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6:01: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预警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不但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也给其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内控机制的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更好的化解存在的财务水平,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现在,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都是财务风险的存在,若是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便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来降低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组织机构都不够健全,管理时也不够科学,企业运营水平较低,企业管理水平无法跟上企业规模的扩大,二者不协调。企业在进行发展战略制定时也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外部环境,这也导致了宏观经济调整时,企业比较被动。并且很多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比较高,财务状况瞬息万变,实施财务预警系统存在较大的难度[1]。
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但是仅仅通过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对于预警系统的变化不够关注,更没有针对其变化分析原因,这也导致其作用很难发挥出来。
(二)企业财务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都对生产和营销比较重视,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或者是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变化,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从财务分析方面出发帮助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这样给财务分析正常进行和作用发挥造成了很大影响。
2.指标构建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选取财务指标科学性和全面性不够,行业不同,财务指标预警标准存在一定差别,就财务比例而言,工业企业中流动比例为2:1会比较合理,而在商业企业中,其流动比率标准要比这个数值低。现在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系统建立时,选取指标比较盲目,导致了企业选择的指标无法将企业财务状况反映出来,财务预警系统的功效更是不可能发挥。其次,非财务指标选择存在问题,现在很多制定的预警指标针对的主要是财务,很少考虑到那些和财务无关的指标。企业财务危机是否出现不但由财务指标决定,还和非财务指标有着直接关系,而这些非财务指标也会给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影响[2]。
3.技术分析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会计信息真实性较差,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便是真实和全面的财务信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报表资料往往景观了包装,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这也给财务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其次,分析过程存在片面性,比如过度重视客观分析,轻视主观分析等。最后,对象分析存在狭隘性,随着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企业资金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并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会直观的反映在资金变动中,通过资金变动情况的分析,便能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3]。但是在分析时,往往只重视资金方面的变化,没有分析业务活动的进行给资金变化造成的影响。
4.预警机制存在问题
首先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很多企业没有做好时候信息分析,并进行信息的反馈,这样直接导致了财务预警系统构架缺失,预警机制没有得到完善。其次,财务预警后续管理欠缺,后续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经验和教训无法吸取,出现类似问题时,企业反映不够及时,不能给后期经营管理提供经验。
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措施
(一)全面科学的认识财务预警机制
想要做好财务预警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领导必须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制度的建立,并通过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以及预警分析对企业管理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分析质量,提高企业的效益[4]。
(二)确保构建的财务预警体系真正的科学合理
首先应该根据相关原则进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其原则包含了下面几点,分别是敏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重要性以及全面性原则。其次,应该重视预警模型变量选择范围的拓宽,确保其合理性;再次,对于非财务指标的引进必须慎重,只有全面了解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才能够提高预测能力。最后,还应该进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和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三)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预警分析技术的提高
首先应该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加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次,需要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保证期科学性,做好人员选拔工作,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目标和责任。最后,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分析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直接了当,提高其针对性[5]。
(四)重视内部预警机制的完善
首先应该完善内部预警机制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重机制,将预警系统功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其次,需要进行对策库的建立,及时的收集相关的数据,确保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
三、结语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但是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预警分析的重要性,操作过程也不够规范,通过笔者的研究,希望能够给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牛怡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108-109.
[2]朱大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初探[J].会计之友,2011 (26):55-56.
[3]郑鹏,李雅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改进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502-507.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失当造成的。企业财务危机通常从生产、经营、销售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信号表现出来,如:生产方面表现为生产设备盲目扩充的情况常有发生、存货异常变动、规模过度扩张等;经营方面表现为公司人员大幅变动、经常拖欠银行借款和员工薪水、企业信誉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等;销售方面表现为销售的非预期下跌、交易记录恶化,平均收账期延长等;财务管理方面则表现为关联企业趋于倒闭、过于依赖某个关联企业或银行贷款、财务结构明显恶化、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无法按时编制财务报表等。为此,针对财务危机的上述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财务危机的风险控制环节,将财务危机的形成因素进行化解,争取在财务危机的形成过程中控制住,同时对财务危机进行适时监控与预警分析也可以使企业防患于未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财务支持。
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说来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危机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形成。
(1)资本结构不科学
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的总资本中,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决定企业的财务结构、财务杠杆的运用和融资决策的制定。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很多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经营性负债过高或是过低、不恰当的运用银行借款或是股票融资,导致资金成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成比例,不仅制约了财务杠杆效应的发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产权比率等财务风险指标也因此飘忽不定,致使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
(2)成本管理不科学
成本管理是一个公司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尤其是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因为对于顾客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的品质以外,最关心的还是产品的价格,现在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扩大销售,把价格战升级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激烈的价格战中,单从价格里是捞不出几分油水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成本管理上大做文章,因此如何节能降耗、有效降低成本是现在所有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但现实中,很多企业虽也倡导“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加强全面预算控制”等先进管理思想,然而却未见其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并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也许仅是为了完成内部考核,机械的拿实际成本与预算做对比,但对比完成后对其差异的原因却分析的很肤浅,没有做好本量利分析,从而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成本差异的原因,或是这个企业的预算从编制时就脱离了现实,并没有按客观情况来给企业自己量身裁定一套适合自己的预算,从而导致分析数据与市场客观情况屡屡失误,实际现金流已流出后,企业也许还认为是节省了成本而大开表彰会等不良的结果。
(3)负债管理不科学
企业的财务危机大部分是由财务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又基本上是由企业的负债状况造成的,由此可见负债管理对一个公司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进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很多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往往是因为负债管理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负债规模没掌握好,企业不论采取哪种负债经营形式,首先都需对决定资金借入量即负债规模做出科学的决定,如果负债规模超过了企业的承载能力即临界负债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而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造成财务风险急剧增大,引发财务危机;2、负债与资产的比例没有合理的进行监督控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偿付率是监控这种风险的三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50%左右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应高于2,偿付率控制在20%较为适宜。
(4)资产(资金)管理不科学
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如果在资金管理上出问题,那么企业的血液循环将不再顺畅,产供销这三个重要环节一旦受此因素影响,那么企业的产值、利润都将会因此而下降,同时现金流量周转能力减弱,致使企业的负债偿还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的下降,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而大大增加。
(5)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财务管理权限的过于分散会影响企业对财务的实质控制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尤其重要,很多因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而导致财务决策失败继而引发财务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无疑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财务管理权限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构成企业财务风险进而引发财务危机的隐患,企业应在日常的经营、投资、筹资以及分配活动中重点对这些因素进行关注,建立安全指标体系,并对此指标体系进行预警分析。
如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分析
企业若发生财务危机,大致可分为三种阶段:(1)潜伏期;(2)发作期;(3)恶化期,其中每个过程都会有某些特殊的征兆,预警分析就是对这些征兆进行预先的判断与分析,从而为企业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决策支持,但预警分析并不能脱离一定的模式,进行孤立或是漫无目的的分析,而是应该建立一个财务预警系统或模式,针对各种可能形成财务危机的隐患,建立安全指标体系进行有的放矢。
财务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财务预警模式的建立要结合以下两种分析:
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按照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财务比率的走势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单一模式和多变量模式分析,多变量主要是以构造数据模型的方式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多个变量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预测财务风险,由于数据模型对数据样本空间、数据的准确性、指标的敏感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构建数据模型的难度很大,而且由于企业处于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很多财务指标与风险相关的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这一点来说,多变量模型分析模式并不是最优的模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预警通常也不采取这种方式,单一模式分析是财务预警分析最常用的模式,通常这种模式会选取一套预警体系指标,按照反应企业财务风险综合性和预测力大小,可设立以下比率:
(1)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
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企业集团市场竞争的优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比率经常性的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呈持续走低态势的话,便意味着企 业在客观上业已处于了竞争的不利地位。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扭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导致企业集团竞争功能的完全丧失,最终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因此,企业集团能否对核心主导业务资产销售率的变动趋势予以适时的监控,并通过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企业集团的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及其运行的高效率性,对于危机的防范意义重大。同时,这一指标也警示企业集团的决策者,离开了核心能力这一基本点,企业集团注定是缺乏竞争活力的,即便一时成功,也不可能持久。
(2)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面对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企业集团欲求得生存与发展,务必促使投资报酬率对股东与债权人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要达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是要确保经营性资产(收益来源的主体物质基础)的获利水平,即经营性资产收益率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如果实际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表明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了劣势地位,随即将会导致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危机的连锁反应。可见,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集团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并防范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3)已获利息倍数
负债融资能否发挥正的杠杆效益的前提是: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是否能够补偿债务利息费用。否则,如果息税前利润不能补偿债务利息,企业就不仅无法获利,而且将导致难以偿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可见,已获利息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到期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4)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
企业在销售增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销售收入的变现质量问题,亦即必须将销售收入的增长建立于充分的有效现金流入量的基础之上。否则,势必导致企业有效现金流量因过度经营而遭受蚀失,支付能力低下,后劲增长乏力。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的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
(5)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小,表明现金流量主要是由经营活动新创造出来的,亦即企业的具有较高的营运效率和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基础保障。反之,该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非付现成本的转化,如折旧准备金等。倘若该比率大于1,便预示着企业的营业活动发生了负的现金净流量,这是企业营运效率低下,偿债风险加大的一个及其危险的信号。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既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作出深刻的检讨,并采取及时而得当的管理对策。
(6)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
一般而言,当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均大于零时,表明企业营运状况良好,可以适当采取扩张策略;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而安全边际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尚好,但营运效率欠佳,应进一步拓展营销能力;当安全边际率大于零,而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已露险兆,业已处于过度经营状态,应改善资本结构,调整信用政策,加大账款回收力度;若两个比率均小于零,表明企业业已陷入危险境地,财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2、定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只注重定量分析,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才能发挥预警系统的效用,由于定量分析灵活性较差,对于特定方法都有同一的模式,较少考虑到企业的个别情况。非量化指标由于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例如,采用定性分析也能十分轻易的预示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可能发生财务危机:(1)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或管理层的集体辞职。(2)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3)过度大规模扩张;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评判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及在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并根据评判结果作为预警结论的理论依据。一般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标准化调查法
是指企业组织一批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外环境,对企业在整个发展、壮大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归纳出企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并据此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预判,并借此预测各种潜在的风险。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企业财务状况不佳通常都会有特定的表现形式,由最初阶段到后期阶段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该分析方法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四个阶段,对于每个阶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理调整。
(3)、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的应用原理是把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或预兆按大类分别列示, 并按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大小进行赋值,然后对受评判企业进行打分并汇总加和, 最后用总分和标准分进行比较,确定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将定性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使结果更直观,更容易比对。管理评分法简明、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易受评判者主观意志的影响。评判者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对于被分析的目标企业的认识程度等都会影响其分析过程及结果,如果分析出现偏差,就很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
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分析中,各有所侧重及特点,在对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才可以对财务危机进行全面的把握。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蕴涵在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活动中,财务危机的爆发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衔接点,从量到质,为我们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和风险环节的控制提供了时间,企业可以对其采取预防措施,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式则正是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雄胜,2004年1月, 《高级财务管理》
【2】张后奇,罗旭,2002年8月,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
【3】张 玲,2000,“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4】吴少平,2000,“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 2000年第1期
【5】吴世农,200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6】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风险预警;管控机制
1企业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概述
1.1企业财务分析概述
目前,社会对于财务分析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美国南加州大学著名教授WaterB.Neigs指出,财务分析的本质就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进而为利益相关者做出准确决策提供参考信息。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学科,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统计学、经济分析等专业学科,以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信息、记账凭证等为分析对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历史和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进行分析,对其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等进行评价和预测。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有用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掌握企业目前的运营动态、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财务分析的方法与分析工具众多,具体应用应根据分析者的目的而定,最经常用到的分析方法主要围绕财务指标进行单指标分析、多指标综合分析等,借助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图表、文字等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描述分析结果。
1.2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概述
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又被称为“破产预警分析”,将企业的各财务报表及附注资料作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权益净利率等财务指标或借助数学技术构建模型,对企业日常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测,预测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恶化,从而发出预警信号。美国学者Fistpatrikc最早发现了财务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测风险作用,他在1932年开展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时,以19家公司为分析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划分为失败和非失败两组,并发现预测判断能力最强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和产权比率。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Beaver将统计学方法正式运用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1966年,Beaver在美国会计评论上发表了《可以预测失败的几种会计手段》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变动趋势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得出“财务失败的时间越近,财务指标的预测能力就越强”的结论。1968年,美国学者Altman提出了Z-score模型,该模型通过统计方法将多个指标变量建立成一个多元线性方程,开始对财务风险进行多变量综合分析。随后,越来越多的预警模型被提出来,影响较为广泛的有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以及人工智能分析法所建立的预警模型。
1.3财务分析与财务预警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分析可以判断一些财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发现需要预警的事项,财务分析和财务预警分析有相同的作用,都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好坏进行诊断分析,但财务分析和财务预警并不完全等价。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进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等进行的一种系统分析和判断。而财务预警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过程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是当企业财务状况出现较大风险时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的预警。财务预警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方面、市场状况等进行分析预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监测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还能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事先了解企业经营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最终有效规避风险,以免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2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务,需要做好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控制,将其限定在可允许的风险水平内。在此过程中,需要经营管理平衡好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避免决策不当陷入经营困境。引发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产成本过高、存货积压、产品质量不达标、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战略多变和资不抵债等都会引发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及时予以有效回应,就可能导致这些财务风险进一步恶化,使企业陷入更大的财务困境。由此可能引发企业客户黏性降低、市场份额减少、企业信誉受损,甚至企业破产、清算等。财务预警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检测、诊断,因此,企业有必要在经营过程中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控预警,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制定准确的决策提供支撑,防范危机发生。财务分析和财务预警能够帮助企业利益相关者在风险或危机尚未来临或者处于萌芽阶段时,制定积极有效的投资、筹资或生产经营决策。如对于政府部门,可以依据某行业企业的经营情况、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等制定有利的方针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推动或抑制某一行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和企业发展;对于投资者,则可以根据企业的财务分析或预警结果,做出是否投资、投资多少、是否撤资等决策,从而降低损失、保证收益最大化;对于企业的经营班子,可以监测企业运营是否正常,根据出现的异常情况或数据偏差问题,制定及时有效的应对之策,防范和预防危机发生,制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战略。
3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控机制研究
财务分析和财务预警对任何企业来说,都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特征、与自身经营现状相适应的管控机制,从而更好地监测经营风险和财务危机。
3.1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想更好地发挥财务预警的风险危机警示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预警体系是重中之重,从财务和非财务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定量及定性的全面、系统预警分析。在选取确定的预警分析指标时,不能盲目跟从,亦不能固步自封,应当从企业实际出发,结合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等,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增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这是企业及时发现和管控风险危机的基础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3.2提高财务风险预警意识
树立风险预警意识不是只喊口号,也不只是企业管理层自身的事情,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其中。企业应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企业全体员工进行风险预警意识的宣传工作,逐渐培养并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预警意识。同时,企业经营班子要积极构建专门从事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预警的机构,配备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人员,加强财务数据等预警分析,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源并实施有效管控,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或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
3.3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
公司的发展与相关工作开展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制度和方针战略指导,因此,要提高企业财务分析和财务风险预警能力、规避和降低风险的能力等,要求企业高度关注相关领域和业务部门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企业制度规范,形成具有一定刚性、适当灵活的财务预警管控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企业发现日常运营中存在潜在风险的效率,以及时予以应对和防范,避免企业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重大损失。好的制度规范是企业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企业完成宏伟战略目标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来开展财务风险预警管控工作。
3.4有效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技术、Python和R语言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处理海量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提供了可能。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方法的出现,为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数据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提供了支撑,借此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提高数据的价值,能够为利益相关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因此,企业要积极引进并有效运用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向其借力,以更好地发挥财务分析和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加强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
4结语
关键词:高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风险控制
高技术企业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企业概念,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其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在日益增大。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高技术企业在拥有高成长性的同时,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于深入研究发展高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以及相对应的控制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遇到了很多诸如资金筹措紧张,资金链容易断裂等多方面的筹资风险问题。首先,高技术企业融资过分依赖于银行以及信贷机构等间接融资。对于高技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所采用或者拟采用的专业技术,对于未来在市场的经济互动过程中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损失,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其自身便存在着较高的市场风险。因此,较高的市场风险便增加了高技术企业的信贷风险,故而商业银行、信贷机构对于高技术企业的发展预期并不十分看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融资风险。其次,就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的各类高技术企业来讲,其自身的盈利能力较差。因此,高技术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相对来讲较差。这导致了高技术企业的资金流入较少,从而使得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减少,从内源融资方面增加了高技术企业的融资风险。最后,高技术企业所赖以生存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所需耗用的研究资金大、研究周期长,故而其发展风险加大。再加上政府虽然对高技术企业逐渐重视,对其行业发展做出宏观的调整和改革,但政府的扶持力度仍需加大,各方面的发展基金、信贷保障体系都有待完善,故而高技术企业的融资风险在可预计的未来仍然不容乐观。针对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经过各国学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财务控制体系。这个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从而达到企业良好发展的目的。总结来讲,财务控制体系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财务控制环境、会计系统以及控制程序。
控制环境,即为控制的环境。简单地说,控制环境就是指企业领导层合理的配置企业资源、合理地制定经营理念、企业的组织结构完整并且权责分明等方面。财务控制环境,就是在企业的经营运行当中,能够健全、完善、加强企业实施财务控制的各种因素。避免因为环境因素,带来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影响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环境问题。对此,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必定离不开一个合理完善的经营理念。有了科学的经营理念,才能依据其制定一系列的投资发展措施,才能将一个企业带入良好发展的循环中。会计系统就是指利用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形成一个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运作进行有效控制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系统。高技术企业由于要进行技术研发个产品革新,在资金运作方面更要慎之又慎。因此,高技术企业一定要形成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会计系统,选择最好的投资方式,研究最有竞争力的技术,创造最有价值的产品,以用来规避在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高技术企业作为新兴的企业发展模式,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更应当创新革新。在财务控制上,更要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的职能,形成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财务控制体系。企业对于财务预警的方法有很多种,借助企业所能提供的经营计划、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对财务状况进行模拟以达到预告和警示的目的。现在常见的财务预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性的财务预警分析,多用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率”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等。一类是定量的财务预警分析,主要有单变量分析法和多变量分析法。高技术企业作为现在新兴发展起来的企业,在经济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而高技术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存在于各个方面。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高技术企业在控制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应当从不同的层面综合考虑财务风险防范于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这就要求企业既要保证对于已经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化解,又要提高企业自身在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保证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高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针对国内外现在的经济形势,经营环境逐步改善,企业应当根据发展形势,客观地评估企业的发展形势,以制定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并发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一)理论意义
1、简化复杂问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等会计资料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但是面对包罗万象的海量信息,很多信息使用者尤其是非专业人士会无所适从。通过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对这些海量信息加以相应整理,将庞大的数据内容和非财务信息标准化后的结果归纳总结为一个简明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从而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尤其是公司管理者更快捷、更深入地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时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
2、拓展会计信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但是会计理论研究注重研究会计信息的生成,忽视会计信息使用;会计实务中注重单纯地提供会计信息,忽视会计信息的再加工及其分析使用。使用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又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生成的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分析使用,以便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这样又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合理使用与准确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是对不同公司、不同时间、不同指标的三维信息的汇总加工,是为了预防财务危机、控制财务风险而对使用会计信息的进一步拓展深化。
3、丰富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管理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要研究公司对于各种危机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应对措施及其管理,以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带来的危害,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许多公司已经在内部推行了危机管理,财务危机预警正是对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和监控,是危机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财务危机追根溯源因财务风险所引发,因此正确识别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和控制是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财务危机预警将公司内的各种逆境现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来考察,在分析财务逆境与财务危机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内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提前预报与预控的原理与方法,建立用于监测、评价、预报公司财务逆境现象与危机现象的预警指标体系,努力做到有效预测和监控财务风险,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可以说财务危机预警理论丰富了危机管理理论。
(二)实践意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最基本功能不容置疑是实时预警,即根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反映的公司财务危机信息,对未来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尤其是在瞬息骤变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现代上市公司若想生存、发展和获利,势必实时关注财务状况,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因而,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宏观层面以及上市公司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微观层面,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1、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财务危机预警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得以持续生存、发展和获利,而且波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方面面。通过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明确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及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据此制定相应政策协调各方关系,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也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反馈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灵敏变动能够及时反映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对上市公司整体和各行业、各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了路径。
2、有利于上市公司自我诊断。上市公司根据编制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综合排名,或者通过横向比较某一时期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找寻自身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了解在各行业、各地区中的竞争地位,做好客观有效的定位。上市公司也可以依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持续跟踪、监控公司的财务活动全过程,比较不同时期本公司财务活动运行轨迹,分析自身财务安全并预警潜在风险,找出危机源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损失,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决策。通过对综合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动态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能更有效地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潜在投资价值。而对个股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横向比较分析,又有助于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者理性投资,又会促使整个股票市场走势趋于理性,降低股市的非理性波动。一套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可以为投资者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多维度的财务信息,提供一种间接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尺度,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事实上,正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强烈要求推动了该项研究的飞速发展。
二、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应的遵循原则
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必须明确引发财务危机的财务风险的特征:全过程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等,因此有必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持续、全面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控,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时必须坚持和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选取预警指标是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重要环节。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依据的正确性、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和可信度、权重确定的准确性和预警模型的逻辑严密性等方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映预警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简练、越实际,科学性就越强。
(二)可预测性原则。在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构建过程中,通常是在传统的以面向过去为主体的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中,增加对未来期间财务信息的加工统计和总结归纳,使政府及相关部门、上市公司本身以及以投资者、债权人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深入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对未来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现金流量至上原则。现金流是公司发展的血液,决定公司的兴衰存亡,是制约公司财务活动的首要因素,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关注的焦点,更重要的是现金流量难受“会计戏法”的影响,难以人为操纵,能够更客观更权威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因此现金流量原则对于预警财务危机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预警模型;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48-02
1 问题的提出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世界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跨行业的经营趋势。企业被财务风险葬送的教训层出不穷:日本住友商社、韩国大宇集团、美国安然公司、中国的巨人集团、蓝田股份以及“新疆啤酒花事件”等,都与财务风险有关。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因而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防范系统,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2 典型财务预警模型介绍
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综合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企业会计信息的结构、比率和比较分析可以研究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资金运营状况,可以分析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而对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作出判断(吴水澎,1996)。基于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的单项和综合研究而建立的各种财务预警模型,就是对企业危机预警进行的量化研究(薛祖云,2004)。
(1)单变量判定模型(UnavailableDiscriminateModel)。
最早运用统计方法和财务比率进行企业危机预警研究的是美国财务专家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1966)。他的《财务比率与失败预测》一文是以企业危机预警为主题,以单一的财务比率指标为基本变量,运用配对样本法,随机挑选了1954年到1964年间79家危机中的企业,并针对这79家企业逐一挑选与其产业相同且资产规模相近的79家正常企业,再将样本企业分为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两组。先以训练样本企业破产前5年的30项财务比率进行二分类检验(Dichotomous Classification Test )。用以找出最具区别能力的财务比率及其分界点,并利用测试样本预测及验证其财务比率及分界点的危机预警能力。
威廉・比弗的结论是,最能对企业危机做出预警的指标是“现金流量/总负债”比率,其次为“总负债/总资产”比率和“净利润/总资产”比率。在企业破产前5年可达70%以上的预测准确率,在企业破产前1年可达87%的预测准确率。
(2)多元判定模型(Multivariate Discriminate Model)。
该模型又称奥尔特曼模型或Z分数模型(Z-score Model)是由美国财务专家爱得华?奥尔特曼(Edward .I. Altman)提出的。他认为,偿债能力的丧失是引起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企业在财务状况良好――财务危机――破产――清算这一过程中,是有信号可预测的。经过大量实证考察和研究之后,于1968年才提出了多元Z值判定模型,即: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3)F分数模型(F-Score Model)。
由于Z分数模型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对Z分数模型加以改造,于1996年提出了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型――F分数模型。在F分数模型中加入现金流量这一有效的预测变量,弥补了Z分数模型的不足。同时,该模式还考虑到现代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及标准的更新,比如,由于现金管理技术的提高,致使企业所应维持的必要流动比率有所降低,该模式的样本选用更为扩大,它使用了Compustat PC Plus 会计数据库中1990 年以来416 家公司的数据进行检查,而Z分数模型的样本仅为66 家。
F分数模型如下:
F= -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
(4)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1987年,Lapeds和Fayber首次应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开创了神经网络预警的先河。该模型适合于对复杂性、时变性和模糊性的系统进行预测。神经网络方法预警模型主要建立在“黑箱法”的基础上。它把复杂系统当作一个黑箱,然后通过刺激(输入)、反应(输出)来研究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人脑的思维机制可分为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形象思维(不确定性推理),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生物神经元的外部行为特征,推测具有类似于阀值逻辑的结构,提出人工神经元的阀值逻辑模型。
BP(Back propagation)模型是神经网络方法中一种比较常用的模型,这种模型把系统看作一个黑箱,考虑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输入过程可用输入节点来表示,输出过程可用输出节点来表示。假定系统内部结构为未知,同时用隐节点来表示内部机制,从而形成一种用人脑神经元突触行为模拟节点机制的类似神经的人工神经网络。这样,可通过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以及对有限多个样本的学习来达到对所研究系统内部的模拟。
3 企业财务预警模型评述
随着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归纳分类、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实验等技术逐渐被引入到企业财务预警研究之中。然而,无论采用什么统计方法或研究方法,企业财务预警研究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缺乏系统的经济理论指导。
在目前的文献中,能够系统地解释企业失败和破产的经济和管理理论还很少。尽管有些学者从委托、交易费用和产权关系等企业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方面作了大量的阐述,并借助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进化理论等对企业失败现象进行解释。但是,它们还不够完善,不足以系统地解释企业失败的原因,还远远不能准确确定财务预警模型中应包括的预测变量。因此,在选择预测变量时,还是凭着经验进行搜索,在众多的变量、样本、方法以及模型中找出最佳的组合,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
(2)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①选择的预测变量往往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征兆,而非陷入财务困难的原因。一般而言,失败企业数量较少,因此所选择的失败企业样本大都不属于同一行业,从该样本得到的最好的预测变量反映了所有失败企业的共同特征:低效益和高负债。因此,大多数预警模型所提供的信息只是一种表象而已。
②选取的财务变量具有片面性、滞后性(事后性)和多重共线性。所选取的财务变量的片面性体现在一个具体的财务变量只是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变量的滞后性体现在财务报表的公布日,滞后于会计期间。比如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一般是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公布。如何克服财务变量的片面性、滞后性(事后性)和多重共线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③样本选取的困难。尽管上市公司的数据相对容易获得,但是要获得那些财务困难公司在其陷入财务困境之前的数据却不太容易,完整性也不够。另外,很多研究采用了“配对抽样”。按照行业、资产规模等标准为财务困境公司构造一组控制样本,这会产生两类公司的比例与它们在总体中的比例严重不一致,夸大预测模型的准确率。
④非财务指标因素的忽略。利用财务危机量化指标对企业预测,很可能忽略非财务指标的因素。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失败与利率、失业率等的变化与财务危机有关,多种变量模型中如果能加入对宏观经济因素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就会加强;再者,许多学者以行业成功企业作为比较基准,这是不够科学的。因为企业间不同环境造成比较上的牵强性,很难找到处于相同境地、相同条件下的企业。
4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对策分析
(1)方法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大胆吸收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要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创新。各国的经济文化环境不同,经营理念存在差异,会计核算口径不一,统计分析局限在应用经典分析方法,而其它建立预警模型的方法应用又少。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的特点借鉴创新,改进传统的统计方法,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编报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科学的方法也要借助真实的原始信息,采用真实的原始信息进行预测更需要科学的方法。
(2)针对预警模型变量选择的狭窄性,应重新考虑设计预警变量,不能仅仅局限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几个指标的运用分析,合理引入现金流量方面的指标,加强对现金流入、流出的监测分析。对于财务指标信息类预警模型的应用,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选择哪些财务指标;二是预测计量方法的选择。
(3)预测模型使用的技术问题。一是实效性问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模型的拟合效果可能会有变化,要研究其变化,适当进行微调;二是行业因素对模型拟合效果的影响问题,尽管我国目前实行了创新与趋同的会计准则,但不同行业的财务指标特征具有较大差异,在设计分析时将其纳入同一总体,无疑会影响模型的解释能力及预测效果。对此,在模型的构造方面要分行业建立预测模型。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科学工具。由于财务风险系统较为严格、繁杂、工作量大、内在联系性强,仅靠人力不能达到监控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针对性要求,因此必须实施微机化管理,并与会计核算软件衔接,进行动态监控,减少数据采集、输入过程中的错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5)规范风险时间跨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规范时间跨度与预测准确程度成反比,应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度规定财务危机预测时间跨度,这一点对会计信息及时性和真实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财务危机预测是对原始信息整理、分析基础上的再加工活动,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下,对原始信息真实性、可比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通货膨胀比较高时,要对历史信息进行调整,剔除物价上涨因素。
(6)结合经营风险进行预测。如果企业经营出现大的规模扩张,管理水平低下,滞销产品多对能源和原材料存在高度依赖性等情况时,可能预示企业要出现财务危机。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探寻财务危机的根源,提出解决的办法。
参考文献
[1]薛祖云,刘金星. 2004.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财务危机;预警变量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上市公司在获得巨大发展契机的同时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这些风险都直接或间接的形成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找出能有效的反映财务危机的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解释变量,对于建立预警模型进行危机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一、财务危机预警变量选择原则
Edward·Altman教授在建立企业破产预测的Z-Score模型时,财务指标的最初选取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该指标在以前的研究中出现的频率;二是指标与所要研究问题的潜在相关性。本文认为这两个原则比较科学,是选择财务预警变量的基本原则。此外在选取研究变量指标时还应该考虑如下几个原则:
(1)高度敏感性和强烈预示性。选择指标要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的主要情况,有发生财务危机的苗头时,能在指标上比较迅速的反映出来,并且指标值一旦恶化就预示着公司很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
(2)重要性和代表性。指标反映的内容在经济活动中居重要地位,对于特定的环节有重大的影响或代表性。
(3)可操作性。指标不能太复杂,能方便的从公司中获取所需要的财务指标数据,便于实际操作。
目前,多数研究者财务指标的选取存在显著的差异,即便是反映同一类型的指标,不同的研究者选取的指标差异也很大,一方面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研究者在指标选择时受到自身价值判断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经营特点和所处时期不同等原因,指标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造成的。
二、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初选
从国内财务预警研究情况看,在变量选择方面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不同的研究者选择的研究变量各不相同,但通过考察和归纳国内外研究中选择的有显著贡献的预测变量,可以划分为综合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四类财务指标,即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本文结合我国实际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研究变量获取的难易程度,选择了20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预警研究的备选变量,各指标如表1所示。
三、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筛选与分析
1.数据来源与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上市公司年报、锐思数据库、新浪财经等各财经类网站。搜集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这些财务数据与指标综合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情况。
研究的ST样本选用2010至2012年被特别处理的A股上市公司,根据公司的行业分类和总股本规模选择相应的控制样本,构成非ST样本组。在研究样本的数据选择时,选取样本被特别处理前1~3年的财务数据,用t-1表示被特别处理前1年的数据,t-2表示被特别处理前2年的数据,t-3表示被特别处理前3年的数据,利用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指标的比较和选择。
2.财务预警变量的筛选
为了确定各个指标是否具有判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能力,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20个财务指标在被特别处理前1~3年的均值、标准差和各年T统计检验量及检验概率,然后比较两组公司的20个财务指标各年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当显著性概率小于10%时,一般认为样本数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样本公司被特别处理时间的临近,本文逐年提高显著性判别标准,减少误判率,将t-3年的显著性概率设为5%,t-2年和t-1年设为1%,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
3.财务预警变量的分析和确定
根据表2显著性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选取的四个指标中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流动比率、营运资金比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三个指标在两样本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而速动比率判别效果不明显。
(2)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选取的四个指标中资产负债率和所有者权益比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考虑到这两个指标的相关性,在判别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指标;负债与权益市价比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而权益对负债比率判别效果不明显。
(3)在资产营运能力方面,选取的三个指标中只有流动资产周转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固定资产周转率只有一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而总资产周转率判别效果不明显,可见,流动资产周转率在两样本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
(4)在盈利能力方面,选取的四个指标中固定资产净利润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盈利指标在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具有很高的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
(5)在现金流量方面,选择的三个指标中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净流量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只有一次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上市公司在没发生亏损的情况下,现金流量在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差异不明显,当ST公司发生首次亏损后,现金流量在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判别效果明显。
(6)在发展能力方面,选取的两个指标中总资产增长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判别效果明显,而资本积累率只有在ST公司亏损两年后才表现出与非ST公司之间的明显差异。
通过上述分析,由筛选出的财务指标可以发现,在判断上市公司由盈利到首次亏损,再到出现连续两年亏损方面,不同的财务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判别能力,按照至少连续两年显著的原则,选择了14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具体财务指标见表3。
四、小结
文章选用被特别处理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ST样本公司没有发生亏损、首次发生亏损、连续两年发生亏损的财务数据和非ST公司的三年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指标的比较和选择。使用SPSS统计软件,采取显著性检验筛选预警指标,选择了14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
通过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过程中,公司在经营和财务上出现的危机征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来反映和判别,并且不同的财务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判别能力。其中,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净利润率在不同的时期都表现出显著的判别能力。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揭示风险时应该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
参考文献
[1]Edward I.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 Vol.XXⅢ,1968,September:589-609.
[2]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3]耿贵彬.上市公司中长期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7,9.
关键词:生存分析法 农业上市公司 财务困境 预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038-04
一、引言
在我国,虽然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从1952年的51%下降到2012年的10.1%,但这改变不了我国还是农业大国的现状。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约合3万亿元,年均增长比率高达23.6%;2011年的投入更是达到10 408.6亿元。然而,发展现代化农业仅仅依靠财政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1993年同人华塑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农业企业正式进军资本市场,然而截至2012年12月,在整个证券市场中,农业上市公司的数量、资产规模和发行股票数量所占份额依然低于10%,与农业的重要地位并不相称。同时,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频频因严重的财务问题而被证券交易所ST处理。在目前国际金融局势极为不稳定的情况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困境预警体系来提高自身抵御外部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主要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条件概率分析法和人工智能预测法。陈远志(2008)基于2003―2005年我国沪深两市农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比较了单变量预警分析、Z计分模型、Zeta模型、修正的F模型以及分数模型对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效果,结果显示,后三者的预测准确率明显较高,且越接近被ST年份预测准确率越高,其中加入行业修正值及现金流量指标的分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在各时点均最高。马晓利(2009)采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6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建了包含资产留存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增长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净资产、流动比率和销售增长率7个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袁康来(200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含有农业收入状况指标的预警模型。郝晓雁(2008)对2003―2005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分年度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利用被ST前三年的财务数据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
以上方法和模型虽然在理论上发展的较为成熟且在实践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传统分析方法都不能避免静态时点性的缺陷,无法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进行动态把握,进而影响其对企业财务预警的效果。本研究拟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数据纳入模型,更好地满足财务困境预警研究的动态性要求,丰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
三、生存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
(一)生存分析的基本涵义。生存分析是研究一个或多个生物,在经过某一特定时间后,会发生某种特定事件的概率。这个特定事件称为“死亡事件”,这个特定时间称为“死亡时间”。简单来说,生存分析就是一种动态研究某现象或因素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二)生存时间的概念。生存时间是指从某种起始事件开始,到某种终点事件截止,研究对象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常用符号t表示,由起点、终点和时间尺度三个要素构成。定义生存时间概念的关键是某种“特定事件”,该“特定事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专业知识由研究者在设计阶段自行确定。
(三)生存数据分类。实验设计的思路各不相同,不同的研究者进行观测的时间也不同,加上观测对象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生存数据的表现形式会因为研究对象进入或退出观测的时间不同而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完全数据,是指起点事件和终点事件都可以被观察到的研究对象,其观测数据完全落于观测起点与终点之间,这类研究对象的时间信息可以被完整记录下来;第二类是截尾数据,是指未知真正生存时间的研究对象,其在观测过程中因为失访、退出或研究时限已到而未能观测到其起点事件或终点事件,这类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数据是不完整的。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的设定。本文首先利用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生存时间进行研究,找到样本公司被ST处理的时间规律,进而描述样本公司生存状况的特征。由于本文抛弃了配对抽样的方法,将样本一次性全部纳入模型,且生存时间为离散数据,取值范围为[3,18],所以根据非参数方法大类下各方法的适用条件,最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该方法由英国统计学家Kaplan和Meier于1958年提出,该方法利用概率惩罚定理计算生存率,又称乘积限法(Product-LimitMethod,P-L法)。Kaplan-Meier过程适用于小样本或大样本未分组资料的生存率的估计。对总体T的n个个体的生存时间进行观测,得到t1、t2…tn。当ti是寿终数据时,令δi=1;当ti是右截尾数据时,令δi=0。将数据记为(ti,δi)(i=1,2,…,n)。
其次,本文选用适当的财务指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各财务指标与样本公司的生存率的相关关系及程度,并根据SPSS计算出的基准生存函数,结合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计算并预测各个样本公司的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是1972年由Cox提出的一种在存在截尾数据时使用的生存分析半参数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形式是假设有n个观察对象,第i(i=1,2,3…,n)例个体的生存时间为ti,同时设协变量X=(Xi1,Xi2,…Xip)是影响样本生存时间的p个危险因素。设h(t,x)表示在危险因素x的影响下时刻t的风险率;设h0(t)表示在没有危险因素x的影响下时刻t的风险率。显然h0(t)=h(t,0),并称h0(t)为基础风险函数。
(二)生存时间的界定和研究样本的选择。本文借鉴“大农业”的概念,认为农业不仅包括证监会行业分类的狭义的农业――农林牧渔业,还应当包括把农业资源或农业产品作为经营对象的行业,具体包括制造业中的依托农产品创造价值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据此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界定,在证监会分类的40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补充了65家,共计105家(其中ST公司18家,非ST公司8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我国的证券交易所一般是根据上市公司前一年和前两年的财务状况来判定其是否应该被实施特别处理,所以如果用上市公司被ST前一年或者前两年的数据来建立模型,就是使用存在异常的财务数据来预测企业的异常财务状态,容易导致模型的预测能力被高估。所以本文需要对样本公司观测终点和被ST前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故剔除上市时间不足3年的公司39家,剔除南方食品(000716)、中农资源(600313)这两家上市不足3年即被ST的公司,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0家,得到样本公司共64家。
本文定义生存时间的起点为企业首发上市交易的时间,这样就可以避免左截尾数据带来的影响。由于财务报告有延时性,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故将观测终点确定为2011年12月31日。本文定义生存分析中的“死亡事件”为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证监会施以“特别处理”,本文采用的时间尺度为年。所有样本生存数据来自大智慧,财务数据来自锐思数据库。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Kaplan-Meier分析。以2011年12月31日为时间观察截点,以上市公司IPO作为起点事件,以上市公司被ST作为死亡事件,依此对上市公司的生存时间进行转换。如果在此期间公司被ST,则生存时间为完全数据;反之,则为截尾数据。对样本公司的生存状态变量的定义如下:“1”=发生ST,“0”=未发生ST。在所选取的样本中,上市公司康达尔(00048)在观测期间内发生了两次ST,对第二次生存过程,本文视其为新样本;新样本起点事件为“摘帽”,即在第一次ST之后,重新恢复正常。所以实证研究过程的最终样本总量为65,其中ST公司17家,非ST公司48家。样本公司具体生存时间如上页表1所示。
利用Kaplan-Meier法对样本公司的生存数据进行分析并估计生存函数和累积风险函数。从图1可以看出,生存曲线分为两阶段,在8年以前,曲线下降幅度较小,而8年之后,曲线下降幅度显著增大,以2年为单位保持较大的下降幅度,直至14年之后不再变动。从图2也可看出,在8年以前,累积风险函数上升较缓,而在8年以后,累积风险函数上升幅度增大,并保持较大的上升幅度到第14年,之后不再变动。因而可以认为,上市8年是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在8年之前,上市公司由于刚上市,财务结构良好、资金充足、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与企业相适应,因而风险率相对较低,而在上市8年后,由于生产经营可能遇到发展瓶颈、资金流动性不足、管理层对新的市场把握不足等因素,使得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逐步上升,被ST处理的概率也相应增大。
利用非参数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生存时间进行估计,可以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与时间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财务风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缺点是无法得到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及影响的程度,且无法度量个体的财务风险大小,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可以分析协变量影响的Cox模型。
(二)Cox预警模型构建。
1.预警指标的选择。本文构建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主要考虑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以及反映农业上市公司农业收入状况六个方面的财务指标,并结合数据情况确定了37个具体指标,如下页表2所示。
2.预警模型系数估计。本文对T-3年的财务数据进行Cox回归分析后,有5个财务指标选入模型。如下页表3所示。将下页表4的Step 5中指标作为协变量,代入公式得到生存分析模型:
入选模型的5个财务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5所示:
回归因子相关系数矩阵显示,入选指标的相关性均不高,所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最终入选模型的变量为产权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农业收入占比5个指标。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和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及农业收入占比情况相关。
Cox模型结果中得到的生存函数图与K-M法得出的是一致的,因此所求的基准生存率应该服从对数Logistic分布,其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分别为:
在已知分布形式和对应变量数据的情况下,本文采用回归分析对基准生存函数进行拟合,首先对式(7)进行变换,将其转化为线性回归形式:
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模型中的未知参数γ、α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7。
从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R2=0.971,两个参数也通过了t检验,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也间接说明基准生存函数服从对数Logistic分布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得到的模型具体形式为:
(三)Cox预警模型的检验。
1.比例风险假定检验(PH检验)。比例风险假定检验可以分为统计量检验和图形检验,其中图形检验中常用的检验是Cox-KM生存曲线比较图,它将Cox模型和非参数方法估计的生存曲线对比,若其趋势基本一致,并且没有交叉,则说明符合PH假定。
如图4所示,左边为原始数据K-M分析得到的生存函数图,右边为Cox模型估计所得到的生存函数图,可以看出两张图的形状基本吻合,可以认为模型满足PH假定,即比例风险模型在此是适合的。
2.参数检验。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常用χ2来检验模型整体的统计显著性,包括似然比检验、Score检验和Wald检验三种方式。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都显示:显著水平均为Sig
3.判别能力检验。检验模型判别能力首先要确定判定临界值,在利用Cox模型进行预测时,对于确定区分财务困境公司和非财务困境公司的临界值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假定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或财务健康的概率各占一半,这样可以得到临界值0.5;另一种是采用样本中正常样本占总样本的比例为分界点。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后者,得到的最佳判定点生存率为0.738。
本文所建立的Cox模型的预测结果中,一类错误率为22.22%,二类错误率为3.64%,总错误率为6.25%,相应的,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3.75%。
六、结论
本文运用生存分析法找到能够反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随着持续经营时间而变化的实际财务风险情况的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并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预测,从理论上证明了生存分析方法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领域的适用性和优越性。具体结论如下:
1.利用K-M法对样本公司的寿命数据进行分析并估计生存函数和累积生存函数,初步得出了在市场中维持健康经营接近8年或者超过8年的企业,要及时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财务风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预测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生存时间超过14年的企业基本可以维持健康的财务状态的结论。
2.用T-3年的财务指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与财务困境显著相关的有五个指标,分别是产权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农业收入占比,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应该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Cox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误判率仅为6.25%,证明生存分析方法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中是适用的。
参考文献:
[1]陈远志.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效果的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5).
[2]马晓利.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3]袁康来,吴晓林.奥特曼模型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中应用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8,(2).
关键词:财务指标;财务预警;综合评分法
亚历山大・沃尔是企业财务综合分析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被称为沃尔评分法。他选择了7个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各指标的比重,然后确定标准比率(通常以行业平均值为标准),将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得出相对比率,将此相对比率与各指标比重相乘,得出最后总分。
综合评分法是在沃尔评分法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全新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它可以评估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状况,可以分别评估企业的各个业绩能力。
一、财务指标的选定和标准比率的确定
综合评分法中的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绩效、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状态的几个指标,将现金流量类指标也考虑了进来,具体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比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综合评分法的标准比率确定方法很多,可以是行业的平均值,或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平均值。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业绩评价目标。
二、计算指标比重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评估首先是评估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再次是成长能力,它们之间大致可按5:3:2的比重来分配。本文认为企业经营运作的最终结果将体现在企业的财务上,经营风险最终也将归结和体现于财务风险,因此本文还考虑了营运能力的指标。所以,在综合评分中,盈利能力占有了较高的比重(40分),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占有同等的比重(25分),成长能力只占10分的比重。
具体到各个能力下所属的财务指标,其比重需要通过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得到:
(一)盈利能力指标
设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分别为A、B、C、D。将四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将分数生成矩阵。
首先,建立判断矩阵。本文认为,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A和B)比总资产报酬率和每股收益(C和D)更能实时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故相对重要一些,赋予A和B的重要性为3分值,C和D的重要性为2分值,见表1。
其次,计算出判断矩阵每行乘积的加权几何平均数及A、B、C、D所占的权重WA、WB、WC、WD,可得出:WA=1.2247,WB=1.2247,WC=0.8165,WD=0.8165,Wi=4.0824;WA=0.3,WB=0.3,WC=0.2,WD=0.2。
最后,计算矩阵X的最大特征根λ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λ=∑[(AW)i/n・Wi],由此可计算得出λ=4,同时要计算出CI并引入平均随即一致性指标RI。
CI=(n为矩阵的级数)
CR=
计算得出为CI=0,CR=0/0.9=0(当n=4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9),由CR=0
(二)偿债能力指标
设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比率分别为A、B、C、D。赋予A和C的重要性为2分值,B的重要性为1分值,D为3分值,可计算出:WA=0.25,WB=0.125,WC=0.25,WD=0.375。
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比率的比重分别为6.25分、3.125分、6.25分、9.375分。
(三)营运能力指标
设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A、B、C。赋予A和B的重要性为3分,C的重要性为2分。可计算出:WA=0.375,WB=0.375,WC=0.25。
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的比重分别为9.375分、9.375分、6.25分。
(四)成长能力指标
设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A、B、C、D。赋予A、B和C的重要性为3分,D的重要性为2分,由此可计算出:WA=0.2727,WB=0.2727,WC=0.2727,WD=0.1818。
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的比重分别为2.727分、2.727分、2.727分、1.819分。
三、设计新的评分体系
为了取值的方便、合理,作者改进了以往的评分方法,确立新的评分体系。新的评分体系为
综合得分=评分值+调整分
调整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比率
每分比率=(行业最高比率-标准比率)÷(最高评分-最低评分)
其中,标准比率为行业平均值,行业最高比率为标准值的最高值。标准比率为行业中85%的指标值,最高评分为所设定评分的1.5倍,最低评分为所设定评分的一半,见表2。
接下来,根据企业最后得分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财务风险水平的相对大小。若企业的最后得分高于100分,说明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财务状况还算安全;若企业的最后得分低于100分,说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管理层必须采取措施对财务风险加以严格控制。
四、财务风险预警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综合评分法,现以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运用此法来度量该公司的财务风险。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5月4日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2000年11月29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0]162号文核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600000万股,并于2000年12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但好景不长,在2013年7月天方药业公告称,自2013年7月15日起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这意味着天方药业即将永久退出A股市场。
根据以上情况,说明天方药业在退市前肯定遭遇了不小的财务风险,以至于最后使得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下面我们基于综合评分法的模型,说明天方药业在退市前几年的财务风险状况。
第一步,基于天方药业的财务报表,我们计算了主要财务指标,并找到医药生物行业2010~2012年的平均值,作为综合评分法中的标准比率,而行业的最高比率,考虑到行业指标的集中度,选取行业阈值范围的15%位的指标值作为行业的最高值。结果见表3。
第二步,根据上述方法,我们来计算天方药业2010~2012年的综合得分,见表4。
由以上计算我们看出,在2010年时天方药业的综合得分为100.38,虽然还未低于100分,但说明企业的业绩已经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此时企业管理层应该有所警惕。细看企业的财务数据,2010年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远低于行业标准比率,甚至连标准值的一半都没有达到。偿债能力的指标也不容乐观,尤其是资产负债率竟然高达72.87%,如此高的负债率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绝对是巨大的。在成长能力方面,净利润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高于行业均值,可是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却远低于行业均值,总资产增长率甚至为负值,说明企业的经营收益最终没有转化为股东财富,企业的盈利能力没有因为净利润的大幅增长而改善。
天方药业2011年综合评分法下的得分为91.96, 2012年得分为83.91。通过三年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天方药业的财务状况正在逐渐恶化。2010年其得分已经接近100分,而在2011年和2012年企业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手段来控制财务风险。
由此可见,此方法可以简单地识别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现实经营运作中,企业不必等到报告期再进行风险的度量,而是随时采集财务指标数据,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一时间识别出财务风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此方法在指标选择、比重确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主观因素,大多为经验数据总结,因此分析中不应盲目依靠得分进行判断,还要结合企业实际、行业状况进行识别,模型也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洪武.火电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
[2]孙晓琳.基于Kalman滤波和BP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