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9 16:33: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安全生产风险特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安全生产风险特征

第1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生产特点;风险机制;安全管理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践阶段,需要重视工程施工的相关内容,落实安全管理。此外,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必须重视工程风险,将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落实工程参建方的责任,制订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满足市政工程发展的特点。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

常见的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地铁工程等。在露天工作环境下,为整体施工增加了难度。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整体施工现状不容乐观。

1.1施工环节比较多

现场交叉作业项目比较频繁,风险因素有很多,其中,施工环节多是主要特点。市政工程项目是由多个环节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组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也会涉及到其他方方面面单位的问题。对现有的道路工程而言,施工阶段涉及到地下工程、供暖管线和燃气设备等,在同步施工的影响下,需要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选择最优化的措施处理。但是,在具体施工阶段,受不同区域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会为工程施工增加安全隐患。

1.2部分区域施工难度大

由于市政工程多是在室外进行的,作业现场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风险因素逐渐扩大。在城区道路施工过程中,受交通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固定的区域内施工。而施工地段比较窄,会导致材料的运输和设备的进场难度增大。此外,在施工时,还会遇到不良地质或者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良地质以软土路基和山区为主,环境因素则以气候因素为主,遇到刮风下雨或者雨雪天气,必然耽误进度,增加施工难度。

1.3市政工程作业位置多变

考虑到现有各项施工指标的具体要求,要设立有效的防护措施,调整施工作业。但是,在实践阶段,工程的施工工序比较多,很多防护设施的设立都是临时的,整体防护难度比较大。同时,由于工序存在频繁的转换的情况,不同工序的施工技术和要求都不一样,而却作业位置是多变的,因此,需要临时设立防护措施。临时防护设施的稳定性比较差,会给施工项目造成很大的损失。

2市政工程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针对市政工程现有管理机制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以现有的生产管理标准为基础,制订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提升整体施工的稳定性。下面,简要分析市政工程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市政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比较特殊,考虑到施工性质综合性的特点,必须做好整个过程的有序管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和完善性。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不局限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兼顾到其他方面,包括材料和设备管理等,将设备和材料合理应用到实践中。各个所属的职能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履行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提升施工质量。

2.2做好定期管理工作

定期管理工作的内容有很多,现场施工需要专业人员指挥,在高空作业中安装平面设置网。在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吊车和轨道交通工具等。机械设备对市政工程的施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定期管理工作。近些年,在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安全事故频发,这与施工机械设备保养不当和管理不合理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实践阶段,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下。考虑到安全保障机制的特殊性,专业人员要做好现场指导,工作人员不能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凭感觉操作。

2.3落实检测工作

由于安全隐患的类型比较多,考虑到不同程度安全管理形式的具体要求,要制订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市政工程会受到气候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干扰,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危险源,在施工阶段需要做好监测工作,尤其是危险环境的检测。例如,在井下作业施工中,需要提前了解危险源,做好井下环境和管道设施的检测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后再施工。施工前后,要检查下井用的机械设备,避免出现设备故障,增加施工安全隐患。有效的检测机制的落实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保证施工的有效性。在检查阶段,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检测能力,认真分析各项检测内容,按照固有的检测流程操作,避免出现检测不合理或者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2.4落实技术交底工作

安全生产的落实最终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落实,所以,必须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由于各项内容形式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在检查阶段完善账目管理,排查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在实践中,技术工人要按照每个环节的操作程序进行,每一项工作结束后,操作者要了解技术交底的相关内容,保证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到实处。各个所属部门必须明确自身的管理责任,技术领导班子在最终的项目审核阶段,要及时分析风险类型,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结束语

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本身具有施工环节比较多、部分区域施工难度大和市政工程作业位置多变等特点,因此,在后续施工阶段,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认真分析各项安全管理机制,将具体管理职责落到实处。同时,工作人员要了解工程规模和特点,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定期管理工作、落实检测工作和技术交底工作等,以达到提升市政工程施工稳定性的目的。

作者:王维立 单位: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朱明安,王美英.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特点及风险防范对策[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06(14):114-119.

[2]张宏.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特点及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福建建材,2015,10(02):105-106.

第2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特点;风险防范

引言

市政工程建设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施工以及后期的使用安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最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大规模推进,市政道路、桥梁等一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一些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在最近几年来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建立起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体系,对于提升市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市政工程生产的特点分析

目前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常见的市政工程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管道、地铁、铁路轨道等一系列的工程,市政工程在多数情况下是在露天状态下进行施工建设的,因此市政工程往往会受到天气等一些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市政工程一般来说建设的规模比较大,同时施工现场所影响到的范围也比较广,往往会给周边的城市居民带来严重的影响。市政工程在生产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一)市政工程生产的综合性比较强

市政工程相对于其他的工程项目来说其建设的规模比较大,同时市政工程自身比较复杂,设计的难度也比较高,这就导致了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时往往会存在着交叉施工的情况。不管是市政道路工程,还是其他的诸如桥梁工程等,一旦项目进行开工建设,就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不只是仅仅考虑自身道路的施工,还要对市政道路所途经地区的地下管道、地下电缆、供水、供气等一系列的管道等进行综合的考虑,这就要求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生产的过程中能够统筹协调,不致因为多工种交叉施工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二)对施工企业的要求比较高

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总承包方往往会将一些工程分包给其他的施工企业,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但是,不同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其自身的施工平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一个整体工程的各个部分在进行施工时往往也不尽相同,每一个施工企业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采取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得施工单位在进行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对施工企业自身的要求也往往比较高。

(三)施工不安全因素众多

市政工程往往是露天作业,其工作环境与自然界直接接触,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即便是在进行一些地下部分的工程施工时,往往也会受到地质水文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除了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自身的安全之外,还要注意防范一些自然条件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在进行市政工程中的道路、桥梁等工程的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暴雨、冰雪等天气的影响,避免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二、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的风险防范对策分析

(一)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在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各参建单位需要依据自身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所承担的责任来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个单位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来进行,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在市政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安全生产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阶段,应该在市政工程项目的立项与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后期的竣工验收阶段均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可以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真正发挥出其在市政工程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方面的作用。

(二)做好非固定以及露天机械设备的检查

市政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以及施工位置的流动性使得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例如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用于路面施工的一些切割机以及振捣器等设备均需要进行大量的移动,同时由于这种设备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线路损坏的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市政道路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处理往往有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非固定以及露天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隐患。

(三)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在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一线从事市政工程施工的人员很多都是民工,其自身的施工水平和安全施工的意识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之前不仅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同时还要进一步在一些具有安全风险的施工环节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使其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的意识,在遇到突况时能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来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从而为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危险环境下先检测后施工

由于市政工程具有露天施工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有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市政工程一般施工的时间比较长,这就增加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一些存在安全风险的施工环节在进行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进一步排除施工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安全监测的力度,坚持先检测后施工,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市政工程施工作业区域之内的水体、气体等,在各项条件能够达到施工安全的标准之后在进行施工,从而进一步增强施工的安全性。

结语

随着市政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大,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进行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大对各种设备的检测力度,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在危险环境下先检测后施工,从而进一步提升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的水平,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明安. 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特点及风险防范对策[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06:114-119+18.

[2]胡爱萍. 建设工程安全监理的风险识别及防范对策[J]. 建设监理,2012,08:57-59.

[3]赵先贵. 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182.

[4]王兴元. 市政工程安全施工特点及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 门窗,2013,09:127.

[5]胡雪.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对策分析[J]. 铜陵学院学报,2011,01:44-46.

[6]周键霖.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J]. 建设科技,2011,10:88-89.

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1、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内涵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主要指其实践生产运营阶段中基于风险管控原理、预警、处置危险科学方式,借助研究、分析、识别、衡量、评估设备系统、电网运营、操作人员、消防管控、交通运输各环节安全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创设出预防管控风险的科学策略,营造高效、经济、良好的管控、抑制风险手段模式。通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电力企业可有效预防生产运营实践中人员伤亡、安全隐患事故的频繁发生,进而辅助电力企业实现安全管控、持续运营服务的综合指标。电力企业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阶段中,体现出了显著特征,即服务范畴较为广泛,涉及到社会工业生产、农业建设、交通运输与国防事业等,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同百姓人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对其安全生产风险进行科学管理预防则尤为重要。倘若处置问题事故不及时,便有可能形成一系列的连锁作用,令分布广泛的电网体系中断服务、瘫痪。同时,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需求技术水平较高,因此其要求从业人员应具有认真、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并应对各类电力管控运营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全面掌握,能快速的对突发系统问题、故障现象做出准确处理,进而抑制事故隐患的进一步扩大。再者电力企业集成了配电、发电与运营输电等重要服务职能,因此对于系统资产与风险预防能力提出了更尖端的要求,只有强化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才能令其核心服务价值全面发挥,并创设显著运营效益。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模式与实践内容

风险管理可将其细分为一类管理理论学科,主体针对管控技术与引发规律展开系统研究。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阶段中,实施风险管理,应树立系统工程科学管控理念,基于识别、评估、监督管理与科学控制处置风险,确保电力服务、生产运营的安全、高效、经济合理。同时应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目标,降低事故发生机率、减少经济损失。再者应注重事故预测体系的研究开发,进而优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效果。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对风险的识别为起点环节,可对电网体系中潜在危机进行准确核准认定;评价是认定核心环节,借助定量定性研究实施风险量化;控制则是管理重点,应通过适应性策略、技术的引入预防事故的产生与发展;监督管理则是电力企业降低风险的保障,其对上述风险综合管控环节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通过风险管控环节的具体分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科学实施风险管理,应注重各项管控内容的常态化运用,充分引入风险控制于日常生产运营环节中,进而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优化安全生产管理效能,实现优质、持续与全面发展。

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科学策略

3、1优化电力企业现场生产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应由现场生产环节入手,强化风险管理,对实践作业中隐含的各类危险因素做好预先研究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预防管控措施,降低安全事故不良影响。应在管理实践中明晰主体管控对象,即针对现场生产人员不安全操控行为、现场机械设备不安全运营状态、有害的不良现场工作环境以及现场管理存在的隐患缺陷进行综合管理,降低负面作用影响。对于存在的违章作业指挥、系统设备缺陷,应借助概率统计分析、严重等级评价、风险预估创设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对于重要电网设备应做好全寿命周期科学分析,对有可能引发不良事故的危险成因进行科学识别、深入挖掘,进而尽早的进行预防与管理消除。可采用事故发生严重程度、频度与探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等级分析,进而创设良好管控方案。

3、2科学创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运营阶段中,为提升风险预控效能,应科学创建综合管控预防体系,基于本质安全理念建立识别、评估、预防风险与监督管控风险水平的一体化信息数据库,令风险职责、控制措施清晰明确,并基于危险控制点位,借助图片展示、讲解等综合方式进行系统标识,便于工作人员全面的了解、良好学习与清晰掌握。具体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应细化分解为管控单元,即安全管理、评估风险、应急管理与处置事故、作业环境调控、安排管理生产工具、综合生产管理、职业健康体系、技能水平培训、审核检验等。应通过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各个具体任务工作细化分解,实施全面评估分析,找到风险值明显高出其他因素的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应秉承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念。通过对轻微问题、未遂事项、疾病事故的区分处置,明确应合理预防管控的主要环节与严重事项,进而令电力企业真正构建自我完善、监测、更新优化的综合管理机制。再者,应利用信息数据库对现场电力企业生产风险与服务机械设备风险展评估研究、综合划分,令其细分为丰富等级,同时可依据等级差异创设相适应的管控措施方案。可引入半定量SPE评估与半定量SPD评价方式针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作业与设备机械风险实施针对性评价。对于控制管理风险方案的应用,应科学参照个体预防、全面消除、有效降低的科学流程原则实施。对于生产设备机械进行风险管控,应科学采用规避风险、预防控制与转移风险模式,有效降低发生事故频率以及探测度,将其风险隐患合理消除。

3、3完善实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与风险管理监督评价

生产与安全保持着有机统一的既定关系,生产离不开安全环境,只有优化安全生产监督,方能创设安全环境,确保电力生产服务的有序进行。监督管理中应科学引入现场核查、不定期抽查方式,并配备专职监督人员。同时应在电力企业生产班组内部设置辅助监督管理人员,通过有效协同合作完善监督管理效果。实践管理中可科学组织争先创优、安全管理、探究危险点等丰富活动,避免安全监督单一、片面、流于形式。应通过多元化监督管理,树立风险管控意识,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运营水平。针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践管理,应实施科学监督评价,树立准确的评估目标,进行风险识别、研究的监督控制,明确其具体实施执行状况,安全生产管控责任履行水平。可依据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创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完善、科学监督体系。对其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规章、管理运营、安全生产状况展开综合评估。同时应依据安全生产工作条例,对管理实践计划、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展开评价与控制管理,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进度、效率应实施系统规范的定期评估。对于生产运营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不规范操作、处理相关事件效果也应进行综合评估调查,进而确保实践风险管理的规范有序,实现良好预期目标,优化综合管控效果。

4、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只有明晰其特征内涵,运用科学风险管理模式、创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现场风险管理、完善实施监督评价,才能真正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预防控制风险能力,降低安全隐患不良影响,提升其生产运营效益,发挥核心行业价值,进而实现良好、持续、科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飘.浅谈南方电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2]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与成效[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1).

第4篇

1.1生产环节较多

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主要包括勘探开发、油气集输以及炼化等,并对生产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主要包括重力、电法、地震勘探等技术以及定向钻井、水平井钻井等钻井技术;油气集输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主要包括含油污水处理、原油脱水、脱硫技术等;炼化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主要为催化炼化、加氢裂化等技术。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需加强安全生产并进行风险管理[1-3]。

1.2安全危险性高

石油天然气具有易挥发性、易燃易爆、有毒性以及腐蚀性特征。石油天然气中含有轻质成分易挥发,肉眼无法观察到,如石油天然气产生挥发未及时发现并处理易对人员造成安全威胁,故在石油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石油天然气挥发成分与空气中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后易发生爆炸。油气集输过程中路途遥远,需经历不同的地理环境、天气环境对油气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加热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但在加热过程若出现失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混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若处理不当对周围居民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当石油天然气含有腐蚀性硫化物时,对设备造成危害,影响油气的安全生产[4-5]。

2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石油天然气作为一种易燃、易爆有机燃料在勘探、钻井、开发、运输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对环境及个人、社会的诸多风险。研究表明,石油天然气行业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为的监管不到位,安全意识匮乏,致使事故不断频发。为实现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在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每个环节中抓好安全生产与风险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在思想上重视安全与风险。

3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管理措施

3.1安全意识

正确处理安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不安全的操作、行为要坚决制止。领导、职工的安全意识要到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制度有章可循,标准化操作流程要严格执行,不定期、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

3.2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体系,做到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人有责。企业对国家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安全文化体系。开展安全培训,强化安全理念,规范安全行为,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强化安全工作执行力,落实安全责任,人人肩负起安全生产压力,使得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预控状态。3.3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设立安全监督站、安全巡视督查组等安全监督部门。以治理隐患、禁止违章、严防事故为目的,加强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生产的重点环节、关键区域进行监督监管以及安全意识、风险意识进行指导教育,让每位员工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实现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生产。

4结束语

1)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生产主要包括勘探开发、油气集输以及炼化等环节,各环节对生产技术也具有较高的要求。2)石油天然气具有易挥发性、易燃易爆、有毒性以及腐蚀性特征,易发生事故,为实现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在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每个环节中抓好安全生产与风险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在思想上重视安全与风险。3)从安全意识培养、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构建以及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加强石油天然气行业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

作者:蔡思敏 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里格南作业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于博,罗青.石油天然气项目管理落实《安全生产法》探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5(2):65-68;78.

[2]戴祝生.浅谈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管理[J].中国市场,2015(2):22-23.

[3]刘上海.基于员工行为可靠性的石油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4.

第5篇

1.危险源知识的获取

在煤矿安全生产流程当中,知识获取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识别,煤矿安全生产危险源的识别主要针对于各系统和部门在工作活动当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和辨认,并依据各部门自身的要求,提取出其中不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环节,并加以识别和检验,通常来说,一般包括以下三类的知识获取方法,即经验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和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在经验分析法中,生产人员依据现场生产的实际状况与原有实际操作经验相结合对照,对危险源进行鉴别。经验分析法通常包括可采用列出清单进行分析的工作任务分析法,向相关人员直接沟通的直接询问法,对生产现场进行勘察后得出结论的现场考察法以及针对原有记录进行检索的记录查询法等。在系统安全分析法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危险源识别表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的排查,在结合经验分析法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使用危险源识别表对系统进行对照,以分析和鉴别出生产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而在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中,安全生产人员同样结合了经验分析法的重要因素,结合已发生的某类事故的关键性特征,对生产现场各系统和环节进行详细的辨识,对于具有同样事故致因危险源因素的环节加以重点控制,并针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以加强煤矿对于重大事故的预测能力。

2.危险源知识的选择和生成

危险源知识在形成以后,将需要与安全生产实践相结合,对知识进行选择并生成最终的知识归档模型,在煤矿安全生产当中,知识模型的建立需要与业务生产流程相结合,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关键性活动和知识结合的判断和分析,得到并建立有助于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最终实现风险管理和控制。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实现人、机、环、管四要素的和谐运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并合各环节在安全生产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以实现最大的作用,开成最大的合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建立过程,也正是分析鉴别出的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加以选择并生成最终危险源列表的过程,也正是风险管理控制的目标所在,为达此目的,需要将知识与安全生产的关键性流程结合起来,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生产业务流程分析。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业务流程包括一系列将煤矿企业的输入的包括劳动力、机械动力、安全生产助力输出转化为成品煤炭资源的过程,其核心生产流程对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目标定位和区位竞争优势是否充分其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也是煤矿企业为社会做出主要贡献的环节。而非核心业务流程则包括一些次要的,辅助的业务流程,它主要对核心业务流程起着辅的,非关键性的,非决断性的支撑性作用。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安全生产的实现需要多个核心业务共同作用才能达成,而每个独立的核心业务通常又可分解为不同的核心流程,而每个核心流程中都有可能关联到诸多前期所分析出的危险源知识,通过对核心业务流程中包含的危险源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检测出其在多个环节中存在的价值,并加以权重表述,将能直接有效的将需要关注的危险源知识选择出来,并生成最终的危险源库。危险源分析与关键性活动。在煤矿安全生产流程中,不同活动的危险程度各异,某些活动的危险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整体的安全生产运营态势,在危险源的识别当中,可充分的应用80:20法则,把与重大危险源相对应的核心生产流程定义为关键性的活动,同时将对应的危险源知识定义为重点需要进行风险管控的知识环节,最终实现确定关键活动与安全生产责任、和危险源的对应关系,从而最终确定在关键活动中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套以安全生产为核心,针对核心流程、核心的危险源进行管控的风险识别体系。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生成与危险源分析。在核心流程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同时,危险源知识的选择和生成也为更高一级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对系统关键性活动的整理,对危险源的分析和判断,可以梳理出危险源与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关联。事实上,安全生产每个核心流程均由多个包含危险源的关键性生产活动完成,对于危险源整体的分析和整合,将直接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实现危险源管理的安全生产知识体系的生成。知识与关键性活动可以由几个方法生成,即通过明确需要完成的关键活动的标准,对应的危险源的标准,分析为获取实现整体生产流程需要的能力和知识。对系统现有的安全生产知识进行梳理后,明确现有知识状态,对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界定取决于知识是否能够构成生产管理知识能否实现关键性活动,并建立一套由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构筑的风险管理体系。

3.危险源知识的内化和外化

煤矿风险管理控制技术的实践实施工作由安监部门具体负责,调度室、各有关科室配合工作,其日常工作由安全部门承担。通过对危险源知识的内化和外化,肥田煤矿的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是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动态控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全矿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普遍提高,使事故隐患的发现更加及时、迅速,事故隐患的处理更加全面、彻底,并使过去不易发现的一些隐患,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全矿各类事故隐患的次数、严重程度逐月下降,分别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因此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新办法。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落实效果良好。煤矿风险管理控制技术项目实施期间,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明确了管理方针、目标和矿内各层次不同单位、部门的职责权限,对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五大部分的作业、管理与考核进行了规范和指导,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结论

第6篇

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例如2001年开始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监察体系,2002年出台安全生产法,2005年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安全发展”原则。刘铁民认为,重大政策干预措施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并且表现出强劲和持久的后续推动力。尤其是在近年来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后,政策干预度并没有出现减弱趋势,反而更为增强。

刘铁民特别强调,所谓安全“拐点”,并非某一具体年或月的时点,而是安全生产各项统计参数出现趋势性改变的一个观察时段。

虽然目前我国已进入安全“拐点”时期,但安全生产工作仍不能松劲、不能盲目乐观。刘铁民认为,拐点时期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只有通过长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才能逐渐向安全稳定期迈进。

刘铁民建议,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对传统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与创新,强化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第7篇

一、高危行业意外保险现状

1、保险现状。(1)无序竞争,各公司承包业务量不够规模。一段时期,不少地区的保险公司争相吃高危行业意外保险这块肥肉,重销售轻管理展开恶性竞争,在业务量达不到规模,赔付率又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各承保公司纷纷陷入理赔不利的尴尬局面。(2)进退两难,拒绝承包。一些保险公司发现高危行业意外保险这块肥肉难吃,为了控制理赔风险,对这类业务提出拒保。

2、风险分析。上述现状使我们有必要再认识这类风险的可保性,衡量一类风险是否是可保风险,主要从四个方面看:足够数量的风险同质单位、损失发生非故意、损失容易用金钱度量、不是超过保险能力的巨灾。而高危行业的风险满足这四点要求:第一,既然是一个行业,保证了有足够数量的同质风险单位;第二,此类风险具有偶然性;第三,每次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是容易测定的;第四,此类风险与地震、洪水等巨灾风险有本质区别,损失发生额相当有限。因此从理论上讲,这类风险是完全可以通过一般的保险安排来化解的。之所以出现上述保险现状,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目前承保的险种不适应高危行业所致,只要提高保险业的管理水平,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原有险种结构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此类保险业务完全可以放心承保。

二、高危行业意外保险的创新举措

1、险种的设置应有灵活性。在险种设置上应即有财产损失补偿的单一险又有由此带来的对人员和环境责任险,做到即有特色餐又有套餐的便捷式服务,如果投保人购买了套餐险种,就能够较好的解决井喷等事件自身财产损失补偿、人员伤害给付和对环境破坏的赔偿。减少或杜绝在事故处理中“业主发财,政府发丧”不正常现象。

2、条款设计应有针对性。由于高危行业的行业特征不同,责任与除外责任内容也应有针对性,比如采煤与海洋捕捞的风险特征完全不一样,采煤的风险与地质、井下坑道的坚固、通风、地下水排放等高度正相关,而海洋捕捞的风险与海域、气象、船只排水量等关系密切。就是同一类高危行业风险,天之南与海之北的差异也很大,比如采煤业,露天矿与深井矿的风险差异也很大。另外,费率设置也应不相同,高危行业出事率与当地的地质、气象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员综合素质,甚至生活习惯都密切相关。总之各地的高危行业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条款,执行相应的费率或特约费率。

3、进一步加强核保工作。在承保业务量上做到满足大数法则的要求,对承保单位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管理。

4、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强风险预警能力。高危行业的行业特征明显,而风险与行业特征密切相关,要管理好高危行业的风险,必须实施“专业化”管理。为此,首先加强相应行业的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承保能力。核保人员应充分了解拟承保行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风险观察中发现的违反规定的方面要提出整改意见,并在合同中进行责任约定,促使投保人加强安全生产,承保以后更要防止投保人出现放松安全生产的现象。其次为更好的控制风险,保险公司还应聘请相应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或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管理此类保险或供保险公司咨询,必要时帮助企业进行安全教育。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建筑业是安全事故频发行业,安全事故给工程建设单位带来经济损失,既影响工程的正常工期完工,又对施工单位的信誉及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以往传统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已经面临调整,不仅政府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市场机制还有充分发挥其对企业及社会的调动作用,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必须要探索和研究工程进行安全生产的新模式,例如:中介机构的安全咨询、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工程保险。必须从多个层面监督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而才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2.1明确建筑工程危险源,制定危险源清单

每个安全事故发生都有危险源,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所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就是要控制危险源。建筑工程开工前期,监理工程师需要按照工程实际特征、工程施工的内在条件及外部环境,统计工程安全风险的相关资料信息,依据工程组成、工程施工阶段及工程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及时识别确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源。对于依据确定的危险源,要依据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及事故发生概率分类别评价,进而明确各种重大危险源,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征制定控制其安全风险的措施,并制定危险源清单。

2.2严格审查各种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有效控制风险管理的关键手段,施工建筑公司需要提前制定好救援预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或者重大事故进行防范,提前制定好相关措施失效时要利用的补救方法。之所以要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有效控制事故向大范围方向发展,尽量降低环境及资产的受损害程度,尽可能减少施工现场人员伤亡。审查应急救援预案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需要特别注意救援预案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各种工作程序都可以实施可以操作,救援器材与救援组织人员布置的合理。

2.3监视测量危险源,有效控制危险源

建筑工程施工时,监理工程师需要按照危险源清单随之了解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实际制定实施情况,如果建筑工程施工条件环境发生变化或工程量有所变动,一定要了解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要随之工程的变化而改变。与此同时,监理工程师还必须检查是否有新的危险源出现或有前期被遗漏危险源。一旦发现新危险源,必须重新识别它,并制定有关风险控制方法。

3安全监理事前控制

安全监理在审查工程施工图纸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审查和人们安全有关的具体施工方法是否满足建筑工程方面的各种标准规范,例如:外廊、内天井、阳台、室内回廊及楼梯等处都要布置一定高度的防护栏;楼梯娄婧净宽和楼段净宽;入户窗台高度;烟道、管道井及通风道设计要符合标准规范规定。要注意审查施工单位设计对于工程的一些施工方法、施工特征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及技术规范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监理工程师审查分包单位、承包单位及劳务单位的资质时要注意重点审查承建公司的安全生产证书、营业执照、专业施工资质证书等,工程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员、工长和质检员等都必须有对应的专业上岗证书。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租用的机械设备及施工设备一定要有产品合格证及安全制造许可证。

4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理工作

4.1全面了解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各方面条件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包含很多内容,具体有施工企业的各种设施设备、施工企业系统和施工相对应的制度及技术措施等,这些生产条件需要满足基本生产施工需要,一般情况下,安全生产条件不会致使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随着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在我国的推行,很多没有达到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的施工单位都不能获得安全生产证书,进而也就不能承建工程。工程监理工程师需要仔细核查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的安全生产证书,对已经施工的建筑工程要及时掌握相关安全生产情况。

4.2审查工程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能够安全生产,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上、防护上及管理上制定一系列安全措施。对规模较大危险性较高的工程来说,例如:土方开挖、吊装工程、基坑支护、模板工程等,都需要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特别注意审查相关安全技术是否都成熟可靠,是否具有可行性、针对性,是否符合行业内各种强制性的标准规定,要仔细审查专项方案的计算方法、安全验测结果及数据来源。

4.3了解设计文件,参与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工程设计部门在进行设计交底前期,总的监理工程师需要让所有监理人员了解设计文件,分析设计图纸里存有的施工安全问题、结构安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专业的监理工程师需要参与到设计技术交底工作中,清楚设计单位的设计原则、设计构思、设计质量要求等,对与关系到施工安全的环节或部分加以注意,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等方法,使设计单位提出合理的防范安全事故的措施和建议。

4.4督促施工企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监理单位应该向施工单位制定明确规定,要求其监理安全培训制度,并督促施工队伍、项目管理队伍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施工技术规范,以不断规范其技术操作。做好新进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监理工程师需要对工程项目部安全教育考核结果及培训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5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监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施工企业要重视安全监理工作,参与工程设计、建设、勘察及采购的各设计方、承包方都要严格旅行自身的安全责任异物,及时和有关方协调沟通,互相监督,齐心协力共同实现安全生产,保证建筑工程高质量的按期完成。

参考文献

第9篇

Abstract: As China's non-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levels rising, risk management plays a huge rol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se issues, and make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关键词: 非煤矿山;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Key words: non-coal mine;risk management;issue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66-02

0 引言

近年来,以PDCA循环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水平,并将实现以零事故为最终目标的安全生产要求。

作为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风险管理能有效提升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在识别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影响的各类风险之后,能进一步量化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损失的大小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的健全和落实。

1 风险管理分析

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在特定的外界条件下对成本和收益的一种权衡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辨识、评价以及应对策略。风险管理必须要能准确判断出企业面临的各类危险源并评价这些危险源给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然后采取积极地应对策略来控制风险,通过消除危险因素、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企业只有在全面认知风险的基础之上,真正做到由未知风险到在控风险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于我国非煤矿山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要从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源辨识入手,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生产环境、设施设备的状态以及人的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首先,可以通过对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现场等的风险控制,消除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降低危险源。其次,加强安全教育,保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完成工作的能力,降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风险[1]。同时,通过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设计与实施实现对损失的控制,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2 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风险管理在安全生产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我国非煤矿山安全工作的展开、科学化和标准化,在实践中体现了它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很多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进行约束、指导的法律法规,但具体到针对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的问题却鲜有涉及。这造成部分地区、部分中小型矿山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只有在事故发生后才去查找原因,而没有形成在事故发生之前及时查明危险源并做到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因此无法将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有效地应用到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2 风险识别能力不足 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风险,因此必须做到全面、准确的判断各类危险源,所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各种危险因子都要充分考虑。但对于我国非煤矿山行业中刚起步的风险管理来说,由于行业的高危险性和特殊性,工作人员、材料设备、工作环境和事故后果的不确定性[2],风险管理往往对潜伏的风险缺少前瞻性的预测和判断,对风险的量化更是难以进行,以致最终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不能有效地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2.3 风险控制措施缺乏实用性 风险控制是以科学的风险分析为前提,针对矿山企业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减轻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关于控制措施,应先考虑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然后再从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以及个体防护方面着手。但由于部分非煤矿山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定位,在制订相关风险控制措施时,不能将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只为应付检查而没有实际操作运用,难以保证所制定措施的有效性、实施的可能性,不能达到本质安全或对潜在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的要求。

3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对策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必须要结合非煤矿山企业实际情况,从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流程体系、动态考核体系以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持续改进上着手,构建以信息化系统为载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3]。根据目前风险管理在我国非煤矿山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3.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意识 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项规程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科学的安全规章制度,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实现有法可依,然后才能去谈有法必依,并最终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在健全和完善相关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若尽快改变风险管理在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的被动局面,必须推行更加科学的、系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即安全标准化[4],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建设,加快矿山企业由目前的粗枝大叶安全管理工作方式向精雕细琢转变,从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

意识。

3.2 多种风险识别方法相结合,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矿山安全生产是一个持续、复杂的过程,各生产环节都易存在大量的危险有害因素,且各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给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5]。因此,在进行各类危险源辨识时,要根据矿山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目前在我国非煤矿山企业应用较多的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事件树法、事故树法、询问与交流法、专家分析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工作任务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和作业危害分析法等[6]。

但每一种识别方法因为切入点和分析过程不相同,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单凭某一种方法不能准确、全面地发现整个风险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因此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须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全面地识别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减少判断误差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欲提升我国非煤矿山的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首先,要进行基础的数据库搭建。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如银行业、保险业等风险管理应用较成熟的领域的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和完善非煤矿山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其次,要进行评估指标量化体系的建立,将评选内容定型化、定量化,包括决策机制和监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7],将事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 结语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是提升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的一个主要途径。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李春民,王云海,胡家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1):92-96.

[2]李学明.矿山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与动因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2(17):100-101.

[3]曲延勇.论煤矿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煤炭,2011(12):113-114.

[4]李晓飞.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9(5):80-83.

[5]刘爱华,田永康,刘天忠.某无轨开拓地下矿山风险管理方法与应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1):71-7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