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30 16:01: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

第1篇

[关键词]提高 大学羽毛球 教学质量

前言:羽毛球运动既是竞技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备受大众青睐的健身运动项目。随着羽毛球的普及,羽毛球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并很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是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选项课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将对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现状调查

(1)目前很多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较少,一般一个选项班一周才上一次课。而羽毛球具有运动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高,速度快,变化多,比赛竞争激烈的一些特征,一周一次的学习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在仅有的那一节课中把羽毛球的技术弄了个一知半解就下课了,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2)很多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羽毛球专业毕业的教师较少。这样的老师还存在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上课的目标还不够明确。一些教师只是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只重视学生的平均发展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羽毛球的兴趣,也难以提高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3)很多普通高校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很多高校因为对体育课的不够重视,因此羽毛球的运动场地很少,随着普通高校学生对羽毛球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日益高涨,羽毛球的场地更是不够,这样更不利于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羽毛球运动场地设施是开展羽毛球运动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进行技术学习的保证。

(4)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单一,固定。在很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中,老师还是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老师一味的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强调学生完成死板的技术动作,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忽略了学生对羽毛球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

(1)教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利于时间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合理安排课的时间的同时,适当的增加或者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这个学习时间的增加,不一定非得在学校计划的课时内。比如可以开展羽毛球俱乐部的教学,鼓励学生参加俱乐部的学习,或者是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羽毛球的小组比赛,通过课后的再学习,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整个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2)对于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的高校,可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校内的业务学习和校外的羽毛球技术的专门培训,通过这种学习-教学-再学习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年轻教师的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老师自身的专业技术得到提高,才能很好的进行教学,才能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3)提高学校有关领导对羽毛球选项课的认识,加强对体育场地的建设。场地好了,体育设施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开心快乐的学习。其次,我国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身体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们才会更加顺利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紧张工作,并加入到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4)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游戏,练习羽毛球的发球时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增加学生的趣味性。还可以设置情境:互动情境、对抗情境、赛事情境等,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悟羽毛球运动的魅力。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实现自身需求,并且发现自身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好的反“教”为“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才应该是教师在羽毛球教学中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才能为后面学习打下很好的学习基础。学生们才会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并形式终生锻炼的习惯。

综上所述:羽毛球教学要适应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健康性、系统性,体现出竞争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种教学方法的集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大学羽毛球的课题教学质量。通过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意识、爱好和习惯,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有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基础才是教学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常春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羽毛球选项课教法新探[J];毕节学院学报;2011

[2]凌文杰,周振平.1994~2004年我国羽毛球科研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3]朱岩.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马行风.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实效性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4

[5]杨杏慈.论羽毛球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第2篇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研究法

本研究于2003年2月28日至2003年7月30日开展实验。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石家庄市师大附中、第40中学、第9中学3所中学初二、高二年级1453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5.73±3.42)岁。

1.1.1 主要运动处方及教学方法 教育干预前,研究者在多次征求教育理论专家及中学高级体育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实验地的经济、文化背景、学校教学情况、实验课教师的特长及学生的兴趣,选取体操(含健美操)、武术、球类(篮排球为主,结合各种小球的选修)为主体课程资源,结合素质练习和各种体育游戏,设计Ⅰ型健身(身体素质)系列运动处方和Ⅱ型健身(运动技能及健康教育)系列运动处方,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1.1.2 实施方略 根据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凯尔曼的“服从、同化、内化”的态度转变三阶段理论,将体育课教学与课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相结合,在体育课上学习新知(技),发展能力;在俱乐部中巩固技能,提高素质。使两个学段的体育活动相衔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兴趣逐渐养成。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不同处方的教育目的以及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将不同内容的体育课程资源按比例分配到体育课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

(1)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综合体质测试。采用身体素质测评法,对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等4项素质进行测试,并按体质标准分和学生性别,将试验班学生分成6组,即男/女体质优组、男/女体质中等组和男/女体质弱组,每组10~12人。由学生选出组长并进行同伴教育。教师按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质状况安排每一锻炼单元练习的强度和密度。

(2)实验中,各实验班按每周2次课、2次俱乐部活动、每月1~2次讲座的进度进行教学,并安排因地制宜的实践活动。对照组学生与本年级其他班学生一样,仍按照原体育教学计划上课。

(3)教学内容考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在教育干预过程中,把课程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6~8周;其中穿插理论和知识介绍的室内课6次,开展全校性健康讲座6次。理论课教案全部制成PowerPoint、Flash或Action课件的形式,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新颖性。

(4)探索性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调查和健康传播。由于教育具有滞后性,干预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未来的生理、心理、学习、生活产生良好的后续效应,所以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认识的程度、掌握强健身心的方法、提高自我锻炼能力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开展小范围社会调查、健康知识技能传播等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些活动,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内化程度。

(5)与相关学科教师开展横向的综合教育。本研究开展学科联合教育,以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对试验组学生进行多角度综合教育。主要包括与班主任配合,组织以体育与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开展校际《体育与健康》作文竞赛和学生漫画展;与生物教师一起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在校报上设立“体质与健康论坛”,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方法等。

1.2 调查法

(1)本研究中所用测量工具见表1。干预前、后、回3次测量的有效问卷数共1250组。有效率分别为85.46%、86.37%、86.26%,平均有效率分别为86.03%。本研究用于定量分析的资料符合测量学统计要求。

表1 各量表(问卷)基本信息一览表量表名称

研制者

项数  同质性信度

相关报道

效度

测量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MHI-60)

王极盛1997

60

0.65~0.84

0.72~0.91  0.79

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

北师大辅仁应用心  15

0.72~0.85

0.73~0.85  0.84

评定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整体发展水平

理发展中心

体育锻炼感觉量表

Gauvin Rejeski1993  12

0.72~0.85

0.76~0.82  0.82

测量体育锻炼心理效应及锻炼后心理

(EFI)

感觉

体育与健康KAP问

自编

78

0.65~0.79

0.65~0.79  0.89

评价目标人群体育与健康的知、信、行

状况

(2)目标人群访谈与调查。在干预教育前、中及回测时分别对学生、教师、家长3大目标群体进行座谈和访谈,同时采用电话、电子邮件、信件等多种形式与重点目标人群保持联系,了解干预进程及效果。

(3)专家访谈。干预教育前走访了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研究学生体质与健康的专家和部分中学体育高级教师,就中学生身心健康研究的现状、方法、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走向、运动处方的设计和实验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咨询和求教。

(4)数理统计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F检验的两两比较,One-way ANOVA、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对学生体质干预效果的评定

2.1.1 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由表2可见,干预后试验组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由实验前的10.03%提高到18.73%,良好率由26.99%提高到45.13%,不及格率由16.96%下降到8.11%。对照组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幅度没有试验组大,实验后两组的测试结果组间差异显著(P<0.05)。回测时,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都有一定的下降,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仍然显著。从后测和回测的身体素质分级情况来看,试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表现为由干预前在“及格”水平聚集上升为在“良好”水平聚集的现象,而对照组学生的3次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均表现为在“及格”水平聚集的现象。这也说明干预教育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效应,大多数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使身体素质水平得以提高和保持。

表2 干预后、回测时中学生身体素质分级比较

干预后

回测

内容

等级

试验组

对照组

P

试验组

对照组

P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A优秀

59

8.70

41

7.17

52

7.67

37

6.47

50m

B良好

326

48.08  162

28.32 *  315

46.46  154

26.92 *

C及格

232

34.22  305

53.32

246

36.28  314

54.90

D不及格

58

8.55

64

11.19

65

9.59

67

11.71

A优秀

56

8.26

28

4.90

49

7.23

26

4.55

1000/800m

B良好

360

53.10  135

23.60 *  356

52.51  135

23.60 *

C及格

190

28.02  310

54.20

200

29.50  311

54.37

D不及格

72

10.62  100

17.48

74

10.91  101

17.66

A优秀

147

21.68

95

16.61

140

20.65

91

15.91

立定

B良好

308

45.43  192

33.57 *  303

44.69  184

32.17 *

跳远

C及格

177

26.11  241

42.13

186

27.43  254

44.41

D不及格

4

6.78

43

7.52

48

7.08

44

7.69

A优秀

247

36.43

93

16.26

241

35.55

85

14.86

引体向上/

B良好

232

34.22  156

27.27 *  221

32.60  154

26.92  **

仰卧起坐

C及格

156

23.01  214

37.41

171

25.22  224

39.16

D不及格

44

6.49  108

18.88

44

6.49

108

18.88

A优秀

127

18.73

64

11.19

120

17.70

59

10.31

合计

B良好

306

45.13  161

28.15 *  299

44.10  156

27.27  *

(平均)

C及格

189

27.88  267

46.68

202

29.79  276

48.25

D不及格

55

8.11

79

13.81

57

8.41

81

14.16

(注:*:P<0.05;**:P<0.01)

干预后的锻炼感觉测试表明(见表3),试验组学生在精神振作感和积极参与感两个维度的比较中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同时安静感均值下降而疲劳感上升,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学生积极的锻炼感觉表明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心理状态,也是运动习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3 干预后、回测时中学生体育锻炼感觉变化比较

后测(M±SD)

回测(M±SD)

维度

P

P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精神振作感 8.36±2.80  5.34±2.67 *  7.81±3.09 5.32±2.64 *

安静感

5.40±2.47  5.47±2.47  4.71±2.32 4.60±2.57

疲劳感

5.75±2.84  5.14±2.94  5.35±3.02 4.91±2.75

积极参与感 7.88±3.53  6.60±2.71 *  7.72±3.50 5.94±2.59 *

(注:*:P<0.05;*P:<0.05)

2.1.2 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对学生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影响 表4表明,实验组学生干预后知识得分增长最为显著。与前测得分相比,干预后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7.15%提高到84.19%;信念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7.98%提高到92.03%;健康行为的参与率由干预前的35.97%提高到88.17%。

表4 干预后中学生KAP问卷知晓率比较

测试内容

实验组(M±SD)

对照组(M±SD)

知晓率%

知晓率%  率检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健康观

5.59±1.36  5.50±1.45  92.33

2.11±.65

2.25±1.24

36.33

**

生理

7.40±1.43  7.74±1.72  84.11

2.83±.36

2.91±1.72

31.89

**

知识 身体素质

5.49±1.57  5.80±1.88  80.71

2.42±1.34

2.28±1.34

33.57

**

奥运

4.82±1.68  4.74±1.90  95.60

1.98±1.59

1.77±1.58

37.60

**

一般运动常识

4.68±1.55  4.86±1.14  95.40

3.24±1.07

3.06±1.27

63.00

*

体育与学习

5.52±0.50  5.89±0.21  83.00

4.65±1.38

5.50±0.62

82.50

*

信念 体育锻炼误区

7.65±1.87  7.73±1.33  82.89

6.58±1.39

6.72±1.37

84.22

*

体育与心理健康

1302±1.94  13.23±2.36 87.47

6.57±2.23

6.43±2.47

42.53

***

锻炼态度与兴趣

8.52±1.78  8.82±2.02  96.33

5.86±2.18

5.99±2.12

64.56

**

运动频度

6.02±1.74  5.92±1.93  85.29

5.85±1.99

5.30±2.17

79.43

*

行为 运动处方

6.02±1.43  6.79±1.01  91.43

2.97±1.00

2.64±1.04

39.86

**

运动参与

13.02±1.85 13.09±2.35 87.00

4.68±2.41

4.90±2.42

31.87

**

K

知识总分

27.98±4.36 28.68±4.75 84.19

12.58±7.00  12.27±7.14

38.84

***

A

信念总分

35.02±4.36 36.76±4.01 92.03

24.66±7.18  24.74±6.57

60.85

***

P

行为总分

26.02±4.35 25.12±4.05 88.17

13.50±5.40  12.83±5.63

45.31

**

KAP  总分

89.02±.736 90.52±8.52 89.77

50.74±19.58 49.84±19.34  50.29

***

2.1.3 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1)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把“自然人”塑造成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表5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无论与自身前测结果相比还是与同时段对照组学生相比都有显著增长(P<0.05),处于“较好”等级学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7.8%上升到73.59%;“较差”等级学生的比例下降了8.06%。

表5 干预后及回测时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分级比较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合计  对照合计

时段  等级

初中

高中

初中

高中

P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较好 248  70.48  251 74.70  108 37.01  108 38.57  499 73.59 216  37.79  *

后测  中等  68  20.00

60 17.97  134 45.89

12 47.28  128 18.99 266  46.59  *

较差  26

7.52

25  7.33

50 17.10

40 14.16

51  7.43  90  15.63  *

较好 245

71.3  247 73.43  104 35.66  106 37.77  492 72.53 210  36.72  *

回测  中等  69  20.22

64 18.99  135 46.21  134 47.69  133 19.61 269  46.95  *

较差  28

8.15

25  7.58

53 18.13

41 14.54

53  7.87  94  16.34  *

回测时,试验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处于“较好”等级学生的比例保持在72.53%;“较差”等级学生的比例保持在7.87%。且试验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测试结果与自身后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学生相比,优势仍然明显(P<0.05)。

体育教育活动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练的交互行为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群体活动。几乎所有的练习过程都是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交往中,师生、学生之间身心的接触频繁发生,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学习效率,也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奠定基础。

(2)心理健康。由图1可见,干预后试验组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有明显改观(P<0.05),尤以初中学生干预效果较为显著(P<0.01)。试验组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由6.93%下降到6.19%。而对照组学生在后测时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人数有上升趋势(7.19%8.22%)。

人际

学习  适应  情绪 心理不

强迫  偏执  敌对

抑郁  焦虑

心理

敏感

压力  不良  波动  平衡

前测 34.37 16.96 11.95  13.57

7.08  14.45  29.79  8.26  13.86 15.63  6.93

后测  20.5  9.73  6.19  10.77

5.46  12.68  23.01  7.52

6.61 11.21  6.19

回测 23.01  9.59  6.93  10.18

6.93  14.75  24.34  9.14  10.18  8.41  7.08

本研究中接受干预教育的试验组学生在干预后除焦虑和学习压力感两个维度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八个维度差异均比较显著。按各维度中无问题学生干预后增长比例进行排序,从大到小依次是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焦虑、敌对、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偏执、学习压力。按各维度中中度及以上问题学生干预后减少比例进行排序,从大到小依次是强迫、学习压力、偏执、情绪波动、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不平衡、敌对、适应不良、抑郁。

从回测时各维度保持情况来看,中度及以上问题学生比例继续下降的依次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敌对、心理不平衡、抑郁;而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出现反弹的依次是学习压力(-5.31%)、适应不良(-2.95%)、情绪波动(-2.48%)、焦虑(-0.59%)、强迫(-0.45%)、偏执(-0.15%);整体心理健康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也由干预后的6.19%上升到7.08%。说明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在干预教育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够学到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并通过体育活动排解心理压力,也认为体育课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学校里缓解心理紧张、增加与同学交流机会的最适当的场所(89.44%)。

2.2 对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教育干预过程的评价

本研究对试验组进行了5个月教育干预,在干预过程中和结束后,研究者、任课教师和实验组学生对实验中教学内容的选用、教学方式、教师授课能力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有83.26%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可以接受,89.32%的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上这门课,通过学习,共有94.7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收获,其中分别有52.19%、23.71%和18.84%的学生表示有“很多”、“较多”和“一些”收获。

2.2.1 专家教师对干预教育过程的评价 干预过程中,聘请实验学校中三位高级教师(教育巡视员)对实验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具体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学习状态、课上紧急或特殊情况处理能力、课后小结情况等进行评分。在“评价标准”一栏中,每项满分为5分,合计100分。从实验结束后的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实验教师总平均分88.85分,且得分情况表现为由前到后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能够很好地胜任干预教学工作。

2.2.2 学生对干预教育过程的评价 实验结束后,由试验组学生填写《体育与健康教育综合评价表》,对实验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情况进行评分。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基本素养、教学即时效果5项。二级指标每项总分为10分,合计100分。实验教师平均得分为87.42分。 2.2.3 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关系 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评价表》中,按百分制,让学生对自己在体育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收获进行了自我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收获很大。结果表明,试验班学生得分均值最高分为87.52分,最低分为79.34分,平均得分为84.62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检验不同授课教师对不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收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授课能力4个方面的评分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8个试验班在4个方面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实验教师水平相当,教师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分析学生的收获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授课能力的关系,以学生的收获为因变量(Y),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评分(X[,1])、对教学方式的评分(X[,2])、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分(X[,3])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选用后退法剔除变量,剔除标准为F>0.10,结果显示,各变量间的相关较为密切,除X[,1]:Y外,相关系数均大于0.5(见表6)。三个自变量均被选入方程。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857,决定系数为0.841。回归方程为:Y=1.547+0.464X[,1]+0.955X[,2]+0.781X[,3]。以上方程说明三者对教学效果均有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授课能力得分越高,学生的收获越大。其中教学方式和教师授课能力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较大。

表6 多元回归分析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Y

X[,1]  X[,2]  X[,3]

Y

0.000

X[,1]

0.489

1.000

X[,2]

0.611

0.517

1.000

X[,3]

0.555

0.835

0.520

1.000

3 结论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法对中学生体质进行综合干预研究,并就教育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的综合评价。结论如下:

(1)经5个月的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长显著,试验组学生优秀率提高了8.70%,不及格率下降了8.85%;学生体育知识、信念、行为的综合得分大幅度提高,知晓率分别提高了37.05%、24.05%、32.2%;采用健身运动处方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锻炼感觉。实验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锻炼感觉具有密切的依存关系,良好的锻炼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健身习惯。

(2)干预教育后,试验组学生心理健康无问题的人数较干预前上升12.72%,有中度以上问题的学生下降0.74%,社会适应能力与前测相比提高8.65%;与对照组相比,改善幅度显著。结合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是有效的。

(3)中学生对健身运动处方的内容是有选择的,组织者必须结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精心选择锻炼内容,科学组合。

(4)采用多种器械和运动组合,结合实用健身技能和时尚健身方式的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建议大力推广。

(5)在课内外体育锻炼中,应用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且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锻炼技能,提高体质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2]邢文华,季成叶,廖文科.中国学生体格发育状况动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2):77-80.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4]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周登嵩.我国优秀体育教师的成才之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0,(2):19-20.

[6]田继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2.

[7]黄玉山.中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J].体育学刊,2003,(6):90-93.

[8]教育部、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张民选.对“行动研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1):34-37.

[10]Marcus B H.Exercise behavior and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J].Res Q Exerc Sport, 1995, 66(4): 319-323.

[11]Andrew S, Butter N.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in Adolescents[J].Lancet, 1996, (3): 178.

第3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方法;重要性;现状;改进

医学教育是培养医护人员的关键步骤,其效果好坏对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在医学教育工作中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医学教育的效果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选择符合实际且又切实可行的医学教育方法成为目前很多医学教育人员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2]。

本文针对医学教育方法展开研究,在对医学教育方法重要性和医学教育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医学教育方法的对策,以期为医学教育工作更好地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医学教育法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医学教育是培养优秀医护人员的重要过程。而好的医学教育方法可以使这个过程得到切实的保障。通过对医学教育法的研究和分析,针对目前医学教育中使用方法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可以使得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医学学识、医护人员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总之,医护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对医学教育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医学教育方法,对于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学教育的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2 医学教育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方法使用上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医学教育的效果大受影响。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

2.1 对医学教育方法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目前的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医学教育方法重视程度不高,认为教学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由于从思想上没有对教学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教育教学准备和教育教学中这些教师很多都是照本宣科,根本不讲究方法,这使得学生难以有兴趣来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消化,使得医学教育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2.2 医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缺乏互动

现有的医学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照着课本进行教学。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照着课本对难点进行相关的讲解,而学生在下边奋笔疾书,将重要内容进行记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和学生进行讨论,和学生的交流也仅限在回答学生的问题,即告诉学生答案。基本没有对学生学习医学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得师生间缺乏互动。最终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知识掌握不牢靠;教师对于学生的情况了解不足,无法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进行改进的双输局面的出现。2.3 部分院校医学多媒体设备配备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各行各业进行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对于医学类院校来说也不例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大为增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目前在一些医学类院校中,多媒体设备配备不足,使得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难以通过多媒体来开展,这使得教学的手段显得单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4 医学教育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在目前的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存在单一和滞后于实际的问题。虽然很多从事医学教育的科研院所和教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组织了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了医学教材的修订,但是和实际对于医学教材的要求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课本内容和实际存在脱节的情况。这些都使得医学教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医学教育的效果大受影响。

2.5 医学教育教师专业技能的缺乏

在目前很多医学类院校中,很多教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来到医学类院校任教,并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使得其专业技能和经验可能稍显不足。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由于自身并没有过多的实践,只能依靠课本的描述进行讲解,更有甚者直接照着课本读,当学生问到一些实际的操作问题时只能疲于应付,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受打击,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大受影响,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6 医学教育评价体系的单调性

医学相关课程的评价体系对于医学相关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的医学课程评价时,存在活动评价体系的单调性的问题。例如: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师在对相关课程评价中只注重自己的评价,而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内成员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等不够重视。这对医学相关课程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 改进医学教育方法的建议和措施

3.1 强化对医学教育方法的重视程度

医学教育方法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医学教育的效果。我们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使其真正的认识到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优秀医护人员的重要保证。鼓励其在工作中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认识上真正的重视教学方法。

3.2 培养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医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综合和难懂的学科,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学习的兴趣逐渐的丧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对医学的学习不会有太大的恐惧,有兴趣和积极性去进行医学相关的学习。并在日常的医学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进步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对其犯得错误进行耐心的纠正,并进行适当的鼓励,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好医学内容的信心。

3.3 提高医学教育教师素质

教师是医学相关课程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要直面学生。他们是否拥有医学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经验对医学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来说极为重要。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医学院校教师在医学方面的综合技能,才能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才能使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有用,与医学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知识。为我国发掘培养出更多医学方面的人才。因此,各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招聘教师时尽量招聘既有学历,又有一定医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这样对于学生的学有好处;对于现有学校年轻的缺乏医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医学实践经验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使得医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3.4 增加多媒体设备,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得本来可能枯燥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还可以增加医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多媒体设备缺乏的院校,学校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使得医学相关课程教学的质量在硬件上得到保证;对于那些有多媒体设备,但是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不熟悉的情况,学校应该组织这些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的熟悉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好的教授相关的医学知识。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有效的带动,保证医学教育的效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

3.5 提升医学教育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存在教育教学内容与医学实践脱节的情况,这对于培养优秀的医护人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医学类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医学相关内容教育教学时,应多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在课本内容的讲授过程中,结合医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分析,使得教授的内容变得更加的具体生动。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肖湘,贺加,赵先英.几种常见的医学教育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

[2] 田玮,王维珍.建立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模式的思议[J].医学与哲学,1998,19(1).

[3] 孙桂荣.谈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7).

[4] 卢湘鸿.计算机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40.

第4篇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信息安全技术;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04-02

1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近年来,为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各高等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将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入课程教学过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问题式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作为教学线索,将课程内容有机衔接,使教学过程转化为问题解决过程,可显著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效果,并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问题式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教学,该方法已成为高等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信息安全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对问题式教学法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实践。

2 问题式教学法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基于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线索,围绕教学目的,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转化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问题式教学法具有逆向性、主动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在教学设计上,问题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刚好相反。传统教学法往往是由因及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将知识内容步步引向深入;而问题式教学法,由结果开始,逐步反推,设计出引领全部内容的问题作为课堂线索。问题式教学法将设问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过程充满悬念,使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提高。下面以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虚拟专用网部分内容为例,说明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教学过程。

3 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基于前期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对计算机网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密码学的相关知识有初步认识。但是学生在前期课程中侧重理论学习,在实际应用和动手实践方面有欠缺。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与工程应用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学生对具体信息安全技术理解和掌握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期望在授课过程中由问题为主线,层层推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应用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具体技术。

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制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目标:理解ESP协议报文格式,掌握其操作模式和处理过程。能力目标:运用ESP协议解决IP包安全性问题。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IPSec的学习兴趣,主动将安全协议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课程内容包括三部分:1)虚拟专用网概述,介绍IP VPN的起源、概念、基本原理;2)典型隧道协议,包括L2TP、IPSec、MPLS;3)典型VPN业务,重点介绍第二、三层VPN服务。其中,典型隧道协议是整本教材的核心部分,IPSec协议是最主要的隧道协议簇,而AH/ESP协议是IPSec中主要安全协议。本次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并掌握ESP协议保护IP包安全性的原理。

教学方法 本次课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主,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并辅助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推进驱动知识点的展开。对于协议的讲授,因为协议本身比较枯燥,如果直接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介绍,很容易让学生陷入仅对协议格式本身机械式记忆的误区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以对比法梳理知识点的联系与异同。本次课内容的最大特点是ESP协议和AH协议同属于IPSec协议簇,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这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所以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梳理知识点,比较ESP协议在功能、格式、模式以及过程方面与前者的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

3)以实例讨论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针对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特点,以实例讨论法本身来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处理问题的思路:从需求入手,以现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综合运用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安排如下。

1)问题导入。本次课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来衔接各个知识点。在课程的一开始,就首先对IP协议安全性缺陷进行分析,它存在缺少数据源认证、完整性认证、机密性保护等问题,从而引出对IP数据包安全保护的需求。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将这一问题分为两个子问题:“IP数据包的信息认证问题”和“IP数据包的信息保密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引出ESP协议,这其实就是ESP协议的目的和作用。

2)问题讲解与分析。ESP的目的:解决IP数据包的信息保密、信息认证问题。信息保密这个子问题又如何解决呢?信息保密分为两方面:数据机密性和流量机密性。信息认证分为两方面:数据源的认证、消息完整性。消息完整性又包括防篡改、防重放等。那么ESP协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从而引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ESP报头格式中关键字段、ESP的两种工作模式。

3)比较分析。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两种安全协议AH/ESP的特点,比较分析二者在目的、格式、模式、过程等方面的不同。比如:二者都有认证功能,它们有什么区别?认证的范围有何不同?达到对刚才所讲授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的目的。

4)应用实例。提出一个实例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采用刚刚学过的有关ESP协议知识解决此问题。通过实例的分析和解决,将课堂开始所提出的问题实例化,重温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梳理,掌握知识的实践应用方法。

5)总结。回顾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简要叙述ESP协议的格式特征、操作模式、工作过程等。此时引出一个问题:安全协议运行过程中,算法是如何约定的?通信密钥是如何协商的?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解决呢?为课后的思考题埋下伏笔。

4 结语

问题式教学方法实施的重点在于问题的提出,提出的问题要紧贴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把握精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此外,问题引导的时机和语言的精准性要求也比较高,这就对教师的问题引导思路和语言逻辑思维提出较高的要求。本次课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式教学法进行了初步实践,通过问题的推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内容进行有机衔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

参考文献

[1]李晔,王翠香,姬正洲,等.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2):78-81.

第5篇

关键词:体育课;放松活动;教学效果;研究

一、前言

在《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第四条中明确提出: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放松整理活动是消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的“运动状态”,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的积极性方法。调查发现,在现行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基本部分的教学,往往忽视了放松整理活动,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体育教师不理解放松活动的科学道理及重要性,导致不重视放松活动;(2)体育教师基本功不强,课堂组织不严密,放松时间被基本部分教学内容占用;(3)由于教材中没有规定其内容,又缺乏教学经验,组织放松活动的办法不多。这样做的结果,一是长期如此容易造成学生肌肉僵硬,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不利于学生养成运动后整理放松的好习惯;三是学生在身体和心理还处于“运动状态”,就进入了紧张的文化课学习,影响了其学习效果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本市部分小学和初中体育教师和七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本文参阅了国内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有关研究放松活动方面的论文,并对此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和研究。

(2)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题目是“你在体育实践课上重视放松活动吗”。共发放问卷985份,其中,教师85份,学生900份。收回答卷981份,去除无效答卷11份,取得有效答卷970份,其中,教师84份,学生886份。统计结果如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比较重视体育课的放松活动的,“很重视”和“较重视”的人数分别有46人和19人,各占54.8%和22.6%;但还有19%和3.6%的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运动后的放松活动。学生中,“很重视”的人数有429人,占48.4%;“一般”和“无所谓”的人数分别有145人和208人,各占16.4%和23.5%。从该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不重视放松活动的人数比例很高,这与我们目前提倡的“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3)教育实验法

从2010年9月到2011年6月,在本校七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采用对比实验法,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均按材内容进行学习,实验班营造和谐的体育文化氛围,对照班则按照原来的模式上体育课。首先对两个班的体质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

从统计结果上看,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质测试成绩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对体育实践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摸底统计和观察,结果表明两班的基础基本相同,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收集到的有效数据和结果采用IBM-PC微机和deli-DL-1122计算器进行了统计处理。

(5)逻辑推理法

对调查研究的数据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相关理论按演绎与归纳推理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验班学生的体质水平全面提高

在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不存在明显差异,起点基本相同。在实验后,实验班的各项体质测试指标均超过了对照班,身高、体重指标和坐位体前屈指标尤为显著,这说明重视体育运动后的合理的放松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学生的柔韧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体质水平。

2.实验班学生对放松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

观察发现,实验班的学生无论是上体育课还是参加课外锻炼,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放松练习。

3.实验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求知欲显著增强

实验班的学生普遍渴望学习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有不少学生开始主动查找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而对照班的学生普遍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只能被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失去了锻炼的主动性和热情。

4.实验班学生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不仅增强了自己的体质,而且学会了与他人交往。

四、结论与建议

1.根据不同的活动选择不同的放松练习

一般说来,从事径赛、球类等项目练习,主要是引起下肢肌肉疲劳;从事体操运动的单杠、双杠、倒立及投掷练习时,主要是引起上肢肌肉疲劳。因此,在体育课中,可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一些缓和性身体放松练习,这样可避免在运动后因肌肉突然停止活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肌肉和关节的牵拉、屈伸就是很好的方法,可根据参与活动的肌肉疲劳感做不同的练习。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到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放松肌肉。

2.心理放松也是体育锻炼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教师在组织整理放松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动机不稳定、易受各种因素干扰的特点,多采用正面引导、鼓舞性的语言,主动关心、帮助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力,提高其自信心,消除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讲笑话、猜谜语和做滑稽动作等,使学生在情不自禁的笑声中调节和放松恐惧的心理,从而转移他们的肌肉疲劳感,达到消除心理疲劳的目的。

3.积极的自我暗示、呼吸调节、听音乐和放松性游戏等也是体育锻炼中放松的重要手段

自我暗示应以学生内心默认、心领神会为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条件为前提,就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例如,在长跑测验前,为了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可以让学生闭上眼,配合有节奏的缓慢的深呼吸,暗示自己在森林中漫步,迎着风,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学生的紧张情绪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音乐是“调味剂”,它能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习生活趋于和谐。放松活动时配上优美舒缓的音乐,更能达到有效的放松目的。

4.放松整理活动在课后也应有延续,如合理的生活习惯、合理营养、物理疗法等

生命的存在、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种生理活动及体力活动的进行,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体内进行的物质代谢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新物质,主要是从食物中获取。恢复体力的食物不仅仅是针对运动后的,平时锻炼完后也同等重要。青少年学生应该及时补充每天所消耗的肝糖、水分和钾等营养素。在平时的饮食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食谱,尽量做到营养的全面均衡,从而保证正常的学习、锻炼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5.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素质教育,即“育体”和“育心”

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我们要为青少年学生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负责,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尽贤,毛振明.明确课程性质 把握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解读《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J].中国学校体育,2007(1).

[2]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

[3]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1.

第6篇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in a Problem-oriented Classroom

ZHONG Hui, ZANG Han, DONG Jie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 China)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eaching, a problem-oriented class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eaching, it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and suitable for students of various majors to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cross-disciplinary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lassroom discussion mechanism,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 unified teaching system is formed by combining theory learning, innovation experiment discussion, innovation project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learning and active thinking in the form of discussion, explanation, experiment practice and argument.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interest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skills, to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collaborat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requires that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should be explored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Key words:Problem-oriented; innovative projects; interdisciplinary.

1 概述

近年?恚?跨学科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本质上仍不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众所周知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比较快,而其课程教学内容又不能及时更新。其原因在于计算机技术变革性不断加快,然而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对于计算机类课程教材和大纲的更新一般都是落后于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因而使得计算机众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教材。使用旧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总是跟不上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没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2)教学方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跨学科课程教学面临着丰富的课程内容与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单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少,单调乏味,教师上课难,学生学习更难。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也不好,因而研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 常规使用教学方法

2.1讲授法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目前经常使用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授知识。主要讲授包括讲述知识内容、讲解概念含义、讲读启发引导思路和讲演实验演示过程。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知识还是主要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自己去理解掌握领会,才能消化和巩固知识。

2.2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作示范性例子实验,通过实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用来说明和印证所讲授的知识。它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引起学习的兴趣,提高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3问答法

它是教师按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解读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它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问答可以是根据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深化、系统掌握已学的知识。也可以向学生提出思考??题,逐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问答式教学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互为问答的形式来体现;通过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它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

2.4实验法

学生使用教学设备,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跨学科教学课程中,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快速发展,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把跨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2.5实习法

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加强实验操作水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项目操作,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实习法和实验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能力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1]。

3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法提出

问题讨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单独提出来,在结合实际和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方法,可分大组进行。在对大量参考文献参阅和亲身教学经历提出切合工作实际的教学方法,结合跨学科专业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各类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在计算机类部分课程中进行教学方式和开放方式的改革。该方法要达到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途径,课堂讨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要以学生的理解方式和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引领”为基本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改革。主要针对适合跨专业学习的课程为实例,研究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总结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和讨论融入课堂,以项目实例为案例,引导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研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逐步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力,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针对《无线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在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任务驱动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教学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循规蹈矩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变为生动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如在《无线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解决课程教学难点,把抽象的理论问题转化为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无线局域网wifi连接、wifi漫游连接、无线手机蜂窝通信、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无线mesh网应用等问题,进而解释无线网络通信的各层协议原理,同时在培养综合技能方面也采用任务驱动模式[2]。

(2)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是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在无线网络系统课程中设置了4个开放无线实验,在教学要求中规定学生自主选择2-4个开放实验项目,并且要求学生参加专业教师的课题讨论工作,鼓励以项目导向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协作式教学: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协作式学习起到一种互相启发,分工负责,团结合作的锻炼学生团队工作精神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适合于分组进行的较复杂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探讨性课后实训的完成。

(4)开设跨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创新项目。为适应多专业学生学习和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实时增加实验项目,以综合实验为主,提供探索性项目提高创新能力。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师“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包括自主实验、综合项目和问题研究等研究型实验课目。其实验课程只对实验结果提出要求,不说明方法、步骤,引导学生自主的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思维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方案、步骤、装置,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目标。这种新的知识体系主要是关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多方面自主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进一步引导和针对性对个性化学生的科研训练[3]。

(5)体验式教学:为了使学生得到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实习,从而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得到锻炼,使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岗位标准得到统一。学生在工作中承担课题任务,并获得定期讨论。

(6)互动式讨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还要进行教学方式的讨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因,研究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过程中他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问题找到能够让学生方便理解,提高知识接受能力的方式方法,找到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类似实例和知识原理,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讨论,知识问答,内容辩论,让学生能够有逻辑的由浅入深的接受课堂内容,了解知识的起源、过程、解决方法和结论总结,扎扎实实理解,为下一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大小良好的基础。

灵活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并具有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该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4]。

第7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体育院校;健美操;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14

1引言

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反馈,具体到评价标准上,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学生的就业率就成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对体育院校来讲,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培养方式才能够顺应市场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日常教学内容中增设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和不同方面的综合,使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幼儿园、小学、中学、少年宫、健身会所,甚至专业队伍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校四年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各项素质和综合能力,能够拓宽就业方向、提高就业能力,从而更加有效且顺利地进入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遂本项目以提高健美操专项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研究。

2就业为导向开展健美操专项教学的必要性

针对健美操专项的学生来说,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要求其在校期间能够尽其所能掌握必要的知识,熟练技能以及具有多项进入职场所必须的能力。包括进入社会时和就业后在其工作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带着这样的思路,区别于传统的培养模式,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重点要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首先,在考虑针对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教学和培养时,最核心最重要的无疑就是学生的健美操专业水平。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同样足够重视这一点,可以说我们过去工作的重心就在于此,这其中蕴含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我们从中总结出丰富的经验,高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和提高上可以说是踩在前辈的肩膀上工作,他们留下的财富不可估量。反过来讲,我们不能一味地照办这些经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前辈虽已功勋卓著,但我们新一辈教育工作者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勇气,使我们的事业能够更上一层楼。

3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论述

针对学生的教学和培养具体的项目实施环节我们主要有语言教学、视频教学、形体教学和技能教学等。

3.1语言教学

其中语言教学是指让学生学会教学的专业术语,是针对学生就业的需要,帮助其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作为授业者不可或缺的有关术语的准确表述以及具体动作的标准口述方式。

健美操术语的运用:完整动作术语的结构:1.动作部位:指身体各部位的术语;2.动作方向:指身体运动的方向及路线;3.动作性质:指动作类型;4.动作结束:指完成动作之后身体所构成的姿势。

3.2理论教学

1.专项理论:①健美操的起源和发展。②健美操动作练习的特点、分类、锻炼价值。③徒手动作的特点和技术要求。④持轻器械动作的特点和技术要求。⑤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2.多媒体教学部分:采用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主要讲授健美操理论知识和常用基础理论知识。

3.3技能教学

3.3.1基础步法

健美操基本步法是体现健美操练习者下肢动作基本姿态的主要练习手段,根据动作完成的形式不同,可将基本步法分为五大类:交替类、迈步类、点地类、抬腿类和双腿类。

3.3.2上肢动作

1.常用手形(1)掌形:五指伸直并拢。(2)拳形:握拳,拇指在外,压在食指弯曲部位。(3)五指张开形:五指用力伸直张开。

4就业对教学过程的导向机制

4.1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过程的特点

在遵循传统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提高学生业务能力。健美操专项学生所学专业可能的就业方向较多,主要可以分类三个大类,分别为教学类,训练类和社会指导类。社会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学类的针对社会健美操指导方向的一个特殊的方向,与传统教学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属于学校健美操的范畴,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并非在校学生。另外,学校中的专业教学队,虽然成员大多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但其带有明显的系统教学,因此可归为教学类领域。综上所述,提高学生业务能力和水平包括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帮助学生,为其创造关于教学和教学技能培养的条件,并进行深入具体的指导,要让学生学得好,练得好的同时会教学;做学生,做运动员的同时要学会做老师,做教练。首先培养学生具有这个意识,其次在教学具体技能上多做指导。

教学类与社会健美操指导类应较多的以一般类为主要方向进行培养的同时对竞技类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教学类以及教学类中以带队为主的则要重点针对竞技类健美操学习和教学领域进行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类领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等,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4.2就业导向对健美操专项学生的要求

4.2.1总体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过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素养。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学生对艺术感知的培养。2.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3.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4.丰富学生专项理论水平。5.接受应聘过程的专门教学。6.完善个人形象,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7.多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水平,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塌实肯干具有奉献精神。

4.2.2实训前期要求

及时请任课教师介绍有关情况,了解实训的相关问题及教学设施,并对自身上课提出要求。在学校健美操组的指导下,研究讨论健美操教材,跟原班听课学习,向老教师“取经”,了解教学进度和班级学生情况,修改整理自己的教案并进一步熟悉教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改、调整教案和教学方式、方法,确保顺利上好课。同时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特点,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

4.2.3实训过程的要求

在教学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寻求一条让他们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由于刚从学生角色进入教师角色,会有意无意地把体院老师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及环境的不同,不可有意无意地习惯于体院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练习的少,老师讲的很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高,很多动作教完,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适应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在健美操课上要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还要让每个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活动,所以要在健美操课上让他们充分的放松,开开心心地上好健美操课,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2.4综合能力要求

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应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健美操精神。每一个教学过程老师都应该清楚、简洁地示范教学,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密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讲解动作要领需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此外,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很大差异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教学,区别对待,否则无法进行有利的教学。学生对太简单或超出学生力所能及的练习,也会使他们反感,从而导致课堂气氛冷淡。要上好一堂健美操课就得抓住学生的心。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健美操活动中,学生都不喜欢压抑的氛围,适时发挥教师的幽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使学生更能生动形象地接受所教内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5小结

综上所述,鼓励学生要敢于去尝试,这样学生便能自然地面对自己本该期待的一切。要求学生克服自卑,建立自信。通过不断取得成功的经验来洗涤自己的自卑心态。只要获得成功时的满足感,就能进一步获得自信。因此,在一开始的学习和教学中,目标不应设的过高,这样相对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同学之间也应多相互鼓励。通过努力,用教学和教学的成绩来证明自己,这才是增加自身人格魅力最有效的方法,而非过度从外表装饰自己。健美操专业的学生在建立自信方面的进步效果明显,成绩显著。

在加强健美操教学和教学的技能水平方面,给予学生丰富的实习与模拟练习的机会,并针对这一环节指定多位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和帮助。并且开展内容丰富样式多样的针对学生的教学和教学技能比赛,以及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微格教室及带有多角度拍摄功能的教学场馆中进行模拟,向学生反馈自己的表现,收到学生广泛欢迎且反响不错。

参考文献:

[1] 何荣,孔宁宁. 面向就业的高等健美操院系健美操(专选)教学内容的再构建[J]. 河北健美操学院学报,2010(03):41-45.

[2] 邓翎. 以就业为导向的健美操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 武汉健美操学院学报,2010(06):96-100.

[3] 李海. 社会需求视域下健美操专选课程优化设计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12.

第8篇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单亲家庭问题孩子;教育方法与途径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相互交融的地带,这一特殊地区单亲家庭孩子数量不断上升。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由于突然遭受家庭变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由于父母的忽略,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其中我所任课的一个班级就有九个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必须了解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话题是沉重的,单亲家庭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单亲家长很少能像家庭健全时那样关心子女的生活质量、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也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时予以纠正。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自顾不暇。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细心观察,并参阅一些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

1.不大合群,性情孤僻。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家庭不健全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他们很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瞧不起他、嘲笑他。所以,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逐渐变得性情孤僻,冷漠。

2.意志薄弱,消沉厌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再没有了温馨的家庭,原先惬意舒适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父母面前甜蜜地撒娇,幸福的生活没有了,美好的憧憬消失了。这种消沉低迷的情绪使他们变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厌学、逃学,毫无朝气,暮气沉沉。

3.叛逆不羁,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的破裂,导致他们心中几乎没有了亲情、没有了信任。他们不接受批评,有典型的逆反心理。他们在扭曲了的心理支配下,为所欲为,以此来发泄愤恨不平的心情。如骆同学,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亲孩子,上课时故意发出怪叫声扰乱课堂纪律,常常睡觉,作业不做,撕烂教科书。不做值日,乱丢垃圾。学校段考时骗家长说放几天假,自己赶集去了。还常常拿同学的钱,有一次还偷窃小卖部二十包鸡腿……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感化、挽救他们的艰巨的任务。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关注其成长的足迹。当学生一步入初中学校的大门,学校应及时调查了解单亲学生的人数,建立其成长档案袋。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用耐心、爱心、恒心教育他们,使其初中阶段健康地成长。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及时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2.双管齐下,极力争取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本地由于政府开发新城区,征收了学校周围村庄大量的田地,一些家庭日子宽裕起来,不大重视孩子的教育。再就是本地是旅游胜地,很多家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孩子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部分人的观念是孩子在学校读书,不指望他学得多好,反正将来找碗饭吃也不难。家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纪律可想而知。所以学校必须与家长沟通好,孩子在学校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学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不能缺席,必须履行好教育的职责,不能扔给学校不管或父母间互相推诿。

3.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4.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

5.激励孩子树立起信心。单家庭的孩子,情绪消沉、低落,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高位截瘫仍然笔耕不辍;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出生就遭遇不幸,却不懈努力,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他们身边同类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经历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幸与别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消除心理困惑,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

6、对单亲问题孩子,只表扬鼓励,不随便批评,不讥笑讽刺,教师或班主任经常注意寻找单亲家庭问题孩子的闪光点大加赞扬和鼓励,使他(她)知道老师看得起自己而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实话给老师。老师就可以针对性的教育。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平衡计分卡体育训练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16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sBased on Balanced Scorecard IdeasHAN Xuefe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how to implement thereforms in the trainingmethods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Twelfth Five-Year Plan" on the full implementationof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ntent of reformbecome a spor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subject of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paper,management of the "BalancedScorecard" theory to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 and problems depth study, explore and analyze its main contents inP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 and then study the proposed deepening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reform, promote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 balanced scorecard;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当前高校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在教学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通过深化改革教学测评指标体系、方法和内容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培养,成为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本文结合管理学中平衡计分卡的思维和方法,对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现状和改进方式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优化体育教学测评指标以推动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相关启示与思考。

1 平衡计分卡思想与体育教学训练方法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d Card),是美国学者罗伯特・S ・卡普兰和戴维・ P ・诺顿1992 年研究提出的用以科学、全面评价企业业绩,并指导企业推进战略实施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方法。它在以往企业业绩评价主要依靠单一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改为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来全面评价企业业绩。具体讲,一是财务角度,衡量怎样能在财务上使得股东满意;二是顾客角度,衡量怎样能赢得顾客认可;三是内部业务流程方面,衡量必须擅长哪些业务才能使得股东能力和客户满意;四是学习和成长方面,衡量应当具有怎样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目标。人们形象地将平衡计分卡比喻为飞机驾驶舱中的仪表盘,全面、直观地显示了与企业战略相关的飞行高度、速度、距离以及方向等各方面信息。

平衡计分卡的出发点是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将目标化为行动的指引框架,且各自都有自身具体指标和行动方案,大大增强了目标综合性与方案可操作性。在应用实践中,平衡计分卡引入了三个新的管理程序:明确战略目标与发展愿景,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跟踪测评,根据测评情况针对性制定发展规划和改进措施,其核心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更加努力以追求卓越?

平衡计分卡带给人们最大启示在于,它由单一维度考核转向全面关注影响目标实现的多维度要素,运用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综合目标实现,依托多维度测评指标体系,据此针对性地制定发展与改进计划推进实施,来追求全面可持续发展。

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是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指根据体育教学训练目标,结合各项体育项目的特征和体育运动规律,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准确跟踪、衡量学生各方面训练进展与成果,进而针对性实施教学指导与训练的方法论。它主要包括确立体育教学训练目标、构建测评指标、实施相应指导与训练三个环节。其中,科学确立体育教学训练目标是基础,它决定了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开展的根本方向和主要内容,合理的体育教学训练目标应当统筹考虑体育教学短期和长期目标、单一训练项目成绩和体育素质全面增强等;科学构建测评指标体系是关键,它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连接作用,一方面它将体育教学训练目标转化为可观测、衡量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它通过指标跟踪分析为妥善安排和制定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指导和实施方案提供了直接依据;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分项指导与训练是重点,它决定了各项训练活动开展的途径、方式和节奏等,科学的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是以教学训练目标为指引、以测评指标为手段并以其评价结果为依据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实施方案。

传统体育教学训练方法中,人们往往过多地关注于特定阶段、单一项目的单项成绩达标与否及成绩优劣,而忽视了学生全面体育素质的提高及为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训练。笔者认为,为加快推进在体育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有必要学习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及其主要内容,加强其在体育教学训练方法中的应用,创新丰富体育测评指标体系和训练方案,推进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

2 体育教学中的借鉴平衡计分卡思维构建四位一体的测评体系与训练方法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战略安排,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目标应当是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仅是单一体育训练活动的成绩提高。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单纯关注短跑速度、跳远距离等单项运动项目成绩、将其作为体育教学训练终极目标和主要方案的做法,已不能充分适应在体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要求,有必要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维,创新推进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革。这就要求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的体育教学目标,优化改进体育测评指标体系,并据以科学优化体育训练方法,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方法论体系。

体育测评指标方面,自从学生体育素质与技能的评价指标产生并付诸体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以来,对其批评就从未间断过。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针对体育技能评价指标的改进主要包括调整和补充两种思路。显而易见,平衡计分卡即是综合采取了补充的思路,即在企业业绩单纯财务指标衡量的基础上,增加了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三个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使得测评体系更加全面、更有助于分解落实战略目标。借鉴平衡计分卡这一思路,笔者认为,尝试构建涵盖速度等主要类型单项体育活动成绩、力量、技术及情绪等要素“四位一体”的测评体系,用以全面衡量和指导学生体育素质提升,并据以科学制定训练内容与方法是一条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的创新改革思路。其中,速度等主要类型单项体育活动成绩是核心,力量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情绪是重要影响因素。以短跑运动教学和训练为例,作为典型的“速度―力量型”项目,影响其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包括速度、专项力量、短跑技术和情绪。传统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人们过多关注学生的速度,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提高速度,而忽视了对专项力量、技术和情绪的训练与教育。首先,短跑训练中的专项力量,是指在完成短跑专项技术动作时使肌肉力量达到高度水平的能力。专项力量若薄弱,将导致途中的短跑技术动作变形、支撑腿完成着地到强有力后蹬所用时间过长、步频变慢等,这些都会影响短跑成绩。通过采取上肢与下肢力量训练、一般耐力练习、腰腹肌练习、级跳等有针对性的专项力量训练,使肌肉收缩方式、用力性质、动作幅度等与专项技术结构相类似,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是短跑训练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其次,从技术方法看,短跑技术是在专项力量一定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短跑成绩的手段。在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各阶段如能熟练掌握科学方法有助于显著提升运动成绩。通过针对性地开展起步提速、抗阻力练习、变速跑、摆臂、调控步长、冲刺爆发力等方法训练,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重要支撑,是短跑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从情绪面看,短跑运动中调整并保持乐观放松的心情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短跑过程中保持放松的心情、积极乐观的心态、集中注意力去全身心投入做到身心合一有助于在既定体能和方法情况下的最佳发挥取得最优成绩。日常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情绪调整训练、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和调控技巧,是短跑训练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由此可见,速度、专项力量、短跑技术和情绪四位一体的测评指标是衡量学生短跑训练水平高低的主要竞技能力指标,是全面准确衡量训练情况的科学测评指标体系,也是据以开展全面素质训练的教学依据和指引。基于上述四个维度科学测评学生训练过程情况并采取科学方法针对性实施训练,是确保学生取得短跑优异成绩的可靠保障和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