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33: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生法制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还处于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时期。在法制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初中生往往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人身安全,还会无意识地犯下过错。现在的初中生受到一些帮派电视剧的影响,会比较重视义气,从而导致初中生群体斗殴事件的发生,而由于缺乏法律观念的约束,在斗殴中缺少分寸,往往会造成一些人员的伤害甚至死亡。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也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初中生,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受害的初中生往往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身,也使得罪恶得到纵容,导致初中生的受害群体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因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教育不到位而引起的。因此,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本,从初中就实施法律法规的教育工作,将法律的思想植入初中生的理念之中,甚至将法制教育宣传到各个角落,让初中生能更好也更方便地接受法律知识,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杜绝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也避免青少年长大后违法乱纪。在受到犯罪分子侵犯后,也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法制教育从初中开始,因为初中正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键阶段。
二、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措施
1.法制教育知识的丰富
成立专门的法制教育知识编辑小组,收集和丰富切实与初中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网罗具体的案例分析,将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地进行安排编辑。尽可能地赋予相关法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形象,使初中生能够有效地吸收和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会运用。
2.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
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制教育,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任务安排,加大对法制教育执行力度的监管,将法制教育课程安排同学生掌握情况相结合,对一线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有相关部门、人员都应对法制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实现初中生法律相关知识的有效培养。
3.有效利用传媒手段,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
除去在思想品德课本中融入相关法制教育知识外,要充分利用传媒手段,加强和扩大对法制教育知识的宣传。在策划板报时,专门设立法制教育板块,报纸、网络、电视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要明确案例分析,条理要清晰,且有层次感。在对犯罪案件分析时,要严肃认真,决不采取避讳的态度,清晰地分析犯罪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并给出法律层次的判断和结论。
4.围绕初中生生活进行举例分析
法制教育可从小事抓起,对于初中生生活中极易发现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如对青少年打架斗殴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将事件造成的对受害人、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告知学生,促使学生自行思考,敲响警钟,从而防微杜渐,严格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5.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的深远意义
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就包括对初中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质量。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无疑离不开国家的重视、社会的正确熏陶、家庭的科学培养及学校的思想教育。
1.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法制的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得从初中生所受到的法律教育和熏陶说起。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功能,让初中生能从潜意识里认识到自己不良的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的行为。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的增强,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己日后走向社会的事业发展,起到良好的预防犯罪的作用。思想品德课中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这点是显而易见的。
2.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初中生正确的法制观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基本国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随着我国普法教育的宣传与深入以及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促使法律成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所遇问题的手段。有些初中生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主要就是没有养成基本的法制观念。对于事情是对是错、是否合法,初中生应具备起码的识别能力。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不良的现象以及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都会考验初中生的法制观念。初中生遵纪守法,做法律所提倡的,拒法律所禁止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他们在正确的法制观念下享受学习和生活。
3.法制教育有助于约束初中生的行为
初中学校应在初中生入学前,大力宣传校规校纪,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法制教育予以充分重视,使即将长大成人的初中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渴望像大人一样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叛逆心理很强,对家长和教师的话语往往持怀疑态度。思想品德课在乎对学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识的科学培养上。触犯校规校纪是要受到学校处分的,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校规校纪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既有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从思想的源头上约束初中生的行为,避免其在不经意间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
思想品德课的法制内容授课上,通过一些预定背景的设置,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让初中生融入课堂中,同时多提供其融入社会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其就能够大胆开口,互相讨论,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学到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有助于其把心灵美和行动美结合起来,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做人[2]。
1.明确初中生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及相关义务都做出了规定。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遇到问题时,应首先想到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对法律所赋予的相关义务也要依法完成,比如,义务教育就是初中生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也是其必须尽的义务。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才能在以后走向社会时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明确了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才能在面对不良社会现象时,更好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才能更清楚自己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设置特定背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法制教育的课堂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善于设置特定情境,模拟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亲身体会到法制教育带来的益处,更进一步明确自己如果通过法律保护自己,同时更能预见到自身如果走向违法犯罪有可能带来的危害。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实法制教育,如请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人物来课堂上现身说法;与当地法院建立长期联系,让初中生在法庭上亲身体验法官的审判过程,从而领会法律的威严和魅力,等等。这些措施在提高初中生法制素养上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3.明确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
法制教育可以达到普法的作用,让初中生从青少年时期起养成良好的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但这一作用的体现,离不开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德育。只有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法制教育对初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无疑也是有利的。将德育的效果和法制的教育效果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去自觉地守法。法制教育和德育都离不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初中阶段任教教师一起与思想品德课教师努力,通过教师们的熏陶,在知识的学习海洋中,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巩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大基本治国战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实际效果,就是使初中生能够自然地在内心和行动上均符合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
4.法制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一起努力
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学校一个机构所能全部承担的。在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和社会从正面多领导、多宣传初中生的行为,也更需要家庭付出实际行动,在孩子有不良思想苗头的时候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一同努力对其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制教育的作用,使其明确法制知识的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积极意义。国家的重视、社会大环境的正确引导、家庭对初中生的负责任教育,加上学校的科学教育,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对其人生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结语
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信息时代影响更为深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犯罪规模在扩大,不仅仅会影响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越来越重要[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谁都应该明白。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历程是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能成就的,需要长期不懈地为之奋斗。只有经过一代一代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努力,才能使法制教育的种子在一代一代的初中生身上发芽,最终才能长成法制教育的参天大树,让每一个初中生生活在法制的阳光之下,这是一个长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闫玉芳.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10.
[2]曹稳年.有法乃大有“情”乃“真”——谈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法制教育[J].学周刊,2014(30):111.
关键词:中职生;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83-02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地要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培养大批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法律素养的人才。作为中等专业学校,应当重视法制教育,改革那些与民主法制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制,把法制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并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切实了解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笔者对某中等专业学校的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收回问卷的分析,发现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比较良好,积极上进是主流,但部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法制意识不强,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将他们培养成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又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完善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要求学校“改革人才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实质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可以看成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进一步诠释和具体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和发展所有学生的各种素质,而“全面发展教育”是它的基本实现途径。
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几个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全部途径。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增加了美育和劳动教育,90年代又大力推行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完善。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又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那就是法律素质教育,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含、层次和养成规律,对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结合中职生的特点设置相关课程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不太重视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程,教材也不够丰富,使法制教育成了配角。学校安排一学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每周两节课,除此之外就是偶尔举办一次法制讲座。笔者认为,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仅靠上述安排很难有实效。
因此,应及时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从而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特点,除了增加劳动法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外,还要增加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学生容易接触的相关法律知识,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开设一定比重的教育学科,在师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课程,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最终使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智力资源保证。
三、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性
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掌握,而应当把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为此,作为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1.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列举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由于法律条文比较枯燥,而案例都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因而案例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法律都是规范人的具体行为,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法律解释得更加透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收集相关案例,还可以从法院收集已经审判过的一些案件作为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由教师做法条链接,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然后介绍具体的案情,再引导学生从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在归纳相关知识点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感悟,真正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例如,在讲解扰乱公共秩序罪时,笔者列举了一个中职生犯罪的案件为例。首先介绍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然后介绍具体案情。张某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的男生,与本校一名女生李某谈恋爱。有一天张某发现李某与本校的男生王某关系暧昧,就责备李某不应该脚踩两条船。李某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张某非常恼火,在放学路上强行拦截李某,不让李某离开,并当众辱骂李某,情节非常恶劣。后来李某报警,张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否常见,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学生对这一案例很感兴趣,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讨论之后再进行法条链接,详细解释《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具体规定。接着讲述本案结果,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向法院,法院经过审理查明了案件事实,认定张某犯寻衅滋事罪,考虑其有悔罪表现,所以判处张某管制六个月,张某没有上诉。随后引导学生从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对张某犯罪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结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展开讨论。学生讨论非常热烈,都能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先归纳出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许多学生踊跃发言,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会触犯刑法,还会被法院认定为犯罪。大家都感到学习法律太重要了,法盲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2.组织学生观看庭审
组织学生观看庭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法。尤其是刑事犯罪案件,如果让学生观看庭审,效果将会更佳。有些罪犯也曾经在职业学校上学,他们在学生时代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素质低下,有些人甚至就是法盲,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接受法律审判时一般都会悔恨交加。这些案例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切身感受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
3.举办法制讲座
举办法制讲座,尤其是讲解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是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法。笔者曾经举办一场有关交通安全的专题法制讲座,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通过每件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总结出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汽车越来越普及,但人们的交通法规意识并没有跟上,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交通参与者都造成了巨大威胁。遵守交通法规应从我做起,通过专题法制讲座大大提升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纷纷表示不能再拿生命开玩笑,一定会关爱生命,文明出行。还可以邀请公检法等单位的专家或律师等社会各界法律人士来学校举办法制讲座,弥补法制教材内容的不足,进一步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步斌.提高对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分析[J].教育界,2012,(16).
关键词:公民教育;公民法制教育;公民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5-0040-0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逐渐转型为公民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理应将公民意识、公民权利作为公民法制教育的核心。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以准确把握中小学生公民法制意识的现状,从而为提出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一、传统型法制教育与公民法制教育
传统学校法制教育是指,通过传授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案例等途径,教给学生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学会遵从法律制度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强调对社会的遵从和对法律的依赖。而公民法制教育则是基于“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不仅让学生了解法律,更要唤醒他们督法、立法意识的教育。知识经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当前普法教育的内容产生了深刻影响,[1]我国的法制教育必须适应时展,拓展教育内容,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公民参与是支撑法治运行的主体力量,对我国法治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立法、执法环节的推动作用。公民参与立法能够表达与平衡多元化的利益,推动法律的民主化进程,提高法律的合法性;[2]公民参与执法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实效性,增强法律的开放性及其自我修正机能。
要推动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实现法制教育由“管理型法制”向“权利型法制”的转变,[3]就必须区分二者在目的、理念上的不同。“管理型法制”是指强调社会管理的法律制度及其理念的总称,这样的法律是治民之法,强调对社会的管理;所谓权利型法制,是指通过“权利――义务”的平衡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承认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尽管我国已开展数次大规模普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相当多的地方只是简单发放法律宣传画册或者举行法制教育的讲座,观摩一两次法庭审判等。同样,学校法制教育的理念也比较落后,注重知识的灌输,只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了“不能做哪些事情”,而不是让他们明白法律规定的“你们有哪些权利”或者“你们可以做些什么”。可见,学校贯彻落实公民法制教育的新理念,将公民法制教育的模式从“传统法制教育”转变为“公民法制教育”,从小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逐渐培养守法、督法、立法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二、调查对象的确立
课题组对杭州市11所中小学(含职业中学)的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4134人,回收有效问卷4063份,其中小学1466份,初中1973份,高中624份。本调查参考《中国公民意识调查问卷》[4],将公民意识划分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公正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五个维度。每个维度设计相应问题,调查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回答分为非常赞同、赞同、不赞同、说不清四个等级。问卷回收后进行数据编录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本文的讨论主要集中于问卷中“法律意识”维度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法律意识不仅表现为公民知法、懂法、守法,而且体现在公民参与法律的制定过程、监督法律的执行过程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实现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见表1),其中对“如果你发现学校某项规定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你愿意提出质疑”这一问题的回答,小学生和初中生选择“非常愿意”或“愿意”的比例分别达到87.2%和81.8%;对“如果很多人都不遵守某项法律,你也可以不遵守”的选择,持“不赞同”观点的高中生比例达75.8%。由数据分析可知,中小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法律意识,懂得遵守法律,懂得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切身利益,在学校规定与法律相悖时,懂得提出质疑,维护权利。
(二)小学生较初中生更愿意举证好朋友违反校规,法律意识存在年级差异
对“如果你的好朋友违犯了校规,你愿意举证他吗”这一问题的回答,如表1所示:小学生表示“非常赞同”或“赞同”的比例是75.7%,初中生所占比例仅有56.9%,表示“不赞同”或“说不清”的小学生比例是24.3%,而初中生却是43.1%。
面对朋友犯规,小学生较初中生更愿意举证,这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9-15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处于亲密的共享阶段,这时的友谊有强烈排他性,孩子们懂得忠诚、理解是友谊的基础,经常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同伴相处时间已超过家庭及别的一切社会关系,集体作为同伴互动的社会背景,重要性日益增加。因此,初中生更看重同伴关系,而选择不举证违反校规的好朋友。
(三)中学生宪法意识较薄弱
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分别有41.4%和48.9%的初、高中学生认为,在特殊情况下政府可以超出法律的规定范围处理问题,另有17.2%和13.8%的初、高中学生无法做出判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赞同这一观点。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可见,当今中学生的宪法意识比较薄弱。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封建传统思想观念有关。在中学生甚至在成年人心中,“法律高于一切”的信念尚未完全树立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对“遇到违法案件能私了就私了”这一问题的回答,有5.8%的高中生表示“非常赞同”,15.7%的高中生表示“赞同”,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受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高中生较初中生、小学生而言,其社会化程度更高,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深,选择赞同私了违法案件就不足为奇了。
四、引导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教学路径
在加强公民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清公民法制教育的目的,树立公民法制教育的新理念。教师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唤醒学生公民权利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技能,即遵法、督法、立法的意识,并以此作为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更要清醒地意识到,公民法制教育目的的实现,不是仅靠背熟法律条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观摩几次庭审就可以的,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向学生传授法制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法律权利,唤醒学生督法、立法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权利观念的形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一个公民都是法律的权利主体,而不仅仅是义务主体。
(二)管理路径
在学校管理层面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日常管理,是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对于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开展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参与学校立法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学校法规的权威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增强实效性;学生参与监督法规的实施,有助于加强法制教育的参与性,提高法规的修正机能。比如,设立校长信箱、学生法制委员会、学生智囊团等都是很有效的手段,能为学生今后积极参与社会法律管理奠定基础。
(三)生活路径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法律生活介入社会管理,一方面可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提高立法、督法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基于管理者、参与者的角色,对社会管理、法制运行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参与法制管理的热情,但由于条件限制而缺乏有效的参与途径。因此,学校如能为学生提供走进生活,践行法律的机会,对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例如,在公共设施保护、公民环境治理等领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与管理、配合、监督法制工作人员等活动。 尤其是学校所在社区,更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场所,学校要努力取得社区人员的配合,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的法制建设中去,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权威性,切实体验作为公民在立法、督法方面的责任。
公民参与途径的拓宽与参与权利的保障,是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的重要前提。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投身公共管理,不但能提升其公民参与热情,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其公民法制意识和法制技能。
参考文献
[1]赵俊林.时展与我国公民法制教育内容的拓展[J].中国司法,2006,12.
[2]李泽.公民参与法律推动法治秩序的运行[J].法学与实践,2009,1.
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健康工作者,而是应该把其融入各种课堂上,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政治学科具有道德价值观引导和人文关怀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每一位学生积极健康的生长是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点以及在政治课堂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生理、心理的客观要求。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具有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尚不完备,生理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对家庭社会的依赖与寻求自主矛盾等特点。这些原因导致他们比成年人产生更多的焦虑和遭遇更多的挫折,也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在短期内心理上的困扰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困扰,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一个健康的人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让人们身体的健康更加具有保障,然而中学生面临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大,很容易产生心理畸形。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我们不时听到青少年自杀、自伤等相关事件,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一项调查称:上海2500名青少年之中有24%想过自杀,中国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青少年则是其主力军。由此可以看出,对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健康阳光的心理是一个人融入社会,开展幸福生活的钥匙,对一个人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们政治学科的使命
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教学具有高的契合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心理学领域,道德价值和道德感情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因为在每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生活在特定的情绪、情感情境中,能否具有正确的感知与体验他人情绪并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对人具有重要意义。而政治教材恰恰是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的很好的素材,亦是审美的优秀范本。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道德情感,丰盈滋润学生的心里,进而内化为其道德价值取向。在教材中处处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子,教师应注意挖掘,带学生徜徉其中,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心理学具有众多经典理论,可以为政治教学提供绝佳的组织手段,进而创造更为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比如“短板理论”告诉学生最差的一块板决定储水的容量,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奥卡姆剃刀理论”告诉学生在做事情是应该把握事情的主流和实质,顺其自然,不把问题复杂化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助于学生政治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世事洞明皆学问,对于政治课程更是如此。一个学生政治素养绝不是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学生深入生活,丰富生活经验与阅历。而心理学正是基于人们生活经历经验的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成熟,达到心理健康与政治素养提升的双丰收。
三、在课堂上灵活应用
(一)挖掘教材资源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其本身包含一个个生动形象、具有哲理与情感韵味的小故事。学生透过阅读、分析、思考,从而认识世界、体味生活。读书可以丰盈人的头脑,思考可以让人更成熟。比如,当讲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把理论与现实相连接,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当大家遇到挫折时,不应该仅仅看到其艰难困苦,而也应看到透过这次挫折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经验,成长更多。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二)创设教学情境
政治教学课堂不应该是个严肃的“一言堂”,而应该具有宽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增加班级活力,以情感为纽带,以理智线索,实现道德教育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生用脑子来思考,用心来感悟。课堂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竞赛等,帮助学生适应团队合作,增强其服务和奉献意识,激发每一个人的学习与交往动机,让学生有意识地和别人沟通交流,互相肯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提升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内外的实践活动都是政治学科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肥沃的土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和心理辅导活动,像“困苦也是一种幸运”“给别人一个笑脸”“当别人误解你时”“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主题都是塑造学生心理品质的不错的选择。
(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政治;教学
G633.2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要把法制教育贯穿于政治课堂中,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态度的正确认识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当前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重,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标,忽略了在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法制教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科书中的重点知识,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对法制教育产生厌烦的心理,导致缺乏学习兴趣,最终使法制教育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2.教师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初中的政治教师自身就缺乏法律意识,对必要的法律知识也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在日常的政治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不足,很难在政治教学中合理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这也是影响初中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复杂的社会对法制教育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当前各种社会思想错综复杂,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混乱的社会思想很容易对学生的三观产生影响,对学生辨别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1.提高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新型课堂的主导者,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此外,学校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政治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安排教师参加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活动,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到学校举办法律讲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法律的机会。另外,政治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法律知识的积累,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使自己对法律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且对其充分理解,能够做到在政治课堂上能够灵活地渗透法律知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法制教育的水平,同时也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的现代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政治教学中也逐步引入了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法律知识和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法律法规进行理解。例如在给学生传授宪法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宪法的创立过程的专题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地位,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起源、地位、特性、作用及法律效力等法律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用多媒体展示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后,从典型的案例着手,带领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知道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非常活跃,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树立,分辨能力还不高,很难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抵制。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政治教师在ρ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遵循法律源于生活的观念,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将法制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关注生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加深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认知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结语
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可以让学生遵守法律法规,不做逾越法律的事,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初中政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岑光庆.初中政治教学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18-18.
关键词:初中; 法制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环境惯习影响了初中法制教学氛围
初中法制教学形势与环境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初中法制教学课程主要包括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两个教学模块,从目前来看,环境的惯习严重影响了初中法制教学的氛围,我国的拜金主义和打架斗殴的不良风气越来越严重,阻碍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方展,影响了初中法制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初中生正处于自制力比较弱的阶段,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且我国的社会文化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影响了初中法制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初中法制教育管理细节比较形式化
由于初中生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复杂化,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而且初中法制教育管理细节比较形式化,使大部分学生忽视了对法制教学课程的学习,教师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要素进行针对性讲解,很难增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提升,需要教育部门从各个方面抓起进行研究思考,不断扩大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根据学生对法制教育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建设多种法制教育活动,需要教育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不断完善法制规章制度。相关政府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责任,针对法制教育观念进行深入讨论,对资金费用进行合理优化分配,有利于带动初中法制教育的规范化和完整化。当前我国学习法制教育的经费投入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实践操作性,也使得教育形式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学校的研究部门和管理部门都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当前初中法制教育方案难落实、效果不佳的原因具有多个影响因素,初中学生自身对法制教育认知度不高也是其中之一。虽然国家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多年,但是内容设置缺乏明确性,法律知识并非中考、高考的必考内容,学校和家长普遍不重视,学生们自身也认为这些法律知识对升学没有任何帮助,而普遍存在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的问题。笔者以“除课堂授课外,你是否主动阅读课外法制读物或参与法制实践活动?”进行问卷调查,城乡初中学生中75.6%的表示“没有”。可见,法制教育在初中学生眼中仅仅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副课”。
三、逆向考察:目标空置导致初中法制教育效果背反
(一)目标空置
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法制素质,而普法教育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从“一五普法”到目前正在实施的“六五”普法,中国普法运动的对象由早期的全体有接受和学习能力的公民,到后期的国家公务人员,都是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人,却忽视了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忽略了青少年法制教育,法制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明显不合理,将巨大的社会资源投入并不迫切需要的普法对象,却将真正需要投入资源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置于一旁,导致普法教育效率低下。初中法制教育的落后,限制了对初中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培养,进而影响到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效果背反
改革开放至今,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其中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组织亦发生了巨大变迁。家庭法治教育功能在不断弱化,而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的法制教育功能却未能达到预期的强化,整个初中法制教育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法制教育理想与现实呈现二律背反现象:青少年犯罪率仍然高位运行,青少年违法犯罪多发且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趋势。其法制观念淡薄,再犯机率很高。法制教育目标与实际效果明显背离。
四、结语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加强初中法制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培育法制教育理念,祛除教条主义思想,从预防犯罪模式转向权利中心模式。二是推进法制教育系统化,发挥学校的教育主平台作用,构建法制教育课程体系,改进法制教学方法,强化法制实践环节。三是进一步完善家庭法制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四是建设以社会法制教育为主的保障体,创造良好社区环境,优化媒体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元民.浅谈初中政治课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教学[J].学周刊,2014(31):63.
[2]卓高生,曹亚琴,赵云生.初中法制教育教材使用现状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99-103.
一、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
众所周知,英语口语学习主要靠模仿,而模仿的前提就是仔细观察。英语课堂是学生模仿的第一现场,教师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因此在口语教学时,就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发音,仔细观察发音时的口型,并认真模仿教师说英语时的语音、语调、表情和动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作为榜样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在教生词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电化教学设备等,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直接理解和记忆词义;2.在教句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例句,自己发现英语结构的内在联系和英汉结构之间的差异;3.在课文教学中时,可采用先语篇理解,后句子理解,后短语和单词理解的方法。这就意味着让学生首先站在语篇的高度上,纵观全文的结构和内容,通过自身观察,试图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来对文章进行猜测和理解,并发现新的语言现象和生词。
二、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长期在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教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几乎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无论是教单词和短语,还是讲解翻译课文、讲述语言点以及语法,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可言。现在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而言,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中有很大的篇幅是需要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这也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师切实从学生需求出发,课前认真备课,结合教材内容准备符合学生操练需求的口语素材,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锻炼口语的空间,让他们有所学,有所得。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所以只有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潜能。
三、激发学生对自身口语学习能力的高度自信
自信是挖掘内在潜能的法宝,是学生学好口语的关键因素。要激发中职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卑心理,消除畏难情绪,建立说一口好英语的自信。以下几方面是笔者长期教学中的心得感悟:
1.坚定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作为教师,每届新生入学,我都会告诉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每个个体身上都有许多别人希望得到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能学好口语,关键是要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在我任教的学生中,许多原来英语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都是以他们自身坚定的信念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
2.引导学生相信人类自身的潜能。前苏联学者对人的潜在能力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正常人如果发挥了自身潜藏能力的一半,那么他将掌握40多种外语、学完几十门大学课程、可以将叠起来几尺厚的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由此可知,每个人自身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并非没有“天赋”。只要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善于挖掘自身的潜能,在学习中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挑战自我,那么每个人都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3.肯定学生的点滴表现,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时刻注意做到多一点表扬鼓励,少一点批评训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并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对他们提出有梯度的要求,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教师的要求;并且要创设各种机会,让他们体会取得进步、获得肯定的快乐。特别是对口语能力不佳的学生,要更加小心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多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多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熏陶,体会口语学习的乐趣
与汉语相比,英语本身也蕴涵着美。然而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知之甚少,因而难以领悟和体会英语的美。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向学生揭示英语的美,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起学生体会美、鉴赏美、表达美的热情,使学生感受英语的内在美;在体会口语学习的乐趣时,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潜能。
1.体会英语的节奏韵律之美。英语的节奏感很强,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律美。学生通过多听多说,就能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发音规律,感知英语的节奏、韵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一些英语原声的电影电视,听一些语音纯正的英语广播等来体会英语发音的规范正确之美。此外,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说英语。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假设一定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模拟交际表演。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进行Free talk或Daily report,也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讲故事、猜谜语或讲笑话。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调、艺术感受等综合素质会得到充分发展。
2.体会英语的意境之美。中职英语教材不乏文质兼备、言简意赅的佳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背一些美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英文作品的理解,体会作者运用语音营造出的意境之美。在诵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句型和短语中体会到不同的含义,而句型和短语的变换使用则反映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利用英语本身蕴含的这种美,启发学生多说多练,在说和练的过程中体会英语的意境之美。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内外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口语;教师还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和资源,创设富有中职学校特色的英语教育情境,这些都是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潜能的有效途径。
总之,学生的个人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中职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培养,使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口语实际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教学初探
英语的学习是如今我国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英语的学习已经成为当下每个学校的基本课程,中职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大多数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于英语的学习更是极其淡漠,并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所以英语成绩差的现象在中职学校中非常的普遍,这种十分消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对于中职英语教育的开展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阻碍了英语教育发展的脚步。因此,如何激发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成绩,是每位中职英语老师应该解决和面对的问题之一。
一、提高英语老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中职生作为学生中的一部分,由于生源复杂、学习基础薄弱、知识层面参差不齐,往往得不到重视。长此以往,中职生的教育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英语是中职生的基础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学校的不重视,中职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差强人意。英语教师是传播英语的主导者,是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和职业态度是十分必要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中职学校英语教师的水平仍然没有达到专业的标准。这样一来,可想而知,老师的水平有限,学生的英语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提高中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二、丰富英语教学的模式
在英语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强大的吸引力,学生不能对老师所教导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中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教师应该从基础上下手,不能一味的讲解深奥的语法。对于中职生而言,英语的实用性远远大于它的理论性。英语的语法本身就比较枯燥,学生学起来也十分的困难,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该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丰富英语教学的模式。例如可以制作单词卡片,从最简单的单词教起,增加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力。同时在教学时不能单调的讲解,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更加的灵活,使英语课堂具有新鲜的活力。所以,丰富英语教学的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套路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注重听力和口语的培养
英语作为全球性通用的语言,它不仅人类文明发展的提箱更是沟通的桥梁。由于中西方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的不同,英语的教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我国的学生而言,听力和口语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而对中职生的英语教学中,听力和口语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英语是一门语言,它首先要求的就是会听和会说。因此,如何加强听力和口语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中职生的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要着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英语沟通,尽量做到整堂课都用英语交流,同时要鼓励学生们在课后也可以使用英语交流,只有多说才能多错,只有多错才能多改。另外,在听力方面,一般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听力兴趣缺失,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后收集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英语歌曲和英文电影,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英语的魅力,从而提高英语听力。
四、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环境的建立既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在中职生的课堂上真正能够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学生少之又少,这主要是由于中职生自身的学习意识薄弱和自我放弃。对于很多中职生而言,选择上中职学校就意味着可以放弃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之间互相影响,这种不用学习的心态就会在课堂上体验出来。所以,作为中职生的英语教师要积极应对学生的消极心理,开导学生,对学生普及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时期学生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成型,所以老师的引导还是十分必要的。英语老师可以鼓励班级里的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可以在班级内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一个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中职生的英语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激发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仅要靠中职英语老师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在如今英语广泛使用的世界形势下,学习好英语不仅是紧跟时展步伐的表现,更是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中职生要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不能自我放弃,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学习的脚步不能停下。τ诮淌Χ言,激发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才能学好英语,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