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6 16:13: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第1篇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 教学 策略

中职生物学概念较多,是中职生物学教学的重点、难点。正确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可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传统的概念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背的过程。新型的概念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掌握了某个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不同认知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实现概念教学。

一、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生物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教学概念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分析概念,并从关键性字词入手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强化了概念,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如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时,书上给出的定义是: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找出关键字词,从中概括出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具体的两个阶段。

又如,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活细胞产生”“催化作用”“有机物”是酶概念的内涵,体现了酶的本质属性:只有活细胞(又指全体活细胞)能产生与无机化学催化剂功能相同的有机物。“蛋白质”“RNA”从化学成分上界定了酶的范围(酶一般为蛋白质,RNA也能起到酶的作用),这是概念的外延。一个基本概念一般由“内涵”和 “外延”两个部分组成。在这样的概念讨论学习中,教师不但让学生自己建立清晰的概念,同时也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适时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相似概念的辨析、比较,把握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概念,致使我们在学习时易混淆不清,在运用时产生错误的理解,或把一个概念的某些属性运用到另一个概念中去。因此,在学习时要运用辨析、比较的方法区别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列表格等方式对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和联系,找出概念之间的本质属性,区别概念之间的差异以达到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区别。由于表达概念的词语基本相同(如生长素与生长激素),或内容上有共同的因素(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例如:生长素与生长激素,可从它们产生的部位、化学本质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生长激素是由动物的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动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生长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具有促进和抑制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又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进行概念教学时,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猪肠衣、鸡卵的卵壳膜、离体的膀胱膜、蚕豆种皮、青蛙皮等。根据半透膜是否具有生命现象可分为生物膜和非生物膜。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性透过,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从而使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目了然。在生物学中,还有很多概念属于这种情况,如反射和应激性、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性激素和性外激素等等,均可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巩固。

三、运用归纳、整理法,构建知识体系

在中职生物教学中,许多章节都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建立一些相关概念的连接,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统化,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2篇

【关键词】酶 动物生理 植物生理 光合作用 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42-01

一 酶相关实验的常见设计方法

酶的相关实验包括探究(或验证)酶的催化作用、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条件等题目,其解题方法归纳如下:

1.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组:底物+一定量的酶溶液,检测底物分解情况或生成物生成情况;对照组:底物+等量的蒸馏水,检测底物分解情况或生成物生成情况。

2.酶的高效性

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作用相对于无机催化剂效率要高很多,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一组加入一定量的酶,另一组加入等体积的无机催化剂,因为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底物应该相同,两组的实验条件应相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后可得出结论。

3.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种类型的实验基本分为两种思路:(1)不同的组底物不同,但酶相同;(2)不同的组酶不同,但底物相同。实验过程中的温度、pH等条件保持在最适状态且各组相同,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4.酶的适宜温度或pH

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时,应设计一个系列的温度或pH为自变量,通过对照找出最适温度或最适pH,如果在两种温度或pH的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相同,则最适温度或最适pH应该在这两种温度或pH之间,此时可再在两者间取一定梯度变化的温度或pH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最终确定出最适温度或最适pH。

二 生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生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加法”和“减法”。“加法”是指实验中加入某种变量,如植入器官或注射某种物质等;“减法”是指实验中去除某种变量,如切除器官。

1.动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切除法和植入法常用于研究动物某器官的生理作用。如研究性腺与的关系时,实验操作方法:切除器官观察、记录生理变化植入器官观察、记录相应生理活动在消失后是否会重现。注射法和饲喂法往往用于研究某种物质的生理作用。如果所研究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必须用注射法,而不能用饲喂法,因为该物质会被消化分解,如研究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生理作用,必须选用注射法,对成年个体注射胰岛素后观察、记录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是脂质或氨基酸类等小分子物质可以注射,也可饲喂。此外,在动物生理实验中,选择实验动物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等,如研究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物生长发育的实验应该选择年幼的动物,研究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实验应该选用成年动物为实验材料。

2.植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研究植物体中的生理作用可以选择喷洒、涂抹或浸泡等方法。如将扦插枝条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后,概括生根情况可以研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切除法可以用于研究植物体某器官或部位的生理作用,如研究向光性生长与顶芽有关时,可以用去掉顶芽的植株和正常植株对照。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相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植物顶端优势产生原因的实验中,应该设置具有顶芽的植株、切除顶芽的植株和切除顶芽后的断口处涂上生长素的植株三组实验;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受粉后的雌蕊柱头证明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C.用静脉注射法验证甲状激素可以促进成年雄鼠的发育;D.用饲喂法可以验证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解析:探究顶端优势产生原因应该设置三组实验,一组是具有顶芽的植株,作为对照,另一组植株去掉顶芽,第三组植株去掉顶芽后在断口处涂抹生长素,三组对照可以说明顶端优势的产生原因。发育着的种子也会合成生长素,所以验证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的实验中,雌蕊必须是未受粉的。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不能用成年个体,因为成年个体的发育已经不明显。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答案:A。

易错点拨:生理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实验材料的选择、对激素的处理方法等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面就这几个易错的方面进行提示说明:(1)对对照组的设置不重视,认为已经知道了正常生长发育的个体情况,所以实验中不需要再设置对照组;(2)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不恰当,不能依据实验的因变量选择理想的实验材料;(3)对动物激素的人为操作不重视,不联想激素的化学本质而随意选用注射法或饲喂法。

三 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方法

第3篇

1.结网 以核心知识点为中心扩散形成知识网络

例1.下图甲表示酶促反应,而图乙表示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20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图甲中c和d是同一种物质,则a可能是麦芽糖,但一定不是蔗糖

B.图乙中的曲线④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物质a在2min内完全水解

C.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温度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D.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

解析:图甲中反映酶促反应中酶分子、底物及反应物的变化情况,其中a表示底物,b表示酶分子,c、d代表的是生成物。麦芽糖可分解为两分子葡萄糖,而蔗糖可分解为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由于c、d代表的是相同的生成物分子,所以a只能是麦芽糖而不是蔗糖,A正确;图乙中曲线④可看出底物a浓度在2min内变为0,说明其已经完全被水解,B正确;图乙中曲线①②③只有①温度条件下最先达到反应平衡点,只说明三组温度中①温度是酶促反应较适宜温度,不能说明①温度为最适温度,要证明①温度为最适温度还要设计多组实验,C错;若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条件下的酶促反应,由于酶浓度与反应速率成正比,曲线①先达到反应平衡点,意味着曲线①酶浓度最高,D正确;故选C。

要点归结:此题涉及底物、酶分子、影响酶的因素、酶作用的对象、酶作用特点等。可将相关知识构建如图知识网络。

相关“节点”解读:①酶作用条件是温和条件即适宜温度、适宜PH值等(低温使酶活性受到抑制但酶分子并没有失活,高温、强酸、强碱会使酶分子产生不可逆性的破坏)。②酶的催化原理是酶分子具备特定的结构能与底物分子进行特异性结合,结合后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③酶的作用对象是底物分子。④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少数酶分子是RNA(可用派洛宁来鉴定)⑤酶的产生场所主要在核糖体上,作用场所可以在细胞内也可在体外(如过氧化氢酶)。⑥酶的功能是具有催化作用,并且每一种酶可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

2.固点 结网后及时围绕“点”进行巩固和深化

例2.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等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可表示酶量减少后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

B.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

C.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乙点时酶量增加或适当升温所致

D.若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重复该实验,图中A点位置将下移

解析:在底物充足情况下,酶浓度高低与其所催化的酶促反应速率成正比,a曲线与b曲线相比反应速率明显下降的可能原因是酶量减少,A正确;图中看出曲线b中AB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会不断增加,此段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正确;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曲线b拐点处B点限制酶促反应的因素是酶含量(酶的浓度)而不是温度,若此点温度升高会偏离最适温度导致反应速率下降而不会上升变成曲线c,C错;同样适当温度条件下再升高温度会导致反应速率下降,A点会下移,D正确;故选C。

要点归结: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多种用坐标图像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3.延展以“酶”为基点扩充知识

例3.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激素种类不同,而酶的种类相同

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缩短反应时间,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C.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D.解旋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解析:同一个体不同细胞行使的功能是不同的,其生化反应就不同,酶的种类也就不同,A错;酶的催化反应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B正确;激素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而酶是所有活细胞产生的,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产生激素,但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产生酶,C错;解旋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故选B。

要点归结:①激素同酶的区别应从定义上和功能上进行区分

酶 激素

定义 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内分泌细胞或植物一定部位产生的一种调节性物质。

本质 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有的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有的是氨基酸

功能 催化作用 调节作用

产生 生物体中活细胞产生 一定部位(植物)或内分泌细胞(动物)

作用对象 底物(化合物) 靶细胞(靶细胞上受体蛋白识别)

作用场所 体内或体外 体内

作用特点 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有微量高效性。

②激素和酶都与蛋白质有交集;如图1代表激素 、2代表蛋白质、3代表酶。

4.盘点易错点和易混点:

(1)酶的命名大多是“分泌部位+分解底物+酶”如胰蛋白酶分泌部位是胰腺,水解底物是蛋白质而不是胰蛋白质。(2)不同酶最适宜温度不同,如唾液淀粉酶最适宜温度是37℃左右,α淀粉酶最适宜温度是60℃左右;不同酶最适宜PH值也不同,胰蛋白酶最适PH值为8.0左右,胃蛋白酶最适宜PH值为1.9左右。胃蛋白酶到了小肠后就会因PH值的改变而失去活性。(3)用于同一化学键的“酶”也不一样。区分DNA连接酶、DNA聚合酶、DNA水解酶、DNA解旋酶、限制性内切酶。(4)几种重要酶的应用: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纤维素酶(植物细胞工程)、限制酶(基因工程)、果胶酶(果汁的提取)。

巩固练习

1.为了验证口腔的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7℃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② B.实验①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2..下图为酶催化反应效率关系图,AB代表酶催化效率坐标:0到100%,AC代表温度坐标:0到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到PH=14的范围,分析不合理的是()

A.JH和HK可以用来体现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不同酸碱溶液环境下的反应特点

B.KG线段所代表的酶,在温度为E和F 时催化效率相同

第4篇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生命物质 终端

中图分类号 Q-49 文献标志码 E

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某些生命物质的终端对于生命活动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强化终端知识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 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是神经细胞的终端,这里存在着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化学递质,化学递质通过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结合,将化学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的效应。若实现上述过程一般要具备以下条件:① 突触前神经元内含有合成该递质的前体物质和酶系统。② 贮藏于突触小泡内,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能够释放并进入突触间隙。③ 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发挥其生理作用。④ 存在使该递质灭火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⑤ 有特异性的受体激动剂或阻断(拮抗)剂,能分别模拟或阻断相应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神经末梢释放出的化学递质一方面能够使神经冲动继续传递下去,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神经冲动终止。而冲动继续传递还是终止,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有关。神经递质分类标准较多,仅从对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发生的效应上看,可将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前者能够使神经冲动继续延续下去,后者则使冲动阻止,但无论使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兴奋还是抑制,都能够使人及动物产生一定的动作行为,而这种行为的产生不能不说与神经末梢有关。

2 牧食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生态系统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富集作用,积累在食物链终端的生物体上。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通道,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移动的浓缩通道。杀虫剂如DDT,其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在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DDT在环境中很难分解,而且杀虫的效率又很低,严重地污染了环境,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在动物的脂肪中积累。研究表明,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也发现了DDT的踪影,由于鸟类体内含有DDT,导致了产生而不能孵化的软蛋。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就会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浓缩,越是后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就越高。这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扩大作用)。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这是生物的富集作用。由此看出,越是食物链的顶端特别是终端,其有毒有害物质物质的浓度就越大,食物链的顶端的浓度最大。当动物体内积累的DDT达到一定数量时,DDT的毒性就开始显现,并且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这种伤害对鸟类尤其严重,这是因为鸟类体重相对较轻而捕食量较大,这样就容易引起DDT在体内富集,从而导致慢性中毒甚至出现下一代的畸变。

3 多肽链的氮端和碳端

肽链的终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和游离的α-羧基,它们可以像游离的氨基酸那样进行离子化。虽然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大都用于形成肽键,但其中有些氨基酸的侧链R基团仍然可以离子化。所以,多肽可解离的R基团和两个末端基团,可决定多肽的酸碱性质,NH2能够结合一个H质子转变成NH3+,而COOH能够释放出一个H质子,转变成为COO-。凡是能够结合一个H质子的物质表现为酸性,能够释放出H质子的物质表现为碱性。因此,多肽终端的NH2和COOH就决定了多肽的化学性质。

4 高等植物茎的尖端

小麦、水稻、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以及棉花、苹果等双子叶植物穗分化的过程,都是从茎的生长锥伸长开始的。春花和光周期影响着生长锥的形态变化,这在小麦、水稻等作物的研究中得到了证明。研究表明,小麦在春化过程结束时,生长锥的形态并无变化,只有进入光周期诱导时,生长锥才开始伸长。生长锥的表面一层或数层细胞分裂加速,细胞小且细胞质较浓,中部的一些细胞则分裂速率减慢,细胞体积变大,细胞质相对稀薄,有的出现了液泡。生长锥表面的细胞具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和RNA。研究还表明,用抗核酸化合物5-氟尿嘧啶(5-FU),在苍耳暗期的起初8 h时施于芽部,可抑制RNA的合成,也抑制了开花,这个实验也说明了花的分化与DNARNA蛋白质系统的活化有关。之后,由于表层分生细胞迅速分裂,使生长锥表面出现皱褶,在原来形成叶原基处形成了花原基,在花原基上再分化出花各部分的原基。

5 细胞结构的外表面

糖蛋白主要位于真核生物的细胞膜上。在动物细胞中,糖蛋白是糖萼的主要成分。在植物细胞中,主要是由糖脂构成膜包被。膜糖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膜的稳定性,增强膜蛋白对细胞外基质中蛋白酶的抗性,帮助膜蛋白进行正确的折叠和维持正确的三维构型。糖膜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参与信号的识别,这是因为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存在某些化学信号的受体。如溶酶体的酶蛋白都有1个6-磷酸甘露糖的标记,这样便于被识别和被分选装入溶酶体小泡。又比如,细胞表面还有凝集素,也参与细胞的识别。由于凝集素可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蛋白多糖、糖脂结合,且不同凝集素识别糖基的不同特异序列,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因此,在细胞生物学中被广泛用于定位和分离各种糖的细胞膜分子。另外,细胞膜外表面除了糖蛋白外还存在糖脂,它是某化学物质的受体,如霍乱毒素受体、百日咳毒素受体等。有的受体是由糖蛋白和糖脂共同组成的复合物,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等。受体是一种接受信息的分子,信号分子则是配体,通过配体与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才能进行有效识别,以进行细胞间通讯。

6 遗传信息表达的终端

遗传信息表达的终端是蛋白质。按照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DNAmRNA蛋白质。DNA分子中蕴藏着大量的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其本质是具有一定结构,有着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mRNA分子中存在着遗传密码,其本质是一定结构的核苷酸序列,它是遗传信息在mRNA中的表现形式,由DNA转译来的。遗传密码又可指导一定顺序氨基酸的蛋白质形成。在DNAmRNA蛋白质这个信息链中,DNA为首端,RNA为中端,蛋白质为终端。结构蛋白中主要包括运输蛋白、结构单位蛋白、抗体和受体等;功能蛋白中主要是酶和部分激素。这个终端的主要功能是:

运输 脊椎动物及人的血液中,含有一种血红蛋白,它的特性是容易与氧结合也容易与氧分离。血液通过肺部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液返回心脏流向全身其余部分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将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以供给各种组织利用。另外,细胞膜上还有载体蛋白,它可将细胞需要的物质运输进来,将细胞不需要的代谢废物运送出细胞外。

防御 细胞器是由较小的亚基构成,这些亚基大都是蛋白质。亚基以一定的方式配搭起来,从而决定了总的形状,使它们能够执行特定的功能。抗体:脊椎动物和人体中,一种外来的蛋白质、多糖或核酸进入血液,带到淋巴结核脾脏,就产生一种特定的蛋白质――抗体。由于抗体独特的结构及化学组成,可辨认出外来分子并与之结合,身体运用这个系统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来防止病菌、病毒的侵入。

识别 前面已经谈及,在细胞膜及细胞内存在着受体,它们是大分子的蛋白质,能够特异性地与一定的活性物质相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

催化 细胞每进行一项工作,都包括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一个反应的产物则是另一个反应的底物。这些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很快,一个活细胞中进行着几千种生化反应,这是因为酶的催化作用。

调节 激素中的一部分是蛋白质。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素、胰岛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等。这些物质的量很少,作用相当大,对人及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生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过多过少都会造成不正常的代谢,使机体处于病态。以甲状腺素为例,如果甲状腺机能亢进,会造成人及动物的兴奋性增强,易激动,睡眠减少;当甲状腺激素不足时,使胎儿出生后数周至3或4个月,明显地出现智力低下,生长停滞,形成呆小症。

7 反射弧的终端

效应器是反射弧的终端,具有收缩和分泌的功能。一个反射弧的产生要由感受器接受体内外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脑或脊髓,通过中间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运动神经元,经运动神经纤维传递给效应器,产生反应。效应器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各种腺体。骨骼肌是附着于骨骼上的横纹肌肉,每一个动作都是由多块肌肉协调收缩来完成的。而肌肉的协调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皮肤肌是位于皮肤之下,与皮肤相连的横纹肌(也称表情肌),它收缩可使人产生喜怒哀乐等表情。色素细胞也是一种效应器,是很多动物合成体色变化的最后一站。有些动物的体色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变化的实质也是神经反射过程,通过反射弧实现。如乌贼等头足类动物在不同环境中身体发生相应的颜色变化以求得保护。色素细胞得到神经或激素的信息时,在ATP的参与下,色素若分散在细胞质中,则使动物的体色变深;也可以收缩在中央,使动物的体色变浅。运动神经末梢与腺体结合形成的效应器,当神经冲动传递到腺体时,便造成腺体收缩使其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用于某种生理活动。

8 群落演化的终端

第5篇

就在人们还在欣赏时装或者其他和时装相关的材质时,一个叫做绿色和平的环保组织抛出一个报告《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人不禁大吃一惊,难道衣服也会让人罹患恶性肿瘤?

报告指出,耐克、阿迪达斯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在中国的两家供应商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能够干扰内分泌并影响生殖系统的环境激素类物质,废水中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为壬基酚(NP)、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这些物质干扰生物的内分泌,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并对免疫系统和肝脏有影响。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即使含量很少,也极具危害性。一件衣服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完成,要经过多次工业处理。而每一次处理,像染色、清洗、印花和织物整理等,几乎都有环境激素的影子。一件短袖衫,在它的纺纱过程中,就要用到清洁剂,里面含有NP;在漂白时还要使用含氟的漂白剂,代表性物质为PFOS,它自1951年发明后就被广泛用于化工、纺织、涂料、皮革、合成洗涤剂等的生产,半衰期为41年,进入环境后无法自动分解,最终进入生物链中累积;在烫胶图案时,要使用邻苯二甲酸酯,这是对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危害的一类环境污染物,直接让数量减少,出现雌化现象……

人,需要衣服,需要美丽,需要时尚,想逃离环境激素的包围,几乎不可能。因此,在享受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时,也要注意一下,这时尚的背后潜在的危害。

关于衣服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激素,有很多都是被允许的。欧盟在国际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中规定“环境激素”的限量均为每千克不得超50毫克。

其实,不只是衣服,在染料、香料、涂料、农药、合成洗涤剂、塑料及助剂、激素药物、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生产过程中,都被广泛应用。

这类物质叫做“环境激素”。除了上述几种,另外还有将近三百种,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二恶英。

啥是环境激素?

世界卫生组织给环境激素所下的定义:“使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并因此而对个体及其子孙或者集团(部分是亚集团)产生有害影响的外因性化学物质或者混合物”。环境激素通过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或野生动物体内,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系统,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

最常见的环境激素包括有机锡、二乙基人造雌性激素、双酚A、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BCD)、二恶英、双酚A与其衍生物、多氯联苯(PCB)、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壬基酚(NP)等,另外有研究指出环境污染物中的镉、铅和汞等重金属产物亦为可疑的内分泌干扰物。另外,很多杀虫剂、除草剂、农药、天然或合成的激素药物以及植物性激素,例如大豆中含有的异黄酮,都含有环境激素。

它们混在食物、水或者空气中,然后通过人的七窍,在人们无意间就闯了进来,冒充人体内的激素,并与激素的受体相结合,直接影响人体的激素含量,使身体发生相应的反应。或者直接刺激乃至抑制内分泌系统,导致该系统发生紊乱,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严重者会导致癌变。科学家把这种能起到类似于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环境激素”,又称“类激素”,也叫“第三类损害物”。

很多环境激素都相当难分解,一旦进入人体,就会进行累积。

以全氟辛烷磺酸为例。试验显示,把该物质放在浓硫酸中煮60分钟,它几乎毫发无损。试验人员调试出不同的温度和酸碱度,水解全氟辛烷磺酸,都看不到有效的分解。能让它分解的,目前发现的唯一办法是高温焚烧。

环境激素从哪里来?

多数是由人在生产活动中有意或无意间制造的,也包括一些在实验室中刻意制造的东西。 像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和生长素、大豆异黄酮或黄酮类化合物、农药、人造树脂、合成树脂、界面活性剂、塑料原料都是。

为了生产需要,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饲养者为了能让这些牲畜多长肉、多产奶、多产蛋,人为地为一些牲畜注射了大量雌激素;鱼虾的养殖者为了让鱼虾快速增长,给鱼虾投喂含大量催生激素饲料;菜农、瓜农、果农同样为了产量或者品相,及早抢市场,则使用膨大剂、催生剂等……这些激素直接影响牲畜的内分泌或者植物的内部,使人达到预期目的,而激素则会随着相应的制品进入市场,最终进入人体。

环境激素危害有多大?

环境激素进入人体,会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造成激素分泌过多或不足,或者是人体激素调节功能失常,表现在发育障碍、生殖异常、器官病变、畸胎率增加、母乳减少、男性数下降、精神、情绪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是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的罪魁祸首。更为可怕的是环境激素以分子信息间接启动基因,能够改变细胞成长与分裂的程序,从而使人体发生本质变化,诱发肿瘤。

人们早在1950年就发现“滴滴涕”可以使公鸡“化学去势”;1960年合成雌激素乙烯雌酚在用量过多情况下,使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发病率显著增加。

联合国一份报告指出,丹麦男子正常的数量减少被发现与血液中高浓度“环境激素”有一定关系。

美国学者分析1973-1991年间的肿瘤发病率,发现激素依赖性器官肿瘤发病增加明显,其中乳腺癌增长24%、卵巢癌增长47%、癌增长41%、前列腺癌增长126%。在众多的可能病因中,环境激素难辞其咎。环境激素最严重的危害是影响人的生殖功能,可造成数量减少以及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癌、乳腺癌等患病几率增加。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可能与男性肥胖以及糖尿病有关。国内外已有诸多动物实验显示,暴露于一定剂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下可导致动物病变和数量下降。

如何远离环境激素?

想彻底离开环境激素,几乎做不到。不过,可以通过注意生活细节,减少环境激素对人的影响。尽力做到“三少两多一远离”:

“三少”――少用洗涤剂,少用杀虫剂,少用农药

不用解释,洗涤剂、杀虫剂、农药都是环境激素,能不用就不用。必须用的话,在合理范围内,尽量少用。如果有可以替代的,尽量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用替代的。比如,洗涤剂可以选用肥皂――肥皂是天然原料加碱制成的,很容易分解,而不产生有害残留物,环保而且经济安全。杀虫能采用天然的办法,就用天然最原始的,往往最有效。一般的杀虫剂毒性都很大,接触了很容易损坏人的神经系统,诱发多种疾病。农药尽量不用长效高残留的。农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会引发慢性中毒,甚至有的还有遗传毒性。

“两多”――多吃谷物和绿叶菜,多喝茶

经常吃些五谷杂粮,像糙米、小米、黄米、荞麦等,有助于人体内环境激素的排出。菠菜、萝卜、白菜等也是很好的排毒食物;习惯喝些茶,特别是绿茶,也有助于机体减少受到环境激素的伤害,有利于人体健康。

第6篇

二、教学目的

1.组成生物体的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这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和重要的功能(C:理解)。

2.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C:理解)。

3.各种化合物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A:知道)。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重要功能。

2.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2)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和重要功能。

四、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内容较多而时间又较紧,教师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点和难点。建议教师对水、无机盐、糖类和脂质的内容安排1课时,蛋白质和核酸的内容安排1课时,学生实验用1课时。

在本节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讲到的细胞内各种化合物的含量表,从整体上概括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出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体的多分子体系。,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在讲授无机化合物水时,可以从水在细胞、组织中两种存在形式的分析入手,引出水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含量与生命活动的状态密切相关。在讲述水时,要注意渗透出两种形式的水存在着动态转化,不能截然分开。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生活常识,说明水的存在状态和作用,将会更吸引学生,使学生加深对水的认识。

关于无机盐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已知的知识中提出问题,通过简明的分析,使学生懂得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例如,为什么在观察动物和人的细胞时,要用一定浓度的生理盐水?为什么长期缺乏铁会出现缺铁性贫血?从这些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归纳出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形态、参与重要的物质组成等作用。

关于糖类的教学,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糖类物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适当突出后边将要应用的糖类知识,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通过讲述糖类的水解作用,使学生理解单糖、二糖、多糖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关于糖类的作用,既要突出它是生命系统赖以维持的主要能源物质,又要点出它是细胞许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关于脂质的教学,似乎可以渗透储存脂质(脂肪)、结构脂质(磷脂等类脂)、功能脂质(固醇)的提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脂质的作用特点的理解。在学生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分析一下磷脂分子的特点,为学习细胞膜的结构打下基础。

蛋白质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讲述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①通过列举水、葡萄糖、几种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使学生认识到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②指出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常采取分层次认识的方法;③对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教学,可从有关元素、基本单位──氨基酸、肽、肽链间的结合和卷曲、折叠而成的空间结构等几个层次逐步深入。

在讲述氨基酸时,可以从甲烷、乙酸、甘氨酸渐渐引入。随着羧基(-COOH)、氨基(-NH2)的出现,指出它们的化学特性。在认识了甘氨酸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变换R基,认识几种其他氨基酸。最后,归纳总结出氨基酸的共同点和区别。

在讲述肽时,要注意讲清缩合、肽键、二肽、多肽和肽链的概念。要指出每种多肽都具有特定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这种特点决定着肽链的空间结构,从而为学生理解多肽间的区别和蛋白质的多样性打下基础。

对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教师不必详细讲述,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某种胰岛素空间结构示意图的观察,了解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就可以了。但是应该对学生指出,蛋白质的生理作用依赖于自身特定的空间结构。

在讲述蛋白质的功能时,应该注意从列举典型的、易于理解的例子中,概括出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和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另外,关于蛋白质结构内容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剪贴图、投影片和教材中的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动态的、抽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核酸的教学,要注意处理好与《遗传与变异》一章有关内容的联系。本节对核酸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基本组成单位的认识,可以从介绍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核酸分子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核苷酸和多核苷酸链。应指出DNA和RNA两类核酸在组成上的区别和DNA的主要作用。

在本章的最后,教师要强调说明,任何一种化合物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都不能完成生命活动。细胞内的各种化合物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特定的结构,才能在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

五、参考答案

复习题一、③,①,④,②。

二、1.(A);2.(A);3.(D)。

三、1.因为这两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即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排列次序不同,空间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功能也不相同。

2.细胞内的各种化合物必须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特定的结构,才能在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

旁栏思考题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代谢发生变化而导致骨质疏松造成的。骨质疏松主要是缺少了骨的重要成分碳酸钙。

临床上医生给病人点滴输入葡萄糖液,可以起到给病人提供水、营养和增加能量的作用。因为葡萄糖氧化分解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以供给病人生命活动的需要,有利于早日康复。此外,细胞中水的含量最多。病人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缺少水。

实验讨论题实验一1.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一定的化学作用后,能够生成新的化学物质,而这种化学物质是有固定的颜色的。根据实验中所产生的特定的颜色反应,如砖红色、橘黄(或红)色、紫色,可以分别鉴定生物组织中有糖、脂肪、蛋白质的存在。

六、参考资料

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平均值如下表(表1-1):

表1-1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平均值

化合物

质量分数%

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

种类

85.0

1.8×10

游离形式的水和结合形式的水

蛋白质

10.0

3.6×104

清蛋白、球蛋白、组蛋白、白等

DNA

0.4

1.0×106

RNA

0.7

4.0×105

脂质

2.0

7.0×102

脂肪、磷脂等

糖类及其

他有机物

0.4

2.5×102

单糖、二糖、多糖等

其他

无机物

1.5

5.5×10

Na+、K+、Ca2+、Mg2+、

Cl-、SO42-、PO43-等

在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是含量最多的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介质。地球表面出现了液态水时,才具备了生命发生的条件。但是,只有当原始地球的物质经过漫长的演变,出现了原始的核酸和蛋白质并且组合在一起,表现出原始的新陈代谢时,才开始出现原始的生命现象,产生了原始的生命。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提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现代生物科学认为,承担生命的“蛋白体”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的整合体系。因此说,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水在生物体和细胞内的存在状态

1.结合水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主要依靠氢键与蛋白质的极性基(羧基和氨基)相结合形成亲水胶体。多糖、磷脂也以亲水胶体形式存在。这部分水不能蒸发、不能析离,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是生物体的构成物。

2.自由水填充在有机固体颗粒之间的水分,可流动、易蒸发,加压力后可析离,是可以参与物质代谢过程的水。

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水是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是生活物质本身化学反应所必需的成分。水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水是生物体内不能缺少的物质。

1.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生物体内的大部分无机物及一些有机物,都能溶解于水。水是物质扩散的介质,也是酶活动的介质。细胞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如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废物的排出,以及一切生物化学反应等,都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

2.水的其他作用①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强,能使溶解于其中的许多种物质解离成离子,这样也就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②由于水溶液的流动性大,水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将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各个组织中去,并将组织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③水的热容大,1g水从15℃上升到16℃时需要4.18J热量,比同量其他液体所需要的热量多,因而水能吸收较多的热而本身温度的升高并不多。水的蒸发热较大,1g水在37℃时完全蒸发需要吸热2.40kJ,所以人蒸发少量的汗就能散发大量的热。再加上水的流动性大,能随血液循环迅速分布全身,因此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④水还有作用。⑤对植物来说,水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植物的液泡里含有大量的水分,因而可以维持植物细胞的形态而使枝立,便于接受阳光和交换气体,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⑥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生物体内水含量的多少以及水的存在状态的改变,都影响着新陈代谢的进行。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在70%以上时代谢活跃;含水量降低,则代谢不活跃或进入休眠状态。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的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而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

无机盐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虽然不多,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果将一块组织放在蒸馏水中,从细胞中去掉盐类,该组织就会死亡。许多无机盐在细胞中呈离子状态存在。无机盐在生物体和细胞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是构成细胞或构成生物体某些结构的重要成分。

2.参与并调节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有些无机离子是酶、激素或维生素的重要成分。例如,含锌的酶最多,已知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钴(Co)是维生素B12的必要成分,参与核酸的合成过程;铁(Fe)参与组成血红蛋白、细胞色素等,参与氧的运输和呼吸作用中的电子传递过程等。

3.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体内平衡是使细胞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使生物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体内平衡的内容很复杂,情况多变。其中的3个主要方面与无机盐含量的稳定密切相关。

(1)渗透压平衡:细胞内外的无机盐的含量是维持细胞渗透压的重要因素。

(2)酸度平衡(即pH平衡):pH调节着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它的改变影响着细胞组成物的所有特性以及在细胞内发生的一切反应。例如,各种蛋白质对于pH的改变非常敏感,人体血浆pH降低0.5时,人就立即发生酸中毒。无机离子如HPO42-/H2PO4-和H2CO3/HCO3-等,组成重要的缓冲体系来调节并维持pH平衡。

(3)离子平衡:动物细胞内外的Na+/K+/Ca2+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细胞膜外Na+高、K+低,细胞膜内K+高、Na+低。K+、Na+这两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分布的浓度差,是使细胞保持反应性能的重要条件。此外,在细胞膜外Na+多、Ca2+少时,神经细胞就会失去稳定性,对于外来刺激就会过于敏感。

糖类的分布和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和重要的组成成分,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体内都有它,尤以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为最多,约占植物体干重的80%。在植物体内,构成根、茎、叶骨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多糖。在植物种子或果实里的主要储存物质,如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等都属于糖类。在动物血液中的血细胞内,也有葡萄糖或由葡萄糖等单糖缩合成的多糖存在,在肝脏、肌肉里的多糖是糖元。人和动物的组织器官中所含的糖类,不超过身体干重的2%。微生物体内的含糖量约占身体干重的10%~13%,其中有的呈游离状态,有的与蛋白质、脂肪结合成复杂的物质,这些物质一般存在于细胞壁、黏液或荚膜中,也有的形成糖元或类似淀粉的多糖存在于细胞质中。

糖类的功能有以下几点。(1)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和碳源物质:糖类物质可以通过分解而放出能量,这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糖类还可以在生物体内转化成其他化合物(如某些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等),并提供碳原子和碳链骨架,是构成组织和细胞的成分。(2)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纤维素和壳多糖都不溶于水,有平坦伸展的带状构象,并且堆砌得很紧密,所以它们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很强,适于作强韧的结构材料。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壳多糖是昆虫等生物体外壳的主要成分。细菌的细胞壁由刚性的肽聚糖组成,它们保护着细胞膜免受机械力和渗透作用的损伤。细菌的细胞壁还使细菌具有特定的形状。(3)糖类是储藏的养料:糖类以颗粒状态储存于细胞质中,如植物的淀粉、动物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元。(4)糖类是细胞通讯识别作用的基础:细胞表面可以识别其他细胞或分子,并接受它们携带的信息,同时细胞也通过表面上的一些大分子来表现其本身的活性。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一些细胞表面复合糖类中的糖和与其互补的大分子来完成的。(5)糖类具有保护作用:黏膜分泌的黏液中有黏稠的黏多糖,可以保护的表面。关节腔的滑液就是透明质酸经过大量水化而形成的黏液。

磷脂和糖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它广泛分布在动植物组织中。磷脂在动物体内多存在于脑和神经组织中,在心脏和肝脏中的含量也不少;植物的种子中含磷脂也比较多,如大豆种子的磷脂达2%。磷脂大多不溶于丙酮,不溶于水,但像亲水胶体一样,能在水中膨胀并形成乳状液或胶体溶液。磷脂的种类很多,有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等。

卵磷脂又称蛋黄素,大量存在于各种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尤其在蛋黄、脑、肾上腺、红细胞中的含量较多。蛋黄中卵磷脂的含量可达8%~10%。许多种种子,如大豆、向日葵的种子也含有卵磷脂。

糖脂是一类具有一般脂质溶解性质的含糖脂质,包括脑糖脂、神经节糖脂、甘油醇糖脂等。

磷脂和糖脂都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基本物质,也是某些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如脂蛋白和脂多糖)的组成成分。

类固醇和固醇类固醇又称“甾族化合物”,是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的总称,一般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也有人工合成的。类固醇的主要种类和分布情况如下。

1.自然界存在的

(1)固醇类。固醇又称“甾醇”,是含羟基的环戊烷骈全氢菲类化合物的总称,以游离状态或同脂肪酸结合成酯的状态存在于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胆固醇、豆固醇和麦角固醇(表1-2)。

表1-2固醇的主要种类和分布情况

类别

固醇名称

分布

动物固醇

胆固醇

脊椎动物体内

7-脱氢胆固醇

皮肤和毛发内

粪固醇

动物粪便中

植物固醇

麦固醇

麦芽中

豆固醇

大豆中

谷固醇

高等植物中分布很广

酵母固醇

麦角固醇

麦角、酵母菌和毒菌内

(2)固醇衍生物。常见的有:强心苷,如洋地黄毒素,存在于洋地黄植物的叶中,是一种强心药;蟾毒素,是蟾蜍分泌的毒素,可作药用;胆酸、胆汁酸组成的胆汁;肾上腺皮质激素、昆虫的蜕皮激素、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能调节动物和人体的新陈代谢及生殖、发育等生理活动。此外,维生素D有利于机体对钙、磷的吸收。肾上腺皮质激素、胆酸、性激素、维生素D等物质,在人体内都可以由胆固醇转化而来。

2.人工合成的类固醇药物如抗炎剂、促蛋白合成类固醇、口服避孕药等。

氨基酸的R基团每个氨基酸都有一个R基,R基也叫侧链基团,不同氨基酸的R基是不同的。例如,甘氨酸的R基只是一个氢原子;有些氨基酸的R基属于烃基;有些则含有某种官能团,如羟基(—OH)、巯基(—SH)、氨基(—NH2)、羧基(—COOH)等。

根据氨基酸所连接的R基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将氨基酸分成脂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杂环氨基酸、杂环亚氨基酸四大类。

甘氨酸惟一不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的最简单的非必需氨基酸。广泛存在于蛋白质中。

丙氨酸即L-α-氨基丙酸。一种属于丙酮酸代谢体系的非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通常将蛋白质的结构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图1-1)。

图1-1蛋白质分子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示意图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又称为初级结构或化学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由肽键连接起来的各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目前可以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氨基酸顺序自动分析仪,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进行测定。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本身的折叠方式。近些年来,通过研究知道,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本身一般不是全部以松散的线形分子状态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而是部分卷曲、盘旋成螺旋状(一般呈所谓α螺旋),或折叠成片层状(又称β折叠),或呈β回折(发夹回折、U形转折),或呈无规则卷曲。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氢键来维持结构的稳定性。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具有二级结构的肽链,按照一定方式进一步卷曲、盘绕、折叠成一种看来很不规则,而实际上有一定规律性的三维空间结构,叫做三级结构。这些肽链所以会卷曲、盘绕、折叠,主要是因为肽链的侧链之间的相互作用。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一些非共价键结合起来,而成为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就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构成蛋白质功能单位的每条肽链,称为亚基。亚基虽然只具有二、三级结构,但是在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生物活力,只有完整的四级结构才具有生物活力。例如,磷酸化酶是由2个亚基构成的,马血红蛋白是由4个不同的亚基(2个α肽链,2个β肽链)构成的,谷氨酸脱氢酶是由6个相同的亚基构成的。

有些蛋白质分子只有一、二、三级结构,并无四级结构,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c、核糖核酸酶、溶菌酶等。另一些蛋白质则一、二、三、四级结构同时存在,如血红蛋白、谷氨酸脱氢酶等。

调节生理活动的许多激素是蛋白质从化学本质上看,人和动物的激素可以分为4类: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血清血管收缩素);②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如脑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素、生长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③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④脂肪酸衍生物激素(如前列腺素)。

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包括许多种激素。下面重点介绍胰岛素、生长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胰岛素:胰岛素是胰腺内的胰岛β细胞,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所产生的一种激素。胰岛素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在有锌和其他金属离子存在时,胰岛素分子可以围绕这些离子形成聚合体。在调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7篇

关键词:生物学复习;比喻;易错点

新课改倡导“以学定教”,高三生物学复习中学生的惧怕点、顽错点和疑点是易错点,正是我们的复习重、难点。笔者借比喻且常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比喻来攻克一些易错点。

一、借玩具火车“开过”惧点

错例1:[10江苏高考]图1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

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期的时间。

答案:M。

典型错答:S。

错因分析:未能动态分析各期细胞的分裂进程。

谢同学倾诉:最怕让她算标记的细胞或染色体所占比例。但《考试说明》中“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从2012年的Ⅰ要求,上升到2013年的Ⅱ要求;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内容均为较高的Ⅱ要求。学生易错惧怕的正是需要师生重点突破的。

处方:借玩具火车构建比喻。我儿子的一套火车玩具:火车轨道,一节车头、两节车厢构成的小火车,装上电池后便在椭圆形的火车轨道上周而复始地运行。正如连续有丝分裂的细胞在细胞周期上运行。于是板图如下(图2):

将图2中红实线的标记细胞看作一列小火车,箭头为火车头。

我先例析:图3⑴火车头开过G2期,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同学们会心一笑之后,水到渠成地分析出:⑵火车头开过G2期和M期,被标记的M期细胞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开始达到最大值100%;⑶火车尾开过S期和G2期,(火车头已经进站了。)被标记的M期细胞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开始下降;⑷火车尾开过S期、G2期和M期,被标记的M期细胞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开始降为0。

变式提升: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测量出其细胞周期中各时期长度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h、S期(DNA复制期)8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h,M期(分裂期)2h。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如图4⑴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h,再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请在图4⑵中画出处理后的相关培养结果曲线。

请学生讲述破题方法及思维过程,虽然不涉及同位素示踪,但不少同学自觉地开起火车。在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30h后,所有细胞停留在S期的不同阶段,在S期起点处的细胞数最多,这些细胞构成一列火车,车尾承载的细胞数最多。在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后,车头恰好开过G2期(DNA相对含量为4),而车尾开到S期正中间(DNA相对含量为3且细胞数最多)。火车轰隆过后,答案也不言自明了(如图5)。

在以后做到的类似试题中,一让学生讲思路,学生就用开火车法来破题析题。开火车法分析这类细胞分裂题,通俗易懂又印象深刻。愿课堂上这轰隆隆的火车能载着同学们勇往直前地驶向理想的目的地。

二、借手机拿下顽错

错例2:在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练习中,对以下两个叙述,学生的判断往往是均正确。

①激素能专一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有识别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蛋白。

②胰高血糖素能特异性地运送到肝细胞附近,与肝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笔者特意将②这句话改头换面:“甲状腺激素能运送到全身所有器官,而促甲状腺激素只能特异性地运送到甲状腺细胞附近”,设计到阶段性测试或下一轮复习中,所在题仍成为难度系数为53%甚至41%的顽错题。

错因分析:未透彻理解激素特异性的内涵,潜意识中将激素作用的特异性等同于激素运输的特异性。

处方:以手机打电话之喻来理解激素的运输、作用机制。“若某位家长拨打我的手机,而我的手机放在办公室里,教室里会有该家长的手机拨打信号吗?”同学们都认为有。

师:“怎么证明?”

“把您的手机拿到教室来,它照样能收到信号响起来!”有同学喊。

师顺势推进:“也就是说校长室里也有该家长的手机拨打信号,为什么校长的手机不会因此响起来?”同学们当然明了是号码不对应之故。

师总结陈词:拨打手机发出的信号向各个方向运送,好比分泌的激素被运送到全身各处,我们校园所有人周围都有这个手机拨打信号,但无论多远,只有一部手机能接受,正如只有靶器官能识别该激素一样。学生因此参悟了这两个原理:⑴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不作用于其他器官。⑵激素的运输无特异性:动物激素从内分泌细胞分泌到内环境中,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靶细胞周围有,其他细胞周围也有该激素,但因为只有靶细胞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所以激素的作用有特异性。“为什么只有靶细胞才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这时教师趁机设疑,让学生深入思考靶细胞和非靶细胞这种受体差异的根本原因,并拓展思考受体的化学本质、位置,优化学生的知识网络。

三、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比喻理解疑点

错例3:蛇麻是雌雄异株植物,对蛇麻的二倍体×四倍体所进行的杂交工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不必去雄,只需套袋。我给大家5分钟时间思考、讨论,比较雌雄同株同花(如豌豆)、雌雄同株异花(如玉米)、雌雄异株(如蛇麻)的杂交处理方式。时间到,同学们发表观点。芸觉得雌雄异株植物的杂交工作,对母本连套袋都可省略。师生追问原因,芸:“让二倍体与四倍体在同一个房间里。”――瞬间哄堂!而大笑的同时不套袋的原因也心领神会了。我水到渠成地板书:隔离种植。用平静的语气重复了芸的观点:“‘同房’――隔离种植。”同学们微笑着笔记。

“突触像条河,如何过河才契合突触上信号传递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构建出突触处兴奋是借船――化学递质渡河这一比喻,船只靠岸不上岸,同学们自然理解了递质传递信号的机理;“体液免疫中白细胞介素-2是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必需品还是奢侈品?”……高三复习中笔者常用比喻化设疑引导学生构建比喻来理解生物学原理、规律。

美功勋教师德・鲍拉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一轮复习课、习题或试卷讲评课,常请学生说说他(她)的见解、做题思路,能促动学生因“说”而思,激发其觉悟。而且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经意间构建的比喻,经常会给课堂带来开心一刻,轻松又到位地理解了疑点。

第8篇

完美的睡眠会使人体基本上处于激素平衡状态,但是起床后,一想到要面对的各种麻烦就头疼,这又会扰乱激素的平衡。可以说,人一天24小时的体验和行为,就是人体激素失衡后平衡,然后再失衡、再平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激素掌控了我们一天24小时的情绪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一天的激素水平,就能实现情绪的自我控制。

早上6:00:把打盹儿的甲状腺激素叫醒

此刻,你人虽然醒了,但新陈代谢的“指挥官”甲状腺仍在“打盹儿”。身体的能量消耗很低,甲状腺不会产生足够的激素来分解营养、燃烧脂肪。

你可以这样做

晨起跑跑步:甲状腺激素大多在情绪紧张、运动后以及寒冷时分泌,健身或减肥的人可以晨起锻炼,刺激甲状腺分泌,进而促进脂肪代谢。有研究证明,运动产生的激素会在血液中保持数小时,让你的新陈代谢得到显著改善。

就地来场“翻云覆雨”:一场的运动量相当于你跑了1000米,顺便还可以减少腰臀部300卡路里的热量。据报道,早上的人,整天都会感觉积极乐观,女性的身体还会分泌额外的雌激素,让皮肤更光滑,头发更柔顺。

早上7:00:吃早餐,才能激发瘦素

人在睡眠时为了保存能量,体内促进消化的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会处于下降的状态,这让有些人早晨起来会有点儿低血糖。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只有进食早餐,才能刺激身体瘦素的分泌,促使身体开始消耗能量、燃烧脂肪。

你可以这样做

早餐是最讲究营养搭配的,既要主副相辅(有主食和副食),又要荤素兼顾,而且最好不少于以下食物中的3类:谷类食物——面包、米饭(粥)或馒头;动物类食物——鸡蛋或肉类;牛奶或豆浆等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

上午10:00:应激系统启动,压力荷尔蒙上阵

如山的文件堆积,雪片般的邮件飞来,你一天的工作终于正式开始了——这个时候,在巨大的压力下,你身体的应激反应开始启动,而你的压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就会被释放进入循环系统,血液从腹部被运送至大脑和四肢,用于快速思考和提供应激能量。

压力荷尔蒙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外界压力,但是当它产生过多时,就会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

你可以这样做

吃巧克力:每天吃一大块黑巧克力,有助于减少体内压力荷尔蒙的分泌。

喝红茶:红茶里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具有镇定功效,能使皮质醇水平下降47%。

嚼口香糖:可以使皮质醇的含量下降12%,而且也能使头脑更加清醒。

中午12:00:细嚼慢咽,让激素分泌更平衡

大多数白领表示他们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工作,会出现心痛、腹痛、胀气、打嗝等症状。因为大脑一旦感受到了压力,身体就会自动激发各种应激反应,包括停止消化。

你可以这样做

尽管吃饭时保持安静显得更优雅,但有研究表明,边吃边说不但可以减慢吃饭速度,还能促进感情、解除烦恼,使肠胃正常消化食物。愉快的心情,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以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肠胃处于最佳消化状态。

晚上8:00:花点儿心思,调动爱情荷尔蒙

这个时段夜幕刚降临,压力也全部卸下,正是调情的好时候。

你可以这样做

点上香薰或放部爱情片,会增加女性体内黄体酮的分泌,也能增进夫妻双方的亲密感,《诺丁山》《爱情灵药》《不求回报》《西雅图夜未眠》都是不错的选择。

贴士:激素决定我爱你

有研究称,刚刚坠入爱河的男女大脑会发出指令,使人体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即爱情荷尔蒙。这种化学物质令恋爱中的人相互吸引,但是它在人体内仅仅能够存在一年左右。爱情荷尔蒙分泌最多的时候,爱情最浪漫,恋人之间的关系也最亲密。

第9篇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三)适当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很快,生物课必须重视用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2)、(3)、(4)三个班级,三个班级人数分别为:46、45、46人,虽然通过班主任,我对个班的现状有了一点了解,但由于生物是从高二开始的起始课程,所以具体情况还不能下定论。

四、教学进度安排

高中阶段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共同规律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新陈代谢及其调节、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既有所分工、又互相衔接,高中生物学是初中生物学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

高中二年级开设的生物必修课(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4课时。讲述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基础知识。

五、教学内容及其课时安排

高中生物必修课教学进度

单元

 知 识

 学生实验

 课时

 

要 点

 教学要求

 项 目

 

 

绪论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B

A

A

 

 2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B

C

 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1+1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主要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

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

 B

C

A

 实验:

1.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2+1+2+1

 

 

生物的新陈代谢

 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植物的矿质营养

动物的营养

呼吸作用

 

A

B

B

B

B

 实验: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2+5

 

应激性和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

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A

A

B

 

 1+1+2

 

生殖和发育

 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

 A

 

  2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绪 论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概述。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说明: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一、细胞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原生质的概念。

细胞的化学成分:水,无机盐,糖类, 脂类,蛋白质,核酸;上述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作用,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其中含有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细胞核(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质)。细胞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的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分裂期的细胞核结构变化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说明:在《细胞》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原生质的概念。

2.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3.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有有丝分裂。

二、生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水分代谢——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前靠吸胀作用吸水;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后主要靠渗透吸水。渗透吸水的原理。渗透作用的概念。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矿质代谢——植物需要的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交换吸附。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矿质元素的利用。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其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ATP(三磷酸腺苷)的简式,ATP与ADP(二磷酸腺苷)的相互转变。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本质区别。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

动物的新陈代谢: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单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动物(如哺乳动物)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物质代谢——食物的消化(单细胞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消化食物的特点。哺乳动物的消化过程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在形态结构上适于吸收的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物质代谢的过程(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的过程概述)。

能量代谢——气体交换(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高等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高等动物在缺氧状态下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同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自养型、异养型的概念和特点)。异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需氧型、厌氧型的概念和特点)。

〔实验〕(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说明:1.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前靠吸胀作用吸水。渗透吸水的原理。*渗透作用的概念。

(2)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交换吸附。

*(3)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

(4)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

(5)单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6)单细胞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消化食物的特点。

三、生命活动的调节(4∶0)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的向光性和向光性形成的原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实践上的意义。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昆虫的激素调节(内激素、外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昆虫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一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说明: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生长素的发现。

*2.昆虫的激素调节。

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9∶0)

生物的生殖。生殖的概念。

生殖的种类:无性生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中的卵式生殖)。这些生殖方式的特点和概念。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生物的发育。发育的概念。

植物的个体发育(以荠菜为例):胚的发育过程,胚乳的发育过程。

动物的个体发育(以蛙为例):胚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原肠胚各期),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成。胚后发育。胚的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说明: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生殖的种类。

*2.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概念。

*3.植物的个体发育(以荠菜为例)。

1.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一)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化学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上述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作用,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其中含有线粒体、质体),细胞核(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质)。细胞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分裂期的细胞核结构变化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2.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3.〔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二)生物的新陈代谢(5∶2) 

1.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 

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后主要靠渗透吸水。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植物需要的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矿质元素的利用。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其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ATP(三磷酸腺苷)的简式,ATP与ADP(二磷酸腺苷)的相互转变。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本质区别。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多细胞动物(如哺乳动物)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哺乳动物的消化过程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在形态结构上适于吸收的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物质代谢的过程(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的过程概述)。

气体交换(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高等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高等动物在缺氧状态下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3.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前靠吸胀作用吸水。渗透吸水的原理。

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交换吸附。

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单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消化食物的特点。

4.〔实验〕(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三)生命活动的调节(2∶0)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植物的向光性和向光性形成的原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实践上的意义。

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3∶0)

共2页,当前第1页1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生物的生殖。生殖的概念。

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生物的发育。发育的概念。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实践。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

5、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6、积极组织和指导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