生发生差错事故,会给带教老师带来很大影响,因而大部分老师在带教中严格做到了放手不放眼,也就是说她们时刻都在担心,也就体现出对其心理压力的影响。

3.2压力来源与严重程度

在工作方面,最主要的压力是工作任务繁重,同时,目前医院护士编制少,治疗多,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工作压力大,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极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惫[4]。带教方面,有一半以上的老师选择担心学生发生差错事故,相比之下,来自社会、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就比较小了。带教老师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抽出休息时间来给学生补课和进行讲座在医院是很常见的,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还必须放手不放眼,提心吊胆,生怕护生在自己的带教下发生差错。这就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矛盾的焦点就是时间。因此我们想从根本缓冲带教老师的压力,只有给她们时间,建议护理部或科室将带教老师的工作任务卸掉一部分。

3.3压力的调节

人们对压力调节有很多方法,一种是从根本上解除这种压力。另外一种就是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来暂时缓冲这种压力。

对于自己的调节方法表示满意的有10%,另有90%表示对自己的调节方式不满意。可见自身调节的结果有限。还有部分老师更加努力的工作,通过工作效率的提高来缓冲,这也有其负面影响,更加努力的工作,其生理压力会增加,心理上的压力也会慢慢上升。

由此可见,带教老师的缓解压力方法并不是令人满意,建议医院能想方设法帮助带教老师缓解,如帮助她们调整潜意识中对自身的评价,学会应对紧张的技巧以提高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5]。护理部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带教老师聚一聚,讨论带教工作的方法等。专家认为获得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或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6]。

压力过度使人心理、生理行为受到多方面影响。长期持续的压力可导致抑郁、厌倦、焦虑、失眠等症状[7]。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健康理念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压力方面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护士作为健康的守护者,其社会地位也会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心理压力状况也必然引起大家的重视。只有重视带教老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她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人才,从而推动整个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石琴. 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北京高校教育出版社,1999,12―13.

[2] 黄卫、牛营.带教老师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中华中医杂志,2004,24(19):145.

[3] 陈玉霞、叶存菊.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沟通困难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杂志,2003,20(3):83―84.

[4] 刘秀婵、迟晓琳.护理人员如何应对心理压力.中华医药杂志,2005,12(4):45.

[5] 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54―55.

第8篇

【摘要】:护生在实习中经常会出现护理差错和职业损伤的情况,护理差错的发生既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伤害,也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影响医院名誉;同时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损伤对学生会产生较大心理阴影,引起心理恐慌,所以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护生 护理安全 职业损伤 防护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护生发生护理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多次出现过护生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损伤的现象。护理差错的发生既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伤害,也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影响医院名誉;同时在工作中发生职业伤害对学生会产生较大心理阴影,引起心理恐慌,甚至个别学生因为害怕,中断临床实习。所以做好护生在实习中护理安全教育具有非常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几年来,我校学生的实习情况,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共享。

1. 发生护理差错的类型:

1)发错口服药2).打错针剂3)药物剂量、浓度错误4)给药途径错误5)沟通技巧运用不当与病人发生口角

2. 发生职业伤害的类型:

1).锐器伤2) 机械性损伤3)接触药物、化学消毒剂导致的皮肤过敏现象 4)意外针扎

针对以上现象,对2009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如下:

3. 分析:

3.1 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很多护生因为没有临床经验,对发生差错事故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三查七对”制度不能主动地遵守和执行,导致查对不当引起差错事故的发生。据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护理差错事故是由于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造成的。特别是到了护生实习的中后期,较多的护生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完成一些简单操作,带教老师往往在思想上麻痹、放松,放弃原则放手让学生独立执行一些操作,恰恰在这个阶段就发生了诸如:提前拔出输液、换错液体、给药方式、给药途径错误等护理差错。

3.2 法律意识淡薄 护生不具备执业资格,不具备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护士。护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督导下,才能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但有的护生,特别是某些〝胆大又好学〞的护生对此不重视,她们急于实践她们感兴趣的护理操作技术,擅自操作给患者带来伤害,从而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而引发护患纠纷。

3.3 带教老师的管理方式 多年来很多医院均实行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带教模式,但由于学校扩招后,导致实习生人数剧增,从2009年到2011年,我校实习生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医院带教能力受到很大挑战,甚至有个别带教老师要承担2-3名护生带教工作,由于工作量大,精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导致对护生督导、监管不力。

3.4. 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重视每一项护理操作的训练,但对于在护理操作中如何预防职业损伤缺乏足够的认识及重视,教科书上也没有特别强调护理操作训练中职业防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每一个护理技能训练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职业防护的内容。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锐器伤和意外针扎事件在护生中发生的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3.5. 沟通技巧不熟练 学校大部分中职学生年龄较小(18岁左右),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为农村学生,她们由于受到自身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不会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而有的学生是因为沟通技巧运用不当,特别是当患者出现不满、抱怨等情绪时不能正确处理,所以和患者、家属发生了正面冲突。

4. 建议:

4.1 重视岗前思想教育 护生进入临床生产实习前,学校要加强对护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医德医风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责任意识的教育、礼仪服务、沟通技巧、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通过规范的岗前教育,让同学们了解临床实习中教与学的关系,使其懂得护理专业是高风险的职业,让同学们懂得护理工作责任重大,学会应用法律的知识保护护士的正当权益,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同时提供往届护生出现的差错事例,共同分析原因,分享经验和教训,促使同学们引以为戒。

4.2 强化护理技能培训 针对护生在实习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学校要在实习前用3-4周时间进行护理操作强化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院基本援助护理技术、日常生活护理技术、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同学们需通过各种操作考核,方能进入临床实习。护理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角色转化,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4.3 强调职业防护教育 同学们因为对职业防护不重视或者对职业防护的方法不了解,导致职业损伤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较大心理社会压力压力,所以实习前要增强护生防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正确的洗手方法、使用锐器时的防护、纠正易导致损伤的危险行为、医疗垃圾的处理、发生职业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药物外溅的处置 、腰背损伤的职业防护、心理社会性损伤的职业防护等。护生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和和能力,关键在于学校教育、课堂教育。

4.4 重视护生在校期间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日常教学中要让同学们懂得培养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内容中,实习前,对同学们进行心理干预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实习中,带教老师应经常指导护生和各类患者进行人际沟通的实践,并给予具体的评价和指导。

4.5 改进带教模式,加强护生管理,做到严格执行带教制度、做到放手不放眼,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进行因材施教。

4.6 针对护生在实习中因为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较多心理困扰 建议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了解护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并给予恰当的心理干预,以缓解护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建议学校心理辅导室,要考虑到实习生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小结: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主体的安全和护理对象的安全。一方面,在护理工作中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控制,可以保证病人身心健康,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同时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对护生职业防护的教育,提高护生对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避免职业伤害,保护和提高护生的安全。

从2009级实习生的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日常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建议: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护理安全和职业防护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晓松 《 护理学基础》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9篇

作者单位:830001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外科ICU

秦君玫: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个人发展规划在外科ICU能级培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改进传统培训模式,按护士层级设计护士个人发展规划,根据需求实施培训。结果:护士个人发展规划培训模式的应用,给各层级护士树立了明确的培训目标,护士及培训者能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培训效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制定护士个人发展规划,能有效提高能级护士的培训效果,提高护士的培训积极性。

关键词 护士发展规划;能级培训;实施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60

随着临床医学新理念、新知识及医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护理教育,尤其是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方式及评价体系应随之改变[1]。然而,目前国内针对护士的在职培训,没有统一、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2]。护士因为对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自2011年开始探索实施护士个人发展规划为目标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共有护理人员68名,工作年限为2~23年。其中汉族49名,回族8名,维吾尔族6名,哈萨克族2名,其他3名。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12名,专科26名,中专29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4名,护士40名。护士能级划分:二级护士14名,一级护士42名,辅助护士12名。

1.2方法我们根据ICU专业知识需求及我科能级护士现状,建立了护士个人发展规划档案,内容包括护士信息资料、能级护士发展方向及建议、护士个人发展目标及需求、培训目标阶段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等,由1名总带教重点负责培训质量管理。

1.2.1护士信息资料包括护士的姓名、年龄、职称、工作年限、能级划分等。

1.2.2能级护士发展方向及建议根据我科收治病种的专业需求,由护士长、带班组长组成的护理管理组为各能级护士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及建议,能级护士则根据科室设定的发展方向及建议选择自己的培训需求,管理者再根据需求制定培训内容,最后交由科护士长、护理部审核通过。

1.2.2.1专科护士培训及建议主要有重症监护专科护士、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心血管专科护士、呼吸治疗师、PICC资格认证等。

1.2.2.2二级护士发展方向及建议外科重大、疑难、新开展术后监护,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婴幼儿术后监护,PICCO监测技术,IABP监测技术,危重症抢救配合技术,医护患沟通技巧,病情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护理科研、护理质控、护理教育等。

1.2.2.3一级护士发展方向及建议各外科重症患者术后监护,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监护,创伤患者术后监护;异常心电图识别;循环管理;呼吸道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监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三基理论与操作;危重症抢救配合技术;临床带教;护患沟通等。

1.2.2.4辅助护士发展方向及建议各外科手术后监护常规;重症患者基础护理,各种外科导管的护理;监测、检验危急值范围;护理文书书写;外科ICU常用仪器操作使用(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血气分析仪、血糖仪等);三基理论与操作;危重症抢救配合技术,健康教育等。

1.2.3护士个人发展目标及需求年初由每位护士根据能级护士发展方向及建议填写个人发展目标及需求,负责培训的总带教根据各能级护士的共性目标及需求制定本年度各层级护士培训计划,包括进修学习、专科护士培训、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理论培训考核、技能培训考核,护士长结合护士个人发展目标及需求调整各区组间的排班、轮转等。

1.2.4培训效果的评估每季度、半年、1年由护士对发展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小结和年度总结,并于年终由护理管理小组做出评价。

2结果

护士个人发展规划以专科发展为基础,以护士个人职业发展为出发点,结合每位护士的工作年限、工作能力、业务专长、兴趣等,由护士个人根据拟定的发展方向及建议,设计自己的年度发展目标及需求,从而使管理者制定的培训计划符合各能级护士培训需求,因而护士对培训方法的认可度、参与度以及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3讨论

3.1激发护士自我提升,使自愿培训成为可能目前国内护士培训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常见的是以年资、学历、职称等外显性标准划界进行分层次培训,这些标准难以反映不同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差异性[3],能力强的护士觉得参加培训意义不大,能力偏弱的护士又跟不上培训进度,这会影响到护士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而护士为自己设定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从内心愿意参加培训,从而使自愿培训成为可能。

3.2优化人力资源,促进专业化发展在实际工作当中,尚未能实现按技术、责任、风险、管理等要素来匹配相应能力等级的护士,高年资护士参与培训机会多却动力不足,低年资护士更加愿意接受培训却缺乏机会,往往会出现“学非所用”的情况[4],护士长根据护士个人发展规划的设定目标制定培训计划,使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效果显著,并参考护士个人发展规划的设定目标划分监护区组,如心外监护组、神外监护组、小儿监护组、普外监护组等,使实际工作与培训方向一体化同步发展,促进了护士的专业化发展,优化了护理人力资源。

3.3发挥个人专长,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护士培训教育中,各国在培训推广方面都面临一些障碍[5],诸如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经费不足、护士工作压力大、师资不强、时间不充裕,以及对职业缺乏成就感,没有规划目标等。结合科室护理质控难点,根据护士个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我科成立伤口造口、静脉输液、院感控制、药品管理、技能操作、护理文书质控的品管圈,并根据护士发展规划,培训了6名呼吸治疗师,9名血液净化护士,9名伤口造口护士,8名静脉治疗护士,53名护士取得重症专科护士资格证。实施护士个人发展规划,使护士利用培训所学发挥个人专长,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充分调动了护士学习与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叶红芳,陈湘玉.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培训需求分析模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93-394.

[2]姜小鹰,刘敦.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50-52.

[3]陈玉霞,严艳玲,梁焕兰,等.能力进阶培训模式在ICU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8):65-66.

[4]叶红芳,陈湘玉.国内外在职护士培训需求分析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2,27(9):95-96.

[5]周丽娟,李雪玉,梁英.心血管病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和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A):1185-118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