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14:37: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生音乐素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 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情感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应当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音乐是高中学龄青少年思想释放的有效方法。然而在教学中发现,高中生虽然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个中原因,是他们对音乐教育大多缺乏必要的情感,对音乐文化教育普遍缺乏一定的认识,音乐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这就成了音乐教育者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激发音乐表现魅力,促使学生主动亲近音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传统教育往往片面重视并过于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忽略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学习和成长中的地位。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新的高度来理解,从而为课程目标明确了价值取向。音乐学科的情感体验尤为鲜明,它的审美本质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不可动摇的首要位置。
所谓情感,是指人在对事物或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热情和肯定心态。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显现音乐的表现魅力,用魅力去吸引学生,以此激发他们主动亲近音乐,从而催生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高中音乐课程把培养音乐兴趣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形式来触摸学生的情感,敲打学生的心灵。当教学乐器时,尽可能引导每个学生学会自选乐器的简单演奏,通过听、感、想等手段形成审美体验;抓住学生用感官直觉和心理感知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他们逐步喜爱音乐、享用音乐和热爱音乐。如在教学歌曲《阳关三叠》时,我先是让学生们聆听欣赏那依依惜别的动人旋律,再回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惜别场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不同的乐器一边演奏,一边感受古人创作的意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努力挖掘音乐文化,扩大普通音乐教育内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然而这把双刃剑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良莠并存的思潮,这对正处于思想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期的高中生来说更令人担忧,这样情感教育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音乐教育上。学校音乐教育本身就有发展音乐文化的任务,我们应当遵循其规律,抓住音乐与素质教育的紧密关系为契机,以民族音乐为主体,培养学生要有宽阔的心怀,接受优秀音乐文化,使音乐教学成为以爱为本的文化传递活动,使音乐课堂成为培养人格精神的乐园阵地。
与一般学科相比,音乐课程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感性入手,再由感性的发展进而到达理性的确立,最终实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要努力实行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理解。现行高中教材歌曲带有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思想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二度创造,调整分析和挖掘音乐教材内容,借助于不同体裁,使学生从歌词和乐曲的节奏、旋律中直接体验到作品的丰富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受到鲜明的形象感染和高尚的情感熏陶,从而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个性特征和积极向上的行为品德。教学方法则需要教师用丰富的文化观点,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既要运用好学科知识,又要走进社会生活,让他们全方位地接受多种信息,较完整地认识各种事物,努力理解和领悟艺术作品的内涵与魅力。例如在教学《亚洲音乐舞蹈欣赏》时,我从“东方雅乐―日本歌舞”到“天方神韵―阿拉伯舞风”系列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地域的文化与民俗风情、从不同人群的与民族服饰等文化大背景来加以综合分析,对音乐与舞蹈还有器乐知识进行相应的牵移、融合,让学生充分关注、理解亚洲整体乐舞的特点,深入感受其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注重音乐教育方法,推动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音乐
高中生已经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相对成熟阶段,他们追求独立,善于争论,喜欢怀疑,敢于发表认识和看法,感情丰富而且热烈。这就要求我们变换审视的眼光与角度,改进教育方式,不断推动他们从学会音乐向会学音乐发展,为其终身学习音乐文化服务。
传统高中音乐课程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课程定位不够完整,与课改内容相差较大,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不能衔接,无法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实际开课率不足,加之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一些学校以各种理由少开甚至不开课;求升学率、应试化倾向明显,人为地偏离了音乐教育目标;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去讲解和分析音乐,甚至是在解释音乐,这种以自身感受替代学生体验、以间接经验替代直接经验的教学实在是抹杀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音乐素养
音乐是通过歌唱、演奏等表现方式,反映生活与大自然的手段和方式,是人内心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音乐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版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学生全面、均衡、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为目标,可见,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因为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关系着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优劣,同时影响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本文中笔者试从音乐素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现阶段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缺陷、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音乐素养学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及乐器演奏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是人们抒感、放松身心、拓展思维、增进身心健康的好方法。对于正处青春期、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说,良好的音乐素养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则更有利,提高音乐素养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更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遨游,尽情释放,健康成长。
二、现阶段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缺陷
(一)从教育机构及教师方面看,学校普遍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而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将音乐课程排除在外,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导致教师和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程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太短,而课程要求上又有许多的教学任务要完成,或者只是注重对单种乐器演奏能力的训练,没有充分的时间展开对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重点培养,如此教学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成为被动的接受技能,而对音乐内涵无法领会,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压力增加,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受目前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家长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只是副科,从而对音乐课程不重视、不关心。大多数父母为孩子报音乐辅导班也只是想学习一门乐器,希望孩子多一项特长而不关心孩子是否有兴趣,对于能否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则不关心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然而对于有兴趣真正喜欢音乐的学生来讲,也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艺校或者仅仅是喜欢流行音乐,大部分学生的音乐的文化内涵及背景的认识、欣赏能力较差。
三、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作为音乐学习及音乐教育的基石,因此对于中学生音乐素养的教育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素养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音乐鉴赏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音乐素养,教师要以学生喜欢的音乐形式为重点,拓宽音乐学习思路,讲述与音乐有关的名人轶事、典故等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兴趣,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现象。
(二) 音乐素养的提高关键在审美意识的提高
著名雕塑家说过:“我们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音乐素养的提高本质在音乐审美意识的提高,而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能力培养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站在导演的地位上,引导学生投入到欣赏、表演、创作的多角色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中学生对音乐追求的不同需求和现有多元化教学内容去实施教学规划。任何教学都不能脱离实践活动音乐素养的培养更是和实践紧密相连的,要让学生在吹拉弹唱的练习中掌握音乐学习的技能,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不同表现的比较、分析、归纳才能与音乐的理论学习相互促进不断提高。
(三) 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区别对待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自身条件的参差不齐,高中之前接受的音乐教育基础不同,导致对音乐的认知也不尽相同,但是教师的音乐素养教育却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创作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不同学生的音乐才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时空,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发挥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当中,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高,享受音乐的快乐。
(四) 发展探索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在高中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搭建创新探索平台,激发学习的创新能力。例如,旧曲新词,让学生对以往的歌曲、名曲甚至是流行歌曲填写自己创作的词,创作音乐剧,自导、自演等课堂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创作。
音乐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文化成就,而高中阶段音乐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学习与培养不仅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它适应了我国现阶段关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中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的关键,是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音乐素养的培养对提高中学生素质,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新荣.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5,(01).
[2]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程 学生
高中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体育、美术和音乐等课程的开设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少数音乐尖子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材以新课标为基础,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教师、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开发音乐教育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一、高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设施,保证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大家都知道,环境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音乐的熏陶、学习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妥善地布置音乐教室,给学生一个学习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良好氛围。比如将音乐室进行了装修,墙上挂着一副大型图画,地面铺设了彩色胶块,上面摆放了几张低矮的方桌,供学生放乐器、头饰,表演时又能当道具使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在、跪在地上,可以维在阶梯座位上,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整个教室充满着温馨、和谐的气息。
为培养学生的表演、演奏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必要的乐器是必不可少的。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建议学校或者有条件的学生自己购置必要的乐器,积极利用好学校已有的各种乐器。如闲置多年的电子琴、手风琴,有些学生还买了容易演奏的口琴。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手中都有乐器,他们或合作伴奏,或独奏,不仅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还给那些在外面学习乐器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他们常常提前预习;熟悉歌曲旋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乐器进入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加深了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
二、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报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拓宽音乐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音乐课件,增强音乐视听效果
为丰富教学手段,开发教育资源,音乐教师要多方搜集和音乐教学相关的光碟,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Flash、等手段制作教学软件,将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素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作出声情并茂的音乐课件,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观看,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立体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课堂不仅局限在教室里,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和培养。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感受,还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头带耳麦聆听音乐作品,充分体会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操作,可以全班统一学唱一首歌曲,也可以自己跟着机器学唱,提前学会的同学可以学习其他歌曲,或欣赏其他名曲、歌舞,实现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提前从网上下载、从光碟中拷贝有关录像、音乐家介绍、名曲欣赏、古典乐曲等音乐素材供学生在音乐课中点击欣赏。
3.高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欣赏或者下载网上音乐素材,为自己教学服务。
目前,各种网站都没有许多音乐网址,在那里可以查到许多最新流行的歌曲。学生对流行音乐也是情有独钟的,对喜爱的歌曲往往听唱几遍,就能哼唱出来。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欣赏流行音乐,不仅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时代气息,也教育学生要正确地对待网络、影视等媒体文化。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健康向上的歌曲。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从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高中音乐教师眼善于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性情、培养艺术情操、思维创新等帮助,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其人文修养素质教育。高校应注重如何利用教育活动平台发展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
人文素养;音乐教育;艺术
人文,可以确定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等;素养,则是“能力”和“精神”相结合。故,“人文素养”,则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水平,知识层面,和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品质。音乐素养是提升人文的重要部分,近现代教育科学认为:音乐是最大化、最富于感染力的美育艺术方式。对于如何在人文素养中培养其音乐素养这个论题,开设音乐欣赏课、组建校合唱队、舞蹈队、管乐团和民乐团等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究现状,重整教育
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在国内,专业教育以及专业课程的繁重,导致大学生在没意识的情况下,对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礼仪、音乐欣赏等一系列的人文素质培养课程极度缺乏重视。高校对于审美艺术类型的培养不外乎以下三方面:公共选修课,社团训练和学校组织的文艺晚会。审美艺术,既要有理论基础做铺垫,又要高于一切基础,而高于理论基础则意味着要结合历史背景、作品方向、作者意图和个人情感等各方面因素,升华成感受者的个人体会。所以审美艺术,既要基于理论,又要高于理论。关于如何让大学生体验审美艺术,这个课题对于音乐老师一直是个难题。任课老师在课程中安排专题性艺术讲解,利用多媒体和电影的结合运用,让学生对这个专题有多面性的理解。例如,关于芭蕾这个主题。从芭蕾的历史,图片,现况等,让学生有大体的概念;而后,视频说明芭蕾的分类,学生可以从“芭蕾”的名词形态过渡到动词形态;结合主题电影,透过伴奏音乐,在剧情基础上加以分析,让学生对“审美艺术”进行多方面的理解。
二、结合研究,探索创新
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当人脑以α脑电波为主时,大脑的潜意识大门打开,潜意识和意识的大门敞开,注意力集中;数十年前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实验结论就给予了强有力的证明:即以优美的音乐使左大脑半球进入抑制状态得到休息后,人的记忆力是通常状态的2.17倍至2.5倍。以上种种研究发现,α脑电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神奇功效:激发潜在能力、提升记忆效果以及发挥灵感及创造力。对于在学生涯探索的学生来说,社会每一天都在更新,每一天都有进步,然而在新发现的问题面前,他们需要的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记忆效果和创造灵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作出贡献。
三、团体合作,协调同步
现代的大学生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合作协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的工作平台需要的是利用合作协调的关系来维持正常工作运作,而非自己一人独立完成。关于协调的训练方式,一般来说,平时不管做什么,都是以右手为主,甚至只使用右手,左手的利用率不高,协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久而久之,左手乃至全身的平衡协调能力都存在缺失的程度。而对于合作而言,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是群体合作性的重要一员。在社团排练当中,任课老师开始会以左右手一起运动,还要注意相互配合,同时开发了左右脑,也锻炼了协调能力。排练是一个整体,而非个体练习,每个学生对节奏、节拍的定位不一致,导致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一般较低,故而在开始的训练当中,任课老师需要和学生有一个对起拍的共同节奏点,而且在多种乐器或声部的合作当中,如何配合,协作更是对非专业类的学生有着一定的难度,而这些,都需要老师前期指导过程中,从慢到快的过渡,学会在演奏的同时分出一个耳朵去聆听整体的节奏和乐段。
四、协调配合,精神集中
在学习乐器初期,学生的整体表现多以把握简单音符组合的练习曲为主,随着练习时间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松散,节奏不稳,错音出现等情况间接影响整体的练习。技巧熟练取决于不断地练习,一个错误可能需要上千次的重复的正确练习才能完全掌握,做到“得心应手”。在演奏时,眼要看乐谱,耳要听音乐,手指乐器上准确的移动,身体需要支撑手部运动,带动手臂的运动。演奏时既要记谱,还要掌握力度、节奏等。这种思维多向性的艺术练习以及对脑、眼、手的协调配合最终可练到“得心应手”的程序。弹奏时由于音乐曲目的无穷变化,都能起到训练听觉敏锐和思维反应的良好作用,同时就能刺激大脑感应细胞以增进注意力的集中。美国早于1967年,著名的唐歌伍德发表宣言,宣言称“教育必须把生活的艺术、个性的构建和创造性的培养作为主要目的。鉴于学习音乐对实现这些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倡议把音乐置于学校课程的核心”。反思现代教育理念,不再只重视于对专业技术的培养提升,人文素质培育更是与其息息相关。如何从日常生活、学习中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最快捷的方法莫过于让自己在音乐的世界里探索、寻求帮助,以达到对自身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和.浅谈音乐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探索.2001(10)
[2]马兰霞.音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互补性[J].宁夏教育.1999(10)
[3]张立驰.试析艺术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4]席向阳.组织音乐课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音乐天地.2005(02)
[5]王红政,陈乐英.活动教学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J].校园歌声.2009(12)
[6]朱红雯,卢宗平.音乐天空中的另一片蓝天——音乐课外活动之管见[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03)
[7]朱咏北,郭声健.音乐为什么能够开发右脑[J].中国音乐教育.1999(06)
[8]李靖.开发右脑的灵丹妙药——音乐教育[G4].吉林教育.2008(05)
[9]卢雪珊.唤起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J].音乐天地.2005(08)
[10]刘元平.偏失与重构:对高校音乐教育若干问题的再探讨[G4].教育与现代化.2007(04)
一、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游戏中训练节奏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生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老师再在脚踏风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播放多媒体背景音乐,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小铃铛、三角铁伴奏。 时针(三角铁) | || 分针(双响筒) | || 秒针(碰 铃) | ||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节奏训练,同时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妙。
二、让诗词歌赋为节奏训练导航
我们深知诗词歌赋有着极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 船, 小小的/船儿/ 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 /船里/坐,只看/ 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另外,还可以边朗诵边用声势伴奏: 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拍手:0 |0 | 0 | 0 || 跺脚: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进行了学科的整合,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让自制乐器进行节奏辅助训练
运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想象力、表现力,也易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作欲望。 在平时可以发动学生利用各种废旧的材料自制打击乐器。用易拉罐装上碎石子制成沙球,用啤酒瓶盖做成串铃,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制成具有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等,这样,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就高涨了。如在唱熟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学生边唱边拍节拍;一部分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三部分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即兴表演。 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时间,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五、创作简单的节奏,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素养;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42-01
纵观古今中外,音乐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交流与学习,音乐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通过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调查得知,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音乐,也渴望学习音乐相关知识,但他们接触音乐的途径是有限的,大多是在用电子设备去听一些流行歌曲,昂贵的票价阻挡了他们进入大剧院感受古典音乐的脚步。在我教授同学们学习校歌时,发现大部分同学不认R五线谱,一小部分同学认识简谱,寥寥几位同学学过一段时间乐器。由此可见,音乐素养的缺失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而缺失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
我们不可避免地接受应试教育,深深地感受到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出现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应试教育让大学生和部分从事非音乐教育的教育者认为,与提高成绩无关的事情都不应该占用学生的时间,这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惯性思维。对艺术类课程不重视,从思想上也就对艺术产生了偏差,从而导致了对音乐学习与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这种认识的不足不仅仅存在于大学生生活里,更多的是在初中、高中面临升学压力,家长不让孩子去接触音乐,听歌放松都认为是奢侈的。教育管理者对此的忽视会从根本上让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大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学校音乐公选课的不完善
音乐课程在大学里面大部分都是作为公共选修课来进行,学校的课程安排与学生需求、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教学设施与教学实践条件是课程开设成功与否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的课程安排与学生的需求。近年来,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数大学生在进高校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缺乏起码的音乐修养,很多学生不识五线谱,甚至简谱也不熟悉。进入大学后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渴望尽快补上这一课。就我发放调查问卷的学校而言,与音乐相关的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共有三种,分别是舞蹈艺术赏析、中外歌剧欣赏和中外器乐欣赏,每门都是200人的大课,学生常常在一天内选满,出现很多有需求的学生选不上课的现象。大量学生很难接触到专业老师的指导,所以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广大在校生来讲是供不应求的。
(二)师资队伍。由于缺乏专业专职教师,多数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只好由本校的艺术学院教师兼职,讲授课程内容单一,继续采用传统的老师从头讲到尾或将视频从头放到尾的授课方式,同学们的思维可能会局限于某个圈子内,也会降低同学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声乐课变成了视听课,放资料片或是通过PPT播放理论知识来授课,使得课堂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施与教学实践条件。部分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粗陋,不少学校甚至缺乏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学生活动中心,不能满足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比如他们没有正规的乐谱和学习歌唱的场地,拿着只有歌词的纸条在走廊进行简单的学唱,这就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学习质量。
三、家长对音乐学习的两种极端态度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部分家长对音乐学习存在两种极端的想法。有的家长自己喜欢音乐或者对音乐有一种梦想但却未实现,既不顾孩子的意愿,也不管孩子自身条件如何便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强迫孩子学习音乐,每天逼迫孩子练琴几小时的例子也是存在的。由于年龄小,不管是否真正喜欢学习音乐的他们只能选择顺应,到了中学阶段,他们的心理日趋成熟,更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但在家长的施压下又不得不继续学习音乐,致使他们从内心对音乐产生了一种厌烦感,直接从思想上影响了其成为一名大学生后是否愿意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另一种是不太重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部分家长的脑中,把孩子学习和追求音乐视为“不务正业”,以至于现在的大学生严重缺乏对音乐知识的了解。这两种极端思想对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国玲.全面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多维思考[J].大家,2011,(16):198-199.
[2]张敏,成海钟,徐建灵.音乐素养培育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作用[J].大舞台,2013(6).
[3]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关键词:律动;音乐语言;双语教学
一、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精致化,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1.课堂行为精致化,塑造学生艺术气质
苏霍姆林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人的行为是人的基本素养的外部体现,学生的坐、站、行处处体现其基本素质。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坐(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正确的坐姿非常重要,同时,正确的坐姿也是运用正确方法歌唱的前提);站(包括拿书、拿口风琴的姿势);行(要挺胸抬头,不能驼背弓腰),这些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
2.律动曲目精致化,做好新课铺垫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的主要观点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音乐教育应该从身心两方面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复习歌曲之前,学生需要熟悉歌曲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我精心设计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律动,或者让学生创编动作,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律动,为他们更好地复习、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3.音乐语言精致化,创立最佳教学效果
维克多·雨果说过:音乐地表达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沉默的东西。我认为合理运用精致化的语言驾驭课堂教学(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是很关键的。
好动、好奇、好玩是学生的特点,跑、跳、做等是学生好动的表现,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当教师用语言提示学生“坐好”“把腰板挺直”时,总有学生做不到,因此,我就在课堂中运用一些小的教学机智——音乐语言(这是我的音乐课特有的音乐语言,是在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的语言,也是我和学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一种默契。)课堂中我弹一段《大家快坐好》全班学生会自觉地围成四组,安静地坐好,等待教师提出要求,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使用独特的音乐语言组织教学,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
4.双语教学精致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音乐课堂中的使用双语教学,可以使课堂用语显得丰富有趣,富有变化和色彩,有较强的吸引力。
如课的开始和结束:“(师唱)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morning children.(生唱)Good morning,Good morning teacher.”
评价和赞美学生的话:“Hey,hey,very good.”(你非常棒)”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的话:“Who will try(谁来试试)?
学生跃跃欲试的表示:“Teacher,me.Teacher,me.”
Beginning class 开始上课
Stand up,please. 起立!
Sit down,please. 请坐下!
Let’s start now./Let’s begin our class/lesson.让我们开始上课。
Let’s get ready for class. 准备上课。
Have you got everything ready for class? 你(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
How are you today?你(们)今天好吗?
What did you learn today? 今天你们学了些什么?
此外,教师要正确地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双语教学,我在教学生说“Let’s sing”时,将英语的发音与音乐发声时脸部的积极状态联系起来,配上表示面部五官的动作,使讲述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音乐课是建立在原来的音乐课堂生动活泼,充满激情的基础上,有助于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内容的多样化。两种语言的出现和交替使用,可以刺激学生的神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语言和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挖掘歌词意境情感精致化,着力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情操
1.注重歌词意境体验,着力提升学生唱功美
我们知道,唱歌的基础是声、情、字、味、表、养等多个方面。要使学生的歌声更纯、更美,教师就必须在发声、咬字上多加以训练。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唱歌时声音甜美、吐字清晰呢?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我采用做法是:着重意境体验,练好唱歌基本功,使学生把歌曲唱得美。一是让学生在唱歌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这项练习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学生唱歌时吐字不清晰、字音走样的问题,以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晰。
2.注重范唱激发热情,着力提升学生音色美
教师注重范唱,激发学生热情,让他们在享受中唱好歌曲是势在必行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随时为学生做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无限的,他们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就一定会有所进步。教师的教学态度、声情并茂地演唱以及富有魅力的语言都会诱发学生的歌唱热情,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体验,激发起他们通过唱歌表现情感的兴趣,从而塑造出学生美好的心灵。
3.注重方式唱活歌曲,着力提升学生情感美
在歌唱教学中,我常采用多种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歌曲演唱中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歌曲的情感中来,并为他们创造情感体验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唱歌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的演唱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授新歌时,我要求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内容,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朗读更有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之后,我运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打动学生,并为歌曲配上舞蹈动作,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在学唱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聆听,使他们熟悉旋律,之后采用接唱的方式使学生快速学会歌曲,使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在此过程中我常不失时机地用激励赞赏的话语、肢体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歌唱兴趣,使他们的心情越来越轻松、愉快,从而使学生在歌唱中充分享受快乐。
4.注重学生心理特点,着力提升学生表现美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素养;培养策略
审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也具有审美能力,除了本身对于美的感知以外,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逐渐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也会随之变化,进而审美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1]
一、进行拓展延伸,提高文学素养
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方面的相关材料、与音乐内容相同的文学知识等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还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间接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以《友谊地久天长》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需要体会《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中包含的情感,还要学会歌唱这首歌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介绍这首歌的来源,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苏格兰的一位农民,这首歌还可以叫作《忆往昔》或者《过去的美好时光》,歌颂的是友谊的美好。这首歌有许多版本,中文的、英语的、日语的等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不同语种的版本,使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音乐进行欣赏。除此之外,这首歌曲还被用于经典电影《魂断蓝桥》,在这部电影中,《友谊地久天长》又被赋予了新的意蕴,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魂断蓝桥》的片段,搭配这个片段让学生重新品味《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教师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欣赏这首歌曲,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赏析歌曲的时候能够融会贯通,最终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素养。
二、引导自主探究,提高理解能力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音乐中的情感、技巧。一方面,音乐属于艺术,艺术方面的美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主感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不被束缚;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走西口》为例。《走西口》是一首民歌,讲述了人们背井离乡,饱经苦难与风霜的故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要体会到人们分别时的无奈、悲伤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几个探究方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如这首歌的来历、其中的故事情节、题材、相关的文化背景、包含的情感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了解到《走西口》讲述的故事内容,进而进行分析。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这首歌是爱情题材,因此表达的是依依惜别的情感;有的学生认为要结合社会背景,因此表达的是背井离乡之痛;还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描述走西口场景的歌曲。学生之间不同的想法使得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理解各不相同,在学生分析完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纠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提升审美素养。
三、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能力
虽然音乐的美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但是在音乐技巧方面还是有一定标准的,比如旋律、节奏、内容等等。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从专业的方面赏析音乐中的曲调、节奏等等。[2]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知识之后可以更加深入地赏析音乐,最终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以《苗岭的早晨》为例,这首歌曲描绘的是苗族山寨风景秀丽、人们欢快劳动的场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分析,体会歌曲中表达的欢快心情。首先这首歌中含有苗族音乐中的“飞歌”旋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以对比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飞歌”的理解。比如将《苗岭的早晨》与《小背篓》放在一起,学生发现两首歌都有声音尖高、节奏自由的特点,非常具有苗族的特色。除此之外,这首歌曲是用小提琴表达出来的,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口笛版的《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对小提琴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在赏析音乐的过程中从更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在音乐学习中,审美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审美趣味才可以品鉴和欣赏音乐,并且从经典音乐中学习到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养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得更多的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兴趣;渗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9-02
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上好每一堂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为之努力的方向。在职业中学教学中,我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只重视语、数、外及相关专业课程,对音乐课无所谓,认为音乐课可上可不上,或者认为这只是一门高兴时动动嘴唱几下,不高兴时在底下玩玩讲讲话就可以混过去的课。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扭转学生的这种糊涂观念,在教学中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重视和喜欢这门课。音乐本身具有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而音乐教育正是通过这一艺术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等融入其中,产生强烈生动的艺术感染力,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鉴赏能力,教师常会让学生以歌唱、奏乐、欣赏等方式表达自己。通过这样一系的活动和方式所获得的音乐教育效果远比任何一种说教式方式显得自然而真实。在此不妨借用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过的一句话:“音乐使人心灵爆发出火花。”因此,我也可以这样说,中职音乐教师也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当然在中职校各专业中,艺术类音乐专业也是对口单招的一个门类,可见其重要性并不比其他学科差。几年来,笔者尝试着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取得了一些感受,现简述如下。
一、音乐教学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开学的第一堂音乐课,我就对学生一再强调音乐课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提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音乐知识,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同时一节愉悦的音乐课可以让我们紧张的大脑得到放松,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上每堂音乐课时,我首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音乐课内容充实,形式活泼生动。比如,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各地民歌时我会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全国各地去做一次音乐旅行,你们可千万别错过机会哦。”这样一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他们急切地想知道我们会去哪儿,这地方有什么特色音乐。它的音乐特点又是如何。又比如,在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首曲子时,我先告诉学生该词曲根据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及新疆塔吉克族音乐素材创作的。那么,请同学说一说新疆有哪些特产?对新疆有哪些了解?当学生们说了一大堆新疆的特色后,我们再一起来听听新疆的音乐有哪些特点。这时,再欣赏这首曲子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音画。在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无垠的塔什库尔干大草原,仿佛看到了大草原上伴随着“东不拉”优美的乐曲声,马队由近及远悠然驰去,仿佛看到了新疆塔吉克人欢腾的舞蹈场面。这样,我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好奇与问题进行了一次音乐之旅,并在旅行中获得了许多的音乐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在优美的旋律和歌词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品德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可以使中职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例如,在1999年之际,音乐课上的一首《七子之歌》呼唤起了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起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当唱起这首歌,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别行政区高高飘扬时,大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不少学生都留下了激动的热泪,场面非常感人。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挑选一些激昂的爱国主义歌曲教学生学唱。在学唱的过程中,音乐的内涵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唱一首歌,接受一次感染。
三、采用音乐欣赏,引导培养学生真善美
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使教育更深入人心。在音乐课上,我时不时会让学生多欣赏一些优美感人的音乐作品。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类型、不同旋律的音乐作品审美体验中懂得了真、善、美。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它是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俩人的真挚爱情,从而引起人们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惜别”、“楼台会”二段时,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被主人公真挚的感情所感动——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体会一种纯真、善良——善;,学生又体会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总之,通过这种注重感情的体验,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的欣赏课颇受学生欢迎。特别是这些真善美的感受,在当前浮躁的现实面前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是一次完善人格的洗涤。
四、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在音乐课教学中,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我在上“音乐表情术语”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充分发挥音乐听觉艺术的特点,始终注意感性入手,欣赏领先,将学生了解掌握音乐知识“常用音乐表情术语”,看作是学生感受音乐、分析旋律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这节音乐教学课上,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情感内。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析音乐,并对每首作品作出总体感情特征的评价。如:欣赏《四小天鹅》时,就让学生说出它的音乐情绪是欢快,活泼的,欣赏《山村新歌》时,要求学生归纳出它的音乐情绪是抒发,优美的。学生的这些口头反映就是音乐表情术语的教学反馈。教学中,我主要以指导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给他们的第一印象。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学生了解音乐表情术语后,再让学生亲自唱一唱,练一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除此以外,我还着意安排学生通过演唱《国歌》、《歌声与微笑》等不同风格的歌曲,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把握音乐情绪表现。当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演唱作品之后,我又让学生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文学作品,然后配上与之感情相吻合的音乐作品进行配乐朗诵。让学生有一个感受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到真正运用音乐作品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的,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积累了音乐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易山,张路路.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陈洁.万般风情弄清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