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33: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分析要素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务管理机制,是指财务组织形式、职责范围、财权划分、管理方式和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军队财务变革要求的医院财务管理机制,是解决当前财权分散和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目前医院的财务工作,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设立经济管理部(结算中心),改变职能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重新明确各职能机构工作职责和权限。将经济管理、门诊收费、物资统供、正常财务等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职能机构纳入经济管理部,实行财务集中归口管理、物资集中采购和资金集中支付。形成一个机构管理、一个银行账户收支、一套账目核算的经济运行模式。经济管理部是医院财务工作的主管部门,由院领导直接负责。主要担负财务工作的组织计划,经费保障,监督检查,参与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这种管理办法,有利于加大解决财权、财力分散问题,增强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力度;有利于工作协调,防止工作上的推诿扯皮现象,提高整体保障效益,促进医院全面建设和发展。
创新用人机制,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建立合理的军队医院财务领导培训机制。适时对医院财务领导进行岗前培训与业务、管理培训,不定期组织医院财务领导到军队或地方相关单位参加高端培训,参加财务管理领域的高峰论坛,切实造就一批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领军人物,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能力。其次,构建科学的军队医院财务人员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人员考评措施,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测评,切实将考评结果与个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挂钩,优秀者不仅能够优先晋升,而且适度拉大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等经济激励的差距,同时还要对不合格者实行惩罚,形成合理的对比。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熟练财务管理实务操作能力、高超的统筹分析水平,开放的观念、创新的思维、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的军队医院财务队伍。最后,建立良好的军队医院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机制。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更加科学严密,对军队医院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军队医院财务部门事杂人少,一直困挠着他们业务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抓紧解决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的问题。一是举办短期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操作和管理能力,促进业务过程规范化、管理方法科学化。二是抓好财务人员业余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促进知识结构合理化。三是开展评比竞赛,通过交流、观摩的机会,互补有无,促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
实行成本核算,加强内部控制
实行成本核算,加强内部控制是军队医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一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军队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三个层次”。“两个系统”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体系,由财务部门中财务会计负责对报告符合财务规范的成本核算情况,由管理会计运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开展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核算工作。“三个层次”即根据军队规定的医院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和做法,结合军队医院现有的机构特点,把军队医院内部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决策层、机关职能层和科室执行层。由财务职能部门按照各个层次相互服务的流程不同,进行逐级分配,医院各科室定期向财务部门上报收支情况报表(门诊和住院部每日还要上报现金收款情况),并分析本科室本期收支情况及与计划的对比情况,医院财务部门负责汇总并向院领导汇报。二是建立各科室成本管理员负责制。医院职能部门、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各编配成本管理员一名,由医师、技师或护士兼任。主要负责本科室的收支数据的收集和汇总工作,为核算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核算网络和成本控制体系。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医院把分配给各科室的奖金与其业绩挂钩。一方面,医院根据各科室全年业务量和收支的完成情况制定全院的奖励分配方案并向下分配到各科室。另一方面,科室主任可以根据科室成员的工作业绩和态度,采取绩效结合的方法对科室人员进行资金分配,报医院统一审批后进行分配,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在加强内部控制方面,要以军队财务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度为依据,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及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还必须严格管理各种收费票据,管控印制、发放、登记及回收各个环节。
建立创收机制,多渠道开源节流
尽管近年来军费有所增长,但军队各级经费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军队医院仅靠上级来平衡收支困难较大。因此,要走出经费有限甚至不足的困境,必须从加强财务管理入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走自我发展之路。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装备、技术和人员优势,充分发掘潜能,通过拓展对外医疗实现创收。抓好医学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将无形资产转化成有形效益。在资金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借鸡下蛋”、“借窝抱崽”或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扩大技术攻关、成果利用的范围和能力,扩大创收源泉。二是引进和建立成本管理机制,把创收效益和个人利益挂钩,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医院所有人员的创收积极性,开展节约型医院建设,树立节约意识。实现少花钱,多办事,最大限度的开源创收。三要加强预算管理,精打细算。通过科学的谋划,合理编制每年预算,做到切实可行,大力缩减不必要的消耗性开支,控制基础建设投资和医疗设备投资,集中财力、物力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开支,不仅要做到年度预算收支平衡,而且要尽力实现结余。
加快网络建设,实现智能管理
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作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进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同时也明确了控制至少要有施控者(施控主体)、受控对象(受控主体)以及施控者对受控者的作用机制三个基本要素。
因此,财务控制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一个是企业各产权主体以股权为依据对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在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或过程施加应有的影响,以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能维护与增进各产权主体的利益,这是种内在的、隐性的控制过程,是通过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以财务治理活动的形式体现的,如股东会的争议或投票等。一个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配置其拥有或控制的财务资源、展开其财务活动,并对此进行控制以趋近企业的财务目标。这种控制是外在的、显性的,体现在企业的各种财务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如财务计划的执行等。第三个是产权主体通过多种途径所获取的受控企业的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把信息传输送给受控企业,受控企业根据产权主体的信息表达进行改善并把其作用结果返送给产权主体,产权主体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再输出,从而起到对受控企业的制约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这三个层面的财务控制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但又各有侧重点。产权主体是受控企业的内在驱动力,侧重于对财务制度层面的控制;受控企业是前者的展现或细化,侧重于财务活动层面的控制。而信息是二者联系的纽带和发生传输的桥梁,如果要从这三个层面的意义对财务控制的内涵做一个改进性的描述,它就是基于财权的配置状态,依据其所获取的各种信息,而对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过程的控制,以使之趋于企业的财务目标。
二、集团财务控制的含义和要素
结合企业集团与财务控制的涵义与特征,可将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定义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指集团母公司基于出资人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围绕集团发展的总体目标,利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对企业集团内的各种财务资源及各子公司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调整、引导、控制和监督,使其财务活动符合集团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保证企业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与整体财务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而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和母公司对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的一系列约束和激励手段。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包括出资人所有者的财务控制和企业管理者的财务控制,而出资者财务控制是根本,也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根本。在企业集团这样多法人、多层次的经济联合体内,其出资者财务控制又可分为集团母公司出资者的财务控制以及母公司作为出资者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本论文是基于企业集团角度研究财务控制问题,暂未考虑集团子公司、成员单位出资者层次的财务控制。综合两方面来看,集团财务控制主要包含以下七大要素:财务控制目标、财务控制主体、财务控制客体、财务控制方式、财务控制风险、财务控制评价财务信息系统控制。
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原则
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财务战略实施的保障,而实施财务控制不是最终的目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保障经济效益和集团发展,所以,集团财务控制不能是无限制和无规则,要求必须遵循做到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集团在实施财务控制时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不侵害、干涉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经济法人地位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实施财务控制的办法和制度,避免集团内部利益关系失衡,避免集团借财务控制之名,占用下属上市成员企业利益,损害流通小股东利益,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
2、重要性原则
集团财务控制与单体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是一回事,集团财务控制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基础上的外部控制,不能代替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活动。坚持重要性原则,抓住核心企业和财务运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实施控制,对于重大事项实施全过程的动态跟踪控制。对于非核心成员企业和非重大事项,可给于适当放权,调动起积极性。
3、成本效益原则
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益,如果实施控制所花费的成本高于所产生的效益,该项控制就没有实施的必要。集团财务控制应在把握合法性、合规性和重要性原则的同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即集团实施财务控制的成本应低于该活动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也就是说,集团实施财务控制过程中应当梳理成本效益观念,避免财务控制过程多余繁琐与复杂,从而降低运行效率,增加运行成本。
4、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经营者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除了采取控制监督手段外,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励,所以财务控制系统的实现方式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协调问题,从深层次看也就是财务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配套运用问题。
5、治理和制度相结合原则
关键词:刺五加;中成药;快速检验
中药检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击伪劣害人中成药,提高中成药的质量水平,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中成药快速检测主要部门为国家检药局,中药快速检测是国家检药局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针对当前医学药品市场存在的较多伪劣药品问题,寻找一种简单便捷且有效的中成药快速检验方法已经成为国家检药局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研究就含刺五加药材的两种中成药快速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仪器和试药、试剂
1.1仪器
预制板、薄层板、硅胶GF254(10 cm×20 cm)以及药品快检专用铝箔。其中,预制板和薄层板来来自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硅胶GF254(10 cm×20 cm)来自天津思利达色谱公司。
1.2试剂和试药
试剂统一使用分析纯。试药有批号111574-200201紫丁香苷对照品、批号120927-200512刺五加对照药材,这两种试药主要是用在含量测定方面。批号0736-20014芍药苷对照品、批号110837-200304异嗪皮啶对照品,这两种试药主要是应用与鉴定过程。刺五加片样品(总5份)和刺五加注射液样品(总3份)均是直接通过市场抽样获取。刺五加片提供商家为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广东罗浮山药业有限公司、哈尔滨三木制药厂、江西民济药业有限公司、贵港市冠峰制药有限公司。刺五加注射液提供商为合肥亿帆医药经营有限公司、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多多药业有限公司[1]。
2.方法和结果
2.2.1异嗪皮啶测定
提取溶液选择。由于提取时必须要求使用无毒或者毒性小的溶剂作为提取溶液,异嗪皮啶又是香豆素类化合物,所以测定时选择甲醇和乙醇作为提取溶液。且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提取效果更明显,所以选择乙醇作为提取溶液。(2)注射剂提取方式。通过振摇荡醋酸乙酯的方式获取,原因为这种提取方式比较方便快速。(3)提取方式。超声波提取装备。(4)制作供试品溶液。注射剂的准备方式为:取醋酸乙酯2ml和刺五加注射液5ml融合在一起后振摇,摇荡均匀后静放后取其上层溶液。取5片刺五加,研细后放入5ml乙醇,再进行长约5分钟的研磨,最后过滤取样[2]。(5)制作阴性对照品溶液。制作步骤与供试品溶液制作步骤一致。(6)展开剂选择:本文选择重现性较好且比例为6∶6∶1.5的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作为展开剂。(7)最后实验:取10μL供试品溶液和3μL对照品溶液放入薄层板上,然后使用展开剂将溶液展开放入紫外光等内检查。将所得颜色与物色谱急性对照。(8)测定刺五加片和刺五加注射剂。使用快点TLC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样品斑点均清晰,符合实验要求。图1为异嗪皮啶的TCL图谱。
图1 异嗪皮啶TCL图谱。
关键词: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决策;控制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79-02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从上世纪中期从会计中分出来的两个分支,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责是以一定的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来进行监督和核算,财务会计是一种报账性质的会计;而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中的一种,他们通过提供各种非强制性财务报告以外的财务或者是非财务信息,来满足其企业的管理中所需要的信息,它可以按照企业的管理需求,使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或者是程序,来规划企业的未来和控制一切经济活动,这是属于企业经营型的一种会计。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一、基本理论
要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首先得做到对这个事物的理解,然后在这些理解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具体概念是很多人模糊的,这也就导致了人们不能认清它们具体的职能,所以这些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1.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1]作为会计的一部分,相比较与管理会计而言,更多的使用了传统的会计模式,所以又称之为传统会计。财务会计的工作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部相关方面提供需求,所以又称之为对外报告会计。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者是信息。通过一定的程序,然后对这些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整理成财务报告的形式,来给企业的内部利益基团提供有利的经济信息。在这种交易过程中反映了企业在以往的资金运作。
2.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管理会计[2]的核心是决策研究,因为决策是一个企业的管理核心和最主要职能,建立一个更严密的概念也成为了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管理会计是采用一些方案将财务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进行整理和计算,最后将得到的结果分析提供给企业内部利益集团,协助企业领导做出一定的决策,以达到规范和控制企业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服务的,其工作的目的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同时协助管理者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预测,判断经济形势,找到更好的投资和经营方法,规划企业内部责任问题,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最终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所以为了满足其工作的需求,管理会计通常都会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作为其决策或者是预测的手段,通过预算的形式把管理会计的决策表达出来,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以责任会计制度为预算的控制体系。管理会计按照职能还可以细分为控制会计和计划会计两类,此外管理会计的职能还包括业绩的考查。由于管理会计只服务于本企业内部,能满足本企业在管理上的需求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很多的限制条件。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尽管有着很多的不同,但是二者提供服务的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企业会计管理的总体要求,它们为实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目标以及利益相关者服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组成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占据最核心的位置。在现如今的经济情景下,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新科技都已经在会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两种会计制度共同组成的会计系统,已经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的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属性相同。会计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服务而诞生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相同的属性。它们都是管理活动会计,都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是通过对收集的信息处理、加工,然后利用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来掌控经济活动。在整个过程中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的记录以及总结;而管理会计是通过根据已有的经济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定,其侧重点在于过程的控制以及决策。两者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的分支,其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管理服务而存在的。
2.目标相同。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属性都是会计,所以它们都有着会计的基本职能,那就是对企业运营的监督和反映。管理会计通过一定的手段或者是技术,来对企业运营中的活动或者人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和管理;财务会计的核算是为了通过所得到的信息,来对人们的行为或者决策产生影响。所以两者都是为了服务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他们都为了满足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以及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3.针对对象相同。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是通过人的加入、设定目标、收集、加工以及利用经济信息,进而做到对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和调控,促使利益相关者或者是管理者对利弊分析更明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的两部分,所以两者所针对的对象从整体而言是一致的,那就是以价值运动和物资的运动作为基础的,信息运动作为其运行的纽带。
【关键词】 财务分析学; 教学内容; 界定
在我国,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所有者的多元化、企业身份多重性,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紧密。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希望根据企业的信息披露,深入分析企业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等,以评价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经营、交易及信贷决策。因此,财务分析在教学内容、体系及方法、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等各方面都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挑战。研究新的经济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内容、创新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不仅是财务分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财务分析内涵及学科归属问题
有关财务分析的内涵,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观点。荆新、刘兴云认为,财务分析是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用和财务风险,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张先治认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上述两种内涵描述都包含了财务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依据、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分析的目的四个主要部分。而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财务分析的主体,还是财务分析的目的以及分析的方法都呈现新的特点,对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扩展了财务分析的内涵。比如,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体系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整个市场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无论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还是信贷市场参与者;无论是企业、个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无论是中央银行、证监会还是银监会、保监会,都需要和应用财务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由于财务分析主体和需求者的变化,传统的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挑战。同时,会计领域的变革对财务分析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会计信息一直是财务分析最基本和重要的信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和会计国际化趋势,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学的领域与内容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时间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变革的实践使依据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必然也面临着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挑战。
关于财务分析的学科归属问题,目前有种种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在财务与会计平行的观点或模型下,财务分析归属于财务管理学还是会计学,目前还是不清晰的。检索一下有关的教科书,可以发现两种并存的学科安排:一是将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模块安排;二是将财务分析嵌入到财务管理学的模块体系之中。这样的学科安排让人迷惑:财务分析究竟归属哪些学科?这个问题对确立财务分析的立场和框架至关重要。因为,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会计所提供的报表信息通常被认为是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或基础,但两种学科所体现的立场及所服务的对象还是有差别的。公司财务学的立场显然是从公司管理当局出发的,着眼于帮助公司管理当局如何有效地培育、配置和使用财务资源;而会计学的立场是公司全部的信息使用者,着眼于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如若归属于会计学,财务分析实际上就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延伸,是对会计核算产品的一部分――对外财务报表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其所服务的对象就是以股东和债权人为主体的范围更广泛的报表使用者,在框架结构的安排上,就会把“财务报表分析”作为重心,着眼于根据各类报表使用者的共同需求对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转换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效果进行识别和判断;而若归属于财务管理学,其所服务的对象就是以公司管理当局为主体的信息使用者,在框架结构的安排上就会特别关注管理当局的需要,着眼于依据以财务报表为主体的公司有关信息资料,对公司的整体与结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这两种安排中,我们更倾向于归属财务管理学的安排。因为这将给扩展财务分析提供更大的空间,以提升财务分析的价值,同时又能更好地兼顾和服务于管理当局以外的其他信息使用者,使他们能够对公司有更全面的识别和判断。
财务分析应该单独开设课程已成学界共识,如东北财经大学1993年即在会计专业率先开设财务分析课,1995年,张先治教授和陈友邦教授合作撰写了《财务分析学》一书,在我国是财务分析领域的第一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目前,国内有关财务分析的著作层出不穷,但颇为遗憾的是,究竟应该怎样开设这门课,财务分析课程应讲述一些什么内容,每本著作的观点并不统一,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开展。特别是1999年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后,作为其专业主干课程的《财务分析学》在很多高校并未开设,有的只是和会计学专业统开《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课程。因此,如何界定《财务分析学》的内容、体系和方法,是一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财务分析学》基本教学内容界定
从目前已出版的财务分析类教科书看,财务分析内容框架的内核显然是以“四要素”,即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对应的分析工具也就是四类财务比率,即债务比率、资产周转比率、收益比率和成长比率。在各类教科书中,对这“四要素”的分析内核所借助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类。这些内核、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其实在财务分析这门学科产生的早期阶段就已存在并被广泛运用。为增强财务分析的有用性,近年不少学者在财务分析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突破,增加了一些衍生性分析要素。归纳起来主要有预算分析、信用分析、投资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和财务危机预测分析等。但遗憾的是,对于衍生性分析要素的安排,很多都是随意性的,很少显示前后要素间及与基本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财务分析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复关系。
虽然财务分析的内容与很多学科内容广泛存在着相互交叉、移植和借鉴的情况,但是,交叉并不意味着合流,移植也并非混同,借鉴更不会抹煞固有的区别。财务分析学科内容与其相关学科内容不可能像切西瓜一样界限分明,但应着力避免大面积重复。财务分析学科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以财务分析为重点而形成的与其他学科的动态结合,财务分析学的基本内容在构成上应有如下特点:
第一,财务分析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应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分析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
第四,财务分析具备健全的技术方法体系。
第五,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
从财务分析学的基本内涵及构成特点的角度,笔者认为,财务分析学的基本内容应界定为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成果。
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的筹资、投资、日常经营和收益分配等活动。上述这些活动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如投资主体和形式的多元化,形成了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因此,财务分析不仅要包括投资、日常经营和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分析,还应包括筹资方面的分析。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持续不断的,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在是过去的继续,未来是现在的延伸。所以,财务分析不仅要包括事后的评价分析,还应包括事中和事前的预测分析,即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分析。
基于上述认识,财务分析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筹资分析、投资分析、日常经营分析和收益分配分析四个部分。
根据财务分析学的具体内容,财务分析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首先,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一般性分析。主要是利用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构成和变动情况,使财务分析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其次,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系统性分析。这是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利用企业的财务报告,还要利用日常核算资料和计划资料等。系统性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安排。按财务分析内容可分为:筹资分析,投资分析,日常经营分析和收益分配分析等;按财务分析主体可分为:筹资者分析,投资者分析,债权人分析和经营者分析等;按财务评价指标可分为:筹资效益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社会贡献水平分析等。具体如何安排,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但不管采用哪种安排,都应该保持财务分析内容的完整性,并力求便于分析者理解和运用。
最后,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在上述一般性分析和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项财务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项财务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并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评价方法。
三、《财务分析学》教学内容的扩展
目前,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财务信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财务分析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比如,资本市场、企业制度和会计准则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给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面对新的公司环境,财务分析框架结构研究视角需要转换,框架结构的内容也需要扩展。笔者认为,为更进一步提升财务分析的应用价值,在上述财务分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需求,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可以在以下各角度适当延伸:
(一)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
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主要指证券投资分析与资产定价。其具体内容包括:证券投资的收益率分析;债券、股票的定价模型分析等。
(二)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
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主要指投资项目的评估与决策。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现金流的分析与资本成本的确定;特定信贷和税收条件下的投资项目评估;不确定条件下项目评估的方法;实物期权在项目投资中的运用等。
(三)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
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主要从管理当局的角度,对企业运营中的成本、费用及现金流量的管理和控制进行分析。
同时,为保证财务分析系统的完整性,可以财务分析专题的形式针对一些特殊业务或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比如: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分析,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分析等。
【参考文献】
[1] 荆新,刘兴云.财务分析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EVA;价值管理;财务分析
一、基于价值理念的财务分析体系应运而生
一个看起来处于“盈利”状态的经营行为就一定会盈利吗?实则不然。在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中,由于资本投入是一定的,不同项目的利润水平也许会此消彼长,难以兼顾。由于传统方式下,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建立在每股收益的基础上;业务单元业绩则通过与投资回报率的指标或预算的利润水平相比较而做出评价;而对一个未来也许前景良好的项目却以对营业利润的可能贡献来衡量,因此,传统以利润为导向的财务分析方法难以适应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的利润也许是由毁损股东价值的投入换来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EVA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管理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EVA(Economic Value Added)也称经济增加值,是衡量经济组织价值和财富创造的度量标准。从算术角度说,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益。它反映了一个公司在经济意义而非会计意义上是否盈利,它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调整和分析得来,反映出公司营运的真实情况及股东价值的创造和毁损程度。因此,在基于价值理念进行财务分析时,EVA指标取代会计利润指标,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根本一致,使经营权和所有权二者的关系进一步合理协调。管理层将自己处于股东一样的角度去思考和经营管理,以利于管理人员做出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决策。同时,EVA指标除了可以用于企业整体的业绩衡量外,也可用于业务单元的考核和观察,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业务单元业绩评价的统一。由于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绝对值,增加公司经济增加值的决策也必然增加股东财富,可以避免采用相对值指标带来的决策次优化问题。最后,EVA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力促使企业从战略高度找出企业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从而发现业务单元的核心业绩评价指标,使EVA能广泛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层次中。总之,EVA财务分析体系是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二、EVA的计算公式
1.EVA=税后净经营利润-资本费用=税后净经营利润-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其中税后净经营利润经过了若干调整,不同于会计上的税后营业利润。
2.EVA=净资产收益率×投资资本
=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其中只有当投资资本回报率高于平均资本成本时,才能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否则摧毁了股东价值。
从公式可以看出,EVA是一个运用全部因素来衡量业绩的指标。由于EVA本身是财务指标计算的结果,在基于EVA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以因果分析法为途径,先从这些财务指标入手层层分解,找出影响这些财务指标的价值驱动因素,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结构,直至不能分解为止,中间通过因果关系链将其联系起来,以结合形成企业价值统一体。这样做是因为:高层管理者要为所有用来生产产出的因素负责,那么,EVA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其衡量高层管理者的业绩。然而,由于下级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的结果被大量的、不能控制的但却影响EVA的因素所左右,那么对于较低层次的管理者而言,EVA的优越性并不显著,但提高EVA仍是他们上级的目标。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公司转而依靠EVA的驱动要素,这些要素相比EVA本身具有两个长处,一是EVA驱动要素在一些部门中可以更精确地加以衡量;二是EVA驱动要素与部门管理者职责对应得更加紧密。
因此,EVA在基于价值创造的层面上拓宽了财务分析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对EVA层层分解,可以挖掘出很多价值驱动因素,不仅便于各部门的理解,而且也为战略制订提供了相关信息。因为价值驱动要素的分析将有助于各业务单元的管理者理解价值是怎样创造的,以及怎样才能使股东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可帮助管理者了解当前哪些行动可以在增加当期和未来EVA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为价值导向型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未来EVA的现值。总体看来,EVA价值驱动要素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EVA的财务性驱动要素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项要素的变动只要对EVA有影响,应该都是EVA的驱动要素。显然,净资产收益率更是不可排除在外,但我们的分析显然不能到此为止,因为净资产收益率在衡量业绩方面也是一个宽泛的标准。在这点上,我们认为是否往下进一步解构的原则是:与此相关的影响因素在这一部门层面上是否是可控的如果为本部门管理者可控的话,那么到此为止,否则继续分解。那么问题是如何进行呢?我们认为杜邦分析可以使人们得以深入观察到EVA的来源。
为了全面认识企业内外部各种要素是如何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必须全面了解企业价值的驱动要素,通过对企业价值的主要价值驱动要素进行分解,如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驱动要素投入资本回报率可以分解为营业利润率、资本周转率和税收效应的乘积。接下来,对利润率作进一步的分解,收入与费用相减即为利润,由此把费用成分计算成销售额的百分比,这些费用成分包括已售商品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税额、折旧和人工费用等。同样的方法,可以对资本周转率进行类似的分解,分为固定资产周转率、运营资本效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周转率等指标,最终形成一颗包含详尽财务指标的价值驱动树。
但单纯的财务比率等指标不利于我们全面了解价值驱动要素,因为管理层无法直接影响财务比率,必须找出财务比率背后所反映出的经营方面的问题。比如通过分析运营资本周转率,目的在于加强运营资本各个组成部分———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管理,因为这是基层的业务经理通常具有最大、最直接控制权的管理工具。事实上,当公司实施EVA并将红利与其挂钩时,经营业绩的提高,通常首先显示在运营资本方面,表现在:运营周期变短,供应商的供应物流有了改善,从顾客那里可以更快地收回现金 。可见,将EVA同杜邦分析联系起来,有可能量化关键比率的增减对EVA所产生的影响及最终对价值创造产生的影响。杜邦分析框架给我们的启示是,这些具体项目的任何一项得到了提高,都会转化成净资产收益率的增加,进而增加EVA。
显而易见的是,对于价值驱动要素的分析已经超过了企业本身的范围,因为如果忽略了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下游与顾客的关系,当然也就无法对比得出企业本身的核心能力要素,也就是说,对于价值要素的分析,必须置于价值链的模式下。
(二)EVA的非财务性驱动要素
企业内部价值链由自身的所有价值活动构成,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内部价值链增值的主要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反映外部价值链的非财务指标可以分解为横向和纵向价值分析。纵向分析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与企业价值链之间的各种关系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横向分析主要反映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过程,就是要考虑企业目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通过对横向价值的分析评价,找出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竞争战略。
在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下的财务分析除了要对过去的业绩(滞后性指标)做出评价与反馈,更重要的是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企业找到自身在行业中的定位,并发现和发掘能够使企业竞争力赖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价值驱动因素(先导性指标)。EVA财务分析体系中的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实际上是一个从上(财务/滞后性指标)到下(非财务/先导性指标)和从下到上相互转化的以驱动为重心的双向循环的分析过程。由于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因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经营战略才是有意义的,对其所进行的财务绩效分析才是有效率和效益的。
三、基于EVA进行财务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在经营活动和财务之间找出了明确的动态联系,并根据企业战略选择适合的财务指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经营驱动因素的业绩指标,实现了企业经营战略向一系列彼此联系的具体目标和衡量方法的转化,将其融入动态的因果关系链中。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基于EVA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以EVA为例来分析某个业务部门的真实经济效益是要扣除那些主观的和不可控因素的。对于企业内部的业务单元,在明确各单元的职责后建立适当的EVA中心,来计量各EVA中心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程度。而且EVA不是直接使用现成的会计报表数据就可以计算得出的,需要对一般的依据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作必要的调整,并剔除某些对分析结果会产生误导的因素。
第二,虽然EVA是一个衡量价值创造的绝对值指标,但在实践中,引入EVA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如何精确地计量该指标,而是通过该指标值的动态观察来评价管理者的管理业绩,也就是公司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因此,管理者需要从管理角度而非会计角度来对待该指标,以避免产生标杆概念的误解。构建过程要求能让管理者看到现在的业绩比过去的业绩更好或更坏,它要显示的是EVA如何引导管理者创造价值以及是否创造了价值,而不完全在乎它创造了多少价值。因此,只要从EVA角度衡量出企业是处于一种持续进步的状态,企业就是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总之,在基于EVA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全局价值链,分析影响价值增值的驱动因素,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体现企业的长期价值,并及时做出反馈,以根据需要对战略、目标和评价指标进行实时调整。
参考文献:
[1]李琴,李文耀.企业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指标的利弊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2).
企业信用评价是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由于贷款企业多层次多样化,因而要求企业信用评价方法既科学可靠,又简单实用。财务报表分析是分析企业信用时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通过一系列财务分析步骤,提取相关的财务数据,为评价企业信用提供直观具体的参考。
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信用和企业信用评价。企业信用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涉及企业历史、现状及前景等多方面。信用评价又称信用分析,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经营的核心内容,目的在于评价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即商业银行由于贷款人不能或不愿偿还贷款而遭受风险的可能性,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它是通过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具有变量多、机制复杂、不确定因素作用显著等特点。因此,影响企业信用等级的因素不仅多,而且一个因素往往具有多个层次,对贷款企业的信用评价,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
(二)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说,应该包括信用评级的要素、信用评级的指标、信用评级的标准、信用评级的权重、信用评级的等级、信用评级的方法等6个方面内容。信用评级的要素决定了信用评级的指标,信用评级的标准及信用评级的权重决定了企业信用评级的等级,信用评级的方法是贯穿在整个信用测评工作中的,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所在行业及自身特点的不同,信用评级的要素及其指标、标准、权重、方法也是不同的。
1、信用评级的要素:西方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借款人的信用评价,并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衡量标准。国际上传统的信用评估要素有:“5C”、“5P”及“LAPP”三种形式。“5C”即品德 (Character) 、才能 (Capacity)、资本 (Capital)、担保品 (Collateral)、经营环境 (Condition);“5P”为个人因素(Personal)、目的因素(Purpose)、偿还因素(Payment)、保障因素(Protection)及前景因素(Perspective);而LAPP则是指流动性(Liquidity)、活动性(Activity)、盈利性(Profitablity)及潜力(Potentiality)等四要素。
2、信用评级的指标:即体现信用评级要素的具体项目,一般以指标表示。指标的选择,必须以能充分体现评级的内容为条件。通过几项主要指标的衡量,就能把企业信用的某一方面情况充分揭示出来。例如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加以体现;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加以体现。
3、信用评级的标准:要把信用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这就要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明确标准是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关键,标准定得过高,有可能把信用好的企业排挤出投资等级;反之,标准定得过低,又有可能把信用不好的企业混入投资等级,两者都对信用评级十分不利。因此,标准的制订必须十分郑重。一般来说,信用评级的标准要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总体水平来确定。
4、信用评级的权重:指在评级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信用评级的各项指标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不可能等同看待,有些指标占有重要地位,对企业信用等级起到决定性作用,其权重就应大一些;有些指标的作用可能小一些,其权重就相对要小。
5、信用评级的等级:即反映信用等级高低的符号和级别。有的采用 5级,有的采用 9级,有的采用 4级。有的用A、B、C、D、E或特级、一、二、三、四级表示,有的用AAA、AA、A、BBB、BB、B、CCC、CC、C表示,也有的用 prime1、prime2、prime3、Notprime表示。一般来说,长期债务时间长,影响面广,信用波动大,采用级别较宽,通常分为 9级;而短期债务时间短,信用波动小,级别较窄,一般分为 4级。在国际上还有一种惯例,即一国企业发行外币债券的信用等级要以所在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为上限,不得超过。
6、信用评级的方法:通常有自我评议、群众评议和专家评议三种。如由独立的专业评估机构评级,一般多由专家评议。如由政府机关统一组织评级,也可采用自我评议、群众评议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至于评级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或定性分析方法,也可两者结合运用。在定量分析方法中,还有功效系数法、分段计分法、梯级递减法等多种。
二、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信用评价中的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基本方法有:同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连环替代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由于比率分析法具有计算简单、可比性强的优点,因此在企业信用评价中,该方法使用较多,即用企业财务比率从不同侧面定量反映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说,运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信用,具体应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一)确定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特征。确定企业所处产业的经济特征是有效财务分析的第一步,是企业财务分析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基础,同样的财务报表放在不同产业的企业中,它所体现的经济意义和财务特性很可能完全不同。只有了解和确定一个企业所处特定产业的经济特征,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财务报表的经济意义,并发挥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透过产业经济特征的确定,一方面为理解财务报表数据的经济意义提供了一个“航标”;另一方面又缩短了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与企业信用测评体系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财务分析的信息对企业信用测评变得更加有意义。
(二)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净化。财务报表净化,是指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中的关键项目所作的调整,以增强其可靠性和公允性。在净化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主要方面:(1)不重复发生项目或非常项目。这些项目对盈利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在评估企业真正的经营业绩之前应重点考虑剔除。(2)研究与开发等支出。研究与开发、广告、人力资源培训等支出的人为安排直接影响到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盈利,在财务分析时,对这些支出的人为安排保持一定的警惕是十分必要的。同样,在评估一个企业的持续的经营业绩时,对这些人为的安排进行调整或许是需要的。(3)盈利管理。实证研究表明,在企业中存在大量的盈利管理行为。例如,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提前确认收入和延迟确认费用;又如,在对固定资产折旧和工程完工进度等会计方法的应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时点的选择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过程中刻意去迎合管理当局的要求,这些盈利管理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偏差和不准确。
(三)选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财务指标有很多,一般根据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美国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破产风险中,资产收益率最有用,其次是现金流量与总负债的比率,最后才是营运资本与总负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因此,必须以实际的资料为依据,进一步研究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与企业信用测评的相关性问题,正确选用财务分析指标。如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一般采用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衡量,且一般拿本期指标值同上期或计划指标进行对比,来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这能从某一方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但为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还需要分析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因而需要将该企业的指标与行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更全面的分析结论。
(四)采用合理的财务比率和财务比对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很多,在运用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比对”,也就是比较标准的问题。由于企业的不同行业,同行业企业的不同规模及企业在不同的经营时期,资产的情况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应合理运用财务比率和相关比对方法。如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运用最多的指标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是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一般认为这两项比率的比值越高越好,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不过,当企业资产不变时,流动负债很少或者没有流动负债时,这项比率也会很高,但实际上这样的企业经营状况一般不是太好。因而合理运用财务比对方法是客观得出企业信用等级的关键环节。
(五)对企业信用做出客观评价。为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信用测评中的作用,必须运用以上四个相互关联的步骤,构成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型,进而为分析人员的科学评价提供从产业经济特征、企业战略到净化的财务报表等方面的合理假设,并从财务分析本身为管理决策服务提供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理性指南,确保了对企业信用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三、运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信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信用评价的关系。贷款企业信用测评体系的建立及其具体内容,决定了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信用测评中的具体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在贷款企业信用测评中处于从属地位。否则的话,财务报表分析将只是一种数字游戏。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企业信用测评体系与具体财务分析相融合的基础上的。虽然企业信用测评体系的建立是有效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但具体财务分析方法是企业信用测评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两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EVA;价值管理;财务分析
一、基于价值理念的财务分析体系应运而生
一个看起来处于“盈利”状态的经营行为就一定会盈利吗?实则不然。在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中,由于资本投入是一定的,不同项目的利润水平也许会此消彼长,难以兼顾。由于传统方式下,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建立在每股收益的基础上;业务单元业绩则通过与投资回报率的指标或预算的利润水平相比较而做出评价;而对一个未来也许前景良好的项目却以对营业利润的可能贡献来衡量,因此,传统以利润为导向的财务分析方法难以适应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的利润也许是由毁损股东价值的投入换来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EVA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管理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EVA(EconomicValueAdded)也称经济利润,是衡量经济组织价值和财富创造的度量标准。从算术角度说,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益。它反映了一个公司在经济意义而非会计意义上是否盈利,它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调整和分析得来,反映出公司营运的真实情况及股东价值的创造和毁损程度。因此,在基于价值理念的财务分析体系中,EVA指标取代会计利润指标,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根本一致,使经营权和所有权二者的关系进一步合理协调。管理层将自己处于股东一样的角度去思考和经营管理,以利于管理人员做出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决策。同时,EVA指标除了可以用于企业整体的业绩衡量外,也可用于业务单元的考核和观察,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业务单元业绩评价的统一。由于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绝对值,增加公司经济增加值的决策也必然增加股东财富,可以避免采用相对值指标带来的决策次优化问题。最后,EVA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力促使企业从战略高度找出企业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从而发现业务单元的核心业绩评价指标,使EVA能广泛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层次中。总之,EVA财务分析体系是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如图1所示),实现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二、EVA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
经济增加值指标是在扣除了全部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企业价值的。用算术方法来表示,EVA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
公式为:EVA=NOPAT-WACC×NA
计算公式中:NOPAT表示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
WACC表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NA表示公司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
从公式可以看出,EVA是一个运用全部因素来衡量业绩的指标。由于EVA本身是财务指标计算的结果,构建EVA财务分析体系应当以因果分析法为途径,先从这些财务指标入手层层分解,找出会影响这些财务指标的价值驱动因素,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结构,直至不能分解为止,中间通过因果关系链将其联系起来,以结合形成企业价值统一体。这样做是因为:高层管理者要为所有用来生产产出的因素负责,那么,EVA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其衡量高层管理者的业绩。然而,由于下级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的结果被大量的、不能控制的但却影响EVA的因素所左右,那么对于较低层次的管理者而言,EVA的优越性并不显著,但提高EVA仍是他们上级的目标。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公司转而依靠EVA的驱动要素,这些要素相比EVA本身具有两个长处,一是EVA驱动要素在一些部门中可以更精确地加以衡量;二是EVA驱动要素与部门管理者职责对应得更加紧密。
因此,EVA在基于价值创造的层面上拓宽了财务分析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对EVA层层分解,可以挖掘出很多价值驱动因素,不仅便于各部门的理解,而且也为战略制订提供了相关信息。因为价值驱动要素的分析将有助于各业务单元的管理者理解价值是怎样创造的,以及怎样才能使股东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可帮助管理者了解当前哪些行动可以在增加当期和未来EVA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为价值导向型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未来EVA的现值。总体看来,EVA价值驱动要素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EVA的财务性驱动要素
企业的财务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利益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EVA财务分析体系中,EVA是分析财务效益的最开始点,从以上公式可对其进行初步分解,得到次级财务指标:投资回报率,加权资本成本,以及投资资本。在分解过程中我们始终是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关注的不仅是盈利的数量,更是盈利的质量,并且是以引导出驱动EVA增长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为依据的。(二)EVA的非财务性驱动要素
企业内部价值链由自身的所有价值活动构成,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内部价值链增值的主要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反映外部价值链的非财务指标可以分解为横向和纵向价值分析。纵向分析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与企业价值链之间的各种关系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横向分析主要反映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过程,就是要考虑企业目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通过对横向价值的分析评价,找出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竞争战略。
在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下的财务分析体系除了要对过去的业绩(滞后性指标)做出评价与反馈,更重要的是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企业找到自身在行业中的定位,并发现和发掘能够使企业竞争力赖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价值驱动因素(先导性指标)。EVA财务分析体系中的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实际上是一个从上(财务/滞后性指标)到下(非财务/先导性指标)和从下到上相互转化的以驱动为重心的双向循环的分析过程。由于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因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经营战略才是有意义的,对其所进行的财务绩效分析才是有效率和效益的。
三、EVA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在经营活动和财务之间找出了明确的动态联系,并根据企业战略选择适合的财务指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经营驱动因素的业绩指标,实现了企业经营战略向一系列彼此联系的具体目标和衡量方法的转化,将其融入动态的因果关系链中。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EVA财务分析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以EVA为例来分析某个业务部门的真实经济效益是要扣除那些主观的和不可控因素的。对于企业内部的业务单元,在明确各单元的职责后建立适当的EVA中心,来计量各EVA中心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程度。而且EVA不是直接使用现成的会计报表数据就可以计算得出的,需要对一般的依据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作必要的调整,并剔除某些对分析结果会产生误导的因素。
第二,虽然EVA是一个衡量价值创造的绝对值指标,但在实践中,引入EVA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如何精确地计量该指标,而是通过该指标值的动态观察来评价管理者的管理业绩,也就是公司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因此,管理者需要从管理角度而非会计角度来对待该指标,以避免产生标杆概念的误解。构建过程要求能让管理者看到现在的业绩比过去的业绩更好或更坏,它要显示的是EVA如何引导管理者创造价值以及是否创造了价值,而不完全在乎它创造了多少价值。因此,只要从EVA角度衡量出企业是处于一种持续进步的状态,企业就是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总之,在构建EVA财务分析体系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全局价值链,分析影响价值增值的驱动因素,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体现企业的长期价值,并及时做出反馈,以根据需要对战略、目标和评价指标进行实时调整。
【参考文献】
[1]李琴,李文耀.企业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指标的利弊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2).
Abstract: Financial analysis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inferring and grasping enterprises' business prospec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voiding blind investment, improving and guarding against the risk. The correct financial analysis needs to start from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comprehensively use and improve various types of financial analysis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set of financial warning analysis index system, effectively strengthen enterprises' risk management.
关键词:财务分析;杜邦分析;财务预警;风险管理
Key words: financial analysis;DuPont Analysis;financial warning;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17-02
0引言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①。财务分析是有效推断和把握企业的经营前景和发展趋势、避免盲目投资、改善和防范风险的有效方法。
1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晴雨表”
从微观企业的损益表来看,企业的收益情况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反映:第一,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第二,经营收益扣除财务费用后的经常收益;第三,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②。
从微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来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由资本全部用来筹集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第二,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2各种类型的财务分析为管理者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
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财务分析体系由资本经营财务分析、资产经营财务分析、商品经营财务分析和产品经营财务分析四部分组成。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关键是经营效率、效果与相应的风险控制,从总体看,各种类型财务分析都可从效率分析、状况分析和风险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为管理者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
2.1 资本经营财务分析
2.1.1 资本经营效率分析,主要围绕反映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包括行业对比分析、公司间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对比分析及因素分析等。与资本经营相关的效率分析指标还有资本经营贡献率、资本收益率、资本成本率、每股收益及市盈率等。资本经营效率分析是企业进行资本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2.1.2 资本经营状况分析,主要对资本结构状况和资本规模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对资本构成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负债报表等的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等。
2.1.3 资本经营风险分析,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由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在资本经营中由于负债规模与结构等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是资本经营风险控制的核心。
2.2 资产经营财务分析
2.2.1 资产经营效率分析,主要是围绕反映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报酬率和资产经营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涉及的效率指标还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产值率等。资产经营效率是资产经营与管理的目标所在,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是进行资产经营决策包括资产存量经营、资产增量经营和资产配置经营的依据与基础;资产使用效率分析也是进行资产管理控制标准制定、业绩评价等的重要依据。
2.2.2 资产经营状况分析,主要包括资产规模分析、资产结构分析和资产项目分析。资产规模分析通常可采用会计分析方法中的水平分析法。通过对各类资产报表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揭示资产规模变动程度。对资产规模变动的分析,可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收入规模、企业资产价值变动等进行,以保证企业资产规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资产结构分析通常可采用会计分析中的垂直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资产结构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别资产占总资产的结构及变化来反映资产配置的状况。企业应根据资产经营管理的战略与重点,利用对资产项目分析的方法,加强资产项目的管理。
2.2.3 资产经营风险分析,主要分析在企业资产经营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可能对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资产经营中的风险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于企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即属于经营方面的风险;二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中偿债因素可能对资产营运带来的停产损失等,即属于财务方面的风险。资产负债率分析、流动比率分析、速动比率分析等主要属于后者。
2.3 商品经营财务分析
2.3.1 商品经营效率分析。主要指围绕反映商品经营效率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营业成本利润率进行的分析,还包括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营业收入息税前利润率、百元收入成本率等。
2.3.2 商品经营状况分析,主要包括对营业收入规模与结构的分析、产品销售价格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产销平衡分析等等。
2.3.3 商品经营风险分析,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市场风险分析等。
2.4 生产经营财务分析
2.4.1 产品经营效率分析,主要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投入与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包括对反映生产效率、成本效率、技术效率等的指标进行分析。
2.4.2 产品经营状况分析,主要通过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对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生产成本、生产质量等进行分析。
2.4.3 产品经营风险分析,主要通过对产品积压率、生产停工损失率、废品损失率等的分析,判断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风险。
3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提供了财务指标关系的综合信息
3.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原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The Du Pont system) ③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财务比率分析体系。这种方法从评价企业绩效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权益报酬率出发,层层分解至企业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构成和企业风险,从而满足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需要,在经营目标发生异动时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为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分析框架。
杜邦分析图提供了下列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的信息:
3.1.1 权益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权益净利率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同时反映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营等活动的效率,它的高低取决于总资产利润率和权益总资产率的水平.决定权益净利率高低的因素有三个方面――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比率分别反映了企业的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资产管理比率。
3.1.2 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影响负债比率越大,权益乘数越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给企业带来较多地杠杆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多地风险。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同时受到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3.1.3 资产净利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比率,综合性也较强资产净利率是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因此,要进一步从销售成果和资产营运两方面来分析。
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提高销售净利率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想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是要扩大销售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费用。而降低各项成本费用开支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列示,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结构分析,加强成本控制,以便为寻求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提供依据。
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既关系到企业的获利能力,又关系到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而言,流动资产直接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非流动资产体现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发展潜力。两者之间应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比率,如果企业持有的现金超过业务需要,就可能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企业占用过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则既要影响获利能力,又要影响偿债能力。为此,就要进一步分析各项资产的占用数额和周转速度。对流动资产应重点分析存货是否有积压现象、货币资金是否闲置、应收账款中分析客户的付款能力和有无坏账的可能;对非流动资产应重点分析企业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
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示意图可以看出,权益净利率和企业销售规模、成本水平、资产营运、资木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因素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只有把系统内这些因素的关系协调好,才能使权益净利率达到最大值。但是,它只分别观察各指标的变动情况,不能将各指标联系起来分析对总指标的影响程度,不能将影响权益净利率发生升降的原因具体化,且只是事后反映,不能做到事前、事中控制,这并不能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例如,要加强成本控制就需要知道各成木形态对总指标的影响程度。在动态分析时,仅仅是各指标数值的简单比较,虽然能够反映各指标木身的变化情况,却很难准确说明各指标对总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利于洞察关键因素。
3.2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我们从管理角度对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改进④,运用统计学因素分析法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层次量化分析。对杜邦分析体系的改进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将以“权益净利率”为中心改为以“每股收益”为中心;二是在杜邦图中引入现金流量指标;三是将该种方法外延成六项目分析,利用杜邦图了解企业的多方面。下面列示改进后的杜邦分析图。
在第三层中,对应要素分别为:税务负担、财务成本、管理成本、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债务倍数。前一项的分母和后一项的分子都可以约去,以次类推,经过一系列的约分,剩下只有净利润和股东权益两项,得出净资产收益率。由于各个要素每年的变化幅度不同,因此可用因素分析法来考察利润的结构性变化。在众多的要素变化形态中,可能会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即一些要素的效应会被另一些要素的效应所抵消。利用因素分析法可找出弱项,确定改进目标。由于这种分析法所涵盖的要素包括成本控制、资产管理和融资策略等诸多方面,所以能简便易行地对企业的税务状况、财务状况、管理状况、经营成效、资金的周转,债务的负担等环节作进一步的了解,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4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4.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4.2 用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来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可以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指标分析来加强风险的防范。
①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包含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0%左右,资产负债率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干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除了偿债,还要看分红能力纳税能力、付薪能力等支付能力。②盈利能力。营动能力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对于生产性企业最应该引起警觉的是没有销售增长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多。③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该指标是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保障越高。④发展能力。对企业发展能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表明企业抗风险、持续发展能力的3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借助财务分析,不断加强企业的风险识别与防范,为管理者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有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注释:
①谢志华.《会计报表结构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②张先治等.高级财务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③Robert Kolb. Financial Management. Scott,1987.
④杨宗昌,赵红.浅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4.
参考文献:
[1]王又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分析与评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葛家澎,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董明志.企业财务分析评价初探.会计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