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33: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合同管理经验交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建设工程合同是工程承包人按照发包人的招标文件和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定,依据勘察、设计技术等相关资料,为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经双方约定,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共同签订的工程施工协议。它是承包人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保证建设工程按期完成的重要法律文件和依据。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指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企业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建设工程合同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保护合同主体双方的合法权益,处理合同纠纷,防犯违法行为,保证工程合同的正常履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工程合同管理制度;配置专业人员和专业培训;组织合同的审查和依法签订;监督和检查工程合同条款的执行;依法处理合同纠纷;及时将合同文件及附件归档保管。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建设工程合同是依法签订的,是用来协调处理合同双方经济关系的依据;承包方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好项目建设和管理活动,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建设工程合同是发包人参与现场管理,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支付工程价款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工程合同管理,规范主体双方的法律行为。合同签订生效后,既是建设主体双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双方矛盾与纠纷的法律依据;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建设主体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在依法行使各自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及时化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纠纷,促进我国的建筑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强工程合同管理是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全面开放,建筑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要赢得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必须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勇于面对国外企业的挑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部分建设工程合同存在合同文本不规范,约束条款不全面、细致和严密,条款过于笼统、含糊不清;合同主体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显失公平或签订“阴阳合同”等。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有些建设单位合同管理责任不明,缺乏有效地监督和控制,造成合同签字主体不清、谁都能签字,应该履行手续不全,缺少必审查和风险评估;有些施工企业,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只重视工程预算、决算管理,轻视工程合同管理。
(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工程合同管理人员虽具有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但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有些企业设置的专职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法律知识培训,仅能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无法解决合同矛盾与纠纷。
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对策与手段
(一)健全和完善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管理水平1、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作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主体,要强化合同管理意识,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工程合同管理、监督的良好氛围。2、健全和完善工程合同管理机制,安排专职人员从事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全面、规范,并做好工程合同文件和附件、工程商洽、变更记录及补充协议等相关资料的归档保管工作。
(二)严格履行管理程序,抓好合同审查、签订环节管理1、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审查要坚持“两级三审”制度,即由企业主办部门和职能部门两极单位,先后按照专业技术、经济商务和法律法规进行专业审查;合同主办单位在本部门内部进行审查结束后,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并报主要领导审批。2、合同审查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一是做好对合同主体资格合法性的调查。二是做好合同对方主体的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的调查。三是要做好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四是要做好对建设单位项目建设的合法性进行调查。五是审查合同文本是否规范。重点审查合同是否采用了规范文本,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公平、全面,是否能准确表达双方谈判内容。3、合同签约前,主体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据相关法律和招标文件对合同内容及条款进行实质性谈判。承包方应根据发包方招标文件要求,逐条分析研究,提出建议并作出相应的承诺。就工程合同中全部条款,主体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签订正式合同文本。
(三)做好合同“后评审”工作。实施合同“后评审”既是合同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也是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阶段性总结。评审的内容主要有:评审工程合同执行情况,合同内容是否得到全面落实;合同管理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法律漏洞,对不严谨或易被对方要求索赔的条款进行必要的修正。
(四)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通过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法律、道德和业务培训,组织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相关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举办工程合同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从而提高专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2019年5月到公司工作的,现主持风险控制部工作。现将2019年本人思想、工作、廉政情况作以述职,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通过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作风、提干劲、创实绩、赢尊严”、“学寄语、展抱负、创辉煌”、党史答题等主要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敏感性。
我要做一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合格管理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应该扑下身子,踏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2.积极参与集团、中华事业部财审工作
我参与集团、事业部组织的审计项目,对1家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11家企业进行财务督导考评。通过现场人员访谈、资料审阅、实物抽盘、业务考试等方式,重点督导各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收入成本费用管理、内部及风险管理等内容,在督导考评期间保持独立的地位、公正的态度和约束自己行为,廉洁自律,敢于担当,起到了引领作用。
3.多区域交流,做好持续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在****:提出将持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和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年”活动、基础管理达标、提升执行力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三个强化一个服务”,即强化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紧密融入、服务部门,共同进步。
在赤峰地区:主动与赤峰地区企业进行交流,接待阿尔哈达、红岭矿业内控工作人员,进行现场交流,分享内部控制编制及管理中发现的新问题、反馈新意见,有效推进了赤峰地区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
在海南山金:我代表督导小组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交流:重温集团创建内控“示范企业”引领内控管理再提升经验交流观摩会现场情况及领导讲话,介绍焦家“1536”全过程内控管理体系内容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结合工作经验就内部控制体系概述和如何建立标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手册修订工作进行讲解,分享焦家金矿制度建设等经典案例,切实推动各企业间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也积累了内控管理经验,有效指导公司具体工作。
4.多方位入手,自主创新开展工作,编制修订操作手册
为规范内部控制手册的修订工作,我通过认真研究、经验积累,自主编制了《修订操作手册》,该手册从整体要求、流程说明、关键控制文档、流程图编制标准、流程图绘制标准、权责指引等方面提出31项修订原则,以指导内部控制手册的修订,此项经验集团《内控简报》第一期。
5.秉承服务部门共同进步的工作原则,深入基层一线部门,针对工作存在问题进行交流,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2019年我组织招投标管理流程、审计发现问题、合同管理、财务督导、内控风险管理培训交流12次,137人参加,有效提高关键岗位的风险能力和业务水平。
6.将“清”“实”和“严”的要求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委的部署,把“清”“实”和“严”的要求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增强学习力,在能力提升中筑基础;增强执行力,在工作实绩中抓落实;增强廉洁力,在审计纪律中树品德;转变作风,在工作创新中展形象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审计队伍。
二、廉洁从业情况
自主持部门工作以来,我坚持公道正派,心胸坦荡做人原则,没有违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定行为。我从思想上筑牢廉政防线,从行动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遵守各项制度,将廉政廉洁审计制度落实到审计全过程,坚决做到依法审计、依规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更好地发挥审计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存在不足
2019年,风险控制部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合同管理、风险内控管理、内部审计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我和我带领的团队的努力发生着变化,但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问题,一是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匮乏,不能有效指导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二是参加事业部财务督导活动占据工作时间较多,未能有效加快各项管理工作;三是对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做得不够,整改力度不够,还需加强。
四、下年工作打算
1.提高站位,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符合冶炼行业特色的内部审计建设模式,学习、分析、提炼集团、事业部审计经典案例,找出适合企业的做法,优化后推广。
2.找准关键控制点,持续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查找内控设计与运行缺陷,强化评价的有效性;计划建立内控执行情况考核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检查,强化落实整改。
3.加大原材料、销售结算的专项审计力度;组织开展各项培训,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加强合同管理审查及合同执行管理力度。
4.计划开展14大类85次专项审计,主要为大额资金、合同执行、业务招待费、原材料采购、废旧物资销售、固定资产投资等。
【关键词】合同管理 工程变更 施工阶段
1.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最大经济收益的关键。为了保障履行合同的权力、责任、义务,规范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控制施工成本,必须发现下面的问题并做好必要措施。
2.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大和履约时间长。因此,客观上要求合同条款细致严密,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工作中,甲、乙双方由于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的经验,订立的合同约束条款不全、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经常发生。
2.2 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等价有偿的原则
自觉执行合同条款,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经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从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承发包双方忽视合同的严肃陛,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甲、乙双方的这些违约行为,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2.3 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2.4 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陛工作。甚至有的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3.加强合同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 增强法制观念.维护合同的法律效力
在建筑市场日益规范的今天,《合同法》已经实施,各级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抓住时机,积极组织宣传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增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组织培训管理人员,以开展先进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来提高合同管理人员掌握政策和业务水平,从正反两方而进行宣传教育,使工程承发包双方认识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约束双方的法律性文件,双方必须认真订立和严格履行。
3.2合同管理与招标和工程造价管理应紧密结合
合同管理、招标和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市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招投标中。承发包双方承诺的内容为合同的签订提供了条件,合同管理是招投标管理的延伸件,为招投标的结果有效实施提供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之中,因此应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 .3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合同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发育,工程项目的规模日益庞大,合同条款日趋复杂,合同文件的组成内容也越来越多,因此迫切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合同管理系统。如合同档案库、合同分析系统等。
4.加强对分包合同管理
4 .1坚持程序管理,择优选择分包单位
根据拟分包的工程项目,以《分包商评价报告》的形式,收集整理分包单位的有关资料。其步骤如下:① 工程部、物资部、计财部等分工负责对各分包单位做深入细致地调查:② 对各分包单位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资金保障、安全质量、履约信誉等方面进行评价:③ 对该评价合格的分包单位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册》并报总工程师审核和项目经理批准:④ 将分包商的业绩及证明其质量保证能力和施工能力的有关资料建档保管:⑤ 在《合格分包商名册》中择优选择分包单位。
4.2 统一组织谈判及合同签订
通常由项目部领导组织工程部、物资部、计财部等有关人员,与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安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保证等合同条款进行谈判。计财部门记录谈判结果,协办部门会签;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签署意见,最后形成并签订正式分包合同。
4.3 合同内容和形式的规范标准化
合同制定的好坏,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特别是对工程成本有很大的影响。项目部采用统一一制定的标准,以分包合同加补充条款的方式保证合同的质量,使分包合同做到内容全面、条款明晰,并要求业主与分包商共同承担义务和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只对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和有针对性的内容附加补充条款,明确地划分工程范围,精确地说明工作内容,避免含糊不清,留下活口,给分包商的索赔制造机会,造成成本增加。
5.加强合同综合管理,实现成本控制
5.1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签订以后,只是理论上控制了工程成本,然而为了把支出控制在合同金额以内,还要特意在计财部门设置一位既熟悉合同条款又熟悉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还具有实践经验的预算人员,作为合同成本的专职管理人员,对合同进行归档管理,并负责处理执行合同过程中因有关政策法规和计价依据的变化。同时负责对于合同的履行实施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避免由于履行不佳造成成本增加。
5.2 实行全员管理.严格过程控制
项目管理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员、全过程的系统性管理。施工、技术、质量、成本、安全等在合同中融为一体。合同的管理和执行,依赖于全体职工,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义务随时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因此,合同签订以后要组织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合同,深入理解合同文件的精神。
6.做好工程造价合同索赔管理
(一)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讲,工程索赔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当前的建材市场,竞争激烈,承包商不断的压低报价以期中标,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各风险的存在,使得施工企业往往面临每工程亏损的局面,若企业掌握先进的索赔管理手段,那么不仅能够扭转企业亏损的局势,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另外,工程索赔工作的实施,还有利于工程施工过程存在风险的转移,当工程面临风险损失时,通过索赔,可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业主单位或适合承担该风险的第三方。工程索赔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当、合法的营利行为,索赔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合同管理水平的外在表现,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保证。
(二)在进行工程索赔工作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如下:
(1)严格以合同作为依据
必须将招标文件及双方合同作为根本的依据,按其规定的有关条例起草索赔意向书,索赔意向书必须包含索赔事件的起因、时间、场所等内容,因此在意向书中应将索赔项目及缘由写明,并应附有计算损失的详细资料及证明。
(2)按时递交索赔意向书
索赔意向书在提出之后,应及时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并由监理工程师及主管监理签字确认,再经现场负责人及各级监理现场核实确定。
(3)及时收集索赔资料
在索赔意向书签字确认后,要及时的收集证据,并保证收集到的证据及资料要真实,对一些施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做好文字记录,以做为处理索赔时的事实及数据凭证,在工程施工中的花费及工期索赔应附带现场监理认可的记录及相关的材料。
?荩水运工程监理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档案管理人员不固定,对档案管理交接处存在漏洞。
对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不熟悉,对水运工程监理档案的收集范围不明确,文件收集不齐全。
对监理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不清楚,造成返工现象普遍。
水运工程监理文件材料整理系统性较差不能,层次不清,案卷与文件题名不能准确反应内容。
监理记录完成不及时、不规范,不能真实反应现场实际情况,监理文件材料整理滞后。
监理档案管理过程中参建单位之间往来文件跟踪管理不力,文件材料形成周期过长。
?荩加强监理档案管理的工作措施
监理单位要把信息管理作为确保工程建设投资、质量、进度目标实现的一种方法与工具。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工作,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事前、事中、事后严格控制档案管理工作。
1、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体系,保证信息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监理部成立后,设置档案管理岗位,配备一名档案管理工程师,专人专管,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在总监、副总监的领导下,负责监理部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传递、等工作。根据管理需要,制定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信息管理工作流程。
监理单位的文档资料管理主要规定及流程:
监理单位发送实行签署制度,即发文至各方均要签收。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向其他各方发文均需先向监理报送,后由监理签署意见后分别发送至各方,各方签署意见后再由监理发送至各方。
监理收文均实行签署制度,即收文均需由专人签收。
资料信息流程:规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发文和监理单位的文件签发流程和存档,并定期进行检查。
2、加强档案管理知识与规范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
监理部总监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学习监理信息管理知识,学习国家及行业有关档案管理方面的规范与标准,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依据,使每个监理人员了解监理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与内容,国家及行业对档案的要求,并重视档案的完整性、原始性、及时性积累控制,从技术上保证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完整性、有效性。
监理资料主要应包括监理记录、监理月报和监理工作总结报告等,各类监理资料具体包括的主要内容应满足《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216-2000)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3、加强过程控制,畅通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加工、处理,动态控制工程建设目标的进展情况。
要求所有监理人员做好监理记录,注重现场资料的收集,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建立健全监理部的档案目录;
及时收集并归档各类文件;
对施工单位所应提交和上报的文件进行跟踪;
对需要整改的文件及时整改并记录整改内容;
建立健全监理工作各类台帐;
按照文档监理实施细则的要求,保证各类文档资料的正常高效流转;
将质量检验评定文件、隐蔽工程记录、工程变更文件等文件作为档案管理的重点。
4、与各方紧密联系,定期沟通,取得港口质监站与业主档案室的支持与指导,取得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
及时了解业主与质监站对工程建设资料的要求与处理意见,参加质监站组织的质量检查,经常组织各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经验交流、互相检查工作,始终重视对施工单位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检查,要求内业、外业齐头并进。各分项、工序工程施工单位自检资料不齐全的,不予验收、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计量支付月报中,工程质量控制资料不全、没有现场照片的项目不予计量。
5、重视计算机辅助监理工作,保证信息提供方便快捷。
对档案资料按监理目标划分为质量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费用控制信息和合同管理信息等进行科学分类、编号,档案盒均贴上便于查找、分类的标签,每份入盒的资料及时更新目录,及时输入电脑数据库内,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信息管理工程师要定期检查。
6、重视对档案资料的事后管理,严把交工验收关,保证资料不拖后腿。
定期对各类文档资料进行查阅,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做好各类中间交工验收资料的查阅工作;
做好各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保证各类文档资料的完整性;
7、重视监理档案资料预立卷,确保档案收集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科学性。
工程完工后及时对项目需归档的资料进行预立卷,并组织业主、质监站、监理公司领导进行检查立卷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变更;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本身独有的特性,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各方任一条件的变化都会带来工程的不确定性,导致工程变更的产生。工程变更与工程签证构成因素复杂,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只有加强对其管理,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1 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的内涵
合同规定的所允许工程变更情况主要是增减合同约定的工作量;改变工程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改变施工顺序或施工时间;增加附加工作。现场签证是指工程建设方与承建方在履行施工合同的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或经过协商一致,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经济索赔、工期顺延情况等所达成的既定补充协议,是对施工图和施工合同未包括的,实际施工所发生的工作内容的及时真实的记录。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不管是工程变更还是工程签证无疑都造成了工程造价和工期的改变,直接关系到建设方和承建方的切身利益,是建设工程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严格控制和管理。
2 当前园林绿化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不重视预先控制和有效的评审
大多数建设方特别是政府、学校、医院的基建项目,现场管理人员是科班出身的极少,而且具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人更是不多,针对承建方提出的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施工工艺以及工期的变更要求,没有考虑到工程变更带来的巨大造价变化,更缺乏对技术经济、施工工艺、质量安全和工期等因素的综合评审,没有对工程变更的方案进行方案比选和价值分析,有可能变更后的方案还不及原来的方案,这就造成了费用的不必要增加和工期的延误。对于工程的变更,很少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作出严格的管理要求,反而对工程变更处理的随意性较大,且无专人管理,导致了变更处理标准不一,管理责任不清,结算纠纷由此产生。
2.2 工程签证缺乏真实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签证内容不规范
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签证单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大搞文字游戏,有的甚至产生寻租行为,贿赂现场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这种不正之风导致以少签多,高估冒算。对于施工方所需签证的工作项目,可能利用现场管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的弱点蒙混过关,对同一工作内容重复计量和计价。对签证单上既定的工作内容没有约定计价方式,导致双方在结算时产生纠纷。尤其是对于隐蔽工程,由于上一道工序已经被下一道工序完全覆盖,工程已经结束,无法考证,就简单的凭提供的一纸签证,甲方无赖认可。
对现场实际发生的合同外工作内容,有的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口头允诺,但不及时办理,另一方面承建方不及时对签证材料进行申报,致使甲乙双方对当时现场发生的工作内容没能及时准确的作出描述,也没有及时办理签证手续,却只能凭借记忆事后补签,有的工程甚至在结算过程当中还在补办手续,如此便可能产生回忆不清,数据不准,与事实不符,引起结算不畅。还有的签证单内容资料记载不详细,措辞含糊,甚至缺少一方或两方的签字,签证极不规范。
2.3 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的工程变更和签证管理尚处在传统的手工作业状态,管理流程缺少计算机和网络的支持和辅助,管理流程不畅通,大量的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信息无法及时反馈到该项目各级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手中,使得建设项目的目标控制出现管理黑洞。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采用手工纸质措施处理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信息,信息传递时间长,效率低,变更信息容易丢失,给工程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不便。
3 应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3.1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对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本身要求极高,特别体现在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这两个重点方面。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很强的工作,各方应派遣高素质人员进行管理,各方委派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工程变更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合同管理知识和工程变更和签证的管理知识,还有就是加强施工
工艺的学习。建设方常对工程管理人员做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管理人员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管理人员努力培养好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这就需要建设方定期的送管理人员到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学习,进行经验交流。
3.2 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制度,完善工程合同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管理制度,加强和完善对合同的管理,使工程管理有章可循。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明确签证的权限。
要求参与工程管理的人员尽职尽责,在熟悉工程设计施工图、招投标文件(报价)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工地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详细的施工日志。此外,建设方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对监理合同、施工合同中变更条款进行完善细化,尽量避免和减少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对签证所涉及到的费用大小的权限,建立不同层次的签证和审批制度。同时对签证内容,建设方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字字斟酌,杜绝施工方的文字游戏,做到所签证内容属实,数据确凿,特别是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现场签证,工程管理人员务必认真记录好品牌、名称、规格、型号、出产地以及材料设备的单价数量、准确的日期和参加验收人员亲笔签字。此外需建立现场签证归档制度,对签证进行及时归档,连续编号,由档案专人管理,少停留在工程管理人员手中,避免补办增项的情况发生。
3.3 切实加强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
对设计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建设方聘请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仔细审核,尽量避免和减少因为设计原因引起的工程变更。设计图纸一经审核通过,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随意改动,因此,对图纸进行严格的会审在工程开工前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提前解决施工图纸上的问题,尽可能减少审计变更。但由于施工条件的改变和其他不可抗拒因素等原因需要更改设计,必须经过严密的调研和论证,并遵守相关规定,同时需要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和施工方一致认可,变更即可生效。在设计图完整无误基础上,对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里工程变更的条款,请资深的工程师和法律顾问对其完善细化,从源头上减少工程变更。
参考文献
[1]潘英,陈健.论工程变更与工程签证的管理[j].山西建筑,2011(12).
早在1994年,深圳就通过了立法的形式,确认了社区股份合作制的法律地位。根据《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社区股份公司属于集体企业,是由以行政村或居民小组(自然村)为基础组成的合作经济组织改组而设立的,是深圳快速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产物,在深圳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市各种的股份合作公司的总数已经过千家,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其他物质资源,但是整体效益并不是特别理想,主要原因除了发展定位不够明确,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之外,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和外部的政府监管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实务经验,加强财务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而且也便于政府外部监管的实施,从而促进整个股份合作公司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是集体资产监管的重要抓手。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此外,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股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社区的稳定和谐,备受社会关注。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对规范股份合作公司运作和监督、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重要,对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管理上现存的问题
1.在建工程长期挂账不办理工程结算。部分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投资的工程项目,项目完工不结算、不结转固定资产,也未经过审计。
2.违规发放各种补助。从实务来看,各街道办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工资和福利没有统一标准,存在以交通费、通讯费和节日补助等名义发放各种补助。
3.餐费、车辆费用控制执行难。从实务来看,公司以误餐形式报销和车辆费用报销增多,造成集体资金损失浪费。
4.已经发现的问题一直未整改。虽然机构一般都会及时发现股份合作公司存在的财务问题,并迅速反馈给相关部门,但这些问题却年复一年未得到有效的整改。
5.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公司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未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执行每年全面资产清查。
6.合同管理缺乏监督。存在长期租赁"明租实卖"的行为、租金的减免事项以及合同管理、备案脱节。
7.债权债务长期挂账未清理。
8.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员工身兼多职,岗位不相分离,相互牵制监督形同虚设。
9.财务公开流于形式,透明度不高。财务公开内容过于笼统,项目未细化、具体,透明度不高,股民难以看懂财务数据,信息公开流于形式。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记账存在缺陷,不适应公司经营管理需要。为规范社区财务管理行为,防范集体资产流失,街道办事处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实行统一记账。实行记账推动了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财务核算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但是,随着股份合作公司产业转型,现有的事后记账,缺乏对事前、事中管理,无法对业务事项性质、费用支付等进行实时监控。另外,由于记账的时效性不强,公司资金在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率得不到监督和保证,也加剧了社区集体资产流失。
2014年政企、社企分开以后,股份合作公司逐步回归经济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自主经营的现代化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职能已不再停留会计核算、监督、提供信息等,而是全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向经营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实现经营目标。
2.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在股份合作公司内部,不管是掌握决策权的管理层还是普通的股民,都没能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大作用,缺乏战略上的意识。股份合作公司执行街道办相关制度,大部分未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财务内控制度。一是股份合作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集委会成员没有意愿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限制自身权利;二是财务人员来自本社区村民,未经严格培训,无专业能力完成制度建设;三是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未要求股份合作公司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3.内部管理不规范。股份合作公司自董事会、监事会、集委会成员,到普通员工几乎全部来自本村村民,相互之间都是裙带关系,既是公司员工又是公司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模糊。以血缘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往往让公司很多内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即使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制度也难以严格执行。
4.外部监督不到位。一是记账单位监督乏力。记账单位将记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但是问题仍得不到重视、整改。有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甚至认为记账机构无权指导监督其财务工作,经常拖延交账,不配合工作。另外,记账单位的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有限,无法发现、识别或意识到风险。
二是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业务水平不强。街道办集体资产办负责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业务管理、制度建设、财务管理、业绩考核等管理职能。作为监管部门,却没有懂业务或业务能力强的人员配备,又如何指导、管理、监督。
三是股民监督意识不强。股民只关注于公司分红,对公司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知如何管,只要不涉及土地、财务重大问题,股民对参与公司事务不积极。因而,股份合作公司的运作管理往往集中为某部分人的内部管理,一些隐蔽的财务问题,就更难以发现。
四、强化财务管理的建议
1.加强业务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管理职能。(1)委派财务管理人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由街道办集体资产办面向社会聘用具有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财务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进行委派、监督,参与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管理、推进制度建设及财务监督。受委派的财务人员直接对委派部门负责、报告,由其考核、发放薪酬。委派制不仅能解决记账事后管理、信息滞后导致信息不对称等弊端,既能保证财务服务与监督职能的统一,又能实现核算、经营决策主体不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2)记账纳入职能管理,双重监督。集体资产办将会计核算中心记账职能纳入职能管理,全面了解公司财务行为,有效配合公司经营绩效考核,规范公司行为;有效监督、考核评价委派财务人员行为,促使其尽职尽责履职。(3)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引导股份合作公司规范管理。集体资产办统计分析股份合作公司历年存在的问题,分类汇总,将一些问题纳入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管理层绩效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比如交账及时率、问题整改率等,促使公司经营管理层自觉、主动达标,实现良性发展。(4)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集体资产办牵头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管理机制,定期反馈信息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各种违规行为。司法所重点对股份合作公司合同管理、重大事项协议、法律审核等进行审查;城建办、项目办、旧改办等重点对工程项目建设、旧城改造等关键环节的审批;纪工委、督查室对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督查督办。
2.加强股份合作公司三会成员及财务人员的培训。首先,定期安排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管理层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采取政策法规培训、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强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打造一支业务素质强、政治素养好、责任意识强的管理队伍;其次,组织股份合作公司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交流工作经验,增强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
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发挥委派股份合作公司的财务人员尽快了解熟悉企业情况及经营管理方式,依据区、街道办相关规定,指导股份合作公司建立健全符合股份合作公司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活动程序。如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公司公章管理制度等。
4.切实加强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的监督。一方面建立完善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企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接受股东的监督,保证股东及集体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建立完善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区、街道两级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组织好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
5.指导、鼓励股份合作公司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逐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关键词】水电项目;管理;必要性;特点;作用
目前,我国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自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国家在大兴水电建设,鼓励能源企业多开发优质水电资源,致使水电行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水电项目管理经验都得以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不断的采用先进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来管理水电项目。作者主要从事水电项目管理工作,从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到建设单位的全面管理,对水电项目管理有所感悟,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水电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要保持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面对水电建设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必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管理队伍的工作效率,从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着手,把工作做细,这才是企业保持强劲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建设单位不仅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控制有较高的要求,对外观质量、经济适用、面子工程、政治工程等其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效的项目管理是提高附加值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成为各施工、监理、设计、建设企业的当务之急。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深度等。同时,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更新速度变快,无形的增加了市场竞争压力,迫使我们要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是现代企业的追求目标,而项目是生产一线,它直接发生产值,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因此有效的项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电项目管理的特点
水电项目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即是前期、基建和生产。前期主要是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项目未来的收益进行预测,项目经过发改委等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立项;基建项目,是项目建设期,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每个水电项目经历的建设过程,遇到的技术难题,都不尽相同,几乎没有完全类似的工程,可知水电的特殊性;生产期项目,水电具备开机、并网时间短等优点,在电网中一般处于调峰机组。水电进入生产期,生产成本低,但面临经济困难最大的就是财务费用压力,水电项目建设回收期一般为15年左右,所以,水电项目在投产初期,面临设备运行不稳定,财务费用高等压力。
水电项目建设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很难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天时:在施工的黄金季节,要组织好技术力量和施工力量,优化设计、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方人员、设备投入,才有可能保证施工进度要求。而在雨季、恶劣天气施工,既要保证施工进度,又要排除大风、低温、酷暑、泥石流地质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且应将项目第一责任人作为防洪度汛主要负责人,在雨季必须长期驻工地,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启动应急预案。水电项目截流、蓄水等重大工程节点工期的选定,一般都要根据季节、水情等要素进行选择,如果一个重大节点没有按期完成,就将推后半年或一年时间,这样就是我们平常所说;水电项目是靠天吃饭。地利:水电项目需要使用大量的基建材料以及机电、金属结构设备需要外运,所以项目的交通显得尤为重要。水电项目选址即使极其偏僻,在正式开工前,也要做到三通一平,在关键道路上必要的情况下给予硬化处理。另外就是项目的选址以及选型,要充分考虑地域的自然条件,要因时因地,经过详细的勘察讨论,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及备选方案,综合对比施工技术方案、投资情况等,择优选择,避开地质缺陷,在最有利的地方建设主体工程及选择料场。人和:水电站建设涉及移民搬迁、征地补偿等问题,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地方区域关系的支持;项目核准、截流、蓄水及环保、水保等工作开展,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发改委的支持;电站投产并网,更离不开各级供电局和电网公司的支持。工程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及其他的合作单位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形成五位一体,将参建各方拧成一股绳,才能把项目做好。因此,参建各方的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电项目不确定因素很多,在建设管理中要引入风险决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发挥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及减少风险损失的积极作用。水电项目风险存在客观性、普遍性,偶然性、必然性和风险的可变性。风险管理是在项目工程期间辨识、确定、度量、规避转移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风险控制做的好,会取得一定良好效果。比如,造价控制方面,从预可研、可研、招标设计、施工图等设计阶段入手,严把设计关,采用先进技术,根据工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不断优化,就会在造价控制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在施工过程中手忙脚乱地修改设计方案相比,力度更大,效果也更明显,并且不会留下后遗症。风险控制不仅表现造价控制、采购招标及合同管理,通常也表现在技术管理方面、移民征地方面,更多地表现在地质灾害防控方面。因此,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入风险决策管理的管理办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水电项目管理的作用
如今想在一个行业内有所建树,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核心竞争力,而项目管理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能使整个企业在本行业内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经济回报的竞争力,它的存在完全依靠本企业内扎实的项目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水平。在工程建设中,无论实行何种战略,项目的完成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的基础,现仅靠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已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内部管理强化,项目管理水平提高,走管理效益型发展之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才能拥有行业中具备竞争资格的门票。通过良好的项目管理、运作,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进行控制和协调,并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和各阶段分目标适时跟踪、检查,发现偏差及时进行纠正,确保项目“利润、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等目标的实现,并力争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实行项目管理后,项目团队将十分注重项目的实施,力争铸造出优质精品工程,为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努力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实现人才森林战略,建立成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合理人力资源梯队,使各种复合型人才能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建立“学习型企业”,重视员工的参与和授权,增强企业凝聚力,积极引导项目管理文化的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水电项目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法
“打击‘黑心棉’不是小事,最近还写进了国家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学生是特殊群体,也是需要我们倍加爱护的群体,纤检机构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能,不让‘黑心棉’流入校园。”5月25日,浙江省纤维检验局局长李丰庆在全省学生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经验交流工作会议上满怀深情地说。
“学生服装和床上用品质量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安全、学校的稳定及家长的切身利益,把好学生服装和床上用品质量关也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书记陈金才接过李丰庆的话这样说。
这次会议由省纤检局与省教育部门联手举办,与会代表来自全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教育管理部门、全省相关生产企业及院校,共200余人。人数之多为全省第一次,抑或也是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
成绩可喜,经验缘于“合力”
省纤检局执法科科长邵海卿通报了2011年对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装质量的检查情况:“2011年度我局在新生入学之时,对全省11个地区的36所高校、学院、高中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产品96批次,涉及生产企业21家。经检查,合格为89批次,不合格7批次,合格率为92.7%。不合格的具体项目有:棉胎重量偏轻2批次、棉胎纱线(面纱、筋纱)3批次、等级1批次、‘黑心棉’1批次(非备案企业产品)。”
“学生服装质量情况是:省教育技术中心学生服装备案企业81家,本次检查企业75家,其中学校检查30家,企业自愿申请检查45家,因停产等原因未检查企业6家。检查的75家企业中合格68家,不合格7家,合格率为90.7%。其中2家企业为实物质量不合格,5家企业为标志标识不合格。”
邵海卿分析道:“从两年检查结果对比来看,有四个方面得到提高:一是产品合格率比上年度提高了20.7个百分点;二是产品的标志标识全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三是床单、被套质量大幅度提高,去年不合格有4批次,占不合格率的14.8%,今年全部合格;四是短绒含量得到控制,2011年有3批次短绒含量超标,今年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这一情况表明:通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浙江省学生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区域性、重特大絮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违法事件,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李丰庆和陈金才共同认为,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结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越来越关注学生用纤维制品质量,并主动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开创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合监管的新局面。尤其是多年来省纤检局和省教育技术中心保持密切、良好的合作关系,齐抓共管,并形成了有效的合作监管机制,确保了学生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纤检机构,履行职能不遗余力
多年来,省纤检局及所属纤检机构紧紧抓住监管与服务这一基本职责的两个方面,竭尽全力阻止“黑心棉”入校园,经过探索和积累,形成了覆盖全省、分级负责的絮用纤维制品监管网络,人员队伍基本到位,监管措施不断完善,监管能力有效提升,生产和销售劣质絮用纤维制品个案得到及时查处。
李丰庆在谈到做法时说:一是要注重宣传培训,引导健康消费。我们结合“阳光纤检进校园、进幼儿园”等活动,采取实物展示、现场咨询、宣传画册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纤维制品质量安全消费知识,帮助在校师生、管理人员提高对劣质纤维制品危害的认识,增强识假辨假的能力。二是注重对集团采购的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学生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督促参与学校招投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积极推动集团采购和统一供应工作,提高产品集中采购供应率,保障学生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在学校招投标工作中发挥纤检机构的专业优势,帮助完善招投标工作,做好集团采购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服务。三是要做好生产企业产中帮扶工作,提高企业按照标准组织生产能力,对企业技术改造、产品质量提高提供帮助。
教育部门,携手纤检积极发力
“我们经常收到学生家长的和投诉,厅长信箱里也常收到咨询和投诉来信,新闻媒体更是关注学生服装和床上用品的质量问题。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陈金才介绍说,“加强对学生服装和床上用品的管理,是省教育厅、具体就是教育技术中心这个机构有一个职能,是行政授权的职责。这项工作职责主要包括采购管理、与省纤检局配合做好生产企业的登记备案,以及由此必须形成双方的良好协调和工作机制,共同召开会议,共同考察企业,以及联手开展专项行动等。”
从2000年以来,浙江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学生服装和床上用品的质量监管工作,与省质监局,特别是省纤检局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服装和床上用品的质量监管,使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陈金才指出,取得成绩主要是基于:一是明确职责,齐抓共管;二是明确要求,加强管理;三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四是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其中在规范管理方面,近几年来,教育技术中心按照“优进劣退”的原则,对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特别是在采购管理上,通过制定学生用服装和床上用品招投标管理办法,明确招投标的组织领导、基本原则、工作程序、评审办法、合同管理及监督管理等制度,其管理效果显著。
院校学校:互相学习彼此借力
(一)“四位一体”责任明确
风控体系是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经营和法务部门、单船项目经理、集团主管部门四方面的责任主体所组成的、相互分工、协同配合、制约监督的体系。
1.企业法定代表人是第一责任人,承担企业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建设的领导责任,对本企业风险防控工作负总责,及时指导完善风险防控工作制度,调整、充实风险防控力量,借助“四位一体”风险防控小组,落实本企业的风险防控工作。
2.企业经营、法务部门分管领导及部门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担负“承上启下、主动落实”的工作责任,要“抓早、抓实、抓主动、抓具体”。经营、法务部门在经营接单过程中从源头防范风险:在项目建造过程中要配合项目经理处理好与船东之间的各项事务,并将发现的风险点及时记录,汇报分管领导及企业法定代表人。
3.单船项目负责人是“前沿阵地”的第一责任人,在生产部门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通过生产、经营、技术、物资、质检等部门单船项目负责人的分工与协作,共同承担项目建造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责任。
4.集团公司法务、船贸、企管部门是督查责任人,督促检查各权属企业风险防范工作的落实情况,帮助指导和提供风险应对意见,必要时协调联系专家“会诊”处理权属企业的疑难问题,组织经验交流,同时试行风险防控考核结果与企业高管薪酬挂钩制度。
(二)各环节全程控制机制
风控体系基于集团公司各权属企业的经营业务特点,将生产、经营各环节紧紧相扣,解决当期问题,力争实现针对生产经营风险的事中过程控制。同时,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旨在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一个全面、规范、动态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将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延伸到经营管理由始至终的各个环节,将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职责落实到集团公司及权属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合力,最终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防控机制。
(三)设定风险等级,强化实时预警
集团公司每个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手持订单履约风险分析会,必要时邀请律师参加。各个船企介绍履约情况、履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采取的解决办法,由律师进行风险诊断并提出风险防控建议,对于律师提示的重大风险及其防控建议,集团公司将下发书面通知,要求权属船企落实。集团公司每季度对各船企出现各级风险的订单进行统计,并发出预警通知(突发风险适时通知),提醒各船企关注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四)法务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集团公司出台了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覆盖合同管理、案件管理、外聘律师管理、法律咨询管理、法律事务备案与审核管理、法律培训与教育管理、法务工作监督与奖惩管理、重要决策法律审核、规章制度法律审核等13个方面的法律事务工作规章和制度,形成了集团系统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体系。
二、马尾造船风控体系建设情况
在集团公司指导下,所属单位马尾造船通过细化责任、分解责任、明确分工,分别针对船舶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记录、梳理、协调,最终实现建造风险的整体可控。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
马尾造船成立了“四位一体”风控体系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由经营、技术、物资、生产和质量等分管领导,以及各项目经理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风控小组,从组织管理上明确、细化了责任体系。
(二)法务与经营合署办公
建立了法务与经营合署办公体系,即负责经营法务审核的一名人员在经营管理部门办公,在原法务纵向梯队建设的同时,拓展法务与各部门的横向联系。法务与经营合署办公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风险控制信息沟通的顺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向集团公司及时寻求帮助。
(三)夯实基础制度
按照集团公司部署,马尾造船推行了风险防控月例会、现场工作记录、月度建造报告、单船建造总结报告等制度。同时,针对造船进度等问题,对原报告制度做了细化、改进,主要是:各部门每月填写《造船合同月度履行情况表》、《生产问题月报表》、持续更新《手持订单履约情况汇总表》、每月上报《手持订单履约风险分析报告》。
(四)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设履约风险预警体系
2013年,福船集团结合“精细管理年”活动,借鉴台塑管理经验,开展精细化风险防控工作,在风险防控预警体系建设中逐步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
马尾造船结合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和风险防控机制创新工作的要求,引进了售后服务管理软件,为保修项目的接收、内部协商处理、设备问题的处理跟踪和汇总、成本汇总和分析、索赔和反馈提供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处理和交流平台,提高了售后服务的管理效率;同时,在OA系统上开发了《造船合同月度履行情况表》的信息化表单流程,将风险防控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进一步固化职责,提高效率。
三、马尾造船风控体系运行情况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造船市场持续低迷,船东违约的现象严重,船企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马尾造船利用风控体系的不断成功实践,规避了数起船舶建造风险,2010-2012年共化解风险项目合同金额达10亿元,未发生被诉案件,实现造船合同履约风险总体可控的既定目标,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实际运行情况是:
(一)履约情况表单化、履约风险报告化
1.合同生效后,由经营部的单船项目经理于每月下旬发起表单流程,由设计、物资、财务、生产、质检等部门的单船项目经理(或相关负责人),填写本月该造船合同项下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需要协调的事项等,各部门填报完毕由经营部送呈“四位一体”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及下设的办公室各相关成员阅示,并在月度履约风险分析会上对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协调的事项进行协商解决。若有重大生产问题,则提交领导班子办公会议研究讨论,制定措施,下达执行。
2.经营部经理根据所有手持订单的《造船合同月度履行情况表》所收集到的信息,填写《手持订单履约情况汇总表》,根据延期天数占弃船期总天数的比例设定五个风险等级,对出现五级、四级、三级、二级及一级风险的订单分别以蓝色、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予以标识。并及时上报集团公司。
3.由经营部经理负责、法务人员协助撰写《手持订单履约风险分析报告》,针对手持订单履约过程中出现的设计、采购、融资、生产、船东付款及现场配合等方面的问题。综合考虑市场、船东资信等情况,分析可能对造船合同的履行造成的风险及拟采取的措施等,并及时上报集团公司。
(二)具体案例——集装箱船新规范风险应对
IMO组织要求2012年7月1日以后交付的船舶必须满足PSPC(涂层性能新标准)。此标准的实施不仅涉及到涂料和涂层本身,更涉及到造船硬件设施、造船模式和造船工艺流程、涂料及涂装工艺、实验测试设备、涂料和涂层检验及认可、验证及检查机构、检查人员资质及其认可机构等诸方面。
鉴于马尾造船该批集装箱船在签订时并未有PSPC的要求,建造时也未按照PSPC的要求来执行,如果此批四艘集装箱船不能在2012年7月1日前交付,将因不满足规范要求而无法拿到船级社证书,最终导致无法交付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