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57: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研工作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在,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增强,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参与或主持科研课题研究的人数越来越多,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并且普遍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一是校长的现代办学理念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理论的提升。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的指导。
三是办学品味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的武装。
四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来实现。
记得20世纪六十年代世界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琼?皮亚杰曾经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个教师工作者队伍,这样专心致志地在全世界工作着,而且一般都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了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其实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在我们的现实教育生活中存在着。在我们的学校里面,有很多勤勉踏实肯干的教师,他们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却不注重学习教育理论,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当学校布置的教研科研任务与其它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退而求其次。我想,相当一部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淡薄、参与教科研的热情不高也是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这些尴尬充分暴露了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工作发展不均衡,各校重视程度差别较大
名校比较重视科研工作,行政参与有利于科研工作开展。而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先导性的认识不到位或者是错位。科研兴校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真是在笔头上重要,口头上必要,实际上次要,忙起来不要。还没有把教育科研工作真正纳入工作日程。有的认为科研可有可无,或认为搞科研不是教师的事,甚至认为搞科研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科研薄弱校依然存在。
2.科研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地位不稳定,有“边缘化”的趋势
有的学校科研部(室)专职科研人员少,素质不高。而县(市)区科研部学校科研室主任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事务繁多,领域不清。
3.基础教育科研经费匮乏,基本上是零运作
基础教育科研经费的匮乏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市县科研部门没有任何科研专项经费,基层学校在科研投入上也很有限。
4.教育科研的激励与制约机制不完善
有的学校追求课题级别或证书级别,而对是否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却不在乎,原因就和我们的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有直接关系。
5.科研的功利思想严重,浮躁跟风现象普遍
如有的学校追求课题数量,不顾质量;追求课题级别,不顾实际;追求课题立项,不求结果,课题主持人(校长居多)及教师缺乏真实的课题研究,造成了“空壳”课题;追求证书,不重实效。
6.基础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学相脱节
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学相脱节增加了参加研究工作教师的劳动量,使科研工作成为一种负担,这不仅弱化了学校教科研活动所具有的功能,而且还打击了一部分教师从事教科研的信心和热情。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科研质量的提高,需要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并妥善解决。
二、思考与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树立严肃的教育科研态度
教育科研工作是扎扎实实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含糊。“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不能停留在口号上。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就必须对教育科研工作有正确的前瞻性认识,切实转变对教育科研工作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首先,要强化科研工作的领导,领导首先要有科研意识——走出教育科研工作可有可无、可管可不管的误区。进一步理顺科研管理体制。应把教育科研工作做为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校长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要认识到教育科研要讲求实效性、应用性——走出教育科研急功近利的认识误区。第三,搞教育科研要有自觉自为意识——走出“搞教育科研是负担”的误区。教师进行研究是工作所必须的,树立工作即研究的理念。教师的研究不是为自己增加额外负担,而是力图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就可以熟练地解决种种教育、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就必须树立科学、严肃、求真、务实的教育科研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进入“创新思考—实践研究—成果运用—指导实践—提高水平”的良性运行机制。
2.校本科研,课题教研,实现真正意义的教科研训一体化
著名教改实验家华东师大顾冷元教授指出:“要把教师的研究指向自身的实践”。那种不顾学校和个人实际一味追求级别高的课题去研究或图虚名的做法是错误的,结果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体现,实现课题牵动。从学校和教师的总体情况上看,能够主持和参与省、市科研规划课题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主要是要进行校本课题的研究。参与或主持校本课题研究,就是要落实校本科研的基本理念即学校就是研究中心;课堂就是实验室;教师就是研究主体;师生成长就是研究目的。有校本科研就要有校本课题,校本课题不要追求数量,关键是质量;不要求大求全求名,而要求实求真求精。有了校本课题就要有课题教研,课题教研就是采用科研的选题方法,运用教研的组织形式,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立足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小专题、跟进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我认为,一个课题就是一个团队,或者说是一批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从开题论证到课题实施再到得出结论,这个研究过程就是队伍历练和提高的过程。就是培训科研型教师的一个完整过程。科研、教研和培训能更好的体现集体的协作力和凝聚力,我们的目标就是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教科研训一体化。
3.推出精品,加强建设,形成市县校三级管理网络制度化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科研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然而,即使在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的教育中,也会有比尔·盖茨在大三时毅然弃学从商;刚刚辞世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在里德学院学习了6个月后退学,乔布斯说:“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而是开始旁听那些看起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从他们身上却体现了在高等教育中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前几天看电视招聘类节目,一位应聘者是2008年毕业于北京某学院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她发现对所学专业一窍不通,致使两门课程挂科,经过几次补考,一直没有通过,毕业时她没有如愿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只拿到了一张结业证。离校后她又参加了2次补考,依然没有通过。在校期间,虽然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却在记者团中工作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毕业后找的工作和所学专业无关,而是与编辑有关的工作,她想应聘到大的企业做企业策划和编辑工作,在场的18家大型企业的达人普遍认为:仅凭一张结业证想进一些知名大企业根本不可能,因为毕业证是敲门砖。这仅是一个例子,代表的也许是个别现象,但她为错误地选择了专业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比我们看到的大得多。
近几年来,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多数教师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与扩招后一些学生录取分数较低,基础较差有关。本人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曾在所授课的班级做过调查:3个班80多名学生中,报考时对所学专业了解并且也很感兴趣的学生不足20名,仅占约25%,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不令人担忧?
一、因材施教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1.经过笔者的调查和深入分析,厌学背后有着多方面、较复杂的原因
(1)高考报志愿时,部分学生带有功利性、盲目追随所谓热门、就业好的专业,其实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等到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时,才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方向性错误,但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硬撑着往下学,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尽管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结果只想混个毕业证能就业就行。
(2)部分学生的家长社会关系广泛,已为孩子安排好工作,就差一张文凭了。而且以后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他们认为学什么都没用,缺少了学习的动力。
(3)部分学生没有考上感兴趣的专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他们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把学校该学的课程当成了副业,考试及格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
(4)少数学生经过十年寒窗,终于挤过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认为该歇歇了,因此将大学当成避风的港湾,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沉溺于网络或花前月下的同时,考试成绩一次次亮起红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上需要多元化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1)学校方面。
1)高校可将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学生在大一时不分专业,大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专业,在大一的一年时间里,一是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感性认识,对专业情况可以用心地了解;二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专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这种模式在条件允许时应该被更多的高校借鉴和推广。
2)层次相近的文理高校及专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为选择专业时犯方向性错误的学生调换专业开辟绿色通道。以上文女学生为例:当她发现对所学理工专业根本没有兴趣,而对另一个文科专业感兴趣并很有天赋时,她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调换专业,学校可以根据她的申请对她文科相应专业进行考评,考评合格后,由学校负责她的专业调整甚至是层次相近的学校间的调整,当然这种调整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是力所不能及的,而对于学校,只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要去做,制定好相应的制度还是可以实现的,毕竟这样的学生很少。而教育要实行因材施教,要人性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教育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要把因材施教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厌学的几个原因,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在满足多数学生正常要求的同时,对于厌学的几类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引导。
1)对于第一类学生,在当前不能调整专业的形势下,鼓励他们既来之则安之,在保证所学专业各科成绩合格的前提下,业余时间参加自考,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争取在毕业时拿到两个专业的文凭,将来可选择喜欢的专业就业,有少部分学生按照本人的建议如愿以偿。
2)对于第二类和第四类学生,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多与他们交流,因为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因此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真心地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做朋友,逐渐改掉他们理所当然混日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对于第三类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只有在感兴趣的领域才有可能出成绩,已有许多学生从中受益。例如:有一名学生经常缺课,后经多方了解,他对所学专业一点兴趣没有,不上课的时间他是在学习程序设计,毕业后想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在与他认真沟通后,本人给予了他支持和信任,允许他在课程冲突时选择他喜欢的课程,课程结束考试中,他实现了对笔者的承诺——考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及格,并在不久后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是教育中常讲的因材施教原则。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对市场经济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最终形成信誉和声望而站稳市场。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迷茫时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把所有的学生打造成标准化的产品。
二、教学与科研的平衡
自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高校应该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体”以来,高校开始承担起科学研究的职能。到20世纪末期,随着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减少及大学间竞争的加剧,研究在大学中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地位和重要性远远超过教学。尤其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教师的薪水、晋升和终身教职的确定最终是依据其科研成果而不是其教学绩效,大学制定的教师学术奖励体系中几乎看不到教学的影子。”
当今高校科研氛围愈来愈浓,许多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得有声有色,更有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许多项目,体现了学校与高科技接轨以及产、学、研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使人才培养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提升与创新的结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学与科研协调得好无疑会相互促进,过分地注重了一面,都会相对削弱另一面。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将过多的经历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努力写论文,以完成科研工作量,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于是,一方面少数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不喜欢他们的课,却没有硬性指标来考核,课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上着,学生厌学愈来愈重;另一方面,重压之下,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找不到合适项目的教师只好“另辟蹊径”,学术造假、论文剽窃案例屡见报端。
这些现象致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投入精力比例严重失衡,这种长期的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轨现象,势必影响高校的发展前景和声誉,进而影响到生源、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等问题。
笔者认为,未来发展中应该让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全身心回归课堂,但他们要关注科研的成果,关注科研的前沿,不断更新知识;让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教师专注于科研,多出精品论文,并负责指导学生科研,经常将科研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各自发挥优势。教学与科研并重应体现在对于教师考核的方方面面。正像科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样,不能期待着所有的教师都成为科学家,高校毕竟不是研究院。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建议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15-0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进步,知识创新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知识创新重要的场所,在科研进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上世纪90年度,我国就提出了鼓励科研型大学的战略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科研水平的高低已逐渐成为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很多高校已将科研工作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1]。而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高低与其校内对科研问题科学的管理方法密切相关,故科研管理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高素质的管理对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构建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模式,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学科等方面的优越性,最大程度的展现高校的科研潜力,为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最大的能力,是目前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高校教育科研是高校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也是高校管理者对高校科学管理理论的研究,要提高科研水平,激励机制的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2]。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参与科研、投身科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1 高校科研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伴随我国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校本身面临着诸多挑战,很多高校都处在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的过程中,很多高校从以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型管理模式。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在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科研发展的瓶颈,诸如科研管理平台的构建、管理理念的优化、科研资金的投入/产出控制、科研团队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问题[3]。本文对此归纳总结如下:
(1)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目前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首先对不同类别的经费存在统一管理的现象,没有差别化管理;其次,科研经费的流失比较严重,一些科研人员错位的认为科研经费可以私自支配,导致科研经费私人消费;再次,科研经费的监督基本只存在于会计审核阶段,缺乏全阶段的审核监督机制。
(2)科研管理理念落后,重管理轻服务思维根深蒂固,科研监管机制不健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理念,惯常以行政命令方式进行管理,对从事科研的教师和科研项目的管理都很机械化,人本管理理念严重缺乏。此外,科研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权力不一致,科研评价体系不透明,科研管理部门缺乏服务意识等情况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的持续发展。
(3)科研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科研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科研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鉴于机关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科研管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和娴熟的管理技能[4]。且鲜有高校认识到科研管理人员的质量对学校科研进步的重要性,更未认识到其对科研水平的制约性。
(4)缺乏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科研评价机制一方面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容易助长不正之风,另一方面,科研评价体系还很难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体制。为激励广大教师投身科研研究,很多高校实行了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但总体情况是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重正向激励,轻负向激励,激励质量不高。不可否认的是物质激励手段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对于学术成果的增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完全的物质激励方式容易导致部分研究人员只重论文数量不重论文质量的恶性循环。此外,高校现行的激励手段多是以正向激励为主,极少存在负向激励,尽管教师从事科研研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舒适的心理状态和宽松的科研环境,但负向激励在教师个人倦怠科研时,却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5)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多是单枪匹马,独自工作,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更新迅速,很多研究课题都涉及到各个学科的交叉内容,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而高校的教师队伍包括来自各个专业和学科的高学历人才,如果这些人可以精诚合作,那么承担大型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将是事半功倍的,但目前高校科研个体化、小型化、分散化问题非常普遍,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5]。
(6)高校与其他组织单位的合作交流程度有限,科研服务社会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高校科研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基础动力,是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高校的科研工作应与企业、社会紧密合作,实现科研和现实运作问题的良好的结合。但目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科研课题与实际问题相脱节现象很严重。
2 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完善科研经费监管机制。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为纲,以规范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为目标,结合每个高校的具体情况,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监管平台。首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经费规定不同的使用细则,并制定详细的预算法规,避免突击花钱和经费不合理使用问题;其次,培养科研人员建立正确的科研经费使用理念,保证专款专用,杜^科研经费私人化的问题;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部门,实行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从而使高校科研项目可以顺畅有效地进行,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2)更新科研管理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性科研管理理念,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和协调等方面,需要相关人员处理好管理和服务间的关系,应摈弃以往科研管理中单纯发号施令式的管理理念,而应强化服务意识,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导向为己任,及时为科研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助。此外,要建立起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业务熟练的科研管理队伍,并注重对其的培训和投入。
(3)制定恰当的科研激励机制。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制定要把握三个主要原则,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分层次激励与分等级激励相结合。需要指出的是,物质激励时一定要数量与质量并重,突出质量的重要性,而精神激励方面除了传统的表彰、奖章等方式,也可以考虑为符合条件的教师提供科研假期,为其科研进步提供便利;此外,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差异化的激励政策,并给予不同等级的激励水平也很重要,一方面不能让层次较低的教师认为奖励层次太高,导致丧失信心,自我放弃,也不能让能力较强的教师觉得挑战太小,失去兴趣。
(4)加强高效合理的科研团队。高校科研团队是由具有不同专长、技术互补、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的以学术研究为目的,具有一致的科研目标,分工协作,具有互动性和凝聚力的组织。高效的科研团队对团队内的成员具有指导、推动作用,成员间信息共享,通力协作,尤其对于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复杂问题,具有高效的解决能力,可以完成个人和一般团队很难完成的高水平的科研课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方式。科研作为基础性研究是为服务市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工作者首先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信息,结合事物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研究;其次科研管理部门应在能力所及范围内,积极的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方式的推进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强化其间接管理和协调服务的只能,为促动高校的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贡献力量。此外,高校科研管理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坚持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并重,并以质量为主,尤其在科研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才是立校之本;坚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工作的特c是周期较长,高精尖的成果需要更长的研究周期,应为研究人员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投身到更高层次的研究中去;最后,在教学并长的高校中,应提倡教学与科研并重,在教学工作完成的前提下,积极从事科研工作。
3 结语
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基地,随着我国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的科研职能逐渐凸显,这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就科研管理的突出问题诸如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科研管理理念僵化、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科研团队合作程度较差和对外交流不畅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管颖超,陈兰,徐时彬.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568-571.
[2]周奇.高校教育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02-104.
[3]周燕,翟亚军,郑晓齐.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7-170.
[论文关键词]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教师;满意度
所谓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在高等体育教育管理中,工作满意度主要指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期望、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工作所提供的报酬之间协调一致的程度。工作满意度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着重要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一方面承担着高校体育教学任务,一方面还要肩负高校运动队、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等工作,同时完成体育科研工作。毋庸置疑,他们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中坚力量,是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基于此,笔者试图以作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结合社会学、管理学知识,对福建省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了解福建高校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状况,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选取的被试为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教师(不包括体育专业院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通过校园网数据库、期刊、网络等多种途径,查询国内外大量有关]二作满意度以及高校体育教师1I=作满意度方面研究的文献资料。
2.访谈法:编写访谈提纲,走访福建部分本科院校体育教师,了解其对工作满意情况以及对达到工作满意的期望,从中汲取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3.问卷调查法
(1)工作满意度问卷
主要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参考。此问卷包括工作满意度的13个维度,共65个条目,信、效度都较好,其中整个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a=0.9623。笔者通过对福建省部分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的访谈及对人力资源方面专家咨询,根据研究需要,从中提取若干条目,编制成适合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问卷。所使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均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每个项目的得分都是1.5之间的整数。
(2)问卷发放方法
南于福建省本科院校分布于不同地市,福建沿海发达地市和内陆地市无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是本科院校拥有数量方面上肯定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基于此,笔者采取了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比较小;缺点是抽样手续较简单随机抽样还要繁杂些。笔者以地区为分层标准,对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3份,回收24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6.3%。
4.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地位满意度
所谓职业地位,是指人们从事的某种职业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即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高低是职业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社会地位满意度情况。认为职业地位‘很高”和“较高”的,女性分别为8.40%和29.2%,男性则为7.6%和23.40%。由此可见,女性体育教师对职业地位的满意度相对比男性教师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女性教师这一职业上班时间比较固定,假期时间相对较长;此外,在子女教育方面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地位不太满意,其中接近半数体育教师认为职业地位“一般”。这点和同类研究成果基本相符。据湖北教育学院体育系孙利红2003年对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调查显示:67.8%的体育教师认为自身地位较低或很低。
笔者认为,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与该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目前,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大背景带动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随着高等教育本体功能的嬗变,其除了具备健身健体的基本功能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心智、意识、意志、教育、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应该说,大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方面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此外,随着北京奥运的胜利召开,各种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电台等媒介对体育运动铺天盖地的宣传,使得体育在整个社会领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并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现实情况中,在一些传统观念的惯性影响下,作为从事体育教育的主体——高校体育教师,其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往往遭遇漠视甚至冷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地位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体育教师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需要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以及社会的理解与接受。
(二)工作关系满意度
著名行为科学家伦西斯O利克特在其《管理的新模式》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支持关系理论”。所谓“支持”是指职工置身于组织的环境中,通过工作交往,亲身感受和体验领导者及各方面的支持和重视,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激发起工作的主动性。每个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同事与家人相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好的工作生活状态主要依赖于两大关系。其一是良好的家庭关系;其二就是良好的工作关系。从调查结果来看(见表1),福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师对同事之问关系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M(3.59)>3。其中,认为‘银满意”(14.6%)和‘瞒意”(49.4%)的占了总数的64%。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除了具有强身健体、政治、教育、娱乐等功能外,还具有促进交流的功能。体育运动过程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由此,笔者认为,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其性格特质一般都有外向、开朗、豪爽、合群、善于沟通等特点,在与人的相处中、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显得更为和谐融洽,因此对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的满意度也就较高。
(三)考核评价满意度
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除不可抗拒因素外,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事在人为。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每位企业领导最关心的问题,而绩效考核正是与人(员工)的积极性关系最密切的工作。同样的道理,高校相关部门对体育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是否合理,实施控制是否公平、准确,将直接影响一线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而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表现,将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从调查情况来看(见表2),
高校体育教师对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太认同(M=2.8
(四)工资及福利待遇满意度
从统计结果看,不同职称级别教师对工资及福利待遇满意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职称与满意度大致成正比关系,换言之,低职称体育教师对薪酬福利待遇满意度较低,而高职称体育教师则相对较高。不过,就整体来看,福建高校体育教师的满意度并不高(见图2)。
笔者认为,伴随福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师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福建高校大多分布于沿海发达城市。现在,物价飞涨,房价高不可攀,相比之下,相对年轻的中低职称教师必须面对不高的经济收入和较高的生活成本带来的矛盾和压力。其次,从去年开始,福建中小学教师T资翻倍增加,唯独高校教师待遇没有提高,这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一些影响。再次,与本行业或本单位其他学科教师的收入相比较,体育教师收入水平也不太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此外,亚当斯公平理论也说明了当教师认为报酬不公平时,就会感到不满意,进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据此,笔者建议,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考虑体育教师在不同阶段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奖励形式来满足其不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以此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教师对作的整体满意膀晴况并不太高,主要表现为:高校体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职业地位不太满意,认为学校对体育学科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客观,认为薪酬及福利待遇应该有所提高。此外,研究也发现,高校体育教师对工作关系有较高的满意度。
(二)建议
1.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高校管理者应该实践人本管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通过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等政策法规,重视高校体育工作与体育教学,尊重体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和贡献。2.完善考核体系,重视薪酬公平性。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体育教师的考核评价必须注意考评程序要公开,考评标准要公正合理,考评方式要全面多样。薪酬及福利待遇也是决定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公平理论认为,人们不仅关心个人努力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更加关心自己的报酬和他人的报酬与付出的对比关系,即报酬的相对量。高校管理部门应关注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抓住课程改革这条主线,坚持教育创新,与时俱进,以“点面结合,集中攻关,打造名师,推广成果”为工作思路;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以问题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以实效性、针对性和发展性实现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开创教科研工作新局面,为邳州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1、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
认真总结课改实验工作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发现一些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努力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教师服务;组织教师钻研课标与教材,切实帮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继续以学与教的方式变革作为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探讨适应新课程学与教的方式,在传承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
重点抓好学校教科室主任、兼职科研员、课题组组长三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科研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本学期教研室将举办教科研骨干培训班,通过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外出参观等形式分层分类培训教科研骨干;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实践中的反思活动”,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将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教科研中心组为依托,探索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与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完善学校教研组建设,发挥学校教研组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3、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
校本科研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要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科为核心的教学科研新格局,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学科研成为学校的一种制度、文化与生活。
4、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通过收集、整理和推广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例,通过信息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运用,引导教师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组合的新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规范课题研究与过程管理。
继续做好“十·五”课题的总结鉴定工作。凡承担“十·五”课题研究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部通过结题鉴定。
做好“十一·五”课题的申报工作。要围绕创新教育、德育、心理教育、校本教研、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发等项目开展研究。教研室将对邳州市级(含邳州市级)以上的申报课题进行论证,对经论证后的课题,各校要认真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要积极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各校对已立项的课题,要根据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在研究中讲究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6、开展课题集约化研究。
要克服教科研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研究力量过于分散、效益不高等现象,构建课题研究区域推进研究模式,切实提高教科研水平。
开展课题群体研究。各校在选择应用价值大、教师参与面广、体现学校办学方向的课题作为主课题的基础上,要围绕主课题通过招标等形式发动教师建立若干子课题研究,形成教科研合力。通过主课题研究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开展课题合作研究。选择部分研究项目,与高校取得联系,进行合作研究,一方面借助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提高课题研究的价值。
7、继续抓好重点课题研究。
抓好省“十·五”课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徐州市专项课题《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初中生成绩分化与对策研究》三大龙头课题的研究,出版三本研究专著,推出一批科研型学校和教师。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十一·五”课题申报培训
2、“十一·五”申报课题论证
3、“十·五”课题结题鉴定
4、课题研究专项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做到精准帮扶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做强区域医疗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次调研对象为XX卫生院骨科专科建设。
xx镇卫生院前身是xx骨科医院,医院位于XX镇五一路87号,始建于1948年,是在祖传中医正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所专科医院。病员来自晋、秦、豫等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患者称赞。目前门诊量每年10000余人次,主要服务XX镇及周边居民。
医疗集团挂牌成立后,整合乡镇医疗资源,将XX镇卫生院纳入集团统一管理,推动工作重点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不断提升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XX镇卫生院是盐湖区医疗集团着力打造的三个区域中心卫生院之一,医院占地15亩,业务用房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医改后现医院编制43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6人,其中公共卫生17人,中医类别医师5人。医院拥有B超、心电图机、200MAX光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血尿自动化检测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西门子CR影像处理系统等医疗设备,可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结构不合理
高职称、高层次人才缺乏,人员结构不合理,且目前卫生院各科室、病区、手术室的岗位需求多,由于缺乏人才导致无法合理设岗、分配人员。
(二)医生老龄化
受客观因素影响,人才引进和培养比较困难,医生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造成人才断档,XX镇卫生院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三)护理人员短缺
基层临床一线、公卫等岗位需求众多,而护理人员数量少。
同时,护士年龄存在两级分化,年轻护士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无法更新知识,业务水平很难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使得配置不合理,影响正常工作开展。
三、主要解决途径
(一)骨科优质资源下沉
骨科是医院着力打造的运城市最大的骨病学科,被评为县级医院的重点专科。要充分借助龙头医院优质骨科资源,下沉基层,培养学科优势。让XX卫生院的骨科专科能力更强、名声更响,从而带动卫生院各科室协同发展。
(二)专家每周下乡坐诊
选派优秀医疗专家每周下乡坐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捷的专家门诊;同时可开展技术帮扶、带教,使乡镇卫生院内生动力、外增活力,扭转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局面。
(三)充实护理人才队伍
通过开展人才招聘,培养梯队人才队伍,充实后备军;同时应尽快开展基层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培训,提高基层护理人员水平,不断提升规范日常护理工作。
四、仍存的未解决问题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46-01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关系着临床诊断的是否正确以及患者能否及时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对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新时期,医学检验也正向着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快速发展,具有诊断价值的实验参数日益增多,大量先进自动化仪器和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项医学检验实验室,医院检验科的地位也日趋重要,检验科的工作也越来越被医学临床所重视。因此,有效提高医院检验科的工作质效,加强医院检验科与临床科的沟通,促进检验科为临床服务是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的重要环节,这样,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保障,才能有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有利于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但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原因,医院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不紧密,检验科人员对临床科送来的标本心里想着只要是以该标本测得结果就可,不以为然,根本不太考虑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部分临床科开检验单是为了使病历能够完整或走完工作程序,对检验报告数据与自己预料的范围相差较大时便认为检验结果不准确,对检验报告数据在自己想当然的范围内时认为检验结果尚可。
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医院检验科的工作质量。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可靠的检验数据呢?论述如下。
1 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医院检验科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检验科要确定重要分析的“报警”范围,当检验结果提示存在报警需要时,检验科须重复标本,并立即回报临床,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情况时,须重复测定并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应认真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时间、日期、通知人员和实验结果,负责检验的工作人员。检验实验室必须建立并贯彻“安全管理制度”以防止物理、化学、生化、电学和生物伤害;实验室与办公室严格分离,污染区与非污染区严格区分。
2 强化医院检验人员培训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水平的优劣取决于科室人员的医德水平和技术水平,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具备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必须具有爱“伤”观念,积极适应知识更新的能力和熟练精湛的操作技能。
积极加强新开展项目的准入论证及检验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一方面培训和提高所有的检验人员对基础知识和质量控制理论的掌握了解;另一方面检验质量工作是由各个岗位的全体员工的认真付出做出保证的,必须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始终把全员质量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定期不定期参加院外培训,要有计划、有目的采取学术交流、项目培训、外地进修、参观学习等方式,培养一些有稳定专业思想的业务技术骨干。同时科室依托医疗检测器械成产厂家开展新业务培训,鼓励他们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与其他规章制度。
3 严格检验前质量管理
研究表明: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的因素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对检验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因素均对影响到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实际检验工作的进行需要在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下进行。实践证明:接受检验的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均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检验人员应做到详细认真,在进行检验前需要按照要求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重视检验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存在疑惑的结果,要向该患者的主治大夫说明情况,讲清缘由,便于主治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出相应的诊断或在必要时提出重新进行检验的要求。以免得到与规定条件下应得数据不相符的结果,影响到临床医师的诊断结论,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4 维护并购置新设备、新仪器
医院检验设备和仪器是保证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因此,医院若要提高检验的质量应做到及时对其设备进行检验或维修,在设备过于落后不足以满足目前对患者疾病检验的要求时要及时更换,引进新的设备或仪器。特别是医院检验科。对于这一问题建议从其他方面进行提高,加强内部指控或者是规范质量控制管理。检验人员按月进行考核。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检验仪器或设备出现问题时及时报告,必要时需购进新仪器,因为新仪器的购进,患者对检验结果的满意度高收益也会相应提高。
5 坚持定期和临床协调会制度
真正能够把检验数据有效转化为有用的临床诊治信息,需要临床与检验医师的密切合作。为了定期征求意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提出的有关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报告并改正。只有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的联系,加强医院检验科与临床科的沟通,是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正确规范化采集和送检标本,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保障,才能有利于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才能有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和防护工作人员免受身体伤害的重要硬件,是医院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单靠硬件设施是不行的,还必须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素质,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检验科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优质高效地完成检验任务。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1(26):649651.
[2] 刘吉连,闫凤娥.浅谈检验科科学管理[M].中国临床实验室,2002,9(3):6.
[3] 郑耕耘.县级医院医疗仪器管理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7):41-42.
1、与医务科协调,组织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双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广泛征求各相关科室对检验科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检验科的工作。
3、定期举行检验科各检验项目介绍会,宣传检验科开展项目之意义,使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能够与临床诊疗紧密结合。
二、加强与院领导沟通 争取各方支持
1、争取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引进2-3名专业人员,以弥补科内人员紧缺状况。达到合理分工,科学发展。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争取购置: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1台(约9万元),可以提高现有检测项目的准确性和增加开展更多的实验检测项目,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诊断价值的检验项目。
细菌自动鉴定仪1台(约30万元),可以提高细菌鉴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细菌鉴定工作由现在的3天提前为8-12小时。
数码显微镜1台(约2-3万元),可以提高形态学实验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力争每年派出1名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深造。
三、促进医患和谐 完善科室管理
1、完善科室内部细节化管理,使科室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均能落实到实处,贯穿到科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2、优化门诊患者取报告单流程,使患者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拿到最及时的检验报告。
3、实行各窗口微笑服务,使就诊患者从精神上感受到温暖,减轻心理压力。
20xx年是继往开来的崭新的一年,伴随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愿为医院的的改革试点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使检验科的工作借力新医改的东风更上层楼!
一、科室业务壮大,科室系统化建设,在工作量不断饱和的情况下,须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二、临床用血量大幅度上升,为方便病友,同时完善检验机构,尽快启用血库用血。
三、为迎接09年创二甲医院,达到评审标准,明年派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室内质控,并打算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举办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四、全年外送检验项目业务收入加大,特别是大部分细胞学检验。明年打算建立病理室开展细胞学检查,必须派有职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进修。
一、强化惠农服务意识,完善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对出行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方便、快捷、舒适、周到的客运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衡量农村旅客运输服务的标志。随着农村公路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随着公路“村村通”的实现,农民群众对客运班车村村通的呼声越来越高,渴望客车能早日通到家门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年提案,要求改善山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但是,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地理环境特殊,人员居住分散,虽然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非常重视,但要实现客运班车“村村通”谈何容易,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重重困难,为此,我们从优化现有班线结构入手,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农村客运班线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农运办),专门解决客运班车公交化和村村通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路网结构、客运流量流向、群众出行习惯和规律的综合调查分析,我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认真详细地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运力、运量以及班线规模,力求使新规划的客运班线通得了、稳得住、有效益、受欢迎。同时,对距离城区、集镇较近的村,我们则开通了以小型面包车为主的“小公交”,使干线与支线得到了有机的衔接。通过新开通的30余条农村班线,使群众出行方便了,农村经济发展了,交通运管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提高了。周密的方案和科学的规划,使我县的农村客运市场步入了一个良性的运营轨道。
二、整合客运资源,努力实现客运村村通和城乡公交一体化
扎实的基础工作,为实现我县农村客运班车村村通目标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有一些偏远山区,客流少,与其村镇之间距离较远,有个别村孤立深入于湖北、陕西境内,长期处于两省客运的盲点。如果发车会造成车辆空驶率高、油料消耗大等问题,所以车主都不愿意去,一度使这项工作不能往下进行。面对广大群众对解决交通问题的强烈渴望,我们决定由经营县内班线的中州时运**分公司、县交运公司组织吸收一批10座以下社会车辆组成小公交车队,统一车型、统一管理。几个月时间先后加入80多台面包车,办好了营运手续,每天从所在乡镇车站发往较偏远山村,采取灵活排班的办法,由乡镇客运站负责调度和安全监管,解决了较偏远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也杜绝了黑车参运的这一老大难问题,村村通的实现,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除了自发组织修路护路外,还为夜住班车司乘人员提供免费食宿,帮助解决许多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