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影产业工作思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5 03:05: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影产业工作思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影产业工作思路

第1篇

我县广播影视工作与其他事业一样,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光辉历程,1951年1月建立播音站,1989年6月成立广播电视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广播影视体系,建成了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方式覆盖的广播电视网。

目前,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采编播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村电影放映员共26人,局机关设办公室、音像技术员事业管理股,下辖广播电视台、技术事业管理中心、农村电影发行管理站、电影放映公司4个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电视新闻宣传、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农村电影放映、行业管理等工作;县电视台开设有《红河县新闻》《民生在线》《法治红河》《精彩红河》4个自办栏目,每年播出新闻稿件1500条以上;全县建有广播电视“村村通”18072户,全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6400余户。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到2011年底,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4.11%和95.05%。

广播影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人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成为最普及、最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县广播影视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推进数字化、构建惠及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随着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不断突破,我县也成为桥头堡建设的前沿阵地,这也是我们广播影视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把广播影视工作融入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大构架中并有所作为,是我县广电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从目前我县广播影视发展现状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数字化建设滞后制约着我县广播影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边远山区的广播电视覆盖率还要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完善;地方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制约着广播影视可持续健康发展;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引进、招录还有待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还要加强;广播影视应急系统还需完善;安全播出还要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我县广播影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我县广播影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又要结合红河实际;既要践行政治目标,又要满足人民需求。因此,我县广播电视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喉舌,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构建和谐、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宣传管理、行业管理、事业发展、产业促进、安全播出”五项基本职能,为全县广播影视事业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十二五”期间我县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广播影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完善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加大本地自办节目覆盖,州县节目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服务桥头堡建设的能力显著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提高宣传质量,不断增强服务桥头堡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办电视栏目的质量,增强舆论引导力,积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红河县桥头堡建设、为推动红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外宣力度,加强与州电视台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向外界推介生命红河、绿色红河、和谐红河,让我县滇南侨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三乡”品牌更加鲜活。

二是努力加快数字化进程,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新闻宣传内部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发展。

三是进一步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和无线覆盖发射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2012年确保完成480个自然村7773户卫星接收设备的安装任务,同时,巩固和推进村村通建设成果,完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到十二五末,全县基本完成52559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并增加投入建设辖区内13座州县电视节目发射基站,确保户户通用户能收听收看州县广播电视节目;加快推进阿扎河、宝华、浪堤三个乡的无线覆盖发射台建设;2013年完成县城西山公园无线覆盖发射台升级改造。

四是进一步抓好城乡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力争在2015年以前完成一座数字电影院建设。抓好城乡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在确保每年完成1056场公益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进入社区、校园、企业,努力扩大公益电视覆盖面。三是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公示工作,确保群众真正享受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带来的实惠。

五是加快推进县城新区民族文化产业园的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项目建设。建设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积极向上级申请开办红河县广播电视台民语广播节目。

六是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播出,促进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技术监测监管体系,做好安全播出技防、物防、人防工作,确保安全播出;加强广播电视广告管理,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播出行为,查处违规播出广告行为;加强网络视听节目、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公共载体广播影视节目播放活动的监管,引导新视听媒体业务健康发展。

第2篇

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0年工作情况

统筹打好文旅系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攻坚战。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的部署安排,督促和协助文旅系统企事业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统筹推进文旅系统疫情防控和复苏发展。

(一)大力拓展云上文旅服务新渠道。策划组织线上领读、在线阅读、云上微课、云上展厅、“艺”直播等活动100余项、网上培训课程100余节;举办市南区全民时尚秀,推出综艺秀、舞蹈秀、时装秀、广场舞秀、手作秀、大家唱、大家拍共七大版块;新增8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泛开展抗“疫”文艺创作,整合志愿者、文艺团体、专业院团等力量,创作文学、歌曲、曲艺、书画等作品60余个,起到了凝聚人心、弘扬文化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优化“青云图”“啡阅青岛”线上线下阅读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免费配送图书8万册, “青云图”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2019 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

(二)多管齐下打好战“疫”组合拳。认真贯彻“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协助企业申报财税扶持、金融支持、稳岗就业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协助120余家旅行社办理暂退旅行社服务质量保证金,先后拨付两批文旅扶持资金。妥善处置游客投诉,保障文旅市场的平稳有序。

(三)多方搭桥促进行业内循环、市场内循环。采取搭建平台、直播带货、宣传推介等方式,组织三地旅游局长资源推介、短视频《2020,我在海边等你》、浮山湾消费月等主题活动20余场。策划乐活夏日消费季,推出百余项夜间消费活动;组织文旅惠民消费季,助推文旅企业释放消费活力。做好华夏基石(青岛)国际时尚产业峰会服务对接,办好意大利电影周、婚恋文化周等节会活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文旅深度融合,积蓄文旅产业新动能。发挥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引领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度融入中山路保护更新工程,支持国际会议中心、海天酒店、瑞吉酒店等高端载体吸引国际化会奖项目落地,持续拓展文旅产业链条。

第3篇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抓项目,文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截止6月底,10项省定民生工程全部任务过半。其中:乡镇文化站配送设备完成验收59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场地建设已通过验收;建设阳光儿童体育乐园7个;农村公益电影放映7087场,实现每村每月一场的放映任务。此外市定目标“新建乡镇文化站29个”,已完成22个,占75.8%。

(二)抓活动,纪念建党90周年掀起热潮

一是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市城区“元旦三天乐”、“春节七天乐”、春节团拜会、“送文化下乡”、农民读书活动、“东坡老家、快乐”首届戏剧小品大赛、市首届硬笔书法艺术大展、首届社区广场舞蹈调演暨建党90周年文艺杂技演出等大型活动10余次。选送优秀节目参评省级政府奖,获优秀奖2件、提名奖10件。举办了庆“七一”电影放映周展映活动,放映红200场。6月30日4000名干部群众参与的“颂歌献给党”歌咏大会,主题鲜明、创意新颖、反响热烈,把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推向。

二是体育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省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大众健美操比赛,以及羽毛球、体育舞蹈、足球、山地自行车、象棋、篮球等大型体育活动43次;我市组队参加全省老年人运动会、全国桥牌协会锦标赛等省以上比赛17次,承办全省单项比赛3次。全市共有11名运动员和5名教练员获得年度市体育突出成就奖,其中张益萌获优秀运动员特等奖。

(三)抓保护,文物、“非遗”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文物工作。完成了第八批60处“省保”单位的申报工作。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在轻轨段发现东汉墓葬群2处、唐宋遗址2处。上半年,三苏祠博物馆先后接待本地游客46万人次、外地游客2.8万人次,三苏祠博物馆还被省纪委(监察厅)命名为“省廉政教育基地”。

二是“非遗”工作。我市“坡酒传统酿造技艺”和“竹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团参加了中国(成都)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其中丹棱唢呐参加了天府大巡游表演,获得“太阳神鸟”最佳表现奖。

(四)抓市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重点围绕“两会”、中高考、寒暑假等时期,强化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共出动执法人员9000余人次,责令整改420家次、行政警告290家次、停业整顿6家次、吊销“色彩缤纷”电玩城等许可证2家。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集中销毁盗版及非法光盘、书刊1.8万余盘(册)。同时在力发展文化产业,与工行分行签订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争取融资额度10亿元。初步完成了省级“东坡文化产业园”的规划项目书,受到省文化厅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文化发展的认识还不够。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欠账太多。三是文化产业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落实民生工程

全面完成11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启动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和“村村响、户户通”工程。抓好“五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

(二)大力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结合国庆、纪念周年等节庆日,举办“全民健身日”等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继续打造广场和社区文体活动品牌。

(三)推动产业发展

组织对“文化产业园”14个重点项目实地考察,进一步做好项目规划。继续抓好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申报。

第4篇

一、以项目为中心,加快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体育方面。启动市体育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市体育场;指导、丹棱两县利用国家体育总局“雪炭工程”资金建设体育场馆;在全市新铺设全民健身路径6条;指导青神县南城镇建设乡镇体育健身中心1个;继续抓好乡镇和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二是文化方面。启动市文化中心建设,做好前期工作;在全市续建3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并实现全覆盖,为31个乡镇配送安装文化共享工程和活动器材;启动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建成26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完成550个村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三是广电方面。全面完成“村村通”任务,启动“户户通、村村响”工程;在全市1186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农村公益电影;大力推进城市影院建设,加快万景影视城建设。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文体惠民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以广场、社区为阵地,继续打造“每月一次文体活动”品牌;围绕灾后重建3周年、建党周年、10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组织举办全市性群众文化活动12次以上,全年“送文化下乡”100场次以上。充分利用图书馆、农家书屋等阵地,抓好群众读书活动。整合各种行政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群众体育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12次以上,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3次以上,组织承办好市第三届运动会。完成我市参加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布项布点工作,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积极向上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二是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文化社团和人才的作用,推动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和出版物等创作生产,保持10件以上作品在省以上展演并获奖。

三是开展广电绿色频率频道创建活动。开展优秀广电节目评选活动;积极参加全省第二届广播电视绿色频率频道创建活动,大力整治虚假、违规和不良广告,提高节目质量,抵制低俗之风。

三、以品牌为牵引,推动文体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抓文化品牌。启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载体,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打造“一区县一品牌”。

二是抓景区品牌。加强三苏祠国家4A景区和二级博物馆管理,继续完善景区建设,强化形象宣传,提升园林品味,积极创建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和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加强营销宣传,开发旅游产品,年收入力争增长10%以上。

三是抓文化遗产品牌。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跟踪做好文物“国保”、“省保”申报工作,实施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工程,规划筹建市博物馆;做好第三批“非遗”“国保”申报工作,抓好“非遗”保护展示中心规划筹建工作,组团参加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编辑出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四是抓产业品牌。建立全市文化产业统计体系。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加快广电网络整合进程,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新业务。推动印刷、包装企业发展,。

四、以管理为抓手,切实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整合力量,建好队伍,完善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加强行政许可工作,完善行政审批程序,办好服务窗口。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信息平台和娱乐场所监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办案协作、巡查暗访、联防协作等机制,强化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艺、文物、影视等文化市场监管,强化出版物、网上和手机“扫黄打非”工作,全面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扎实开展集中专项行动,努力保证文化市场平安稳定。四是强化广播电视监听、监看,确保重大、敏感时期安全播出。五是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监管工作,确保农民看到电影,看好电影。

五、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提升全系统整体合力

一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快乐”理念、“成就”意识,抓落实、创一流、出经验。切实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既要抓好政治理论、文化、体育、影视和新闻出版等业务的学习,更要加强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新知识的学习,强化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强、纪律严、作风硬、业务精”的干部队伍。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营造和谐氛围,服务全局工作。

第5篇

如今,遍布城乡的文化设施为新安的发展奏响了和谐乐曲。

理念

新安的文化早在唐代就因杜甫的《新安吏》而名扬四海。后来随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被发现。新安再次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文化圣地。据统计,全县共有文化古迹50多处。

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变文化大县为文化强县,县委书记王敬林说:“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必须研究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尊重文化产业的独特规律,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群众,走市场化、企业化、集约化的路子”。随后,新安提出了“跳出文化看文化,站在全局看文化”的工作思路,大力兴办文化产业,壮大文化实力。

新安县将文化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2008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达到1887万元,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37.74元。

文化设施是一座城市品位的象征。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新城世纪广场东侧规划建设占地35亩、投资18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1.38万平方米的县文化中心。新建的图书馆总面积4400平方米,内设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14个服务窗口,藏书量增加到10.3万册。

在完善城区文化设施的同时,新安县把重点逐步向乡村倾斜。2005年至今,新安11个乡镇全部建成单独成院的文化站,并配有图书、书柜、彩电、电脑、投影仪等十多种文化器材。目前,全县250个村已建成了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其余48个村正在加紧建设。

品牌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新安县早在唐代就盛产澄泥砚,其质坚如石,温润细腻,与后起之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经过几年的设计开发,澄泥砚品种已达120余种,1997年为迎接特制的家砚引起了很大轰动,2002年获全国文房四宝协会和全国名师砚博览会金奖。

如何将澄泥砚产业做大做强?县长张生伟说:“品牌是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赢得效益的关键因素,只有下大力气培育造就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才能形成优势和特色。”

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新安县组织企业进行专利申报,并挖掘、创新澄泥砚制作工艺,联系国内重点院校的专家学者进厂指导,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全县澄泥砚生产厂家已达4家,砚台品种230余种,产品远销海内外,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澄泥砚之乡”。

与此同时,该县还加大对黄河奇石的开发力度,累计投资1200万元,在石寺镇下孤灯村建成了国内规模较大的奇石一条街,为群众发展奇石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目前,该村有黄河奇石展馆86所,共藏石10万余立方米,被誉为“奇石之乡”、“特色文化产业村”。

改革

发展是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但长期受旧体制、机制的制约,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潭死水。出路在哪里?改革。

曲剧团是新安的专业艺术团体,为激发内部活力,盘活外部经营,县里进行改革,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邀请河南曲剧名角李天方担任名誉团长、技术总监,并吸纳一大批优秀年青演员,使专业演出队伍进一步壮大,并精心策划、排练了一批大型古装剧、现代剧和综艺节目,演出水平享誉豫西地区,被邀参加中国首届曲剧艺术节展演,获优秀剧目展演奖、优秀组织奖、观众喜欢剧目奖等殊荣。

对县电影公司,按照程序使其稳妥地转制为企业,并合理整合资源组建了11个数字电影放映队,轻装上阵。进村巡回放映,每村一月一场,使电影重新走进了百姓生活。每年放映场次达4000场,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也实行以岗定责、竞聘上岗、末位待岗培训等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实现绩效考核、奖优罚劣制度,以制度创新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

改革迸发出无限活力,刺激了演职人员的创作积极性。现代戏《答辩》在洛阳市剧本评奖中夺魁,并代表全市参加河南省农村题材戏剧大赛获一等奖,戏剧《撞车》已由安徽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美丽黛眉》、《梦幻山水》等20多首歌曲先后在各类刊物上发表。

服务

开展文化建设,最终的受益者是百姓。据县文化局负责人介绍,新安每年夏季举办的“爱我家乡-唱响新安”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新安文化的一张名片。

第6篇

毕业之后,王鸿海就一直留校任教,他以冲淡静穆的智者情怀、广博深厚的艺术学识为自己热爱的母校和电影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至今;在30余载的学习研究与艺术探索中,他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创作了一大批精品佳作,赢得了业界的一致推崇与大众的广泛喜爱;他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他将个人多年的艺术积淀用电影的方式完美呈现,先后拍摄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他严于律己,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展现了卓越的行政管理和领导能力。这就是王鸿海教授——一个为人谦和、淡泊名利的教授;一个情感细腻、充满才气的艺术家;一个业精博学、善思尚行的学者;一个勇于追求美、创造美、呈现美的电影人;一个平易近人、受人尊敬的学院领导。

由于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充满着各种未知和可能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艺术科学研究领域的诸多瓶颈问题。加之当下的艺术教育还或多或少地沿袭着一些传统的方式,使得人们的创新思维受到了一定的禁锢。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就需要大力推进艺术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结合。这也正是学院“5+1”战略中“科研提升与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制定的初衷之一。对于“科研提升与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有的人还不甚明了。为此我们采访了学院“科研提升与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牵头人、北京电影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王鸿海,他就上述问题做出了解答。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多人认为,艺术是一种极具主观色彩的人文学科门类,不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识见,都有着与理工科严密逻辑思维极为不同的形象性思维,甚至有时候科学的理性或过于严密的逻辑思维往往还会成为艺术创作的敌人,那么,我们该怎样去理解艺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呢?

王鸿海(以下简称“王”):的确,艺术创作中存在很多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东西。即便是拍同一部电影,它也会因戏而异,因角色而变,因风格而转。有时我们很难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或规律去格式化它。但是,总体而言,艺术规律本身还是具有科学性的。比如,法国19世纪雕塑大师罗丹,他以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向世人昭示了他卓越的艺术见解,“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成为艺术理论的经典,在艺术史上焕发着永久的生命力。再比如我国古代戏剧美学家李渔,一生丰富深刻的艺术实践使他完成了《闲情偶寄》,成就了他在戏曲理论界的重要地位。所以说,艺术家在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也是密切联系的,其有益的艺术尝试、艺术探索、艺术成就可以通过理性的总结与提炼凝固下来,更好地服务于以后的艺术创作,并使后辈得以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开辟新的未知领域。进而言之,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又都是与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更是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成果。以影视特技为例,它的制作就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目前,许多国外大片就是靠先进的特技制作抢夺国内票房的,科技进步更成为当下提升中国电影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当然,在过去10多年里,国内许多理工科院校在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艺术类院校,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重教学、重艺术实践,而轻科研的现象。不过,随着党和国家以及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十七大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这所院校的办学实力。科研水平上不去,大学的学术地位和办学水平就上不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也就成了一纸空谈。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科研水平的提升。

记:那么艺术类院校的科研战略实施起来会跟其他院校有什么不同吗?

王:艺术类院校推进科研建设,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有认识理念方面的问题,有科研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还有科研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等等。就电影艺术领域而言,首先,它面向的是创意产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一般来说,投资成本较大,蕴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再加上我国影视剧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还不够成熟,因此,在电影艺术类学科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记:作为主管科研的副院长,您认为,推进艺术类院校的科研战略,其主要目标是什么呢?

王:我认为,推进艺术类院校的科研提升战略,主要目的就是使艺术教育的发展与现如今这个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当然,同时也使艺术方面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另外,通过推动科研提升战略还可以有效地做到艺术实践与科研探索相结合,为新时代创新艺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我认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本身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缺乏创新与突破精神,总是按照一些固有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这样的现状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是很难被接纳的,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的需求促使现在的影视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向产学研结合的方向转移。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对事物提出质疑,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记:从您多年的经验来看,推进艺术教育领域的科研战略需要从哪些具体的方面入手呢?

王:我认为,首先是科研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要进一步营造重视科研的校园学术氛围,进一步强化尊重、遵循科研规律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从事科研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等等。这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科研成果是否值得期待。而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我认为,首先需要科研管理思路的创新与突破,科研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以及科研激励制度的建立健全。良好的科研环境,辅之以科学合理的科研制度,就一定能激发出老师们的科研热情,进而将这种激情进取的精神转化为丰硕的科研成果。

另外,科研是一个庞大的计划系统,需要多方面努力与支持。学院要为教师进行科研提供良好的平台基础,激发他们的科研积极性。要为学院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供全程保障和服务,包括科研成果的普及、推广等。既要重视科研的质量,也要关切科研的数量。因为只有当科研量的积累达到一定度的时候,才能产生科研工作质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关键部门、关键项目和关键人。抓好科研工作,必须有清楚的工作思路,还要具备准确分析、迅速判断、果断实施的能力。机遇难得,对机遇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固然重要,但若因执行能力和科研水平有限致使到手的机遇又悄悄溜走反将更为遗憾和无奈。

另外,科研工作必须要有专项经费作为保障。对待艺术科研工作必须严肃认真,不能仅作权宜之计,要能经得起打持久战的考验。因此专项经费是学院科研提升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现实中也的确存在一些艺术院校因为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甚至科研经费被挤占、挪用而致使艺术科研工作难以深入进行的的情况。所以我们必须引以为鉴,做好科研经费的申请、管理工作。

记:您认为,推进科研发展战略的关键是什么?

王:是创新。科研的本质就在于自主创新,创新是科研发展的生命力,艺术创作与研究同样如此。一味地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只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艺术也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创新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搞科研的人应该都清楚,循规蹈矩、搬取老方法很难使艺术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只有谋求创新,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突破常规思维,才能够在科研领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创新并不是件易事,需要从许多方面抓起。

记:对于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寻求合作伙伴呢?如果有,又该如何选择呢?

王:寻求合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学院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更快、更好地推进战略的实施进程。但对于合作伙伴的寻求,我感觉首先要从学院内部开始。可以充分发挥学院内部的教育科研优势,协作探究产学研合作间的关系,形成全院一起努力推进科研教学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及时发现、培养具有科研潜质的人才并加以重点培养的良性循环。况且,我们学院内部聚集着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相关信息的获取渠道也更为广泛,相信这种内部合作和交流的加深,必将为实施这一战略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院内合作之外,还可以采取与相关政府机构合作的方式。这种类型的合作可以更加快速、顺利地推进科研战略的实施。而且它会为该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上的引导、帮助以及资金上的支持。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合作伙伴,那就是与社会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会这个大平台,寻找到一些资深的专家教授来我院进行指导和授课;另一方面,还可以请一些影视企业中的人员到学院进行相关经验传授,而本院学生也可以借此寻找机会到一些企业进行实习,进而通过实践对科研发展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

第7篇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后,我局随即召开了局领导班子、各股室、局直三级单位责负人、各乡镇文化站站长会议,将市局下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分解到各股室、各单位,各股室、各单位再将任务细分到组及个人,并层层签订了责任合同书。真正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局领导班子的率领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我县文化事业,文化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新局面。

(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文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有声有色。

特别是旨在丰富全县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普及活动——“欢乐广场”月月演活动已成为群文生活的一项经典活动。我局于5月底开始陆续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月月乐”文化活动,活动范围从体育广场延伸至交通岛广场、鼎山广场、街心公园等县城中心,除文艺晚会外,继续推出社区电影、歌迷戏迷演唱会等活动。

(二)创新农村文化。我县少数乡镇农村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工作进展不快。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今年我局决定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且下决心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在往年成功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行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变以往的弹性管理为目标考核。我们采取月汇报、季督查、年考核的管理办法,对落后乡镇进行重点指导,全面推进,使农村文化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文化创收、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个文化站必须落实“五个一”,即一间办公室、一个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一支文艺演出队伍、一个图书室、一块专门用于宣传文化工作的黑板报。还根据各乡镇文化站的具体情况,规定年内完成创收任务4000-10000元。到目前为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乡镇已基本达到了要求。除此,各乡镇文化站积极配合县局及文化稽查大队管理好文化、新闻出版市场,重点开展网吧整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责任包干与责任追究制,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把一切矛盾和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规范和净化了农村文化市场。

(三)群众艺术成绩斐然。县文化馆开办双休日少儿艺术培训班,学员达百余人,培训项目之多,培训质量日益提高。馆里多方筹措资金,走访民间老艺人,收集资料,作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并积极作好全国文化馆评估的准备工作,争取顺利评级。

文学、美术、摄影、音乐创作已过百件,并分别在中央、省、市级单位发表、展览。文学类《铁打的死和蒸汽的乌托邦》、《天堂的补丁》获省报纸系统副刊银奖。

(四)戏剧事业走向辉煌。县祁剧团按照县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狠抓落实。无论是艺术创作、排练演出等方面完成任务出色。上半年共下乡演出133场,创演收入达到12.3万元,挖掘移植整理剧目共4台,其中移植整理加工剧《宝莲灯》为县老干部专场汇报演出,好评如潮。

(五)电影事业稳步发展。县电影公司在电影市场严重滑坡的情况下,开辟影源,创新举措。一是全力投入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共落实资金17万元,其中纳入县财政预算15万元。二是多方努力,完成电影放映收入近10万元。三是利用自身场地优势,积极引进外地剧团进行营业性演出,共接纳剧团演出20多场,创收2.46万元。通过多种经营形式,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公司摆脱了困境。

(六)图书工作再创新高。县图书馆今年上半年采取竞争上岗方式,奖罚与业绩挂勾,优化基础服务,强化管理软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在做好馆内业务工作的基础上,狠抓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争取县财政专项配套资金4万余元,建成了一个集电子文献检索、信息阅览于一体的电子阅览室,开展了图书馆宣传和教育情报服务,开拓了图书馆功能。

(七)文物工作有新喜色。县文物所狠抓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了对凯迪生物质能热电厂选址的文物勘探工作,做好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工作;文物保护措施到位,无安全事故发生。

(八)文化、新闻市场管理力度大大加强。一是电游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3月份,我们以整治电游经营秩序为重点,严厉打击经营上分麻将机、投币中奖机等赌博机和非法定节假日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电子游戏室(厅),共查处违规经营赌博机的电游室(厅)15家;超时营业和非法定节假日接纳未成人的游戏室(厅)3家;收缴赌博机电路板19块;停业整顿1家;并分别给予了

警告、停业和一次性罚款之处理。二是网吧经营秩序得到根本好转。为了加实加强网吧整治力度,我县在4月上旬成立了网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和常年综合执法组,采取过硬措施对县城所有网吧进行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现已出动车辆185辆次、人员近20__人次、“零点行动”48次,共查处违法违规网吧17家,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网吧4家。三是盗版音像制品得到了有效遏制。4月,县稽查大队对县城35家音像零售、出租店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共收缴盗版光碟14352张,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四是加强对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认真落实印刷企业“五项制度”,加大版权宣传管理力度,开展了“保护著作权打击侵权盗版”主题活动。二、下半年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要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股春风,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下决心抓出成效。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在年内完成3个文化站的建设工作,每个乡镇扶持一户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一个藏书规模上档次的农家书屋。

二是尽力招商引资。我局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局工作的重头戏,确定专人专抓,抓出实效。以此来改善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

三是狠抓产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应以“时不我待”“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文化部门的优惠政策,挖掘文化潜力,发挥自有优势,加强对外联系,千方百计开辟创收门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弥补文化经费不足,盘活文化资产,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年下半年重点为配合市里第五届艺术节的开展,积极做好艺术节有关工作,以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加强横向联系,采取文企联姻或其它方式,举办内容健康、质量较高、影响良好、群众颇受欢迎的文艺活动。计划每月分别开展不同类型的广场文化活动。

五是从重整治文化市场。一是整治网吧和电游;二是整顿演出市场;三是整治印刷书刊市场。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滋生,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的祁东文化形象。

总之,上半年我局各项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往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继续发扬光大,改正不足,圆满完成市局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待年终向上级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8篇

【关键词】文化事业发展;群众文化;农村文化

近年来,东营市利津县以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加强以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为内容的社会文化建设,使社会文化常办常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全县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1.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利津县依托凤凰广场、社区、农村文化大院等活动阵地,利用各种节庆纪念活动、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消夏文化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了10届全县民间文艺调演、元宵节灯会和焰火晚会。自2007年以来,将专业文艺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与农村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广泛开展了迎新春晚会、文化下乡、“美丽凤凰城、文明新利津”、“歌颂伟大祖国、共建和谐家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乐民”演出活动。

2.农村文化日益繁荣。坚持将新农村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推进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组织“三下乡”活动、电影进农村等形式,切实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获得了农民的广泛好评。每年组织送文化下乡100余场次,每年为农村放映优秀影片6000余场次。各乡镇、各村依托本地的产业优势和民间习俗,组织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原虎滩乡利用冬枣产业基地,举办利津虎滩冬枣采摘节,提升了人气,促进了产业发展;原北岭乡着力打好“文化之乡”品牌,邀请北岭籍在外文化名人举办了文化作品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汀罗镇毛坨村依托文化广场,定期举办健身和文体活动;利津镇大北街村积极挖掘保护传统民间表演“虎斗牛”,被列为全市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逢年过节深入各村展演,深受群众喜爱。

3.阵地建设稳步发展。目前,全县建有博物馆一处,公共图书馆一处,公共文化馆一处。全县建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处,文化大院全覆盖,兼职文化辅导员100余人,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津分中心1处、乡镇基层服务站点7处、村级基层服务站点512处,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体系。

二、文化建设发展不足和问题

利津县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比,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下文化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文化工作人员的年龄、文化结构也不合理。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和艺员引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是文化事业的投入与文化事业发展不相适应。虽然近几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从文化单位运行的状况来看,经费投入依然不够,文化单位运转比较困难。

三、今后工作思路及构想

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项涉及政府、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为了加强文化内涵的先进性,文化目标的远见性,文化意识的优化性和文化设施的标志性,确立了以下文化建设发展设想:

1.完善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乡镇(街道)、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继续完善提升建成的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服务功能;二是完成“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面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三是完善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投入设施设备及数据库建设和8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四是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全县所有村每月免费为群众放映一场数字电影;五是建立县、乡、村流动图书管理体系。以县图书馆为龙头,定期对乡镇和村的图书进行流转,促进图书资源共享。

2.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打造品牌,提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品位。充分发挥现有的文化协会的作用,凝聚群众文艺骨干,组织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争取举办高档次的文艺比赛和文化活动,打造紧跟时展的脉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深受城乡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品牌,扩大县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以“文化惠民工程”为载体,组织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指导和帮助群众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专业演出和群众的自娱自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思路,形成“活动共办、人才互补、资源互用、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文化活动模式,让群众从台下看戏的观众变成自我参与、自我展示的“演员”,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拓展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3.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选拔专业知识强、业务素质高、年轻有为的人才,并加以培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定期举办书法、美术、摄影、文学、舞蹈、器乐等培训,为农村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文化服务中心乡镇建立健全,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人员队伍。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指导员队伍。通过强化“软件”建设,保障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积极健康发展。

第9篇

一、县域网吧的基本状况。以作者本地为例,网络业起步较晚,截止到目前,全县已拥有网吧 70 家,终端数量 2100 余台,其中城区(包括开发区)现有网吧35家,终端数量近 1100 台,乡(镇)共有 35 家,终端数量1000余台。从业人员300人左右。产值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从投资规模分布情况来看,县城区内最大规模的网吧为60台终端,最少的30台,乡镇最少的30台。从内容选择情况来看,网吧中选择游戏内容的占45%,上网聊天的占36%,查找资料的占5%,看电影的占11%,其它占3%。

二、基本特点和问题:1、起步较晚且增长迅速。因为这种行业是以网络来传播的,开始人们对这种文化消费形式表现淡漠。2、功能单一、规模偏小。通过大面积抽样调查,网民主要利用网吧进行游戏和聊天,娱乐色彩较重。没有发挥网吧应具有的商务、技能培训、电子赛事等增值功能,单一消费模式已成为制约网吧业多元发展的“怪圈”。3、行业歧视、效益下滑。在所有行业中,文化市场是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而网吧又是在文化市场中引起非议最多的。4、多头管理、干预偏多。政府职能未能转变到位。参与网吧审批的单位有文化、公安、消防、工商等多个部门,且程序繁杂,使申办者叫苦不迭。《行政许可法》要求的便民原则在这里没有丝毫体现,一些部门又私设了“指标审核”等,使管理部门行政动机的纯正性受到质疑。

三、网吧现状及特点的成因分析。1、趋众心理、盲目心态,使得网吧在一夜之间暴涨。当互联网刚刚进入民间的时候,由于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程度偏低的时期,从而使网络成为精英化的、学术性的人才可以享受的一种新鲜事物。2、认识误区和舆论的负面报道,使网吧难以以一种产业的姿态健康成长。3、政策制定上的偏失和司法保护缺位。因为网吧是一种全新的事物,而内容与游戏有着极大的联系。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主管部门几经调整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4、缺乏现代公共管理理念,“总量控制”凸显行政焦虑。人们在姿态上也普遍表现出向新生事物的前倾,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又回到压制新事物的“自觉”上。主要表现在“控制总量”、“指标限制”等。

四、县域网吧的发展趋势。在考虑宏观政策、社会环境、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将来网吧的发展大致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趋势。1、总量得到控制,规模进一步提高。由于国务院把我市定为九个网吧管理长效机制试点城市之一,因为明确的政策干预,总体数量将得到控制。2、电子竞技将会发展。3、进行电影传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网吧正在实行时尚三联影视有限公司的“中国网吧A-G院线”计划。 4、新的教育培训阵地。网吧作为国内电脑互联网知识的重要普及场所,同样是公众教育的理想平台。5、成为一个新兴的分众媒体。网吧已成为网民接触互联网的媒体界面。6、主题化、个性化、专业性网吧出现,增值服务会更多。7、网吧正当的利益诉求将促使《条例》进行修改。由于《条例》是“蓝极速”事件后,急就的一部行政法规,因此难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合理之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