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产业发展理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30 16:00: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产业发展理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产业发展理念

第1篇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demand for energy in China is increasing. In this situation, it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reduce the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oal production, make full use of low-carbon concept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so as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关键词】低碳理念;指导;煤化工产业

【Keywords】low -carbon concept; guidance; coal chemical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TQ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71-02

1 当下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当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攀升的新时代下,煤化工产业唯有不断的拓宽自身的发展规模,方能迎合人类不断递增的物质要求。根据当下的情况而言,我国大约70%的 火力发电(电厂)都是依靠煤燃烧来进行发电的,所以,我国火力发电(电厂)中最重要的发电原材料就是煤炭。而煤炭属于构造极其繁杂的一种键链结构,唯有采取热裂解的方式方能对其实施彻底的拆分。同时,煤炭也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种化工原料,其产物还能被当作工业燃气或化工原料。煤化工产业是一种以煤炭为主的产业,其更是我国人们赖以生存的能源产业。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速度正在日益加速,其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拓宽,有些煤化工项目的规模甚至多达数百万吨。除此之外,每年我各地区上报的正在拟建的以及正处于建设中各种煤化工项目都在快速的增多。与此同时,随着煤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空气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差,出现的雾霾天气也越来越多,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2 低碳理念指导下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

2.1 对煤化工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全面调整

产业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等统称为产业的内部结构。从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规模一直在不断地拓宽,从生产项目来看,其也在逐渐向外延伸发展,不但开发了甲醇和焦炭等项目,目前还在积极地促使煤化工项目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譬如煤制油灯以及二甲醚等等。然而,针对传统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模式而言,虽然煤化工产业的产能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可是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和浪费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新时代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改变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式入手,再借助新方法与新技术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以此减少工程的成本投入,从而推进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

2.2 多产业融合发展

在发展煤化工产业期间,诞生了一种非焦炭法熔池炼铁工艺。通过使用此种工艺可以有效地强化煤粉和铁矿粉等物质之间的反应。同时,煤炭也可被用作还原剂来还原氧化铁。在制作生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一氧化碳气体,而把产生的这些一氧化碳气体输送至发电站,则可用来生产电力等产品。众所周知,购置一套气化装置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所以,把其他产业与煤化工产业融合起来,除了可以有效地促进各个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之外,还可以使能源与资源的损耗实现有效地降低,同时也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其它产业和煤化工产业融合起来发展,可以使煤实现高效与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煤化工产业的长期发展。除此之外,有关单位还应该通过改革技术来推动减排市场的发展,从而促使煤化工单位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节能降耗技术、可再生能源以及核动力技术等的开发与利用,提高煤的循环利用率,提倡仰面消费方式,构建企业低碳生产环境,为煤化工产业的低碳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3 通过拓展产业链来减少二氧化碳在单位GDP中的排放

在未来的工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选取低碳排放的产品。实践经验证明,煤炭制油的办法并不能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所以,鉴于对长远发展的考虑,我们应当对煤化工产业的产业链进行全面的拓展。新疆、内蒙古、山西以及陕西等地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最多的地方,其几乎占据了我国70%的煤炭资源[2]。而我国沿海地区需要较多的煤炭,且通常都是通过铁路输送的方式来运输煤炭,所以,在输送煤炭时就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因此,出于经济性的考虑,不适宜在煤炭资源稀缺的区域发展煤化工产业,而生产甲烷工艺可以达到低碳的目的,所以,针对煤炭资源稀缺的区域可利用甲烷工艺来进行工业生产,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有效的提升。在利用煤气化制造天然气时,只会产生极少量的二氧化碳,而且与煤炭的输送不同,那些通过煤气所生产的天然气只需通过管道进行运输即可,沿海一带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办法来获取能源,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铁路的运输压力。另外,乙炔工艺也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尽管其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可是利用煤炭来制造烯烃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开发的项目。

2.4 重视水资源的承受能力,把握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应当对本区域水环境与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以全方位的考虑,根据水资源的整体规划来对本区域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确立,应当将水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充分借助地表水来发展煤化工产业。针对未通过评估认证的扩建、改建或新建的煤化工项目,不可允许其开工建设,不可允许其取水,更不可为其制定用水计划。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本区域环境的承载能力加以全面的考虑,应当遵循经济循环发展的原则,保证煤化工产业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实现最小化。

2.5 强化循环经济的贯彻与执行

循环经济是在新形势下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3]。因为此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因此,受到了有关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与赞同。因此,在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此种经济发展模式加以充分的应用,以达到降低成本和节能减排的目的,继而推动煤化工产业向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循环经济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发展我国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应该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贯彻与执行进行强化,以促进煤化工产业的低碳化发展,进而保障煤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

3 结语

总之,在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对低碳理念加以充分的贯彻与实行,对煤化工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强化循环经济的贯彻与执行,重视水资源的承受能力,把握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拓展产业链来减少二氧化碳在单位GDP中的排放,以此推动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涌,颜彬航,储博钊,等.高效、清洁、高附加值原则指导下适度、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J].煤化工,2012(05):1-6.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理念 煤化工产业 发展讨论

前言:现代社会已经从快速发展经济的误区中走出来,逐渐开始转变观念,力求能够以低能耗、低污染的原材料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全面倡导生态经济的发展。作为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所提出来的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全国以及全世界的广泛认同,环境保护在人类生存发展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像我国这样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大国来说,必须要降低煤炭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用低碳理念来指导煤化工产业在未来的发展。

一、浅析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和能源的占有量少,但煤炭的种类非常齐全,煤炭的产量能够占到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储量也能够达到百分之十一左右。因此,以煤炭为主要原材料的煤炭化工产业一直都是我国工业重点发展对象,得到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煤化工产业只有不断地扩大规模才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目前来说,我国利用煤炭燃烧所发电量在全国能源消耗发电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七左右,成为我国发电能源重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种原材料。煤具有非常复杂的化学结构,特别是其中的键链只有用热裂解的方法才能够对其进行彻底的拆分。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产物可以为化工原料气和工业燃气所使用,碳的轻组分甚至还可以直接被当做化工原料所使用,像针状焦和炭黑这样的重组分则可以被当做重液体燃料来使用。作为我国国民赖以生存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的煤化工产业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规模都在不断地加快和扩大,甚至有不少煤化工项目的规模都达到百万吨。不仅如此,全国各地每年所上报的正在建设中的和拟建的项目也正在不断地增加,没有减少的趋势。伴随煤炭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而来的就是空气质量的大幅度下降和雾霾天气的密集出现,如何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浅析如何用低碳理念指导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煤炭使用大国,在工业中对于煤炭的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并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工业生产对于煤炭的需求不减反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虽然全社会都在倡导节能减排,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业生产结构,依然将煤炭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那么无论是对煤炭直接燃烧还是将其用作化工生产的原材料,都势必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空气污染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煤电行业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产业界在对其进行探讨和改良之后,提出了在发电过程中提高二氧化碳捕集能力和能量的转化效率来实现减少对煤炭的利用。

1走多种产业共生的发展路线

首先,我们必须要正确面对我国石油短缺的现状,随着对原油的大量开采和利用,其质量在不断地恶化、产量也在不断地减少,但不能放弃对这部分原油的使用,可以采取加氢改质的方法对其进行利用。将其中存在的硫、氮以及氧气等杂质进行脱除,与此同时将烯烃进行全部饱和处理、芳烃进行部分饱和处理,这样就能够保证轻质油品在工业生产中的供应。我国的石油化工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采取加氢技术对原油进行提炼,虽然天然气在我国的储量也并不丰沛,但完全可以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来达到制氢技术的实现,将煤化工与石油化工通过氢气的利用和供应来达到完美的产业结合。在煤制氢的技术中主要是以煤气化制氢为主的,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气化及制氢技术,可以独立完成对其的利用和发展。通过对煤基氢气和石油的改质进行共生耦合在低碳排放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有很多化石企业也采用了工艺简单、投资少的延迟焦化技术来进行重质油炼,在大量建成焦化装置之后,我国每天的石油焦可以达到2000万吨以上的产量。但这种方法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向空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对环境会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因此,我国必须要采取措施用加氢改制对延迟焦化工艺进行取代,将这种不符合低碳理念的生产工艺方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淘汰。第二种路线就是将煤化工、建材、冶金和能源产业相结合,利用非焦炭法熔池炼铁,用煤炭做还原剂将存在于矿石中的氧化铁迅速还原为生铁,使铁矿粉和煤粉在熔池里进行充分的反应,最终能够副产出大量的一氧化碳。在煤化工业和发电企业中,一氧化碳可以作为生产二甲醚、电力和氢气的重要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煤炭。气化装置的成本并不高,仅仅占总成本的一半,如果采用这种路线,不仅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也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在炼铁之后所剩余的炉渣还可以被建材厂拿来利用,节能而且环保。这种工业试验装置在我国宝钢已经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通过对产业链的延伸来降低二氧化碳在单位GDP中的排放

在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煤碳制油的方式并不能够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并且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也不具备竞争力。另外,可以采取甲烷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在我国,内蒙古、陕西、新疆和山西一带是煤炭储量最高的地区,我国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煤炭都分布在这些地区,而沿海一带对煤炭的需求量较高,我国的铁路系统在分担这一部分的运输任务时负担极为繁重,并且要承担高昂的费用。所以,在煤炭总量并不充足的煤炭地区并不适合发展煤炭化工,而甲烷技术则成为这些地区发展工业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力措施。在煤气化生产天然气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相对较低,不同于必须经过陆路运输的煤炭,这些由煤气所制得的天然气完全可以通过管道进行长距离的输送,沿海地区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获得能源,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我国的交通运输压力,此举可谓是一举两得。而乙炔技术也符合低碳理念,虽然其工艺流程较长,但用煤炭来生产烯烃却具有极大的附加值空间。

三、结束语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减少碳排放量,就必须要坚持用低碳理念来指导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运用高效能的生产技术来完成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要借鉴外国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对我国的煤化工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加强对先进工艺的开发,实现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金涌,周禹成,胡山鹰.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J].化工学报,2012,01:3-8.

[2]阮立军.2013'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论坛在泰安举办[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3,03:52.

[3]王燕青.陕西煤化工产业链发展模式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第3篇

关键词:可持续;休闲体育;发展对策

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人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经济的发展也给一个国家和老百姓带来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加入WTO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将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建立在中国,为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如今我国的自然环境出现严重恶化、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平衡,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休闲体育如今是老百姓重要的休闲方式,体育产业开始越来越繁荣。要适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就要加大力度对休闲体育产业的改革,实现体育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特点

可持续发展,又称为永续发展,它主要是强调发展经济的时候,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要和保护生态与环境相协调,考虑下一代的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英文为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SD,早在上个世纪年代提出。这几年,我国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要考虑社会、科技、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要保护人类共同与普遍的权利。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的发展要符合国家的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范围。

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公平性,强调当代人发展的时候要与后展相适应,不能损害下一代的利益为代价。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我国的发展跟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我国要谨记单纯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才是维持我国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出现较大的浪费现象

我国地广物博,但是资源非常有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忽视了发展的质量,许多企业出现较大的浪费现象。虽然国家已经许多浪费严重的企业进行严重的整改,但是效果不明显。这些年来,休闲体育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浪费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例如一些体育健身房、健身俱乐部在日常的管理浪费严重 ,尤其是部分健身房过于追求健身房的华丽,装修都是使用高档材料,这与节能减排完全不适应。室内灯光等璀璨夺目,浪费用电,与环保理念不相符合。对一些可循环利用资源出现乱扔的现象,例如一些水、报纸等。

(二)部分企业出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也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可是现在许多休闲体育企业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效益,无视环境、资源问题,对社会缺乏责任感。据相关调查,一些生产体育用品、体育器材的工厂在经营过程中,随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给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给当代社会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影响。

(三)参加体育休闲的旅客缺乏环保意识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老百姓对于体育休闲的消费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消费的增长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大的助推力。可是,现在老百姓在参加体育休闲之余缺乏环保理念和低碳意识,一些大型的运动场所和体育休闲中心,经常看到是大量的老百姓留下的垃圾。据相关统计,部分大型的游泳池每天有几百斤的饮料瓶。

体育休闲中心,缺少对环保理念的宣传,部分体育中心,例如羽毛球馆、健身房等,缺乏垃圾桶。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大力度对休闲体育环保发展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要求体育休闲中心要符合环保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违法政府相关环保政策的企业,要进行公示批评,假如企业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资源浪费严重、干扰老百姓的生活等现象,进行关闭责罚处理。另外,政府要增加环保费用的支出,对于一些公共体育休闲中心,增加垃圾回收箱,在各个场合增加“清洁你我他, 环保靠大家”“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等标语,教育老百姓要文明出游、要进行文明锻炼等,对于一些不文明锻炼的,随地扔垃圾的公民要进行教育和处罚。

对于一些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企业,要给以奖励,包括税收方面的优惠,甚至通过官方进行公开表扬协助宣传。政府体育局每年对当地的体育休闲中心,健身房,运动馆等进行评分,督促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企业要加强全面成本管理

作为企业,从自身经济角度看,需要加强成本管理,降低资金投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国家的可持续政策来看,实行全面成本管理,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消耗,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作为体育行业的企业负责人,要树立成本意识,强化自身的环保理念。例如,在装修方面,可以使用一些环保材料,尽量以简单低碳为主,降低装修的成本。在日常行政管理,加强员工的节约意识,督促员工节约用水用电,电脑等电器不用要及时关掉,洗手盆和洗手间等地方要提醒员工要节约用水。办公室方面,在打印、复印等方面二手纸要循环利用,减少纸张的使用。公司在递交相关的总结、报告等,尽量使用电子版,实现管理的无纸化。体育休闲中心,可以安装节能电灯,节能空调等,这样可以节省公司的成本。

(三)加强对老百姓环保知识的培训

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辛勤付出,还需要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尤其是参与休闲健身的旅客。作为体育休闲中心,要给参加运动的旅客发放环保手册,可以将一些节能知识跟旅游指南、运动指南等结合一起。作为体育用品生产的企业,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绿色环保用品,例如环保手提包,环保运动服等,让老百姓通过接触绿色产品去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体育产业是经济产出的显著变量与文化要素,现在已经是现代生产力的主要构成部分。随着世界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体育产业。建设和谐社会,提升社会的文明素质是时代的主题,休闲体育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正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四)培养新型体育休闲产业人才

21世纪,是竞争十分激烈的年代,企业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需要各种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体育休闲产业,在发展阶段中,同样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环保意识的人才。因此,培养新型体育休闲产业人才,是当今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和主要途径。在培养人才方面,高校要将可持续发展意识、循环经济发展意识等列入到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保知识,为体育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总结

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今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指导思想,政府要加大力度对休闲体育环保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企业要加强全面成本管理、加强对老百姓环保知识的培训、培养新型体育休闲产业人才。(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红星,阳剑.大众文化形态中的休闲体育[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06)

第4篇

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高等职业教育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并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造条件,关键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握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强化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推进产教结合,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唯一选择。但是,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在社会上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究其根本原因,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以技术应用为中心,凝练区域、学校、专业特色的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当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主体,对打通和拓宽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发展通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此,必须确立以技术应用为中心,凝练区域、学校、专业特色的理念。一方面要求我们聚焦内涵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坚持“学有所得,得有所专,专有所用,用有所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体,不断凝练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有利条件,办出有地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本院具有办学特色的专业,为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多年来,我院以技术应用为中心,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发展能力、培育特色、发挥优势,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层次多样、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

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云南的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地貌波状起伏,山高谷深,河川纵横,多坝子和湖泊,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道路桥梁建设、养护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需要多种技能、工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学院根据云南所处的特殊区位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着眼于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的趋势,形成特色鲜明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适应了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的人才需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发展特色,是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形成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辐射工程监理(公路工程方向)、工程造价(公路工程方向)、建筑工程管理(公路工程管理)、建筑材料工程技术(材料检测)四个相关高职专业建成了一个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

二 以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产业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因此必须坚持工学结合办学思路,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校企共建利益共同体、大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等途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云南是一个山地占94%的边疆省份,93%的客货运输靠公路,汽车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必须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本,以培养学生“德、技、力”三位一体的核心能力和促进学生就业为落脚点,紧密依托学院云南交通汽车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汽车实训中心以及校外合作企业,加强校企联动,形成以培养区域汽车后市场所需的双高人才为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与建设,加强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建设;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为抓手,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扩展校内实验实训接纳能力,扩充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企业接纳、参与和安排的校企共建、共管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在汽车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以适应汽车后市场服务的需要,提高校办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职业氛围。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高职特色鲜明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区域内具有领军作用、在GMS国家内有一定影响、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起到示范作用。

三 以国际化、智能化、现代化为目标,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理念

21世纪高职的发展,应该按照“国际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定位,以“应用开发与技术集成”的基点,按照“聚集资源、聚合力量、聚焦产业、聚成品牌”的路径,使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走向深度耦合,主动服务区域产业的发展。为此,专业群的建设应确立以国际化、智能化、现代化为目标,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理念。

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为例,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群建设中,以具有现代工程机械的机电液维修与诊断,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具有工程机械操作、维修、管理等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学院本着突出“三化”特色,强化教育与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逐步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不断提升学生的技术运用和服务能力,着力搭建和充实学院的“三化”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阶段:国际通用基本技能实训。主要项目内容包括金工实训、工程机械柴油机拆装实训、工程机械底盘拆装实训和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拆装实训及工程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和检测设备的使用。

第二阶段:智能化专业核心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是学生在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上的专业技能提高,主要包括工程机械发动机、底盘、液压、电气、电控检修实训,以及工程机械的操作、施工及维护技术。通过基本的实训操作和工程机械故障分析的学习,能够对发动机、底盘、电气、液压等系统进行熟练的拆装、维修。

第三阶段:现代化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是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训,按照教学计划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完成工程机械的检修、故障排除和操作等工作,让学生对行业和工作岗位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性和对工作的责任心。使学生获得实际生产实践知识,巩固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学习企业组织管理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其中贯穿整个专业群建设的红线是国际化、智能化、现代化,学院将美国康明斯公司、中国柳工股份公司等企业先进的培训理念、培训资料、培训模式、教学方式引入工学单元教学中,贯穿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创新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体系,制定了一套完整、合理、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方案。以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和推土机等设备故障现象或要完成的工程任务为载体,以设备操作流程、故障诊断、修理过程、工程任务等工作过程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各工学单元的学习情境。

四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的理念

第5篇

关键词:包装产业;绿色经济理念;生态环保

中图分类号:TB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00(2020)09-0051-02

引言

自电子商务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以来,带动了数以万计行业的连带发展,尤其是快递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呈现势不可挡的发展情况。根据商务部消息,2019年我国网上零售业带动了全国快递业务量635亿件。如此庞大的快递数量带来的快递业务中所产生的包装废弃物是触目惊心的。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快递业务中塑料包装、透明胶带以及填充料等回收困难的耗材占快递物料耗材的91%。生产如此数量巨大的包装耗材不仅会给环境带来巨大污染,其不可回收的属性也使得其大量流入生活垃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而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制定了相关绿色发展计划,从而为包装产业指明了科学发展道路[1]。

1何为绿色经济理念

绿色经济理念是绿色发展新理念的一部分,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经济发展理念,目的是将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结合,要求任何经济发展活动都需要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同时经济发展也要从环境保护活动中寻找出路,实现“从绿掘金”。因此,绿色经济理念代入到包装产业的设计与生产活动中就分为两步,即简化包装生产步骤以及提高包装回收率,同时建立完整的包装回收机制。

2在包装产业中实施绿色经济理念

2.1标准化包装生产步骤

包装产业作为上游包装材料、设计等供应商与下游日化、家电、食品等用户群体的组合体,其研发、设计、生产、分发步骤是丰富的,并且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根据R.A.Frosch和N.E.Gallopoulost提出的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而延伸出的包装产业生态系统,可以明显减少包装产业的资源投入以及废料的排放,从而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生产目的。具体做法是将包装产业生产出的废料作为系统之内的另外一种资源,从而能够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起来[2]。同时简历包装生产标准规范,更加规范的生产包装有助于简化包装生产工序,达到减少耗材的目的。

2.2提高包装回收率

提高包装回收率首先需要注重包装选材以及包装设计。目前我国开始倡导绿色包装,因而优化包装选材是提高包装回收率的重要举措,优先选择可循环利用材料、可降解材料、天然材料,避免使用高污染材料、不可降解材料、补课循环利用材料是提高包装回收率的首要选择,只有在源头上把控好包装生产中的选材,才能够提高包装回收率[3]。在包装设计方面,要适度包装,提倡包装的简约美,在提高包装利用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包装的美观程度。

2.3建立完整的包装回收机制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在部分城市试点运行,我国的垃圾回收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并且完善中。然而,单独的物流包装回收系统尚未建立,并且仅仅简单地让物流包装进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回收并不能提高回收效率。因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包装回收机制[4],通过有偿、公益、积分等方式回收包装,不仅能够提高包装回收效率,减轻消费者日常分类负担,还能够培养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3绿色包装产业对消费者的影响

3.1培养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使得包装更加规范简约,能够帮助消费者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我国国民普遍素质程度以及环保意识距离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在简化包装、提高包装回收率方面下功夫有助于消费者直观地理解并且接受环保理念,树立环保意识。

3.2提高消费者的审美水平

以往包装产业充斥过度包装、包装繁琐的设计理念,使得消费者潜移默化地将铺张、华美的包装当作具有美感的包装。绿色包装的普及有助有消费者在更深的层面上了解并且接受包装审美的多样性,有助于消费者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3.3树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

近年来“天价月饼”“天价粽子”等产品层出不同,普通节庆礼品由于使用了繁复精美的高端礼盒价格翻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商家眼花缭乱的营销策略也在这个过程中迷惑了消费者,使得消费者产生盲从与攀比的心理。消费者盲目购买此类产品不仅仅导致了铺张浪费、环境污染,还使得社会充斥着消费主义,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绿色包装简约不复杂的特点以及其保护环境的天然特征有利于帮助消费者树立新时代消费的新风尚。

第6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县域工业;思路;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2-0035-03

古语有云:“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特征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事实已经证明,产业集群正在县域及以下地方形成,并且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当前,在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研究和探索用产业集群理念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和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集群与县域工业发展的关联度分析

产业集群是美国著名企业战略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首先阐述的一个概念。产业集群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大量集聚现象。事实上,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县域工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关联。

首先,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群依靠多个主要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始专业化分工,或因共享信息、市场等资源,在区域空间上集中形成与产业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和专业化分工,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生产集聚区。当县域内集聚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整个集聚区域内的企业都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促进县域中小企业的成长。

其次,学习与创新效应。县域企业相互之间模仿和学习,新知识能在县域内迅速扩散,起到技术的推广作用。同时,由于集群内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大量存在,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带来了利润,利润的存在又吸引了其他的企业不断学习和创新,促进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不断发展。

再次,品牌与广告效应。产业集群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后,会形成区域的特色品牌,有利于县域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也容易吸引外来企业的投资,从而增强县域的活力和竞争力,使县域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增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方式。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国内外实践表明,营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是发展县域工业的重要战略和趋势,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用产业集群理念发展县域工业的思路与策略

用产业集群的理念发展县域工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思路是:必须明确定位政府、集群企业和中介组织在实施产业集群化战略中的角色和作用。按照“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提升骨干企业,壮大县域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思路,以发挥县域优势为基础,以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方向,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以培植优势工业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延伸工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优势工业产业和优势工业产品,实现县域工业更高起点上的新跨越。

基于以上分析,用产业集群的理念发展县域工业的策略应该从政府、集群企业和中介组织三个层面来设计制度和政策,充分发挥三者的联动效应,形成县域工业发展的合力。

(一)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和服务职能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力量,但与政府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言,政府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动机。县域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1 产业政策的制定。地方政府必须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在规划的指引下推动产业集群健康稳定地发展。政府要明确优先发展的行业、重点扶持的产业和限制发展的行业,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和限制措施。政府要有抓重点产业的意识。在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时,突出重点产业定位,引导投资方向;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2 投资环境的优化。这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的优化两方面的内容。硬环境的优化主要指政府必须为项目的进入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电、路、通信等配套设施和完善的市政设施。特别要建立工业园区,营造产业集群平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档次应随着产业集群发展而逐步提高。软环境的优化主要指政府必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尽量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现象的发生;同时政府还要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及时发现并制止个别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3 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产业集群成长中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体系除提供适合集群发展的基础设施以外,还应包括信息咨询服务,负责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培训服务,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信息、资金管理;中介服务,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及企业的产品出口牵线搭桥等。当前最紧迫的是政府要尽快建立起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县域信用担保机构,拓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二)充分发挥集群内企业的协同效应

县域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利用自身的资源、能力和优势外,还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集群内企业的相互联系而产生的协同效应,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这种效应。

1 建立集群内企业间的信任保障关系。信任是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也是减少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受市场利益驱动,但在文化、价值和目标一致性前提下,信任成本会降低。集群内企业间可建立_个信用历史的查询和公正体系,客观、公正地提供企业的信用信息,逐步使群内企业间建立文化、价值和目标一致性的信任保障关系。

2 促进集群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充分流动。企业如果对产业网络和人脉网络共同发展、经济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只从眼前利益出发,阻碍或限制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或者不愿意增加职业培训投入,制约了集群的技术创新。企业要建立既有利于企业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

又有利于技术人员流动的互动机制。

3 加快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尝试建立中小企业集群网络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关系,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本集群网络内共创、共建技术开发、服务分支机构,构建公用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要加强新产品研发,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间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在集群网络内的整体效应,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企业要尽可能多的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高档次和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 加快建设企业集群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企业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以相关行业的集群网络为单位,可设立“集群网络产品在线”等信息网,充分运用现代电子商务手段传播集群网络的产业产品信息,为集群网络中的企业服务。

(三)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对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

产业集群内的中介组织是介于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及相关机构之间、产业集群与政府之间的,为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而从事沟通、协调、公正、咨询等服务活动的专业性机构,其本身不从事实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产业集群内的中介组织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产业集群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1 提高中介组织的服务成效。引导和推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协调行业纠纷、保证行业公正等方面独有的作用。中介组织要着力构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营造集群创新的软、硬环境,建立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弥补企业各自为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不足,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外部环境。

2形成对产业集群支持的合力。中介组织是产业集群内部网络结构的关键节点,而不同的中介组织之间也只有建立密切的网络联系,才能够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县域政府可以有意识地创造同一集群内中介组织沟通的平台,比如组织“科技服务与创新支持联席会议制度”,“中介组织论坛”等,或建立公共技术平台,鼓励中介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促成组织间的资源共享,形成对产业集群支持的合力。

三、用产业集群理念发展县域工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注意防止简单的企业“堆”集。集群经济效益的取得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同一产业链上存在着种种内在联系,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按一定的规模集中布局在一定的地点才能获得。虽然也有成功的产业群是行政推动形成的,但集群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聚集而成,有其独特的产生土壤和发展壮大的原因。特别是在培育产业集群过程中,必须合理为县域政府定位,明确县域政府如何进行公共干预,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产业联系、营造公平环境上,特别是进行引导、信息披露和扶持上。至于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则由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定。因此,在发展集群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人为地简单堆集,稍有不慎即成“拔苗助长”或“弄巧成拙”。

2 要注意防止盲目的贪大求洋。现阶段,大多数县区培育产业集群,要以传统产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切忌不切实际的贪大求洋,盲目地开建“高新技术产业区”,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实际上,传统产业,包括传统农业都是可以产生集群经济的。县域经济有自身的特色,应充分发挥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抓住巨大的国内市场,把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做大、做强、做足,培育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3 要注意防止出现规模不经济。任何县域所具备的要素资源都存在稀缺性,其所能吸纳和承载的经济规模数量也不可能无限扩大,当集聚达到一定规模时,产业集聚的持续扩大使区域内的资源出现短缺,直接导致该区域内的要素价格上涨。当地要素市场可能会出现激烈的竞争,甚至在集群企业中发生“拥挤现象”,出现规模不经济,从而形成不利于这个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的局面。因此,县域工业集群并不是越大越好。

4 要注意防止一味的生搬硬套。凡属特色经济范畴的东西最忌“复制”,最青睐“因地制宜”。虽然在一个集群内部,企业间易于互相模仿、学习使其更具经济性,但一味模仿只会导致没有生命力的集群。尤其是中西部落后的县区不能套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模式,这不仅是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且由于各自产业群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环节不同。

第7篇

1 构建生态文明,增强生态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引导,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因此,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运用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欣慰的是,环保公益与共建生态文明已经在路上――就像歌词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人自觉参与、积极作为、共建生态文明的格局远未形成。“手电筒思维”令人忧虑。“20世纪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饮用灌溉;80年代开始变坏;90年代鱼虾绝代。”这首民谣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上个世纪不同发展时期我国一些地区水质的变化。近年来,大江大河的治理和节能减排的推进,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的收缩,而面广量大,涉及寻常百姓的生活污染源却汹涌而来,势不可挡。可人们“前门吃喝拉撒,后门排污下河”,一遇到污染,习惯于投诉和指控工业企业而忽略了生活污染源,每个人都先入为主的排除自己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将“手电筒”照向别人。共建生态文明,缺的不是榜样和警示,而是每一位公民的自省、承诺与行动。

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非常苛刻而严厉地要求人类放弃工业与商业文明带来的急功近利的享乐主义,摒弃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不到火烧眉毛无动于衷的自私心态,必须以自我觉醒与自发的积极行动,毫不迟疑,从当下开始,彻底改变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局面。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淘汰落后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构筑农业循环经济链网,全面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壮大绿色经济为目标,按照“横抓园区,区域推进;纵抓龙头,产业延伸”的要求,实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创立若干真正有节能减排特色的园区,申请国家和自治区在土地、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努力把我旗建设成为自治区绿色经济的主要基地。

从自然的绿色,到经济的绿色,到社会的绿色,再到人心的绿色,四者的总和成为推动我旗生态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考。

3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态农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对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随着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也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特别是资源与能源的过度消耗,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改善和保护农村环境,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永续生存,实现与环境和谐发展。实践表明,我国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产业效益,而且增强了国际竟争力。

绿色生态农业包括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两个方面。绿色农业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

4 以节能环保为重点,加大治污减排力度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科学编制生态建设规划,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加大水保生态建设投入,全面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不断改善全旗生态环境。完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绿化责任,扎实推进“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工程,加大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治理。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加大治污减排力度,净化城乡环境,力争把我旗建成自治区级环保模范城市。

一是,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治理力度,通过源头控制、改造提升、扶优汰劣等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所有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新建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推广清洁生产。二是,加大环保综合整治。突出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河流断面、工业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力度。落实“两减三保”计划,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科技开发投入,采用高新的绿色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第8篇

一、内源式发展理念与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

(一)内源式发展理念

内源式发展理念,就是把区域的经济结构建立在当地人的技术、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之上,充分利用外部的经济环境,以促进区域内部经济链条上的收入增长。内源式发展理念是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是强调当地人的参与和满足基本需求,在具体战略上关注基础设施、实用技术、体制建设和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的培训等。内源式发展首先关注区域当地民众的发展,以区域民众的意愿和利益为目标,建立更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内源式发展的核心理念强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应通过在其内部寻求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机遇。寻求区域内部资源持续利用发展源泉;寻求区域环境有效保护发展动力;寻求区域经济效益稳增发展机遇。

(二)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基础

1吕梁山区资源禀赋。吕梁山区分别与太原、晋中、临汾、忻州相邻,吕梁市属半干旱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吕梁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各异,根据农业气候资源和气候条件,吕梁山区形成了四个特殊农业产业优势区(见表1)。

2吕梁山区农业产业收入发展。抽取吕梁山区1051户,收入主要来源于经营性收入,占样本户收入构成的3162%,工资性收入占4096%,财产性收入占比为122%,转移补贴性收入占2620%,见图1所示。从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图可知,工资性收入结构大于经营性收入结构,表明农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较差,短期性收入成为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见图1)。

(三)内源式发展理念是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基础

吕梁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在吕梁山区技术、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之上,充分利用外部的经济环境,以促进吕梁山区内部经济链条上的收入增长。内源式发展理念是与吕梁山区的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是强调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参与和满足基本需求,在农业产业发展具体战略上关注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基础设施、实用技术、体制建设和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的培训等。内源式发展首先以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意愿和利益为目标,建立更有活力的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经济区域。内源式发展的核心理念强调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通过在其内部寻求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机遇。寻求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内部资源持续利用源泉;寻求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环境有效保护发展动力;寻求区域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经济效益稳增发展机遇。

二、优化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内容和模式

内源式发展理念是构建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的理论基础,决定着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路径和策略;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是以吕梁山区的晋西丘陵、兴县丘陵、吕梁山区所属的山区和盆地为单元,以其范围内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产业资源为基础,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内容,充分考虑吕梁山区内部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适合吕梁山区发展的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山区农业产业延伸,最终提升吕梁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内容

1山区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延伸。(1)孝义山区采摘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延伸。依托吕梁山区盆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资源等,重点依托曹溪河流域两山夹一沟的沟谷状地貌,构建27平方公里的孝义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丽锦山庄、曹溪河欢乐城为主,围绕“一寺一基地、两坝三山庄、一场七个园”等项目,通过对山区资源整合提升、生态绿化工程,打造孝义城市的后花园与生态客厅。孝义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带动两山夹一沟的山区农户,积极参与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登山观光区、奇石盆景展览馆、文化艺术碑林、王母娘娘纪念馆、群山飞瀑与山水湖光游览区、玉皇殿观赏区、玉泉山索道、动植物园等游客接待服务、维护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2)离石山区采摘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延伸。依托吕梁山区晋西丘陵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资源等,重点依托离石东北部边沿,吕梁山纵贯南北,离石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由单一自然、观光景点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转变,其建设内容突出以信义乡村旅游为主,围绕信义蔬菜园区等项目,通过对山区资源整合,打造吕梁市民当之无愧的“后花园”。离石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带动纵贯南北的信义山区农户,积极参与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美丽乡村游”游客接待服务、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蔬菜水果采摘、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3)柳林山区采摘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延伸。依托吕梁山区晋西丘陵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资源等,重点依托柳林一道山脊连着三个小山头,两面山坡有大小七条沟,利用四荒地,搬山填沟,打坝淤地,引水、修路、植树建设柳林县以昌盛农场为主的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昌盛生态旅游为主,围绕昌盛生态园区等项目,柳林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带动昌盛农场附近山区农户,积极参与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林果业、养殖业、加工业、种植业、餐饮住宿业、旅游业六大绿色产业和四荒治理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农业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山区养殖业示范基地、公司加农户模式的示范基地、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艰苦奋斗教育基地游客接待服务、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采摘休闲观光山区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带动3000户农民实现人均收入2000元、年利润20余万元。

2山区种植农业产业延伸。(1)兴县山区小杂粮种植农业产业延伸。依托吕梁山区兴县丘陵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资源等,重点依托兴县大渡山天然林保护区两侧的山区地带,以蔡家会镇为主的山区发展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其中建设有2000亩有机谷子山区种植产业区。其建设内容突出以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为主,带动以蔡家会镇为主山区农户,积极参与兴县山区种植产业区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山区种植业示范基地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兴县小杂粮山区种植产业区相融合。(2)方山山区中药材种植农业产业延伸。方山县依托吕梁山中段西侧山区地带,以积翠、武当、大武、马坊等乡镇为主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其建设内容突出以绿色方山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主,带动以积翠、武当、大武、马坊等乡镇为主山区农户,积极参与方山中药材山区种植产业区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山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方山中药材山区种植产业区相融合。

3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1)文水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文水县马西村、苍儿会等村依托两沟发展育繁肉牛养殖,建设文水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绿色育繁肉牛养殖基地为主,带动马西村、苍儿会等村山区农户,积极参与文水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繁肉牛养殖、餐饮住宿业、旅游业绿色产业和山区养殖业示范基地游客接待服务、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绿色育繁肉牛养殖基地、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文水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2)石楼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石楼依托吕梁山西麓的山区地带,发展特色养殖,建设石楼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貉、狐狸养殖基地为主,带动山区农户,积极参与石楼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以貉、狐狸养殖产业和山区养殖业示范基地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特色养殖基地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石楼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3)临县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临县依托吕梁山西侧的山区地带,发展肉羊养殖,建设临县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肉羊养殖基地为主,带动山区农户,积极参与临县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以肉羊养殖产业和山区养殖业示范基地产业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肉羊养殖基地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临县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

4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1)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柳林依托一道山脊连着三个小山头,两面山坡有大小七条沟,利用四荒地,搬山填沟,建设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碗团、特色芝麻饼生产加工为主,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带动山区农户,积极参与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碗团、特色芝麻饼生产加工、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柳林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2)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依托吕梁山区所属的盆地,文水、交口利用吕梁山区沙棘资源,建设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其建设内容突出以沙棘生产加工为主,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带动山区农户,积极参与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山区农户参与构建具有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建设等经济活动,农户收入与一个集沙棘生产加工、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文水、交口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相融合。

(二)吕梁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

1山区采摘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为“企业+金融+农户”、“政府+金融+农户”。(1)孝义突出以丽锦山庄、曹溪河欢乐城为主,围绕“一寺一基地、两坝三山庄、一场七个园”等项目,涉及带动主体为企业和政府,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金融+农户”和“政府+金融+农户”模式,企业和政府分别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方面。(2)离石山区围绕信义蔬菜园区等项目,涉及带动主体为政府,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政府+金融+农户”模式,政府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蔬菜水果采摘、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方面。(3)柳林山区突出以昌盛生态旅游项目,涉及带动主体为建设主体为企业和政府,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金融+农户”和“政府+金融+农户”模式,企业和政府分别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方面。

2山区种植农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为“企业+合作社+农户”、“政府+合作社+农户”。(1)兴县突出以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企业、合作社,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合作社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基地、乡村旅游方面。(2)方山县突出以绿色方山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政府、合作社,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政府、合作社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乡村旅游方面。

3山区养殖农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为“政府+金融+贫困户”、“企业+帮扶单位+贫困村”。(1)文水县突出以绿色育繁肉牛养殖基地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政府、企业,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带动“政府+金融+贫困户”模式,政府、企业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繁肉牛养殖、餐饮住宿业、旅游业绿色产业方面。(2)石楼县突出以貉、狐狸养殖基地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企业、帮扶单位,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帮扶单位+贫困村”,企业、帮扶单位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貉、狐?养殖产业方面。

4山区加工农业产业延伸发展模式为“企业+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1)柳林县突出以碗团、特色芝麻饼生产加工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企业,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贫困户”,企业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碗团、特色芝麻饼生产加工方面。(2)文水、交口县口山区加工产业区突出以沙棘生产加工为主,涉及带动主体为企业、合作社,通过融通资金建设发展,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带动山区农户,农户收入来源为沙棘生产加工、休闲娱乐与生态旅游方面。

三、建议

(一)统筹使用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项目资金

为切实做好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需要积极整合部门资源,捆绑实惠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带动农户脱贫项目,统筹使用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项目资金,确保上级和县内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项目上脱贫工作倾斜。

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项目资金和所有上级扶持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带动脱贫攻坚,针对性地用于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帮扶贫困群众。各县财政拿出资金用于贷款贴息,推动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带动农户脱贫发展模式的正常运行,形成带动主体和贫困户受益的联动机制。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资金项目亟待加强。在争取上级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项目与资金时,一定程度上不占优势。同时,受全社会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县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用于扶贫专项资金有限。

(二)加大金融部门投入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力度

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应积极参与政银企对接会、扶贫办与县信用联社签署脱贫贷款意向书。县扶贫办、农委、信用联社及相关企业就贷款使用和贴息政策进行座谈,对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带动农户脱贫攻坚贷款使用进行研究,拟定企业担保贷款、企业使用、企业根据贫困户的脱贫意愿及生产物资的形式资助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脱贫模式。

(三)鼓励企业参与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

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担保贷款,积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吕梁山区山区农业产业延伸贫困群众,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创办小作坊、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发展种植养殖等自主创业方式,大力发展短平快增收产业,实现就地脱贫。

第9篇

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实现河南富民强省目标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2D0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确定了180个集聚区进行规范发展,6年来,河南的产业集聚区在推进河南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总体上看,河南的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但一些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配套能力薄弱、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表现较为突出,河南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一、绿色发展是产业集聚区的本质要求

(一)产业集聚区的集中布局可以提高资源、设施的利用率

首先,通过产业集聚区可以集约利用资源,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相关产业的集中布局,可以大量节约土地占用。同时,相关产业或关联产业的集中布局,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物流、仓储等成本,大大提升单位资源的产出与投入比例,降低每万元生产总值的能源资源消耗量,从资源投入的角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其次,通过产业集聚区可以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率。产业集聚区是企业空间集中的载体,其主要特征是企业集中分布。通过众多具有一定联系的企业集聚在某一区域内的组织形式,使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发展,可以提高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二)产业集聚区对人口的集聚作用可以节约土地,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但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对土地进行统一安排。人多地少是河南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农村的人口分散居住,使得土地科学规划难度较大。产业集聚区以产业为基础、以就业为根本,是人口得以空间集中的载体。通过产业集聚区带动产业关联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从而带来非农就业岗位增加,进一步带动就业人口的空间集聚。因此,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可以促进大量农村人口的空间集聚并转变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产城融合。这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农村土地,还能提高农村土地的科学规划和集约利用。

(三)产业集聚区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升级

产业集聚区除了可以通过企业集中布局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规划,使同类产业或相关产业关联发展,形成集聚优势。集聚优势的好处,一是使企业在经营上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用;二是可以提高同产业或相关产业中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以通过分工获得创新的可能;三是通过集聚优势,加强企业间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通过创新等方式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四)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

产业集聚区发展带来的企业集中和人口集中,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与生活服务,因此,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撑。工业发展、人口数量增加与空间集中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客观经济条件。工业发展、人口集中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必须实现良性互动才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而这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前提是通过三者在产业集聚区这一空间范围内相对集中才能实现,因此产业集聚区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根据工业化水平的衡量标准,从工业化中期到后工业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因此壮大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河南产业集聚区优化升级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兼顾的发展理念

坚持做到集聚区建设与生态建设两手抓。一方面,大力推进集聚区的经济发展,促进集聚区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从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保护好集聚区的生态环境,促进集聚区生态优化发展。在促进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的过程中,必须以加强生态保护为前提,尽力提高能源、土地、材料等的利用率,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同时,力求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高效、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集聚区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在集聚区建设中,应当着重培育新型业态和模式,促进产业集聚区绿色升级。可以适当选择一批产业集聚区作为试点,实现园区物质闭路循环、废弃物近零排放,示范带动全省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循环化发展。要确保环保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这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指导思想来规划集聚区建设,同时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制度杠杆,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新原料、运用新工艺,推行清洁和生态化生产,推广循环经济,力求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排放、低碳发展模式,推进形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产业升级新格局。

(三)优化全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五规合一”,推进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精准衔接,更好地体现产城互动、绿色发展,进一步完善提升功能,增强承载集聚能力。以河南省总体空间规划为基础,按照全省总体空间发展战略要求,依据当前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实际,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上,综合考虑省、市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因素,对全省产业集聚区进行科学规划,优化布局。以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为目标,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以抢占区域经济竞争制高点和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导向为标准,加强产业发展及管理模式创新,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以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为前提发展产业集群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动向。因此,当前的产业竞争,更多表现为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的竞争。只有通过培育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要根据现有产业集聚区的实际,注重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和产业衔接,在一定物流半径空间内,形成配套的产业体系,以产业集群的发展获得更好的资源环境效益。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