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导尿病人的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6 16:13: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导尿病人的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导尿病人的护理

第1篇

        尿道损伤多见于男性。早期处理不当,常发生尿道狭窄、尿瘘等并发症。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尿道损伤病人,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尿道损伤病人, 年龄16~64岁,其中车祸15例,跌伤12例,正常性生活断裂2例,前列腺术后半年内性生活断裂1例。前尿道损伤18例,后尿道损伤12例。

        1.2 辅助检查  导尿试验可以检查尿道是否连续、完整。严格无菌下轻缓插入导尿管,若顺利进入膀胱,说明尿道连续性没有中断。一旦插入导尿管,应留置导尿1周以上,以引流尿液并支撑尿道。若一次插入困难,不应勉强反复试插,以免加重损伤和导致感染。x线检查骨盆前后位片显示骨盆骨折。必要时行尿道造影,可确定损伤部位及造影剂有无外渗。

        1.2 治疗  尿潴留不宜导尿或未能立即手术者,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吸出膀胱内尿液。尿道损伤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插入导尿管成功者,留置尿管引流1~2周。尿道撕裂伤,不能插入导尿管者,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并保留2~3周。尿道撕裂伤,损伤重,伴骨盆骨折者,前尿道损伤,行尿道修补术或尿道端端吻合术;后尿道损伤,行尿道复位术。后期定期尿道扩张。尿外渗的处理在尿外渗区作多个皮肤切口,深达浅筋膜下,彻底引流外渗尿液。待病人拔除导尿管后,需定期作尿道扩张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尿道损伤后病人情绪低落,尤其是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情绪急躁,担心预后不良,食欲下降,不良情绪会影响治疗护理,护士要鼓励病人能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调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做好家属工作,使病人能得到更多地关怀和帮助,解除后顾之忧。

        2.2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对轻微尿道损伤和尿道挫伤无排尿困难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病情发展,应用抗生素,根据情况进行尿道扩张。密切观察病情,每1~2h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注意有无休克症状的发生,及时给予输液、输血、镇静和止痛等支持疗法。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轻度尿道损伤排尿不困难者,仅需多饮水,保持尿量。血尿时可应用止血剂,观察排尿通畅程度及尿的颜色性质。对留置导尿者,注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及尿量的变化,保持尿管引流通畅,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体温及白细胞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膀胱过度充盈的病人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尿,以临时减压,防止膀胱破裂和缓解膀胱过度充盈导致的疼痛。

        2.3 术前护理

        每隔1~2h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注意病人全身症状。保证休克病人输血、输液的通畅,补充血容量。有手术指征者,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危重病人尽量少搬动去做检查,以免加重损伤和休克。

        2.4 术后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且血压平稳者,可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肾损伤、膀胱破裂、后尿道损伤术后病人,需禁食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食。前尿道损伤术后6h、无麻醉反应者,即可正常饮食。定时观察体温,了解血、尿白细胞计数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加强损伤局部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引流物的量、色、性状及气味。会有损伤时,早期清创至关重要,术后保持会清洁,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伤口周同清洁干燥。下腹壁或会切开引流处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避免污染手术切口。引流物一般于术后3~4日拔除,若发生感染或尿瘘则延长拔管时问。尿道损伤拔除尿管后,如有尿道狭窄,排尿不畅,需适时、定期扩张尿道。扩张时应根据尿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尿道探条,动作轻缓,避免医源性损伤及出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5 引流的护理包括:对尿外渗行多处切开引流的病人,应注意引流液的量、色、性状、气味,评估引流效果及有无感染迹象,及时发现异常,防治感染,一般2~3日拔除引流物;常规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一般需留置尿管7~14日以引流尿液并支撑尿道,如为尿道修补或吻合术后,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至2~3周;常规做好膀胱造瘘管的护理,造瘘管留置时间视尿道恢复情况而定。

        2.6 生活护理  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到“七洁”。

        骨盆骨折病人不得随意搬动,以免加重创伤,同时睡硬板床。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便后及时清洗,防止污染伤口。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早期应给予低脂、高维生素、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后期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利于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食欲不佳者,可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的需要。监测患者皮肤状况,包括有无发红、水肿、损伤,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防止受压部位发生压疮,建立翻身卡,指导和协助患者卧床时翻身,记录翻身的时间、皮肤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无渣屑,沐浴时动作轻柔,浴后保持皮肤干燥。

        3 讨论

        尿道损伤在泌尿系损伤中最为常见,精心细致,以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参 考 文 献 

        [1]夏泉源.临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第2篇

后尿道断裂伤是男性泌尿外科常见的急症,一般由于骑跨伤或会撞击硬物(巨石、树木),使球部尿道受压于耻骨弓部而损伤的,或者由于骨盆骨折,断端碎片刺破或撕裂尿生膈所致,多需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存在较多潜在并发症,因此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我科收治后尿道断裂伤病人1例,治疗效果颇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彭某,男性,78岁,因外伤致会疼痛伴血尿7小时入院。入院诊断:后尿道断裂伤。体查:耻骨上膀胱区膨隆明显,于耻骨上4横指可触及增大膀胱,表面光滑、边界清、有压痛,无反跳痛。外口可见少许鲜血流出,根部与阴囊交界处见瘀血,肿胀约10cm×10cm大小,触诊双侧附睾稍肿大,界限不清,右肿胀约大小4cm×5cm,左肿胀约大小6cm×5cm,质地软,压痛明显。行泌尿系彩超示:双侧挫伤并积血?入院后予留置导尿失败,即送手术室在硬外麻下行尿道会师术+膀胱造瘘术。术中留置膀胱造瘘管、耻骨后引流管及三腔气囊尿管。术后遵医嘱予输液、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痊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外伤及急诊手术对患者打击很大,加上受伤的部位很敏感,患者一般不敢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自然产生恐惧和复杂严重的心理障碍,打开沟通的桥梁,主动关心病人,主动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耐心地向病人说明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病人情绪稳定,懂得如何配合医护工作,这是消除心理障碍和顺利治疗最好的方法。

2.2 疼痛护理

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采取以下方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中。(2)自我暗示: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医护人员向病人讲清楚,疼痛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说明机体正处在调整状态,疼痛感是暂时的,鼓励患者增强同病魔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3)松弛止痛:松弛肌肉,就会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松弛肌肉的方法很多,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4)音乐止痛:疼痛患者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疼痛,既可分散注意力,又可缓解紧张情绪。(5)转移止痛。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相互交谈、读书看报等。

3 术后护理

3.1引流管的护理

尿道会师术后一般留置三腔气囊尿管、膀胱造瘘管及耻骨后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管是护理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脱出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尤其是后尿道会师复位术则导致手术的失败。护理时注意检查气囊导尿管的固定情况,气囊内注水10~20ml,并保持持续牵引,牵引方向与腹壁30~450,牵引力量300~500g为宜,牵引时间2mo;定时测量尿道外口导尿管的长度,如有改变应考虑导尿管向内或向外松动,需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每4~6h开放导尿管1次,一般置管3mo拔除。如膀胱内导尿管周围有钙盐沉积出现拔管困难时,可向膀胱内注入5%碳酸氢钠150ml并保留,可溶解尿管周围的钙盐沉积,有利于导尿管的顺利拔出。保持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折叠及堵塞,如有堵塞应及时用等渗盐水冲洗,观察尿液引流情况,如色泽、性质及量,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耻骨后引流管主要引流腹腔及耻骨后间隙积血和积液,起到观察创口的作用,若引流量突然增多,提示出血,要密切观察。

3.2饮食护理

排气后即可进食,一般先进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加强营养,有利于病人康复。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饮水量2000~3000ml,有利于尿路冲洗作用,防止尿路感染及钙盐的沉积,也有利于保持导尿管的通畅。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食欲不振者应注意调节病人的口味,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3.3切口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情况,保持腹壁、会阴及膀胱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如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大便后应及时清洗及会,防止会阴的感染。膀胱造瘘口周围皮肤用1%碘伏纱布覆盖,防止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感染。尿道外口及包皮内板每天用0.05%碘伏消毒2~3次,防止尿路逆行感染。

3.4尿外渗护理

如出现尿外渗,采用薄层0.5%碘伏纱布湿敷局部皮肤,外层覆盖凡士林纱布可有效防止感染和以利引流,每2h更换1次,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气味及量,有无皮肤红肿等感染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扩张尿道护理

一般术后3mo拔除气囊导尿管即可施行尿道扩张术。护理时应了解尿道狭窄的部位、程度及长度,向病人说明施行尿道扩张术的目的和重要性,告之病人术后可能出现尿道疼痛、尿道出血等现象,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减轻和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有利于病人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术后出现疼痛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镇静、镇痛、心理安慰及疏散疗法等处理;出现血尿给予止血药物。术后注意观察排尿通畅情况,如尿流速度、尿线粗细、排尿延迟等。

3.6加强基础护理

在进行专科护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基础护理。由于病人年纪大,引流管多,常处于被动,因此应定时翻身,用樟脑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预防褥疮的发生。每天协助病人擦浴,防止引流管脱落。禁食期间要做好口腔护理,每天两次,防止口腔炎的发生。

第3篇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抗生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15-01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由此引发的尿路感染,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医院感染。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降低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我院2013年3月-2013年5月探讨了不同干预措施对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泌尿科因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病变、膀胱肿瘤等疾病需要留置导尿管病人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17~80岁,平均48.5岁;留置导尿管前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随机分为3组,A组19例,B组18例,C组27例,3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A组留置导尿管后未用任何抗生素;②B组全身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期间静脉输注抗生素,每天2次;③C组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合局部抗生素冲洗,即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用0.2%甲硝唑250ml加庆大霉素1.6×105U行引流管及膀胱冲洗,每天2次,半小时后排出尿液,并用0.1%碘伏消毒导尿管外口,同时配合会阴护理每天2次(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除尿道口周围及整个会分泌物,然后用0.1%碘伏棉球擦拭消毒)。3组病人均采用密闭式引流,从留置导尿管即日起,隔日按无菌操作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尿培养细菌数≥105/mt定为尿路感染。观察并比较3组病人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第14天细菌感染阳性率。

2 结果

不同组别病人随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增高,C组相应时间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

3 护理

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约占整个院内感染的40%,因此,加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转

3.1 选择尿管粗细适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导管在尿道内移动摩擦,特别是男性病人导尿管与尿道之间成角都可能加重尿道损伤及尿道感染,因此操作要轻柔,避免男性尿道在耻骨下角处成角,并将尿袋及尿管妥善固定,以防意外拖拉,损伤尿道,尿管脱接或打折。

3.2 随时巡视病房,保持尿管通畅 检查尿管是否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变化,及时放空贮尿袋,以防尿液过满,病菌随尿液逆行导致导尿管腔内逆行感染,曾有报道此项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20%。导尿管引流部分连接要严密,引流系统密闭不严也是导致其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

3.3 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 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其病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一般说它可以每天以8%~10%的速度递增,长期留置导管的病人几乎100%发生菌尿。本研究对64例留置导尿管病人的观察发现,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并按规定2周更换1次导尿管。

3.4 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其侵入方式皆为逆行感染,并且以导尿管外逆行感染为主,约占尿路感染的80%,多见于自身菌丛感染,所以加强导管外的细菌防范和清除也是临床工作中降低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本研究中,应用抗生素加冲洗在很大程度上延缓并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

3.5 全身联合局部应用抗生素 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杀灭尿液中的细菌,延缓尿路感染的发生,但很快产生耐药性,难以完全杜绝其病的发生;局部应用抗生素是否可阻断逆行性感染延缓或杜绝尿路感染的发生,前几年有争议,曾有报道用10%碘制剂从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处注入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逆行性感染,有效阻止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但也有报道,认为抗感染药物冲洗反而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近几年来,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临床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采用全身、局部、联合应用抗生素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显示,0.1%碘伏是表面杀菌力很强的一种消毒剂,作用快、毒性低、刺激性小、对皮肤黏膜无损害而且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庆大霉素抗菌活力强,体内不被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尿中浓度高,可杀灭尿液中逆行侵入的细菌,有利于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且抗药性产生慢,多为暂时性;甲硝唑对厌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适用于密闭式引流系统,防止尿路厌氧菌感染。

本研究显示,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合局部抗生素冲洗疗法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细菌逆行感染的途径,明显延缓了尿路感染的发生,是近期延缓降低或杜绝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护理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及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潴留,可导致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对老年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病人迫切希望得到有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新方法,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1]。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会出现各种不适及并发症,严重影响到疾病的康复,因此术后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我院于2009年9月-2012年9月,对74例前列腺增生病人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通过术后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临床资料共74例,年龄在57-88岁,平均年龄70岁,均具有尿道梗阻等前列腺增生的典型症状,其中尿潴留病史29例,合并感染31例,住院时间为9-26天,平均14天,均治愈出院。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插入电切镜,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直至尿路通畅,检查无明显出血后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

2 结果

74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术后大多数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负担,如担心手术效果及疾病预后,留置尿管的痛苦和日常生活的不便以及术后尿失禁、疼痛和出血等给病人造成紧张和不安,病人迫切需要来自护理人员和家属等的心理支持。护士应加强巡视病房,主动关心病人,询问有无不适,及时了解和满足病人的生活所需,可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其信心和安全感。在进行尿管护理等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并注意维护病人自尊。同时指导家属给予病人生活、情感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支持,以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使用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取去枕平卧6-8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半卧位。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者,可进流质饮食,宜先饮少量的温开水,再进食米汤,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1-2日后无腹胀即可恢复正常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少量多餐,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及按摩双下肢。留置尿管期间应加强尿道口的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每天更换引流袋及冲洗器,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鼓励多饮水,防止尿路感染。术后4天鼓励床上活动,一周后逐渐离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3.3 持续膀胱冲洗护理 为避免术后膀胱内血块形成,需用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色深则快,色浅则慢。随冲洗持续时间的延长,尿色逐渐变浅,若尿色深红或逐渐加深,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妥善固定导尿管,防翻身时受压、扭曲、脱落,确保冲洗及引流管通畅,如有血块堵塞,可用50ml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抽吸至通畅,操作时动作轻柔,并注意无菌原则。冲洗期间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及及尿量。一般2-3天后可停止冲洗,如引流液又变红,则应继续延长冲洗时间,直至转清为止。

3.4 膀胱痉挛和疼痛护理 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胀痛,排尿急迫感,阵发性下腹部痉挛性疼痛,膀胱痉挛易导致膀胱冲洗不畅、反流及出血[2]。常见原因为病人精神紧张、冲洗液温度不当、导管刺激、血块堵塞冲洗管等。病人发生膀胱痉挛时,首先应安抚患者,嘱勿紧张,解释发生痉挛的原因,分散其注意力,同时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观察冲洗管是否通畅,如有血块,应及时冲洗。冲洗液的温度适宜,冬季保持32-35℃,夏季22-25℃[3]。对于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肌肉注射曲马多或哌替啶,口服地西泮或曲马多缓释片,也可用维拉帕米加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术后留置硬脊膜外镇痛泵者,按需定时注射小剂量吗啡。

3.5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5.1 电切综合征 电切综合征是指在电切的过程中,大量的冲洗液被吸收进入血循环,导致血容量急剧增加,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和水中毒,病人在几小时内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因此,护士应勤巡视病房,加强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出现,立即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脱水剂,减慢输液速度,并给予吸氧等。

3.5.2 尿频、尿失禁 一般在术后2-3天指导病人进行提肛训练,以预防和降低拔管后尿频和尿失禁的发生。嘱病人有意识地收缩腹肌、臀肌及括约肌,每天训练15-30分钟,每次收缩3-5次。拔管前应夹闭尿管3-5天,2-3小时开管1次,以训练膀胱的功能。若拔管后仍出现尿频或尿失禁的现象,同时可采取针灸或理疗等方法,一般术后1-2周即可缓解。

3.5.3 出血 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以术后24小时内发生多见,应加强观察,尤其注意血压变化及小便的颜色。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内压的因素,禁止灌肠或肛管排气,以免引起前列腺窝出血。一旦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冲洗,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止血、扩容、输血等抗休克处理。同时指导病人应在术后一周逐渐离床活动。

4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多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度劳累。术后1-2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如跑步、骑自行车、性生活等,防止继发性出血[4]。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嘱病人应定时排尿,切勿长时间憋尿,以免影响逼尿肌功能,导致尿潴留再次发生。注意观察有无尿线变细、排尿困难及血尿等现象,一旦出现,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处理。定期行尿液检查、复查尿流率及残余尿。

参考文献

[1] 沈红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338.

[2] 赵蓉.前列腺增生术后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2,10(2):676.

第5篇

【关键词】 糖尿病病人 生活护理 健康指导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的高血糖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而危及生命,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目前仅次于心脑血管、癌症,列为第三位大病。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25年糖尿病病人将上升至3亿人。临床分型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异性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临床表现:早期往往无任何明显症状,也可有明显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疲乏无力,即“三多一少”症状。可有皮肤瘙痒、反复感染及眼、肾、神经、血管病变。对25例出院后糖尿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指导、健康宣教,经院后随访、调查,发现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

1 资料

选取2008年我院出院后的糖尿病病人25例,对其进行生活护理指导及健康指导,并定期随访。选取的25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6—71岁,病程4—14年不等。其中1例肾功能严重损害,并发眼病—视网膜病变,3例合并高血压、肾功能损害,11例病人肥胖伴高血压。

2 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超重及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可导致疾病加重。病人都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所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能够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自我监测、饮食活动、运动方法,能正确合理地控制饮食,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危害。建立个人档案,定期监测血、尿糖,病人全程参与合作,才能坚持并达到预期效果。

2.1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型糖尿病人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过度饮酒、吸烟成为释放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糖尿病人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人必须坚持规律的生活来控制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血糖的波动,因此,饮食治疗是治疗各型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地控制饮食,可以减轻B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通过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维持适当的体重

。

病人每日所食蔬菜必须依照“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上指定的品种任选几种,所食品种和副食要多样化,不可单调,每日烹调油(植物油)不超过10g,食盐不超6g,清淡为宜。主食做到大米、白面混合食用,做到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戒烟、戒酒。

中医养生学认为“汗要出透,水要喝够,便要排清,才能长寿”。所以说,糖尿病病人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每天的水要喝够,不要等渴了才暴饮。

水对于糖尿病人极为重要,因高血糖的利用,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易出现缺水,对体重超标的糖尿病病人,首先减体重,晚餐可不吃,适量的饮水。

2.2 运动疗法:运动可增加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的过程是机体消耗能量的过程,使肌肉等组织消耗的葡萄糖数量增加,因而可以降低血糖。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在血管中的运动,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没有适当的运动治疗,其他治疗就很难取得满意效果。

2.2.1 糖尿病病人要根据自己的心肺功能状态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后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稳,运动时吸入的氧气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之需,一般是指中小强度、节奏慢反复多次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平地慢跑、做家务等。呼吸频率虽然加快,但应自觉呼吸流畅,微微汗出,面色红润,运动时间应适中,每次连续运动的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但不宜超过1小时。运动前应监测血糖,过高不宜运动,过低运动前应加餐、多饮水,并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一天之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不能在饱食后即刻运动,也不可在饥饿中进行运动,应该在饭后1—2小时进行,因此时血糖水平较高,运动中不易发生低血糖,并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运动时衣着鞋袜舒适,长期坚持,循序渐进。

2.2.2 运动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病人,病人存在以下情况的应限制或停止进行运动疗法;重症心血管疾病、严重的糖尿病肾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者、糖尿病足者、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血糖控制不稳定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者。糖尿病病人在运动治疗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低血糖和意外损伤(特别是足部损伤),因而指导病人制定运动方案时,让病人掌握预防和处理方法。

3 心理护理

随着病程的迁延,经济支出的增加,血糖的波动,以及逐步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病人宜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挫伤病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勇气,通过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如:经济、性格、病情变化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普及一般知识外,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随时对其帮助及鼓励,使患者心情舒畅,健康向上,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4 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 

让病人充分了解运动后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水平会下降,可能出现低血糖,因而,要采取低血糖的预防措施:不要再空腹进行运动,应餐后半小时后开始,必须携带饼干、糖果,在运动中一旦出现明显饥饿感、心慌、冷汗、头晕、手颤等情况,提示可能是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补充携带食物。条件允许的病人在运动前、后应检测一次血糖水平,以了解所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在运动前,餐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宜在腹部进行,这样肢体运动时不宜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害性。病人应随身携带本人信息卡片,以备发生意外。

5 休息

2型糖尿病病人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心情,还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度的运动与适度的休息,对于糖尿病病人是不可缺少的,病人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糖尿病专家杰索林强调“糖尿病患者应该休息,不该使自己过度疲劳,每天应该有9小时的随眠时间或更多,时时进行短暂的休息和松弛,对于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

第6篇

[关键词] 糖尿病;居家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19-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我国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老年慢性病人愿意居家休养。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关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该人群的生存质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10年3月对86例居家糖尿病患者,还采取集中讲解、文字宣传等方式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效果报道如下。

1合理膳食

科学的饮食治疗是实现糖尿病患者自身有效控制的基础。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措施就是控制每日的总热量。也就是说患者每天摄取的总热餐要保持在适宜的水平,才能达到满意控制血糖和体重的目的。实施低糖、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饮食,同时定时、定量。根据患者的生活水平,饮食习惯,为其制定食谱并经常检查患者的执行情况。三餐热量分配为早、中、晚各1/3或1/5、2/5、2/5或1/7、2/7、2/7、2/7[1]。各餐内容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防止血糖波动过大,这样有利于缓解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根据患者的生活水平,饮食习惯,定食谱并按饮食方案执行。使用胰岛素的病人,避免血糖过低,必要时可在两餐中或睡前加餐,但应该包括总热量之内。

2适量运动

为患者制定并实施有规律的起居、运动计划,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的负担,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力和有无并发症来进行体育锻炼。一般以散步、健身操、打太极拳等为主,以饭后1~2 h为宜,运动时间为每日20~30 min[2]一般不超过1 h。运动时应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3],糖尿病患者在活动时应注意周围是否安全,并携带甜品及写有姓名、家庭住址、亲人电话号码,以便低血糖发生时急用。

3正确应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糖尿病患者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1)遵从医生处方,按时服药,定时进食,不可任意增减药量或变换药物。(2)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3)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4)定期复查。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有的病人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目前多采取多部位轮流皮下注射法,选择臀大肌、上臂外侧、腹部及股外侧等部位。在选择腹部进行注射时,应避开脐周5 cm的范围。注射前捏起患者皮肤估算适当角度,对于体瘦者指导其以45°角注射,而体胖者则可垂直注射。学会观察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晕、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所以注射胰岛素后必须在15~30 min内进餐,防止延时进餐引起胰岛素休克[4]。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 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磺脲类药物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如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口服糖类食物。

4.2 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足坏疽(DF)多发生于有严重血管和神经病发症的患者,尤其以老年患者多见,其周围血管病变致患足动脉狭窄和闭塞者高达78%-92%使之不能对创伤和感染作出反应,而周围神经病变更重,致使足感觉严重障碍甚至丧失。生活中的细节可以避免足部的损伤,如选用合适的鞋子,走路不可过久,每晚温水洗脚并检查足部,避免烫伤,擦伤,挠伤以及修剪指甲、胼胝的损伤等。

4.3骨质疏松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0%~60%)。所以老年糖尿病安全支持需求非常紧迫,居家设施保证安全、出行注意安全,尽量有人陪同以免意外发生。

5正确的监测血糖

经常更换采血部位,采血时要尽可能的把损伤分散到每个手指的指端的各个部位。采血不要在指尖,应选择指腹两侧,指甲角皮肤薄处采血。最后彻底止血,采血结束后用无菌棉球直接按压针眼至少10 s。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应该对糖尿病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居家时应建立健康的居家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存活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敏.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196-2197.

[2] 茅柳永,王晓翠.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护理学杂志,2006,21(9):64.

第7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论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诊断为GDM。而口服降糖药物能通过胎盘,对胎儿不利,且通过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GDM患者,注射胰岛素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我们对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19例GDM病人进行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19例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市中医医院(莱芜271100)

GDM病人,初产妇17例,经产妇2例;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5岁;体重50~75kg;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4例。

1.2 方法 ①胰岛素笔注射:可遵医嘱选用短效或短长效混合注射,尽量选择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用量要准确,每天2~3次注射。②注射部位:因胰岛素注射部位与吸收速度按快慢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但GDM患者不宜注射腹部,以免血糖降得太快,发生低血糖而影响胎儿,故采取手臂外1/4,大腿前外侧,臀部皮下注射。③注射时间充分:部位轮流交替进行,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6s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以确保剂量准确,又可避免体液流入针头或笔芯内。

2 护理

2.1 用药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 由于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孕妇几乎都知道在孕期不能乱用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大多数GDM患者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且可能因无法完成“确保自己和胎儿安全顺利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这一母性心理发展任务而产生焦虑、恐惧[1]。故首先向病人讲解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使其正确认识胰岛素,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鼓励其讨论面临的问题及心理感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2.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来说是最基础的治疗措施,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之目的是为了提供母体与胎儿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素,使母体及胎儿能适当地增加体重,符合理想的血糖控制,预防妊娠毒血症及减少早产、流产与难产的发生。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指导其根据所注射胰岛素的类型选择进餐时间,注射后30min或即刻进餐。②节食,蛋白质量要充足,可多食绿色蔬菜,水果以草莓、猕猴桃、菠萝等优先选用。忌煎、炸等饮食,忌糖巧克力等甜品。③不可过分控制饮食,以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且避免发生低血糖而对胎儿不利。

2.3 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有益于母子健康,并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运动应选择比较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天运动时间30mim,最好选择餐后30~60min运动,忌注射胰岛素等待进餐的时间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而影响母儿。

2.4 分娩期护理 若胎儿发育正常,宫颈条件好,则适宜经阴道分娩。护理人员应观察产妇有无低血糖症状,如心悸、心跳过速、盗汗、苍白、饥饿等现象。密切注意静脉输液的性质与速度,如葡萄糖、胰岛素、催产素,以维持产程并及早发现有无异常现象。

2.5 母婴监护 ①孕妇监护。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3.3~5.6mmol/L,餐后2h血糖4.4~6.7mmol/L,每月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HbAlc

2.6 出院指导 患者需继续控制饮食,保持正常血糖。教患者降糖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适当运动和体育锻炼,做好自我监护(自测尿糖、血糖)。内科随诊,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糖尿病慢性病变和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造成的危害与疾病病情程度、孕妇血糖升高出现的时间以及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2]。母体高血糖,葡萄糖通过胎盘引起胎儿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胎儿组织蛋白质合成,使脂肪及糖原在胎儿各组织中沉积增多,导致巨大儿,而巨大儿易引起难产、产伤、新生儿窒息,并增加剖宫产率[3]。所以,对GDM的早期诊断,并尽早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通过早期应用胰岛素,加上饮食、运动、心理护理等积极的护理手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正常范围,对控制糖尿病病情、降低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翠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Suppl 1):151-152.

第8篇

     我科自2009年5月~2010年7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82例,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50.5±10.0岁,82例病人各项检查指标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  心理护理

    1.1 入院时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而入院,由于情绪低落,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其表现为恐惧、懊丧、焦虑、抑郁。有时病人甚至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这时,护士应让病人进入角色,即让病人承认事实,从心理上给予耐心疏导,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过程,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并注意礼貌性语言。护士在进行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更多关心病态,让糖尿病病人知道糖尿病虽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体育运动,科学的应用药物,可以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展,并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长寿。

    1.2 治疗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治疗开始后,患者较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对其现的症状的改善,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不很理想时,就会担心疾病是否会好转,心理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痛苦、抑郁。此时,护士要用所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客观实际给病人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它的治疗是长期的,既来之,则安之。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多方医治后,对自己的病情、常用药物一知半解,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点名要药或私自停用、加用药物。有的病人经常询问同种病的病人所用的药甚至偏信道听途说,到处寻找验方、秘方,只要涉及医治本病,就背着医生偷偷试用。过分迷信广告宣传,还有人片面地认为价格昂贵的药就是好药,好药治疗效果就好,忽略了对症下药。这时护士应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药或同一种药,对不同的病人有着诸多的个体差异,劝说病人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病人的思想问题。

    2 健康指导

    2.1 检查、治疗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病人确诊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

   2.2 出院指导: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但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趋于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医生同意出院前,护士应帮助病人学会身心两方面的自我管理。

    2.2.1 让病人认识到适当的运动和饮食的控制是促进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2.2.2 指导病人正确测尿糖、血糖及家用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2.3 保持皮肤清洁,适当的护理好腿、足及趾甲,避免感染。

    2.2.4 教会病人及家属以无菌技术正确注射胰岛素,轮换注射部位,剂量准确,了解所使用胰岛素的类型、作用时间、强度及高峰期。

    2.2.5 让病人及家属知道潜在低血糖的表现,如头晕、烦躁不安、多汗、脉细数、语言不清等,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及饼干食物,以备及时食用,如低血糖反应在家中发作,家人要立即给病人服糖水、果汁等食物,如不见好转,马上送医院。

第9篇

【关键词】双轨道互动护理;社区;糖尿病;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73-01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到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免疫紊乱、微生物感染等等多种因素,表现在胰岛功能减退、糖类、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其发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的治疗主要以社区护理为主,双轨道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保证护理的全程性及连续性,本人将详细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出院的7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9人。干预组的男性31例,女性8例,年龄38-62岁,其中有2例女性患者有眼疾,另有3例男性患者有高血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41-68岁,其中3例女性有足部疾病,1例男性患者有高血压。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病情诊断、血糖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对象均能保证配合本次研究,无理解能力、记忆力等认知障碍。

1.2干预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出院后均按照常规程序,继续服用降糖药物,并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及血糖调整药物剂量。干预组患者接受针对个体化的干预护理,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横向轨道干预参与横向轨道护理干预的有社区全科医生、护士和患者家属,主要的干预目标是为患者建立干预档案,包括患者的各种详细信息以及各种评估表:如健康检查表、用药情况表、健康评价表、生活方式登记表等。社区护士还负责为患者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项目检测,及时送检本医院检验。横向轨道干预组成人员还有一个任务是监督患者的康复过程,如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医护服务联系卡,注明栋医的联系方式,栋医定期到社区给患者讲解糖尿病有关健康知识,并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对病情控制的影响,及时纠正不好的生活习惯,鼓励表现好的患者。

1.2.2纵向轨道干预本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是纵向轨道干预的主力军,主要负责的内容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胰岛素疗注射要点、口服降糖药注意事项、血糖检查法、低血糖产生原因及护理、足部护理、皮肤及眼睛护理、酮症酸中毒的预防等十项内容。

1.2.3双轨道互动干预双轨道互动干预的涵义包括横向、纵向及患者都参与的互动;控糖经验、护理信息互动;护理科研互动三个方面,主要指参与双轨道干预的所有有关人员,互相探讨、研究、分享控糖方法和经验,合理利用社区糖尿病管理资源,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干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适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以及控糖联谊会;做血糖监测、疾病知识掌握、药物疗法的问卷调查;定期心理疏导等等。

1.3评定方法在干预的第2、6个月对患者进行躯体健康监测评价,评分有医生、护士、家属及患者分别给分,再算总分。情况评测。SF-36量表由患者自行填写,或由家属问询后填写。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干预组躯体健康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是以医院专科护理和社区护理两条轨道为基础,共同参与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此种双轨道模式归并了综合医院、社区机构、糖尿病患者三个主体,能对患者的护理管理产生显著效果。另外,此种模式是一种连续性的、全程的护理服务形式,体现了当代医学护理模式中对护理要求科学、全面、延伸式的理念,注重在社区家庭生活中实现护理管理,此类治疗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门晓华.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47.

[2]刘一鸣.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09,30(7):748.

[3]李军,龙锦萍.新型式下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医院管理,2008,8(11):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