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6:00: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流动资金测算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从银行、单位之间的信贷关系进行分析,超额授信、超量用信等问题较为常见,也存在着较大的贷款风险,为了将单位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确定,规范银行的业务行为,实施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在实际信贷业务和信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加强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降低贷款风险,为贷款单位提供满意的流动资金的贷款额度,促进其发展。
一、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的重要性
在单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的测算,主要是根据单位的生产经营现状、特点,单位资金的运行状态、特点、规律等,对单位的流动资金的占用额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测定。在此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将单位不同时间内,流动资金贷款的合理需求额计算出来。对单位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测算,在单位信贷风险的防控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对单位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测算,可以防止企业在多家银行超额用信
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不断增加,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提升银行的业务,将银行自身的存款效益提升,部分单位在超额授信的过程中,会将其中潜在的信用风险忽视。而采用国家国定的各项基准贷款利率政策,而相关单位在借款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获得各大银行更多的贷款额度,进而忽视了超额用信。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对单位、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定,保证单位的流动资金的贷款额度与其实际需求相接近,也将单位的从其他银行获取贷款资金的可能性考虑其中,对单位的实际财务信息进行核查,以此为基础,对单位的流动资产贷款需求进行合理的测算。建立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帮助单位、企业提升融资能力,促进单位、企业的发展。
(二)对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进行测算,可以防止单位挪用贷款资金
从各大银行的业务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不难看出,各大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客户非常多,而且流动资金的贷款用途非常广。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流动资金贷款的客户非常多,在贷款用途上的管理,难度在不断的增大,会出现借款人的借款金额与其实际需求不相符,超出实际需求很多等现象,这位借款人改动流动资金贷款用途提供了便利。为了防止贷款单位挪用贷款资金,对单位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测定测算,保护贷款资金的安全。
(三)对贷款单位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测算,促进贷款单位资金的周转
在实际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中,对贷款单位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测算,可以促进贷款单位资金的周转,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银行对其贷款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从贷款单位的角度,对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进行分析,这项措施可以为贷款单位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还可以促进贷款单位为自己施压,不断的提高单位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将单位的资金结构优化,减少资金的浪费,节约财务开支。从银行的角度对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进行分析,其可以促进银行对贷款资金的合理分配,有效的提高银行贷款资金用途的管理等。
二、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有效实施的策略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的有效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点,相关单位、企业的财务制度还不是很健全,财务核算工作也没有规范等,影响着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的有效实施,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单位、企业的财务制度、财务核算工作将得到完善,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也会得到有效的应用。从当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现状进行分析,在单位财务工作中有效实施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的策略主要有:
(一)强化单位、银行对流动资金的贷款额度的认识
之所以会提出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是因为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和作用,为了有效的实施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需要加强银行、单位对流动资金的贷款额度的认识。银行需要转变其发展理念,单位、企业需要正确的认识自身财务现状,以及贷款资金的需求,在贷款和处理贷款中,准确的掌握合理额度的含义,在进行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时,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方面,准确的测算出,贷款单位的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额度,将出现的超额授信、超量用信等问题消除,从流动资金贷款的源头上对其贷款风险进行防控。
(二)对贷款单位有详细的了解,合理的测算其贷款资金需求
银行需要对自己的客户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客户的财务状况、业务范围等等,进行详细的掌握。银行的业务人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价值,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学习更多关于信贷的知识、理论等,在实际的信贷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对贷款单位的相关信息、财务现状、财务核算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之后,对贷款单位的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进行合理的测算,在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中,需要加强容易出错指标的测算和关注,保证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符合贷款单位的实际资金需求,具有可行性。
三、结束语
单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是为了将信贷业务行为规范,促进单位管理水平提升,促进单位发展,进而形成的一种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额度的测算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为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实施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需要对合理的信贷额度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信贷客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加强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测算的审查等。
参考文献:
[1]王兵.浅析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J].时代金融.2012(36):217+247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新规;运行和建议
“三办法一指引”(以下简称贷款新规)是银监会对贷款监管法规和政策进行系统化调整与完善的成果。其目的是引导商业银行在全流程管理、诚信申贷、协议承诺、实贷实付、贷放分控、贷后管理、法则约束诸方面遵循一系列指导原则。笔者就几个月来新规在基层行的应用情况和难点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贷款新规运用体现的突出亮点
贷款新规是我国金融监管领域的一次创新之举,它强化了银行贷款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防范贷款被挪用,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以及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应用中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得到强化
全流程贷款管理强调将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行为贯穿到上述贷款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改变了以往将贷款流程只划分为贷前管理、贷中管理、贷后管理三个环节的粗略划分方法,对贷款流程进行了更细的环节划分,同时,对每个环节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实现了贷款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的过程。
(二)倡导协议承诺实贷实付原则
协议承诺原则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应与借款人乃至其他相关各方通过签订完备的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规范各方有关行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调整各方法律关系,追究各方法律责任。协议承诺原则通过强调协议的完备性、承诺的法律化及管理的系统化,弥补过去法律合同的不足。一旦违约事项发生,银行或者免责,或者可以追责,这样不但能够切实保护贷款人的权益,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实贷实付要求根据贷款项目进度和有效贷款需求,在借款人需要对外支付贷款资金时,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有及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等方式,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象的过程。实贷实付原则的关键是让借款人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用途,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
(三)体现贷放分控贷后管理
是将贷款审批与贷款发放作为两个独立的业务环节,分别管理和控制,以达到降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目的。推行贷放分控,一方面可以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践行全流程管理的理念,建设流程银行,提高专业化操作,强调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有效制约,避免前台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要求监督贷款资金按用途使用,对借款人账户进行监控,强调借款合同的相关约定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约束性;明确贷款人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贷后管理的法律责任。
(四)强调流动资金需求测算,防止超额授信
“流动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重点之一定位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贴近借款人实际,合理测算借款人的流动资金需求,进而确定流动资金贷款的额度和期限,防止超额授信。规定中明确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主要是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确定。在实际估算过程中,总的思路是首先考虑借款人用于日常经营的营运资金需求量,再扣除其现有融资和能够投入到日常经营的自有资金,缺口即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在估算营运资金需求量过程中,还要结合借款人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状况,合理预测各项资金占用;同时考虑小企业融资、季节性生产、订单融资等情况。总之,充分体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客户实际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要求。
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贷款新规”在促进银行信贷风险监控制度的系统化调整与完善、提高贷款的精细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由于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推进工作中主要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人员机构设置不足。一是人员素质与贷款新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信贷从业人员对国家产业政策不清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合规性、技术和财务的可行性、流动资金需求测算、项目管理分析把握缺乏经验。二是人员紧缺,难以全面满足贷款新规的全流程管理。现有人员岗位的设置难以实现对贷款调查、审批、支付和贷后管理环节的分离和对贷款相关账户的管理。
第二,客户配合程度差。企业习惯了“实贷实存”的方式,对“实贷实付”缺乏认识。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受托支付耗时长、成本高、交易不便、办理过程繁杂、收现滞后等原因,部分借款人及交易对方不一定接受,自主支付又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且监管细化;另一方面央行近期采取了信贷规模控制的措施,企业担心授信后,由于银行规模调整,无法获得全部贷款,会对生产经营带来损失,所以对支付管理普遍存在抵触情绪。
第三,结算渠道不畅导致支付管理出现盲点。由于目前金融系统结算渠道不是很顺畅,部分借款人在取得贷款后要转到在他行的账户,然后通过他行账户付给材料供应商,使得对这类客户的支付管理难以按新规执行到位。对于多数中小企业,存在交易对象较分散,大部分非现金结算难以执行,影响新规的有效落实。
第四,《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测算难以反映真实情况。一是由于存在很多中小企业,企业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和欠规范,导致测算出来的可贷资金额度和实际用信额有时会存在一些偏差。二是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方法对流动资产平均占用只考虑了正常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科目,对非正常占用的科目完全不予考虑。这些非正常占用科目被排除在外,将造成测算所得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普遍较小。三是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方法只考虑企业自身的角度,而没有从行业均值的角度来测算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优质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周转速度很快,流动资金占用较少,从而测算得到流动资金需求量很小。而一些较差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周转速度很慢,流动资金占用很大,反而测算得到流动资金需求量很大。
第五,由于宣传工作起步晚、力度不够,而且宣传的面不宽,导致借款人不了解贯彻实施贷款新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中难以取得客户的支持和配合;另外,一定时期内,同业之间对贷款新规认识程度的不同,会出现宽严不一,影响竞争的公平性和降低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三、针对运用中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管理体制,落实风险监控。根据贷款新规调整设置调查、审查审批、评估、放款、放款核准、提款核准审查和提款等岗位,确保经营活动接受全流程的监督,确保独立开展风险评价、支付审核的有效性,实现执行贷款新规“正步走、齐步走”,真正实现贷款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
第二,培育信贷文化,引导诚信合作。一是树立“实贷实付”的信贷管理理念,明确银行对贷款用途管理的责任,引导其在信贷管理中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二是正确认识贷款的风险,要以贷款用途和持续经营状况综合分析贷款风险。三是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引导信贷文化,通过量化风险管理的办法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使信贷人员自身报酬最大化和创造增加值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遏止信贷管理人员因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偏离所有者目标的现象。四是促进广大申贷的中小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确保诚信申贷;强化贷款协议承诺,确保企业守约用贷;通过贷后检查,促使企业规范经营,不隐瞒重大事项,以保障银行债权的安全性。
第三,加强与客户沟通,确保支付新规落实。与客户沟通,让客户清楚实贷实付客观上都能降低客户的贷款日均余额与利息负担,帮助银行贷款客户降低财务成本,从根本上扼制客户挪用贷款从事高风险投资的冲动,帮助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防范财务风险;完善贷款操作流程,对受托支付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的信贷资金支付前做出明确规定,争取借款人的理解和配合,最大限度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对衍生出的贷款新风险制定出防范措施。
第四,根据行业、企业特性,适度对流动资金需求测算做合理调整。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方法中应考虑影响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方法的其他因素,分析影响流动资金需求关键科目的结构、性质,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如所属行业、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的变化,对借款人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周转天数的测算,建议采取年度内月均余额进行计算,并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对集团关联客户,必须在采用合并报表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基础上,对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成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分别测算,同时坚持成员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总和不超过合并报表估算值的原则;对小企业贸易融资、订单融资、预付租金或者临时大额债项融资等情况,应在交易真实性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控制用途和回款情况下,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对季节性生产借款人,应按每年的连续生产时段作为计算周期估算流动资金需求,贷款期限应根据回款周期合理确定。
关键词:流动资金 计算公式 周转次数 总成本费用
1 流动资金概述
财务分析,是可行性研究中判定项目财务可行性的重要工作,是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在现行会计规定、税收法规和价格体系下,通过财务效益与费用的预测,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
流动资金是指项目运营期内长期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运营资金。
流动资金是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总投资的高低,而且影响着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2 流动资金计算过程
流动资金的计算有两种方法:扩大指标估算法和分项详细估算法。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是分项详细估算法,本文只介绍此项方法。
财务分析中,流动资金的计算基础是“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折旧及摊销估算表”及企业近几年三大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因此,在上述表格及资料准备完成以后方可进行流动资金的计算。
2.1 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现金+存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预付账款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2.2 周转次数的计算
周转次数计算公式如下:
(1)N现金=2*主营业务收入/(年初现金余额+年末现金余额)
(2)N原材料=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原材料余额+年末原材料余额)
(3)N在产品=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在产品余额+年末在产品余额)
(4)N产成品=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产成品余额+年末产成品余额)
(5)N应收账款=2*主营业务收入/(年初应收账款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
(6)N预付账款=2*主营业务收入/(年初预付账款余额+年末预付账款余额)
(7)N应付账款=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应付账款余额+年末应付账款余额)
(8)N预收账款=2*主营业务成本/(年初预收账款余额+年末预收账款余额)
一般情况下,每项周转次数的确定应取近几年平均值,剔除掉不正常年份计算值,以期得到和项目实际情况相符的周转次数。
2.3 各项数据的计算
在周转次数计算好、同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折旧及摊销估算表”做好以后,就可以进行流动资金的计算。
具体各项目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1)C现金=(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制造费用+年其他营业费用+年其他管理费用)/N现金
(2)C原材料=(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N原材料
(3)C在产品=(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制造费用)/N在产品
(4)C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其他营业费用)/N产成品
(5)C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N应收账款
(6)C预付账款=(预付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预付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N预付账款
(7)C应付账款=(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N应付账款
(8)C预收账款=年预收营业收入/N预收账款
3 以项目为例,计算流动资金
该项目新厂区征地面积约300亩,建设内容主要有生产厂房、食堂、气源站、液化天然气站、大门及门卫等。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建设期1年,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00架高端液压支架的生产能力,可实现销售收入112821万元(不含增值税)。
3.1 周转次数
分析该企业近5年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各辅助报表后,计算出近5年N现金、N原材料、N在产品、N产成品、N应收账款、N预付账款、N应付账款、N预收账款,剔除不正常年份数值后取平均值,得出N现金=12,N原材料=8,N在产品=8,N产成品=10,N应收账款=8,N预付账款=6,N应付账款=6,N预收账款=6。
3.2 “总成本费用表”中各项数据
(1)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
本项目原辅材料主要有:钢板、管棒材、铸锻件、焊材;外购件主要有阀类、结构件、高压胶管、橡胶密封件等。
经选取量大、有代表性的产品类型仔细测算,本生产纲领内,年外购原辅材料、外购件费为69949万元。
(2)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
本项目燃料及动力能源主要有电、氧气、CO2气体、天然气、氩气等。
经测算,本项目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为3385万元。
(3)工资及福利费
工资及福利费,参考企业近3年全厂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年人均工资,并考虑到达产年后一定的增长予以计算。
本项目设定人员1735人,年人均工资按照4.2万元、五险一金等按照工资的60%计算。本项目达产年年工资及福利费=1735*4.2*1.6=11659万元。
(4)年其他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等。其他制造费用是指制造费用中扣除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折旧、修理费后的其余部分。
经分析、测算,并考虑企业达产年后生产技术的进步从而引起制造费用的降低,年其他制造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2%,为112821*2%=2256万元。
(5)年其他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有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其他管理费用是指管理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后的其余部分。
经分析、测算,并考虑企业达产年后管理能力的提升,年其他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为112821*3%=3385万元。
(6)年其他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等。其他销售费用是指销售费用中扣除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后的其他部分。
经分析、测算,年其他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为112821*3%=3385万元。
(7)年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为以上(1)-(6)项之和,(1)+(2)+(3)+(4)+(5)+(6)=69949+3385+11659+2256+3385+3385=94019万元。
(8)折旧及摊销
参考“折旧及摊销估算表”,年折旧及摊销费用为4048万元。
(9)财务费用
本项目无贷款,财务费用为0。
(10)年总成本费用
年总成本费用为经营成本、折旧及摊销费用、财务费用之和,(7)+(8)+(9)=94019+4048+0=98067万元。
3.3 “流动资金估算表”中各项数据
由以上数据可得,
(1)C现金=20688/12=1724;
(2)C原材料=73336/8=9167;
(3)C在产品=87248/8=10906;
(4)C产成品=(94019―3385)/10=9063;
(5)C应收账款=94019/8=11752;
(6)C预付账款=20982/6=3497;
(7)C应付账款=(69949+3385)/6=12222;
(8)C预收账款=78972/6=13162。
流动资产=现金+存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预付账款=46109;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25384;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0725。
4 总结
经计算,本项目流动资金为20725万元。本项目达产年销售收入为112821万元,经验证,销售收入/流动资金=112821/20725=5.4次,符合项目实际情况,说明本项目流动资金的计算是准确的。
关键词:企业 流动资金 科学合理核定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169-02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流动资金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血液,是企业总资产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日常生产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依托。因此,科学合理地核定流动资金占用量,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是企业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和结算资金,而后再回复到货币资金形式上,企业应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金数量,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确定各种资金形态的合理比例和最优结构,以满足下一步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科学合理地核定流动资金占用量,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占用,既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又可以节约流动资金,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推动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所谓核定流动资金需要量是指通过市场预测确定完成预期的生产经营任务所必须的流动资金需要量。其直接目的是提示目前占用量与必要占用量之间的差异,为筹集流动资金提供依据,以避免不需要的多占用流动资金。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又可随时以流动资金需要量的预算额控制流动资金的收支、占用和消耗,便于企业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企业的流动资产按是否是物质财产,可划分为实物流动资产和非实物流动资产。实物流动资产就是工商企业的存货;非实物流动资产则是指除存货以外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它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及其他流动资产四项。
一、实物流动资产
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占的比重较大,一般约占为流动资产的40%~60%。一定的存货是必要的,但存货量过大会占用过多的资金,增加储存成本。正确核定存货资金的占用数量,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存货的正常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使用资金。
(一)确定存货资金数额的基本方法
企业存货资金的数额,应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占用形态,即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分别测算,测算资金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周转期计算法。周转期计算法,又称定额日数法,是根据各种存货平均每天的周转额和其资金周转日数来确定资金数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资金数额=平均每天周转额×资金周转日数
式中,平均每天周转额是指某项存货资金平均每天从本阶段流出的数额;资金周转日数是指存货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天数。这种方法通常适合于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资金数额的测定。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以上年资金实际占用额为基础,分析计划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加以调整后核定资金数额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数额=(上年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占用额)×(1±计划年度生产增减%)×(1-计划年度资金加速周转%)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品种繁多、规格复杂和价格较低的材料物资。对于销变化不大的中小企业,也可用此法匡算全部存货资金数额。
3.比例计算法。比例计算法是根据存货金和有关因素的比例关系,来测定资金数额的方法。以销售收入资金率法为例,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资金数额=计划年度商品销售收入总额×计划销售收入存货资金率
这种方法过去主要适合于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等资金数额的测定,目前是匡算全部存货资金数额的主要方法。
(二)储备资金数额的测算
储备资金是指企业从用现金购买各种项材料物资开始,到把它们投入生产为止的整个过程所占用的资金。储备资金包括的项目很多,这里以原材料为例,说明资金数额的核定方法。
原材料资金数额的大小,取决于计划期原材料平均每日耗用量、原材料
计划价格、原材料资金周转日数三个基本因素,其计算公式为:
原材料资金数额=计划期原材料平均每日耗用量×原材料计划价格×原材料资金周转日数
1.原材料平均每日耗用量。原材料平均每日耗用量是根据计划期内原材料耗用量与计划期日来确定的。
其计算公式为:
在运用上述公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计划期原材料耗用量根据计划期产量和原材料消耗定额加以确定;(2)计划期天数一般按整数计算,年度为360天,季度为90天,月度为30天。
2.原材料计划价格。原材料计划价格应根据预计的材料买价、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加以确定。
3.原材料资金周转日数。原材料资金周转日数,是指从企业支付原材料价格起,直到原材料投入生产为止这一过程中资金占用的日数。
(三)生产资金的测算
生产资金是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直到产品制成入库为止的整个过程所占用的资金。生产资金主要指在产品占用的资金。在产品资金数额的计算公式为:
在产品资金数额=在产品每日平均产量×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在产品成本系数×生产周期
1.在产品每日平均产量。在产品每日平均产量,可根据生产计划中的计划产量与计划天数求得。
2.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可从有关的成本计划中获得。
3.在产品成本系数。生产费用在生产过程中是逐渐增加的,直到产品完工时,才形成完整的产品成本。因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际每天占用的资金就不能按产品的单位计划生产成本计算,而应打一折扣,这个折扣就是在产品成本系数。
(四)产成品资金数额的测定
产成品资金是指产成品从制成入库开始,直到销售取得货款或债权为止的整个过程所占用的资金。测算产成品资金数额的计算公式为:
产成品资金数额=产成品每日平均产量×产成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产成品资金周转日数
1.计算期每日平均产量。计算期平均每日产量可根据生产计划和计算期天数来确定。也可以根据生产逐季增长的企业、季节性生产企业、生产均衡企业分别确定。
2.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可从有关成本计划中获得。
3.产成品资金周转日数。产成品资金周转日数是指产品从制成入库开始直到销售取得货款或债权为止所占用资金的日数,包括产成品储存日数、发运日数和结算日数。
(五)综合确定
根据以上方法测定资金数额以后,便可汇总确定企业存货占用资金的总额。
二、非实物流动资产
(一)货币资金是企业拥有的、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产没有变现风险,可以随时灵活运用于各个方面。
核定货币资金的合理占用量,也就是要确定企业的最佳货币持有量。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最低限度需要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数额。
(二)货币资金以外的其他非实物流动资产
1.短期资产。短期投资是企业在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前提下,进行的证券投资。它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变现,满足企业现金的需要。短期投资的数额应视企业闲置资金的数额、未来收益及闲置期限等具体情况而定。
2.应收款项。持有应收款项,可以使企业扩大销售、减少存货。
应收款项的计算公式可按下式进行:
应收款项=年经营总成本÷结算次数
=年经营总成本÷年工作日×结算天数
结算天数是计算结算资金的主要参数,在一般情况下,其计算方法为:
结算天数=商品在途天数+验收天数+购货方承付天数+银行结算天数
持有应收款项,也会使企业产生一定的成本支出。应收款项的成本支出,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即坏账成本)。核定其合理占用量的前提是确定企业应收款的最佳水平。所谓最佳应收款水平是指以上三项成本累计的总成本最低时的占用水平。
3.待摊费用。核定待摊费用的主要方法是余额计算法,它是以基年结转额作为基础,根据计划期发生额摊销额来计算流动资金定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待摊费用资金定额=计划年度期初余额+计划年度
发生额-计划年度摊销额
至于类属其他流动资产的待处理流动资产的净损失及其他,应视其处理情况具体核定。
三、结论
核定企业流动资金需要量还可以采用定性预测的方法,它主要是利用直观材料,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和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企业缺乏设备和准确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采用。同上述的定量预测法相比,二者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可把二者结合起来应用。总而言之,采用一定的方法,核定了流动资金各个项目的需要量以后,便可据以汇总、确定企业计划期所需的流动资金总量。
参考文献:
1.刘敏.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预期增长率计算方法的探讨.经济师,2010(5)
2.郝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研究.经济师,2009(12)
一、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一)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
一般选择项目IRR与NPV指标作为分析对象。
(二)选择不确定性因素(假设变量)
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敏感性分析通常选择对投资项目资金流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包括项目投资额、营业收入与经营成本。
(三)确定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范围
一般选择±20%、±15%、±10%,以5%为间隔,变化范围越大,需要测算的次数越多。
(四)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找出敏感性因素
分别对投资额、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按变化范围进行测算,得到不同变化范围下的IRR与NPV。如本例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范围选择±20%,则需要测算8(变化率)×3(不确定因素)×2(分析指标)共48次,过程较为繁琐。
(五)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二、案例资料
甲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0万元,其中第1年年初和第2年年初投资分别为70万元和50万元,第1年年末项目竣工并投入试生产;项目生产期10年,固定资产直线法折旧,预计净残值率10%;项目投产时需垫支流动资金50万元,第1年年末支付30万元,第2年年末支付20万元,项目结束时收回;项目投产后第1年营业收入60万元、第2年80万元,第3―8年100万元/年,第9年每年减少为85万元,第10年减少为60万元,项目投产后第1年经营成本38万元,第2年45万元,第3―8年65万元/年,第9年减少到48万元,第10年减少到35万元;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率为25%,基准折现率10%。根据以上资料,甲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简表)与基本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为进行敏感性分析,表1中回收固定资产余值(N6)、回收流动资金(N7)、调整所得税等项目都应设计为公式自动计算,因为当投资、收入与经营成本发生变化时,其结果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其中公式:
三、运用Excel模拟运算表进行投资项目敏感性分析设计思路
如何利用Excel进行投资项目敏感性分析,现有的做法归纳有两种:一是枚举法。先设计一个NPV与IRR的基本计算表,其中NPV与IRR运用Excel公式计算;然后对每个不确定性因素(假设变量)按变化率分别测算,得到各变量不同变化率的评价结果。这种方法仅解决了NPV与IRR的自动计算问题,但未简化繁琐的测算过程。二是利用Excel“窗体”中的“微调项”工具按钮设置变化程度,通过移动滚动条得到每一变量不同变化程度下的评价指标。这种做法必须假设投资是一次性投入,收入、经营成本在不同的时期保持不变,而现实中大多数项目是分期投资的,收入与经营成本在投产前期受投产率影响逐渐提高,临近项目结束时因产能下降而逐渐下降。本文案例按此情况设计。另外,现有的两种做法测算的结果不能保存,每做一次测算都需要单独记录评价结果。因此在设计中应解决分别测算问题、测算结果保存问题以及分期投资、收入、经营成本在不同时期不等的问题。
Excel模拟运算表是一种只需一步操作就能计算出所有变化的模拟分析工具。它可以显示公式中某些值的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同时求解某一运算中所有可能的变化值组合提供了捷径。因此运用Excel模拟运算表能很好地解决敏感分析中的分别测算问题和测算结果保存问题。但如何解决分期投资、收入、经营成本在不同时期不等的问题,则需要单独设计。模拟运算表中引用行或列是对应原计算公式中的一个单元格。显然,表1中投资、收入与经营成本的行引用在NPV与IRR的计算公式中都是多个单元格。因此运用Excel模拟运算表的难点是解决行单元格的引用问题。
为此,本文创新地设置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基本系数区域,将不确定因素的基本系数乘到基本现金流量表运算公式中,模拟运算表只需将引用行或列单元格设为基本系数就可以解决1个单元格的问题了。
四、运用Excel模拟运算表实现投资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1步:将“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复制到sheet2,将sheet2命名为“敏感性分析表”,表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更名为“表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含基本系数)”。
第2步:设置不确定性因素基本系数区域(图1)。
第3步:用基本系数乘表2中的每个营业收入、建设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将基本系数与表2联结在一起。公式为:
经过以上处理,项目基本评价结果与表1结果完全一致。
第4步:利用模拟运算表得到各不确定性因素±20%变化区间的NPV与IRR(图2)。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测算,设置从0.8、0.85到1.2共9个变化区间。
在E24与E25单元格分别输入IRR与NPV的计算公式,E24=$C$18,E25=$C$19,选中E23:N25区域点菜单栏“工具”―“模拟运算表”,在引用行的单元格输入$C$23(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系数),就得到了9个变化区间的IRR与NPV的评价结果(见图2)。
对垫支流动资金测算,将E23:N25区域复制到E27:N29区域,将模拟运算表中引用行的单元格改为C24即完成,同理营业收入与经营成本见图3。
第5步:编制敏感性分析表(图4),绘制敏感性分析图(图5)。
将第3步模拟运算表中的计算结果直接复制到图4中的表3、表4中,就完成了敏感性分析表的编制。公式:
设C41=F24,C42=F28,C43=F32,C44=F36,向右填充,完成表3;设C48=F25,C49=F29,C50=F33,C51=F37,向右填充,完成表4。
根据图4中的表3、表4绘制敏感性分析图,如图5、图6。
从图5、图6结果看,甲项目营业收入敏感程度最高,当营业收入从降低20%到增长20%,IRR则从2.52%上升到19.47%,NPV从-54.12上升到79.72,依次是经营成本、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比较各变化区间发现,甲项目当收入下降5%、经营成本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5%时,IRR与NPV均不可行,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重点考察营业收入、经营成本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可能的变化率,考虑其风险慎重决策。
关键词:企业潜在价值 潜在盈利能力 资源利用增效额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2-050-06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企业购并正在蓬勃发展。但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关注企业的现实价值,很少问津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实际上,真正决定企业购并得失的关键因素,并不是目标企业的现实价值,而是其潜在价值。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购并是一个等价公平交易,所以,如果投资者按照现实价值收购一个没有潜在价值的目标企业,那么他只能收回其购并投资而不可能获利。如果绝大数企业购并都是无利可获之等价交换,那么,世界企业购并就不可能风起云涌和浪潮迭起。人们之所以会热衷于企业购并,就是因为这种投资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购并投资获利过程也就是挖掘与实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过程。企业购并投资要获得较高回报,就必须购买具有较大潜在价值的目标企业。目标企业潜在价值越大,购并投资回报就可能越高。测度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企业购并投资决策的基础与前提。只有科学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才有可能准确预测购并投资能否获利、以及能够获取多高的回报。因此,从理论上解析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基本特性、形成原因、决定因素以及实现前提,创立测度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技术与方法,不仅能够填补企业潜在价值理论研究空白,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购并决策水平。
一、 企业潜在价值解析
所谓目标企业,又称靶子企业,是指成为其他企业购并对象的企业。所谓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增值潜力。
与现实价值相比,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具有两大基本特性,即不确定性和隐蔽性。所谓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不确定性,是指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只是一种可能性价值。我们知道,企业现实价值是一种确定性价值。因为这种价值是根据企业现实盈利能力或预期收益评估出来的,并且表现为确定的市价总额或资产评估值。而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则是一种既有可能挖掘也有可能无法实现的价值。企业潜在价值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必要条件。挖掘或实现企业潜在价值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足够的资金投入、管理效率的改善、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等。如果上述条件具备,企业潜在价值就有可能实现;否则,企业潜在价值则有可能永远处于隐性状态。
所谓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隐蔽性,是指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易发现与测度。企业潜在价值不易发现与测度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潜在价值是企业潜在预期收益的折现值,而企业潜在预期收益则是一种隐性收益。由于这种收益,既不是企业现有盈利能力的直接拓展,也不是企业现有市场表现的简单延伸,而是一种需要通过与其自身最优经营状态或与其它企业经营效率的比较才能发现与测算的收益,从而无法根据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直接估算出来。由于企业潜在价值具有特殊性质,所以其发现与评估需要运用特殊技术和方法。
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判别企业购并经济合理性的必要前提。一项企业购并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关键取决于这种购并投资能否实现机会成本最小化或投资回报最大化。如果购并投资的回报小于其他投资,那么,投资者就应该选择其它投资而放弃企业购并;倘若购并某一企业的收益小于收购其它企业,那么,主并企业则应当收购其它企业而放弃对该企业的购并。作为商业投资,收购目标企业必须获得回报。但是,企业购并投资能否获得回报以及能够获得多少回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大小。这是因为,企业购并投资是通过购买与整合目标企业来完成的。购买与整合目标企业获取投资回报的过程实际上是挖掘与实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过程。因此,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大小决定企业购并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购并一个没有潜在价值或潜在价值很小的目标企业,其投资回报率必然很低,甚至不具有经济合理性。反之,收购一个潜在价值较大的目标企业,则有可能获得较高投资回报,从而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由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决定购并投资回报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发现与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仅可以预测购并投资回报率,而且能够判别企业购并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仅决定企业购并能否获利,而且制约企业购并溢价形成及其水平。所谓企业购并溢价,是指超过企业价值的购并价款。从本质上说,企业购并溢价是挖掘或实现企业潜在价值的期权价值。由于挖掘企业潜在价值可以获利,拥有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权利意味着获得了一种盈利机会,所以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权利具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并且本身具有价值。目标企业在出售企业产权的同时,实际上也将挖掘自身潜在价值的权利让渡给了主并企业。由于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权利本身具有价值,所以目标企业让渡这种权力时,主并企业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这种对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购并溢价。从理论上说,主并企业进行股权收购,实际上是购买了两种价值:一是企业的现实价值,二是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期权价值。前者构成企业购并价款中的资产评估值或合理市价,后者则形成企业购并溢价。总之,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仅是企业购并溢价形成的物质基础,而且决定企业购并溢价水平高低。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潜在价值,关键要看该企业目前的经营状态。一般来说,高效企业发展潜力较小,低效企业发展潜力较大。这是因为,经营效率低下,表明企业的资源利用或配置效率未达到应有水平。而一个企业没有获得应有业绩,则说明这个企业存在业绩改善的可能或空间,从而具有潜在价值。
衡量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主要尺度是效率指标。一般来说,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投资回报率低于行业平均或主并企业水平。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该企业资源未能获得有效利用;倘若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低于主并企业,则表明该企业具有购并的潜在价值。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说明具有业绩改善的空间;而经营效率低于主并企业,则表明主并企业具有改进目标企业经营业绩的可能。目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一旦获得有效改善,那么购并对象的价值就会发生增值,从而企业的潜在价值就会显现出来。
企业经营业绩低下,可能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或经营规模,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其中,前者是造成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客观原因,后者则是导致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主观因素。从客观原因来说,缺乏足够资金会造成企业投入不足,致使企业无法达到最佳经营规模,从而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缺少先进技术,则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创新,从而会使企业丧失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一般来说,造成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薄弱;而导致技术落后的原因,通常是因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就主观因素而言,造成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管理者无能,也有可能是由于人存在道德风险。其中,管理者无能,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控或混乱。而人的道德风险,则会导致管理者侵吞公司财产、过度在职消费、以及工作不求上进。
挖掘或实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通常需要具备以下前提:第一,购并双方必须存在效率差异。并且主并企业经营效率应该高于目标企业。如果购并双方不存在效率差异,那么就不存在通过购并挖掘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可能性。倘若主并企业经营效率等于或低于目标企业,那么,即使目标企业存在很大发展潜力,但主并企业也没有能力挖掘。在这种情况下,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具有不可实现性;第二,主并企业必须具备挖掘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能够提供必要资金和技术,而且还应包括能够提供适用于目标企业的过剩管理能力。不能提供足够资金和技术,目标企业规模扩张和产品创新就无法实现;不能提供适用于目标企业的管理能力,目标企业管理落后状况就难以获得有效改善。同时,如果所提供的管理能力不是主并企业过剩的管理能力,那么,就有可能在提高目标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会降低主并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无法提升兼并后联合企业的总体经营水平;第三,主并企业内部扩张受到诸多限制(如反垄断法、规模经济临界点、以及内部扩张成本较高等)。否则,主并企业过剩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资源就会用于内部扩张,而不会投入企业购并;第四,目标企业存在资源短缺或更换管理者的困难。否则,目标企业股东就会通过增加资源投入或更换管理者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而不会出售股权或资产。
由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潜在预期收益的折现值,而潜在预期收益则是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产物,所以,可以通过测算企业增效和资源利用潜力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即效率比较法和资源利用法。
二、效率比较法
所谓效率比较法,是指通过测算购并效率改进收益以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假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潜在价值,关键要看其经营效率与行业和主并企业的比较。其中,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决定其潜在价值的大小。两者的差距越大,表明目标企业业绩改善空间或潜在价值越大。反之,其业绩改善空间或潜在价值则会越小;而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主并企业的差距则决定其潜在价值的可实现程度。两者的差距越小,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可实现程度就会越低。
由于企业潜在价值取决于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所以通过测算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可以大致评估出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同时,由于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来源于目标企业与主并企业的经营效率差异,所以,通过测算目标企业与主并企业的效率差异可以大致评估出目标企业的可实现潜在价值。
运用效率比较法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测算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GP);二是通过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主并企业的比较,测算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MP)。其中:
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测算公式为:
GP=HSB-SBB
上式中:GP=目标企业潜在价值;HSB=按行业平均经营效率计算的目标企业价值;SBB=购并前的目标企业价值。
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的测算公式为:
MP=USB-SBB
上式中:MP=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USB= 按购并后联合企业效率计算的目标企业价值;SBB=购并前的目标企业价值。
目标企业潜在价值(GP)与可实现潜在价值(MP)之间的差额主要来源于主并企业经营效率(AE)与行业平均经营效率(HE)之间的差异。在其它情况不变条件下,当 AE>HE时,MP>GP;如果 AE
所谓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是指主并企业通过购并改进目标企业和自身经营效率所获得的价值增加额。这种价值增加额大致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效率改进性收益,即企业购并后由于目标企业效率改进所增加的收益;二是资源互补性收益,即购并后由于主并企业获得短缺资源而提高自身经营效率所获得的收益。
运用效率法测算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是测算购并前目标企业价值,其次是测算效率改进后目标企业价值,然后是测算目标企业可实现潜在价值、以及效率改进性潜在价值和资源互补性潜在价值。
假定大方公司(A)与巨石公司(B)分别为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购并前后两个企业的有关财务状况如下表一:
根据上表提供的财务数据,运用效率比较法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大致需要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测算购并前目标企业价值(SBB)。
由于购并前目标企业处于持续稳定增长状态(尽管增长率较低),并且资本支出与折旧额大体相等,从而我们可以用高登模型④测算其价值。其具体测算结果为:
SBB= R0(1+G)/(K-G)
=884.4(1+4%)/(11%-4%)
=13139.66(万元)
第二步,测算购并后按联合企业经营效率评估的目标企业价值(USB)。
由于购并后新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且资本支出和折旧大体相当,所以也可以用高登模型测算新企业中目标企业价值。同时考虑到企业购并的互补效应,购并后新企业经营效率会高于主并企业,所以,按购并后新企业经营效率来测算目标企业价值的具体过程与结果如下:
首先是确定基本测算数据。
根据上表:
R=[(6600-6600×76%)×(1-33%)]
=1061.28(万元)
G=6.6%
K=8.8%
其次,运用高登模型测算USB⑤。
USB =R0(1+G)/(K-G)
=[1061.28×(1+6.6%)]/(8.8-6.6%)
=51423.84(万元)
第三步,按购并前主并企业经营效率测算目标企业价值(ASB)。
第四步,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PSB)。
PSB=USB-SBB
=51414.84-13139.66
=34373.6(万元)
上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由效率改进型潜在价值与资源互补型潜在价值所构成。其中:
资源互补性潜在价值(RPSB)为:
RPSB=USB-ASB
=51419.1-34373.67
=17045.43(万元)
效率改进性潜在价值(EPSB)为:
EPSB=PSB-RPSB
=38279.44 -17045.43
=21238.75 (万元)
上述测算结果表明,巨石公司(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为38284.18万元。其中,资源互补性潜在价值为17045.43万元,效率改进性潜在价值为21238.75万元。
三、资源利用法
所谓资源利用法,是指通过测算资源利用潜力以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方法。
所谓资源利用潜力,是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的可能与空间。企业资源利用潜力与企业目前资源利用效率负相关。企业目前的资源利用效率越低,其资源利用潜力就会越大;反之,其资源利用潜力则越小。
因为企业的现实价值大小取决于预期收益的高低,而企业预期收益则与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正相关,所以,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其预期收益就会越高,从而其现实价值就会越大;反之,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其预期收益和现实价值就会较低。如果目前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表明该企业预期收益和实际价值提高的空间较小,从而其潜在价值不大;倘若企业目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则表明其预期收益和价值增值空间较大,从而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
由于企业价值与资源利用效率正相关,而企业潜在价值则是资源利用潜力的增函数,所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测算资源利用现状估算目标企业的现实价值,而且可以通过测算资源利用潜力评估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
反映企业资源利用效果的指标是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与固定资产净收益率。两者的测算公式分别为: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 年产品销售净额/年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上式中:
年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 流动资产各个月末余额之和/12;
年产品销售净额⑥=产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 销售折扣-销售折让
固定资产收益率=(年税后利润/年固定资产平均总额)×100%
如果目标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和固定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该企业存在资源利用潜力。由于充分挖掘或利用这些潜力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所以通过测算目标企业资源利用潜力,可以大致估算出目标企业的潜在价值。
运用资源利用法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大致需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是测算目标企业和行业平均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与固定资产收益率,其次是测算目标企业在资源充分利用情况下的流动资金节约额,其三是测算目标企业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时的固定资产收益增加额,其四是测算目标企业资源充分利用年增效额,最后是测算目标企业资源充分利用增效总额的现值(即潜在价值)。
假定目标企业(B)和行业(H)资源利用状况和有关财务数据见表二。
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运用资源利用法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具体过程与结果如下:
第一步,测算目标企业流动资产利用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后的年流动资金节约额。
设: BVR=目标企业流动资金节约额; BSR=目标企业年销售收入; HLR=行业平均流动资金周转速度;BLR=目标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T=企业所得税率。
那么,目标企业年流动资金节约额为:
BVR=BSR×(1/HLR-1/BLR)×(1-T)
=5600×(1/1.8-1/1.3)×(1-33%)
=-787.92(万元)⑦
第二步,测算目标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后的增效额。
设:BFR=年固定资产增效额;BFB=年固定资产余额;HFR=行业平均固定资产收益率;BFR=目标企业固定资产收益率。那么,年固定资产增效额为:
BFR=BFB×(HFR-BFR)
=672×(22%-18%)
=26.88(万元)
第三步,测算目标企业资源利用年增效总额。
VFR=BVR+BFR
=787.92+26.88
=814.8(万元)
第四步,测算目标企业资源利用增效总额的现值(VFTF)。
资源利用法测算结果显示,目标企业资源利用潜力或潜在价值为4301.25万元。
注:
①假定购并后由于受资源互补性和效率改进影响,联合企业的经营效率不仅高于目标企业,而且会高于主并企业。
②假定购并后由于受品牌技术扩散影响,联合企业的销售收入会增加10%。
③新企业税后利润按新的销售成本率计算。
④ 这里使用的是持续稳定增长高登模型。如果企业预期收益增长不稳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该模型转换为两阶段或多阶段折现模型。关于高登模型的性质与推导,可参见:包明华:《购并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第五章的有关内容。该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⑤ 按联合企业经营效率评估的目标企业价值。
⑥ 企业销售收入不仅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同时还包括其他销售收入:如原材料销售收入、资产出租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提供劳务或服务收入等。
⑦ 负值表示流动资金节约额。
参考文献:
1.A・达莫德伦.投资估价:确定任何资产价值的工具与技术(上、下册)[N],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达雷尔・达非.动态资产定价理论[N].,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3.约翰・Y・坎贝尔,安德鲁・W・罗,艾・克雷格・麦金雷.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N].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4.[英]特里・J・沃特沙姆,基思・帕拉莫尔.金融数量方法.[N]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5.[美]A・G・玛利亚里斯,W・A・布罗克.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随机方法.[N]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6.[美]G・S・马达拉,C・R・拉奥.金融的统计方法.[N]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关键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 演变态势 人民币汇率 中美利差
问题的提出
对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测算方法,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但主要有三大类,分别为游资法、余额法和多利法。游资法由Cuddington(1986)提出,他认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加上“国内居民持有的外国资产的变化”之和来测算。余额法则由World Bank在1985年提出,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计算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之间的差额来测算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比较常用的测算方法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增量-经常项目顺差-FDI净流入-外债净流入。多利法(Dooley,1986)将短期国际资本外流定义为私人部门未向政府当局登记资产收入的国外资产。具体计算方法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出=累计已记录的非权益资产+累计的误差和遗漏项+外债的调整-非FDI收入资本化后的结果。
目前,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演变态势进行阶段划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林辉(2008)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测算后,得出1982年以来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形势严峻,变动状况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19世纪80年代、19世纪90年代、2001-2004年间以及2005年以来。杨俊龙(2010)对我国1997-2009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测算,得出2002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发生逆转,即2002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发生净流入,而之前主要以流出为主;2008年金融危机,国际资本家为偿还母国债务,不得不从新兴市场国家撤资,因此出现短期国际资本外逃的现象;2009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流入大于流出的现象。翁东玲(2010)用不同方法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测算,得出2005年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无论流入还是流出都在3000-8000亿美元的规模,而且波动性在逐渐加大。
1985-2011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的情况
对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测算,从权威性和数据易得性而言,本文选取World Bank在1985年提出的余额法来测算我国1985-2011年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量。具体的测算公式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增量-经常项目顺差-FDI净流入-外债净流入。
通过数据整理,得出我国1985-2011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的计量结果,本文将1985-2011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的情况(见图1),划分为5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引致原因进行分析。
(一)1985-1993年
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较小,短期资本一直处于外流状态 。1985年,我国取消双重汇率制,实行外汇统一牌价,并于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实行统一的公开牌价为1:2.8。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人民币不断贬值,特别是1993年5月取消外汇调剂限价后,直接促使人民币大幅贬值,达到1:11.2;199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外汇干预措施,才使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在1993年年底回到1:8.72(见表2)。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FDI净流入不断增多,如图2所示,直接挤占了短期国际资本的投资机会。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国短期国际资本处于外流的状态。在这段时间,汇率制度以及汇率的变动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二)1994-1996年
我国短期资本流动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虽然流动量较小,但出现逐年上升的迹象。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取消官方汇率,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实现贸易项目可兑换创造条件,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外汇牌价调整为8.72。这一时段,我国外汇储备由1993年年底211.99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年初的1086.8亿美元。年增幅达137.5%。同时,由于从1993年开始,中美利率差值开始加大,并一直处于高位,如表3所示。我国短期可获利机会增加,直接促使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在这一段时间,中美利率差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三)1997-2004年
我国短期国际资本净流出逐年减少,到2003年短期国际资本出现净流入,并出现大幅上升的迹象 。1996年12月1日,由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增长非常快,外汇储备上升,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宣布经常项目实现自由可兑换。1997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较窄范围内浮动,波幅不超过120个基本点,并没有随宏观基本面变动而波动。同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投资于泰国、韩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恶化,使投资者抽不出额外的资金投资于中国市场。从1998年开始,中美利差开始出现负值,短期国际资本外流。但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WTO,经济基本面不断好转,中美利差由2001的-1.64%增加到0.31%(见表4),此时,短期国际资本虽然继续外流,但外流逐渐减少。从2003年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升值预期强烈,致使短期国际资本家闻风而动,不断将资本转移到国内,因此出现2003-2004年短期国际资本内流的现象。
(四)2005-2008年
我国短期资本流动净流出量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况,并于2006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自2005年开始,人民币实行汇率改革,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人民币价格逐渐回归正轨,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并且中美利差在2005-2007年为负值,因此出现2005-2007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处于净流出的状态。虽然2006年到2008年我国股市从1180.96点涨到6124.04点,直接涨幅达418.56%,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短期流动资金受到冲击,一些国际资本主体不得不抽回资金抵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出现了2008年大量短期流动资金外逃的现象。
(五)2009-2011年
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由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流动规模不断增大。2009年,由于应对金融危机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我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造成利好预期,使短期流动资金大量涌入国内,希望我国经济的复苏带来资本升值。2010-2011年,4万亿投资的影响逐渐消弱,我国股市依然萎靡不振,国际资本炒家无法获得更多利润,因此出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外流的现象。同时,在2010-2011年,为了遏制楼市的过快增长,国务院先后下发“国十条”和“新国八条”,这些政策直接遏制了国外资本在我国楼市的收益。因此,2009-2011年,我国出现短期国际资本大幅流出的现象。
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主要表现为流入流出幅度加大,波动性加大,对我国楼市、股市、汇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政府当局如何管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完善金融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合理引导资本流向,减少短期资本流入我国的冲动。管理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政府应加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大力促使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大惩罚力度,合理引导资本流向,一方面可以抑制国际资本炒家将短期国际资本注入我国的冲动,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短期资本,使之为我国经济金融建设发挥作用。
保持汇率稳定,防止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因汇率预期而大幅流动。自2005年我国实行新汇率制度以来,我国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状态,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强烈,直接促使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寻求资本增值的空间。外汇流入加大了我国外汇占款,冲击我国货币市场,直接扰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保持汇率稳定,减少汇率预期带来的利润预期,对减少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非常有利的。
加强对楼市和股市短期资金的监管。2005年,我国楼市开始繁荣,房地产价格如雨后春笋节节攀高,如此繁荣的楼市难道完全是中国经济实力的支撑?显然不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则不排除热钱的冲击。从2005年开始,我国股市从998点上升至2007年10月的6100多点,超过200%的年收益率;之后,我国股市从6100多点直线下滑至1800多点,跌幅超70%。短短两年时间,我国股市经历了由极盛至极衰的过程,这不禁让人想起股市中“老鼠仓”的情形,国外资本炒家先利用资金拉升我国股市,然后大幅抛售,造成股价急剧下跌,最终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总之,对短期国际资本的监管仅从“限入”来避免其带来的危害是不够的,我国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监测预警体系,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全面、动态、实时监控。最终增强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提升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促进金融和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晓健,钱科.非正常国际资本流动的测算:比较与评论.经济问题探索,2000.33
2.林辉.我国隐性资本流动的规模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金融,2008.30
3.朱孟楠,刘林.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汇率与资产价格—基于汇改后数据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J],2010.5
4.杨俊龙,孙韦.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潜在冲击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2010.13
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是现代公司财务活动的二项重头戏,特别是发展中公司和资金密集形公司尤显重要。加强二项业务管理,保障公司持续发展,规避风险,增进效益,是公司决策层和每个财务管理者基本出发点和操守标准。受投资和筹资内外环境和各项因素的限制,现实中二项工作理论和实践有很大差距,正确、灵活运用好相关政策和规定,将二项工作作到预立结合,远近相顾的确不是件易事。
一、筹资管理实论
筹资活动是公司根据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和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及项目投资等特定用途时,从公司内、外部获取资金以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筹资必须充分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和掌握好筹资策略和方法,确保融资成本和风险最低,资金运用效益最佳。下面仅就债权筹资方式作以论述。
1、理智的筹资决策。我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筹资业务最高决策机构为集团公司董事会,每笔融资业务规模及运用必须经董事会授权,控制了决策风险。
2、综合的效益测算。新增资运用效益测算和对原有资金占用项目影响双关测评,以评定筹资规模和投放方式。炼治行业库存准备资金和材料预付款以及存货占用资金合理度因原料和成品市场因素很难介定,但我公司通过安全生产储备、效益储备、风险储备测算,来确定合理的资金占用量和借款额以及恰当的借入时机。
3、安全的资金链和还款预案。我公司从流动资金占用或项目建设投入相对讲属资金密集形企业,资金占用和需求量很大,几乎每月都有到期借贷资金,如何保证资金链安全呢?首先,确保专项筹资专款专用,严格区分固定资产借贷和流动资金借贷的使用,避免短贷长投造成资金的风险。其次,根据年度财务预算和项目预算制定全年借款和还款计划,按月分解和落实。项目建设必须采用固贷,固贷不到位不开工,到位不挪用;每月初根据供、产、销计划编制月份资金调度计划,月底编制本月资金来源运用表,评定资金运用效率。有预有立、远近结合,既维护了企业商业信誉,又保证了公司资金动作安全性和效益性。
4、科学的筹资策略。筹资策略本着全局性、必要性、效益性和长期性目标,作好筹资的风险评价、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组合等工作。必须全面地衡量收益情况和偿还能力,做到量力而行,避免风险。内部融资本着风险小、期限短,外部融资本着以四大银行为主、小规模商业银行为辅的策略。同时,严格控制相关指标:
1)严格控制产权比例和负责比率。股权筹资前提确保国有控股,股权明确;负债筹资确保投资项目或投资经营活动的回报绝对大于资金成本。产权、负责比率基于控制力下的最佳效益的临点。
2)充分论证各种担保方式。特别是基本生产经营设备和不动产用于债务抵押的安全性,抵押方式的成本和限制条款,质押方式物权监管对公司正常运营的影响;评价互相担保人的资信和持续经营能力来控制或有损失。
3)筹资适度,合理安排筹资时间和金额,避免因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资金成本,也要防止资金滞后错过资金投放时机。
4)采用多种筹资方式及筹资组合,分散筹资风险;长短期筹资确定合理比例。
5)在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筹资时,保证合理占用期限,避免信用危机。
5、严格控制二级公司对外融资。二级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及内部集资,其担保采取抵押或与外单位间相互担保,一次贷款在一定规模以上的或年利率超过同期银行利率一定比率以上的,须报集团公司审批。贷款担保是公司的潜在负债,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原则上各二级单位不准为外系统单位(含合资、合作企业)或个人担保贷款。子公司之间的贷款担保,也须报请集团公司批准,确保上下利益一致,行动统一。
筹资管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筹资给公司带来经营资本,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筹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最终目标实现资金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资金充实及时而又避免闲置或滞后。
二、投资管理实论
广义的投资活动除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其他投资外,还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我公司将投资管理分为内部投资管理和对外投资管理。
1、内部投资管理。内部投资管理可分为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在流动资产投资管理中,我公司根据年度财务预算和经营计划,按季、月分解,安排流动资金投放数量和时间。存货投资本着保证生产的安全储备、根据市场预测的效益储备,根据对客户信用评价和适应市场竞争的应收款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首先确定公司中、长期规划,慎重评价新建、改、扩建项目,安评、环评、政策评价、市场份额等,重大项目征得股东会通过。对已确定项目,根据项目进度计划,采取招标方式,以最小的资金投入,保质保量,确保项目及时投产。其次,在立项前充分论证项目投入资金保证,投产后配套工程和追加流动资金保证,投产后对原有项目影响,投产后全公司物料平衡,公司中长期发展,上下游产品链,增容开口,综合效益测算等。
2、对外投资管理。
1)决策保证。我公司对外投资管理最高权力机构为集团公司董事会,对外投资经相关部门会专家组论证后,提交公司董事会,必须取得全体董事一致通过才可实施,对部分董事提出异议的必须重新论证或解决后再形成决议。
2)投资原则:风险小、收益高、变现快、符合主体战略。具体如下:
①投资增值程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是分析投资方案最重要的尺度。
②投资保本能力:必须遵循投资后原有价值不下跌的原则。
③投资风险性:投资有风险,事先必须考虑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等。
④纳税优惠方针,在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到尽量享受纳税的优惠条件。
⑤全面、科学、准确预算投资的预期成本。
⑥正确估计公司的筹资能力,严格控制投资额度。
⑦投资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经营思想。
⑧充分考虑实际资产和经营控制能力,对投资项目管得住,控制有力。
3)加强控股公司管理。集团公司对二级控股公司日常监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制度管理,通过下发各项管理制度定性、定量指标管理;人员组织管理,依法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明确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职责;加强统一核算制度,核算办法,核算原则;加强资金结算监管,保证结算安全和效益性;加强资产、存货管理,实行采购定额招标制度,转发存收、发、存制度;加强会计信息报告管理;加强事中、事后检查、监督。
此外,二级单位对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联营企业等,必须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可行性报告、立项、审批、注资额、注资方式都要慎重研究,并注意上述原则,经集团公司董事会通过后,报有关部门审查。
二级单位在用专有技术、商誉、实物等对外投资,要确保主业安全,其计价必须经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核定,报董事会通过。对连续三年亏损或亏损严重,没有发展前途的投资项目,及时退出股份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
财务上对控股的单位按权益法进行核算,其他单位按成本法核算。加强日常监管和审计工作,在收益分配上集团公司与其他投资人在分配方式和次序平等,各公司利润分配预案需报集团公司批准,严禁对集团公司不分配或分配挂帐。正确计算投资收益和损失,并实现收益的安全完整。
关键词:四川 水电站 并购定价
中图分类号: TM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绪论
电力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56亿千瓦,其中火电占总装机比例为72.5%,发电量超过80%。中国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对传统能源的清洁使用、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同时增加新能源在整体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这意味着新能源将更受青睐。
在各大电力资本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趋势下,四川水电项目发展竞争激烈,在争取和开发新的电源点同时,项目并购亦是热火朝天。水电项目的并购不同于其他市场行为,且四川电网电价构成复杂,四川水电项目的并购应以综合的评估手段结合市场因素来考量,特别是对上网电价和上网电量的客观预测,能较客观体现项目价值,以便测算出合理的并购价格,确保投资收益,保护投资行为。
1.1 研究背景介绍
CN公司是国有大型能源上市企业,在四川主要以新能源投资为主,拥有现役水电站装机容量215万千瓦,依托母公司融资平台及充裕现金流,资金实力雄厚,一直以来,致力于四川水电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并购。
HN公司为7名自然人合资成立的水电开发公司,成立时间为2003年5月,注册资本3000万,经营范围:水电项目投资、开发。HN公司拥有并仅有四川省XP水电站100%股权,XP水电站装机容量8万千瓦,在建,为径流引水式电站,设计年利用小时5100h,多年平均发电量4.08亿千瓦时,建成后上四川省电网,电价0.288元/千瓦时。
2008年汶川地震后,XP水电站工程恢复重建工程让公司各股东债务累累,公司运转举步维艰,原拟定于2009年底发电的计划变得遥遥无期,2012年4月,经股东会决议,全体股东同意转让公司股权,派代表与CN公司接触,表达转让意愿,拟以交钥匙工程的形式转让公司100%股权,拟转让价格10000元/kW。
2 评估方法介绍
CN公司委托中介机构分别用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对项目进行评估。
资产基础法也称成本法,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评估范围包括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非流动资产及负债。经评估,HN公司资产合计51619.22万元,负债34005.94万元,净资产17613.27万元。
收益法是指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经评估,HN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的评估值为846.04万元。
市场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与参考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市场法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一般来说,依项目经济指标不同,四川省内具有年调节水库的电站交易价格在13000~15000元/千瓦;坝后式水电站交易价格在9000~12000元/千瓦;引水径流式电站交易价格在9000~11000元/千瓦。从已交易情况来看,结合XP电站经济技术指标较优良的情况,该电站的转让价格应在9000~11000元/千瓦区间。
3 评估结论及综合测评法介绍
由于XP电站计划发电时间超出预期,且不能确定,该项影响因素在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中未能予以量化,而在收益法评估结果中予以体现,由此导致资产基础法与收益法产生高达95.2%的差异。资产基础法的结论体现的价值是6452元/千瓦,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纯粹理论的分析,并未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单纯以某种测评方法的结论作为定价结果。但也不能就以市场价格作为谈判的基础,应综合运用,以资产基础法作为评估基础,适当参考市场评估结果,以收益法为主要手段,综合考量测评参数来客观评价项目价值,降低并购项目的资本支出,最大化保证项目并购后的赢利能力,降低投资风险。综合测评的核心就是客观体现电站上网电价和发电量的动态特性,以四川电网的特殊情况为基础,计算出测评动态参数,合理体现项目的平均上网电价,并以此测算在不同定价下的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报酬率和资本金投资财务内部报酬率是否满足CN公司投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定价区间。
综合测评的关键考量因数是电价和年发电量,通过对两者的客观取值,研究体现项目客观价值的并购价格。
4 定价研究
4.1 电价取值
四川电价依时段和丰枯期不同分为9种,电价如下表:
四川电网分时段电价
根据多年水电站经营实例,四川水电站年均销售电价一般达不到标杆电价0.288元/千瓦时,故对水电站年平均电价的取值不应简单的按标杆电价来计,而应根据电站电量结构的不同来分时计算,汇总平均。经查XP水电站初步可行性设计报告,其电量结构如下表:
XP水电站电量结构表
按四川电网的分时电价表,计算XP电站年电量销售收入为:
XP水电站分时段销售收入表
即电费销售收入1.0602亿元,则平均销售电价为1.0602÷3.8586=0.2748元/千瓦时(含税)。
4.2 年发电量取值
根据设计资料,电站多年平均年上网电量为4.08亿千瓦时,结合实际运营经验,按0.45%的综合厂用电率(厂用电+线损),有效上网系数95%,在测评中年发电量取3.8586亿千瓦时。
4.3 常规测评参数取值
总投资额按并购总价为依据;将支付的股权溢价款作为项目投资总额的一部分,连同水电站项目的自身投资额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项目投资总额的筹资结构(即资金来源),不区分资本金投入和银行借款的来源,全部按照同期贷款利率测算建设期的利息投资额和经营期的利息费用支出;项目的建设期依据《设计报告》确定,经营期为30年;项目总投资额的20%作为资本金投入,80%用银行借款资金解决,生产经营期内的流动资金用第一年的电费回收资金解决并周转使用,不另增加流动资金借款。在借款偿还期内不分红,全部净现金流量在清偿所有银行借款本息后再进行股利分配;增值税税率:按照国家税务部门的文件规定,上网电量的并入省级、地级以上电网的水电站执行17%的增值税税率;企业所得税税率;新建水电站应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税率进行测算,并且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执行25%基础上的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城市维护建设税5%、教育费附加4%;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综合折旧率4.097%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平均综合折旧率);发电机组大修理费:按照20元/千瓦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实际发生标准);人工成本:包括工资、福利、劳保以及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计提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按照3万元/人的总额测算,工资附加按55%测算,电站人员编制确定标准为50人;材料费:按照5元/千瓦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实际发生标准);库区基金:根据财政部财综[2007]26号文件,装机容量大于2.5万千瓦的电站应按照上网电量和不高于8厘/度标准计缴,按8厘/度标准确定;水资源费:按四川该地区标准3.5厘/度标准确定;低值易耗品、检修、备品备件费用:按照3元/千瓦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实际发生标准);固定资产保险费:按照电站项目固定资产原值(即项目投资总额)的0.25%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实际发生标准);其他费用:作为不可预见费用支出,按照4元/千瓦测算。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管理税金、物业费、办公差旅招待、租赁、绿化、技术监督、外部劳务、会议、消防等项目,按照16元/千瓦测算(CN公司在役电站实际发生标准);财务费用:按照借款利率按照5.94%测算;电站流动资金由经营期第一年的电费回收款解决,测算中不考虑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支出。
经过测评,在总投资88700万元,即11088元/千瓦时,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报酬率为6.93%,资本金投资财务内部报酬率为8%,符合CN公司的投资回报要求。但,基于未来发电量可能下降的趋势,在测算中将发电量考虑到90%时,测算总价为79200万元,即单位千瓦投资9900元。经过计算,得出项目的合理并购价格区间为9900~11087元/千瓦,即项目总价在79200~88700万元间。
5 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