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6:56: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的学习内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目前关于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材较多,其编排体系结构大概一致,主要包括总论、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账户体系与分类、成本计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形式、财产清查、资产计价、会计报表、会计工作的组织等基本内容。这些教材大多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指导会计实际工作起到较大的作用。但就内容来看,由于教材针对性、层次性以及组织教学的方式不同,使得侧重点有所不同。如会计专业本科所用基础会计学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程度上都要远远超过中专用教材,要介绍怎么做,更要介绍为什么要这么做,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教材则介于两者之间,内容上由于考虑到要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也应有自己的特点;再如有些教材的编制是面向自学的学生群体,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较为详细,不适合作为面授教材。目前有的学校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选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基础会计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等,这都很不合适。即使是针对性、层次性一样的教材,也有不同,有的教材理论内容较多、忽视了实务,而有的则比较注重实务的介绍但忽视了基本理论问题。
对于会计初学者而言,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必须慎重,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水平,选择与授课对象相适应的教材,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学校和教师在选择教材时最好能选择一些富有“人性化”的教材,这对于会计学科入门课程的讲授很有必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目前,国内教材已经开始借鉴西方教材的一些形式,在教材编写上体现生动性,并进行人性化版式设计和生动有趣的提醒、提示、边白、边注以及层层递进的习题设计等,使课本变得生动而有趣味。
(二)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选择一本好的教材只是会计教学内容优化的开始,教师在备课时怎样进行科学的教学内容设置才是关键。教学内容设置包括教学的具体内容、课时安排、先后顺序等,不仅是教材的细化,也是教材的升华。
一是合理安排课时。合理安排课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课时,目前有些学校在对课程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基础会计内容少,从而安排的课时较少。事实上,讲授基础会计的任务并不比讲授财务会计等其他课程轻,没有足够的课时绝对不行。在既定课时下,授课老师必须结合对整个课程的考核方式,相应地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课时,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如复式记账、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账户体系与分类、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报表等内容的讲授应分配相对多的课时。
二是应体现会计政策的最新动态。会计专业政策性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每年都会出台相关的会计政策、法规。但讲授会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会计教材却相对静止,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与时俱进,根据最新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做适当调整,对教材基础内容进行补充,扩充信息量,使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基础知识,也包含最新会计政策导向,并注重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课程内容与后续其他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相衔接。
三是应融合职业道德教育。在校财会专业学生将是我国各行业财会人员的主力军,因而应重视对其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大多数教师在会计课堂教学中都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许多学校虽然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但就会计这一特殊专业而言还远远不够。职业道德教育应融入到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尤其在学习基础会计阶段,学生对专业还处在感性认识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将会计职业道德融入会计理论、技能和知识讲授中,收集一些实际案例,向学生传输“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会计操作过程中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职业道德习惯。
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革新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现代会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知识、技能为主线,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将原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三门课程加以整合为《会计信息化基础》,本文以《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开发及设计进行探讨。
一、当前会计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体系的设置重复
在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发现,许多院校的会计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等相关计算机课程,随着职业认证的进入,又增加了《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课程,在内容的讲解中我们发现有许多相同之处,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知识设置的重复必然后造成课程设置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学习,也造成了各项资源的浪费,因此,迫切要求我们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整合,建立以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为中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平台,基于工作导向的项目教学体系,为此,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开发了《会计信息化基础》这门课程。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当前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相矛盾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讲授,不注重过程的讲解,一般是教师讲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总结的教学过程,而当前会计在发展,会计人员掌握的技能也必须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单单会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完成会计自制原始凭证的制作、相关会计报告和文件的撰写等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设置应围绕“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来设置课程内容体系,通过项目化教学来加以实现。
(三)理论知识比重过大,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不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会计人才培养
原有的课程内容安排,主要是按知识内容逐章逐节地进行讲解,仍以高等院校的知识学科体系,没有形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之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在用人需求上由过去高校学生进入工厂再进行岗前培训转向要求学生能够直接上岗,多数单位在招聘时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这使许多应届毕业生无法就业。因此,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具备具体的岗位工作能力,使之毕业后能直接顶岗工作。为此,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里的项目是指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在工作过程中就是工作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被称之为“项目”。
《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设置是对会计专业课起支撑作用,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课服务,同时也是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修课程。因此,《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就是结合企业会计人员按不同的会计岗位需要达到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和会计从业资格,将原有的知识内容加以调整,形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即项目化,从而使学生达到“零距离”就业。
三、《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对现代会计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现代会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知识、技能为主线,以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为依据,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财会岗位,能在金融领域及管理领域从事出纳、核算、审核、财务管理、纳税申报以及小型企业会计主管等实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此目标下,《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设置为走进计算机、WindowsXP的使用、Office2003应用、金算盘财务软件的应用等主要内容,所以说《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是学生专业学习和走入社会后的必须,设置此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课程内容的选取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素质养成、会计基本能力培养”为核心,面向会计专业,突出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会计信息化基础》根据“基础、实用、新型、能力”,设置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为走进计算机、WindowsXP的使用、Office2003应用、金算盘财务软件的应用等四个项目。本课程教学内容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单元,以其相关性和内聚性为依据组织成四个互相联系又独立成章的项目,每个项目又以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四、《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具体设计
《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设置为走进计算机、WindowsXP的使用、Office2003应用、金算盘财务软件的应用等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结合工作实际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又根据企业的具体的工作要求完成典型的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一)走进计算机(16学时)
1、任务描述:“认识”计算机;e网无限。
2、知识目标: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选购及键盘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信息搜索、邮件收发及计算机安全与维护方法。
3、能力目标:能够完成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选购;能具备较好的文字录入能力;能使用Internet进行信息搜索与邮件收发。
4、素质目标: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具有和谐相处、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与人交往的社会沟通能力。
(二)WindowsXP的使用(12学时)
1、任务描述:操作WindowsXP。
2、知识目标:WindowsXP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方法;创建、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3、能力目标:会WindowsXP系统操作;会财务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4、素质目标: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
(三)Office2003应用(20学时)
1、任务描述:制作个人名片、简历、电子小报;制作、统计与分析入库单和出库单;制作毕业设计答辩演示文稿。
2、知识目标:Word的基本操作及Word的高级应用;Excel基础知识及Excel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方法;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一般方法。
3、能力目标:会使用Word进行文档排版;会使用Excel进行制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4、素质目标: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具有适应财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具有与人交往的社会沟通能力。
(四)金算盘财务软件的应用(36学时)
1、任务描述:进入会计电算化;建账和基础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会计报表处理。
2、知识目标: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及会计软件操作流程;建账和基础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会计报表处理。
3、能力目标:会根据会计电算化制度和企业实际选择商品化财务软件;会操作金算盘财务软件。
4、素质目标:具备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具有与人交往的社会沟通能力;具备遵纪守法、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
五、《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以课程内容项目作为对象,根据相应项目教学要求对学生完成的成品进行评价。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形式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实现考核的全程化(平时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立体化(课堂听讲、作业、自学、阶段实训)、标准化(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期末考核根据学生对知识、方法的了解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对促进学生重视平时操作和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引进了社会考核评价体系,推行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这种考核方法既考核了学生在各个项目上的学习情况,也考核了知识技能总体的学习情况,较好地做到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认真、主动地进行本课程的学习。《会计信息化基础》项目考核评价表,如表2所示。
六、《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做”这样特殊的教学循环过程中,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比较传统的教师在多媒体进行灌输式的操作演示而后学生到实验室去“复制”教师的操作那种死板的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法无疑是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性的进步。但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极易出现的问题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比如说,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以往不同,教师需要设计项目任务书以及收集为完成项目任务相关资料等诸多工作。
总之,要想使项目化教学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实践中收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在今天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优化,使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适应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要,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同时也使我们的高职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英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中国商界,2009(1).
3、张辉.试论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在会计综合实习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9).
4、侯克兴李长山.吉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我国会计行业标准主要包括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等用以规范和指导会计人员充实会计行业的具体规范。本文界定的会计行业准则体系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我国的会计行业标准,作为会计业务处理的依据。二是,会计技术资格职称的认定,使会计专业学习不再局限于高校,成为一个需要持续学习的终身教育。会计行业标准通过这两大体系一方面发挥了财政部及行业学会在高校及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加强了对会计人员不同能力的社会认定,拓宽了高校会计毕业生后续职业发展的道路。
从会计行业标准体系来看社会不是要求高校培养毕业后能马上完全适应社会各个行业、各个职位、明确各种经济业务情况、能正确、合理、公允的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即时型会计专业的全才,而是要培养适应现在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在型会计专业人才。从会计准则自身的变革来看,随着我国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越来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会计准则的内容由原来的规则导向转变成了原则导向。会计准则中只给出判断原则,没有给出详细而明确的量化标准的隐性知识越来越多了。隐性知识难以清楚的表达所以它难以通过书面进行传递,只能通过实践获得主要是通过示范或观察被传递。(李刚、刘浩,2011)会计准则中的隐性知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而这种职业判断能力难以通过课堂教育来传授。
从会计行业标准体系来看,不管是会计准则的设定还是会计技术资格的认定都要求高校培养学生两种必备的才能:一是,专业基础才能,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在高深的专业学习中不会如空中楼宇,能够随机应变;另一种才能是,自我学习及沟通、理解的能力。会计行业标准通过这两大体系一方面发挥了财政部及行业学会在高校及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加强了对会计人员不同能力的社会认定,拓宽了高校会计毕业生后续职业发展的道路。
2我国现行会计行业准则体系对会计人员各阶段能力的要求
从会计从业标准到高级会计师标准,会计人员从刚具备从业能力到成为社会认可的会计行业的高级专家,需要熟练运用会计准则进行职业判断和业务处理,相当长时间的社会考验以及自身不断的学习。在会计学生的培养及未来的发展中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崇高的职业素养、熟练的执业技能,对行业及市场就变化的适应能力、自身不断学习发展的能力、专业研究能力。这些能力我们可以归结为三点: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研究能力。
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基础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经济、管理类的宽厚的背景知识及求知欲;调查、抽象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听、讲、写的表达能力以及掌握科学研究的正确步骤的能力。宽厚的经济管理类知识背景可以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判断不同的经济业务实质奠定基础;基础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企业一般常规业务的会计信息核算和记录能力,结合学生经济管理类的知识背景为学生专业知识更深入的发展奠定基础。听、讲、写以及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未来进行理解、沟通所必须的素质
核心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会计、税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具有根据经纪业务的实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具有在组织中理解、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核心能力的会计人员不在会计信息的记录者和制造者,而是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搜集、处理以及分析、整合为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各类信息的经营参与者。
研究能力是针对高级会计人员来说的,具有研究能力的会计人员在理论方面能够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理论创新及变革,研究会计对企业管理、经济、市场的作用等等;在实务中,高级会计人员具有运用会计数据进行企业决策的能力。
3会计行业标准与高校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的关系
以会计行业的标准体系为指导,本文认为高等院校的教育不应以学科为导向,仅仅教育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会计专业的现时的技术人才;而应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成为应用型管理人才奠定基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应用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的目标。基于此目标,以及高校教育的时间限制,会计专业学生基础能力以及部分核心能力的培养将成为高校培养的重点。
4构建基士会计行业标准的课程及教字内容体系改革的设想
学校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及能力。另外在各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中我们还应界定学校培养的是服务于中小企业技术型会计核算和记录人员还是应用型企业分析、管理人员。进行研究,因此我们界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企业分析、管理人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高等院校会计教育应着重于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教育顾名思义教即教学,育即育人。教学即授人以鱼,育人却是授人以渔,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实现授人以渔,培养应用型、能力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
4.1基于会计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我们需建立一套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总体的课程设置来看,①总的课程数量不宜过多,以为学生打基础、提高技术的课程为主;②每门课程的课堂课时数不宜过多,课堂主要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兴趣以及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不应该设置太多的时间,应该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课后时间进行本门课程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完成课程作业的时间。③课程设置要注意前后的衔接性。④课程的考核要灵活,要有助于激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基础能力课程的设置: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本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写作、沟通、表达、理解能力的培养;一部分是学生基础经济、管理知识背景的培养。由于学生的培养不应当直接教给他应该怎么做,而应指导学生分析经济业务的实质,使他理解准则为什么要如此处理,因此宽厚的经济、管理基础是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基础课程的安排应集中在前两个学年、4个学期,课程难度不宜过大,以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核心能力课程的设置:核心能力主要是与学生专业技术有关的,应注重专业课的培养,主要安排在后两个学年。
4.2基于会计行业标准的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高职会计专业的设置是以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来研究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工作实践为基本原则,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技术应用掌握能力,不断创新拓展能力,切实落实我国职业教育的伟大蓝图。
从我国目前以及以往的会计专业设置情况来看,“教、学、研、用”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打破“教与学”终审享用的现状,实行分级,分段来考核,彻底将学以致用,用则专一的专业办好,就是分会计级别进行考核,分时间段来不断考核淘汰,以免出现目前的挂职,挂证的乱象,扰乱正常的会计专业的学习氛围,从会计职业角度来考虑会计专业的设置将是一个新的举措,逐渐提出改革的具体理论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除了紧密关注市场需求意外,还要与行业以及行业协会开展必要的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合作的目的不单单是给企业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调整我们的教育资源,协调会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要积极与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审计人员,财务专员进行课程教学的合作开发,根据实际应用以及技术领域的需要和职业岗位瓶颈的破解综合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实际存在的难题和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企业面前,双方共同来完成有关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体系的建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会计专业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属于操作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范畴,课程设置应该在目前的基础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实践,让学习与就业岗位完全匹配,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未来的岗位要求,配合学校的设置改革和课程设置,认真学习,踏实实践,服从学校安排的教学内容,逐渐形成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让企业来有效选择合适的人才。
我们从企业的会计人员实践和要求可以看出,企业重视的无非就两点,一是学员的基本素质,二是学员的专业能力。其中基本素质就包括财会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审计人员作为经济警察还必备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等;懂法与守法;服务与合作;除此之外还必须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这就区别与市场上的会计培训机构,因为我们的学员是严格选的,是从国家基础教育以及高考选拔中选出来的,加上我们的大学课程体系的学习,为我们的会计专业的文化素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一个就是专业能力方面的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专业能力要求具备以下五种能力。即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决策能力,审计查账验证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在我们的课程体系里,只要我们加以优化,在实践环节多多训练,我们的学员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2.注重实训教学
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上,除了教与学以外,我们要培养实用型人才,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目前我们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时数占到总课时的40%以上,除了师资与企业进行匹配以外,我们加大了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企业财务人员的课程安排,双方不断磨合,都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市场环境,适应岗位需求。根据教学设计,我们的会计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基础会计主要使学生学会填制凭证,掌握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实际编制与分析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训练。财务会计使学生学会货币资金核算,应收、预付、应付款核算,投资核算以及应交税费核算,并在相关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成本会计主要使学生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各项费用归集分配,并进行企业实践,学习具体应用。
3.完善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体系。以往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学必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当然我们必须要建立这个体系的学习任务,这个是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任务,没有这个体系的保障,其它都无从谈起。现代职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理论加实践,重在操作,因为我们以“职业”为导向,理论必须讲够、讲透。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实践促教学。
所以,我们必须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训课程密切联系岗位需要,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同步。
二、会计专业课程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品质教育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个目标我们将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统一目标。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把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进行到底,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一批的企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会计、审计职业操守、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会审人才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设置的基本体系
为了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突出应用性与针对性。
1.设置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高职教育的统一思想以及基本原则,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时,应从培养目标出发,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分解成三个模块,即基本素质能力、专业素质能力、相关领域扩展能力;每一个大模块有若干个能力的子模块,如专业素质能力可分为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决策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审计监督能力等;
2.设置教学内容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要紧紧结合市场对人才需求,调整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计划,按需提供,及时设置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学院根据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撰写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3.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除了实训基地以外,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学员到企业去实习,以这种方式来满足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建立实训基地,原则上可行性比较好,但是需要人财物的大量投入,给企业和学校带来很大压力,所以教学实训课完全可以进行行业大流通,实行互信互认的机制来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以符合专业教学的需要,保证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适应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之比达到3:2的需要,将各专业课的随课专项实践与毕业前的综合实践相结合,构造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4.配置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一个院校的基石,补课忽视,不可马虎。任何课程离不开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的落实最终要通过每一节课程来实现。那么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适应高职教改需要的、复合型的 “双师”结构专业师资队伍和师资选拔机制将是每个院校的重中之重。教师除了社会化聘用以外,我们可以和企业合作,“双师”并不难实现,可以实现互补,更加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成立由教学人员、教管人员、企业财务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把握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会计作为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和有效运行的一部分,对于现在处于市场经济下的相关企业和公司有积极的辅助作用,是现代学校内部学生从事社会实践需要拥有的基本职能和技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晋升,社会层面上对于会计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内容也在不断随之改变和提升,相应的现代学校内部教学材料和相关内容也会随之做些改变,以此来真正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内部的学生而言,要想真正参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实践中,需要不断对于适时修改、完善的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把握新旧教学内容的转换,找到内部衔接点,保证学习高效化和技能有效掌握,做到对于会计内部学习内容的有效了解,真正实现现代学校内部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汲取。例如,针对《会计基础》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学生需要对于学习内容真正有所了解和掌握,对于会计科目账户、记账方法了解和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薄的登记、账户处理程序、财产清查处理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真正有所涉及和了解,保证学习内容真正有效汲取,对于新革新会计内容做到真正了解和适应,确保自身学习和汲取量,做到对于新体系框架下会计基础内容的有效把握,确保在此过程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落实,真正有效保证学生对于会计基础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二、对于时展形势做到基本把握和了解,做好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效准备
中职学校是一个直接与社会接轨的实践性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势需要教师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做充分有效的编排和安排,学生需要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动手实践,把学习内容真正做到应用到实践应用过程中,对于时展形势做到基本把握和了解,做好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效准备,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动手技能做到充分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会计作为现代社会和企业运行的重要辅助力量,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和掌握一定技能后,需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真正通过后,才能真正保证参与社会和市场经济运行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有效落实。因此,在新的会计课程的完善和修改下,学生需要真正对于新的《会计基础》做出充分了解,真正对于新的调整内容做到有效把握,对于学习内容做到有效了解和掌握,有效把握会计基础内容,真正为自身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三、结语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会计是一门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只学理论是不够的,要懂得如何应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入门学习-《基础会计》的学习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这门课不仅是会计专业的专业课,也是经济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课。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学的怎么样,而忽视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应学习会计什么内容,现根据本学期上课情况做以下探讨:
一、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本人在本学期教营销专业的《基础会计》,这也是我第一次教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之前也听说上这些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课很难上,所以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在上第一节课时,我要先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会计重要性。在我问他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要上这门课时,大部分同学都说不知道,有些学生还反问我:“老师,我们不是会计专业,为什么要学习会计?”这学生问的这问题是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认为,他们以后又不从事会计工作,学了也没什么用,而且我们作为会计专业的老师并没真正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就按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计划,唯一区别就是课时少了,考试难度简单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情,学习兴趣减少,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上会计课时只有个别基础好的学生在听课,其他学生不爱听会计课的原因。
同样是《基础会计》的课程,教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于能力目标培养上应有所不同,作为营销专业学习的侧重点不应该是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增强学生如何利用会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来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并没有专门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整理系统、完整的知识,这就使给营销专业学生造成误区,认为学这门课就是为了如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如何登记入账和编制报表,缺乏针对性内容。而且这门课本来内容就多,非会计专业的学习课时较少,前面在学习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这章花了大量时间,到后面对于会计报表这章也只有草草了事,而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讲,我认为这章才是他们要好好学习的内容,这就导致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作用没体现出来。
二、根据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先给他们分析上这门课的重要意义。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后在工作中主要做:市场调研分析、针对市场制定适合的销售策略及公司发展规划等,这些工作经常要接触到公司中各种大量的数据,而这些大量数据从何而来?就是从会计报表中来。这些信息产生虽然是由会计人员组织而成的,但不意味着使用者可以不去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来龙去脉,只有深刻了解会计信息的生产机制,我们才能做到科学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让学生们了解学会计的重要性,从而且明确学习目的。
我们学校现在推行“166”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多让学生多动手做,让他们毕业后在社会工作能真正用到所学内容,而不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满堂灌”。 对营销专业学生实施会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专门的会计人才,而是使其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要让学生懂得运用会计进行分析思考,我们可以根据营销专业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到业务内容,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现我就列举出作为营销专业中作为营销人员在进行销售业务时与会计相关的内容:营销人员经常出差需向财务借钱,出差回来还要报销差旅费,销售产品时所涉及发票以及制订销售策划等。针对以上内容,我可以确定我的教学目标,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填制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和粘贴各种发票以及发票合法性;其次,在销售产品时必然会用到支票、汇票等票据,要学会如何运用办理这些票据,销售产品中所涉及到的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和使用保管方面的内容以及销售过程中如何合理处理应收账款的额度等等;最后在制订销售策划时要学会看懂会计报表的内容,懂得分析会计报表并能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营销班的学生男生较多,而且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都较差,思想较活跃,上课爱讲话,他们不像会计专业学生那样比较安静,有时总会提出一些特别看法,学生喜欢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学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一味灌输会计理论知识,缺乏师生互动,课堂就会沉闷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就无从谈起。针对学生好动、爱说话的特点,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问引导法、角色扮演法进行直观教学,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每次让他们完成一项任务时,他们最爱问一句话就是,老师有没加分,即然学生们对加分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以加分形式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从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吸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会计课变得生动活跃。
总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是教育的基本要求。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上设计应与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有所不一样,针对不同专业的背景应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学而有用,并能灵活的运用基本理论对会计信息进行初步分析,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现状研究及改革设想[J].中国远程教育 2012年04期
[2]肖文芳《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年
[3]赵楠《工程造价专业会计教学改革探讨》岁月(下半月)2011年
众所周知,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相对较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及学习兴趣,而且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会计知识更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基础会计这门操作性极强、内容比较复杂、系统性又强的课程学习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以往我们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上存在重理论讲解、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及学习的效果均不理想。如何让高职的学生快速入门,为后续会计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做了初步的探究。
2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直接面向会计工作岗位,以培养高职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目的,以会计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项目载体,精选典型的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设计教学情境,模拟会计实际工作环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训练学生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能力。
3具体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我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了优化与改革。
3.1改革课程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要胜任出纳员、记账员、稽核员或主管会计等工作,会计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主要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两个方面展开,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各种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完成企业日常会计工作。
3.2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设置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的一个必需环节,多年来的教学内容都是在学完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企业基本业务会计处理后才会涉及凭证、账簿等操作性较强的内容,这样的设置落后于企业发展实际,我们高职的学生学习时对前面一部分内容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热情,而这一部分又非常重要,结果重要的内容学习效果不佳,后部分学习中学生又觉得操作技能简单而掉以轻心,结果可想而知。为此我们尝试依据企业的实际及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来设置教学内容,按照会计工作过程来组织,在学生对会计职业有了基本的了解后,作为一名初学者,先从原始凭证入手,然后是记账凭证,其中穿插要用到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的知识,接着进行账簿的登记,最后是会计报表的编制,做什么,学什么,让学生知道所有学习内容均是会计工作所必需的,不是因为教材或学科有这些内容才要去学习。通过完成企业会计循环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去组织实践教学内容,训练了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联系学生能够感知的内容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对会计和会计职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由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需持证上岗,所以《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在注重体现会计工作过程的同时,兼顾融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为学生顺利地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双证沟通提供一个良好的便于操作的管理平台,为学生就业打开方便之门。
3.3改变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应用人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职业教育最适合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原来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还在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学,教师为了讲书而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学生即使理论听得明白,遇到具体的业务还是难以应付,无从下手,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将教学内容设置成项目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去完成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全程参与,交流讨论,查阅资料,教师在学生实施任务的过程中起到指导、答疑的作用,在小组讨论实施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归纳总结。这样通过对任务的实施,学生逐渐掌握了知识及技能,整个过程学生是在自主、快乐、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度过的,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基础会计》课程中包含相当多的理论性内容,只是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不适应当前的高职教学,我们在教学时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完全采用真实的会计用品,高仿真的票据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更好地领悟基本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另外,《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场所也应发生变化,将传统的教室授课变为会计一体实训室,在授课过程中,可利用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脑、幻灯机等现代教育手段,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5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摘 要 本文针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现网络化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网络化、现代化是会计教育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会计 继续教育 网络化
宝应县现有会计从业人员3000多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约占8%,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约占15%,其余为具有中级以下职称的人员。在2010年以前全省及我县会计继续教育采取的是集中面授形式。2010年我县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实现了网络化。在从事多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集中面授形式下组织实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全面。教学内容的设置大部分没有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缺乏层次性。不论学历、职称,教学内容几乎一样。影响到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另外继续教育的内容侧重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很少涉及到。
2.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集中面授形式进行的继续教育,正常情况下是将会计人员集中在培训地点进行面授,由老师讲课,培训人员学习,学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一种填鸭式教育模式,这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3.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教学内容前后各期之间没有联系,缺乏衔接。培训计划性不强。前瞻性是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都是基础性的知识,缺少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管理或财务管理前沿问题的研究,也缺少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问题的提炼与研究。
2010年江苏省要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统一采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我们宝应县今年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培训的内容包括: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开设的课程有财政政策与财政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执行培训讲解、财政政策与财政改革、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二是金融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务战略与财务分析、外汇管理法律制度、支付结算办法。
三是企业类:股份支付、收入、借款费用、建造合同。
同时还设有选修课程:商业礼仪、仪表礼仪、举止和谈吐礼仪、商业礼仪中的其他礼仪、市场营销中的沟通、营销沟通的技巧。
我县2010年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进行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2010年培训虽然结束,但我们发现该培训模式与集中面授培训的相比存在以下优点:
1.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如前所述集中面授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会计继续教育面对的大都是有家庭、有工作的成人,学员就有可能因为自身的种种原因而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去接受培训,从而影响培训效果。而网络课程是在你有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听课,其无论你今天听了多少时间,你听过的都可以累计计算,而且如果你没听懂、没听会还可以从头再来学,直到你听懂、听会为止。今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培我就深有体会,平时上班比较忙,在单位没有时间上网学习,就晚上回家学,觉得学得既轻松又自在。网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获取相应的知识。
2.学习的自主性较高。今年的远程教育模式是分块的。完成听课学时计20分,完成模拟考试(总分20)以模拟成绩计分,还有60分由宝应县财政局按排特定的时间进行计算机考试,以考试成绩计分。我就是在完成前二项学习任务,获得39.6分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试,因此,觉得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觉得学得积极主动。因此从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化为现在的主动学习。
3.培训内容有一定的层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内容设置上可以看出,其对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设置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其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
4.降低了教学成本。集中面授每次都要有相应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每次授课都要聘请教师等。而远程教育模式下,高水平课件制作出来以后可以供全国学员学习,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
当然一项新措施的施行不可能尽善尽美,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也存在下列一些不足:1.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远程教育模式要求学员必须在网络上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有电脑硬件的同时必须要链接互联网。否则,就无法学习。2.学员学习是否认真无法知晓。远程教育模式是由学员直接通过互联网点播课件学习,由系统自动记录学员学习时间,如果学员只是点播课件而不在计算机面前听课件,网络、网校是无法进行监督的。因此,远程教育模式对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都较高。3.培训分层性还不全面。对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但对具有高、中、初三个级别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没有进行细分,尤其使得具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觉得这样的继续教育进行与不进行,没什么区别。
我想对于网络教育的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学习的软、硬件受限制的地区,可以利用电大等学校的教学设备,选择远程教育课件的教学内容,采取面授的形式组织学习。
2.可由会计管理部门进行集中考试,以防止部分学员学习马虎、应付。宝应县2010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采用远程教育模式,其步骤是会计人员先通过网络自行点播课件进行学习,由系统计录学习时间,学习完规定时间、内容,即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由宝应县财政局会计科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合格当场确认。效果不错。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明确在2007年启动中央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完成公共管理平台建设。
一、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提高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需要。公共财政为社会提供的教育支出通常面向特定的单位,各个不同的特定单位之间各自为政,互相封闭,往往使公共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共属性,容易造成全社会教学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财政资金效益受到制约。集中财力和优势师资力量建设会计专业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公共产品的形式面向社会提供会计教学资源,既可以服务于全国1300万会计人员,使每年130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每年60至100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每年以百万计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考人员从中获益,同时也可以为全国开设会计专业的众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使国家财政支出在一个项目上的投入实现全社会共享的目的。
(二)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需要。会计专业的特性决定了确定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能力标准,构建国家标准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会计是一个标准化特点非常明显的行业,会计理论虽然丰富多彩,但是高职生学习的会计实务必须服从于全国统一的会计准则,这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准则。由于法律和准则的制约,各个院校、各种培训机构开发的所有的教学资源事实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层次或水平的高低而没有核心内容上的不同。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级的标准和围绕实现这一标准的高水平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会计教学、方便于自主学习,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
(三)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高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对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的学习体系具有非常迫切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特长在哪里?一般认为,与本科会计专业比,高职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加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本科的发展定位也在调整。通过研究众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发现,本科会计教学现在同样引进了以往没有的会计模拟实训等教学内容,也同样在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必须在与岗位需求更紧密的联系上寻求新的突破。通过建立国家标准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正是通过吸收国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低成本转换提供基础条件的有效途径。
二、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由多个不同层次的标准和达到不同标准的专业教学资源组件或模块以及相应的检验系统构成,学习者出于不同的学习目的或者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组件或模块来进行学习。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分阶段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这是教学资源建设和考核的依据。它是按照就业中要求的操作标准,对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的说明,也是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及职业资格认定机构之间学分互认的基础。二是围绕达到各阶段标准的教学资源模块,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也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内容、网络课程课件、模拟实训体系、教材及学习指导资料、应用表格、应用软件、在线练习、在线辅导等。三是考试考核体系,这是对是否达到标准的检验系统。主要包括模拟考试题库和自动组卷评分系统。
(一)分阶段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以财政部的各种专业证书考试大纲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会计岗位能力的通用标准,可以实现校内评价与行业评价相结合,保证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效沟通会计培训与会计学历教育的联系。会计专业证书有不同的类别和层次,高职教育也可以与之对应形成分阶段的目标与标准。这一标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将随着岗位的细分增加不同的标准类型,并随着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修订。在现阶段拟建立如下五种不同的标准,分别对应不同的能力模块。
1.会计从业资格标准。这一标准是会计行业的入门标准,是社会培训机构从事基础会计培训应该达到的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则不能进入会计行业。根据近几年的实践,高职在校生在一年级学习基础课的同时,专业课程应该也完全能够达到这一标准。这一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一年级应该达到的专业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实务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这一标准表明会计从业人员达到履行相应级别会计专业职务的能力。在现阶段主要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二年级应该达到的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会计人员参加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高级会计实务。中级和高级标准不对应高职在校生。
3.高职毕业标准。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全部内容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内容融合于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之中。通过适当取舍和模块组合形成高职高专毕业标准,使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三种证书考试的范围。这一标准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了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能力要求的标准。这一标准对应于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达到毕业水平的基本标准,是高职院校组织教学的依据;二是作为各种大专层次的教育应该达到的通用标准,如: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收实务、经济法和审计等课程。其中大部分课程可以与考证课程实现标准融合和资源共享。不能直接实现标准融合资源共享的课程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组合实现。最终目标实现高职毕业标准与专业考证标准的基本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全社会通用。
4.注册会计师资格标准。这一标准是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国家认可的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标准。按规定高职三年级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这一标准可以对应于下列人员:一是报名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的人员;二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学生毕业时所学知识框架的参照标准;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国家会计实务领域最高层次的考试,虽然不直接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的标准,但是其考试范围的主要内容都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的五门课程: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
5.继续教育标准。继续教育是法定的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可以每年根据当年会计知识更新的需要动态制定,为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提供标准,同时,也作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补充新知识的标准。
(二)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
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内容。要求能够满足院校学生和社会上的学习者在网上完成达到上述标准的全部内容的学习,并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实验实训提供标准化的学习资源。主要内容如下:
1.专业培养方案。学习者通过学习适用于不同标准的专业培养方案可以事先了解达到不同标准应该学习的课程模块、应该完成的作业和应该完成的实训以及应该完成的模拟考试。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教学方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教学方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教学方案、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案、注册会计师资格教学方案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虽然互相独立,但是其中通用的课程模块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方案中出现,实现一个课程模块服务于多个不同方案。
2. 教材、教学案例、学习指导。这一部分主要是提供给学习者的文本资料,其中,实现考证标准与高职标准融合的教材可以一本两用,不能完全实现标准融合的教材可以分成若干模块,将标准融合的部分和暂时不能实现融合的部分分成不同模块,服务于不同目的。案例和学习指导分别对应这些教材,作为学习这些课程的配套资源。
3. 教案和电子课件。为上述课程分别制作可以扩充修改的标准教案和电子课件提供免费下载,主要服务于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的讲授,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
4. 网络课程。上述教材所对应的课程模块分别聘请专业骨干教师讲授,并将讲授的录像与课堂演示、情景案例、电子课件以及各种特别制作的动画和特别效果等结合在一起制作成多媒体网络课程,供学习者分单元点播或下载。实现随时随地听取网上名师授课,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资源。
5. 网上实训系统。会计专业从事的主要是信息处理工作,其特点为会计专业建立网上实训体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网上实训系统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模拟演示系统:提供会计核算全过程的业务操作演示和会计账证表的展示。第二部分是会计模拟操作系统:提供典型企业的成套业务和成套的空白账证表,使学习者在网上完成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全过程的真账实操,这是自主操作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是会计检查模拟系统:提供全套账证表,让学习者对其进行会计审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做出报告。
6. 应用表格。提供上述所有课程需要应用到的各种空白表格的下载。如:入库单、领料单、支票、汇票、完税证、记账凭证、现金流量表、审计工作底稿、纳税申报表等。
7. 应用软件。提供上述所有课程需要应用到的软件教学版的下载。如:会计核算软件、审计软件、纳税申报软件等。
8. 在线练习。为上述所有课程提供练习题库,实现分课程、分单元的自主网上练习。客观题网上自动批改,主观题提供参考答案,对所有题目提供解析。
9. 在线辅导。由专业教师轮流网上答疑,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在线交流,指导答疑。
(三)考试考核系统
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职课程结业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由系统自动生成模拟试卷,客观题自动阅卷,主观题提供标准答案。在技术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大部分课程考试完全的自动阅卷。
三、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