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13: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科技,体育,创新,发展
1我国科技体育的创新和发展现状
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的改善,当今社会的人们已不再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紧接着,物质上的需求已得到满足,人们更加关心的就是身体的健康。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开始注重体育锻炼。而体育科技更是为体育锻炼深入群众提供了科技支撑。除此之外,科学的健身理念和运动处方都是体育科技的结果。因此,体育科技需要全面深刻的创新和研究。如果要从科技创新的过程讲,我们不应响应先有科技成果再将再将创造出来的成果转型。而是应该注重实践,掌握需求,这需要我们注重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将成果的价值和有益于我们的部分展现出来。主要讲来,运动队和科研人员都是起很大作用的部分但前者是整个的主体。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科技创新的含义,体会运动队和与科研院所的有机内容结合起来将给与创新的力量。
2体育科技创新具有的特点
2.1体育科技创新具有实效性
虽说竞技体育主要是以竞赛的方式来完成的。但是,竞技体育的水平高低能够影响体育科技的发展。随着各种高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在竞技体育上的广泛应用,竞技体育比的是技术支撑的强弱。以及一流的训练方法和后勤保障。自从冬奥会的新时速滑道开始启用后,越来越显示出老式的用站立的形式起跑的技术的不完善之处,自身的重心开始向前移动,导致起跑的时候身体的稳定性不好,向前跑的冲力不够,而且易引起犯规行为。而通过专业的科技人员的改正和创新,一种新的起跑方式新鲜出炉了,那就是——蛙式起跑。蛙式起跑能够使身体向前弯曲的幅度缩小,降低身体的重心,从而增大了支撑的面积,与起跑时的水平分力和向前的速度,起到了增强稳定性和缩短起跑时间的效果。起跑的前五米、前十米和一百米的成绩也明显优于旧式的起跑方式。足疾跑的最开始应该使用蹬冰支点牢固的方法,这样能更好的提高效果。如今的实践告诉我们,刻苦的训练是不能满足运动员的,充分的体育科技支持和保障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成功的举办现代化的高水平竞技也需要体育科技的支持。北京奥运会把“科技奥运”定为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也是科学技术与体育竞技结合的先河,足可体现科技是多么的重要。
2.2体育科技创新具有间歇性
在以前,运动的训练中往往会用持续时间长,强度非常高的训练为主体,得到的结果非常的不好,常常使受训练的人员受到很大的伤害,运动员需要很长时间的休息来修复受过的损伤,甚至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不适合于对训练成绩的提高。而用间歇性低氧训练的方法能够让全身经常存在于缺少氧气的环境,从而提高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增强肌体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氧气代谢的能力还有呼吸、循环系统适应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乳酸阈强度,运动员作力竭运动时也会明显轻松很多,经过时间的推移,经常经受这种特殊训练能感受到自身的代谢水平会有明显的变化,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高有较大益处,使得运动员在对付各式各样的艰苦训练时游刃有余。
2.3体育科技创新具有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育竞技变成了无硝烟的战场,激烈的竞争开始对运动员的身体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身体素质必须好,所以选材变成了很重要的一环。好的身体素质能在今后的训练中做到更好。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体育竞技所需要的能力。以往会依据教练选材的经验以及运动员的体型能力。但是这些开始是优势的特点往往会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而成为限制他们成绩的绊脚石,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最普遍的问题,通常造成许多人才的流失和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些原因,科研人员也研制出了应对方法。譬如除开教练选材的经验,还可以通过仪器来选材,仪器可以帮助分析运动员的骨骼和血液的生化反应,从而判断哪些人更能在做运动员这方面有一番作为,帮助一些有体育梦想却不自信的人认清自己的潜能,还可以减少人员的浪费和损耗。
3现代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体育科技的涉及范围广泛,但是存在许多争议,但是可以为体育事业提供保障和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延续,现在的体坛已经成为了集民族、科技和商机一体化的新发展领域。体育对于现代人来说已不仅仅只是展现各国和地区的自身形象,还是运动员的一场展现力和美的视觉盛宴,又是各国展现自己最新的体育科技的T台。一个国家的实力都可以由体育科技展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着国家的社会文明发展程度。
3.1高端科技和运动训练
凭着每日的高强度体能训练,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才能为全世界的观众展现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所以,相对于注重于改进体育用品和运动器械,人们更加倾向于开发出人们最大的运动潜能。现今,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在不少的运动项目中将体能和精神的激发都达到了极限,胜负通常只是由微小的差距来评分,这充分地展现了体育科技的魅力。运动员现今更多地是依靠体育科技和科学家的智慧来代替以前靠强健肌肉和竞技状态来获得胜利。现在,运动员的潜力能够更好地展现和发掘。
3.2高端科技与教练员
随着科学化训练的日益深入,教练员是将体育科技成果介入运动训练的主要人物。教练员和科技人员都需要积极性和长期的合作与配合。通过长期的互相锻炼和默契培养,从而缓解以前不能解决的体育科研课题和运动训练实际不相融合的情况,使科技创新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
4促进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的方法分析
现今我国体育科技改革的阻碍是影响我国体育综合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的体育科技改革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真正形成将体育科技人才作为主体创新技术的一元体制;不能确立在体育创新中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不能平衡体育市场科技、经济和体育科技进步三者之间完美的互动关系。针对这些症状,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对于体育科技改革的发展而出的对策与措施:(1)根据市场的动向,加强体育科技的法律力度,使得法律制度更加完善。(2)将体育科技制度改革提上日程,将体育科技创新坚持到底,要将建立的进程加快,确定体育科研竞争的公平性。(3)要加大对体育科技经费的投入,使具有“造血功能”的某些机构初步形成。飞速发展的科技,快速进步的体育,都使当今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科技变成了进步体育的发动机,科技逐渐在体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现在的状况,专家们通过研究和分析,也提出了三点意见:(1)强调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掀起创新的风潮。(2)以体制改革作为突破点,讲好结合的问题先进一步解决。(3)加大体育科技的进步,更加全面地推进体育科技的步伐。(4)培养体育科技人才,创建创新型团队,吸纳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体育科技创新中去。将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好,创造积极的条件将国内外的人才都参加进去。(5)投入经费,建立更多的渠道,使投入体系更多元化。
我国的经济体系多种多样,但是体育产业俨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中流砥柱,因其发展特别的快速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用品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很低且技术含量不高,产业的标准化程度低。在当今的体育用品企业中,由国外品牌垄断高端体育用品,而我国的主要在中低档竞争,而其他方面也面临此问题。科技的落后成为了体育创新和体育产业的闭塞期,我国的体育产业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企业更加完善,抓住最好的市场。
【摘要】借助科技创新驱动,达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变,不仅是一个关键的理论以及现实问题,同时还是社会发展大局的主要战略选择。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科技创新 驱动 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
党的十报告当中明确指出,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驱动发展由一个核心的思想,变成我国发展和面向维护的主要战略。这也表明我党对于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特点的掌握。利用科技创新驱动,达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变。因此,下面进一步阐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将推进自主创新当作主要环节
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获得发展先机以及主动权,最基础的是借助科技力量,最主要的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拥有较强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才可以在世界竞争不断加剧中掌握主动权,实现创新型的国家。从而朝着世界科技抢过迈进。自主创新,既能够理解成一种科技创新的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和创新的途径。在十报告当中明确的说明,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这个道路,将全球视野计划加快创新。提升原始和集成创新,同时引入并消化在进行创新的能力,还要重视协调创新,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加强创新能力。所以,坚持走我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路径。不仅要适应全球发展的浪潮,依照科技规律,同时还要发挥四个优势,也就是汇聚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结合各种经济成分的体制优势,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还有使用两种资源和市场开放这一优势,进而走出一条赋有我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路径。
一、培育创新文化当作动力
国家文化,和科技创新拥有相互促进和激荡的紧密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着创新事业,而创新事业又激励着文化创新。由于经济和科技以及文化三者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明显,突出了创新文化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进入新世纪之后,一批主要工程和项目捷报频繁传播,实验快堆,超级计算机和杂交水稻这些领域创新成果纷纷涌现,这也反映了创新文化的厚积薄发,凸显了创新文化富有的内涵,均是由创新文化思想作为支撑点,重点培养创新文化,不仅要主动让创新变成一种习惯,给社会经济发展内部动力以及整个社会的普遍行为,同时还要加强弘扬由爱国主义当作中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当作中心的时代精心,提升对于创新文化的信心以及自豪感。这样才能够让创新融入我们的血液当中,变成民族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加快军民融合当作主要依托
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最关键的就是要完全脱离以往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方式,让社会能够迈向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这个路径,这就一定要解决军民分割和自称系统的这样的模式。经过国防创新系统和知识创新系统以及技术创新系统,还有区域创新系统,中野服务系统的紧密结合,协调合作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利用军民结合式发展,能够培养出一批军民兼容的战略新兴产业,占据科技至高处,将促进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用军民结合式发展,能够让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真正的融入到社会经济体系当中,让其直接应对源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能够帮助改进构造,增加收益。在融入社会经济系统当中之后,和国防以及军队构建有关的主要产业以及广大中小规模企业将会直接进入到武器装备市场,得到生产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主要产业调整振兴,同时还能够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速度。针对抓变经济发展模式十分关键。采取军民融合式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多种民用资源当作国防以及军队建设服务,不仅能够拓展国内消费的需要,同时还能够带动一二三产业合作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探索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转变成科技创新驱动,要求产业政策要更加偏向于宏观导向性和指导性,主要在于要支持产业系统科技创新,找到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模式,这样才能够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给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字】科技孵化器;中小企业
一、科技孵化器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实践证明,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引领中小企业发展,从而振兴区域经济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邯郸市科技孵化器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发展,邯郸市已经形成工业门类齐全、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来,邯郸市紧紧围绕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战略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比中,邯郸市跻身百强。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经济外向度偏低的问题更加明显,严重制约了邯郸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与邯郸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不力有很大关系。
目前邯郸只有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场地4万平方米,累计吸纳17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孵化,共申请知识产权41个,总产值达到2.7亿元,总收入超过3亿元,上缴利税1500余万元,提供了2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为邯郸市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活力。但是,作为邯郸市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邯郸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相对滞后,与先进地市相比,在数量、面积、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等方面,差距明显。徐州市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孵化面积4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00余家;河北省廊坊市拥有各类孵化器9家,总孵化面积13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20家,累计毕业企业65家;保定市拥有省级以上孵化器3家,总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88家,累计毕业企业183家,年收入过亿企业8家,培育了英利集团和中航惠腾2家上市公司;石家庄市拥有省级以上孵化器2家,孵化面积3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54家,累计毕业企业131家。
邯郸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明显不足,服务功能尚不完善。服务功能方面,除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业务外,其他诸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资讯与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等专业化服务基本没有。此外,每年邯郸市的科技成果都超过200项,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当地转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三、邯郸市科技孵化器发展建议
邯郸市是河北省冀中南经济增长极的核心之一,肩负着打造晋冀鲁豫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必须加快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从创业环境来看,邯郸市需要进一步打造综合性科技孵化平台,一是建设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入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软硬件服务;二是建设邯郸市科技创新服务综合平台,服务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不仅是为在孵企业提供场地、设施、物业和后勤等传统服务,更要充分发挥科技管理部门协调全市科技工作的优势,有计划的引入和整合诸如风险投资、国际科技服务、融资担保、产权交易、人才培训、企业管理等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形成被孵企业、创业服务机构以及这两大群体之间强大的聚集和互动效应,从而使孵化器成为我市高科技企业诞生和成长的高效母体,成为邯郸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综合平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的发动机。
新建科技孵化器要对相关产业的起到带动作用:
1.科技企业的带动作用。科技企业可以从新建科技孵化器得到五个方面的支持:⑴资金。邯郸市科技局相关服务部门、各种中介机构将入驻新建科技孵化器,直接或间接提供融资业务。企业可以了解到风险投资、民营资本、海外资金、政府扶持等各种资金信息。⑵技术。专利局、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以及新建科技孵化器的科技交流中心可以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所需技术。同时科技局建立科技信息平台,拓宽技术信息来源。技术评估服务也为技术交易提供了便利。⑶信息。邯郸市新建科技孵化器将全力打造企业收发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孵化器网站,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入驻服务部门定期信息等方式,对企业统一管理,实施品牌战略,为企业宣传自我,营造市场创造条件。⑷设施。新建科技孵化器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合作建立公共设施平台,由政府投入少量的增量投资,使以前的存量科技设施资源变成可共享的公用设施,提高科技设施的利用率。⑸服务。新建科技孵化器设立的各种服务窗口,将发挥其聚集效应,提高服务效率与水平。
2.对工业园区的带动。新建科技孵化器提高了企业的发展环境质量,会加速企业的发展速度,平均每年能提供毕业企业33家,为工业园区提供了大量的企业资源,发挥工业园对邯郸市经济助推能力。
3.对邯郸市科技工作管理上的带动作用。新建科技孵化器不仅为科技服务提供了集中办公场所,还能利用其资源集中的优势,逐步建立技术评估、科技咨询等部门,并作为邯郸市科技工作对外交流的窗口,逐步实现政府科技服务部门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提供企业联系政府的便利通道,提高科技服务的工作效率。
1.发展成效一是构建科技金融工作体系。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的新型科技金融体系。江苏省科技厅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已与20多家省内金融机构、10多家境内外金融投资机构建立工作联系。二是推动科技信贷持续增长。江苏发挥省科技信贷增长风险补偿奖励专项资金、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带动作用,引导市、县建立相应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和奖励资金。2011年,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近7亿元,比2011年增长35%。全省科技企业贷款超过4500亿元。三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江苏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园区全部建有创业投资机构。全省创投机构超过300家,管理资金规模达650亿元。加快科技企业上市步伐,2011年全省新上市43家企业,60%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创业板新增上市的18家企业全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是积极探索新型科技金融组织建设。2011年江苏新批准筹建26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全省累计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达32家,注册资金近100亿元,累计为820多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70亿元,实现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区两个“全覆盖”。五是推进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江苏省60%以上高新园区发行了科技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额度显著增加,苏南5个省辖市全部开展了相关业务。科技保险稳步推进,无锡市、苏州高新区科技保险试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超1.6亿元,为科技企业提供700多亿元风险保障。六是广泛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江苏省鼓励支持各地开展科技金融专题对接活动,全省13个省辖市及苏南80%县(市)每年都举办各类创业投资、银企对接活动。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已开通试运行,已入库科技型企业1.7万余家、金融及创投机构400多家。
2.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不够明显。许多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很难获取相应的支持。大部分投资项目和资金被投入处于扩张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以获取高额利润,无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从而弱化了政府科技引导资金在推动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杠杆效应。二是科技金融专业人才缺乏。科技金融的特殊性使得从业人员必须既要懂创新又要深谙金融之道,而江苏具有创新敏锐嗅觉的专业化资本运作人才非常缺乏,当前各地开展的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科技投融资等业务面临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拥有金融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科技金融渠道单一。江苏金融机构、投融资机构当前在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完备、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下,对科技创新的支持热情不够,政府在科技金融活动中大多扮演“拉郎配”的角色,科技金融市场化体系尚未完全构建,导致科技对金融的需求与供给难以形成无缝对接。
二、江苏省科技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Abstract: The land area of the central city is small.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t gradually formed "the central city incub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ound four districts" mode. The article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s it mainly summarizes the methods of develo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in center of Tianjin.
关键词: 中心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启示
Key words: City Center;small and mediun sized enterprises;innovation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001-03
0 引言
2010年9月1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动员大会,这是天津经过认真调研、深思熟虑,面向“十二五”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一定科技人员,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通过科技投入开展创新活动,提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居于全国前列,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代表着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经市科委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达到2176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063家,科技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小巨人“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其中,天津中心城区作为天津市的核心经济区域,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中心城区主要包括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等六个城区,2011年GDP总量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六区区级财政收入总额达到了166亿元,是2006年的2.864倍,为更多财政向科技等产业倾斜提供了充足保障。虽然中心城区土地面积狭小,但地理位置优越,商贸商业发达,所以在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创新经验和着法,现分析如下:
1 探索飞地模式,探索突破科技成果产业化空间的瓶颈
中心城区最大的比较优势源于土地,而最大的瓶颈依然是土地。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商贸商业繁荣,写字楼林立,服务业发达,土地寸土寸金,十分稀缺。也因为土地面积小,土地使用价值高昂,所以在发展科技产业的时候遇到了最大瓶颈也是土地。中心城区孵化,环城四区转化,已成为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典型发展路径与模式,这其中固然有创新研发小试、中试等内在科研规律对产业化空间的动力驱使,但更多的还是企业对生产制造成本核算的客观考量。
在现行行政区划体系下,为了突破土地资源瓶颈,中心城区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与实践,红桥区就开了个好头。2010年4月28日,红桥区政府与山东省德州市政府联合成立了红云高新区领导小组和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决定采取“政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设“七局一办”,由红桥区和红云高新区管委会共同负责高新区的规划、建设、运营和发展等事宜。双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会晤,并提出创新性的利益分成机制,红桥区与庆云县共同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招商落户高新区的企业所形成的税收双方进行分成,实现互融互惠、合作共赢。
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我国北方首个异地联合开发区,是天津市与山东省发展飞地经济的有益尝试,也是对环渤海区域产业相互配套、功能相互衔接进行的大胆探索。
河东区与宁河县也探索性地开展了尝试。2010年9月,河东区与宁河县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决定建立东宁高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小巨人产业基地。该产业园座落在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内,面积2平方公里(3000亩),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面积126万平方米,公共配套面积14万平方米,分为电子信息产业区、软件开发产业区、环保技术产业区、生物技术产业区、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产业区、其他产业区和公共配套区7个功能区。
2 老旧厂房楼宇盘活改造,为科技载体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中心城区以前很多区域是天津市老工业企业聚集地,随着工业战略东移计划的实施,许多工业企业外迁,大量工业旧厂房闲置,面临改造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这个大背景下,很多城区大力实施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的战略,利用厂房迁移后的空闲场地新建一批科技楼宇;对老工业区、闲置废旧厂房投资改造,提升一批标志性载体;对不适合城区产业定位的通过政策引导更新转变,想法设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和平区鞍山道科技金融大厦前身是天津警备区招待所,2012年和平区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引导社会企业家投资2500多万元进行装修改造,提供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金融产品推介、企业上市等一站式咨询、代办服务,重点打造路演推介服务平台、企业项目信息资源库、投融资服务平台、专业中介服务平台、交流培训平台、行业发展平台等。截至2012年6月底,已签约入驻科技总部、金融机构20多家。
河北区绿领产业园前身是天津纺织机械厂厂房。该厂始建于1946年,随着本市工业布局调整,纺机厂外迁建厂,6.1万平方米厂房被闲置出来。2011年初,经河北区政府批准,绿领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与天津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整体租赁闲置资源,用于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利用老厂房发展新产业。通过创意策划、腾笼换鸟,对老厂房进行整修改造后,载体面积增加到10万平方米,成为新型都市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标志性园区。截至2011年底,园区已聚集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照明、新型能源、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代了传统仓储物流和加工业,产业结构、从业人员、产值税收的层级均得以显著提升。
河西区陈塘科技企业孵化器原为天津市第二监狱原址,总占地面积15732m2,建筑面积10400m2。2010年12月河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出资注册成立孵化器管理公司,投入1700万元进行陈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软硬件升级改造工程,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房租减免力度,搭建了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管家式贴身服务”。
3 充分发挥区街优势,推动街域经济与科技产业协作发展
街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和亮点。区街一级地理面小,工商、税务等服务功能全,易于形成文化和服务范围,在发展科技企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11年以来,河西区尖山街努力为驻街企业服务,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尖山街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发展纳税经济促进街域经济发展,不断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楼宇经济发展,进而带动企业落户尖山地区的工作思路。该街实施了“重点企业优先服务、新兴企业跟踪服务、中小企业大力服务、科技企业贴心服务”的工作举措,2011年一年引进10多家高科技中小型企业。
南开区鼓楼街加快转变街域经济发展方式,依托街域资源,在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提升经济实力和水平。截至2011年底,该街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同时,按照市、区有关部署和要求,鼓楼街将发展楼宇经济与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加强与楼宇主办方沟通,做好楼宇资源开发利用,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进驻,掌握进驻企业第一手资料,为入驻企业提供优惠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二者互利共赢。
4 不断提升金融、商贸等中心城区优势产业创新实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更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文化创意的注入,天然地与科技相同,与创新相连。在注重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的同时,天津中心城区也注意促进金融、物流等服务业转型升级,成为科技服务企业。渤海商品交易所成立于2009年9月,坐落于河北区意式风情街,是我国第一家现货商品交易所,也是河北区高端服务业的龙头企业。该企业成立2年以来,注重金融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继推出原油等18个现货交易品种,2011年全年实现1.2万亿元的交易额,缴纳所得税和营业税7000多万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现货交易平台。以董事长阎东升博士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团队首次提出并实现了现货交易模式,并将此创新成果申请了中国专利和PCT国际专利;通过构建市场服务网、资金结算网、仓储物流网和信息网,服务于实体经济,体现现货交易、实物贸易、电子商务功能。企业成立以来,河北区科委多次深入企业,积极提供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目前,该公司正在准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小巨人”。
5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助推科技企业
红桥区把整合科技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2011年,先后走访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并成功与四所大学和民盟天津市委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促成十几个项目在红桥区企业落户。成功创建中心城区唯一的“院士专家工作中心”。整合吸纳全市的科技资源,建立“专家人才库”、“科技成果库”和“仪器设备库”,建设“红桥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高高效快捷服务。促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沙龙正式成立,搭建起企业间相互学习沟通的桥梁。
河西区科委组织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志勇教授带领专家一行,赴河西区环渤海宜家网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考察,并就双方产学研合作事宜进行了充分沟通。河东区已搭建帅字号企业研发中心25家,先后与南开大学、财经大学、北京航空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充足外脑。
6 将大项目、小巨人、亿元楼建设紧密结合,形成工作联动机制
2011年,红桥区为保证五座亿元楼宇的打造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确定了各楼宇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协调推动虹桥科贸大厦四家单位搬迁工作,引进滨海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和结算中心;二是完善金兴科技大厦硬件提升改造工作,进行业态调整,引进一批优质企业;三是推动卓朗科技引进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四是促进木箱一厂改造提升和腾笼换鸟,将其作为意库创意产业园的分园,引进一批创意企业和科技企业;五是利用育英职专引进天津城建设计院,并将其并入科教产业大厦亿元楼宇范畴,促进富康时代公司和重方科技尽快成长,增加税收。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文件汇编.
1,“十”的明确要求
2012年底,我党召开的“十”上曾作出明确的要求,要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来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这个发展的方向要放在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位置。这项要求是我党总结目前国内外的综合形势、分析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及考虑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后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
2,我国经济结构的要求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GDP数量年年增长,国民生产经济总值也正在年年上升。然而纵观我国的经济结构,目前主要还是依靠粗放的方式发展。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方式不利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式,才能用科学的力量全面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3,人民的强烈需求
谈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多民众并没有感觉到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实际的福利。目前我国物价增长快,工资增长的速度却并不快,这增成了民众感觉上学难、治病难、住房难的问题。人民感觉生活艰难因此难以拉动经济内需,这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隐患。为了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只有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运我国经济发展,并将发展的经济还利于民,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现有的经济难题。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
1,用深化改革打破桎梏
从1978年开始我国提出改革开放的口号,经过近35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农业、工业、商业、卫生等等各个方面都获得很大的成绩。但是在看到成绩的东西必须看到,我国深化改革做得并不够彻底。要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式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就必须要让创新的成果满足市场的需要,它要求市场体制必须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创新的方向由市场需要来主导才能为市场所接受,然而我国目前还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如果计划经济的特色是由政府的规划推动经济的进步,政府及国家部门扮演的是领导的角色,那么真正的市场济则将市场的舞全交由市场的需求,政府仅仅只负责制定公平的竞争规则及维护竞争秩序。目前我国没有完全形成市场经济体制,要完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打破原有的桎梏,使国家经济发展有合适的环境。
2,由科学发展推动经济
要创新驱动发展,就必须了解到科学是最先近的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才能让生产力真正的进步。而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高、精、尖端科学离发达的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比如在农业科学上,日本可以通过化学的研究全面把握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我国对化学含量的把握还比较粗糙;在工业生产上,我国目前还不是以质量和品牌取胜,而是以人力的优势完成简单加工的方式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在电子科学上,先进发达国家已经在硬件、件件、界面设计等多个方面拥有相当高的水平,而我国在设计上还处于模仿阶段,在制造上还处于代工拼装的阶段,电子科学上的差距限制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和发展;从医疗上说,大量的关键技术我国都没有掌握,三级医疗器械90%尚依赖向先进发达国家进口,如果一旦发生垄断事件,我国的医疗水平极受到级大的影响,这也意味着我国在医疗技术上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各个方面看,都可以看到,我国的科学技术都与先进发达国家都有很大的距离,我国还没有形成由于科学技术推动市场的格局。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让经济发展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迅速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用科学的力量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从而使经济快速发展。
3,以关注农村促进平衡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矛盾。一个方面我们国家的部分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靠拢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发展程度依然极其落后,甚至最偏远的农村地区直到现在还没有改变肩挑、背驮的生活方式。会造成城乡发展的不平稀原其有很多,它包含:国家对农村经济的投入不够、农村交通不发达、农村人受教育的水平很低等多种原因。然而必须看到农村市场是我国没有开发的极大一片经济市场,如果能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到农村,让这片巨大的市场被完全开发,那它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成果。可以说,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要确保在农村实行,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农村。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综合保障
1,政治体制的保障
创新驱动发展只有落在市场经济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我国要完成创新驱动发展就需要政府从传统的领导性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要求政府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由政治主导经济的做法,如果没有政治体制的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将无法完成。
2,人民素质的保障
要完成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有一群高素质的人民推动,它包括创新科学的人必须是高素质、管理人员必须是高素质、应用人员必须是高素质。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民共同参与,就无法完成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目前人民的素质普遍还不够,很多很多民众仅仅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来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要完成创新驱动发展,就必须在教育上多投入,保证民众的素质水平提高。
3,国家投入的保障
要完成城乡平衡的发展,国家就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它包括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人民的素质水平;经济投入,让农民的市场经济逐渐形成;人员投入,让创新科学发展的成果能应用到农村发展中。只有通过多种投入,才能使农村逐渐形成适合创新驱动发展的广阔市场。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化石能源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融合,这会是生态文明创新工程中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在自身文明的发展中,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和资源创造,并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为生产和生活创造了各种便利。但科学技术在帮助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反思的结果,但生态文明的建设仍然不能离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1生态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主要体现在帮助人提升劳动能力、改善劳动工具,它是人类与自然的纽带,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间接或是直接的影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目前,全球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且这种破坏已远远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虽然人类采用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但随着资源、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有关世界资源的报告显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增长。比如,对木材的需求从1961年以来已增长了64%,谷类食物的消费量增加了1倍多,肉类的消费量增加了2倍以上,农产品中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3倍多。此外,全球对有色重金属的需求在逐年增长。化石能源的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们对该类能源的使用使全球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全球能源消耗量将持续增长,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将不断增加。以2000年为基准,2010年的碳排量增长了76%,2020年的碳排量将增长36%.此外,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对大气、河流、森林、海洋等众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当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与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是紧密相关的。人类工业文明主要基于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其观念是基本一致的,忽视了自然环境的多样化,未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进而导致科学技术间接对生态文明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人类不断膨胀的消费观、人类主义中心论的提出以及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也间接加剧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生态文明工程应遵守的原则
基于对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改变科技发展的方向、及时开展生态文明工程、避免环境的恶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制订相应的环境工程、科技创新的战略性目标。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单一的、表面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必须实现环境工程具有科学、系统的指导思想的目标,并重视生命周期,建立和形成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的环境工程科学体系。对于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要遵循针对性原则,确立环境保护的工作重心,优先解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研究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点项目给予重视。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在人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分析该环节是否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最终能否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系统、防止出现污染转移现象、避免出现一项防治污染技术的诞生是建立在其他污染环节之上的情况。此外,环境工程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要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治理污染的具体措施。
3环境工程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
地球系统工程是随着地球系统产生的学科之一,其重点是在运用和研发创新工程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索和改造。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环境,比如,目前我国的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造成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生态环境在气候的变化下变得更加脆弱,沿海地区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因此,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科技创新内容。此外,地球上不仅生存着人类,还包括很多植物和动物,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生物物种的不断灭绝已成为国际社会观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此可见,人类必须停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4结束语
环境工程和科技创新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坚持生态文明的科技观念、减缓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孟伟,傅泽强.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01).
[2]邱向军.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12).
问题在于“技术与经济两张皮”而非“科学与经济两张皮”
笼统地谈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事实上混淆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技术开发的目的则在于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技术开发必须要和经济活动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从比较短的历史时段来看,科学与经济的“两张皮”是正常现象,基础研究的探索本来就具有前瞻性;但是从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的重大突破会带来新的产业变革,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并决定着国家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因此,“两张皮”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技术与经济两张皮”,而不是“科学与经济两张皮”。我们出于国家长期发展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但是并不意味着要求每一项科学研究都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不符合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
“两张皮”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两张皮”的提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背景就是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属于两个不同体系,各自接受政府指令完成自己的任务,不需要互相结合。
为了解决“两张皮”,从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思路是将科研机构和人员推向社会和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先是鼓励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和高校办企业,后来又将一大批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改制为企业。应该说总体上这一思路是成功的,在这一轮改革中,“技术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联想、方正、中兴等著名企业都是源自此次改革。
但是,这一轮改革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高校办产业、科研院所改制后,出现了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力量不足等问题。2006年我国颁布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两张皮”的内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表现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地源自政府资助,而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则明显有所下降。企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外部研发支出比例明显降低。2005 年由企业委托给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经费占企业总研发经费的比重分别为5.4%和1.07%,2012年分别下降至3.4%和0.62%。
由此可见,当前形势下的“两张皮”与改革开放初期大不相同。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前者则是我国实施科技发展战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第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在解决“技术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同时,把很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和机构也推向了社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的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研究能力。当前形势下的“两张皮”恰恰就是在重建和强化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科学与经济两张皮”,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同时,尽管技术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但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和企业“两张皮”问题,而是现有体制下企业创新能力和活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没有区分当前形势下的“两张皮”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同,因此在科技政策导向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两难”问题。例如,一方面提出原始性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要高校剥离校办产业;另一方面,又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科研人员提高成果转化率。两种思路混合在一起,常常使高校和科研院所无所适从。
从“科技成果转化”转向“企业引领技术创新”
既然“两张皮”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策思路也应该随之改变。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支出已经占了全社会研发支出的76%以上。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则越来越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政府科技项目,能直接转化的技术成果比重不断降低。因此,不能再用改革开放初期以科研单位改革为主动力和主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思路,来解决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主要动力应转向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引领技术创新的作用。对“科学与经济两张皮”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必急于在短期内解决,应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关注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研究。对确实有潜在商业化前景的基础研究成果,可以由专业化的服务机构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筛选、转移和转化。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放活企业,使之真正成为引领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简政放权,通过适度削减产业化和应用研究项目资金预算,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决策的干预和扰动,使企业在创新活动决策中成为真正的主体;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可以用来为创新型企业减税,尤其是要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抵免所得税政策。同时,对确实适合企业承担的资助项目,其经费管理制度应区别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企业研究开发支出的实际情况,给予企业更大的自。
(1武汉市科技局 2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23)
摘 要:在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意见》(武发【2012】7号),提出了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中心的远景目标。而要促进武汉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科技中介机构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起着将武汉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工作实践,对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现状、功能作用、存在问题等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科技中介;高技术服务业;创新驱动;武汉;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5.001
1 全国、湖北省及武汉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
科技中介机构是指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按功能将其分成三大类:一是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二是主要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创新主体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三是主要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这三类中介机构发挥的作用不同,服务的方式也有不同,但很多时候又是互相交叉和联系的。目前全国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6批455家,湖北省共20家;省级认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14 家;武汉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家,数量比较少。
2 科技中介机构功能和作用
2.1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过去企业和高校院所间的单一沟通合作方式,效率不高。有了中介机构的参与,科研院所和企业都可以专注地做自己擅长的事,由中介机构来帮助双方做技术熟化、信息沟通、项目咨询、增值交易、投融资等服务,使过去高校与企业一对一的转化变为一对多、多对多的转化,且专业人做专业事,可以极大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加快成果转化的进程。
2.2 降低企业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机构研发针对性
由于长期以来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高校成果与资源闲置而企业无力大量投入科研的现象长期存在,通过中介机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发挥,一方面高校院所为满足企业需求会不断提供技术供给和技术服务,从而挖掘出针对性的新研究项目;另一方面企业也会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提出新的研发需求,从而产生贴近市场需求的新开发项目。同时,通过中介机构的摄合,其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培训基地,不断循环提升,实现资源共享,既有利于企业研发成本的降低,也使高校的科研工作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
2.3 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科技中介机构的牵线搭桥,校企合作、企企合作、校校合作,除了能在传统技术改进、新技术应用、流程优化、顶层设计等方面发挥作用,还能不断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细分,帮助企业在扩大产能、开发新产品、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再利用、标准化、掌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产生更多项目,从而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武汉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共享不够,缺乏信息沟通平台
一是政府部门公开共享的有效信息不够,基础性、权威性的信息大多数由政府相关部门掌握,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担心信息传播后会产生不利影响,部门之间尚且有信息屏障,更不用说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与市场化的中介机构共享,宁可不做,也不犯错。二是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还不畅通,有些公共信息虽说是公开的、可查询的,但真正用起来,不是障碍很多,就是看不明白,更新也很不及时,使社会中介机构不能平等地获取有效信息。三是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尤其是公益性的中介机构,重建设、轻运营维护,没有主动地将信息向市场和社会传播。以湖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公用网为例,本意是集聚大型科学仪器信息资源,为区域产学研服务。截至2014年6月,大仪平台入网单位325家、入网实验室648个、入网仪器7 235台(其中40万以上2 648台,500万以上52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74个、入网专家62人,资源存储量非常可观。但在2011年,大仪网共享率仅为10%,近年来,通过主动宣传、培训及政策激励,目前这一比例上升至57.2%。
3.2 缺乏高素质人才
科技中介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和创新性强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技术背景,还要掌握经济、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现有科技中介机构普遍存在缺少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问题,尤其是高端科技中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和阻碍了运行机制向高端化提升。也有比较好的,比如说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是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对俄合作中心,作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该中心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工艺技术研究院为科技研发主体,以黑龙江省哈工大中俄科学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为对外科技合作实体,依靠灵活的激励机制稳定了一支20余名有专业背景、懂俄语、会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使其成果转化工作成效十分突出。但我国目前拥有高素质人才的科技中介培训机构还相当缺乏。
3.3 中介服务机构散、小、少、弱,综合服务链条未形成
按工商登记经营范围口径初步统计,武汉市科技中介机构不足400家,其中包含孵化器、技术合同登记站等机构,单位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多以项目咨询和为政府提供服务维持运营。同质化的竞争严重,一般只能提供单项服务,相互之间的协作少,无法为企业提供从问题诊断到提供解决方案的全方位服务,也无法提供从内部管理至外部协调的配套支撑。总体来说规模小、机构散、总量少、实际服务能力弱,综合服务链条未形成。
3.4 公益性与市场化矛盾突出
公益性机构的主动性不够,服务定位不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薄弱,尤其是高校中的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主动性非常弱,工作比较被动,存在“坐等上门”现象。而市场化机构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个性化服务收费低,国家没有科技服务中介费收取标准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二是科技中介机构从企业咨询或是后期投资里获取相应的中介费用较困难。
3.5 公信力不足,品牌意识差
一是科技中介机构或者说是科技中介市场公信力不够,尤其是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公信力很差,没有行政动员的情况下,企业主动寻找和委托中介做科技服务的很少;二是科技中介机构品牌意识差,中介机构对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服务案例的宣传和总结提升不够,很难稳定一批客户来形成赢利模式,更不用说吸引更多的新客户。
在这方面,国际先进的技术转移组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StW)创立于1971年,是全球著名的技术转移机构,为民办官助的技术转移中介组织,主要是搜寻最新研发成果,把潜在的、最新的成果提供给企业;围绕特定专业领域和转化需求,建设技术转移网络。目前,该机构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 构建约1 000个专业技术转移中心,合约专家约6 000位,2013年服务企业收入达1.45亿欧元。
再如欧洲企业服务网络是欧盟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经贸支持等服务的标志性机构,由欧洲竞争与创新执行署负责管理。2008年2月,由欧洲信息中心和欧洲创新驿站合并成立至今,合作伙伴覆盖全球54个国家的各种商会、中介、区域发展机构、研发机构、大学园区、科研中心和创新中心等600多家机构。已1.7万多条信息,为87万多家中小企业举办22 000多次活动,为2 000余家企业争取到资金资助,解决了42.5万个关于欧盟的问题,帮助企业创建了6 000余家合资企业。
4 武汉科技中介机构中发展较好的典型案例
(1)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其模式特点为购买技术到熟化技术再进行推广应用,优点为专业性强,缺点为人才要求高、领域窄、风险高、投入大。
(2)武汉欣略科技咨询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其模式特点为以政策咨询为主,与行政机构联系紧密,优点为服务细化,缺点为竞争激烈、客户资源不稳定、团队人才容易流失。
(3)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国创新驿站湖北区域站点,欧洲企业服务网华中中心。其模式特点:通过7类活动(区域间技术转移活动、共性关键技术推介活动、科技供需对接洽谈活动、国际技术转移活动、科学会展活动、新技术或新产品观摩培训活动和重难点项目深入对接活动),进行技术转移与成果推广。2013年至今,累计成果项目 3 164 项,技术需求 1 601 项;注册企业近2万家;平台点击率33万次。组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推广活动37场,近1 700家单位参加;组织举办大型技术供需对接活动30场,促成签约项目140项,签约金额2.4亿元;科技金融对接服务促成70项成果转化融资项目,涉及融资金额6.18亿元。优点为集聚资源能力强、公信力强、综合服务能力强;缺点为线下支撑能力不足、推广能力不够、机制不够灵活。
(4)华农资产管理公司。其模式特点为公司以“依托高校优势,发展科技产业,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其优点为依托高校、专业性强、技术属先期;缺点为与企业联系少,主动性不够,转化率低,对市场和企业需求把握不准。
5 关于武汉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5.1 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形成共识,营造氛围
一是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市场环境。科技中介机构的繁荣离不开科技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需求越旺盛,产业发展越细分,市场就越活跃,中介机构发挥的作用就越充分。
二是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中介发展的社会氛围。社会各界都要关注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尤其是政府部门,要主动地做好各种科技服务外包的示范引领,让科技中介机构能参与到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来。
三是努力打造有利于科技中介发展的配套体系。尽快出台更多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汇集,鼓励各类中介机构的合作,形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链条。
5.2 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各类资源公开共享
一是推进政府部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公开、共享。对于能够公开共享的科技创新资源,一定要充分向社会公开,并让中介机构较容易获取,尤其是对财政资金投入仪器设备、沉淀在高校的各类专利成果、利用率不高的服务平台还要引导中介机构参与到长期的运营维护中来。
二是加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宣传、推介力度。对于现在已经拥有一定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如各高校的技术转移平台、创新驿站、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研院、咨询评估中心与服务信誉较好的私营中介机构甚至国外的科技中介机构都要进行大力的宣传推介,提高这些平台的活跃度和利用率。
三是提高平台的信息集成、筛选、加工能力。现在各类平台的信息资源来源不一,良莠不齐,让企业在海量信息中去搜索、分析是不现实的,因此政府部门要鼓励信息适度集成,分层、分类筛选和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加工后再进行传播和推送,让企业能得到较准确的有效信息。
5.3 让高素质人才从事科技中介工作,建立投入与鼓励机制,以结果为导向,吸引科技人才广泛参与
一是政府部门应在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职能、服务能力上下功夫。要集中有奉献精神,对市场敏锐,有专业能力的人从事科技中介服务,不断对服务模式、过程、标准提出更高要求,让每个企业能得到更个性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
二是高校院所应以结果为导向,鼓励和引进有经验的科技人员从事中介服务。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从事中介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对企业的科技服务更准确,提出的解决方案更有针对性,如果以转化成果和提供科技服务的数量和价值作为其成效的考核评判依据,会使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到科技中介工作来。
三是科技型企业应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转移市场化服务,有利于企业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端,同时也有利于产业链的延长和拓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机构要抓住武汉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机,培育一批专业人才,规范技术经纪人行为,形成科技中介队伍。
5.4 以公益为引导,整合集成,打造综合链条
在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机构不发达的情况下,我们主张以公益性机构为主,以公益为引导,搭建武汉地区“1+1+N”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区域技术转移服务新模式,面向企业提供全过程化服务。即:1为由市政府科技部门牵头,下一个1为1家政府综合科技服务机构(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N表示N家科技中介服务联盟(应用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创业投资等)体系。有利于调动各方资源,集成权威信息,强化综合服务的公信力和品牌。
5.5 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投入,发挥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作用
一是要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补贴。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不断加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和覆盖面,既要建设综合的科技服务平台,还要建设一批专业的、能满足企业更多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平台。
二是要增设公共服务平台持续运营补贴。活跃、有效、稳定的服务,是需要长期、持续的运营来维护和加强的,以满足服务对象不断增长的新的需求;对于公益平台,政府要做好长期投入的预算,市场化的平台则要明确赢利模式,计算资金平衡节点。
三是要开展单个对接成功项目的服务奖励。为鼓励更广泛地参与科技中介服务,对于那些促进了单个对接成功的项目的服务也应给予一定奖励,使其更具有群众性、导向性。
5.6 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利用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科技中介服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应更多地使用主动搜索、链接、征集加快信息的集聚;通过短信、微信、QQ群等方式推送、扩散信息;通过标准化模板和对关键字的设置提高信息的梳理、加工能力;通过视频会议、网上展会丰富中介服务形式,活跃对接方式,提高对接效率。
综上所述,武汉的科教资源优势,通过中介服务能够得到更好更充分的转化应用,同时能够培育一批站在价值链高端的中小企业,对武汉高校科研能力建设也能发挥出积极作用,并能够进一步带动其他更多的衍生服务业,如科技会展、科技咨询、技术交易、科技金融以及科普游等科技服务业,使科技服务业成为武汉整个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让武汉真正成为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中心,促进武汉市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夏东平.对科技中介机构的再研究[J].杭州科技,2012(6)
2 高丽娜,高淑洁.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2(5)
3 王爽.对当前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的思考和建议[J].杭州科技,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