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会行政的功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9 16:33: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行政的功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会行政的功能

第1篇

概念和分类

1.大型年播栏目概念界定。大型年播栏目,是年度性大型电视节目的一种特殊载体,是特定的年度性传播内容按照大型晚会节目形式串联在一起集中播出的一种电视表现形态。它既有一般电视栏目的基本属性:“有固定的栏目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时长”、“固定的栏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的体裁和形式大体相同”等;①也有其特殊属性:第一,播出时间的年度性(一年一度在特定日子播出);第二,播出形式的典礼性(要举办一个隆重的仪典,以电视晚会形式播出);第三,传播内容的年度性(传播内容是年度性典型内容)。

2.大型年播栏目分类。笔者尝试把目前存在的以央视系列栏目为代表的大型年播栏目,按内容分为两大类:

第一,娱乐类大型年播栏目:以文艺表演为主要内容,以节日晚会形式一年举办一次,又可以分为综艺型和专项型;属综艺型的主要有“春晚”等,属专项型的主要有“春节戏曲晚会”等。

第二,新闻类大型年播栏目:以某一领域年度人物评选或年度典型事件报道为主要内容,在相对固定的日子以颁奖晚会或其他晚会形式举行,又可分为人物型和事件型。属人物型的有“感动中国”等,属事件型的有“3·15晚会”等。

传播特征

为了深入探讨其独特的播出形式、传播流程、传播内容和社会功能,笔者以央视系列栏目为例制作了一个传播流程示意图。(见下图)

大型年播栏目传播流程,不是传统偏单向、少层次的大众传播流程,而是以具体大型年播栏目为基础、由若干不同层次传播系统相互依存,并进行整体运作的网络状的传播系统。它进行的是一种在新媒体环境下全新的、复杂的、聚合性的全媒体传播,具有以下几方面传播特征:

1.传播过程的仪式性。其传播过程仪式性鲜明。第一,它是一种典型的仪式传播,传播过程既包括以电视晚会形式举办的盛大年度典礼,也包括为典礼举办和播出而进行的长时间准备,整个传播过程体现了仪式作为系列安排和程序的本质特征。第二,它是一种典型的互动仪式,具备互动仪式的组成要素:共同的行动和事件、群体的聚集、排斥局外人的屏障、相互关注的焦点、短暂的情感刺激、共享的情感状态。②第三,长期准备和集中播出,让人们对最终媒介仪式及其所显示的国家符号的面貌充满了期待。

2.传播内容的典型性。传播内容都是某社会领域的典型。首先,要以年度为期对具体领域内的重要现象、事件和人物进行梳理、总结和提炼,要把握热点,回应年度主题,勾勒年度面貌;其次,要从栏目延续性角度,把握并显示节目内容的年度特性;再次,要从栏目前瞻性高度,预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栏目具有风向标意义。央视系列大型年播栏目每年都要按照年度主题,结合热点寻找典型——“春晚”找演员、找节目,“感动中国”找人物、找事迹,“3·15晚会”找企业、找事件。为了保证内容典型,栏目要做到“找遍中国”。

3.传播平台的主流性。办大型年播栏目,既要考虑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又要考虑落地范围和影响,所以非主流电视台不能办。央视是全国性大型年播节目最强大的权威平台,其传播有浓郁的主流意识形态色彩,受国家话语系统主导。目前央视形成了系列大型年播栏目,部分省市电视台也开始举办。

4.传播资源的整合性。“传播资源是传播业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的通称”,包括自然、资本、人力、信息资源;③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一种典型的仪式传播,大型年播栏目已嬗变为充分利用各种传播资源的品牌整合传播。除以上要素外,其传播资源还包括电视台生产活动以外的其他许多要素,其中除自身外的各种立体化传播渠道和多样化传播关系,显得相当重要。“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9年整合的传播资源,至少包括邮票、号外、特刊、报刊文章、网站专题、广告、院线和众多有关名人等。在整合传播资源方面,央视充分显示了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优势。

5.传播关系的复杂性。与一般电视栏目相比较,大型年播栏目的传播关系呈现复杂化、扁平化的趋势。首先,它的成功使电视台拥有了更多独特的传播资源,为与更多传媒形成复杂关系提供了更大可能。其次,电视台在大型年播栏目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其他大众传媒复杂的交叉性传播关系,后者既要利用前者的传播资源,又要成为其传播资源的一部分。第三,它在运作过程中,通过利用各种分众、个性化的传播工具,通过健全面向社会开放办栏目的传播机制,把电视媒体传统的以点对面为主、偏单向的传播,变成了新媒体环境下多维度交叉、多层次互动、网络化发展的立体式传播。

6.传播效果的象征性。成功的大型年播栏目传播效果巨大,它既传播了高质量象征性内容、吸引了广泛注意力,又树立了标志性电视品牌、塑造了不同领域的系列典型,甚至成为民族文化的某种图腾。央视许多大型年播栏目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标志性存在,“春晚”成为中国新文化现象和民俗,“感动中国”成为“一部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年度精神史诗”,④“3·15晚会”成为维权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成为大国崛起的时代标本。

社会功能

在媒介融合时代,与独特的栏目形态、传播内容、运作方式、传播效果相对应,大型年播栏目在以下几方面显示了突出的社会功能:

1.典型塑造功能。首先,以找寻和推出年度典型为己任的大型年播栏目,可以看作是一种多渠道、立体化、长时间进行的特殊典型报道。其次,它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和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其塑造的正面典型,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其塑造的反面典型,则会唤起普遍的谴责,被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被强制遵守社会规范。多年来,“春晚”塑造艺术典型,“感动中国”塑造道德典型,“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塑造经济典型,“3·15晚会”塑造商业反面典型,大型年播栏目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典型塑造的主流平台。

2.信仰共享功能。大型年播栏目是典型的仪式传播。仪式传播的最主要功能和最高境界是维系社会、共享信仰、建构和维系文化世界。⑤中国特色的大型年播栏目已成为国家和民族主流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民族共识、建构文化秩序不可或缺的独特传播系统。

3.情感宣泄功能。首先,作为一种仪式传播,它可以成为人们特定心灵状态的某种寄托。“仪式正是人们对动机、情绪、感情以及意义灌注的工具。”⑥其次,作为一种互动仪式传播,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某种特定情感状态。互动仪式“其中一个启动要素是参与者分享共同的情感状态”,参与者会在互动的过程达成“集体兴奋”,并产生“团结感”和“依恋感”。⑦第三,作为一种电视艺术,它可以表达个人和社会特定的欲望和情感。情感宣泄功能,是大型年播栏目吸引人的主因之一。置身央视系列大型年播栏目传播流程之中,人们可以恣意“狂欢”:讨论、欢笑、感动、崇拜、愤怒、谴责,等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栏目,大型年播栏目因为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具有鲜明的传播特征和特殊的社会功能,它不但已经成为国家电视台重点发展的电视栏目,而且得到了越来越多地方台的重视,伴随民族复兴和媒介融合的进程,该类型栏目必然会走上一条势力扩张和栏目创新并举的发展道路。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代媒介转型中的传播规范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YJE86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殷俊:《电视栏目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②⑦【美】兰德尔·柯林斯著,林聚任等译:《互动仪式链》,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80页、第159页

③申凡:《论传播资源》,《现代传播》,1998年第2期

④胡占凡:《给人以力量 给人以鼓舞——〈感动中国〉的10年回眸与启示》,《人民日报》,2012年2月3日

⑤周鸿雁:《隐藏的维度:詹姆斯·W·凯瑞仪式传播思想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83页

第2篇

一、法制资源:工商行政管理的能量之源

法制资源,意指法律制度的总和,是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活动生成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所有法律制度的综合。从根源来看,法制资源来源于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决定于一定物质条件的经济基础。从表现形式来看,法制资源体现为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器物法律制度,直接或间接调整社会关系的各种成文法律制度。法制资源,是实现“有法可依”的前提。

工商行政管理以法律赋予的职责对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是一个法制资源运用的动态过程。从管理者一方而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赋权,掌握了一定量的法制资源,然后以其职能,监督管理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当发现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中的某一行为与法制资源中的某种模式相符时,管理者以法制资源所设定的模式对该行为进行调整,如果该行为违背法制预设模式,则对该行为进行矫正、摈弃。管理者通过这一动态过程,将法制资源从上层建筑范畴传输到经济基础的范畴,形成一种作用,推进法制资源的运用、完善与发展。从被管理者一方来说,他们通过行为组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了法律所要调整的对象。被管理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某些行为,当其行为僭越了法律所允范围,被管理者就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被管理者的这一动态过程,产生了问题:由于被管理对象是广泛且变化的,行为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而能被归入法律调整的行为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出现了某些实际行为无法可调、无法可依。

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动态变化中看出,法制资源应该是不断丰富的,且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正是这一客观需求,法制资源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监督管理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能量。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经济结构的推进调整,工商行政管理实践也便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从市场经营主体方面来说,随着网络的建设发展,网络经济兴起并不断发展,出现了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对网络经营主体行为的规范调整成为工商行政管理的新课题;在市场竞争主体聚散离合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垄断现象,产生了对垄断经营主体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等等。从市场行为方面来说,近几年,食品安全、新式广告经营、商标国际拓展等等领域产生了许多新法律问题,这些新问题大多面临着难有法律规制的困境。因此,法制发展与时俱进成为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的应然要求。

二、法治价值:工商行政管理的力量之核

法治,它所确立起的社会秩序是以法律为至上准则,人们的普遍行为都活动在法律所设置的范围内,从器物层面到精神层面,人们不是以“人治”中的那套规则来遵守,而是树立起崇尚宪法、崇尚法律、以善法为最高权威的意识,自觉遵守法,并以法自律。当法治让人们的行为走上一条规范且有秩序的轨道时,法治的价值将凸显。

工商行政管理机關作为国家一个执法主体,力求实现法治所具有的各种价值,并且以这些价值为核心,构建、推行各种管理制度,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安全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监管的阵营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与法治紧密关联。市场经济是法治化的经济,崇尚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理性消费、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等信条理念,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所承担的职能中,创建、推行的制度皆应体现这些理念,促进市场经济内含法治价值的实现。从市场主体准入方面看,推行行政许可制度,是为了让各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平等地接受竞争;设立注册登记制度,将各市场经营主体置于管理部门的监管下,益于秩序价值的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公平交易管理,运用执行《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涉及公平交易的法律法规,着力追求自由、平等、秩序价值;承担商标广告的监管职责,运用《商标法》《广告法》等法律对商标、广告进行监管,体现对利益分配的制衡,倡导有限制的自由;对消费者实施保护,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权保护价值。在执法监管方面,以《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开展执法活动,体现程序正义、权力制约、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融合法治要求,充分体现法治价值。

三、尚法而为:工商行政管理的固本之基

推进法治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让法律凌驾于一切之上,让法成为一切可调整行为的规范准则;同时,在行为主体意识中形成遵法而行、尚法而为的理念。工商行政管理,说到底,就是以行政手段运用法制资源开展管理的一种动态社会管理活动,离不开的还是法。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被称为“经济卫士”,监管着市场经营主体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着流通领域里的市场行为,在职能上,首先就要求其依法行政。工商行政管机关应用法武装自己,严格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开展执法监管活动,在管理行为实施的过程中树立起崇尚法律、尚法而为的意识,无论是在实体问题,还是程序问题,都严格依照法律办事。从另一方面讲,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并执行着法学部门法中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等部分或全部的规定,而这些部门法又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深刻左右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觉在法的规则作用下行政,才能正确运用法律,准确监管市场经济,准确传递法治理念,实现法的治理。

参考文献:

[1]莫于川.法治视野中的行政指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11.

[2]陈季修.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析.中国行政管理,2009(1).

[3]马怀德.法治政府特征及建设途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

第3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65-02

【摘 要】目的 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社交技能训练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方法 采用对照组研究的方法将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社交技能训练,及疾病知识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于入组前及入组治疗后进行SDSS,SANS量表评定。结果 研究组SDSS SANS 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促进病人的社会功能恢复,可以减缓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会技能训练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其社会功能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丧失,尤其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损,如何减缓衰退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本文作者通过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及生活技能训练,并通过对照组研究发现这类训练能明显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现将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组病人均来源于我院住院病人共64例,全部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5~20年,平均(12.64±10.31)年,年龄35~61岁,平均(38.25±11.27)岁;入组时住院时间(5.36~11.28)月,平均(7.17±4.36)月;入组时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社交技能训练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影响评分8~14分平均(9.47±3.25)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1]45~97分,平均(63.35±71.66)分;所有病人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男20例,女12例;对照组男23例,女9例,两组病人在年龄、病程、入组时已治疗时间及量表评定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研究组病人采取以下方法,而对照组病人则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2.1 环境安排及设施的配备 研究组病人的病室中放置衣柜,床头柜,换洗衣服,洗漱用具等,并确定家务操持,基本社会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及相应设施。

1.2.2 技能训练内容 活动缺乏及不良行为矫正,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见表2。

1.2.3 技能训练方法 研究组病人在指定场所由专人负责按预先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训练,并不断重复,强化达到要求,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奖惩制度,以增强患者的主动性,提高效果。

1.2.4 疗效判定 评定者不参加活动,两组病人于入组后共同进行一次评定,所用量表为SASS、SANS,两个均由精神科非参与本研究的2名主治医师评定,研究时间为6个月,未满6个月出院的,向患者家属交待其回家后的训练方法,并指定专人跟踪随访指导,定期上门评定。

1.2.5 结果处理 对统计所得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t值,比较其结果。

2 结果

2.1 研究组SANS ,SDSS 评定较入组时明显降低,详见表3。

2.2 对照组SASS、SANS 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见表4。

2.3 两组研究结束时量表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SDSS、SANS 的评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在壮年期病,病程迁延,进行性加重,常引起感知,思维情感,认知及社会功能的损害,尤其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反复发作者多残留明显社会功能损害,如不积极治疗并加强康复训练,有约25%的患者最终走向衰退[2]。

目前,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精神症状,改善认知功能,而对于残留的社会功能损害,须通过综合的手段来恢复,许多临床实践证明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减轻或消除精神残疾[3-4]。

本文通过对3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期6个月的跟踪研究,并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在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社交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这类患者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发现SDSS,SANS的减分率明显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研究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其社会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最终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费立鹏,熊卫,赵祖安.精神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使用有关问题[M]. 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0,5:141-193.

[2] 沈渔村.精神病学[M]. 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405.

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讨社会功能训练对住院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学习技能康复训练及健康教育等。观察8 w。于训练前后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 结果 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训练后研究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训练后研究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而激惹、精神病性、退缩、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且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退缩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1);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研究组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社会性退缩、自身照顾、对环境的兴趣、责任心与计划性、兴奋冲动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 结论 社会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社会功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康复护理

Effect of social function training on rehabilitation outcome of male hospitalized schizophrenic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ocial function training on rehabilitation outcome of hospitalized male schizophrenics. Methods 100 convalescence male schizophrenic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research (n = 50) and control group (n = 50) , both groups received pharmacotherapy and traditional nursing, and the former was added life ,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learning skill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health education,for 8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clinical effec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 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 and the 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 Results After training,each factor and total score of the SANS lower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research group compared with pretraining(P

【Keywords】 Social function training;schizophrenia;convalescenc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复发率很高的精神障碍,其复发次数与精神残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1]。为促使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加以正性的强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6年6月~2007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年龄18 a~38 a,平均25 a。(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部分恢复。(5)患者能理解指令性语言,并能遵照执行。共入组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及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康复训练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日常的护理及药物治疗,研究组加社会功能康复训练。(1)训练之初,给患者集中讲解开展社会功能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要求患者无特殊原因,均应按要求参加技能训练,每日训练结束后必须书写训练日记。(2)每10例为一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再以自愿结合方式或根据患者性格特征分为2~4例互帮小组。按计划细则每日准时组织患者参加社会功能训练。(3)每日对小组成员的日记予以评价,给予书面正性鼓励,对小组成员存在的问题以温和、鼓励的词语予以指出并布置作业。另对患者当日整体情况进行评分。每周组织患者对训练进行自评及他评,并将评定结果张榜公布。第4 w时进行阶段评定,由工作人员根据评分做出全面总结。训练周期为8 w。(4)由1名主治医师及2名高年资护师负责训练指导、收集资料和量表评定。

1.2.2 健康教育内容

(1)由护士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精神疾病知识及精神卫生常识1~2次·w-1,30 min~40 min·次-1。适时检查监督,根据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授课内容。同时指导患者实施健康行为标准,矫正不良行为。(2)应用正性鼓励法,每周评分总结一次,让患者自己谈1 w的表现,找出对、错以及今后应如何改正,护士逐一做出评价[2]。

1.2.3 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1)生活技能:护士指导患者整理床铺、按时起床、洗漱、定时更衣、修剪指甲、胡须等。每日晨查房时对参加训练的患者生活自理效果进行详细检查,并向患者反馈,反馈时以表扬、鼓励为主;对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予以协助,并以此布置作业。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参与每日的病区卫生清洁、协助开饭、碗筷清洁等劳动;同时鼓励患者发挥各自的操作技能,使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2)人际交往技能:由负责训练的主治医师按计划为患者讲解人际关系、心理等相关知识,编排设计应激场景,帮助患者了解自身错误的认知,并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同时通过患者之间游戏、唱歌等文体活动增加医患之间、患者之间交谈,以提高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必要的社会接触能力,并找机会带领患者外出进行社会角色适应,如购物,以改善其情感淡漠,行为退缩等病态行为。3次·w-1,60 min·次-1。(3)技能学习:由负责护士根据患者要求组织看自己喜爱的书籍、报刊杂志、电影,学习健身操、太极拳、厨艺操作等。学习结束后,给予正性评价以树立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3次·w-1,20 min~90 min·次-1。

1.2.4 效果评定

由3名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于训练前后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

1.2.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SAN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表1 训练前后两组SANS评分(略) 注:与训练前比较﹡P<0.05、﹡﹡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1。

表1显示,训练前两组患者SAN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训练后研究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t=6.96、8.12、4.71、6.46、7.3、4.97,P<0.01),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t=5.4、8.21、2.99、5.71、4.43、3.40,P<0.01);训练后对照组仅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t=2.133,P<0.05)。

2.2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NOSIE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表2 训练前后两组NOSIE评分(略)注:与训练前比较﹡﹡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1。

表2显示,NOSIE评分,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t=3.9、4.29、13.93,P<0.01),而激惹、精神病性、退缩、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训练前(t=4.29、7.28、5.64、10.04,P<0.05);且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退缩因子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t=3.78、2.93、9.1、2.72、-3.56、-5.03,P<0.01)。

2.3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SDSS、ADL评分结果比较,见表3。表3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SDSS、ADL评分比较(略)注:与训练前比较﹡﹡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1。

表3显示,训练后研究组SDSS总分、各因子分及ADL总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t=8.01、5.5、7.87、5.39、6.14、6.03、8.82、16.74,P<0.01);对照组SDSS社会性退缩、对自己的照顾、对环境的兴趣、思维紊乱、兴奋冲动因子分及ADL总分也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t=4.795、4.195、1.987、6.034、2.678、13.020,P<0.01~0.05);但研究组SDSS总分、社会性退缩、自身照顾、对环境的兴趣、责任心与计划性、兴奋冲动因子分及ADL总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t=-6.3、-10.35、-3.29、-8.66、-7.45、-7.83,P<0.01)。

3 讨论

社会功能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精神无能力的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提高自我照顾能力而刻意安排的行为过程[4]。积极开展社会功能训练,利用各种有益的康复措施来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其社会职业功能,减少受损的程度,帮助患者达到满意的生活质量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显示,在对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学习技能等综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特别是情感反应、言语表达和社交兴趣等方面改善显著;注意的持久性也较前增强。说明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增强了患者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交性退缩和社交窘迫行为明显降低。同时借助培训者与训练者之间的互动式学习,以及培训者不断通过正性强化鼓励患者,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减少了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5]。因此,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社会功能康复训练,不但为患者回归社会奠定了基础,更有利于阻止其心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衰退和促进其精神残疾的康复[6]。

参考文献

[1]翁永振,张庚,刘丽,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所致社会交往技能缺陷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1993,30:68

[2]梁绮霞,伍洁云,李蕙云,等.健康教育与行为矫正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的干预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0):40

[3]张明园.精神科评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4~214

第5篇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院内分类康复训练社会功能

中国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019-03

Sorted Rehabilitation and its Use in Social Function of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sorted rehabilitation`s use in improving the social function of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MethodBased on the patients′characters and the scores of 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ing(FIM),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ll the patients had received system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basic car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life ability occupational function et al. Then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study group and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ultsAfter 4-week、12-week、、24-week′s training, the scores of 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ing(FIM)and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 were all improved, moreo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m. Conclusion The sorted rehabilitation can improv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and enhance their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chronic schizophrenia inpatient sort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social function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常遗留社会功能缺陷,是患病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病,尤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不知清洁,仪表不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1]。运用香港分类康复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探讨其对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精神一科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160例, 总病程在5年以上,无严重躯体疾病,连续住院在半年以上,SANS量表评分≥50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

1.2..方法

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训练组。训练组又根据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得分高低分为两组,得分≥80分者为轻度组(40例),得分≤79分者为重度组(40例)。训练组:男80例,平均年龄38.7±7.2岁,平均文化程度7.6±2.4年,平均病程11.6±3.12年;对照组:男80例,平均年龄38.4±7.6 岁,平均文化程7.2±2.6 年,平均病程11.2±3.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接受原来的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日常管理,训练组除接受原来的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日常管理外,还接受分类(轻重度)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由经培训的专职康复训练治疗师实施康复训练,总时间为24周,每周5次,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专职人员指导和督促下叠被、刷牙、洗脸、换洗衣服、修剪指甲、服药习惯、药物自我管理等。(2)劳动职业能力训练:根据病人个人特点给予分类,在专职人员指导和督促下参与医院周围环境打扫、花草施肥浇水锄草修剪、为病区送饭分饭、出黑板报、财物管理等。(3)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有组织地让病人上街购物,鼓励病人与病员之间交流思想,与医务人员交流思想、交朋友等。(4)健康教育:讲授精神分裂症有关知识,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维持治疗作用,如何识别自身病情复发的先兆,如何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等。为了鼓励和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每周总结1次并给予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1.3..疗效评定

由经培训的3名精神科医师进行各量表的测查,对评定工具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0~0.93。分别在入组时、训练的第4周末、第12周末、第24周末各测评1次,选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2]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3]。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进行t检验。

2结果

2.1..对照组和训练组在训练前后FIM量表的评分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对照组在训练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无明显改善,P均>0.05, 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组中轻度组与对照组在入组前FIM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月后,轻度组FIM分值有改善,虽然内部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 P

2.2..对照组和训练组在训练前后SANS量表的评分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对照组在训练前后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无明显改善,P均>0.05, 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组中轻度组与对照组在入组前SANS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月后,轻度组SANS分值有改善,虽然内部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 P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阴性症状增多,表情淡漠、生活懒散、社会功能低下和兴趣缺乏,单纯通过药物治疗,很难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得到恢复[4,5]。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是现阶段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走药物治疗与社会心理干预相结合的道路,是目前精神康复的主要原则[6]。所以采取康复训练治疗,对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延缓衰退,改善其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8]。

本研究通过对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原来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特点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得分高低进行分类康复训练。实施24周的康复训练,并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疗效观察表明:训练组病人改善其孤僻、懒散、衰退症状,起到心情舒畅,活跃了病人的情绪,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了病人的体质与动手能力,增加了情感交流,改善了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关系,促进了病人之间的交往,功能独立性增加了。训练中的奖励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唤起病人心理上的愉和满足感,对正常行为的反复强化。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使患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改善心境,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正视现实,消除负性认知,强调患者在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提高了其心理应激能力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大部分精神症状恢复,有利于自知力恢复。总之,通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类康复训练,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的自理、社会的适应、药物自我管理和服药依丛性明显提高,延缓其衰退,调整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与人生观,提高了病人的自信心,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欲望。

根据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特点进行分类康复训练,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9],体现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新的康复服务理念,遵循个体化原则,使群体康复向个体康复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M].北京:华厦出版社,1991.

[2] 高霞,王斌.介绍FIM一种残疾评测测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3):142.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J.R.Bustillo,J.Lauriello,W.P.Horan,et al The psychosoci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anupdate.Am J Psychiatry,2001,158(2):163-175.

[5] R.K.Heinssen,R.P.Liberman,A.Kopetowicz.Psychosocial sills training for schizophrenia:lessons from the laboratory.schizophrenia bulletin,2000,26(1):21-46.

[6]项玉涛,李文咏,翁永振,等,“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0):707-710.

[7]苏燕青.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社会干预的特征与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584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9-001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the improving soc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habilitation period schizophrenia. Methods 84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kind of antipsychotic drug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tri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Detailed record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rehensive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for one year,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fun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nges wer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Rehabilitation;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ocial function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在青壮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具有慢性以及迁延性的特点,是一种对人类的健康有着较高威胁性的精神类疾病[1]。目前关于抗精神病的相关药物种类较多,且对于患者的症状控制以及缓解病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效果。但单纯的采用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对于疾病类型为阴性的患者效果较差,在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方面尚无有关报道,同时进行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方面也存在较差的现象。有较大比例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得到了缓解,然而社交能力仍然存在缺陷,因而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2]。如何采用有效的手段,增加康复程度,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有着较高的重要性。本研究对于确诊患病的84例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式进行了为期1年的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经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处于康复期;③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2](BPRS)评分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参与治疗的患者均利用相同的药物配方进行疾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而实验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周进行3次认知行为方面的治疗,每次的治疗维持1 h。治疗1年时间。

1.3 认知行为治疗

主要包括对患者的认知以及行为治疗两方面[4]。①在认知方面,通过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患者的基本病情,以协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症状表现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症状的了解。②向患者介绍成功治愈的案例,以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并逐渐消减患者可能存在的消极情绪。③适时地向患者介绍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了解疾病的病程,可能的结局以及复发等不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④帮助诊断为阳性症状的患者建立起积极协助治疗的情绪和状态,协助其缓解情绪,并授之以应对药物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的实用性技术。⑤帮助患者建立起合适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以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并使适应于患者具体病情的模式逐渐强化。⑥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家庭护理方面的常识以及技巧,增加患者自我防护的能力。⑦行为方面,需要调节患者家庭的氛围,改善家人间的关系,增加家庭的融洽性,使患者可在日常生活以及疾病复发时得到家人的关心以及爱护。针对性地对患者与人交流、决策判定以及集体生活等多方面的社会技能进行锻炼,以增加患者与人沟通以及交流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尽量避免和降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并逐渐形成正确的社交习惯以及解决社交问题的能力。

1.4 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简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变化以及社会关系改善状况等生活质量方面的指标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优[5]。对于治疗前后患者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则利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判,患者的社会功能越好则得分越高。而患者的康复效果的比较,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进行细致的评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6]。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趋势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利用此方法进行精神分裂症疾病患者的相关的文献报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以年度命中数作为纵坐标,年限作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结果见图1。

2.2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1年后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变化以及社会关系改善等方面的综合性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交际和动性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改善情况,基本日常生活的提高程度等多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治疗前后阴性症状项目评分比较

经过为期一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量表中阴性症状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常起病于青壮年,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致残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严重损害,心理社会功能严重障碍,后者包括日常生活技能、家庭交往、人际和职业能力、工作学习和健康状况、自我照料等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化的病程和明显的功能损害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也对患者家庭的劳动生产力造成巨大影响。对于患者本人来讲,不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还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使患者生活水平显著低于常人[7]。如何更优化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是广大医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采用药物治疗,虽然对于患者的有关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是对于患者社交能力的改善等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8]。有报道表明部分患者通过坚持服药,虽然可控制疾病的复发及发展,但在社会功能方面的缺陷,仍然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导致患者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9]。有学者认为,简单地将各种症状视作“异常”并非可靠,更科学的做法是把它们置于心理现象连续谱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10];推理和归因偏差(如快速得出结论、过度外在归因)可能在精神病性症状的形成与维持中发挥了特殊作用[11,12]。这些成果为CBT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7篇

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通辽市复原退伍军人精神病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的效果。 方法 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5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后,PANSS、ADL和IPROS各项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总分(49.0±7.6)分,ADL评分为(23.4±0.5)、(26.3±0.2)分,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各精神症状,有助于患者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的提高。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生活能力;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31-02

[作者简介] 敖玉霞(1980.2-),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是指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等基本个性的分裂,以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病[1]。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根治的方法,由于病程迁延,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住院接受治疗,种种原因造成其精神活动会出现全面衰退,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明显下降,很难重新融入社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康复训练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也得到很大发展,可有效解决患者疾病痊愈后回归社会的问题[2]。2010年9月—2013年10月该研究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临床康复训练,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其社会功能,取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病程均≥5年,且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影响脑功能的躯体疾病、智力障碍及药物滥用史等。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6.42±6.11)岁,病程4.5~16年,平均病程(8.53±7.04)年,住院时间2.5~11年,平均住院时间(6.62±3.21)年;观察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7.34±6.12)岁,病程5~17年,平均病程(8.32±6.83)年,住院时间3~10年,平均住院时间(6.37±3.03)年。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商品名:维思通,批号:国药准字H20010310)口服,剂量为2mg/d;联合应用阿立哌唑片(商品名:安律凡,批号:国药准字H20061304)口服,剂量为5 mg/d。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调整剂量,利培酮片最大剂量为4 mg/d,阿立哌唑片最大剂量为25 mg/d。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加强病房秩序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密切注意患者表现,表现异常者应进行隔离处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时间为1年。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素质训练 通过讲座、讨论会等形式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用药原则、注意事项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鼓励大家积极提问,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4]。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应以热切、诚恳的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鼓励、安慰,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2.2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要求患者自主生活,能做到整理床铺、换洗衣物、妥善摆放日常用品、按时服药等。安排人员定时检查患者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表现优秀者可给予一定奖励,帮助患者纠正不良习性,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5]。

1.2.3 文娱活动训练 组织患者定期进行文体娱乐活动,如跑步、广播操、下棋、打扑克、看电影等,一方面有助于患者增强体质,达到锻炼意志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丰富生活情趣,帮助患者从娱乐活动中找寻到自信,以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为回归社会做准备[6]。

1.2.4 社交技能训练 帮助患者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传授其沟通交流技巧,定期组织集体活动,鼓励患者之间交朋友,提高其社交能力,避免患者过于孤独而加重病情。引导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向医护人员提问题和要求。

1.2.5 劳动技能训练 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及身体状况,分配简单的劳动任务,如烧饭、扫地、洗衣服、修剪花草等。并安排专人进行审核评定工作,设定奖励机制,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达到提升患者劳动能力,改善衰退状态的目的[7]。

1.2.6 社会适应训练 社会适应训练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角色定位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医护人员可以引导患者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详细分析研讨,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帮助其纠正,以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促进社会适应[8]。对于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以安排家属协助进行社会适应性锻炼,训练前应向家属详细讲解锻炼期间的一些应对技巧及注意事项,嘱咐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做好监护工作,避免患者发生应激行为。

1.3 疗效评定

康复训练结束后,评定两组疗效:选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评定分析,将两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PR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迁延,需要在相对封闭的医院内接受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是在医护人员的管理安排下进行的,长此以往,患者的主动性会降低、兴趣缺乏、社会功能逐渐减退,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回归社会的困难。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及传统护理模式,疗效并不理想,只能一定程度缓解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并无作用。诸多研究表明[9],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增强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提高社会兴趣,改善其缺损的社会功能。

该研究中,56例观察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PANSS、ADL和IPROS各项因子分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可改善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提升其对抗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本着劳逸结合的宗旨,合理安排劳动及文娱活动,有助于患者扫除病态,从中体会到了快乐和喜悦,激发其对于回归社会的渴求;系统的社交技能训练,可帮助患者提高社交能力,结识好友,避免患者治疗期间过分孤单而加重病情;最后,综合的社会适应训练有效促进了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为其重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文结论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0]。

综上,给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训练,在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重建,取得疗效显著,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薇,常余善,于侠,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6):486-488.

[2] 程亮.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212-213,242.

[3] 刘钦,刘良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医疗研究[J].健康之路,2013, 12(2):37-38.

[4] 李拉珂,张建芳,黄晓华.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255-256.

[5] 于常湘.浅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3):83,88.

[6] 乔玉荣,王淑荣,姜亚民.阳性强化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31(35):34-35.

[7] 朱巧玲,汪富军,郗小玲,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5):93-95.

[8] 丁振江,蒋健昌,杨宇,等.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6):537-538,541.

[9] 弓剑.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5):560.

第8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b)-0123-04

Effect of drug self-disposal training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social function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ANG Xiangyang XIONG Yunzhen LONG Jie XIN Jingli

Department of Early Interventio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528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rug self-disposal training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symptoms and social function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Methods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i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84 schizophrenic patients in steady phase hospitalized were selecte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2 cases were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drug therapy an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8 weeks,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aion group received drug self-disposal training for 8 weeks. Thes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one year after discharging. Medication compliance, relapse rate and social function were assessed by medication compliance rating scal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and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 in every three months. Resul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medication complia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baseline (P > 0.05);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but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experimenta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the experimentaion group after 6, 9, 12 month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BPRS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ion group after 6, 9, 12 month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DSS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ion group after 6, 9, 12 month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BPRS scores and SDSS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ion group were not altered obviously after discharge (P > 0.05). The BPRS scor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after discharge (P< 0.05), and the SDSS scor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6, 9, 12 months were higher after discharge (P < 0.05). Conclusion The drug self-disposal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ymptoms, reduce the relapse rate and prevent the social function deterioration.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Drug self-disposal training; Medication compliance; Social function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高,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复发因素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疾病的早期阶段。Emsley等[1]对3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研究,维持治疗为24个月,停药1年后复发率为79%,2年后为94%,3年后为97%,提示停药后若追踪足够的时间,大多数患者将复发。因此,让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早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十分关键。相关研究也认为,坚持服药是预防复发的最重要因素[2]。在精神分裂症病因至今未明的情况下,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是降低其复发的有力措施之一[3]。相关研究[4-5]显示对患者进行药物依从性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而且可以改善他们的社会功能。朱颖[6]强调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应是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对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自我处置训练并随访1年,探讨其对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预防复发及改善社会功能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19~53岁,平均(31.32±7.21)岁;病程1~5年,平均(2.76±1.45)年;受教育年限9~16年,平均(11.24±2.03)年;已婚15例,未婚27例。对照组患者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2~54岁,平均(32.12±7.02)岁;病程1~6年,平均(2.35±1.32)年;受教育年限9~16年,平均(11.64±2.13)年;已婚17例,未婚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7];②年龄15~60岁;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④至少有1名家属与患者共同居住;⑤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临床总体印象表(CGI)严重程度评分≤5分;⑥经主管医生初步评估,具备基本的理解力、判断力和模仿力,能够在1 h的训练中集中注意力。

排除标准:①智力障碍;②有严重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③在8周的康复期病情复发而不能继续进行康复者。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药物自我处置程式选自翁永振教授编写《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8]中的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练程式,包括4部分技能:获得抗精神病药作用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和评价药物作用的正_方法;识别和处置药物的副反应;与医务人员商讨药物治疗有关的问题。由2名经培训的护师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训练采用7人一组,每周3次,每次60 min,共8周。两组患者均经过8周的院内康复后出院。出院后每月随访一次,共随访1年。

1.3 评定指标

①服药依从性评定:本研究采用家属及患者的报告作为测量依从性的方法,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三级评定法[9]将依从性划分为:完全依从(1分),即自愿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部分依从(2分),即2个月内出现3次及以上的不按时服药、或者随意加减药量或需督促、或者劝说服药和复查等;完全不依从(3分),即2个月内出现3次及以上的不愿或拒绝服药、或者拒绝复查。②病情评定: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10]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以BPRS中的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第4、7、11、12、15项)判定是否复发,其中任何1项评分超过5分和/或任何2项每项评分超过4分,则确诊为病情复发。③社会功能评定: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11]进行评估,该量表共10个项目,按0~2级评分,得分越低,表明社会功能越好。以上指标分别在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每3个月进行评估。

1.4 评定方法

采用盲法评定,即评定者不知道评定对象的分组情况,也不能询问患者在住院期间康复的情况。评定人员是由4名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医生组成,其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在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服药依从性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出院3、6、9、12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6、9、12个月的依从性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3、6、9、12个月的依从性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复况比较

实验组在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1例,9个月内复发4例,12个月内复发7例,复发率为16.67%。对照组在出院后3个月内复发2例,6个月内复发5例,9个月内复发8例,12个月内复发13例,复发率为30.9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BPRS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第6、9、12个月时的BPR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出院后的BPRS总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BPRS总分在随访3、6、9、12个月时高于出院时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4 两组SD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组时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者在6、9、12个月时的SDS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在各个时期的SD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SDSS总分在随访6、9、12个月高于出院时S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高的疾病,服药依从性为复发率的保护性因素,依从性越高,复发率越低[1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后服药依从性均有提高,但实验组患者经过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后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这与陈丁玲等[13]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的效果一致。樊献丽等[14]对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半年,发现采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组(P < 0.05),这与本研究的随访结果一致。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方面,药物副反应、服药态度和医患关系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家。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使患者掌握抗精神病药作用的有关知识,了解正确的自我服药的方法并对其评价,识e药物的副反应,与医务人员商讨治疗问题,这与何夏君等[15]采用的“知、会、能”三步服药训练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方法类似。也可能与患者药物副反应的减轻,医患关系的改善及服药态度的改善有关。此外,实验组患者自出院后6个月开始服药依从性较出院时下降,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对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的效果会逐渐降低。在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改善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 < 0.05),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患者的病情与服药依从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与既往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16-2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在急性症状控制以后常遗留社会功能缺陷,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没有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较出院时有所下降。这与葛茂宏等[21]的研究显示药物自我处置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的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他们增加了症状监测这项措施有关。项玉涛等[22]对有关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其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和其精神Y状密切相关,精神症状越丰富,社会功能受损越严重。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病情较出院时有所加重,这可能与其社会功能的下降有关。而实验组患者病情在出院后保持相对稳定,社会功能也无明显变化,同时也提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并不能改变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需要进一步行社会技能训练等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病情的稳定,降低疾病复发率,防止患者社会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

[1] Emsley R,Oosthuizen PP,Koen L,et al. Symptom recurrence following intermittent treatment in first episode schizo?鄄phrenia successfully treated for 2 years: a 3-yea open-label clinical study [J]. J Clin Psychiatry,2012,73(4):541-547.

[2] Caseiro O,Perez-Iglesias R,Mata I,et al. Predicting relapse after a first episode of non-affective psychosis: a three-year follow-up study [J]. J Psychiatry Research,2012, 46(8):1099-1105.

[3] Liberman RP. Handbook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M]. New York:Macmillan,1992.

[4] 王国宁,王志英,刘国莲.药物自我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9):801-802.

[5] 刘朝玉,侯丽华,黄海峰.药物管理训练式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及SDSS评分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9):2625-2627.

[6] 朱颖.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6):129-130.

[7] 范肖冬,汪向东,于欣,等.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8] 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6-215.

[9] 江开达,李淑春,罗星光,等.精神分裂症病人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3):167-170.

[10]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7:233-237.

[1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166.

[12] 宓为峰,u连勇,李梓萌,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复况的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1):25-28.

[13] 陈丁玲,肖南,陈志明.自我药物管理对社区康复患者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8):150-154.

[14] 樊献丽,武克文,赵强,等.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程式训练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0):3192-3195.

[15] 何夏君,丁寒琴,崔虹,等.“知、会、能”三步服药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 29(2):708-710.

[16] 向应强,翁永振,侯也之,等.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作用初探[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53-156.

[17] 张玲,何芬兰,张进祥,等.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0):603-606.

[18] 王敏超,蔡进伟.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7):142-145.

[19] 张玲,何芬兰,张进祥,等.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1):603-606.

[20] 杨杨,胡昌清,陈静等.精神科门诊服药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3):165-169.

第9篇

【关键词】社会转型;行政价值;价值取向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和特征

关于社会转型的涵义,有学者认为“社会转型”一词来自西方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西方较早使用“社会转型”一词的是社会学家D・哈利生,他在其著作《The Sociology Of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中多次使用“social transformation” 这一概念。台湾学者范明哲在其《社会发展理论》一书中把“social transformation”直接译为“社会转型”。我国学者最早提出“社会转型”的是李培林,他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社会学家陆学艺、景天魁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社会转型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社会转型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异质性。即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杂然并存。如“摩天高楼”与“木板小屋”、“大水牛”与“喷射机”、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二是形式主义。即应然与实然不相吻合,“什么应是什么”与“什么是什么”的相互脱节。有许多事物形式上、表层的是现代的,但实际上、潜层的却是传统的,徒具现代化之名或之形;三是重叠性。即传统社会是结构不分化和功能普化,如帝王的权力是不分化的,他的功能是普化的,即同时具有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多种功能。现代社会则是结构分化和功能专化,如企业家只是“经济人”,官员只是“行政人”等。转型社会则是结构的分化与不分化、功能的专化与普化相互重叠。

关于我国社会转型起始时间的界定目前普遍认为是始于,这一转型过程大致经历了1840年至1949年的启动和慢速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8年的中速发展阶段和1978年至今的快速和加速发展阶段。在转型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主要表现在经济生活市场化,利益结构多元化,政治生活民主化,公民主体意识明晰。

二、转型期行政价值的变迁

(一)行政价值的内涵

王伟教授对行政价值的界定是以黑格尔的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的。他借用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上的原话说,“在这个意义上,公务人员所履行的,按其直接形式来说是自在自为的价值,即行政伦理价值”。张康之教授认为,“行政体系的价值关系是行政主体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自觉地进行价值确定、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的结果,行政价值也是行政人员对自我生命的确定,而且正是这种生命构成了行政主体的本质”。王乐夫教授在其论述中阐释到,“公共行政的价值是公共行政所追求的一种应然状态,它反映了人们关于公共行政的希望和理想、信仰和依托。可以说,公共行政的价值是公共行政的灵魂和核心。”我很认同乔耀章、芮国强的观点,“行政价值是指行政活动对人的需要的积极意义和满足。一种具体的行政活动或行政行为有无价值、价值大小,既取决于这种行政活动的功能,又取决于一定的人的需要,取决于该行政行为能否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的程度。”他们认为行政价值的主体是人,是在行政活动与人的关系上产生的,并且以行政活动的属性为基础,具有个体性、多维性和时效性。

(二)行政价值的变迁

伴随着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改变,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则更加发人深省。已往认为合理的事情变得不近情理了,以往追求的事物变得不再有意义了,过去的种种价值标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正是这些变化了的价值观念,又进一步成为社会的主导理念,推动着社会前行。因而从价值观念的变革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社会转型对人及社会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的行政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标志着行政管理正走向现代化。何颖、徐增辉、喻剑利等人认为我国的行政价值观念的转变表现为:

(1)由经验走向理性和科学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农业文明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传统社会的经验管理模式和经验的行政价值观,行政管理者往往凭借个人的经验、智慧、直觉来进行行政决策和实施行政管理。这无疑使行政管理和行政决策带有浓厚的个人经验和感彩,致使行政决策失误颇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伴随着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人们已逐渐地认识到,现代行政管理是一种以理性为基础的科学理念和模式,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有效地进行管理,创造最佳效益。科学行政的关键是科学决策,它要求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为基础,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以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政府事务进行科学化的决策。

(2)由集权走向民主

由于我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封建专制的国家,因此,集权、专制的国家管理方式已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建国后,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严重地束缚和扼杀了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这种理念也发生了动摇,并与现代的民主行政价值观产生了激烈的冲撞,同时逐步向民主行政价值观转变。“民主行政的价值观念包含丰富的涵义:首先,行政参与观念是民主行政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表达公民的利益愿望,而且公民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其次,行政公平观念是民主行政价值观念的另一层涵义。现代政府行政的价值和目的就在于此,政府的不公则是其统治发生危机的根源。”所以说“民主行政既是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一种凝聚机制,同时也是一种纠错机制。”

(3)由人治走向法制

人治价值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在当代的行政管理中也不乏其表现。它导致理性的行政组织退化,使原本平等的关系变成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伴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法制的价值观念逐渐被认可。它使行政管理有法可依,防止权力异化,减少了管理中的随意性。在转型过程中,人治与法制在理念和现实中的对抗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法制理念不仅是现代行政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的价值选择。历史和社会的进步与法制同行。

(4)由权威转向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管理领域奉行的是一种权力行政的价值观,它主要表现为政府公务人员有优越的社会地位感,他们在行政活动中只对上级负责,维护上级的权威,官民之间界线分明。然而,伴随着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权力行政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一种新的,服务行政的价值观正日益深人人心。当代行政的本质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众。政府通过维持社会秩序,协调冲突 ,提供服务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没有服务的行政价值观念,就不可能真正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三、转型期我国的行政价值的取向

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既要跨越农业社会的低水平,又要完成工业社会的生产任务,同时又必须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全球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价值的选择就不可能是单一的和单向的,而必须是多元的和复杂的。“任何改革的进行,都是以一种价值观念的更新和突破为先导的,经过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运动才能为新的模式的顺利发展打开道路,指引方向。”因此,在行政价值观领域的改革前置于整个行政改革具体措施进程之前,探讨新时期行政价值观是新时期行政改革的必然要求。国内许多学者在建构公共行政价值观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的观点虽然各异,但主要持以下几种观点:

(一)以人为本,和谐行政

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以人为本突出了公共行政为人民服务的功利价值目标,“集焦点于人,一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对上帝和对自然了解的出发点”。 “公共行政价值选择是对行政功能的一种重新选择与定位,其目的是为了构造一种良好的行政状态,即和谐行政。”我国和谐社会蕴含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对公共行政提出了价值上的诉求,和谐行政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和谐会构建中的公共行政应以和谐行政为目标。

(二)更加突出公平的行政价值目标

从公共行政学之父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时起,以效率作为承诺的价值基础就开始彰显其优序的地位,直至新公共行政学派的崛起,才在原有的更有效、更经济的行政管理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公平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原则,关注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有助于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包含着对包括组织设计金和管理形态在内的一系列价值取向的选择。社会公平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平等性,社会公平强调公共管理者在决策和组织推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传统的公共行政机关在执行立法和提出计划时,常常以牺牲社会的公平来强调效率和节约,与其说它照顾一般利益,还不如说它照顾特殊利益,它以争取公众福利和民众的面貌出现,但实际上却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在改革开放的语境下,效率占据首要位置,但在此前提下,我国政府作为行政价值主体,必须更加突出公平的行政价值目标,这是政府的职责决定的。当前,城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政府必须突出公平的地位,保护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确保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

(三)确立以服务为基础的新效率观

“服务是公共管理的终极价值,在公共管理体系中,公共管理的制度、体制、过程等都还会有着服务价值所派来生出来的次生价值,从而构成以服务为核心的公共管理价值体系”。摒弃传统的“效率观”,确立以服务为基础的新效率观是未来我国行政价值生成中极其重要的理念选择。单一的效率和单一的服务都会导致行政价值生成的扭曲,只有建立在服务基础上的效率才是合理的、符合我国未来发展需要的行政价值目标。

目前学术界对于行政价值的研究是基于行政哲学领域的,“当今,哲学的主体正经历价值论的转向,公共行政价值论的建构显然离不开价值哲学发展的发北京,这一趋势无可避免地对公共行政价值论的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对行政价值生成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构建,可以有效指导行政实践,为行政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指引与价值支撑,为我国行政价值取向的理性选择、行政价值生成机制的合理化路径选择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何颖.行政哲学研究[M]. 学习出版社,2011.

[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刘祖云.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4]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

[5]陈家刚.转型时期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及目标模式[J]. 中国行政管理,2001(7).

[6]杨在原.社会转型期公共行政价值观的发展[J]. 政治与公共管理,2010(4).

[7]张鑫,沈雪.转型期我国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综述[J].华商,2010(5).

[8]汪大海,刘金发.转型期中国公共行政市场价值和公共价值的整合[J] .中国行政管理,2011(11).

[9]郑佳明.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J].清华大学学报,2010(1).

[10]程国军.社会转型期行政价值观念的转变[J]. 中国行政管理,1999(12).

[11]张宇.新时期中国公共行政的价值转换[J].求索,2011(6).

[12]李勇.转型期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变革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 (博士),2007.

[13]刘祖云.社会转型期的异质性探讨[J].学习论坛,2007(1).

[14]刘燕.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J].社会主义研究,2011(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