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县域工业经济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30 16:01: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县域工业经济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县域工业经济分析

第1篇

    的发展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就县级工业的发展问题谈一些看法。县级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而言,县级工业包括县国有工业企业、县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和乡镇工业企业。县级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级工业投入少、见效快,是构成地方财政税收的重要支柱。县级工业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企业,以小企业居多。因为其规模小,所需资金少,因此在投入上有调动地方财力和物力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动员和利用社会上暂时游离出来的资金办企业。从广西的财政状况看,历年来县级工业都提供了相当数额的财政收入。

    二、县级工业与城市大工业协作配套,是实施专业化分工不可缺少的力量。县级工业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同大工业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为大工业提供配套服务。

    三、县级工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途径。县级工业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同行业中,也较城市大中型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但在扩大就业方面有很多有利的条件:第一,它不一定要花很多投资建大厂房,购买新设备,往往是因陋就简,白手起家;第二,职工对日用工业品比较熟悉,技术要求不高,操作容易掌握;第三,行业多,门路广,经营方式多种多样;第四,由于技术构成低,每百元固定资产能吸纳的就业人数和创造的社会财富比大企业高。

    四、县级工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利于增加出口创汇。县级工业在出口创汇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是资源的优势。县级工业依托本地特有的资源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增加出口创汇。

    其次是传统特色和技术优势。县级工业生产的日用工业品和工艺美术品种类多,换汇率高,在国外有传统的销售市场。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等加工工业,为国家多创外汇。

    五、县级工业是开发贫困地区,协调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持力量。县级工业的发展从县域实际出发,并带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从而增加就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使内地的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从盐池县的实践来看,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体系,在主要行业中,涌现出一批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其中有不少产品曾分别获得国优、部优及自治区优质产品称号。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县级工业的整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是总体规模偏小,设备陈旧,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大部分企业技术水平偏低,有的还处于原始手工作坊生产状态,缺乏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内技术转移工作基本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的县(市)基本上还没有开展。大部分企业设备老化,故障率高,制约了正常生产,企业产品产量、质量都受到影响。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属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少。

    三、是人才缺乏,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低,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差。部分企业习惯于过去生产型的经营管理,对市场把握能力欠缺,仍是盲目生产。在当今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县级小企业的产品往往停留在简单仿制的低级水平而不能及时升级换代,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现象极为普遍。多数县级工业生产的产品款式单调,质量欠佳,难以适应市场消费的急剧变化,致使其市场不能迅速扩大。

    四、是企业盲目布点,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大厂争原料、争市场现象较为突出。大部分是全能企业,专业化协作水平很低,企业间组织联系松散,协作困难。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甘当“配角”而许多小的企业却要充当“主角”。较大的企业难以从小企业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零部件及中间产品,小企业无法从较大的企业得到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来提高效益。造成人财物浪费大,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低。

    县级工业要发展好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须起基础性作用,这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决定的。市场对县级工业的   发展起导向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在市场准人竞争、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可以促进社会资源流向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和企业,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变地区之间结构趋同,以保持县级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2、依据本地资源,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问题的关键是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观念,形成

    地区经济整体优势在区域范围内,各县的发展应当围绕全省或全区的区域规划进行,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使生产力布局合理化。

    3、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要改变县级工业落后状况,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改革和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县级工业的发展,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应该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使速度与效益统一起来,转变粗放型外延式增长方式,实现工业经济质量型、集约型增长。

    4、以存量调整为主。县级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提高县域经济整体水平的关键。因此,单凭增量的扩张难以达到优化存量资本的目的。只有把着力点放在存量资产的调整上,对现有县级工业企业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加大企业的技

第2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0-0045-06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科技知识的贡献率占到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经济增长的80%[1]。作为“知识生产工厂”的高等教育也更为直接地参与进经济发展中来。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要求高等教育能够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体系。经济发展与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经济功能的凸显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2]。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强调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第一线实用性(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我国高职教育从无到发展壮大经历了短短二十几年时间,特别是近十年,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和本科院校已然相当,见表1和表2。高职教育立足于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具有更为紧密的联系,因此,研究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模型的构建

在教育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几种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丹尼森的计量模型等,可以通过对这些模型的修正,科学确定劳动简化系数,对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做出探讨和研究。

(一)模型的构建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Denison, E.F)认为,劳动的构成因素不仅有质量方面,而且也有数量方面。教育对经济的增长贡献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劳动力质量实现的,换言之,教育的作用就是在初始劳动力投入量的基础上成一定比例增加[3]。因此,可以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L分为不包含教育的初始劳动力L和教育投入E的乘积,于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变形为:

Y=AKα(LE)β (1)

对此式两边去自然对数后,求时间t的全导数,且两边同时除以Y,用差分方程近似代替微分方程,经过推导,得到国民收入产出增长速度模型:

Y=a+αK+βL+βe (2)

其中,Y代表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的年增长率,a代表技术进步的年增长率,K代表资本技术进步的年增长率,L代表不含教育质量的劳动技术年增长率,e代表教育投入量的年增长率。那么,通过这个公式单独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βe占国民经济年增长率Y的比重,则可以变形为:

Re=βe/Y (3)

这个公式是目前教育经济学界普遍采用的计量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也是本研究所采用的模型。Re代表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Y代表国民收入总增长率,e代表教育投入量年增长率,但在本文的实际计算中,我们用教育综合指数年增长率来代替教育投入量的年增长率,这是因为教育综合指数是以劳动力受某一级教育为基准,根据一定的劳动折算系数所折算出来的人均受教育程度,它的年增长率与教育投入的年增长率呈正相关,更好地反映了教育投入的实际效果,所以,从理论上看,用教育综合指数年增长率来代替教育投入量年增长率是可行的。

(二)β值的计算

国内许多学者在研究教育对经济贡献时,为了便于与西方学者的研究进行比较,取β值为0.7,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走资本消耗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小,β值应该是低于0.7的。在本文中,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β值的系数值对模型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根据各省市数据重新计算出β值,以便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在科布―道格拉斯函数基础上,

Y=AKαLβ (4)

两边同时除以L,假定α+β=1,得

(5)

取自然对数,构造线性回归模型,

(6)

采用统计软件Eviews进行计算,得出α的值,从而再得出β的值。

高职教育从1999年扩招发展到2012年,只有14年时间,时间序列短,地区差异大,用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都不能满足分析的需要。因此,在计算各个省市的β值时,需要分析和比较横截面观察值和时间序列观测值结合起来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也称为时序与截面合成数据。因为面板数据模型综合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减少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yit=αit+βit'xit'+uit(i=1,…,N; t=1,…,T) (7)

式中,αit为常数项,xit=(x1it,x2it,…xkit)为生变量向量;βit=(β1it,β2it,…,βkit)为参数向量,K是外生变量个数,N为截面单位总数,T是时间总数。随机扰动项uit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同方差。

如时间序列参数齐性,即参数满足时间一致性,也就是参数值不随时间的不同而变化,模型(7)可以写为:

yit=αit+βi'xit+uit (8)

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截距和斜率参数可以有如下两种假设:

H01:回归斜率系数相同(齐性)但截距不同,模型为:

yit=αi+βi'xit+uit (9)

H02:回归斜率系数相同和截距相同,模型为:

yit=α+β'xit'+uit (10)

判断样本数据究竟符合哪种模型形式,可以利用协方差分析构造式来检验统计量。

(11)

(12)

式中,S1,S2,S3分别代表式(8),式(9),式(10)的残差平方和。

在零假设H02和H01下,统计量F2和F1Z服从特定自由度F分布,如果F2大(等)于某置信度(如95%)下的同分布临界值,则拒绝H02,应继续检验,找出非齐性的来源;反之,利用模型式(10)拟合样本,在已确定参数存在非齐性的基础上,如果F1大(等)于某置信度(如95%)下的同分布临界值,则拒绝H01,应该用模型式(8)拟合样本,反之,用模型式(9)拟合。

通常,我们称形式如式(9)的panel model模型为变截距模型(variable intercept),式(8)为变系数(variable model)模型,式(10)为混合回归模型。在本文中,判断所选取的样本究竟符合哪种模型,利用协方差分析构造式(11)和式(12)来计算F的统计量,根据计算,得到F2=22.037>F0.05(30,300)=1.6998,F1=29.375>F0.05(15,300)=1.479,因此本文采用变系数模型[4]。

不管是变截距模型还是变系数模型,都有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之分,并分别对应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横截面大,时间序列小,样本并不是总体的随机抽样,所以本研究不进行Hausman检验而直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由于模型仅对各地区的个体差异情况进行研究,为减少面板数据造成的异方差性,在回归估计时选取“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即GLS方法来对模型进行估计,通过B-G序列相关性检验和white异方差性检验,可以得出结论,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模型没有明显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故模型拟合较好。

(三)β值的估算结果

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本文的研究目的出发,总产出指标Y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资本投入量K用固定资产表示,劳动投入L用年末从业人员数表示。研究选取2001~2012年相关数据为样本,所有的数据都以1978年为基期,模型采用固定效应的变系数面板模型。其中,R2=0.997,F=1486.2,DW=1.892,所有的t值都通过检验,因为本文只需要弹性系数,因而没有列出变系数模型的截距项。全国及各省市β值见表3。

表3 全国及各省市的β值

二、各地区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计算起始年到终止年年平均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

本文将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高职高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在所收集的数据中,由于统计年鉴中并未单列出高职院校,只是列出了大专院校,根据国家近年来所出台的政策,要求现有的专科院校通过改革、改组和改制,逐步调整成为职业技术学院,因此,本研究采取大专院校的数据来代替高职院校从现实上讲是可行的。根据公式13和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分别推算出2001年和2012年各省市人均受教育年限,2001年的数据根据《2002年人口统计年鉴》和《2002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整理得出,2012年的数据来自于《2013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①。根据我国目前各级教育的现行学制,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高职、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6年、3年、3年、3年、4年、3年。按下式计算出各地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13)

其中,Hi为从业人员人均受各级教育年限,Ni为受各级教育年数,fi为受本级及其以上级别教育比重之和,计算结果见表4。

(二)确定从业人员的劳动力简化系数

受不同程度教育对劳动力质量影响肯定是不同的,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质量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收入上,因此,本研究采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受小学教育从业人员年均收入为基准(劳动力系数为1),折算出小学、初中、高中、高职(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劳动力系数。2001年的劳动力系数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和城镇贫困研究课题组开展的2000年住户抽样调查数据,由2001年受小学、初中、高中、高职(大专)、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的年平均收入(元)为2683、3443、3692、4043、4866,推断出受小学、初中、高中、高职(大专)、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倍数为1、1.28、1.38、1.81、2.20。这样就得出接受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高职、普通本科教育的劳动力简化系数为:1,1.28,1.38,1.81,2.20。2012年的劳动力系数根据范静波研究我国教育收益变动趋势时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得到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推算,劳动力简化系数为1,1.902,2.652,4.261,6.228。

(三)计算2001~2012年人均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综合指数及年增长率

首先根据式(14)计算教育综合指数,其中,E为教育综合指数,Hi为各级受教育年限,Li为劳动力简化系数。然后利用公式(15)计算出各个省市的教育综合指数平均年增长率e。丹尼森等西方学者的通行算法,依据工资差别而计算出的教育综合指数的增长率(即由教育程度提高带来的劳动量增长率)用0.6折算[5]。由此得出各省市的教育投入劳动量年均年增长率e’,结果见表5。

E=∑(Hi×Li) (14)

(15)

表5 2001~2012年教育综合指数年增长率(%)

(四)计算各地区高职教育指数增长率占年均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的比例

在分离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本研究采用的模型是由杨毅、谭届忠提出的“指数增量法”[6]。通过对丹尼森模型综合教育指数及增长率计算方法与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决定各级教育占整个教育指数增长率的比例是各级教育的指数增量,因此,用各级教育指数增量作为确定该类教育占整个教育指数增长率的权数,既考虑了各级教育指数增长率,也考虑到了各级教育指数存量。其数学模型是

(16)

其中,γi为i级教育占总教育指数年均增长率的百分比,Ei为i级教育指数增量,等于i级教育指数增长率和教育基期指数存量的积,即

Ei=Ei×Eio (17)

其中,ei为i级教育指数增长率,Eio为i级教育基期指数。E为综合教育指数增量,等于各级教育指数增量之和。计算结果见表6.

(五)计算各省市2001~2012年GDP年均增长率

以本国货币价格不变计算的增长率称为实际增长率,根据2002~2013《中国统计年鉴》上各地区GDP指数(上一期=100),计算出2001~2012年各地区GDP实际年增长率。

(六)计算2001~2012年各地区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根据前面所推导的模型Re=βe/Y来计算各省市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结果见表7。

三、结论

第一,如表7所示,2001~2012年全国高职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仅为0.36%,这个值是较低的,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β值的估算。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β的取值一般是采用丹尼森所计算出来的取值0.7,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走的基本还是以资源消耗来发展经济的道路,因此,劳动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都低于0.7,况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也有差别,因此,β值决定了本研究的估算结果更切合各省市实际。

第二,2001~2012年间,相比于本科教育,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较快,对经济增长率的相对贡献值更高。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总值为7.31%,其中高职教育占0.36%,本科教育占0.23%,高职教育明显大于本科教育。究其原因,是因为扩招,高职院校的数量及其招生数迅速增长,甚至一度超过本科,从而导致高职教育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明显高于本科教育,2012年高职教育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0.356,而本科教育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0.205,进一步说明了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3篇

关键词:海洋产业 大连区域经济 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大连未来诸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战略之一,确立和实施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进一步分析海洋经济对大连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有必要分析海洋产业对大连总体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大小。

二、海洋产业对大连区域经济贡献度分析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利用AHP法绘出层次结构图如图2-1所示。

(二)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并检验其一致性

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元素aij用Santy的1-9标度方法给出。

A层次对于O层次的相对权重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其中 W为权向量,W=(0.5,0.5)表明A1和A2两个因素对上层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相同。

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四个层次的判断矩阵及其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三)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数据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3-1 B-C总排序表(C对B的组合权重)

CI=0.0218,RI=0.74,CR=0.02946

表2-2 C-D总排序表(D对C的组合权重)

CI=0.049,RI=1.12,CR=0.04375

由结果可见,港口运输业对城市的发展起最主要作用。这是因为:港口运输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较高,是大连港口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结论

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大连海洋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最优排序依次为: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渔业、造船业、盐业。重要程度依次为:0.333、0.206、0.330、0.085、0.044。港口运输业凸显出外向型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棣华,于婷.浅谈大连海洋经济的发展[J].大连干部学刊,2009.(12)

第4篇

关键词:县域经济 工业园区 肥西县

项目名称:工业园区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肥西县桃花工业园区为例

项目编号: 201310378054 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优秀人才项目: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工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工业园区是县域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土地资源得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得到共享,可大大节约工业经济发展成本。而且,工业园区所形成的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企业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2000年以来,肥西县紧紧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并充分发挥紧靠合肥市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依靠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推动了县域经济迅速崛起。肥西县县域经济总量由2000年在安徽省的第39位,上升到2012年全省第1位。

一、肥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肥西县是安徽省会合肥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合肥滨湖新城、高新区、经开区和政务文化新区连为一体。曾经的巢湖明珠,如今又是工业新都,已经形成汽车、家电、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迅速前移,综合实力更是连续几年跻身全国百强。近十年来,肥西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安徽省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生产总值占安徽省的比重从2000年0.7%提高到2012年的1.52%(以2000年为基期对生产总值进行GDP平减指数调整)。2012年肥西县地区生产总值416.69亿元,位居全省县域第一,地方财政收入24.29亿元,位居全省县域第二。

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肥西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一个区域工业化程度,同时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以2000年为基期对生产总值进行GDP平减指数调整。从图1可以看出,肥西县的工业化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工业化水平由2000年19.66%提高到2012年的50.48%,平均每年提高2.4个百分点,工业化发展速度明显快速全省的平均水平。2012年肥西县工业化水平达到了50%以上,并仍呈快速提高的趋势,工业已经成为肥西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图1 肥西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安徽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二、工业园区经济助推肥西县经济大发展

肥西县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工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园的建设。2012年肥西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95.4亿元,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总产值的67.08%。2012年肥西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04.5亿元,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6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37%。从图2可以看出,2009―2012年工业园区对肥西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均在55%以上。工业园区经济大发展推动了肥西县工业的迅猛发展,为肥西县跻身全国百强奠定了基石。

图2 工业园对肥西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肥西县桃花工业园发展情况分析

桃花工业园成立于1991年,是肥西县建立最早的工业园,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是肥西县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功能较强的工业园。桃花工业园位于合肥西南,与合肥两大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及政务新区、滨湖新区连为一体,周边坐落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等院校59所,拥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以及人才优势等。

桃花工业园已经成为肥西县工业发展的主力军。2012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2.75亿元,占全县的3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57亿元,占全县的20%;招商到位资金71.5亿元,占全县的38.2%;税收21.55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7.8%。

在与肥西县另一个主要工业园柏堰科技园比较上看,桃花工业园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贡献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从图3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桃花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肥西县比重虽有所下降,但桃花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肥西县比重一直高于柏堰科技园的比重,2012年桃花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2.75亿元,是柏堰科技园的1.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09亿元是柏堰科技园的1.3倍。

图3 桃花工业园与柏堰科技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肥西县的比重

四、加快桃花工业园经济发展经验和有效做法

(一)坚持招大引强,推进招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

园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重点围绕汽车、家电、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产业配套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将招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建立“四项标准”即招商项目评价标准、产业定位标准、签约文本标准、项目推进标准,科学考察评判企业实力,准确定位产业的园区分布区域,按周、月、季度制订项目推进计划。

第5篇

现阶段,我国工商企业大量参与农业用地经营,这种经营趋势已经十分火热。工商企业参与农地经营后,使现代化农业更加发达、给农民带来收入,也缓解了农业发展普遍投入资金不充足的问题;工商企业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可以使农业向产业化和有规模的农业经营,一旦这样的经营模式形成,则可以扩大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和效率,使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样的企业参与经营给我国农民利益与农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但是发展的同时,必要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土地用途等方面可能会存在违反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这种企业参与农地经营还会使企业和土地所属农户间的矛盾扩大,可能使农民失去原有土地,引发农户与企业间的纠纷,使农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很大冲击。本文通过现有的资料分析现状,来谈谈这其中的风险和其可行的防范措施。

1 工商企业参与农地经营的现状

从各省份工商企业参与农地经营的数据来看,有相当多的企业参与了农地经营,其中农地流入较多的地区为各省的耕地资源集中分布地区,因其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大多数曾经进行过土地整理,有利于该地的土地流转。在这些企业参与的农地经营中,主要经营为农副产品进行再次加工,有参与木材加工的,有参与建筑业的,也有参与医药产品制作, 和部分用来从事餐饮业的等。

其中大部分投资参与农业经营的企业大都是有规模的大企业, 他们对土地有很大的利用率;有一些小点的企业把流进来的土地做成农作物存储点等,或者一些个体户也流入农地,在土地上建成温室种植或者同类型的农业设施,并且用这些来作为取得国家补贴的依据。

而不同规模企业的农地相应租金也大相径庭,大中型企业的租金数额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工商企业将资金投入与农地中, 给农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很多就业机会,相比之下,很多农户也愿意把土地流转,自己再去城市乡镇等地务工。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参与农地的风险也相应暴露了出来。

2 工商企业参与农地经营的风险分析

2.1 对农民的生产地位构成威胁,使其处于不平等地位

在企业与农户间土地流转的实际过程中,好多信息提供不一致、乡村政府在执行时有漏洞、农户自身的流转意识较弱等问题,种种此类问题使农户成为劣势的一方,使整个收益的双方严重不平等,好多农户资金和其他利益方面损失惨重。另外,不同的企业主间的企业素质也不一样,一些企业主存在违约现象,更恶劣的企业还会拖欠该农户的租金,种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利益遭到缺失。

2.2 农地的产出率不增反降

现在, 我国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这也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要提高土地的出产率,就必须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工商企业参与经营土地的实际情况上看,在某一农地上投入的资金和劳动力数量都不增加,而农地的规模又在不断扩大,这样会使得该土地的资金和劳动力平均含量大大降低,如此下来,就会使土地产出率不增反降。再加之目前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很多企业一味追求最大利益,把流入的农地全部都用作于其他行业, 来扩大收益,这样就会使该地的单位生产率越来越低。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一般周期都较长,企业主通常会长时间租用农地,而且在租用的过程还会不停的转变该块土地用途,农地的自身修复也需要一定的周期,这样的流转就严重破坏了当地农地,其不良结果就是土地生产率不断降低,此举对我国农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不利。

2.3 土地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户法律维权受到风险

我国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解决具体发生的土地纠纷的唯一依据是土地流转相应的法律法规。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等都是涉及土地流转问题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现阶段实施的这些法律法规已然不能满足解决全国各地流转农地中的问题,现行很多法律条例与实际问题容易发生多方矛盾,以及存在一些法规条文下模棱两可的问题,这对于农民维权来说,都是大大的不利。

2.4 流转土地后的农民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影响社会发 展与和谐

现阶段,我国还未出台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来保障流转出土地后的农户利益。比如,农民将土地流出后,他们应该获得一个怎样的补偿标准,或者农户家庭离开农村后,去往城市是否能解决医疗和就业、后代教育和居住等方面的社保实际问题,这些目前都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农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给工商企业之后,大多数农户选择进城务工,但是因为他们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技能不够等问题,使进城的农户在城市中生活艰难,又身处异乡毫无归属感,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城市里,这对农民心理、社会和谐发展与稳定产生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

2.5 土地流转使农地大面积缩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农业土地具有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是人类生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地,与自然生态平衡密不可分,农地的抗灾能力非常强、其生产周期也较长,这些都说明农地使需要培育的,具有培育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该地的农业设施需要经历一定周期才能取得收成。但是现在的企业主受利益的驱使,他们把流入的土地主要用来发展农副产品和养殖等短期收益高的行业, 这样做使非常不合理的,因为这样的行业周期短、成效快 , 但是需要在农地中投入了相对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而农药和化肥都是化学物品,这给农地带来的伤害不言而喻。尤其使大多数企业主在租期快要结束前,他们进行掠夺式的经营, 加大化学作用力度,使农地作物在很短的期限里异常的获得更多收益,这些对农地的生产质量都是致命性的破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不利, 产出率大大降低,破坏了农地资源,使当地生态环境也随着遭受破坏。由此看来,流入企业的农地不管是用作农业生产还是非农生产,多少都会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制约。

2.6 农地流转使国家资源遭到浪费

据相关调查表明,有些个体户将流入的农地闲置,专门赚取土地升值前后的高额差价,这样投机取巧的行为会使农地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荒地并且不能产出,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白白浪费。国家给设施农业相应的补贴来鼓励农业生产,这样的惠农政策居然还被一些个体商户加以利用,他们购置所谓的“面子”农业设施工程,来获得国家补贴资金,这样的情形使真正进行农业生产的农地经营者不能够更充分的享受政府支持,还使国家补贴达不到最优效果。

3 工商企业参与农地经营的风险防范策略

基于上述工商企业参与农地经营的潜在风险分析,我们应该积极提出相对应的防范策略,本文认为防范上述潜在的风险首先完善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农地流转系列行为绝对控制在国家规定内,这也是维护好农民利益的根本策略,才能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局面。针对上述提出的风险,具体的防范策略现列出如下。

3.1 针对土地流转的风险来健全完善相关保障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越快,可想而知,农地的流转速度也会随之加快,但是农户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很难把握农地的长远价值,某种程度上说这会减少农户的土地增值收益;加上现如今这么多工商企业参与农地来经营,会出现严重依附市场价格趋势,使其产物变成市场供过于求,如此一来,对企业自身经营也不好,稍有不慎就会亏损倒闭,这对广大农户的租金收益等方面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鉴于此,政府需设立专项农地流转风险基金,利用专项财政基金来发展保障农业保险已是燃眉之急,只有政府参与调控,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民的基本收益不受恶意损失。

3.2 大力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民才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

结合国际上农业发达的国际经验来说,还是得保持农民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元素,通过出台相应政策,使农民成为其最大受惠主体。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方面现象中,有地方政府存在按投入的规模大小和资金比例来进行扶持,使当地农业主体出现错位的现象。政府应该有计划和选择的来引进企业参与经营,使农户在流转农地的过程里能够充足的维护自身利益,进一步正确的处理好工商企业、农户与政府间的利益关系。

3.3 严格规划农地用途的分类流转

必须保证国家拥有足够的耕地来耕种,保证这些耕地能够用于粮食生产,以此作为粮食安全保证。相关部门须禁止企业主把农地性质进行改变。具体可以分别制定不同的土地流转办法来专门针对耕地、园林以及其他农用地等。针对那些把流入的农地闲置来获取土地升值暴利的不良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可以没收其流转的农地。针对构建“面子”农业设施获取政府政策补贴的不良企业进行严处,可以要其退还政府的补贴,并且加以不同情形的罚款。总之要严厉杜绝恶意改变农地性质的现象。

3.4 积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为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经济、社会保障严重不平等现象,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尽快健全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体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和乡村间的公共资源均衡分配。此外,成立相关组织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相关技能培训,防止其因缺乏职业技能,难以融合城市,导致生活困难;对于部分因为农地流出而丧失经济来源的农民进行统一社会保障规划,将其纳入城乡平等的社会保障对象。

第6篇

【关键词】因子分析;公路经营企业;财务风险

一、背景介绍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公路经营企业的运营状况关系到交通运输行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由于公路经营企业特殊的运营特点,其在投资建设、成本回收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首先,在筹资过程中,公路经营企业资金需求量庞大,政府预算资金的有限性导致企业不得不采用负债式筹资,从而企业可能会面临到期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其次在建设阶段,由于通货膨胀、市场利率等原因,使得原材料价格上升,投资成本增加,从而超过企业的预算资金。企业可能会由于资金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面临工期延误的风险。最后,在经营阶段,一旦市场出现市场衰退或者自然灾害等,消费者的出现量就会减少,使得公路经营企业收入减少,投资人难以在短期内收回投资,在加上借贷行为中的借款利息,经营者将会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公路经营企业不仅存在上述这些风险,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此本文通过对公路经营企业各种财务指标分析和评价,旨在探索公路经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二、实证研究

(一)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对原有变量进行浓缩,提取原有变量中的信息重叠部分,并将该部分综合成因子,从而减少变量的个数。首先对原有变量进行相关性研究,通过原有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强弱来判别原始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相关系数矩阵、反映像相关矩阵、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样本求解因子载荷矩阵,得出各个变量由每个因子解释的程度,确定因子数并提取因子。再次通过因子旋转,找出因子主要解释的原有变量,对因子进行命名。最后根据因子得分计算出的综合评分对样本进行评价。

(二)样本的选择和指标的选取

以沪深两市15家公路经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12年度的财务报表计算出具有代表性的13个财务指标来进行因子分析。这十三个指标分别为:X1-流动比率、X2-速动比率、X3-资产负债率、X4-产权比率、X5-应收账款周转率、X6-存货周转率、X7-总资产周转率、X8-主营业务利润率、X9-成本费用利润率、X10-资产报酬率、X1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2-净利润增长率、X13-总资产增长率。本文通过这些指标所代表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四种能力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分析过程

1.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先对1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相关性强,则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相关性太弱,则不太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本文利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得到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79.287,相应的概率为0,如果显著性水平α为0.05,应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这13个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2.提取因子

表1中第5到7列代表的含义依次是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从这三列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解释了变量方差的36.461%,第二个因子解释了变量方差的21.165%,第三个因子解释了变量方差的19.876%,第四个因子解释了变量方差的9.742%,四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方差的87.245%,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四个因子能够用来评价企业的业绩。第8到10列分别是是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三列相对于前三列累积方差贡献率没有变化,只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发生了改变,这样四个因子更具有解释性。

3.因子命名

表2是实施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这样有助于因子的命名。由表可以看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在第一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以称之为偿债能力因子F1;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在第二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以称之为营运能力因子F2;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在第三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以称之为盈利能力因子F3;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在第四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四主成分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以称之为发展能力因子F4。

三、结论

根据表4中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因子中排名前三的是吉林高速、山东高速、深高速,说明这三家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强,企业就越可能通过更多渠道筹集到资金,这样有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另外该因子得分也说明这三家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比较好,其面临的偿债风险较小。

(2)营运能力因子反映的是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和效益,可以通过该因子得分的高低发现企业资产运营中的问题。吉林高速、山东高速、深高速的营运能力因子排名仍居前三,说明这三家企业的资产周转能力很强,收回账款的速度比较快,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比较低。另外较与其他企业而言,资金的流动性较强,这样就减少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3)盈利能力因子中海南高速、五洲交通、重庆路桥得分最高,虽然它们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不强,但是其盈利能力比较强,说明该企业经营效率比较高,从而也说明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经营风险比较小。

(4)发展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还是吉林高速、山东高速、深高速。说明这三家的发展能力较强,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

综合得分的高低反映一个企业整体财务风险的大小,而各因子的得分高低反映每一种财务风险的大小。从综合得分来看,吉林高速、山东高速、深高速得分最高,综合实力较强,财务风险最小。海南高速、五洲交通、重庆路桥得分最低,这三家企业的财务风险最高。

参考文献:

[1] 薛薇. 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2版)[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李秀珠,张春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J].科技和产业,2010.(04).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 溯源 路径 归宿

课 题:本文系河北省政研会2012年立项课题(项目编号HBSZKT-2012017),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2SH031)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多和领导干部工作复杂性的加剧,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而县处级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正处于矛盾和压力的夹心层,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各个单位的执政效能。因此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调查分析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状况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现实课题。本研究从心理工作环境和职业倦怠的视角对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的研究,这对于优化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工作环境,维护其心理和谐与健康、提升中层干部的执政效能具有重要价值。

一、心理工作环境和职业倦怠的概念与评定

心理工作环境又称为职场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指个体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包括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压力、工作自主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外在付出与回报失衡状况、内在投入程度以及在工作中获得的支持程度等。本研究主要依托“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型”两个理论框架,采用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两个问卷来测量工作要求、工作自主、支持、外在付出、工作回报和内在投入六个方面的心理工作环境的特性。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工作耗竭和职业枯竭等,是指个体在长期工作压力下,由于个人感知到的资源和现实要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个人资源持续消耗,从而引发的身心疲惫、精力耗竭为特征的心理与行为症状。本研究主要依据“Maslach三维度理论模型”,采用CMBI职业倦怠量表来测量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缺乏成就感三方面的职业倦怠的特性。

二、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总体状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共有315名,均为来自河北省委党校不同班次的学员。其中男性220名,女性95名;年龄范围为35~59岁,平均年龄为46±8岁;职位分布为处级正职180名,处级副职135名;单位性质分布为政府机关126名,事业单位112名,企业77名。

按照“付出—回报失衡模型”理论,外在付出与工作回报的关系决定了心理工作环境的性质,二者的比值R可以直接评价心理工作环境的性质。比值R>1表示付出回报失衡,处于不良心理工作环境;R≤1表示付出小于或等于回报,处于良好心理工作环境。本研究发现,工作要求与工作自主性比值大于1的占总样本量的48%,即有近一半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反映感受到较大工作压力,感到付出没有得到相应回报。这可能是由于受个人因素和职业特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中层领导干部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产生了付出回报失衡状态,而这种状态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工作环境,使他们处于不良心理工作环境。

按照“工作要求—控制模型”理论,心理工作环境的性质由工作要求与工作自主的关系所决定,由此,可以把心理工作环境分为四型:高压力工作型、积极工作型、低压力工作型和消极工作型。其中处于高压力工作型的个体归属为处于最差心理工作环境;而处于积极工作型的个体归属为处于最优心理工作环境。本研究发现,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中有10%的人员为高压力工作型,28%的人员为积极工作型,49%的人员为消极工作型,13%的人员为低压力工作型。由此可见,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中有10%的人员处于最差心理工作环境,有28%的人员处于最优心理工作环境,即有10%的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反映职业压力较大,个体处于高压力、高紧张状态,而28%的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处于“有益压力”之下,个体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由具体分型上可知,有近50%的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在低压力工作之下缺乏自主性,处于被动的消极工作状态,因此适当提高工作要求,施以有益压力,着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自主性,是优化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的路径之一。

三、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依据“Maslach三维度理论模型”,职业倦怠分为零倦怠、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重度倦怠4个水平。本研究发现,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总体处于中度职业倦怠水平。在个体检出率方面,有90%的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出现了职业倦怠,其中51%的县处级干部处于重度倦怠状态,而处于轻度倦怠和中度倦怠的县处级干部占总样本量的18%和21%;只有10%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处于零倦怠状态。这表明河北省县处级领导干部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一半以上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处于重度倦怠状态,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

四、对策和建议

1.有针对性地加大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研究力度

心理工作环境是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对于组织和个体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工作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本研究所揭示的近半数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处于不良心理工作环境,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为此,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更大范围的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调研,全面了解当前领导干部心理工作环境的状况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需要通过必要的辅导帮助领导干部自主认识和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增强寻求必要的心理辅导的主动性;其次,培训领导干部积极学习心理调适的技巧,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能,能够对一些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最后,建议有关部门在例行的干部体检中把心理健康纳入体检项目,定期测试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节,以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处于良好的心理工作环境之中。

3.积极营造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各级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主导力量的积极作用,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程度;二是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发挥社团组织的独特作用,有效预防和减少领导干部职业倦怠,营造和谐的心理工作环境。

第8篇

摘要:职业教育通过推进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和提升人力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职业教育对中山市经济增长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能够较大幅度带动GDP增长。因此,应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拓宽办学经费筹集渠道,健全职业教育多元化筹资机制。同时,也需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增强职业教育的经济服务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中山市

基金项目:2012年度中山市教育科研课题“中山市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量研究”(项目编号:D12141)

作者简介:万伟平,男,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4-0022-04

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其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一般不为政府投资部门所洞悉。在多数情况下,政府对于职业教育投资的依据并不是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具体贡献的大小,而更多的是笼统地看有多少毕业生及其就业率等指标。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对区域职业教育的经济贡献率没有明确的量化认识,似乎看不到职业教育明显的经济贡献,导致其投资意愿在不断下降,大有将职业教育逐步推向社会的趋势。这将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有研究对职业教育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关注甚少,亦未见相关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此问题的深入量化研究,将可为政府的职业教育投资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一、职业教育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职业教育主要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促进就业、推进技术进步等方式来影响经济增长。[1-2]

(一)职业教育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

对经济增长发挥根本作用的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学校教育是获取专业化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而以实践性为主要特点的职业教育是获取专业化人力资本的最直接方式之一。职业教育通过技术知识学习,尤其是传授生产服务管理经验和实践技术能力来提升人力资本。

职业教育在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侧重培养其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训练技术应用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技能人才。国内外实践表明,受过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劳动者,更容易理解生产过程要求,能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并拥有更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另外,职业教育还通过人才选拔和分配的功能将具有不同职业倾向、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引向更加合适的职业岗位,通过劳动力合理配置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使其个性特征、素质技能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才配置效益,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相匹配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3]

(二)职业教育通过促进就业来促进经济增长

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将教育对象培养成拥有具体岗位所需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具有明显的职业性。职业学校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让学员获得某种职业素质、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并最终让学员能走向职业岗位。因此,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功能即是促进就业。

职业教育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不仅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而且可以改变人才类型结构和分布格局,使劳动力结构呈现不同岗位工种、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地域特征等差别,与经济增长速度及经济结构的变化相适应,从而有效缓解结构性失业;通过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其知识与技能水平,提升劳动质量和效益,使其成为素质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尽早实现再就业;通过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转变受教育者的就业观念,避免或者减弱选择性就业问题的发生。职业教育通过教育培训,有效减少结构性失业,促进再就业,避免选择性就业发生,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4]

(三)职业教育通过推进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

职业教育在技术进步各阶段(发明、创新、扩散和应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扩散和应用阶段尤为明显。它主要以三种方式来推进技术进步:(1)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职业教育通过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把科技知识内化到劳动者身上,培养出掌握专门技术的劳动者,并借由劳动者的工作过程将潜在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技术,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技术再生产。职业教育通过积累和传递科技来发挥技术再生产的功能。它通过教育培训使原来仅由少数人掌握的技术变为更多人所掌握,从而扩大技术传播和使用范围,实现技术再生产。(3)直接生产科技。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利用其自身的人才、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开展技术创造和发明,从而发挥直接生产科技的功能。职业院校基于和企业特有的业务联系,可以将学校的人才智力资源直接输入产业系统,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各自优势,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4]

二、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于教育促使社会人力资本的提升,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基于上述两方面考虑,本文采用王磊[5](2011)所构建的模型,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示为:Y=TPa(LH)b。

其中,Y为产出量,T为综合常数,P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力投入,H是社会人力资本投入,a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b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a>0,b>0且a+b=1。

假设,H是教育投入E的函数,即H=E,因此,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TPa(LEλ)b。考虑到时间因素,生产函数进一步表示为:Yt=TtPta(LtEtλ)b。

对其两边取自然对数,并对时间t求全导数,然后用差分方程近似地代替微分方程,可得到劳动力、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

Ct=b1/y,Ce=bλE/y

其中,Y为一定时期内的区域经济年均增长率,L为劳动力投入平均增长率,C为劳动力投入对区域经济年均增长贡献率,Gt为职业教育的平均增长率,Ce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年均增长贡献率。

职业教育是对区域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劳动者所进行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因此,根据职业教育这一内涵,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Yt=TtPta(LtEtλ)b可以分解为两部分:(1)职业教育为经济增长提供熟练的专业技能劳动者,即增加就业;(2)通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可以促使社会人力资本增加。因此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表示为:Cv=Cev+Chv,其中:职业教育通过促进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表示为Cev=blvl/y;职业教育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表示为Chv=bEvλE/y;lv表示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增长的贡献率,Ev表示职业教育投入在整个教育投入中的占比。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为了分析中山市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8-2012年中山市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数据作为样本。根据计量分析的需要,分别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增长Y的变量,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资本投入量P的变量,区域社会就业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L的变量,教育经费投入作为教育投入的变量,职业院校毕业生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例作为劳动力增长的贡献的变量。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山市统计年鉴(2009-2013)》和《中山市教育统计公报)》。

2.回归过程与结果分析。通过统计检验和比较,为更好地分析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本文采用变系数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为计算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Cev=blvl/y;Chv=bEvλE,/y应求出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增长的贡献(lv)和职业教育投入在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例(Ev)。根据职业教育的内涵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认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可以作为成熟的劳动力直接投入生产,用职业教育对就业的年均增长代表教育对劳动力增长的贡献(lv),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代表职业教育投入在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例(Ev)。依据前述推导和实证检验结果,计算出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C=Cev+ChvG)。将有关数据引入EVIEWS6.0系统,可得如下回归结果和有关数据(见表1)。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本模型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水平均达到较高水平,说明中山市2008-2012年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关系,而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lnY=–0.290259+0.711126lnP+0?135879lnL+0.185327lnH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中山市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正的,且显著性水平较高,其产出弹性为18.53%,表明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对GDP增长能够产生较明显效果(见表2)。

从职业教育通过促进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前者的贡献要高于后者,分别为2.48%和0?53%。原因在于中山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中,除了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外,由于中山市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初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仍产生重要影响,职业教育通过促进人力资本提升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有限。因此,职业教育通过促进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Granger检验。上述回归结果虽然表明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中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还需要对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本文选取2008-2012年的数据,对lnY与1nH进行了Granger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lnY与1nH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GDP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显著变量。[6]基于此,本文建议如下。

(一)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1.强化财政支持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中山市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需要继续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目前中山市产业结构现状也决定了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因此,仍需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体地位,确保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经费需求。

2.改善职业教育财政拨款结构。需要妥善财政拨款中的专项经费、项目支出,适当增加一般性支出,减少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不适当的干预,以提供给职业教育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3.加强公共财政经费支出监管。强化职业教育经费支出的财政监督制度,加强立法机关对政府贯彻职业教育政策情况的监督与审核,构建社会组织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监督机制,确保职业教育财政预算得到切实执行。

(二)拓宽办学经费筹集渠道,健全职业教育多元化筹资机制

1.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筹资融资功能,完善社会资金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多方筹资融资有效机制,放宽对有关社会组织的规制,引导鼓励其积极参与发展职业教育。同时,要改革现行的企业与个人捐赠税前扣除制度,拓宽准予税前扣除的范围,规范与放宽对社会性团体资格认证制度,简化资格认证程序,对直接向职业学校捐赠的企业和个人适度予以所得税前扣除。

2.进一步细化专业差异化学费制度。职业技能学习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活动,且能够给学生带来预期收入,因此,职业教育收费具有其合理性。同时,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与职业不同,收入水平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应完善职业学校分专业的差别化学费制度,合理分摊职业教育成本。[4]

(三)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增强职业教育的经济服务能力

1.着力推进职业院校办学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以参股、租赁、捐赠等多种方式参与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吸收民间资本合作办学。出台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对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院校同等对待,对实力强、声誉好的民办职业院校予以重点扶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积极吸引重点行业企业参股职业教育集团,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向紧密型、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2.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立完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职业院校可与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行业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等担任成员,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与执行等人才培养过程。紧盯产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不断充实新门类、新工艺、新技术,设置新的专业。从而将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使学生及时高效地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3.积极配合中山市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应主动与相关产业关联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深入参与产业发展全过程,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人才需求趋势,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所需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课题组.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上)[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32-33.

[2]于骁玥.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0:13-15.

[3]吕汝健.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浅析[J].宁夏教育,2006(11):14-15.

[4]蒋义.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

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32-37,33-38,129-136.

[5]王磊.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大报,2011(8):81-85.

第9篇

关键词:风险转移;风险分散;独立法人实体;免受损害协议;子公司

JEL分类号:G22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6-0105-03

一、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是一切保险活动的本质要求

保险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保险公司是通过与大量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来分散风险,并且希望收取的保费和投资收益能够足以支付赔款,同时为自身赢得利润,所以说,保险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通过承保大量风险单位来转移和分散风险是保险活动的本质。

对任何形式的保险公司而言,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都是其保险活动的本质要求,专业自保公司也不例外。

二、专业自保公司相比于传统保险公司的特殊性

专业自保公司相比于传统保险公司有以下特殊性:(1)传统保险承保的风险须具有偶然的,有大量同质风险的存在,可以运用大数法则,大量同质风险不能同时发生等条件,因此对很多风险不承保。但是专业自保公司可以按自己的要求设计相应的险种。(2)传统保险作为风险的转移方式,不能减少或消灭风险,相反还可能产生新的风险,由“风险一动机替换”原则,一个公司购买保险后会疏于防范,使控制风险的积极性降低:此外还会产生故意制造风险以骗赔的道德风险等。相反,专业自保公司属于风险自留的一种形式,会使企业真正做到预防和补偿相结合。(3)传统保险合同中“免赔额”是基本的免责条款。再加上“赔偿最高限额”等其他条款,企业不可能将全部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不能满足很多公司的保险需要。而专业自保公司则可以灵活设计保险条款。(4)商业保险循环周期造成保费的波动性,会造成企业财务的不稳定性。专业自保公司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保费的波动。

我国的企业内部自保主要是自保基金形式,在我国自保基金主要有:中石化安全生产保证基金、铁路保价、邮政保价、车辆安全统筹基金。此外还有铁道部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1999年到2010年间,铁道部“人身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费”收入高达168.75亿元,保费收入已经达到中等保险公司的规模。这些自保基金都是由原来单位指派一个部门进行操作,并按照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实行自保。因为不属于保险,所以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监管,并没有纳入保监会的统一监管,这也造成了监管上的混乱02000年8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香港成立“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专业自保公司,年保费收入约达5亿元港币。2010年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总承保财产价值达到313亿美元。专业自保公司承保的风险通常是传统保险市场不提供保险或者保险条件相当苛刻的风险。所以在寻找国内出单公司时会很困难。因为出单公司在法律上是原保险人,如果被保险人发生损失,不论再保险人(专业自保公司)是否有偿付能力,原保险人都要负责偿付保险赔偿金。因此在国外很多前卫公司出单都是有前提条件的。专业自保公司从本质上来讲是企业自保的最高级形式,可以称之为企业外部自保。专业自保公司中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关系是特殊的,专业自保公司在承保风险和承保对象上均与传统保险公司不相同,因此在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上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三、专业自保公司要满足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的特殊要求

美国内税局(Rsl)认为不满足风险转移的专业自保公司不是真正的保险公司。因此,专业自保公司在满足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的条件上要满足以下特殊的要求。

1、专业自保公司要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专业自保公司应当具有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偿付能力充足率是指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是指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保险公司为吸收资产风险、承保风险等有关风险对偿付能力的不利影响而应当具有的资本数额。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是指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

无论一家公司从子公司还是合营公司或联营公司,或其他长期股权投资公司以及金融资产公司处购买保险,要实现风险转移的重要条件是专业自保公司可以支付赔款金额。因此,专业自保公司成立时的资本充足性是非常重要的,要防止有些母公司或发起人成立专业自保公司时并没有按承诺投入足够的资本。

2、专业自保公司与其母公司之间不能有其他保证协议。

免受损害协议是指一方或双方达成协定,不让另一方受到损失、破害或承担法律责任。实际上这条款是单方补偿或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免受损害协议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在标准的协议上,其中的一方基本上同意由于特定的交易引起的费用、损失、破害不另一方。这种协议在建筑商和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中普通运用。补偿协议是指母公司与前卫公司签订的,当专业自保公司不能偿付损失时,母公司会补偿前卫公司理赔支出。信用证是指专业自保公司签发给前卫公司的不可撤消的信用证,该信用证里事先储存有一定的金额,当专业自保公司不能偿付时,前卫公司可以从该信用证中支取款项。

专业自保公司应该是一家资本充足的公司,这就要求专业自保公司要有独立的承保能力,不存在母公司与专业自保公司之间的资本保证协议,或其他补偿保证协议,或者免受损害协议。这些协议的存在证明了专业自保公司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公司,而是资本不充足的赝品专业自保公司。母公司与前卫公司之间签有免受损害协议或补偿协议,或者专业自保公司与前卫公司之间签有不可撤消信用证,这些都妨碍了专业自保公司的保险局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