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6:56: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学生物学笔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材及教学;方法与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96-02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生物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生命科学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在生命科学各专业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物质组成、结构及功能以及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揭示生命的本质。生物化学分三部分: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物质代谢及其调控、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第一部分属于静态生物化学(static biochemistry),后两部分属于动态生物化学(dynamic biochemistry)。
一、生化不同版本教材比较
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共同语言和基础。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使其内容变得十分广泛和深入,生化教科书从最初几百页到如今的千余页,内容越来越丰富。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2012版是典型的生物系生化课的内容,包括生物物质、物质代谢和基因表达及其表达调控三部分。而Berg等的“Biochemistry”2012年版不仅包括了以上三部分内容,又增加了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反应的内容,包括感觉系统、免疫系统、分子机械和药物发展,将特殊生理过程的生物化学加以突出,而且该书将最新发展起来的生物化学新领域,如蛋白质组学(proteomes)和基因组学(genomes)也作了介绍和讨论。医学院的生物化学教材以“Devlin的Textbook of Biochemistr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2010版内容为例,该书由26位在不同生化领域较知名的教授,分别编写了27个章节,使该书有了极其鲜明的特点:该书打破传统生化教材的章节结构,每一章集中讨论1~2个生化内容,更突出了医学院校生化的特点,紧密与医学结合,特别对生理过程中的生化机制做了详尽的介绍,如激素、维生素、细胞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癌症、维生素、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微量元素及大量营养元素的代谢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P450与一氧化氮合成酶、脂肪酸和中性脂肪的合成、贮存和利用及特种脂类的代谢途径等。上述三本国际知名教材的共同特点是内容翔实,包含大部分已定论的新发现、新结论和新方向,同时有更多的联系实际和生物化学中关键问题的论述。简言之,其特点是全、新、联系实际。
国外的生化教材还有很多,代表性的有:
(1)Harper illustrated,Biochemistry,28thedition,2009;(2)Lehninger priciples of Biochemistry,4th edition,2004,5th edition 2008,6th edition 2012;(3)Zubay Biochemistry,4th edition 1999;(4)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Moran,Horton,Perry;5th edition,2011;(5)Textbook of Biochemistry,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Thomas Devlin;7th edition,2010;(6)Biochemistry-molecular basis of life,yrudy,Ekee,2008;(7)Biochemistry,Berg,Stryer,5th edition,2008,7th edition,2012;(8)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Voet and Voet Katsiglis;3th edition,2008,4th edition 2010;等等。
国内生物化学教科书有很多,历史上曾有几本影响较大的生化教科书:(1)刘思职编的《生物化学大纲》,1954年第一版,1957年第二版。(2)郑集编的《普通生物化学》(上、下二册)。(3)沈同、陈同度编的《普通生物化学》(上、下二册)。(4)沈同、王镜岩、赵邦睇等编的《生物化学》第一册、第二册,1980年第一版;沈同、王镜岩二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三版;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精简本,2008年)。(5)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编写了《高等生物化学》讲义,对我国生化教学起过重要作用,只可惜没有正式出版。(6)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用生物化学》1~7版,该教材内容丰富,尽量反映医学生物化学的新进展,突出了西医生物化学的特点。(7)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供中医药院校应用的《医用生物化学》,该教材简明扼要,强调“三基”,使用简明的语言反映新进展,尽量突出了中医药的特点。国内外生化教材比较,国内教材存在如下不足:(1)一般更新较慢,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先进性和权威性。(2)没有坚持连续改版,大多寿命短,知名度不高,在国际上没有影响。(3)缺乏原始研究的数据和图表,大多图表是自己参照国外版本修改的,缺乏科学性。(4)没有一本国内生化教材是彩色图版,纸质较差,无法与国外教材相比。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以下建议:(1)一方面,国家应当加大教材编写和出版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年轻学者编写教材的积极性,鼓励各出版商竞标出版,实行优胜略汰,各学校要鼓励教授编写有特色的生物化学教材,将教材编写纳入职称评定和工作量评定。(2)提倡采用国外优秀原版生物化学教材。(3)鼓励多名教授联合翻译国外的优秀教材,以缩短出版时间。(4)提高教材的印刷质量。
二、生物化学教学的方式比较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还要不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生物化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持赞成态度,大多是年老、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其理由为:(1)学习要系统性,应循序渐进地进行。(2)教师熟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了解课程内容的主次和关联,这有利于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3)课堂教学,课题提高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多为年轻教授,认为生化教学应当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提出主要学习的内容,应了解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自己在教科书或网络上学习相关内容,解答教师的问题,并提出疑问,然后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这样的好处是:(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3)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际上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和逐步实行PBL、TBL、慕课、微课等教学法且更倾向于后者。这些方法是以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组织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1)教师应提出有深度和兴趣的相关问题。(2)学生应积极参加到解答相关问题的知识学习和讨论中来。(3)助教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钻研讨论,以达到最终的学习结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积极推进。欧美的教学以教授为主体,讲课内容方式都由教授自己安排,而且讲课教授一般是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阅历的,总体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比较好(如哈佛大学),讲课有较大的开放性和个人随意性。
总之,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激发”和“引路”。一个好的生物化学教师,应当能激起学生对生化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选择优秀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Nelson DL,Cox MM.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6th ed. New York: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2.
[2]Berg JM,Tymoczko J,Stryer L. Biochemistry. 7th ed. New York: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2.
[3]Devlin TM. Textbook of Biochemistr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7th ed.,2010.
关键词:梨;单花芽变;植物学;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S6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19
梨属于蔷薇科(Rosaceae)、梨亚科(Pomaceae)、梨属(Pyrus L.),落叶乔木,是世界性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在仁果类中,仅次于苹果。世界梨属植物约有30余种,原产我国有13个种。在天然杂交和自然突变作用下,产生了复杂多样的种、品种和类型。
本试验材料即为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试验园一株40a生延边大香水梨上发现的“单花”枝变。其突出的特点是92.6%的花芽中只着生1朵花,88.2%的花芽为纯花芽,果台上不着生叶片,营养集中,果实接受阳光充足。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延边大香水梨母树(称为多花梨)及其单花芽变(称为“单花”梨)为试材。
1.2 方法
对植物学特征、特性调查(树姿、树势、枝条、叶片、花朵、果实等),生物学特性(物候期、结实特性),“单花”变异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特征、特性比较
对二者树体及器官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花”梨的花芽由多花变为单花,部分花芽由混合芽突变为纯花芽(见图1),“单花”梨92.6%的花芽每个花序只着生1朵花,单花中由88.2%的花芽为纯花芽,果台不着生叶片外,其他植物学特性未见差异。“单花”梨与多花母树梨的花蕾均为白色,5片花瓣。
“单花”梨每个花序只坐1个果实(见图2),多花母树梨每个花序坐果为2~3个不等(见图3),果实均为椭圆形,果实成熟后着色为金黄色。
“单花”梨与多花母树梨高接树的树形均为近半圆形,枝条极性强,幼树长势健壮,树姿直立,成年后开张,萌芽力、成枝力均强;一年生枝条为灰绿色,节间弯曲,梢尖稍被有茸毛;叶片浓绿色,角质层较厚,有光泽。
2.2 生物学特性比较
2.2.1 物候期调查
对二者进行了物候期调查,研究发现:“单花”梨与多花母树梨在萌芽、开花、落花时期上未见明显差异,但二者果实成熟期有所不同,“单花”梨果实成熟期比多花母树梨提早5d左右(见表1)。
2.2.2 结实习性调查
以山梨花粉为授粉材料对“单花”梨与多花母树梨进行授粉试验,对坐果率调查研究发现:“单花”梨的花朵自然坐果率低于多花母树梨,异花坐果率则高于多花母树梨;“单花”梨与多花母树梨因花粉败育,所以均变现为自花不结实(见表2)。
2.3 “单花”芽变稳定性研究
以山梨为砧木,分别以“单花”梨、多花母树梨为接穗,各高接30株,待确定成活后,连续6a调查单花比例(调查结果见表3)发现:多花母树梨高接后仍表现为原多花性状,“单花”梨高接后则表现为新生枝条中、下部仍为单花性状,顶端恢复为多花性状。这充分说明了此梨的单花芽变既有纯合的同质体,也有非纯合的嵌合体。若想要充分利用单花的芽变,要不断增加纯合同质体繁殖世代,对嵌合体部分也要不断进行繁殖,尽可能分化和纯合单花芽变,使其尽早转化为单花同质体。
3 讨论与结论
论文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舞弊行为;防范机制
1934年,Lapiere在对美国的餐厅、宾馆和汽车旅馆经理的邮寄问卷调查中,询问“是否会接待中国人”,发现这些人在问卷调查中的态度与他们的实际行为完全没有关系。这项研究颠覆了人们认为态度影响人的行为的常识.但是,随后几十年社会心理学关于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大多符合人的常识,即二者存在关系。许多研究围绕如何解释和预测二者的关系而展开,其中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20世纪80年代,Ajzen在理性行为理论(TheofReasonedAction)的基础上,增加知觉行为控制变量(perceivedbehavioralc0n—trod,形成计划行为理论,并且上世纪90年代以来,应用于多个行为领域:和艾滋病相关的风险承担、乳房的自我检测、慈善、的使用、控制烧荒政策、折扣卷的使用、/酒精成瘾、健身、快餐消费、健康相关行为、道德行为、戒烟、的自我检测、暴力控制、选举行为、女性职业行为等。
本文从态度与行为的相关性角度,基于计划性行为理论,对大学生舞弊行为进行探析,希望能够深化大学生舞弊行为的研究与拓宽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范围。
一、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和重要概念
计划行为理论扩大了理性行动理论的适用范围,研究不仅仅局限在那些在人们意志控制之下的行为,试图能够对其他行为给出合适的解释和预测。计划行为理论和理性行动理论都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经由行为意向对行为产生间接产生影响的,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计划行为理论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中引入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并认为当感知行为控制达到可以准确反映实际行为控制的程度时,就能够同意图一起被用来预测行为(见图1①)。
行为态度(Attitudetowordthebehavior,AB)是指个体对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积极或消极评估,它主要受行为信念(Behavioralbeliefs)的影响。行为信念是指行为将会导致预期结果的主观可能性,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行为信念强度(strengthofbelief,b),指的是行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另一个是行为结果的评估(evaluation,e),它们共同决定行为态度,根据期望价值模型,用函数式表示:ABo~∑biei。另根据Bagozzi等人的建设性批评,态度不仅要重视态度的工具性成分,例如,有用一有害、有价值一无价值,还要重视态度的情感性成分,例如,愉快一痛苦、喜欢一不喜欢。主观规范(SuhjectNorm,SN)指的是当个体决策是否执行某种行为时,个体感受到的重要的或组织对他的行为决策所产生的压力。主观规范收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规范信念(normativebelief,n),它指的是个人预期到的重要参照个人或团体对该行为的期望,另一个是依从动机(motiva—tiontocomply,m),它指的是个人依从规范信念的意向或强度。按照期望一价值模型,用函数式表示为:SNcc∑nimi。Cialdini、Kallgren和Reno三位学者主观规范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个人规范(personalnorm)示范性规范(descripi—tivenorm)和指令性规范(injunctive)。_5]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BehaviorControl,PBC),指的是个体感知到的执行某种行为的控制能力,反映了个人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同样地,它也受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个是控制信念(controlbeliefs),指的是个人感知到的促进和阻碍执行某行为的因素。控制信念是对某些客观条件的知觉,这些条件包括个人能力、机会、环境、资源等,如果知觉控制行为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控制条件,那么他可以作为实际控制行为控制的行为指标,直接预测行为的可能性。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的另一个因素是知觉强度(perceivedpow—er),指的是知觉信念对行为的影响强度。用函数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为:PBCoc∑cipi。
二、基于TBP模式的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分析
(一)大学生舞弊行为的TPB模式剖析
计划行为理论以行为意向与行为存在正相关为其理论预设,而行为意向又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大学生舞弊行为意向直接影响大学生舞弊行为的实施,大学生个体对待舞弊行为的态度,他的主观规范和直觉行为控制直接影响舞弊行为意向。这三个因素均具有正负两个维度,正的维度对行为起激化、促进作用,态度越积极,收到的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舞弊行为意向就越强大,行使舞弊行为的概率也就越高;反之,负的维度起抑制阻碍作用,消减个体的舞弊意向,从而降低行使舞弊行为的概率。
考生的行为态度是指考生对自己如果进行舞弊行为的价值评价和情感倾向。价值评价是一种工具性的态度,粗略而言,可分为有用和无用的评价。有用的评价可能是由于舞弊可以帮助他通过考试,甚至获取高分,得到奖学金等等,无用的评价可能由于其平时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根本就不需要通过这种不正常的手段去获取高分。情感倾向是一种情感性的态度,粗略而言,可分为接纳与排斥。在情感上接纳舞弊行为,主要原因是道德观念的淡化,没有诚信的观念,没有公平的意识,甚至没有羞耻之心;在情感上排斥舞弊行为则是由于有着强烈的道德观念,不诚信、不公平、没有羞耻之心是不可取。工具性的价值评价和情感性的感情倾向统一于考生个体的内在态度,存在多种组合可能性。第一种是有用与接纳的组合,这种组合最容易诱发人的舞弊意向;第二种是有用与排斥的组合;这种考生处在一个相当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工具理性使他认识到舞弊可以帮助他,对他有价值,但是道德观念又在约束他。这种组合诱发舞弊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工具价值的大小和他道德观念强弱之间的比较,发生概率可大可小,但整体而言,比第一种没有道德约束的组合要小一些;第三种组合是无用与接纳,由于舞弊对其的考试结果没有影响,其没有进行舞弊的必要,所以不会产生舞弊的意向。但是这种组合并不保险,因为他没有内在的自律规范,也许在另一个考试场合,他认为舞弊有用了,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进行舞弊;第四种组合是无用与排斥,这种组合最不可能产生舞弊意向了。
考生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要实施舞弊行为时所感受的压力,感觉到的压力越小,实施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感觉到的压力越大,实施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具体而言,实施舞弊行为是所要面临的主观规范也可分为三类,即个人规范、示范性规范与指令性规范。个人规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等同于个体的自我认同和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在某些关涉道德价值的行为领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道德规范对这些行为的解释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已经被一些研究所证明。舞弊行为本身便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个人规范(道德规范)对行为意向产生了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个人规范越严格,道德规范越强,产生的抑制作用也就越大,产生舞弊行为意向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反之越大。
同时,个人规范也与态度中的情感倾向相互影响,道德感越强,产生的排斥情绪越高,道德感越弱,产生的排斥感也越弱。示范性规范在考试舞弊行为中,主要指的是在考场上同辈之间的相互影响,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考风问题。如果特定考生旁边的其他考生没有进行舞弊,整个考场上的风气很好,那么考生感受到的压力也就越大,反之,如果整个考场的考风很差,那么产生舞弊行为意向的可能性也很大。指令性规范指的是学校或者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或者法规,如正在制定完善中的《考试法》,规定国家教育类考试最高可判7年。这类指令性规范其带给考生的压力,起了很大的威慑作用,对舞弊行为意向的产生起抑制作用。这三类主观规范综合起作用,共同影响着考生的舞弊行为意向的产生,他们之间有时形成合力,如个人规范强、示范性规范大、指令性规范严厉,那么对舞弊行为意向的抑制作用着则越大;他们之间也有可能产生矛盾,使他们的作用力相互抵消,假如指令性规范强,但个人规范弱、示范性规范弱的话,就会消减指令性规范的影响力。考生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考生预计有哪些因素对其实施舞弊行为起促进或者阻碍作用,是对自己实施舞弊行为的难易程度的评估。知觉行为控制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因素与完成行为能力的信心有关,Ajzen称之为自我效能感;一个因素与行为控制有关,Ajzen称之为控制力。考生的行为控制力与以下要素相关。第一,最直接的是当场的考试氛围,包括老师监考的松紧状态和同考场同学的考试行为等,监考越松,考风越差,控制力越强;第二是传递舞弊信息的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工具的普及,可供考生利用的舞弊工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让监考老师防不胜防,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可考生的控制力;第三个因素是考试形式和内容,包括考试的开闭卷形式、考试内容的来源、主客观题的权重等等。有一种观点认为防范考生舞弊应该做到考试内容客观化,考试形式标准化。笔者对此持有保留意见。我们知道选择题是最客观的,同时也是考生舞弊最容易的,瞟一眼都能瞟到很多答案。笔者认为考试内容的客观化,标准化反而增强了学生舞弊行为的控制力。其实这也是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下弊端的体现,高校行政权力膨胀,中大一统的教育体制,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灌输式教学法大行其道,这些根本的原因导致考生舞弊行为控制力的增强。试想如果我们考的是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即使是开卷考试,恐怕学生也会感觉到自己实施舞弊行为的困难,感到自己的控制力弱,从而降低他对舞弊的信心。
(二)突显信念的提取与大学生舞弊行为的TPB模型构建
突显信念(SalientBliefs)是计划行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被认为是主观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认知和情感基础,它不仅可以解释个体为何拥有不同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而且还可以为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笔者借助TPB模式研究大学生舞弊行为,最终目的也正是要探究防范舞弊行为的措施。通过前一个部分的分析总结,笔者提取了下面五个直接影响考生突显信念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道德信念。考试舞弊行为作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个体道德信念在产生行为意向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影响个体的情感性态度,而且也影响着个体的主观规范。第二个因素是制度规范,制度规范对考生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都会产生影响。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考试规定或者法规如果比较严厉的话,那么考生对舞弊的排斥也就越大,他感受到压力也就越大,也会考虑舞弊被抓的后果,增加了舞弊的难度。第三个因素是学风考风。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与考试风气对考生产生舞弊行为意向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学习风气影响考生平时的学习行为,如果学风很好,考生平时很努力,那么他对舞弊的态度应当是消极的,反之是就可能很积极;如果考风很好,无疑增加了那些有舞弊意向的人的心理压力。第四个因素考试模式。考试模式本身也会成为一个影响突显信念的一个重要因素,原因是客观的具有标准答案的考试是滋生舞弊行为的温床。第五个是工具因素,也是当代社会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之一,这个因素直接影响着考生的行为控制力,考生如果能够轻易借助通讯工具传递舞弊信息,那么无疑会增加考生产生舞弊行为意向,实施舞弊行为的可能性。通过上述的总结,我们可以构建一个考生舞弊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见图2。
三、基于TPB模式的考生舞弊行为防范机制
通过TPB模式分析,我们得出有五大主要因素影响着考生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进而影响考生舞弊行为意向,产生舞弊行为。为了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我们也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
(一)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舞弊作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由于道德观念淡薄引起的,它不但让学生对舞弊产生积极态度,也弱化了考生的主观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包括诚信意识、公平意识、公正意识等,能够有效地消除产生舞弊行为意向的诱因。
(二)加强制度规范。要做到惩治舞弊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在考前让学生知道这些规章制度,产生威慑力,让他们明白舞弊行为的严重后果。这些制度规范可以影响学生的主观规范与行为态度,从而降低产生意向的可能。
(三)严抓学风考风建设。有些学生是平时不用功,考试靠舞弊产生了对舞弊行为的依赖性,形成对舞弊积极评价。要消除这些人的舞弊行为,只有通过狠抓他们平时学习管理,使他们学习进步,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舞弊行为意向。有些学生本来没有舞弊意向,但是由于考风太差,另一些同学通过舞弊得到了理想的分数,而自己辛辛苦苦复习得来的分数,还不如他们,这样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也会有舞弊的意向发生,这种情形可以说是逼良为。所以一定要纠正考风。
文/何福高
龙骨花,又名霸王花、量天尺或剑花,巴马老百姓叫观音莲,属于仙人掌科植物。盛产于巴马的大石山区,是巴马的名贵特产之一。
巴马的老百姓之所以把龙骨花叫观音莲,源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年巴马遭受大旱,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无地表水的大石山区旱情更加严重,粮食颗粒无收。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山民们开始时挖野菜、树根充饥。后来由于干旱日趋严重,连野菜也长不了,很多植物也干枯了。唯有一种爬在石头上,类似龙骨的植物长得十分茂盛。村民们原来并不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是不是能吃,是不是有毒,但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就不得不找来那个在大旱之年仍然长得十分茂盛,而且爬满石山的植物煮吃。结果不但能吃顶饿,好多因为饥饿而生病的人病也好了。后来人们为了感激这个植物的救命之恩,就给它起名叫观音莲,比喻它就像观音菩萨一样。从此,巴马人就把这种学名叫龙骨花的植物叫观音莲。
龙骨花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它具有清热润肺、除痰止咳、滋补养颜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龙骨花对治疗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疗效。还可治疗燥热咳嗽、咯血、颈淋巴结核。巴马人习惯用它煲猪脚汤和猪骨汤,味道清甜芳香,是极佳的清补汤料。
主要产品:龙骨花干品。
一个医学博士的侍亲笔记――热酒少伤肝
文/曾丽雄
每逢过年过节,我都要陪妻子去看望岳父岳母。岳父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酒中仙”,大半辈子都与酒打交道,没事儿就爱小酌两杯,饮酒品酒,俨然成了生活的乐趣。于是,每次陪岳父喝酒就成了我的一项“艰巨任务”。
岳父退休后,因为身体的原因,酒量大减,但每次只要是儿女们来看他,这“翁婿对饮”的场面可是少不了的。岳父高兴,可家人却十分担心他的身体。过量饮酒十分不利于健康,特别是白酒,直接伤肝,还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那么,怎样喝酒才既能尽兴又能减少危害呢?
侍亲心得
我用的方法是:喝白酒先烫再饮。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翻转课堂;优势及挑战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课题[2016SK2052];湖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资助(湘教通[2011]76号);湖南大学生创新课题两项[0110-0901002016]和[1021-00107097];校级基金课题。
R-4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生命活又兄匾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辅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重要的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为学习食品化学及高等生物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现就该门课程在实施翻转课堂时的优势和挑战作简要论述。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1.翻转课堂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影响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再是授课的唯一主体,而是学生身边的导师,评价者和顾问。当前在《食品生物化学》实际教学中,己经采用在线学习和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以及根据课本重点知识技巧的微课、录像课资源,可以让那些因病或参加活动的学生不会被落下功课。翻转课堂的内容被永久保存,建立资源库,可供教师随时查阅和修正,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的个性化教育。
2.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的沟通。《食品生物化学》翻转课堂要得以实现,最根本的是学生课前的深度学习和真正将课堂上的互动引向更高层次。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有助于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工具平台有很多,学生可以通过skype, email,交互式平台和电子教学平台等实现这一目的。
(二)翻转课堂面临的挑战
第一,基础的技术支持和基本的资源供给需要建设和完善。基础的网络平台现在看来己经不是主要问题。教育公共网络基本建成,学校和家庭实现了互联互通,这些技术层面己没有任何障碍;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发达地区家庭电脑和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即便是欠发达地区,在不远的将来,这一问题也都能逐渐被解决。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食品生物化学》网络微课程的建设,相关课程资源的提供,慕课公共平台的搭建,这些工作由谁来做?是纯粹公益的无偿提供,还是实行商业化运作?如果是商业化运作,它又如何进入学校?其经费由学校或者学生家庭承担,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来买单?海量的课程建设,需要巨大的资源支持,因为只有在优质资源的强有力支撑下,才会产生最优秀的“翻转学习”的成效一一资源越丰富,选择性越强,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教材的呈现要更多地从便于学生“课下”学习的角度来立意。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如果说好的课程决定着培养好的学生,那好的教材自然决定着学生好的学习。现行教材虽然有大量先进、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但实际上的课堂变革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发生,以此立意的教材自然也无从以合法的身份出现。《食品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恰恰可以通过一步到位的策略和方式,推进从教材到教学的根本性的转变。知识点的陈述就应该尽可能详细、通俗,更应该注重前后知识的勾连,注重相关知识的提示和回放,注重某些辅学习资源的提供或者“链接”。如果条件具备,己经达成了教材与网络课程资源的互通和共享,那还应该在教材中提醒、提示不同层次学生,课下学习可以选择最优、最适合的微课程类型。在现阶段,比较实际的做法是,在现行教材的前提下,可以编写与翻转课堂相适应的补充材料,供学生课上、课下(主要是课下)学习时参考。
第三,受翻转课堂挑战最大的是教师。首先是学科知识、能力的挑战。教师的积淀是否应对和满足现实中孩子解决问题的需求。其次是教学素养的挑战。从教学的角度看,习惯或者满足于灌输,大量预设,少有生成,课堂的程式化、格式化、机械化倾向愈益严重。教师设计、实施教学中的思考、研究以及“教学相长”的过程和价值,几乎没有实现的空间。最后是权威和地位的挑战。现实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比较普通,但由于时空的限制,在多数孩子的眼里,教师都是某一学科或者某一领域的绝对“权威”,而且在管控和评价方面又常常以分数论英雄。《食品生物化学》翻转课堂将改变传统的崇尚“师道尊严”师生关系,开启更加民主、协作、交流式的师生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金磊,土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4) : 46-52.
[2]汪晓东,张晨蜻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学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3, 23 (8):11-16.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 (7):5-16.
[4]蒋三强.视频教学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英语广场(下旬刊). 2013 (10) : 95.
[5]于晶双.信息技术环境下认知学徒制教学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6]张卓.“翻转课堂”模式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4 (10) :164.
}7}土莉.当议高职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构建「J}.科技展望.2014 (8) : 34.
[8]土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 (3):71.
[9]张贝.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J}.科学导报.2014(16):39.
[10]程宏.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T}.文教资料.2014 (24) :174-175.
[关键词]氧化应激;心肌细胞;prohibitin;表达;分布变化
[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6(b)―0186-02
当生物体受到损伤时,细胞内的代谢产物会增多,或者在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不足时,也会造成细胞内的活性氧堆积。这种情况会毒害细胞,造成细胞损伤。这种不平衡现象叫做氧化应激。经过医学界多年研究,统计得知,激烈运动,缺血,缺氧等都会造成袭击细胞损伤,从而产生氧化应激反应。通过仔细研究,发现线粒体是氧化应激的主要攻击目标,细胞内的氧份不平衡会使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目前医学界还不能确定损伤原理。该研究主要对大鼠的心肌细胞核线粒体做了严谨的实验,发现慢性束缚应激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prohibi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分析应激心肌细胞prohibitin被氧化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动物采用Wistar大鼠,体重约为11―15g,实验共用50只大鼠,乳酸脱氢酶试剂盒从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选购。prohibitin单克隆抗体从上海新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进,兔抗人环氧化物酶一2单克隆抗体从上海亿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进,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二抗则从上海史瑞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进,其他实验材料全部从美国Sigma公司购进。
1.2方法
①心肌细胞的培养。首先将大鼠心脏取出,并磨碎,用浓度为0.25的胰酶消化液来讲心肌细胞分离,并将细胞放于浓度为10的胎牛血清MEM培养液中培养,经混合液放于温度为37℃,C02浓度为5的环境中进行培养。最后选取自律性搏动>100b/min的心肌细胞用于实验。 ②细胞死亡检查方法。将心肌细胞放置于含有浓度为0.1%的多聚赖氨酸的玻璃板上,按照上述建立模型的方法对细胞进行处理。并将其中加入浓度为锄的多聚甲醛固定液,并放置30rain,然后将固定液清除,振荡15min。加入Hoechst33258染色液,并再次振荡15min。最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细胞死亡的数量,计算死亡率。 ③乳酸脱氢酶活跃性检测。采用先进的试验方法,按照采买的乳酸脱氢酶试剂盒的要求进行检测。将体积为1mL的实验液和200μL的心肌细胞培养溶液按照规格加入1cm的光程比色杯中,并搅拌均匀。并将其放置在温度为37℃的环境下3s,记录初始时期的吸光度,在防止1分,2分,3分时分别记录吸光度,并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出吸光度的变化程度。 ④心肌细胞活力检测。运用MTT实验来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首先将大鼠心肌细胞放置于96孔板之上,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培养时间。将原来的培养溶液换成没有血清MEN培养基,并在96孔板的每个孔中加入MTY溶液,将其放置在温度为37℃,CO2密度为5%的环境下4h,停止培养,将孔内的培养液上层溶液消息提取出来,再向每个孔中加入150μL的DM-SO,充分振荡,时间为10min,使后加入的液体充分溶解,并用专业仪器检测各孔的吸光度,并将其记录。
⑤通过ATPase实验类测定线粒体的活性从而推断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作用。 ⑥最后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来判定线粒体的跨膜电势。 ⑦利用蛋白质印迹试验检测氧化应激心肌细胞及线粒体中prohibitin表达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PSSll.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2结果
2.1氧化应激致心肌细胞损伤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明显升高且经统计学原理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线粒体情况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教育体系中最受认可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对新课程内容的预习,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课堂教学上的重难点,哪些知识自己可以不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哪些知识自己理解不了需要在课堂上听取教师讲解,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1]。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掌握新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学概念,不能只将预习作为一项简单的看书活动,而是在预习之后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意识到生物教材中哪些是重难点,自己通过预习掌握了哪些生物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注意分析、归纳生物知识,注重预习中生物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听课,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二)养成课堂笔记的习惯
高中生物课前预习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但是很多学生都表示在课堂上听懂了教师讲授的知识,但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无法掌握正确的思路及方法,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能积极听取教师的讲授,高度的思维集中虽然可以让学生理解、记忆更多生物学知识,但是在课程完成后没有对生物知识进行巩固。高中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记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将更多生物知识点集中到课堂笔记中,更能使教师讲授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记录的知识点进行吸收,这样才能将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也是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后,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笔记中知识的及时复习和巩固,对强化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和巩固是一个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而学生的课后复习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思维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成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出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生物知识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发挥自身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形成高效的生物学习规律及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四)养成通过习题巩固知识的习惯
学生要想彻底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不能只依赖于记忆,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并不代表其运用能力,所以学生要通过大量习题训练对高中生物知识点进行转化,从最基本的记忆转化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解答生物习题的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深度,而且可以加深对各种生物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是学生将高中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东西的有效过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训练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知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自身掌握较薄弱的知识内容可以多做一些习题,这对补充学生自身的知识缺陷、弥补知识漏洞有重要作用,从而可以实现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建设的目标。
(五)养成总结学习规律及方法的习惯
在高中生物教学及其他学科教学中很难有学生养成总结学习规律及方法的习惯,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教师的思路作为主要的学习规律,而照搬他人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所需要的学习规律及学习方法只有依靠自己总结,在实践中才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自身潜力,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走弯路。
二、结语
一、 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以汉中地区初中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汉中市龙岗中学与第四中学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进行学生生物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42份,有效问卷436份,回收率为98.7%,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6%。
2.问卷编制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学习习惯划分为课前习惯、课中习惯和课后习惯三个一级维度。依照概念逻辑一致的分解原则,将一级维度进一步分解为二级子维度。依次类推,直至将各级维度分解到最终的具体题项。根据心理学测量工具编制的一般原则,特质相似的题目分散排列,正反题交互排放,最后形成自陈式的“生物学习习惯问卷”。该问卷共包括37个题项,采用李克特4点形式计分。
3.施测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的书面指导语和口头指导语进行集体测试,测试大约历时10分钟。
4.数据处理
对每份有效测试卷进行编号,建立基本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管理及审核。对于经过系统整理的有效数据,在SPSS(18.0)软件平台上进行统计分析。
二、 研究结果
1.生物学习习惯测验工具的统计分析
(1)生物学习习惯问卷的信度分析
为了检验生物学习习惯问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作为其信度的指标。
表1 生物学习习惯问卷的信度分析
根据多数学者的观点,任何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以上,则该测验或量表信度甚佳;如果信度系数介于0.80~0.90之间被认为比较好;如果信度系数在0.70~0.80尚可接受[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总测试卷的Cronbach’s α系数接近0.9,说明测试卷的内部一致性非常好。另外,将生物学习习惯的全部变量(项目)分成相等的两半,然后计算这两部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算得分半信度为0.869。统计学中一般认为分半信度大于0.7比较好,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分半信度。
(2)生物学习习惯问卷的效度分析
生物学习习惯维度的划分与问卷形成的过程严格依据“内在逻辑一致”的原则,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与学生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学生物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项目编好后,与有经验的一线生物教师进行探讨,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评估。在吸取了项目评价修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生物学习习惯的最终测验内容与形式。另外,在问卷编制过程中,采用同质性题目分散编排、正反题项交互排列的基本策略,以保证最大限度地降低无关因素的影响,增加问卷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测验的内容效度。
表2 生物学习习惯问卷的结构效度
从表2可以看出,生物学习习惯各分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300~0.650之间,皆达0.01显著水平,且其相关情形属于中低度正相关,表明本问卷之各分问卷方向一致,但彼此尚有一定的独立性。而总问卷与各分问卷的相关系数介于0.700~0.999之间,且皆达0.01显著水平,呈中高度正相关,显示各分测卷与整体概念相当一致。
2.中学生物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
(1)中学生物学习习惯总体分析
计算学生在生物学习习惯整个问卷以及各分问卷之间的统计集中量与差异量,并根据平均得分确定分值分布,结果如下(表3,表4)。
表3 生物学习习惯总体水平分布分析
表4 生物学习习惯的相关统计量
根据统计量分析,生物学习习惯的平均分为110.904±0.861,且分值主要集中在90~129分之间,此部分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90%左右,而分值处于70~89分和130~149分这两个区间的人数仅占很少的比例。说明现代中学生的生物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习惯很好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因理想的正态分布偏度系数为0,本调查中生物学习习惯总分与各分卷得分的偏度系数均为负数,也验证了学生的生物学习习惯还需进一步提升。
(2)中学生物“课前学习习惯”分析
表5 中学生物“课前学习习惯”情况统计表
对于中学生而言,在生物课堂之间经常进行预习与进行课前拓展的学生不足10%,仅占很少一部分,很少预习和从来没有预习与准备习惯的人占大多数。由此可见,中学生课前学习习惯是需要加强的。
(3)中学生物“课中学习习惯”分析
表6 中学生物“课中学习习惯”情况统计表
对于“课中学习习惯”,本研究主要从“听讲”、“记笔记”与“课堂练习”三个方面评价。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生物“课堂练习习惯”相对较好,79.82%的学生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在练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练习任务。但是,“课堂听讲”与“记笔记”方面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中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问题相对普遍,46.79%的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上课情绪比较低落;88.99%的学生上课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课堂上与教师积极回应率也较低,很少或从来不回应的约占43.12%,而积极回应的仅占10.55%。另外,缺乏良好的课堂记笔记习惯,95.88%以上的学生很少或从来不记笔记,只有很少同学有较好的记笔记习惯。即便是对记笔记的同学而言,如何重点记录,以及记笔记过程中的精加工策略使用也相对较少。
(4)中学生物“课后学习习惯”分析
表7 中学生物“课后学习习惯”情况统计表
首先,在课后“做作业习惯”方面,73.85%的学生态度严肃认真,60.55%的同学能将学习效率放在第一位,而且学习时能够很好地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74.77%)。对于各门学科,无论喜欢与否,能做到相对公平对待,不厚此薄彼,只有17.43%的同学经常把自己不喜欢的科目作业推到最后迫不得已时才去完成。但是课后完成作业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主次,能够“要求自己做完作业再玩”的人数仅占7.79%;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习惯也相对较差,只有6.88%的同学能够做到习惯性地学习迁移。另外,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与疑惑,缺乏努力探究与坚持不懈的习惯,大约有86.33%的学生会半途而废,放弃对难题的追索。其次,目前汉中地区中学生课后 “考试习惯”水平相对较低,不注重平时积累,缺乏系统总结的学习习惯,对于章节与单元学习内容,经常总结的仅占2.75%与4.12%,而且考试过程中也没有“从易到难”的答题技巧,缺乏考试答题的策略性习惯。
3.生物学习习惯的差异性分析
以性别与年级为自变量,生物学习习惯总分与各分测卷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8、表9)。
表8 性别与年级对生物学习习惯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9 性别与年级对生物学习习惯的统计量
根据表8、9综合分析,不同性别之间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习惯总分、课中习惯得分与课后习惯得分上,统计差异均不显著(t=-1.848,t=-1.041,t=-1.759,p>0.05)。但对于课前习惯而言,男、女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水平(t=-2.226,p
不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生物学习课前习惯上差异不显著(t=1.523,p>0.05),但在课中习惯、课后习惯上均呈现出明显差异(t=2.360,p
三、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不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困难的重要原因[3]。从目前汉中市初级中学生物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生物学习习惯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学习习惯优秀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偏低,属于典型的非优势群体。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与巩固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成效将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习惯将是新课程背景下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艰巨课题。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生物学习习惯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操作。
1.加强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注意习惯的积累、养成与巩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生物学习习惯整体水平偏低的心理根源。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结构体系相对庞杂,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意识,鼓励塑造优秀行为习惯的动机。
2.注重学习习惯的阶段性指导
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学习的时间性原则,从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加强学习习惯的指导与培养。不同阶段具体指导时,根据学生生物学习习惯的表现强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与训练。例如,对于“课中学习习惯”训练阶段,由于学生具有长期的课堂练习优势,“课堂练习习惯”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在学习习惯指导时,可适当弱化“课堂练习”方法指导,把重点放在“如何记笔记”与“如何更高效地听讲”等这些习惯的培养。
3.进行学习习惯性别分化指导
性别是影响生物学习习惯的一个调节变量。女生从心理上比男生成熟相对较早,而且社会规范无形中也要求女生比男生更安静、顺从、自觉和守纪,所以女生对学习行为的自我约束程度相对较高,表现为课前预习等方面的习惯相对较好。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生物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整体上统一指导,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性别差异,尤其是课前习惯的形成,培养重心应适当地向男生倾斜。
4.遵循学习习惯培养“趁早”原则
调查结果表明:生物学习习惯具有明显的年级差异,与年级之间呈现出一种比较典型的负相相依变化关系,即年级越高生物学习习惯水平相对越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学习任务难度、学习兴趣、思维发展水平等变量均有关系。但是无论如何,这种结果反映出一个重要信息:培养学习习惯的心理时期越早,负面的干扰信息相对越弱,越易形成正向的行为习惯积累。
5.强化学习习惯反思性指导
反思与总结是高效学习的重要特征,也是学习习惯形成与巩固的重要推力。在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指导学生制定学习习惯的反思清单,定期检验、分析与评价学习习惯培养的成效,不断查漏补缺、扬长补短,帮助学生快速形成稳定的、可以普遍迁移的良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等特点,遵循学习习惯发展的心理规律,因材施教、因类指导,加强学法引领,强化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从而保证良好的课堂与课外学习习惯的形成、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 结课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40-01
众所周知,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渗透最广、涉及面最宽的科学,是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学问。初中的生物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新时期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双重任务,其重要性不低于数、理、化。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新时期生物学科的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新时期的生物课堂应该重视问题情境的提出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重视问题情境的提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以及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热情。何为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充分、重视问题情境的作用呢?我们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使学生清晰地知识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和解决他们在独立自学时无法明确的问题。问题必须有助于对全课问题情境的解决,有助于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境界。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设置问题情境当然少不了对于学生心理的研究了。新奇、爱表扬、争好胜的心态,是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否直接推理得到,是否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对方法重视。下面一些方法是我的一些薄见,抛砖引玉。我们应该重视笔记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小看笔记的作用,不能轻视记笔记,相反我们还应该重视记笔记。学习记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刚一开始学生可能跟不上,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每节课可留适量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笔记。上课是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初中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采用写标题留空白课后补充的方法。我们在记笔记的同时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学习时要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学生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我们还应该学会思考。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应该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学生要学会去研究、去探索生物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生物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生物时,要善于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乐于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当然如上的一些方法只是笔者教学中的一个缩影,优秀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不断地探索,不断的总结,寻找更加优秀的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 善始善终,重视每节课的结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