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6:00: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是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以及社会化方面,具有学校难以起到的作用。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福尔贝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里,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构建三位一体化教育,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尤其是80年代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愈加强烈,他们不惜代价,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乃至一个好的大学,然而却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这又以思想教育的削弱最为突出,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家庭教育观念片面
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持这种观念的家长把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认为家长的义务是解决孩子的吃、穿、住、用及其他花销。这些家长往往用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否,衡量自己对孩子所尽的责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在这种家教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初中学生的需求发展出现畸形,高级需求-精神道德需求萎缩,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障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传统观念深深扎根于广大父母的心中,这种心态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感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的将来进行设计,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智力、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以及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庭私事。结果,必然导致家教态度和行为的偏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
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是不科学的,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有突出表现三种形式:a.溺爱和过分保护型,以溺爱为特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不能正确把握感情的分寸,被爱心蒙住了眼睛,不但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而且还言过其实地称赞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结果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唯我独尊、好高骛远,为所欲为等性格缺陷。b.过分严格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恪守"不打不成才"的信条,对子女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这种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抗意识,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c.放任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孩子不管不问,听其自然,这会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制,善恶不分,易受外界诱感,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约束,有时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
(三)家庭气氛的不和谐
家庭气氛往往通过家庭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出来,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和经常打架争吵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残缺重新组合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家庭婚变父母的精神压力较大容易沉闷暴躁,喜怒无常,从而导致对孩子缺乏耐心关怀和理解,容易使孩子脱离健康的家庭教育,受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误入歧途。案例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创伤,比其他行为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理创伤更多更大。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缺乏耐心,固执已见优柔寡断,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二、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物质生活的"营养过剩"而在心理需求上"营养不足"的困境,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常被搁浅。因此家长要及时转变自己的家教观念,摒弃以往那种只顾子女智力投资和学业成绩的错误观念,树立新的家教观念,理智地爱护子女,降低过高的期望。
(二)创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世风民风皆起于家风",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过去人们所倡导的"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前提是家庭成员要团结,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否则,夫妻反目,整日争吵,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孩子会漫漫养成自私、虚伪、说谎、冷漠的心理,对他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家庭,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伤心泄气的样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造成儿童心理扭曲,性格缺陷,行为失当的根本原因,还是家长自身精神的贫乏、失误和偏颇。所以,教养子女,根本的是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自己做出好榜样,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纯净、更美好。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让他们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已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应切实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们,和他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南部,是藏、回、汉等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由于受历史、经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受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对孩子的家庭、特别是家庭德育教育重视不够。本文从自己的教育感悟出发,就甘南藏区学生家庭道德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甘南藏区 中学生 家庭 道德教育
一、家庭德育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市场经济引领下的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成败不仅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而且会影响整个中华民族正确价值观塑造。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德育工作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被一致视为是家庭和学校的首要任务。说到“教育”这个词,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学校。其实,多数教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专门针对一个孩子付出家长所满意的教育,大多情况下,老师们只是按照同一个规则要求去面对很多的学生,行使自己的教育职责,而被老师们认同的教育规则和要求,不一定适合不同家庭的孩子。所以就德育教育而言,只有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真正的教育者。因此家庭教育德育是当前每个家庭所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德育教育体系中,家庭德育教育作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甘南藏区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德育教育的内容片面空洞
由于甘南藏区大多家长知识文化层次低,不懂教育,又不肯学习。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仅仅限于“不能干坏事,做好人”的说教教育,德育教育没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和内容。
2.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
在甘南藏区许多家庭父亲就是一家之长,家长制作风比较突出。当孩子做错事情时,不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去教育感化,不会和孩子平等对话沟通,认为父亲和孩子讲公平、谈平等就是犯上作乱。孩子若犯了错,就横加指责,甚至动手体罚。因此,孩子犯了错也因害怕家长体罚而不愿意告诉家长。
3.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对孩子缺乏信任
甘南藏区孩子个个能歌善舞、性格开朗。但有一个共性,就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拘谨,不敢直视陌生人的目光、胆小害羞。究其原因,就是家庭疏忽了对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因为担心孩子犯错误,把许多本来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长代做了。孩子在生活中缺乏大胆实践,办事能力和沟通水平大大受限,学习生活中表现得很不自信。
4.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受家庭受教育整体水平的影响,甘南藏区许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往往做不到,说话很随意、轻易许诺却不兑现诺言,而且有些家长自身就有酗酒,打麻将,好逸恶劳,作风不规,不讲礼貌,不注意公共卫生等不良习惯,这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
三、家庭德育教育的对策
1.家庭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藏区中学生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知识面比较狭窄。往往重视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轻视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此,家长必须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
②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知恩图报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家长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家积极营造尊老爱幼、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和谐氛围。
③激发爱国爱教热情。藏区孩子大多信仰佛教,佛教思想里有许多劝谏信徒爱国爱家、为人处世的故事。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的素材。
④培养独立的人格魅力。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形成独立的人格。
2.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
①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起表率作用。调查显示,孩子进步的力量源泉,70%来自父亲和母亲。“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家庭德育教育方面尤其符合实际。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②保持同孩子交流。在生活中,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莫过于感情交流和平等对话,只有在亲情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家长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也才能畅开心扉面对家长。
③要以鼓励为主,不能用粗暴强制的方式。中学生随着知识见识的不断增长,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如果家长遇事不讲道理,或不把道理讲透,孩子从心里是不能接受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和表扬,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努力。
④家长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个人素养。家长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及文化知识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就不会太好。
家庭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甘南藏区这样一个家庭德育教育普遍缺失的教育落后地区来说,教不好书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而育不好人则是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责任。因此,重视家庭德育教育对甘南藏区孩子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俊春.加德育教育构建和谐家庭【J】.黑龙江教育,2006
我是一个比较关注孩子成长的人,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都试图去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才能与她沟通,引导她去走好每一步。
当然,每个孩子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所以,我认为,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有发言权。在这里,我也只是谈谈我当家长的一些故事或是体会,算是抛砖引玉吧。
第一,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容易发怒,说话也很偏激?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急剧变化的时期,比如男孩子开始长胡须,声音也变粗了,甚至会有遗精的现象;女孩子乳房开始发育,有了月经。这些变化,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很突然的,假如事先没有准备,他们会惊慌不安,会烦恼,以为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尤其他们不了解别人其实也和他们一样面临同样的烦恼,因而,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他们变得特别敏感,也特别自卑。我知道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很早就告诉了孩子这些常识,所以孩子能从容应对,情绪上的波动相对也少些。假如有的家长还没有和自己的孩子谈论过这方面的话题,我建议你们不妨先看点书,了解一点常识后再去和孩子交谈。这方面的书很多,我推荐两本,是美国的学者詹姆斯·杜布森博士写的:《预备青春期》和《正当青春期》。这两本书我觉得家长应该和孩子一道来读。读完这两本书,我们大致就可以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面对哪些困惑,然后,对照自己的孩子来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做。我觉得除了孩子自身的困惑外,我们还应该主动和孩子谈一谈性,谈一谈爱情,告诉孩子一些他需要掌握的科普知识。因为你不谈,孩子也多的是地方去了解这些信息,比如网络,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一些校园文学,还有手机短信,不健康的信息多的是渠道!而这样得来的信息往往会贻误孩子。有的家长可能听说过,现在就有中学生在网上结婚,而且为数还不少!所以,我们不去争取孩子,网络、影视等传媒就会把我们的孩子争取过去!
除了这两本书,我还想推荐另外两本,是孙云晓、张引墨合著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和《藏在书包里的天空》,这两本书,都是采访实录,接受采访的基本上是中学生或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在中学阶段恋爱、甚至怀孕、堕胎。看的时候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我建议这两本主要是家长看,看了你就会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旦感情冲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而且还要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学生会这样?据我的印象,大部分学生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情,感到孤独。所以,你真的要格外关注你的孩子,多给他一份关爱。据我所知,有个别孩子甚至偏激地认为“亲情一钱不值”!这话很让我心疼。不论发生什么事,千万不要让孩子对家庭、对亲情失望!我女儿还在读小学时,我就告诉她:“不论你犯了多大的错误,不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也不论你挨了多严厉的批评,你一定要记住回家。只要你回到家里,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最怕的是孩子出走,所以,我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不论何时何地,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家永远是她最温暖的港湾,而且家里的大门永远对她敞开!我想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我也很高兴当别人要她回答“爱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她的回答是:“爱爸爸,爱妈妈,爱我自己。”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到了初二,我发现我女儿学习起来比初一时从容一些了,当然她的成绩不是很拔尖,她从小学开始成绩就没有拔尖过,但我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特点,我不会强迫她去争取班级前3名,毕竟班上的前3名只能给予3个孩子!
但这并不是说我不重视孩子的成绩,我一直鼓励她好好学习,而且找机会让她自己体会考高分的滋味。这次段考,她有两门考得很好,一门是英语,96分,这一直是她的强项;一门是地理,97分,全班最高分。而这一直是她的弱项。她跟我说,当地理老师报她的分数时,全班同学为她鼓掌!我就对她说,你看,考高分的感觉是不是很好啊?她笑着说,是。我又说,你看,地理一直是你认为最难学的,你现在都能学得这么好,我真为你感到高兴!这也证明了你的实力!最难的都能学好,其他的还有问题吗?她想了想,说:“应该没有吧。”我趁机鼓励她:“那就好好学,再加把劲?”她说:“我努力吧!”好,有了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不知道她在期末考试中发挥如何,成绩会不会上升?但我至少知道,她在努力。只要她一直在努力,我觉得这就够了。
所以我想对各位家长说,帮你的孩子确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先看看他的现状和他的潜能,尤其有些孩子目前成绩不是很理想,我觉得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办法是,你可以帮孩子制定一个分阶段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以他现在的成绩为基点。假如他这次只考了50分,那么,你最好不要期望他一下子可以升到80分或90分,当然这样的奇迹也可能会发生,但不论怎样,我们的期望值不妨低一点,比如说他下次及格了,你就可以奖励了。这样对于孩子的压力小一些,而且当他的成绩大大出乎我们意料地好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道分享这难得的喜悦!而这,更能增强他的自信心。
第三,给孩子一个笑脸
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在单位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真的很累,有时就不想说话。甚至还免不了受一些闲气,心里很窝火,脸色不自觉地就有些难看。但我现在总在进门之前提醒我自己:调整好心态,当孩子开门迎接你的时候,给她一个笑脸。这点很重要。让孩子看到我笑容满面,其实也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我很容易接近,这样一来,她对我就少了一份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有话也愿意和我说。而孩子说话时,我一般也是认真去听,很平等地对待她,这样,她感到了对她的尊重,所以,也乐于和我说话。有时是她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我当听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倾诉的欲望,我觉得我们最好做一个认真一点的听众,因为这表明你重视他,这种倾听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否则,他会觉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怎么办?到外面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结交不良少年,会早恋?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缺少亲情的温暖。我希望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偏激。
第四,多陪陪你的孩子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很孤单,缺少玩伴,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就又多了一个任务,陪孩子玩。我的同事和朋友都知道我对孩子看得重,许多的应酬和聚会我能推都推,一是我不大喜欢应酬,再有就是孩子的父亲不在身边,我不陪她就没有人陪她了。所以,我经常是和她一起去选择适合她读的书籍,看她喜欢的卡通,和她一道上网,和她一道玩扑克牌,一道搞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可以了解她的好恶,并适时引导她。所以,她虽然喜欢日本的卡通片,但她看过的并不多,就那么几部,像数码宝贝、魔力宝贝、棋魂、网球王子等,应该说,都经过了我的筛选。前一阵,她也很迷恋《火隐忍者》这部卡通,说实话,我很不喜欢这部卡通,里面都是一些暴力、舞弊的场景,但我也明白,正是因为这样,才迎合了学生的心理,所以很多人都很痴迷。我和她一起看,看的时候或看完后我们都有讨论,她发表她的观点,为什么喜欢看;我也说出我的观点,我首先赞同她所说的,很搞笑,有意思。但同时我也告诉她,我不喜欢这部卡通,首先是不喜欢那些人物的造型,很难看,没有美感;其次是充满暴力,而且鼓励考试舞弊,这些都会误导学生。我不知道她是否能接受我的观点,但至少我知道她很喜欢这种平等讨论的方式。早两天,她突然对我感慨:“哎呀,好久没看火隐忍者了,好象也不是特别想看了。”我听到这话当然特别高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观点多少影响了她?
平时,我的孩子喜欢听卡通歌曲,当她兴致勃勃地推荐我听时,我也总是兴致勃勃地去听,这样让她感觉到我和她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至少,假如我没有这个爱好,她还可以培养我。我也觉得是这样,我对于漫画与卡通的喜欢,完全是因为我的孩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追星,不希望她整天沉迷在流行音乐中,所以,我也很少听流行歌曲,听的话,也是听一些经典的,比如罗大佑,我就介绍我的孩子去了解他的音乐;我们也谈明星,在谈的过程中,我让她明白一条,明星和我们一样都是人,走近一看有的甚至还不如我们,所以,我们不如远远地欣赏他们在电影里演的角色。她自己的发现也证实了我的观点,她说,她发现《哈利波特》里面演哈利和罗恩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为什么呢?我说,这是因为在电影里,演员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化装、造型,有很大的改变,所以给人的感觉很棒,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卸了妆,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都很普通,很平凡。有什么必要去追他们呢?何况,那么多人喜欢一个明星,你觉得他会在乎你的感觉吗?她也觉得是这样。所以,我很欣慰,到现在为止,我的孩子还没有为哪个明星痴迷过。多陪陪你的孩子,陪他玩,陪他说说话,也许他就不会到虚幻的世界里去寻找精神的寄托了。
第五,了解你的孩子,信任你的孩子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探讨青少年教育问题谈到最多的就是“子弟教育”问题,都归责于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功夫,而家庭、社会教育完全不去谈及,甚至政府、公安部门都这样认为。把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一切不良问题全都归结于学校教育的失误和不是,包括学生生活习惯、家务劳动、人身安全、犯罪行为等教育,把责任都推卸给学校负责,这样的教育就等于学校教育。这是夸张和泛化了学校作用,把沉重的任务都推在学校身上,让其负担本身压力和外力压力。怎样正确看待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下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充分注重家庭基础教育
教育在人有生命之后就开始了征程,从婴儿出生到上学,最先进入家庭,他们成长的摇篮是家庭,是实行教育全过程中进行最根本、最起步教育的家庭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这是学校和社会教育都很难做到的根本功能。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培育人才需求,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和其他年长成员依照国家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对孩子实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所以,正确对待家庭教育应该依照国家教育目标,参看园、校教育教学规划、要求进行,以配合园、校教育完满完成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有早期性、根本性、长期性、持久性特征。家庭教育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起来更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分辨对错、善恶、美丑等使人终生受益,为今后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不应把家庭教育单纯等同于协助老师促进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要看作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体系工程。教育本身重点是应以品德教育为主的,培育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家务劳动、生活习惯、青春期教育、个性意志形成等方面,这样才能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自古以来,有很多名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时期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后才成为大家、名家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的看法对孩子成长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功能。
二、大力发展学校主体教育
在上学阶段的青少年受到的教育是最系统、最集中、最牢固的,它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学校教育优势诸多,所以青少年教育的核心在学校。当前学校是对孩子实行专门教育的机构,实行对孩子知识、技能、品行等全方位的补充教育。在校学生由于受教育时间几乎聚集,一天当中除睡觉、吃饭外,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进行全部时间的学习和活动,因此,学生们不得不全心接受学校教育和各种知识传播。雅致的校园、完整的校舍、洁净的楼道及各种教学设备、环境布置等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也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不断向上。在这样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里,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们对外部优秀环境的创新。学校育人作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学校教育起着主体作用,对个人起着动力、导向、保证作用。
三、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继续
社会教育无所不在,既是全方位的也是终其一生的。它对学生思想影响颇为广泛,提出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只要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人际关系等都会给学生渗透很多的影响力。特别是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侵入、安全诚信、不良文化因素等,都对学生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冲击,因此,对各种社会信息要积极引导学生并及时反馈,在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让学生不断加强应变和分析能力。在社会大课堂中,学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则,增进社会交际,适应现代社会。学校面对社会,社会投入教育。只有把学校和社会教育联合好,才能使教育切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需求,也使人的智慧、潜能能够全面展现。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担教育责任,互相促进,紧密相连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同时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一名在校学生、一个社会人。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成长都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开来,在具有一定教育的基础上走入学校进行继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引申、补充和完善,是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当然,优秀的家庭教育也对学校教育附有某种程度的影响、补充和促进。同时学校也需要积极与社会沟通,使社会了解学校情况,发动社会力量为学校教育施与积极帮助和除去不良隐患。家庭教育让人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学校教育使人知古鉴今、博览群书;社会教育让人知书达礼、和谐共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需要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尽管具备一定分工,但也要密切连接、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忽略任何一方教育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后果。需让孩子多方面健康成长,一定要树立完整教育思想,体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自然平和。
总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建“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极为深远地影响着我们。一个人成长、发育与发展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构成,往往教育成效全是这三方面综合的效果,假如三方面教育协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会被削弱。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董泽芳.教育社会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标准体重小幅提升,但仅为30%左右。偏轻体重态势依然严峻,接近50%,特别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差别不显著。城市超重、肥胖学生超过20%,农村肥胖学生稍低但出现明显增加的态势。循环机能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循环机能良好以上水平有提升,目前城市初中生超过45%达到优秀水平,农村相比落后15%。农村不及格率较大幅度回升。及格以下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呼吸机能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呼吸机能优秀率有提升,不及格率显著下降。但达到优良水平的尚不足40%。不及格率超过20%,超过60%的初中生呼吸机能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上肢力量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上肢力量优秀率有提升,良好以上水平超过60%,目前尚有超过30%的初中生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城市初中生不及格率又有回升态势。下肢力量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下肢力量优良以上水平有明显提升,超过50%达到优良水平,农村好于城市。目前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的初中生接近50%,城市不及格率超过10%。2.6柔韧素质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生柔韧素质优秀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良好以上水平超过60%,农村达到70%。不及格率下降态势,总体上超过3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有待提升。健康体能综合动态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有提升,平均仍为及格水平。城市男生平均分一直最低,农村女生接近良好水平,总体上农村初中生的平均分高于城市。(详见图7)综合评定达到优良以上水平的接近50%,优秀率有提升,不及格率处于下降态势,但城市学生的不及格率接近25%,现状不容乐观。整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各城市初中学生总平均分出现不均衡态势,提升的有8个城市,丹东地区最高,达到良好水平,接近良好水平的还有2个城市,抚顺地区最低相差10分。各城市农村地区也表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有8个城市的农村地区总平均分提升,3个地区达到良好水平,阜新地区最低与最高相差17分。(详见图9)各城市总体评价优秀率普遍提升,铁岭地区最高,接近20%;良好以上比例超过50%的有2个城市,接近50%的有4个城市。但仍有9个地区初中生不及格率超过20%,现状不容乐观。
2讨论与分析
初中阶段生理发育迅速,身高体重增加速度较快,各种机能逐渐增强,形态和功能趋近成人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反映人体的长、宽、围和厚度以及密度,是评价营养状况和形态发育及匀称程度的重要指标。近五年总体上辽宁省初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现状令人堪忧!70%学生亟待改善和提高,同时说明初中学生的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严重欠佳,说明政府、学校及家庭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农村超过3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城市为25%,说明城市初中生的循环机能好于农村。由此,农村学校体育体育工作必须加强,政府、学校甚至是家庭都应为此作出应有的努力。目前,初中学生呼吸机能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身体机能的良好发育才能为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此项如此重要的机能指标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是当务之急!整体上农村学生的上肢力量明显好于城市。城市学校和家庭应引起相应关注,这与每天锻炼一小时尚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保证现状有关。初升高体育考试中立定跳远一直是必测项目,相比之下当前状况不容乐观,说明学校、家庭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应详尽办法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此项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影响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目前状况与相关体育活动内容设置较少有关,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男女生之间等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非均衡发展的态势近五年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目前初中生整体体质健康综合水平虽出现提升趋势却仍没有突破及格线,学校、家长、政府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状的严峻,必须共同努力尽早突破此瓶颈。
3结论
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50%偏轻体重态势,超重、肥胖学生出现增加态势。循环机能良好以上水平有提升,超过60%的初中生呼吸机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超过30%的初中生上肢力量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下肢力量优良以上水平有明显提升,城市不及格率超过10%,柔韧素质超过3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有待提升。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有提升,仍为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初中生的平均分高于城市。城市学生的不及格率接近25%,各城市初中学生总平均分出现不均衡态势,多数地区初中生不及格率超过20%。总之,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4建议
4.1家庭教育机制必须适时跟进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保障。特别是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近乎成为盲区。必须跟进家庭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和投入更多精力的责任意识,初中期间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初始阶段,也是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启蒙阶段,家庭的责任重大。因此,必须加紧促成家庭教育立法,并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适时促进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4.2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必须有效落实
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应重点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的情况还不理想,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只有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才会形成。
4.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必须尽快完善
关键词: 初中生 厌学 家庭教育 心理成因 对策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就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现在的初中生的家长大多是在高考制度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或感悟到知识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刚刚学会学习的时候,就灌输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从他们呀呀学语开始就把他们困于方寸之室,学拼音颂古诗;入学以后,今天补英语,明天攻理化,节假日学钢琴,寒暑假练字;进入初中以后,因为要面临着考取重点高中的压力,孩子们每天都在学、学、学……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初中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有些好成绩是父母“看”出来的),父母就理想化地认为中学成绩应该好上加好。而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家长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加。父母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有些父母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实力,对他们没有较高的期望,得过且过,不积极鼓励孩子认真准备,刻苦学习。而孩子在清楚地知道父母对他要求不高时,便会顺水推舟,不作更大的努力,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学习主动性,渐渐厌烦学习。
2.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初中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3.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
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使,拼命要求自己的子女争气,事事要比同事、邻居的孩子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二是强化子女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4.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赖和懒惰。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5.家长不关心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又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非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6.家庭关系不和带来的负效应
有的初中生还受到严重家庭问题的干扰。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使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件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在我所执教的班级中就有好几个这种情况的学生。如小阳,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名存实亡,母亲另住别处,父亲每天深夜才回家,两个大人都不顾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教育,于是,小阳每天回家就是看电视、打游戏,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1.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乐于努力达到目标。
2.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家长应做到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学习,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据调查分析,有的学生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转变思想,认真多学点知识,可以学孩子的功课或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家教能力和水平。家长是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家长首先要持续更新、获取知识和经验,给孩子作出学习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无形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父母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3.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父母的鼓励、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要求学生做得最好,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要讲究引导方法,这样不良行为才能得以纠正。
4.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孩子心灵的创伤。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平时也尽可能主动与学校联系,交流子女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子女成长发展脉博。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父母的可效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是一名优秀的“雕塑家”。
参考文献:
[1]赖志奎主编.现代教育论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6.
[2]缪仁贤.21世纪家庭教育指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3]顾晓鸣.五大现代家庭教育观(理念与现实冲突).
[4]黄荣光.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5]梅明平.如何实现父母与子女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初中数学;后进生;成因;学校
农村学校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使后进生的形成有自己的特点。笔者认为,农村初中数学学科后进生的成因主要有三个:个体方面的原因、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性、学生所处的环境。
一、个体方面的原因
中学阶段,学生的各项生理及心理机能发展迅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生事物都怀有好奇心,但由于各种原因,对于突然涌现的事物适应能力并不强,因此在心理上会产生很多不良情绪。具体可表现在:情绪化严重,他们经常可以为一件小事情而伤心不已,甚至自暴自弃;自制力很弱,网络游戏等容易让学生上瘾,很多农村中学生会因为家里和学校监管不严,而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身心发展不稳定、不成熟,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容易冲动,意志薄弱,自控能力低,容易发生行为偏差,时间一长就会养成诸多不良习惯,进而在思想认识上也会产生偏差。同时,农村中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同于城市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有些农村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学习效率较低,有些对自身要求不严格的学生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致使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因素
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性
1.教材结构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
相对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更强。首先,初中数学扩大了数域,引入负数后,将小学数学飞跃到了有理数域;其次,由小学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由具体到抽象;还有,初中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几何知识,由数到形,有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2.数学课进度快、要求高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普遍感觉到数学课的进度比较快,要求比较高。例如,小学用了六年时间认识非负有理数,而到了初一最多用一月的时间就把数域扩大到了有理数域,并要完成一系列的混合运算,对此,一部分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出现思维转化难的现象。有些学生对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和定理的学习,有畏难情绪;还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的习题就厌烦,久而久之就成了后进生。
三、学生所处环境的原因
普得多摩(Prudho―mmeau)曾经通过对629名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后进生成因中有来自家庭及学校因素的有力介入。
1.家庭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源”,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奠基作用。可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家庭教育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从一出生就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父母从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方式简单。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忙于农活,没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个别家长沉迷于赌博和烟酒,这些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深远。
(2)家庭教育缺失,管理不到位。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心不成熟、心理不稳定、意志力薄弱。由于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他们容易产生行为偏差,在学习方面容易缺乏兴趣和动力,课后作业马虎了事,甚至抄袭,更不用说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了。学习中出现问题根本就不能及时解决,最后导致数学学科的成绩下降。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有些家长不重视教育,常在子女面前灌输“混个初中毕业证书就行,将来出去打工”的意识,并且长期与学校缺乏沟通,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使得学生家庭作业不认真完成,成绩下降。
2.学校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与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和教师的教学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
(1)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如城市,数学教师素质良莠不齐,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呆板及教学方法简单、落后,致使课堂效率不高。
(2)学校的管理理念偏差。目前,农村学校应试教育的思想仍有不小的市场,仍在以分数论英雄。在这样的环境下,后进生往往在教学中受到冷落,上课时很少受到关注;教师教学的难度与进度只适应班上数学成绩中上等的学生,使得本来在学习品质和学习积极性方面较差的学生变得更加消极和被动,导致他们怕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
(3)教师的教学失误。有些学习内容难度大、学习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对这样的问题,由于教师处理不当,或者重视不够,很容易形成学生两极分化的“分化点”。例如:七年级的几何推理,八年级分式的混合运算、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九年级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都是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化点。
3.社会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中学生当然不例外,来自社会的一些不利因素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大。
(1)读书无用论。一方面,当前的农村有一小部分人文化素质不高,依靠各种途径赚到了一些钱,他们就鼓吹“读书无用论”;另一方面,许多中专生和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没有使学生看到知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致使一些学生过早放弃了求学的观念,只想混日子,尽管这种现象是极少数,但对于心智还不是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
*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主要有:一是中考招生优惠政策大幅度向一般初中学校倾斜。*年*市面向一般公办初中学校(除示范高中初中部和示范初中学校外)招生的优质高中(省市示范高中)招生指标比上年增加了150%,从*年的400名增加到*年的1000名,占到了当年全市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18.5%。最大优惠分数从*年的30分增加到*年的50分。二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初中毕业、高中招生挂钩。规定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的不能取得毕业资格,综合素质评价全部达到A等才有定向生的保送资格。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得到了初中学校的真正重视并落到了实处。为保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公正,各初中学校都成立了由校长担任主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根据《*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和市政府、教育局的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办法,并组织成立各班级的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组织、指导、监督各班级评价小组按照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小组无记名投票的规定程序完成每名学生的评定工作。对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全部达到A等并报考优质高中定向生的毕业生,规定必须在校内公示栏公示7个工作日,全校师生无异议才有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报市招考中心时学校的校长必须签字。三是促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均衡。*年全市初中学业考试,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分布在全市城乡的162所学校,占到了全市参考学校总数的74%,600分以上高分学生分布的学校数比*年增加了47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加均衡。四是规范义务教育管理。*年*市对全市20所“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初中学校”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年11所学校停止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余9所2009年全部清理规范到位;另有2所增加(恢复)公办学校招生计划。五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成立了学校安全处,配备了车辆,安排了专项经费,实现了安全工作专人管理零的突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保持良好态势,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为普通高中学校领导布置课改实验培训作业
为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工作的实效,*市在利用教育城域网对全市所有高一任课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的有关要求,为参加培训的普通高中学校各级领导布置了培训作业。要求作业要依据新课改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并将作业成绩作为市教育局干部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作业题目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校长完成);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角色和作用(书记完成);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构想(教学副校长完成);后勤保障工作在新课程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后勤副校长完成);模块教学、学分认定的具体操作构想(教务主任完成);高中新课程实验中有效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教研室主任完成);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操作办法(政教主任完成)。
三、发挥示范高中示范引领,促进高中学校内涵发展
12月22日至26日,*市教育局在*市实验中学、成成中学、*四十八中举行了以“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为主题的“*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示范点’展示周”活动。本次“示范点”展示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动态展示、静态展示和电视展播及集印画册展示。其中动态展示和静态展示分别在三所学校同时进行,共组织了35节必修公开课(高一课程占到90%)、14节校本公开课,并有专家随堂点评,同时,三所学校还各自展示了本校学科集体教研、研究性学习汇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教学技能比赛、学生社团、教师论坛、社会名家讲坛等活动。特色版面展示则通过不同的形式,从各个角度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市示范高中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展现了这些学校的亮点和特色。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的2000余名领导、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观摩学习。与集中展示活动同步,*教育电视台开设“素质教育的殿堂,成人成才的摇篮——*市示范高中掠影”专栏,进行专题展播。
目前,*市已有26所学校基本达到市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标准,其中有20所学校基本达到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标准(含省属学校3所)。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高中学校达到29所,占到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30.2%。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数量占到全省省级示范高中总数的18.5%。
关键词:农村初中;两极分化;成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78-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法》中提出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而成为教育公平政策实施的瓶颈。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负面因素是形成两极分化的内在原因
1.自身的智力因素。有研究表明,学业成绩的分化与智力发展水平之间有明显的关系。有学者利用瑞文量表对学优生、学困生做智力测量表明:学优生组比学困生组的智力水平明显要高;学科成绩与智力水平的关系明显,数学、生物对智力要求比较高,语文对智力水平要求比较低。资料显示,这与国外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2.学习兴趣的缺乏和学习意志的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兴趣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实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予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气和信心。”而坚强的学习意志对学生学习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过程,它要求学生付出较多的脑力和体力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但遗憾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不愿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斗争。久而久之,形成了害怕困难、不求进取、意志薄弱的不良个性。
3.学生学习方法欠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是发挥学生学习才能的手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才能的途径。只有良好的学习才能而无恰当的学习方法,犹如有箭无弓。很多“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环节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只知道“埋头苦读”,却不知道“随机应变”,低效学习,结果费了很大的力气;上课时认真听课,可是一堂课结束时,刚刚才学过的内容就像沙子一样从脑中滑漏。久而久之,学业成绩不断下降,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二)学校教育是引起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外因之一。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出现问题的原因大部分在教育,不在儿童自己。”从培养目标上看,学校教育普遍存在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倾向,这种片面强化提高与分数有关的教育内容,忽视学生基础素质培养的情况,也背离了义务教育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根本目的。从教育方法看,教师急于提高分数,往往只看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不自觉,很少分析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简单地采取加班加点的教学,在教育过程中,强制执行统一性,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往往是过高要求的。而且,缺乏疏导,采取“堵”和“禁”的办法。这样不仅会形成越堵越对立,越禁越不止的局面,而且会使教师、学生感到窒息和压抑。甚至,有些教师把落后生概括为一字:“笨”。认为他们天生“笨”,毫无发展的可能,视其“异常”,甚至予以“歧视”。
(三)家庭教育问题是导致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又一外在因素。由于受教育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初中生家长未能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些家长家庭教育方法不恰当。在现实之中,许多农村家长并不顾及到子女的自尊心及其个性之发展,只知一味求全求好,却忽略了子女的点滴进步。对于犯错的孩子更是不惜批评,甚至采取不打不成才的粗暴态度来对待其子女,这就会极大地伤害初中生们的自尊心。这不仅无法改变子女的不良行为,反而还会容易强化这一不良习惯。再加上对独生子女无原则的溺爱和娇惯,放任自流,还有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以及特殊家庭等等因素,都是造成初中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二、应对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面对“差生”的学习,教育观念一定要转变。教师要有积极的期望,充分相信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教育、信念去支持学生的进步。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是动力的内容与源泉。也就是说,给“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满足学生内心的最基本的需求,进而实现学习能量的积蓄,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与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