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跟踪审计方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7 15:57: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跟踪审计方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跟踪审计方式

第1篇

【摘要】当前各地高校纷纷进入新校区建设的,且建设项目大多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它在优化投资决策、规范建设行为、促进项目管理、控制投资风险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种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把建设工程审计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加强高校新区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应准确把握介入时间,合理定位介入深度,把握重点环节,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收费,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一、高校新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各地高校纷纷进入新校区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且呈现出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程序环节多,专业性强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闪失,都可能对学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这意味着高校新区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在增大,同时也对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合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资金,加强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监督,控制投资风险,已成为当前许多高校新区建设审计工作的重点,也成为摆在监察、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长期以来,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基本都是沿用事后竣工结算的审计方式,高校建设项目也不例外。实践证明,这种审计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审计工作在规范建设管理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找到了管理漏洞,但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资金已无法挽回;揪出了腐败案件,但人已经触犯了法律。可见,传统的审计方式存在着时效性差、时间滞后、诉讼增多、风险加大的弊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有鉴于此,1994年南京市审计局率先开始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路子,并对南京长江二桥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取得良好效果。其后,这种跟踪审计模式先后被其它省市的审计系统应用,成为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审计方式。各地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也逐渐借用了这种审计方式。

所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接受业主委托,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活动,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工程投资,帮助建设部门纠正偏差,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维护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和投资规模,完善建设项目管理,保障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跟踪审计立足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它一改过去工程由竣工后集中一次结算审计的传统模式,是现代审计制度的创新。它在优化投资决策、规范建设行为、促进项目管理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前,在各地高校新区建设中也应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等措施不断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建设工程进行全面、详细的跟踪工作,真正实现由“结果审计”向“过程审计”的转变,确保审计质量,从而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实现审计服务的价值增值,协助业主实现投资控制目标。

二、新区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动态的管理,由过去定期、不定期的审计发展到驻场实时审计,这种“贴身”的审计模式使审计监督覆盖了从项目立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变更、设备材料的采购、隐蔽工程等,直到工程最后竣工决算和资金收支的全过程。它把建设工程审计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参与各个环节,全过程进行深入了解。高校新区建设中要有专职审计人员驻扎现场,对隐蔽工程、现场变更、签证进行详尽把握,避免结算时产生矛盾,减少审计风险,从源头上控制工程投资。

1.跟踪审计的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跟踪审计的准备阶段,是保证建设项目投资真实合理的前提。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根据建设单位上报的项目情况,组成跟踪审计小组,确定审计负责人,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依据项目特征制定审计方案,编制审计计划,参与审计活动。

(2)认真研究、核查报审的文件和资料,检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合理,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

(3)严格审查各项前期费用的支付情况,检查各项规费是否合规、合理,征地拆迁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有效控制前期经费的发生,减少工程的投资成本。

(4)进行概算审计,从源头把关,形成制约机制。从节约投资、优化方案、规范程序等角度,及时提出阶段性审计意见。

(5)和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讨论会,共同制定监督制度,明确各方职责,确立跟踪审计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给审计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2.跟踪审计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控制,其目的是规范管理,控制项目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设计阶段。设计标准、设计方案、结构安全系数等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设计阶段的跟踪审计目标是确定设计单位是否符合资质,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设计是否控制在项目计划投资额内,防止出现“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从而堵塞设计阶段的人为浪费,控制工程造价。

(2)招投标阶段。首先,跟踪审计应根据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计划,监督编制工程概算、审查工程量清单并参与标底答疑,以减少造价的变更。其次,审查招标文件并全过程参与招标,监督开标前的程序是否规范,是否执行了回避制度,报名、制标、评标是否三分离。最后,审签施工合同。对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条款,审计人员应咨询或通过专家论证,尤其应关注施工方、供应商在履约能力、售后服务、质量保证方面的情况。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合同文本与招投标文件之间的统一,避免产生矛盾。21写作秘书网

(3)施工阶段。首先,做好基础工程、隐蔽工程的现场记录,参与验收,做到由基建、审计、施工、监理四方会审会签后才能加以封闭,使工程成本更加切合实际。其次,把好对材料、设备采购的价格关。跟踪审计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施工方提前报出所需的材料,在监理、基建质量把关的前提下,通过咨询、查询、询价,搜集材料价格,通过工程例会,由各工程管理方参与讨论、议价,最后审计综合各方情况进行定价,并经各方签章认可,作为决算价格。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也应公开招投标。通过以上的跟踪定价,进一步避免材料、设备供应中的一些不正当行为,维护学校的利益。第三,审查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如发现变更幅度大,审计人员应及时向校方发出超支预警,防止随意增加工程成本,对设计方案不合理或施工地质环境和结构的变化,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变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尽可能把工程造价降为最小。审计人员务必坚持原则,对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的行为给予坚决抵制。

此外,跟踪审计应检查项目概算执行,内控制度建立、执行,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等。同时还必须审查确定施工单位的工程量月报,作为学校支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对现场施工情况提出阶段性审计意见。

(4)决算审核阶段。现在工程结算一般采用标底加变更的方法。首先,要严格核实工程量,对平时跟踪的资料进行汇集、整理并全面复核,明确招标确定的范围,严格审查增补协议等,避免加大工程和重复计算。其次,要查看定额、项目名称及规格,把好定额套用审核关,防止高套或重复计算,还应注意材料价格和让利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第三,要重点审计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与校方、施工方及监理多沟通,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最大限度地使工程造价得到准确、真实、完整的反映。3.跟踪审计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项目决算阶段制定决算审计方案,组织力量进行竣工决算的审计阶段。主要是做好审计资料的汇集整理和存档工作。每项工程审计结束后,必须按《档案管理办法》及时进行具体而标准化的整理登记,对审计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建立审计档案。档案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对涉及高校新区建设项目的来信来访材料也要依据监察档案的要求,按规定上交上级档案馆,为今后的后续监督检查做好准备。

此外,在高校新区建设中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跟踪审计主要是构筑以防范为主的预警机制,应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介入不包办,独立不孤立”。

第二,跟踪审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方案,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对工程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三、加强高校新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思路

1.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高校新区工程建设一般要经历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决算等阶段。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审计资源和成本等要素,确定介入的时间。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审计都应贯穿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的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2.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高校新区工程建设综合性强,而审计是以堵塞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关并非从事建设、施工、监理等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地运行。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校方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不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强调依法监督。

3.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沿着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以工程投资控制为主线,紧紧围绕投资控制这个中心对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实时跟踪。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跟踪审计质量,应对工程投资有较大影响的环节予以重点关注。首先要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其与其他审计内容相结合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其次,在跟踪审计中应找出投资、进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制定跟踪细则,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4.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

跟踪审计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的实时动态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依法实施,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高校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运转,让跟踪审计变被动为主动,并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5.规范跟踪审计收费,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因自身的力量有限,往往借助社会中介协审,因此规范跟踪审计的收费,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审计机关才能更好地整合审计资源,利用自身熟悉业务、易沟通等优势,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储备较好,业务力量相对较强的优点,相互协作,更好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

此外,跟踪审计也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提升政治素养,强化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充分了解建设工程全过程理论,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提高综合能力,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制度的一种创新,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在高校新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深化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加强对跟踪审计的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促进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有效运行,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乃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更优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合同管理[M].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跟踪审计,房地产开发,控制

自2005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和土地“招挂拍”制度的推行,房地产开发从过去的暴利时代逐步向微利时代过渡,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控制日益成为开发商所关心的重点。房地产开发项目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开发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工程造价由静态控制向动态控制的转变。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造价咨询机构对开发项目从前期、实施、竣工结算的各阶段、各环节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在大中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审计中被广泛采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果。

一、开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

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结算审计。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是对工程造价进行事后控制,这种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是在工程实体形成,竣工交付使用后进行的,虽然也能节约一定的建设资金,但是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而全过程跟踪审计则是对工程施工前期至结束全过程的控制,即工程招标结束签订合同前造价咨询机构就介入,在整个工程合同签订、材料采购、施工、竣工结算过程中,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控制。

与传统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相比,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其突出的特点。首先,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工程造价进行的主动控制,从材料采购招标、材料设备合同签订、工程合同管理、索赔与反索赔、预决算审核、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核等方面进行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合理确定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建设投资在事前和事中得到控制,达到主动控制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其次,从时间角度来看,全过程跟踪审计属于事前、事中审计,而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只能在工程结束后,依据施工和监理单位提供的结算资料进行审计;而对工程建设中大量的隐蔽工程以及众多的变更签证无法准确掌握,造成了工程造价的潜在水分。最后,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对于竣工结算审计工作业务量大,并且带有很大的咨询性、服务性,实施开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后,专业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项目委托方或投资方的需要,及时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将盲目扩资、超投资计划、超预算等现象消灭在事前。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实施内容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十分复杂,从总体上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实施:

招标

合同签订

工程实施

竣工

协助编制或审核招标文件 审核合同 做好工程计量 审核工程结算

参与招标、评标审核协议条款 按工程计量控制中期付款 审计工程财务

提出合理化建议 控制工程变更后的价款调整决算

控制工程材料、设备

1、招标阶段

该阶段为接受委托的造价咨询机构协助委托人编制或审核施工、材料设备采购招标文件,保证其内容完整,有关要求合理、合法,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审核工程量清单,并保证其完整、正确;审核项目设置(特别是第五级编码设置)、项目名称表达、工程量计算规则等是否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要求;确定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审核标底,并保证其完整合理;参与招标、评标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其招投标全过程符合有关规定等。

2、合同签订阶段

该阶段造价咨询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拟订施工及设备材料采购合同,保证其合理、合法的合同形式;审要合同条款(付款方式、合同双方风险的分担,重点审核合同中关于工程价款调整的范围、程序、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的签发和确认方面的条款,明确工程造价结算方式,避免因合同签订的漏洞造成索赔现象的发生。

3、工程实施阶段

对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投标的工程,依据招标、投标文件和签定的施工合同内容进行跟踪设计。跟踪审计部门参与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的论证,对影响工程价款的部分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方案;审核图纸以外工程经济签证,对于影响工程造价较大的工程项目,特别是隐蔽工程,审计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审核或确认,并作相应的取证;严把签证关,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尽量减少变更费用;定期进行计划支付与实际支付的比较分析,不定期提交造价变化分析报告,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纠偏的措施;收集整理有关新材料、新工艺实施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对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的性能等进行跟踪记录,作为审核与编制招标文件的基础资料;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审计咨询机构可会同开发企业、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对新工艺的工、料、机的消耗量进行试验、测定、计量,积累施工项目单价资料。

4、竣工阶段

分析研究可能发生工程费用索赔的诱因,制定防范性对策,避免减少承包单位提出索赔的机会;审核承包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并进行协商,及时处理费用索赔;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竣工结算书;审计工程财务决算。

三、跟踪审计工作的控制重点

在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实践中,造价咨询机构常常是对建设项目的每个分部、分项的建设活动全部参与并审计,这种做法重点不突出,不仅工作量大,造成审计资源浪费,而且影响施工进度,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跟踪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内容是跟踪审计的关键。首先,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影响较大且事后不能审计或审计难度较大的工作内容,要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和必审项目,提前介入。对其他工程内容和施工活动,根据审计资源和条件采取不定时抽查的方式进行现场取证和审核,随机进行。其次,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措施和方法重点审核。对涉及变更的项目应先报审变更资料,经审核需要变更的,要严格程序,避免随意变更。对牵扯到增减工程造价的现场签证,不仅要对其进行论证,还要求其现场签证的时间性,不能补签、改签,对签证的规范性、及时性和必要性要重点审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参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审计人员参与招投标工作,主要从招标程序、招标文件、招标组织上进行审计监督,审查有无不按规定执行,有无暗箱操作,是否按招标工程的综合条件择优确定中标单位。

2、合同签订前的审核。对合同的签订进行监督和法律咨询,审核合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审查招标方的有关要求是否落实到合同中去,对于约束施工单位行为的处罚措施有没有具体体现。

3、对影响工程造价比较大的重要部位和重要环节进行重点跟踪。根据施工进度,采用定期或不间断方式进行跟踪,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记录、取证。对于定额缺项或不在综合单价中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协助有关各方做好实际消耗量的计量、记录。

4、把握好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关。以合同的形式,督促设计单位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必须变更的,应先报审变更资料,经审核确需要变更的,要严格程序,避免随意变更。严格审查施工签证的规范性、及时性和必要性。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不仅能够减少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避免了许多在决算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不必要的价格纠纷。全过程跟踪审计也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项新的审计方式,正在不断实践探索阶段,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加以完善,使其在完善开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开发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racking audit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housing demolition, land acquisition, trac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udi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molition project tracking difficulties in the work of audit.

关键词:跟踪审计 征地房屋拆迁 难点 建议

Keywords: tracking audit, land acquisition demolition, problem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29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拆迁范围也伴随建设项目规模的扩展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房屋需拆迁。征地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拆迁资金的运用和管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管理,提高拆迁资金使用效益,维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近年来,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和市政建设项目在拆迁过程中实施了跟踪审计,确保拆迁工作高质、高效运作。

1.跟踪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西方国家“跟踪审计”发展简述

1977年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世界审计组织第九届会议通过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划指南》提出:“公共当局的资金有相当数量用于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因此,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应当进行特别彻底的审计。” 西方国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跟踪审计”(Follow-up Audit),但究其实质,它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后续审计”,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英美流派”的立法型国家审计机关,其公共工程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计划(决策、勘察设计等主要工作的统称)审计和投资绩效审计两个部分;时间主要是“一前一后”,“一前”就是建设计划审计,“一后”就是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估,它们较少采用与项目建设同步的跟踪审计。在德国跟踪审计主要体现为效益审计的一种方式,它是在某些问题没有得到清晰的认识,或被审计单位不承认错误,拒绝纠正错误时进行跟踪,目的是促使有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1.2 我国跟踪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国家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首次提出跟踪审计理念,要求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等项目试行全程跟踪审计。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刘家义审计长也强调指出,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审计不仅仅是核实损失,更重要的是减少损失。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跟踪审计势在必行。通过跟踪审计,以资金为主线,以项目为基点,对权力运行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可以拉长和拓展审计监督的时空距离,将问责和问效有机统一,促进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保证政策的可行性和连续性,发挥审计在服务党委、政府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建设性作用

1.3我市征地房屋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提出

《实施细则》(宁政发[2007]143号)规定,各区应当实行拆迁审计制度,对征地房屋拆迁项目实行成本审计,严格控制拆迁成本;在拆迁项目结束后办理报结时应当提供审计部门对拆迁项目成本审计的材料。

《关于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拆迁、文明拆迁、阳关拆迁工作的意见》(宁政发[2010]261号)规定,健全拆迁补偿、补助、安置审核确认决策制度,建立由拆迁人、实施单位、评估机构、项目监管组、审计人员等联合组成的清点核量、共同确认工作组;项目所在各区县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落实牵头部门和专门工作人员,组织纪检、监察、审计、建设、房产、土地、等部门对拆迁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严把拆迁补偿审核关。

《拆迁事务办理协议》签订前,拆迁实施单位应当对拆迁总费用进行测算,同时应当明确拆迁费用结算方式,原则上采用拆迁费用总额包干方式,个别项目也可采用拆迁费用据实结算方式。从2007年以来实施的征地房屋拆迁项目情况来看,由于拆迁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突况较多,拆迁实施单位普遍采用了据实结算方式,因漏项、少算等事先未预料事宜产生的费用由拆迁人按实补足,这一过程就需要跟踪审计来进行监督和管理。

2.征地房屋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措施

2.1规范拆迁工作程序

审查拆迁工作的实施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取得拆迁许可证书,征地拆迁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制定详实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拆迁补偿是否公告,公告是否公开、公正、透明,促进依法拆迁、文明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

2.2落实拆迁补偿安置政策

审核拆迁补偿标准是否合理合规,各项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切实维护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2.3严管拆迁专户资金

征地房屋拆迁项目跟踪审计要始终围绕征地拆迁资金的收支、管理使用这条资金运行轨迹为主线,对拆迁专户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审计监督,确保拆迁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提高政府拆迁资金的使用效益。重点审查专户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资金审批支付流程是否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的规定,防止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

3.需要关注的工作环节

3.1拆迁测量环节

对照拆迁项目的红线图、测量单位的测量报告,对整个拆迁项目的范围、面积、房屋的数量、地面附属物的数量进行审核,复核测量报告真实性、准确性。通过对拆迁面积和户数真实性的审查,防止违规扩大补偿面积等问题的发生。

3.2拆迁房屋评估环节

严格审核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核查报告结果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无依据出具报告的问题,防止出现利用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骗取拆迁补偿资金等问题。

3.3资料审查环节

按照拆迁实施方案及有关文件规定,审查一户一档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认定。审核拆迁补偿协议书、拆迁补偿清单所列补偿内容、补偿标准、补偿金额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公正性。

3.4入户现场勘测环节

对照测量报告、评估报告、拆迁补偿协议、拆迁补偿清单所列内容逐项进行入户核查,鉴定其真实性、准确性。对房屋面积测量、附属物清查核实,并进行影像取证。

3.5拆迁补偿款发放环节

监督检查迁补偿资金发放全过程,跟踪拆迁补偿资金到位情况。通过审查拆迁项目专户的银行对账单,核对被拆迁户存折,确认拆迁补偿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拆迁户手中,切实维护被拆迁户利益。

3.6拆迁资金决算环节

审查拆迁资金是否专户管理核算,是否及时出具拆迁项目专项资金决算报告,审核拆迁专户资金的拨付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审查拆迁总费用开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资金在拨付的各个环节是否存在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确保整个拆迁项目资金列支范围真实、合规、合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益。

4.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难点

4.1政策法规不够完善,补偿标准不够统一

征地拆迁过程中,涉及的补偿项目非常宽泛,既有土地、房屋等大宗财物,还有许多其他财物,如果树、禽畜之类等,例如现阶段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适用的政策主要是《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市政府关于调整规范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有关政策标准的通知》,但上述文件对禽畜的补偿标准以及一些受施工影响的房屋建筑物是否做出相应补偿及补偿标准问题未予明确,形成“补偿不规范、不补偿不合理”的尴尬局面。

此外,个别交通项目通常跨度较大,一个项目往往涉及到多个区(县),但因现阶段各个区(县)的农村集体土地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同一项目在不同区(县)适用的补偿标准不一致,造成被拆迁人互相比较、攀比的现象,以致滋生社会不安定因素。

4.2部分房屋面积很难确权

随着市区各类交通建设项目的开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涉及农村地区的征地拆迁项目越来越多。在农村的征地拆迁中,由于当地农村用地管理或历史等原因,大量房屋没有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或其他相关权属证明资料。根据规定对于此类无证房屋经甄别后属于违法建筑的应不予补偿安置,但实际操作上各地区标准不一。

此外,对于有证合法房屋,则存在证照记载的内容与被拆迁房屋用房现状不一致的情况,对该部分房屋面积的确权也是现阶段农村征地拆迁项目的一大难点。

4.3顺利出具审计报告难度大

由于目前很多工程项目时间要求比较高,必须在限期内开工建设,拆迁实施单位为赶进度很多前期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对于被拆迁人提出的超过政策的补偿要求绕开审计人员后给予较大让步,在跟踪审计人员提出问题后往往不及时处理,留待项目结束后上报主管部门以求批复同意。

然而等到拆迁项目结束、相关问题需待解决时,却因种种缘由导致相关问题处理不及时,最终难以按期出具审计报告。

5.对征地房屋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5.1尽快建立征地拆迁专项资金跟踪审计制度

首先,审计机关提前介入征地拆迁工作,实行全程跟踪,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有利于推进拆迁管理工作规范化,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促进拆迁管理工作按法律办事,按规矩办事,确保补偿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保障群众利益,维护拆迁区域的社会稳定。再次,审计部门作为第三方实施过程性监督,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拆迁单位、被拆迁户与上级管理部门的相互勾结,套取补偿资金,从而在源头上及时防范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5.2要深入拆迁现场,尽量获取第一手资料

房屋拆迁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人口多,各拆迁户房屋结构不一,面积不一。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相关业务学习,并深入拆迁现场,走访群众,认真做好取证材料,记好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加强依法监督,还要采用摄像的方式,记录一些图象资料。要详细了解拆迁的范围,拆迁的内容,安置补偿的标准、补偿资金的落实情况,监督补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流向情况。

5.3要加大拆迁工作过程的透明性,把监督落到实处。

相关单位和拆迁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印发的通知》(宁政发[2010]261号),把各自的职责权限、补偿执行标准、补偿项目和补偿金额张榜公布,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如此,才能尽量避免拆迁资金管理出现纰漏,同时也有利于补偿资金足额发放到拆迁户手中,做到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 李俊.关于开展跟踪审计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审计研究简报,第9期.

[2] 杜伟飞.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和实施[J]

[3] 冉龙君,建设工程跟踪审计重点浅谈[J]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措施

在现代审计领域中,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和方式,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针对工程造价来实施有效、主动的控制,具有突出特征。从时间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属于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与竣工结算审计比较,其审计工作的业务量比较大,并且具有服务性和咨询性。所以,专业的建筑工程审计人员必须要根据主管部门需求,及时提出咨询服务,事前预防超预算现象、超投资现象以及盲目扩建现象。下面,笔者就关于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法及措施进行分析。

1 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法和措施

1.1 建筑工程前期跟踪审计

在建筑工程前期实施跟踪审计工作,必须要对建筑工程的招标文件进行审查,对建筑工程量清单以及建筑工程投标最高限价进行复核。审查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主要审查其是否与现行法律、政策、法规相符合,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条款,其语言文字是否规范、严谨和简练,在描述专用条款的时候是否清晰。还要对建筑企业是否健全内控制度进行检查,对于没有完善内控制度的企业要对其进行指导和督促,使其建立起完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规范实施,项目资金得以合法使用。

1.2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跟踪审计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工程进度款拨付、材料价款、隐蔽工程量、现场变更签证单等进行控制和监督,对其进行跟踪审计。

首先,要对建筑工程隐蔽工程量进行现场确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隐蔽的项目,建筑工程的隐蔽工程量是否属实仍需我们进行确定。因为其属实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最终的工程造价以及结算审计效果。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建筑工程跟踪审计一方必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以及隐蔽工程量实施现场确认工作,并且将其真实、详细的情况在审计工作底稿之中记录下来。

其次,对材料价格进行核实和确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价格必须要根据合同条款实施区分,如果在合同中约定这一材料是固定的价格,跟踪审计人员要对进场材料型号、规格以及品牌进行核实,明确其是否与招标文件或者合同约定相一致。如果合同约定或招标文件报名该材料是可调价格,那么,审计人员必须要对材料的型号、品牌以及规格等进行复核。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还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和询价,掌握市场的行情,避免由于市场变动而导致不必要损失。

最后,还要对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进行审查。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现场签证、变更手续是否真实、及时、完整、合理、合规,必须要对其实施定性审查,明确其是否拥有合法的依据和手续,是否与现行规定、工程招投标文件精神、施工合同相符合,反映的内容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变相重复计取等问题。

1.3 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阶段跟踪审计

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以后,建筑工程跟踪审计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为单位下发限期申报竣工结算书面要求,审核并验收建筑工程施工方申报竣工结算资料是否真实和完整。与此同时,还要对施工方所提供的结算资料进行复核,包括对隐蔽工程工程量、设计变更等的复核,旨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方所提供的资料,能够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建设企业还要根据合同约定来要求审计人员对结算资料进行审核。

2 保证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的措施

2.1 明确管理和咨询关系

服务和监督是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职能,必须要对角色定位进行准确把握,履行工程监理、项目施工以及建设管理工作的职能,但是并不从事以上工作。对跟踪审计人员角色进行定位。首先,对建筑工程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合理控制进行重点关注,明确职责条例和程序规范,不干涉不涉足建筑工程监理、施工以及管理具体工作,不能代替实施管理职能。其次,对审计文化的价值进行挖掘,挖掘其精神层面价值,保证审计人员独立性。再次,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建筑该工程造价管理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对投资规模进行控制,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最后,要提升审核的质量以及效率,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方、建设方的工程相关各方合法权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建筑工程进度。建筑工程审计人员要不断对专业技术进行学习,拓展自身的业务知识面,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的素质。与此同时,建筑工程审计人员还要实施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对新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自身审计的能力,实现审计目标。

2.2 协调相关部门工作

首先,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必须要对职业道德和价值观进行完善,塑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对群众参与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除了涉及到国家的相关内容之外,还要对建设单位进行督促,督促其公开程序、公开业务内容、公开进度、公开预算,对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进行优化,做到防微杜渐,从本质上发挥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功能和作用。

其次,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在上级部门组织之下,对施工范围、建设部门和监理部门工作进行协调,在目标、思想和理念上获得一致的意见,进而得到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和认同。

2.3 明确跟踪审计合同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在招标单位协助之下,对即将委托的机构内容制定明确的规定,在保证工作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对各个跟踪审计单位收费额进行比较。与此同时,还要在签订合同的时候,细化跟踪审计的内容。检查项目建议书、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建设用地批准、环保及消防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计划和施工许可等相关文件是否齐全,对招投标的结果是否有效、合法进行检查,还要检查合同条件是否公允,是否符合规定,其和投标的承诺以及招标的文件是否一致,这样能够从本质上避免产生扯皮现象。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提升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质量。

3 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跟踪审计是重要的内容,更是防控腐败和控制项目投资的重要方法。当前形势下,建筑工程项目审计的重点大多数为决算审计和完工后结算审计,这属于事后静态审计,并不具有预防功能。想要保证建筑工程审计的质量,必须要坚持关口前移,对事中监督、事前审计进行强化,开展行之有效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征和内涵,提出了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关振宇,段凤霞.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建筑经济,2013(2).

[2]天职(北京)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第5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跟踪审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23-02

施工企业属建筑施工业,它是以承建工程施工为主要经营活动的建筑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施工企业通过工程投标竞争,取得承包合同后,以其技术和管理的综合实力,通过制定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工程的施工安装作业技术活动,以求在规定的工期内,全面完成复核发包方明确标准的施工任务,通过工程点交,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内部审计是相对外部审计而言的。从施工企业角度看,其通过审查和评价工程施工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施工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他是为施工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服务的,因而也是企业监督评价机制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施工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加强其内部审计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粗放经营,管理意识不强,内部审计不到位。施工企业大多重视经营工作——“工程招揽”,但对工程的赚钱点、控制点在哪里却没有形成制度予以重视,内部审计人员还按老思路开展工作,特别是一些老企业只注重合规性检查。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效能。

2.审计意识和手段落后,审计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内部审计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查错纠弊,缺乏服务意识,缺乏对工程过程的跟踪审计,所以提不出可供被审计单位使用和借鉴的建议和意见,使得被审计单位消极配合,甚至掩饰真实的情况。还有相当一部分工程存在等工程结算后才能知道工程的真实情况,这已失去时效,欠缺实际指导意义。

3.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不能及时掌握,不能很好的适应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 根据施工企业的特点实施跟踪审计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又是市场的基本经济细胞;施工企业的主体又是由众多的工程项目单元组成的,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要素的集结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和来源,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实施内部跟踪审计的对象。只有把内部审计的基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的跟踪,实现项目合同目标,监控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求得全方位的社会信誉,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根据施工企业作业施工和会计核算的特点我们可在以下几个关键控制点进行跟踪审计。

(一)事前控制——目标成本的管理

第一,工程投标预算期审计——预算期的审计包括制作标书过程中的费用审计和投标额审计。(1)投标费用审计。针对建设单位拟建项目的公开邀标,各施工企业立即组织成立由各专业技术部门人员形成的编标小组,对建设项目的造价进行概预算,制作标书。这一过程实际重点为标书制作费用的真实合理性。(2)投标额审计。对于投标额的审计,重点关注既要达到工程质量、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又要体现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审计的内容应放在投标额的合理性与企业资源的匹配情况,以及中标额与标书金额的差异。

第二,工程施工合同订立期审计。工程中标后,就进入施工合同订立阶段。加强对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监督,是内审对工程造价实施审计把关的主要环节之一。内审人员在审查施工合同中应注意,要求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合同的主体、合同的内容及订立合同的形式和程序必须合法,避免由于过低压价或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等不合理条款的出现,以免给日后的合同实施带来争议与隐患。同时也要防止有损国家、集体和单位利益的高估冒算的价格订入合同之中。内审应注意把好工程合同价格审计关,堵塞合同签订中的漏洞,把审计监督关口前移。

第三,全面审查工程量。审计工程量是工程造价审计的重点。工程量是计算工程造价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抓住那些造价大,容易出错的分项工程进行重点审计复核。

第四,全面核对定额单价,洞察施工单位高套定额的问题。定额套用是否正确,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关口。审计时应注意检查预(结)算中所列各分项工程单价是否与定额单价相符。要注意将施工单位的预算定额,与文件规定的定额标准进行比较,将不相符合规定的部分及时剔除。

第五,审计取费标准。在实施审计中:一要严格按照建设管理部门核定的施工企业取费证费率收取费用。二要审查施工企业的经济性质、资质等级,是否按规定取费,有无高套取费标准。三要审查各项取费标准是否符合定额规定的条件和适应范围。四要审查计费基础是否符合规定。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提高基建投资的综合效益。

(二)事中控制——对资金运营的管控、对实际成本真实性、合理性监督

工程造价主要由合同、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决定,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审计的工作重点是审查合同执行情况及工程中间量变更的管理及控制流程是否有效。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内审机构主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管控能力,工程进度款拨付、材料价款及其现场变更签证等关键控制点进行监督控制。

第一,强化监督项目资金的管控力度,针对项目管理的控制弱点,应针对关键控制点实施控制措施,特别是要持续推进项目资金集中管理,发挥项目公司集约化、统筹协调的能力。(1)要求各项目责任承包项目实行财务委派制。使工程项目现场都派驻财务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对项目工程财务监管的全覆盖。(2)严把收款控制关。在与建设单位签订总包合同后,即刻同建设单位财务部门联系并送达“委托书”,由项目公司指定的财务人员与建设单位办理收款业务,非指定人员不允许收取、接触工程款。保证工程项目资金的安全。(3)集中工程项目部的资金付款审批权限,按审批流程和权限进行资金用途的审核、审批。通过控制项目资金,监督并提高资金使用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施工现场的资金运营效率。

第二,材料价款审查。当前,在材料费占到工程造价的65%左右,个别工程甚至能达到70%的现状下,材料的管理与核算工作直接影响工程经济效益。(1)加强对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严格工程预算定额规定的材料价格并以此控制实际采购价格;(2)要审查材料数量是否与定额含量的实际用量一致。要把住建材的质量和价格关,深入市场寻价,通过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材料价格不实和质量问题。(3)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强化付款依据,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形成了由项目经理、材料员、会计员的多点控制,加强了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细化控制环节。

第三,变更签证的确定。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内审机构要审查是否有明确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流程。其次,审查根据变更的提出方是否有相应的控制流程,同时,审查控制流程中工程现场监督和工程量的核实工作有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以保证变更增减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变更签证单的内容决定了签证流程的不同,只有发挥监理、造价咨询机构监督、鉴证职能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三) 事后控制——及时竣工结算、加强成本核算

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按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

第一,审计首先要查看工程结算流程是否合理有效,就争议费用是否存在有效的沟通机制。第二,要对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停工的停工损失,材料价格波动超出合同规定的部分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和价格批价,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工程收入。第三,在积极办理资金结算的基础上,加大工程款的回收力度,及时登记入账,保证工程项目资金运营的效率。 第四,持续关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部是否根据实际工程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

三、严格执行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提高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坚持和牢牢把握住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这个灵魂。在事前,要对建设工程预算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对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造价及建设工程总造价在事前进行总体了解和把握,为投资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防止因预算编制上的原因而导致项目投资的超支问题。在事中,要对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态势审核把关,包括对工程款支付的审核,对施工变更、费用签证、材料价差认定的把关,促进施工的正常进行,并防止各种隐患的发生。在事后,要做好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充分利用事前、事中审计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为决算审计提供真实、合法的资料,提高建设工程决算审计质量和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和风险控制点的持续跟踪审计,能有效的全覆盖、全过程跟踪控制,充分发挥风险导向作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 李国杰.浅谈建设项目跟踪审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3] 尹贻林,等.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4] 廖天平,何永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一、问题研究的法律依据

建设领域禁止违法转包、分包工程的法律比较多,每个行业都有具体的规定,但是归根结底,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三个。其中关于施工人员不能随意更换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写的比较明确,其中第二十七条规定“招标项目属于建设施工的,投标文件的内容应当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于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等”,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同时第四十八条还规定“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

二、审计方法

以上法律条款表明,施工人员不能随意更换。同时根据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范本》,如果更换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任人等需要事先征得发包人的同意,并应在更换前14天通知发包人和监理人员。否则,视为违约。

对此,审计人员只要将实际到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任、安全负责任、材料负责人等,与施工单位投标文件中的承诺拟派人员进行对比,便可分析工程是否存在违约、甚至违法转包、分包工程的问题。重点核查施工人员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身份证号、职称证书等等。如果实际到位的施工人员(主要是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不是当时投标承诺人员,或者施工人员中间有变更,便要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这时,便要询问建设单位是否同意施工单位调换相关负责人。若建设单位没有同意,则可认定属于施工单位违约,或者存在违法转包、分包工程的问题。

图1 跟踪施工人员动态变化审计流程图

要核实清实际到位的人员有那些,可以多渠道、多方面调阅有关工程材料:工程进度支付表、工程验收单、设计变更单、隐蔽性工程施工记录、工程结算单等等。在这些资料中,都有施工人员的签字记录,可以反映实际到位的施工人员情况。

三、审计结果及处理法规

第7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方式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项目具有资金运用大、涉及人员广、物资使用量大等特点,在具体的建设中需要将其进行分解,逐步逐项的进行。相应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中运行模式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由我国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用到建设项目中以公正、公平、合理、客观的角度监督和控制建设项目的成本。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介绍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审计部门对建设工程项目中实际造价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的经济活动。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的经济活动,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每个环节中涉及的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监督和控制。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结算等等所进行的详细的动态监督和控制,从使建设项目的资金有效的运用,最大限度降低建设项目的成本。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职能具有间接的保证建设项目质量和确定建设项目成本的清晰化,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个详细的建设项目成本,促使企业对于建设项目具体资金运用的掌握。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有建筑企业的审计部门完成的,审计部门是由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审计机构、会计事务所等组成,是一个高规格、高效率、高标准的部门,对控制建设项目质量和加强内部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具有法律、法规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信息沟通的原则、坚持审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的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从客观的角度,对建设项目从建设项目确定实施开始到建设项目竣工的全过程进行准确和详细的审核。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具体实施是以国家相关规定为依据,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具有权威性,是建筑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方式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监督和控制建筑项目的运行方式通常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运行方式,能够将建设项目的成本详细、准确的审核。一个建设项目从确定实施到建设项目竣工所需的时间较长,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的运行方式要与建设项目相符。所以,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方式是按照时间跨度分为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审核和对建设项目阶段进行审核。阶段性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方式是对建设项目更详细的监督和控制。采用全过程监控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通过制定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审计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的设计、策划、准备、施工等全过程实施跟踪监控。而阶段性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方式是由审计部门的一个或几个人审计人员负责建设项目不同环节审计工作,每个环节的进程都在审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保证建设项目中的每个环节资金的合理利用,建设项目成本的真实性。

建设项目阶段式审计和全过程式审计作为工程再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方式,其具体的实施取决于建设项目的实际复杂程度而采用适合的审计方式,对于大型的、难以控制的、施工时间长的建设项目采用阶段式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方式,大型建设项目实施中有很的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比较复杂,运用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方式难以对建设项目中每个环节的细节部分都能掌握,而阶段式的运行方式则是有审计工作人员对建设项目中的每个环节的进程进行跟踪审计,能够具体了解建设项目环节中资金的运用,能够详细的记录成本运用情况。全过程监控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方式更适用于小型的建设项目中,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统筹控制建设项目的进行,不不仅能够保证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还节省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时间。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采用适当的方式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工作的效率、审计人员的有效利用。

建筑项目中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中运行是对建设项目成本有效控制,使建设项目使用的资金合理的运用到适当的部分,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目前我国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中运行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问题是阻碍建筑企业竞争实力提升和发展的提高。

1.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风险的不缺定性

之所以说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具有不确定的风险是因为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成本监督和控制的结果要保证其准确性,审计工作人员提供的审计报告的陈述、数据、结论的准确度都可能构成不同程度的风险。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不确定风险主要有实际作业中出现的风险、审计单位的失误造成的风险、工程造价中固有的风险。从客观的角度讲,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增加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的难度,难以掌握建设项目促使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错误或失误,造成不同程度的风险在所难免。

2.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资源占有率大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运行促在建设项目的前期和中期,注重建设成本的监督和控制,由于建设项目的前期和中期的建设比较复杂,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审查的范围较大、项目较多,促使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占用大量的资源。建设企业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风险,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使用大量资源和较高的成本提升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能力。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将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具体的审计内容、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结合在一起,促使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质量的提高,所以,占用的资源量较大。

3.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者存在的素质问题

建筑企业中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质量。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用于建设中不管采用阶段的监督方式还是全过程监督的方式都与审计工作人员不可分离。建筑企业对于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在有工程造价师资格证的同时还有审计师资格证、会计师资格证等,因为审计工作者的要掌握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其次,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工作人员要与建设项目设计过程、策划过程、施工过程等环节的人员进行沟通,审计人员要以较高的综合素质与其相沟通,以保证审计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质量。所以,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人员要具备高素质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审计能力。

结束语:

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中运行对其成本进性动态监督和控制,有效的保证建筑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是间接的提高建筑企业的能力、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建筑企业人的品牌形象。然而,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监控化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方式和全过程监控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运行模式的应用中存在风险不确定性、资源占有率大、审计员工素质差等问题。所以,建筑企业要不断优化和改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宁小可.如何做好建设工程造价跟踪审计[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1(32):12~14.

[2]高春艳.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的应用于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3]彭红涛,朱敏,姚新宇,邱忠义.建筑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研究[J].施工技术.2011.4(4):60~63.

第8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研究成果 发展展望

一、引言

建设项目有着投资规模大、涉及单位多、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对其实施竣工结算审计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干部腐败等问题,因而需要实施跟踪审计来规范工程建设、提高建设工程的绩效。本文旨在梳理有关学者对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基本内涵、存在问题的研究,并提出对其发展的展望。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研究成果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指采用跟踪审计的方式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具有促进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益性的作用的审计方式(曹慧明,2005)。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概念要素

(1)审计目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国家重大的投资项目、重点民生建设工程等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蔡春,2011)。(2)特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审计时间提前且次数增多、审计方式转变为就地审计、审计内容更全面、审计作用更大等特点(曹慧明,2005)。(3)审计作用:其具有遏制高估势头、防止腐败滋生、提高审计的地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等作用(曹慧明,2005)。(4)审计主体:跟踪审计审计主体为国家审计机关、独立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较早开始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的社会社会组织更多地介入跟踪审计(蔡元来,1997)。(5)审计介入时间:国家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分为事前分析、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可从这三个阶段选择合适的时间介入,开始审计工作(白日玲,2009)。(7)审计内容: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分为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交付阶段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应针对每个阶段的重点环节、重点事项,确定不同的审计内容(刘连华,2007)。(8)审计方法:在实施跟踪审计时主要有阶段性跟踪审计、环节性跟踪审计、同步跟踪审计、批量跟踪审计四种不同的方法,审计人员应根据不同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选择审计方法(钱水祥,2009)。

4.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易偏离审计目标;审计成本大;审计介入时间模糊;审计依据不足;审计人员数量有限( 任延艳,2007)。跟踪审计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内部审计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毕秀玲,2011)。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改进方法

对跟踪审计的职能做出科学定位;全面合理地评价跟踪审计的价值;准备把握介入审计的时间;合理确定审计的重点环节;充分利用人力、财力资源;依法进行审计(任延艳,2007)。合理安排审计间隔时间、提高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职能等以明确审计人员的定位;培养审计人才、利用社会审计资源等以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通过量化考核和案例考核来合理衡量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建立合理的付费方式向社会审计机构支付费用(曹慧明,2009)。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前景展望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竣工结算审计的发展,使得审计行为由事后结算转向事前准备、事中监督。

(1)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家应提高对跟踪审计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审计人员也应注重对审计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

(2)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在高校中开设与跟踪审计相关课程;在公务员选拔时注重跟踪审计能力的考核;在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定期培训。

(3)加强与社会审计机构的合作:使得国家审计机关能够合理选择业务能力强的审计机构,保证审计任务的完成;同时,也能合理地确定付费方式,保证国家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使得被审计单位支持审计人员的工作;建立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实施,减轻审计人员的审计任务。

(5)健全审计成果考核制度:对审计成果的考核应从多方面着手,不但对多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还可通过其为促进跟踪审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考核等。

参考文献:

[1]任延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7(01):9-10;

[2]刘连华,赵宇颖,宋建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26):217;

[3]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9(05):45-50;

[4]毕秀玲.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1(01):46-49;

[5]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J].审计研究,2005(01):53-57;

[6]蔡春,蔡利,朱荣.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创新发展的十大思考[J].审计研究,2011(04):32-38;

第9篇

实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跟踪审计是一个新的尝试,它有利于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监督和有效管理,对其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极为必要。本文结合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运行流程,从债务资金的举借、配置、使用以及偿还等环节,分析了实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跟踪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就各环节实施跟踪审计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期推动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跟踪审计的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跟踪审计;债务管理

一、引言

审计署2013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背负的债务已达17.89万亿元,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为全面加强地方债管理,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下文简称“地方债)风险隐患,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财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部署各地清理存量债务、甄别政府债务,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及时将政府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地方债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配套办法,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债实行限额管理,建立地方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学术界也提出了一些缓解地方债风险的建议。然而,地方债的增速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据新华社2015年8月29日报道,截至2014年底,地方债总规模为24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5.4万亿元,相比2013年6月末的累计债务规模增长了41.3%。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的学者尝试从审计角度就如何提高地方债管理水平进行研究,[2][3]这些研究大多是从事后审计的角度探讨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由于事后审计往往存在“即使发现问题,但已木已成舟”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而在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跟踪审计,通过事中与事后的有机结合,能及时反馈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审计效果显著。那么,跟踪审计能否参与地方债管理?基于此,我们尝试将跟踪审计引入到地方债管理工作中,深入研究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问题。将地方债管理与跟踪审计相结合进行探讨,不仅丰富了地方债管理和跟踪审计两方面的学术文献,而且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模式和风险评价体系,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和监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有利于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国家审计是治理地方政府债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既拓展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理论研究,又为国家审计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审计监督和治理提供了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促进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

二、跟踪审计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实践探索

(一)跟踪审计的含义及特点跟踪审计通常是指审计事项发生后,审计机关依法对财政资金或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的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的持续性审计,其对象是政府投资资金使用者从事的经济活动。[4]跟踪审计是跟随被审计事项的发展过程持续进行的一种审计方式,具有过程性突出、时效性强、效益性明显等特点。白日玲(2009)根据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点,将跟踪审计分为全程介入式、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等三种模式。[5]谭劲松等(2013)在分析跟踪审计含义的基础上,借鉴人体免疫系统的思想,提出跟踪审计具有三道“免疫防线”特征。[6]

(二)跟踪审计的作用及适用范围跟踪审计能及时发现、反馈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表审计意见和建议,是一种动态监督活动。[7]跟踪审计是跟随被审计事项同步进行的一种审计方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及时发现问题、揭示风险,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审计机关能利用自身专业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上可能存在的漏洞早发现、早预防,从根本上解决过去事后监督时滞性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全面促进和提高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或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开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跟踪审计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推动政策措施落实是跟踪审计的又一实践创新。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案》,要求全国审计机关自2014年8月起,持续开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政策措施情况的跟踪审计。总之,跟踪审计在及时发现与披露问题、揭示风险、推动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常(2011)认为,跟踪审计的成本通常会高于传统的事后审计,成本的提高往往会抵消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那些金额高、性质特殊的项目才适合采用跟踪审计。[8]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曾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已经实施并完成了汶川灾后重建、玉树和舟曲灾后重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跟踪审计项目。学者们也对跟踪审计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王中信(2009)以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款物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例,对如何开展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跟踪审计进行了探讨。[9]自2009年起,美国审计署对一系列重振制造业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审计报告12篇。[10]美国审计署还针对页岩油气开发进行跟踪审计,监督政策落实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先后出具了89篇报告。[11]

(三)跟踪审计用于地方债管理的创新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持续跟踪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注意反映和揭示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贯彻落实”。地方债管理的目标是控制规模与防范风险,跟踪审计的目的是将监督关口前移以提高监督效果,两者的着力点或关注的对象实质上都是财政资金或财政性资源。在实践中,财政资金或财政性资源已经将地方债与跟踪审计连结起来,比如有关地方债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实质上就是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体现。然而,现有的理论研究并未能较好地将跟踪审计与地方债管理结合起来,对地方政府债务如何进行跟踪审计,学术界并未提供较好的答案。尽管对如何加强地方债管理已有了一些探讨,但从审计视角的研究较少。王世成和李袁婕(2013)认为应制定《地方政府债务法》,在法律层面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实现依法治债,从而使地方政府举债能够有法可依,有序运行。[12]李燕和同生辉(2014)则提出只有事前控制和执行控制相结合、主动管理和风险监控相结合,才能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落到实处。[13]Liu(2014)认为,导致中国地方债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预算软约束和非市场化的要素分配,而缓解地方债风险的措施则包括强化预算约束和改革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体制。[14]Br觟thaler等(2015)发现,对市政债券进行限额管理能有效降低地方债规模及波动性。[15]马轶群(2015)通过模型推理发现,国家审计的揭示、抵御和预防功能可以对地方政府债务租值耗散进行治理,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是目前治理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手段。[16]从上述文献可知,学者们普遍认可对地方债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型的管理方式。我们认为跟踪审计体现的监督关口前移、时效性强、全程监督等特点,正好契合了这些需求。因此,地方政府债务跟踪审计既是地方债管理方式的创新,又是跟踪审计范围的拓展。

三、实施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地方债监督管理体制的完善跟踪审计从地方债资金举借环节就参与到地方债资金使用的监督之中,一方面能及时发现地方债资金举借、配置、使用、偿还等环节中的舞弊、违规、违纪行为,另一方面能就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各方揭示,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地方债管理工作,及时堵塞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中的漏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相关违法违规,从而进一步完善地方债资金监督管理体制。而原有的事后审计只是事后反馈存在的问题,发挥的监督作用相对有限。

(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地方债管理水平的提升从审计署2013年审计结果看,近87%的地方债资金投向了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工程,并且这些工程一般周期长、业务复杂。对地方债资金运行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事后审计只能是批评与处罚。跟踪审计由于能更早地发现、反馈地方债资金运行中的浪费现象,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后续资金的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项目后续过程中资金运行低效或无效行为,有利于节约地方债资金,提高其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地方债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如前所述,地方债资金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中,大多属于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资金来源。执行地方债跟踪审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总结和反映好的做法和经验,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及不断完善。通过开展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可以连续监控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实施过程,并如实反映与客观评价有关政策执行情况,推动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地方债审计的效率和效果的提高跟踪审计的优势之一是提高了审计信息的及时性。跟踪审计将监督关口前移,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而且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有效地降低地方政府与资金使用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或降低道德风险进而提高地方债资金的使用效果。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从而缓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抵触情绪,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另外,地方债资金从举借、配置、使用到最终偿还需要在很多部门之间流转,如果每一个环节都各自开展审计工作,必然造成衔接困难、重复劳动、效率低下。而跟踪审计则能自始至终围绕地方债的某一笔资金,有效减少流程中的重复环节,优化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总之,传统的地方债审计主要审计地方债的规模、结构及期限,很少涉及资金举借、配置、使用及偿还等方面的内容。如果采用地方债跟踪审计,则可以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对地方债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与反馈,促进纠正,进而起到亡羊补牢甚或未雨绸缪的作用。因此,在地方债资金管理中实施跟踪审计,对促进地方债监督管理体制的完善、地方债管理水平的提升、地方债政策措施的落实及地方债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施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有利条件

(一)已有的跟踪审计实践经验可资借鉴199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首次提出“各级审计部门应对国家拨款的基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2001年8月,《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或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的国家建设项目,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对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审计机关持续开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执行政策落实措施情况的跟踪审计”。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也提出,“要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财政、金融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区域性金融稳定等情况,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刘家义审计长在201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审计署会加大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和基于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的客观需要,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监督手段。在实践中,国家审计机关已经成功实施了汶川大地震救灾款物和灾后重建项目、玉树地震救灾物资项目、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京沪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积累了较丰富的跟踪审计实践经验,为开展地方债跟踪审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相关思路与经验。

(二)国家审计的相关理论予以指导国家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经济监督,其初始目标是检查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评价政府部门利用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增强财政收支的透明度等。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环境的变迁,国家审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刘家义审计长(2012)提出,“国家审计的实质是国家依法使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本质是国家治理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7]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再局限于对经济行为的监督和经济后果的评价,而应更加强调事中控制和积极预防,进一步发挥“预防、揭示、修补”功能,即预防潜在威胁、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揭示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修补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真正担当起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角色。与事后审计方式相比,跟踪审计突出过程监督,有效克服了事后审计即使发现问题,但纠偏成本很高或木已成舟而于事无补的局限,具有时效性较强、过程性突出、预防性明显、效益性显著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本质(宋常等,2014)。[18]其实,加大审计参与地方债资金管理力度的呼声一直不断。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曾要求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动态化、常态化的审计监督。总理指出:审计是我们国家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因此,有必要扩大审计对地方债资金的监督范围,将地方债资金的举借、配置、使用及偿还等环节纳入其中,即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三)跟踪审计对象与地方债资金投向的交叉融合目前,地方债资金的投向与审计署实施的跟踪审计项目已有部分交集。财政部《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项目安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主要安排用于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及其他难以吸引社会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据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公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大部分省市的地方债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主要投向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土地收储和教科文卫及保障性住房。强化审计监督要做到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可以说,无论是对重大项目还是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其根本落脚点还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效率与效果)。围绕财政资金使用,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监督是跟踪审计的应有之义。因此,财政资金是连接地方债与跟踪审计的纽带,如图1所示。地方债资金投入的项目大多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其资金使用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对这些项目加强跟踪审计十分必要。其实,国家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查核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而且是为了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存在的问题,改善经营管理,堵塞各种漏洞,进而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应该体现为审计发现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导向制度上的缺陷及其改进,减少“屡审屡犯”和“屡犯屡审”的现象。目前的地方债事后审计模式显然达不到这样的预期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2014年)规定,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持续跟踪审计地方政府债务,注意反映和揭示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意见的贯彻落实。据此,更多的地方债资金项目将纳入审计全覆盖的范围,与跟踪审计的交集也会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对地方债资金实施跟踪审计是可行的,既有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践经验可资借鉴,又有国家审计的相关理论予以指导,更重要的是审计机关当前正在实施的部分跟踪审计项目所关注的对象就是地方债资金。因此,无论是从提高地方债资金使用效益,还是从控制地方债风险来看,地方债管理工作都需要跟踪审计的积极参与。

五、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目标与重点

地方债资金运行涉及举借、配置、使用、偿还等多个环节。针对我国地方债资金运行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明确各个环节跟踪审计的目标与内容,并确定相应的审计重点。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流程、目标及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流程设计应按照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将跟踪审计的重点放在能有效降低地方债风险的关键环节,促进地方政府将有限的地方债资金投入到可以产生更多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活动中去,以提高地方债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一)地方债资金举借环节审计目标与重点———依法适度地方债举借环节是地方债资金运行的起点。新《预算法》规定,从2015年起地方债全部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适度举借债务,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借。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举借。然而,地方政府举债的规模、期限、利率等信息并未完全公开。针对举债环节的审计应重点关注地方债举债主体、举债方式、举债规模、举债程序等内容。该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地方政府未遵循新《预算法》的规定,委托非政府机构代为举债,比如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举债、地方政府仍存在债券以外的融资方式、举借规模超出预算规模、举债不按规定程序等。针对当前地方债举借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否依法适度是该环节审计的目标与重点。第一,明确举债主体,即地方债的举债主体是否符合新《预算法》的相关要求,是否仍然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这类举债主体举债;第二,规范举债方式,即除发行债券外,融资方式是否有其他形式;第三,控制举债规模,即核算地方债规模是否超出了地方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偿债峰值是否超过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第四,严格举债程序,即核查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是否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根据地方债举借环节的审计重点,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指标主要有举债主体合法性、举债方式市场化、举借规模合理化以及举债流程规范化;定量评价指标主要有债务率(债务余额/政府可支配财力)、新增债务率(新增债务/债务余额)、债务负担率(债务余额/GDP)、利息负担率(当年债务利息/政府可支配财力)和财政收入增长率等。

(二)地方债资金配置环节审计目标与重点———有理有据地方债资金的配置主要是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分配地方债资金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财政资金要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市、县、乡(镇)进行层层拨付,导致地方债资金的分配环节过多、时间过长等问题突出,甚至有些资金始终没有拨付。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总理2015年先后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部署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地方债资金配置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省、市、县之间的资金配置缺乏分配依据,比如未考虑各级政府的财力及偿债能力而进行几乎平均的分配;未遵循项目确定、预算安排、人大审批等程序;分配不及时,存在资金滞留、挤占或挪用等现象。鉴于此,地方债资金配置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关注省、市、县之间如何合理分配地方债资金,是否充分考虑各级政府的财力及偿债能力,是否及时分配、及时拨付,是否存在资金滞留、挤占或挪用等现象,决策过程是否公开透明等。在地方债资金配置环节,也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指标主要有地方债资金配置是否存在分配标准,是否真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执行,资金分配是否进行了公示;定量评价指标主要有资金分配到位时间和资金及时到位率(及时拨付金额/应拨付金额)等。

(三)地方债资金使用环节审计目标与重点———效益导向地方债资金不仅仅是其规模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其使用效率与效果问题。地方债资金的使用既涉及风险水平,又涉及社会效益,是地方债管理的关键环节。《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规定,地方债资金只能用于中央投资配套、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然而,地方政府如果将地方债资金完全投向公益事业,其社会效益明显而经济效益不足,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的动力不足。地方债资金使用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金使用部门改变地方债资金既定用途和范围,将地方债资金投向非公益性项目,甚至存在贪污、挪用、截留、浪费等现象;地方债资金使用缺乏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地方债资金使用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关注资金的投向,比如地方债投资项目名称、项目工期、项目负责人等信息是否进行了公示,资金使用单位是否按申报时的用途合法合规使用资金;还应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及预期效果,如是否存在资金沉淀现象、已使用资金是否与项目进度相吻合等。在地方债资金的使用环节,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指标主要有资金使用的目标性(如是否专款专用)和项目目标的可行性(如有无可行性报告);定量评价指标主要有资金到位率、施工进度完成率、项目净现值以及项目回收期等。

(四)地方债偿还环节审计目标与重点———足额及时偿还环节是地方债资金运行的终点。在此环节,落实还款来源、优化还款方式是关键。该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偿债责任不清、偿债意识不强、偿债机制不健全,以及偿债计划缺失,地方政府无相对固定的偿债资金来源,还款资金来源渠道少。地方债偿还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关注偿债资金的及时到位及规模,即偿债资金到位的及时性及稳定性,偿债资金是否有预算安排;地方政府是否建立了债务监控体系,是否有系统的偿债约束机制,是否实行了债务报告制度,债务相关信息是否透明。地方债偿还环节的审计评价,也应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是否设立了偿债制度、是否有完整的偿债计划、财政金融数据是否真实完整;定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当年可支配财力、偿债资金规模等。

六、改进和加强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加强地方债跟踪审计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债跟踪审计理论研究,有利于审计人员把握其发展规律,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然而,我国目前的跟踪审计实践还处在起步阶段,跟踪审计理论也比较薄弱。有关地方债跟踪审计的含义特点、功能作用、内容目标、方式机制以及技术运用等问题亟需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以便指导和促进地方债跟踪审计的实践。现阶段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紧密结合已有跟踪审计实践,加强调查研究,了解跟踪审计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借鉴其他项目跟踪审计有益做法,不断总结地方债跟踪审计实践经验,探索其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形成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理论成果。第二,充分借鉴已有审计理论成果,拓展跟踪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三,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审计机关立足审计实践,是审计理论的实践者和应用者,掌握着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但在审计实践经验的凝集和升华上可以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理论研究。

(二)进一步充实地方债跟踪审计人员队伍审计人员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时间跨度大,情况复杂,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法律、会计、财务、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深刻理解地方债资金投放与使用的制度背景及政策意图,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判断和专业评价。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审计人员加强培训,增强其跟踪审计业务的能力,打造一支能有效开展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工作的人才队伍。在整合内部审计资源的同时,还应该拓宽思路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随着跟踪审计范围的逐渐扩大,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领域,可以在《审计署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允许的范围内,引进或聘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这既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也有利于增强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及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度。

(三)尽快制定地方债跟踪审计相关规制完善的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规制,是依法开展地方债审计工作的依据。我国跟踪审计实践的时间较短,积累的经验不是很多,目前还缺乏用来规范跟踪审计的有关规制。因此,需要在不断实践并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与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有关的具体规制、指导性意见或业务指南,使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目前,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地方债跟踪审计范围,跟踪审计不是大包大揽,不能越位参与地方债资金项目的管理;第二,要考虑审计风险,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介入深度和关键控制点;第三,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地方债跟踪审计的质量;第四,要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

(四)进一步创新地方债跟踪审计方式方法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以期望其在本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审计将在信息获取渠道、抽样方法、审计范围、审计模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思维及理念上,应借助“互联网+”,尽快创新审计技术及方式方法,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一方面,在审计技术方法上,地方债跟踪审计应致力于审计信息化建设,尽快适应科技创新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进行在线审计,加快构建地方债跟踪审计应用系统,实施信息化审计;另一方面,在审计方式上,伴随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高度融合,各类型审计常常相互重合和支撑,财政资金流转于企业、税务、金融等领域,涵盖多方面、多方式、多专业的综合审计将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审计方式。因此,应尝试将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与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财政资金审计项目结合,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结语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方式,具有关口前移、时效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审计机关的大力推广,已彰显出其优越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监督和有效管理,而且有利于国家审计发挥其参与国家治理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研究并未能较好地将跟踪审计与地方债管理结合起来,相关可用的理论成果尚付阙如。本文基于地方债管理和跟踪审计的现有文献及地方债管理和跟踪审计的对象都是财政资金的客观事实,探讨了地方债资金的跟踪审计问题,分析了实施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有利条件,初步探讨了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目标与重点(含实践路径),并对改进和加强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这将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模式和风险评价体系,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供可借鉴性的路径,进而达到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17]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2]曾康霖、吕劲松:《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审计思考》,《审计研究》2014年第1期。

[3][16]马轶群:《地方政府债务的租值耗散及国家审计治理———以融资平台为例》,《财经科学》2015年第2期。

[4][18]宋常、田莹莹、张羽瑶:《关于国家审计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当代财经》2014年第1期。

[5]白日玲:《审计机关强化跟踪审计的若干思考———基于大连市审计机关开展跟踪审计的实践》,《审计研究》2009年第6期。

[6]谭劲松、赵黎鸣、宋顺林:《跟踪审计的“免疫防线”:体系构建与案例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

[7]宋常、黄文炳:《基于国家治理新动向的国家审计若干思考》,《审计研究》2015年第2期。

[8]宋常:《探索跟踪审计》,《首席财务官》2011年第1期。

[9]王中信:《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探讨》,《审计研究》2009年第6期。

[10]王长友、张强:《美国审计署对重振制造业政策执行情况审计及其借鉴》,《国外审计动态》2014年第11期。

[11]刘誉泽、崔孟修:《美国审计署页岩油气开发跟踪审计情况与启示》,《国外审计动态》2015年第6期。

[12]王世成、李袁婕:《基于审计结果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审计研究》2013年第5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