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9 16:33: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重要性;唱歌教学方法

展望整个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几乎只是小学生的机械化的唱歌课,使得整个的音乐教学的效果极其低下。在音乐教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实是“审美”,提升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赋予他们寻找美好事物的眼睛,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学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虽然,唱歌是学习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更不要说现在小学生音乐课上的唱歌早已失去它应有的灵魂。为了追寻我们已经失去的教学灵魂,我们的小学生音乐课堂中的唱歌教学方法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以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端正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我们要做出改变的第一步。下面本文将针对此问题作出一一论述。

一、唱歌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在儿童时期培养儿童歌唱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唱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可以使得儿童轻松地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等。通过唱歌还可以使儿童感受曲调旋律的音乐美感,有益于日后对其他乐器的学习,这种方法产生的不仅仅是声音,而是真正的音乐。唱歌就像是一把打开音乐这个巨大宝藏的钥匙,拥有良好的唱歌技巧和能力,对其在音乐领域进行深造和掌握相关的乐器是一个巨大的助力。有利于我们人才培养从小学阶段就能够得到身心和智力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歌唱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加强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也是我们音乐学习中的一个很好的助手,为以后进一步提升音乐方面的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结合苏少版教材探索音乐课堂上的唱歌教学方法

针对唱歌教学的自身特点,结合一些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本文对唱歌教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模式进行了较有针对性的探索。下面我们将从审美感受能力、课堂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的活学活用以及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展开本文针对唱歌教学方法的整体论述。

1.以审美感受能力为教学核心

教师在唱歌教学上应力求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及特征出发,达到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首歌的教授,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的歌词感悟歌曲中所蕴含的优美的意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歌曲。如三年级教材中《美丽的黄昏》是 一首欧美歌曲,歌曲描绘了夕阳西下和远处教堂传来钟声的美丽景象。只有理解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东西,才能提高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水平,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唱歌能力,增加唱歌时的心理震撼力,使歌曲更有深度。

2.梳理唱歌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步骤

我把唱歌教学的步骤具体划分为:熟悉歌曲、分析歌曲、思考歌曲和表现歌曲四个主要步骤。我们只要按照这四个步骤,逐步充实,按部就班,就能提升唱歌教学的效率和效能。有利于整个唱歌教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促进学生唱歌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唱歌方面的活学活用能力

这一层次的唱是教师指点学生把文本的精华内化、积累、沉淀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生活,创新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多组织唱歌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提升整个唱歌教学活动中的效能,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是可持续的。

4.朗读教学法在唱歌教学中的应用

在朗诵状态下唱歌,可以使得声音更加自然,也容易使唱歌中的高中低三个音衔接得更加紧密。朗诵中加入感情,更容易增加歌曲的情感厚度和自身的立体感,更有震撼力。

音乐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音乐课堂上的唱歌教学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迎着素质教育的春风,作为音乐教学的前沿的实践者必须做好新时期的唱歌教学方法的探索。以上就是本人针对此问题的几点不够成熟的看法,望对成熟有效的唱歌教学模式的建立有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h.谈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 黄河之声,2010(4).

[2]金丽丽.校园飞出嘹亮的歌:音乐课堂唱歌教学的几点认识[J].美与时代(下),2010(12).

第2篇

关键词:幼师音乐舞蹈;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0144-02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现代媒体这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稳定的整体,其结构形式也称之为教学模式。通过数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尝试在幼师的音乐舞蹈课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供同行们参考指导。

一、琴法与欣赏结合的情感体验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以“美”为突破口,以“趣”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通过学生对乐曲的欣赏所产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学习动力。

主要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情境——欣赏体验——积极参与练习。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钢琴课《捉迷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突破了以往钢琴教学的常规途径(即教师主述——学生被动训练)。通过播放有关的多媒体画面和进行课堂游戏,采用看、赏、说、体验多种学习方法,使视觉、听觉、触觉得以交融,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自我训练的最佳学习状态。同时,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进行辨听和强化积极思考的主体意识,使教学中的游戏与训练互为补充,达到了体验音乐情感的教学目的。

二、师生讨论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通过提供适合于学生进行“想象”的思考题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个别、小组和全班不同形式的讨论和探索,逐步弄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中发现知识的结论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说、创”的综合能力。

主要教学程序:列出思考题——多种方法讨论探究——思、说、创——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讲述《乐段结构歌曲的创作》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歌曲片段,然后结合所列出的思考题,进行课堂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进行不同乐段结构歌曲的分析和写作。在讨论探究中,引导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容量的概括和提炼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思考、语言表达、感受音乐作品以及课堂“五分钟快速作曲”特色教学的综合能力。从而避免了音乐理论课照本宣科的沉闷教学气氛。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不同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以营造师生互动、积极学习讨论、勤于思考的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舞蹈与名曲主题结合的情景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脍炙人口的中外名曲主题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音乐对学生的启发和感染,巧妙的融入相应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在规定情景里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享受,同时又获得了表现音乐主题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主要教学程序:感受名曲主题——融入技能训练——体验表现。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进行舞蹈课《古典舞的手眼练习》的教学中,教师选用名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利用该乐曲所表现的优美意境,启发学生对舞蹈情景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舞蹈技能技巧的学习当中,通过动词教学法强调学生对舞蹈中动词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在规定情景的良好氛围里更好的掌握动作。

四、唱歌与唱游结合的学以致用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上课时,学生根据教师有目的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不同的练习方式。如口头表达、唱歌和律动的技能技巧练习;模仿练习、变换练习和即兴创编,等等。有意识、多层面地完成某一中心教学活动,借以巩固知识、以形成技能技巧。同时,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学以致用。

主要教学程序:唱歌情感体验——唱游互动感受——提炼总结运用。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进行唱歌课《春之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唱歌和唱歌教学两方面的技能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尝试在以前单一性的唱歌课教学中,融入“唱游”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认识“唱游”活动的本质。通过教学活动的变化和展开,引导学生用身心去体验唱歌课中歌曲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在“唱游”律动的编排上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在幼儿园音乐课与音乐活动教学中组织能力的提高。

五、琴法与即兴伴奏结合的练习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要求,在钢琴上进行独奏、合奏和即兴伴奏等多种方法的变换练习。在练习中既有统一的共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取直接的经验,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钢琴演奏的综合能力。

主要教学程序:乐曲学习——提炼伴奏素材——即兴运用。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钢琴课《洪湖水浪打浪》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将钢琴的技巧性与实用性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运用技术去领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努力把即兴伴奏融入钢琴课之中,从乐曲中提炼伴奏素材,拓展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实用性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琴法与多媒体手段结合的集体课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电子数码钢琴教室为媒介,带领学生进行学、析、对比、练习等一系列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以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为主要形式,使学生从中掌握知识。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学生视听练结合,记忆深刻,适合集体班大课的钢琴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唱歌课 教学语言

一、唱歌课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练、有指向性和概括性

歌唱是表演艺术,实践性很强,正确歌唱方法的获得主要依赖于科学的歌唱训练。而这一切都要在每周一节的有限课时里完成,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教师准确地判断学生在发声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出改善声音的方法,然后用教学语言表达出来,传达给学生。据此教师教学语言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其一,准确:准确的语言不但可以表达教师对声音的看法,更可以直指声音中的症结所在。其二,精练:只有精练的语言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繁复和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其三,指向性:针对学生的发声问题,教师要用准确的语言给他们的声音发展指出方向。其四,概括性: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这就要求语言一定要有高度的概括性。我们在唱歌课教学中可以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提示学生:吸气沉、叹气深、胸口放松、用气控制、提笑肌、打开咽腔、用后腰、气息通等。还有的教师大讲空泛的声乐理论,让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从。声乐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精练、具有指向性和概括性,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从而运用到唱歌实践中。过于专业性的语言,如:用头腔歌唱、要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发声方法等。这些专业声乐教学语言应用于初中唱歌课教学中,势必眼高手低,收效甚微。唱歌教学是建立在浅显易懂、活泼互动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把复杂的声乐理论简单化、把抽象的说辞具体化、把枯燥的练习生动化,这一切来自于教师敏锐的听觉洞察力和深厚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唱歌课教学的基本功,是唱歌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唱歌课教学语言要做到声音发展总目标和分阶段练习计划的辨证统一

在唱歌课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发展都有一个总目标,这一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的分阶段教学中不可能把总目标拿到现阶段来实现,我们要时刻把循序渐进原则作为我们教学的宗旨。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音乐感悟与处理、歌曲的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局部训练和整体方向的辨证统一。唱歌课教学是依靠老师的听觉判断力来进行的,一旦发现学生声音中的毛病,就要拿出来具体的解决办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声音的内听觉,因为声音是要靠客观的耳朵来评判的,我们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内听觉与客观听觉的统一。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演唱水平,就声音训练来说,正确的歌唱就是整体歌唱,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思维是辨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全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实用的。以上的教学观点和语言都体现了声音训练的辨证统一性。

三、形象生动的比喻性语言可以在教学中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

唱歌课教学中由于唱歌课本身的抽象性造成教学语言有不易表达的特点,学生对老师的表述往往弄不明白,这就要求老师要用生动的比喻性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大量的运用了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训练气息时,我用闻花来让学生体验深吸气,用搬重物体验沉气息的感觉,训练声音朝前唱时,我启发学生“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一个圈再抛向前方”“唱高音时象跳水运动员一样起跳时脚先往下蹬,身体再往上抛的感觉”“声音要打圈圈一样滚动着唱,否则气息容易僵硬”“声音的高位置象天上的风筝,气息就是风筝的线”“低音象跟1米距离的人说话,中音象跟5米远的人说话,高音象跟50米远的人说话”“要用小声喊远方的人,他还能听到”“要用哭的感觉把喉咙哭开”“喝水前喉部的感觉就是打开喉咙的感觉”“唱歌中的呼吸就像是划船时的呼吸一样”等等。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比喻恰当的语言,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效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的多。

唱歌课教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学生只能从老师的范唱和语言表述中体会和揣测发声的奥秘,去领会歌唱艺术的奥妙,去体验声乐作品深邃的意境。歌唱教学语言起到传达、沟通、诠释、反馈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要研究歌唱方法、研究学生身心特点、把握歌唱教学规律,探索积累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语言,对于我们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以上三点认识是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体悟,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薛良著.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22.

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问题 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思路

充分发挥音乐在开发学生潜能、激励创造能力、提高精神追求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熏陶其文化气质,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早出现的文化形式,音乐教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辅助、推动、点燃、熏陶的作用,应当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目前音乐教学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课时少,音乐课成为一种点缀,可有可无,没有长期的教学规划,具有相当的盲目性、随意性;二是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形式不够灵活,缺乏对音乐内涵的认识,难以起到打动人心、激励精神的作用;三是由于认识不足,加上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音乐教学的功能无从发挥,不少学生视音乐课为一种负担,无从体会到音乐给予人的愉悦、兴奋、宁静、平和。针对这些问题,音乐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大意义,潜心钻研,不断推动音乐教学迈上新台阶,取得更大的实效。

二、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创新是获取教学优势的重要源泉。针对目前技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差的情况,教师应尝试创新、改革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大多数学生追求潮流,乐于追星,喜好流行音乐,却厌烦上音乐课,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识读乐谱对他们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再加上枯燥繁琐的音乐知识、没有新意的歌曲,学生自然难以提起对音乐课的兴趣。面对这种局面,笔者曾创新使用“唱歌综合实践与基础课”的结构进行教学。

1.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教学

在每节课中合理安排时间,突出重点,顾及全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安排授课顺序与时间:基础乐理(听音、乐理知识)20分钟;歌曲分析与歌唱教学(选材、作品分析、歌唱发声训练及教唱歌曲)70分钟。采取有讲、有练、有问、有答的启发式教学。例如,老师指导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视唱歌谱,坚持练习多次,学生的识谱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但是对于较难理解的歌曲,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件对作品的背景、内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风格特征、情绪变化等,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能力。这样可以全面照顾,突出重点,丰富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比如在学生学唱了《最炫民族风》这首歌曲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笔者鼓励同学课后自由分组,对歌曲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可单独唱、小组唱、说唱、唱跳结合等)。首先,提出问题和要求:“同学们在创编过程中是如何理解歌曲的?请同学自由思考,并在表演后用简练的语言阐述。”接着,由一组学生担任评委,表演组各自分头准备。然后,各组排序表演,学生组评委点评,老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最后,评选出最适合同学们的演唱形式,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三、改革音乐教学思路

1.要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思路

在音乐教学中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围绕学生的兴趣点采取多种方式,感受新的教学形式产生的效果,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2.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中,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歌曲。学生是有很大的潜能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有改观。

3.要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要求教师尽量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要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人都有潜力,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认识音乐,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二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是不可能发现音乐的本质的。因此,教师对学生别样的声音不能泼冷水,而应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有所创新。三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会出现“我不喜欢”“我不能”等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对学习音乐丧失了信心。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获得成功、看到希望,从而让他们爆发出巨大的音乐热情。

第5篇

音乐课教学音乐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方法当代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被多样性的现代化音乐教学模式取代,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让小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中获得欢乐。通过采用多种愉快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潜力和兴趣,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好音乐歌曲。

一、激发学生唱歌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也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失去应有的兴趣和快乐。要知道,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艺术,小学生正处在喜形于色的年龄阶段,音乐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让学生自由发挥的氛围,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表现欲,让学生喜欢上唱歌。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们先去模仿布谷鸟的叫声,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然后趁热打铁,通过反复听唱《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通过这样一种在愉快气氛中的教学,使学生自己的唱歌欲望表现出来,有了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动力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第一次,学生便渐渐地放开了胆,逐渐感动了。上《赶海的小姑娘》一课时,在分析、处理完歌曲后,学生基本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力度和速度了。然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及其愿望,让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老师在《愉快的梦》的伴奏和学生的伴唱下翩翩起舞,学生不仅为老师的表演而不由自主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还个个跃跃欲试,显得特别激动,纷纷站起来与师共舞。音乐与舞蹈唤回了孩子的天性,他们已不仅敢动,而且很想展示一下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学生表演完后,就经常运用“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将来一定是个音乐家!”“你一定会成为表演家!”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了起来,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三、升华学生的音乐动感思维

学生敢动想动了,其音乐思维也就活了。但由于基本功有限,好多学生想动都不会动,这就要靠老师点拨指导了。我在每堂音乐课中加入动作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还经常示范表演,请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自由创编动作,多加以肯定鼓励,告诉孩子可以根据歌词的意思来动,也可以按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动,还可以用游戏试着来表演。“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这就要使学生在音乐课中会动。

四、让学生参加课堂表演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和学生的表演是分不开的,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活泼,喜欢表现,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的情感通过表演表现出来,根据相应的歌曲内容和旋律启发学生的律动表演,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歌曲,学会歌曲。比如,音乐教师在教授《哇哈哈》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在相应的歌曲节奏上表演花朵开放的样子,通过这种形象的表演舞蹈,使课堂气氛变的愉快轻松,也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使学生唱歌时更具有情感,也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娃哈哈》这首歌曲。

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使他们在蹦蹦跳跳中学到了音乐歌曲。他们的课堂表演不需要很专业,只要能表达出歌曲和学生们的意思就可以。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来使教学过程变得愉快。通过多媒体音乐教学,可以让音乐课本中单调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到音乐知识的生动形象,产生兴奋悦的心理状态。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时,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圣诞视频资料穿插在《铃儿响叮当》歌曲课件中。当《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眼前时,由于欢快的圣诞老人视频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圣诞的喜悦气氛,增加了学生们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歌曲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鉴赏水平。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小学生去说、唱,通过多媒体生动的画面和视频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去聆听音乐歌曲,把小学生的感觉器官全面调动起来,使其有了对音乐歌曲的全新感受和体验。

六、在音乐教学中穿插游戏

音乐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有时显得很抽象,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学生和音乐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音乐游戏可以实现这一点。由于小学生们生动活泼的特性,他们对于音乐游戏很感兴趣。生动新鲜的游戏促使小学生们对音乐歌曲的关注,使学生们能够进入自然愉快的学习状态。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一边唱歌一边游戏的方法来增加小学生们对音乐歌曲的学习欲望。比如,《龟兔赛跑》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们学着乌龟和兔子的形象进行游戏,

根据《龟兔赛跑》这首歌曲不同的音乐节奏表现出不同的跑步速度,通过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歌曲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代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被多样性的现代化音乐教学模式取代,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让小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中获得欢乐。通过采用多种愉快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潜力和兴趣,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好音乐歌曲。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J].少年儿童研究,2009,(12)

[2]什么是学习兴趣[J].教育与职业,2011,(07)

[3]罗华明.态度决定高度——与三年级的同学谈学习兴趣[J].地理教育,2009,(03)

[4]燕国材.论音乐兴趣及其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10,(03)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 课堂教学 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音乐课堂在视觉、听觉上的教学都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因此要努力把新课标的要求与日常的音乐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对音乐教学不断创新。当前农村学校的音乐课,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还经常是老师教,学生跟着唱,往往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枯燥的教学中逐渐“沉睡”。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上好农村音乐课呢? 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音乐课教学。

一、从兴趣入手转变原来的唱歌课形式

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那就是让他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挚爱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因势利导地发挥音乐课本身就有的“愉悦”特性,课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创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更新教学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生听觉的训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一个音符、节奏型、乐句、乐段都能反映音乐的时间性。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用耳朵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

三、以音乐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形成健康的人格,努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在音乐中寻找、探索、创新,从而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一定音乐基础。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消除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恐惧心理,教师应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要大力创新开展学生喜欢的音乐活动。音乐教师要善于鼓励和示范,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一展各自在音乐方面的风采。尽管展示作品的同学不专业,对所选的作品理解不够;但活动结束以后,学生们都会充满成就感,增强了对音乐探求欲望。学生在评价音乐作品时,是对自己的喜好和情感有充分的表达,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增强了学习音乐、把握音乐的自信心

在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音乐活动中,用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开展这项活动,培养的是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进的是学生健康向上品格的形成,而这一切,都是通过音乐教学所实现,其意义却超过了音乐教学的本身。

第7篇

【关键词】如何上好;音乐课程

贫困山区由于大部分学校音乐课都由语文、数学课教师兼带,学生学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质量没有保障。那么,如何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和《课标》要求,上好音乐课,本人有以下几点感受和大家共享。

1、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机会。

泾源县地处宁夏最南端,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音乐教师专职、专业少,兼职、不专业的多,教师队伍不稳定,能力普遍较弱,质量没有保障。虽然教育局每年都在招聘特岗教师,但由于受招聘人数的限制,音乐教师招的很少。为了保障音乐教学的质量,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机会、向校内有音乐爱好、特长的教师开放功能室、音乐、舞蹈教室,让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学唱歌曲,学弹电子琴,学做律动……将那些闲置的音乐器材充分利用起来,培训兼职教师的基本功,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要注重课标研读和教材分析

学习课标、研究教材是上好课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和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如:《木瓜恰恰恰》,这是一首内容生活化,充满印尼风情的叫卖题材民歌。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演唱和创编活动。歌中有介绍水果品种的赞美吆喝声,独具浪漫色彩、潇洒风趣,情绪欢快喜悦。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对刚接触“叫卖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弱起小节和切分音节奏还是有困难的,课堂的重、难点解决不了,直接会影响到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知识体系,把握教材设计意图,根据学科特点开发使用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任务和步骤,围绕《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进行教学。

3、要注重发声练习

课前的发声训练和解读课标,研究教材在音乐课教学中处于同等位置,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因为唱歌是以人的发声器官为乐器进行的。儿童期的发声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只有进行正确的训练和引导,学生的嗓音才能打开,声音才能不受阻碍的发出来,歌曲才能唱好,能力才会提高。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要用1―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一是可以起到保护嗓子,把握音准的作用。二是《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了解变声期嗓音的知识,初步懂得嗓音保护方法,在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同时,让学生自然的歌唱”。根据这个要求,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发音练习和唱歌技巧,要让他们用柔和、自然的嗓音去唱歌,在听准音的同时,吐字要清晰,要把保护学生的嗓音,培养学生的乐感与听力放在首位。

4、要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活动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小动物回家》一课,老师要抓住学生模仿力强并喜欢和善于模仿的特点,通过琴声、范唱让学生感受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动物走路的快慢节奏。通过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通过反复听,掌握不同的演唱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歌曲。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儿童化、趣味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兴趣入手,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在学生需要帮助、指导时,教师可以及时参与到学生中引导他们学习,留给他们自由研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动脑思考、动手模仿、张口唱歌、小组讨论中展示自我,在参与学习活动中领悟:自己不仅是课堂的主体,还是学习的主人。

5、要注重课堂的示范性与指导性

音乐课程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之一,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是很难上好音乐课的。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面对不同年龄段、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规范准确的范唱,对学生学唱歌曲,掌握歌唱要领和基本技巧,提高学习质量至关重要。如:《大钟和小钟》中,教师可以用大鼓、小鼓、电子琴、听录音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法,听辨法感受《大钟和小钟》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利用范唱提示学生,小钟的声音清脆,轻快。大钟的声音低沉,稳重,要唱好大钟的声音,关键要唱好休止符。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教师的演奏、范唱中了解了学习内容,在聆听中掌握了学习要领与技巧,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6、要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利用图片、声音、游戏等手段进行情景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在欢快愉悦、轻松自然、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无拘无束的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教师还要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的情景中感受音乐,并且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及活动的有效性,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倡导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构建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7、要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成就感

第8篇

一、小学音乐课教学现状

小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较短,是一张没有描绘的白纸,教学方法得当就能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但小学生年级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活泼好动的天性造成音乐课教学工作较难开展,课堂秩序的控制难度较大。现阶段,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大多比较呆板,音乐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学校、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导致小学音乐课教学水平有限。

二、利用多元化模式开展小学音乐课教学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要想实现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质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元化教学模式是重要的方法和工具。根据多元化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学要“不拘一格”,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天真可爱的,综合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才能实现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音乐课本身就包含了歌曲、乐器、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学模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1.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由此可见,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是开展好小学音乐课教学的关键,是音乐教师首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并加以合理的引导。小学生具有“爱表现”的天性,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可以设置一些学生展示自己特长的环节,学生通过展示音乐特长可以获得他们人认可和成就感,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对音乐课堂也保持积极的态度。特长展示可以是唱歌、舞蹈,也可以是乐器演奏或其他形式。音乐教师们还可以在课后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乐器、舞蹈或歌曲等,用音乐丰富他们的生活。

2.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生天真、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听声判断乐器”等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乐器,在游戏中学习枯燥的音乐理论,是小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五线谱教学是非常枯燥的音乐理论教学内容,从游戏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设计“跳五线谱”游戏来完成该部分教学任务,在地上画好五线谱,选用一首简单的曲谱,让学生在唱出音名的同时,用脚在地面的五线谱上踏住这一唱名的音位,学生口、脚、脑并用,在游戏中掌握五线谱知识,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需要打开思路,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例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制作,引导学生使用材料制作串铃、鼓、沙锤等简单的乐器,尽管学生的作品不是标准乐器,但制作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的快乐,用这些乐器进行演奏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随着小学教学条件的改善,音乐课教学也应该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工作,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加强小学生对音乐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和符合课程音乐意境的幻灯片、视频等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文件和音乐播放一起进行,声图并茂的教学模式将从视觉、听觉两面方对学生产生冲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工具,相当于为音乐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

4.再现音乐的美丽意境

从本质上讲,音乐能够带给人们的美好的体验和感受,这是音乐的深层次魅力,也是音乐的诱人指出。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学生喜欢用动作表达情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小学生而言音乐和舞蹈是分不开的。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采取为歌曲编排相应的动作、为音乐中的形象编写故事、边唱边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这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在遇到易于动作表现的歌曲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编动作,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将自创的动作连贯的做起来,能够放大学生心灵深处感受到的音乐意境,学生在表演时会非常认真,对歌曲的演唱也会很投入,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5.结合音乐教学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生走进学校的时间还不长,尚未形成完整的个性,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或多或少存在不适应,同时,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遵守课堂纪律的观念也比较淡,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重点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音乐一般比较敏感,和其他课程相比,音乐教学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对学生产生持久、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同时,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小学生德育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把一些爱祖国、爱学校、爱学习的德育内容,经过音乐加工编制成便于传唱的童谣歌曲,在音乐可上教授学生学唱,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传唱。通过音乐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德育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开展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小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开展好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曹静.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 教育科研论坛,2011(1)

第9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 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65-01目前的中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比如唱歌课的教学,很多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试想,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不够好听,旋律也不特别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呢?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再说音乐欣赏教学,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这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注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当然也无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及审美能力。

1.改进教学方法

1.1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要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教学。现在很多学校安排的音乐课时非常有限,所以有一些音乐教师自己就不重视音乐课程,有时候在讲课之前根本就不备课,站在讲台上,拿了教材就唱,对于有些不会唱的歌曲,有的甚至要一边唱谱子一边教学生。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自己对教材都没有吃透,可能还会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音节和音调的把握不够准确等问题。所以要想改变教学方法,首先从教师自身进行改革。教师要完善备课制度,熟悉教材,深挖教材,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备课过程中都要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课外"知识一起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乐意接受和学习。

1.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五音不全,六音不准"的学生要谨慎呵护,以防打击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加音乐对学生的神秘感。同时需要注意一点,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带给学生自己"最好的"和"最擅长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中学音乐的学习兴趣,体现中学音乐的魅力。

2.创设良好的音乐审美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致

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其无穷的活力和美感。教学环境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前提条件,音乐本身是一种美育课,所处的教学环境应该与教学相适应。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极重要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学氛围,音乐室的环境布置要美观、大方、室内要清洁、卫生,我们可以在室内采用音乐家的画像、音乐挂图等布置使其富有审美性与教育性;而且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才能在师生互动中找到快乐,才能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

3.把握欣赏技巧,注重语言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学生不懂如何来欣赏音乐。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欣赏技巧,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1闭上双眼,静静聆听。这通常适用于音乐第一遍欣时。闭上双眼后,学生可以认真感知音乐的节奏、强弱、高低等要素,判断出作品蕴含的情绪与情感。如乐曲《空山鸟语》,其引子部分静谧而悠远,展现了深山幽谷的宜人氛围,把学生引入一个优美意境中。这一场景需静静聆听,才可体会出乐曲之美。

3.2有方向与目的地聆听。在欣赏音乐时,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感知与体会,学生无法全面顾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使其有方向与目的地听,形成良好欣赏习惯。

4.激发创造,发挥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材料,引导学生把思维拓展到社会空间,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