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6:01: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交通安全通讯报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为切实提高道路交通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有效防范和快速处置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道路交通安全紧急情况,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全市道路交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协调高效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道路交通安全法》、xxx行署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锡署办发【2010】10号)和《转发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的通知》(锡署办发【2010】154号)要求,着力加强道路交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机制建设、装备建设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应急救援队伍在交通事故应急救助和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中的作用,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紧急情况处置救援工作快速、有序、高效进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机构
组建xxx公安局交管支队应急救援队伍领导小组
组 长: xxx(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副组长:xxx(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管支队支队长)
xxx(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政委)
成 员:xxx(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事故对策指导大队大队长)
xxx(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办公室主任)
xxx(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特勤大队大队长)
xxx(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交通秩序管理大队大队长)
xxx(市公安局交管支队高速公路管理直属大队大队长)
xxx(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安全宣传大队大队长)
各旗县市(区)交警大队大队长。
应急救援队伍分为交通管控疏导组(20人)、信息联络组(10人)、事故处理组(8人)、清障救援组(7人),按照各小组分工,负责具体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政委朝克图兼任,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事故对策指导大队,负责工作协调、信息收集及其他日常工作。
三、预案适用范围
全市范围内发生的以下重特大交通事故和道路交通安全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均适用本预案。
(一)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
(二)运输过程中发生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严重泄露或发生交通事故后有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
(三)国家重要领导、来访的重要外宾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
(四)客运车辆发生群死群伤道路交通事故;
(五)因暴雨、暴雪、沙尘、地震等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及其他灾害已经或者可能引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或者交通堵塞等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通行的;
(六)其他影响较大的道路交通事故。
四、工作职责:
(一)应急救援队伍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安全紧急情况应急处置、救援工作,调度、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处置救援工作;及时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紧急情况动态。
(二)应急救援队伍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随时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提前预警,履行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应急预案的日常演练,在道路交通安全紧急情况发生时,发挥指挥、协调作用,统一安排事件的信息、新闻报道及其他主要事项,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应急救援队伍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交通管控疏导组。交通管控疏导组由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特勤大队、秩序大队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协调事故现场事发地点道路交通秩序的指挥疏导和现场周边秩序维护,确保指挥、救援车辆的畅通,以及实施道路交通临时管制、封闭等工作。
2、信息联络组。信息联络组由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办公室、事故发生地交警大队办公室人员组成,协调联系有关部门,负责重特大事故及道路交通安全紧急情况的信息收集、事故处置、现场应急救援等信息上报工作。接到重特大交通事故及道路交通安全紧急情况报告后,应立即向总指挥部报告,根据总指挥的指令,及时通知、下达各有关部门。
3、事故处理组。事故处理组由市公安交管支队事故对策指导大队、事故发生地交警大队事故中队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配合医疗部门抢救伤者、保护现场、组织救援、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控制交通肇事者、责任认定、善后处理等工作。
4、清障救援组。由市公安交管支队安全宣传大队、事故发生地安全宣传中队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组织事故车辆(载运易燃易爆物品)的施救、清障及事故车辆的拖拽吊运和事故现场的清理,以及事故伤员的抢救运送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及事故处理能力。各旗县市区交警大队要制定应急预案,完善110或122接处警系统,加强与医疗、保险、公安消防、交通等有关部门的通讯联系,确保在发生事故后,能迅速赶赴现场。伤员人数发生变化时,事故发生地大队应及时进行补报。
(二)要强化抢救意识和大局意识,统一指挥,各尽其职,协同作战,保证救援工作有效、快捷、有序进行。
(三)完善救援装备,确保有关器材及交通、通讯工作保持性能完好。发生载运危险化学品车辆交通事故时,要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进入现场人员需要穿防护服,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一、加大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扎扎实实加以推进。
通过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典型的挖掘、培树和聚焦报道,聚集正能量。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效引领和整合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增强全局干部职工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加强对港航、海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及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省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省港口条例》以及今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等一批与港航、海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发挥好各相关职能科室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普及和提高港航水运企业以及广大水运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的观念和意识。
三、加强对港航、海事文化建设的宣传
积极推进我局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开展,及时发现典型、宣传和推广典型,通过身边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激发干劲,扎实推进我局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进一步扩大舆论宣传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省市主流媒体及行业专业媒体的积极作用,通过专题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以敏锐的新闻视角、鲜活生动的报道,向全社会展示港航、海事人的风采。
做好我局开展的各类港航、海事重大专项活动的宣传跟踪报道,着力打造我局以政务审批和船舶检验工作为代表的“微笑服务”、“亲切服务”、“亲情服务”等服务品牌和品质,提高社会公众对我局履职的认知度和测评值,提升行业形象。
四、加强对专项工作阶段性成果的宣传报道
深入宣传我局在芜申运河航道、桥梁工程建设以及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LNG-柴油双燃料船舶、船型标准化推广建设项目、船舶锚地规划运行等系列专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五、加强网站宣传工作,发挥网络平台舆论的引导作用
加强我局网站建设和管理,健全完善网络宣传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做到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报道及时更新,提高办网质量和水平。
一、工作目标
通过各村(社区)、镇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对重要交通站点和公共客运车辆持续开展联防联控工作,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治疗”的防控方针,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有效防控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扩散蔓延。同时,规范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和较大事故,有效控制一般事故。
二、疫情防控工作职责
(一)交管办。负责做好辖区内客运场站的防控工作,设置本辖区隔离室,一旦发现发热症状和疑似病人第一时间隔离并通知上级部门;督促在一线在岗的站务人员、司乘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所有乘客必须佩戴口罩;督促辖区运营车辆每天落实消毒、通风措施,并建立台账;在车站、招呼站通过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海报;要求车站严格执行“八不出站”(超载、安全列检、安全带、驾驶员资格、客车证件、出站登记审核、司乘人员未带口罩、客运车辆未消毒一律不出站)规定,全面督促属地客运企业严格落实禁止携带宠物乘座公共交通工具等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利用红外线体温检测仪逐一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要求,尤其要加强来自外来人员的体温检测,做好检测人员体温健康登记台账;加强道路车辆特别是武汉地区返乡外地车辆的排查和登记,并将每日体温检测情况和车辆排查情况及时上报。
(二)交管办、交警中队。负责收集各村(社区)、镇级相关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协调配合卫生健康、公安、司法、市场监管所等重点部门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负责督促运输企业全力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对客运站等交通领域人员密集场所、营运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每天落实通风、消毒、测体温等防控措施;督促运输企业每天发班前测量驾乘人员体温,驾乘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才能出站发班,严厉打击站外上客;督促客运站,配合卫生院建立体温检测点和隔离室;做好应急运力储备工作,强化应急情况下的道路运输和人员转运保障。负责车辆、通讯的保障工作,保持应急车辆车况良好,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在疫情一旦发生时,能及时运送应急队员和物资前往现场;负责应急情况下道路通行管制。
(三)卫生院。负责协调医护人员力量保障各疫情防控检疫点体温检测和“留置点”医疗卫生监控工作;负责指导客运站落实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和通风。
三、道路运输安全工作要求
(一)交管办。负责保障辖区内农村公路安全畅通,落实对乡、村道路巡查,建立隐患台帐,及时整治道路安全隐患,形成闭环管理,不能立即处理的,应及时设立相应的警示标识;同时落实“路长制”,抓好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负责修复路面坑槽等病害,做好边沟和涵洞的清理疏通,确保排水顺畅;负责乡、村道路乱堆乱放、占道经营、道路非标等情况的查处,保障道路安全通行能力;负责乡镇施工路段安全通行工作,做好安全标志标识设置工作。
(二)交警中队。负责全镇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工作负责全镇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负责开展各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负责春运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参与城乡道路和安全设施规划,加强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车车辆安全管理。针对春运期间,私家车、返乡返岗车辆的情况,加大流动巡逻检查,严管严控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坚决防范恶通事故发生。负责全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切实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车辆的拦截检查,及时发现苗头、消除隐患。
四、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及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组织领导,成立镇应对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道路运输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简称领导小组)。
(二)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做好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和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细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三)加强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动态。认真做好客运企业密切接触者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督促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切实防范由此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摘要】
目的 分析攀枝花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信息,旨在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指挥调度质量。方法 对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攀枝花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受理的市民呼救病种构成、日呼救高峰时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年受理的7391次市民呼救中,呼救病种的构成前四大类依次是:交通伤(32.67%)、除交通伤外的其它创伤(23.61%)、一般内科疾病(17.59%)、心脑血管病(9.74%)。日呼救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8:00~24:00(31.39%)。全年呼救高峰期在1、2、5、8、10月。结论 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的主要病种是创伤(56.28%),应重视创伤的急救,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在呼救的高峰时期,要作好人员、物资准备,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指挥调度水平。
【关键词】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of command and dispatch system for emergency rescue in Panzhihua City so as to raise the level of pre-hospital rescue, command and dispatch. Methods An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data of disease types that the 120 Command and Dispatch Center of Panzhihua City received from the citizens and the peak period of holler in one day from Jan., 2008 to December, 2008. Results 7391 hollers were accepted, and the top 4 types of the hollers listed as follows: traffic injury (32.67%), other kinds of trauma (23.61%), general medical diseases (17.59%) and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9.74%); the main peak period in one day distributed from 18:00 to 24:00 (31.39%) while that in one year distributed in January, February, May, August and October. Conclusions The main disease in pre-hospital rescue in Panzhihua City is trauma so that the trauma emergency rescue abil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personnel and materials ready in peak period of hollers and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raise the command and dispatch level.
KEYWORDS pre-hospital rescue command and dispatch analysis
“120”指挥调度工作是院前急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急救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起着通讯指挥的纽带作用。目前,我国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工作缺乏基本数据资料,本文旨在想通过对攀枝花市“120”指挥调度工作中的信息分析,提高院前急救的业务水平,加强指挥调度的质量管理,为院前急救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攀枝花市“120”医疗呼救号码覆盖全市三区二县7440.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为110万人,本分析资料是2008年1月至12月攀枝花市“120”指挥调度信息。
1.2 方法
分析我市2008年1月~12月期间,“120”指挥调度的呼救病种构成、日呼救高峰时段、全年呼救高峰分布等信息资料。采用Excel 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市民呼救病种构成
呼救病种的构成前四类依次是车祸伤(32.67%)、除车祸伤以外的其它创伤(23.61%)、一般内科疾病(17.59%)、心脑血管病(9.74%),见表1。表1 攀枝花市2008年1月至12月呼救病种构成(略)
2.2 全年呼救高峰分布
在本组资料中市民呼救高峰期主要分布在1、2、5、8、10 月份,其中以1月份为最高,11月份为最低,见表2。表2 攀枝花市2008年1月至12月市民呼救次(略)
2.3 日呼救高峰分布
日呼救分布为0:00~6:00 呼救最少,以后逐渐递增,在18:00~24:00 为呼救的高峰时段,见表3。表3 攀枝花市2008年1月至12月市民呼救例数(略)
2.4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2008年1月至12月共受理群体(3人及3 人以上)伤亡事件的呼救有120 次,共计484人,其中交通事故97 次(80.83%)389人(80.37%),打架伤7次(5.83%)26人(5.37%),除车祸及打架伤以外的创伤10次(8.33%)43人(8.88%),食物中毒4 次(3.33%)20人(4.13%),煤矿矿难1 次(0.83%)3人(0.62%),一氧化碳中毒1次(0.83%) 3人(0.62%)。
3 讨 论
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的呼救病种构成中,创伤位居第一位,占56.28%,其中以交通事故伤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2.67%,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1,2,5],说明创伤在院前急救中是危害攀枝花市民健康的第一大因素。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漠,违规、违章及酒后驾车;(2)攀枝花市地处山区,属山城,农村道路状况又相对较差;(3)生产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坠落伤、工伤时有发生;(4)社会治安事件中的打架斗殴等[3]。因此,应重视对创伤的急救,加强创伤急救技术的培训和完善相应的急救装备,规范创伤急救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建立和畅通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提高创伤的院前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进一步开展对市民的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和生活安全的防范教育,提高市民遵守交通法规和自我防护的意识;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完善城乡道路交通网。本组资料显示全年市民呼救高峰期主要分布在1、2、5、8、10 月份,与有的文献报道有所不同[4],可能是因为:(1)与2、5、10 月份是春节和“五·一”、“十·一”黄金周大假期间,出行群众多,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且由于假日综合征导致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有关;(2)由于1、8 月份天气是一年中最寒冷和最炎热的季节,气候因素导致各种慢性疾病易急性发作,且因路况差或司机疲劳驾驶易发生交通事故有关[5]。根据这一规律,全市各大医院急诊科应在高峰期到来前,提前做好车辆、人员、急救物资、装备的充分准备工作,确保接到调度指令后能快速反应,迅速开展院前急救;同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我市“120”日呼救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8: 00~24:00,这一特点为我们科学合理的安排调度员、急救医务人员提供了依据。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采取在呼救高峰期间和高峰时段对“120”指挥调度员实行灵活的弹性排班,在呼救繁忙时增加调度员,开通备用接警席位,保障通讯畅通和及时的呼救应答。管理者应切实加强此期间的指挥调度质量控制,保证信息接受传递准确、快速,指挥调度、信息反馈正确、及时,不断提高指挥调度水平。攀枝花市群体性受伤事件主要是交通事故(占80%以上)。偶有矿难发生。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应急预案,加强攀枝花市、县、乡三级急救网络建设尤其重要。应加强急救人员的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训练和实战中不断改进、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急救网络建设,特别是对县、乡两级应加大急救物资、人员、急救车的配备,重视急救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配合与提高,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方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协同作用,才能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陈文元,何明丰,刘绍辉,等.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与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6):446.
[2]曾量波,梁子敬,黄 力,等. 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59.
[3]吴群召.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9(4):319.
通讯
分享我们的快乐,为你创造明天
[本刊记者傅丽娟 通讯员 李欣 报道]2007年1月13日,以“分享我们的快乐,为你创造明天”为主题的专业和心理提升培训在西安黄河幼儿园拉开了帷幕。
黄河幼儿园是陕西省较早引进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幼儿园,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黄河幼儿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办园理念和经验。为了让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分享她们的成果,黄河幼儿园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
这次培训的授课教师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舒容、心理咨询师钟意娟、黄河幼儿园园长李忠静、后勤园长冷军,还有王琦等五位来自一线的教师。此次培训的内容为:论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早期教育;亲子教育心理;新时期幼儿园管理与经营;如何当好园长的左右手;儿童心理歧变、职业道德操守和自我提升、教师的精神准备、儿童的初级感觉、倾听孩子。
这次培训活动带给与会教师很多启发和感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一次特别的教学活动
[本刊通讯员 李军艳报道]为了做好家园互动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陕西测绘局幼儿园于2006年12月开展了“家长走进课堂”迎新年亲子活动。由每班选出的家长代表穿起老师们的工作服,客串了一回幼儿教师。为了上好这节课,家长们多次与教师沟通,认真搜集资料,准备教具。真是尽心尽力,一丝不苟。
家长们组织的活动大多与自己的工作有关,有交警叔叔讲交通安全;有医生阿姨讲保健常识;银行的阿姨讲认识人民币;还有会英语的爸爸妈妈教小朋友们唱英语歌……家长们讲的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听课的家长也觉得非常有意义,每个教室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课后的活动更是精彩:水果拼盘创意比赛、时装设计、面具设计、化妆舞会、踩气球兜水果……个个有创意、有互动,真是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这次活动在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活动组织有声有色,不仅体现了亲子的互动,还有了家园的交流,为家长们了解幼儿园工作,体验幼儿园工作创造了平台真正把家长作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者之一。
西安市举行幼儿教师声乐、舞蹈比赛
[本刊通讯员 庞小蕊报道]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才艺水平,促进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西安市培育儿童协会、西安市音乐家协会、西安市舞蹈家协会于2007年元月分别在世纪摇篮・三宝双喜幼儿园、陕西省云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举办西安市幼儿教师舞蹈、声乐比赛。
全市27所幼儿园选送了61个节目,共有192人参加了比赛。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选送的舞蹈《春芽》服装新颖,舞姿优美;一代天骄幼儿园选送的独舞《草原2000》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将音乐的内涵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世纪摇篮・三宝双喜幼儿园选送的《东方魅力》舞蹈虽然难度很大,但演员们用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将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舞蹈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8名;声乐组评山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25名。
会讯
大连举办幼儿园教育经验交流会
大连市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经验交流会于2006年12月在大连教育学院召开,市教育局、大连教育学院共同召开此次会议,全市近千所幼儿园的负责人参加了大会。会上全面总结并展示了该市近年来幼儿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大连市幼教5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并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大连市幼儿教育要规范, 倡导教育公平,办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由于社会经济转型所带给幼教的冲击,大连幼教同时也面临着公共教育资源流失、公办幼儿园减少、民办幼儿园管理、农村幼教滑坡等问题。大连市教育局幼教处向全市幼儿园提出,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幼教课程改革,办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李李湄专程来到大连,做了题为《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专题讲座。
湖北举办“幼儿特色教育论坛”
时下,很多幼儿园为了所谓的“特色”,推出双语教学,有的家长甚至把是否有双语教学作为衡量送孩子入园或是入学的惟一标准。那么,双语教育是以中文为主,还是以外文为主?2006年12月,武汉常青花园实验幼儿园、省直机关第三保育院、汀香水榭幼儿园、宜昌市城建幼儿园等近200位湖北幼教工作者和来自北京等地的幼教专家汇聚一堂,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专家们谈到,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园在教学和学习上存在误区,认为双语班里中国话用得越少越好。这样会造成一些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单纯练习外文为目的,却忽视了对母语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本末倒置。英语教学应该是融入到学生的“一日生活”中,而不是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比如音乐、美术课也可以用双语教学,游戏当中也可以加入双语。
吉林举办幼儿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1.1目的
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全市辖区内水上(内河)交通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1.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发生的水上(内河)交通事故。
本预案作为《汉中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分预案,完全服从总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机构及职责
汉中市水上(内河)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市交通局局长、安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安委会副主任副组长,局企运科、市地方海事局有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研究确定全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指导全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并检查落实;在发生重大以上水上交通事故时,决定启动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并实施组织指挥。
汉中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市地方海事局航政科长兼任。其机构设在市地方海事局。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执行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决定,负责全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督促、检查本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承担本预案修改和管理工作。
2.2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各县(区)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体制,建立水上交通事故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组建抢险救援队伍,保证抢险设备器材,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提供资金保证;乡(镇)人民政府及县(区)有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断完善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建设,组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不断提高辖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综合能力。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事故监测及报告
(一)一旦发生事故征兆或发生事故,各船舶单位或公民要立即向乡(镇)政府或当地海事机构报告;乡镇人民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向县级地方海事机构报告,县级地方海事机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1小时内,要将核实的水上交通事故在上报同级政府的同时上报市地方海事机构。市地方海事机构在接到大事故(死亡1人以上)以上等级水上交通事故(含大事故)报告,在核实基本情况后1小时内在报告市人民政府的同时上报省地方海事局,并且在3小时内按规定格式书面报告省地方海事局,并将上级部门的指示及时下传至县地方海事机构。全市水上交通事故的报告时效从发生事故到报告市政府和省地方海事局严格按规定控制在24小时以内。
(二)汉中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全天候运作,24小时值班。紧急海事电话:2212019传真:2212019
3.2紧急救援行动
(一)发生事故的船舶或设施要组织进行自救,过往船舶及现场人员必须积极参与抢险救助。
(二)船舶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县(区)地方海事机构、县区人民政府、市地方海事机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组织调度救助船舶和就近船舶及抢险设备开展救援工作,迅速控制或切断事故链,尽快对事故水域实施交通管制,转运事故现场人员,搜救落水人员,接应遇险人员上岸,协助医护救助伤者;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固定事故船舶,处理其它意外事故;协助有关部门分析、制定打捞方案,并监督实施,及时清理事故现场碍航物体,疏通航道,恢复水上交通,确保其他船舶交通安全;水上交通事故实施属地管理,在进行救援的同时,市、县级地方海事机构要按照交通部颁布的《船舶交通事故处理规则》进行事故证据的收集和事故取证,分析包括人为因素在内的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因素,研究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各个细节;查明事故原因,判明当事各方及有关人员责任。由水上(含内河)交通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宣布结束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进入事故全面调查阶段。
3.3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保障及宣传培训
(一)全市各级海事系统要建立健全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通讯保障体系,各县区地方海事机构要公开紧急海事电话,船舶、船舶单位和乡镇政府要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确保信息畅通。
(二)县(区)人民政府应保证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专项经费。在通航水域比较发达、船舶比较集中的水域,要配备必要的海事巡逻艇和海事救险车辆,储备必要的抢险救生器材物资,保证全天候值班;在渡口和有水上漂流项目的地方,要配备足够的抢险救生器材物资,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交通和物资保障。
(三)各县(区)地方海事机构要大力宣传水上安全法规,对船舶业主、船员、乘客开展水上交通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
(四)市、县(区)地方海事机构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船舶单位要组建水上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设备,定期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3.4新闻报道
涉及水上交通事故的新闻由汉中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新闻内容由办公室正副主任按国家规定审查。
3.5应急结束
水上交通事故应急结束由各级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决定,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
4、后期处置
水上交通事故的社会救助及善后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
5、附则
5.1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汉中市交通局制定,由汉中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人民警察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付出了巨大牺牲,让人崇敬,也令人心痛。常言“人最宝贵”、“生命无价”,每个民警的伤亡,都是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在当今刑事犯罪高发、暴力犯罪增多的形势下,警察职业的危险性大增,要完全杜绝伤亡实不可能。但环顾世界警察之林,像中国警察这样“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的,也属少见。资料显示,在拥有枪支合法化的美国,1992年至2001年10年间,警察平均每年因公死亡的数字只有163人。日本每年因公殉职的警员平均有10人左右,而且大部分是因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遇难,在执行公务中遭歹徒毒手罹难的案件则非常少,在2002年度就只有1例。
以人为本、珍视生命,已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对沉甸甸的伤亡数字,我们在悼念英烈、赞颂英雄的同时,更需要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统计显示,在各类因公伤亡中,因交通事故和积劳成疾牺牲的民警人数最多,占牺牲民警总人数的83.5%.“人民的好卫士” 任长霞,就是因其驾驶员超速行车酿成车祸,而英年早逝。还有更多警察,是因为常年得不到休整,积劳成疾,因脑溢血、心脏病突发而倒在岗位上。这警示我们,对公安民警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及减轻民警的工作负担、做好民警的健康保护已是势在必行。
导致民警伤亡的其他原因,如与犯罪分子搏斗、被报复杀害、抢险救灾等,也并非没有教训可以总结。由于缺乏训练,一些民警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薄弱,不掌握基本的实战技能,往往在处置突发事件、暴力犯罪时应对失措,造成许多无谓的牺牲。以最常见的查缉术为例,警察应在抓获犯罪嫌疑人之后,迅速给其带上手铐,然后马上搜身。而我们的许多民警连这种基本技能也不掌握。如2000年2月,湖北省某公安局交警中队3名民警上路设卡堵截,抓获了2名犯罪嫌疑人,在乘车解送回公安机关途中,坐在后排中间的一犯罪嫌疑人突然扑向驾驶台,抢夺方向盘,企图制造事故乘机逃脱。民警与之搏斗,导致车辆撞向路边大树,一民警头颅严重受伤死亡。此外,基层公安机关武器、警械、装备不足,通讯、交通工具落后,也是导致民警伤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加强民警实战训练,改善公安机关武器装备,已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 广播; 听觉艺术;新闻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039-02
广播作为听觉艺术,是靠听来吸引和打动听众的,它对物像、形象的感知是间接的,它缺乏视觉的直接观察和实体的把握,广播记者只有通过唤起听众内心的声源形象,才能构建大大小小的不同的“声景”,这种“声景”能使听众从一种感觉过渡或延伸到另外一种感觉,从而构建出没有画面出现的现场感。这就给我们广播记者提供了一个很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用大大小小的“声景”,构建“闻其声不谋其面”的现场感。给听众以身临其境、亲闻其声、亲见其人、亲睹其物、亲会其意的真切感受,使广播新闻的社会功效发挥到极致。这些大大小小的“声景”的运用又可以为听众提供极为丰富的声音宝库、空间的幻觉图像,可起到“耳听其声,脑获其形”的现场效果。
广播,这一直接将声音诉诸人们听觉的媒介,音响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形式多样不具一格。用音响传递新闻现场对广播新闻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广播吸引听众,扬长避短的有利武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广播人,只有深入研究探讨,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才能使广播媒介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报道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最佳传播效果。
但目前,音响在广播中某些地方却没有被很好地运用,在每天的新闻节目里,带音响的录音报道所占比例很少。即使有声音,大多也只是侧重于领导讲话,从内容到形式都缺乏活跃的因素。所以这就要求广播记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新闻事件,细心捕捉,精心选择,紧紧抓住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展现新闻事件本身个性的多个细节,最大限度地开掘身边的一切音响资源,发挥声音之长,避“画面”之短,把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刻画的新闻人物、勾勒的新闻背景展现在听众面前,让听众用耳朵去“看”,从声音中去感受新闻现场。
例如在四川雅安抗震救灾中,的一句话“我们同舟共济,一起把安全、美丽、放心的美好家园重建起来”,总理的“别伤心,我们灾后重建,新家会比以前更好”这样的录音温馨暖人,掷地有声,充分表达出领导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深刻内涵。如果在新闻中能将这样的“声音”予以恰到好处的运用,就能够增加新闻的鲜活度、亲和力和人情味,满足了广大听众亲历亲闻的心理诉求。
如何用好广播音响这支“笔”。笔者认为,广播记者首先要重视现场音响的采录,用典型、生动的现场声音来增强新闻现场感。通过声音调动空间,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具体讲就是运用不同的强度、音调、音色的音响,使听众从脑子里幻影出一幅流动的具体形象的画面,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满足。 需要注意的是,音响虽然可以将广播优势得以较好地发挥,选用得当有助于渲染气氛、提示和深化主题,但音响同样也存在着短处,搞得不好还会破坏气氛,削弱和干扰主题,影响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
所以采录现场音响不是有闻必录、有声必取,而是精选采录那些和报道有关,能深化主题,有对比意义的典型、生动的现场音响。音响只有真实、典型、生动才有影响力和说服力。只有再现现场情景才有冲击力和感染力。广播记者再现新闻现场。表达声音的手法千变万化,其表现形式基本要分为叙述性、议论性、抒情性三种。而要用好音响这支“笔”,就应该做到叙述、议论、抒情三种表现手法并用,充分展现广播新闻现场感。
第一种叙述性的“音响”是采访对象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事件,描述这一事件的基本脉络。由于广播声音的稍纵即逝,不便于记忆和储存,因此特别需要音响简单明了,脉络清晰,给听众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第二种是议论性的“音响”。在广播新闻中,记者通过话筒让采访对象针对问题或事件,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采录的音响往往带有议论性。
这里举一个淄博新闻广播的一个评论式的录音报道—《如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片段:
前不久,我省针对交通安全展开了“平安行你我他”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向包括中国式过马路在内的众多交通陋习说不。记者在我市发现,虽然市民的交通意识在不断的提高,但“中国式”过马路在我市依然屡见不鲜。请听记者华光路与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现场对几位“中国式过马路”的市民的采访录音:
“看着来不及就跟着大流过来了,过不来,这边过完了,到这边过不来了。我觉着随大流吧,看见有人过然后就跟着过”
“比如说等待的时间太长。过路口闯红灯的话应该是看等待的时间长短吧,我很少闯,实在是堵得不行了,别人要是闯,我也就跟着大家走我知道这不对”
“有的你摁喇叭他就装听不见,还是走他自己的,他根本就不管”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交警也有自己的难处,“法律法规对行人的违法行为约束就少,行人违法之后对他们的处罚难度特别大,执法成本也特别高,也纵容了他们的违法行为,导致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了”
记者评论:遏制“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要提高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把法律健全起来,把规则升高到法律角度,让所有人都明白,任何产生交通危险的行为都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规定和条例上。
这篇评论的立论、论据、结论来自马路上随机采访的现场录音,音响直点主题、深刻有力,让人思索,在采访对象的回答声中构建了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了说服力和影响力,记者的观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了。
第三种是情感性的“音响”。情是生生不息,万千变化的心理现象,广播记者通过采录采访对象的喜怒哀乐,以及各种各样烘托气氛、情绪的音响特定,往往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起到展示新闻人物行动和心理的作用。也可以选择那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而又反映政治内容的题材。这类报道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题材十分广泛,音响也非常丰富、有趣,听起来亲切感人,起到了表现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的《海外游子故乡情》,报道的是在元旦前夕,“海外中国名家演奏团”一行34人专程从美国回到上海举行“故乡情新年音乐会”。报道从虹桥机场开始,记者抓住了几位有代表意义的人物。一是该代表团的艺术总监,华裔指挥家董麟,他坚持用自己的家乡话——上海话来表达他们回到祖国的激动心情。一位是强调此次回来有特别意义的马新华,“飞机一落地,大家都欢呼起来,我们到祖国了”。“这不仅仅是音乐之行,而且是故乡之行。”这些真切的音响,充分流露出海外游子怀念故土,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接着记者以思乡曲为核心展开报道的。34位海外青年音乐家把一曲《思乡曲》演奏得如泣如诉,深深打动了故土的人们甚至权威人士。这些自然又生动的音响,不仅场面感人,而且把海外游子的辉煌成就及对故土的怀念、热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文字新闻所无法实现的。这些带有强烈情感性的音,把音乐家们成功背后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功成名就后回到祖国的那份激动心情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听众不得不为他们为祖国、为华夏子孙争得荣誉而感动。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广播记者提供了强大的质基础,广播记者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用越时空的音响拓展广播新闻现场感。把需要的音响串一个完整的珠链,使每个环节互相紧密地联系起来,建出广播新闻强有力的现场感。记者可以通过多种音资源,使听众对所报的新闻事件有全方位的了解,这大拓展了构建广播新闻现场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智能交通车联网DSRC 802.11差分GPS
一、智能交通的历史及现状
智能交通起源于通过信息技术如仿真,实时控制以及通讯网络来解决来城市交通阻塞问题所作的尝试。交通阻塞已成为由于城市化和机动化所带来的世界性问题,并造成交通设施的低效率,大气污染及燃油消耗增加。智能交通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早在1991年,美国的联合地面运输效率法案(ISTEA)开始成立联邦项目研究开发和测试智能交通系统(ITS)并付诸推广实施。2006年5月,美国交通部下属机构研究和创新技术管理局成为美国ITS管理委员会的主管部门并成立ITS战略规划组。随后美国交通部于2009年12月8日美国ITS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该计划预计在未来5年中达成美国国内综合地面运输体系的愿景,其特征为将车辆,基础设施和交通参与者连结起来,以撬动使安全,机动性和环境效能最大化的技术。
美国ITS研究的核心是车连网研究(connected vehicle),旨在建立安全的,可互操作的车-车(V2V),车-路(V2I)以及和交通参与者间的(包括其个人通讯设备的)网络化的无线通讯。1992年,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主要针对不停车收费(ETC)业务提出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1999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分配75MHz频谱资源在5.850-5.925GHz频段区间分配给运输服务领域专门用于车载短程通信研究,可支持6-25 Mbps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可达到数百米。2002年ASTM通过DSRC标准E2213-02,2003年通过其改进标准E2213-03。在标准E2213-03的基础之上,2004年,DSRC标准化工作转入IEEE工作组。IEEE制订了一套称为WAVE/DSRC的标准,目标是使其成为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网络的标准,用以改善行车和行人的安全,以及保证在高速车载环境下拥有卓越的通信性能。WAVE是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的缩写。2006年IEEE通过了IEEE 1609.1―1609.4系列标准。2010年7月IEEE 802.11p标准正式,该标准是DSRC的物理层和MAC层标准,主要制定了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规范。是针对ITS中的相关应用对IEEE 802.11标准的扩充延伸。IEEE 1609工作组基于802.11p标准制定了1609协议族,此协议族制定了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安全、资源管理规范。美国ITS部门计划于2010年开始全面部署基于WAVE的智能交通系统基础。美国政府近期的ITS活动更加聚焦于国土安全。正在建议的很多ITS系统都包含公路监控系统以及大规模人口撤离的需求。2012年8月美国交通部启动了迄今最大规模的V2X车辆碰撞避免技术的路试,其能够大幅度避免或减少碰撞事故的危害。
欧洲和日本都相应制定了相关的DSRC标准。欧洲DSRC标准化工作小组CEN/TC278第9工作组于1994年开始DSRC标准的起草工作,1995年,完成欧洲DSRC标准的制定工作。1997年通过了ENV12253 5.8 GHz DSRC物理层、ENV12795 DSRC数据链路层和ENN12834“DSRC应用层”标准。随着欧洲ITS的演进,欧洲于2002年成立了eSafety论坛,旨在推进和加速智能车辆安全系统的开发和研究。2005年3月,论坛成立通讯工作组以定义欧洲智能车辆安全系统的通讯方面,包括频谱和通讯标准。协同车路系统是eSafety组织下进行的一项重要开发研究项目,目的是设计,开发和测试车路间通讯所需的技术。1997年日本DSRC标准化工作小组TC204委员会完成了DSRC标准制订工作,2001年和2004年又分别了ARIB STD-T75和ARIB STD-T88两项标准。
日本松下电器在CEATEC JAPAN2006上展出了支持5.8GHz频段DSRC的新一代ITS车载设备,这种通信系统将过去一直用于ETC的DSRC应用范围扩展到了其他服务和安全行驶辅助领域,例如,接收交通拥堵信息等等。此外,推出DSRC芯片方案的还有冲电气工业、东光和TransCore公司。以TransCore公司研制出的Modem为例,它除了具备专用短距离通信功能之外,还能够实现长距离GPS和卫星通信的功能。据报道,该Modem的GPS精确度可达1米,并提供与汽车之间的多路通信通道,能够给车辆提供安全服务,且具有自动预警功能,并不受地域限制。
1992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置了TC204,即“运输信息与控制系统(TICS)技术委员会”,全面负责ITS领域的标准化工作。2001年4月在夏威夷召开的ISO/TC204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将TC204的名称更改为“智能运输系统(ITS)技术委员会”。2003年9月,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ITS标委会),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委员会(ISO/TC204)。
1998年,我国交通部ITS中心向交通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将5.8GHz频段(5.795~5.815GHz:下行链路500Kbps,上行链路250Kbps)分配给DSRC技术领域。并于1999年成立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智能交通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8)三位一体,构成面向全国智能交通运输领域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研发实体。
我国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把发展DSRC列为重大攻关项目。ITSC于2007年GB/T 20851.1~5-2007《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等DSRC相关系列标准,并推出OBU/RSU样机。但是,以上标准都有诸多限制,如:数据传输速率较低、无法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RSU设备的覆盖范围较窄、不易与传统Internet融合,从而只能实现有限的智能交通应用,如:不停车收费(ETC)应用等,无法满足ITS的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从智能交通系统到车联网的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汽车电子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和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奠定了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车辆的爆发式增长和无处不在的信息需求也日益将通信网络和车辆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以车为节点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车联网的建立。
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而在物联网的分支中,车联网是最容易形成系统标准、最具备产业潜力的应用之一。车联网是继承了互联网文化的技术产物,强调对现有技术和未来技术的融合,体现了技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CVIS中,导航数据也是多种数据源(GPS,DGPS,加速度传感器,惯性导航,里程表)的数据融合。车联网所交换的数据例如气象数据既可以来自车载设备(OBU),车内传感器,甚至雨刮器的状态,也可以来自路侧设备(RSU)所配置的传感器,或者是气象台站提供的数据。
三、车联网的关键技术
1、通讯技术
在车联网中,DSRC是智能交通系统所必备的基础通讯技术。DSRC基于802.11 WiFi协议族,应用成本低,可实现小范围内视频、语音和数据的实时、准确、可靠的双向传输,专门用于车辆和道路、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目前以美国的WAVE/DSRC标准发展最为完善。WAVE/DSRC的协议组成由图1所示。
IEEE 802.11p是从IEEE 802.11a(OFDM physical layer)及IEEE 802.11e(QoS)等IEEE 802.11标准扩充而来的一个通讯标准,主要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设备的无线通讯等应用。使用5.9GHz波段。应用层面包括车辆之间(V2V)以及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之间(V2I)的高速数据交换。高层标准IEEE 1609以IEEE 802.11p为基础。IEEE 802.11p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多种已有的DSRC标准兼容,比如E2213-02、CALM M5和IEEE 802.11a。良好的兼容性使其很容易被推广。IEEE 802.11p具备高速移动性,能够在高速移动中收发数据。IEEE 802.11p还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美国运输部将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
IEEE 1609.4(Multi-channel Operation):协调控制频道(Control Channel,CCH)与服务频道(Service Channel,SCH)的多频道操作,比如优先级管理和频道的切换控制。
IEEE 1609.3(Networking Services):此模块是相对与OSI网络模型的网络层与传输层,以便提供WAVE/DSRC的网络服务,可以提供两个车辆设备之间的通讯,或者车辆设备与路边设备之间的通讯。
IEEE 1609.2(Security Services for Ap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Messages):此模块定义了在WAVE/DSRC系统中的安全消息封包格式,以及安全消息封包的处理方式。也定义了WAVE管理消息和应用消息的加密方法,车辆引起的安全消息的异常处理。
IEEE1609.1(Management & Networking Service Extension for Resource Class):此模块位于应用层,引导信息的交换,定义资源设备(Resource Class Device)与资源管理设备(Resource Manager Device)之间的通讯格式和方法,以便数据消息、命令消息和状态消息等的封包传送。
同时应关注802.11的最新发展以及在车联网中的应用,例如采用第4代无线通讯之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802.11n在车联网中应用的可能性。802.11n是IEEE继802.11b\a\g后全新的无线局域网技术,速度可达600Mbps。专有MIMO技术可改进已有802.11a/b/g网络的性能。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是一项运用于802.11n的核心技术,它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无线电发送的信号被反射时,会产生多份信号。每份信号都是一个空间流。使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当前或老系统一次只能发送或接收一个空间流。MIMO允许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空间流。它允许天线同时传送和接收。MIMO接入点到MIMO客户端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空间流。可以看出,此时的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也就是说可以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MIMO已成为4G通讯远期演进的必选技术。
2、定位技术
由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其它项目的开发研究,基本上都离不开车辆定位导航技术,只有在车辆实时准确定位前提下,方能有效地指挥调度车辆,从而保障车辆安全行驶,提高运输效率。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车辆定位导航技术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核心内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高精度定位也是车联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位置信息的精确度可以达到1米之内,许多精细化导航及管理应用就可以实现,这无论是对于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可实现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主要包括超宽频定位,802.15.4定位和差分定位。
超宽带UWB(UltdeWide Band)定位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无线定位技术,UWB信号具有抗多径效应好、定位精度和刷新率高等优点,但UWB一般只能用于进行室内高精度定位。
ZigBee定位采用飞思卡尔许可证的定位检测硬件核心,系统需要有最少3-8个参考节点组成一个无线定位网采用该核心,可以实现0.25米的定位分辨率和1米左右的定位精度。这个精度,已经大大高于标准卫星定位服务(SPS)的精度,定位时间小于40微秒。但ZigBee技术并不适用于高速移动的行车环境。
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DGPS或差分GPS,是一种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中用以提高民用定位精度的一种技术。美国政府在GPS的最初设计中,计划向社会提供两种服务:精密定位服务(PPS)和标准定位服务(SPS)。精密定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美国军事部门和其它特许民用部门。使用C/A码和双频P码,以消除电离层效应的影响,使预期定位精度达到10m。标准定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民间用户。它只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C/A码单频接收机,预期定位精度只达到100m左右。但是,在GPS试验阶段,由于提高了卫星钟的稳定性和改进了卫星轨道的测定精度,使得只利用C/A码进行定位的GPS精度达到14m,利用P码的PPS的精度达到3m,远远优于预期定位精度。美国政府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于1991年7月在BlockⅡ卫星上实施SA和AS政策,就是对GPS卫星的基准频率施加高频抖动噪声信号,而这种信号是随机的,从而导致测量出的伪距误差增大,其目的是降低GPS的定位精度。
为克服SA政策的影响,发展了差分GPS技术(DGPS),根据差分GPS定位原理,现已建立和发展各类型的差分系统。按照DGPS系统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广域DGPS(WADGPS)和局域DPGS(LADGPS)。
广域差分GPS系统(WADGPS)。WADGPS可覆盖整个国家,其对定位精度的改善与用户和某一基准站的靠近程度无关。系统较为复杂,一般由国家组织投资建设。现有WADGPS系统包括美国国内的WAAS系统,欧洲境内的EGNOS系统,日本和东南亚境内的MSAS系统,以及印度境内的GA GAN系统。它是利用分布在全世界或全国各地的基准站对GPS进行连续观测,从而计算出卫星轨道改正数、卫星钟差改正数和电离层改正数。利用专用大功率电台或专用卫星将这些改正数发送给用户。用户利用这些改正数对测得的观测量进行修正,最后计算出点位坐标,精度可达到1m。这样的差分方式定位精度不受距离限制。
局域差分GPS系统(LADGPS)的覆盖范围一般在10~100 km,伪距差分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 m左右,用户距离基准站越远,改善程度越小,但是实现过程相对简单。这一技术已经成为差分GPS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和保持伪距差分的可靠性,出现了准载波相位差分GPS,定位精度可达到50cm。而采用载波相位差分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RBN-DGPS系统,这是我国交通部在沿海区域建立的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Radio Beacon-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 System)。整个系统由均匀分布在沿海的21个台站组成,为我国沿海提供差分GPS的24h服务,使用户在300km海域内接收差分信号,得到5-10m的定位精度。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信标GPS接收机,就可利用这一免费信号资源,进行实时差分定位。此技术正在得到推广,但目前国内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的DGPS产品,系统实现主要依赖进口。
最近我国各大城市建立了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如HZCORS,ZJCORS等。CORS系统源于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提出的主动控制系统, GPS的主要误差源来自卫星星历,可以通过一批永久性的参考点,通过这些站点组成的网络解算出一定区域内的高精度星历,并给出该区域的系统误差及改正参数,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定位。CORS系统由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实时地向不同类型、需求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相关GPS服务。
四、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车辆的爆炸式增长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交通拥堵及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大城市地区,高峰期的交通堵塞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传统的单纯依靠现有技术以及人的经验调度指挥已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高效交通系统。因此,以互联网、物联网为技术核心,具备自主组网、自主协同和分布式协同为特征的车联网系统的建立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ASTM E2213-03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Roadside and Vehicle Systems―5 GHz Band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 (DSRC)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 ASTM,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