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德育随笔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30 16:01: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德育随笔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德育随笔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得 改变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表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而又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笔者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长城上。站在长城上,会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第2篇

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也就是“随文练笔”。

一、“练笔”的特点和作用

“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练笔”安排的是写一种水果,和课文内容相对应;在写法上,要求写出它的样子、颜色、味道,同课文的写法也相对应。根据心理学迁移原理,相似点越多,越容易实现迁移。因此,这类“练笔”,较容易使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练习上来。

“练笔”的作用有四:(1)弥补基础训练中作文训练量的不足。统编教材中每学期安排8次作文,实践证明是不够的;“练笔”的设置,使作文训练量增加50%以上。(2)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练笔”安排在课文后面,在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之后,通过仿写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练笔”次数的增加,使观察的对象多样化,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多进行片断练习,为基础训练中的作好铺垫。从与课文的联系来看,“练笔”内容、写法、与课文内容、写法更密切,可以直接仿写,因而难度小些,而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则和课文直接联系较少。先易后难,能促进迁移能力的初步形式。

二、“练笔”的切入

找准切入点,确保随文练笔的情趣性。随文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切入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就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落点:

1、练笔的点要选在情感喷发处

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2、练笔的点要选在空白补充处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3、练笔的点要选在文本拓展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4、练笔的点要选在技能迁移处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进行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5、练笔的点要选在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

三、“练笔”的方法

1.从读悟写

阅读教学要贯彻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做到从读悟写,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上。

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在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后,要指导学生回头看作者是怎样写杨梅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特点的,并注意通过板书揭示写作方法:

回头看表达,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有利于把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迁移到“练笔”上来。

2.从扶到放

(1)扶。先摆出一种水果,让学生当场观察、练笔。老师当堂巡视,发现典型,然后讲评。采用对比讲评法,先讲评一个好的片断,评好在哪里?是怎样写出样子、颜色、味道方面的特点的?再讲评一个差的片断:差在哪里?要怎样帮助修改?以上的扶,是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

(2)放。课后练笔,让学生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来写,然后带到班上在小组中交流,把写得好的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上。

四、“练笔”的评价

讲究评价策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随文练笔的实效性。

1、鼓励性评价

每次的批阅,我习惯于将学生的作文分成优、优、优下、良四个等级,当遇到精彩的文章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上个大大的“好”字,或用红笔勾出其中精彩的词句,并在旁边注上,生怕一时的马虎而错过每一个精彩之处;当遇到学生出现难题征求意见时,我总是耐心而中肯地在空白处写下我的建议,帮助他们渡过心理上的难关;当学生稍进步时,我总是用热情的语言鼓励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而出现退步时,便会用劝告的语言提醒他……

2、提供展示平台,群众的评价,激励学生的成就感

优秀练笔习作可在班级的“佳作天地”专栏中发表展示。这样学生既在展示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心灵上的满足,激发了更大的创作热情,又听到了来自同学的最真挚的称赞和最善意的批评,使他们获益非浅;而且其他的学生也从这种互评互讲的过程吸收到了写作的技巧,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正如杜甫诗中所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3篇

关键词:单元整组教学;随文小练笔;小学语文

一、随文小练笔概述

随文小练笔是指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把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中随文小练笔的思考

针对以往随文小练笔存在的孤立割裂等问题,我们尝试了新的单元整组教学,让练笔紧紧地围绕在整体目标之下,将随文小练笔与单元大练笔结合起来,获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应。以下是本文对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中随文小练笔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单元整组教学意识,开展随文小练笔

单元整组教学强调从整体出发,在整体的基础上展开各个部分,最后再回归到整体上来,这为提高学生的单元习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协调学生阅读与练笔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合理的平衡点

一般在学生的阅读课上,时间大多数都用在口头交流上,虽然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语言文字旅程,但是,课堂上学生的那些富有诗意的语言就像落叶一般被风吹走,不能保存下来供以后欣赏,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

2.小练笔与大练笔相结合

每每开始一个新的单元,教师首先要熟悉整个教材的内容,在考虑到学生实际能力的前提下,把小练笔与大练笔结合起来,使两种训练方式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以小练笔作为大练笔的补充性和拓展性训练,同时要尽量使辅的随文小练笔训练与整个单元的写作要求相一致。

(二)在树立了单元整组的意识后,要依据具体单元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文小练笔

1.构建完整的主体为随文小练笔创设合理的情境

教材的每个单元之间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每个单元相对于这个完整的整体来说,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个体,有自己的集中的知识点,有完整的主题,有统一的情境氛围。

2.注意平时的观察积累,为练笔积累素材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练笔积累丰富的素材。通过小练笔走进生活,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写作过程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语文教育;思路解析;教育改革

一、探讨随文练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及教学步骤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因其在理解、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多重提升作用,因而广泛受到各界教师的青睐。而对于不同地区的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所用教材的不同,教师们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也会存在着差异之处,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他们都分别探讨了更适合自己学生的随笔形式,一下进行分条列举和解读:

(一)根据经典范文或是国学经典文章进行文本的仿写

根据经典作品进行仿写的大致形式主要以句型句式的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通篇仿写;根据主体思想进行仿写,这四类为主。

句式句型的仿写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句子的成分构造,并明晰整个句子的字面意思以及其背后的情感表达,令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是指根据教师所传授的分段原因,以及段落大意,进行整体结构上的模仿。通篇模仿是指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对整体课文会有大致的思维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融合句式仿写以及段落仿写,进行通篇的模仿。立意仿写是指学生必须明晰所选经典作品的含义以及情感表达,并根据此情感以及含义进行自己理解的表达。

(二)对于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和启发,并令其进行原创写作

原创性写作的突出表现是教师教导学生对于所学的课本作品进行思维的拓展,在教室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延展性的创作。此类写作练习的形式为对文本空白的补充;对文本中故事情节的拓展;根据文本中给出的图片进行想象力的创作;将自己设想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改写等。这种原创类的随笔写作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课本中文章的理解度,同时对于其自身写作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三)根据已有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入剖析,写出类似于读后感的随文作品

这类对于文本进行深化的写作训练主要包括的形式是,对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故事情节时所迸发出的情感进行捕捉和引导,并指导其写出具有自己独特想法和感情在内的随笔作品,此外还有引导学生进行文末续写和以主体文本为基础进行读后感创作等其他形式。

二、对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进行及解析分析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探索以及对实践教学操作的总结,以多层面的角度对于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的进行解析和分析。

(一)对于“写作”二字的含义理解较为模糊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以及实践考察可以发现,在校教师在研究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在内的施教模式时,大多更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而对于写作的方面并没有果断的关注,因而会有临时起意向学生布置随笔写作的做法,而对于学生真正需要写些什么,以及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相互融合也理解尚浅,这就会出现,教师为了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而硬凑出一份随文作业的情况。

(二)教师对于随文练笔作业的布置缺乏时机以及时间安排上的考虑

1.对于写作练习的安排应把握时机

在随笔类的写作安排上应注重时机的把握,充分做到使学生能够读写结合,提升综合能力,在狭义理解上,这对于学生提升其写作撰文的水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在广义理解上,这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能动性都有着关键的效果呈现和作用。

2.应对学生给予充足的习作时间,不盲目求快

通过对实践课堂的调研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将随笔练习的时间安排在每节语文课的最后几分钟,匆匆布置的练习,匆匆完成的写作,并不会对学生写作水平产生实质性的提升。部分学生会因时间的紧迫匆匆了事,而不注重自己的写作质量,这样对于学生充分理解习作题目及含义是没有积极性的帮助的。

(三)对于学生随笔作业课后评判的重视度不足

从实践教学中可以调研到,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及课后作业批改并不是很重视。教师在面对学生习得的随笔作品时的处理十分随意,并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的评价,也并没有对其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教诲,因而就会大大降低整个练笔练习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因而作为一名不仅重视学生成绩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恰当且必要的评价,并对评价存有正确的认识,从鼓励学生进步的角度出发,给予其学习的热情以及信心。

三、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弊端,对于提升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思路的可行性建议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不仅在课内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课外阅读与校内教学相融合,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品读和摘抄,学生在进行这类练习的同时,会潜移默化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储备,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

优化小学校园的书香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具备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使其身临其中时,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设定譬如读书角、书香阁等语文的朗读活动中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总结

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相关练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水平。因而,随文练笔作为小学生写作练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大程度上地发挥其作用,就是十分有必要值得探讨和分析的话题。本文从学生以及教师的角度对于相关的教学举措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如何更有效率地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有所帮助以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韦林枫.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3.

第5篇

关键词: 随笔实践活动 职业院校 人文素养

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日渐深入。当前形势下,职业院校教学不但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笔实践活动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说是学生心中的人文之花能生根发芽的有效途径。

一、随笔实践活动的意义

随笔实践活动就是以随笔写作实践为中心,通过不同的依托形式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观察、想象、创作、反思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自身及周围事物现象的人文关怀,提高其认知亲历性和敏锐度,进而促进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随笔实践活动拓展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范围,增强其认知亲历性。

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是有限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会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实践活动对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为有利。

当代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我们强调学生要有爱心,有责任心。这种爱心责任心的培养只凭知识的传授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增强其认知亲历性,才能让爱心在生活中真实自然地展现。随笔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写作、表达―交流,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增强他们的认知亲历性。

(二)随笔实践活动训练职业院校学生的写作思维,增强其认知敏锐度。

随笔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有利于自由地表达学生的所思所想,抒发其对生活的感知。随笔实践活动以不同形式的写作实践,力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切入点,关注自身与周围的事物,并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与主张,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而提升其认知敏锐度。随笔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的观察、反思,并强调学生以随笔的形式与人交流,在写作与沟通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敏锐度。

二、随笔实践活动的形式

职业院校学生强调实践技能,重视技能竞赛,随笔实践活动以其自由灵活的特征适应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下面以本课题组研究的三种形式进行论述。

(一)随笔协会。

这里所说的随笔协会就是一种以随笔写作为中心的学校团体。从广义上讲,随笔协会可从属于文学社团,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角度说,它又具有文学社团不可替代的特征。

1.活动的指向性。

相比于一般文学社团,随笔协会的活动更有目的性和指向性。随笔协会强调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见解,要求学生关注自身及周围的人、事、物,无论是心情随笔、教育随笔还是社会随笔,都是以生活为中心的写作,侧重体现的是写作者自身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而文学社团的活动则广泛了许多,但从文学诵读与鉴赏这一角度,其活动的中心不能一概而论,这与随笔活动显然是不同的。

2.写作的真实性。

文学社团开展的写作活动限制性小,从文章题材的角度讲,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戏剧。写作者可以大胆想象,可以虚构,只要形成于文,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写作就是成功的。而随笔协会的写作实践强调真实性,强调抒发写作者(学生)对生活的感知。相比于其他文章体裁的写作,随笔写作的真实性最强。所谓“我手写我心”,随笔写作是最能体现学生自己的认知的一种文章样式。换句话说,强调真实性的随笔协会的写作是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认知与判断能力的实践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网络随笔活动。

随笔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以网络为平台展开实践活动,所以网络群体也就成为随笔实践活动的团体形式。

1.网络随笔活动的个性适应职业院校学生追求自我发展的需要。

网络随笔写作是极富个性化的写作。真实、自由、开放是网络写作的突出特点,就博客和QQ日志的写作来说更是如此。博客或QQ日志写作的命题、行文、内容都带有浓厚的个人化、个性化色彩,个性化也是网络随笔写作的原动力。另外,学生博客或QQ日志的语言特别鲜活,或幽默诙谐,或活泼生动,或引经据典,或娓娓道来,或侃侃而谈,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博客或QQ日志的写作可以任意发挥、自由畅谈,以迎合开放的时代生活特点。这些特点适应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网络随笔活动的互动性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修养。

网络团体随笔的写作是互动式写作。只有把现实的生活和写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的书写,才能引起交流者的共鸣。但网络团体的随笔活动不完全是“私人”的。在开放或半开放的网络群体里,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随机进入群体成员的博客或QQ的,一开始便有极大的“尝试”阅读的成分,当某一日志的内容为阅读者所吸引时,网络里的“评论”功能,可以为任何学生(只要愿意的话)提供一种非常直观的交流方式,即阅读者可把反馈信息放在评论栏里。这样阅读者和写作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进行近距离接触。从这一层面来说,网络群体的随笔写作可以成为一种真正的互动式写作。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文字拥有了一批固定的读者时,他会受到这种直观互动的鼓励,不自觉地提高自己写作的立场和要求,关注周围的师生,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写作与为人的素养,以及自己的人文修养。

(三)随笔征文活动。

随笔征文活动是检验学生随笔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随笔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形式之一。如果说随笔协会与网络随笔写作是以交流与引导为方法促进学生的写作,那么随笔征文活动则是以比赛与竞争为手段检验学生的写作效果。定期开展一些随笔征文活动不但会激发许多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会督促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境界,进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第6篇

[关键词] 吡柔比星;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剂量

[中图分类号] R73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0-0016-03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irarubicin with different dose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ZHANG Zhongqiang WU Tao YU Hongtao HE Jinzhao

The Second Medical Department of Heyu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Heyuan 51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irarubicin with different dose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Methods All 113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were enrolled from February 2008 to September 2011 in our hospital,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 = 57)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56) according to the drug the chose while in hospital,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irarubicin 20 mg/(m2·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40 mg/(m2·d),the clinical effect and untoward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mplete response rat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ere 39.3%,92.9%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29.8%, 80.7%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not ease rate was 19.3% in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7.1% in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untoward effect was 94.7%, was higher than 78.9%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Larger dose pirarubicin can increase the clinical effect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but also increase the emerging of untoward effect, so the using of pirarubicin needs considering the circumstance of patients.

[Key words] Pirarubic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linical effect; Dose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因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至其他器官和组织[1]。急性髓系白血病包括所有非淋巴细胞来源的急性白血病,具有高度异质性疾病群。TA方案(吡柔比星+阿糖胞苷)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常用的临床化疗方案,具有临床效果好,毒副作用低等临床优点,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2,3]。吡柔比星进入细胞内后迅速分布于细胞核,抑制DNA聚合酶α和β,阻碍核酸的合成。药物嵌入DNA的双螺旋链,使肿瘤细胞终止在G2期,不能进行到细胞分裂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4]。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吡柔比星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2008年2月~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13例,其中男76例,女37例,年龄27~73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以及骨髓象。根据国际上常用的法美英FAB分类法将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分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 = 57)和观察组(n = 5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白血病发病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给予TA化疗方案,在用药期间均给予一般治疗,如保肝、镇吐、补液、营养支持等。两组患者均给予阿糖胞苷(哈尔滨博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40)150 mg/(m2·d),治疗7 d,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6)20 mg/(m2·d)治疗,用药3 d;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吡柔比星40 mg/(m2·d)治疗,用药3 d,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14~21 d,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内科学》(第7版)的评价标准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完全缓解: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粒Ⅰ型+Ⅱ型≤5%,无Auer小体;部分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以及血象、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未缓解:患者未出现相应改善甚至恶化。计算患者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人数+部分缓解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FAB分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9.3%、9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9.8%、8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未缓解率为19.3%,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其中骨髓抑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发热、出血等,对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采用集落刺激因子、抗感染、输血等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白血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白血病其本质为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脏、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因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5]。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首要目的是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在此阶段中,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6]。其治疗的主要原则是药物足量、足疗程进行治疗,分析显示,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程度与患者临床用药的剂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剂量越大,其临床效果越好,患者达到的缓解时间也就相对越短,缓解持续的时间就越长,患者的预后也相对较好[7,8]。

目前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方案为TA方案,主要药物为阿糖胞苷和吡柔比星,二者联合应用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毒副作用较少。阿糖胞苷为一种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阻断细胞DNA合成,最终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其对于白血病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是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9]。而吡柔比星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因其作用具有非特异性,因而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类肿瘤的化学治疗[10],其作用的主要机制为抑制DNA聚合酶α和β,阻碍核酸的合成。药物嵌入DNA的双螺旋链,使肿瘤细胞终止在G2期,不能进行到细胞分裂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与阿糖胞苷联合应用时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在本研究中,通过比较不同剂量吡柔比星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研究发现,增加剂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但较大剂量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这与理论上是符合的。分析显示,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而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病情严重者,可以给予较大剂量的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各项辅助治疗,减轻不良反应的出现,使患者获益最大。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应,大多数化疗药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周围血细胞数量减少,较常见的药物如阿霉素、泰素、卡铂、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

综上所述,阿糖胞苷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增加吡柔比星剂量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但是也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权衡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蒋慧. 急性白血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2011,32(2):176-180.

[2] 刘静. 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2,10 (5):297-298.

[3] 宁长荣. 大剂量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高危、复发难治白血病5例临床体会[J]. 实用肿瘤杂志,2008,22(1):71-72.

[4] 左彩莹,刘延方,孙慧,等.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2例临床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6):516-518.

[5] 林淑华. 不同剂量吡柔比星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5):138-139.

[6] 向恢晖,李玛琳,翁稚颖. 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新药研发综述[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30-33

[7] 乔晓晨,吕智,冯毅. 低剂量吡柔比星协同TRAIL高效诱导人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8-10.

[8] Tavil B,Aytac S,Balc YI,et al. Fludarabine, cytarabine,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nd idarrbicin (FLAGIDA)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poor-prognosis acute leukemia: the Hacettepe experience[J]. Pediatr Hematol Oncol,2010,27(7):517-528.

[9] 王木新,徐欣欣,刘艳. 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31例临床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3):241-242.

第7篇

关键词:小骨窗;穿刺碎吸;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采取小骨窗与穿刺碎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穿刺微创碎吸治疗临床疗效更好。本文通过比较小骨窗与穿刺碎吸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小骨窗与穿刺碎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⒈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颅脑CT检查进行疾病确诊,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疾病史,且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其中A组中有31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年龄段在43~79岁,平均年龄为(52.3±6.4)岁,其中男性疾病患者21例占67.74%,女性疾病患者10例占32.26%,患者出血量在36~87ml,平均出血量为(44.7±6.1)ml,发病至进行手术时间在5h~3d,平均时间为(13.2±2.1)h。B组中有31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年龄段在41~76岁,平均年龄为(53.1±6.2)岁,其中男性疾病患者20例占64.52%,女性疾病患者11例占35.48%,患者出血量在35~89ml,平均出血量为(45.6±6.2)ml,发病至进行手术时间在5h~3d,平均时间为(14.2±2.0)h。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发病时间、男女比例、年龄及疾病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临床可比性。

⒈2方法 对所选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相应的临床疾病治疗,其中A组中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对患者进行耳前直切口小骨窗开颅处理。硬脑膜作一“十”字切口,其边缘电凝止血,将颞上回及颞中回暴露。横形切开脑皮质并电凝止血,若血肿较深,则使用脑穿针穿刺确定血肿位置,进入血肿腔后采用细吸引器将血肿吸出,同时避免碰触患者血肿腔壁脑组织。在清除血肿后若发现患者有小血管活动性出血情况,则应在良好照明及较好暴露下电凝止血;若患者出现少量渗血情况则使用止血纱布覆盖止血。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创腔进行冲洗直至清亮,血肿腔置入硅胶引流管。敞开硬脑膜,最后对患者颞肌、帽状腱膜以及头皮进行逐层缝合。

B组中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穿刺微创碎吸治疗。即在对患者可在监护室床旁或手术室进行,一般采用局麻。根据CT定位,选择患者血肿较大的层面及距离患者皮层较近处为穿刺点,根据进针深度选择长短合适的穿刺针,而进针深度为人体体表穿刺点到血肿的中心距离。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铺巾、消毒,采用一次性的颅内血肿穿刺针于穿刺点进针,穿刺成功后将针芯拔除,若血凝块或暗红色血液流出则穿刺成功。采用5ml空针对血肿进行多次抽吸后将4万U尿激酶注入患者血肿腔,保持2~3h开放。2次/d冲洗血肿腔并使用尿激酶溶解血肿。术后1~2d复查CT。若患者血肿明显溶解、占位效应明显减轻,可拔出该装置。

对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比较。其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得分越高,则缺损程度越大。

⒈3数据处理 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及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数据检验采用t检验、χ2检验。P

2 结果

相较于A组,B组中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低,且意识恢复时间较短(P

相较于A组,B组中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概率较小(P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疾病主要原因为血肿压迫推移脑组织导致出现急性颅内高压,从而损伤患者脑组织深部结构[1-2]。其中穿刺碎吸治疗能清除大部分血肿,以微创达到减压目的 [3-4]。由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可知,相较于小骨窗开颅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穿刺微创碎吸治疗,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减少。

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20~30min后易出现血肿情况,而血肿情况易导致出现血肿急性占位挤压从而损伤患者周围脑组织。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时,需采取全身麻醉,且治疗时间较长,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临床相关疾病并发症概率较大。而穿刺微创碎吸治疗作为微创手术治疗的一种,其手术时间较短,且临床操作受限小,并发症发生概率小[5-6]。微创穿刺碎吸术于局部麻醉情况下进行,手术伤道直径较小,能够快速建立清除血肿通道,排除颅内液态血肿,从而降低患者颅内压,手术操作简单并且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在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小骨窗开颅术及穿刺微创碎吸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穿刺微创碎吸治疗创伤小,临床疗效更为良好且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更好。

参考文献:

[1]杜洪澎,刘永良,刘鹏飞,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⑵:109-111.

[2]高凯,朱继,徐睿,等.高血压脑出血180例的外科治疗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⒆:1940-1942.

[3]张克利.二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⑾:1658-1659.

[4]杨君,魏进旺,梁启龙,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综合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⒄:147-151.

第8篇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德育的根基阶段,但是长期以来小学德育总不尽如人意。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

1小学德育理念跟不上现实需要的变化

虽然课改已经走过13个年头,当前小学德育仍然存在过于理想化和简单政治化的倾向,目标要求过高且缺少层次要求,内容无所不包,过程重知轻行。主要采取的还是学习道德知识、榜样典型引导、集体进行活动等方法。这些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深层思想情感、意志信念、道德品质和习惯养成,不能把思想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品质、外化为学生的行动,因此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上一直事倍功半。

现代社会由于比传统社会更加开放,交往的节奏更快,对每个人的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比传统社会都有更高的要求。小学德育必须直面现实,直接指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把小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2小学生行为习惯知行脱节现象严重

所有的德育,如果不重视习惯养成,就可能只是纸上谈兵,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有的德育,如果不落实到习惯养成,不仅没有实效,而且会导致小学生落下言行不一甚至口是心非的病根。

现在每个学校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都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费尽心思,但收效甚微,学生身上常常出现知行脱节现象:一个懂得保护环境的学生,在家里、在大街上、在没有老师看见的时候会随地乱扔纸屑;一个懂得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的学生,在家无礼顶撞长辈,不愿意整理自己的房间;一个懂得文明礼貌的学生,对同学却满口脏话诸如此类的现象都说明小学德育在知而不行上已经走得太远。

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缺少系统设计和反复强化

现在的小学德育整体上是跟景式的,通常逢重大节日进行,或者是按照上面设计的活动如雏鹰争章等开展,J十没有依据学生身心及德育发展规律进行系统设计。而小学德育国家课程(品德)虽有具体要求,小学各种班队、心理健康等地方课程也有明确目标,但都不直接指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小学德育对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没有相应的规范,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训练上更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因此小学德育,花费了不少时间,开展了很多活动,却总不能深人人心,没有收到实际成效。

4. }J学德育校本课程随意性太大 德育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关系密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在城乡不同区域学校会有所不同,因此,只有校本德育课程才能植根于本校学生、教师内心和实践。目前很多学校开发的校本德育课程基本上是零散的,或者是单一的,有的开展生命教育,有的开展生态教育,有的开展环境教育等。这表面上使得某种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但实际上弱化了德育课程的整体性,造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偏颇及缺失。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起步阶段:以培养劳动自理等习惯为目标,初步形成六个主题四大活动课程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推进方式

1998年在苏州市教育局提出的主题德育工作模式框架下,我根据当时所在昆山国际学校小学生的特点如浪费严重、普遍比较冷漠、不坚强、没有责任心、住宿焦虑等间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快乐礼仪爱心感恩责任自理六大好习惯养成主题,逐步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四大经典习惯养成活动课程。

第一,希尔顿逸林酒店一国际学校关爱课程:做曲奇饼送敬老院老人、做月饼义卖、捐罐头送社区贫困家庭等。

第二,生活自理技能课程:低年级学生叠被子、梳辫子、叠衣服比赛,中年级学生做点心、水果拼盘等技能学习,高年级学生进行小厨师技艺展示等。

第三,小学生礼仪风采课程:借助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因此成为昆山电视台指定合作单位,举办昆山市一年一度的小学生礼仪风采大赛。

第四,主题单元感恩课程:以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集体、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祖国、感恩自然为八个单元实施感恩教育。

通过以上四大经典习惯养成活动课程,昆山国际学校的小学生以有礼仪、有爱心、知感恩、自理能力强的好习惯标识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学校成了家长首选的热门学校。

在总结爱心感恩等六大习惯养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2002,2003年我们又进一步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研究,少归}{版了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校本课程1套6册《快乐de成长》和故事晨会课程《第二颗太阳100个生活哲理小故事》。《快乐de成长》在2007年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江苏省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一等奖。2003年年底,我们承办江苏省心理学会年会现场,在省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团队核心成员朱小敏、尹弘敏、王琴等参与编写广西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其中爱心感恩责任自理等习惯养成教育经验得到应用及推广。

2发展阶段:以完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为目标,逐步形成每月一事训练模式

2003 -2009年,我调任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副校长,兼仟昆山市教育学会德育分会理事长。我们以裕元实验学校为根据地,深化实践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路径。我们发现六大主题需要细化内容与目标,建构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的系列校本德育课程。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形成每月一事训练模式,将六大习惯养成主题发展为12个每月一事主题:

每月一事训练模式的主要特色有:

第一,主题选择立足于学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习惯。

第二,主题内容从一件小事展开,具体落实时要求在更高层面不断丰富完善。

第三,主题活动以为一个板块主题阅读、主题课程、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为主体,鼓励教师在活动中创造性实施。

我们的实践得到了同行及上级的认同,苏州市教育局政宣处将2008年定为习惯养成年,要求全市小学向昆山学习习惯养成主题化的做法。2009年11月,我们承办理想德育每月一事全国开放周活动,活动历时一周,来自全国的400多名代表全方位检阅了我们的系列做法,教育在线网站、苏州电视台均进行了报道。

3提升阶段: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系统有落实为重点,建构小学主题大单元校本德育课程办学特色 2008年9月,我被评为江苏省品德学科特级教师,兼任苏州市名师共同体品德组组长,昆山市教育局批准成立昆山市朱小敏名师工作室。2009年8月,我担任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长,申报并通过江苏省规划办二五立项课题《小学主题大单元德育课程的校本开发》。

我们继续坚持把习惯养成作为重点,经过昆山市朱小敏名师工作室团队和苏州市品德组名师共同体成员学校共同合作,对多年来各学校小学生习惯养成的课例和活动案例进行梳理提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用主题单元作架构,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深化小学主题大单元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建构,体现了教育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了办学特色。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以学生一生受用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按每月一个主题,用大单元形式,把校内所有德育课程和常规活动都聚焦到习惯养成,探索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学模式上,形成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路径。

1确定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12个主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习惯养成一般要经过21天的重复练习,所以我们用每月一个主题的方式来保障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同时遵循关注内容,讲究方式;考虑时节,照应常规;强调价值引领,注重实践导行三大原则,提炼并确定12个习惯养成主题,即节约、规则、公益、自然、劳动、艺术、健身、交往、求知、感恩、自信、自省。建构一门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的德育课程,为正处于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材下做叹的底子,使每位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2研制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内容及课程融合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需依托德育课程方能取得实效。德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品德)和地方课程(晨会、班队会、心育)以及主题德育活动等。在这些课程中,只有品德课程有材,其他课程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于这些课程通常都是兼职老师,不少兼职老师不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也就很容易会偏离学科要求,有些学校甚至直接用来上语文、数学、英语课。

我们以12个习惯养成为主题,将德育背景、内容、形式等信息中的相似块整合在一起,以德育课堂教学为中心,兼顾低、中、高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融通课堂教育、课外教育和野外教育,联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信息得到整合,将各个分立的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确保德育课程有内容可上,上出实效。

根据小学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德育单元课程特点,我们还改变了传统小学每节课40分钟的规定,实施长短课时有机结合的弹性化时间制度,分别按照微型课(15分钟晨会)、小课时(30分钟心理健康教育)、中课时(40分钟班队会)和大课时(60分钟大德育活动)等不同时间长度灵活安排课时,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课时制度。

3探索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教学模式

(1)主题阅读让良好习惯根植心灵

以12个好习惯养成为主题,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诗词、美文等,按年段进行阶梯式编稿。建立晨诵、午读的长效机制,每月围绕一个重点习惯,开发并丰富诵读内容,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的生活方式,借助阅读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知识和情感基础,让良好习惯根植心灵。

(2)主题课程让良好习惯浸润课堂

每个月不仅所有班级课表中的晨会、班会、队会、品德、心育课均围绕该月主题统筹安排,在实践中我们还探索了多种德育课教学模式:如心育课的心灵点击一心灵探索一心灵导航一心灵牧场教学模式;班会课的常规活动、专题活动、特色活动活动模式;晨会课的故事晨会、游戏晨会、诵读晨会教学模式;品德课的联、动、悟、行(联一勾联整合,动一活动构建,悟一体验内化,行一有效践行)教学模式。因此,学生的习惯培养在各具特色的德育课程教学中得到浸润,融人生命。

(3)主题实践让良好习惯天天实践

知行结合是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实践体验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享受,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各成员学校结合学校特点和师生实际,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按低、中、高阶梯式设计实践性活动,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平台。同时进一步整合学校特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板块,使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主题活动等融为一体。有生活回家作业,有小组合作活动,有班级年级实践基地体验,有走进社区社会活动等,让好习惯天天实践。

(4)主题展示让良好习惯随处呈现

将培养良好习惯过程中的学生实践活动照片、日记、画作、小报、卡片、实物作品等成果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展示平台有:班级展示墙、学校展示园、专题展板、主题广播,及校园电视台、《昆山日报》、学校网站等。同时与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等行动融合,让良好习惯随处呈现。各成员学校联合开展的主题月展示曾经轰动昆山教育,在苏州电视台多次报道。

随处呈现的好习惯在展示中得到强化,孩子们在举手投足间、在班级校园里、在社会舆论中、在家长的赞赏下随时享受着习惯带来的喜悦和收获。

(5)主题反思让良好习惯与日俱进

主题反思包括评价策略和师生随笔两大板块。评价策略指每月均设计该月习惯养成的评价表、过程性评价要点等。师生随笔体现每日一省,以学生随笔和教师随笔为主,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向大家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路径和智慧经验。面对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各成员学校坚持优化操作流程,及时记录典型个案,组织有效反思,不断提高习惯养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良好习惯与时俱进。 四、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真正改变了小学德育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的欠缺现状

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习惯,习惯是规训的结果,是濡染的结果,也是引领的结果。我们建构的以培养习惯为主的课程:如以不闯红灯培养学生的守规则习惯等,以一件小事作为引子,指向培养学生的终身习惯,然后,分年段编撰校本德育课程,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使德育内容从大而空变为小而实,从灌输变为体验,真正改变了小学德育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的欠缺现状。

2有效养成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公民素质

好习惯培养不能突击也不能随机,必须进行系统训练和反复强化。我们以12个好习惯为基础,从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素养层面进行整体设计和实施,让小学生在一个个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形成良好素养。让每个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不仅使学生个人终身受益,也使整个民族的素质整体提升。项目学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校风、学风方面都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形象和素质都耳目一新,在升人中学甚至大学后仍然能够保持,家长、社会亦赞不绝口。

3初步掌握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模式

从讲道理式的说教、间隙性的突击活动;从六大主题到12类好习惯养成;从学生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体践行。在12年的探索中,我们逐步掌握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模式。我们通过主题阅读丰富知识和情感,通过主题课程浸润洗礼心灵,通过主题实践训练强化行为,通过主题展示显示品行德性,通过主题反思提炼升华智慧,这些对品德教育规律性的认识和模式的建构,使我们不但收获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良性固化,也收获了对品德教育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二)反思

1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反复性需要进行更加具体细致的认知和探索

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艰难的,只要有一回禁不起诱惑就可能失去对道德的坚守。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目前我们所做的只是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断强化,形成习惯。但习惯成为小学生的自觉行为,要经过反复训练,需要坚强的意志。从学生的外在表现看,好习惯养成时有反复,我们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反复性上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认知和探索。

2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示范性需要加强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示范性,在学校范畴内,当以教师最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自身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部分教师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会有不良影响:如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或错误,不能与同事友好合作等。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示范性需要加强

第9篇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素质,这样才能担当起教学、教研等各种重任。这学期我坚持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并重,业务上向名家学习、向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经验,学习他们成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理论上向书本学习,我网络读书,学习了王金战老师的《读书哪有那么难》,获得了许多关于读书、学习及成长的经验,大所裨益。为了保证学习的质量,我坚持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及时写好读书笔记。

工作与积累并重,探索与交流同行

在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中,我及时地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教训,困惑等写成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并连同读书感悟一起写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实现经验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在教学之余,我还积极撰写论文,并向《山东教育《滨州教育》等教育刊投稿,据悉我向《滨州教育》投的稿件已被选用。

发挥模范到头作用,引领大家共同进步

为了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我携手三级部的语文教师参加了随笔化作文教学改革。为了更好的实施这项改革,我为三级部制订了写作教学计划及与之相配套的阅读教学计划和背诵教学计划。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作文评改等方面我们按着计划要求精心研究,科学操作,认真总结,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不但课堂作文教学焕发了新的生命,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的编辑了三级部的教改成果——《快乐随笔集》

支持学校的发展,维护学校的形象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