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实习目的及要求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8 16:56: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实习目的及要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实习目的及要求

第1篇

【关键词】会计 专业实习 模拟实习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完基本理论知识之后,专业实习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缺乏实习基地、实习经费紧张等种种原因,有的学校以手工模拟实验代替实习,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专业实习,我认为这将对会计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我是一名从事会计教学十余年的教师,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作一探讨,以期对以后的会计专业实习乃至专业教学有所帮助。

一、明确实习的目的要求

1.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

安排专业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其次是了解和熟悉企业运行。同时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

2.会计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学生和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鉴于此,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态度端正,工作认真,尽快适应环境,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和一切规章制度,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积极从实践角度了解该单位的会计业务,自觉地、切实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收到实效;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企业工作的全局出发,以旁观者的身份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会计人员的基本心态、财务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会计,增强适应能力;以调研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确定一些调研课题,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探索会计专业实习模式

1.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集中式的手工模拟实验或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该形式一般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要组织好会计模拟实验,确保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个模拟实验应有真实感,以避免让学生产生一种做习题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实验范围。实验中发放的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

从目前情况看,会计模拟实验普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虽然手工操作有助于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但它不能适应企业会计工作日益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因此,会计专业不但在理论教学中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要体现这一趋势。我的建议是把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完整的一套账同时用财务软件操作一遍,让学生体验一次,验证一次。

2.组织校外现场实习,努力创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学生的实习环境差别很大,有的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则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另外,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上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一般单位很难让外人插手工作,学生从实习单位回来普遍反映实际接触的会计业务不多,大多只做了些凭证的填制工作,而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接触很少。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不同于集中的模拟实验,指导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甚至不可能。因此,事中控制不是分散实习的核心,其核心在于实行目标管理,通过事前的计划和事后的考核来引导和约束学生。

事前的计划主要是指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要求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由于分散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教学大纲必须事先确定实习目标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我认为大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该公司的性质、、组织结构、产品类型及产销情况、财务人员素质、会计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等基本情况,并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拟定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记录调查结果;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会计政策、财务管理的运用、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前两步了解的情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的差距以便今后补充学习;同时,发现企业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报告的格式撰写实习报告。

事中控制难度较大,可以要求实习单位协助指导、管理和考核,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以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

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重要的事后监督环节:一是要求学生提交所在单位的实习综合鉴定一份,以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各一份;三是进行实习讨论,在讨论中师生共同探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四是总结评定,确定成绩,并进行实结。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的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有利于学生适应单位岗位的需要,并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主动争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扩大学生就业通道。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适应本专业特点的专业实习,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实习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专业实习的上述二种模式,各有特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习教学体系。至于二者的先后顺序,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安排。

参考文献:

[1]王金台.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顶岗实习 组织管理 考核

大力推行顶岗实习,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政府力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产学合作的重要任务。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到专业对口单位进行上岗操作实习,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顶岗实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提高了学生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根据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文件精神,要在2010年初全国会计人员近1 000万的基础上,到2020年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加40%,这是近几年会计专业稳步发展的因素之一。如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会计系2012届毕业生395人,2012级新生已达974人。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特别是高职商科学院每届学生都在几百人的规模。由于会计专业的顶岗实多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一般一次仅能满足2至5名学生实习,进行集中实习比较困难,所以分散型实习是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形式。分散型实习通常是由学校推荐到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或者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己联系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个班级的学生会分散在多座城市的多个用人单位实习,使顶岗实习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都相当的困难。

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必须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且缺一不可,但从目前会计专业分散型实习实施情况看,三方在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分散型顶岗实习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学生方面

1.实习模式不适合学生。目前会计系的实习基地安排最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就是接受20名实习生,可这种相对集中的实习模式只适合优秀生,其本质还是针对于少数学生的实习模式。

2.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问题突出。由于许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与会计专业不对口,或工作过于简单枯燥,如文员、收银员,觉得个人发展空间受限,使学生丧失了兴趣而主动离职;当然也有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岗位工作和企业的严格管理,不得不被动离职。

3.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期望过高。大多数企业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岗位都是辅助岗位,工作内容单一,技术含量低。学生到岗后往往会产生落差,出现中途离岗,收银、仓管这些岗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一般也不接受。另外,工资和住宿等待遇方面往往也期望值过高。

(二)学校方面

1.“双师素质”和有经验的教师缺乏。由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中,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年轻化,很多教师实践能力匮乏,不具备指导能力,致使实习指导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2.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单位分散,不便于管理。由于学生实际人数和生源等因素,实习生分布在全省各市,有的还在外省,这对学生的追踪管理造成了不少困难。加上校内指导教师人数相对较少,还要完成校内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实习质量难以监控。

(三)企业方面

1.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逐利思想使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同时,会计专业学生多在中小企业实习,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辅导实习生力不从心,使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2.存在学校与企业脱节问题。分散实习是学生个人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校企缺乏必要的沟通,企业缺乏对学生的真正管理和监督。

三、创新和规范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组织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统筹及规划这一教学环节时要严抓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时间段的实习任务安排、落实、检查指导和考核评价。

(一)顶岗实习前

1. 进行顶岗实习动员和实习岗前培训。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了解实习目的、任务等。进行会计毕业生诚信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守“讲信用、守诺言、诚实可信”的道德准则。挑选有企业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顶岗实习岗前培训,讲授实际工作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业务,如:新建企业的建账方法;老公司重新建账的方法;红字凭证的运用及营改增等新知识等。

2.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可聘请知名公司相关人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实习、就业指明前景及奋斗方向。通过顶岗实习动员校内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的进一步讲解和实习前培训及讲座,使分散实习的学生不再孤单、困惑和迷茫。让学生不仅带着任务和目的,还带着自信去实习,增强实习的效果。

3.完善顶岗实习的相关制度与规定。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顶岗实习组织管理规范,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会计系201×届毕业生实习方案》、《会计系201×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总体安排》、《会计系顶岗实习流程图》、《会计系毕业生毕业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会计系201×届毕业生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等制度和规定,针对分散型实习的学生制定了《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申请表》和《学生(顶岗)实习承诺书》,要求分散型实习学生承诺在实习期间服从管理、不违反有关规定,并保证自身的安全。

(二)顶岗实习期间

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加强同分散型实习学生的联系和互动。实习期间,实行辅导员、班主任、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重管理和监督方式。每个指导教师都按实习小组建立QQ群,利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飞信、QQ群等与每位实习生联系。实习小组QQ群为师生提供了实时和非实时互动交流平台,包括学生提交实习周报、阶段性任务的布置、提交和反馈、疑难问题的交互讨论及解答等。既保证了指导教师及时了解每位学生思想动态,又保证了信息及时送达和对分散实习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管理。

2. 加强实习过程工作的检查落实和督促。系实习工作指导小组要定期检查校内指导教师工作进展情况,要求校内指导教师必须做到每周至少与被指导的每位学生联系一次以上,每个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联系一次;及时各种信息,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程跟踪学生,客观评价学生的实习情况,确保分散型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布置、落实到位、有序进行。

3.实行“双导师制”,明确实习单位兼职指导教师的责任。针对会计专业分散性实习特点,实习单位要保证为每个实习学生配有企业指导教师。其职责是: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方式,实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好日常考核及实习鉴定,经常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到毕业生实习单位进行巡查和指导。会计专业的顶岗实习虽然是分散型的,但我们也要到相对集中的实习单位去实地巡查,在直接深入了解实习生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实习学生。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企业需求,落实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

5.分解实习阶段,实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实习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过程考核机制,形成过程管理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阶段性考评体系。将整个实习过程分准备阶段(10分)、实习阶段(60分)和总结阶段(30分)分别考核,使学生从参加顶岗实习动员会开始就进入角色和考核。

(三)顶岗实习后期

1.建立校企双考核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严格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考核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实习,从而不断提高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我们对考核评价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将“双导师”的考核指标和重点加以区别,以达到全面考核学生实习全过程的目的。

2. 建立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标准,重视过程考核。将考核评价分为6个组成部分:实习准备、信息填报与联络10%(这部分由实习小组学生组长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打分),实习周报15%,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40%,实习报告15%,实结1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10%;总评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考核不及格者,下一年重修合格后方准予毕业。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提交的实习成果主要有:实习周报、选题报告、实习报告(加盖公章)和实结。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生表现写评语、填考核登记表(加盖公章)。

3. 创新答辩方式。按照学院有关文件的要求,毕业实习报告(论文)被评为优秀等级的要进行答辩。我系毕业答辩采取网上答辩的方式,这种方式既灵活方便――教师和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安排答辩时间,又经济实惠――不用组织大量教师参加答辩,也免去了学生往返学校的费用和住宿等问题。为了证实答辩的真实、可靠性,保证质量,我系特制定了《会计系201×届毕业生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并要求附网上答辩纪实。

4.表彰优秀实习生和毕业生。按照院系的有关文件,每个班级按照人数的10%至15%的比例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学,分别授予了“就业精英”、“创业先锋”和“深造尖兵”的称号。同时,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和专升本报告会,邀请优秀毕业生与大一和大二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会上对顶岗实习和毕业作业获得优秀的同学,颁发证书和奖品。希望通过他们就业、创业和专升本经验的传授,给师弟师妹们指点迷津,明确未来目标,找准人生定位。

5.总结及存档。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按要求上交电子版的学生实习周报、纸质版及电子版实习报告(含初稿)、实结、获得优秀成绩的优秀实习报告答辩记录表,确保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真实性。此后,由实习指导小组完成实习报告、总结等毕业作业的终审工作,退回指导不符合要求的毕业作业,完成毕业作业的所有资料的归档工作,落实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

(注:本文系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立项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及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8)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Z]. 2010.

2.王亮.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与考核研究[J].消费导刊,2012,(10).

3.吴从慧.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系统化管理[J].商业会计,2011,3(5).

第3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目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273-02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实践动手能力的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业标准是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特别是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方针的原则。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会计专业在高职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以最大的可能实现岗位与技能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使企业的岗位培训在学校完成,从而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培养成本。为此,在学生学习期间就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高职教育所遵循的“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原则,正是完成这一能力培养的最佳选择。

我国现阶段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一栏中,有90%的单位选择了实际操作能力,并有40%的单位在以有若干年工作经验为前提招聘会计人员这一现实表明会计实践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 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内容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专业基础课,如《基础会计》,《统计基础》,《财政与金融》等;二是核心专业课,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三是其他相关课程,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税收基础》等。会计课程的校内实习实训一般采用模拟实习的方式,在内容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教学和实习各有其特点,在具体实施时,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层次的特点和目标开展。

第一层次是基础会计课配合课堂练习。《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重点主要是会计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方法等。对于这门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帐法的原理和记账规则;实际操作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和运用,以及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方法等。因为是会计入门课程,教学主要着重证、账、表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对会计循环、基本业务有初步的认识,“课堂练习”形式是配合课堂所讲授内容,学生当堂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趁热打铁”,既能让学生加深理解本节授课中所讲授的概念,又培养了他们相应的基本操作技能。

这一层次教学和实习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填凭证、登账、编报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实习实训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复式记账原理以及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 。

第二层次是专业课的学期阶段练习。这一层次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在随堂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模拟实习。完成本学期全部教学内容,再安排阶段性实验室模拟实习。它是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实训练习。采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将本课程知识内容相互衔接,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实施时是利用会计模拟实验室,准备大量的原始凭证,特别是各种外来的普通发票,增值税发票,银行的各种传票、收据等,按照财政部会计核算的规范,训练学生对各种凭证的填制方法,审核方法以及凭证的保管及传递方法和程序,进一步按照确定的会计核算程序建帐、登帐,编报表,完成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与《基础会计》实习不同的是,这一阶段的实习采用的是真实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对于原始凭证进行判断,确定业务类型和内容,进一步作出账务处理,而且在业务量和复杂程度上与《基础会计》相比较有了更深层次上的递进。

第三层次是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的综合模拟实习。学生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之后,集中四周至六周时间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进行综合性练习。其综合性不仅体现在培养的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技能,而且还应注重法律知识、税法、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模拟企业会计实际操作时,可将其分为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模拟,还可进一步模拟不同的岗位,如出纳、会计主管、工资核算、账套主管、往来会计和总账报表等。这种方式主要围绕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及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它是将所学专业会计、职业道德、税法、经济法、会计信息系统等内容贯穿于模拟实习之中。因此我们说综合实习考核,不但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上岗就业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后测试。其考核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是否达到企业要求的会计基本技能标准。

该环节重点要掌握以下内容:

(1)学会根据企业的业务实际特点、管理要求、设置各种会计账簿,掌握账簿启用表的填制规定及方法。

(2)掌握原始凭证的要求、内容、方法和种类,熟悉原始凭证要素,正确填制凭证打好基础。

(3)能够按照企业的业务内容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区分各种凭证,熟悉掌握各种专用凭证,得审核与填制的要求与方法,熟悉运用借代计账法。

(4)熟悉运用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会科目汇总表登记账簿,能够正确运用会计更正法更改错帐。

(5)通过结账,熟悉结账的步骤和规定,掌握结账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且能够熟练编制试算平衡表的方法。

(6)能够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会计报表,并能够熟练的掌握利润的计算和结转方法。

(7)通过会计凭证的装订与保管的操作,掌握会计凭证的装订与保管要求与方法。

2 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可弥补校内实验环节的不足,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管理和审计。实习环节主要分为认识实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并结合实验环节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安排具体的实习时间。如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同时,安排对应的认识或业务实习,在课程综合实验后即安排毕业实习等,形成校内与校外、实验与实习相互交错的实践模式。

认识实习主要是了解企业的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主要方式是:首先参观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请财务主管介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核算特点;其次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动手实践。认识实习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规模;企业主要生产何种产品,主要生产过程怎样;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如何;企业采用何种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等。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会计科目、记账凭证、账簿的使用方法,了解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和基本会计报表。

业务实习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进行。学生在学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基本已掌握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掌握各类型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方法。通常以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各类型企业单位进行会计实习,主要实中型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等内容,了解物资流转及资金周转情况,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核算特点,会计电算化应用情况。通过业务实习,学生应会设账、建账;会对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能够根据报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等。

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之前进行,往往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和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有目的的实习。可以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事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会计实习,主要实习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财务管理、审计等内容。毕业实习的目的其一是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在实习中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其二是学生可以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选择的进行实习,既深入实习了某一领域也为将来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比如,如果将来要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那么毕业实习就可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如果就业单位已经确定,就可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为毕业后即能上岗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财务及审计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对开展和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较好的贯彻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学校方面要大力支持,否则实践教学很可能流于形式。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践活动,目前鉴于条件限制,实践教学仍然以校内模拟实习为主,所以学校和教师应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要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员,保管和收集实习所需资料,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和会计案例,还需要建立电算会计实验室,配备会计电算化软件,技能考核软件以及其它一些辅助教学软件,以满足教学和实习的需要。

(2)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并严格执行。首先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不能任意压缩实践教学的课时量,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其次在计划制定好以后,要严格执行,并以技能抽查等形式进行考核,保证质量。

第4篇

[关键词]高校会计教育;毕业实习;实践教学

一、引言

众所周知,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并胜任将来的工作,高校都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进行毕业实习。如果把学校比喻成工厂,学生比喻成产品,没有经过毕业实习这最后一道环节加工的学生终究只是半成品。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按实习地点分,主要有校内综合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两个环节。

校内综合模拟实习通常通过模拟实习企业一个月的主要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流程,创建现场实景,设立不同的会计岗位,就业务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以便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从而使学生在校外实习时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尽快适应不同专业岗位的工作。

校外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通过校外实习,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在校外实习中通常可以选择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实习或会计师事务所岗位实习。

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按业务类型分,应该包括会计业务实习、审计实习、财务管理实习等;而会计业务实习应当包括会计核算实习、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等方面内容的实习;按照行业分应该有制造业会计实习、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习、交通运输业会计实习、房地产企业会计实习、金融企业会计实习等企业会计实习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非盈利单位会计实习等等。以上所有的实习都应该包括传统手工操作实习和电算化操作实习。

本文仅从教学管理的视角来阐述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改进的对策。

二、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综合模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实验项目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方位实训的要求。部分高校会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手工操作实习仍占主导地位,电算化操作实习仅占从属地位;行业会计的实验项目单一,大多数只是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其他行业会计实验项目有待开发。

2 片面强调会计核算职能。忽略会计监督职能和会计拓展职能的实训要求。高校所要培养的会计人才,不应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记账员,而是通过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的学习。能够进行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成为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智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而校内模拟实习片面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等会计职能。

3 指导导教师缺乏实战经验,致使所谓实习仍是纸上谈兵。模拟实验的指导教师通常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因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的,对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解释,有些指导与解释与实际相去甚远,致使所谓实习仍是纸上谈兵。

4 手工模拟实习的形式欠妥,要求不严。达不到实习目的。在校内模拟实习中,手工模拟实习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就是集中实习。集中实习时。通常要求每位学生按照实习资料的要求,独立完成某一企业一定时期经济业务的核算。由于对每位学生要求一致。答案相同,这样导致一部分对自己要求不严,对实习认识不足的学生就会抄袭答案。应付了事,未能真正达到实验目的。

5 实习时间安排不当,实习效果大打折扣。由于高校的学制为三年或者四年,学习时间比较紧,校内实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最后一个学期又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这样导致很多学生为了找工作而不得不放弃校内实习,即使有部分同学坚持进行校内实习,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使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校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 校外实习实际成效差。校外实习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持学校介绍信联系实习单位,在接受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实习任务。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所以经常有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校外实习时间结束的时候仍没有找到实习单位。还有部分学生虽然通过社会关系进入到了实习单位,但有的单位不认真配合,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实习学生最多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等,使实习达不到预期目的;有的单位虽乐于指导,但由于具体负责指导实习的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有限,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2 校外实习与学生找工作冲突。由于校外实习的时间也是找工作的时间。很多学生都把心思放在了找工作上,对实习采取应付了事的做法。有的学生甚至弄虚作假,开虚假校外实习鉴定来应付学校的检查。对于实习所要上交的校外实习报告,也相互抄袭,大同小异,有的更是学生直接从网络上拷贝下来的。

三、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

1 所选的实习资料的题型应该既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又要有代表性、合理性和典型性。实习所用业务资料不应该是从实习资料样本企业简单地“拿来”,而应该在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有选择地综合加工整理,既要考虑到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全面性、完整性,又要考虑到业务题型的代表性、逻辑性和典型性。可以对企业筹资、投资、供、产、销各个阶段所应该涉及的一些经济业务进行有客观依据的虚构,从而设计出一套题量适中。既全面完整又不重复繁杂的模拟实习资料。

2 从横向方面考虑,为克服行业会计实验项目单一的问题。会计实验室应该在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资料以外开发出其他行业会计的实验资料,常用的至少应该包括商品流通业会计实验资料、饮食服务业会计实验资料、事业单位会计实验资料、金融业会计实验资料、基建单位会计实验资料、施工企业会计实验资料、房地产企业会计实验资料、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实验资料等等,以便提供足够多的实验品种,任由学生选择,进行与其将来工作相应的行业会计的实验、实习。

3 从纵向方面考虑。可以增加一些临时资料,以适应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可以在模拟实习单位增加某一项业务。如接受审计,发现问题。并进行调账;再如企业内部管理变革。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等,要让企业的非常规业务在模拟实验中有所体现;另外,还可以增加提供连续几期的内外会计报表资料。让学生进行会计预测、财务分析的实习。同一套会计实验资料,学生在进行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电算化处理;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实习做好的会计资料在补充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后提供给

审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审计实习,等等。

(二)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

对于专业指导教师的要求是既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到企业担任兼职会计,使教师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另外,如条件允许可以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验。如聘请退休的会计人员,或临时邀请模拟实习资料样本单位的在职会计人员指导实习,以增加会计模拟实习现场的真实感。

(三)改进手工模拟实习的方法

在进行手工模拟实习时,为了避免因为对每个同学要求一致而导致部分同学抄袭的现象发生,可以将参加实习的同学分为若干组,在每一个小组内进行职责分工,既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抄袭。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增加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加了实习的趣味性。以工业企业的模拟实习为例,可由每三名同学组成一个财务科。设财务科长岗位、综合会计核算岗位、成本会计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以及出纳五个岗位。由一名同学承担财务科长岗位和综合会计核算岗位职责,一名同学承担成本会计核算岗位和存货核算岗位,另一名同学承担出纳职责。每做完一句经济业务轮一次岗。通过模拟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使每个同学对每个岗位都轮过一次。

(四)调整校内实习的时间,与找工作的高峰期错开

高校应该调整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时间,尽量与找工作的高峰期错开,比如高职高专学生可以安排在第五学期,本科学生可以安排在第七学期,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或者周末的时间进行校内毕业模拟实习,使学生能够完整地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完成学习训练,真正成为“产成品”后推向社会。

第5篇

强化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要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求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手工会计模拟试验。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为期四周,资料主要取材于一个生产性工业企业的150笔基本经济业务。教师先对该会计主体的有关内部核算制度、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内容,以文字与流程图相配合的形式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系统熟悉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然后进行模拟实验,内容以某年12月份经济业务和1-11月份有关账户记录作为实验资料,除了销主营业务及成本计算外,还包括银行结算、贷款、投资、捐赠、纳税、财产清查、固定资产购建与清理等业务,使学生系统掌握从填制会计凭证到编制、分析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核算程序,全面掌握现代企业会计实务的操作。在进行试验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购买凭证、账簿、报表,安排试验教室,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为做好模拟试验打下良好的基础。该模拟试验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其一,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全部经济业务的核算工作;其二,根据经济业务的情况将经济业务分类、分岗位。学生还可进行角色模拟,这样,便于学生对实际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加强学生对各种财务软件应用能力

随着会计软件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应用商品化的财务软件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途径。会计电算化实习一般安排的时间为六周,主要针对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经济业务进行实习。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主要练习以下内容:安装会计核算软件;按所给资料完成帐务处理工作和其他会计核算工作。包括:系统软件初始化、记账凭证处理、登记账簿、凭证及账簿查询、期末账务处理、账务数据管理;设计、编制、输出有关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财务报表。另外,要求学生熟悉了解固定资产子系统、存货子系统、工资子系统、成本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并能运用Excel进行简单的会计决策。这样,学生对财务软件的使用有了基本的了解,增强了财务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

(三)课堂教学中始终穿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分析》、《审计》等课程。每学期在这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都加入了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达到该课程教学总时数的三分之一。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融入简单的会计核算的练习,利用十学时时间让学生练习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对基本业务处理进行简单了解。使学生对每门课程所讲知识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再通过以后的综合实习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会计业务的工作流程,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了巩固,也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将来学生能够胜任会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学校的全面质量控制

学校的全面质量控制,即学校为合理地确保实践教学,能够达到目标要求而采取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1.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为了满足会计专业开设会计模拟实习课和进行直观教学的需要,要建立学校会计模拟实习室。由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协助,按照大、中型工业企业财务部门设置布局,设置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建立模拟财务科;把工业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之中,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学生到这里,如同来到企业财务部门,身临其境而成为企业职员,进行情境操作。

2.专业胜任能力。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努力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资格考试,鼓励其走出去“打工”;在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

3.完善教学计划。依据技术性、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设实践教学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策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会计模拟实习分为分步模拟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并将综合模拟实习分为单学科综合模拟实习和多学科综合会计模拟实习;做到综合实习与分岗实习相结合、手工实习与会计电算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从学习《基础会计》课起,就进行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以配合专业会计课的教学,进行各专业核算的模拟实习;毕业前夕,进行多学科综合会计模拟实习。

4.制定会计模拟实习规范。会计模拟实习规范,具体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规范的制定,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维的习惯。规范的制定,还应规定每个会计模拟实习项目应达到的标准。

5.制定技能量化考核标准。将会计模拟实习规范进行指标量化,实现对每个学生实习运作全过程的成绩考核,实现学校、部门、教师和学生对实习成绩的多层次考核,包括职业道德、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实习结果等多方面内容。

6.工作委派。选择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明确其责任和任务,明确对其工作考核标准,制定对其奖励和惩罚制度。

7.监控。监控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督导、部门负责人和负直接责任的人员。构建事前审核、事中辅导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控体系,确保会计模拟实习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二)实习项目的质量控制

实习项目的质量控制,即会计模拟实习指导教师,应当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适用于实习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1.指导。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帮助其理解实习方案和业务内容,解决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进行真正的实践活动。

第6篇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实习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其毕业走向社会后能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会计实习教学的基础是会计理论知识,会计实习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特别是在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方面,创新了一些新的模拟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 教学模式 会计流程 模拟教学方式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建立会计流程

会计实习是按照会计实践性进行的一次仿真教学。教师采用企业会计资料,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设计,让学生感受仿佛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建立会计实训教室,配备实训材料、实训工具、会计电算化软件等,按照工作流程分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接受各自的工作任务,根据实训材料按照会计流程,将记账活动实习一遍,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个流程。

1.角色分配

将学生分两大组:①手工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总账主管1名、成本核算1名、会计1名和出纳两名,即银行和现金各1名。按照会计准则每人分工不同。②会计电算化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记账1名、复核1名、出纳1名、制单1名,进行分工,设置权限,明确其职责。

工作要求:

按照企业需求建立现金日进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各个明细账,将上期结余核对清楚,将准备工作安排就绪。

2.会计循环

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会计循环独立操作。要求准确运用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为确保实习效果,要求整个模拟实习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发放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除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外,还能锻炼实践技能的目的。

3.会计电算化

结合专业特征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按照会计流程处理相应的会计实际工作,并打印出凭证及报表。

4.总结

会计流程从月初到月底,在总账试算平衡以后,会计便可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将编好的会计报表,经过装订后交给任课教师,进行验收。此时,会计流程基本完成。

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任课教师指导评价各组的“工作业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足。对存在的通病,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强调,力争改正错误,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会计流程实践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

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

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

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

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三、改进会计实习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

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

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教学方式

教师将原有的模拟实习方式再扩大,多设置一些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比如:仓库保管、销售人员、车间管理统计等。只要凭证涉及的业务,就都要有相应岗位,让学生每次实习都要轮换岗位,让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工作任务及职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针对现有企业都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多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多讲几种会计电算化软件。

第7篇

    1.会计循环

    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会计循环独立操作。要求准确运用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为确保实习效果,要求整个模拟实习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发放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除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外,还能锻炼实践技能的目的。

    2.会计电算化

    结合专业特征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按照会计流程处理相应的会计实际工作,并打印出凭证及报表。

    3.总结

    会计流程从月初到月底,在总账试算平衡以后,会计便可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将编好的会计报表,经过装订后交给任课教师,进行验收。此时,会计流程基本完成。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任课教师指导评价各组的“工作业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足。对存在的通病,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强调,力争改正错误,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会计流程实践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三、改进会计实习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

    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

    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实习教学方式

    教师将原有的模拟实习方式再扩大,多设置一些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比如:仓库保管、销售人员、车间管理统计等。只要凭证涉及的业务,就都要有相应岗位,让学生每次实习都要轮换岗位,让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工作任务及职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8篇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

一、引言

会计教学倘若离开了实践过程和实践环节,就会使整个会计教学变成呆板机械的说教,会扼杀会计教学的生命力。然而,由于受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跟着教师和教材亦步亦趋,不去主动思考,更谈不上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如何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本文试图从会计实践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入手,对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程序进行设计、探讨,以求提供不同环境下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程序,使会计实践教学更具可操作性。

二、会计实践教学程序组织

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分配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也不完全相同,关键是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的要求,适度把握、灵活运用,与相应的课程相匹配、协调。

(一)课堂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选择相关案例,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通过案例分析,实现和达到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

1.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课程或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会计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讲,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并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的要求;然后分析达到教学目标应采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即是否适合采用案例教学。

2.依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案例

确定了教学内容需采用案例教学,接下来就应搜集、选择相关案例,并精心挑选最能体现教学内容要求的案例。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等会计专业课,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的案例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搜集、积累会计教学案例,为案例教学提供“素材”。案例的选取:要特别关注国内、国际会计领域发生的重点“事件”,要体现其典型性和与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3.分析案例,设计应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选好案例后,指导教师首先应详细了解该案例的背景知识以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对案例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依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应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及组织教学的时间要求等方面。如选取的是较大的案例,或是影响较大的“会计事件”,应提前让学生搜集、了解与该事件有关的情况,以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

4.组织讨论,进行启发、引导

教师依据案例设计好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分组讨论、课上讨论、课下讨论,也可以是师生共同讨论等。教师应根据所讨论问题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引导、启发,打开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承担相应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急于给出答案。

5.汇总讨论结果,进一步启发、引导

通过讨论,学生对案例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与解决方式,教师应发挥其作为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可以安排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并作最后“点评”。教师最后要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给出案例分析的整体思路,指出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各环节存在的不足等,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二)实验室模拟实训教学

会计模拟实验,是通过模拟特定单位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活动和业务事项,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充当其中的会计角色,依据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对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分析,深入理解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将会计理论运用到会计实际工作中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会计实际操作技能。多年来,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对提高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合理组织设计模拟实验教学程序,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探讨。

1.设定教学目标

会计模拟教学(这里仅指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完成会计相关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后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指导会计实践;要求学生站到一定的高度,从全局出发考虑模拟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问题,综合驾驭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避免简单机械地模仿,就“会计论会计”。

2.模拟单位情况介绍

会计主体的性质、规模等实际情况不同,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组织会计模拟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模拟企业的有关情况,如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类型的特点、工艺流程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等;如果有条件,尽可能地带领学生深入相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增强学生对企业的直观感受,为下一步的会计模拟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会计用品、参考资料准备

会计模拟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与企事业单位相同的会计核算用品,如各类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以增强实验的真实性。此外,会计模拟实验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实施,需准备必要的参考资料,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法律法规条例等。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备好各类必需的实验用品及参考资料,有助于会计模拟实验的顺利进行。

4.模拟实验指导

(1)会计模拟实验目标确定:会计模拟实验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会计操作技能,但绝不仅仅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加深对会计核算规程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会计核算整体程序设计:会计模拟实验,尤其是综合实验,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理论建立会计核算程序,打开学生的视野,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就事论事”,不能将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会计核算程序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账务处理程序,了解账证之间、账账之间和账表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

(3)不断提出“假设”:会计模拟操作虽然是对一个个具体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但指导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实战”状态,分析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不断提出“假设”。因为企业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的业务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而模拟企业的环境处在相对固定的状态,这种“假设”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开阔思路,逐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4)实训资料补充:目前市场上的模拟实训教材可谓“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在选择质量较高的教材的前提下,以教学内容和实验目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以提高模拟实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操作细节指导: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在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对于没有任何实践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讲,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在业务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会计模拟实验,使学生经历一次品格的磨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今后的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中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5.模拟总结、成绩评定

成绩考核是会计模拟实验系统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模拟实验质量、促进实验过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体系。实验考核项目的确定,取决于实验的要求、环节和具体内容。

(1)实验态度考核: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将学生的实验态度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2)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包括实验纪律、实验进度、实验日记等环节。实验过程考核是保证实验有序进行及实验质量的关键。

(3)实验技能考核:实验技能是整个实验的核心,体现在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如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及实验用品的装订等。

(4)实验报告考核:实验报告是完成会计模拟实验的书面总结,该环节主要考核学生能否依据实验内容,结合相关制度及标准,提出问题,并联系实际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等。

(三)实习(包括社会调查)

1.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实习单位,避免“放羊式”

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实习,可以真正了解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包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专业运用等。而眼下,大多数学校将学生的实习选择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一时期,学生面临找工作、考研等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难以落实实习单位,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几乎成为“放羊式”。基于此,学校合理安排实习

时间,尽最大能力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使学生透过实习单位这个“窗口”了解社会,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实习过程“遥控”指导

学生实习时应带着“任务”。实习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实习的准备,安排好实习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实习、有目的地实习;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外,还要不时地进行“遥控”,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放任自流。

3.实结、实习报告

学生实习结束后,要以实习报告或实结的形式上交实习“成果”。实习报告或实结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加书面的。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建议与指导,使学生通过实习,真正获得一些必要的“社会经验”,使实习成为学生正式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尝试”。

(四)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总结与提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1.毕业设计(论文)的类型

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训等形式,由指导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选题,鼓励学生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

2.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延伸。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在选题上要进行专业指导,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专业特点的要求,在学生的能力范围确定题目。其次,在时间的要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研、搜集整理资料。再次,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管理与考核,建立必要的学生记录卡,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确保论文的正常进行及按时结题。

3.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除加强答辩环节的成绩外,还要重视学生过程环节的成绩考核,如将学生的选题、开题报告、资料的获取渠道、调研过程、中期报告、成果的实用性等都纳入考核的范围,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效避免论文、设计“走过场”。

三、结语

总之,会计实践教学是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所需实用型经济人才的关键。改革传统会计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企联合及实践教学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编写实用案例教材、模拟教材、实训教材,为教师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保障;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从根本上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等,不仅需要学校加大实训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政府也应在此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 实习

为了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这就要求不断创新办学模式。近年来提出的“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等,都是为了加强中职学校要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需要。许多中职学校学制都变为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实习。目前摆在中职学样会计专业面前的难题是第三年会计教学与实习如何衔接?本文针对这一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甚至还来不及改革课程体系,用两年时间匆忙把几门专业课上完后,急忙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习,第三年的教学内容完全停止,把学生托付给企业或放任自流。对于会计专业,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素质差,两年校内教学时间紧,许多学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重视不够。因此,第三年的实习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会计老师理应抓紧机会,加强校企合作,而不是单纯把学生推给企业,让学生自生自灭,浪费了宝贵的实践教学的时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能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合格的初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就要将第三年的会计教学与顶岗实习衔接起来,并付诸实践。笔者认为,学校不应在第三年把学生完全托给企业,此时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明确的,学习内容也缺乏系统性、连贯性。针对会计专业,笔者设计了一套项目补缺实习方案。即让学生带着项目到企业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结合工作情况,充分利用企业实习资源,专门针对在校内无法接触的实际问题进行逐个击破。

(一)学习任务的布置

在会计专业实习中,学生有一年时间充分熟悉业务,老师应给学生下达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首先,应完成实习当年6月份的一套账,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其中,原始凭证可复印,有条件的也可自行复制。实习结束,要把整套账作为实习成果上交指导老师,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一项指标。除总任务外,教师还要结合实际开列如下一些分任务。

1.熟悉企业各项业务流程。首先要了解整个业务处理的过程和业务之间的联系,再对业务的发生及取得的原始凭证进行分析,完成账务处理。在校内的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只是孤立地给出一笔笔经济业务或一张张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编制会计分录。学生对于业务流程及单据的传递了解甚少,严重影响到他们毕业后是否具备独立进行会计工作的能力。因此在顶岗实习中熟悉各项会计业务流程是首要问题。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根据所在企业实际情况,编制各项业务流程图,对货币资金业务流程、材料物资购进业务流程、销售业务流程等进行设计。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设计好的各项业务流程图。

2.纳税申报。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纳税申报这一环节往往被省略。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可积极参与企业的纳税工作。通过纳税申报实践工作,了解纳税申报的方式,纳税申报的程序等,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会计报表及其附表的编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习企业当年6月份的会计核算资料,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了解编制报表的过程及报表中各项数据的来源,了解编表前会计人员必须完成三项基本工作。

4.练习撰写情况说明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公司基本的财务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在实习结束后上交,可锻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为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财会人遇打下的基础。

5.撰写实习报告。在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可包括一年的实习体会,专业知识的巩固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等。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对一年的实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及教训,有得于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

1.小组讨论。基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在顶岗实习中不适宜在同一企业一次安排太多的实习人员,但尽量安排三至五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实习任务由组内成员共同完成,遇到难题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转贴于

2.请教在职会计人员。实习企业中的在职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都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但他们不是教师,不具备对实习人员很难做到系统的辅导。而实习学生带着项目及学习任务实习,实习目的明确,遇到问题可随时请教身边的在职会计人员,充分利用了实习资源,将会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

3.教师网上辅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问题,可与实习指导教师通过电子邮件、QQ、BBS和MSN等进行在线或非实时交流。通过电子邮件,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有利于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总结归纳,不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教师定期检查。实习指导教师应分阶段指导实习,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解答疑难问题等。

(三)会计教学缺失弥补

在校内的会计内容的教学中,即使具备完全仿真的模拟实习,许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会计课堂上仍无法完全解决,造成了会计教学的缺失。如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会计人际关系协调等,这些问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有所体会、感受,从而试行解决。指导教师也应在实习中有意识地提高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弥补会计教学内容的缺失。

1.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正式,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对于财务会计人员来说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中职学校在平时的会计教学中忽略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在一年的实习中,教师要有意加强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随时发现企业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地方。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的选用;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及坏账损失的确认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与残值率的确定、各项资产减准备计提的金额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方方面面,通过实习了解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2.与银行、税务、投资者、政府等之间和外部人际关系的协调。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感受会计人员与银行、税务等之间的外部人际关系。教师要引导实习学生培养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自控能力。

3.会计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会计人员要处理好与领导、部门、上级主管等内部人际关系,取得领导和各部门的信任和理解,主动与领导沟通,使他们掌握会计法,让他们增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法律责任感。与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沟通信息,努力做到工作协调一致。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