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13: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直销市场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社会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要求
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否顺利实现产品的销售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不再仅凭一纸文凭或技能证书,而要看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实际能力。教育部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也提到,“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对学生进行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所以要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中职市场营销学生的新要求,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探索新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不适应改革的需要。市场营销教学应突出其实践性、可操作性,这不仅是一个观念,一个口号,更需要教师的身体力行和现身说法。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文化课转行过来,很少甚至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营销专业训练。他们的知识储备先天不足,知识准备后劲乏力,即使掌握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仍缺乏实际技能。另有一部分虽然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但是他们的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缺少社会实践经验,难免在教学中会出现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实践环节薄弱的局面。因此,从整体上讲,相当比例的教师缺乏足够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性教学。
2.重理论,轻技能,教学重点出现偏差。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基础的应用型人才,社会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出能够胜任商业服务第一线的营业员和推销员。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重理论,轻技能,教师往往照搬大学的上课模式,把中职学生当成大学生来教,忽略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论理解能力差的实际情况,结果学生理论没学好,技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3.缺乏足够的实训教室和场地,教学模式落后。近几年,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实训教室和场地,专业课教学中存在“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仍然是“纸上谈兵”: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不能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
4.专题活动少,学生没有学以致用的机会和途径。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教师认为市场营销专业除了课堂教育外,不能像机械、服装等专业学生那样进行课外技能训练,所以只能通过书面练习和单元测试等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这样学生感觉课堂上学的理论和技能无用武之地,没有学以致用的机会和途径,学习兴趣不浓。实际上市场营销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可以开展相应的专题活动来提高职业技能。
三、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中职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参加职业技能考核,所以专业课教师同时还承担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工作。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营销人员,教师既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没有学历高、专业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1)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双师型”培训,让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2)认真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使专业课教师积累实际营销经历和职业技能,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3)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和考核。针对以前一些专业课教师对专业技能考核不是很了解,以致出现教学与考核出现脱节的情况,提前让专业教师自己参加推销员或营业员专业技能考核,使专业课教师对考核有较深刻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技能考核内容对教材做适当的取舍。同时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报考考评员资格证书,参与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促进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4)直接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和营销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举行讲座,向学生传授实用性技能和经验。
2.转变理论教学观念,注重技能训练。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高级营销人才,而是培养能够胜任商业服务第一线的营业员和推销员。理论学习是中职生的弱项,如果我们模仿大学精英教育的方法,课堂上理论讲授过多,学生很难理解接受。中职生的强项是实践动手能力和活动能力,教师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理解理论。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多一些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推销技能。技能训练有别于理论教学,它的教与学依附于学生自主的活动,离开了学生自主的活动,技能训练课程便名存实亡。所以在教学实训中要采取“三个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在教学模式上,要始终注意搞好“三个结合”:(1)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训练并重,实行多渠道施教;(2)主导与主体结合,坚持学生本位观念,实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3)知识与能力结合,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倡导实践出真知。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教学和动手的机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做好点评。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
3.建立实训场所,重视技能培养。实践性的教学基地,是技能培养的基本条件。为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改变以往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培训学生实际推销能力的现象,学校要建设相关的实训教室,如推销情景模拟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商务礼仪实训室、商业沙盘实训室、市场营销与策划实训室等,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实训的需要,改变以往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满足职业教育多个工种生产实习的需要。这要求专业教师在学期初就根据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实训。基本上每个章节都安排学生在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教师每次上完实训课后要按照规定填写实训登记表,学校在学期中对教师的实训情况进行抽查,期末对所有专业教师的实训情况进行检查登记。这样一来,无形中使教师对技能实训重视起来,实训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训机会,实际职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关键词】区域市场营销 企业市场营销 比较分析
个人或集体进行产品交换,生产者获得经济利益,消费者获得产品体验,实现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互利称为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最初由美国学者提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的理论得以发展,并在改革开放后被引入中国,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
一、企业市场营销和区域市场营销简介
(一)企业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企业的经营的必需活动之一,运用市场营销,企业可以加其商品的知名度,获取市场需求的动态,生产最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市场营销将商品从生产方被介绍至消费方,在消费方需求被满足同时也满足了企业获利的需求,另一方面,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活动开始于商品生产起始时,从企业在流通的方面来说,企业市场营销包含商品从开发前到被购买后一系列企业行为。
(二)区域市场营销
区域市场营销指企业为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资源,综合一个区域的经济为一个系统,并利用市场营销的方法实现企业赢利的最大化,同时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换句话说,区域市场营销指区域内不同的单位用市场营销的理念将区域内的不同企业进行整合,增加群体的知名度和被信任度,使这个群体能最大程度上发挥集体优势来满足客户要求。
企业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实质都是以竞争为基础的,市场营销是销售者为提高销量采取的运营方式,目的是最大的获取利益,同时顾客利益也得到满足,两者都是以顾客为中心,都是满足顾客和销售者双赢的需求。在营销策略上,二者都能保持顾客与生产者之间的长期互利关系,都是以促销为主要手段。
二、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的联系
企业市场营销区域市场营销最大的不同是其依靠的对象不同,前者主要以地域为单位的市场经济行为,后者则是在较小的区域内以生产要素为组织的经济行为。一定程度上,企业市场营销属于区域市场营销的范围。
区域市场营销的是由区域内各个单位的市场营销的综合,各个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情况决定了区域市场营销的表现,如在一个区域内聚集了很多同类型的企业,该区域在业内的知名度会极大提升,这种抱团力量增加了区域内的竞争力。如美国硅谷是世界级信息产业中心,聚集了最顶级的软件和硬件生产企业,使得该区域扬名于全球,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方便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区域市场行为也对企业市场营销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反过来,区域市场营销行为在区域内也会受到区域内企业市场营销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区域内企业营销水平的平均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该区域总的营销情况。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综合竞争力之所以强于中部和西部企业,很大程度上由于东部地区在地理因素、资金因素方面的优势,在该区域内集中的企业能跟好地选择发展地点和合作企业,从而在发展商有更好的优势。
三、区域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的差异点
(一)营销主体的差异
区域营销的主体是区域内的某种组织,自然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利益,而企业市场营销则是某一类客户群。然而区域市场经济离开区域内企业来谈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区域内各企业共同为区域市场营销作出贡献,其才能发挥出作用。所以在主体上,区域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有质的区别。
(二)营销产品的差异
区域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有着系统性和独立性的区别。区域市场营销不是提供某个具体的商品,而企业市场营销则正好相反,他的活动以生产具体产品为目。没有哪个区域能提供消费者相同的产品,而企业市场营销则能提供完全相同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区域市场营销手段没有排他性,这和企业市场营销不同,区域市场营销可以被很多消费者拥有,多个企业可共同享有区域市场营销所带来的便利。而企业市场营销则作为实体性的东西,只能被一个企业所占有,它属于这个企业为了自己的销售制定地专有手段。企业市场营销通常只为企业自身的发展考虑,而区域市场营销则以提高区域竞争为对象,他所服务的对象是区域内各企业,所以后者比前者要复杂得多。企业市场营销是和具体产品相关联,所以他在营销是看得见,容易进行,而区域市场营销的是区域内的各项因素,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而更难进行。
四、从营销实质看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
企业市场营销和区域市场营销都离不开市场营销这一本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各自所代表的团体的利益,都是为了提高竞争力。二者都认可买方主导地位的交易,所以两者都应结合市场需求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行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二者也需要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将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这就是二者都要采用促销手段。
企业市场营销和区域市场营销都需追求和消费者的双赢,企业或区域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必须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需求,不能以欺骗式的营销手段来扩大经营。
结语:生产和消费活动都是依靠市场这一载体,生产者在市场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而消费者则想通过市场来得到更好地产品。这就需要企业或某一区域内联盟通过市场营销来获取消费者的具体需求,生产更好的产品。总而言之,通过市场营销,企业区域联盟能够实现获利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焦利勤.我国中小企业区域市场营销策略探究[J].西南农业人学学报,2011(5).
[2]史永亮.浅谈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的融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今天,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作用与日俱增,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市场环境,研究了中小制造企业营销现状,最后提出了针对中小制造企业营销现状的建议。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中小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发展大步向前,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
二、当前中小制造企业生存环境特点
1.标志性规章:国家工业和信息部制定各种相关规章以保障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打造“三有环境”,即有法可依、有资金支持、有发展方向可循,从而推动小制造企业逐步实现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并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发展中小制造企业的具体措施。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从创业时就选准产业方向,从而有利于发展现代制造业等先进业态。
针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关工作。
2.标志性细节:中小制造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为推动这种高成长性,国内不少大的城市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并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如2007年青岛市经贸委出台了专门的《青岛市民营制造企业教育培训大纲(试行)》。青岛在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方面,坚持了高起点发展的原则,有效打造了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在很多方面成为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
3.标志性成效:中小制造企业的高成长性,给经济以越来越丰富的回报,中小制造企业群被誉为“高回报地带”。此外中小制造企业还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
三、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1.市场调查不充分,无法明确回答“谁是你的目标客户”。很多中小制造企业在刚起步时各项资源有限,无法像大企业那样投入巨大市场调研经费,对目标客户信息了解不充分。例如一家生产氟涂料公司,只负责高档氟碳金属漆生产,由于前期市场调查不充分,开始主要把业务定在型材市场,可是销量一直上不去。后来在开展市场调查后才得知型材市场需求零散且量小,而渠道成本也太大,就把主营业务方向调整为外墙和钢结构,取得明显突破。市场调查不充分造成市场细分欠缺,无法找到目标客户,这是目前中小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竞争对手了解不充分。中小制造企业普遍过分关注眼前竞争对手而忽视远期对手及破坏性技术。企业普遍缺乏搜集和分化竞争对手的能力,缺乏对自己产品的保护意识。例如某公司是一个专门生产墙用护角的企业,其墙护角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但其一车间主任后来出去单干,与公司竞争并取得了不错业绩,而公司却没有在意这一情况,认为自己有绝对优势;可对方后来却把公司无力经营的市场做的很好,给公司遭成很大损失。中小制造企业在不断维护自身创新制度情况下,应保护好自己,时刻留心竞争对手的变化。
3.市场营销团队管理不善,对业务员绩效考核模糊。如一些中小制造企业的销售部门一般和生产部门没有形成紧密联系,企业不能及时改进产品,营销与生产脱节。企业对营销团队支持不力,财力和物力上明显比其他部门少,这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质量。虽然中小制造企业资源有限,但开发市场时必要的开支是应该的,不应因此而失去机会。但一些中小制造企业对市场调查缺乏认识,现金流又制约着其投入,只能在小范围做文章。对业务员的绩效考核没有科学标准,使其不关心企业营销。
四、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建议
1.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的前导。做好市场调查,要结合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由于人力、财力和时间有限性,中小制造企业更应该重调查方案设计与信息分析,调查方案设计关系到整个实施的成败,信息分析直接决定成功的指标,相反就不能结合市场推广来做市场调查,对中小制造企业比较适宜的就是由业务员在推广市场时一并做市场调查,可以节省一部分资源,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2.组织竞争情报系统,对竞争对手保持时刻警惕。“战场上的失败可以原谅,但遭到突然袭击不能原谅。”弗勒德里克这句话强调了组织情报系统的重要性。中小制造企业不必设置情报部门,情报工作可以交给外部来做,而管理协调的工作由营销经理负责。竞争情报系统有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中小制造企业组织情报系统应充分利用市场开发人员的作用,及时处理市场营销人员从市场带来的有价值信息并做出对竞争对手的有效反应,同时定期对信息汇总,从而加强对对手的了解,预测其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小制造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要坚持长期性、持续性和可参考性,要信任员工,激励员工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信息。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要做到明确、公正,选择适当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中小制造企业销售考核制度要制定相应的业绩标准和激励机制。业绩标准有利于对业务员进行适度加压从而保持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要从过去的注重个体激励向个体间竞争激励转变,要有利于业务员选拔,提高业务员素质。中小制造企业还要注重营销沟通,只有企业的各个部门特别是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市场方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束语
中小制造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参与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制造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更应抓住机遇好好发展,对自身存在的营销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注意营销的动态循环和公司资源充分利用,有的放矢,在营销中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不断推动中小制造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乔尔?埃文斯,巴里?伯曼.《市场营销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
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成绩差、表现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正确的认识,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而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无主动性可言。由于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懂,学习困难,自感压力大,产生厌学情绪;由于表现差,在校惹是生非,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开小差,不遵守课堂纪律,一睡一大片,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想学,不愿学,最后根本就不学了。
2、教学方法的问题。现在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学教师仍沿用着陈旧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甚至还有相当部分的学校,市场营销的教学还停留在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阶段。以理论教学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较少,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性差异等。
3、实训实习的问题。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实战性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缺乏,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时对时下市场上的市场模拟软件情有独钟,然而影响市场营销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学生职业能力是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的在中职学校这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对营销类专业重视不够,经费的投入很少,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没有建立营销模拟实训室,以提供学生营销实训、实习需要,更不用说到校外去建立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一些学校建立了相应的营销模拟实训室,但是,有些营销实践问题是不能通过校内实训就能解决的,并且毕竟是模拟的实训室,这与现实生活中的营销环境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学生就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了解当今社会对营销人才的真实要求。
二、应对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而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如果学生只把学习当作是任务,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负担;如果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那么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让学生明白.他们是为自己而学习,为未来而学习,要用适合学生心理水平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望。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先消除他们的厌学情绪,让学生体会到营销教学中也有有趣的地方,由简入繁,降低难度,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由静态方式向动态方式转变,深入理解案例教学的内涵,不能把案例教学当成课堂气氛的调节手段。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并能够学会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去解决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具体问题。
第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直观形象地阐述市场营销的原理与知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其运用的合理性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第三,强调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注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为了发挥教师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的要求,积极探索诸如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招生;倒逼机制;就业质量
一、招生难,数量少,素质低
从2012年秋季起,包括山西在内的9个省市将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中职学生,学生就学成本明显降低。据统计,我省目前共有各类职业学校572所,在校学生62万人,校均学生只有1083人;全省民办职业高中有92所,校均学生只有521人。数据表明我省职业学校数量多,校均学生少,办学效益差,教学质量低。学生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
宏观上,中职学校办学数量过多,办学层次参差不齐。政府主导下的职业教育分布与发展模式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长治中职学校发展与布局的症结在于公办中职学校的数量与建设是从区县政府角度设立的,而学校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又跟不上全国就业市场的步子。按照行政建制与拨款机制,在学校硬件基本建设到位的前提下进行年度招生。但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实践教学,就业去向、就业的可持续能力等软件方面没有跟市场充分对接。结果是硬件建设到位的前两年,招生形势还可以。但随着学生就业信息不断反馈回来,招生的难度在现实中逐年上演。
中职学校学生除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职业道德、社交能力等多种能力,关键还是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中职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变化不大,已不能满足现行需要。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使学生产生“厌学”。
微观上经费投入少。职业教育要依靠强大的实训设备支持。大多县级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高中是由各区县按“教师人头费+学生综合定额”拨款,招生数量对学校接受财政拨款的影响很大。“生源危机”会加剧“财政危机”。
二、长治中职学校发展的出路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企事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行业的一线工作。目前长治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企业需要严重脱节。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模式中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等弊端,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结合当地产业实际,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形成全市范围内各中职学校特色专业的合理布局。推进中职教育办学思路的转变,“以服务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采用“市场倒逼”机制,学校通过企业的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获得人才,学生获得技能,学校获得发展。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实现校企无缝接轨。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招生模式和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专业对口。形成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就业与升学、学习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外部就业方面
(1)引进企业。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在校园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
(2)校企互动。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学校教师到企业跟班培训,增强技能。
(3)工学交替。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学生集中授课一学期后,利用假期时间,整建制到企业顶班劳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工学交替,工学结合。
(4)订单培养。变招工为招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能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生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开设为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课程,企业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5)开放办学。从实际出发,探索多种全日制办学形式,突出教学内容和教育作用的实质。与市场对接,就业有保证。中职学校将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作为就业工作的助推器,与大型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互助关系,形成互利互赢的模式。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毕业生广开就业渠道。
(二)内部教学方面
1.加强专业建设力度
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必须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的实际,进行重点建设专业的申报。聘请行业专家对现有专业进行阶段性规划,明确各专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采取措施推进重点建设专业的内涵发展,扩大招生规模,努力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办出职教品牌。大力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用于重点建设专业的软、硬件建设。
2.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领域越来越宽,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以及职业作风都有较高的要求。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先做人,再做事”。必须创新中职学校德育观念,选择德育内容,拓宽德育途径。
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中职教师缺乏职教专业知识,加之很多专业根本就没有教师,造成专业教师队伍缺乏,专业素养能力亟待提高。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培训活动,选派骨干教师进修培训,积极开展骨干教师课程观摩课,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应用技术大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教改能力。并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结语
总之,长治中职学校,从粗放型的数量竞争上升到存量之间的竞争,招生的数量、素质和毕业学生的就业反馈,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现阶段,只有内外两方面同时促进,合理分工,才能有效扭转中职学校“招生萎靡,就业悲观”的不利局面。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高职市场营销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营销综合能力,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营销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毫无疑问,现代企业需要的是掌握专业技能,能为企业开拓新市场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人才,故学校最关键的是要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要凸显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一方面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是重点,而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途径存在片面性、理论化和单一性的问题。因此,构建与培养目标相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根据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增设了技能型、实践性的课程。虽然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和执行上还不尽如人意。例如有的学校的实践环节是碎片化的,被人为的割裂开来,为了完成实践课时而设定每一个单独的项目任务,在实践的内容上体现出不完整性和不连贯性;有些实训环节仍是理论知识的变相讲解;有些院校实训条件不健全,设备陈旧,软件得不到更新,导致实训效果大打折扣;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制定必须严格按照教务处的统一模板,导致专业课程管理的僵化。这就对高职院校实训体系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指导实践能力欠缺
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师资队伍的管理上还秉承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对人员的招聘仍然以学历、职称为标准,所以大部分的市场营销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营销实战经验,讲解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由于对先进的营销理论缺乏深度和实践的检验,其结果是生搬硬套。而在现实中,企业需要的营销创新型技能人才,对营销人员的需求是“理论够用”即可,学生应该具备更高的实际动手能力。由于高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即使高职院校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但一般也局限于暑期或寒假,很少有人有机会深入企业管理实践和市场营销活动的第一线,不能同企业经常保持广泛接触和良好关系,因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建设收效甚微。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健全
大多高职院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较好地满足营销实践教学的需要。一方面,由于资金短缺,没有为配备专门实训室,或开展实训教学的硬件设施比较缺乏;另一方面配套教学软件单一或者没有购买,而且软件与课程吻合度低,软件长期使用而得不到升级现象也比比皆是。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虽与高职院校签订协议成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很多,但真正能接受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却很少。有的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是为了满足用工需求,不能按照学校的教学规律和时间对学生进行培养;有的实习企业接纳不了更多的学生,所以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分散实习,对学生的管理基本是“放羊式”的实习方式。虽然安排了专业的指导老师,但由于指导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去企业指导学生,指导结果与预期效果差距较大。
二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以上各高职院校面临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的共性问题,笔者与专业教学团队教师一起,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通过对同类兄弟院校、行业企业、应届毕业生的调研,探索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职业岗位任职标准设计专业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对对市场营销专业高职毕业生、开设院校和用人单位调研,梳理出市场营销专业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入职基础要求即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专业课课程体系,并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改革课程内容,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依据三年主要升迁岗位的岗位标准,增设发展提升课程。目前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从业基础课程(5门)—《市场营销》、《消费行为学》、《商务交流》、《销售管理》、《商业文化与素养》;业务技能课程(5门)—《市场调查与分析》、《商务谈判》、《推销技术》、《客户关系管理》、《广告原理与实务》;发展提升课程(5门)—《服务营销》、《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渠道管理》、《公共关系》、《营销策划》。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分段式教学模式。时间上除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外,分别在大一、大二暑期安排4周的工学交替活动,让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去接触社会,锻炼专业技能。在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大多采用过程性考核,或以实际经营的业绩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如《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策划》等课程以每次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作为期末课程成绩,《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课程则以学生开设网店及网店经营情况和所获星级作为评价依据。
(二)校企深度合作,推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全面推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把课程与企业项目相结合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二、三、四学期的专业教学中均安排两周的整周实训,整周实训主要与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并聘请企业导师为学生做专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如第二学期安排了《商务交流》的整周实训和《市场调查与预测》整周实训,在市场调查预测实训中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充分利用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进行电访和面访,在真实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第三学期安排《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和《营销策划》整周实训;第四学期安排市场营销综合实训环节。三个学期的整周实训都紧密结合企业的真实项目,既是核心课程项目化改革的需求,也体现了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推行赛课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技能大赛要求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实现课程设置与竞赛项目对接、课程内容与竞赛技能对接、课程时间与竞赛时间对接、课程教学与竞赛形式对接。学生可以通过选课进入实践课程,以竞赛形式进行课程考核,通过的学生进入技能大赛初赛,并参加校级竞赛,以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协会的形式进行组织和指导;进入决赛的学生参加竞赛培训课程,进入市级以上比赛。市场营销专业推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改革举措,与各类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项目情境完成各类企业真实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营销综合能力。
(三)设计第二课堂实践体系
第二课堂主要指学生专业实习实训、职业考证、专业社团,帮助学生把第一课堂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各类课外学习活动。
1.制定专业实训计划在专业实习实训方面,分为五类。一是专业课程类的实训,包括企业认识实训、公益劳动、礼仪实训等,为期1-2周;二是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联的实训,按营销职业岗位成长规律设计,包括营销认知实训和营销沙盘实训等,安排在1-4学期进行,为期3-4周;三是一体化综合实训,内容包括产品和背景公司选择、市场调研、营销策划、ERP沙盘模拟演练、销售合同、客户数据分析等内容,安排在3-4学期,为期4周;四是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8周;五是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同时学生必须完成大一、大二两个暑期不少于4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2.指导营销专业社团活动建立多个由专业教师牵头的营销类兴趣小组、实践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加;成立了由专业教师指导的营销协会、各类社会实践小组,学生自行组织各种能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活动,如演讲、征文、辩论、公益、参观考察、职业生涯设计等;营销协会主动与企业合作,举办多次品牌和产品推广活动。
作者:张迎燕 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叶会秋.微营销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J].新经济,2014(17):120-12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75-01
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基层官兵食宿均为集体生活,“同吃一锅饭”的集体用餐方式从我军建军之日起已走过了几十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观念正在发生变化[1]。集体伙食单位把饭菜分发到个人,餐具自用自保管的卫生制度,称为“分餐制”。受非典疫情、禽流感等的影响,为了保障官兵饮食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播流行,改变传统的集体合餐饮食习惯势在必行。全军早在2003年就全面推行了分餐制。截止目前,我市消防部队实施分餐制已达10年。为了解和掌握基层中队具体执行分餐制情况,近期,我们对宜昌市消防支队实施分餐制的18个中队560名官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旨在通过分析研究分餐制的现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使分餐制更加完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分餐制实施情况 我部根据上级关于分餐制的具体要求,为基层中队统一配发了不锈钢餐具(一个餐盘、一个汤碗、一个饭匙),统一编号、定位存放、定人使用。餐具实现制式化,洗消规范化。
1.2 调查设置 统一表格,统一指导语,现场填写、回收,并进行统计分析。共发放521份,回收521份,有效521份,经审核有效率100%。
1.3 实地调查 中队食堂等后勤设施,与中队干部、司务长、给养员、炊事班长、炊事员以及部分战士座谈。
2 调查结果
调查表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 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显示,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因饮食习惯、进餐方式等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由胃肠道传染病导致的死亡率也高于其他地区[2]。还有研究表明,当就餐者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采用传统合餐方式的乙肝感染率为42%,而分餐制的感染率为17%。可见,传统的合餐形式更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在西方,分餐是传统的就餐方式。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区分餐制也推行得很好。可以说,分餐制是国际上先进的用餐形式,也是文明卫生进餐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行分餐制应该是今后集体生活的一种必然趋势[3-4]。
消防部队多驻守城镇,基层中队后勤给养依赖地方资源较多,就餐形式较为固定,对于实行分餐制有着便利的条件,也有一定代表性。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各中队均按要求实施了分餐制,绝大多数官兵对分餐制持肯定态度,尤其是分餐制所使用的餐具和就餐形式受到官兵欢迎。认为较过去卫生的比例高达98%,官兵们对于分餐制能有效防止胃肠道疾病传播流行,保证饮食卫生安全,有利于减少疾病传播这种观点高度认同。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也有官兵对于厨房工作量和伙食费心存疑虑,认为厨房工作量及伙食费用有所增加的官兵各占36%和34%;认为饭菜不够节俭的占33%。这说明实施分餐后,基层中队在伙食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综合调查分析,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少数中队后勤人员不固定,更换交流频繁;二是少数司务长、炊事班长素质不高,不能合理安排伙食,炊事员缺乏专业培训、厨艺欠佳;三是官兵来自“五湖四海”,个人口味差异较大,人均一份饭菜,势必造成“众口难调”,加大了不合个人口味菜的浪费,这种浪费的增多也会导致伙食费用的增加;四是给每人分发一份饭菜,餐具集中清洗消毒,自然会增加后勤人员的工作量。在调查中还发现,各中队情况差异较大。有的中队干部重视后勤餐饮工作,司务长、炊事班长有一定管理水平,伙食安排合理,调剂较好,炊事员受过专业培训,饭菜制作质量高,基本上可做到“众口可调”,而且浪费较少,并不增加伙食费用,这些中队官兵对分餐制调查的满意率明显高。说明官兵们吃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我们后勤人员的素质。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现阶段部队伙食工作,在肯定分餐制的同时,对于改进和加强基层中队伙食管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促进分餐制认真落实的根本 后勤保障工作是维护部队稳定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础性工作。“吃得好”是保障官兵身体健康的根本前提,也是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执行分餐制是部队落实《食品卫生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的一项具体举措,是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一环。各级领导,特别是中队干部要树立大卫生观念,充分认识到推行分餐制,改革传统餐饮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引导官兵加以认真落实。
3.2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膳食是完善分餐制的有效措施 针对中队人员构成、来源、执勤训练情况和驻地的季节气候特点以及物价水平,依据定量,搞好调剂。饭菜制作应重质量,轻数量,以营养可口为原则。中队人数较多的可考虑采用自助餐的形式,中队人数较少的可以采取现场按需分发的形式,从而减少不符合个人口味饭菜的浪费。采用轮流帮厨的形式,以减轻后勤人员的工作量。吃火锅时同样也可以采用公筷公勺的形式实行分餐。
3.3 加强卫生管理是坚持分餐制的必要措施 要加强卫生制度落实,规范后勤人员管理,强化司务长、炊事班长以及炊事员的专业培训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司务长、炊事班长和炊事员都应受到相应的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食堂餐具的清洗、消毒一定要遵循操作常规。后勤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体检,患有不适宜炊事工作疾病的,要及时调离更换。卫生人员要经常深入饭堂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促进部队餐饮卫生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部队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金声琅,许敏.分餐制的改革方法探讨.中国食品,2009(01).
[2] 金声琅,许敏,北蔚.分餐制实施的必要性及难点.中国食品,2008(12).
关键词:制造业 母市场效应 实证分析
相关研究综述
母市场效应是指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企业会倾向于选择产品市场规模最大的地方建厂生产,并且由于规模报酬递增,一个国家会倾向于出口迎合本国需求的产品,需求大国将最终成为该异化产品的净出口国(Krugman,1980;Helpman & Krugman,1985)。规模经济和差异化的产品贸易理论强调,在规模经济发生作用的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追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因此,追求规模经济效果从而获得超额利润,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力。母市场效应理论一经提出,就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了国外许多学者的关注。
Krugman在《报酬递增、差异化的产品和国际贸易》一文中最早提出“母市场效应”这一概念,他认为一国会出口其国内市场需求较大的产品,即“母市场效应”,他提出了三个论断:第一,符合假设条件的两个经济体之间贸易是由报酬递增造成的;第二,有较大国内市场的国家或地区的工资率会比较高;第三,一国会出口其国内市场需求较大的产品,即“母市场效应”。因此,不同市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会导致其所在市场集中生产最迎合该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比如德国人喜欢喝啤酒,而法国人相对来说更钟爱葡萄酒,由这种偏好差异所导致的结果是,德国会集中生产和出口啤酒,而法国人则集中生产和出口葡萄酒。
自从Krugman发表关于母市场效应的系列文章之后,不少学者也对母市场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存在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体现在假定的修改上,包括假定的放松或者添加。Amiti(1998)通过放松Krugman模型里只有一个不完全竞争产业的假定,即两个产业都是不完全竞争的,研究了一国市场的大小与其产品和贸易特征的关系。他认为“市场进入效应”使企业地理定位在大的市场以节约成本,而“生产效应”则促使企业地理定位在小的市场以降低工资,母市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程度。Davis(1998)认为同质化产品也存在贸易成本,当两个产业的产品都存在运输成本时,母市场效应将会消失。Krugman & Venables(1999)通过一个规模经济产业连续流模型证明,即使两类产品都存在运输成本,母市场效应还是存在的。
母市场效应理论在实证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垄断性竞争模型,具体存在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计算不同国家间产品需求和供应的相关性,来检验是否存在母市场效应。Amiti(1998)对欧盟国家的研究,Davis & Weinstein(1999)以日本为样本的研究,Head & Ries(2001)对美国和加拿大制造行业的研究,都证明了母市场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另外一条途径是通过检验出口收入弹性在不同产品间的变化情况,来检验母市场效应的存在性。Rauch(1999)认为有差异化的产品的出口供应关于国家收入的弹性应该是比较高的,Feenstra (1998)的研究显示,差异化产品相对于出口GDP的出口收入弹性要高于同质化产品。这些观点为母市场效应的存在提供了证明。被普遍认为具有母市场效应的是制造业,实际上,制造业正是一个由很多生产有差异化产品的产业组成的集合体。那么,是不是制造业中的所有产业都具有母市场效应呢?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哪个理论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直觉告诉人们,母市场效应的作用强度会随着产业特性的不同而变化。比如,不同的运输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程度,都有可能引起母市场效应强度的不同。
中国制造业母市场效应实证分析
关于母市场效应的理论分析和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在存在规模经济和贸易成本的条件下,一个大国的母市场需求会使这个国家成为净出口国。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一个国家的不同行业在技术水平、消费偏好、贸易壁垒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很多行业的母市场效应会显示出较大的差异。对中国而言,中国的制造是不是存在着母市场效应,不同行业的母市场效应存在多大的强弱差别,都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实证模型构建
Hanson&xiang(2004)在检验欧盟的母市场效应的时候,采用了下面的模型:
其中,Yj/Yk是相对市场规模,djk是j国到k国的距离。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修正,采用的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变量的含义及理论说明,如表1所示。
(二)样本国家、数据来源及计量方法
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从当前的社会现状来看,科技发展带给市场营销行业的变化,是将产业细化成为无数个与之相关的行业与岗位,同时衍生了多种营销形式。所以市场营销这个“主产业”也延伸出无数相关“子产业”,由此可见,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应是秉承学生未来想在该行业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岗位这个原则而设置的。如针对当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市场调查员岗位缺乏人才,那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可定位为,让学生能够对不同行业市场经营模式特点熟悉了解和掌握,这有助于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此外,新课改之后,教育者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特征,很多类似于“任务驱动”“情境创建”“教学文化”等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开拓了学生视野,但无论是哪种方法与形式,都需要数学教师以教学实际为基础,结合中职生的认知现状为学生确定目标,并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方法。从实践中,笔者认为“制定目标+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利于促进中职生从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到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二、教学设计层面,要突出市场营销专业特色
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还机械的采用“演、讲、练”的单纯模仿与重复,学生没有掌握将那些零散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未来的就业中势必会处于弱势。所以从岗位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中职生认知规律为依据,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严格来说,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目标的设置是由岗位来决定,那么教学设计同样也是伴随教学目标而进行科学调整,因此,突出课堂教学特色,紧密围绕市场营销技能与岗位需求开展教学,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追求。例如,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涉及电子商务的内容会少一些,而电子商务是当前市场营销的重要方式,对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电子商务”这一目前常态化的经营方式,教师可在每堂课中加入如何运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的内容,并可以让学生们针对电子商务这一课题进行深入地讨论与探究,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此外,中职市场营销课堂教学还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整体提升,所以文化课是不能够缺失的。不但如此,还要通过将市场营销与文化课的有效整合,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目的。因此,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教材的使用,教师都应该结合岗位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适当地进行添加与删减,甚至可以自编教材,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创设层面,营造趣味学习环境
从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困难层面来看,中职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的消极、畏学等情绪和态度无须多言,究其原因固然是学生自身存在的学业基础不牢,认知能力差等“欠缺”造成的,但更多的是教育者对中职生这种“欠缺”估计不足,认识不清,在教学思维与教学形式上,没有为中职生量身订做出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面对教学中暴露出的“短板”,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的现实期望应立足中职生实际,将提高中职生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通过有效方法达到甚至超越这个期望值。从学生层面来看,中职生始终应以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但很多学生只是抱着“混日子”的思想,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不存在理想或者追求,学习没有任何动力,更没有树立起端正的学习观,对待学习,甚至对待老师都带有抵触情绪。对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多元智能教学理念为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营造乐学的环境,让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轻松愉快的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和学习惰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听、讲、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自学的方法与技巧,在不断的成功中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用鲜活的成功案例来创设趣味课堂环境,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或特聘在行业内作出突出贡献的兼职老师,邀请他们给学生们上课,给他们带来一种新鲜的心理感受,以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矫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盲区。
四、结语
总之,中职生在求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心理问题的体现,要想改善和解决中职生无可避免存在的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以课堂教学为跳板,立足于对课堂教学新的追求,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健康成长,为以后能够成为专业人才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望慧.论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科学之友,2010,(0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