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风险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30 16:00: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风险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务风险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医院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所谓财务风险,是指医院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医院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导致偿债能力降低。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当前医院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从投资上看,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更新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工期长、资金回收慢、投资效果差,造成资金浪费。

从资金的使用上看,目前医院的药品支出在全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虽然目前医院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只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的进价来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而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形成了药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

从资金回收上看,一些医院由于投资过多而导致过度负债经营,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财务信誉下降,一些坏帐烂账收不回来,使医院自有资金甚至濒临30%的警戒线。而医疗欠费问题向来是不少医院都头痛的问题,有的病人经济困难导致欠费发生,有的病人则用假名恶意欠费,医疗纠纷本身更是不少欠费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医药费的拖欠导致的资金回收困难,也使医院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的财务成果相距较大,而蕴涵巨大的财务风险。

资金的收入上来看,也存在着部分医生截留病人医疗费用、巧立名目收受病人的款项,有的不开票据或收费不入账,不仅在资金上对医院造成损失,长期的话也造成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增多。从而导致医院门诊量减少,医疗质量降低,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造成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形成财务风险。

三、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笔者认为应通过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以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行预算控制

应当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以此保障资金支出有预算可依,避免盲目投资。但也要避免过繁过细。如果医院预算对极琐碎的支出也作细微的规定,就会使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自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医院经营管理的效率。要一方面要使预算更好地体现医院整体目标规划,另一方面应适当掌握预算控制的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加强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消耗等实要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切实发挥成本核算在奖金分配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一套权、责、效、利统一的、真正具有激励机制的奖金分配方案,结合医院的实际和各科室的特点,在统一的成本核算实施办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科室的特殊情况作局部的调整,某些核算因素应做到因科而异。

(三)业务收入管理

根据卫生部《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医院要在严格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分别将各项业务收入计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中。医疗服务和药品经销的各项直接费用,要分别列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医院的管理费用,要按制度的规定合理摊入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要依据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严禁乱摊费用、扩大成本。各临床科室要坚持不多收、不漏收的收费原则,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切实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认真执行国家《医疗财务制度》及《医疗会计制度》及医院内部的财经规章制度。各类收费票据要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经各收费处审核款、据相符无误后,将收据存根、收款日报表及缴款单一并上交财务部门进行二次审核进行核销。以此增加收费管理的透明度,杜绝不开票或不入账的做法。(四)医疗欠费管理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和欠费预警制度。可以在一个地区建立患者失信记录,将患者欠、逃费情况和病情建立档案,在区域内实行信息共享。同时,对多次恶意欠、逃费者将其列入黑名单,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证据。当其在医院就诊时,如非紧急情况,必须交足住院押金。病人医疗费用的担保应坚持担保负责原则。患者应先交钱后人院,预交款不足时应提前及时催交。若因病情危重、急救或无主等特殊情况,也应由医务处主任或分管业务的副院长书面通知收费处,方可限时开通欠费的绿色通道。但财务处应负责催缴因此所形成的欠费。此外,医疗费用也应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做到科学施医、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医疗总费用的增长,以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支出以此来避免客观医疗欠费。

(五)逐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监测指标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财务危机由产生到恶化,并非瞬间所致,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因此通过观察这些财务指标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目前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七个指标,其中指标1至3属于财产效益状况,而4至7属于资金运营情况。

1、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医院来说,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至少不应低于医疗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若实际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将会导致医院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危机的连锁反应,所以一般认为该指标不应高于50%。

2、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是从所有者角度考察医院盈利水平高低;而总资产收益率则从所有者和债权人两方来共同考察整个医院的盈利水平。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收益越高。

3、资产负债率。从财务角度看,举债太多,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则医院将很难再借到钱;但举债太少,则表明医院比较保守,也表明经营者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因此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举债决策时,充分估计预期利润以及举债风险以做出最优决策。

4、流动比率。从一般财务观点看,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企业有偿债能力,因此流动比率指标是衡量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最通用的财务指标,通常这个指标合理的评价标准为150%左右。这个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的机会越大,安全性越大。

5、资金安全边际率。资金安全率>0,而安全边际率<0时,医院财务状况尚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安全边际率>0,而资金安全率<0时,医院财务状况已有危机,应加大账款回收力度;而若2个比率同时<0,医院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6、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可以以此评估医院偿还短期负债能力。

7、应收款周转率。应收款周转率反映医院应收医疗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应收款周转快,说明医院资产流动性强。

第2篇

 

1.1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 

1.2 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1.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来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1.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某种难以预计或控制的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1.1.3 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当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1.1.4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变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调节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杠杆。 

 

2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常见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法不外乎三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嫁。 

2.1 筹资风险防范对策 

2.1.1 筹资风险的风险回避方法 

筹资风险的回避方法主要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筹资方案中进行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小的筹资方案,设法回避一些风险较大而且很难把握的筹资活动。 

2.1.2 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就企业筹资来看,要合理进行筹资风险的控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负债比率与结构,实现风险分散化,降低整体筹资方案的风险程度。这是控制筹资风险的关键。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债务资金越多,企业筹资风险也越大,但那种为避免筹资风险的而拒绝举债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 

2.1.3 筹资风险的风险转嫁方法 

风险转嫁的目的是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其他人来承担。在企业筹资活动中主要通过保险、寻找借款担保人等方法将部分财务风险转嫁给他人。也可考虑在企业因负债经营失败而陷入财务困境时,通过实施债务重组,将部分债权转换为股权,或通过其他企业优质资产的注入,挽救企业经营不力的局面,从而避免因资不抵债而导致的破产风险。 

2.2 企业的投资风险

2.2.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风险控制最彻底的方式,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措施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来避免损失,而其他风险控制手段仅能通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来减轻风险发生的潜在影响。

2.2.2 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在风险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风险控制手段,它可以克服风险回避的种种局限性。根据损失控制的目的区分,损失控制可以区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两种。损失预防是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在事先采取措施,阻止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加强决策的科学性,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来减轻或消除风险发生的机会。而损失减轻则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为减轻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2.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以及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风险损失,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转嫁给他人承担的一种措施。这类风险转移方法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放弃或中止风险机会,也不是对风险所致的损失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而是将损失的责任转移给他人,从而间接降低自身的损失。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保险转移是指投资者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条件,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指不向保险公司投保,而是用其他途径将风险转移给别人。

2.3 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防范

.现金使用中风险的防范。企业在流动资金运作中往往会出现现金流量缺口。为了防范现金流量缺口的出现给企业带来的临时财务风险,企业应做出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现金预算是财务预算的核心。通过现金预算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2.4 企业的利率风险规避方法

利率风险的回避主要是要选择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利率: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例如企业如果根据现行经济形势判断未来市场利率将上涨,则应该选择固定利率的方法来筹集资金以便锁定成本,在投资活动中在应选择浮动利率债券以便分享未来利率上涨所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反之,如果预期市场利率下跌,则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应选择浮动利率的债务筹资方式,在投资活动中则应选择固定利率债券,来保证投资收益不受损失。

2.4.1 利率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要采用损失控制方法来规避利率,主要就是在企业投融资活动中,尽量实现多元化的投融资组合策略。如为避免因企业预期利率失误而造成的利率风险,安排一部分资金通过固定利率方法筹集,另一部分资金浮动利率通过筹集。同样地,在企业投资活动中,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利率债券投资,一部分资金用于浮动利率债券投资。这样,无论是市场利率上涨还是下跌,总有一部分增加的投资收益可以弥补投资损失。

第3篇

【关键词】 风险预警系统;财务知识管理;本体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预警是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财务风险预警的重点是抓住小范围、低程度的财务风险事件与财务状况变化,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小事件引发大风险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21世纪的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企业管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彻底发生了变化,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渗透到财务管理中,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而财务风险预警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依赖的技术工作,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如何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帮助管理者准确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指导风险应对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财务损失,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知识本体(ontology)方法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索科学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基于知识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求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收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等方法,设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预警警戒线,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对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财务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捕获企业内外部信息并形成有用的知识,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满足如下四点需求。

一是信息收集与转换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并进行分析转换,按一定形式和规则存入知识库。

二是预警指标管理与更新功能。系统应建立起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其中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警使用。

三是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各种科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该功能是根据对企业运营过程跟踪、监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作出判断,找出企业财务运行中潜在的危险。

四是财务风险报警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指标值、综合评价值以及预测值,按照一定的报警模式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

笔者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研究中引入本体的概念,本体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用于研究客观世界本质。在本体中概念的关系可以被描述得更加广泛、详细、深入和全面,通过对概念添加属性值,以及在属性与属性之间添加映射关系,一些不便描述的语义关系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来。同时,在本体中可以使用形式语言,这就为实现知识检索创造了条件。在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形式化定义后,本体概念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理解的唯一性和精确性;另外,利用本体技术对知识的联系进行形式化映射,可以产生和约束新的知识规则,增加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表示方法的实用性。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知识本体建模

通过分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的概念、关系和知识结构,采用分层次的思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本体,并分别对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财务状况监控知识与案例进行形式化描述。本系统模型建立概念本体,评价模型本体、指标本体、资源本体和通讯本体等。下面以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为例说明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建模。

概念本体是用来描述某个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本体,这些概念是被该领域内人们所共同认可的,概念是对事物认知的抽象,包含的内容很广,与模型相关的内容有:关系、函数、公理与实例等;关系表达了财务风险预警领域内概念间的互相作用,n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R:Cl×C2×…×Cn;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关系,表示在n元关系中确定了n-1个概念,则第n个概念是唯一的,即F:Cl×C2×…×Cn-1Cn;公理表示永远为真的概念,即真命题;实例是具体的模型元素。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形式化定义如下。

CO::=(Fn,Cc,R,Ac,Ic)。

其中,Fn是领域名,Cc是领域内的术语集,R是关系集,Ac是公理集,Ic是实例集。

R形式化为:R::=(Ra,Rc),Ra是Cc上的属性集,形式化为:Ra::=(dc:Identifier,dc:Title,dc:Creator,dc:Description,dc:Date),前缀dc表示重用DC元数据集中的标识符、题名、创建者、描述及日期元素;Rc是术语间的关系集,Rc域是Cc1×Cc1,形式化为:R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Equal,Pre,Next),SubConceptOf和SuperConceptOf

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IsPartof和HasPart是聚集关系,Equal是等价关系,Pre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前驱关系,Next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后继关系。Ac是公理集,Ac形式化为:A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PreNext-,IsPartOfIsPartof*,HasPartHasPart*,EqualEqual*,……),表达了SubConceptOf和SuperConc-

eptOf,IsPartOf和HasPart,Pre和Next都是逆反关系,IsPartOf和HasPart和Equal都是可传递的。Ic形式化为:Ic::=(IRa,IRc),IRa是属性集实例,IRc是概念的关系实例。

概念是对人类知识的抽象,概念本体是按照分类法来组织领域概念及其客观关系的,概念本体作为一类独立的本体存在,由领域专家或知识工程师管理。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的描述说明如下:

Fn=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

Cc=(Z计分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元逻辑(logit)模型,F计分模型……);

IRa={(“Prop1”,“Z计分模型”,“Z-score”,“通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五种财务比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警企业财务风险。”),(“Prop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Neural-Network”,“通过大量神经元的复杂连接,采用由底到顶的学习方法,以自组织和非线性动力学所形成的并列分布方式处理非语言化的财务模式信息,达到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

IRc={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Z计分模型),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IsPartOf(Z计分模型,函数形式),IsPartOf(Z计分模型,参数指标),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算法),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矩阵),……}。

三、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通过分析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模型及需求,本文提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基本的知识管理活动包括知识的创造、发现、存储和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将这些活动整合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获取、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存储与推理、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应用与预警三个主要过程。财务风险预警以企业经营绩效为基础,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选择相关的预警指标,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本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评价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公司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应仅仅关注目前的运营状况。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司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系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利用财务本体知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本体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本体推理与财务知识库得出的各指标值,代入建立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具体的评价模型可根据风险案例库的匹配情况,选取合适的模型,如层次分析模型或模糊评价模型等。

在企业内外部信息集成与知识获取部分,利用本体技术、知识集成技术、多种检索技术,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进行数字化语义处理;系统按照本体论思想对知识进行分类标注,组织到知识库中,形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概念集;这种框架便于实现本体知识获取、存储、检索等功能,并方便财务风险预警知识集成、共享、发现和重用。本框架一方面从技术角度针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本体技术,本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尽可能无歧议地相互理解,并且能够表达组织内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的原始思想。这将使得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中,为组织的财务风险管理在技术上提供支持。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趋加快,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采用本体方法为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建模,并提出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框架,但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表达与推理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谷文林.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8(8).94-95.

[2] 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52-59.

[3] 张友棠.基于内部控制的多维财务预警系统设计[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8(1):16-18.

[4] 彭润华,阳震青.基于XBRL的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09(3):31-33.

[5] Segev A,Gal A.Enhancing portability with multilingual ontology-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8,45(3):567-584.

第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控制探析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在获取财务活动信息时面临巨大挑战,致使财务活动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财务活动的结果有很大的随机性和风险性,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收益风险。因此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别针对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研究有重大实践意义,通过研究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传导控制措施,有助于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这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一、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概念及分类

(一)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概念

关于“传导机制”的概念在学术界和官方报告都未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它借鉴了物理学的原理,将其应用于经济金融领域,并被推广到其他各个领域。关于企业风险传导的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狭义的角度讲,企业处于经济大环境中,必然要受到一些来自外部环境或自身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面临风险,通过有形或无形的事物将其蔓延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环节中,造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偏离预定轨道,甚至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企业风险传导是指企业因受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造成生产经营中的某一个环节面临风险,并且这种风险通过某种形式蔓延至与之有关的其他环节,扩大企业的经济损失。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风险不仅能够在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传导,还可以在企业间进行传导。这时因为企业生产经营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企业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一旦某一企业发生风险,其将会传导至与该企业有利益互通关系的企业,甚至可能通过某种载体传导至整个企业链。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分类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可以更加不同的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如果企业财产风险按照其耦合形态来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纯耦合传导和弱耦合传导和强耦合传导。如果按照财务风险在传导的过程中是否有本质上的变化来分可以将其分为稳态传导和非稳态传导。如果按照财务风险的源头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分别是以企业外部为风险来源的风险传导和以企业内部为风险来源的风险传导。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基本理论

(一)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企业风险的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各个部门的职员都能够影响企业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理论被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中,用于识别和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该理论适用于各个级别不同的企业,而且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可靠的保证。风险管理理论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力和风险容量设定企业的风险容忍值,以便能将风险偏好和风险策略更好的联系起来。在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中,对风险的识别、对策的选择,风险缓解、规避、转移和保留都有明确的规定。

(二)热传导理论

热传导理论是一种将物理学中的热传导现象引入到经济学领域中来,为财务风险传导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物理学中,高温物体可以将温度转移到低温物体。对于热力学而言,内能的变化是导致热传递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且热传递根据其传导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直接传递和间接传递两种形式。就财务风险传导而言,风险传导的主要原因是风险不断累积直到达到其风险阈值,也就是说风险的内能能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将风险传递给那些与之有利益关系的企业。

(三)控制论

在控制论中,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信息,而信息又是为控制服务的,因此控制是通过信息反馈来实现的。因此,信息反馈是控制论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所谓信息反馈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将信息传递出去,并将其作用的结果反馈回来,然后对信息的在传递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制约的目的。

控制的根本目标是为了缩小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负反馈系统用于计算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值,然后通过决策机制根据差距值以及系统自身的控制能力来决定采取相应的行动,然后将信息传递给执行机制,经由执行机制实施相应的命令,实现改变现状的目标。通过对信息的控制,通常能够达到缩小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值。

三、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主要构成要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载体

载体一词最早并应用与化学领域,例如在工业上载体被用来代表传递热能的介质。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载体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任务社科领域,通常被认为是信息和知识的承载物体。2007年夏刺岢隽朔缦沾导载体的具体概念,即在企业风险传导过程中,风险源中含有的风险流会根据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系统的状态特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传递到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相关功能节点及作业流程中去,我们把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传递作用的介质称之为企业风险传导的风险载体。

风险源客观存在,其主要潜藏在企业财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之中,当风险源的累计值并没有达到风险阈值时,它的主要表现特征为片面的、局部的财务风险表征,不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造成经济损失。但是,一旦风险源的累计值超过风险阈值,风险源就会迸发出风险流,形成现实的财务风险传导活动。承载着风险流,并对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介质正是财务风险传导的载体。企业的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具有中介性,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载体起到了一种沟通桥梁的作用,财务风险流若想在企业内部各个财务活动环节或企业之间进行传导就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如果没有财务风险传导载体的存在,财务风险传导的基本条件就不存在了,也就没办法进行风险的传递了。其次,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具有承载性。财务风险载体承载的内容因载体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载体之间有些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存在着一对多应的关系,即有些是一种财务风险载体只能承载一种财务风险,而有些则是一种风险载体会造成多种财务风险。风险载体不仅承载了风险源还提供了风险传导的前提和条件。企业财务系统涉及到企业内部多个财务环节,并且与外部企业之间存在经济利益关系,风险载体承载着各种风险流且各种财务风险流之间进行相互作用,那么风险传导便开始了。再次,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具有传导性,而且风险传导载体的风险性和承载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承载性为财务风险传导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导性则是财务风险传导载体本身具有的传导能力。

财务风险的主要载体有资金载体、信息载体和人员载体。资金载体就是指企业运营中所需要的货币投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量不均衡;二是交易双方了解各自信息占用的相应地位。人员载体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用来记录企业支出和收入情况的财务人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路径

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路径的概念为:风险源释放风险流后,风险流依赖风险载体按照特定的渠道或者路径在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间流动和传导,风险流流动所经路径为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路径。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路径可以分为外部传导路径和内部传导路径两种形式。根据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内容又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财务环节之间的传导、企业与外部企业、银行等的传导两个方面。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传导路径是通过一条资金链进行传导的,因此资金载体是企业内部各财务环节间进行风险传导的载体。财务风险通过资金载体传导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筹资风险传导、投资风险传导、营运资金风险传导和收益分配风险传导。筹资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或资金使用出现状况等,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使企业出现筹资困难的状况,不利于筹资风险以资金载体的形式传导至投资风险环节。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预估具有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或损失本金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则是指因企业资金不足造成企业运转出现困难,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企业收益分配风险则是指企业因收益分配不合理给企业后续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效应

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效应包括多米诺效应和耦合效应,我们把多米诺效应定义为:开始于一个单元,并通过热辐射、爆炸和碎片等物理效应影响到邻近单元,从而增加了后果严重性或失效频率的事件。企业在存在风险源、初始财务风险超过财务风险阈值、初始单元与二级单元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在环境突变、技术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加剧财务风险的传导,也可能会终止财务风险的传导。

耦合效应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彼此之间产生影响的现象。耦合效应因其作用形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耦合状态,进而对财务风险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其中影响财务风险传导效应的两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企业财务各个环节的关联度和财务风险性质的匹配程度。

四、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管控策略

(一)控制财务风险源策略

企业对财务风险源控制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源、投资风险源、营运资金风险源和收益分配风险源的控制。其中,在对筹资风险源进行控制时首先应仔细分析筹资活动所涉及到的宏观环境,掌握经济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合理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政策,以便于降低因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的筹资风险。其次要预防汇率的变化给企业造成的筹资风险。企业的筹资市场面向国际化,不免因汇率问题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最后找准投资的时机对企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在投资风险控制中应注重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进行预测,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制度,通过投资决策方案进行决策。还要通过控制投资期限的长短来降低投资风险。企业在对新项目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先进行充分的投资项目论证,以避免投资风险的发生。

企业在对营业资金风险源的控制中应建立严格的账目管理制度,深入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形式的服务。企业应加强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加强企业经营活动中对现金流的管理,而且应特别注重对现金的预算管理,保障企业经营活动实现其预定目标。

收益风险源的控制则是企业根据收益分配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其进行控制。其主要策略有改进会计记账的方法,提高会计反映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的能力。企业应能够准确计算出用于外部筹资的资金数额和投资预算。

(二)阻滞财务风险传导路径策略

阻滞财务风险传导路径策略的重点在于控制传导路径上的关键因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风险传导的控制要求确定控制目标的变量。其中控制目标主要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和现金径流量。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现状的财务风险传导控制策略。企业可以从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Vensim模拟获取控制目标的风险因子灵敏度的大小,并将其看作是关键因子。没有一种控制正常是完美的,因此加强财务风险传导系统内因子的组合,加强其控制力度是十分重要的。

阻滞风险传导路径的策略还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检测与分析,提高风险的预见性和有效性。在制定财务风险传导控制策略时不仅要考虑风险载体等因素,还要求制定的策略有一定的可预见性,不是出现问题后采取措施解决而是在未给企业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之前将风险规避掉。

(三)提高财务风险阀值策略

财务风险流潜藏在风险源中,通过提高企业的风险阈值能够有效延缓风险源迸发风险流。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阈值策略的主要方法有:一是企业采用柔性化管理方式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二是尽量避免企业财务阈值降低的事情发生;企业采用柔性化管理是指企业能够快速采取有效措施对财务活动中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所引起的不确定能力进行处理,这种能力主要有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点。缓冲能力是企业处理各种财务风险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其基本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适应能力则是企业在出现财务风险时通过适当调整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创新能力则是企业通过新行为、新策略来对外部、内部环境造成影响,进而达到控制财务风险传导的目的。企业结构不合理或者财务活动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阈值。因此企业若想避免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阈值就应该加强企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完善财务监管制度。

[参 考 文 献]

[1]丁瑜瑜.论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机理与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15,7(4):69-70

第6篇

一、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本金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二、两种不同观点的比较

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财务风险概念,应当说有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对风险的描述是一致的。风险在经济学中与不确定性有相似之处,即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如果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念不可以推算时,则认为是不确定。风险具有两面性,它可能带来意外的损失,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收益,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注重风险的不利性方面,认为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均包括筹资所带来的风险。第一种观点把筹资风险做财务风险其中之一。而第二种观点则把财务风险集中表述为筹资风险。

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显而易见:

第一,两种观点表述的财务风险的内涵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财务概念理解的不同。第一种观点从财务本质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财务的本质指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生产经营中体现的资金运动这一财务现象;一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体现的生产关系这一财务本质。从财务现象观察,它体现为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从财务本质观察,在这些资金运动过程中,无一不体现着各种关系。那么,财务风险应是涵盖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及处理生产关系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第二种观点理解的财务是从财务的中心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他们认为财务的中心在于货币资金的运筹帷幄,同时认为财务的起点、终点均是货币资金。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也就可以使企业的资金运动比较顺利进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状,即当某些企业破产或倒闭时,它的资产拥有额上亿元,利润额上千万,这是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盘活货币资金。也就是说货币资金的周转不当。

第二,两种观点表述的财务风险的外延不同。第一种观点表述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受损失的可能。显然,财务风险的外延宽广,包括了所有财务活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第二种观点则仅是指由于货币资金不能到期偿还债务而带来的风险,来自于企业负债融资。由于外延的不同,导致两种观点阐述的财务风险不同,前者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风险。后者仅指筹资风险。

第三,财务风险的来源不同。第一种观点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1)筹资活动(与前相同)。(2)投资活动。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长期投资中,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另一部分来自于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产的结构不合理、政策制定不恰当、市场供求状况、价格变动等影响而发生的风险。(3)资金回收。主要来自于销售环节,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中,是否及时、足额的回收货币资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把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一律推向市场,公平竞争,信用工具作为搞活流通、繁荣市场的剂,已为企业广泛使用。这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业务开展,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因为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4)利润分配活动。在企业效益有保证,资金周转正常,调度适当的情况下,合理的分配收益,会提高企业的声誉,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企业今后的筹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利润分配也有一定的风险,如企业资金紧缺时,以过多的货币资金对外分配,会降低企业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而如果企业不给投资者一定的现金分配,单独采用配股方式,以股票作股利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5)来自于其他方面。在第二种观点中,资金无非来自于投资人或债权人。如果资金全部来自于投资人,则没有财务风险。例如有4位投资者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各出资25%,股本全部自有,此公司拥有相当高的经营风险,且每位投资者均须承担这种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但如果公司资本50%来自于两位投资者提供的负债资金,这时,公司的经营风险事实上只有两位提供权益资本的投资者承担,从而使股东(投资者)的风险较未使用负债之前要高出一倍,这种公司采用负债融资后所有者所担负的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即财务风险来自于负债融资。

三、作者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财务要领,界定财务风险定义。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剔除两种观点的相同部分,不同部分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对财务如何理解。关于财务的科学定义,经历了一个演化进步的过程,从早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资金运动即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体现企业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社会主义财务;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事务及关系论,即财务就是社会财富方面的事务或业务。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和增值,并引起财产物资变化的经济活动,就构成了各利益主体的财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运动表现为资金运动;还有财务职能论,把财务定义为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活动的总称。从财务定义的发展不难看出,对于财务,都趋同于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因为这一定义抓住了财务的本质特征。一是表明财务与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二是财务与资本运动密切相关;三是财务与现代企业制度密切相关。而第二种观点所述的财务显然不恰当,它只阐明了财务本质的一部分内容,从这一角度来讲,财务风险第一种观点比第二种观点要科学、恰当。

(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不能只站在某一学科角度。我们知道,财务风险最早见于财务管理课程中。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一是财务风险。这里面的财务风险仅指由于财务杠杆增加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这种风险随着负债比

第7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企业失败财务失败财务困境

一、财务危机概念的发展过程

(一)国外财务危机概念发展过程国外财务危机概念发展经历了以下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多数学者认为,财务危机即为企业破产。其涵义相对单一,表述也不是很具体。1966年Beaver在对79家财务危机公司包括59家破产公司、16家拖欠优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债务的公司的研究中认为,当企业宣告破产、无力支付到期债券、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银行存款透支等情况发生就属于财务危机。1968年,Altman在其研究中将财务危机表述为:企业失败包括在法律上的破产、被接管和重整(Altman.E.L.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ntAnalysisandPre--dictionofCorporateBankruptcy.Journal.ofFinance,1968),实际上是也是把财务危机基本等同于破产企业,进入企业法定破产程序。Deakin在1972年的研究中指出: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包括已经破产、由于无力偿还债务或支付债权人利益而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将财务危机基本等同于破产的研究众多,如Casey与Bartcrzark在1984年的研究中、Gentry在1985年的研究中、Aziz在1988年的研究中、Gilbert在1990年的研究中都将财务危机定义为宣告破产的企业。第二阶段:扩展阶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于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的涵义也随之需要扩展。由此,Carmichael在研究中则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债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Michael和Zopounidis(1987)根据以往关于财务危机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从财务角度看,财务危机包括资产净值为负、无力偿还债权人债务、银行存款透支、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延期支付货款、延期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等情况。第三阶段:继续完善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逐步发展,企业则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许多研究者对财务危机概念做了更为细致和完善性的研究,以使得财务危机理论能更深入的随时代的发展而延伸。1994年Altman在企业面临财务困难的多样性基础上,提出了财务危机的其他一些更加广泛的概念,包括:破产(Bankruptcy),主要是财务危机在法律上的界定;失败(Failure):考虑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条件下,投资报酬率低于行业平均回报率;无力偿还债务(Insolvency):从破产角度可认为企业的净资产为负;违约(Default):企业违背了与债权人签订的合约并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本质上讲,违约也属于无力偿还债务。此时,研究者对财务危机的涵义有了较为完整的表述。直到2000年,Ross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对财务危机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表述:其一技术失败,即企业无法按合约付息还本,履行债务;其二会计失败,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其三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破产后仍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最后是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由于债务人无法到期履行债务合约,并呈持续状态时向法院申请破产。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对“财务危机”概念的探讨与研究几乎趋于完善,笔者认为,以Altman和Ross对财务危机的定义是最为清晰和完整的。

(二)国内财务危机概念发展过程在我国学术界对于“财务危机”概念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余绪缨教授在1996年将财务危机按危机程度的不同分为技术性失败和破产两种。指出技术性失败即为企业无偿付能力,是指企业的总资产虽然超过总负债,但由于资产配置的流动资产严重缺乏,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而破产是财务危机的极端形式,是指公司的全部债务超过其全部资产的公平估价,公司的净资产出现负值。谷祺、刘淑莲、赵爱玲等学者在延承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对财务危机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由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而引发的支付能力不足,通常是暂时的困难,随后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通过资产抵押等借新债还旧债。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破产,但企业将会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如增加资本成本或提高财务风险。破产是财务危机的一种极端形式,将直接导致企业终止营业转入清算,当企业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同时出现时,企业破产便无可挽回。陈文浩与郭丽红(2001)年对财务危机的概念做了重新定义: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其极端形式是企业破产。研究者认为,当企业同时面临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的时候,企业所面临的破产便无回天之力了。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多元化经营导致的证券投资组合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经营杠杆的负效应和财务杠杆的负效应等。

二、财务危机涵义的界定

(一)财务危机的理论界定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具有客观积累性、多样性、突发性、灾难性等基本特征。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后,其各项财务指标会发生异动,如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现金流量入不敷出、存货大量积压、主营业务收入严重萎缩、关联方交易及外来补贴增加等。财务危机的发生通常会经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资金不足、债务延期支付到其后周转不灵、债务违约,再到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企业丧失清偿能力最终走向清算破产。

(二)财务危机的实证界定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定义财务危机,目前国外学术届主要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破产企业;其二在破产企业样本的基础上,扩大了财务危机企业的样本选择范围,除“破产”外,财务危机的表象还包括:“银行透支”、“末支付优先股股利”、“债券违约”等。从国内实证研究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研究人员借鉴了国外研究的第一种做法,选择上市公司被ST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志。这样定义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一思路实质上简化了危机的内涵,赋予样本企业以明显的标识;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由于破产程序滞后,企业出现严重危机到破产还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目前通过标准途径破产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破产企业不适应研究的需要。因此,研究人员选择ST标志除了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也考虑到我国ST制度的相关规定决定了ST标志,适合代替破产标志参预财务危机预测研究。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或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该公司的股票被特别处理,成为ST股。笔者认为,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下,把公司被特别处理(ST)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标志是可行的。

三、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财务失败、企业失败等概念的辨析

第8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企业失败;财务失败;财务困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一个又一个曾经有过许多辉煌业绩的企业走向死亡之海,究其根本原因,归结为一点:财务危机(financialDistress)。可以这样说,财务危机才是企业最终经营终结的主要原因。财务危机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失误,导致财务失控,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最后导致企业退出市场。那么什么是财务危机,如何界定财务危机的概念,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起点。财务危机在国内更多的被称为“财务困境”和“财务困难”,学术界对财务危机的涵义的探讨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对其概念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深入着,对财务危机概念有明确的界定,是为我们对防范危机做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关键。

一.财务危机概念的发展过程

(一)国外财务危机概念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财务危机涵义单一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者认为,财务危机即为企业破产。例如,1966年Beaver[1]在对79家财务危机公司包括59家破产公司、16家拖欠优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债务的公司的研究中认为,当企业宣告破产、无力支付到期债券、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银行存款透支等情况发生就属于财务危机。1968年Altman[2]在其研究中将财务危机表述为:“企业失败包括在法律上的破产、被接管和重整”,实际上是也是把财务危机基本等同于破产企业,进入企业法定破产程序。Deakin在1972年的研究中指出: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包括已经破产、由于无力偿还债务或支付债权人利益而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将财务危机基本等同于破产的研究众多,如Casey与Bartcrzark在1984年的研究中、Gentry在1985年的研究中、Aziz在1988年的研究中、Gilbert在1990年的研究中都将财务危机定义为宣告破产的企业。

第二阶段:财务危机涵义扩展阶段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于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的涵义也随之需要扩展。由此,Carmichael在研究中则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债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Michael和Zopounidis[3](1987)根据以往关于财务危机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从财务角度看,财务危机包括资产净值为负、无力偿还债权人债务、银行存款透支、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延期支付货款、延期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等情况。

第三阶段:财务危机内涵继续完善阶段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逐步发展,企业则面临新的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研究者对财务危机这个概念做了更为细致和完善性的研究,以使得财务危机理论能更深入的随时代的发展而延伸下去。

例如,1994年Altman[4]在企业面临财务困难的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出财务危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破产(bankruptcy),主要是财务危机在法律上的界定;失败(failure):考虑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条件下,投资报酬率低于行业平均回报率;无力偿还债务(insolvency):从破产角度可认为企业的净资产为负;违约(default):企业违背了与债权人签订的合约并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本质来说,违约也属于无力偿还债务。此时,研究者对财务危机的涵义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表述。直到2000年,Ross[5]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对财务危机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表述:其一是技术失败,即企业无法按合约付息还本,履行债务;其二是会计失败,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其三是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破产后仍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最后是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由于债务人无法到期履行债务合约,并呈持续状态时向法院申请破产。

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对“财务危机”概念的探讨与研究几乎趋于完善,我们可以看出,以Altman和Ross对财务危机的的定义是最为清晰和完整的。

(二)国内财务危机概念发展过程

在我国学术界对于“财务危机”概念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

国内学者余绪缨在1996年将财务危机按危机程度的不同分为技术性失败和破产两种。他指出,技术性失败即为企业无偿付能力,是指企业的总资产虽然超过总负债,但由于资产配置的流动资产严重缺乏,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而破产是财务危机的极端形式,是指公司的全部债务超过其全部资产的公平估价,公司的净资产出现负值。

谷祺和刘淑莲、赵爱玲等许多学者在延承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对财务危机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认为,由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而引发的支付能力不足,通常是暂时的和比较次要的困难,一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通过资产抵押等借新债还旧债。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破产,但企业将会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如增加资本成本或提高财务风险。破产是财务危机的一种极端形式,将直接导致企业终止营业转入清算,当企业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企业破产便无可挽回。

陈文浩与郭丽红(2001)年对财务危机的概念做了重新定义:“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其极端形式是企业破产。”[6]研究者认为,当企业一个组织同时面临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的时候,企业所面临的破产便无回天之力了。那么,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企业自身多元化经营导致的证券投资组合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经营杠杆的负效应和财务杠杆的负效应所等。

二.财务危机概念探讨

(一)财务危机的理论性界定

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它具有客观积累性、多样性、突发性、灾难性等基本特征。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后,其各项财务指标会发生异动,如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现金流量入不敷出、存货大量积压、主营业务收入严重萎缩、关联方交易及外来补贴增加等。财务危机的发生通常会经历多个阶段,是一个渐进到爆发的过程,从最初的资金不足、债务延期支付到其后周转不灵、债务违约,再到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企业丧失清偿能力最终走向清算破产。

(二)财务危机的实证性界定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定义财务危机,目前国外学术届主要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破产企业。另外的一批学者在破产企业样本的基础上,扩大了财务危机企业的样本选择范围,除“破产”外,财务危机的表象还包括:“银行透支”、“末支付优先股股利”、“债券违约”等等。

从国内实证研究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研究人员借鉴了国外研究的第一种做法,选择上市公司被ST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志。其一,这一思路实质上简化了危机的内涵,赋予样本企业以明显的标识。其二,我国的情况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由于破产程序滞后,企业出现严重危机到破产还要经历相当长的一个过程,目前通过标准途径破产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破产企业不适应研究的需要。因此,研究人员选择ST标志除了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也考虑到我国ST制度的相关规定决定了ST标志比较适合代替破产标志参预财务危机预测研究。再有,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或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该公司的股票被特别处理,成为ST股。对上市公司而言,出现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为负值和当年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情况,一方面预示着该公司的财务情况陷入一种非暂时性的困境,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会严重损害其在股民和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其进一步筹资渠道受阻。这时企业的财务危机己经与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周转不畅和暂时的信贷危机有了本质区别。笔者认为,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下,把公司被特别处理(ST)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标志是可行的。

三.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辨析

(一)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的区别

1、概念不同

财务危机如上所述:是财务状况恶化的种种经济表象,这种表象到达一定的程度,最终会导致企业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等极度恶化,对企业持续经营形成了重大威胁,最后导致企业破产。

而财务风险仅仅是企业风险中的一个方面,它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经营和收益产生不确定的因素。但并不是实实在在确定发生着的事情。财务风险并不一定能够造成企业的财务恶化问题,因此,对企业持续经营只存在可能性的影响,他的影响与企业为风险而投入的未来预期收益成正比。即,未来预期收益逾大,不确定性越高,企业财务风险就越大。

2、产生的原因不同

在实践中,财务危机往往是由于企业存在落后的管理观念、管理层错误的决策行为、企业资源没有合理配置,以及管理层对风险应对措施的不当而产生的。然而,财务风险通常是由于企业筹资决策引起的。企业想要发展壮大,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外部资金,当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原理,通过筹集外部资金发展企业,必然带来资金成本,这样就为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

3、对企业的影响不同

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财务危机是财务状况逐渐恶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现金流量不足、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以及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由此看出,财务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带来损失,只是损失的程度是不一致,有大有小。而与财务危机的影响所不同的是,财务风险指的是收益的不确定性,它给企业带来的既可指是损失,也可能是收益,若是企业对资金运筹加强管理,是有可能获得超过预期收益的。

4、防范措施的出发点和方法不同

笔者认为,财务危机的发生必然导致损失,只能通过预控、预测等管理手段避免或减少损失;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是争取获得风险的收益,避免风险的损失,因此针对二者的管理出发点并不一致,前者以减少损失为出发点,后者以尽可能获得收益为出发点。

那么相应的防范措施也有所不同,面对只给企业带来损失的财务危机,要想防止其发生或者尽量减少其发生的次数,我们可以采取定量措施和定性措施。定量措施就是目前很多学者所研究的企业需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同时,为了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企业有必要结合适当的定性分析,其目的在于该模型可以提前发出警告信息,以便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那么对于财务风险,企业实则是没有办法阻止其发生的。因为只要企业举债,就要承担利息,就会有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应该从根本上是为了使企业未来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增加的措施。比如运用财务杠杆,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经营,使得风险得以分散,使财务损失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二)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的联系

1、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都是财务现象的描述

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都是与企业的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紧密相连,财务危机描述了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关系紧张所表现出的经济现象,而财务风险概括了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的外界因素、企业自身因素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企业获得的结果与预期的偏离。但是,从它们所反映内容的范畴来看,则都是对企业财务现象的描述。

2、财务风险是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

任何企业在经营生产活动过程中,都存在着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风险,这些风险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当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措施出现问题,并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那么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直接导致财务危机成为现实。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因果关系上来讲,财务风险是财务危机管理控制中事前预控环节的一个控制对象,财务风险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3、财务危机反作用于财务风险

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现金流量不足、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以及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财务危机一旦发生,会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不可控程度进一步的加深,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的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经营结果与其预期的偏差随之增大,即,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危机可以反作用于财务风险,财务危机的加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大。

总而言之,财务危机是一个逐步发生的过程,而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财务危机可能滋生于财务风险,且财务危机的发生可能加剧财务风险。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他们两者是既有区别又存在紧密联系的。

四、企业失败、财务失败、经济困境与财务危机的辨析

(一)企业失败包含财务危机

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研究认为,“企业失败可以分为经济失败和财务失败两大类。”[7]那么,在研读其研究结果后,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失败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税后收入不足以弥补其生产成本,并使其投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从而使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走向失败。企业面临经济性失败,应设法及时进行挽救,若挽救无效,则只能转入破产清算。

企业失败的第二类——财务失败,其概念似乎并不如经济失败那样明确,一般是指企业不能履行对债权人的契约责任,所以,又称作契约性失败。但根据失败的程度和处理程序的不同,又可分为技术性清算和破产两种:

技术性清算,是指尽管企业的总资产超过总负债,但由于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差,无法转变为足够的现金,用于偿付当期债务,即企业已经无偿付能力。这种财务危机可能具有暂时性,可通过有效的补救方法使企业免于清算,如果补救无效,则企业就要被迫停止经营,进行清算;破产是企业失败的极端形式,是指企业的全部负债超过其全部资产的公平估价,使企业的净资产出现负值。

可见,企业失败包括暂时的财务危机(技术性无偿付能力)到破产之间的整个范围。

(二)财务失败是财务危机的终极表现。

财务失败(Financialfailure)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实质性地减弱,其持续经营遇到了困难。表现为:严重亏损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无法支付优先股股利,资不抵债。《破产法》对于企业破产的定义,这是最常用的判断财务失败的标准。另一种判断财务失败方法,可以以证券交易所对连年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

从这个表现形式来看,财务危机和财务失败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而在定义上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财务危机有程度可以划分,当财务危机到达企业无法持续经营时就面临着破产,这时企业即为财务失败。也就是说,财务失败是财务危机的终极表现。

此外,“经济困境”的涵义与财务危机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经济困境的范畴可以包含区域经济困境,国家经济困境,行业经济困境以及企业经济困境,其中企业经济困境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管理不善或外界因素导致自身面临的财务困境。这与财务危机亦然存在很明显的概念性差异,在研究财务危机时,我们有必要清晰的辨别这些易混淆的概念,对概念的辨析有利于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R,Beaver,FinancialratiosasPredictorsofFailureEmpiricalResearchinAccounting:SelecetedStudies1966,Accountingresearch

【2】Altman,E.L.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ntAnalysisandPre-dictionofCorporateBankruptcy.JournalofFinance,1968,(9)

【3】MichaelDoumposConstantinZopouidis,AMultinationalDiscriminationMethodforthePredictionofFinancialDistress:TheCaseofGreece,MultinationalFinanceJournal,1999,3(2)

【4】E,I,AltamanAFurtherEmpiricalInvestigationoftheBankruptcyCostQuestionOfFinance,1984(39)

【5】StephenARoss,CorporateFinancial(5thEDITIOI),Mc,GrawHi11,2000,8

【6】谷祺、刘淑莲,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会计研究[J],1999,(10)

【7】赵爱玲,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与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0第21卷

【8】陈文浩、郭丽红,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浙江财税与会计,2001(10)

【9】余绪缨,企业理财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8)

【10】吕长江、徐莉丽、周琳,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与财务破产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4,(8)

第9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1.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

2.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3.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4.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5.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