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30 16:00: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

第1篇

(一)学生的音乐底子差,学习能力不强。音乐欣赏课相比于传统的以音乐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方法不同,没有学生与教师的亲密互动是难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音乐底子差,欣赏能力很难培养。小学生在平时很少涉及音乐知识的摄入,基本等于从零开始的学习,认为音乐课程是最容易学的,很多学生将音乐二字与流行歌曲完全等同,几乎没有任何声乐、乐器等方面的知识,听音乐只为了娱乐,凡是时尚的、动感的、吸引人的就反复听,凡是古典的、高雅的就认为是过时的、枯燥的,从内心深处拒绝欣赏,这些造成了音乐欣赏课的困境。(二)课程的组织和安排不合理。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事前对课程所需的素材、环节等内容做出精心的准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音乐教师自认为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音乐欣赏课比传统的理论知识课还要容易,因此备课情况不好,很多教师甚至根本不备课,临时从网络上下载乐曲放任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开展探究性活动,过多停留于表面文章。在小组探究和讨论中,尽管场面火热,学生交流热烈,但收效甚微。(三)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过于陈旧。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设置过于陈旧也是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课难以保持积极性的原因之一,很多学校多年都不更新一次音乐教学素材库,音乐教学设备和设施也十分陈旧缺乏,教师很少从互联网上选取新颖的教学素材与学生分享,长年累月地欣赏数目有限的固定乐曲,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学校的音乐教学能力薄弱,教师的基本功差,与其学也学不到东西,不如不学。(四)教师忽视学生的主置。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置,不能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分析,为小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难以提升小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只能利用自己选择的歌曲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部分小学生不喜欢教师所选择的歌曲,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效率。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利用小组探究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导致小学生音乐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小学生音乐学习效率。最后,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教师不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一味的要求小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学习音乐知识,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增强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水平的策略途径

(一)营造音乐欣赏课堂的活跃气氛。良好的氛围是开展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欣赏氛围,如果课堂上气氛压抑,教师一人授课,学生从不参与,学生欣赏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并能够从中找到无限的乐趣,这一点小学音乐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小学音乐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或者多么平凡无奇,教师都要做出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1]。(二)注意运用提问法展开欣赏教学。音乐欣赏课的关键不在于教师向学生传递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理解音乐、感知音乐、进而热爱音乐,能够形成个性化的音乐欣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采用提问法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就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欣赏教学,即让学生聆听,而且至少要听两遍,最后鼓励学生对刚刚欣赏的音乐做出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将理论知识一股脑地全教给学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精神的培养与提升,音乐欣赏课尤其如此[2]。(三)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相整合,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素质性,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能够拓展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率。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经过短时间的探讨之后,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表欣赏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必须引起小学音乐教师注意的,那就是多媒体的运用不能毫无节制,更不能用多媒体取代教学授课环节,音乐欣赏课程不仅仅要听更要想,要思考,要感受,要表达,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带动下只能激发兴趣,但是不能实现后续的目标[3]。(四)在音乐欣赏课中突出情感教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忽视了情感的作用,如果没有情感元素的积极引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就会演变成对特殊符号排列组合的欣赏,达不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通过具体的教学可知,将音乐欣赏课与情感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喜爱,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等价值认同。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跳出教材的限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思想情感的类型选取一系列经典乐曲并进行归类,通过主题教学的模式向学生分享这些素材,对学生开展音乐专题欣赏教学[4]。(五)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首先,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调查小学生喜爱的音乐,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为其播放小学生喜爱的音乐曲目,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将小学生分为几个探讨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探讨音乐曲目的欣赏方式,在小组探讨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探讨中,为学生营造平等交流的教学环境,保证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小学生小组探讨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说出小组探讨的结论,在全班学生评价与合作的情况下,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六)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逐渐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教学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就是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小学生鉴赏,并且举手抢答音乐的情感倾向,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欣赏,认真体会音乐的情感,然后说出音乐的悲喜情感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较高的时候,教师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生回答积极性较低的时候,教师不可以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抢答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应用室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组织小学生到操场中欣赏音乐,此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我爱我的家乡》曲目,引导小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增强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逐步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体系。

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属于比较系统、复杂的一门学科,其中渗透着多项音乐元素,必须通过欣赏的途径,促使学生理解。通过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音乐欣赏的环境,营造欣赏氛围,确保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悟到音乐元素的存在,既可以实现自身对音乐欣赏的追求,也可以达到音乐教学的效果,适应现代音乐欣赏的发展。

作者:邝少珍 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参考文献:

[1]谢圆.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241.

[2]张华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7):134-134.

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课 教学 策略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4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音乐欣赏课也逐渐受到了许多学校的重视。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把具体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审美对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来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审美价值观的形成。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陈旧等问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效策略来分析和讨论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开展,以更好地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1 加强教学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兴趣

兴趣作为音乐欣赏的动力,对于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完全取决于知识本身和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通过对他们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充分把握来营造出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爱好选择一些欢快活泼和生动形象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欣赏,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兴趣。

如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学生们喜欢的《跳圆舞曲的小猫》、《狮子王进行曲》和《天鹅湖》等音乐作品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以更好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这些音乐作品的播放时,为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性的说明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欣赏氛围,还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让他们在音乐欣赏的同时跟着教师的讲解来不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2 加强音乐作品选择的层次性和梯度性,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音乐作品的合理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兴趣,但随着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选择不只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还要注重音乐作品选择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以保证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不断地得到提高。如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初期为学生选择一些《铃儿响叮当》和《劳动最光荣》等声乐作品来供学生欣赏。由于这些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而曲调又活泼欢快,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时可以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对器乐作品的欣赏阶段。在这个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器乐作品来欣赏,如《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等一些学生喜欢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欣赏中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难度更高的器乐作品,如《在钟表店里》《百鸟朝凤》等作品,课堂上这种层次性梯度性的音乐作品欣赏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有利于他们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

3 注重视听结合,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人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使用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有效地把抽象性的音乐作品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视听盛宴,从而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帮助他们加深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积极地意义。

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这部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作品欣赏之初通过多媒体为他们播放一些关于各类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情景,同时还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给学生配以相关的音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画面和收听优美音乐的视听结合中更好地对作品进行理解,增强他们对作品美的感受,从而促使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

4 重视教学评价,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促使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适时的评价能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并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和成就感。

如在欣赏音乐作品《苗岭的早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出的这部音乐作品,然后让他们在聆听中感受曲子带来的欢快氛围,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一下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景,想象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并通过自由发言的形式来倾听学生的感受和他们心中的苗岭早晨的情景。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每个人的观点进行及时地评价,并且要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促使他们个性化的发展。

音乐欣赏课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经验和方法的总结与积累,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丽.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2013,(3).

[2]李小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华章,2013,(5).

[3]凌干.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儿童音乐,2013,(4).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 有效性 教学策略

1.引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音乐素养、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启动和实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对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表现出较大兴趣。如何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呢?这对中学音乐教师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要求。对此,本文将这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2.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音乐欣赏课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从教学实践活动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2.1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课堂实地调研和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欣赏曲子有“厌食症”。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选用的曲子存在“挑食”,当作品风格、作者及内容与自己兴趣、爱好不相符时,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明显下降,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其次,不能很好地融入音乐意境中。在欣赏一些古典音乐时,不管曲子本身有多么优美的意境,不管教师采取何种引导方法,学生总是很难进入音乐情境中,无法产生共鸣。

再次,鉴赏表达能力较弱。音乐播放结束后,学生的音乐感受不够丰富,交流不够积极,在要求其描述对音乐的感受时,只能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赞美之词,不能将音乐背后的意境全面、准确地表达描述出来。

最后,音乐欣赏兴趣偏向于流行曲目。学生对流行歌曲表现出较大兴趣,而其他古典音乐则很少受到他们的关注。但即使是他们所欢迎的流行歌曲,其给出的鉴赏描述也十分简单浅显,缺乏鉴赏专业性和深度。

2.2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性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与多种客观原因有关,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2.2.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重视不足。在实际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是否喜欢、想要什么不够关心,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排斥情绪。要保证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用与之兴趣相匹配的音乐曲子,有效增强欣赏课教学效果。

2.2.2新课改对教师角色转变提出新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扮演多个角色,例如引导者、管理者、意境创始者、组织者和启发者,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指导和帮助,以扫除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中,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互动,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2.3初中音乐教材发生较大改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材与旧版本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一些学生对教材内容尚未适应,甚至产生较大的排斥情绪,这主要是新教材内容与其生活实际脱节严重所致,难以引发学生共鸣。

2.2.4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音乐、体育等副科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将音乐课时改为文化课时,有些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教学方法、内容和质量方面缺乏监督和指导,导致音乐欣赏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2.5现代流行歌曲的泛滥,对中学生音乐审美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冲击。当前,电视里、收音机、大街小巷播放的各种“流行歌曲”,不管内容是否健康,总是能够受到中学生的欢迎,而对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反而日行渐远。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遇到较大阻力和干扰。

3.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

3.1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

3.1.1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演唱。主题旋律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是作品审美的重要切入点。一般来说,音乐主题旋律比较动听、扣人心弦,学生容易把握,可以有效提高其欣赏兴趣。因此在学生听完整首曲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曲子的主体旋律,并要求其哼唱出来,最后要求全班学生集体演唱,这样可以达到强化主题音乐旋律的目的,让学生记忆深刻。

3.1.2让学生参与节奏律动。学生不仅要学会音乐作品演唱方法,而且要对作品节奏律动有深入了解。教师要让学生全身都动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嘴巴演唱、通过身体摇摆迎合曲子节奏,这样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音乐意境。例如通过拍桌子、击打乐器、跺脚等感受音乐节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3.1.3为学生提供演奏创作机会。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参与机会,例如演唱音乐主题、节奏律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乐器演奏和创作。当下,不少中学生都掌握一些乐器弹奏技能,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特长以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让一名学生上台演奏《化蝶》曲子,也可以让学生改一些曲子旋律,体验音乐创作的快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加深他们对作品中心思想和意境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收获快乐,而且汲取音乐养分。

3.1.4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鼓励。成功能够让人精神振奋,激发积极进取之心。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音乐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给出正确回应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其感受到成就感;当学生失去耐心或者兴趣时,教师要帮助其找到原因并指导其克服,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语言激励学生,例如多说一些诸如“你回答得很好!我很看好你!你进步很快”之类的话语。这对学生来说,将会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进取愿望。

3.1.5分组合作增强教学效果。分组合作学习是将学习兴趣相同、或者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当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分组合作学习能够将所有学生都发动起来,通过开展音乐欣赏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观点的机会,在同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并提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3.1.6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是固定有限的,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内容和素材,例如优秀影视歌曲,这类歌曲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很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影视歌曲,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分析音乐情境和节奏规律,不断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和素养。

3.2通过对多种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

3.2.1民族音乐欣赏。我国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素材库。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民族优秀音乐作品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十分宝贵的民族音乐遗产,这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对象。通过欣赏不同民族传统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风情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怀,同时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接触各种民族歌曲、戏曲、曲艺等的机会,萃取其中精华,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眼界,提高其音乐欣赏素养。新课标下,教学评价体系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而不能简单地以是否掌握知识点、是否会演唱歌曲的歌曲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综合评价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能否利用音乐解决实际问题。总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民族音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2.2外国音乐欣赏。外国音乐作品种类十分多样化,经典音乐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一些经典曲目对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学生体会到曲子中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战斗品质,感受到作者顽强斗志、不惧风雨、向往光明的决心,不仅可以欣赏到其艺术的一面,而且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抗争精神。因此,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上引入一些世界名曲比较可行,它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国别和地域的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2.3因人施教。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年龄、音乐基础及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曲目,以保证其能够获得情感体验。初中生容易受到一些流行音乐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作品,会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初中音乐欣赏课要尽量采用健康向上,艺术价值高的音乐作品,例如《秋日私语》、《梦中的婚礼》、《回家》等,这类作品与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相符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因而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

4.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贵在参与、重在过程的教学情境,以有效提高其教学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利用国内外音乐作品的精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不断促进其审美水平提升,最终实现有效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玉平.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新.音乐天地,2004,(05).

[2]那宇,杨芳.音乐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3]陈小静.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评论,2003,(06).

[4]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4篇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家里看教学视频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在课堂上,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上。这种做法颠倒了传统学校“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翻转课堂最初的构想来源于美国林地公园学校(Woodland Park)的乔纳森?伯尔曼C Jonathan Bergrna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这两位化学教师。翻转课堂事实上翻转的是课上和课下学生的行为。

二、传统教学下的高校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滞缓了它的发展:1.缺少课堂参与度;2.兴趣单一和人数过多;3.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一)缺少课堂参与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书”,学生在“听课”,不论班级是大是小,学生是“带着耳朵”来上课的,他们只是被动听课,记笔记,而老师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课堂规划,讲课缺少与学生互动,很难对每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那些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长此以往无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二)兴趣单一和人数过多。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音乐兴趣单一,绝大多数唯独“钟爱”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等兴趣淡漠,由于选课时《流行音乐鉴赏课》被瞬间“秒杀”后才退而求其次,无奈选择了其它的音乐欣赏课;部分学生功利性强,以哪门课程容易拿到学分来作为选课标准,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与乐趣;部分高校由于专业教师不足,上课人数采用大班化教学,存在效率低下,内容离题,甚至不够人性化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目前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仍以灌输式为主,强调教,而非学,教师讲授时间过长,学生实践和参与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教师课件制作单一,音乐视频难以吸引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后来多数学生玩手机、睡觉甚至逃课,这种教学现状在各大高校是不乏个别现象,高校音乐欣赏课逐渐成为鸡肋。

三、为何要在高校音乐欣赏课开展翻转课堂

为了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弥补公共选修课数量和质量的不足,学校启动MOOCs 建设,逐步引入超星尔雅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服务为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从引入的超星尔雅的音乐欣赏课来看,其授课方式以精品课程为主:教师以讲解为主,内容专业高深,适合专业院校的学生,同时缺少音乐实践与参与。故设想以优质慕课资源为基础,依托SPOC平台,开展有针对性教学活动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增加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提前几天将自己录制的授课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随后进行一个相关测试,检测内容为理论知识或是视听答题;课前测验的目的是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从头到尾都很投入和主动。

学生也可以在观看视频时发现问题并记录下来,到上课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一对一学习或互动式学习,学生是“带着嘴”去上课。

(二)提供个性化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前测试后,要求他们每人向教师提一个与本章节有关的教学问题,教师课前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纳整理,选择几个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解惑,一方面学生会期待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另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提问题能在班级探讨交流,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更能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提出更有深度与思想的问题。

(三)集中课堂讨论。学生通过知识的“吸收内化”在课堂讲演与讨论来完成,老师就演讲和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各个小组在讲演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能力,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喜欢翻转课堂,因为他们不用再听枯燥无味的讲授,课堂上的讨论争辩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此外学生非常希望利用一些新技术能开展一些高水平的讨论。

(四)解放教师。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进行讲授,而是引导学生对一个话题进行丰富的讨论,有时间指导学生演唱音乐作品;教师的讲授视频制作完成后可以使用较长一段时间,使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倾注在课堂教学的组织活动上;降低老师周课时时数,有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改善课堂教学。

四、翻转课堂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设计

(一)教学资源的选编

1、教师公布课程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个基本的了解,方便学生就感兴趣的的内容提前进行关注与准备。

2、对教学内容分别归类,结合教学文本与视频整合编辑成相对独立的单元上传到教学平台,方便学生下载学习。

3.制作思维导图,其生动形象的高效学习方法,帮学生快速把握知识点,思路非常清晰。

(二)教师导学的制作

1、将教学资料(短视频、PPT课件―导学文档―参考文献)、音乐视频、电子书籍等上传到教学平台,配套的视频资料进行编号方便下载实现移动式学习;电子书籍提供的内容包括音乐家传记名著、作品赏析,音乐概论、音乐文选等,这些资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家和代表作品,同时也为上台讲演提供信息支持。

2、让SPOC平台为授课教师提供全面的功能和方便的操作,基于SPOC平台任课教师对所有慕课资源有完全的掌控权利,教师不仅可以删除、变更资源呈现的形式,还可以自行补充更适合自己学生和教学素材;此外,SPOC平台为翻转课堂提供更好的大数据服务:如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后,可以在课堂上课之前,从SPOC平台上获取学生对任一视频的观看程度(何时观看、观看几遍……)这样就让任课教师在课堂组织知识点和讨论时比传统课堂要心理有底多了;另外有能力的老师可以自己制作微课与反馈软件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自学与互动

1、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是务必需要自学的,在老师的预期中,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完成了50%(或更多)知识的学习,还有一些较难的知识未掌握,或者在预期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学生是“带着嘴”来上课的,其上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讨论,扩展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老师在课中的作用是引导和仲裁。学生需要帮助时可以向同学提问,或者寻求老师的指点,与教师进行课堂一对一的交流。互动:课中学生可以将知识内化,上台介绍如音乐家的生平、代表作品,创作背景,地位与作用等相关知识,也可以给同学们提问;学生通过抢答回答出老师和同学的问题进行加分,能首先说出教师唱出旋律的曲目有加分,学生上课提出问题也有加分,长期不抢答有扣分。同学也可以扮演着多种角色:他们既是学生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尊重他们并赢得他人的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第5篇

音乐欣赏课过于枯燥乏味,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其赋予了音乐教育全新的观念与方法,不但遵循了音乐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同时还很好地契合了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规律,基于此,我们开展了验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了某小学2个平行班的96名学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开展了教学实验。运用文献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以《小星星变奏曲》的教学为例,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班的学生的教学具体如表1所示。

二、结果与分析

1.结果

我们比较和分析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后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异情况,进行了t检验。分析发现:针对两班学生音乐欣赏平均成绩的t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01,是小于0.01的。这说明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两个班学生的音乐欣赏平均成绩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

2.分析

首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所采用的都是“手把手”或者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都是模仿、照做和重复,以至于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不利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但是奥尔夫教学法却完全不同,奥尔夫教学法强调的是通过音乐学习来唤起学生创造的潜在本能,满足学生的自发需要的教育思想。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二年级;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研究

一、引言

通过近年来的素质教育改革,初中音乐教学有了更加开阔的研究视角,多角度的进行审视我们音乐教学方法,把有效性教学方法引入到初中二年级音乐教学中来,这一重要举措对初中音乐欣赏十分有意义。音乐欣赏有利于改善初中的心情、记忆力、审美观等,音乐欣赏教学是教师借助音乐器材,让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感。通过多次欣赏音乐,让学生对音乐有了记忆,并培养了音乐的情感,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这是通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来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只要初中音乐教师能够认真对待,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二年级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初中音乐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并且要率先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加强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的欣赏有助学生的音乐感的培养,为以后学生走向社会、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多专研,以新课程为标准,勇于创新,坚持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程,实现有效性教学。

二、初中二年级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1.初中二年级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

随着基础音乐课程的大力发展,初中音乐欣赏课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音乐教师认真教学的情况下,初中音乐教学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理念能够较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然而,通过我们实地调查发现,初中二年级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首先是学生在上音乐欣赏课程的时候,学生主要关心的是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初中生在对于鉴赏内容上往往体现出来情绪波动较大,这样让音乐教师在教学上很难控制;其次,是初中生对于目前音乐鉴赏课程中所体现的古典欣赏内容不感兴趣,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是初中对于所欣赏的音乐内容没有积极地进行探讨和交流,不能用正确的语言把音乐知识体现出来;第四,是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往往参与度较高,学习的情趣也比较积极,并且能够向其他同学介绍作品的内容。

2.初中二年级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上述的问题与现状是我们主要研究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初中生往往是很喜欢音乐知识,但是不喜欢音乐课程。这是我们音乐教学中应该认真反思的内容,努力使学生融入到初中音乐课程中来。我们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是音乐教师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真正需要,教师总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设计课程,没有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达不到音乐教学的效果;第二,初中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下,并没有很好地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学到真正的音乐知识;第三,新课改中教材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要求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方法革新,教师没有进行教法的革新,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受到学校目前中考的影响,大多数初中对音乐教学都不太重视,学校和家长主要是抓好文化课程,大部分音乐课程都被主课教师占用,学生的音乐课程没有办法保障。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

首先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演唱,我们在让学生欣赏经典的主体旋律作品时候,这些作品旋律是非常动听学生也很容易掌握,我们再让学生从头到尾听过之后,马上要求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找出来的乐曲进行哼唱,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这个作品的记忆力。音乐欣赏课程并不只是让学生听,要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参与到音乐当中来,让初中生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来。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演唱中来,还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到乐器演奏和创作中来,这样的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音乐的优美。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上,要做到给学生及时鼓励,学生在音乐课程上表现好,教师要及时做出表扬,这样学生获得成就感,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性和兴趣,教师要及时调整他们的态度,让学生树立起自信的信心。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上要进行教学分组,分组合作教学有利于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划分开来,教师在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这样可以使得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并且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所学到知识,可以培养初中生自己的音乐思想。

2.通过对多种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课程可以结合欣赏民族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把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多个民族作品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与安排一些儿歌、童话故事等进行音乐配乐。其次,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外国音乐作品,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大型的交响乐和协奏曲等,让初中生早点接触国外的音乐,为学生音乐发展提供空间,对于世界上多重音乐文化的接触,可以让初中生学到不同音乐风格和不同国度的音乐作品,对于学生音乐欣赏的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在一定现代化教学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多媒体教育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一个立体的,动画的音乐知识。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方位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欣赏音乐知识,因为多媒体可以较好的设置教学的背景和画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插入画面和音乐,增加了一些动画效果,学生可以对音乐知识加深印象,这些直观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教学中来。

四、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建立一个师生共融的教学课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音乐课堂上的兴趣,进而培养初中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教师要尽快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在教法寻求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有这传播音乐知识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要时刻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充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把音乐课程在初中开展的尽善尽美,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和素质,为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努力,从而实现有效性教学,最终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白益民.高成效教师的行为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 ,(4):31-37.

[2]王斌华.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 1997,(2):24-28.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1):38.

[4]曲铁华,张爽.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探微[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8,(3):57.

[5]谌启标.美国有效教学标准框架及其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03,(6):78-80.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音乐;欣赏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欣赏课在很多学校都得到了重视,同时也让多媒体技术彰显了独特的音乐魅力。因为多媒体能够将迷人、直观的画面、美妙的歌声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所以对学生进行音乐想象具有很好的作用。

一、营造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开展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的基础条件,对小学生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年龄偏小,所以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学趣味与知识本身。因此,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老师必须整合学生的身心特征,从心理特征与性格方面,为其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以此提高教学趣味性。例如,老师可以整合小学生性格爱好与年龄特征,选取一些生动形象、活泼欢快的音乐作品欣赏,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天鹅湖》《狮子进行曲》《跳圆舞曲的小猫》等作品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以便让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播放这类音乐作品时,为其提供趣味性的讲解与说明,这样不仅能为学生营造很好的欣赏气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在老师的讲解中增强自身创造力与想象力;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二、增加作品欣赏的梯度性与层次性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科学选择音乐作品对提高欣赏兴趣、培养欣赏水平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音乐作品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爱好兴趣、年龄特征,还必须注重作品选择的梯度性与层次性,这样才能确保审美能力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初期,可以先选择《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作品让学生欣赏。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既欢快、活泼,又通俗易懂,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音乐鉴赏水平与欣赏能力有所提高后,可以将学生引入欣赏器乐的阶段。在这期间,老师可以选用《彼得与狼》《龟兔赛跑》等学生熟知的作品,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对音乐作品的领会,以加深情感体验;然后再带领学生欣赏难度较高的作品,具体如:《百鸟朝凤》《在钟表店里》等作品,这种层次性的音乐作品更能满足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特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

三、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欣赏课一直被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单调的欣赏曲目让学生反复听,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也不可能仔细地理解、感受它。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老师选择放弃音乐欣赏类教学,或者简略而过,根本没有上好欣赏课。将多媒体应用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运用多媒体解决这类现象,在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后,让学生主动爱上音乐欣赏课。如,在《金色的秋天》中,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画面,外加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带着笑颜、欢欣与祝福感受农家喜悦。因为老师激情满怀的配合,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声情并茂、绚丽多彩的情境,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美的感受与熏陶,所以不仅学生思维得到了调动,学习兴趣、音乐视野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从欣赏课教学重点来看,拓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它能让虚拟的音乐更加突出、形象、具体。如,在讲到《丰收锣鼓》中,可以先播放丰收喜悦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带来的喜悦,然后让学生整合实际生活,畅谈对丰收的体会与感受,从而让学生增强对乐曲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既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同时也是深化音乐、加深理解的有效方式。

四、促进互动,加深对小学音乐的理解

针对教学重难点,在进入理解、感受阶段后,虽然已经解决好重难点,但是受歌曲本身情况的影响,要真正理解歌曲还有一定难度。对此,音乐老师除了用多媒体技术,还应该整合现代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渗透、理解。如,在《春节序曲》中,为了能让学生整体把握乐段划分,我们可以利用打节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听音乐,一边打节拍,随着音乐的节奏,感受段落层次,这样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音乐欣赏课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法,它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必须增强教学方法,在教学途径创新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静.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7):167.

[2]田莉莉.多媒体技术:提高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金钥匙[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4(3):47-48.

第8篇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请记住我站域名/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