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基础知识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9 16:33: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理基础知识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护理基础知识培训

第1篇

论文摘要:目的 探索现代大型综合医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对2008~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112名护生进行培训。结果 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培训体系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结论 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优化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职业能力。

实习护生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 使实习护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1]。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对象112 人,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中职生52 人,高职生15 人,本科生45人。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 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现介绍如下。

2.1 系统化岗前培训

2.1.1 岗前医院概况介绍 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医院的理念、发展前景,护士行为规范,岗位纪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使实习护生尽快熟悉职业化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1.2 岗前专题教育讲座 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职业化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 轮岗培训 对实习护生,我们安排每3 个月轮转一个科室,一年内轮转内、外、妇、儿各科。在轮岗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带教老师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并培养他们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循序渐进地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系统化轮岗培训,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

2.3 特色带教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是执行培训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带教老师竞聘上岗,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若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非但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还常把不规范的操作教给实习护生,埋下安全隐患。本院从2007年开始,实行带教老师竞聘持证上岗,优化了师资力量,保证了教学质量。

2.4 考核评价 利用护理部制定的轮转实习护生手册,评价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理论知识考题,完成对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测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化培训,我院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了护士角色,护理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培训效果和实习护士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对象的肯定。

4 讨论

实习护生岗位培训是培养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 科学技术出版社:1265-2721.

第2篇

(1)层级的确立:N0级:新毕业一年或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助理护士;N1.1~N1.3级:毕业一年后轮科的初级责任护士;N2.1~N2.3级:毕业三年后定科的责任护士;N3.1~N3.3级:急诊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级责任护士;N4级:担任护理组长三年以上,外出进修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形成护长-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模式。其中在护长中包含急救中心护长,分管院前院内急救的护长与分管院内普通留观观察和急诊重症监护的护长。急诊专科护士中含有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

(2)核心能力内容:根据急诊护士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我院急救中心护士自身的状况。必须加强以下内容的学习:①基础知识;②急救技能;③应急能力;④沟通能力。

(3)确立各层级护士的级别:通过护士的年资、职称、学历等内容综合评价每个护士的综合素质,来确立级别。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每个新毕业护士临床科室轮转三年的要求。新近毕业的护士存在需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渡期,为期一年为N0级。轮科一年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后,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1.1~N1.2~N1.3升级。定科后两年内,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2.1~N2.2~N2.3升级。急诊工作五年后,由护长以及护理部综合考评N3.1~N3.2~N3.3升级。N4级护士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等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

(4)模式:采取一师一徒制。成立护理小组,由N0~N1~N2~N3~N4五个层级护士组成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核心能力培训标准对下一层级护士进行培训。采取笔试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以评估下级的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5)恒定各层级培训内容:①N0级(抢救区跟班)以培训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为重点。能够基本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并在上级指导下参与抢救区工作。②N1.1~N1.2~N1.3级(观察区跟班-观察区独立值班-抢救室或监护室独立上班)以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同时注重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观察区的护理工作的N1.1级转向能独立完成观察区护理工作的N1.2级,再到能独立完成抢救室、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的急救护理工作的M1.3级。③N2.1~N2.2~N2.3级(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急诊各区域、指导责任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N2.1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院前急救工作。N2.2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预检、分诊工作,能准确分诊,协助院内抢救。N2.3级要求能胜任急诊各区域的护理工作,能承担初级责任护士的培训导师任务,能完成初级责任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参与组织协调各种抢救工作和特殊情况的处理。④N3.1~N3.2~N3.3级(担任护理组长、参与科室管理)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全面强化,且重点加强个人应急能力培训,统筹各种应急预案。进入本级别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完成承担初级责任护士培训教导任务,参与科室管理,配合护士长开展工作,尤其在科室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制定改进与实施方面。⑤N4级(急诊专科护士)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融化贯通,且重点加强个人专科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的培训。完成对下级护士培训教导,参与科室专科知识的培训。

(6)培训方式:①采取一师一徒制,由导师负责监督下级完成急救中心护士核心能力手册并进行考评。②采取专题讲课、技能演示、现场模拟三种形式,以自学、个人专人指导和集中培训三个方式进行加强。由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的N4级护士进行培训,同时邀请专科医生讲授急诊相关新知识、新技术。③临床小讲课。由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集中授课,讲解急诊现季节性常见疾病抢救与护理常规。④周总结。每周由N3级与N4级护士讨论总结本周常见护理不足,采取晨会时间小讲课传授下级护士。⑤考核。采取自评、导师考评与科室综合考评三种方式。每周自评,每月导师考评,每季度科室综合考评,了解护士的动态能力,以及时改进。

2.调查项目

对在我院急诊中心观察或抢救24小时以上患者,向其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每张调查项目为10个问题,满意程度按照0~10分打分,10分是非常满意,0分是非常不满意,总分满分为100分,进行问卷调查,现发现收,由专人负责,将所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评价。

3.统计学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 成人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D5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养老事业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匮乏也更加突显。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学员的特点,结合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中针对对不同模块的培训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级养老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学者Knowles的理论核心概念认为成人是一个独特的学习群体,具有以下特征:成人具有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独立性;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动机是基于自身发展和对现实生活的责任,且为内在动机所驱动;学习目的常常是以问题为中心;渴望知道学习内容的作用。

二、养老护理员职业要求及现状

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2011年民政部修订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其职业道德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都做了要求,在工作要求中根据初、中、高不同等级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初级技能要求为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和技术护理,如给药仅限协助口服给药和协助口服药的保管。文献回顾发现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医学基础知识匮乏,专业技能,缺乏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而对已经进行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经验总结中,有研究者指出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的素质现状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业务素质比较低以及法制观念淡薄,基本上也未受过专门的养老技能培训,缺乏一定养老护理基本常识。

三、成人学习理论在培训过程的应用

在培训中为了达成较好的培训效果,培养学员的工作能力,根据学员学习的特点,结合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培训内容根据初级养老工作过程划分成:模块一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模块二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模块三清洁卫生;模块四营养需求、饮食与排泄;模块五安全保护;模块六老年人常见疾病及观察、给药;模块七消毒隔离;模块八冷热应用;模块九护理记录。教学中选派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成人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注重职业道德塑造

在培训中帮助学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养老护理对于社会的价值,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的对象的特殊性,多一些耐心、细心和爱心,及时发现老人的不适与需求,给予恰当的处理,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建立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准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典型案例讲解,树立法律法规意识

针对学员法制观念比较淡漠,对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的特点,在介绍老人权益保障法时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学员加深对老年人权益的认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介绍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常识时,结合案例着重讲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保障老年人的安全。结合学员工作生活介绍劳动法知识,使其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能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贴近工作生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活化基础知识培训

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中不少是医学基础知识如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知识专业性较高,而学员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学时有限。学员在初次接触专业的医学知识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太复杂了记不得。若是教师照本宣科,则很容易引起学员的抵触情绪,认为老师教的理论性太强,不实用,学习没有太大效果。事实上,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并不是要求学员将每个知识的细节掌握,而是要学员为后续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设定合理的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转换,二次开发教材,最后根据学员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时,并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解剖生理,再讲老年人生理特点和护理特点,而是分系统逐一讲解各个系统的解剖生理、老化改变、护理注意点及其原因。培训过程采用学员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的、通俗的语言讲解,帮助学员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与专业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大量运用图片、实体模型,三维动画帮助学员建立感性认识,进而采用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化其理性认识。

4、仿真模拟训练强化技能培训

仿真模拟训练是在预先根据工作任务设定的案例中,运用仿真模拟人,完成一个完整的技能训练项目。根据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岗位要求设计标准案例和考核标准,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操作演示、讲练结合,既直观地展示了技能操作的流程和要点,又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练习环节还设置了提问、讨论环节,以PBL教学法深化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会根据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设置问题,由学员讨论后回答;或者学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提一些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普遍性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有效地达成技能培训的目的。在培训职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案例中设置的反思环节,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完善学员的职业素质。

四、培训效果

通过培训结束后的调查反馈,学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实用、易懂、且有助于自己在工作中的应用。培训考核结果显示,多少学员都能达到初级养老护理员岗位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09-01

基础护理为整体护理重要部分,是护士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桥梁,为护士观察个体病情基本途径,需分析总结现阶段基础护理存在问题,采取优质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主动护理,增强护士成就感、责任感及使命感,全面提高基础护理效率及质量。此文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总结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措施及效果,汇报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抽签分组。60例入对照组,不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22±3.27)岁,范围是24-78岁,女患者为23例,37例男患者。其余60例入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62±3.08)岁,范围是24-77岁,女患者为22例,38例男患者。组间有均衡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岗前培训 针对新聘护士,组织岗前培训,包括护理学基础、医院制度规章、岗位职责、护理制度、护理规范及要求等,并考核上岗。科室内开展“帮、扶、带”活动,倡导年长、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带动年轻、新入职护士,提高基础护理技能和水平。

1.2.2 制度规范学习和执行 要求护士学习护理制度规范和常识,并严格按规范执行基础护理。建立工作评价制度及体系,定期评估人员工作能力及质量,并评选出微笑护士和优秀护士等,对于不好的行为,采取批评、惩罚等予以限制[1];对于好的行为,采取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予以促进,实现整体提高。

1.2.3 进修培养及继续教育 定期选派护理骨干去往其他医院进修学习,更新工作理念及护理观念,学习先进知识及机能,促进质量提高。指导护士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参加培训,获得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及理念,并借鉴先进观念,实现整体护理水平提高。

1.2.4 基础护理流程细化 按时间将护理流程进行细化分级,并明确责任人。具体流程有梳头、面部清洁、穿衣、口腔护理、拍背、翻身、床单位整理、进食、导管或会阴护理、床上移动等。护士长应充分发挥管理及组织作用,调动人员,尽量满足个体需求,如洗头、买饭、擦浴、打开水等。此外,也应重视健康教育,按照个体职业、病情变化、文化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差异,给予动态、针对性教育,改善不良健康方式,保持恢复健康[2]。

从服务态度、基础知识、设备仪器、表格书写及操作技术五方面,评定比较两组质量。调查满意度,予以比较。

1.3 效果标准 满意度调查共100分,>95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对照组服务态度(80.15±2.36)分,基础知识(77.58±2.69)分,设备仪器(79.31±2.32)分,表格书写(81.33±5.27)分,操作技术(81.25±3.26)分。研究组服务态度(93.26±3.44)分,基础知识(92.25±3.51)分,设备仪器(90.32±2.58)分,表格书写(93.22±3.39)分,操作技术(93.79±4.05)分。两组中研究组护理质量更高,有显著差异(P

2.2 满意度 比较满意度,对照组取得86.67%,研究组取得95%,两组中研究组更高,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第5篇

一、培训内容:

1.复习巩固护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复习巩固专科的医学和护理知识、专科技能。

3.学习护理专业的理论及有关护理教学、科研、治理知识。

二、培训途径:

1.各病房有计划的组织讲课、查房和安排读书报告会。

2.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种会议、专题讲座、学习班和研讨班等。

三、培训安排:

1.毕业2年内护士的培训。

(1)目标:具有良好的护士形象和行为,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中小组护士的工作。

(2)重点:

①巩固专业思想、严格素质要求、加强护士素质培养。

②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抓好“三基”练习。

③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的程序和小组护士的工作职责。

④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

⑤学习为患者做健康教育并实施整体护理。

(3)具体要求:

①到医院报道时,接受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

②护理部制定2年的轮转培训计划,护士长结合接受每位轮转护士医|学教育网整理,制定半年的具体培养计划。

③工作以小组护士工作为主,安排夜班工作,熟练把握基础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④参加科内、院内组织的业务学习。

⑤1年后参加护理部组织的10项技术操作达标验收,不及格者进行补考。

⑥每半年一次,写出个人总结,所在科室考核并签署意见上交护理部。

⑦2年轮转结束后,本人提出志愿,与用人单位见面,双向选择进行定科。

2.护士阶段的培训:

目标:能按要求独立完成科室各项护理工作,非凡是专科护理的知识,逐渐达到护师水平。

毕业2~3年的护士,重点:

①在熟练把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熟练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专科疾病知识、护理要点、专科一起使用、专科用药等)。并学习整体护理的理论及方法。

②学习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充实教育内容,提高自身能力。

具体安排:

第6篇

医护人员的执业知识,直接影响到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执业行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人才匮乏且流动性较大,人才基础薄弱,同时也难以形成人才培养机制[1]。闵行区卫生监督所2007年启动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监管方式就是通过召开医务人员法律知识、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新进医务人员卫生知识等培训会,以期提高医护人员的依法执业水平。我们通过对医护人员执业知识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该监管模式的效果,分析尚存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该模式提供政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全区10家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医护人员执业相关知识调查包括基础知识、法律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医护人员执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分为护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5种。医生问卷内容以历年医师资格考试题库,随机抽取后,由临床专家审核确定;护士问卷从区护士三基考试题库中抽取。2006年底,对10家营利性医疗机构的10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2008年底,在干预完成后,采用同一调查问卷,对这10家机构的93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两次调查均在调查当日随机抽取当班医生和护士,确定为调查对象。两次调查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同时,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经营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经营理念、发展计划、对综合监管模式的建议与意见。

1.3干预措施

2007年初,闵行卫监所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一支队伍进医院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理念,也就是通过增加医疗执业监督科室的临床背景监督员比例,提高监管能力;一支队伍综合执行机构、人员、传染病、放射卫生、医疗质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和有关部门开展联动,通过错时执法、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手段,减少盲点,以责令改正、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行政处罚、卫生监督信息公示为主要处理手段,提高监管力度;同时高度重视执法过程中的服务意识,通过开展有特色的专业法律法规培训和座谈会,提高管理相对人依法执业意识和能力。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执业知识整体得分情况

调查显示,营利性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执业相关知识整体得分普遍较低,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个专业2006年、2008年的平均得分均低于60分(表1),判定为不及格。而且,干预后的2008年的得分未见提高,医生合计的平均分低于干预前,各类人员中除儿科外,平均分均低于干预前。被调查护理人员的平均得分略高于医生,但得分水平在2008年也出现下降。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执业相关知识得分分布情况,我们把得分情况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档次,具体标准为:好(>80分)、较好(70~79分)、一般(60~69分)、较差(50~59分)、差(

2.2 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执业知识分专业得分情况

执业相关知识的得分评价在“不同专业”中的变化情况不同:内科、外科分布在“较差、差”两档的人数在上升,2008年比例与2006年比例的差值分别为15.45%、20.31%;护理专业得分评价也在下滑,但幅度较小(“较差”和“差”两档的比例差值为4.84%);妇科和儿科不及格人数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执业知识水平略有提高(见表2、表3)。

2.3干预前后医护人员三类知识分类得分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各科医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对不同专业医生的分类知识得分进行了统计(表4)。总体来看,各专业人员的三类知识得分水平都较低,绝大多数在及格线以下。三类知识中,法律知识水平有所上升,但不管是干预前还是干预后,医生法律知识水平都是最欠缺的;基础知识水平2008年较2006年有所下降;专业知识水平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分专业来看,内科医生在2006年时基础知识得分相对较高,但2008年三类知识水平都较低;外科医生除了法律知识得分略有升高,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得分都下降到了及格线以下;妇科医生的法律知识得分略有上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在下降;儿科医生的基础知识得分下降也较为明显,专业知识得分则上升,另外法律知识得分也有所上升。综合看来,不管是干预前还是干预后,医务人员执业知识水平都较为欠缺,特别是基础知识,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

3 讨论

从2006年和2008年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比来看,开展的干预措施未能收到预期效果,营利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执业相关知识水平未见明显提升。人才引进与培训是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和依法执业的瓶颈。营利性医疗机构虽然有用人灵活的优势,但是由于受到多种条件制约,引进人才几乎成了不可逾越的门槛,离退休人员和刚毕业不久的医学生成了主力军。定性研究结果显示:“民办医院的职工培训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一方面,与人事制度管理有关系,职称晋升制度虽说和公立医院一样,但至今没有很好的实施,不能实质上约束。一旦进了民办医院,技术职称就到此为止了,没啥盼头。另一方面,流动性大,公司花了钱,人跑了,没有制约,不愿意出这个钱。尤其是护理队伍。医生的流动性还可以,多半是公立医院退休而来的,一旦觉的还可以就不会跳来跳去的,流动性大主要集中在护士上。我们培养护士的流程:刚毕业没证-导医-培养考试-有证,就跳到公立医院。相对医生而言,护士收入会少,由于医院效益也不是很好,所以很难用提高待遇来留住护士。我们的护士基本都是外地人,基本理论和动手能力都很差,常常工作几年培训好就回老家结婚去了。这些都造成了我们医院侧重使用人才,而轻培训人才。”

卫生主管部门尽快出台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执业能力考核管理办法,并建立系统化的医务人员业务知识、技能培训。虽然知识并不能代表能力,但知识掌握的减少,势必会影响能力发挥。本次研究显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长期缺乏系统、正规、科学的执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缺乏可行的职称晋升渠道。医务人员一旦到了营利性医疗机构,就意味着正规职业培训的基本结束。目前卫监所对医护人员培训只有新进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卫生系统内其他部门尚未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而限于成本、机制等因素限制医疗机构自身培训较为困难。卫生主管部门尽快出台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执业能力考核管理办法,并建立系统化的医务人员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理论联系实际,督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同时建立便捷的培训途径。

4 参考文献

[1] 肖源,龚勋. 我国民营医院生存和发展现状述评[J]. 医学与社会,2008,21(3):19-21.

第7篇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与保险机制的完善,乡镇卫生院所承担的病员数量逐年上升,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多数护士还没有正式编制,再加上现有人才市场的流动性,护士思想不稳定,要使他们达到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能,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1]笔者受金堂县卫计局安排到白果镇卫生院支援工作一年,通过狠抓护士基础培训,使该院护士业务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医院有开放床位76张,护理人员14人,床护比:1:0.18;编制结构:在编护士1人,聘用护士13人;职称结构:主管护师0人,护师0人,护士14人;年龄结构:40岁及以上0人,25-39岁1人,25岁以下13人;初始学历结构:本科0人,大专0人,中专14人,其中12人参加成人在职学习取得大专学历。

2.医院以往对护士无任何在职培训,护士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各种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知识欠缺,护士仅仅只靠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病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应急能力不足。人都存在惰性思想,由于医院无相应考核与奖惩,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差,这样以来护士入职后业务素质得不到任何提升。

二、现状分析

乡镇医院护士初始学历都是中专,无大专和本科学历,在职称上全是护士,无护师及以上职称,年轻护士与年老护士之间脱节,一大批都是低年资、低学历、低职称的护士在临床一线为病员服务,加之护士入职后也无相关的再学习,业务素质低,因此要培养一支具有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基层医院护士人力不足,要全部外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将会影响到医院护理上的运转困难,鉴于这样的内外条件,我与该院领导和护士长商议,决定采取狠抓医院内护士的基础培训,来提高护士业务素质,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三、培训方式与内容

1.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小讲课、操作者演示、教学查房、视频教学、自学、护士之间互相讨论学习、护士长抽问等多种形式。

2.培训内容

2.1 基础知识:以《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书籍为基础知识培训指南,这方面内容以自学为主。

2.2 法律、法规:以《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准绳,适时开展安全教育,强化护士法律与安全意识。

2.3 核心制度: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护理文件书写与医疗文件管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消毒灭菌隔离制度、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等核心制度,要让护士牢固掌握并严格遵照执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 临床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静脉输液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氧气吸入法、冷敷法与热敷法等技术操作常见的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对护士进行培训,达到人人掌握。

2.5 急救知识与技能:重视护士急救知R与技能的培训,对急救和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进行培训与演练,力争让每位护士能熟练掌握。

2.6 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强化护士的无菌观念,并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2.7 对常见的管道如吸氧管的护理常规、导尿管的护理常规等管道护理常规也要进行培训。

2.8 加强护士人文知识和沟通、礼仪知识的培训,让她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沟通的艺术。

四、考核与奖惩

1.护士长每月组织小讲课、教学查房与技能演示,并于每月初将本月要考核的理论知识范围和技能考核项目列出,让护士进行学习与练习,成立考核小组,每月底进行考核。

2.每次考核总分为100分,为督促护士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将考核合格的标准定在了高于60分,以75分为考核合格。

3.对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制度,对考核在95分以上者(前三名)给予奖励,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挂钩,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补考与罚款,补考不合格者再次补考,3次补考不合格

者,为年终个人考评不合格,医院可酌情给予辞退。

五、体会与成效

1.重视基层医院护士的基础培训,充分激发了护士的学习激情,让护士认识到在职培训是学无止境的,从思想上提升了学习的自学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通过一年的培训与考核,让护士从点滴学习,积少成多,逐步掌握了日常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丰富了护士的三基知识,提升了护士的业务素质。

3.培训涵盖了沟通艺术与人文关怀知识,使护士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沟通技能,并将其与优质护理服务有机的结合,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和家属能感受到护士的关怀、爱护,促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通过加强护士基础培训,让护士养成了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能更好的为病员服务,一年来医院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均为0,达到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第8篇

关键词 新护士 专科 培训

新护士完成专科专业培训,是由学习到工作所必需延伸的一个教育阶段,长期以来,新护士的培训一直以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核心,沿用面授式、答卷式、经验式进行带教,入院定科后,因专病专治而出现工作盲区,建立一套规范的专科专业培训计划,是新护士保证工作质量的基本,通过三年的培训,现制定了规范的培训计划,取得了预期效果。

1 制定培训目标

专科病的抢救流程,应急处理标准,常规护理,特殊用药的注意要点,记录准则,监测要点,健康教育与饮食护理标准,特异性检查的认知。

1.2 实施方法

2.1 半年一个阶段,分三个周期,第一周期是自学专科病种的基础知识,第二周期是通过授课集中培训,第三周期经口试和答卷及工作质量标准进行考核。

2.2 制定标准是关键,将学习标准、工作方法、操作标准、突发与特殊事件处理方法统一化,标准化。

2.3 具体培训,将计划与标准打印成册,人手一本,在带教中督查学习和应用的状况。例如:在处理应急事件和抢救工作中,熟知各类抢救药品医用名、通用名及作用机理,必须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建立三个通道,氧通道的方式,浓度计算,准确的流量;静脉通道特殊用药的速度,浓度,监测要点;负压通道的负压值,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护理记录书写准则,对急、危重病人及生活监护人的配合诊治护理的事项进行宣教,对初入科学的护士先是口试,后模拟演练,遇到工作案例跟从高年资护士和护士长参加应急处理,而后逐渐由高年资护士和护士长辅助新护士进行工作。

2.4 教学的准则,依据专科病种的基础知识,将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应急、突发事件与工作技巧制定出标准,纳入授课范围。

2.5 培训方式,依据个人素质,带教老师的能力结成教学组合。拿病房现有病例作案例,依据标准进行分析,巩固学习内容,还可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单独讲解。

3 效果分析

3.1 因为有了统一的标准,减少了茫然无从。

第9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效果分析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疾病也逐渐呈现出复杂性和变异性。为此,这也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的变革,护理学逐渐由理论教学转移到临床实践上。然而,尽管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理论学习同样不可忽视。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护理学临床实践阶段中,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往往存在着不牢固的情况。由此可见,基础阶段的教学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应该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原本基础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由原本的“掌握”修改为“在基础学习中进行部分操作”。

1实践方法与过程

1.1实践对象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和并分析出结果,从学校中抽取护理学专业大一的学生共63名和大三的学生65名作为实践对象。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批学生都是通过我国高等教育录取考试来到我校学习。这也就是说,排除了两批学生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同时,两批学生由同一批老师教学,这也就排除了教师水平和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1.2实践方法与结果

首先,采用阶段性学习的方法。按照学校的教授进度和教学方案,将护理学中的基础课程课程分为3个时间段来学习。第一个学习阶段,也就是学生刚刚入学的第一学年,该学年学生处于适应期,学生学的都是护理学最基本的课程,在此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大三的学生在该学年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学习;而大一的学生则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基本的临床实习。第二个学习阶段,也就是大二学年,该阶段的护理学专业学生,因为有了相应的基础知识积累,所以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大三学年的学生也是按照此方案来进行。第三个学习阶段,也就是大三学年,在阶段学生要进行相应的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大三的学生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适应,很多理论知识掌握的较为死板,无法实际的运用,并且有时会犯下低级错误;而大一的学生虽然掌握的护理知识尚不完整,但是对于临床实践较为熟悉,懂得灵活运用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结论和讨论

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能够得到3个结论和启示。首先,阶段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在上述的试验中,我们对大三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的。结果很明显,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完全的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入第三学年开始临床实践,使得学生感到实践陌生,在加上之前学习的知识已经遗忘,所以学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频频出错,再加上就业等压力无时无刻侵扰着学生,使得学生对自己能力产生了怀疑。而对大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入少量的临床实践,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同时将基础知识记得更加牢固,这样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十分有效。以往的教学中,总是喜欢先将全部的基础知识授予学生,然后在让其实践,但效果不佳,反而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培训,使得学生不再将知识学死,不再将掌握基础知识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更加重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阶段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阶段性学习能够实现基础课程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完美衔接。通过上述的实验可以得出,以往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到临床实践中,有着明显的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感表现在经验不足,错误频出上。同时由于此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练习,所以学生很容易将基础知识忘记或者生搬硬套,不知道灵活变通。而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临床实践,使得学生对实践不会感到陌生,在变学习基础知识边实践中,懂得如何应用所学,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变通。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和较长的时间来适应临床实践,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最后,阶段性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的情感。通过实践可以得知,没有经过阶段性学习的学生进入大三之后开始临床实践,由于缺少经验,使得错误频出,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职业产生了怀疑,对职业的情感也有所下降。而经过了阶段性学习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时,由于有了类似的经历,所以更显得从容不迫,在是将中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职业情感。

3小结

总而言之,护理学基础课程阶段性学习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结合,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增加职业情感,是提升教育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欣,康晓风,李箐等.临床阶段性学习对学生基础护理知识和职业情感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1.8(4):147-149.

[2]张欣,张颖,刘微等.对不同学习阶段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5(5):498-500.

[3]李丽萍,丁禾,刘玲.实习护生职业情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939-194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