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9 16:33: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

第1篇

一、现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及思想现状

(一)就业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契机下,为我国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机会,解决了许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尤为明显。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关注的首要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2]。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转变了办学方式,建立了相关实习基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学生能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顺利就业。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设置了学历门槛,只招收那些学历高的毕业生,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同时,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了一些不良情绪,导致就业受到影响,如期望过高、贪图舒适及缺乏自信等。

(二)思想现状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既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学习相关实践知识,但往往忽视了就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面对变化的就业市场时,由于缺乏必要了解,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盲目情绪,不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3]。很多毕业生没有认识到到现今就业形势的变化,认为大学生仍然是时代的“宠儿”,殊不知现今的高等教育已是大众化教育,大学生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在就业时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价值,就业时期望过高,因此不利于就业。部分毕业生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业时,只找一些较为轻松的岗位,导致就业困难。另外,企业招聘员工时,首先看毕业生的学历状况,对于高职院校出来的毕业生比较轻视,这也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

二、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短期性

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存在时间短的问题,只在学生临毕业时进行。并且,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相关课程较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一些授课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中,只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及社会上的一些就业信息进行讲解,而没有对就业问题进行全面专业的阐述[4]。导致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指导的实际作用,而在正式就业时,出现种种问题。

(二)专业素质不足

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只当做每个科系日常的任务,由班级的辅导员或是其他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承担授课。他们虽然积累了相关经验,对学生的实际状况也比较了解,但毕竟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同时缺少职场求职经历,这种状况下,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好,并出现了诸多问题,限制了思想教育作用的发挥。

(三)内容与实际出现脱节

就业指导时,一些高职院校选择专家演讲等形式,指导内容上注重对现今的就业形势以及技巧的分析。或在指导时,只单纯讲授如何找工作的问题。这种就业指导的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一定描述,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职业道德及求职时应该保持何种心态的教育[5]。这种教育方式与学生的求职实际存在脱节,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进而导致学生的就业难题难以解决。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途径

(一)全程教育

如前所说,一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课时很少,就业指导很难发挥应有作用。今后的就业指导应贯穿整个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以往时间短的状况。高职院校可设立相关就业指导工作教研室,由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牵头,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整改,积极改变就业指导的开展方式,从而有效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二)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首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已将就业指导作为重要工作来推进。在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融合其中,并视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要想实现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加强学校的就业指导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就业指导队伍[6]。另外,应对学校各方优秀资源进行整合,为强化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提供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全面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三观教育及职业素质教育等。通过班级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就业态度及就业理念方面进行指导。之后,由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向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及就业技巧等,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选择好相关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解决学生就业时遇到的诸多问题[7]。通过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从而更好地就业。

(三)指导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就业。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要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性及针对性,保证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效果。另外,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学生就业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给予及时解答。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就业观、择业观,还能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使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实效。

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导学式教学;预修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81-02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唯物主义、辩证法,还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其认识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可知,它具有人文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三大特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其法律意识,加强实践能力,帮助其成为合格的四有公民。

当前,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一定要走出之前“填鸭式”陈旧教学模式,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运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就对此做一简单介绍。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思想决定行为,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马列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基础课,它是一个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重要课程。可是,目前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抽象的概念较多,但具体的实例略少,观念性的解读较多,而实用的很少。教学过程以识记为主,很少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而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只停留在分数评判,缺少一些赏识的鼓励,更不能起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作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研究出一套导学式教学模式,希望能改观这一尴尬现状。它是以教师主导为线,以学生自我探索为经,师生共同努力,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导学式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它以导为主,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其学习的主动性。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不再只是被动地听和记,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对教师提出的启发性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从而打破之前沉闷的课堂模式。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未知。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预修教材。教师会在讲授新课之间安排好预修的任务,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目标对教材进行预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预修的过程中,学生要记录下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备课上时自由答疑时间时提出疑问。预修学习一般分为两大部分,课堂上给出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自修,对于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课下查资料自行解决,依然解决不了的,再带回课堂来共同讨论。

2.讨论交流。没有讨论就没有思想的碰撞,也就产生不了思想的火花。所以,这一环节是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精髓。它也占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笔者通常会把自修环节中依然未解决的问题列到黑板上,先进行分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总体汇报,教师点评。这一环节学生会做到集思广益,互补长短,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创新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这其实就是之前的教师授课时间,但这一转换之后,就把学生被动地听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这一本质的变化,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倡创新做好了铺垫。

3.启发引导。若只有学生的讨论,是起不到学习新知的作用的。中学数学教师要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仍存在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勇于提出新观点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加以肯定鼓励,并指出其有失偏颇的地方,引导其走出误区。整个过程要让学生感觉到是教师带着他们寻求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答案生硬地灌给了他们。

4.总结练习。没有练习,课堂探究的结果就形同虚设,印象也不会很深刻。所以,笔者一直特别注重对学生练习进行强化巩固。当上一阶段,学生讨论完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做下笔记,写下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然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只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练习是学习效果保鲜的最好办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点燃了其学习欲望,所以学生还会在做练习时产生创新思维,实在难能可贵。

5.堂外拓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所以笔者总是让学生进行堂外拓展,全方位提升其学习能力。笔者经常联系社会热点进行小小辩论赛,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实践出真知。笔者还会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并投寄给相关部门,真正地体会主人翁的感觉。

笔者还会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第3篇

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讨论的效果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都少不了讨论的环节,如何让讨论有益、高效是一个难题。讨论的环节如果引入了思维导图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讨论开始的时候,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大家发言的核心内容,然后整理同学的发言。针对整理的几个方面,再进行深入的讨论。如此发散,层层深入,达到了深化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讨论时的跑题。例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一《消费及其类型》时,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问题: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的组长负责整理发言。学生的发言整理如下:

王同学:收入会影响消费。有了钱,才能消费。

李同学:如果自己将来有好工作,收入稳定,现在可以多花一些。

杜同学:商品贵就不买了,商品便宜就多买些。商场超市降价促销的时候我都去买些便宜货,物美价廉嘛!

梁同学:离我们家近的商场我更愿意去,省时间。

田同学:同学买啥我买啥,不丢面子。

赵同学:我买的东西一定要比同学的贵,这样才有派头!

钱同学:我觉得富人更愿意消费,我们这些穷人想花钱买不起。

小组长帮助整理如下图:

整理后,小组在归纳好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再形成结论。

最后把讨论的结果整合好。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升讨论的时效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对问题进行了充分、全面、有针对性的讨论。

二、用思维导图来讲解知识比较生动、清晰

教师在解释一个政治知识或概念时,可以用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比较明确、全面的概括知识。比如讲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时,我们可以把股票的含义、特点、构成、作用放在一起制作导图。讲“税收”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既简单又明了,学生也易于掌握。

三、用思维导图进行新课知识总结生动、流畅、体现个性

思维导图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可以用来总结新课知识。 以前的网络图能清晰的概括知识,但是比较乏味单一。思维导图则不同,他可以根据框题内容进行不同的创意,而且图文并茂,这使得思维导图十分的生动、有趣、可以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实现课本内容的良好记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的创作过程,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思维导图来展示个性,体现创新,获得成就感。下面是我自己用电脑制作的两个思维导图:

我们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给了我们很多的发挥空间,即展示了思维的流程,又可以利用图片来联想记忆,既生动又形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总结方式。

四、用思维导图来复习事半功倍

第4篇

关键词: 职业道德教育 五年制高职 道德思想问题

医学类院校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其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年龄普遍较小。他们心灵纯洁,思想单纯,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却缺乏相应的文化功底,渴望自立却时常失去自制能力,行为养成习惯亟待强化。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在物质诱惑下学生极易滋生拜金主义、 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严重影响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工作、求职中处处以自身经济利益为衡量标准,凡事向钱看的观念在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中屡见不鲜。当前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这一主体的特殊性。

一、当前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思想现状

当代学生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特点,如: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较为清晰的理想信念,比较关心国内及国际政治问题,而且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认识。大部分学生勤奋好学,能够以一种拼搏的态度对待自己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传统的道德感基本认同,对于作弊、公德等一些基本问题,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这说明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从主流上讲是正确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学校的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学生由于受自身年龄及所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对社会环境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不足。例如:很多学生对社会、对生活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对人生缺乏正面、积极的认识,甚至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各类宗教的情况;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家长有对立情绪,叛逆意识强烈。很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难以自拔,通过虚拟的世界,他们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并不能满足他们对新思维、新视界的渴望。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思想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不良思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理上的不平衡。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令人困惑不解的社会问题,部分学生会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拉大,部分学生看到国外发达国家的医生社会地位高、薪酬待遇高,联想到以后在国内的工作就业问题,思想走入误区,就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轻则导致个人生活失调,重则可能引发厌世和的人格倾向。

2.自我期望值过高。

一个人的自我期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来决定的。自我期望高的学生,往往会将这种期望付诸实践,完善自身,但是当在自我期望与外界压力都高的情况下,焦虑程度是很高的。对自我的期望值越高,就越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如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就业,在求职时首先关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而当这种期望比较难实现时,就容易出现悲观、焦虑等情绪。与男学生相比,女学生的反应尤其明显。

3.情感问题。

现在的在校学生大多是“9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大多数学生没有或极少吃过苦,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较差,自我意识较强,独立自理能力却相对较差。这使得他们往往对以后的就业和婚姻等问题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是所有医学类学生成长的必备课程。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规定了医学生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指出了敬业精神和伦理是医疗实践的核心。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自觉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从而使他们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求学阶段就树立起高度的抱负心、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对工作不怕辛苦,对业务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2.加强人文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医学类高职教育大多注重个人技术的发展,对政治、艺术、体育的参与度明显偏低。因此,学校要注意营造文明、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具有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积极广泛开展以思想研究、文化、科技、学术、社会实践等为基本内容的人文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净化学生心灵。校园文化建设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以校风建设为核心,推进教风、学风互相促进,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

3.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不仅要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而且要敢于面对社会的阴暗面和不正之风,教育学生运用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谴责和批判腐败现象。心理问题很容易引发思想的扭曲,消极、抑郁、厌世等不良情绪的出现,轻则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重则可能出现暴力犯罪等。

4.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当教育者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必须沉着冷静,认真细致地做工作,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借鉴他人的工作经验,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工作才能有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探求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医学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途径,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精心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庆,尤建国.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文化背景与改革路向[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7-2.

第5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46-02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德国职业教育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在中国职业教育界大力推广。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主动投身到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把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豪治总结了12个[1],杨克和迈尔从七个方面概括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特征[2],赵志群认为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整个行动过程)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如工作页等)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3]。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行动导向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二是学生作为行动个体,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学习行动的激发者。三是教学内容多为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的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可促进综合性学习。四是教学过程能够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即逐步增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训练。五是教学活动核心是完成一个可以使用、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 六是教学组织起始点是学生兴趣,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和问题,以不断发展其学习兴趣;形式多为小组,学生在协作中学习,有决策和创新的空间。

显然,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在面向行动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二、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应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普通本科学生相比,高职生在智能结构上自有特点, 比如长于形象思维,侧重过程性知识,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相对排斥陈述性理论知识等。正是基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职业院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突出做中学、学中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应凸显高职教育特点,适应高职学生“一线化”社会需求,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坚持“拿来主义”,吸收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尝试职业教育先进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入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避免求全求多和空洞说教,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就是说,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要求,而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均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能够体现人本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3.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4] 。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行统一,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实践是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行”转变的中介,离开做无法实现知行统一。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逐渐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若干建议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2月起在戴士弘教授指导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近两年的摸索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参考目前研究成果,借鉴兄弟院校做法,总结本校经验,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合理设计教学项目。专业课从工作一线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社会生活一线找项目,如社会服务、访谈调研、公益活动、职业实践、模拟法庭等。首先要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设计教学项目。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设计职业人士访谈、校园公德调查、职场体验、志愿活动、模拟法庭等实践项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围绕国情、社情、民情设计各种访谈调研项目。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项目的设计应贯彻这一原则。教师主要把握实践项目的原则方向和内容框架,具体实践项目可由学生自行设计或选择。学校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研讨,制定年度实践项目设计指南、建立实践项目库。学生可根据设计指南自行设计项目、经教师审订后付诸实施,也可从项目库中选择已有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学生自行设计、审订通过的项目自然进入项目库。这样,学生集活动方案的设计者、选择者、实施者为一体,既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性和自主性,还可避免项目设计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2.确保项目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突破了教室、实训室甚至校园的限制,需要在社会的广阔舞台上进行,教师不可能全程参与;项目产品往往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如调查报告、访谈纪录、研究论文、活动日志等,这些产品容易仿造,甚至抄袭。如何确保项目真正实施,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精心设计的问题。首先,实践项目要列入教学计划,占一定学分,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挂上钩。这样,实践项目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本门课期末考核成绩,从而引起学生重视。其次,实践项目的考核重点是过程。教师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指导方案,进行跟踪指导,既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又进行过程考核,比如学生开展的志愿活动,教师要尽量全程参与;社区、行业的社会调研活动,教师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学生作好后勤服务;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开展社会调研、职场体验等项目,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与学生、学生家长,乃至相关部门沟通,确保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最后,实践项目的最终考核不能只交作品,要进行项目交流、开展成果展示、作品评比等活动,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深入实践。

3.完善教学保障体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党委直接领导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办公室,负责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细则,负责将工作任务下达给学校相关部门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如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财务处等,要求上述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并将其工作绩效作为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多维互动、课内课外双管齐下的育人合力。在这个体系下,教学机构和以学工处、团委为代表的学生管理机构分别占有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延伸到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的思政课实践项目与公益服务、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三农服务等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既解决了教学机构掌控的实践教学资源偏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困难,又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分家、互不相干的弊端。在这个体系下,分配到思政课教学机构的实践教学经费和分配到班级的学生实践活动经费得到整合,解决了因经费不足难以组织学生开展大规模考察调研、难以开展实践性强、支出较大的实践活动等现实困难,而且,辅导员参与实践项目的设计、筛选以及指导、监督、评价,解决了思政课教师力量薄弱、难以承担全校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尴尬局面,而辅导员获得相应教学工作量,调动了辅导员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5-26.

[2]徐磊、熊明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2,(3): 158.

第6篇

一、大学生就业方向引导的意义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竞争异常激烈,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进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大学生就业引导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现阶段的社会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专业经验和教育背景,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尤其是对于从未离开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就业的整体情况缺乏认知,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片迷茫,因此,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来讲,通过教师的提供的就业指导信息,再根据发展实际情况,相信他们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会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于他们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

第二,有利于高校推动教育改革,树立高校的信誉品牌。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对于大学生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校的发展也极具重要的意义,在现在的社会高校的发展中,社会对于高校成绩的评判标准一般是建立在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基础上。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利于提升本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学校会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化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社会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人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的分配分配方式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学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不能只靠市场的调节,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还需要政府及相关的高校共同努力,共同引导。就业指导的最大意义在于是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目的,最终形成人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择业方向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就业方向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学生就业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学生就业方向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就业思维,正确地评估自身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评估过高,缺乏对自身水平的认知,通过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就业方向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现代社会对于求职人员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确定最终的就业方向。

第二,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多数大学生缺乏工作的实际经验,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也缺少关注,对于现代社会的需求更是缺乏了解,通过政治思想教学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并根据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积极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

第三,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工作。学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于社会中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也不是很了解,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较高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对学生就业方向的进行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就业方向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高校仍应该不遗余力地对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改革,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就业指导。

第一,针对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状况,及时革新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不断变化的,行业信息也在不断地更新,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学校根据实际的就业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对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包括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人格培养以及法制教育等方面。

第7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理性消费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消费观作为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保证其健康成长、成才的要求。同时,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树立也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成为理性消费的高素质人才。

1高职学生理性消费出现的问题

1.1 依赖性强

高职学生在经济上依赖性重,经济主要由父母提供,父母每个月的汇款单使孩子经济依赖性强。在美国,很多父母是以培养孩子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要花钱自己挣”,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就是自己谋生,自己找工作。国外的大学生大多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完成学业的。

1.2 浪费严重

从目前大学生垃圾桶内的废旧书本纸张、餐厅的大量剩饭等不低碳现象来看,大学生校园里的浪费依然随处可见。例如:在学校食堂就餐不珍惜粮食,剩饭剩菜随便扔;自来水哗哗流淌却视而不见;在饭店吃完饭后饭菜剩很多,把打包当成小气的表现等。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也增加了个人负担。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需求不断增强的时期,缺乏相应的经验和自制力。我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消费观念亟待完善,消费缺少计划性,对于消费能力没有清晰的认识,造成消费严重与自身能力不符的问题,需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

1.3冲动消费

一些同学容易冲动消费,他们注重商品的外款、品牌,一旦看好,就会迅速购买,而对于商品的质量、价格及需要等方面缺少考虑。有的衣服价格较高,但买了就穿一两次。这样的消费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在市场经济下,物质诱惑太多,高职学生可能更看重物质消费, 轻视精神消费,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1.4人情费大

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人情社会,正常的礼尚往来,必要的迎送接待,本在情理之中,但“人情消费”过于泛滥,大有变味之势,同学聚会往往费用支出较大,且有上涨趋势。任何小事都可以成为理由,聚会次数也越来越多,个别学生还出入相对特贵的餐厅,这种高消费已经不是同学们的正常消费了。不知不觉间,许多“人情费”已经没有了淳朴的感情支撑,还成了很多同学不小的负担。

2分析高职学生理性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1社会教育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提高了大学生对高品质生活的期望和要求,高职学生的消费观念出现了问题,引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现象。随着西方消费主义、大众文化消费等思潮的进入,他们在消费上呈现出追求享乐、攀比、奢侈浪费的消费倾向。

2.2 学校教育方面

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重视,但高校对高职学生的消费理念教育重视的还不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高职学生存在的各种消费问题,主要是受到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他们在消费领域出现奢侈浪费等行为。没有能自觉抵制消费行为中的各种不良倾向。

很多学生离开父母上大学后,不知如何理财,很少有高校对消费理念设置课程;在消费、理财等方面缺乏教育,多数学生没有科学的消费观,也没有人去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在健康消费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在校园中没有形成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2.3自我教育方面

当前高职学生消费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的问题。大学生的消费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思想道德、心理偏好及消费习惯,因此对其消费品的选择方面也会因人而异。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消费比较随意。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靠父母,但他们的消费主观性强。他们的价值观还没完全成熟,加上没有适当的消费引导,结果就出现了消费的盲目性。

加上与父母分开,很难抵制奢华和非理性消费的影响,盲目从众的心理易出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有,别人做的事自己也想做。

2.4家庭教育方面

当今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 ,只知道给钱,不引导钱该怎么花。甚至用物资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学习成绩的进步,还有的家长愿意借钱供孩子花,也不愿让孩子自己去打工挣钱。

同时,父母对学生的消费影响也较大 。一些家长浪费、奢侈的生活方式,已经影响了孩子的消费。父母钱越多,高职学生消费越多;加上部分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学生中出现了奢华的消费现象,甚至有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高职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途径

3.1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同时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绿色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3.2开展理性消费理念的教育

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课,提倡用之有度,反对铺张消费。同时引导高职学生改变落后的生活消费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还可以开展理性消费理念的专题活动,以便在校园内更好地养成理性消费的风气。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可以结合有关内容把理性消费理念引入。要深入研究和熟悉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大道理”简单化,接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有效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3.3积极挖掘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道德为先,其中节俭是重要的内容。传统文化中强调“勤俭”、“孝悌”理念,目前高职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必须消除消费主义的影响。同时要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和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消除大学生群体出现盲目攀比的不正之风,定期开展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3.4建立家庭、高校和社会“联动机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

学校教育方面,通过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教学,加强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教育。家长要引导孩子的消费,同样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养成健康的消费方式,培养孩子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更好地净化学校周围环境,如网吧等。总之,高职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不是独立的,而是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方面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3.5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高职学生可以在保证学习的同时,做一些兼职工作,以减轻经济负担。让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体验挣钱的艰辛。接触社会、锻炼自我、增强消费道德素养,在体验社会生活的同时,形成勤俭节约的消费态度,从而促进科学消费观的养成。

3.6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高职学生容易产生 “别人有什么,我就有什么”的想法,表现出从众的心理,有的同学把过多的钱花在娱乐上。同时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目标,有利于更好地做到理性消费。大学生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在制定规划时应该将大部分钱用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因此,高职学生花钱时要做到有计划的消费,要有理财观念。

3.7维护大学生合法的消费权益

掌握相关消费法律和政策是维护消费权益的有力保障。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看录像,开展有关的消费法律知识智力竞赛,使大学生知道消费者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同时网上物品种类繁多,高职学生应加强防范意识,如遇侵权行为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卫自我权益。

参考文献

[1] 赵玲.先秦儒家的消费伦理精神解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 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

[3] 王贵平.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大学生消费观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

[4] 李社云.高校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学报2012(1).

第8篇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思政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也不再适应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新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法;思想政治课;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83-02

一、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职业院校教师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只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门学科,所以,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门真正的学科来对待。学生之所以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感觉上课时不像是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而是在被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些知识就是些枯燥的教条,老师讲的也多是照本宣读的大道理,枯燥、乏味、空洞,考试前花一个晚上背背老师画的条条框框就搞定了。这就使得大多数职业院校政治学科的教学体系没有完全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这就难以展现出它的实效性,也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

据调查,大多数职业院校对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投入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兼职教师比较多,管理比较混乱。从事该学科教学的专业教师主要着力于完成知识教学的任务,对专业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学科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教学评估体系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三)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涉及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法律制度等许多教学内容大多让学生感到耳熟能详,因此,从求知的热情和欲望来看,就不会像学习其他课程那样强烈。

其次,学生头脑中已形成的意识框架往往对教学内容起一种过滤作用,与其已有的意识框架相一致的他们就吸收,与之相矛盾的他们就排斥,甚至表现出对立、违拗的情绪。

第三,由于我校是理工科学校,所以,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形成了重理轻文的思维定势,再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对思想政治课持否定态度。参与调查的5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没有用,学习专业课程更令人期待。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缺乏职业特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缺乏相应的思想品德素质,如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而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及特点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1.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参加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到信息的反馈及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既了解了教学的总体目标,又清楚了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同时还是课堂上的一位主持人。教师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的角色淡出,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教师这种作用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不做任何工作,相反,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如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及下达,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对学生作品做出评价。

三、如何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

(一)主题制定阶段

主题制定也就是确定项目任务,这是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特征,确立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二)活动准备阶段

在活动准备阶段,依据在主题制定阶段确立的项目任务和目标,由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与任务和目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计划的制定以及开展下一步活动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提前将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组代表社会不同的阶层,并站在此阶层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选出组长组织协调本组成员,力争让每个成员都发言,并推荐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三)项目实施阶段

各组在分析讨论时,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观察讨论情况,不发表任何意见。在这个阶段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大胆尝试,并有所感受和体会,与此同时,教师应指导各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研究给予鼓励,必要时可以介入指导,使交流不偏离主题。

(四)成果评价阶段

让学生利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讨论分析结果,并限时发言,发言时不批驳别人的观点。教师对各小组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并指导学生认真吸收别人的成果,丰富和提升自己。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价值

(一)改变了政治理论课一言堂的局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往的政治理论课都是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基本上是一言堂,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他们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后,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的引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大胆展现自己的才华,发表各自的见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同时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生机和活力。

(二)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高校政治课这一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结合了与当今大学生关系密切的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比如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问题,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等,所以,学生会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实践证明,这远比老师泛泛地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更增强了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从“授”转变为“导”,包括引导、指导、辅导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内容的实施、成果的评价等方面都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授课的艺术,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参考文献]

[1]卿定文,如何让大学生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N]科学时报,2004,04,23

[2]熊大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吸引力[N]光明日报,2005,04,0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探析

众所周知,高校教育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就业等相关工作,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高校育人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方针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甚至关系到中国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各个高校无一例外的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都基本上形成和完善了以辅导员为基石,各级团组织为纽带,学生工作专职部门为龙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其中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起到落实和贯彻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工作的好坏最终影响到高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工作的成败。这个我们不难理解,一般高校有学生出了事,比如众所周知的一些大学生自杀、他杀等严重事件,首先找的就是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换句话说,与学生紧密联系的辅导员为高校的发展承担了最基层、最全面、最直接的责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重视和认可,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鉴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一、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1.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辅导员在高校中的特殊性决定的。在高校里面,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久和接触面最广的,学校其他老师、领导与学生的接触很少,有的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有的甚或是从未谋面,互相不认识。大学生升入大学,走进高校最有归宿感的人除了自己的同寝室同学外就是辅导员了,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甚或是情感是了解信息最多的人了。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涯中,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重的,辅导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素质,辅导员的政治素养、道德信仰也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的。高校是成就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希望所在。那么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培养对象,其思想状况如何、人格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前景,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甚或世界的前进步伐。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但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担负着重要历史使命。那么,高校上下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如何,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关,但明显存在有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没有足够重视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下面我将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若干事项略作简述,其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高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关系到全民素质高低的重大事情。

职业性不强是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的一种现状,这也是一直以来辅导员职业受到学校党委的重视不够所致。辅导员在高校教师中是处于最底层的局面,他们也大都是没有资格从事教师职业而迫于就业压力或生存压力求其次做辅导员的。对于辅导员来说,基本上都是不甘于一辈子从事这个职业,这个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跳板,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超过5年,辅导员转岗现象普遍,辅导员人才流失现象也是突出。

归属感缺失在高校辅导员群体中是一个非常鲜明的问题,他们普遍存在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缺失问题。作为高校,教学水平是高校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重视教学岗位的老师是应该的,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因此而被忽视是不妥的。因为学校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外的因素也可以影响教学质量,甚至可以完全诋毁教学效果。如果辅导员队伍建设得不到重视,只是在学生出了严重问题时,才想到相应的辅导员进行兴师问罪的话,那么平时辅导员的工作做好做坏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不利于辅导员群体安全感、归宿感、成就感的培养。

再一个就是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性普遍不强,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人们对辅导员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认为辅导员只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什么专业都是一样;其实辅导员之所以不用教学,还肩负着学生的生活、思想甚或是情感了解和调解工作,那么辅导员就不仅仅是有一张文凭就可以胜任的了。专业的辅导员不仅要具有教育学知识,还得具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以确保学生的政治信仰、道德情操在正规上轮回。因此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很重要,影响到自身工作的尽职与否,关系到学生的素质高低,甚或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伟大事业的前程。 转贴于

三、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高校校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惑。高校大学生心理上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人生理想和信念迷茫,道德价值取向偏差,就业及前途命运未测,互相攀比、落伍自卑等,这些困惑使大学生的心理变得复杂而迷乱,虽然他们当中大多数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但还有一部分人本位意识严重,陶醉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小天地里,集体意识淡漠,重利望义,重索取、重享受,讲功利、图实惠,缺乏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开来。也就是说,价值观、世界观不到位,心理成熟机制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免疫力不强。

2.网络信息传递的多样化、飞速化、多元性,严重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价值。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量加大,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接受传统优良思想教育的同时,国内外一些腐朽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范围。网络信息内容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同时,互联网能在完全非控制的情况下,向全球信息,实现信息的即时准确传输。信息网络是发达资本主义在文化上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和精神污染的主要渠道。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向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推销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这种价值观念无处不在动摇着当代大学生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打破了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价值秩序,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困惑;再者,网络自身传播严重地动摇着高校学生的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导致高校校园出现人文精神的荒漠,出现人际关系的冷淡化。

四、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必行之举

1.辅导员工作必须掌握的“三种方法”,列举如下:首先就是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眼于“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业、思想、生活以及成长、发展等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时,才会从内心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慢慢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辅导员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对生活也会更有信心,对自己的前途也会更加努力,这个对于班级的后进生、贫困生效果更加明显。其次就是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突出严格。

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并不是爱学生就放任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仅自身要做好,在各方面做好学生的表率;对学生也要做到严,要相信所有学生都是善良正义的,平时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降低纪律处分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再者就是辅导员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立足于勤,须做到“四勤”,即“嘴勤、脑勤、手勤、腿勤”。从而做到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积极做好大学生谈心工作,尤其要加大对困难学生谈心工作的力度;抓住新形势下的工作特点,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善于归纳总结,将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和感触写下来,认真做好学生谈心笔记、学生思想状况记录、特例学生情况追踪等等;深入到学生宿舍中去,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入到操场中去,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

2.辅导员工作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主要包括:继承与创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创新工作是辅导员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关键;传统与特色——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辅导员要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需求;学习与工作——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是一群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思想活跃、批判精神较强的青年群体,如果不做一个勤奋的学习者,就面临着落伍的危险;事业心与平常心——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辅导员工作需要付出和奉献,而不能图以回报,也无法图以回报,因为辅导员培养的学生是流动的,最终要走出校门,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