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济学实习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05 10:13: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学实习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济学实习工作计划

第1篇

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起源于德国的包豪斯,包豪斯提倡实行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教学,包豪斯学校开设许多作坊,培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人才。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即是现代高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法院。所以,现在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教学规律而开设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工作室教学团队,通过参与设计实践来进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信息化技术改变成人的生活、交往方式,设计的定义、范围、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也提供了艺术设计教育工作的技术和实践平台。艺术设计工作室与信息化模式的融合必然为艺术设计教学带来有益的探索。

第一、艺术设计工作室中的教师可以进行网上的教学设计和线下专业课程的指导,达到教学知识点的全面覆盖。

艺术设计工作室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各种教育教学网络平台的建立为工作室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持续进行的可能,线上教学是利用各种软件、平台对教学形式进行展现,包括微课、慕课等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慕课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学生到线上搜集、观看精品课程,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根据自身程度选择课程等,这也是是学习艺术设计概念、理论和技能的初级阶段。

第二、有利于学习群组的建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擅长方向等,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族群,并为各群拟定不同的研究专题和确定创作目标,在组群中,学生通过建立协作关系,持续线上互动交流,进行学习经验的分享和观点碰撞等,即使不是一个工作室的学生也有了互相交流新的可能,为下一步,工作室的人员流动提供了部分保障。

第三、有利于沟通交流、课后辅导。

单纯的工作室教学模式重在课堂交流,以现场教学为主,教师在课余时间对于学生学习动态不能实时了解和回应,通过线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创作动态。

第四、企业进驻更加方便。

很多学校设置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采用将教室改造为工作室,与企业联合,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制造工作,一方面确保了工作室的项目来源,另一方面保障了学生实践设备和场地。在学生培养上是采取“双选制”,即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长开设工作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导师工作室。学生层次多是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呈阶梯式,以确保工作室在人员上的持续发展。与以前“学徒制工作”的模式相对比,信息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工作室虽然少了资金、大型实训设备的刚性需求,显得“创业”门槛是降低了,但是开设标准却在不断攀高。开展设计工作室在教学上其实也是教师的再创业,要求教师要具备市场调研、设计创意指导、产品开发等综合能力,现在的高校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门出来直接进入学校,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高校提倡双师型人才的原因。因此我们提倡与企业共同搭建设计工作室,形成“设计工作室+企业平台”的模式,由企业的工作团队来弥补我们师资力量的不足,并提供项目任务来开展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企业讲师可在线上与教师、学生随时进行沟通指导,协同指导教学,共同参与并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既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多对一的新模式。

第五、教师可以将优秀作品上传至教育公共资源平台中进行展示,邀请其他院校学生、教师或企业通过网络进行点评、分享、学习,学生增加成就感,作品的到了更多的关注,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同时知识的分享与传播拓展了后续的学习交流面。

第六、信息化时代人们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和自由。但对于设计师来说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技术更新迅速,商品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商家越发重视产品的包装设计、室内的环境设计、功能体验等等,因此,学生还需要了解和适应艺术多元化、学习新媒体艺术等等,不仅要考虑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更要对设计市场、消费心理、品牌定位有敏锐的洞察力,使设计具有不仅新颖,还要有自己的特色。闭门造车型的学习是不能够成为真正的设计师的。工作室的学习方向与网络连接,与信息化接轨后,可根据需求开设更多层次的工作室专业方向。

此外,信息技术下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更加促进了师生间的相互学习。

对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来说,不能再如过去般管理学生,他们需要主动去接纳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新生事物,关注时代的发展,采纳更加灵活、适应潮流的教学和管理策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以职称、资历为准绳,而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创作作品或产生的效益,韩愈曾说,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知识共享加速的今天,教师应不再是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或许开始模糊。

在互联网时代经济市场带来的冲击下,构建合适的教学模式、系统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运营艺术设计工作室,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变革的人才。信息化与艺术设计工作室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经济资源和传播媒介,为设计实践的开展提供项目来源,也是对培养学生灵活就业能给力的一种有益探索。

本项目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支持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CA160055

(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系)

第2篇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302)

摘要:以“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分析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有助于推进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改革;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13-02

21世纪初,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要贯彻“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到目前为止,“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重视,该模式体现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间的双向互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不仅强调理论(应知)与实践(应会)的结合,而且强调工作任务中的任务关联,从而使构建的课程体系体现知识的关联与扩展。这些知识的关联与扩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的“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是按照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及发展方向,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以“企业调研定岗位,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课程”的思路开发的基于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定位与目标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对接企业分析检验岗位需求,训练化学分析基本操作,培养化学分析检验通用能力,学生从此开始专业学习,进入职业角色。本课程基于“产品检验”工作过程,学生通过认知实训,了解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基础化学”,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开设本门课程,与“仪器分析”课程对接,共同在单项检测、综合检验、独立设计方案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备行业常见的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基本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具备查阅、收集和整理技术标准及文献资料的能力,解读标准的能力,检验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具备正确熟练操作常见分析仪器的能力,形成较强的分析与检验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备安全与环保意识,并形成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始终贯穿“基于工作过程,突出能力培养,融入素质教育,培养技术,重在应用”的理念。按照“岗位分析—能力分析—教学内容构建”的思路设计课程。具体如下页图1、图2、表1所示。

通过企业调研,与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精细检验岗位需求,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如下页表2所示。

另外,教学项目中融入国家中级分析工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从而实现集“理论—实训—技能考证”为一体。

课程实施

课程按照精细化学品检验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宏观上采用项目教学,按照企业真实(或模拟)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组织教学,微观上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项目要求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灵活采用任务导向、分组教学、引导启发、角色扮演、仿真教学、讨论质疑、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点拨和监督的作用。基本教学流程为接受任务、收集资料及整理、设计任务方案、可行性讨论、确定本组方案、教师审定方案、执行方案、结果评价及讨论、教师点评、完成及上交项目报告、教师评价及总结、教师给出项目成绩等。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参考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方法,不仅考核专业能力,还要考核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素质。改变了以往的学习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

考核过程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能使学生在完整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受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体现考核评价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小结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是以“做”为主体的课程,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也很差。这可能与学生动手机会少有关系,但经过调研发现,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主要原因。为此,我们从2008级开始对该课程进行了“以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引入大量国家及行业标准以及国家《中级分析工》技能标准,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快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使学生达到社会及企业的要求。但这种“项目课程”模式也存在不足,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受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团队在观念更新方面还无法适应教学要求,有时难以找到和开发出完全满足专业要求的项目,将所有的课程都改为项目课程还难以实现,同时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足的教学场地、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大量资金投入等。所以,类似课程的开发与改革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89-91.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第3篇

论文摘要: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运用于外语等级考试管理中是非常必要的。为确保外语等级考试的各项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快捷开展并有效地防止考生作弊行为的发生,需要针对考前、考中和考后管理三个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完善考务管理模式。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全国大学外语等级考试;考务工作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20世纪50年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它强调“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即把管理责任具体化和明确化,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追求的是工作精细和完美。具体而言,就是管理要以高标准、高质量为目标,突出重点,精益求精;管理要覆盖工作的所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小事抓起,细致入微地管理,注重效率与效益;管理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并将组织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实际上,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是一种责任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一种执行力的管理。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全国大学外语等级考试(以下简称“外语等级考试”)作为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且规模很大的教学考试,实施20多年来,在管理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报考外语等级考试的人数逐年递增,加之近几年社会考试作弊等不良考风在高校的蔓延,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极为关注,给外语等级考试考务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细节决定成败”,规模如此巨大的外语等级考试,更要在每一个考务工作环节上认真细致。因此,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运用于外语等级考试管理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外语等级考试,只有以国家考试的标准严格要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组织好考试,努力做到“五个到位”(即执行措施到位、工作细化分解到位、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检查监督到位),形成“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工作机制,才能实现“零差错”完成考务工作的目标。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为了确保外语等级考试的各项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快捷开展,并有效地防止考生作弊行为的发生,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针对考前、考中和考后管理三个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完善考务管理模式。

1.考前精细化管理

做好考前的工作是确保考试有序进行的前提。为此,我们做了很细致的工作。

一是组建了5支队伍。(1)考试领导队伍。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处长、外国语学院院长担任副组长,校纪委(监察处)、学工部(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研究生工作部、网络中心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外语等级考试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外语等级考试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考务办公室,由主管考试工作的教务处副处长和主管大学外语教学工作的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教务科科长担任副主任,负责考务工作的筹划与实施。(2)巡视员队伍。建立了以学工部(处)、研究生工作部的领导,以及各学院党委副书记为成员的校内巡视员队伍,负责考风考纪的监督检查。(3)考务员队伍。各校区的每个考区都设立考务工作组,由教务处副处长和部分科长、外国语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教务处部分科长任考务组组长助理,教务处干部、部分学院教学秘书任考务员,具体负责考区的考务工作实施和管理。一般每个考务员负责8个考场的考务管理工作。(4)监考员队伍。在各学院、学校各职能部门推荐的基础上,考务办按照“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和有监考经验”的标准选聘监考员,努力保证监考人员队伍的高素质和高质量,并遵循“年长者与年轻者搭配、监考经验丰富与经验略少者搭配、不同院系部门搭配;由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主监考”的原则安排每个考场的监考员。多年来,我校外语等级考试监考员队伍基本稳定。(5)试卷核查员队伍。从教务处干部中挑选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的4位同志组成试卷核查员队伍,对考试结束后移交到保密室的全校各语种各级别试卷袋和答题卡袋认真核查,进行最后把关。

二是召开了4个会议。(1)考试领导小组会。为保障考试能够如期顺利进行,确保考试平稳而有序,在考试前半个月左右召开外语等级考试领导小组会议,部署考试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把工作落实到位,共同抓好各项保障。如会上对考场安排、供电保障、放音设备检修与调试、试卷运送及保管、考生诚信教育、考风考纪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周密的部署。会后,各部门及时做好考前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2)监考员培训者培训会。为保证对监考员的培训到位,考务办公室制作好对监考员进行培训的课件后,主管考试工作的教务处副处长对培训监考员的培训者先进行培训,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强调培训注意事项。(3)考务员培训会。在对监考员进行培训前,由考务办召开考务员培训会,会上,考务办主任强调考务员的工作纪律,考务办副主任对考前、考中和考后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具体布置。(4)监考员培训会。在考试的前一天下午,由教务处所有副处长和外语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按三个校区的各个考区分别对监考员进行培训,强调外语等级考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认真传达教育部考试中心、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的要求和规定,强调监考员的职责、纪律,要求监考员要熟悉有关文件并对这些文件进行解读,提出应特别注意的事项,明确考前、考中及考后的工作任务,告诫监考员要熟练掌握运作细节,克服凭经验、想当然、无所谓的思想倾向,要按照统一规程严把细节关、环节关,“怀‘一失万无’之心,做‘万无一失’之事”。

三是编印了3本工作手册。考务办认真梳理考务工作程序和要求,针对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分别编印了《工作手册》,规范了各个环节的考务操作,巩固关键环节,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工作手册》包括:考生守则和监考员守则、监考员和考生进退场的几个时间段、考场布置及试卷发放要求、监考员操作规程和缺考及违规违纪记录、考务工作要点、考务员工作情况汇总表、考务助理工作情况汇总表、监考员培训要点、试卷核查员核查答题卡袋、备用卷袋情况汇总表等,共16份材料。

四是建立了6类人员责任制。以文件的形式和工作会议布置的形式,明确了考试领导小组、考务组、考务助理、考务员、监考员、试卷核查员等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规范了工作内容和程序,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实践证明,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培训工作到位、相关材料完备、责任制度明确,是保障考试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宝。我校尚未出现过因考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考试正常进行的现象。

2.考中精细化管理

考中管理主要是要确保考试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并有效地防止考生作弊行为的发生。在此环节,我们特别注重人性化管理,坚持“以考生为本”,努力为考生提供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考试氛围。

为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我们细化了考试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并强调在施考过程中,既要按照监考员操作规程所列的时间点履行工作职责,严肃认真地维护考场纪律,又要态度和蔼热情地关怀考生,尽可能地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服务于学生,用以人为本的观念理解学生、对待学生、关怀学生。在考务行为、考务语言、考务礼仪上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如事先准备一些备用考试用具如铅笔、橡皮擦、签字笔等,为那些忘带考试用具的考生提供雪中送炭式的帮助;要求穿高跟鞋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场里走路要轻声,监考员不能携带手机等影响考生应试和与考试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减少在考场内的不必要走动(特别是听力考试期间不得走动),监考时不要长时间站在某一考生旁,等等。

为有效地防止考生作弊行为的发生,坚决做到“三杜绝”(即杜绝大面积作弊、杜绝出现雷同卷、杜绝出现试卷传出或流失),我校采取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方式。

在人防方面,考试期间,一是考试领导小组成员亲临各校区和考务工作现场检查、指导,使本考点的考试工作自始至终处于坚强有力的领导之下,杜绝考务人员、监考人员协同考生作弊。二是校内巡视员分片分考场负责包干监督检查考风考纪,特别是学院党委副书记深入其学院学生所在考场检查是否有替考现象,他们切实履行职责,不走过场。这一举措不仅对考生产生威慑作用,对监考员的工作也有监督作用。三是监考员严格监考。为确保考场内无替考,组织考生进场时,监考员将准考证、有效证件以及考生信息表中的相关信息和照片逐一对照,正式开考后,监考员再次逐一检查证件;整个考试过程,两名监考一前一后站立监考。

在技防方面,为严防高科技手段作弊行为,考试期间,我们在考场安装了手机屏蔽仪器。

通过以上措施,使得整个考试过程中,考场秩序井然,作弊率降低。如2009年我校考考试违纪或作弊考生人数仅7名,考生作弊率为0.035%;2010年考试违纪或作弊考生人数下降为4人,作弊率为0.019%。

3.考后精细化管理

考后阶段最主要的是要保证做到试卷册、答题卡的份数不少,分类清楚、顺序不乱、首尾不倒、卷袋不破、密封完好,考场记录单收齐,考生人数与实考人数统计准确,考生违纪情况填写真实准确。为保证考试材料报送到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后无任何问题,我们设计了四道检查关口。

一是考务员关口。要求考务员认真验收每个考场的考试答卷、答题卡的数目及排序、整理的情况,答卷不缺少、不丢失、不损坏,保证排序、装订、密封良好,认真检查试卷袋、答题卡袋和《考场记录单》需要填写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正确。同时,要求监考员、考务员一起在试卷袋、答题卡袋密封条讫缝签名。

二是考务助理关口。考区考务员收齐所负责考场的试卷袋、答题卡袋和《考场记录单》后交给考区考务助理核查数量是否够、需要填写的内容是否填写、密封条是否贴好等。

三是考务负责人关口。考区考务助理将各考场的试卷袋、答题卡袋收齐后交给考区考务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后,考区考务负责人再次核查试卷袋、答题卡袋上需要填写的内容是否填写,密封条是否贴好、是否签字等,检查无误后在主考人签字处签名。

四是试卷核查员关口。在考试材料装箱送往考试院之前,试卷核查员对全校所有校区的考试材料进行核查,确保数量不少,卷袋不破、密封完好,无漏填内容和签名。

由于我们做实做细了这四道关口的工作,我校外语等级考试的答题卡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检查、验收,未发现任何问题,得到自治区考试院领导的高度赞扬。

第4篇

关键词:德育工作 精细化管理 中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62-01

德育教育和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和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班主任,力图从下面几个方面取得一定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以期探究出一些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内容,使得学校“校本德育工作体系”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达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一、创办班刊搭建平台、凝聚力量

班刊作为校园(班级)“硬文化”和“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16k、64页印刷设计,是凝聚全班同学智慧和力量的中心园地与精神舞台,是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家长相互联系交流的平台,也是班级重要的宣传和交流窗口。班刊具体设置有卷首寄语、人生导航、一中骄子、青青雨露、校园人物、高考之声、乌龙校园、醉美一中、德育天地、班级建设、岁月珍藏、学子风采等栏目。

二、六封家书传承感恩情怀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班主任需要在“家庭、社会、学校、班级”四位一体的教育背景下将感恩教育深入人心。具体做法是以主题班会结合学生给家长写一封家书的方式开展,此项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持续开展六次,将感恩教育贯穿于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可以促使同学们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身,奋发图强,不断超越。

三、一首“班歌”助推梦想成长

班歌是一个班级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是班级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引领班级发展方向的精神宣言。它反映的既有教师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同学们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它在激励学生成长、凝聚班级精神、推动班级管理和班级德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班歌犹如班级的精神图腾,与班规、班训等相得益彰。在班歌的创作过程中,对班歌的理解和创新如下:

(1)班歌同时拥有属于明责、抒情、励志和奋进的散文诗歌性质。可以集体演唱和集体朗诵,也可以单独演唱和单独朗诵,班歌不仅可以发挥其在学校、班级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作用,还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参与热情,又可以发挥班歌的魅力,体现出本班对外宣传和对内凝聚人心的双重效果。

(2)要求同W们人人会唱,在成功和荣誉面前会唱,在失败和生活学习压力下也会唱……与其说班歌是班级管理和班级德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式力量,还不如说班歌是助推梦想成长,贯穿同学们三年学习和成长的精神支柱。

四、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人人都是班干部”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科学地管理班级,大胆放手学生们“自治”。这种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尊心。这样便于让他们在班干部岗位的参与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调动其积极性,让班级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在学生的努力下顺利完成。

(1)设置相应的语文组、数学组等学科组别。每个组设置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到三名,根据阶段性综合表现将本学科表现突出和存在学习困难的同学自动加入相应的学科组,建立相应的学科帮扶团队,以此鼓励同学们无偏科,全面发展,同步发展,树立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除了设置常规的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的职责、竞选要求和管理模式外,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设置值周班长制;尝试班干部每人一天负责制。

这样一来,每位同学一学期都能当上三至四周的班干部,使每位同学的聪明才智和能力都得以体现,同时也让每位同学体会到了当班干部的艰辛、困难,更重要的是让每位同学都为班级管理和班级德育文化建设出力献策,培养和深化了同学们的班级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结语

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教育工作,当前中学德育和班级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我们要努力践行“以情育德,以德树人”的思想,不断探索并解决中学的德育和班级管理问题,进一步加强德育建设和班级精细化管理,增强广大师生凝聚力,使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第5篇

按照全局工作安排,质监站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对《关于开展“集中整顿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了集体学习讨论,要求全体人员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落实执行。

实施方案对作风纪律、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治范围和内容、整治方法和主要步骤以及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结合方案要求及科室实际工作,重点对照对照作风纪律大整顿问题清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问题清单,梳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工作纪律、服务群众、担当不够等方面的问题,逐项反思检查,开展自查自纠。

作风纪律整顿进一步明确了日常管理制度、强调了工作纪律,通过学习科室全体人员认识到当前开展专项整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要认真解决存在的考勤外出报备不严格、工作氛围不突出等问题,一是要严明工作纪律、做到不迟到早退,不擅自离岗,保持对局各项工作制度的敬畏心;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热情服务,明确工作改进目标,真正做到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为牢固树立为企服务的理念提供良好的指引,通过反思学习,我们要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坚持底线思维,不越红线,把好廉政关,深入了解企业面临困难,换位思考,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提高主动服务能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质量监管工作的深入推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强化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全体人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严肃工作作风纪律的意义,在行动上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工作要求,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同时将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内化于心,找准工作与制度的平衡点,增强合规理念和合规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二、加强质量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放管服”改革理念,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提前告知,主动帮扶,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流程。在质量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多与辖区各建设项目沟通,了解项目企业需求,主动解决项目反映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加快整改进程,减少对建设项目工期的影响。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落实监管责任,以良好的工程质量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三、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质量监管手段,对涉及工程实体质量、质量行为、建筑材料、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事关人民群众安全的重点领域实行全覆盖监管,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6篇

个人信息

xx

目前所在:黄埔区年 龄:29 岁

户口所在:湖南国 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 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 身 高:172 cm

诚信徽章:未申请 体 重:60 kg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市场企划经理/主管:企划,产品/品牌经理:,市场企划专员:

工作年限:6职 称:中级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5000--8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广州,

工作经历

广州励进新技术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8-08-01 ~ 2010-05-01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 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位:市场部主管

工作描述:负责公司宣传,制定部门工作计划以及产品推广,软文创作,项目申报,撰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并进行分析;与科技部门及相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收集展会信息,并筹备过公司参与高交会和中国橡塑展两届大型展会,参与协助筹备德国K show.

离职原因:寻求发展

广州文冲船厂技工学校 起止年月:2007-01-01 ~ 2008-07-01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位:机械类教师

工作描述:1.担任学校机械教研组长,主要负责策划机械类教研工作的开展,参加劳动厅举办的教研工作交流会议以及机械课程的教学研究.

2.担任学校的团委书记,负责学校团委工作的开展,策划多样的课余文化活动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3.担任校文学社的辅导老师,指导开展文学社的工作.

4.担任班主任,优秀的管理能力.

5.担任学校对外培训部的讲师,主要培训高级钳工.

6.担任成人大专班的机械类课程讲师.

成绩:荣获劳动厅优秀班主任称号和优秀教师称号.通过一年多的工作,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知和一定的实践.

离职原因:谋求发展

镇泰集团 起止年月:2004-08-01 ~ 2007-01-01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位:产品工程师

工作描述:1.负责产品前期的策划,改良以及生产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2.负责夹具的设计.

3.负责材料的测试.

成绩: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熟悉生产过程中环节,熟练应用AUTOCAD等制图软件,熟悉机械结构原理,能独立设计夹具和设计试验.

离职原因:谋求发展

广东银龙汽车公司 起止年月:2003-12-01 ~ 2004-05-01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担任职位:实习技术员

工作描述:负责汽车电路的安装,工程现场的管理

离职原因:实习期满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湖南农业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获得学位: 学士毕业日期:2004-06-01

专 业 一:汽车工程专 业 二: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2000-09-01——2004-07-01湖南农业大学机械工程毕业证/学位证-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优秀的文学功底,文字表达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工作谨慎,计划性强

2.具备策划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

3.具备行企业管理以及经济学常识,执行力强,

4.熟悉机械专业英语,英语优秀

5.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学,企业管理,掌握市场行销和公共关系知识

6.熟悉计算机办公软件,熟悉机械CAD软件的使用

7.良好的市场策划能力,熟悉软文推广,网络推广,平面媒体的推广以及展会推广

8.负责组织公司的宣传画册等其他宣传品的制作.

第7篇

关键词:厄立特里亚;教育;启示

作者简介:王娟华(1977-),女,河南灵宝人,河南教育学院教育系,讲师。(河南 郑州 450014)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18-02

厄立特里亚国位于非洲东北部,西邻苏丹共和国,南邻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东隔红海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相望,扼红海进出印度洋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曾被意大利殖民几十年,有9个民族,每个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主要语言有提格雷尼亚语、提格雷语,通用英语和阿拉伯语。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2008年人口有469万人,首都阿斯马拉,人口约有50万人。1991年战乱结束后成立临时政府,1993年宣告独立。厄立特里亚总体上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住房紧张,医疗设施差、少,非洲银行估计其人均预期寿命为51岁。本文就厄立特里亚的教育概况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一、厄立特里亚的教育概况

在厄立特里亚,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国立的、免税的,有很少一部分私立小学,而且仅仅在基础教育阶段1年级到7年级之间有,其他阶段则没有。各类学校学年开始在9月,结束在7月。1999年公共教育支出估计占GDP的4.8%。在厄立特里亚,经过长期的战争,社会迫切需要重建和复原,而人力资源发展已经极大地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重建和复原。在独立战争中,教育质量已经恶化到了近乎成为社会危机。经过1991年独立后,教育已经提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教育总的目标是,通过教育给国家提供有知识、文化、能自力更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有必备技能装备的人才,他们能战胜贫穷、疾病和各种愚昧无知。教育政策从1991年开始按照这样的目标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

1.小学教育

官方的义务教育在7~14岁之间。6岁以后孩子们着手报名上小学,小学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小学教育的目的旨在给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平等入学机会、平等的教育质量和持续的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用母语教书。1到5年级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对基础教育的水平来说,教师质量是有保证的,教师一般都毕业于教师训练技术学校或者更高水平的学校。1998~199年,小学基础教育报名率是33.3%,生师比是47,全国有602个基础教育学校。2000~2006年适龄儿童净入学率男生51%,女生43%。孩子在5岁的时候送到学校,最初只是通过学生的相互影响和观察社会行为进行教育,没有正规的课堂和课程教育。在6岁以后,孩子开始基础教育学习阶段。

6年级到7年级是义务教育的第二阶段,也即是初中学习,有的是两年,有的是三年,此阶段教学的媒介是英语。在这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孩子们学习各种不同的科目,有英语、普通科学、阿拉伯语、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本国历史、非洲历史和世界历史和公民道德教育、音乐、舞蹈、艺术等,主要用英语教学。在7年级时,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国家考试,这个考试由国家考试中心管理。通过之后学生进入中等教育阶段。在6~7年级,从1992年到2000年入学率增长了266%。2000~2006学年,中学净入学率男生为30%,女生为20%。

2.中等教育

8~11年级属于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分两种类型的学校,即理科学校和商业学校。中等教育课程有:生物、物理、化学、数学、英语、阿拉伯语、地理、历史、公民、体育、音乐、艺术等。在第4年级,即11年级,学生被要求参加厄立特里亚学校结业考试(eslce),旨在拿到一个离校的毕业证书。这项考试于每年3月进行。在中等教育阶段,教师师资也是有保证的,教师至少要有一个学士或者理学士资格。在2000年,有1047个中等教育的教师。中等教育阶级,18岁以上的学生必须参加每年的暑期工作计划。作为这个项目的一部分,学生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如环境保护、道路建设及维修,生产和维修学校家具,铺设电线/电缆、卫生及其他。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道德和社会习惯,提高国民意识,培养欣赏不同的文化,加强民族团结,通过相互协作建立相互依靠关系。

3.高等教育

在厄立特里亚,学生必须通过至少5个科目组成的综合考试才能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这五个科目里数学、英语是统考,也就是说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得考数学和英语。同时,理科学生还测试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商业学校的学生还测试经济学、簿记、历史或地理。学生的评分为2或以上才有资格进入阿斯马拉大学。阿斯马拉大学(Asmara University)曾经是唯一的高等学府,还有厄立特里亚科技学院(the Eritre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阿斯马拉大学提供BA/BS和LS 学位。该大学有7个学院,提供4至5年的学位获得课程。7个学院涉及:艺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商业和经济学;农业;健康科学;教育和工程。2006年,政府进行高教改革,把阿斯马拉大学学院进行拆分,只保留了研究生院,跟美国、南非等国家合作办班,其他都分散到各地区。目前,厄立特里亚有7所大学、2所研究生院,没有培养博士的机构。

在厄立特里亚还有一个特殊的专业管理学院。这个专业管理学院为政府中的中级管理人员提供6个月的英语培训和职业发展训练。该学院则完全由阿斯马拉大学管理。另外还有其他两个中等教育后教育机构:自动技术学院和阿斯马拉商贸学院。技术学院提供了一套三年制高级文凭课程。阿斯马拉商贸学院则提供为期三年的会计专业、秘书专业和经济专业。学生在eslce考试中评分为1.6~1.8可以报考这些院校。在阿斯马拉师范学校,学生参加为期一年的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则可得到小学教师证书,在eslce考试中得分在1.2~1.4范围的考生可以申请。

在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中学生分数体系是这样化分的:80分以上为3DA,70~79分为3DB,55~69分为3DC,45~54分为3DD,44分以下(含44)为3DF,通过标志为C。所有大学生完成学业后都要参与“国民服务计划”,其中前半年是军事训练,后一年要在国家安排的岗位上工作,比如教师、警察、医生、农业工作人员等岗位,服务期满后才能去找工作。

总而言之,教育的障碍在厄立特里亚还很多:传统技术短缺;低收入家庭承担不起学费(注册登记费用和材料费用);学习时间在学校经常少于4小时;资金缺乏;女孩辍学率较高等。即使现有的学校设施也非常简单,教学用具几乎都是手工制作的,就连粉笔也限量供应教师,一个学期一个教师大约只有一盒粉笔,很多教师上课时带着半截粉笔,黑板擦磨得几乎都剩光板了。学校场地也很紧张,公立学校学生上午一拨儿,下午一拨儿,分批上课。晚上还有业余学校和补习班的学生去上课。教育部计划未来在每个地区建立一个大学,经过高教改革,目前已经实现各个区有一所学院。

而现代的教学技术就更是面临困难重重:在2001年,电脑仅在阿斯马拉少数中学有;这些学校仅仅为那些选择了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有时,家长教师协会也筹集部分钱给学校买电脑。当前,随着经济好转,国家已添置更多的计算机用于小学阶段教育,从而改善了以前只有中等教育才有计算机的状况。在这些发展计划中,一个计算机实验室准备在阿斯马拉教师培训学院建立,为了让受训的教师对计算机能读写认识,将来在有teacher-trainees电脑的时候他们能开始或恢复教学。目前也已经实现,但计算机教学技术仍然相对落后。

二、厄立特里亚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首先,从厄立特里亚的教育概况可以得出,教育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社会发达,教育则发达;社会落后,教育则落后。反过来,教育的落后必然制约社会的发展。在厄立特里亚独立后,社会亟待发展,但缺乏人才。人才的缺乏源于教育的落后,教育的落后源于社会的动荡。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铺相成的,而且是和谐的相互发展。社会发展要依靠教育,教育发展要依靠社会。

其次,厄立特里亚的外语学习方式值得借鉴。从厄立特里亚的教育体系可以看出,孩子们在进入6年级后教学就全部用英语教学。虽然他们没有专门的英语课程,然而英语却被作为交际语言运用,而这正符合语言的学习目的和方式,即贵在运用。众所周知,我国外语教育在历史上曾经一度不受重视,过后才重视起来。然而,虽然从小学就已经开设外语课程,而且在历次考试中外语也都是统考,且是主课,学生们也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投入到外语学习中,但是学生的实际外语运用水平却很低,成了哑巴外语,这跟语言的学习主旨相去甚远。纵观全世界,很多国家学习外国语言都贵在运用,而我国却刚好相反。厄立特里亚的学习外语方式确实值得借鉴。

再次,厄立特里亚的暑期教育工作值得参考。厄立特里亚的外语教育倡导学以致用,在整个所有教育体系中都非常注重实际运用。而这点却正好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大弊病。中等教育结束后,18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工作计划,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工作,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道德和习惯,而在大学毕业后也必须参与国民服务计划,参与各种职业的工作。可以看出,他们的教育很注重运用实际,联系实际。我国现阶段也比较注重实际,但很多专业的实习还是流于形式,加上现阶段的自主择业,学生们的实习和自主择业挂钩起来,很多实习就等于取消了,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工作中,然后出现一系列道德的、习惯的、态度的问题留给社会。其实学校也可借鉴厄立特里亚的教育措施,通过暑期工作预先强化学生的工作认知。目前,大学的暑期时间很长,基本有2个月,有些学生到社会上打工,有些学生回家,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每年学校也有暑假社会调查,但总体来说仍是个自由放松的选择,当然这也是一种民主,但关键是传统的教育弊病是不切实际,所以,仍需要在实用上下功夫。

总之,厄立特里亚虽然是落后的小国家,但其教育体系仍然有参考价值。以上介绍的一些以资借鉴的措施以期引起中国教育界的重视与反思。

参考文献:

[1]万秀兰,孙志远.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振兴战略(2006-2015年)[J].比较教育研究,2009,(11).

第8篇

关键词:高校 经济管理 实践教学 基本功用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63-02

1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企业部门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完成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国内有半数以上的社会用人单位在实际招聘中,录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比例超过10%;受调查单位中仍有91%的社会用人单位表示,今后将继续招聘经济管理类本科层次的毕业生。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底进行的人才需求信息汇总和分析显示,像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及企业管理等专业列在社会需求最大的前50个专业之中,即使在目前金融风暴的不利影响下,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依然超越其他热门专业,继续排名第一,而对于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用人单位最重视的依次是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 因此,如何培养出具有高综合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成为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2当前各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综合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不能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育体制及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践教学为辅的观念培养的学生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忽略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社会的新要求,二是大多办学单位的实践教学往往只浮于形式,没能发挥其真正的实践效用,三则是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育的结合研究不深入,课程体系设置和安排上存在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2.1实验实践教学被弱化,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被忽略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一般来讲,专业主干课属于实务性相对较强的课程,需要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来辅助理解与掌握,但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现以某经济管理类高校2004年教学计划为例,将其开设的部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的课时比例等列示如下表。

(2)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包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课时与独立实践环节中的模拟实习、阶段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课时(不含毕业实习)。

上表数据表明,实验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地位相对弱化,表现如下:

(1)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较低,最低为电算化专业的15%,最高为市场营销专业的23%,说明专业实践意识不强。

(2)每门专业主干课平均课时较少,特别是电算化会计专业,仅为77课时,其中实践教学课时为20课时,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了。

(3)专业主干课实践教学课时占该门课程总课时比例普遍偏低,最低的是保险专业的15%,最高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的32%,次高为市场营销专业的30%,这说明专业特色并不明显。

2.2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课程体系和真正实用的模拟教材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特别是会计学,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国家定期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但模拟实习软件系统及教材却跟不上政策调整的步伐,导致在新的经济政策环境下许多模拟教材过于陈旧,漏洞也较多,这样即使教师能通过备课使理论教学与经济理论与政策变动相切合,模拟实习教材却难以及时进行更新,这就使得实训的政策依据与最新经济政策脱节,达不到理想的实习目标和要求。

2.3经费原因导致硬件设施难以支撑大型数据库及模拟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

由于经费的问题,极少部分学校硬件达到当前主流要求,而且大多教学单位由于硬件老化等问题导致难以支撑模拟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例如,SAS、neurosolutions等教学软件要求硬件配置高,而硬件配置问题导致该类软件运行不畅,影响实践效率及效果。

2.4对实践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模式滞后

当前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校内实践主要表现为“实验教学依附于课程教学”,实验内容更多表现为对课程内容的验证和重复,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试验项目匮乏;校外实践主要表现为“粗放式的社会实践与实习”,由于校外实践环境不稳定、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学校的校外实习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导致出现了“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实践目标得不到很好地实现。

2.5 缺乏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验实践课的师资

实践课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很高即要有较专的业务素质, 又要具备专业岗位的技能, 熟悉生产实践, 不但能从事或参与相关专业技术的开发工作, 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但对大多教育单位而言,往往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程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进行授课,这更不能使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有效的、完美的结合,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另外,由于某些教师在社会上专业实践本身不足,就更不能上好实验实践课程,因此“双师型”教学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刻不容缓。

2.6实践基地功能受限

一般来讲,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为经管类专业学生设置类似其他理工类院校专门用于实践的实习工厂、车间或实践中心,而一些有能力承担专业实践的校内基地,也只是一门心思的完成部门的工作计划任务,不愿主动和相关专业合作开发实践项目,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一些校内基地即使具备了实践的条件,但由于没有实践计划、实践(验)大纲,或缺少实践老师指导而搁置;部门间的协调也人为的设置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总而言之,要切实抓好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通过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规律,构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3经济管理类实验实践教学的基本功用

3.1实验实践教学五个阶段的基本功用

经济管理类的实践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即课程基础实验阶段、专业基础实训阶段、专业综合实验阶段、情景模拟实验阶段以及专业社会实践阶段。

(1)课程基础实验阶段是实验教学的首要环节,这一阶段属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随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均通过课程基础实验阶段进行传授,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理论基础,并学会如何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2)专业基础实训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行综合利用,使学生通过专业基础综合实训对本专业的多门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专业基础实训是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阶段,应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进行,专业基础实训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求职都会有一个积极的帮助。

(3)专业综合实验阶段是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后,实验教学环节中所进行的一种创新式实验过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和发展都是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的教学形式多以在教师指导下的科研和学术活动为主,要求尽可能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并具备一定质量地完成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

(4)情景模拟实验阶段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相关专业模拟完成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及销售等实战场景,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运用以及商务谈判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一阶段是对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训和研发式实验的补充和完善。

(5)专业社会实践阶段是指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实际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管理模拟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训练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学生能自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地进行创新性、实践性尝试,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2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有效方式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的生产、成品的销售三大主要活动和人力资源、财务、物流活动三大辅助活动。因此,作为一名统揽全局的经济管理人才,仅仅掌握经济管理的某一方面、某一局部的知识,是很难担负起其职责的。即便是那些只承担经济管理的某一方面、某一局部功能职责的管理人员,若仅具备所承担职责直接所需的知识,而很少具备或不具备其他相关知识,也无法满足其工作角色的要求。这表明,经管类人才是复合性人才,而不是单一知识结构型人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尽管各经管类专业除开设专业课程以外,也开设了若干相关专业的课程,但是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往往是分散的、孤立的。未能找到一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综合贯通并进行运用,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而实验实践教学的引入使学生通过参加具备先进理念的综合型实验实践,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软硬件、ERP沙盘以及会计电算化等学习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管理的情景、建立竞争意识,参与经营决策。将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结合起来,从而在受到良好的专业理论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对经济管理类及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系统地进行实践性尝试,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就适合市场需要的复合型经管类人才。

3.3实验实践教学突破了经管类教学活动时空的局限

在实验实践教学五个阶段中的专业社会实践阶段中,虽然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感知在一个特定情境下活生生的现实, 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帮助。但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 学生虽在真实的情境中, 但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由于企业要保守商业机密,致使实习生无法深入、完整地接触企业的运作过程,大部分时间耗费在的、简单的服务性工作中,学生在这项实践教学活动中所付出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程度很弱,在专业知识的运用与专业技能的锻炼方面收获甚少,实习活动大多流于形式。此外,不少企业担心接受实习生会影响自身的正常工作秩序,将接收实习视作一种负担,致使高校很难联系到足够的实习单位以满足扩招后日益增多学生的实习要求。加上由于实践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接触到专业实践活动的某个环节或某几个环节,无法系统地、完整地认识与把握专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而实验教学方式的出现,如实践教学中的“ERP 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管理,会计专业在实验室中按照实际会计业务操作流程,设置不同的会计岗位,进行会计业务的流程模拟。这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掌握、经验积累、职业意识等复合型能力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使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为其从根本上摆脱目前的困境创造了条件。

3.4实验教学缩短了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

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需经过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两个阶段。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环节,使得许多经济管理类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很难解决实际工作的的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要经过一段较长的磨合期与适应期。从这种意义上说,高校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只是进行了第一阶段的任务,而没有完成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第二阶段的任务;产出的不是经管类专业人才的成品,而是经管类人才的半成品,从而导致学生所学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情况,进一步导致人才培养效率的低下与人才培养周期的延宕。实验实践教学的进行,不仅可以使经管类专业学生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可以使其经济管理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验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资助(立项编号:0831078))

注释:

钪炯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碓评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

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 年第1 期.

第9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物流管理专业;情境教学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解决高职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指导和教学范式。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重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而是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把教学内容归为四个学习范畴,即: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和功能性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如图一)。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求与职业的关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则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以“职业活动”为逻辑起点,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使“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一方面,项目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学生以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对工作成果评价等,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另一方面,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认知实习法。即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让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有一个初步的的感性认识。认知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开课后的第二或第三堂课,请企业介绍其管理系统和管理经验等。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物流情景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物流活动中各种矛盾的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案例阅读、分析准备、课堂讨论、心得与发现的记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和评价等环节,其中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案例进行不同假设、角度及层次的透彻分析,引导学生不确定性分析,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实训实习。组织学生结合重点章节内容,到物流企业进行调查,或设计相关物流场景,由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并形成物流方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创业计划竞赛。由教育部设立或主办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都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以上活动都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极好载体,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沙盘模拟采用分组式教学,将学生分成4~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管理团队,围绕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经营活动,借助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的推演过程。课堂上,老师通过分组讨论、集中研讨、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案例分析点评等手段,确保学生对先进经营思想及方法的掌握。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一)教学设备和环境要满足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需要。如仿真企业的实训场所,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适用于讨论教学的教室,用于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等。

(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充分熟悉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二是在实施教学前,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依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三是要严密组织好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在遇困难时要不断帮助、鼓励他们。四是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检查,对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培养质量是否满意等进行总结。要满足以上要求,教师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但由于学校固有机制、企业引进人才的障碍及生师比偏高等原因,师资队伍双师质量还有待提高,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难度较大。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是集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于一身的人才,这是高职企业管理情境教学成功的保障。

(三)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数据显示,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已稳居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大户。然而出于对西方教学方法的盲从或教学态度不严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习惯于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教材或报纸杂志、网络上摘取国内外顶尖企业的各类案例,如通用、IBM和海尔、联想等,这对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工作环境针对性不强,不利其日后管理知识应用。我们认为,高职企业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应以“普通而典型”为原则,以国内企业案例为主,以中小企业案例为主。因此,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教学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任聪敏.近二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