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9 16:33: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第1篇

论文摘要:当前,高等院校教学质童急待提高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由于有效提高教学质1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租,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才能逐步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课堂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的关健。故仅鱿其中的课堂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高校的主要任务

高等院校和其他学校一样,其最基本的功能仍然是教书育人,这是和科研院所与其他机构的根本区别。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后,考上大学进一步深造,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大学学习,使自己成为真正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专门人才。至于一个学生能否成才,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一个关键:就是老师的指点。因为“名师出高徒”嘛!如果能够得到名师的循循善诱,学生们往往就可以收到“胜读十年书”的功效。

正如大型历史文献片《西南联大启示录》所示,抗日时期,西南联大即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1938年西迁昆明。1946年夏宜告结束,前后历时九年。在西南联大:大师云集。人才辈出,成绩卓著,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据统计,在联大学习过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其中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联大学生后来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既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也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同时在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方面也出现了一大批突出人才,还有一大批政治家、革命家,真是人才济济。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中的一大奇迹,西南联大的辉煌历史和经验就产生在昆明,因此我们更应该深刻领会和予以借鉴。

二、课堂教学是普通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

在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从来都是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其实要把一堂课上好并非易事。已故的北师大校长陈垣曾感慨,自己研究数月的成果有时还不够一堂课来讲。中国新闻史专家方汉奇讲了多年的中国新闻史,史实早已烂熟于胸,但每次上课前依然会认真准备两个小时,增加最新的发现与感想。

传道、授业、解惑,师之道也。西南联大师资阵容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灿烂。其中有一批我国该学科的英基人和开拓者,他们学术造诣很深,知识面很广,还有一批刚学成归国的青年教授,他们在国外师从一流大师,在科学前沿从事研究,因而西南联大的课堂教学是一流的。例如:周培源教授讲力学课自编讲义,经常自刻蜡纸,每次亲自将油印讲义带来发给学生。王竹溪教授讲热学时常在黑板上每一节标题后注上各种参考书上相应的页数,以便学生查阅,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其实,好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上海交通大学普通教师晏才宏,可以说也是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教学大师。晏才宏之优秀,不仅在于他知识早已烂熟于胸,讲课时不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加上一手俊秀的板书,洪亮的嗓音,把原本枯燥的电路课讲得生动丰富,被学生们誉为“魔电”,课堂几乎场场爆满;更在于他淡泊名利,把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毕生乐趣。学生们称颂:“他的课充满了激情,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简直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书本上那些枯燥的字句,到了他嘴里就像活了一样,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经过他的讲解,就变得非常简单明白。”有学生回忆第一次听他讲课的情景:“如何的精彩绝伦就不多说了,反正是在这之前,我整整一个学期都学不大懂,但是经过那两个小时的讲解,茅塞顿开,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东西。他的讲解条理极度清晰,随便徒手画的电路图,导线像用过尺子一样的笔直。”他解题思路不拘一格,某堂课上的一道例题,他竟接连给出了20种解法,让学生从中领悟不同的思维方法。多数老师要求学生安静听讲,他却鼓励学生课上讨论,有不懂的随时提问,他有间必答,甚至会和学生展开学术争论。他常让学生上台讲题,如果讲得好,他带头鼓掌即使讲错了,他也总能指出其中的闪光点,重树学生的自信。如果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正确,即使计算结果错了,他都会照样给分,颇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之风,他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因此,近年来,一些高校也逐步意识到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教授忙于科研无暇教学的状况,一些高校还出了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硬性规定。如清华大学规定教师不给本科生上课不能当教授;广州大学规定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可能“下课卜教育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强调,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要作为一项基本制度。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盆还需要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它不仅要求教师精通所教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同时还要求教师真心热爱学生、做到为人师表,并且讲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因为只有钻得深、才能讲得透,只有懂得多、才能讲得活。上好一堂课可能并不难,但要上好每堂课则非易事。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求摆正教学和科研的位置。一段时间以来,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师实行以多少为基础的职称考核机制,而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则较少关注。如果教师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着考核这个指挥棒转,考核的分数就是金钱、就是业绩、就是利益、就是个人前途的话,那么为了晋升职称,许多大学教师不得不呕心沥血、将大量精力花在论文和课题上,无暇顾及课堂教学,其直接后果是教学质量下降。

第2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探析

[中图分类号] F274.2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最近,四川大学使用了一种新的互动教学用具——“课堂表决器”,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据该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四川大学学校购买的互动教学用具,该装置是个只有手掌大小的仪器,拥有选择、判断、排序、评教、分组、抢答等功能,可以实现点名、答题和评分一体化,仪器虽小但功能强大。首先,它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答题功能为例,老师出题后,学生可以用它现场做答,短短几秒钟内,老师就能知晓全班学生选择的正确率,很快就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控度。其次,提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通过接收器和无线手持投票器,教师通过预先编制的PPT展示问题,学生通过投票器按键作答,互动及时,这样教师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效。最后,可以增强教学管理效果。对于学生管理而言,这个课堂表决器可以用来考核出勤,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统一的编号,上课时输入自己对应的编号,就知道是否到场,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出勤状况。对于教师的考核而言,学生可以用课堂表决器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评价打分,便利而且效率高。据了解,目前,这款课堂表决器在四川大学的本科部分学院也才刚刚开始使用,但应用学院的学生表示该“神器”无法监督点名,因为同学可以帮助你用仪器输入学号,所以上课还是要靠自觉。还没有完全普及,问题就已经出现了,因此这个教学“神器”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类似甚至超越这种“课堂表决器”的教学用具,但不管科技含量多高,仍然改变不了其教辅工具的身份。依笔者看来,课堂表决器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其点名、监督的功能多多少少折射出了目前高等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又一次引发我们对提高高等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思索。

二、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目前,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着以下主要的问题。

(一)学生缺课现象普遍存在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作为知识传授方和接受方的教师与学生缺一不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学生缺课现象比较普遍,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缺课都去做什么了呢?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各种辅导班、考各种证件所累。竞争激烈,学生的危机意识也比较强,为了将来进行投资,不断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参加各种资格证的考试,当这些与正常的学业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选择缺课,这部分人数大约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重。二是既不是参加辅导或者培训班,也不是要考什么资格证,而是纯粹地认为课堂教学无趣,还不如自学,尤以经管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居多。三是部分学生干部以“工作活动”为理由,理直气壮地缺课。四是还有极少高年级的学生,找到了实习单位,这样也会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出现比较频繁地缺课问题。最后除去病假和事假的,就是没有任何理由无故旷课的,这部分学生渐渐地形成了惯性,等到了高年级就演变成经常性的缺课,几乎每个专业都有类似的学生个案。了解学生缺课的原因,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动态,加强沟通和引导。

(二)教师科研考评压力大对教学投入精力渐少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出台了各种考评教师的相关规定,除了教学工作量以外,科研考评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而且往往与种种利益挂钩。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往往顾此失彼,这种现象必然导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较少,知识更新缓慢,教学内容陈旧,其已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考评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更加人性化。

(三)信息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信息化的内涵会有不同,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信息化改变了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高校的课堂。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和教育信息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增强了表现力,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在相同的时间内比传统的教学手段能传递更多的知识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正如我们不能否认上述信息化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正影响一样,信息化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首先,信息化虽然促进了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很多教师使用PPT授课,生动性确实是增强了,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却在色彩斑斓的幻灯片中迷失了。在加之不用记笔记,这也增加了学生溜号、开小差的几率。其次,智能手机使用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和便利地接触到各种资源、信息和游戏,散发出来的魅力远远高于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用手指滑动触摸屏的姿势大概是课堂上最流行的“走你”动作了。学生过于依赖手机和网络,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马上上网寻找答案,完全略过思考的过程,而且可以借助手机随时随在地拍下老师的板书或者PPT,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智能手机正在渐渐地侵蚀着大学的课堂教学,思考功能的退化正严重地影响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复印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也为学生获取相关学习资料和信息提供了便利,因此,学生忽略了课堂的讲授和学习。

正所谓凡事都有利有弊,怎样趋利避害是每一位从事高等教育的教育者都必须要思索的。

三、提高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快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与学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开发和培养。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增强自律性,不间断地进行学习和知识更新,掌握学科前沿和动态,并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学校也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访问、交流和学习的机遇,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最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并能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述商务谈判课程时,在实训练习环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作为谈判练习,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不错。

(二)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法,实施发现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所谓的发现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多应用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题,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和主动地进行学习。发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的挑战,它以学习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日常的考核,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日常考核有助于减少学生旷课的现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教师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应将平时成绩分布在日常出勤、回答问题、作业、小组讨论等几项,在上课之初,就对学生讲明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并认真执行,这既能保证一定的出勤率,而且还能使学生参与到授课的学习过程中,也体现了公平性,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四)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的科学考评,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教学标准,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是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高等学校应本着自身的办学宗旨,合理地选择和设定指标,开展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参 考 文 献]

[1]哈斯巴根.教师评价视角下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J].高校教育管理,2013(3):1-5

[2]王文霞.基于发展性目标的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有效评价[J].成人教育,2012(6):90-91

第3篇

摘要: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基础,是高校办学的根基和保障。本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证研究

纵观高等教学发展史,人才培养功能一直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中心职能,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功能的重要保证和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阶段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大众教育阶段,高等学校的高级人才培养功能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基础。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基本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体现,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1]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内容分析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分为三种主要影响因素:第一是课堂教学的承担者――高校教师;第二是课堂教学的接受方――学生;第三是课堂教学的内容。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门机构,而高校教师授课是培养学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高校教师的专业修养、教学技术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的自然属性如性别、仪表、肢体语言等等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感观、体验,从而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接收者,最后其获得知识的多寡、掌握技能的程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同时,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内容即课程本身,是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客体,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主要内容,同样也影响着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课程的性质基本决定了教师授课的重点、授课的方法。理论性强的课程,往往较为抽象难懂,教师上课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一般会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般会更加容易具象化,教师易于在举例说明,便于学生联想理解,课堂气氛一般较为活跃。

二、高校学生评教历史数据方差分析

江苏大学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学生评教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同行教师、干部听课评议制和教学质量动态信息收集制所组成的教学质量“五制并举”的评价体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形成了大量的质量监控数据。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其评价数据是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数据。本文通过提取江苏大学2013-2014年第1学期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来分别分析教师、学生、课程三个因素对于学生评教分数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

通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整理结果显示:江苏大学总体的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数均值为92.4365,方差为2.4241;按照职称分类进行分数统计其均值、标准差都相差不大;按照学生、教师所在学院进行分类统计的均值和标准差都存在着较大大的差异。

进一步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整理显示:分别对于教师职称、教师学院、学生学院三个变量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看出X1、X2、X3的方差齐性检验P值分别为0.472、0.263、0.165,即表明在a=0.05的置信水平下,X1、X2、X3的实验数据具有相同的方差。

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显示,X1、X2、X3的对应的P值分别为0351、0000、0000,说明在a=005的置信水平下只有X1通过显著性检验,X2、X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总体分析来看,学生学院、教师学院即学生专业性质、课程性质是影响学生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教师本身的影响较小。

三、结论与展望

由实证分析结果分析可以得到结论:1、总得来说,江苏大学整体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认可度较高,说明我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准,我校在全国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校教学质量水准;2、教师个人属性尤其教师的职称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大,而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水平,我校所呈现出来总体教师属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校在于人才引进方面严格质量把关,说明了我校教师总体教学水平一致,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3、课程性质、学生本身的属性对课堂教学质量认可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我校总体教学质量水平较为一致的情况下,课程属性、学生自身属性对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认可度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学科差异。(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教务处)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多维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高校课堂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有些学科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单一且陈旧,“讲风太盛”。多媒体教学既没有将该领域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渗透其中,也没有发挥其现代科技教学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的研究,提出多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使高校学子在课堂教学中学知、学做、学生存、学共存。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转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拓展学生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空间;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全面地分析、系统地了解、乐观地接受等综合人文素养,为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有一个广阔的施展个人综合素质的平台提供保障,为国家输送优异全面发展的栋梁人才提供准备。

一、多维教学模式的含义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手段仅仅是增加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学生坦言:多媒体教学是让“黑板变成白板”。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课题组根据多年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提出“多维教学模式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设想[1]。多维是指知识、能力、素质、身心健康、创新和实践以及竞合(竞争与合作)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应是所属“能力”的目标,竞合能力是21世纪必备能力,即懂得竞争、学会合作,这也是高校培养人才中要重点突出的几种能力。在专业教学的前提下,从重视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再到综合素质提高。解决人才知识面狭窄、人文底蕴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现状[2]。以专业教育为前提,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将课堂教学与人文素养有机融合。多维教学模式即学科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我们的高等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兴趣与创造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最优化,以培养综合素质高水平人才为最终目标。

二、影响高校课堂多维教学模式的因素

高等教育教学要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层面。教师在理论讲授中,要体现多维性,由单一的“一言堂”转变为设疑、设问、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研究与探索等多渠道,每一个渠道要精心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理论不再单一枯燥,做到多角度理论研讨,从教师讲授到学生讲授,从课堂内深入到课堂外,理论传授由单一的教师收集资料,传递学者们的思想到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收集资料,达到思想的交流与共融。实践教学中,充分体现应用性,在掌握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增进课程实验、课堂演练、小组互动,现场模拟仿真情景设计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践等多维度丰富高等教育教学内涵。从校内到校外,多场所、多类型构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实践模式[3]。

(一)转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理念

科学策略分析课程性质,依据不同学科性质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增进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理念,设计教学,改进教学内容以及授课形式。使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侧重基本的知识结构、本节或本章内容的前沿问题以及教师自己的相关研究与观点。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四项要求是:有对教学的整体设计、有深刻而恰当的问题、有研讨与对话、有学生之间的小组研讨;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可以依据自己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多少及其他的情况组织安排,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这种研讨与交流。增加高校本科生课堂的“研讨与对话”活动。改变教师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活力及学习动力,增进学习兴趣[4]。在教授学生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有效地将身心健康内容融进教学体系,尽一切努力和可能培养“90后”一代大学生人与人之间互助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爱的能力、责任心、正义心以及综合素质,拒绝“冷漠”“、无爱”。

(二)科学策略调适课堂教学时间比例

小组课后研讨及教师课后指导:结合所教内容,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经典研究范式文章,并给予必要的读书指导;鼓励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关注、思考现实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心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学科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在理论课程教学基础上增加合作教学,掌握理论教学的时间、进度以及学生参与教学的比例,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占课程时间比例分配应为教师理论讲述比例的50%,小组课堂分享时间约为25%(课后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既增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了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推进知识拓展性阅读),教师点评、升华占比例25%,这样一节理论课被划分为四部分,由一体演变为多维形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人公意识,更便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灵活多样传授知识。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

多年来的高校教学实践及本研究问卷结果都表明,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力、操作力等能力的指引与培养尤为重要。督促教师在熟练掌握理论的前提下,加强实践,倡导教师从课堂走出去,产、学、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综合操作能力。只有教师走出去,深入了解企业、社会对知识的实际需求以及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才能做到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创新点、难点和德育点。“重点”是指每次课中相对重要的目标以及知识传授中重要的概念、原理等;对大学生而言,学生们已经不再处在基础知识涉猎中,教师也不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传授知识”,留给学生一定的“空白点”与想象空间、使之体悟。并据此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所教授学科同企业、社会紧密相连,以教师自己的亲身体验讲授实践课程,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抽象、乏味。双师型教师对推动学生的操作力、创新力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多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依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教师“填鸭式”讲授,学生厌学、精神懈怠、缺少探索生命的热情现象,突出课堂教学中专业的应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合作参与教学、讨论教学,增进信息的多渠道、多角度,形成合作学习小组,思想交流,共同创新。塑造基础扎实、技能娴熟、人格健全、勇于探索、富于创新的名扬国内的知名“品牌”人才。多维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转变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去课堂教师“一言堂”现象。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将综合素质培养理念纳入课堂教学中,在不同的学科中应用:通识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专业课中。在一门课程里面,涵盖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等多维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最优化,学生学习效用最大化。将课堂教学的手段灵活化、师生互动日常化、同伴合作学习制度化以及创新培养程序化,是综合性大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更是未来地方综合型大学培养的“品牌”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利条件。通过大学的四年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了应有的专业知识,还拓展了专业发展前景,同时学会与同学、同专业、同校其他专业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等竞合能力,学会资源共享。使学生具有极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发展前景。多维课堂教学模式涵盖合作互动教学、探究学习、案例教学、小组学习以及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其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社科类,还可以应用于理工类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二年多的实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多维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真正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感觉理论知识不那么枯燥了,自己可以动手收集很多资料,大家探索、分析,感觉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教师们也可以从课堂教学状态中、学生的学习氛围中、师生日常互动中体会到多维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效用方面的功能。多维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多维的视角也会不断更新,多维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竞争中积淀人际互动、沟通合作以及良好的心理基础与创新能力和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Silver,MarkS.,Markus,M.Lynne,Beath,CynthiaMathisTheInformationTechnologyInteractionModel:AfoundationfortheMBAcorecourse[J].MISQuarterly,1995,19(3):361-391.

[2]Nageswari,K.Sri,Malhotra,AnitaS.,Kapoor,Nandini,Kaur,Gurjit.Pedagogicaleffectivenessofinnov-ativeteachingmethodsinitiatedattheDepart-mentofPhysiology,GovernmentMedicalCollege,Chandigarh[J].AdvancesirPhysiologyEducation,2004,28(4):51-58.

[3]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第5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教师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教学评价方式,得到了国内外高校的广泛认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人才质量的好坏,因此,课堂教学质量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各个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工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高校采取了诸多措施,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控课堂教学,其中学生评教活动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己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能力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并利用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课堂教学评教的内涵分析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形式,也是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课堂是教师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考察,是对教师个性和人格魅力在教学场景中的表现的评定。教学评价是指由教师所任课班级的学生,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安排、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加强师生互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的教学活动是由每一节具体的课程构成的,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力如何主要体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上。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就是课堂教学评价。但是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评价所依据的价值的多元性,确定教学评价标准的过程也是呈现纷繁多样的特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教学过程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这都是教学评价不能忽略的。

二、高校学生课堂教学评教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

高校学生评教对于提高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现实影响。学生评教活动不仅直接渗透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而且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的直接体现。由于评教本身也是教学实践过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是涉及教师、学生、教学的综合整体的实践过程。因此,高校学生评教不但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也是高校教学研究中比较复杂的一个领域。同时,由于学生评教结合了三个截然不同又比较复杂的方面一一学生、教学、评价,每个方面都包含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随着社会发展不断的变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兴起、改革的具体建议、基本思路和方向,也都来自于对高校教学现状和运行情况的反思与评价。在一定意义上,学生评教推动了教学的动态发展。在教学评价信息的形成与反馈过程中,师生得到进一步的交流,学生能够多一种渠道如实反馈自身的真实想法,教师则能够更加准确的获悉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对自身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客观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高校学生评教研究与教学评估关系的理性分析

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学生评教对教学质量的认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高校教学整体评估中,学生评教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衡量指标。目前绝对多数高校已经将学生课堂教学评教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强化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评教自始至终渗透、贯穿于教学设计和实施活动过程中,因而更能直接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的综合主体,形成教学有效课堂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积极配合才算成功[4]。但是综观当前我国高校所实施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就可以发现虽然大部分评教指标体系都能不同程度的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但是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选取却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往往很难客观地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事实上,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根本性价值考量的创新能力培养等,很难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也无法直接在学生评教环节客观的反映出来。因此,在学生评教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重要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晚上设置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目前高校完善学生评教工作的关键性工作。

第6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19-03

教育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始终被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的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时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不同的,但为了保证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保证质量。保证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保证教育质量的含义

保证教育质量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担保做到教育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这是国家对受教育者最低的要求。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教育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定。

保证教育质量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保障所培养的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即教育质量必须有统一的保底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和其学达到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育质量的具体要求,即教育规格,它是教育目的的综合反映。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条件和个人素质等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在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统一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保证教育质量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发展。但是在目前,大学生教学质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水平。

二、高校大学生课堂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中,既要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进行教学质量改革,重心往往都是落在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这样的确从源头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是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教”与“学”同样重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教学质量的提高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老师,更在于教学对象的配合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本人也曾进行过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讲授法、课堂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学生的“等”主要表现在,上课老师提问时,他们消极应对、不思考、等老师给答案;学生的“靠”主要表现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依赖学校、父母、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学生的“要”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在高校学习期末考试前向老师要重点内容,考完试向老师要分数。在这些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确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这些方法需要花费的课时都相对比较多,如果大量使用,对课程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大部分学生在这些练习中都能认真对待,但是也存在小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聊天或者做其他无关的事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些练习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知识面较窄,信息量较少,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和创新,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这些问题都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缺乏弹性,不能真正的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目前本校学生课程考核方式为:1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70%期末成绩=总评成绩。这个公式从表面上看是全面合理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能进行很好的考虑,从而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践中,就会发现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总评成绩中90%的成绩来源于两次考试,而平时成绩只占10%,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关注考试结果,而忽略课堂教学中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这其实还是一种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其实违背了当初设计考核的初衷,将培养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变成了应试教学的产物。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假设,例如,有甲、乙两名学生,假设甲学生平时经常旷课,当然还没达到学校取消考试资格的底线,平时作业也很少做,假设他的平时成绩为60分;他参加了期中考试,一般期中考试多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期中成绩一般都能在70分以上;期末考试在考60分,那么最终他的总评成绩就能达到62分。乙同学如果是个好学生,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都能得95分,但是期末考试却因为身体不适或者其他原因考砸了,只考了40分,那么最终他的成绩就是56.5分。那么从最终成绩上看,甲同学成绩及格,从每种意义上讲就是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但是乙同学成绩不及格,意味着课程没有通过,没有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还需要后续补考。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上看,乙同学有可能比甲同学收获更多。这种考核机制最大的弊端不仅不能很好的呈现出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到课率的下降,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这种考核方式本来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对高校学生的培养不仅关注结果(成绩),更关注学习的过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在现实中又回到起点,大部分学生还是将焦点放在成绩上,忽略了学习过程的培养。这种现象在通识选修课中尤为突出,上通识选修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人数一般都有130人以上,授课教师很难做到周周点名。普遍来说,这些课程学生缺课率比较高,学习效果根本无法达到,对于平时用心学习和上课的学生来说,这也造成了间接的不公平。

三、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笔者建议以后能多开展“双学”活动,即教师向学生学习,学生也要多向教师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教学质量,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今后的教学质量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和提高。在学校中对“教学名师”以及优秀的教师要让他们走进学生的身边,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工作演讲或者宣传,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教师的魅力,也能将这些典型真正的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给学生也树立一种学习的榜样。另外,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宣传,也能让学生知道学校中存在大量优秀的教师,并且这些教师不比名校教师的素质差。同样,对于优秀的学生也要进行大量的宣传,也可以采取向教师或者全校学生演讲的方式来影响大家,让老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这对于教师的自我学习和爱岗敬业也能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总的来说,就是让学校中的奖励能够真正的发挥它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在这种互促互敬中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建议今后在学生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思想,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弱化以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真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现有的考核机制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造成学生出勤率较低的影响,因此实行一种新的考核制度变得至关重要。建议在今后的考核中增大平时成绩的比率,减少期末成绩的比率。平时考核多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分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必须向课外活动延伸,教材内容必须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计划,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只要条件具备,就要积极探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继续坚持近几年开展的与课堂教学有着互补关系的大学生时事政策教育、法律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增加很多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实践经验,这才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兴海.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几个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1996(2).

[2]陈晓玲,瘳益.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实施与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5):203-205.

[3]卢德鑫.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

[4]贡福海,等.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J].中国大学教育.2007,(2).

第7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1-02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作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讲授一堂课,不但要对所讲的内容了如指掌,更应注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达到授课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知识的储备,熟悉自己的授课内容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不多的青年教师如何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呢?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知识储备的重要性,熟练掌握自己所授课的内容和相关知识,是讲好一门课程的先决条件,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可以在讲课的时候具有底气和自信心。以笔者为例,作为应用型专业实践型课程的专业老师,不仅要全面掌握理论教学的内容,熟悉专业理论知识,随时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产实践经验,尽量做到授课时可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相结合。同时熟悉相关实验和实习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难于掌握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在今后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重点与难点有所侧重。

二、教学设计的全面性

作为年轻老师,在进行教学准备的时候,不仅要熟悉课程的内容,还要花很多精力到教学设计中去。教学设计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课件、讲课的整个过程、板书、教案、案例、视频、图片等。

1.认真制作适合自己的课件,备好教案和讲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网络资讯的发达,从网络上可以获得许多授课所需要的材料,甚至整个课程的课件都可以下载下来。有一些青年教师的课件是以前讲授相同课程的教师所提供的,这是非常有用的资源,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材料,节约了很多时间。不过笔者也同时发现,不同的教师思维模式有较大的不同,他们课件的顺序、排列方式等等都不符合自己的习惯,所以应根据自己的习惯修改课件或重新制作课件,在讲义上标注自己需要扩展或者容易忘记的内容,养成良好的授课习惯,同时结合自身的课件、语言特点、科研经验以及人格魅力,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为以后的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理设计每堂课的时间和板书。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每节课45分钟的内容都严格按照教学进程表进行,但什么时候讲哪一段内容,根据内容的重要性讲多长时间,哪一部分需要案例和视频等等,都应预先设计好,然后写在教案上;同时注重板书的作用,哪一段内容需要板书、板书写在黑板的哪个位置等都需事先设计一下,也同时写在教案上。这些细节听起来繁琐,但是花费不了很多时间,重在养成习惯,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益处。随着青年教师授课经验的逐渐积累,即使某一次课停电或者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在熟练掌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有了讲义、教案和良好的板书习惯就可以用“黑板+粉笔”继续上课,不会因为这些客观的原因而耽误授课的时间。

3.注重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有效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听懂、听明白,使知识储存到学生的头脑里,是我们讲课的目的之所在。语言能力主要包括授课语言组织的条理性、表达准确性、节奏生动性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有目的性的锻炼和学习不断提高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将更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使他们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个人的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必须认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导的教和主体的学只有同步互动,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注重第一节课。如果每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便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以《发酵工艺学》课程为例,在第一节课时,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与发酵相关的有趣的图片和录像,如:香甜可口的发酵食品、蓬勃发展的发酵工业、古代酿酒与现代酿酒的区别等,使他们体会到发酵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观看了图片和录像的技术上,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提问,并同时讲述发酵工业的发展史,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合理设计所授课程的第一次课,将对此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2.认真备好每一次课。因为现在大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忙碌的时候可能匆忙备备课就直接上讲台了,这样也能上完一次课,但是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所以即使课件是学期初更新准备好的,笔者每次在上课前都会认真备课,再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课件,同时在讲义上补充一些自己需要备注的内容,做到自信满满、胸有成竹地去上课,不担心学生对自己的讲解内容出现质疑,随时可以接受学生的提问,随时跟他们交流。

3.专题教学法。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以所授课程当前的研究热点为素材,选择4~5个热点问题采用专题教学法进行授课。专题式教学法既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可以有效克服教材的逻辑性低、内容相对滞后等先天不足,同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及时了解科学前沿的动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笔者还采用学生分组授课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每学期第一节课采用全体点名的方式,后面的课程通过提问进行抽点名字,笔者上课比较严肃,对待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比较严厉,但在课间休息时间会主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拉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作为年轻的老师,因为和学生的年龄差距比较小,和学生交流起来比较容易,在上《养兔学》课程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同学选择养兔项目参加一些创业大赛之类的活动,或主动提出到养兔企业实习或就业,也有一些同学在宿舍或者家里养几只兔子,与老师交流养殖的心得体会,有时候兔子生病的时候也会拿到课堂或办公室探讨治疗的方法,时间久了和很多同学都是亦师亦友,促进了大家的共同进步。

四、结语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在增强自己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并且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断从多方面吸取教学经验,不断学习和深造,为培养具有一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童一飞,汪惠芬,乔莉.大学青年教师过“教学关”路径探析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230.

[2]吴琴,曹莉雅.对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1,(6):78-79.

[3]张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228.

第8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网球;课堂教学质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30-02

当前,网球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项目之一。这一项目在学生的印象中是充满激情,奔放而又时尚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当学生走进球场,实地在课堂中挥拍学习打球,会发现真正的网球学习和自己的想象差距很大,因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下降,教师的课堂网球教学陷入困境。因此,必须对提高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堂教学质量开展认真的研究。

一、当前普通高校网球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组织效率有待提高。网球课程与其他体育课程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网球教学也面临着许多其他课程教学不同的困难。首先,网球项目是一个学生普遍比较陌生的项目。绝大部分学生只看过网球,并未真正接触过网球,缺乏打球的经验,教师要从零开始,带领学生积累打球的经验。可以说,网球教学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时刻对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组织设计提出挑战。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详细地设计教学的组织方案,将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其中。同一个教学班中,客观上存在着高、中、低运动水平的学生,男、女生的总体运动水平也差异较大。目前,有些教师没能在这一现实基础上组织教学,从而使教学效率受到影响。在网球课堂,教师应积极调动较高运动水平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深入挖掘这些学生的领导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整体课堂学习水平的提高。对于中等运动水平的学生增加语言鼓励,多指导练习的方法,并要求这些学生提高练习的密度,这些学生的水平也会逐渐上升。对于低运动积累的学生,教师应多示范,多指导他们的技术,要让他们清楚技术细节的标准,同时,教师也应适当降低对这些学生的技术规格要求,可由较高运动水平学生或教师带动练习。对于男、女生均有一定比例的班级,应有效运用学生的心理,在教学的中后期采用男、女生搭配练习的方式,提高女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既有变化,又有坚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效率。

2.教师对网球课堂的管理不够严格。网球课程是一项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在网球击球中,学生的手、脚、眼、脑等各部分都要协调进行才能完成击球动作。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体育管理,即对体育事物的管理,是管理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它以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问题作为实践对象,追求的是体育实践的最佳管理效果。如果将此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就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网球学习实践的管理,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网球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目前有些老师认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因而在教学中缺少或者放宽了必要的约束性。教学活动不同于日常的锻炼身体活动,应该保持必要的严肃性,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从而在课堂中认真执行,教给学生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秩序和规范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例如,教师的讲课时,学生的拍球动作,一个同学拍球,周围几个学生听不清楚;学生的讲话,学生交谈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谈话内容中,也无法听清教师的讲课;学生上课不穿运动服穿牛仔裤上课,这样导致无处放置网球,只能拿在手里,从而影响了击球的效果。诸如此类,教师的课堂管理,也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只有这些细节都管好了,学生的网球学习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3.教学场地器材的局限性。我国最近一次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普查表明,全国高校网球教学场地同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严重不足。一块网球场地一般同时可容纳4人训练,一般以同时承担6人的教学为宜,通常情况下,每位教师有3片教学场地。但是,根据笔者的走访和调查,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班人数在20~50人之间不等。按照这一数据计算,最少人数的班级仍然存在教学场地不足的情况。倘若进一步来看,教学人数在40人以上的班级,在3片教学场地中完成教学任务必然十分困难,学生学习和练习效果显然无法保证,网球课只能变成网球认识课了。而且,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的意外损伤。学生距离太紧密,动作不敢做得太开,缺乏完整性,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练习质量。教师的讲解只有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才能转化为学生具有的技能,但是,练习场地的紧缺,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场地因素在当前情况下,对网球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各高校应解决的必要问题。器材也是影响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不提供网球拍和网球,上课时学生自备球拍,这就使得家庭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不愿选择这一“贵族运动”。教学中,有的学生自己购买球拍,有的学生借用同学的球拍,使用起来小心翼翼,打球的次数有限,无法完成动作的定型。

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1.加强学生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的一个有序的过程,必须加强教学的管理。首先,应对学生的候课提出要求。教师要求至少提前5分钟到场做好上课的准备,学生也应有同样的要求。提前5分钟到场,学生不仅可以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时,提前到场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适应课堂的练习节奏。在教师教学完成后,学生要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不断巩固学习的成果,真正将网球运动技能学会,从学到会的过程,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一堂课开始前到场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开端,从而心情愉快地开始课堂的学习。其次,努力提高学生听课的能力。许多大学生经过高中的书山题海考入大学,对听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体育课听课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听课,听会听懂教师对每个分解动作的细节标准,才能在自己的运动实践中真正地运用这些标准。体育课教师讲课的时间相对其他课程较少,讲课的重点和关键点学生如果没有把握好,脑子里都是模糊的,自己打球时也就难免随心所欲,无法完成教学要求了。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听课的要求。再次,要加强学生练习纪律的要求。每堂课教师根据备课认真开展各环节的教学工作,对练习的内容、练习方法和练习频率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是,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离教师的要求,在场地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练习,而且会对学生上课的安全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练习纪律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师从全体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控制有秩序地练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要提高对运动积累水平高的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针对该层次水平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调高他们的目标,在引导和适度的压力感的双重作用下,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巩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这部分学生积极转化为班内的骨干力量,在自身技能提高的基础上,还可以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的练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行动力。

2.教师加强对网球教学的研究。提高网球教学水平,首先要靠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具体化为外部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表现为兴趣、注意力、情感、积极性、习惯等。在网球学习过程中,既然同在一起,面对面地竞争,学生之间的心理影响是必然存在的,只不过不同运动积累水平、不同气质类型学生受影响的幅度和方向各不相同。运动积累水平高的学生因体能、技能水平高,受到外来影响较小,中等水平次之,低水平等级水平手其他学生影响幅度最大。胆汁质和多血质学生是课堂气氛调节的催化剂,对于教师的行为表现,他们反映较强类在运动中他们的兴奋性高,较能调节练习的枯燥气氛。胆汁质和黏液质学生喜安静,对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反应较平静,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反应速度相对较慢,且有所保留。教师应通过观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不同运动积累,不同气质类型的合理搭配,全班合作共进,才能获取技术和精神面貌的双丰收。其次,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开展教学研究。不但对学生特点有所了解,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运动积累等基本情况;而且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生活条件和年龄等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就导致同一个学生往往受多种动机支配,但其中必然有一种是主导动机,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一种主导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培养起来了,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要加强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的研究。由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完整练习法,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好每一次课应掌握的技术环节,突出重点部分的体会与强化,从整个教学进度来看是各项技术的交叉循环编排。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各技术环节的动作规格,缩小学习单位和学习时间,这样才能比较快地达到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张瑞林,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9篇

[关键词]教学评价 构建 思考 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之一,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能够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督促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能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课程实践和教学改革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成结构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评价范围上可分为微观评价和宏观评价;从评价的时间跨度可以分为时间上分为短期评价、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从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体验式评价和第三者评价。这些评价各有特点,但在实际中大多数按照主客体划分。

1.体验式评价也称自主评价,是评价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过程给与的评价,包括教师本人自评和受教育者学生的评价。教师自评的主要功能是系统收集教师本人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状况的评价信息及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信息。由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学生评价最能直接的反映出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信息,所以最应引起重视。

2.第三者评价也称客观评价,是评价者不掺杂个人主观因素和主观意愿因素的评价,包括同行、专家、督导、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他们从专业层面及管理角度对教学活动、教学材料、学习效果和学生工作实际能力、等等,不同层面的诸多方面做以规范客观评价,力求教学评价结果的信息真实反馈,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为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评教质量、增强评教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有相应的理论依据,每个指标项目要据有相对独立、准确、完整的科学含义,力求科学、完整地内涵,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可靠性和合理。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价值,避免评价人员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的倾向性的影响,对于全面、可靠、正确教学评价至关重要。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内容必须是可操作性的,也就是说,每个组成部分都可以进行实际观察、测定,或根据评价客体的表现可以得出定量或定性的数据结论。

4.开放性和多样性原则

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也不可能用单一的标准涵盖,因此现代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为评价者创造宽松的环境,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留有广阔地创造空间。

5.反馈性原则。通过建立多方面的信息反馈机制,帮助被评价者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不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劳动、创造和创新,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自由,努力按规律办事,正确认识人的能力与知识、素质的关系;把人的能力与道德品质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评价中以人为本,能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人性的价值追求,尊重人的内在发展需求,提高其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活力,既发展了人的个性特征,又体现了教育功能的根本要求,彰显了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注重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有鉴定、诊断、导向、激励四个的方面,评价的精髓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总体思想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通常在实际操作时,一般都强调监督作用,侧重检查和考核,重视评价的结果和结论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评估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对评应该找出其优点所在,并总结经验,以利用座谈、讨论等形式,相互探讨、借鉴、查找不足之处的原因,“对症下药”,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开放完备的网络评价体系平台

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创造了良好的评价环境。将多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能够规避单一评价模式对评价结论的影响,提高教学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通过网络评价系统提供的综合分析功能,可以随时统计汇总分析测评数据、了解建议、查询评价结果等等各类综合信息。尤其是由社会各界的非官方群众组织与民间机构发起组织并实施的社会评价活动,更具有特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体系平台一方面能为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进行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参考依据,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学校办学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动态地反馈给各级领导、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使相关的单位和各任课教师可以随时查询评价者对自己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主观努力与客观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能为教师具体改进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潜力。

[参考文献]

[1]常河山,郅庭瑾.试论教学评价的科学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03)

[2]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