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57: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初级基础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 某企业产品入库后发生可修复废品一批,生产成本14万元,返修过程中发生材料费1万元.人工费用2万元.制造费用3万元,废品残料作价0.5万元已回收入库。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为 (
)万元。
A 、 5.5
B 、 14
C 、 19.5
D 、 20
答案: A
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即在返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要计入到“废品损失”科目,同时收回的残料价值以及应收的赔款要从“废品损失”科目转入到“原材 料”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冲减废品损失,同时可修复废品返修以前发生的生产费用,不是废品损失,不需要计算其生产成本,而应留在“基本生产成 本”科目和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中,不需要转出,所以本题中的生产成本14万元,不需要考虑。故此时的废品损失净额是1+2+3-0.5=5.5 (万 元)。故答案选A。
【该题针对“废品损失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 下列各项对产品成本的分析方法中,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是 (
)。
A 、 将本期实际成本与前期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B 、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比率
C 、 计算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重
D 、 计算分析本期成本利润率
答案: D
解析: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属于对比分析法;选项B、C属于构成比率分析法;选项D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该题针对“产品总成本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3、 下列各项中,不通过财务费用核算的是 (
)。
A 、 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
B 、 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C 、 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
D 、 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
答案: A
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选项A,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如果是溢价发行股票的,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选项B,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应该计入财务费用;选项C,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应该冲减财务费用;选项D,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应该计入财务费用。
【该题针对“财务费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某企业2013年11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车间管理部门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30万元;因收发差错造成的存货短缺净损失10万元;机器设备日常维修支出40万元;办公楼应摊销的土地使用权300万元。该企业11月份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是 (
)万元。
A 、 380
B 、 350
C 、 310
D 、 50
答案: B
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管理费用=10+40+300=350 (万元),车间管理部门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该题针对“管理费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5、下列各项,影响当期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是 (
)。
A 、 固定资产盘盈
B 、 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C 、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D 、 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 C
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选项B,无形资产出售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选项C,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影响营业利润;选项D,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
【该题针对“营业利润”知识点进行考核】
6、 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是 (
)。
明确《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应有的知识以及该课程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作用。通过《会计基础》教学,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二是会计工作组织和会计基本工作规范。为今后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所以作为老师不仅限于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上来。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都愿意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结果反映出来,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赏识,而且,为了得到比别人更多成功的快乐,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产生积极的竞争意识。我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思维积极性就会激发起来,自觉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所以在会计学习中教师可以编一些让学生比较容易记忆的口诀,并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记忆下来。
3.对教材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
会计基础课程第一章是《总论》、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第三章《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五章《会计账簿》、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第九章《会计档案》、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处理》。根据我们会计账务处理的流程做出以下调整,当我们掌握了理论知识第一章、学习了会计科目及记账方法第二、第三章。我们就可以进入到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学习。处理完经济业务之后,我们可以学习第四章登记《记账凭证》,等完凭证登账簿,学习第五章。接着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章。这样既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懂得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个顺序。
4.考试题型和课件制作
会计证考试题型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教师在上课最好使用幻灯片,并且幻灯片上的内容不要一出来就一整版让学生一看就恐惧。最好配有动画,一个要点一个要点的出来。讲解要点时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可能会出单选题、多选题或者判断题等。适当的时候可以制作成小动漫,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可以穿插视频。这样课程上起来就不会乏味。作为一门考试课程,上课过程中还应多讲解真题。一个知识点出一道选择题,让学生快乐记忆的同时不忘思考。然后老师对题型进行分析。重点难点和关键字眼提示。在教学上要注重前后的知识能够窜连起来,学生往往都是学一点,忘一点。学到后面,前面的知识就都忘记了。大部分学生对于某一章的单个问题能回答的,但一旦让其联系以前的知识来回答,就答不上来了,知识点没有吃透,没有记牢,不会运用是现在学生学习此课程的一个通病。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前面的知识和后面的知识进行联系。其实书后面的支付结算和税收管理制度这两张和前面的知识有很多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温故了前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将书上的知识掌握牢固。
5.仿真模拟练习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会计基础》的学习难度确实很大,而这门课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理论性强,且又要考核实际运用能力。学生通过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模拟练习,教学生如何填写凭证、账簿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记忆。
6.复习及模拟考试
会计证考试的练习是关键,没有题量,想在考试中顺利通过是比较难的。而模拟题网上书上随处可见。作为老师应帮助学生进行选,以免学生重做、漏做。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好的效果。建议是首先进行章节测试,然后是考前一个月模拟测试。提高考试的速度,避免学生进入考场出现慌乱的情绪。考前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临考不知道要做什么。作为教师在考试之前一个星期不应再给学生大量的练习。而是对知识点再一次疏通,进一步记忆。提醒考生进入考场的各种注意事项及不会做的题应如何正确处理。
7.结语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岗位技能
1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定位
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能够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对财务信息的阅读和运用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撑和服务,也可以通过继续学习去取得相应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初级会计师证,增强就业能力。
2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2.1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缺乏
由于教师自身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当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多为纯理论的讲解,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体势必会使课堂枯燥乏味,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2.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率低
对于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授,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注重自己的讲解,采用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参与,形成一言堂,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低,这种缺乏互动的课堂,没有提问、没有思考、不用动脑的课堂势必会造成课堂睡觉、玩手机、闲聊的学生增多。
2.3内容抽象难理解,学生缺乏兴趣
《基础会计》课程的核算方法中的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报表等内容,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都有较大难度。加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
3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通过导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每一门新课,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作为带课老师,应该积极准备导言课,通过导言来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探求该门课知识的欲望。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我们工作的必备工具之一。此外,《基础会计》也为我们后续一些课程做铺垫,并且为我们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提供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上的支撑和帮助。
3.2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可将课程内容安排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六要素及六大类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其中,会计六要素及六大类会计科目在逻辑上关系密切,在授课时可作为一章内容进行讲授,由会计对象入手。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六要素及六大类会计科目相关内定、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试算平衡。以制造业的主要经济活动为例对基础理念加强理解、巩固和应用。第二部分为会计基本实务,即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了解和熟悉会计工作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的编制,此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难理解,需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实践教学环节多为模拟实践,可采用单项模拟实践,以教材章节为单位,边理论边实践,也可以在实践中贯穿理论,实践的内容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传递、入账等;累计折旧的计算;制造费用的集合分配和生产成本表的编制;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践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对于会计凭证一章,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经济活动中取得相应票据,即原始凭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让学生扮演会计人员的角色填制记账凭证,并体会记账凭证的作用及与原始凭证的区别。第三部分为财务报告分析,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看懂财务报告,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所有章节学习完成后,可进行综合模拟实践,选取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资料,让学生全员动手,完成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出财务报告、分析整个会计工作过程,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以及完整地体会会计工作过程。
3.3教学实施与评价
1)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讲授为主,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图形图表案例等方法,直观易理解地帮助学生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业务,学做结合,做中有学,学中有做,在体验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不断地提高综合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将基本理论分解成模块,明确学习目标及基本技能--任务布置--理论知识学习--确定小组及分工--确定及完善方案--执行方案。2)传统考核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主要有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期中测试、笔记构成,课堂表现的评价因缺乏具体标准而形成虚设,结果也无法真正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掌握以及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应该通过课堂表现来考察学生学习态度、课前对知识预习及准备程度、课堂的主动性及参与度。同时对小组学习、讨论及各模式的掌握程度,学习及操作任务完成质量及效率进行评价。
4结语
传统教学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学生,难以适应《基础会计》的教学,同样,作为带课教师,也需要培养自身技能,到企业去挂职,去体验相关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有效分析学习任务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郭晓明.浅谈非会计学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5,0(5):129.
1、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
2、《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5小时,《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长为2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时间不能混用。
3、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才可获得初级资格证书。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历史观;会计信息使用能力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目标导向
我国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课程教学以培养会计信息使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会计信息使用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又不同。比如,对于工商管理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侧重于会计信息的管理决策能力;对于金融、经济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侧重于会计信息的投资决策能力。但是,在基础会计课程阶段,所有非会计专业学生都需要将学以致用作为目标导向,明确会计基础知识与自己专业的结合点,将所学的基础会计知识植入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做好整体学习目标与基础会计课程的衔接,形成学习的动力,还要制定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规划。学以致用目标的建立,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发现会计知识的可用之处,了解会计基础知识对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找到努力的方向。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侧重点
如今,市面上的基础会计课程教材主要面向会计专业学生,也有少数面向非会计专业学生。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多取名为《基础会计》《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等。其中,面向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多由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两部分构成,虽然《初级会计学》一书包括了部分财务比率知识,却与会计专业的教材并无实质性的不同。可以说,非会计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是同一类教材,这意味着教师在给非会计专业学生授课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问题。首先,应侧重历史观视角,而不是从会计不同派别的对比、会计的发展脉络中了解会计的本质。一方面,教师要使学生理解会计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会计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会计的发展孕育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又反过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部分内容包括会计是什么,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史中充当何种角色或发挥怎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跨国并购浪潮,引导学生从跨国并购的需求出发,理解为何全球在倡导会计准则趋同;另一方面,要理解会计准则的政治性。会计准则具有经济价值,是各方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进而理解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以及为何企业如此关注会计准则的变迁。由此,使学生认识到会计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并能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后果等视角理解和判断会计准则变化产生的影响。其次,基础会计课程的会计基本理论部分内容相对抽象,教授非会计专业学生,需要以会计信息使用能力的提高为重点,因此,课程教学需要打破现有教材的设计思路,可以将后续涉及的会计报表内容提前,以学生比较熟知或感兴趣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例,从报表层面对理论部分进行理解。以会计等式为例,先让学生从资产负债表的项目金额中发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再从企业的创建过程,了解为何三者存在天然的恒等关系,最后,通过解读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值过程,使学生明白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理解为何利润是所有者权益增值的源泉,从而对拓展的会计等式能有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反映时点信息,而利润表是动态报表,反映期间信息,为后续财务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再次,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围绕会计循环逐一展开,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需要掌握会计循环中的每个步骤,而要重点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形成的,主要体现为凭证、账簿和经济业务核算等内容的侧重点选择。第一,凭证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凭证的重要性、凭证传递信息的解读,而非填制凭证的能力,教师不妨以企业日常报销为例,形象地讲解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里蕴含的会计知识。第二,账簿的相关内容,他的侧重点在于理解账簿登记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账簿间的对应关系如何形成,而非账簿登记的操作能力。由此,帮助学生建立会计信息间存在的钩稽关系,企业的账簿将记录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行为,让学生理解会计不仅能记录信息,还能通过利用记录的信息起到监督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怀有敬畏之心,减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第三,经济业务核算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经济业务发生相关知识。通过会计信息形成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链条的思维方式,即从会计报表所呈现的结果追溯到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再联系到企业战略和外部环境等层面的分析。尤其需要注意,学生必须明确经济业务核算依据的是中国财政部所颁布的现行会计准则,可以借助2006年前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会计报表的差异,讲解会计准则的差异会使同一会计主体呈现出不同的会计结果。最后,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内容,重点在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的性质,在未来工作中能与会计部门更好地配合,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会计信息服务于本职工作。在信息技术变革的时代,通过了解以往信息技术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变化,进而明白新的技术将影响会计信息的形成和运用,以及会计职业的发展。如此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关注当前科技发展的意识,思考未来应如何应对新变化,新知识[2]。
三、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课堂教学的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此,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时,应采用课堂教学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慕课等“互联网+教育”的相关资源提前预习内容,不断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尝试引入MBA的案例教学方式,启发性地引导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对于自主学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针对不同专业对会计运用能力的要求,录制相关的网络课程,让学生课下学习;另一方面,针对课堂发现和学生反馈的知识难点,也可以采取录制小视频的形式进行针对性讲授,强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使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从课堂中有效地延伸至课堂外,如此一来,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疑问也能够及时得以解答,这样的反馈沟通机制既有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又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学校在实施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专业背景,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亦称《初级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诸多高校都进行了《基础会计》课程的重建与改革,理论教学改革颇有成效,但实践教学改革则收效欠佳,而“双轨三线制”模式的创建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此模式不仅可以达到巩固理论学习、强化技能训练的目的,还可以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正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为了培养更杰出的会计人员,许多高校越来越关注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实践内容不够全面、实践过程脱离实际等等。
(一)实践内容缺乏全面性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而且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内容所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此外,会计岗位设置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也不利于强化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二)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得到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因此学生对部分凭证的填制较为生疏。除此之外,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影响着经济业务的处理,由于缺乏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一旦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薄、报表和形形的经济业务,学生将无从下手。
(三)实践环节缺乏技能性
现实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诸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皆希望新吸收的会计人员能立即进入工作角色,少交“学费”。但是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等,使得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岗位、胜任工作,因此就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背离的就业状况。
(四)锻炼手段缺乏现代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模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有些高校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模拟实践形式,但会计电算化模拟一般都集中在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单独针对初级会计的模拟软件少之又少。如果具备完全针对《基础会计》的实验资料、模拟软件,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意识,提早接触会计电算化,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
二、“双轨三线制”模式的构建
“双轨三线制”模式中的“双轨”是指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方面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模拟模式;另一方面采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模式。而“三线”指的是: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实践;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实践;融合了会计电算化的全方位式实践。“双轨三线制”模式的建立把《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为“第一轨第一线”即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二个阶段为“第一轨第二线”即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三个阶段为“第二轨第三线”即集中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双轨三线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第一阶段:围绕部分理论,紧跟实践教学
传统的《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双轨三线制”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有部分交叉的。对于总论、复式记账原理及具体应用的理论部分可继续采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边学习边实践。
1.填制凭证的分散式实践
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繁多,填制要求复杂,诸多《基础会计》教材都尽量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使理论更加形象化。“双轨三线制”模式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再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此外,结合理论的讲解,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填制账簿的分散式实践
账簿的形式多种多样,填制要求更加严格。“双轨三线制”模式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当然只需要零散的账页即可,不需要提供订本式账簿。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练习填制。此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虽然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是间断的、零散的,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的部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方法已在《基础会计》的教学环节中试用了三年,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收效甚佳。
(二)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手工模拟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于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3-4天的时间,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
1.准备完整的实践资料
“双轨三线制”模式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实践内容不能只是经济业务实例的简单堆砌,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最后,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这些业务的选取不能超过初级会计的范围)。
2.集中式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以及简单的报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图2的所有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3.增加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此环节除了进行上述实践教学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补充点钞、装订凭证和账簿的练习。首先,准备好练习使用的点钞券和装订工具;其次,由教师示范最基本的操作方式,进行集中讲解;最后,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做个别辅导。
通过此阶段的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各会计核算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认识。
(三)第三阶段:上机操作,各就各“位”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锻炼,学生已基本熟悉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核算的程序和内容,但对于各岗位间相互牵制的关系并不算明了,同时对目前已经非常普遍的会计电算化也知之甚少,这也正是此环节所要完成的任务。
1.模拟会计电算化的上机操作
在此实践环节需要集中3-4天的时间,运用针对《基础会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使学生有机会上机操作。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拟软件必须是完全针对《基础会计》的,不能直接采用用友或金蝶等现有的财务软件,这就为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然而我们可以采用VB、VF、C语言等高级编程语言自行开发《基础会计》的教学模拟软件,为《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操作平台。
2.采取“分组轮岗制”,固定岗位
“双轨三线制”模式要求在此环节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的角色,每位同学履行不同的岗位,并确定其基本职责。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各岗位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三、构建“双轨三线制”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环节应以充足的课时作为保障
“双轨三线制”模式把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以充足的课时为前提。通过实践摸索,理论教学一般应设置在60课时左右比较合适,基本可以保障第一阶段的顺利进行;实践教学应设置在1周左右的时间较为合适,可以保障第二、三阶段的顺利进行。
(二)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离不开软件设施,更离不开硬件的配置。一个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可以容纳40人左右的小型机房是"双轨三线制"模式实施的硬件条件。会计模拟实验室不需要太复杂的配置,只需要一个宽敞的空间,安置一些普通的桌椅供学生手工记账练习使用;小型机房不需要高配置的计算机,普通计算机即可,供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使用。
(三)指导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2-3制 手工模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47-02
一、《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正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为了培养更杰出的会计人员,许多学校越来越关注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实践内容不够全面、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实践环节缺乏技能性、锻炼手段缺乏现代性等等。
1.实践内容缺乏全面性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内容所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此外,会计岗位设置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也不利于强化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2.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由于学生很难有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因此学生对部分凭证的填制较为生疏。除此之外,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影响着经济业务的处理,由于缺乏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一旦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薄、 报表和形形的经济业务,学生将无从下手。
3.实践环节缺乏技能性
现实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业希望新吸收的会计人员能立即进入工作角色,能上手工作。但是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点钞、识别凭证的真伪、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等,使得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岗位、胜任工作,因此就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背离的就业状况,特别是在供大于求的就业现实状况下更是突出了。
4.锻炼手段缺乏现代性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模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目前学校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模拟实践形式,但会计电算化模拟一般都集中在中级使用财务软件的实践教学环节,单独针对刚入门的初级会计的模拟软件则很少。如果具备完全针对《基础会计》的实验资料、模拟软件,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意识,提早接触会计电算化,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深入理解。
二、“2-3制”模式的构建
“2-3制”模式中的“2”是指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方面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模拟模式;另一方面采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模式。而“3”指的是: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实践;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实践;融合了会计电算化的全方位式实践。“2-3制”模式的建立把《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为“第一层次第一关”即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二层次为“第二层次第一关”即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三层次为“第三层次第三关”即集中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
1.第一阶段:围绕部分理论,紧跟实践教学。
传统的《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2-3制”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有部分交叉的。对于总论、复式记账原理及具体应用的理论部分可继续采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边学习边实践。
(1)填制凭证的分散式实践
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繁多,填制要求复杂,诸多《基础会计》教材都尽量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使理论更加形象化。“2-3制”模式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再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此外,结合理论的讲解,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填制账簿的分散式实践
账簿的形式多种多样,填制要求更加严格。“2-3”模式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当然只需要零散的账页即可,不需要提供订本式账簿。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练习填制。此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虽然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是间断的、零散的,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的部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手工模拟。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于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3~4天的时间,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
(1)准备完整的实践资料
“2-3”模式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实践内容不能只是经济业务实例的简单堆砌,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最后,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这些业务的选取不能超过初级会计的范围)。
(2)集中式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以及简单的报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图2的所有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3)增加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此环节除了进行上述实践教学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补充点钞、装订凭证和账簿的练习。首先,准备好练习使用的点钞券和装订工具;其次,由教师示范最基本的操作方式,进行集中讲解;最后,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做个别辅导。
通过此阶段的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各会计核算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认识。
3.第三阶段:上机操作,各就各“位”。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锻炼,学生已基本熟悉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核算的程序和内容,但对于各岗位间相互牵制的关系并不算明了,同时对目前已经非常普遍的会计电算化也知之甚少,这也正是此环节所要完成的任务。
(1)模拟会计电算化的上机操作
在此实践环节需要集中3~4天的时间,运用针对《基础会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使学生有机会上机操作。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拟软件必须是完全针对《基础会计》的,不能直接采用用友或金蝶等现有的财务软件,这就为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
(2)采取“分组轮岗制”,固定岗位。
“2-3制”模式要求在此环节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的角色,每位同学履行不同的岗位,并确定其基本职责。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各岗位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三、构建“2-3制”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教学环节应以充足的课时作为保障
“2-3”模式把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以充足的课时为前提。通过实践摸索,理论教学一般应设置在五十至六十课时左右比较合适,基本可以保障第一阶段的顺利进行;实践教学应设置在1周左右的时间较为合适,可以保障第二、三阶段的顺利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离不开软件设施,更离不开硬件的配置。一个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可以容纳45人左右的小型机房是“2-3制”模式实施的硬件条件。会计模拟实验室不需要太复杂的配置,只需要一个宽敞的空间,安置一些普通的桌椅供学生手工记账练习使用;小型机房不需要高配置的计算机,普通计算机即可,供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使用。
3.指导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摘要: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应该在选择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期末考核和辅助手段方面有所突破,本文对这五方面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突破口,希冀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一反面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学生不易理解会计科目和会计流程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处于初级阶段,是学生认识会计、接触会计的桥梁,但是,基础会计的教学往往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因为基础会计里包含会计科目、会计原理较多,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影响其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过多注重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过多引导,又容易造成学生对会计科目理解不深刻,对会计流程不熟识,不能以谨慎的态度对待会计票据,在学习会计的道路上走不深远。所以,怎么让学生既能深刻理解会计科目,又能保持对学习会计的兴趣,是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关键点需要把握。
一、选择教材方面
选择教材方面,应尽量选择多例题多案例型教材,例题量即要大,又要简单,切合教材的每章节。让初学者觉得较容易,才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与中级会计乃至高级财务会计内容有交叉,但事实上,好的系列教材交叉部分不会很多。所以,在选择教材上主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第一、所选择的教材配有课后习题,且题量大,题目较容易。
从初学者介入会计行业学习来看,有大量的初学者因为入门较困难,过多会计科目要记忆,往往对学习会计失去兴趣。所以,较容易的课后习题会让初学者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题量大能帮助初学者记住会计科目的各种用法,通过题目能使初学者更为深刻的理解会计科目。
第二、所选择的会计学教材应有案例,并有案例分析答案。案例分析题营造了相应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所以能让初学者通过想象真实地感受到会计从事工作的范围。并且案例分析题应该配有答案,使初学者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思考和理解参考答案后,进入会计的思维状态。
第三、解释语言浅显,但道理深刻。一般初学者对于会计语言,比如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折旧、转出、转入等等都要理解很久。这些名词对于会计来说经常接触,讲授的人往往自己觉得很容易理解。但是,初学者会觉得这些词语很深奥,所以作为一本好的教材,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会计术语逐渐导入教材中。
二、教学手段方面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教学变得轻松、便捷,增大了课堂含量。打破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严格界限,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将账、证、表等实物及填制过程直接展示给学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方面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全部讲授给学生的会计法律法规、案例材料以及参考文献等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比如,采用提供给学生资料名称或搜索途径,由学生自行查找,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加强。
其次,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于会计流程有比较深刻的认知,比如让学生分组形成模拟简易报表小组,给出案例,由学生制作简易报表,然后将学生分组,对于简易报表的制作流程,以及简易报表的财务分析,进行展示、报告。最后根据报告的情况评定成绩。
再次,利用电视剧、电影等资源诱发学生对于会计的兴趣。将反贪电视剧或者各种形式的电影中部分涉及会计的内容截取,在讲授时,给予学生适当展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的作用和在实务中会计工作的具体步骤。
四、期末考核方面
应改进期末考核的方式方法。将理论考试作为半期考试,而期末考试可以设计案例实作。比如将财务数据和单据给学生。让学生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的登记、总账的登记等,最后到报表的填制。其考核要点包括:1、帐户和复式记帐:(1)为有关经济业务编制各种会计分录;(2)编制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2、会计凭证实训:(1)认识各种不同类型凭证的区别和联系,(2)练习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练习记账凭证的编制、审核及会计凭证的装订。3、日记帐的登记:(1)根据已经编制好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手续登记日记帐。4、永续盘存制与存货明细帐的登记:(1)练习永续盘存制下存货明细帐的登记;(2)对总账与所属明细帐进行核对。5、错帐更正,练习采用适当方法更正帐簿中的错误。6、记帐规则与结账:(1)月末,结出本月发生额及月末余额;(2)年终,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及年末余额;(3)年终,将本年余额结转下年。7、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1)查找未达帐项;(2)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8、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1)编制帐项调整和结帐前科目汇总表;(2)根据帐项调整的会计分录(记帐凭证)编制帐项调整后结帐前的科目汇总表;(3)编制科目余额表;(4)根据科目汇总表和科目余额表登记总账并进行结帐。9、财务报表的编制:(1)编制科目余额表;(2)编制资产负债表;(3)编制利润表。
五、实践辅助教学方面
现在《基础会计学》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在会计实验室中手工模拟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和业务。(2)上机操作财务软件,用计算机实习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3)实地到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教学实习。
《基础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应该熟悉基本的帐务处理程序,掌握基本的会计操作技能。所以,教师应该准备合适的模拟操作的题材和会计用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页、科目余额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创造和布置好实训的条件。
总之,让初学者对会计学产生兴趣,尽快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必须要从以上多方面下手,齐抓并进。(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2011年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10115.
参考文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深入到大学课堂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为了加快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需要改变基础会计等传统财经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基础会计是财经类课程的传统阶段,需要为后来的学习提供基本的知识储备,同时为学生考取证书提供帮助,对于财经证书来看,初级会计职称是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考取的第一个证书,因此基础会计的教学要为学生学习和未来实践提供帮助。
二、现状
基础会计课程组,以郑州升达经贸学院为例,分别采访了2016级和2017级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试卷分析和学生座谈等。学生目前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学生对于学习主要集中的问题,反映在了教材教法以及考核和新手段的运用之中。比如希望通过更多的途径来学习知识。学生反映课堂案例较为陈旧,有些学生反映老师的讲授与最新的新闻和案例结合时,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需要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基础会计教学的进度与新的改革内容,即使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但还需要一个逐渐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教学方法使用的效果,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将问题进行细分,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边思考边开动脑筋,这样一来,将大的问题化成小问题,学生逐渐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有浅入深,养成解决系统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脱节
目前大多数基础会计教材,往往把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理论之外的实践性,由于会计行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行业,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很多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都会优先考虑动手能力和有实践经验的人,因此高校应当考虑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落后
传统基础会计教学往往是针对会计理论进行讲授,在讲述的过程中,老师进行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没有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大多根据传统的企业会计准则从会计理论,借贷记账法,到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进行讲解。并没有强调其中的实践性和动手能力。没有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三)传统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单一
目前基础会计的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学生的所有学习都集中在课堂讲授,课下老师仅仅布置作业,学习从课前课中到客后,没有一个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只能通过课堂上进行回复。导致学生学习基础上会计的积极性不高。
(四)基础会计教材内容单调,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采用基础会计教材,以会计准则为依据进行编制。教材内容还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线,基本上是以会计理论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材内容较为单调。在应用本科院校对基础会计考核中,往往采用试卷考核。通过试卷的分数来决定学生学习的优劣好坏。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
目前,民办高校多以应用型的定位为主,师资力量也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尤其是刚研究生毕业生的老师,这些老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专业实践经验相对却反,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师资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已经退休的教师进行返聘,但是,这些老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在精力上和跟随时代的发展上,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民办高校在教学设备硬件建设、学生生源质量以及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公办高校仍然存在着差距,“双师型”教师的引进难度很大。
四、解决基础会计教学改革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会计的实践性教学
在基础会计实际教学中,通过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整个基础会计中提到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必要时候可以为学生申请到企业中进行认知学习,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模拟手工账和模拟电脑帐,通过大量的模拟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贴近社会需求的学生。
(二)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应当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出纳,会计,财务经理等,在课堂中对不同的会计知识进行分工讲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可以录制慕课小视频,让学生进行分散学习,同时可以借助于清华优慕课等平台,制定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学习基础会计知识,对于学生的提出的疑问,也可以在线上,让老师随时进行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综合兴趣。
(四)引入新的丰富的教材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针对教材单调的问题,可以引入新的案例式教材。将企业中真实的会计案例引入到课堂的教材中来。通过案例的剖析,来分析其中用到的会计理论知识。针对不同的案例,给出会计解决方法。必要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自编教材。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来学习基础会计。对于基础会计期末考核单一的问题,应当引入多样化,系统化考核。学生平时学习慕课和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等,都应当转化成一定的权重,引入到期末考核中来。尽可能降低期末试卷的比重,改变学生通过期末记忆来考试的方法。真正的让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知识。
(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引进双师型队伍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来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只有一个好的师资,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为学生学习提供好的帮助。具体来看“双师型”教师人才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产业的升级,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要随之更新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培养要做到“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是邀请企业的专家或者一线员工到学校,对师生开展前沿技术讲座或者专业技能培训,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建设出谋划策。“走出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和交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工作流程、专业技能等。
五、结论
基础会计课程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当中,教师不能采用生硬、俗套的语言讲解晦涩、难懂的会计理论知识,而是要使用思想性、趣味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幽默、通俗、情感色彩浓重的语言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课程学习的情趣,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尽量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能够启发人们联想与思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使用这些简单、通俗的语言能够使教学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和谐效果,还能够收获到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效果。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以后,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能力训练,增加学生到企事业实习的机会,能够使学生积累到更多的会计工作经验,在理论知识得以巩固的同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会计。基础会计的学习,对于学生后面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只有打好了基础会计,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境界学习,通过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全方面的改革,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毛莉莹,吴玮.基于翻转课堂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6):202.
[2]唐衍彬,施军.基于慕课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395+397.
[3]郝晨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